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康复训练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01 10:32: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康复训练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康复训练论文

篇1

担起家长和孩子的希望

1995年9月,曾兰到南宁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当特教老师,她是康复中心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特殊教育的对象基本是聋哑痴瘫儿童,对这个特殊的职业,许多大学毕业生敬而远之,甚至连曾兰的父母也不愿在街坊邻居面前提及女儿的工作。

“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有自己的价值。”从到康复中心工作的那天起,曾兰就在心底默默告诉自己。对每一个前来进行康复训练的孩子,她总是尽心尽力地去引导训练他们。孤独症孩子最明显的特征是存在语言障碍,因而对他们的教育训练就异常艰难,一个字、一个简单动作往往要重复训练数百次。

大部分孤独症孩子的家庭都是支离破碎,许多单亲妈妈白天陪护孩子一起上课,晚上还要去兼职谋生,担子很沉重,可她们看到孩子在曾兰的爱护下一点点发生改变,都欣喜不已。“在孩子父母的眼里,我的形象是高大的,是他们眼中那殷切期望支撑着我,再苦再累都没关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曾兰耐心艰苦的训练,曾经“金口难开”的孤独症孩子们渐渐都会开口说话了。

无私奉献收获满满感动

2005年,曾兰通过竞争上岗,担任中心孤独症康复训练科科长,从此她既要抓好教学又要抓好科室管理。为此,她很少有时间顾及自己的小家庭,即便周末也经常加班到很晚。

每天早出晚归,下班到家后也不轻松,家长们有事打电话找到家里来,她总是不厌其烦一一解答。她年幼的女儿生病需要去医院打针或住院,在旁边陪护女儿的基本是姨妈或舅妈,女儿学校开家长会或开展活动,则由孩子爸爸出面……每每提及家庭,曾兰总觉得有愧于丈夫和女儿,但为了让孤独症孩子早日康复,她把对丈夫和孩子的愧疚埋在心里,一如既往地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上。

一名学生的父亲早逝,母亲精神失常,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已下岗的姨妈资助。曾兰了解情况后,及时帮助这名学生申请到“两免一补”和“彩票资助公益金”两项资助,随后又为其减免一定的训练费,同时发动科室员工给他捐钱捐物,曾兰自己也时常给他赠送衣物等生活日用品。

在曾兰悉心的关爱和照顾下,孩子进步很快,孩子姨妈在孩子出院时激动地给曾兰送来了3双自己亲手用毛线钩织的拖鞋,表示感激。

一位从外地来陪孩子训练的老人,初到南宁时因水土不服,经常生病。曾兰像照顾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老人,亲自带老人去看病,天气转凉时还抽空带老人上街买衣服。老人家喜欢找她叙家常,逢人都称赞她。曾兰就是这样对待学生和家长,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虚心钻研硕果累累

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曾兰还结合教学实践编写教材,撰写了多篇教学论文。其中《浅谈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训练》和《浅谈孤独症儿童的口语诱发》等2篇论文,参加2008年南宁特殊教育论文评比,均获一等奖;《坚持家长与老师“互动”是训练孤独症孩子的最佳途径》论文,被摘要入选《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四届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并受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邀请赴北京参加学术理论研讨会。

篇2

临床资料 脑卒中病人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40岁~80岁;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6〕,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脑梗死15例,脑出血20例;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左侧偏瘫23例,右侧偏瘫12例,伴失语1例;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的下降。经急性期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无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脑卒中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 评分>8分,病情稳定,病程<于3个月。本组脑卒中病人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病情稳定允许的(>24小时)情况下开始康复训练指导。

恢复期 由熟悉病人,掌握病人病前的适应能力、性格、人格,以便制订并实施心理护理。从生活上、精神上给病人安慰和帮助。任何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训练进步利于改善焦虑和忧郁;而心理上的支持与治疗脑卒中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康复训练中观察患者情绪表现,实施因人而异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给予各项治疗护理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接受治疗,主动与其交谈,询问生活情况、治疗效果、对康复是否充满希望等,并耐心倾听家属意见,详细了解、分析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行为去影响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并给予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发现有妄想、幻觉的患者及时向医师汇报,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有自杀倾向的重症患者,要检查患者有无收藏危险物品,加强巡视,做超前的心理护理,并告知家属,共同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告知病情能治愈,但需要很长时间,说明积极主动锻炼的重要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向患者指出存在的各种有利因素,使患者在信念上由绝望变为希望,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许多年轻患者的社会角色比较突出,既是家庭的支柱,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当他们受到疾病折磨时,会顾虑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负担、牵挂着老人赡养和子女的教育,又惦念着自身事业的进展和个人的成就,担心今后自己成为家庭的累赘,常为此焦虑不安。所以,应把患者的心理活动跟其家属交流,让家属以平和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患者,避免在患者面前流露对家庭所遇困难的无奈,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医疗费用的拮据,消除其焦虑情绪的诱因。。

脑血管病人由于肢体瘫痪失语、反应迟钝,心理失去了平衡,常表现自卑、依赖、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心理特征。要根据不同病期病人的不同心理因人而施护,善于疏导,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完成每阶段的康复训练计划。尤其要注意进行各种功能训练时心理反应,如训练时摔倒、关节疼痛、卒中复发、尿路感染或家庭因素、经济因素等,均是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应引起护理人员注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工作中,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针对早期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心理疏导法,做病人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状况,尊重、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告知病人所有症状通过顽强锻炼,均可在1年~3年内逐步改善。请“老病人”给他们讲解恢复的过程,解开病人心中郁结,使病人摆脱烦恼,保持积极心态,要以宽宏、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不能以情乱气,不要过怒、过思,只有心平气和才利于疾病康复,积极因人制宜实施心理护理。使病人积极主动进行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提高病人的恢复质量。

在康复训练中对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对家属进行护理培训。脑卒中病人恢复期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易使病人及其家属失去信心。要向他们讲解康复训练中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更顺利的完成康复训练。

促进病人与病人的沟通,振奋患者精神 鼓励患者与病友接触交谈,请病友与患者交流经验,同时鼓励其他好转的病友现身说法,以振奋偏瘫患者的精神。

讨论 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浓厚的同情心和足够的耐心,争取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心理护理计划,发现各种阻碍训练的心理问题,及时调整心理护理理计划,并争取机会,尽早介入,取得较好的康复训练效果的。同时还要争取家庭和社会对患者心理和身体的支持,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 考 文 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70-01一、引言 

