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30 11:38: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然而,在欣喜之余,老师们也存在着许多的困惑,即有对教学的困惑,也有对改革的困惑。如何应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保障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前行呢?概括起来说,即是保障有效、抓实基础、注重运用、综合发展。
一、保障有效
这里所说的有效,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的有效性与学的有效性。
1、教的有效性。指的是教学方法不仅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内容,应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简单地说,就是你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要有教学效益,不能为了使用方法而使用方法,诸如当前的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都应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用,而不是为了追求这一形式而运用。
因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2、学的有效性。
【镜头】
我在黑板上带领大家归纳、总结用小数表示的单、复名数之间的转换特点,随着总结的不断深入,一些原本还有些模糊的学生,思维逐渐地清晰起来了,慢慢地找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抓手。此时,我一眼扫去,发现“M”也很认真地在听,在写,还时不时地皱皱眉,从他的学习情势上来看,(教学论文 7139.com)他学的很认真,心想今天“M”或许掌握了一直没有掌握的名数互化的内容了。
可等到全班学生进行练习时,发现“M”的作业几乎还都是错的,并且,错的内容就是刚刚大家讨论过的错例。
【思考】
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学习,不讲话,是不是就能一定把学习搞好呢?通过M这个例子,最起码可以看出,所谓的专心听讲、不讲话、守纪律,不一定能达到真正的有效学习。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学习是否有效,并不与这个人的一些外在的表现相关联。只有当这种外面学习的表现是因为内在学习的动机的自然流露时,外在的表现才能显现出学习状态的某些特征。那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呢?
一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里所说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流露出来了,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做作出来的,做作出来的积极性是被动的、应付式的,他不是学习者真实学习情感的流露。只有真正发自于学习者内心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促进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有效学习。
二是实实在在地体验学习过程。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学习者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体验过程,学习者只有在实实在在地体验过程中,才能感受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与脉络,才能体味到学习的三味,才能把知识一点一滴地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那些蜻蜓点水式地学习的人,是很难把握所要学习知识的核心。
三是掌握学习方法是学习的首要。学习知识的过程不只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的点对点的学习,而是借助对某一个有代表性的学习内容的学习,以期达到对点所在面上所有内容的全面把握,这就是要求学习者不仅仅把学习的内容作为学习重点,更要把学会学习的方法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只有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效率才能提高,学习才能真正到学习的目的。
二、抓实基础
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一直在回避传统教学中的“双基”问题,好像只要一谈到“双基”就不是新课改了,把传统教学中的“双基”训练与新课改对立起来。可以说这是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曲解,正是由于当前存在着不同层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误读,形成了一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漂浮现象,不少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没有形成。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不是对原有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它应是在保持传统教学中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只有这样,进行的改革才会有根,才会基础,才能脚踏实地。
因而,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不应忘记合作、探究的基础,如果失去了合作、探究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那时的合作、探究只能成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形式而已,更何况,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主、合作、探究都无法实现的。
为此,今后的教学中,应把“双基”训练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的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双基”也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注重运用
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是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应成为我们教学中关注的一个重点。
原有的教材与生活实际也有联系,但相对来说,那种联系是间接,或很牵强的,甚至是造作的。同时,原有教材在知识运用时,大量出现的都是封闭式的练习内容,模式化的思维方式。这时的运用,与其说是运用,还不如说是在进行简单化的训练,它只单纯地考虑到了如何达成数学学科学习的需要,没有考虑到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数学学习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这种枯燥的运用,时间一长,不仅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也割裂了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为此,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处理好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当前的很多学习内容都是从生活中寻找来的素材,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解读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的眼光,使他们从纷繁的
生活现象中把握住数学内容。
二是处理好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关系。通过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会筛选、甄别、比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三是处理好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关系。学生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多样化与最优化是不可避免的一组问题,我们应在鼓励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走上最优化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螺旋式的上升。
四、综合发展
