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重点建设工程论文

重点建设工程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01 10:31: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重点建设工程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重点建设工程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设工程监理概述

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念中,一般比较通用的定义就是建设单位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监理合同,通过委托建设监理企业来实现项目工程的监督管理。工程监理要通过对设计文件和承包合同的把握来实现对项目的全面监督。建设工程的监理主要是为了实现施工阶段的各种监督,然而现实中还存在监理工作的片面性问题,一些监理单位不能正确而全面的认识监理工作,多数企业都倾向于建设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理。目前,很多监理企业承担的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基本上还局限于施工队伍的“三控,二管,一协调”,很多企业都没有实现对前期科研和采购范围的监理,这与项目管理的实质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建设工程监理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二、建造工程监理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1、建造工程设计期间监理工程的作用

在工程建造的设计期间监理的中心仍然是完结对工程项目三大目标控制。对设计质量严加控制,是实现工程三大控制目标的有力措施。在设计监理作业中,监理工程师对规划质量的控制,始于对业主出资意图、所需功用和使用价值的准确剖析、把握和了解,实现对项目功用和使用价值的控制,总算用业主所需和需求的功用和使用价值去查验设计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则应准确处理和协调业主所需功用与资金、资源、技术标准、法规之间的联系。在设计期间监理工程师作业的主要任务是:对于出资、质量、进度三大目标进行有效控制。追求投资的合理化、质量的合理化、有用地进展计划有利于加强项目的综合效益。

2、项目实施期间监理工程的作用

工程建设施工阶段是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是最终构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期间。因而施工期间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应作为施工监理作业的中心内容,并作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要点。加强对工程质量可进行动态控制,监理方一旦进入工程质量监理,首要查看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不是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查验准则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鉴定考核准则,并督促施工单位执行到位。细心查看施工组织规划和施工计划,检查和查看工程资料、设备的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危险。同事,监理还为建造单位提供施工期间出资控制信息,经过对建造存项目出资的跟踪控制,将施工进展操控与出资控制结合起来;可及时调整出资构造,确保资金合理使用;能够优化施工进度计划,使出资控制有用的推进建造项目施工进展按计划完成。此外,监理可帮忙建造单位进行施工进度控制,在实现建设项目总目标的过程中,确保工程项目如期建成交付使用,使建设工程阶段进度控制的最终目标。

3、工程质量鉴定及竣工检验期间监理工程的作用

工程质量等级的鉴定是承包商进行质量控制成果的体现,也是竣工检验组织承认质量的首要方法和手段,首要由承包商来施行,并经第三方的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或竣工检验组织承认。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督促检查,保证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和质量等级鉴定的精确、实在,这是确保质量鉴定的基础。

三、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监理就是质量监理

监理企业的职责原本应当概括为“四控、二管、一协调”。但是在目前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体制原因、机制不配套原因,使原本监理单位的职责多被拆解,该做的没做够,该给的没给到,不该的却担着。监理的四控“即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管理”职能多被大大弱化,绝大多数监理单位仅仅是以“质量监理为主”。工程建设中的监理工程师也就是质量检验员。面对于工程建设中的前期咨询、勘察设计、指标、设备采购与建造等内容服务却基本不涉及。正是由于对前期阶段监理的缺失,使得前期阶段在功能策划、可行性研究、设计图纸的完善性等多方面不够完善和健全,直接导致施工阶段设计变更较多,工期失去控制,成本预算超出范围,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严重的时候大大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建设。

2、工程监理对业主行为无规范

业主行为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建设目标能否如期完成。业主方往往是出资方,因而相当一部分业主对监理工作干预较多,有的不通过监理工程师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对于大型的项目,有时业主还要自行组织一套人马来控制工程进度和投资,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极为不良的后果。从理论上讲,监理工程师应该是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的唯一管理人员,业主委托了监理,就应由工程师去实施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与管理,业主的意见和一些决策也应通过监理工程师去实施,而业主真正要做的是如何做好对监理的管理,而非直接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

3、工程监理缺少高智能人才

自从工程监理制度实施以来,对监理费的收取逐年呈下降趋势,低价竞标更加压低了工程监理费的收取,有的项目工程监理费还未达到标准取费的三分之一。过低的监理费对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和监理人员素质的提高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和高管理能力的人才不愿意到监理行业来。有些高智能人才即使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也由于监理企业无力常年聘用,他们多为临时工,有项目需要时被招聘过来,项目完成后即解除聘用。

四、当前工程建设监理管理中的重点工作建议

1、完善工程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

工程建设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同每一个国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亟需制定出一部从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到保修阶段全过程的涵盖各行业的工程建设管理的综合大法。制定出的这部大法,应当涵盖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规范报建项目所需的材料和办理程序,使工程建设前期手续办理工作能够清晰、高效、方便操作,准确定位各参建方。应成为一部利于投资者办理、方便政府管理,使工程各参见方准确定位,便于各方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的综合大法。

2、完善工程建设全面管理的理论

依托制定的涵盖整个工程建设过程大法。结合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完善工程建设的系统理论。特别是针对工程建设前期报审、工程监理控制理论较弱的部分,进行深化、补充与完善,成熟后用于指导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使工程建设管理的理论上一个新的台阶。

3、平行检验

项目实施监理实测记录,为及时统计预测工程质量,加强过程控制提供有力依据。平行检验强调的是项目监理机构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按照一定的比例,对某些工程部位、试验、材料等独立进行检查或检测,进行质量判断的能力。它是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技术复核及复验工作中采用,是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作出自己独立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结束语

建筑工程监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许多工程监理都形同虚设,并未起到工程监理应有的作用,这是工程质量的一个大的隐患,需要引起注意。

参考文献

篇2

1.2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我们都知道,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应该是融入到电力系统的整体维护当中,落到实处,可是一到实际工作当中,大多数的领导与管理者只是把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放到了会议桌上或者空洞的安全口号上,没有深入实践的探讨安全对策,常常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实际地效果。

1.3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虽然我国存在现行的电力工程管理工作规定与制度,可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企业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出来。不仅已有的制度得不到落实并完善,而且在如今的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按规定进行操作的情况数不胜数,因此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

1.4安全责任工作落实不到位理论上讲,在生产过程中,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签订安全责任书,可是在现实操作中,管理者们就忽略了这一点,他们通常只有敷衍的口头讲述或者纸上谈兵,在需要它的时候就不能发挥任何作用了。一旦发生事故,就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没法按照相关文件追究具体责任,结果就是不了了之,使得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惨重。

2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文化的建设措施

2.1健全电力工程管理体制完善电力工程的管理体制是促进实际生产安全进行的保障,要把安全生产作为所有工作的基础,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规章制度,综合考虑每一个因素,认真处理每一个细节。时常给全体职工提供具体的学习机会,使其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真执行相关规定,树立安全生产意识。①要有制度,用制度去考核员工、奖惩员工以及约束员工。②建立健全的安全施工责任制度,并严格按照要求实施,做到安全任务目标的细化、量化。然后,从上到下,必须确保每一个人都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做到不留死角、不空岗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做到每一个人都有任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每一个人都有目标。同时,对于安全责任书,要确保其内容的完整性、实效性、合法性、合理性以及严谨性,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落实责任书所规定义务与职责,同时也可以充分享受权利,管理者要做好考核工作,确保一一达标。

2.2安全制度文化的完善安全文化制度是指在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建立并逐渐完善起的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是安全文化中较为硬性的管理指标,包括着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的组织架构、责任分工、安全生产条例及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等。电力行业中基本建立起针对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但制度中依然存在着尚需改进完善的地方,因此,管理工作者要进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强化完善,对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运行、施工等的作业体系进行完善;对电力工程管理的安全形势进行及时的全面系统分析,以新的设备、新的技术完善具体的施工及运行,减少电力工程建设及运行中的安全事故,以新的安全理念的融汇使用,健全安全生产的管理条例及管理制度;分析电力行业的发展给电力工程管理带来的影响,以更加适应电力行业发展需求的安全管理的管理目标、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机制及规章制度等,引导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3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对于建设安全文化工作而言,关键在于企业管理者。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然后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将安全文化工作落到实处,思想上更加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要点来实施:①必须要将企业安全问题融入到工作中去,时刻分析掌握发现的安全问题,如此便可以快速解决问题。②培养高度的敏感性,洞悉隐藏的安全问题,通过分析找出解决措施。在实际工作当中,管理者需深入实践,了解施工基层,体验具体工作,通过这样的实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现实工作当中,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如果领导重视度高,发生安全事故的次数越少。

2.4安全环境文化的建设安全环境文化也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主要包括着设备、技术、工艺等的硬件环境及员工精神及企业安全品牌形象等软环境。在进行电力工程管理中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管理人员确保安全环境文化建设所需资金的投入,以施工建设。运营生产及企业管理中的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应用,构筑坚强型的安全环境文化;重视员工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层次的需求,将企业文化与安全文化实施同步建设,树立起安全文化品牌,增强人员参与安全环境文化建设中的凝聚力等。

