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临床专业论文

临床专业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30 11:38: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临床专业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临床专业论文

篇1

2013年6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及护理专业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80份,回收问卷171份,回收率为95.00%,删除不符合条件的问卷,剩余有效问卷159份,有效率88.33%。其中,临床医学专业93人,护理专业66人。调查对象均无重大身体疾病,无严重认知障碍。

1.2研究方法

根据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及护理专业实际情况,利用课余时间由经过培训的3名心理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体施测,施测时被委托教师严格按照指导语说明注意事项,被试遵循自愿的原则认真填答问卷。调查问卷中,题目涉及学生性别、家庭基本情况、首选毕业去向、成功求职最关键助力因素、就业地域的选择等,均为单项选择封闭式问题。以不记名的方式,让学生独立完成调查问卷,进行回收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医学专业与护理专业学生首选毕业去向

在首选毕业去向问题上,临床医学专业分别为求职25.81%(24/93)、考研究生66.67%(62/93)、考公务员1.08%(1/93)、其他6.45%(6/93);护理专业分别为求职69.70%(46/66)、考研究生21.21%(14/66)、考公务员1.52%(1/66)、创业3.03%(2/66)、出国深造1.52%(1/66)、其他6.45%(6/66)。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比例护理专业学生大于临床医学专业,考研究生意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大于护理专业(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临床医学专业与护理专业学生对就业地域的看法

就业地域选择倾向,临床医学专业分别为东、中部城市78.50%(86/93)、西部和基层2.15%(2/93)、家乡所在地19.35%(18/93);护理专业分别为东、中部城市83.33%(55/66)、西部和基层4.55%(3/66)、家乡所在地12.12%(8/66)。临床医学与护理专业学生均倾向于到东、中部城市就业(78.50%,83.33%),较少选择到西部和基层就业(2.15%,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2.3对成功求职最关键助力因素的看法对成功求职最关键助力因素的看法,临床医学专业分别为知识储备23.66%(22/93)、综合能力41.94%(39/93)、社会关系9.68%(9/93)、实际操作能力实践经验24.73%(23/93);护理专业分别为知识储备10.61%(7/66)、综合能力34.85%(23/66)、社会关系7.58%(5/66)、实际操作能力实践经验46.97%(31/66)。对“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认可程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5.60%)高于护理专业学生(45.46%),对“实际操作能力实践经验”的认可程度,护理专业学生(46.97%)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

3讨论

篇2

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医学生的就业也因医学教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学生数量的增加和用人单位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而受到影响。大多数医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往往偏离自身实际,没能客观定位好就业期望值。就业时,他们往往将目标定位于大型综合医院。与此同时,大型医院的用人标准也应社会服务的需求在逐步提高。其次,由于医学专业性比较强,医学生在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等非专业能力方面稍有欠缺,致使大多数医学毕业生在面试技巧、应变能力等方面明显弱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在求职时虽然具备了很好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但往往由于面试表现不佳而失去了就业机会。这样就容易造成专业能人的流失和用人单位难寻能人的矛盾局面。

据医疗机构反映,一些聘用的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连基本的临床常识和操作技能都没有熟练掌握,考执业医师资格证多次都没通过。不难看出,许多医学生的能力尚达不到职业要求。现如今高校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大多是应试型学生,严重缺乏实践性,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医学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不强。根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相对于学历要求来说更加看重求职人的临床实践能力。从当前的临床实习状况来看,很多学生的实习效果较差,查体基本功及外科手术基本功不扎实。

大多数医学生不能对自己进行合理分析并正确定位,导致在选择就业方向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自负或是自卑,在求职面试中不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导致错失很多就业机会。另外,职业素养不足也有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缺乏与人沟通的基本技能和礼貌,在人际交往中不善于交流,缺乏奉献意识和吃苦精神;诚信观念不够等等。

二、临床医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分析

就业竞争力即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能找到适合自身才能发挥和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岗位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应对社会就业压力,让自己在某些领域胜于他人,在职场竞争中更有优势的一种综合能力,不仅包括素质修养等内在能力,还包括一些外在的环境因素和条件。

(二)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缺乏的原因探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弱的因素既有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高校教育模式有待改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提高等外在因素;也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缺乏,择业观念偏离实际,综合能力欠佳等内在因素。其中,大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的缺乏是造成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

首先是学生就业观念的局限性。刚刚脱离高校这一模拟社会环境的大学生们,往往带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较高就业期望值去择业,目标定位过高,不切实际。大多数毕业生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综合医院,片面认为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据调查,不少医疗服务单位反映新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在科研和人文素质方面普遍不高,甚至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在不断扩招的过程中,大学生起点不一,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的高校甚至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忽略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模式的合理改革,导致了学生学难以致用。