二、凸显能力,课时游戏要适宜
根据儿童心理学可以得知,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不长且不稳定,无意注意占主要优势,所以课时游戏要省时简单和利用学生主要的无意关注方式,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走神,不关注游戏教学等各种弊端。由此可见,课时游戏的适宜性主要要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贴合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这几个方面。
例如:在拼音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几组简单省事,生动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参与。第一组小游戏是“找朋友”:轮流请同学们上台,每次两个,同学上台后教师交给学生各一个印有韵母或者声母的卡片,然后让他们拿卡片进行游戏互动,例如卡片一是un,卡片二是ch,生2拿着卡片二说:“我是ch,谁要做我好朋友?”生1就拿着卡片一说:“我是un,我要做你好朋友。”找到朋友后,全班一起念:“ch—unchun,”紧接着,再来一组“降落伞”小游戏让学生巩固词语的拼读能力:教师将降落伞形状的声母卡片(如ch,f)和韵母卡片(如un,eng)贴在黑板上,然后再在黑板上画上蓝天白云和草地,让学生充当跳伞员,带领降落伞式的卡片顺利降落草地,而要降落草地就必须要顺利拼出音节词(如chunfeng)。这样一来,几组小游戏就帮学生巩固了字和相关词语的拼读,而且这种小游戏耗时小,节奏性强,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力,提高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因材施教,游戏形式要多元
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也会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而且随着教学效果的影响加深,一些学生会表现出相应的纪律性和思维性,再者,不同教材文本的教授都应该配合相贴近的游戏教学,在诸多因素影响下,我们不易得出游戏教学应该要多元化的教学特点。
例如:进行生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同样采用“开火车”的游戏,但是游戏形式可以根据文本内容不同而变换,在《小鹰学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上大大的翅膀,在翅膀上画下条条直线,形成像车厢的层层格子,然后把这节课的生字贴在“格子”里,跟同学们说:“小鹰能不能展翅飞翔就看你们是否帮它争取到这大翅膀了,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能够最快最好地重组小鹰的翅膀,帮助小鹰高飞,请每组同学都互相检查好每个小格子,看看自己是否都学会了,要知道一个错了小鹰就不能飞了,而一个小组的同学要每个人都会噢,不然小鹰也不会飞的噢。”而在《青蛙看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画一片海,海边有一块块大的“鹅卵石”,“鹅卵石”上也贴着课文生字,学生依然要通过识记生字帮助青蛙回到大海。由此可见,同种游戏在不同的文本中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当然不能长期用一种游戏形式来进行教学,教师在进行生字教学时还可以采用“顺口溜记忆游戏”“猜谜语”“词语接龙”等多种游戏形式。只有结合文本实际和儿童实际特点去运用游戏教学法,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为了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方式,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需求,在传统教学上做出一定的改变,旨在提高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性思维水平,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也适应了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就变得十分必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于整个教学制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则是以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为主,除了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完善对于课程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运用科学合理的现代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完善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既有人为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分析探讨,总结出以下三点完善措施。
1.提高教学课程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愿意学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提高教学课程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动向,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设计教学方案。如,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还可以通过场景的设置来吸引学生主动去学习,另外,还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师生应当共同发展,而不应当只是教师在控制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展示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
2.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新教材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给我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改变,课堂上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积极性增强了。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的。
因此,关注学生学习,如何使小学英语教学科学有效地发展,怎样使教学成为有意义的教学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牢固树立以下有效教学的理念:有趣、有用、有效,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使得老师开展课堂教学能更有意义。①“有效”是指教师的教学方式能促使学生较好地达到三维目标,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②“有趣”是指如何运用游戏教学、故事教学、TPR的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③“有用”是指学习的材料,使学生感到有价值。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④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经常进行行动研究。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有效教学强调教学效果,注重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在教师引导下努力学习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有效教学应该包括有效果和有效率两个层面。我们知道,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可靠保障。笔者认为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课堂教学活动要目标明确
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体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广泛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学生参与体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PEP四年级上册Unit5“Whatwouldyoulike?”PartA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计了“Menu”让学生到“餐馆用餐”的活动,让学生练习食物的单词rice,fish,beef,soup,noodles,vegetable,juice,bread,milk,chicken,hotdog,hamburger和句型Whatwouldyoulike?CanIhavesomenoodles,please?Sure.Hereyouare。这个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学生表述食品和要求食物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教学活动。
