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医学实验

医学实验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30 11:38: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学实验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医学实验

篇1

蚌埠医学院检验系2011级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生。

1.2方法

1.2.1精选实验项目

为体现实验的综合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我们精选了3个临床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分别是:肺部感染、慢性肝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检测指标涉及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等多门课程内容,体现出临床检验科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能为学生尽快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1.2.2课时安排与分组

综合实验课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结束、学生实习前进行,教学计划为24个学时,每个实验8个学时,分两次授课完成。学生8人为一小组,独立完成分析病例、开展实验、得出结论等工作。

2综合实验的实施

2.1病例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病例讨论,讨论该病例应进行哪些实验检查、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支持与排除该诊断的实验项目有哪些等。

2.2小组间交流

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将讨论结果以PPT汇报的方式在全班进行交流,其他小组提出问题,补充不足之处,最后通过讨论集思广益,得出此患者应该进行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2.3实验项目的开展

由于确诊某种疾病所需的检测项目众多,加之实验条件限制,这些实验不能一一完成,因此采用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实验由学生亲自完成,不易开展的实验则直接给出实验结果的方法。选取代表性实验时,应选取那些临床经常进行、操作易出错、能锻炼学生操作基本功的实验,如白细胞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个检测项目,操作中大家互相协作、相互监督,这样既可帮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实验,又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2.4实验结果的讨论

仍然采取小组汇报的方式讨论各组完成的实验结果,结果不同时,回忆实验操作,找出问题。这样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处于主动地位,同时对实验过程的印象也会比较深刻。

2.5综合实验的评分

综合实验成绩评定分为小组间评价、成员评价和教师评价3个部分,分别占总分的40%、20%、40%。

3综合实验的效果

通过对2011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去医院实习之前开设综合实验教学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通过相互协作能够制订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完成所给的实验项目,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普遍认为,综合实验课将几年来学习的专业课知识串联起来,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巩固了专业知识、增强了信心。我们对实习返校的2011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认为增加医学检验综合实验非常有必要的占86%,认为综合实验对临床实习检验工作帮助非常大的占95%。座谈会上,学生一致认为医学检验综合实验课很有必要、很有帮助。另外,从多家实习医院反馈的信息显示,带教教师普遍认为2011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日常检验工作。

篇2

主管单位:上海科学院

主办单位: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4-8448

国内刊号:31-1954/Q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篇3

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中指出“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适当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组织科研活动等,积极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活动”,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和生命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方法及严谨科学态度的重要途[1]。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医学院校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课是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和巩固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医学微生物学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临床医学及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2]。与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标准相比,我院现有的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课程安排及内容配置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院结合自身现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原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大多数的微生物实验课程教学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操作观察——撰写实验报告——教师改评。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过度的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过于陈旧,缺乏新意,完全谈不上创新和应用。有些学生甚至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思考,只是依着葫芦画瓢,被动地接受,缺乏学习的主动性[3]。

1.2教学方式欠合理

微生物实验课安排的大多数是验证性的实验,老师提前设计好所有的实验步骤,准备好所有需要的菌种、试剂、器材等,学生进入实验室只需按照既定的步骤和方法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项目即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

1.3教师力量缺乏

实验课上一般每个实验室会安排只安排一名教师,可是一个教师里会安排20多名学生,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疑问很难及时解决,在实验中遇到操作上的困难也无法得到帮助,使部分学生的实验不能顺利进行,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

1.4考核制度不完善

在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的考核,标准单一,考核的方法单一,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实验课的分值在总体考核中所占的比例较少,无法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实验、进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4]。

2医学微生物实验课程及教学体系改革

2.1精选实验课程

“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我们在充分研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认真分析教材,调研相关资料,合理安排实验教学计划,调整实验学时。在不增加实验课时的情况下,精心选择实验内容使实验课相对独立。保留微生物学实验所必需的实验操作技术的基础上,减少一些枯燥乏味的验证性实验,增加一些设计性、综合性、思考性和系统性的实验项目,来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5]。

