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01 10:32: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经济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经济论文

篇1

经济管理思想是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活动的灵魂和宗旨,不同的经济管理思想指导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完全不同。在企业依靠国家财政运行的时期,经济管理的基本思想是用好国家的每一分钱,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因此大多数企业的资金和资源应用是按照国家固定拨款划分的。如今,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大小企业都必须将经营战略从面对区域市场、面对国内市场转到面对国家市场、面对世界市场上来,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另外,在现代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需要对自己负责,其经济管理的思想也从“用好每一分钱”转变为“高效利用每一分钱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1.2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经济管理职能即经济管理活动所能发挥的实际作用,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职能从表面上来看是保证企业的日常运营,而实际上,经济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除了对组织中与经济直接挂钩的财政事务进行管理之外,经济管理还必须协调组织中所有和经济活动有关的部门,如人力资源部门和办公室档案部门等。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及世界经济管理思想的传播使我国企业在经济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对一切与经济活动有关的企业行为进行管理,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的职能已经超出了从经济角度保证组织日常运营的范围,成为组织管理中的重要部分,甚至对组织的整体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新时期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2.1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经济管理制度指的是根据国家经济管理法律和法规制定的符合本单位状况的一系列规章、条文和行为方法,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为经济管理活动提供了蓝图,然而,落后和不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也是企业经济管理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企业经济管理长期处于国家监理的状况,或者个人管控的状态,企业员工对经济管理并不十分重视,工作散漫、缺乏目标、制度细节缺乏、奖惩不严,使经济管理制度沦为一纸空文。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有必要进行完善,以满足市场发展对企业的要求。

2.2经济管理不能有效应对企业的潜在风险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有责任通过经济活动谋取利益,而在自主盈利的同时,企业所面临的运营风险也是一样的,即经济行为的失败导致亏损或资源减少、组织凝聚力低导致员工离职而带走大量的知识资本,使企业人力资本减少等。因此,大多数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不仅包括愈加严峻的市场局面以及实力强大的国内外同行企业竞争对手,甚至还包括因企业自身组织不稳定造成的风险。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经济管理还只对“钱”进行管理而不对与钱有关的事务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使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十分严重,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对企业风险规避的帮助比较小。

2.3经济管理方法落后导致资源分配不周

经济管理方法指的是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应用的各种手段,包括如何判定组织的未来发展目标所需要的资金和资源、估计组织中各部门的价值等。而在企业日常运营当中,企业资源的利用是直接影响企业利益达成的因素,因此,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是经济管理中重要的行为。而我国大多数企业经常用的管理方法是按照国家补助拨款进行分配或者按照企业各部门的上报需要进行分配,并不是对各部门的实际价值进行分配,资源分配不周直接导致了经济活动效果不佳,这是企业在未来经济管理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3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途径

3.1以新时代背景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

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发展的根本,是企业经济管理活动能否成为企业管理中枢的标志。要建立健全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就必须尊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新的时代背景,市场经济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金融发展是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必须考虑的环境因素,因此,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也必须与这些环境因素相符合。要使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环境中取得经济上的进步,就需要对组织中负责盈利的部门建立严格的经济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基本的经济管理思想的建立、经济管理方法的选用、经济行为中的奖惩制度、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反馈等。经济管理思想的建立以企业管理者自身职业素质的发展为基础,因此建议企业管理者应多参加关系进修班、多去先进企业学习管理经验,逐渐培养自身的先进管理意识;经济管理方法的选择是与经济管理思想的建立一脉相承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的特点选取不同的经济管理方法,以实现对企业经济的弹性管理;将经济管理的责任扩大并划分到企业每个员工的头上,是建立经济行为的奖惩制度、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反馈的有效方式,使企业每名员工都意识到自己对企业经济管理的责任,则经济管理制度的推行就会更加有效。具体要建立怎样的经济管理制度,需要以企业实际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的为标准,但是,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标准化并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做到的。

3.2创新财务核算方法以规避风险

要想使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活动能够有效应对企业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就必须从经济管理活动的方法入手进行改革。现代经济管理活动在进行过程中虽然调用了企业一切与经济利益达成相关的部门和资源,但与企业资金利用直接相关的财务核算始终是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想增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对风险规避的作用,也必须从最基本的财务核算改革入手。企业财务核算是对企业资产进行的清算以及对企业盈利进行的核算,通过财务核算,企业管理者可以得到关于企业经济的基本状况,并能够使用财务核算的方法进行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在市场经济运营初期,我国企业所使用的财务核算方法大多数为传统的成本核算法,即财务核算只重视对可见资本和直接利润的核算,以企业生产的成本和直接的盈利作为计算企业效益的最主要并且是唯一的因素。而在新时期背景下,重视对知识资本核算是必要的,这就意味着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企业中不可见资源和价值的投入及产出,如员工作为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价值以及企业文化、企业社会影响力作为能够影响到企业利润达成的产出。将这些作为财务核算内容,就是将企业要面对的风险以及可能获得的隐形价值都纳入到经济管理活动中,因此,企业可以创新财务核算方法,针对可能的风险漏洞制订专门的经济控制计划。例如,针对员工建立工资信用管理制度以管理由于员工流动带来的经济风险,在财务工作中将员工流动损失与员工工资信用结合在一起进行核算,这样就能够发现员工流动和员工工资对单位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而从人力资源管理和单位文化建设的角度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来规避可能由于员工流动或者员工绩效不足带来的经济风险。