而有些活动的教学目标指向性不强,甚至指向错误的教学目标。如,在一次听课中,有位教师在教学单词Chinesebook,Englishbook,mathbook,schoolbag,notebook的拼写时,让学生用身体的运动写出单词的字母,有的学生显得很兴奋,而有的学生纯粹是在那里乱扭,甚至连字母都不拼读,只是觉得好玩,好笑。这样的活动看似热闹,但不能起到真正强化单词拼写的作用。像这样不能指向正确的教学目标的活动我们不能认为它是有效教学。
二、情境创设要真实便于操作,合理分配时间
新课程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小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小学英语教学中,主要有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文具的词汇时,有的教师设计了利用pen,pencil,pencil-case,eraser,ruler,crayon等实物或图片进行猜谜游戏,让学生猜书包中的物品;在学习“Atthezoo”话题时,教师设计了带学生参观动物园的情景,让学生口头描述他们所熟悉的动物,如elephant,cat,dog,monkey,bear,tiger的特征,并能说Ilikemonkey。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学活动目标明确。
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尤其在一些展示课的课堂上,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情境的创设,用大量的时间和语言创设情境。如,有位教师在教授“Myclothes”的内容时,设计了开服装店,买服装的活动。教师可以课前安排学生每四人一小组,分别在家里draw一些服装picture带到课堂上开展活动。但是在授课时教师首先教学生用纸和彩笔在课堂上制作shirt,T-shirt,skirt,dress,trousers,sweater,jacket,vest,jeans,pants等图片,结果35分钟的一节课,学生用了近30分钟的时间制作“clothespictures”,最后教师仅在临下课前几分钟的时候,让学生用做好的“clothespictures”开展clothesshop,进行对话练习。整节课的教学时间安排非常不合理,教师用了过多的时间进行了非针对教学目标的活动,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又如,有的教师在教“in,under,on”方位词时,设计了捉迷藏的活动。教师精心地把教室布置成家庭房间的场景,有床、桌子、箱子等物品,一名学生蒙着眼睛猜另一名学生藏的地点。由于学生对活动的场景非常感兴趣,注意力不能集中到运用所学语言描述同学位置的教学活动中,并且由于活动场景的有限,每次只能有两名学生参与活动,使得该活动的效率大大降低。
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注重教学情境的真实性、趣味性,而且要考虑到活动的可参与性和效率性。
三、课堂教学语言应简单易懂
简单明了的指令语能够使教师讲的时间相对减少,学生实践语言的机会相对增加。教师在组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使用英语,这样可以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和学习英语的机会。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英语指示语应当简单和明了。然而,由于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有限,尽量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词句,必要时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或母语帮助学生理解,“TPR”最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如,教big,small,short,long,tall等单词时,教师借助肢体语言进行教学演示,“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等,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些单词的汉语意思,并且,学生也在一起跟老师做肢体语言表演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他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我们强调,尽量使用英语并不排除必要时教师可以使用母语。因为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地理解教师的语言,就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无法正确地运用语言,教师就无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也就无法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这时如果教师用汉语把意思说出来,学生立刻就会明白该句子结构的意思,这样也能节省出更多的教学时间开展其它的教学活动。
实施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技巧有很多。此外,小组活动、两人活动、合作学习、个别化学习、合理有效的评价都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有效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目标,并鼓励和指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学中尽量使用容易理解的教学语言,不熟悉的教学语言则尽量使用体态语,必要时直接使用汉语;以教学目标为评价标准的依据,建立合理的、有层次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清楚了解评价目标,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是完成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广大小学英语教师要通过有趣、有用、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引言
小学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属于工具性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开始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了。但是,由于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这种结合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缺乏创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该从小学语文课堂入手,让课堂真正变得丰富多彩且有效,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切实提高。
2.相关概念
2.1有效教学
关于有效教学的问题,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有所重视了。尤其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效教学应该是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思维与使用最佳教学方法的教学”。具体来说,有效教学中的教学应该是一种认知和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效是说有效果的教学计划、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等。因而,有效教学就是说教师应该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开展的一种促进学生进步或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2.2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记录载体。小学语文教学属于整体语文教学中的初级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教育对象主要是6~12岁的学龄儿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其有效教学主要从两个层面来界定,即基础层面和发展层面。就基础层面来说,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是指教师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表述清晰,有效使用教育资源。就发展层面来说,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能灵活安排教学计划,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互动和开发的教学要求,注重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即情境与问题、阅读与思维、互动与引导及练习与反馈。