2.2多样化教学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中指出,对课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结合医学形态学特点,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穿于实验课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TBL教学法、PBL教学法及临床病例法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于微生物实验教学中[6]。其中TBL教学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7]。在教改后的教学中学生担任“主角”,老师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情景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如教案编写者、促进者、向导、评价者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与人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

2.3实验助理参与

针对实验教学中,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医学微生物实验室提前一年在各班挑选1-2名,对实验室工作感兴趣,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培训。等到自己班上上微生物实验课时可以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同学的“好帮手”,使实验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助理也可以搜集同学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统一整理,再向老师请教,最后向同学反馈相应的信息。

2.4互动、交流、学习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在教学中带来的便捷也日益明显。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教学直观的特点,能够增加信息输出量,加大知识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PPT方式组合大量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使微小生物直观化、形象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网络课程教育已成为一种新型教育手段,现已录制了全套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视频,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校园网,对实验教学内容反复观摩以加深理解[8,9]。

2.5完善考核制度

“积极开展考试方法的研究,对学生考核类型及成绩评定方法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以便全面评定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及人际交流能力”[10]。经改革后,我院现有的考核体系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实验基本技能考核及期末笔试,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考察。同时,实验成绩作为理论考试成绩的20%,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6科研能力的培养

吉首大学每年都会有“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会根据每个学院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项目指标。医学院为了满足更多学生对科研的要求,开设了“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创新训练项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自行成立科研小组,撰写创新性实验项目设计书,设计书的内容包括:前期基础、项目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创新之处、项目的预期进展、项目预期成果、参考文献等。一旦申请成功,学生就可以开展项目。这样,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3学生对教学改革实践的感受与评价

医学院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是本次实验教学改革最直接的参与者,对于教学改革的感受他们也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在课程结束后,大部分同学认为收获很大,相较以往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学校开设的科研项目,学生也积极参与,通过大家一起查阅资料、寻找方向、分析内容、撰写材料、实施项目,提高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团结协作能力;寻找方向及撰写材料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项目实施使他们的交流能力、思维、应变及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这对以后的职业生涯非常有益。当然也有不少同学认为该教学方法比较多的利用了课余时间,希望能在期末总分数中占有较大的比例[10]。

4结语

对于即将来临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我校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实验室将会做出十足的准备,好好抓好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细节问题,不断调整教学体系,寻找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实验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实验学习中,不断提高各方面能力;也能使老师更好的与学生交流学习。与此同时,老师也将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爱学、乐学、好学,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技能,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沈晓君.中国药院校技能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教育.2007.26(5)70-72.

[2]于晗.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科学与管理,2007,(6):82.

[3]林旭瑷,严杰.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9(9):附页2-附页4.

[4]倪萍,牛婷婷,肖晋.浅谈如何提升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J].生物技术世界119.

[5]伦永志,韩美君,孙慎侠,等.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J].大连大学学报2005,12(6):26.

[6]王小莉.适应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加强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南方医学教育.2013.1:18-19.

[7]侯娟,王晓红,等.基于团队的学习模式在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医学教育.2013.216-17.

[8]陈志瑾,丛延广,胡晓梅,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1):1086-7.

篇4

二、师资力量配备与管理

实验教师的教育能力和工作精神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关系到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第一,要坚持育人为本、实践为主、终身学习的指导思想,强化教师队伍的服务意识。医学院校的大一新生,普遍化学基础薄弱,作为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实验,更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打好坚实的基础,对实验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验人员一定要坚持指导思想不变,将实验的准备工作安排好,指导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正确引导,严格要求,引导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科学、严谨的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验需求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做到理论指导实践,保证实验的顺利有序进行。第二,要鼓励实验人员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的水平与能力,结合当代实践要求,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进取。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鼓励实验人员提高自身的水平与知识,加强学习,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实验人员走出去,加强交流与学习,引进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引进先进的仪器与技术,拓宽自己的见识与能力。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与能力,提高实验的质量与水平。只有不断地学习与进步,才能将改革与创新应用于实践,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将学生培养成时代所需要的先进人才。第三,培养真正的优秀人才,体制与管理保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的政策引领,实验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为培养优秀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求实验管理人员制定健全完善、与时俱进的实验发展规划与政策,保障实验人员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与培养,保障实验人员整体素质的有效提高,这样才能保障实验实践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三、教学模式改革

