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

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01 10:30: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

篇1

二、审计任务案例的选取

审计任务案例的选取是提高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案例应是课程中某一单元或环节知识的概括。选择案例时应考虑案例的仿真性、实践性、启发性和时效性,当然实践性是最重要的特征。

(一)通过教师下企业,依靠校企合作获取。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启动教师下企业项目,具体分为暑假的短时期下企业学习和有条件的学校启动带薪整学期或整学年下企业学习两种,当然大部分高职院校也都有具备注册会计师资质的教师长期参与社会审计业务。《审计实务》课程教学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有较高要求。通过下企业活动,参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各项审计等鉴证业务,审计实务担纲教师不仅可以弥补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而且可以掌握审计的一手资料,再结合教学项目任务和学生特点进行整合,同时经事务所同意,可以获得整套审计工作底稿模板。

(二)利用学校内部审计资料获取。

除依靠校企合作外,我们可以充分调动校内资源,比如学校内部审计部门每年都会对各部门、下属后勤公司和学生实习基地如学生超市等所有处室和产业进行内部审计。通过学校支持获取这些内部审计材料,结合审计实务教学内容和项目任务的划分,对资料进行整合和改编,可以成为很好的审计案例资料。

(三)利用网络等媒介获取。

在网络技术特别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容易通过网络媒介获取上市及各大型企业的财务背景资料,然后按照审计工作业务流程来编排和设计,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设计各个“任务案例”。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现成的审计案例教材获得案例资料,或者通过向兄弟院校的交流学习共享其案例资料等。

三、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在《审计实务》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审计实务》课程中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案例引入与任务布置。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案例资料的选取与任务的设计是关键一环。通常我们更倾向于采用单项任务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将任务细化到学生可以解决的程度,从而引导学生解决案例资料中所设定的任务。比如在学习存货监盘这一任务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公司的存货监盘计划,然后根据这份监盘计划设置任务,如监盘计划里监盘安排的时间、目的、监盘的范围是否合理?对每一种存货监盘的方法是否合适?如何从监盘日实有数倒推资产负债表日的存货情况?如果这一存货监盘计划不可行,是否可以有其他替代审计程序?总之,案例的选择一定要与设计的任务相匹配。

(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讨论。

分析讨论案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按4-6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分项目经理、审计员、审计助理等岗位,由学生对角色进行轮流扮演。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积极交流和研讨。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和分析;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揭示出问题的本质。

(三)学生对讨论情况进行成果汇报。

情境模拟讨论结束后,各项目组要形成方案,形式可以多样化,由“项目经理”作为代表进行陈述。项目经理角色的扮演是轮流的,每个学生都会有上台发言的机会。通过项目陈述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任务解决方案,掌握与之相应的审计理论知识,而且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四)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教师在认真听取学生的项目陈述后,根据陈述情况详细讲解案例任务中所涉及到的审计理论知识,在大家都表示理解之后,再回到案例资料带大家完成案例任务,如需要并相应填写完工作底稿或完成报告之类。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总之,通过不断地进行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让学生逐步实现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

四、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应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后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一)对学生进行分段考核。

根据教学进度,当一个项目完成后,我们可以安排一个与该项目相关的较完整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考核。比如,在学习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这一项目中,我们可以分解存货监盘、存货计价等若干个任务并分别引入案例学习,当这一项目学习全部结束后,我们可以用一个包括这些任务的较完整的综合仿真案例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评价。

可以在学期内分阶段与学生开展座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学生写学习心得或者发邮件等方式向教师反馈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对教学的改进建议;也可以通过学评教环节来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三)担纲教师团队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

担纲《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师团队要通过阶段考核,学生座谈或汇总邮件中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任务案例选择是否合理、教学效果与预期差异,认真分析产生争议的原因是基本审计理论掌握不好或运用不恰当,或是案例材料与项目任务不匹配,还是任务案例提供信息模糊,以进一步优化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方案,提升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效果。

篇2

1.1任务设计阶段

任务驱动教学是通过一系列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因此任务的设计在任务驱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任务设计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任务驱动教学中涉及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教师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以把握任务设计的方向。当一项任务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从任务中我们要了解这项任务的目标即我们要“做什么”和完成任务的方式即我们要“怎样做”。因此,任务的目标和完成任务的方式是任务的主要构成要素。设计任务时,主要是对任务的目标要素和方式要素进行设计。