2.5加强安全意识培训,重视预防工作安全教育是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的基础。管理工作者需根据具体操作状况,制定出一个合理有效的培训计划,做好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培训工作。并教育职工在日常工作当中注重积累安全施工的经验,这样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次数。要有定期的安全培训平台,这样能让到职工感受到公司对安全文化的重视度,从而积极学习安全文化。与此同时,做好预防工作,从员工的日常工作习惯与细节到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顺利开展电力工程管理工作。

篇3

2有线电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在首都的北京饭店安装有线电视仅仅是出于外宾接待的需要,在此之前,我国对于该项技术领域还处于空白阶段,在北京饭店装设的系统是第一次尝试,而且只能接收到两个频道,至此之后,我国才陆续在此领域进行开发和研究,并相继在各大宾馆和企业范围内进行推广。直至今日,有限电视网络已经遍布全国,并且深入了寻常百姓家,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未来的有线电视网络将会是一个全方位的服务网络,它将把现有的电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融合到一起,发展成为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实现对数据、话音、图像、传真以及其他各种服务在内的综合性承载的多媒体综合业务,同时还将与其他各种业务实现智能化的无缝连接。交互式有线电视网络技术无疑是未来有线电视网络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它能够将网络的传输带宽扩展到750MHZ以上,在远距离的双向传输方面运用先进的ATM技术以及IP数字传输技术,更高程度上保证了信号的质量,增强了网络运行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网络传输容量也大大提高。

3.1有线电视网络将更加注重交互式运行模式

现阶段我国数字电视网络将处于其发展史上的第四阶段,即交互式网络传输模式。该项技术能够弥补传统有线电视网络在技术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传输速度更快,传输容量更高,且信号也更为稳定,不易出现中断现象。同时,它还解决了远距离传输困难的问题,光线传输方式大大提高了信号传输的性能。更为特别的是,该项技术可以实现双向信号传输,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另外,还具有新型的节目点播和预约功能,使其发展更具人性化。

3.1.1要重点解决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现象。

在有限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信号不稳,频道间信号相互干扰的情况,影响节目的收视效果。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主要是由于系统中放大器出现了信号输出问题或系统电平差过大,因此,可以通过降低电平差,调整放大器指标等方法来解决此种问题。另外,在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过程中,要选择优质的传输部件,尽量避免该种现象的发生。

3.1.2网络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有线电视网络管理要实现分层次管理模式,这由其自身功能的特殊性所决定。首先,要加强对于网络内部核心系统的调试和管理,完善其内部功能,降低其网络运行中出现误差的概率;其次,要进行各层级之间的传输方式管理,保证传输的连续性,避免发生数据传输中断的情况;再次,是系统与终端接收设备的连接和调试,不同的网络层次负责不同的中断设备功能;最后,要进行用户和运营商之间的管理,运营商要在满足运营条件的情况下,对用户开通有限电视网络端口,并及时与用户进行协调和联系。

3.2新型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特点

3.2.1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

数字化技术能够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进行量化,并且重新编码转换为二进制数代表的数字信号,然后再对新的数字信号进行相应处理、传输、存储和记录。在未来的有线电视网络技术中运用数字化技术既能够保证各种电视设备获得比原有模拟式设备更高的技术性能,还能够让电视设备获得更多模拟技术时代所不具有的新功能,由于数字化电视能够对各种网络信息进行数字化传送,这就使得有线电视将提供更大的屏幕,更清晰的画面以及更加优质的立体音响效果,这些无疑将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电视网络生活的需要。

3.2.2技术趋于智能化。

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智能化不仅体现在数字化上,还将体现在网络化与综合化当中。实现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智能化将带动数字化发展的进程,最终实现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全数字化,这将是一种凭借IP+DWDM的信号传送模式,它能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各种多媒体信息服务,带人民大众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

3.2.3技术网络化发展。

为了适应未来有线电视更高的技术要求,需要对有线电视系统进行双向改造,通过宽带传送网络的建立使得孤立的双向有线电视系统很好的联系到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有线电视网络信号传输体系。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与其他网络的连接就是有线电视网络技术走向网络化的重要标志。有线电视技术的网络化进程是以HFC结构为基础,同时还将融入宽带网络技术和现代光纤通信技术,这样能够保证有线电视网络拥有更加强大的综合信息传输以及处理能力。

3.2.4综合化发展。

未来,借助数字有线电视多媒体平台和CMTS+CableModem组合来实现综合业务无疑是有线电视网络技术发展的主旋律。未来有线电视网络还将开展多种辅的业务服务,比如:(1)电子政府(为政府部门提供上网服务);(2)电子商务(为国内外企业、银行对顾客提供商务服务;(3)电子社区(为建立智能化信息社区服务)等。

篇4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ll be combine with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conduct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electrical construction work for reference.Key words: construction; electrical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国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建筑工程行业得以快速发展。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工程的施工建设几乎是与建筑工程的发展而同步进行的。但是,随着建筑工程多样化、建筑标准更高化以及建筑工艺复杂化的发展,在电气施工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对电气施工质量的把控上。一项高质量、高效率的电气施工工程礼部优秀的施工设计、严密的施工监管、良好的技术指导以及规范的施工操作。下面本文将通过对电气管线的预埋与结构布置、防雷接地、施工过程管理以及安装及调试工作等方面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电器施工工作进行简要的论述。

1电气管线的预埋与结构布置

1.1垂直预埋管线在结构墙体中的敷设

当垂直预埋管线埋设于钢筋混凝土柱或者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中时,敷设方法相对简单,仅需将线路套管改为钢管,并与结构钢筋绑扎固定,防止在浇筑振捣混凝土时偏位。由于电气管线直径较小,对混凝土墙、柱影响不大,可根据需要灵活布置。但是,当管线垂直埋设于砌体墙体中时,埋设方式相对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敷设方法。

1.2水平预埋管线在结构楼板中的埋设

第一,水平预埋管在预制装配式楼盖中的埋设。预制装配式楼盖包括预制双向预应力大楼板和预制预应力空心板,通常使用的是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虽然按板的受力钢筋种类分有冷拔低碳钢丝、冷轧带肋钢筋等区别,但板的截面形式及受力钢筋排布形式基本相同。在预制板楼盖中布置管线需要预先向结构专业了解预制板的布置方式使管线沿预制中圆孔或板缝布置。需要注意的是,在圆孔中布置管线时,引出凿孔要避开板受力主筋位置。

第二,水平预埋管线在现浇混凝土楼盖中的埋设。现在的混凝土楼盖都是现浇楼板,电气管线在现浇板里布置比较灵活简便,随着楼盖成本的逐渐降低,工艺日益简化,现浇楼盖的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但在电气管线中要注意管线不能交叉或并排铺设。

2防雷接地

2.1防雷接地系统

第一,搭接焊时,镀锌扁钢不小于其宽度的两倍,三面施焊。镀锌圆钢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六倍,双面施焊(当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以直径大的为准);第二,接地干线至少应在不同的两点与接地网连接;第三,根据主筋的规格确定用做引下线钢筋的数量,引下线之间应用圆钢弯成u形进行焊接;第四,女儿墙上设支持卡子应预留洞,埋设支持卡子用混凝土筑牢,不能将圆钢用锤子打入。

2.2建筑物等电位联结

第一,LEB线应采用不小于4mm2铜导线在地面或墙内穿绝缘导管暗敷设;第二,电源总进线处做重复接地,并与防雷接地共用接地装置,且接地电阻应达到设计要求。

3施工过程管理

3.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电气安装技术人员应首先熟悉电气施工图纸,并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查对土建施工图与电气施工图,列出哪些部分有交叉施工,根据土建施工进度计划,对有关基础型钢预埋、支吊架预埋和线路保护管预埋等,排出配合交叉施工计划,确定准确配合时间,以防遗漏和发生差错。并在配合施工之前,将各种预埋件制作好,并做好必要的防腐处理,充分做好施工前技术与材料准备工作。

3.2工序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阶段中质量控制要注意细节部分,重点检查和控制。

第一,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管及止水挡板的预埋、预留工作。这一工作要求电气专业应赶在土建做墙体防水处理之前完成,避免电气施工破坏防水层造成墙体今后渗漏;对需要预埋的铁件、吊卡、木砖、吊杆基础螺栓及配电柜基础型钢等预埋件,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提前做好准备,土建施工到位及时埋人,不得遗漏。

第二,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由于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特点,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做到不返工就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同时要严格遵循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制度的规定。在施工中使用的机械、仪器和工具都要进行定期校验,防止造成电气施工的质量问题。工程进度与建筑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工程进度快,虽然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可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作为工程施工的管理者,要对质量、进度与成本这几方面进行整体权衡。

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资金因素、气候环境因素等。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原因包括:对工程项目认识不清,对实现条件了解不充分。过低估计项目的技术困难,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考虑的不够充分。对施工条件(交通、供水、供电)等情况事先了解不够透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安排不恰当等。