如何根据现有的实验内容,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一直是各高校历来探讨的重点,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改革,第一要有章可循。认真贯彻执行全面、精心安排的基础性试验,打好学生的实验基础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性、综合性实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第二要有专业的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好关,实验技术人员要认真准备好相应的实验药品、仪器等教学辅助材料,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指导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水平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力,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培养其科学严谨的态度,还要积极的启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第三要设立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督促学生认真的完成实验,严格进行规范操作,设立相应的鼓励政策,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手段,触类旁通地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工作态度,可以辩证地认识事物,在将来能够独立创新,用理性的头脑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

四、实验室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就没有长远的稳定发展。实验室的管理主要包含了教学工作人员的管理、药品试剂仪器等的物资管理及对上课学生的管理三个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改革与创新不断进行,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实验室的硬件配备也要不断地改革与发展才能与时展的大环境相适应,才能不断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实验室的硬件条件直接关系到一个实验室的水平,进而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是一个学校人才培养的硬件条件,而实验室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是一个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只有兼顾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保障实验室的良性运行,不断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通过参照国外的先进实验室管理经验,国内先进大学的管理模式,对比分析寻找自身不足,吸收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经验,总结制定出适合本校特点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符合本校特点与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验室管理规范,保障实验的高效有序进行。

篇5

2完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2.1完善的硬件和软件保障

现在,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日益完善的硬件和软件保障了不同课程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为了适应不同教学的需求,实验室计算机都安装了WindowsXP或Windows7操作系统,或通过VMwareWorkstation虚拟机,来满足不同操作系统的需求;并对应课程情况安装了Office2013、PhotoshopCS5、SSPS、MATLAB、VisualBasic、AfterEffects等教学软件。

2.2完善网络化功能

实验教学中心所有计算机,均通过各实验室交换机柜连入实验教学中心服务器中心机房,再由服务器中心机房交换、路由、防火墙等设备,根据教学和科研需求将计算机接入校园网或Internet,为网络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2.3完善软件的使用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多和总量的不断增大,使得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通常实验室的系统和软件安装是采用网络GHOST的方法进行,当一台或数台计算机的数据被破坏或无法启动时,可以快速地恢复系统并不会影响正常教学。每台计算机也应该安装系统还原卡或还原软件,有条件的还可以安装网络版的病毒防火墙并保持自动更新,以保证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使用的安全。实验教学中心使用的FaronicsDeepFreezeServer版本还原软件,可以进行集中式解冻和冻结管理,方便管理人员对计算机软件进行调整;杀毒软件则采用360企业版的360杀毒软件,是面向企业用户推出的永久免费的杀毒解决方案,不限制终端数和功能,特别适合大批量部署实验室计算机。这样将还原和杀毒进行结合,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少移动设备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2.4完善管理,提升实验室服务能力

2.4.1制度的完善

实验室的制度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制度才可以规范工作的行为。结合学院和该实验教学中心自身的特色,建立了如《人文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人文信息管理学院本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工作职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服务器中心机房管理员职责》、《启点•创新应用开发工作室成员守则》等,让使用实验室的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能自觉地遵守这些制度,从而让实验室安全、高效地运行。

2.4.2人事的改革

多数学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都是聘用或劳务派遣形式,与学校在编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相差较大,从而导致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作,只有管理人员工作积极上进,权益得到保障时,实验室才能正常地运转。因此,学校在转编、培训、晋升、工资和福利等方面,应该对实验室管理人员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让他们在该岗位上得到应有的保障。

2.4.3完善职能服务

该实验教学中心的职能服务可以分为3个部分,即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和对外服务。①教学任务。该实验教学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提供教学服务,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合学校教务处和学院教务科下发的教学任务安排,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设备。对在计算机上无法运行的软件,提前部署虚拟机环境。每次实验课前,保证开好门、用好设备、上好课。现在实验教学中心的5个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和4个外语语音室的周学时的总和大约为150,所以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更好地为教学服务。②科研任务。实验室管理人员根据老师和学校科技处的要求,提前与该实验教学中心协调,提供场地和适合的计算机软件环境,以满足科研的需要。③对外服务。为了提高实验室使用率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学校和学院增加创收,本实验教学中心承担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卫生技术专业资格考试等大型考试。随着学校的对外宣传,今后可能会承担更多的培训、比赛和考试任务。