聋儿受听力障碍的影响,语言的学习与使用变得比一般人要困难。因此,对聋儿进行有效的言语康复是十分艰辛的,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本文通过对现有的聋儿言语康复教材和语言训练方法进行研究。 

二、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聋儿康复尚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没有科学系统的语言康复教材与教学训练方法,现有的教材或教学训练方法多是教员依据自己零散的感性经验而编制的。我国目前对聋儿进行语言康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全国各地各级聋儿语言康复机构的不平不均,聋儿语言康复效果也各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比之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聋儿语言康复水平还十分低下。“八五”“九五”时期,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耳鼻喉专家学者提出:听障儿童应及早得到发现或确诊,应及早得到补偿和训练;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与康复课程应当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关于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内容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多是方法之类的泛泛而谈。这往往导致教学或训练内容的缺少系统性与连贯性,导致教学或训练的有效性不够高。然而,虽然聋儿语言康复教材尚未成系统,但有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如高成华、梁巍的《为了聋儿的明天——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师资培训教材》、如梁巍的《咿呀学语教学指南》。此外,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专职人士的专职水平总体水平不够高。在教员的语言康复训练中,聋儿常因诸多无关的训练行为而分散了注意力,影响到聋儿的学习;聋儿也常因相应的训练与自身特性不合而训练效果不佳。 

三、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方法设计分析 

(一)聋儿自身有其特殊性,导致聋儿语言康复阻力陪增。聋儿的听觉神经劣于普通儿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发育迟滞,听器官的发音与构音器官功能异化。因此要有针对性的设置出合理的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方法。而且,聋儿的语言康复课程又应当注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二)聋儿的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方法应当从“听觉、言语、语言”出发,即是从“听得明白、说得清楚、交流自如”三个方面以教学康复的目的。所以应当在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中合理设计,让聋儿最大限度是运用其残余听力来感知的声音的存在,切身体验到各种声音地不同,激发聋儿“说”的欲望,最终达到交流自如的目的。 

四、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方法的内容选择与组织 

(一)聋儿具有其特殊性,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中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其中词汇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选择词汇时应当注意:1.选择聋儿喜欢的人和物;2.选择聋儿日常能接触的能理解的熟悉的词汇;3.选择聋儿容易看清楚口形的,容易学习发音的。 

(二)聋儿语言教学或训练中,应当依据聋儿的特殊性,采用适宜的灵活多种的教学训练方法。 

例如“山”: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来训练,1.先给聋儿看图片,让聋儿有一个直观的映像;2.让聋儿通过观看体态和拟声语来学习;3.让聋儿看教员的口形及发音,来选择“山”的图片;4.让聋儿试着说出“山”的声来。 

例如:设计出不同的主题,每个主题下又设计出不同的单元内容,而且彼此之间又是连贯在一起的。主题单元我我的家、我的同学、我的伙伴、我是学校、我的教室我的身体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头发(三)聋儿学习语言尤其困难,因此,更应当注重语言的边学边用。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才能扎实,不会边学边忘。因外,聋儿的语言康复学习应当是一个不断重复训练的过程,所以课程设置应当设置重复学习的知识。如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教授同一个词汇。 

(四)聋儿语言康复课程与训练安排应当张施有度。教员要合理运用教学游戏观念,让聋儿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游玩;让聋儿的语言康复教学变成一个有趣的过程,从“聋儿需要学习”变成“聋儿主动想学习”。 

五、聋儿语言康复及训练方法的建议 

(一)聋儿语言康复不仅仅需要教员具有专业职业素养。良好职业素养的教员才能让聋儿语言康复的课程与训练方法变得有效,才能让聋儿更快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去。 

(二)聋儿语言康复课程最早应该在2-6岁。 

(三)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应当由简单到复杂,学习的词汇应当由少到多。 

六、结论 

本文综合研究了分析了聋儿语言康复及训练方法的现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研究聋儿语言康复及训练方法。对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及训练方法进行的探析,试图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5)22-87-03 

回顾以往临床上关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报道和研究后,我们总结发现:早期临床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可以显著改善促进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探讨康复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实际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相关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如下总结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本研究获得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全部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110例研究对象中,男60例,女50例,平均年龄为(69.54±5.43)岁。对110例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后(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患者中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69.44±5.48)岁;对照组55例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平均年龄(69.58±5.36)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1.2.1对照组 本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基本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住院前的病房环境介绍、集中的健康知识宣讲、定期通风、遵医嘱给予用药护理、给予患者简单的常规的康复训练指导(不分阶段,仅给予基础指导)。 

1.2.2观察组 本组患者在给予基本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以下临床康复护理措施:(1)健康宣教:针对患者存在的共性问题积极总结,并集中向患者进行系统的解释,进一步强调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同时制定详细的制定系统的康复训练整体计划和针对患者个体差异特点的个人康复训练计划;(2)康复训练的内容设计:康复训练整体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入院后的所实施的心理干预措施、患者患肢等长收缩练习以及患肢股四头肌肌力训练、髋关节屈曲练习、练习、行走训练以及注意事项、观察项目、预期目标等。康复训练计划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手术后1~7d),患者每日实施踝泵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20min,每日实施训练3次;患者每日实施股四头肌和臀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15min,每日实施训练3次;第二阶段(手术后8~56d),患者在控制好疼痛与水肿的情况下进行仰卧位和坐位的主动辅助屈髋练习、伸髋练习,每次训练时间为30min,每日实施训练3次;第二阶段(手术后57~100d),给予患者进一步的髋关节伸展练习、抗阻力屈髋和伸髋练习,髋关节外展练习,前上台阶练习等,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增加训练的时间和强度。(3)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针对患者要指导其注意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适宜程度,要按照康复训练计划进行锻炼,记录并评价训练的具体实施情况,同时可根据评价结果对康复训练过程进行适当调节。 

1.3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前后的Harris功能评分情况以及通过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来测评临床护理满意度。 