电气安装工程的动态性,长期性、复杂性,和与相关其他工程的相互交错性,使对电气安装工程进度的管理也必须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所以要实时了解项目的进程与变化,针对工程进度进行实时调整,保证项目施工能够顺利、按时的完成。

3.3事后控制

严格按照质量验收标准对已完工程进行验收。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所用材料、电器、设备、成品、半成品的型号、规格、性能和施工工艺安装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及有关专业规范、标准。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质量允许偏差,但应符合规范有关规定,一般项目质量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应符合相关规定。而对于电气安装工程中存在的不合格品,应及时进行返工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

4安装及调试工作

在电气施工安装过程中,要先在安装前对配电箱、线盒内压线做样板,确保压接牢固、布线整齐,然后整个施工才能进一步的全面展开,以防止施工进行了发现存在问题再进行返工,这样不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影响工期,而且电气施工的返工很困难。

接地线的连接,接地端子的预留应符合规范要求:外墙的金属门窗、栏杆防雷及屋面的金属构件部分防雷作为关键,搞好工序衔接,防止遗漏设备外壳接地应完善。要求工作按程序进行,如所有电缆、插接母线、导线、设备必须经绝缘测试合格后方能送电调试,严禁凭“经验”、凭感觉贸然送电。设备运行调试要按先空载后带负荷、先单体后联动进行,并应先对可调元件如热继电器调整至设计规定值,调试运行还要持续运行规定的时间,验证电气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重点检查吊顶内的线路,导线穿管敷设必须符合要求,并做出相应的处理。这部分安装很关键,有时很小的一点问题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验收。

5小结

总之,建筑电气工程是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电气工程师要做好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对电气工程的设计、安装、施工和运行管理要严格要求,确保电气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安全、稳定、高效作用。

参考文献

[1]邹杰雄.谈建筑电气工程监理质量问题与防止措施[J].四川建材.2008(1).

篇5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我国关涉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特别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的环保标准和要求越来越严格规范。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1.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导致水文地质被破坏

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确保工程项目的建设顺利进行。由于工程项目过大,需要大量的填方和挖方,极易导致施工地区沿线的地质地貌发生改变。特别是在南方地区,经常会出现塌方、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较多的动土开挖,对当地植被的影响也很大,特别是砍伐或者毁坏树木,导致山体土壤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河流渠道上升、湖泊淤积引发洪涝灾害等现象的出现。大型的机械设备参与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由于其体重过高,长期对沿线的土壤进行碾压,会导致土壤硬化,土壤的透水能力也进一步退化,从而影响了该地区土壤的肥力和吸水性,不利于周围地区农作物的生长。

1.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导致生态和景观破坏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项目都比较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来建设基础场地,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周围自然、文物和景观,造成景观的破坏,从而破坏了地区的整体环境。大坝的建设多为山岭地区,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现象很严重,造成沿线河流、水域的沉积物不断增多,水文环境较差,影响水生生物的栖息,特别是一些稀有水生生物的生存;还有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现象的出现。在平原地带建设大坝则要综合考虑工程占用农田耕地的问题,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取土从何而来,破坏的农田和耕地该如何回复利用等等。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影响水生生态环境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一项巨大工程,它足以改变沿线的地域水文特征。工程的建设使陆地变成了水域、浅水变成了深水、流水变成了静水,正是这些改变必然影响着区域的水生生态环境。由于水域面积扩大、水资源流动能力变弱,致使水域内的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水域内的生物生存会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水体一旦缺氧,水生生物死亡率会增加。水域内水流速度的减缓很容易导致水底藻类接受到更多阳光,从而增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藻类植物疯狂生长,致使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出现。加上水经常静止不动,水底的悬浮物质长期淤积,如果含有一些污染物的话,很容易造成水体大面积污染。另外,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影响和破坏了地区生物的栖息场所,岸上动物和鱼类水生动物被迫迁徙。

2.2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影响陆生生态环境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不但影响水生生态环境,而且对陆生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工程项目的建设必然影响着当地的土壤环境,水库将河流的水资源拦截,使得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的肥源进一步减少,造成土壤肥力的不断下降;大坝的建设致使该地区土壤长期处在较高水位的挤压之下,很容易引起该地区的土壤盐渍化和次生沼泽化,影响作物产量。水库区一般占地比较大,淹没了该地区大量的土地资源,淹没植被,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影响地区正常生态循环。

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几点建议

3.1 工程规划和施工阶段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工程的规划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建设,对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规划,找出最合理的规划方案。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避免占用大量的农田、森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用地,确保不破坏沿线的生态平衡。施工设计中应一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力求达到区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在施工过程中,明确所要挖土的范围,注意保护土壤,综合考虑次生因素,确保土地将来的回复利用。施工取土时应注重对土地的平整和绿化,注重对库区和施工沿线的景观再造和美化,确保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3.2 加强水利水电环境保护的基本立法

有了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确保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让环境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可行。我国在这一方面相对欠缺,至今也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完整的法规,早已不能适应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了。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更需要一部能够解决我国当前及未来环境保护问题的基本法律。与此同时水利部相关单位也应该制定相关的法规,来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3.3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监管和后期保护

环境监管是建立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和补偿措施前提下的一种有效手段,制定详细的环保监管职责,完善各项监管工作流程,对危害环境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都要追究其责任。监管工作要做到透明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各个环节都不出现破坏环境的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末期,要及时监测和评估环境影响,如有不良影响的地方应及时解决,不留后患。工程结束后,制定相关的补偿措施,恢复沿线的土壤和植被,对一些施工临时用地应及时清理和进行水土保持,避免次生灾害的出现。

4.结语

总之,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要综合考虑保护生态环境,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发,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设计工程项目,严格把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确保将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规范贯彻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来,促使水利水电工程在不破坏任何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实现水利人的中国梦。

篇6

前言: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如何加强工程质量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关键。但是,由于水利水电技术存在高低,直接影响着质量。所以,在施工中,如何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对提高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明确管理目标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目标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分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设计施工工作与监理工作为同一部门完成,使得水利工程建设职责不明,甚至会因地方保护主义而影响到其管理。另一方面,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关系较为混乱,各部门负责的管理工作非常烦琐,无法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深入管理。

1.2 没有执行建设程序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社会民众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投入资金也较大。但是由于水利工程的性质为公益性,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国家的拨款,建设单位工作的中心主要集中在投入资金的合理应用上,而忽视对水利工程质量的管理。

1.3 施工过程缺乏有效控制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对工程施工的过程缺乏严格控制,没有依据施工计划选择正确的施工工艺,使得工程施工工艺无法满足工程质量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没有认真准备工程施工资料,以及进行生产性的试验。

2 改变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现状的对策

2.1 统一思想认识,转变管理观念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主要由国家投资,因此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是领导对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和管理观念,这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首先,领导需要认识到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质量管理中,坚持以质量管理求发展的思想观念,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施工单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需要在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将质量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重心所在,使质量管理观念贯穿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

2.2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途径

由于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起步较晚,社会民众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没有全面认识,因此加大对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宣传力度对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宣传需要抓住合适的时机,以加强宣传的效果。例如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部门可以借助“中国水周”和“世界水日”等节日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大对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使社会民众对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使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观念深入人心。其次,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宣传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拓宽宣传的途径,使更多群众加入到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工作中。例如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部门可以组织开展水法规咨询、水利水电成果展、水利水电知识竞赛、万人签名关注水利水电、散发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宣传资料等方式,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提高人们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意识。最后,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宣传需要选择合适的宣传地区,扩大宣传范围。城市地区对与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认识较多,管理观念也较强,而基层乡村对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认识较为薄弱。

2.3完善监督制度,落实管理责任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保障,需要对管理制度的执行进行严格的监督,落实各项管理责任。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如下管理措施:①完善奖惩制度,对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全面考核,恪尽职守、表现突出者给予适当的奖励,、表现较差者给予必要的惩处。②完善监督机构,注重对水政监察与工程监督机构的建设,使其担负起辖区内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机制正常运转。③完善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例如《水政监察巡查制度》《水政监察大队考核办法》和《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暂行规定》等,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工作有章可循。④建立举报制度。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工作需要各级管理部门的协调和彼此监督,以形成管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同时,为了避免因管理真空而出现违法事件,提高工程管理质量和水平,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部门需要建立举报制度,鼓励社会民众积极反应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违法乱纪情况,使更多人参与到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和监督工作中。

2.4 注重施工管理,提高管理者素质

首先,施工单位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强化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其可以按照施工工艺和操作标准进行施工,正确操作施工设备和施工机械,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质量,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单位需要培养和引进管理人才,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加强对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训,确保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经过考试考核合格后,才能参加管理工作。最后,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部门需要与水利水电专业高校加强合作,聘请水利水电工作人员给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与高校的专业水利水电人员进行管理问题和水利水电问题的沟通交流,咨询专业的水利水电管理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水平。

2.5实行“市场形成价格”制度

首先,企业在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做出合理有效科学的工程造价,可以采取“实物量法”进行制定工程造价,结合市场实际价格水平与企业自身实际,制定出符合工程项目与企业实际具体情况的合理可行的工程造价。其次企业要完善制度管理,建立企业定额制度。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工程项目的规定,结合企业本身的设备条件、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管理机构、组织形式等方面制定出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最后,企业在工程材料采购方面,要建立有效的询价、采购体系,这样企业就可以掌握市场价格信息,能够了解工程短期甚至中期的材料价格走势,对价格进行有效的预测分析,使得企业能够减少在报价方面出现的风险。

2.6加强工程全面质量管理

对于一项工程来说,一般会有工程的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和施工方,这四方必须紧密配合,有效协调,共同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以求提高工程质量,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要在企业全体员工中普及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得全体员工具备质量意识与风险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保障工程的质量,创造出优质的工程项目。

3 结语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关系到社会民众的安居乐业和水利水电工程覆盖区域的经济发展,其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政府部门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领导转变管理意识,管理部门完善管理制度和注重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宣传,才能切实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思想深入人心,使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工作中,从而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2).