篇6

【关键词】口腔医学;实验课;教学

我校的口腔医学教学自1995年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随着社会对口腔医学生的需求不断增加,学校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逐年上升。而学校对于教学环境和设施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不断完善,尤其是近几年学校对实验室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口腔医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教学是口腔医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方法。如何强化实验课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当前,我校的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阻碍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笔者在教学中有一些想法在此提出与大家探讨。

1 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学生学习及理解知识的能力差:目前,我校大部分学生的文化素质较差,学习能力欠佳,学习不主动;学习某项操作技能时,只是对该项操作被动的记忆和机械的模仿,不能与其他操作及学过的知识相联系,对已学过的知识不能在继续学习中灵活的运用。

1.2 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是临床实践,而实践最初的实现手段就是学校的实验室教学。因为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操作步骤,在操作时不能灵活的运用理论知识,适应能力差,应变能力亦差,不能很好的将理论转变为实际操作。

1.3 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态度不端正,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上实验课时,思想不重视,操作不认真,认为模拟老师的操作不必认真,操作马虎,不规范,不到位,实验报告抄袭别人的,应付老师的检查。

1.4 部分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和工作作风有待提高:一方面,有的学生上实验课时不穿白大衣或穿了但不扣衣扣;有的学生上实验时相互打闹或大声喧哗,教师都听之任之,不闻不问。另一方面,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大批以青年教师为主的炒股军团,有些教师为了经济效益,整日穿梭于股票市场或忙于网上买卖,而无力专心于教学,只会照本宣教;甚至有些教师上课迟到,实验时不认真指导,示教后不闻不问学生能否明白实验原理;更有甚者,教师自身对有些实验内容都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一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很难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1.5 专业课任课教师少,授课科目多,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当前,基于我校师资的配备情况,决定了一名任课教师可能同时讲几门课程,这样就很难保证每一门课程都能很精通,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同时,从教师队伍的构成情况来看,“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专职教师又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因此,对实验课教学时就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操作,就远离了模拟临床的实验目的。

1.6 实验室器材相对较少,学生动手机会少,不能充分满足实验的全部要求:我校口腔专业在校生的人数相对较多,实验室设施及空间不足,每次只能提供20人的全套实验桌及器材,一个班要想完成一次实验,可能要分2次来做,这样就导致了实验课堂上练习时间有限,学生手法不娴熟,动作不敏捷,记忆不深刻,进而影响到将来的实习效果甚至就业;同时,实验室缺乏与临床接近的实验素材,如目前一些实验(龋病备洞等)主要是在石膏模型上完成,而石膏模型与天然牙齿之间在硬度和钻磨感觉上是完全不同的,远离临床的实验很难为将来的临床实习或就业带来帮助。

2 教改思路与对策

2.1 改革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口腔医学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口腔医学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教学,如模型(牙列)、实物(各种疾患的离体牙)等,笔者由多年的教学经验获知,学生对真实的临床病例或资料非常感兴趣,容易引导学生形象化思维,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在实验前,充分利用视听、图片(真实临床病例)或影像资料进行教学,效果直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课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对于无法开展的实验内容,通过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课件的图片清晰、典型,甚至有生动的动画设计,使学生易于掌握和理解学习内容。

2.3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学校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教学时教师要精心组织,积极引导,适当进行自身实体相互练习,如:口腔修复时的取模;口外麻醉时的注射等,均可同学之间分组相互操作,增加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真实体验医患之间的关系。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格管理,精心带教: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是直接面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教育者和引路人,教师只有塑造好自己的灵魂,才能塑造好学生的灵魂,正人先正己,只有建立一只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鼓励更多的医德高尚、责任心强的“双师型”教师充实到教学中来。“双师型”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更有利于教学。