评价标准:(1)Harris功能评分包含以下四个项目疼痛程度得分(46分)生活能力得分(12分)行走能力得分(37分)关节活动度得分(5分),总计100分,得分越高关节功能越好;(2)依从性的标准:完全依从:能够主动按照医护人员指导保质保量地完成;部分依从:只有在医护人员督促时进行锻炼;不依从:拒绝按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康复锻炼。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以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Harris功能评分情况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分、生活能力得分、行走能力得分和关节活动度得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分、生活能力得分、行走能力得分和关节活动度得分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各项Harris功能评分结果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55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34例,满意患者20例,不满意患者1例,满意度为98.18%;对照组55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22例,满意患者25例,不满意患者8例,满意度为85.45%。临床满意度组问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296,P=0.0149)。见表2。 

2.3两组康复训练计划依从情况比较结果 

临床康复训练计划依从度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计划依从度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3684,P=0.0000)。见表3。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年人群的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逐年缓慢升高的趋势。目前在临床治疗老年骨颈骨折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实践效果。但是,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相关肢体功能恢复需要依靠系统的康复护理措施来给予保障和支撑。 

从以往的相关临床同类报道和统计数据上分析:与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相比较,针对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我院针对患者所提出的康复护理措施对于提升患者对康复训练计划依从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正是凭借以上的众多优点,我院在针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以来,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得到了广大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广泛认可。 

篇5

每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都应行功能锻炼,尤其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更应强调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康复训练。 功能锻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关节使用效果。患者往往把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一些正常现象误以为是“出了毛病”,因此增加了心理负担,有的甚至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欲望,延误了康复训练的正常进行,不利于患者术后已经改善的关节功能状态的维持,进一步影响了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此,我们总结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有规律的现象,这些征象属于必然出现的正常现象,也一定会逐渐变好。认识到这一点 ,可以帮助患者放下思想上的“包袱”,保证正常康复训练的进行。

1.为什么伤口周围出现“麻木感”或者“过电样”窜痛?

这是由于支配手术切口外侧皮肤的神经皮支再生所致,当神经再生过程中冲破瘢痕时,就会产生“窜电样”疼痛感觉。上述症状不影响患者的日常起居和康复训练的进行,往往半年后自行消失。

2.为什么患膝关节有肿胀和发热的感觉?多长时间会消失呢?

术后6~10个月内,患膝关节常有低度发热症状,这是由于身体对假体的反应或者功能训练过程中膝关节活动刺激引起的炎症所致。这种炎症不是细菌感染造成的,但是也具有红、肿、热、痛等特点;少量关节积液有利于关节活动时发挥作用。上述症状可以逐渐消失,恢复正常。如果患膝有明显的肿胀、发热、发红或者积液时应当引起注意,及时向专业医生咨询,判断是否有术后晚期感染存在。

3.为什么晚上患膝有疼痛或者酸胀,早晨起床时有发僵的感觉?

术后康复过程中,随着训练强度和频率的增加,一些患者可出现夜间患膝关节的酸痛,早晨起床时膝关节活动发僵,这种现象尤其容易出现在白天较大的活动量后。这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过程中的正常反应,疼痛程度与患者术前膝关节的功能状态有关,膝关节及功能评分降低,因训练引起的疼痛可能就越明显。如果白天活动及锻炼较为剧烈,晚饭后可以口服一片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或使用外用镇痛抗炎药,抑制软组织水肿和疼痛。

在排除其它并发症的基础上,患者应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通过积极练习,达到最佳的功能康复。

4.为什么膝关节术后活动过程中常有“咯啦声”?

这种声音一般是由于新安装的假体周围软组织仍然松弛,肌肉无力,缺乏足够的力量维持平衡。假体在术后的活动过程中,特别是髌骨与股骨髁假体间有碰撞时,就会出现上述响声。这种响声很少伴有临床症状,但会引起患者的心情紧张。随着时间的推移,软组织自身修复平衡之后,这些病人关节活动的咯啦现象会逐渐消失,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症状非常明显时应向医生咨询。

篇6

中图分类号:R743.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0-0060-03

脑卒中患者中约有40%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抑郁的发生率也有21%~47%[2]。我们研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接受的影响,从而排除不良因素,提高康复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11月-2012年7月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脑卒中患者为样本源,选择10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平均年龄(65.88±3.2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3.26±4.68)岁。纳入标准:①首发脑卒中患者;②年龄在45~85岁;③仅有肢体障碍无认知障碍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有智力和认知障碍者;②有精神病家族史者;③失语失认及不能配合调查者。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增加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和康复师对其进行心理指导和心理干预。第一步在患者首次入院时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评估,采用问卷方式掌握患者卒中后的主要心理问题,和有可能影响康复的潜在因素。第二步在每次康复的过程中纠正不良因素引起的不良情绪,将患者心理向积极方向引导。

1.3 评估工具

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康复训练疗程结束)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进行评估。

1.3.1 心理状况评估

抑郁自评量表能相当直观地反映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主要适用于具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SDS把20个项目得分相加即得到粗分(raw score),通过公式转换Y=int (1.25 X),即用粗分X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既得标准分(index score Y)。该量表的Pearson相关法相关系数为0.78,Spearman氏相关法相关系数为0.78,证明了SDS的临床有效性[3]。

1.3.2 生活能力评估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由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两部分组成,评分为1~4分4级,单项分1分为正常,2~4分为功能下降;14个项目得分范围是14~56分,14分为完全正常,>14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5~10分钟完成测试,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重测信度为0.87,敏感性81.80%,特异性74.50%[4]。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无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评分均下降,但实验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无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但实验组评分降低更明显(表2)。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从急性期就会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有关研究表明康复的介入可以降低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5-6],其功能恢复是基于损伤后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的重组等可塑性原理,通过输入正常的运动模式,促进患者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达到最大的功能恢复[7-8]。然而脑卒中带来的是身心方面的疾病,其发生和康复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心理因素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脑卒中患者,身体上受到巨大的创伤,精神上也有沉重的压力。脑部部分皮质紊乱,情绪释放不受高级神经系统控制表现出抑郁、焦虑、行为功能退化等。由于部分患者对康复的不了解会产生敷衍,反抗,抵制等情绪,使得康复收效甚微。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反应比其他疾病的心理反应更为严重,因为其它疾病造成肢体上的损害是有一定的过程的,但脑卒中的肢体障碍是突然发生的,缺乏一个适应的过程,突然地打击使患者很容易心理上的抑郁[9]。而心理状态和肢体功能的康复密切相关[10]。目前的心理护理已经把患者看成一个整体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与其交谈,降低患者的心理防御,从而积极配合,完成既定的康复方案。心理干预现已作为现代康复训练的重要的一部分,可使残疾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本研究面对面的进行心理护理,结对双向交流,个体化的进行心理干预,收到了效果。干预的重点是掌握患者心理问题,和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诱因。目前学界对心理因素在康复训练中的影响已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如何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康复护理研究还不多,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戢秋明, 谢良平, 程五福.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多因素研究[J].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2006, 3(4): 333-335.