3.3从效益最大化角度重新分配资源

改革经济管理方法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发展必须并且是最重要的手段,经济管理方法的应用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效力。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经济管理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缺失是对企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而不均衡的资源分配又影响了企业经济管理方法的使用。因此,企业经济管理方法要想得到改善,就需要从重新分配资源的角度入手去考虑能够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那些因素。在新时期背景下,企业在进行资源分配时应考虑的最根本问题是如何为组织盈利,而不是按照组织中各部门的申报去按要求审批,因此,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重新分配资源是必要的。为了确定组织中所有的资源能够带来怎样的经济收入,企业首先要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完全的估算和统计,其次,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对无人使用的各种资产进行合理利用,或者对经济效益低的资产进行合理配置,使其提高效率。此外,要对资产进行全面的核实、清算,使企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更加合理,管理制度更为合理。严格控制使用企业资产进行生产活动的各项手续,按期核对检查,账目记录工作要细致规范,严格按照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各项工作。企业资产置换手续要严格按照规定办理,做好管理权变更工作。对于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在资产置换时应给予充分的考虑。

篇2

二、借助计量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策略

一是对计量管理制度进行构建和完善: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对计量管理制度进行构建和完善,如计量数据档案管理制度、各层计量员的岗位责任制以及计量工作制度等等,只有构建了完善的计量制度,方可以提高计量管理工作水平。同时,制度的确立,也可以将企业内部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给充分激发出来,通过计量工作,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二是要大力培训计量管理人员,促使计量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得到提升:要对计量管理人员大力培训,促使企业内部计量管理人员对国家计量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熟悉和掌握,对行业内的工作方法进行熟练掌握,对计量管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同时,通过大力培训,可以深入研究计量测试技术,促使计量工作的技术含量得到提升,对测量设备的发展方向进行跟踪和了解,更好的应用新测试技术,促使测量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提高计量管理工作的质量。如今,计量工作量越来越大,那么就需要对测量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探索和应用,以便促使计量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得到降低,测量精确度得到有效提高。三是对计量检测体系进行构建,将更加准确可靠的计量检测数据给提供出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想对精确可靠的计量检测数据进行获取,就需要进行计量检测体系的构建工作,同时,也可以促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要科学管理计量工作,对计量器具进行正确的配备和使用。配备齐全计量器具之后,计量管理人员需要对计量测试设备以及计量器具的日常管理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对各类计量器具以及检测设备定期经常的送检以及正确的使用和保养,还需要保管好各计量器具的数据档案等。要周期经常的检定计量测试设备和在用计量器具,保证周期检定合格率,要统一在用计量器具的量值,以便能够准确传递。要想获得准确可靠的计量检测数据,就需要保证计量仪器是精准的,选取的测量方法是科学的,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才可以将更加可靠的信息提供给领导的各项决策。四是将计量数据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非常根本的一点就在于计量数据的管理。计量工作质量得到提高,可以促使企业产品质量得到保证,物资能源消耗得到降低,企业经营管理得到有效的改善。计量数据管理工作会对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在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如成本核算、经营管理以及贸易结算等等,都离不开可靠的计量统计数据。比如在生产和检验产品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准确的测量,可以促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如果测量数据不够精准,那么产品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损害到产品的经济效益;可以促使企业物资能源消耗得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得到节约,避免一些不必要浪费的产生,对消耗定额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通过监测数据,来对正常工作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部分工作因为需要直接接触到消费者,那么在保证准确度的基础上,还需要控制它的透明度。计量统计数据只有是准确和可靠的,方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才可以保证领导作出更加科学的决策。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在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中,计量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要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需要强化计量数据管理工作。

篇3

2影响风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分析

在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刺激下,风电装机容量爆发式增长,可风电投资运营商的利润却不如风电建设行业数据一般喜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2.1风电产业政策

虽然我国利用风资源的历史较为悠久,但在国内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新能源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风电业能否顺利步入平稳发展期受国家政策扶持力度、财税金融优惠制度、信贷支持政策、上网电价补贴等多方面影响。例如,风电发展初期,我国并没有成熟的风机整机制造技术,关键技术基本是从国外直接引进,技术吸收转化形式较为粗放,因此整机包括主要零部件制造成本较高,相比于利用我国丰富煤炭资源的火力发电并不具有比较优势,较高的投入成本直接影响风电投资企业经营利润。因此,需要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强制电力企业配比一定量的风力发电,保障风电规模在全网电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同时由于风力发电成本相对较高,也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上网电价补贴政策予以扶持。

2.2市场消纳能力

风力发电通常分为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我国目前大范围推广风电并网运行。当单一风电场要并入大网发电时,其装机容量占整个电网容量较小,并不会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任何负担,但是若该地区用电负荷较小,且电网结构也较为薄弱,那么,新注入的风功率会改变电网的潮流分布,甚至会影响电网的节点电压。另外,由于风资源的不可控以及风电机组本身的运行特性,导致输出功率波动幅度较大,会严重影响输出电能质量,如:电压偏差、电压波动。不稳定的风功率无法提供持续的电力输送,增加系统调峰容量,此时需要火电机组来调节风力发电的电量峰谷,会影响火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综上原因,国家会限制一部分风电项目上马,电网公司会使电企限负荷发电,导致弃风率增加,会严重影响风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3风电投资商方面原因