再者是学生就业准备的不够充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就业的过程其实也是生活技能的体现过程,包含了许多的知识和技巧,需要学生全方位地打基础,做准备。如果基础不牢,准备不充分,他们将无法及时调整好心态,产生不良心理,很可能走上极端的道路。医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学生自我定位不合实际,极易产生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积极选择与消极待业、选择与放弃等矛盾。就业准备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缺乏对市场需求和市场发展的深入了解,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择业方向,错失适合自身的就业机会;二是对于面试技巧掌握的不全面,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甚至缺乏一定的人文知识和法律意识,忽视了医德和内在品质的养成;三是大学生的抗就业挫折等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最后是学生专业理论功底缺乏和临床实践能力不足。现有的医学教育,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过分看重考试分数,缺乏临床思维能力,不能将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能对症下药,活学活用。有些学生甚至以“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为学习标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最终受害的还是学生自己。就连询问病史、书写病历等基本操作技能都不能熟练掌握,更不用说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医院对求职者学历要求的提高,导致本科生较研究生来说,实践机会减少。加之医患关系紧张造成的负面影响使有些病人不积极配合实习医生的工作。

三、促进临床医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综合院校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和就业指导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地制宜,立足实际,提升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综合院校的整体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一)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教育,指导其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决定着他们的择业行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合和了解职业环境的机会,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建立符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应以市场的发展和需求为主要导向,以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为主线,通过开展模拟面试、社会实践、生涯指导等形式,使他们对未来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科学定位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职业方向,能够初步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与此同时,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还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加强素质教育,优化医学生的择业就业心理,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风尚

择业就业心理是影响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医学生求职过程中常常出现因高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等不适宜社会的心理状态而导致就业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说,适应社会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其高低表明一个人的成熟程度,是这个个体融入社会,接纳社会能力的表现。传统的教育片面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的灌输,从而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薄弱,思考和处理问题不够全面。医学生的学习成才离不开实践活动,实践是学习成才活动的载体。高校可通过开展医学生素质拓展、朋辈式的心理调适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学生工作与提升就业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使教育效能最大化来实现学生能力发展最大化。

篇3

2、从2005年我科有口腔专业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以来,结合本人自2008年带口腔临床护理教学工作,在临床带教中发现口腔护理学生在实习中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2.1对口腔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及重视程度不够

对口腔护理工作的专业性认识不足,将口腔护理工作简单地等同于消毒清洗器械,协助老师准备器械等,把护士工作简单定位为执行医嘱。

2.2无菌观念不强

口腔科门诊的手术及操作比较多,所以无菌观念很重要。但相当多的实习学生对无菌技术在理论上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但具体在临床操作上无菌观念不强[1]。如存在跨约和污染无菌区、洗手不规范等问题。因为口腔公用材料品种多,应用比较频繁,所以很容易被带菌的唾液、血液所污染,如果消毒灭菌不规范就很容易引起感染。

2.3物品的取放和医疗卫生防护不到位

带教中学生存在取拿物品不规范,用完之后不能放到指定的位置。同时医疗卫生防护不到位。如不带口罩、手套等。

2.4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不严格

口腔科有其自身的特点,临床上的操作都要在病人的口腔内完成,而口腔本身就存在很多病原微生物,同时在操作中产生的气雾、飞沫等被吸入后可能会引起交叉感染,但这些没有引起实习学生的重视。同时口腔科各种器械材料应用比较多,不能按照不同器械的要求严格消毒灭菌,对于一次性的不能严格管理,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不到位,导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2.5口腔材料、药物、器械使用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口腔科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口腔材料、药物、器械的了解不够。不能熟悉了解口腔材料的性能及用途;对专科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不了解;对口腔器械的性能及用途不了解。如对磷酸锌粘固粉性能没有掌握好,可能会影响到补牙的质量和脱落率。

3、实习学生在护理带教中现的问题,让我们感到重视及加强护理带教的重要性。具体在护理带教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3.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护理带教工作中最重要的,应该把它摆在首要的位置。它是从事护理工作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求。一个人不管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多么专业,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不合格的。所以带教教师在给实习学生传授护理专业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她们对工作尽职尽责、对患者热情负责的品德,培养她们爱岗敬业精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3.2加强对口腔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口腔护理工作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消毒清洗器械,协助老师准备器械,执行医嘱等,口腔护理工作在口腔门诊医疗安全保障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应该让实习学生认识到口腔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3.3加强口腔专业知识的学习,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实习的学生,应加强口腔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无菌观念的灌输,完善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熟知口腔材料、药物、器械的用途与性能。要求学生学会动脑、动手、动口。在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贯穿起来教学。在进行操作示范前,先让学生熟悉操作过程,强调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教师在操作时边讲边做,并选择合适病患,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基础理论与工作实践充分结合。