篇7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62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104- 02

对高校而言,学科建设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根本与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载体,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办学层次与社会声誉的必由之路。H校作为一所新组建的本科院校,加强学科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1 H校学科建设现状

近几年来,H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水平,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目前,H校共有工、管、经、文、法、理六大学科门类,分属16个一级学科,设有16个教学院(系、部)及3个工程中心,在校本科生近25 000人,建有33个实验中心和157个实验室,其中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十一五”期间,H校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4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省六大人才高峰等人才项目5项,省级科技成果奖7项,市厅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学校始终依托特色学科,发挥行业优势,与企业走合作共赢之路。现已拥有康尼公司等6家股份制科技企业,在干线铁路和城市轻轨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具备了国际竞争的实力和水平,在机电工程、电力工程等成套技术与装备方面也具备了国内领先的竞争实力, 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余元。此外,学校还先后和国内外30多家知名企业签署协议,吸纳社会资金3.64亿元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这对H校学科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支撑作用。

2 H校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H校在组建本科院校后1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科建设从无到有,从自然生长到主动建设,从意识淡薄到逐渐增强,从整体实力较弱到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所新组建的本科学校,与历史较为悠久的兄弟本科院校相比,在学科建设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① 观念滞后,仍有一些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学科建设意识淡漠,重视教学与专业建设,轻视科研与学科建设;② 学科队伍整体实力不强,缺乏优秀的学科带头人,缺少具有稳定研究方向的学术团队,部分学科的学术梯队出现断层现象;③ 学科研究方向凝练不够,难以形成明确的、稳定的研究方向;④ 学术氛围尚不浓厚,教师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少,学校举办重大学术会议少,教授国内外合作研究经历少,在各级学术组织中任职少,职位偏低;⑤ 学术研究水平不高,全校科研工作中,单兵作战、小打小闹多,兵团作战、联合攻坚少,缺乏高层次科研课题与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缺乏高水平科研成果,如高水平学术论文、有影响的学术专著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等;⑥ 学科的整体布局急待进一步整合与优化,与学科研究方向、学科研究团队相一致的学科研究平台建设尚未真正形成,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不够,即使对一些已有的重点学科有较多经费支撑,但也存在使用绩效不高等问题。

3 H校学科建设的主要思路

3.1 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校党代会提出的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工程”。“筑基地,搭平台;凝方向,促优化;聚人才,组团队;出成果,彰特色;上层次,上水平”。实施“特色发展战略、错位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发展战略、依托发展战略”。坚持“统筹规划、区分层次、分步发展、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推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立足于为地方与行业经济发展急需服务;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3.2 学科建设基本原则

H校学科建设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各校学科之间存在差距,主因是师资队伍水平存在差距,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以及学术团队的培养与形成,这自始至终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充分参与。因此,以“教师为本”无疑是学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与着力点。二是要坚持突出重点原则。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学校人财物毕其功于一役,使其长足发展,最终带动全校整体学科水平的提高。三是立足于服务地方与行业经济发展原则。在H校,尤其要重视紧密结合地方与行业经济建设需要,加强应用学科建设,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使学科建设具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力和更持久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四是系统性原则。学校必须将学科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使其形成合力,以提高该项工作的质量与效益。

4 H校学科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4.1 选好学科带头人,建设好学科团队

学科带头人是一个学科学术团队的灵魂与核心,其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科发展的水平与特色,学校应采取超常规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充实重点与特色学科的力量,花大力气培养和引进能迅速提高H校学科水平的高层次人才,要建立一套“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优秀人才选拔与任用机制,对选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给予重点扶持,如提供国内外研修机会,鼓励与支持参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及高级别科研院所科研项目,提升学术层次,督促学科梯队开展经常性学术活动。其次,要改变当前科研工作中因“单兵作战”、“单打独斗”而导致无法承担重大研究项目的状况。科学的内在发展趋势是学科间不断交叉、渗透与融合,新学科与新领域不断产生,这就需要我们组建好学科团队,搭建好学科平台,开展多学科、跨学科合作,以集成优势,形成合力,提高效率,从而承担更重大、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并收获更高水平、更丰硕的科研成果。

4.2 构建好学科平台,营造好学科建设环境

一是要建设好硬件平台,包括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良好的研究工作环境。这既是承担高水平科研任务、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的前提条件,也是吸引与稳定人才的关键。对H校而言,当前要搭建好大电力、大机电、大文科三大基本平台;要发挥原有优势与特色学科,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建立若干个特色鲜明、研究方向相对稳定的校级重点实验室与研究所,力争具有更多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研究中心,已有省级重点实验室要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迈进;要与企业共建研究院,以集中学校在人才、科技与基础实验室条件方面的优势和企业在市场、研发和资金方面的优势,通过这个重要平台,校企共同遴选项目、优化资源、应用集成、孵化产品,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站,以进一步推动H校学科建设快速发展。二是要建设好软平台,包括科学的学科建设发展思路与先进理念,扎实作好学科有关制度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学科建设的新模式与新机制;要进一步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学科建设中的职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为学科建设工作给予支持;要建立一套符合学校实际情况且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高水平论文、专著、教材、科研项目获奖、鉴定、专利等成果给予奖励;要进一步活跃学术氛围,加强学术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学科建设氛围。

4.3 凝练好学科方向,打造特色优势学科

学科研究方向的凝练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与先导。H校学科建设必须与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地方、行业进行长期有机融合,积极作为,为地方支柱产业与创新体系提供有效服务,以增强H校学科建设活力并形成优势与鲜明特色。结合H校实际情况,在选择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时,要注重以下几点:①要充分预见到学科发展的趋势,瞄准机械、能源动力、电气、控制科学、材料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发展的前沿,促进学科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对H校学科发展从高端进行设计,给予优先建设与倾斜投入。②要切实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以现有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和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为基础,整合有限资源,凝练特色方向,形成3~5个体现行业特色、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学科群体。③要充分利用H校以工为主的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在大电力、大机电和大文科三大平台基础上,大力推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培养3~5个新的学科增长点,不断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增强H校为社会和地区经济服务的能力。

4.4 加强科学研究,以项目带动学科发展

科研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学科建设的载体。由于H校是一所新组建的本科校,需要进一步浓厚学校科研氛围,强化教师科研意识,提升教师科研积极性。学校要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和发展思路,强化校级项目立项的指导性作用,充分发挥校级课题作为各级纵向课题预研项目的功能,使校级课题成为申报更高级别纵向课题的基础。积极培育学术团队承接研究项目的能力,认真研究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科技项目指南,努力提高项目申报水平,力争使H校在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计划和科技攻关项目上有所突破。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周边高校间的科技合作,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要进一步疏通信息交流渠道,完善组织运行机制,认真了解和把握地方与行业企业的科技需求,充分发挥H校应用型的特点与优势,获得更多来自企业的科技项目。同时,要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与产品技术发展方向,通过开展由政府或企业支持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集成,与企业研究人员共同进行应用研究,直接参与企业的研发活动,加强与企业的技术合作,在合作与服务中开展技术创新,锻炼学科队伍,提高学科水平,推动应用性学科发展。