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现状及问题
3.1教师对语文性质认知的误差
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小学语文的性质界定存在一定的偏差,即过小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的结合方面存在认识偏废。这主要是说当前不少小学语文教师仍然重视小学语文的工具性而非人文性,他们容易割裂语文教学的文本,从而使学生无法清晰地把握住整体的文章内涵。这种脱离文本的小学语文教学使学生似懂非懂。此外,小学语文教师无法准确把握语文学科基本特点,合作学习等互动环节流于形式,一些教学辅助手段应用得不当。
3.2教师对语文文本解读的误区
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对文章整体内容形式的观照,缺乏教学的文学素养,无法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语文问题的设计无法体现其应有的启发性、思辨性、逻辑性。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缺乏对作者意图价值取向的揣摩能力,无法真正参透语文文本中的作者思想与情感,因为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者创作的时间和空间缺乏必要的了解。当然,小学语文教师还缺乏读者个性化的阅读心灵体验,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3.3教师对教学情况评估不够
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当前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了解不够,存在模糊学生学段特点的不良现象,各个年级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分析存在阶段性不够清晰的问题,有时甚至会出现教学目标越位或不到位的问题。此外,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关注全体学生,没有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与潜力,课堂过多地浮于表面文章,尤其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方面,未起到鼓励学生、指导学生的作用。
4.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4.1制定积极明确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来说,有着根本性的预期与方向性指导作用,是一切语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而,我们应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让这三个方面形成一种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螺旋形上升关系。其中,就知识与能力目标来说,教师应该认识到小学生的发展是全面性的,需要教师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让学生学习到语文知识,更要养成良好的性格、思想品德等。小学语文教师在把语文教学当做基础性工具学科的同时,也要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就过程与方法目标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行为,而非被动接受行为,注重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而非孤立无援的自学。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高级目标,但也是一个隐性目标,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培养新时期的素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4.2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
我们应该重视对话活动的有效性及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还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语文教学具有传情达意的基本作用,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倾听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语文教学中的说主要是人思维的物化过程,具有迅捷性、针对性和意向性等特征。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时候,还应该对他们进行诵读训练、独白训练等。对话活动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听,听的本质就是信息的输入,是人对外在内容内化和吸收的过程。它需要倾听者能够接受语言信息,并加以一定的辨识和理解等,从而把听到的语言转换为自己的思维,具有时空性、意向性及感知性等特点。为了训练小学生的倾听能力,我们应该多对他们进行听辨训练、听记能力训练及听解训练,让他们在倾听环境中多多实践。
4.3落实全面细化的教学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环节应做到有效教学,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学设计、媒体使用、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具体落实相关教学环节。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在教学设计方面设立细化的教学目标以方便落实,体现学科特点分层落实,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弹性预设激发动态的生成。在媒体使用方面,我们则应该避免过多使用课件而限制教学流程,避免课件信息容量过大,而以直观画面诠释文本内容,避免课件过于华美,而根据学生的回答预设制作具有超链接功能的课件,在课件上提出一些具有统领性的问题。在有效教学反思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进行自我反省,总结经验,看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等,并观摩别人的课堂,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基于此做出改进。
5.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改变当前教学有效性不高的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形式,全面落实细化的教学环节,使小学生不仅学到语文知识,更能参透语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且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瑞雪.提高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目标上下位联系有效性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5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58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提问,能活跃气氛,促进学生发展,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从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来看,虽然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但其有效性比较欠缺,主要问题如下:
(一)提问太过简单
通常这些问题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很多老师会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处理提问,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并不能达到提问的目的。