3.4加强口腔护理实习学生的考核

在带教期间,要对实习学生进行护理基础知识、护理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考评考核。内容包括:(1)口试:护生汇报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2)技能:实施实际护理操作。(3)沟通与健康教育:设定一项健康教育内容,让护生对患者进行教育,同时观察护生与患者的沟通情况。(4)护生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服务态度。(5)有关护理记录的书写。

3.5加强医疗法律法规学习,增强及自我保护意识

篇4

护理专业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一名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对医疗单位的整体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工作是一个辅助医疗对病人实施治疗,使疾病最终得到转归的与多学科相关的专业[1]。护理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服务的对象是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重属性的人[1],这就要求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社会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更要求必须具备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运用科学的护理程序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

高质量的临床教学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的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建立,以及适宜的道德观、伦理观、价值观的建立是有帮助的[2]。但护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一名合格的护理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实习阶段所学习、掌握的实际操作技术。因此,在医院这个实践场所里如何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学生和临床带教老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目前,对各实习医院的临床带教情况调查发现,各实习医院的整体护理工作与实际的标准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1存在问题

1.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人们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医疗纠纷案件相对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各医院多不愿过多承担实习任务,即使勉强接收了,对刚到医院的学生也不敢放手,造成实习内容与教学大纲要求不符,实习学生多扮演着清洁工的角色,动手操作机会少,实习期内很难掌握临床操作技术,直接影响了护理实习质量。

1.2学生入科后,虽然从形式上也指定了带教老师,但对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缺乏系统的认定和把关,对带教老师的带教结果缺乏质量控制,甚至有一部分素质不高的带教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遇到问题横加指责,严重挫伤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1.3教学内容与临床操作脱节。很多医院对实习学生安排的实习内容仅限于输液、打针等技能性工作,没有很好地把学生所学的护理理论和护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认为护理工作无非如此,没啥可学,动摇了献身护理事业的决心。

1.4各医院的出科考试方法单一,标准各异,从某种程度上说,考核的结果只能说明学生对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既未反映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没有体现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考评。由于缺乏规范直观的考核标准,且参评的老师对同一问题认识的不同,看法不一,极易出现印象分、人情分,所以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的成绩,以致出现高分低能的怪现象。

2应对措施

2.1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实习场所的选择对学生的实习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选择实习场所要基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原则。在选择实习医院时,硬件和软件要兼顾,硬件是保证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类服务对象,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护理实践。所以,医院规模、疾病种类都要考虑,最好选择二级甲等以上医院。

2.2选派有能力、高素质的带教老师。临床带教老师是学生实习的榜样,带教老师不仅传授技能,同时也在传授情感。学生最初是通过观察自己老师的工作行为,培养或建立对护理工作的观念。因此,带教老师应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及时准确地给学生讲授所在科室的特点和病房情况,结合教材要求,针对不同类别特点的学生分配护理对象,布置计划作业,并选择不同的时间、方法对学生加以指导。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对临床带教老师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带教老师必须接受护理新概念,不断吸取新的多学科知识,才能带出高质量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

2.3设立实习管理组织,制定完善的考评体系。常设的实习管理组织和完善的考评体系,不仅对实习学生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带教老师也有约束效果。实习医疗单位应每周定时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民主听取学生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根据质量控制体系给带教老师打分,并把带教情况记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年终评分和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

2.4设立专项奖励资金,鼓励带教老师。实习医疗单位应与学校密切配合,设立一定的带教专项资金用来鼓励带教老师,促进带教老师以最大的热情、发挥最大的优势,培养出最佳的学生。

2.5根据学生现状,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单位与实习医疗单位应合理分配教学与实习的时间,学生的临床、实验室实习与理论讲授时间的比例一般应为1∶1,特别是授课时间不易集中安排,应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学用结合。

总之,各学校、临床实习医疗单位要不段规范实习条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为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篇5

1.2方法

1.2.1干预组采用风险管理方法。

(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确定风险管理小组成员的职责及分工。

(2)强化专业技能培训,重视风险意识教育。

(3)建立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评估量表。

(4)每月定期对风险事件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5)规范护理操作规程,认真记录工作细则,并对护理纠纷、差错、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

1.2.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理教育方法。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计算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差错风险事件、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对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改善病区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3讨论