2.5 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强化实验效果:目前,我校培养的学生将来多数是在口腔门诊或专科医院中从事常规口腔医疗工作,不可能从事高精尖的临床工作,所以,在选择实验内容时,减少理论性较强而临床不实用的实验项目学时数,增加训练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操作项目学时,培养娴熟的技能,以更好的为实习或就业服务。同时,在现有条件下,要充分利用离体牙(可让学生到医院收集)、仿头模型等实验资源,让实验条件更接近于临床情景,使教学效果更好,学生印象更深刻。

篇7

按照课程要求开设的综合性实验有:肺部感染的实验诊断、肝脏疾病的实验诊断、肾脏疾病的实验诊断、代谢综合征的实验诊断、血液病的实验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诊断等共6个,每个实验安排8学时。病案的准备是由教师结合医院检验科工作的特点,与临床相关科室联系,每个病案从医院收集6-8个有代表性、实用性、可学性的病例,根据病案结合大纲要求共同协商、反复讨论,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问题,然后结合实验室现有设备,确定开设的实验项目,无能力开设的实验项目需要提供检查报告等资料。学生每6-8个为一组,民主选举出组长,组长协调本组全部的工作,每次实验均要在组内推选出不同的汇报人和评委,组织本组同学针对提前一周所给病案资料和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及参考书。此阶段既可使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内容有较清晰的了解,又能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学习如何获取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分工协作。

1.2实验方案确定阶段

首先由每组的汇报人根据所准备的资料对病案每一个信息点进行分析讨论,如病人的年龄、姓别、临床症状、体征检查、拟检测的实验指标、初步诊断等,内容涉及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基础医学等相关内容。分析讨论后由各组汇报人对本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后其他组的组员进行提问、交流,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病案分析思路,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各组评委对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评分,评分的依据由参与态度、汇报情况、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及其他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对本次实验课进行总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下次课要进行的实验内容,课后学生进行下次相关实验方案的准备,包括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临床意义等。此阶段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讨论使同学们对病案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并学习如何选择较佳的实验项目组合。

1.3实验进行阶段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与以前单科实验的不同处之一是实验中的操作老师事先并不讲解,全凭学生自己看试剂说明书或相关实验指导,而且组内每个同学所做的实验项目不同,实验结果组内共享。这既是对以前所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的挑战。指导教师在实验巡查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操作等此类问题或困难时,一般并不直接告诉他们具体方法,而是指导他们查阅有关参考书、试剂说明书等资料,帮助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促进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启发思维,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1.4分析与讨论阶段

与传统的实验不同的是医学检验综合实验结束后,实验结果组内共享。组内同学结合所做的实验结果及老师提供的检查报告,对所给的病案进一步讨论,共同分析和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所采取的措施,共同分析和讨论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同时对所给病案给出最后的诊断结论。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实验失败的教训,使他们“做有所思”、“学有所获”,同时通过对病案资料的分析、讨论、检测指标的测定,培养和训练学生以病例为诊断中心的发散思维及综合判断能力。

1.5汇报阶段

经过充分的讨论后,各小组推选出自己的汇报人。汇报人对自己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诊断结论、实验结果、所得出的诊断疾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标本采集、诊断、鉴别诊断、防治、其他等方面。汇报结束后各小组同学对汇报情况进行提问,评委对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简评,并根据参与态度、汇报人汇报时交流与表达、回答问题情况、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等情况进行评分。老师做最后的评价,对讨论汇报结果进行总结,布置下次实验课的任务。

1.6实验考核阶段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传统的实验考核多以学生实验报告为主,导致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够,对实验操作敷衍了事,并且难以评价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医学检验综合实验的考核方式贯穿整个实验进程中,每次实验课结束时进行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组内互评、老师评价,最终本门课程结束后把各次评分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最终成绩,不单独设立考试。由于最终的成绩在平时体现,学生一直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期终考试时再突击复习。最终成绩评定时充分听取学生的自主评价,避免传统的教师主观评价方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较为普遍的学生融会贯通能力差、难以将几个实验内容有机联系、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等共性问题,我们提出了以病案基础的医学检验综合实验改革,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实用复合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2.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会学习是当今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以讨论方式进行学习,上课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进行讨论甚至辩论中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克服自身弱点,提高了思考、分析、归纳、表达能力,增强了勇气、自信,并能培养自主参与意识,从而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且教学所选用的病案为现有的已发生的典型病例,具有真实、可靠、客观的特点,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求知欲,使其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查找资料、翻阅书籍,通过独立或合作的方式作出分析和判断。这样经过多次实验后,就会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培养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工作能力