1.2任务实施阶段

任务的实施阶段主要是教师将设计好的任务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给出的任务进行分析,最后完成任务的过程。任务实施阶段可以分为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及展示成果三个过程。教学过程涉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蕴含着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

1.3评价总结阶段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学评价具有反馈调节的功能,教师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知识获得与能力发展的情况以及影响学生学习的各个因素,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学生通过教学评价了解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知道自己学习不足的地方,从而对自己的学生方法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评价还具有激励的功能,当学生获得了好的评价时,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动机;当学生获得不好的评价时,学生为了避免再一次获得不好的评价而更加努力的学习。因此,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2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为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2.1任务设计阶段

首先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任务要求、参考资料和设计意图。其次把设计好的学习任务单和学习资源发给学生或者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下载使用。最后,教师总结学生课前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课中阶段学习内容的设计。任务设计阶段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阶段,教师要科学的设计学习任务单,使学生自学的任务方向明确,可操作性强;同时还要注意任务的梯度以及任务之间的关联性,增强学生自学的信心。

2.2任务实施阶段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组织引导、答疑解惑的作用。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开展适度的合作探究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这一阶段需要教师灵活有效地制订教学方案并组织教学活动(见表2)。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另一方面,在点评时充分肯定学生的成果,给予激励性评价,从而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和探究信心;第三,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注意生成性学习,引导学生的合理发展。

2.3评价总结阶段

评价总结阶段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监测阶段,总结反思阶段。该阶段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行为,优化叫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寻找优势与不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3

 

1 引言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 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数据库以及数据库在各领域的应用,掌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开发方法,具备利用数据库工具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应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利用信息,打下基础。以往的教学通常采用“理论十实验+实训”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该课程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起来入门难、目标不明确、不知如何应用到实际中。

而受课时的限制, 教学讲授基本理论占去太多课时, 应用和操作不足。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模式单一,灌输填鸭式教学,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自学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实践基本上属于被动模仿式实验, 学生根据已经设计好的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完成实验, 查看实验结果, 只满足于验证相关理论。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传授方法使学生很难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教学效果不高。

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际教学,利用“项目导入”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讨了《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按项目开发的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教育教学论文,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法,把理论和实践更好的融合起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到实际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项目导入有利于巩固学生专业知识、整合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2 课程改革思路

树立以“实践、综合和应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关于关系运算符号表示形式、规范化处理的算法等知识点的讲解是通过实例来引导的论文开题报告。

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中尽量营造探究性学习、协同学习等学习环境;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和组织形式。采取现代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中采用问题引导法、现代启发式法等;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法、行为引导式法、小组协作法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环境,多搞些实践活动,有条件时模拟实际项目开发,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是指教师根据阶段教学要求设计一个项目,根据当前项目设计并提出一系列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想边学边练,最终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的项目要求具有技术典型、内容全面、思路科学、结合实际,这样的项目才能使学生从整体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性,然后再通过任务将项目完成各个环节串联起来。该方法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协作精神。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和应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将实验的要求和内容进行分解, 设计成具体的任务, 明确每项任务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技能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1 导入项目、分解任务

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强调从需求分析、数据搜集、数据整理、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全过程的参与。这是一个大的项目,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或任务,随着学习进程分步完成。 如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成绩管理需要管理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管理学生的成绩,包括学生成绩的录入、查询等功能;需要打印报表教育教学论文,如:成绩单,选课表,所以还得设置打印功能;如果该系统规定专人负责,需要设置用户名和登录密码,体现保密性等。经过系统的分析,可以设计出一个基本功能框架。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整个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结构不断清晰。这实际上是将教学内容拆分为一个个的“任务”,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

任务可以是教师设计的具体的任务,也可以是教师提出任务目标,由学生设计的任务。例如: 关于T-SQL 查询的实验就可以提出这样的任务: 通过实验掌握T-SQL 语言实现数据查询的功能, 要求用T-SQL 语句实现对论坛数据库中的信息查询。查询的要求由学生们自己提出, 教师进行筛选, 得出具体任务。对于这样的任务形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教师通过对各种查询要求进行分析和归纳,使学生学会分析各种查询要求所表达的语意的方法,进而转化为正确的语句格式,真正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3.2分组设计、教师指导及评价