3.1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风险因素分析本组研究发现,临床实习护生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护生学习工作的适应进入临床实习后,护理学生首先面临的是学习和工作环境的适应问题,在实习过程中,伴随着课堂式的教学方式明显减少,护生的理论学自学外,基本没有集中的课堂学习,取而代之的是理论到实践的工作环节,而此阶段,他们将面对的是具体的病人和护理治疗任务,其学习方式也由老师讲授转变成自己的观摩学习或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自己动手,加之病人的疾病,患者的病态等因素都可能对年青的护生产生巨大的心理震撼,他们要适应,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护生有可能鄙视患者,不愿意接触患者等,甚至一些护生会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进而导致一些护理失误或差错,以及服务态度不佳等问题。

3.1.2带教老师部分带教老师专业知识不扎实,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护生的工作态度,加之有的老师将护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使唤,尽分派护生干一些工作之外的杂事,如遇上病人突然增多,工作量大,带教老师自身工作繁忙,对护生监管不够或存在侥幸心理,直接让护生单独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未做到放手不放眼,也是导致差错事故和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

3.1.3护生护理技术据统计发现,我国医学教育规模高于一般高等教育的增长速度,导致教学资源不足而引发医学生素质下降,培养质量下降等等,加之护生动手能力不足,临床护理经验缺乏。在打针、输液等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往往需要经过很多次的实践练习才能逐步掌握和熟悉。如果护生操作失败次数过多,患者就会心生抱怨,说医院拿实习护生在患者身上做实验,从而产生投诉行为。另外,有时病区患者突然增多,人手不足,带教老师无法亲自指导每一个护生,而由于护生技术不足,观察不仔细,或发现问题隐瞒不报,都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医疗护理事故。一旦出现护理责任的事故,将给医院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而这样的后果,护生本人往往无法承担,处理不当,还可能给护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心理阴影,影响以后的从业。

3.1.4护生服务态度据报道,有70%~80%的医疗纠纷并不属于医疗事故,而是由于服务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疏忽大意,没有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说话语气生硬,解释不到位,应答不及时,对患者及家属态度冷漠,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3.1.5护生法律意识很大一部分医疗纠纷则是由于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所致,主要表现在侵权行为,包括侵犯了患者的财产权及人身权、生命权、隐私权、名誉权、知情权和选择权等。另外因护生或医院的带教老师法律意识淡薄,可能导致较严重的护理事件。我国的《护士法》明确规定,凡未取得护士资格证书,或取得证书但未经注册的护士不得从事护理工作,而在实际护理带教工作中,未取得护士资格或没有注册的护生常常被安排进行一些护理工作。由于缺乏医疗、护理相关的法律意识,一些护生在实习工作中随意性大,出现不遵医嘱和违规操作行为,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

3.2护理学生临床实习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3.2.1对照组传统管理模式,就是按照护理本科教学的培养方案对护生进行相应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没有进行专门的风险意识的教育和管理,护生的风险意识都是通过所有授课老师进行一些简单的传授。

3.2.2管理组

(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确定风险管理小组成员的职责,制定工作细则表,包括制度和流程,每个成员必须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并认真严格执行和记录。

(2)强化专业技能培训,重视风险意识教育。专业技能是护理人员实施护理的基础,组织护理学生学习自身专业领域的新知识,以适应医学护理的飞速发展,定期对护生进行专业知识考核,以提升护生学习主动性。并通过集中讲座和个人教育相结合,理论讲座和实际案例相结合,文字和多媒体及书面与口头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93名实习护生进行风险管理宣传和教育,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护士执业法》、《医疗纠纷现状及其防范》、《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防范措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护理风险管理、风险预防、医疗差错、医疗纠纷、医疗过失等概念;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是否履行了“告知义务”,是否履行了结果“预见义务”和结果“回避义务”等;同时开展思想教育,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是做好控制风险的前提条件。

(3)建立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评估量表。临床护理工作中,任何操作都会带有一定危险性,因此,我们根据以往护生曾经发生过的差错、风险事件、医疗纠纷等,制定了相应风险事件评估表,组织护生每月定期讨论评价各种风险因素,从而尽量避免自身操作中再出现医疗风险和差错事故。

(4)加强护生实习前、入院前教育。具体做法是由实习医院派出专人给即将来院实习的护生进行有关护理、医疗法律的知识讲座,并在讲座中以实际案例对护生进行警示教育,加强护生的护理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可以将医院的现状、工作制度、实习要求等现实情况告知护生,让护生在进入实习阶段前有个心理准备,可以有效提高护生入住医院后的适应能力。征求护生意见,不断改善护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减少护生担忧。对护生的实习工作,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让护生到科室观察了解一般护理工作情况,熟悉工作环境和内容,然后再逐步让护生参与到计划的实习工作中去。