首先,传统火电企业在新能源利好政策的刺激下,盲目开发风电项目,对风电场的建设规划缺少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只顾看中某一地区的风资源优势,未充分考虑风电项目集中度问题、项目所属地区电网建设情况以及外送能力、地区电力消纳状况等等方面的因素,导致风电场建设成本奇高,同一地区项目多,业主单位多,风电产能过剩,无处消纳。其次,某些业主单位早期拿到了国家的特许权项目,而且前期也上线了风电项目,但由于多种原因风电场运营效果不尽如人意,但为了能够继续得到国家的电价补贴优惠政策,依然我行我素跑马圈地上线新项目,导致企业资金成本过高,而收益率却较低。最后,早期风电投资商上线风电机组时,风机主要都是靠进口,因此设备成本就较高,另外由于投资商缺乏经验,包括征地等基础建设在内的风电场建设成本都较高,这些都影响日后风电场的运营的盈利能力。

2.电设备生产商方面原因

2.4.1风电设备商受技术因素制约。由于目前我国风电设备供应商的自主研发能力还较差,关键部件与技术还有赖于国外输入,由于风机主要部件及其他零部件的质量最终决定了风机的整机质量乃至风机的寿命,如果风机实际运行时间小于设计寿命,将给运营方带来巨大损失;另外即便是国内制造商可自主生产的主要部件及其他零部件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风机坏件率较高的问题,导致风机故障率升高,加大了风机正常运行以及出质保期后的运营成本,将直接影响发电企业效益。2.4.2风电技术人员的因素。由于我国的风电事业处于起步阶段,极度缺乏相应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风电现场主要依靠设备厂家提供技术支持,当风机出现罕见故障时,技术人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直接影响风机运行质量,影响发电量。2.4.3风电市场因素。在我国风电迅猛发展初期,许多企业跨界进入风电行业。截至2010年,我国共有80多家风电整机制造企业,设备厂家经营状况各有不同。随后我国风电产业进入调整期,所有风机整机制造商都受到影响,一些厂家相继倒闭或撤出风电领域。稳定经营的风电设备厂家对提高运营商的经济效益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提高风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

3.1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

风电行业快速崛起是对近些年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应对,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需要国家在战略高度上引导风电产业合理有序发展。从美国、德国、丹麦、西班牙等西方国家风电行业发展的脉络来看,需要国家制定合理且可持续的产业政策与之相配套。首先从法律层面,制定风电合理发展的长期规划目标,加强行业管理,禁止风电企业随意上马风电项目,对电企的风电发展质量和规模进行有效监督,保障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扼制风电市场发展乱象。其次,制定合理的财政税收补贴制度和信贷支持政策。制定合理的陆上风电标杆上网价格,2015年初,发改委调整陆上风电标杆上网价格,第Ⅰ类、Ⅱ类和Ⅲ类资源区风电标杆价格每千瓦时降低2分钱,第Ⅳ类资源区标杆价格维持现行水平不变,调整后的四类资源区风电标杆价格分别为每千瓦时0.49元、0.52元、0.56元和0.61元,新风电上网电价适用于2015年1月1日以后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以及2015年1月1日前核准但于2016年1月1日以后投运的陆上风电项目。此番做法的目的在于淘汰一些经济价值便低的风电项目,鼓励风资源优秀区上线风电项目,逐步实现市场化运营。最后是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战略、科技研发支持策略。

3.2加大电网建设力度

由于风能的不可测性和间歇性会极大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因此部分电网难以承受大规模风电电量并入电网,有专家建议现阶段并网风电电量应低于当地总供电量的10%,但这一比例在大部分国外发达国家已达到了20%~30%。由于电网容纳风电规模有限,从安全运行的角度讲,只能通过限电方式保障电网安全,这就严重损害了风电企业的利益。从国际上的发展趋势看,通过建设特高压电网和智能电网是解决当前困境的有效途径。特高压电网可以大规模长距离送电,并且具有输电效率高,电能损耗小的特点。风电制造大省可以把国家电网的规划发展和邻近用电大省电网结构和规划结合起来,打通省际特高压电网通道,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各电压等级变电站。智能电网概念起源于美国和欧洲,按照欧美的定义就是:优化电力供应系统,将通过使用信息通讯控制手段,使接入输、配电网的所有运转设备达到最优运转状态。智能电网抗干扰性更强,可以自动隔离电网故障,避免电网大规模停电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电网安全。而且智能电网的电力承载能力更强,为电力输送方与电力消纳方提供了一个能源交换的平台,更有利于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3拓展风电运营商融资渠道

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发育不够成熟,直接融资渠道不甚畅通,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风电投资企业大多依赖银行的间接融资渠道进行融资。在风电发展初期,国家的信贷政策也偏向风电行业,因此风电投资商可以容易地获得银行的信贷配额,并且资金成本也较为低廉。但是随着风电产业链逐渐发育成熟,原有的政府扶持也会退出市场,最终会实现风电产业市场化商业运营,因此风电运营商必须要拓展其他融资渠道。目前,我国已经允许国外企业进行国内风电投资,国内的风电企业可以以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进行合资经营;也可以通过与国内其他优秀的风电运营商合作投资建设风电场;另外也可以引入民营资本;通过国际金融机构或者国际金融组织,寻求信贷支持;将风电企业整体在股票市场上市,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还可以引入国外私募股权基金,这种方式是更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篇4