根据以上任务问题,分组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教师虽然之前已做过实例示范,但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是要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引导。分阶段进行讨论、交流、归纳相应的有关知识和操作技巧,使掌握慢的同学能跟上进度,营造协作学习的环境,促进共同提高。分组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广开言路、积极思考、创新思维、协同学习等,最终形成各自结果。

比如讲解概念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知识点E-R模型设计,先选取一些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题目,将具体设计任务分配给各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后,由各组代表讲解设计的模型,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论文开题报告。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设计成效,接着一定要指出各组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此过程一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是引导、监督、解答疑点、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不应过多地评价设计的对错和优劣,但是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实现任务的方法。同时记录学生上机时出现的问题,及时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从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分析学生存在的不足和引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解决问题使用到的技术和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和互评, 使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强化学生能力教育教学论文,巩固所学知识。

3.3课程考核

目前数据库课程考核基本上都是以学校期末考试为主,同时有的数据库课程教学后,让学生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试,学生过分重视考试环节,在实践方面重视不够。有必要探索校内考核与用人单位考核要求相一致的机制,加大学生学习的过程监控,把平时课外作业,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模拟面试中的表现及社会实践的参与程度等都作为过程考核内容,着重考核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和信息分辩能力。

提高课程设计在考核中所占比例,课程设计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摘要求,包括评分标准;在老师指导下对学生分组,确定小组长和选定小组题目;设计结束后推选一名同学讲解自己的课程设计,并回答老师的提问;由老师评出课程设计的成绩,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30%。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也是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笔试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语言细节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而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则可以通过平时的上机实践和综合实验的情况反映出来,所以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方结合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 结束语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是一门基于SQL Server2005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应重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师的细心引导和严格要求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博览群书,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项目开发、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沈美,于翔.“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

[2]喻勇,王群,刘向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水运,2008,8(12).

[3]陈芳.对《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29(6).

[4]周丽娟.数据库教学体系改革与优化[J].高教论坛,2009,1(1).

[5]王淑霞,沈慧娟.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

篇4

(一)教材的选择

关于石油加工的特色高职教材较少,而且实践性教学内容篇幅较少,不能满足高职教学中对实践教学课时的要求。本课程选择陈长生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石油加工生产技术》教材。课程组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随着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正在编写石油化工实训指导书。理论教学与各种实习及综合训练环节相结合,完成培养石油化工操作工的基本训练,为毕业后从事石油化工操作与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精选

所选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石油产品的使用性能和规格指标、原油评价方法及加工方案确定、原油加工典型工艺和主要生产操作技术以及介绍国内外石油化学加工技术状况及发展动向。在石油化工行业就业岗位群中该课程主要对应工艺操作岗位、工艺控制岗位、管理调度岗位等。讲授各岗位所应掌握的职业技能和应遵守的岗位职责,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因此 ,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坚持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操作同等的原则 ,在实践教学中补充了与炼厂实际生产相关的实践知识。一方面 ,我们把石油炼制技术分为石油及其石油产品的组成与性质、原油加工方法的确定、石油加工方法三个部分。在教学中注重介绍与实际工程相关的方法、过程、装备和系统 ,以及介绍实际生产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为学生提供一个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际应用的阶梯。另一方面,我们将基本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对每个部分设计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使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例如 ,在催化裂化部分 ,设计了催化裂化装置的开停车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在实践操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讨论

随着石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多样性要求,使职业院校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面临严重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生源素质较差,表现为:学生知识基础差,厌学、不自信、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职业院校教模式、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职教特色,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与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质量不高。

(一)教学资源库的运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通过图片和讲解来完成对设备、生产的认识,因此出现了教师难讲、学生难学,导致学生感觉课程枯燥,学习兴致不高。为此课程组教师们通过《石油炼制技术》院级精品课的建设,搜集了大量的视频、动漫、图片、录像等教学资料,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将工厂一些实例和生产设备运行搬到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介绍车用汽油的性能要求时首先通过动漫展示汽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对发动机工作时汽油的运行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掌握汽油的性能要求。增强了学生感性认识以及对抽象事物的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在任务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学习的实践教学法。它有为目标性和教学情境而创建的“任务”,使学生根据真实的任务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讨论并逐步通过操作、演练充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发展智能。例如:教师介绍粘度概念,提出“测定90号汽油的粘度”,由学生分组讨论,查找测定方案,再由教师指导确定测定方案后按组实施测定,最后通过报告方式完成任务。