[2] 霍焱, 张莉琴, 张永文. 脑卒中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 2003, 18(12): 944-946.

[3] 王征宇, 迟玉芬. 焦虑自评量表(SAS)[J]. 上海精神医学, 1984, 2(1): 73.

[4] 陈冬青. 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J]. 中国康复, 2003, 18(1): 45-46.

[5] 钟琴书, 陈兰, 蔡伟良, 等. 早期功能锻炼对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作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 15(10): 90-92.

[6] 蔡雁飞, 梁继娟. 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 2009, 8(5): 24-26, 30.

[7] 高聪, 蒲蜀湘, 仪.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1, 16(1): 27-29.

[8] 南登, 缪鸿石. 康复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208-212.

篇7

康复训练时目前世界上针对功能障碍而产生的一种比较常用的治疗手段,其重点是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挖掘患者的潜力,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使患者从躯体到心理上完成适应环境的过程,在如今的康复领域,百家争鸣,各种针对患者功能障碍的手段层出不穷,但真正能得到公认的康复手段却寥寥可数,当然其中原因很多,但在完成整个康复训练过程,无很好的处理患者潜能开发与消耗之间的关系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以下内容主要介绍患者一些笔者自己或笔者观察到康复训练过程中潜能误用与消耗。

1 仰卧位分腿降低肌张力

1.1 很多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存在肌张力增高的情况,在笔者从事脑瘫康复治疗的早期及在很多医院看到的常规的治疗方法中有一项便是分腿降低肌张力,目的是通过降低肌张力扩大关节活动度,但治疗过程中存在两点问题。(1)分腿的过程中疼痛的问题,因为疼痛会产生自我保护,这时候会增加痉挛肌群的经验对抗;(2)就算通过分腿降低了患者的肌张力,但极容易因此产生关节控制不稳的情况,甚至关节损害,导致以后练习站立和行走时,由于髋膝踝等关节不稳,难以有效维持姿势,导致异常的立位和步行姿势情况加重。

1.2 治疗错误原因 (1)简单利用逆向思维扩大关节活动度,却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经验对抗和关节损害,在扩大关节活动度的同时,却恰恰消耗了日后较高级运动(如站立、行走)的潜力;(2)关节活动度受限的根本原因是肌群不协调收缩,而关节挛缩等问题只是积累因素,通过以上方法不能从本质上解决此问题,反而是舍本逐末。

1.3 解决方法 针对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关节活动度障碍,现排除可能妨碍关节活动的因素,如异常原始反射,异常情绪等,并通过轻刺激等诱发拮抗肌群收缩,在关节被动活动中或单独使用,如采用ROOD技术等手段刺激拮抗肌群,笔者发现很多年幼的脑瘫患儿,在仰卧位时从上到下抑制颈部异常反射,躯干侧弯反射的基础上,双手适当频率和刺激程度轻接触臀外侧肌群或外踝凸起处即可引起明显的下肢自如运动,不引起疼痛对抗,不损害关节。不消耗日后患儿训练维持姿势和运动的潜力。当然针对较大脑瘫患儿或成人患者,可把此种刺激运用到被动活动中去,减少患者肢体对抗,促进患者主动运动成分产生。

2 站立架的使用

2.1 部分脑瘫患儿超过1岁以后为了防止骨折疏松,增加其站立位本体感觉,即开始进行站立架控制站立训练,笔者观察研究认为,大部分脑瘫患儿在进行站立架控制站立位训练后并不能有效的形成正确本体感觉的刺激,尤其是仅通过年龄判断患儿的适应能力,进行站立训练,反而会导致如患儿部分关节超负荷负重或关节损害的问题,典型的表现为患儿从站立架上放下的瞬间辅助维持站立位姿势时突然失重,双下肢不能负重。站立架控制训练在解决部分康复问题的时候,由于关节超负荷和关节损害,反而是消耗的患儿站立所需的潜力,非常不值。

2.2 治疗错误原因 (1)简单按照发育规律判断治疗策略,忽略即使发育稍显落后的正常儿童也未必能适应此项训练;(2)站立姿势的维持其实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维持姿势的时候,即便正常儿童也会存在各个关节的适当调整及缓冲适应的过程,忽略患儿的关节缓冲适应调整潜力的开发,而直接进行站立位控制训练,在防治骨质疏松和建立站立位本体感觉的时候,必然弊大于利,得不偿失。

2.3 解决方法 判断患儿是否满足站立架控制站立训练条件,各个关节之间是否存在良好缓冲适应的过程,如进行坐起训练时各个关节肌群之间控制及缓冲适应情况,跪位训练时各个关节之间的稳定性建立情况。如各项贮备能力均已达到,再考虑通过进行站立架角度调整逐渐适应此项训练强度,这样才能在完成康复训练的同时,不过分消耗患儿的潜力,为患儿日后能较为正确的站立行走打下基础。

3 强制性训练的潜力消耗

3.1 强制性训练是这些年很多医院和研究机构研究的一个课题,如偏瘫的患者,强制性限制健手,使患者逐渐适应废用的患手,笔者通过研究一些此类论文,并亲身治疗体验,发现强制性训练其实只是一种因为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适应,其在早期可能是能由于强制限制而产生部分适应行为,增加患侧的使用频率,但到达后期,如果单独应用此项技术,必然会引起患者严重的代偿适应,增加异常康复经验,使患者在日后训练的过程,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克服此阶段所形成的异常体会,其不是一项完善的治疗技术,只能导致一种适应。必然会使患者的部分潜力难以得到良好发挥。