(5)重视人性化管理[7],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以人为本”是管理的基本原理,带教老师及实习生管理者应随时关注护生的思想的心理状况,对出现思想和心理问题的护生应及时给予疏导干预,防止不良思想和心理问题影响到临床护理工作。工作中为调动护生积极性,多对其工作予以表扬和鼓励,并鼓励主动呈报自身或他人的护理缺失,带教老师为护生指点工作缺失时,应注意谈话场合和语气,避免伤害其自尊心,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6)规范操作规程,认真记录工作细则。如护理纠纷、护理差错、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实施统计。加强对护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和专业技能考核。首先是加强护生的心理管理,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操作训练,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其次是加强护生实习期间学习成果的考核,采取理论与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当护生在一个科室实习即将结束,开始轮转到下一个科室时,组织该科护生进行考试考核,合格后方能轮转到下一个科室。并奖励和表彰优秀护生,从而激励护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通过提升护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来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

(7)加强带教老师的能力培训。主要是对带教老师进行提高教学能力的培训,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加强带教老师心理辅导能力的培训,并传播优秀带教老师的先进经验,通过培训,提升带教老师的工作能力、教学水平和责任感,减少护生差错的发生。

篇6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记载,2012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0%,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4%,可见专科层次医疗卫生人员是基层卫生机构的主力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于2010年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也随之进行创新改革,现报告如下。

1改革背景

为顺应人民健康需求增长和深化医药体制改革要求,我国于2009年启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机构。在该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逐步从过去单一的医疗服务转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重,即要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必须同时具备开展基本疾病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水平低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数量、素质、结构均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乡镇卫生院,可胜任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严重缺乏,明显阻碍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何坪[1]等人对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机构进行调研,以评价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结果表明,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数量及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几乎没有专业的全科医师;三年制临床专业毕业生临床基本诊疗能力不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力,缺乏相关理念、知识和技能,难以独立开展和全面承担相关工作,素质普遍偏低,自我职业归宿感也较低。同时,《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2~4]等的相继出台,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专科医学教育应以“3+2”模式着力培养全科医生,即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工作的三年制医学专科生,毕业后接受两年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技能培训。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强化临床实践技能以及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并将其作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

2改革措施

根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任务,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应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基本要求,深化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强化全科理念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为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应在原有预防医学课程基础上,针对具体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必要的建设与改革。在此基础上,我校公共卫生教研室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内容进行大量调研[5],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6],针对临床类学生编写了《基层预防保健技术》教材。教材共十一章,内容即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性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在编写过程中,将预防医学、健康保健等基础知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有机融合,并编写配套的实训教材,使实训内容按章节整合;改革教学方法,探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聘请基层医疗机构一线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和实训指导,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同期开发了课程教学网站,包括课程相关资料及课外学习资源链接,学生可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及拓展学习;同时,在临床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实习内容[7,8],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本课程教学使专科临床类学生能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与技能,为以后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开展相应工作奠定基础。

3讨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军,应同时具备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在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公共卫生课程较少,仅有预防医学一门课程,与基层实际工作结合不太紧密,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能力培养。《基层预防保健技术》即是在全科理念指导下,综合采用调研、查阅文献资料、专家研讨等方法,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开发的基层实用性校本教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其他高职医学院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该教材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和要求进行编写,并配套相应的实训教材和网络资源,针对性地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层工作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强调实训操作。如在讲解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时,让每一名学生自己创建一份健康档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在临床见习与顶岗实习中增加相应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以培养真正的全科医师。我校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于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国家相应政策规定不断更新,以更贴近实际岗位工作任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及能力均较以前的学生有所增强,岗位胜任力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我校自主开发的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能有效提高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符合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但因为是一门新课程,如何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贴近实际岗位需求,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 丹 杨柳清 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何坪,邓宇,罗利刚,等.重庆市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科医学教育研究,2011,14(124):3593-35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6号.2012-05-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Z].教高[2012]7号.2012-05-07.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1〕23号.2011-07-07.

[5]谭涛,肖智勇,郝坡,等.以需求为导向整合高职高专类临床医学教学内容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36):3905-3906.