(一)资产配置的管理企业的资产分配以资金为主,企业的运营要收获利润,对于资金的分配就是将利润进行再分配的过程,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保证企业收益的同时,来选择最佳方式的利润分配。企业的资金分配目的是要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有所改善,并且提高盈利的能力,因此,财务部门在资金配置的管理中,要全面考虑到企业的具体情况,并且要与其他部门在各个环节进行通力合作,才能确保企业达成效益的最大化。

(二)资金运营管理资金运营指的是企业用于投资活动的资金。企业的投资活动是使资产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活动,有着一定的价值体现。财务管理对于资金运营的管理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活动资金的安全性,避免为此产生的一些风险,要以严格执行企业的相关制度为前提,对资金进行统一的、有效的配置和使用,保证企业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企业的筹资管理企业的筹资指的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为满足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筹集生产经营以及投资所需的资金,其目标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预期的效益。筹资的进行,需要财务部门对企业的财务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相应的筹资方案,提供科学、合理的筹资成本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情况分析,规避由于筹资不合理为企业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四)企业投资管理企业投资是企业筹资的根本目的,也是使用所筹资金的形式。企业的发展目标若想获得实现,投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对于投资的管理就有着一定的必要性。投资的管理是以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为依据,以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标准,全面地设定企业的投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在投资过程中合理安排资金的结构以及投资时机。财务部门也要加强对投资风险的判断力,为企业的投资提供可靠的保障,避免企业投资出现风险而造成损失。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

(一)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资金预算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而以财务预算做为财务管理的前提,必然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够对预算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准确预测企业的效益目标和财务指标。因此,财务预算的管理是将企业的整体经营计划落实,以直观的形式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建设提供有效依据。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风险不断增加,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慎重的财务风险预测,只有对企业的整体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才能尽量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建立并完善现代化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通过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或者经营管理的体制来促使企业内部形成自我约束的良好环境,并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满足发展的运行机制来提高科学化的管理水平。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经济机制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可以说,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离不开财务管理,因此,财务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

(三)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当前企业所处的环境有着多种不确定风险的同时,也需要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市场冲击,企业自身只有进行合理有效的决策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进而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财务管理涵盖了企业财务方面的各个问题,能够准确地对市场信息进行有效分析,总结出企业自身的资金运动定律,并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加以分析,得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来为企业提供决策的依据。

(四)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与否,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有效的财务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全面提高经济效益。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所生产或者经营的产品质量有所保证的前提下,财务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或者经营成本,最大化优化资金使用率。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财务管理对于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思维与管理模式过于传统通过查阅文献可知,当前大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保证自身的权力,而往往会选择传统、陈旧的管理模式,忽视财务管理的改革创新,如此一来,这种过于传统的思维模式会导致企业各岗位、各部门的职权和职责不够明确,造成财务管理的效率大打折扣。监管不严、财务信息失真以及管理混乱等等问题层出不穷。另外,这些传统管理模式也难以将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有效整合,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和生存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投资和融资的能力较差一些企业受到自身企业规模的限制,很难吸引到金融机构的借款和其他单位的投资,并且即便拥有了这些投资,企业的内部也会因为缺乏相应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对其进行谋划和应用,而造成企业资金的大量流失和浪费,导致后期的企业建设和经营中出现资金无法周转的尴尬局面,甚至无法维持经营,由此造成企业亏本甚至倒闭现象的发生。

(三)忽略企业财务资源与市场环境的匹配性财务资源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策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利用企业潜在的或者已有的资源,包括固定资产、现金以及银行存款等。财务资源的丰富,可以大幅度的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是目前仍有一些企业对于财务管理资源的利用并不是很充分,在投资时过于盲目,严重制约了企业经济的发展,也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四)财务人员的建设有待加强由于一些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不重视,导致在企业招聘财务管理人员时并没有太多的要求,这就使得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能力、素质等方面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系统部门,因此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若是企业中的财务部门人员能力和素质等综合水平达不到一定的标准,就会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极其不好的影响。

四、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综合以上现状,只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对策,才能使企业的财务部门充分发挥作用,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制度是任何工作中的管理依据,没有健全的制度,有效的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也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包括资金监督、预算管理、财务活动分析、利润的分配等等,并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加强执行力。

(二)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企业发展的根本就是为了收益更多的“资金”,因此做好企业资金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要做好资金的配置和调动工作,实现对企业资金的统一管理和分配,尽量做到开源节流,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其次,企业要加强企业结构的调整,寻求并开拓低成本的筹资渠道,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减少闲置资金。最后,对于企业的应收款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多管齐下全面防止企业资金的坏账情况。

(三)建立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建立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切实提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将企业的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做好,进而提高企业的实际效益,确保企业的资金实现滚动式的发展。由此来看,建立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篇5