4.5 健全学科建设体制,完善学科发展机制

一是要制定好学科建设规划,明确学科建设目标。学科建设规划要根据H校以工为主、“应用型”特点,紧密结合区域与行业发展需要来制定,并且学科建设规划中的学校目标、职能部门目标、二级院系目标与教师个人目标要衔接协调,形成整合一致、职责明确的目标系统。二是要制定科学的科研管理规定。如适当减轻学术骨干繁重的教学任务,可实行教学编制和科研编制两条路并行,构建良性循环的教学和科研团队,为不同需求的教师提供发展平台。又如完善科研管理、科技奖励与激励制度,如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经费配套奖励办法、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鼓励出版高水平论文、专著、译著,申报专利等,确保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健康有序开展。三是要建立健全学术队伍建设机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全校教师积极投身学科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保证学科建设各项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四是要制定好学科带头人遴选标准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激励、竞争与约束机制。重点建设优势学科,营造有利于学科带头人成长和学术梯队形成的工作环境,明确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个别重点建设学科试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对有利于学科发展的高水平论文、专著、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奖、兼职研究生导师等方面采取特殊的措施与政策,力求在相关指标方面有更多的收获,实现跨越式发展。五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以学科建设成果为目标的资源(人、财、物)投入机制和工作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实行“学科特区”政策,在经费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特殊扶持政策,采取灵活自主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参照硕士点评审指标体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补强H校的弱项。建立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对重点建设学科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评估一次,评估的结果作为学校学科建设规划、布局、资金投向及制定相应措施的依据。

篇8

同志l999年视察内蒙古时指出:“内蒙古是我国北方的一道天然生态屏障。这里的生态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内蒙古各族群众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意义和作用十分重大,因此一定要搞好”。由此可见,加快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当务之急,关系到内蒙古及其毗邻地区生存与发展的大计,是利在当代、功及未来、惠及子孙的千秋伟业。

1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1.1内蒙古生态建设的成就

1.1.1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及法规

自1995年人大常委会做出《关于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决定》以来,内蒙古生态保护力度加大。《自然保护区实施办法》等有关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增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宏观调控,使生态环境建设步入法律化、制度化管理轨道。

1.1.2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取得重大成果

①全区大中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的执行率达到10o%。②“一控双达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内蒙古实现“一控双达标”的企业已达88%。③内蒙古环保“321工程”实施已取得了可喜成绩。④取缔和关闭了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十五”小企业3462家。

1.1.3生态环境建设成绩突出

(1)启动了一批绿色工程项目。从1996年开始,历时l5年,分三期实施,每期5年,项目内容包括呼、包、乌海3市煤烟污染治理;黄河干支流、辽河、永定河支流、珧儿河的污染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示范工程,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项目;生活垃圾处置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2)退耕还林还牧,实施草畜平衡,加强水土流失防治,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3)完成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近期目标。在生态环境较脆弱地区建立10个特殊生态环境保护区,面积达23万,约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20%。

(4)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喜人成就。现在全区有87个各级各类生态示范区,生态示范区从乡镇发展到旗县,从旗县发展到盟市。

(5)实施阴山北麓特殊功能生态保护区的建设规划。

1.2内蒙古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放牧、不适当的开垦和耕作、森林过度采伐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原因,致使内蒙古的资源与环境在开发工程中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低,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明显加剧。

(1)土地退化问题。由于土地资源自身构成和所处自然环境限制以及开发利用不合理造成土地盐渍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现象非常严重,已成为全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核心问题。

(2)草原生态退化问题。目前草场退化非常严重,放牧半径0.5km范围内几乎成为裸地,放牧半径2.5km内的草原植被被牲畜不喜食的杂草类或有毒有害草占据优势。现在,全区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场已达2500多万hm2,占可利用草场的39.37%。

(3)森林生态问题。“重采轻育”、“集中过伐”,迹地更新和中幼林抚育速度慢。森林火灾、森林病虫鼠害得不到有效控制,造成原始森林面积锐减,林区植被遭到破坏,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导致洪水泛滥、水土流失,失去阻滞风沙危害的生态屏障作用,威胁内蒙古甚至整个中国的生态环境,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农田生态问题。内蒙古人均耕地面积远远高于全国水平,但是贫瘠土壤的比例很高。目前,全区有84O万hm(12600万亩)农田,其中213是中低产田,并且大多数是坡耕地。长期以来,农田生态环境质量也呈下降趋势。

(5)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问题。截至1996年,内蒙古已建成国有矿山569个,乡镇集体矿山3907个,个体矿山2298个,在矿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矿山用地中近91%的占地面积受到破坏,小型矿山企业对土地和矿山生态破坏更为严重。

(6)野生动植物资源濒临危机。内蒙古具有森林、草原、湖泊、沙漠等不同生物环境类型,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生长繁衍的地方,有的地区是珍贵稀缺动植物的生息地。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致使很多野生植物面临生存危机。

(7)水资源短缺,水体质量恶化。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需求量大,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京包铁路以北地区人畜饮水极为困难,大范围的地下水下降,导致地面沉降日趋严重。

水体恶化是内蒙古水资源又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内蒙古水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及农药、化肥使用等,污染的结果造成水体含盐量增加,消耗水生生物所需的溶解氧、水体高营养化、破坏水生生态平衡。

2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概念和建设思路

2.1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概念

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我们认为,生态屏障工程是立足区域资源、环境和经济的现状,运用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由众多类型的生态工程项目构成的一个复合带状生态系统,该系统可以保障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生态安全,促进本区域及更大范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幅员辽阔,东西狭长,地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构建生态屏障工程的自然条件优越。我们认为,在东起大兴安岭东麓、西至内蒙古阿拉善盟的广阔区域内,随着生态条件的改变,可以建立起包括天然保护林工程建设、草原保护、水土流失沙化与风蚀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沙漠化控制在内的类型多样的生态工程,从而形成一道地跨“三北”、横贯内蒙古全境的绿色生态屏障。我们把关于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系列生态工程项目总称为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也可以把该工程理解为通过生态改善促进内蒙古及毗邻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防线。

2.2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建设思路

围绕建设中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总体目标,从夯实基础、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绿化战略高度出发,坚持突出重点、梯度实施、防治结合、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以区域建设战略重点为核心轴、八类生态建设区为外延面、十大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点。轴面结合、工程支撑,以优先重点建设的核心轴为突破口,向外分期逐步扩大生态建设区域范围,保证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最终全方位覆盖全区,从而构建成中国北方东西2400Km长绿色生态屏障。

(1)核心轴。六大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建设战略重点:大兴安岭森林保护区;科尔沁草原沙地主体区;浑善达克草原沙地极脆弱区;阴山北麓风蚀沙化农牧交错区;黄河中上游(内蒙古区段)风水侵蚀区;阿盟三洲两带封育治理区。六大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建设战略重点是内蒙古生态环境最脆弱和最具有特殊生态保护功能的区域。空间上东西延伸分布,构成内蒙古绿色生态屏障优先重点建设的核心轴,这对整个生态屏障建设最终全方位覆盖全区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2)外延面。八类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重点生态建设区:以保护天然林资源为主的大兴安岭林区;以保护草甸草原为主的呼伦贝尔沙地;以保护和治理典型草原退化、沙化,恢复草原生态为主的科尔沁沙地;以治理半荒漠草原退化、沙化,增加草原植被为主的浑善达克沙地;以治理风蚀、水蚀,防止荒漠化为主的阴山南北麓地区;以治理水土流失,减少人黄泥沙量为主的黄河中上游地区;以保护现有旱生植被、控制荒漠化为主的阿拉善地区;环保重点治理区。八类生态建设区是根据自然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地表植被条件和保护治理模式划分的,基本上涵盖了内蒙古从东到西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和旗县行政区,具有全覆盖性质。这对于从整体上建立全区性的生态屏障系统,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3)依托点。十大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重点建设工程:以减少采伐,保护天然林资源为重点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合理规划利用天然草场为主的天然草场保护工程;以坡耕地退耕,退化、沙化草场退牧,还林还草为重点的退耕还林(草)工程;以重点旗县为建设单位的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以治理京津周边地区沙源为重点的防沙、治沙工程;以防护林体系建设为重点的生态防护林工程;以治理河流流域水土流失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程;以城镇、流域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环保工程;以环境综合整治、土地复垦为重点的工程破坏区恢复工程;以自然保护区管护为重点的自然保护区工程。十大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重点建设工程是根据国家现行投资重点项目和利用外资项目在内蒙古的建设分布而提出的。它们是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支持依托条件。

内蒙古经济实力较弱,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又是跨时间、跨地域、以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因此,要保证十大工程顺利落实,必须借助国家投资和外资的支持,并结合自身的努力,完成生态屏障建设的艰巨任务。

3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建设的保障条件

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构建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它的形成必须有全方位保障条件来支持,是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统一的具体体现。

3.1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政策法制保障体系

(1)加大现有关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实施力度,重视立法工作。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为先导,落实现有法律、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生态建设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除已出台的环境保护方面、生态建设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外,还要根据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急需制定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

(2)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行政。生态屏障工程规划管理主体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监督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健全生态屏障工程建设执法体系,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环保、生态建设法律法规,加强对破坏和污染环境、阻碍生态建设等行为的处罚,用法律准则来规范人们行为。

(3)推进有关生态屏障工程规划、政策、法律、法规教育的社会化,唤醒公众法律意识。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规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进行大力宣传,让全区群众了解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唤醒公众的法律意识。

3.2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管理保障

3.2.1.采用多种组织管理手段

(1)行政管理手段。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以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统抓统管,使规划在各个地区垂直落实,与各级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结合起来。