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更要求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仅能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而且对结果要有合理的解释及进一步检查提出合理的建议。综合实验内容涉及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病理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涵盖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汇集了多门课程和交叉学科的知识。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线设计综合实验,模拟临床真实案例进行相关实验,具有真实、生动、客观、针对性强等特点,将临床工作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保证了实验内容在综合性、实用性等方面的特点,培养了学生浓厚的专业兴趣,缩小了理论与临床之间的差距,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提升了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2.3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

以病案分析为基础的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具体的方案设计是一个独立运用多种专门知识的过程,方案实施和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综合分析与团结协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同心协力、分工合作解决众多富于挑战的难题和技术细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病案分析为基础的综合实验是架设在教学与临床之间的桥梁。

2.4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授人以鱼”,而主要是“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处理问题。在病案分析讨论的整个环节中,学生自己分析病例、查找资料、相互讨论、确定实验项目、动手操作,结合已有的信息和操作结果,对病案作出判断的决策,避免了由老师代替学生归纳总结的弊端,锻炼了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1有利于教学队伍的建设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不仅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所开设的实验项目涵盖本专业的所有研究方向,涉及多个学科内容,既是对教学大纲主线的展开,又要按照不同教学能力和医学检验研究进展方向进行必要的更新。因此,为了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疑问,必须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我们在全专业进行选拔,选择具备扎实的相关学科知识和良好临床工作能力,并熟悉各种实验操作原理的骨干教师进行培养,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解答各种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确保实验项目的顺利进行。

篇8

2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建设

2.1组建机能学实验室

设备共用、资源共享的网络化机能学实验室由生理、药理和病生3个实验室整合而成。实验用房重新布局统一管理,使每间实验室不再是某学科的“私有财产”,多学科的资源共享,避免了以往各教研室之间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无课时闲置、使用率不高现象。

2.2建设形态学实验室

形态学实验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是每名学生一台显微镜,显微镜中的视野只有学生一人能看到,教师了解的学生实验情况有限,难以给予及时的指导。为此,我校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数码互动实验室,使形态学实验教学设备和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3建设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室

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于2007年成立了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室,主要承担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教学任务,包括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近几年的实践表明,该课程有利于学生临床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其进入临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医学知识根基。

3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师资队伍建设

要建设好实验中心,就必须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领导重视是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根本保证。学校鼓励一些年轻、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充实到实验教学队伍,以提高学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同时要积极培养现有的实验技术人员,加大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制订培养计划并有效实施,给实验技术人员创造更多学习、进修、交流的机会,切实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4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建设

篇9

1.1实验室开放对象

正学习生理学的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了生理学实验课后,对生理学实验感兴趣或者想进一步提高的学生以及参与大学生科研课题的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

1.2实验室开放的时间

1.2.1定时开放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由于生理学实验课学时仅为26学时,故该实验课结束后即安排开放性实验内容。教师安排好要开放的实验项目及时间,学生在实验室规定的时间内到实验室选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内容,并由教师作相应指导。

1.2.2预约开放此种开放主要针对进行大学生基金项目: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专业建设与改革基金资助项目科研课题的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实验室对这部分学生实行全方位的开放。要求学生在学期末提出书面申请,实验室根据具体情况作统一的协调安排后,再给出下一学期具体的开放时间及开放地点。