(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适合本课程学生理论与实践一体的学习特点。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三步曲”,即:老师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学生听、练习、作业。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则采用“四重奏”,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在“石油炼制技术”课程授课中,授课教师将授课内容变为任务,下达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共同查阅资料、整理资料、自学讨论、完成任务、汇报任务、互评交流等方式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教师首先将一个班级学生进行角色定位,然后分成由6~8人组成的小组,所下达的任务要求每小组共同完成。学生在查阅资料、研究讨论、方案汇报等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还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内容与课堂教学进度的配合使实践丰富了理论,增加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除了教学实验装置为基础外,课题组教师还应积极开展不同种类石油产品的实验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石油炼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过程当中坚持预习、提问、实验、报告等环节的工作,以提高实践课程的质量。

三、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的调整

传统的课程成绩考核方式是以期末书面考试为主(占据了总分的60%),强调了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很难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炼油企业往往要求从业人员拥有较强的操作技能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因此,本课程采用了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扩展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期末考试分=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材料整理及书写报告成绩+课堂讨论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每项各占20%。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上课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及 完成情况;材料整理及书写报告成绩则考核文献查阅、报告书写规范情况,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总结和写作能力;课堂讨论成绩考核针对于实践操作过程的问题、课堂设问中学生的能力,反映学生的快速反应、归纳总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结和口头表达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则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从根本上避免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强有力地达到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对石油炼制技术这样一门最能体现生产与操作特点的学科,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它是很不容易的。在教学中,从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的习惯。只有紧跟时展的步伐,改革创新,才能使石油化工教学适应时代变化,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篇5

高职《机械设计》是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中与实践结合最紧密的技术基础课,担负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对高职院校而言,仅仅做几个实验和一次课程设计是远远不够的。结合工作经验,我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试探性的创新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理论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环节是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三方面进行新的尝试。

1.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由于融合了《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多,理论性、实践性都比较强,如果面面俱到,老师讲解起来就感觉力不从心,学生如听天书。因此,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以能力为本位,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在分析了机械类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活动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选择了“牛头刨床机械传动系统分析”和“带式输送机机械传动装置设计”两个项目及24个项目任务。学生通过对真实机床传动机构和传动装置的观测与分析,基于撰写机构分析报告和设计计算减速器各零部件的工作过程展开学习,改变过去与任务相脱离、单纯学习知识的课堂模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日后从事机械类工作应具备的与岗位工作相适应的综合知识和技能,达到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

2.教学方法

《机械设计》课程主要研究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由于大多数学生缺乏实践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抽象、枯燥、难学,尤其是机械原理这部分知识,认为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器相差甚远,很难将两者统一起来,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授“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内容时,我们就地取材,以雨伞作为教具。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工具模拟学习内容,不仅取材简单,而且生动形象,容易与实际的机器相结合,克服结构运动、简图抽象。

(2)采用师生互动、类比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介绍自己的工作实践及创新经历,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有很大作用。鼓励学生自由选题开展小发明制作、软件开发和教学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这种创新环境和氛围几乎能够适应每一名同学,因而有利于学生脱颖而出,做出较好的创新业绩。

(3)诱导激励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思维的习惯。

3.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系统是由老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它随着机械原理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手段必须改革,否则难以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也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教学手段的改革是以学生为主体,边做边学,工学结合。学习任务以工作任务单的形式下达,学生在“学习工作页”的引导和教师指导下,自学、思考、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研分析、制订计划,借助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平台等,小组协同工作,完成工作任务,提交工作成果。学生在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行动过程中,主动构建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设计》教学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包括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

1.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也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检验知识的重要手段。以前机械设计基础所开设的实验多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指导书所列步骤进行,缺乏主动参与意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应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将某些验证性的实验通过电教片播放,为学生增加一些感性认识。二是新增设设计型机构方案构思组装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完成,不再依赖于教师。三是设计综合性的实验,通过对实际机器的综合研究,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工程意识。

2.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工程分析能力和运用资料等基本设计能力。

篇6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优化的教学内容、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完善的配套教材、健全的教学管理机制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我校与时俱进,以激光加工技术这一新型特色专业的《激光加工设备》课程为切入点,通过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了其他课程建设的全面提升,为培养知识型和技能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职精品课程的内涵 