(2)协调管理手段。生态屏障建设的实施要从投资、政策、法规、技术、组织等许多方面得到保证,它不仅是环保部门和企业的事,而且也是各级政府以至全社会的事,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调至关重要,是实现规划的重要组织保证。

(3)监督管理手段。首先,要形成法律监督管理子系统,其次,形成政府行政监督管理子系统,第三,形成大众监督管理子系统,包括群众监督管理,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管理。

3.2.2实行多种形式的目标管理

(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由于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复杂性和综合性,需要建立相应的生态屏障工程管理机构。通过立法形式规定这种机构的体制、分工、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

篇9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05-01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

C#.net课程内容以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为主,重点介绍.net平台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Visual 集成开发工具编写Windows Form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其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基础》,是数据结构(C#描述)、、网络编程的前导课程,是培养学生程序设计基础。把握程序设计方法和思路,奠定学生的可视化编程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知识和能力的支撑。推进和实施“.net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材,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

课程建设小组在学校和计算机学院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在课程建设上坚持改革、发展和创新的方针,以突出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够用性、操作性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为核心,对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实验、教学管理等作了重点建设,完成了规定的内容和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要求。

课程建设的时间分为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009.9~2010.9制定培养方案、拟定课程大纲。制作ppt课件及实验指导书第一版,完成教材讲义修订、发表相关论文、申报科研教改项目,开发配套软件,落实实践基地,组织学生竞赛,申报.net专业实验室。

第二阶段:2010.9~2011.9完成教材讲义、课件ppt及实验指导书第二版,开展教学研究,发表相关论文,推广配套软件应用,发表相关论文20多篇(其中EI收录10余篇),申报科研教改项目,出版教材二部。相关资源挂实验室服务器供ftp下载。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师资队伍建设;

2.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建设;

3.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

4.教材建设。

三、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1.有完整的学习资源库,并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出版了相应教材和自编了配套的实验实践指导书。

2.有配套的.net课程专业机房――微软实验实训室,既是学生上机实验实践的场所,也是中山市.net软件开发的重要平台。

3.有专业的实践基地。通过与中山市知名企业合作,签定了长期的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为学生的专业实践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4.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思想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我们的教学站在如何应用.net作为工具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在授课的过程中,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思想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案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剖析,从而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思想。

5.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我们通过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对于本课程我们配有相应的上机训练以及相应的课程设计,所有的实践环节都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学生通过亲自上机对问题进行分析、设计、编码、调试,最终设计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从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6.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标进行教学。知识是载体,传授科学精神、治学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根本,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采用互动式教学以及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研讨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目前,国内高校该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比较偏重于计算机编程语言或完全是编程语言的教学。教学模式也一般是传统的模式,即十分注重某种编程语言基本语句、语法和一些细节的介绍。这样,该类课程基本上是以高级语言自身的体系为脉络展开教学的。由于教学不是站在如何应用计算机工具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就没有把逻辑与编程解题思路放在主体地位,也就没有很好讲解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结果导致学生程序设计能力、上机解题能力训练不够,更谈不上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和科研探索了。于是,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内容枯燥难学,学过之后又不能用之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信息领域、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仅仅掌握几门编程语言是不够的。他们重要的是在开始大学学习时就要努力锻炼去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思想和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具备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眼光。这样,就不单单是要学习编程语言本身,而是要开阔思想,打好了一个思维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再学习各种编程语言工具课就有实际意义了,也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并能把编程语言作为有利工具来实现自己的算法、解决问题。同时,也使自己在后续课程学习乃至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活动中后劲十足。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完全基于上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建设主要实际效果

1.出版的二部教材《C#大学基础教程》、《软件工程技术及应用》,目前已在全国高校使用。

2.在全国公开刊物发表较高水平论文二十多篇,其中EI收录十余篇。

3.配套的软件《面向对象设计在线评测系统》已在校内应用,最高峰时同一天有1500多人次提交评测结果。

4.团队教师指导的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26人次(包括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省级奖37人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

五、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net课程教学团队”经过几年的建设,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学效果反应良好,学生评教结果全为优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同行认可。但课程建设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总结和完善的地方很多,目前,本课程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整改措施:

1.师资队伍的建设;

2.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

3.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课程体系。

篇10

同志l999年视察内蒙古时指出:“内蒙古是我国北方的一道天然生态屏障。这里的生态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内蒙古各族群众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意义和作用十分重大,因此一定要搞好”。由此可见,加快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当务之急,关系到内蒙古及其毗邻地区生存与发展的大计,是利在当代、功及未来、惠及子孙的千秋伟业。

1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1.1内蒙古生态建设的成就

1.1.1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及法规

自1995年人大常委会做出《关于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决定》以来,内蒙古生态保护力度加大。《自然保护区实施办法》等有关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增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宏观调控,使生态环境建设步入法律化、制度化管理轨道。

1.1.2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取得重大成果

①全区大中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的执行率达到10o%。②“一控双达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内蒙古实现“一控双达标”的企业已达88%。③内蒙古环保“321工程”实施已取得了可喜成绩。④取缔和关闭了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十五”小企业3462家。

1.1.3生态环境建设成绩突出

(1)启动了一批绿色工程项目。从1996年开始,历时l5年,分三期实施,每期5年,项目内容包括呼、包、乌海3市煤烟污染治理;黄河干支流、辽河、永定河支流、珧儿河的污染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示范工程,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项目;生活垃圾处置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2)退耕还林还牧,实施草畜平衡,加强水土流失防治,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3)完成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近期目标。在生态环境较脆弱地区建立10个特殊生态环境保护区,面积达23万,约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20%。

(4)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喜人成就。现在全区有87个各级各类生态示范区,生态示范区从乡镇发展到旗县,从旗县发展到盟市。

(5)实施阴山北麓特殊功能生态保护区的建设规划。

1.2内蒙古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放牧、不适当的开垦和耕作、森林过度采伐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原因,致使内蒙古的资源与环境在开发工程中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低,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明显加剧。

建筑垃圾

(1)土地退化问题。由于土地资源自身构成和所处自然环境限制以及开发利用不合理造成土地盐渍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现象非常严重,已成为全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核心问题。

(2)草原生态退化问题。目前草场退化非常严重,放牧半径0.5km范围内几乎成为裸地,放牧半径2.5km内的草原植被被牲畜不喜食的杂草类或有毒有害草占据优势。现在,全区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场已达2500多万hm2,占可利用草场的39.37%。

(3)森林生态问题。“重采轻育”、“集中过伐”,迹地更新和中幼林抚育速度慢。森林火灾、森林病虫鼠害得不到有效控制,造成原始森林面积锐减,林区植被遭到破坏,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导致洪水泛滥、水土流失,失去阻滞风沙危害的生态屏障作用,威胁内蒙古甚至整个中国的生态环境,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农田生态问题。内蒙古人均耕地面积远远高于全国水平,但是贫瘠土壤的比例很高。目前,全区有84O万hm(12600万亩)农田,其中213是中低产田,并且大多数是坡耕地。长期以来,农田生态环境质量也呈下降趋势。

(5)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问题。截至1996年,内蒙古已建成国有矿山569个,乡镇集体矿山3907个,个体矿山2298个,在矿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矿山用地中近91%的占地面积受到破坏,小型矿山企业对土地和矿山生态破坏更为严重。

(6)野生动植物资源濒临危机。内蒙古具有森林、草原、湖泊、沙漠等不同生物环境类型,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生长繁衍的地方,有的地区是珍贵稀缺动植物的生息地。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致使很多野生植物面临生存危机。

(7)水资源短缺,水体质量恶化。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需求量大,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京包铁路以北地区人畜饮水极为困难,大范围的地下水下降,导致地面沉降日趋严重。

水体恶化是内蒙古水资源又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内蒙古水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及农药、化肥使用等,污染的结果造成水体含盐量增加,消耗水生生物所需的溶解氧、水体高营养化、破坏水生生态平衡。

2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概念和建设思路

2.1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概念

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我们认为,生态屏障工程是立足区域资源、环境和经济的现状,运用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由众多类型的生态工程项目构成的一个复合带状生态系统,该系统可以保障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生态安全,促进本区域及更大范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幅员辽阔,东西狭长,地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构建生态屏障工程的自然条件优越。我们认为,在东起大兴安岭东麓、西至内蒙古阿拉善盟的广阔区域内,随着生态条件的改变,可以建立起包括天然保护林工程建设、草原保护、水土流失沙化与风蚀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沙漠化控制在内的类型多样的生态工程,从而形成一道地跨“三北”、横贯内蒙古全境的绿色生态屏障。我们把关于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系列生态工程项目总称为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也可以把该工程理解为通过生态改善促进内蒙古及毗邻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防线。

2.2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建设思路

围绕建设中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总体目标,从夯实基础、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绿化战略高度出发,坚持突出重点、梯度实施、防治结合、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以区域建设战略重点为核心轴、八类生态建设区为外延面、十大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点。轴面结合、工程支撑,以优先重点建设的核心轴为突破口,向外分期逐步扩大生态建设区域范围,保证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最终全方位覆盖全区,从而构建成中国北方东西2400Km长绿色生态屏障。