3.2 治疗错误原因 (1)单纯考虑限制健侧,增加患侧的体会,而忽略人作为一个整体,患侧和健侧其实密不可分的关系,忽略患侧适应与躯体对称之间的关系。如一侧偏瘫患者,由于患侧偏瘫,必然会引起在患侧姿势稳定基础上的健侧活动。(2)忽略单独运用强制训练,所引起的异常体会的增加问题,不能从整体上去完善偏瘫患者各项功能。使部分功能完善的同时,一些功能丧失加重。

3.3 解决方法 从整体上判断患者丧失了哪些功能,针对患者功能障碍的类型,按照左右对称,各个关节充分稳定,各个肌群充分协调利用的训练核心,循序渐进的训练患者、逐渐合理的增加患者的潜力。

康复训练的过程是逐渐挖掘患者潜力的过程,而康复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潜力的开发又由于人的眼界的限制,往往局限于眼前和局部,不从长远和整体出发,不去符合事物本身的发展的规律,必然会造成功能重建中伴随功能损害的问题,甚至到了后期失用功能无法重建,康复训练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其治疗也不能因为把一个患者训练步行便认为已经大功告成了,其中一些治疗到了后期往往是很难或者无法挽回的。必须循序渐进,逐层完善,考虑长远疗效和整体康复,才是康复训练的王道。

参考文献

篇8

康复科下一年度工作计划1

近年来,现代康复治疗项目逐步纳入基本医保,是为康复医学发展的绝佳时机,加之我院各级领导对康复医学科大力支持,又恰逢我院新病房大楼开诊,对康复医学科的硬件装备,人员配备,管理、教学和医疗质量安全保障,均提出较高要求。为此,更鞭策我们在科室建设、诊治水平、医德医风、科研创新、人员配备、硬件设施上不断发展,现制定2014年度工作计划如下:

一、着力建设康复科病房、规范发展康复科病房管理

请求院部成立康复病区,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装潢留置康复训练治疗大厅,面积200平方米左右,设置床位20张,按照康复科标准装潢病区。加强住院部病人管理,实行有康复特色的病房管理模式。

二、人才引进,培养

我科现有医师5人,其中理疗医师一名,医师严重缺编,请求院部至少安排二名医师,一至二名治疗师上岗,以维持病区正常运行。现有医师建议院部安排到省立医院康复科依次参观学习一个月,主要针对神经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学习。

三、医疗器械配备

请求院部购置康复训练器材一套,大概20至30万左右,现有理疗器械破旧不堪,部分更新如腰椎牵引床,超短波,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大概至少10万左右。(可行性报告附采购申请后)

四、康复护理

建议院部安排最小护理单元,5人,或者固定2至3人,白班,夜班由中医科护理部代值。

五、内部管理,横向联系

1.安排医生定期到其他科室查房,了解病人康复情况,指导相关科室医师开需要的康复治疗项目,指导本科人员制定康复计划及实施。本科医师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适应证,向其他相关科室医师推介本科特色。

2.有计划对本科医师进行全面康复培训,做到康复理论和康复治疗技术每周一小训每月一大训,以提高每位医师的康复理论及康复治疗技术水平。

3.全面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吞咽障碍治疗,拓展脑损伤、脑瘫、骨折术后功能康复。

4.在院内外宣传康复项目特点治疗效果提高社会各界康复意识。通过病人及时反馈的意见与建议,及时改正我们工作当中的不足,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服务。

5.对疑难病人进行科内讨论,以提高治疗效果增进康复医疗技术水平。

6.劳务酬金实行二级分配,以工作量为主,结合岗位工作、职称、病人满意度综合考虑

康复科下一年度工作计划2

在新的一年里为了将科室工作做得更好、使医疗工作顺利进行,医疗质量逐渐提高,特订计划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1、在医院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科人员继续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认真贯彻执行,坚持“九不准”,积极参加院内外一切政治活动,坚持政治学习。

2、调动全科人员的积极性,继续发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争取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服务态度,一切为了病人,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疾苦,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业务、人才培养方面

1、开展门诊诊疗工作,争取住院人数达到40人,收入达到380万。 2.向其他相关科室医师推介本科特色,加强与ICU、骨外科、其他科室的合作;

3、拟开展穴位贴敷、脐疗、足心疗治疗中风后遗症、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运动障碍、肩周炎、慢性胃肠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熏洗治疗肢体运动障碍,突出中医特色; 4.有计划对本科医师、治疗师进行全面康复培训,做到康复理论和

康复治疗技术每周一小训,每月一大训,以提高每位医师的康复理论及康复治疗技术水平。

5、加强人才培养,拟派三名治疗师和两名护士先后到省级康复医学科参加康复进修学习。拟增加1名内科研究生,三名康复治疗师,可以从在本院实习的学生中挑选,还可以从外面招聘,申请一名有经验的针灸治疗师,开展中医治疗项目。鼓励现有治疗师考康复治疗师证,争取人人有证;

6.按照诊疗方案进行,及时完成临床路径;

7、鼓励开展新项目新疗法,鼓励科研及论文撰写。将其作为评先的条件之一。争取2项科研立项,2篇论文在国家级杂志发表; 8.利用万名医师下乡村和网络、电台,做好科室宣传;

9.新院建成后,三年后,在充分利用60张床基础上,争取达到80张床,争取再引进四名研究生,一名康复专业,一名内科专业,一名骨科专业,一名针灸专业,十名康复治疗师,康复科分成三个单元:卒中单元、骨关节病单元、内科病单元(老年病康复),康复治疗师也分成三组,有计划地向这个方向培养。

三、综合治理方面

加强综合管理,按规定及标准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做好医疗安全工作,搞好室内、外卫生,做好防火防盗工作,营造良好就医环境,继续做群众满意医院,配合医院的中心工作顺利进行.