篇7

2.教学满意程度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自我感觉状况和对多轨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见表1)。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多轨教学模式满意程度高,能够提高课堂利用率,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3.多轨教学模式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教师的综合素质

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专业储备能力选择合适的问题,能结合临床实际给出正确的案例,能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分析总结,能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手法进行操作。所以,必须具备“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5],才能把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3.2相关专业教师配合

妇产科与其他课程联系广泛,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微生物和免疫学等,临床课程如内、外科学,影像课程如B超、X线等,需要专业教师的配合,提供其教学资料,供学生研究和学习。

篇8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临床护理带教为护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其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所培养护理人才的素质和护理教育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尽可能地提高护理教学质量[1]。

本文拟通过调查本科护生对产科临床带教情况的评价,了解产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本科护生的需求,对产科临床带教提供一些理论数据,以便提高本科护理带教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随机抽取2002—2005级80名实习护理本科生。实习时间分别为2006、2007年及2008年。

1.2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是根据我校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要求及学生的期望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自行设计。信度采用SPSS软件计算出各分问卷α值分别为0.9375、0.9123、0.8576。调查采用无记名填写调查的形式,填写完毕随即收回。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回收率为100%。

1.3调查内容包括三个方面24个项目,另外还有一个开放式问题(请同学留下宝贵的意见)每个项目均采用1~4分4级评分(1分为差,2分为一般,3分为较好,4分为好)。学生满意度根据各项目实际值与总分值之比求得。满意度<70%为满意度低,70%~79%为满意度较低,80%~89%为满意度较高,90%~100%为满意度高。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讨论

2.1本科护生对产科带教老师的评价本科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护理理论知识的丰富程度满意度最高,提示产科带教老师能够较好地传授产科专科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技能。我院产科自2006年至今,产科带教老师的学历层次分别为本科及硕士。高学历人才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因此在为护生传授理论知识方面具有较高的质量,为本科护生将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护生对带教老师是否每天检查学生护理质量及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满意度最低。每天检查学生护理质量能及时反馈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对带教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带教老师未做到每天检查学生护理质量可能与带教老师的工作任务较为繁重有关。带教老师除了完成护理带教任务以外,还兼任临床工作(包括临床带组,分管病人等)。因此,合理分配带教老师的工作量有利于带教老师有更多的时间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及时调整带教方式及进行实习指导,更好地完成带教任务[2]。另外,护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满意度较低,提示产科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中教学方式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护生的潜能不能更好的发挥。每个护生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领悟能力等各有差异。因此,带教老师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分析学生的特点,尝试不同的带教方式以提高各个水平护生的学习及实习积极性。

2.2本科护生对产科带教环境的评价护生对产科其他老师的带教意识满意度最低。目前护理临床实践教学强调“放手不放眼”的原则,护生希望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提高操作技能水平[3]。这就需要得到带教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但临床实习中,一个带教老师不能做到对每个学生的任何操作都进行监督,因此护生的实习安全还有赖于临床其他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产科其他老师带教意识不高可能与部分老师对临床带教的意义及过程的理解不够深以及产科临床工作较为繁重有关。产科工作涉及范围广,护理对象除了孕产妇外,还有新生儿。另外,一些护士认为自身的资力及能力不够,临床带教只是带教老师的任务,自己的工作不会得到认可和奖励[4]。因此,产科其他老师在忙于应付临床工作时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去指导和监督护生。因此,管理者应该更重视对其他人员的教学培训,提高其带教意识及带教能力,营造良好的产科带教氛围,让护生随时得到指导和监督,共同达到实习目标。

2.3本科护生对护士长教学管理的评价护士长对护生的态度得分最低可能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本科护生直接从高中升入大学,与一般的大专、中专生相比,有一定的自豪感和优越感。杨明的调查发现90%的护生认为轮科进入到新科室应受到重视[4]。另外,本科护生均出生于1980年以后,其中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接受着家人的关心和呵护。因此,他们对个人的关注度较高。而护士长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除了负责教学管理以外,还负责大量的临床管理,因此护士长不能做到随时以实习护生为中心。这样就形成了两者之间的心理落差,造成得分的低下。为了减少这种心理落差,除了在进入临床之前多对护生进行专业思想指导外,管理者本身也应适当增加关心护生的机会,使护生感受到临床科室所有人员的关心,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4综合评价从综合评分来看,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最高,而产科带教环境的满意度最低。提示产科的教学管理应该更重视带教环境的营造。带教环境不仅影响学生的实习条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专业素质、协作精神等都有较深的影响。创建具有团结协作精神,不断进取的学习型组织本身也是管理的目标。因此,管理者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产科带教环境的优化和提高上。

3小结

临床实习是护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完成从学习向工作的过渡。临床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护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对今后的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次调查提示带教老师应该多分析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管理者应在带教老师的工作安排及良好带教氛围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提高临床带教水平及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志菊,于卫华.实习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评价.护理研究,2005,19(1A):84-85.