(1)核心轴。六大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建设战略重点:大兴安岭森林保护区;科尔沁草原沙地主体区;浑善达克草原沙地极脆弱区;阴山北麓风蚀沙化农牧交错区;黄河中上游(内蒙古区段)风水侵蚀区;阿盟三洲两带封育治理区。六大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建设战略重点是内蒙古生态环境最脆弱和最具有特殊生态保护功能的区域。空间上东西延伸分布,构成内蒙古绿色生态屏障优先重点建设的核心轴,这对整个生态屏障建设最终全方位覆盖全区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2)外延面。八类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重点生态建设区:以保护天然林资源为主的大兴安岭林区;以保护草甸草原为主的呼伦贝尔沙地;以保护和治理典型草原退化、沙化,恢复草原生态为主的科尔沁沙地;以治理半荒漠草原退化、沙化,增加草原植被为主的浑善达克沙地;以治理风蚀、水蚀,防止荒漠化为主的阴山南北麓地区;以治理水土流失,减少人黄泥沙量为主的黄河中上游地区;以保护现有旱生植被、控制荒漠化为主的阿拉善地区;环保重点治理区。八类生态建设区是根据自然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地表植被条件和保护治理模式划分的,基本上涵盖了内蒙古从东到西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和旗县行政区,具有全覆盖性质。这对于从整体上建立全区性的生态屏障系统,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3)依托点。十大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重点建设工程:以减少采伐,保护天然林资源为重点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合理规划利用天然草场为主的天然草场保护工程;以坡耕地退耕,退化、沙化草场退牧,还林还草为重点的退耕还林(草)工程;以重点旗县为建设单位的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以治理京津周边地区沙源为重点的防沙、治沙工程;以防护林体系建设为重点的生态防护林工程;以治理河流流域水土流失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程;以城镇、流域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环保工程;以环境综合整治、土地复垦为重点的工程破坏区恢复工程;以自然保护区管护为重点的自然保护区工程。十大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重点建设工程是根据国家现行投资重点项目和利用外资项目在内蒙古的建设分布而提出的。它们是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支持依托条件。

内蒙古经济实力较弱,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又是跨时间、跨地域、以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因此,要保证十大工程顺利落实,必须借助国家投资和外资的支持,并结合自身的努力,完成生态屏障建设的艰巨任务。

3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建设的保障条件

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构建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它的形成必须有全方位保障条件来支持,是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统一的具体体现。

3.1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政策法制保障体系

(1)加大现有关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实施力度,重视立法工作。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为先导,落实现有法律、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生态建设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除已出台的环境保护方面、生态建设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外,还要根据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急需制定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

(2)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行政。生态屏障工程规划管理主体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监督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健全生态屏障工程建设执法体系,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环保、生态建设法律法规,加强对破坏和污染环境、阻碍生态建设等行为的处罚,用法律准则来规范人们行为。

(3)推进有关生态屏障工程规划、政策、法律、法规教育的社会化,唤醒公众法律意识。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规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进行大力宣传,让全区群众了解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唤醒公众的法律意识。

3.2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管理保障

3.2.1.采用多种组织管理手段

(1)行政管理手段。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以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统抓统管,使规划在各个地区垂直落实,与各级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结合起来。

(2)协调管理手段。生态屏障建设的实施要从投资、政策、法规、技术、组织等许多方面得到保证,它不仅是环保部门和企业的事,而且也是各级政府以至全社会的事,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调至关重要,是实现规划的重要组织保证。

(3)监督管理手段。首先,要形成法律监督管理子系统,其次,形成政府行政监督管理子系统,第三,形成大众监督管理子系统,包括群众监督管理,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管理。

3.2.2实行多种形式的目标管理

(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由于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复杂性和综合性,需要建立相应的生态屏障工程管理机构。通过立法形式规定这种机构的体制、分工、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

(2)采用目标责任制和承包制,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承包生态屏障工程建设项目,允许和吸纳科技人员承包项目,增大科技含量,为生态屏障工程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持。同时,允许、鼓励、指导个人家庭以劳力、资金、技术等为股份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或承包,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

3.2.3建立激励制度和管护制度

建立激励制度,一方面落实谁投入、谁治理、谁受益的政策,形成对广大志愿建设者的物质激励;另一方面对生态屏障工程建设放宽政策,进行政策激励;第三,通过树立生态屏障工程建设典型形成荣誉激励。在组织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建设的实施过程中,还要建立管护制度,坚持建设管护并重,组建专门的管护队伍,实施立体管护。

3.3内蒙古生态屏障建设的资金保障

为确保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规划的实施,必须建立资金保障体系。从多方面挖掘潜力,拓宽资金流人渠道,对各项资金统筹安排,咨询国家有关资金管理办法,使各类项目资金尽可能地向生态建设方面倾斜。

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实施生态屏障建设投资是多渠道,是广义环境费用,需从生态建设费、城市建设费和污染防治透支和企业自筹多等方面筹集。同时要形成全社会共建生态屏障工程规划局面,国家、集体、个人、外资一起上,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多方位资金筹措体系。

(1)强化财务管理,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投资效益。严格控制专项资金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急需项目工程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技术型生态保障工程规划向生态经济型生态屏障工程规划转化,形成自身造血系统。

(3)建立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规划实施基金。基金来源主要靠中央政府的投入,各级政府也要适当投入,还要以立法的形式确定国民生产总值的异地国内比例作为基金的来源。另外,可以向国际组织、国内外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筹集资金,使他们成为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建设实施基金的资助者或投资者。基金应由专门的管理机构来管理和运作,管理机构人员应由金融、生态、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3.4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建设的技术保障

(1)结合区域特点,推广应用生态建设技术。包括生态农业建设技术、治沙技术、盐渍化治理技术和水土保持技术等。

(2)加强环境保护技术支持与监督。要强化环境的监督管理;环境监测和信息科研工作要做到为环境管理服务;推广污染治理最佳实用技术,提高集中治理力度;启动环境技术监督管理技术系统;确定建设期内的主要技术政策路线和手段。

3.5内蒙古生态屏障建设的监测保障

确保生态屏障工程规划实施的监测系统应包括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咨询、监测机构。

信息系统由生态屏障管理机构中从事信息处理工作的部门、人员、设备共同组成。生态屏障工程建设的决策支持系统将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某种决策问题,通过提供背景资料、协助明确问题、修改完善模型、列举可能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等方式为管理者、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

篇11

同志l999年视察内蒙古时指出:“内蒙古是我国北方的一道天然生态屏障。这里的生态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内蒙古各族群众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意义和作用十分重大,因此一定要搞好”。由此可见,加快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当务之急,关系到内蒙古及其毗邻地区生存与发展的大计,是利在当代、功及未来、惠及子孙的千秋伟业。

1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1.1内蒙古生态建设的成就

1.1.1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及法规

自1995年人大常委会做出《关于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决定》以来,内蒙古生态保护力度加大。《自然保护区实施办法》等有关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增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宏观调控,使生态环境建设步入法律化、制度化管理轨道。

1.1.2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取得重大成果

①全区大中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的执行率达到10o%。②“一控双达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内蒙古实现“一控双达标”的企业已达88%。③内蒙古环保“321工程”实施已取得了可喜成绩。④取缔和关闭了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十五”小企业3462家。

1.1.3生态环境建设成绩突出

(1)启动了一批绿色工程项目。从1996年开始,历时l5年,分三期实施,每期5年,项目内容包括呼、包、乌海3市煤烟污染治理;黄河干支流、辽河、永定河支流、珧儿河的污染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示范工程,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项目;生活垃圾处置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2)退耕还林还牧,实施草畜平衡,加强水土流失防治,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3)完成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近期目标。在生态环境较脆弱地区建立10个特殊生态环境保护区,面积达23万,约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20%。

(4)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喜人成就。现在全区有87个各级各类生态示范区,生态示范区从乡镇发展到旗县,从旗县发展到盟市。

(5)实施阴山北麓特殊功能生态保护区的建设规划。

1.2内蒙古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放牧、不适当的开垦和耕作、森林过度采伐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原因,致使内蒙古的资源与环境在开发工程中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低,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明显加剧。

(1)土地退化问题。由于土地资源自身构成和所处自然环境限制以及开发利用不合理造成土地盐渍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现象非常严重,已成为全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核心问题。

(2)草原生态退化问题。目前草场退化非常严重,放牧半径0.5km范围内几乎成为裸地,放牧半径2.5km内的草原植被被牲畜不喜食的杂草类或有毒有害草占据优势。现在,全区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场已达2500多万hm2,占可利用草场的39.37%。