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网络营销已基本取代传统营销一举成为当下最为便捷高效的产品营销模式。一般大型企业的运营模式是通过自己的门户网站及网络商城等销售产品,而中小企业基于运营资金与人力资源的考虑通常选择合作渠道,而合作渠道也是不尽相同,如以有偿的形式在一些出名的门户网站做宣传,又或选择在网络上与别的企业进行流量合作的合作模式。

2.资金

资本乃企业壮大的助跑机与强心剂,要使企业在现有条件下发挥出最大的市场潜力就需要一套合理且高效的企业管理机制,同时创新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保证企业在起步之初既具先发制人之势。而充足的资本,则能让企业腾挪自如,迅速扩张,如同雪球般越滚愈大,从而使得企业不必拘束于资金的困顿下而能更自由地进行市场竞争中操作。

3.优势

企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自身技术的支持,因此企业要致力于技术的开发研究,使其在行业同类产品中始终居于翘楚地位。尽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比不上大型企业,但是中小企业也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如灵活机动,组织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人员紧凑等等。故中小企业需集中自身的优势资源,一心一意地攻占一个市场领域,直到慢慢壮大到可以与大型企业比肩。否则的话就会分散企业资源,不仅失去自身优势,且陷入被动跟跑的不良处境里。

4.生产

(1)劳动生产率劳动者于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对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称为劳动生产率。生产率越高,产耗就越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越高。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首先要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管理者要依照不同员工的不同情况来安排最合适他们的工作,以充分挖掘员工潜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有力贡献;其次要重视起激励的潜在作用,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项。物质激励是指通过增加工资,企业分红等手段来鼓励职工努力工作;精神激励则是指在工作中积极肯定员工的建议或见解,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来,给他们以主人翁的感觉。最后,企业要发展就要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事实证明,每个成功的企业的成功之处都包含科技创新一项。因此企业唯有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才能够保证企业将来的发展能够持续下去。(2)创新风险评估创新有风险,不仅有风险,而且风险很大。一旦取得成功,固然会远远超越对手,而倘若失败,则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而且甚而会导致企业破产,对企业的前途来讲十分不利。创新非企业建立之初的终极目的,经济效益才是企业的本质动因。因此,在进行一项创新项目时,一定要根据慎重的市场调查来定夺;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因此就要放弃创新,裹足不前。恰好相反,企业更是要创造激励企业所有员工创新的制度与平台,树立企业的创新文化。惟其如此,企业才会常更常新,永驻时代前沿。

5.人员

本质而言,人的行为决定了人的一切。因此我们不仅要针对企业内部进行必要的管理,培训等等一切应有之举措,更要开拓视野,面向大众来吸纳经验教训。(1)企业管理层。领导者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认识,不要认为说既已身为领导就不再需要学习深造,将学习深造当成员工们才会才该做的事,而自身却忘乎所以,固步自封,以为自己已掌握事物规律,可以轻松面对一切危机。(2)企业员工。①制定精确的招聘计划,在招聘时即通过层层面试来筛选最适合的员工;②.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要允许员工自主强化,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构建公平的工作环境;③.创造科学的淘汰规则,采用优胜劣汰的用人方式,以激励员工积极进取,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3)消费目标群。企业的产品即使再好也要进行不间断的产品推销,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要不遗余力地尽最大可能地把握一切机会来向目标受众群体宣传产品的优点。在宣传上可以采用夸张手法,以求将产品的优势完全凸现出来,给消费者的心理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要有分寸地向消费者介绍敌对企业的产品的不足,让其在两相比较下最终选择本企业的产品。

篇6

从目前国内中小型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及时对自身的经济管理制度进行更新,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的构建不完整。这主要与中小型企业负责人自身的经济管理意识比较差有直接关系。部分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缺乏成本管理意识,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受到限制。尤其是一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一直延续过去那种传统的成本控制方式,企业管理层过于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企业长远发展的利益,不能很好地发挥企业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使得企业的成本控制无法发挥好的效果,另外,当前针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监督制度与组织相对薄弱,财务监控制度不完善,且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思想素质较低,再加上监督管理手段与方法的落后,无形中降低了对企业财务管理监督管理的效率。

2.企业经营随意性大,管理不规范。

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一套规范、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都始终处于一种杂乱无章的被动状态。而一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其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并且开始着手制定新的经济管理条约,但是,真正能够使这些经济管理条约落到实处的却是少之又少的。使得企业最终走向企业的各项经济管理活动与相关的规章制度准则相背离局面。这是中小型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随意性的重要体现。此外,中小型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的发展很容易忽略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而是醉心于短期的即得利益的追求,这些都使得企业制定的各种经济管理规章条例很难落到实处,进而使得企业常常陷入经济管理十分困难的两难境地。

3.企业劳资关系处理不当。

中小型企业经济管理表现在宏观上的内容就是努力处理好中小型企业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环节,表现在微观方面就是加强企业劳资关系的协调处理。但是,目前部分中小型国有企业在处理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时出现了劳资双方失衡的状况,不利于中小型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小型企业的的工作量一般比较大,并且在工资薪酬的规范建设方面表现的极不规范,有时甚至会出现长期拖欠工资或失业、养老等保险得不到落实等情况。劳资关系处理不当严重影响了中小型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中小型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与重构

针对上述中小型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你体,加强对中小型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与重构应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加强:

1.加强中小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

加强中小型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首先,要加强企业管理层的建设,要构建以高级管理人才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可以通过聘任总经理或企业管理团队来负责企业的经济管理事物,改革国有企业过去那种由国家负责企业管理的管理模式,让企业的生产经营分配等都由企业自主的生产能力来决定。此外,还可以将企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活动都以承包或者是责任制分配的形式落实到各个岗位或个人,对企业内部的财产权、管理权、经营权等职权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通过这种形式将中小型国有企业的集体利益与个体的利益充分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企业有效化解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增强企业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和投身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中小型国有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通过积极的措施来对企业的财会制度进行改革也是中小型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得以完善和重构的重要措施之一。制定完善的责任会计制度并辅之以分权管理是企业构建现代化的会计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第一,构建责任会计制度,即构建以责任为核心,以权责统一为前提的规范化的会计会计管理制度。责任会计制度的构建具体表现为对企业的会计组织机构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明确划分。纵向上表现为企业领导层应该将其经营管理权一层一层地下划到各个直属部门和岗位上,让企业的会计管理活动得到明细化的管理。而责任会计制度表现在横向组织机构上的建设主要是根据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将企业的预算结构进行有效的分解,将预算管理层层划分到各个部门,型成功责任预算,在此制度下构建责任会计制度需根据企业责任中心的各个层次特征,定期将最高层次成本中心的真实责任成本由基层逐层向上汇报,最后到达最高层的投资中心与利润中心。

3.加强中小型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和观念的改革和创新。

加强中小型国有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完善,首先,对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虚拟化、扁平化的改革。即对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精简,对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一些闲置人员进行清散,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考核,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将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成绩与其薪酬挂钩,给予其更多的物质及精神方面的奖励,而对于那些工作态度不积极、工作绩效差的员工也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其次,中小企业国有企业还应该在企业内部树立鼓励创新的管理理念,对企业内部存在的管理不善等问题进行管理理念的创新和改革,制度符合企业发展目标的经济管理战略决策,通过从经济管理制度、理念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来推动中小型国有企业健康、长效发展。

篇7

(2)企业决策的指导性加强。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下,其经济管理工作重视对市场动态与产品价值的评估,在项目开展与资金投入方面进行了可行性的分析,这些数据信息都能为企业制定经济决策而提供重要依据,对企业制定决策发挥了有效指导作用;

(3)经济管理模式的综合性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对企业的资源及生产流程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并将经济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与经营环节的始终,使企业的生产规模化、产品服务个性化,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利润最大化的实现。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现代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提升,将重点放在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相对忽视了管理制度的建设。从现状来看,很多企业尽管制定了经济管理制度,但很多制度却都流于形式未真正落实到经济管理活动中,尤其在经济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上落实不到位,企业很少派专人监管制度的落实情况,导致企业后期工作质量得不到科学控制。另外,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并不切合企业的发展实际,使得经济管理制度缺乏较强的操作性与实用性,阻碍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经济管理方式落后。在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许多企业继续沿用的传统粗放型经济管理模式已不能跟上企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社会的需求。其管理方式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企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上下级执行力不强,企业部门间协调性较弱,导致经济管理工作出现管理松散的问题,经济管理效率与质量得不到提升。这些管理方式落后的问题,制约了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与企业的发展。

3.企业内部矛盾较深。在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经营、生产及管理等方面难免存在一些问题,若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致使其转化为企业的内部矛盾。在当前较多的企业中,尤其在一些传统家族型企业中,企业内部矛盾在逐渐加深。有些高素质的员工不能得到企业的重要,致使其自身价值不能真正实现;有些能力强的员工得不到良好的福利待遇;有些企业的绩效考核缺乏标准,导致不公平考核现象的发生。这些问题经过长期的积累,导致企业员工出现不平衡心理,导致内部矛盾激化。

4.经济管理人才缺乏。结合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人才队伍来看,企业的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较为缺乏,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企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投入较少,相关福利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较大程度的降低了经济管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受企业文化及管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经济管理人才希望在不同的企业环境与工作岗位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导致一些优秀管理人才被企业企业挖走或跳槽现象频繁,致使企业经济管理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三、加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有效措施

1.建立经济管理体系与组织机构。现代企业的经营运行需要有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与组织机构作保障,这样才能规范企业的经济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此,现代企业在建立经济管理体系时,要增强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高其对经济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定的认识。同时,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责任分配制度及监督管理制度,明确不同管理人员的职责,使其科学规划和组织好经济管理活动,并合理分配下级管理人员的具体管理任务。另外,企业要派专人监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有效监督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有效推进。

2.规划企业经济管理目标。合理的经济管理目标能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能有效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因此,现代企业要对其企业自身进行调研,收集与经济管理目标规划相关的资料,在充分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基础上规划经济管理目标将极其进程。其次,企业要对其经济管理目标规划的过程进行科学严格监督,努力保证经济管理目标规划的公平、公正及公开性,促进规划的合理性。最后,在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编制完成后,企业还需严格审核其目标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确保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高效落实。