康复科下一年度工作计划3

近年来,现代康复治疗项目逐步纳入基本医保,是为康复医学发展的绝佳时机,加之我院各级领导对康复医学科大力支持,康复病区成立,开张大吉,病房供不应求,对康复医学科的硬件装备,人员配备,管理、教学和医疗质量安全保障,均提出较高要求。为此,更鞭策我们在科室建设、诊治水平、医德医风、科研创新、人员配备、硬件设施上不断发展,现制定2015年度工作计划如下:

一、着力建设康复科病房、规范发展康复科病房管理

康复病区已经成立,按照卫生部国家标准装潢,焕然一新,装潢留置康复训练治疗大厅,面积八十平方米左右,设置床位二十张,目前床位供不应求,开张大吉,采购器械最迟三月份到位。按照规范病区管理,加强核心制度学习和执行,完善三级查房,加强住院部病人管理,实行有康复特色的病房管理模式。

二、人才引进,培养

我科现有医师五人,其中理疗医师一名,门诊上班一名,病房三名医师,无法正常排班,严重缺编,存在严重医疗隐患,请求院部至

少安排二名医师,一至二名治疗师上岗,以维持病区正常运行。此十万火急!现有医师建议院部安排到上级医院康复科依次参观学习一个月,主要针对神经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学习。或者请上级医院医师过来传帮带。

三、医疗器械配备

现有采购计划院部已通过,估计争取春节前安装测试使用完毕,暂时以器械公司培训为主,所有医师必须熟知操作,完全掌握适应症,禁忌症,专人保管,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医疗需要,逐步添置被动训练器械.。

四、关于医保

加强住院病人床位管理,严格实行病人离院请消假制度,避免医保查房,堵住医保漏洞。及时书写病历,病程记录,规范用药。

五、内部管理,横向联系

1.安排医生定期到其他科室查房,了解病人康复情况,指导相关科室医师开需要的康复治疗项目,指导本科人员制定康复计划及实施。本科医师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适应证,向其他相关科室医师推介本科特色。

2.有计划对本科医师进行全面康复培训,做到康复理论和康复治疗技术每周一小训每月一大训,以提高每位医师的康复理论及康复治

疗技术水平。

3.全面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吞咽障碍治疗,拓展脑损伤、脑瘫、骨折术后功能康复。

篇9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52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93-01

脑血管意外也可称为是脑卒中(Stroke,也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发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诱发患者引发脑血管意外的因素有多种,多为外部刺激或是心理刺激,从而引起患者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是破裂。脑血管意外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或是出血性脑卒中。在工作和社会压力如此大的现今,我国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可以说是呈直线上升,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每年在每10万人中,就有150人引发脑血管意外,且在紧急抢救后致残率也是高达75%。为了能够尽量的降低致残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学者对于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在康复护理时,早日介入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本文将选取本院在2008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并对这100例患者采用早期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在2008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年龄在55-80岁,平均年龄在60岁。男性68例,女性32例,100例患者经过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过颅脑CT再次进行确诊,100例患者均为处罚者,且都存在着肢体功能障碍。100例患者中有85例是在发病后的3天内入院,15例患者是在发病后的2天内入院。在入院的检查后发现,100例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5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例。在发病后经过紧急治疗后度过了危险期,且全部出现了肢体偏瘫,有20例患者还伴有失语症。

1.2护理方法对这100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护理方法,其进行护理的前提条件是不影响医生进行临床抢救。当患者度过危险期后,意识清晰,生命各项体征都处于平稳的状态,且病情并没有任何的进展。观察2d后就可以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

早起康复护理主要可分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

心理护理:脑血管意外的疾病给与患者带来的痛苦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有些患者担心患上疾病后,引发的瘫痪长久都难以痊愈,使患者心生恐惧、悲伤以及绝望。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鼓励患者重新的树立起治疗的信心,因为心理也是促进身体早日康复的一大因素。

饮食护理:脑血管患者在护理期间,要尽量的食用低盐。低脂的失误,最好是新鲜的时蔬水果以及一些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护理人员还应当建议患者少食多餐,帮助消化。

康复训练:在10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伴有失语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不仅需要对患者的肢体,还要对肘部、膝盖部、手指、脚趾、脚踝、肩部、髋部等部位进行训练。还需要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训练,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语言功能。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100例患者在病发后入院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并在入院后的5周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在5周内观察10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肌力提高Ⅰ级的患者有30例;肌力提高Ⅱ级的患者有65例,肌力无提高或是无改善的患者有5例。在脑血管疾病引发后引发失语症的20例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已经有18例患者恢复了语言功能,有2例恢复较为缓慢。

3讨论

脑血管意外在病后所引起的并发症是属于脑性偏瘫,但是在本质上还是属于运动功能障碍,其原因是属于控制运动功能的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是患者的神经中枢无法控制运动功能,从而引起运动模式异常。

康复护理是建立在脑侧支循环的情况下,并不断的促进患者病灶周围组织的重组和康复,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患者的脑部的可塑性,并达到提高患者运动的能力。

早期康复护理可在最大程度上创造患者遭到损伤神经修复的条件,使得患者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具有良好的条件下重新建立起来,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肌肉萎缩以及关节脱位和关节挛缩畸形的状态。

在上述100例患者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使得患者恢复运动功能以及语言功能,在临床护理中,治愈率是95%,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继荣,吴霜,黄宇,等.规范三级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临床疗效研究[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08.

篇1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指骨有活力的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等)死亡。坏死不仅限于股骨头且由于股骨头负重,在其负重面上会发生节段性关节面塌陷,最后导致髋关节退行性关节炎[1]。本病机理尚不完全明了,主要有骨髓内脂肪坏死说、股骨上端骨内压升高说、细胞累积应力论、多种因素说、骨髓腔内压增高说、髋关节内压力增高说、关节应力失常。临床上一般认为:当患者股骨头出现塌陷,Ficat股骨头坏死放射线分期为Ⅲ~Ⅳ期,髋关节疼痛明显,功能障碍严重时,需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因此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以防止股骨头进一步坏死,改善股骨头血供,使部分坏死骨细胞周围的成骨细胞活化,加强成骨活动,修复坏死骨细胞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髋关节进行功能训练,减少患肢负重,恢复髋关节功能也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关键因素。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渐增多,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种疾患。用各种康复治疗或配合其他疗法治疗该病,有理想的疗效。本文对近年来此类报道作如下综述。