(二)提问方式僵化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了课堂上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提问方式。新课标指出,应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以老师为中心的一成不变的提问方式,应该多多启发学生去提问,这样他们的探索精神才能被完全激发。
(三)问题思考时间不足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还存在一种状况,就是老师的思路太快,学生无法跟上,导致提出的问题没时间思考,最终不是连环问题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就是无疾而终,由老师代数回答,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四)盲目提问,让学生无从回答
有很多时候教师不经过思考随口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注重问但不注重讲,对启发式教学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表面看,提问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气氛热烈,但实际上并无实效与长效,时间长了会让学生养成轻浮的态度与懒惰的思想。
二、详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措施
(一)问题要精心设计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要紧扣关键词句,抓住文本空白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咀嚼有味”,这样才能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广度,要处理好问题大小、多少的关系,注意问题的切入角度,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迁移运用。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来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难度较大的问题,如果直接提问,学生大多回答不上来,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对这些问题进行设计,使之具有提示性与启发性。当然启发也要有度,紧紧抓住问题的关键。设计的问题最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针对古诗文教学可以一反常态,改变传统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常规方法,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发挥其自主性,让其自主看预习提示发现问题,让学生产生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始终把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启发作用。
(三)提出的问题目的性要明确
课堂提问有如射箭打靶要瞄准一样,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来设计。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这样也就抓住了方向,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如教学《大禹治水》一文,教者在出示课题后就立刻启发学生寻找题眼,抓住题眼“治”字设置疑问:大禹为什么治水?大禹怎样治水?大禹治水的结果如何?由于一下子就抓住了题眼发问,学生读书的欲望油然而生。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有位老师讲授《五彩池》,在解题之后问道:”五彩池在哪里?谁能说出五彩池有哪些彩?谁能说说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学生急于到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学习活动就使学生学得自觉、主动。这个引言为这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学得兴趣盎然。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二、课堂教学中l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已教育自已、自己发展自已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它将建立起把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第一,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第二,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
三、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采取的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这严重限制了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打破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问讲式的主体课堂”向“研讨交流式的自主学习课堂”转变,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和质疑问难,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坐井观天》时,可以给学生设计“青蛙说的话是真的吗?”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再用纸折一个青蛙进行试验,给学生留下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并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此一来,教师便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巧妙的留白,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创新空间,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绪。如此不但对教师的主动授业有所帮助,还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大大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教学艺术的水平和成果,也让学生得到独特的审美体验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例如,教师在教授老舍先生的优美散文――《草原》时,可以先让学生将这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的散文进行朗读,然后引导学生走进文中的草原,欣赏草原美景并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等。在讲解“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一句话时,教师可以设计“老舍先生会低吟什么呢?”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如此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了整堂课的质量,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具有实效性的课堂讨论是在教师充分认识课堂讨论目的的前提下进行的,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围绕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经过认真思考,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的看法,相互学习、启发,产生思维碰撞,共同分享探究成果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小学语文课堂讨论的缺陷
1. 讨论的问题深度不够,讨论的价值不大。
讨论的问题要有艺术性、科学性,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开展讨论,要有的放矢,要为提高课堂活动的效率服务,但在平时的听课评课活动中,部分教师的课堂讨论成了求热闹的摆设。
2. 讨论的时间不够,留于形式主义。
有价值的问题讨论,往往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是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唤醒和发展,但有些教师只是把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点缀。学生讨论刚刚开始不久,有时甚至才发表了一个意见,其他同学还没来得及发言,教师就匆匆收场。这时,学生的思维尚未碰撞、激活,讨论尚未进入实质性阶段,而且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学生未完全弄懂,在学生“讨论”正浓时突然打断,往往使听课者和学生大惑不解。