3.科学评定企业的经济管理。在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对其经济管理进行评定是确保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适合企业经济运营特点、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实现的保障。因此,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重视对企业经济管理的评定工作,及时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客观的评定。具体应包含对企业目标、企业经营战略及企业经营业绩等方面的评定,以及时发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并实时的进行问题的改正,促进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优化管理人才,有效利用经济资源。在现代企业中,物质、设备、资金及高素质人才都是其重要的经济资源。针对目前较多企业在企业人才资源管理与利用中存在的不足,现代企业应该加强对经济管理人才的优化,促进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此,企业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经济管理水平,并配置拥有较高管理能力与管理经验的经济管理人员,合理配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同时,企业要定期开展对经济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及考核工作,通过培训与考核,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最后企业要进一步落实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福利赛于,促进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升。

篇8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管理策略分析

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了优化管理方式,需要立足于当前管理体系,优化管理理念。以下将对企业经济管理策略进行系统的分析。

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企业的整体管理主要是以“金字塔式”结构为主,每个管理体系都是有序衔接在一起的,为了优化经济管理方式,需要从整体管理层面入手,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企业管理者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政策和法规,熟悉整体管理程序,将上行下达的管理策略落实到实处。中层管理人员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制定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保证管理方案的制定和企业发展宗旨相一致。其次需要在实践中起到执行的作用,按照制度体系的要求,对制定政策进行系统的评估,和领导层保持紧密的联系,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同时需要了解底层员工的需求,积极为底层员工谋福利,和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保证员工能获得经济管理的各种资源。

2.强化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针对当前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不当,管理措施没有落实到实处的情况,需要对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管理人员需要掌握企业当前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立综合评价小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评价和分析,为制定管理计划奠定基础。首先需要优化资源配置,管理工作必须掌握人力资源配置的特征,整体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符合企业的发展前景。为了减少资源的浪费,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充分挖掘每名员工的潜力,给员工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作为衡量员工工作能力的标准,必要时建立完善的竞争奖励机制,让员工彼此间进行沟通交流,完善自我的同时,提升整体管理能力。

3.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当前经济发展模式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下,企业的一切经济管理活动需要和实践方式相符合,按照既定的制度管理模式制定完善的约束机制。企业的成长都是有一个在过程,部分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逐渐壮大和成熟,部分企业管理则无法抵挡外部环境的影响。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发展优势,将战略经营管理形式和具体策略有机结合起来,从内外部环境入手,按照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的约束管理机制,明确经济管理的核心,建立完善的约束管理体系,各级管理人员需要在制度规范标准内执行工作,提升在企业经济管理效果。

篇9

第一,着眼于高科技,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研制,热衷于时尚、独特、新奇、酷式、魅力产品的开发,追求短周期、高频度、见效快的产品价值,注重品牌效应和企业诚信度。比如第一批手机新产品的问世时的价格,与现在手机的价格要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这种高科技、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是企业出奇制胜的法宝,而通用产品,价值和利润却都有限。前几年曾在日本兴起的电子猫“热”,属奇特、新颖产品,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德国的奔驰车,法国的“皮尔·卡丹”服装,美国的麦当劳,意大利的比萨饼,中国的茅台酒等都受益于品牌效应。西门子、摩托罗拉、菲利浦、索尼、海尔等均因为企业的知名度和诚信度而使自己的产品畅销全世界。

第二,通过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加强市场竞争力。企业如果具有—定规模,就可采取批量定货、批量生产、批量运输、批量销售的办法大幅度降低费用,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因此而加强。超级市场、连锁商店、便利店等之所以有竞争力,其中,规模经营是重要原因之一。跨国集团公司、大型生产企业是依靠规模经营维持自己的市场地位。最近几年世界性的知名大企业的合并浪潮,也是出于这种考虑。重组巨型企业的目的是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这种倾向会越来越明显。

第三,充分发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功能整合。现代企业早已抛弃过去那种自成体系、封闭经营、大而全小而全的落后做法,注重结盟、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每个企业只有在自身专长和“拿手”的方面狠下功夫,精益求精,使有限的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拿手”永远处于领先地位,从而保持永恒的竞争力。这也是今后企业经营战略特点的重要方面。

第四,服务第一,用户至上。新时代的企业经营方针之一,是“服务第一,用户至上”。用户打一个电话,用计算机发一个指令或发一份传真,企业就立即上门,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中途用户可以查寻、追踪;在时间方面极力提高速度,为用户争取时间。因为在信息化时代,竞争异常激烈,企业都在打“时间差”,强调时间效益,要求快节奏,因此既保持质量,又保持速度的服务,也将是新世纪企业经营的新特点。

第五,信息代替实际操作,减少浪费,节约时间和费用,实现事物的无缝对接。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尝到了信息的甜头。如果实现信息的有效组合,会使这个世界发生“质”的变化,在物流环节中,我们真的可以做到“零库存”,取消仓库,只用自动分类、分拣系统就能保证及时供货。那样会大大缩短流通时间,节约仓储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企业及时捕捉信息,可以最早选择商机,最先抢占市场,最快组织队伍,从而实现供应链的无缝对接和整合。这些都将是新时代里企业经营的新特点。