1 临床治疗方法

单纯运用各种康复方法:梁国伟等[3]治疗股骨头坏死康复组的治疗顺序为:①超短波治疗;②干扰电流型低周波治疗;③康复训练治疗。康复治疗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则给予非甾体类抗炎、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对患侧肢体进行减重练习,采用常规骨科方法治疗,治疗时间为30d。结果表明康复组在改善患侧股骨头血供,骨质修复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李峻辉[4]以肌力练习、关节磨造为主。结果表明能防治骨质疏松,废用性肌萎缩,增强肌力,促进心肺循环,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内粘连,维持或恢复髋关节的功能水平,将髋关节的残疾发生率减少到最低数,将残疾的严重程度降到最轻度,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弓利风[5]等用推拿及康复训练治疗外伤性股骨头坏死1例, A推拿:滚大腿前面,先自大腿近端始,自远端渐向近端,如此往返,持续4~5次;掌揉腹股沟,持续治疗百余下,手法力度宜小而均匀;侧卧位,指揉股外侧面,自近端始渐向远端往返4~5次;指揉阳陵泉穴,持续 二,三十下,以患者自感轻度酸胀为宜;俯卧位,滚臀部及大腿后面,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往返4~5次,手法须深透。B功能训练:被动活动其右髋关节。屈膝屈髋20下/次。以轻微疼痛为限,屈膝时做髋关节的内旋外旋10下/次。直腿抬高20下/次,侧卧位大腿外展20下/次,俯卧位,大腿后伸20下/次;超短波,无热量,15min/次;右髋部腰骶部敷蜡(蜡饼法)30min/次。以上治疗每日1次,历行3个疗程(一个疗程20d) 。患者MRI检查示:信号趋于正常,病灶范围缩小,右股骨头及右髋关节缺血性改变,较前片对照病灶明显好转。张帮宏[6]等采用音频、旋磁、微波疗法,配合推拿、牵引,并结合自主锻炼、器械训练等综合治疗32例(58个髋关节) ,结果示32例:优20例,良15例,可16例,优良率60%。结论:音频、旋磁、微波疗法结合推拿牵引和体育疗法能显著地减轻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延缓股骨头塌陷的发生,提高患的生活质量。

2 康复配合一些非手术方法

朱蜀云[7]等用口服补骨片,中药浴配合中医康复疗法: 患者卧位,医者对其患肢内、外、前、后侧进行滚、按、揉、拿捏;同时重点在大腿内收肌群、外展肌群起止点处做弹拨、点按,然后拍打、牵抖患肢,共20min;继则医患配合进行髋关节主、被动的屈伸、展收、内外旋活动;同时在医者的协助下患肢进行内收肌群、外展肌群的肌力训练,共20min;最后患者做盘腿、下蹲、步态训练,共20min,另行蹬车训练20min。隔日1次,3个月1疗程,总计2疗程。单服补骨片为对照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 05),疗效优于对照组。邵东晖等[8]应用脉冲-整体、高压氧及中药综合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30例,经治疗4个月至1年,无疼痛、跛行,X线恢复正常者2例;无明显疼痛、跛行,X线示囊变、硬化区较前缩小者10例;疼痛、跛行减轻,X线无明显变化者18例。叶建红[9]等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中药(含丹参、当归、乳香、没药、苏木、桂枝、透骨草等)外敷和泡浴(1d1次,30d为1疗程)。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物不仅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度,纠正脂质代谢紊乱,防止脂质在髓腔内堆积,并且能改善骨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状态,创造有利于新生骨生长、修复骨坏死的条件,从而预防和治疗股骨头坏死。

3 康复配合各种手术方法

3.1 保留髋关节的手术:李克庆[10]用经皮髓芯减压自体松质骨植骨结合中药复元活血汤内服并配合功能锻功能锻炼:术后3d开始被动无负重行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活动,同时进行患肢股四头肌舒缩活动、膝踝关节及足趾屈伸功能锻炼。治疗Ⅰ~Ⅱ期股骨头坏死12例15髋,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标准评定,结果治愈11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5.7%,田民,王松[11]等设计了一套适合于带髂深动脉髂骨移植术后患者在不负重的情况下进行下肢关节功能锻炼的功能操。要求术后6周开始至术后半年,仰卧位作功能操,每天二次,目的在于防止患肢肌肉萎缩,改善股骨头血液循环,改善髋关节活动,增加髋关节活动范围。结果例1病人随访5年零4个月,例2病人随访1年零6个月,例1疼痛完全消失,行走正常,关节功能正常,X线显示股骨头密度均匀,骨纹理已清晰可见,坏死区已局限在头内侧约1/6范围,股骨头仍保持原有形态,未再继续塌陷。例2病人髋关节疼痛减轻,行走久后仍有疼痛,关节功能基本正常。X线显示,股骨头坏死期可见骨吸收,已有新骨纹理进入,股骨头形态保持原样未发生继续塌陷。北京周谋望[12]采用自行设计的股骨头坏死骨刮除、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骨膜 髂骨移植术治疗25例青壮年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术后进行康复治疗,随访3~9.5年,按照中华医学会骨坏死组推荐的疗效标准评价治疗结果。结果:优16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2%。肖文萍等[13]通过9例髋关节病变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的髋关节融合术治疗的患者术后观察护理,在不需要外固定的情况下,取得良好疗效,认为:髋关节加压融合术后免除髋人字管型石膏外固定,而正确的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该手术融合率的提高,同时可保持正常的关节、肌肉功能。于继华等[14]利用缝匠肌髂骨瓣移植及胫骨膜游离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8例(21髋),术后按是否康复功能训练进行对照组试验,经过6~42个月随诊,结果显示康复组明显优于非康复组。

3.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杨晓红[15]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7例,术后经全面康复训练指导,取得了满意效果,其中51例术后10d出院,16例术后15d出院,出院时均能在助行器的辅助下独立行走,无明显不适。其认为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而术后康复训练则是保证治疗成功保证。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患者在术后惧怕活动,担心切口裂开、出血、疼痛,故心理康复在全面康复中起着主导作用。刘花转等[16]2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系统护理及康复指导,效果满意,刘氏通过对患者术前的床上排便训练、肢体功能锻炼指导,术后的保持及功能锻炼指导取得了2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成功。