中职精品课程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师为主体、人员稳定、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效果优良、素质过硬、实训指导教师占比合理的教师队伍;二是课程内容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及时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技术;三是教学方法和模式独特,手段先进,善于运用任务驱动式、教练式等好的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相关课程标准、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四是教材完善配套,要有精品系列教材体系;五是大力开展实践性、实验性教学,组织形式和内容要丰富;六是管理机制健全,拥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更多的教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保证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中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措施 

1.以特色、新型、专业的优势学科为切入点 

根据《关于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我校立即行动起来,首先精选了激光加工技术专业的激光加工设备课程作为精品课程来创建。大家知道,作为服务于当下新兴产业的激光加工技术,以其“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凸显它的独特作用,目前,我校此专业的教学水平在全国占据领先位置。激光加工设备正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特色鲜明、特点突出,学校作了综合布局,重点建设、精心打造,以此为突破口,拓展到激光加工技术专业的其他课程,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的课程建设。如《激光基础》、《激光加工工艺》等课程。 

2.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了名师工程 

创建精品课程《激光加工设备》,是由我校一位激光加工技术专业省级专业带头人作为项目负责人,三位从事激光专业教学一线的老师作为主讲,以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机械类、电工电子类、软件操作类等集机光电、软件控制为一体的共十位老师,组成立一支具有一流教学水平、业务素质高、团队精神强、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中,在省级以上教师个人单项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以上有三人次,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以上的有九人次,国家级裁判员一人次。与此同时,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带动了一批年轻老师,他们年富力强,富有干劲、闯劲和激情,软件操作熟练,积累了大量地课内外与精品课程建设有关的资料信息,为完成既定的任务做出了贡献。 

3.优化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等等。建设过程中,我校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整体来建设精品课程: 

一是结合《激光加工设备》的特点,改革不适应人才培养的体系和结构,使教学内容与课程的全面建设相适应。如将《激光加工设备》课程删繁就简,以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技能作为前提,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整体教学内容的选择。 

二是教学内容先进,广泛吸收目前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经验,使之符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三是教学方法以导、学、教、做、评为主线,将教练式教学、师徒制教学等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将对应的激光产业、企业和学校教学相对接,将校企合作引向了深入。 

四是借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管理,在校园网上开辟精品课程网页,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4.编写了理实一体化系列教材,丰富了教学资源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系列化的优质教材与精品课程相呼应非常有必要。在武汉弗莱茵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以我校主讲为主体,整合部分高校、激光加工企业,以及全国开设激光加工技术专业的50多所中职院校的优质资源,历经六年时间一起编写了本专业理实一体化系列教材共11本,如《激光基础》、《激光加工设备》、《激光加工工艺》、《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上、下册)、《AutoCAD技术及应用》、《EzCAD2.0》、《设备控制技术》等。同时,配合激光加工设备的教学,又相继开发了多功能旋转激光标刻机、多功能激光内雕机等4种课程的教学软件,以及3门核心课程的全部教学课件,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273-03

一、前言

项目教学法也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创建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在项目教学中教师根据各学期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适时安排教学计划,制定和设计项目合同,组织学生以小组工作的方式加以实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被有效地调动。项目教学法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学习过程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其次,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最后,项目教学法是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学习目标。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组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1-3]。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德国的应用科技类大学就已经广泛开展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4]。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已经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查阅到大量的相关教学论文,已有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教材出版,例如单片机技术、PLC技术、磨具设计等教材[5-6]。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程教学多数还是“理论教学+验证性实践环节+期终考试”的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普通高等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开始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已有教师引入了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有部分地方院校的电视新闻学专业和机械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强调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已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7]。

二、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它是继“自动控制理论”之后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机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及系统的实现。从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

在传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理论教学方法中,多为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对教学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则通过自己的感官接受教师的教学信息。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做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动地位,学生在被动的环境中学习。学生的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极大的压制。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是一门电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强,适合项目教学法。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项目的设计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学生在“做中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基于项目教学的改革思路

1.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课程教学实行项目教学法改革,选择合适的项目是关键。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一个项目中去,对项目进行分析、设计和探索研究,引导学生针对项目展开讨论,可以使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内容达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目的。