(3)森林生态问题。“重采轻育”、“集中过伐”,迹地更新和中幼林抚育速度慢。森林火灾、森林病虫鼠害得不到有效控制,造成原始森林面积锐减,林区植被遭到破坏,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导致洪水泛滥、水土流失,失去阻滞风沙危害的生态屏障作用,威胁内蒙古甚至整个中国的生态环境,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农田生态问题。内蒙古人均耕地面积远远高于全国水平,但是贫瘠土壤的比例很高。目前,全区有84O万hm(12600万亩)农田,其中213是中低产田,并且大多数是坡耕地。长期以来,农田生态环境质量也呈下降趋势。

(5)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问题。截至1996年,内蒙古已建成国有矿山569个,乡镇集体矿山3907个,个体矿山2298个,在矿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矿山用地中近91%的占地面积受到破坏,小型矿山企业对土地和矿山生态破坏更为严重。

(6)野生动植物资源濒临危机。内蒙古具有森林、草原、湖泊、沙漠等不同生物环境类型,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生长繁衍的地方,有的地区是珍贵稀缺动植物的生息地。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致使很多野生植物面临生存危机。

(7)水资源短缺,水体质量恶化。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需求量大,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京包铁路以北地区人畜饮水极为困难,大范围的地下水下降,导致地面沉降日趋严重。

水体恶化是内蒙古水资源又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内蒙古水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及农药、化肥使用等,污染的结果造成水体含盐量增加,消耗水生生物所需的溶解氧、水体高营养化、破坏水生生态平衡。

2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概念和建设思路

2.1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概念

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我们认为,生态屏障工程是立足区域资源、环境和经济的现状,运用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由众多类型的生态工程项目构成的一个复合带状生态系统,该系统可以保障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生态安全,促进本区域及更大范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幅员辽阔,东西狭长,地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构建生态屏障工程的自然条件优越。我们认为,在东起大兴安岭东麓、西至内蒙古阿拉善盟的广阔区域内,随着生态条件的改变,可以建立起包括天然保护林工程建设、草原保护、水土流失沙化与风蚀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沙漠化控制在内的类型多样的生态工程,从而形成一道地跨“三北”、横贯内蒙古全境的绿色生态屏障。我们把关于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系列生态工程项目总称为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也可以把该工程理解为通过生态改善促进内蒙古及毗邻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防线。

2.2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建设思路

围绕建设中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总体目标,从夯实基础、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绿化战略高度出发,坚持突出重点、梯度实施、防治结合、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以区域建设战略重点为核心轴、八类生态建设区为外延面、十大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点。轴面结合、工程支撑,以优先重点建设的核心轴为突破口,向外分期逐步扩大生态建设区域范围,保证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最终全方位覆盖全区,从而构建成中国北方东西2400Km长绿色生态屏障。

(1)核心轴。六大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建设战略重点:大兴安岭森林保护区;科尔沁草原沙地主体区;浑善达克草原沙地极脆弱区;阴山北麓风蚀沙化农牧交错区;黄河中上游(内蒙古区段)风水侵蚀区;阿盟三洲两带封育治理区。六大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建设战略重点是内蒙古生态环境最脆弱和最具有特殊生态保护功能的区域。空间上东西延伸分布,构成内蒙古绿色生态屏障优先重点建设的核心轴,这对整个生态屏障建设最终全方位覆盖全区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2)外延面。八类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重点生态建设区:以保护天然林资源为主的大兴安岭林区;以保护草甸草原为主的呼伦贝尔沙地;以保护和治理典型草原退化、沙化,恢复草原生态为主的科尔沁沙地;以治理半荒漠草原退化、沙化,增加草原植被为主的浑善达克沙地;以治理风蚀、水蚀,防止荒漠化为主的阴山南北麓地区;以治理水土流失,减少人黄泥沙量为主的黄河中上游地区;以保护现有旱生植被、控制荒漠化为主的阿拉善地区;环保重点治理区。八类生态建设区是根据自然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地表植被条件和保护治理模式划分的,基本上涵盖了内蒙古从东到西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和旗县行政区,具有全覆盖性质。这对于从整体上建立全区性的生态屏障系统,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3)依托点。十大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重点建设工程:以减少采伐,保护天然林资源为重点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合理规划利用天然草场为主的天然草场保护工程;以坡耕地退耕,退化、沙化草场退牧,还林还草为重点的退耕还林(草)工程;以重点旗县为建设单位的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以治理京津周边地区沙源为重点的防沙、治沙工程;以防护林体系建设为重点的生态防护林工程;以治理河流流域水土流失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程;以城镇、流域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环保工程;以环境综合整治、土地复垦为重点的工程破坏区恢复工程;以自然保护区管护为重点的自然保护区工程。十大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重点建设工程是根据国家现行投资重点项目和利用外资项目在内蒙古的建设分布而提出的。它们是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支持依托条件。

内蒙古经济实力较弱,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又是跨时间、跨地域、以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因此,要保证十大工程顺利落实,必须借助国家投资和外资的支持,并结合自身的努力,完成生态屏障建设的艰巨任务。

3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建设的保障条件

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构建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它的形成必须有全方位保障条件来支持,是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统一的具体体现。

3.1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政策法制保障体系

(1)加大现有关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实施力度,重视立法工作。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为先导,落实现有法律、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生态建设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除已出台的环境保护方面、生态建设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外,还要根据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急需制定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

(2)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行政。生态屏障工程规划管理主体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监督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健全生态屏障工程建设执法体系,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环保、生态建设法律法规,加强对破坏和污染环境、阻碍生态建设等行为的处罚,用法律准则来规范人们行为。

(3)推进有关生态屏障工程规划、政策、法律、法规教育的社会化,唤醒公众法律意识。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规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进行大力宣传,让全区群众了解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唤醒公众的法律意识。

3.2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管理保障

3.2.1.采用多种组织管理手段

(1)行政管理手段。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以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统抓统管,使规划在各个地区垂直落实,与各级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结合起来。

(2)协调管理手段。生态屏障建设的实施要从投资、政策、法规、技术、组织等许多方面得到保证,它不仅是环保部门和企业的事,而且也是各级政府以至全社会的事,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协调至关重要,是实现规划的重要组织保证。

(3)监督管理手段。首先,要形成法律监督管理子系统,其次,形成政府行政监督管理子系统,第三,形成大众监督管理子系统,包括群众监督管理,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管理。

3.2.2实行多种形式的目标管理

(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由于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复杂性和综合性,需要建立相应的生态屏障工程管理机构。通过立法形式规定这种机构的体制、分工、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

(2)采用目标责任制和承包制,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承包生态屏障工程建设项目,允许和吸纳科技人员承包项目,增大科技含量,为生态屏障工程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持。同时,允许、鼓励、指导个人家庭以劳力、资金、技术等为股份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或承包,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新晨

3.2.3建立激励制度和管护制度

建立激励制度,一方面落实谁投入、谁治理、谁受益的政策,形成对广大志愿建设者的物质激励;另一方面对生态屏障工程建设放宽政策,进行政策激励;第三,通过树立生态屏障工程建设典型形成荣誉激励。在组织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建设的实施过程中,还要建立管护制度,坚持建设管护并重,组建专门的管护队伍,实施立体管护。

3.3内蒙古生态屏障建设的资金保障

为确保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规划的实施,必须建立资金保障体系。从多方面挖掘潜力,拓宽资金流人渠道,对各项资金统筹安排,咨询国家有关资金管理办法,使各类项目资金尽可能地向生态建设方面倾斜。

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实施生态屏障建设投资是多渠道,是广义环境费用,需从生态建设费、城市建设费和污染防治透支和企业自筹多等方面筹集。同时要形成全社会共建生态屏障工程规划局面,国家、集体、个人、外资一起上,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多方位资金筹措体系。

(1)强化财务管理,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投资效益。严格控制专项资金的使用,做到专款专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急需项目工程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技术型生态保障工程规划向生态经济型生态屏障工程规划转化,形成自身造血系统。

(3)建立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规划实施基金。基金来源主要靠中央政府的投入,各级政府也要适当投入,还要以立法的形式确定国民生产总值的异地国内比例作为基金的来源。另外,可以向国际组织、国内外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筹集资金,使他们成为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建设实施基金的资助者或投资者。基金应由专门的管理机构来管理和运作,管理机构人员应由金融、生态、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3.4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建设的技术保障

(1)结合区域特点,推广应用生态建设技术。包括生态农业建设技术、治沙技术、盐渍化治理技术和水土保持技术等。

(2)加强环境保护技术支持与监督。要强化环境的监督管理;环境监测和信息科研工作要做到为环境管理服务;推广污染治理最佳实用技术,提高集中治理力度;启动环境技术监督管理技术系统;确定建设期内的主要技术政策路线和手段。

3.5内蒙古生态屏障建设的监测保障

确保生态屏障工程规划实施的监测系统应包括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咨询、监测机构。

信息系统由生态屏障管理机构中从事信息处理工作的部门、人员、设备共同组成。生态屏障工程建设的决策支持系统将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的某种决策问题,通过提供背景资料、协助明确问题、修改完善模型、列举可能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等方式为管理者、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