3. 讨论只涉及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并无来往。
普遍的语文课上小组合作大多即使安排了,由于事先缺乏合理的分工,只有少数学生参与,侃侃而谈,其他人无所事事甚至说闲话,不参与问题的讨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是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种课堂讨论是不利于提高所有学生的语文素养,只会形成“话语”、“霸权”。因此,在课堂讨论时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机会。
二、呼唤有效的课堂讨论
1. 精心准备,培养习惯。
(1)要确定有价值的讨论题,并准确表述讨论的主题。一般来说,一堂课真正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进行合作讨论探究的问题并不太多,只有那些涉及文本核心的问题,或者课堂的主问题。所以,在课堂上切忌动不动就要学生合作讨论,课堂上多而滥的所谓讨论,尽管表面上热热闹闹,他一言,你一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实质并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相反,长此以往,养成了学生遇到问题不善于进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因此,在备课中,教师一定要慎重确定课堂讨论的问题,而且要以精准的表达,让学生明确讨论的方向。
(2)要认真分析班级的学情,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讨论的小组。
(3)要训练和培养学生参与讨论的习惯。比如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努力与他人沟通达成一致的习惯等;4. 在讨论前,教师必须明确告知学生在讨论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任务,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讨论中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
2. 精心选择讨论内容。
选择讨论内容必须遵循两点:一是讨论的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处于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二是讨论的问题应是学生个人在规定时间内难以解决。那么如何选择设计好讨论题呢?
(1)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寻求解决的途径。
(2)针对一个问题,存在多种看法,甚至是绝然相反的意见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3)针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3. 要做到面向全体。
这是讨论的基础,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知识基础的差异,决定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观察、操作后的归纳、总结等思维活动中表现尤为明显。而小组讨论正好可以让学生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来弥补这一差异。所以讨论时,应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都能体验到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的喜悦心情。
4. 要留有足够的讨论时间。
要想真枪实弹地发挥讨论的主体和合作功能,讨论的时间就必须充分。如果讨论的时间太短,学生的讨论尚未展开就草草收场,不同的意见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表,就无法引起争论,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课堂上也不能出现生动活泼的情景。
5. 及时总结,不断推进。
在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对讨论的结果做及时的总结,归纳学生围绕讨论主题达成的共识或围绕问题寻找到的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把通过讨论获取的新知识帮助学生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成为学习的新的增长点,并做适当的迁移,形成学生的能力。同时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将面临的新的问题,为后面的讨论和其他课堂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必须做好讨论前的准备,讨论过程中的引导和讨论后的总结,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怎样培养孩子对语文课程产生兴趣”已经成为了许多小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回顾以往的教育方式,往往就是“一跟一随”的方法,即老师领读、学生跟读的学习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单一性,不利于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小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根据小孩儿天生具有的活泼性的特点,制订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多采用一些比较有趣的教育方式,比如,让学生进行朗诵比赛等,以提高学生的兴奋点,增加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或者语文老师设置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讨论完成,因为小学生头脑比较灵活的原因,总是喜欢去探索新知识,所以,老师提出一些比较开放性的问题,还会让小学生陷入主动思索当中,在思考过程中寻找自身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情趣。
二、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培养
如今的社会正在培养多才多艺的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这种期盼性的培养目标应在小学就开始实施。小学语文课程不像数学课程,令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本来就具有开放性特点的语文课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如果教育方式不得当,就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小学教师要采取得当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进行指导,当然,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注重多方面的培养,那么就需要学校聘请对口专业的老师,比如,写作专业、文学专业等有关方面的老师,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设施
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强,不喜欢老师对自己采用固定的教育方式,然而,随着许多小学配置了多媒体设施,小学生对多媒体教学产生了兴趣。小学语文老师要充分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语文老师可以提前制作好相关课件,课件内容要新颖,符合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多下载有关课本内容的音频、视频和图片或者拓展一些课外知识,同样用做课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性的引导。因为小学生喜欢动态的东西,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听力、视觉感。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老师要紧跟时展的脚步,及时调整自身的教育方式,不断探寻最适合学生学好语文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连永红.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探析[J].成才之路, 2011(20).