通过走访兄弟院校和工矿企业,结合我校电类专业定位,构建了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知识体系,制定了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内容:(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形式;(2)输入输出通道、典型接口和硬件抗干扰技术;(3)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和步进电机控制技术;(4)数字PID控制、最少拍控制和纯滞后控制;(5)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技术、数据预处理技术、软件抗干扰技术等;(6)工业控制网络技术、集散控制系统介绍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7)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原则与步骤、设计举例等。

根据我校的实验条件,我们构建了三个教学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基本上可以涵盖上面所提出的教学内容,能够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要求。三个项目的要求如右表。

2.对学生考评的改革。项目的评估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学生项目的评估总结过程是学生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会发现各种问题,学生要组织自评和互评,发现自己的不足及别人的长处,从而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我们取消了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期末考试的环节,教师主要通过考核出勤、工作态度、项目的硬件设计与制作、项目的软件编写、项目的调试和结果、项目报告书、项目组成员的答辩等情况,综合给出一个合理的考核分数。

四、教学改革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1.选择合适的项目是进行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进行项目教学的课程项目不宜过多,每个项目涉及的知识点要满足课程要求,不能有过多的重复内容,难度不宜过大,需要的实验条件基本能够满足,等等。

2.如何合理地给出项目组成员的考评成绩。项目一般需要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任课教师不能时时刻刻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很难公证公平地对每个学生给出合理的成绩。

3.现有实验设备多数为验证性实验项目设计,基本上不符合设计性实验要求。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实验设备台套数严重不足,因此,项目教学对实验室设备的采购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缺乏适合本科层次的项目教学教材。近年来,国内职业教学已经出现了一些按照项目教学编写的教材,其中大多数项目实施过程编写得过于详细,类似于验证性实验,而且其广度和深度不符合本科教学的要求。如何在教材中将理论与教学项目进行结合,如何介绍项目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是教材编写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5.高校现有的体制很难对实施项目教学的教师一个合理的评价。

五、结论

1.教师的教学围绕项目展开,教学过程有了变化,重点讲解项目所需要的主要知识点,教师给出项目名称,让学生在“做中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教学项目将采用单片机(DSP或嵌入式系统)、PLC和工控机作为控制器,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的条件,拓展实验室功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本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可以应用到电类专业大量的计算机软硬件课程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为这些课程进行“项目教学法”改革积累了经验。

4.本科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钟增胜.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59-160.

[3]李军.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研究和实践[J].科教导刊,2011,(12):111-112.

[4]李坤.德国职教项目教学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及推行策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3):25-27.

[5]向学军,刘平,夏昌浩.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在虚拟仪器技术课程的应用[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3):18-20.

[6]冯遵安,蒋琴.任务驱动与项目教学法在电气控制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195-196.

篇8

大学里教育学课教学早就面临学生不欢迎、教师无兴趣的尴尬局面。不管是网上评课还是已毕业的学生对教育学的评价大都如此。笔者对刚上过教育学课程的300名学生做了一个调查,经过统计得出:8.3%的学生学习认真,主动地探讨教育学中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不断充实自己,是兴趣所致;15.6%的学生由于考研需要认真学习此课程;32%的学生认为教育学对师范生很重要,但又感觉纯理论太枯燥,提不起兴趣;44.1%的学生认为开不开无所谓,学到的东西不实用。

 

通过此调查,我们不难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睡觉的、说话的、看其他书籍的、发短信的、做其他作业的,千姿百态,只有极个别学生认真听讲。仿佛教育学课堂为学生们提供了身心放松,处理私人事情的最佳场所和环境。

 

二、教育学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1.教育学的教材体系不完善

 

首先体系庞杂、结构松散,缺乏逻辑性。现实的教育学涉猎范围相当宽泛,它既包含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也包含教育人类学和教育政策的内容;既包含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论,也包含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理论;既包含学校教育问题,也包含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问题,几乎囊括了“教育科学”系统所有分支学科已触及的各种课题,唯独缺乏一个明了的逻辑线索,所以许多学生都这样抱怨:面太广,太概括,什么都学,让人理不出头绪。

 