第六,强化国民意识,注重环保责任。新时代的新型企业,不仅需要准确进行市场定位,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准,加强人才培养,严格成本控制,保持企业盈利,而且需要不断增强国民意识,履行环保责任。企业生产的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必须保持无噪音、无公害,不给周围居民造成妨碍和影响。企业不仅要考虑赚钱,也要从为国民创造福利和美化环境的目的出发,尽量为人类社会做贡献。国外许多知名企业都采取出资在本地区建公园绿地、街心广场、儿童乐园或向学校损款等方式,努力与周围居民融为一体,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取得当地居民的信任和好感。这也是一种企业经营之道和时代风尚。

第七,在现代物流上狠下功夫,挖掘“第三利润”。在新的经济发展的阶段,企业在生产和销售领域大都已接近极限、很难找到新的发展空间,于是纷纷把目光转向物流这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力争在这里寻求出路,创造剩余价值。这种趋势在21世纪将愈发明朗化。

二、准确把握企业的基本经营思路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现代化新型企业,这些企业善于将国外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与国内实际结合,紧跟时代步伐,随时调整企业结构、产品方向。使小国人饮佩,令外国人惊叹。然而,有些企业仍然残存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意识,留恋政策倾斜、垄断地位、特殊照顾等,他们至今还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和做法,显露出与新经济时代的不协调。也有些企业,不把真功夫下在企业自身改造和管理上,总想找路子、钻空子,偷机取巧,一夜暴发、或搞虚假合资、“包装”上市,蒙蔽伙伴,哄骗股民。还有些企业造假、掺假、卖假,走私、贩私、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什么办法都想,什么手段都使,就是不上正路。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新时代、新经济社会里,邪的、歪的终归走不通,更不会长远,企业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靠降低成本等办法维持生存,求得发展,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物流是当今时代企业发展的新天地

篇10

2.发展低碳经济下企业会计所面临的困难

2.1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在我国目前的法律里,对低碳经济体系的构建方面还没有与之相应的法律条文相匹配,这就导致了低碳经济下企业会计的核算和计量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则和规定,使得我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降低了有效性,不能对相关的信息和质量有绝对的保证。

2.2专业人员过少在当前低碳经济中企业会计发展的初期阶段中,一方面,我国对于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对人才的高要求使得企业很难聘请到专业的人才去为企业所服务。

2.3理论基础少我国低碳经济处于发展初期,会计体系缺少理论作为基础,这种不全面的认知,使得企业对低碳经济下的企业会计很难理解和应用,同时也没有相关的具有权威性的文件和论述去支持体系,这会导致在实际的运作中不具有说服性。

3.企业会计在低碳经济大环境下的发展策略

3.1完备法律政策,发展低碳经济下的企业会计我国应逐步建立起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机制和法律,树立企业和个人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同时,政府还应该与有关鉴定机构相协调,建立起标准、公正、正确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范体系,严格控制和规划各企业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做好会计记录和对会计信息披露,从而实现企业节能减排的目标实现。

3.2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企业、会计事务所及各个培养专业会计人才的地方要积极培养低碳经济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在提高会计专业技能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学习,培养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更好地指导企业对于低碳经济下的会计工作的发展。

3.3增强环保意识,倡导低碳活动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倡导低碳生活,增强每个公民的环保意识,同时增加公众对低碳会计信息的了解和需求,让他们了解到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会计体系的支持,并且要求相关企业披露会计信息和会计核算,提高企业的社会舆论压力。在政府给予补助的同时增加企业自身的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促使企业低碳经济和可持续的发展。

篇11

二、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多元统计分析为综合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使用多元统计分析可以把多维度的复杂问题映射到单一维度,再通过加权平均、模糊决策综合评价法等技术方法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全面,得到一致性、综合性的评价结果。本文重点研究四种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一)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也称为群分析,是一种基于数据分类的分析方法,它的核心是将相似元素集合为一类,然后根据样本间的相似程度合并,依次合并减少分类,直到所有样本都合并为一类为止。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中,需要对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进行评价,可以使用的指标包括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偿债比率、利息倍数、流动比率、速动比例等等,因此首先要对这些指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得到关于企业资产运营能力的整体评价。

(二)判别分析

判别分析也是一种分类分析,与聚类分析不同,判别分析是已知样本类型和判别规则,然后对未知类型的样品进行判别分析的多元分析方法。例如已经确定资产运营能力的指标体系,并指定指标间权重,就可以判定企业资产运营能力的强弱或者划分资产运营能力等次。最常使用的是Fisher线性判别函数,在行业或地区样本判别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函数分类的准确率,并结合研究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可以做出比较结论。

(三)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将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原来指标重新组合、分解,形成一组新的无关联的综合指标,以尽可能小的数据损失,反映尽可能多的指标信息。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中主成分分析可以将复杂的数据指标综合成几个无相互关联的指标,例如评价企业资产运营能力可以使用的财务指标很多,要将这些指标重新划分为生产经营成果指标、消耗资源指标和资金利用效率指标,利用杜邦分析图,得到企业资产运营能力的综合评价。

(四)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它的区别在于能够将随机的错综复杂的变量综合为主要的少数几个变量,并以有限数量的变量(或因子)反映原始数据的内在结构,减少了数据丢失,使评价分析更接近数据本身。例如企业经济效益评价内容广泛,从企业营销到员工激励无所不包,但是应用因子分析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例如获取利润的能力、参与竞争的能力、开展资产运营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发展能力等等。这种数据处理不仅减少分析变量的数目,而且避免不同变量权重设计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