1.3实验室开放的具体措施

1.3.1基础阶段医学检验专业生理学实验学时数较少,而学生又初次接触动物实验,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接触该系统,考试结果显示,45%左右的学生不能熟练应用该系统。实验室开放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加强了学生的基本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1.3.2提升阶段少部分医检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三年级及以上)对科学研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些学生自由组合为科研活动小组,利用实验室开放的空间和时间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实验室对这些科研小组实行统一管理,并指定相应的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一系列科研基本技能的培训,如讲授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科研论文的书写等。之后引导学生查阅文献,确立研究内容,撰写申请书申报学院的大学生科研基金。一旦立项后,利用短学期机能学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开展其研究活动。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一方面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2实验室开放的成效

2.1实验室开放得到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认可和赞同实验室开放几年来,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赞同和认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的学生希望有机会参加实验室开放的系列活动;65%的学生对实验室开放设置的项目比较感兴趣;10%的学生希望通过兴趣小组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科研技能。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实验室的开放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2.2实验室开放提高了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向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开放机能学实验室。尤其在我校实行三学期制后,学生在短学期自主利用的时间较多。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即可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学生亲自操作仪器设备,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不同仪器的功能及用途,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使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明显提高,有利于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J。开放实验室改变了以往“有课实验室开放,无课实验室关闭”的状况,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篇10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 建立与实验教学改革要求相一致的实验室管理体制, 以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 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效益, 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专门人才服务, 是医学院校发展和改革的需要[1]。医学检验实验室作为北华大学医学检验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医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 是反映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

1.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室条件问题近些年,报考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数量逐年递增。医学检验实验室各科室不仅承担本专业的实验课程,同时还承担着其他医学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课以及科研项目,各科都出现过用房紧张,十几名学生共用一张实验台的情况。某些特殊实验需要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进行,学生数量的增加直接导致实验室可用空间相对减少,不易观看到教师的规范化操作,同时,室内通风不畅、众多的人员造成室内空气比较污浊,尤其是下午的实验课,学生常常出现昏昏欲睡的情况。另外,教师在正常教学过程的中不但要集中精神对实验内容、操作方法进行讲解,还要时刻注意学生在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心理负担。不仅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同时增加了安全隐患。

1.2 管理方面的问题

1.2.1 实验操作人员和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薄弱 医学检验实验室涉及的实验项目多,涵盖的范围广,对各种有毒物质,化学试剂,病原微生物、基因修饰生物、外来有害生物接触频率很高。实验教师和工作人员由于常年在实验室工作,安全防护意识逐渐淡薄,对于有毒物品也会出现随意摆放的现象,增加了安全隐患。在我院实验室上课的学生涉及各个医学相关专业,人数较多,大多数学生对个人防护措施仅限于了解,少数学生进入实验室不佩戴口罩、帽子、手套,一部分学生缺少无菌操作意识,偶尔会有学生在实验室吃东西,实验结束后没有彻底消毒洗手,实验废弃物随意丢弃等,折射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的匮乏。

1.2.2 化学试剂、实验仪器等存储不良 由于实验室数量有限,储藏室空间相对狭小,将强氧化剂和一般化学试剂混放在一起,或只简单地把酸碱分开;有些储藏室内随意存放大量的易燃易爆品;实验室内还经常存许多过期的未及时处理的试剂,未及时处理。很多废旧的实验仪器也和试剂摆在一起,长时间存放导致仪器腐蚀现象严重,既不利于报废,又增加了安全隐患。

1.2.3 “三废”的处理方式过于简单 实验室人员有时只重视强酸强碱、重污染、重金属废液的回收,而把一些成分简单的溶液直接倒入下水管,如稀盐酸等。废液大多沿下水道进入城市污水管网或渗入地下,同时导致排水管有不同程度的腐蚀。

1.2.4 其他问题 实验仪器设备运行记录不全,实验室存留的物品过多,有时出现堵塞防火通道的现象,存储室内报废的设备、低值易损品、化学试剂数量过多且通风不良,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储存冰箱数量不够,标本和试剂存储在一起,容易引起试剂的交叉污染。部分仪器在管理及使用方面不规范,缺乏日常维护。

2.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安全防范对策

2.1 加强硬件建设 在学校领导和我院领导的共同关怀下,加大了实验室改建和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加了实验室的数量,扩大了各科实验室规模,配套了许多新的实验仪器设备。大大改善了实验室的教学环境,客观上促进了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2.2 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的管理,提高重视程度