篇9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包括很多环节,如选题、文献调研、开题报告、实验研究、中期检查、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评优等[1]。各个环节都很重要,全方位的加强管理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作为一名药学教师,每年带教2~3名毕业生,对近年来我校临床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十分关注。既希望能够选择优秀的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又希望有合适的课题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发展。选题环节是一个重要的开始,本科生毕业论文时间紧张,几乎没有更换课题的充裕时间,一旦确定题目就要勇往直前的完成[2]。本文从毕业论文选题环节师生遇到的问题阐述自己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一些体会,为不断推动论文质量的提高和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提升进行有益的探索。

1 以兴趣为导向,通过网络双向选题

通常情况下,以什么研究方向为题,有导师指定,也有自己选择,不管怎样,都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由导师指定的课题,导师也要介绍需要查阅参考资料;导师如果给予学士更大的自主性,由学生自己选择,导师要把握方向,随时提出建议和指导。总体来说,选题按照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要真正做到把学生的兴趣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必须做到双向选择。目前,我校利用教务处网络系统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最终达到课题资源的最大程度的合理化配置。对于网络双向选题,首先要求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承担的科研项目,兼顾本科生的实际情况,拟定若干题目。对这些题目是有基本要求的,学校先要初步审查才能让学生来选择。比如要保证课题难度合理,工作量与预定时间匹配,避免课题太简单、研究范围过大、研究内容太多等。然后召集毕业学生一起探讨、交流,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期间,教师和学生要多次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学生要了解题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进度计划等,让学生对所做的课题初步形成清楚的认识,如果发现不合适的情况,取消第一次的选题,重新再选。最后,教师同意选题,学生才能开展课题研究。

2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设计结论开放性的选题

目前大多数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范围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毕业论文内容空洞。药学专业下细分包括五大学科方向: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结合临床药学实际,还应该包括以及医院药房、临床药学等[2]。所以考察近几年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发现,覆盖面非常广。如此多的研究方向,如何集中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我觉得一个最根本的关键是要保证所选课题的创新性。大家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灵魂与基础。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成为我国医药学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药学专业的创新意识就是在实际药学的领域中敢于尝试、推陈出新。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如何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并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大学的首要任务。研究课题不能因为本科生实验时间短,基础底,操作能力差就降低要求。能够得出明确结论的验证性课题只适合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来用,而毕业论文不同。毕业论文的研究结论应该是开放式的,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有启发和可以探讨的[3]。部分药学毕业生需要到医药生产、营销、使用、服务和管理等环节的医院药剂科、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药监局)等部门实习,这些校外实习基地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教学科研水平差距较大,有部分单位仅能接收学生实践但根本不具备本科生论文写作指导能力,急需加强管理和指导。

篇10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4月在4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实习的本科生52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在医学院校学习医学知识3年或者4年,最后一年在临床实习中需撰写毕业论文的本科生;(2)被调查时正在从事医学院校临床实习;(3)愿意参与本项调查。其中男2人,女50人;年龄22-25(23.2±0.8)岁。专业:护理专业33人,占63.5%,其他专业19人,占36.5%。实习医院等级:三级医院42人,占80.1%,二级医院10人,占19.2%。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1.2.1通过参考有关文献及与本科生座谈资料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四个部分:①本科生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专业及实习医院。②学生所属院校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所做工作、实际效果与学生对学校的期盼。③实习医院对毕业生论文撰写的影响以及实习生对医院的期盼。④学生对撰写论文的认识以及实际撰写论文的能力。问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多选题2题,有专门标注。

 

1.2.2由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并逐条讲解调查内容,让他们在充分理解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填写,填写完毕后调查者逐项检查,确认没有遗漏后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52份,回收52份,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

 

调查所得资料用Microsoft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与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得知,影响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2.1学校方面本次调查显示:①82.7%的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论文撰写方面的课程,但有63.5%的学生认为院校开设的此类课程少。②在实用性方面,有65.4%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对实际论文撰写的帮助不大,只是知道了论文的撰写格式。③只有7.7%的学生掌握了数据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希望学校做如下改进工作:①学校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建议提高教师授课技巧。如在学习统计学课程时,老师应侧重实际应用方面的讲解,教会学生不同的数据资料该用哪种相对应的统计方法?具体意义是什么?②在撰写论文实际需要的能力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论文选题的指导,以纠正在以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选题过大、查新不准、设计不够科学等问题[2]。③笔者建议学校安排学生参加论文撰写讲座和模拟演练。

 

2.2实习医院方面

 

2.2.1指导老师本次调查表2显示:①86.6%认为医院非常有必要为实习生提供论文指导老师。②80.8%表示需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这说明了医院提供论文指导老师对实习生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性,这与某些文章的见解相一致[3]。