目前,我国许多学校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基础能力不达标、技能创新不合格等问题困扰着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做了一些探讨。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因此学生在学科学习上的深度、广度是否有进步、思维方式是否有发展、学习习惯是否转好等方面,都是判断课堂教学有否有效的依据。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开展,不仅能够让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水准和效果,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案,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1 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通过激发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提升自豪感。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2直观、想象、描述的思维特征
小学生的思维较为直观、想象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避免采用抽象、公式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应注意迎合学生的思维特征,让教学感性而生动、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身份,以教材为依托,以教学目标为主线,把握关键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连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及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4容易犯错误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年龄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有待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欠缺。教师应在交流过程中,肯定学生的长处,对犯错误的地方应用婉转的语言进行提醒、纠正,让学生在改正错误的同时保留其自尊心,增强其自信心。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就是直接维持和推进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起支配作用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直接地、发自内心地对学习的爱好和追求。由此可知,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快结束时,还可设计出一些悬念,让学生自己回去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对语文感兴趣,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压力也相对较小,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也能提高教师对整体教学过程的把握。
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非常大,只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放松、愉快的学习。营造师生平等、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摆正自己的地位,作为引导者,教师应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学生做朋友,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敢提问、敢表达、敢犯错、敢改正,标新立异的想法不会受到歧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散思维。若教师为了塑造自己的威严,不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那么课堂气氛必然死气沉沉,那么教学质量又怎么会提高呢?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保证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3 精练课堂教学的语言
课堂教学语言的精炼性能够提高学生的热情,教学效率必然能够提高。
(1)精心预设提问语。同一个问题有许多的提问方法,科学的提问方法能够引导学生提高答题质量,也能提高答题速度,若方法不对,将大大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率。因此课前精心准备好提问语,目标明确、集中,才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和研究程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压缩锤炼讲授语。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当然不能忽略教师引导者的地位。教师首先需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力争使教学语言简洁、不罗嗦,能课前设计的先设计好;其次,要转变教学思想,尽量压缩讲授时间,能不讲的坚决不讲。
(3)点拨巧用评价语。简洁的评价语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评价语包含的期待、尊重、鼓励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4 课堂练习的设计
课堂练习能够巩固和检测学生在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情况。设计巧妙的课堂练习,不仅能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课堂练习可从三个方面入手:1)针对性。每节课的重难点有别,因此在设计课堂练习,应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突出教学重点,达到巩固、检测的目的;2)层次性。必做题和选做题能够满足不能学生的要求,必做题较为基础,因此是针对每一位学生而设计的,意在巩固基础知识,选做题难度较大,成绩较好的学生可进行解答,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多样化。形式的多样化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字、词、句、段、篇的交替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也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门艺术,需要语文教师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方式,做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学习知识、丰富情感、培养各项能力,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总结、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对预期之外的事情发生应做好应对措施,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凌小平. 让课堂风生水起――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J]. 小学教学参考,2010,(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