2.2.1 强化安全防护教育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防火、防盗、防爆、防毒、防污染、防辐射等[2]。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坚持每天检查水、电、门窗。实验教师要了解每个实验的原理、目的、要求、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对于易燃、易爆、易挥发、强腐蚀物的存放按规定严格执行,经常查看。对实验室所有人员进行强化培训,特别是新进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的培训。实验教师还应该使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达到学生中的普及,对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各种实验室管理文件的主要内容熟知,还要对学生做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生物安全知识,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实验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注重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经常对学生进行防护知识教育。

2.2.2 建立健全的实验室规章制度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实验老师和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进取,加强自身的安全教育理念。要严格遵循的规章制度,以保实验室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关于实验室的医学废物处理制度等,在这些制度贯彻之前,要对实验中所涉及的标本的传染性、稳定性细致全面的了解。医学检验专业及其重要的环节就是实践教学。要养成学生杜绝实验室感染的良好习惯,在熟悉生物安全管理内容的前提下,结合不同检验试验项目,给学生普及和灌输预防概念。

2.2.3 加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医学检验实验室使用的大量试剂都属于化学危险品,在实验中如果不遵守操作规程,很容易就会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和环境的污染[4]。所以实验室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化学试剂的管理,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我院各科实验室都建立了专门的试剂储存室,对所有试剂重新进行分类、存放;同时对过期试剂和失效试剂进行及时的清理;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储存库的试剂严格做好登记、验收,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2.2.4 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规范化培训 由于实验教学需要,实验教师经常会从医院带来一些有传染性的血液标本或者具有致病性的病原菌,所以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应该注意避免被传染,实验过程中一定注意操作规范[3]。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首先应该认真学习实验室安全规定,并由实验教师或工作人员仔细讲解。在一些有传染性样品的实验中学生必须穿戴好穿白大衣,佩戴手套、口罩,严禁在实验室进食、饮水、储藏食物、涂抹化妆品、摘戴隐形眼镜或吸烟。学生动手操作之前实验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演示,并反复强调非规范化操作的危害性。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指导;实验完毕后要叮嘱学生用消毒液彻底洗手,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放置。

3.结束语

实验室管理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其最终目的是是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实验教师和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理解到其特殊性。实验室管理的改革不仅是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的优化,还要遵循教学规律,顺应医学检验学科发展和现代化教学的要求。(作者单位:北华大学医学检验学院)

篇11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方式

由上可知,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已成为医学生尤其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一)在基础课程学习中增加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开始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这时就必须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内的规章制度(不穿工作服严禁进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喝饮料、吃零食等),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并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以后的实验课中不断得到强化。

(二)在专业课学习中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进入专业课学习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逐渐接触到血液、尿液、痰等标本,同时标本中的未知生物危险因子也威胁到学生的安全。因此,带教教师要以身作则,反复强调进入实验室时要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规章制度,加强生物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传授学生标本采集处理的注意事项,使其正确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对于实验室废弃物(如注射器、血液等)的处理,要按照实验室的规定进行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同时,要做好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工作。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

(三)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进行系统教育。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主要立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规范化实验操作技能和相关法规,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水平。针对医学检验专业操作要求较强的特点,以及结合学生未来岗位的特点,尤其是要增强学生防范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的意识,加强个人生物安全防护。对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系统教育,使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及处理相关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增强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从而有效降低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

(四)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强化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要尽职尽责,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帮助学生熟悉操作技能,提高对锐器伤、标本污染、气溶胶等职业感染因素的认识,掌握安全防护措施。同时,还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题讲座或培训,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加深生物安全认识,培养、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三、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保障措施

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在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教育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措施加以保障。

(一)提高教师对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重视。我国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可能会有一些困难,这就需要使教师认识到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取得共识,从而更好地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二)建设规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医学院校实验室最低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是一级、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但现有的医学检验教学用实验室建成早,实验室设计不规范,不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因此,需建设规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只有具备了规范的实验室,才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同时也是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