其次,目标缺乏专注性,教育学应是对教育者进行教育方法和技能的指导,而目前教育学却包揽了一些非本学科或一门学科所能了断的“多重目标”,对一门学科来说显然难负其重。再次,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缺乏时代性和创造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已在教学中广泛运用,但教育学理论却大多仍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前的水平上,很少渗透当前国际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且教学内容的表述基本上还是继承以往的框架:定义、任务内容、特性、原则方法、目的、意义等,很少有新模式、新观念和新方法出现。最后,理论空泛、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务实的成份较少,而务虚的成份较多,在于教育理论脱离实际,很少能为教育实践提供有效帮助,在解决教育具体问题时显得空洞乏力。

 

2.校内、校外教育环境的不重视

 

就我们的教育现状来说,给人们总的感觉是在“培养实用人才,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就学校而言,虽然在教育学的教师配备、学时安排方面有了一定重视,但在教学条件、师生比方面还是相当不重视:上课是大合堂,一二百人挤在一个大教室里,没有扩音设备,教学效果差。而专业课教学设施齐全,专业技能课程大幅增设,学生必须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上专业课、做作业、做实验、写实验报告上。对学生而言,学习实用的、操作性强的、能立竿见影显示效果的知识是当前所需。

 

随着就业压力的扩大,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素质教育中提到的要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而教育学的知识是间接的,对人的作用也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短时间内看不到实效性,并且缺乏实践操作性,这不符合现代学生的心理,而在学生看来,只要学好计算机和专业课,才是以后工作所需的,不学教育学照样可以做好教学工作,教学技能、教学经验等可在工作后实践和积累。

 

3.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重视不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多年来,我国高校盛行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此风气严重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的投入。教师只讲发表了多少论文,但涉及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东西甚少。教育学是探讨教学方法及应用的,但学生却普遍反映此课程枯燥乏味。教育学里强调“启发式”教学,但现在仍以“填鸭式”为主,像“案例教学法”、“协作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教法很少用,讲授教学艺术,却不运用教学艺术,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助长了学生惰性化学习方式。

 

虽然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多年了,传统的教育学课堂仍然以黑板、粉笔、教科书的单一模式为主,教学局限于教室、课堂、书本之中,这与生产、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形成了强烈反差。在教学中仍普遍存在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现象。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不够,联系高师各专业学生的具体实际不够,很少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真研究其特点规律,所以就有“照本宣科”、干巴巴的说教、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等教法,这些更加重了学生的厌学和抵触心理。

 

4.传统的考核制度不合理

 

教学评价一般分为三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而往往只注重总结性评价,只注重结果,不重视过程,从而引发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死记硬背,考过一切忘光光的现象。忽略了学习是需要内化的过程。根据布卢姆的学习目标分类:知道、领会、理解、应用、综合、评价。考试大多考书面知识,而应用、综合和评价目标却考查甚少,学生只需强行记忆并稍加发挥,就能考试过关。考好考坏说明不了什么,教育学价值根本没有深入学生的心灵。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教育学教材体系

 

对现有的“通论”式的教育学教材模式进行改革,侧重讲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注意教育的基础知识的权威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将其庞大的内容分化为相关的选修课教材内容,突出逻辑性。教材编写时可收录一些经典实例,开辟问题讨论专栏,丰富教育学知识体系,使其形式生动活泼。

 

教材内容要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未竟性和非常态性,以便于学生的思维发挥。注意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增加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注重内容的示范性和可操作性,使其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同时应加强教育学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内容,尽量克服理论脱离实践的弊端。

 

2.学校应加强教育伦理教育

 

爱因斯坦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而恰恰忽视了教育伦理教育。学校应加大教育学教学条件的投资,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多方面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树立教书育人的正确教育观。

 

3.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首先,要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往教学惯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教育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实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可更好地体现“教学并重”原则,可使由被动接受教育理论知识到主动构建知识,适合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现状。

 

其次,改革教学方法是当前所需。一是坚持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采用诸如课堂讨论、专题讲授、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等行之有效、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环节,启发学生思考,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气氛。二是鼓励求异思维,促进问题解决。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是加强活动课程的渗透,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创办教育报刊,开辟教育园地或教育沙龙等谈话栏目,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同时采用“头脑风暴法”,展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争论,在教育实践中丰富和深化教育理论。四是注重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有关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系列的课题和问题研究,并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最后,注重教学手段创新,提倡教育学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课堂,可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育学课程内容有机整合,更好地优化教育学教学过程。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互联网等,与教育学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把教育学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素材资源,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教师的教学资料。

 

4.建全考核制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