 

2.2.2实习科室的合理安排调查显示:①73.1%的学生认为进入临床实习初期即要求学生确定论文题目感到迷茫。②82.7%认为医院实习科室的安排对论文定题有影响。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学校纯理论性教育与临床实践有一定的差距所致,实习医院可以在统一安排科室轮转的基础上增加一点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在接近论文选题那段时间,通过让实习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科室进行2-4周的专科实习,配合临床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进一步熟悉该专科,了解本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增加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兴趣,以明确毕业论文撰写的方向。另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举办的论文撰写相关讲座、论文汇报会和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会等,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部分科研工作。

 

2.3学生个人方面调查显示:①只有26.9%对撰写论文感兴趣。②53.8%觉得撰写论文非常难,30.8%不知道论文的选题,觉得无从下手。③有40.4%的本科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分析。笔者建议:学生在大学三年级起可以梳理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科,着重了解和掌握该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便为最后一年临床实习毕业论文定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早期就应勤观察、勤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早日选好、选对论文题目;并充分利用实习医院现有的资源,例如临床指导老师、医院的图书馆等,要积极主动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得到老师的指导,使大家不再感到撰写论文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小结

 

篇11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4月在4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实习的本科生52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在医学院校学习医学知识3年或者4年,最后一年在临床实习中需撰写毕业论文的本科生;(2)被调查时正在从事医学院校临床实习;(3)愿意参与本项调查。其中男2人,女50人;年龄22-25(23.2±0.8)岁。专业:护理专业33人,占63.5%,其他专业19人,占36.5%。实习医院等级:三级医院42人,占80.1%,二级医院10人,占19.2%。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1.2.1通过参考有关文献及与本科生座谈资料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四个部分:①本科生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专业及实习医院。②学生所属院校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所做工作、实际效果与学生对学校的期盼。③实习医院对毕业生论文撰写的影响以及实习生对医院的期盼。④学生对撰写论文的认识以及实际撰写论文的能力。问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多选题2题,有专门标注。

1.2.2由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并逐条讲解调查内容,让他们在充分理解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填写,填写完毕后调查者逐项检查,确认没有遗漏后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52份,回收52份,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

调查所得资料用Microsoft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与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得知,影响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2.1学校方面本次调查显示:①82.7%的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论文撰写方面的课程,但有63.5%的学生认为院校开设的此类课程少。②在实用性方面,有65.4%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对实际论文撰写的帮助不大,只是知道了论文的撰写格式。③只有7.7%的学生掌握了数据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希望学校做如下改进工作:①学校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建议提高教师授课技巧。如在学习统计学课程时,老师应侧重实际应用方面的讲解,教会学生不同的数据资料该用哪种相对应的统计方法?具体意义是什么?②在撰写论文实际需要的能力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论文选题的指导,以纠正在以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选题过大、查新不准、设计不够科学等问题[2]。③笔者建议学校安排学生参加论文撰写讲座和模拟演练。

2.2实习医院方面

2.2.1指导老师本次调查表2显示:①86.6%认为医院非常有必要为实习生提供论文指导老师。②80.8%表示需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这说明了医院提供论文指导老师对实习生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性,这与某些文章的见解相一致[3]。

2.2.2实习科室的合理安排调查显示:①73.1%的学生认为进入临床实习初期即要求学生确定论文题目感到迷茫。②82.7%认为医院实习科室的安排对论文定题有影响。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学校纯理论性教育与临床实践有一定的差距所致,实习医院可以在统一安排科室轮转的基础上增加一点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在接近论文选题那段时间,通过让实习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科室进行2-4周的专科实习,配合临床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进一步熟悉该专科,了解本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增加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兴趣,以明确毕业论文撰写的方向。另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举办的论文撰写相关讲座、论文汇报会和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会等,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部分科研工作。

2.3学生个人方面调查显示:①只有26.9%对撰写论文感兴趣。②53.8%觉得撰写论文非常难,30.8%不知道论文的选题,觉得无从下手。③有40.4%的本科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分析。笔者建议:学生在大学三年级起可以梳理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科,着重了解和掌握该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便为最后一年临床实习毕业论文定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早期就应勤观察、勤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早日选好、选对论文题目;并充分利用实习医院现有的资源,例如临床指导老师、医院的图书馆等,要积极主动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得到老师的指导,使大家不再感到撰写论文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小结

通过对52例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在毕业论文撰写上,学校、实习医院、学生个人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改进,实习医院、学校应该为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提供更多的帮助,如实习医院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专科实习2-4周来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个人应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努力提高与撰写论文有关的各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