4 针灸治疗

乔美莲[17]采用针灸治疗股骨头坏死,对患者双侧股骨头局部围刺,每次5~6针,约1~1.5寸深。配巨廖穴、绝谷穴针刺,手法平补平泻,留针25~30min,加用远红外烤灯,效果显著。焦红波等[18]取大杼、肾俞、环跳、环中、冲门、气冲、府舍、急脉、承扶、委中、三阴交等穴交替针刺,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2例。针刺用补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隔5min行针1次,以增强针感,提高针刺疗效。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效果显著。赵文轩等[19]针药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12例,治愈6例,好转5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2%,取穴方法:髋1针,侧卧位取股骨大转子向内下直与腹股沟斜纹交叉处,相当于府舍与冲门之间,垂直正对股骨头,直刺2~3寸。髋2髋3针,侧卧位股骨头大转子直上3寸旁开15°角,针尖斜刺,指向股骨头,斜刺1.5~2寸。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沈梅梅用针灸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操作:环跳,居廖,针刺用泻法,留针15min,再用艾条熏灸10min;足三里,命门, 阳陵泉,,绝骨用针刺补法,留针15min。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3~5d,进行下一疗程。结果:1疗程后,病人能单独行走,二便能自理;连续治疗6个疗程,诸症基本消失。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5 结论

采用综合康复手段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改善了患侧股骨头的供血状况,加快了患侧髋关节功能恢复。Salter等研究证实,功能锻炼能使关节内应力分布均衡,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软骨内生理性、动力性改变,提高软骨及骨的负荷强度[20]。让患肢关节做一些适宜的关节活动、肌力练习等,可促进关节内滑液循环,减轻滑膜炎症;同时适当的应力还能促使关节滑液进入关节软骨内,改善软骨营养状况。肌力练习可预防及治疗肌无力,避免肌肉萎缩,使关节肌力、稳定性增强,具有关节保护作用,防止向骨关节炎进展;同时还具有缓解疼痛及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可以看出,采用康复方法配合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不采用康复方法时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问题:在我国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过程中,多数忽视了利用系统的康复疗法治疗的重要性,往往在进行全髋置换术后才想到利用康复来恢复髋关节的功能甚或是仅仅防止肌肉的废用性萎缩。其实如能好好利用各种中西医康复手段,能减少手术比例或是增加手术的成功率,从而减轻人民经济负担,减少痛苦。而利用针灸推拿这一传统医学的康复手段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目前还未有大量的临床研究,尚处于经验介绍阶段。有随机对照的研究少,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造成客观评价疗效困难,今后的研究应注意。还需要我们医学工作者作大量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董天华.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研究进展.全国第三界骨坏死会议论文汇编[M].山东潍坊,1999.21.

[2] 邱贵兴,荣国威,主编.骨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325-335.

[3] 梁国伟,齐雨根.早期康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 27 (4) :232.

[4] 李峻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与康复治疗[J].云南医药,2003, 24(6):564.

[5] 弓利风.推拿及康复训练治疗外伤性股骨头坏死1例[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 4 ):213.

[6] 张帮宏,陈卓明,等.股骨头坏死的系统康复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2003, 12(3): 571.

[7] 朱蜀云,杨康.综合疗法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4,25(5): 53.

[8] 邵东晖,华咏梅,许淼.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综合康复治疗[J].现代康复,2001,5(10):83.

[9] 叶建红,毛向东.中药外敷和泡浴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医外治杂志, 2005,14(4):21.

[10] 李克庆.经皮髓芯减压自体植骨结合复元活血汤治疗Ⅰ~Ⅱ期股骨头坏死[J]. 中医正骨,2005,17(9):36.

[11] 田民,王松,方明智,潘玉祥.带旋髂深动脉髂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27(2):13.

[12] 周谋望.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显微手术及康复治疗[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 16(2):69.

[13] 肖文萍,侯晓玲.髋关节加压融合术后的和功能锻炼[J].华西医学,1997,12(3):309.

[14] 于继华,李建军,陈有光.股骨头成形与髋关节功能康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32.

[15] 杨晓红,万宪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指导[J].山东医药,2003,43(11):93.

[16] 刘花转,李麦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指导[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42.

[17] 乔美莲.针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4(2):34.

篇11

2 治疗方法:

2.1电针疗法:取百合、大椎、风府、曲池、足三里

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取环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解洗、昆仑

痉挛瘫:肘部配曲泽、腕部配大陵、膝部配曲泉、踝部配太溪

言语不利:加廉泉、通里、哑门

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合谷、太冲

针刺得气后用GP805-C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宜,患者的肌肉随着电针频率有规律的轻微抖动,留针20min,每日一次,每周治疗6次,治疗一个月至半年。

天冷可在治疗仓内进行(治疗仓为凸隆木制物内装多组灯泡,可调控温度、保暖、促进血液循环).

2.2推拿:1前臂部操作,患者坐位,术者位于患侧,由手部至至腕部、肘部,做轻手法按揉,推拿手法,重点按揉手三阴经合穴。术者一手握住患者手掌、另一手控制住患肢肘关节,对患肢前臂屈肌进行拉伸活动2-3次,要求患者手掌同时呈背伸无痛位,每次拉伸持续20-30S,施术时间10min.

2 肩部操作,患者坐位,术者一手握住肘关节,另一手由肘部向肩部方向进行滚法操作,力量由轻而略重,并适当轻柔被动活动肩关节(外展、屈伸、后伸、内外旋等)范围由小到大无痛为度,适当按揉剪前,天宗,肩中俞,中府,肩髃等穴,施术时间15min.

3 患者下肢按摩、推拿……

3烤电 用仙鹤牌TDP磁谱仪对患者进行局部照射,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改善营养,促进功能恢复,时间20min,每日一次。

4 康复训练 主要进行上下肢的功能训练。包括主、被动运动,诱发肌肉活动及训练伸向物体的控制能力,维持肌肉长度,防止挛缩。

发音器官的运动训练……医师每日指导患者康复训练1次,每次30min,每周五次。

5 头皮电针 针刺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通电,拿着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边走边治疗,由家人扶着。

6 讨论

百会为足太阳,手足少阳,组厥阴与督脉之会,能补神益智,疏通脑络,协调百脉,主头风中风,言语蹇涩,口噤不开,半身不遂。

大椎是足三阳与督脉之会,可调节阳经气血,风府、曲池、足三里等,可促进受伤神经元的恢复,醒脑开窍,疏通气血,平衡阴阳。

头皮电针:运动区、感觉区,它对应大脑下面的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而颞叶皮质于记忆、学习等有密切关系。其部位又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所过之处,中风患者偏瘫,其病位在脑。取偏瘫肢体对侧,可以疏通肝胆经之气,平息肝风,鼓舞少阳生发之机,主治对侧肢体瘫痪,中枢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认知障碍,发音障碍,流口水,颈项痛,耳鸣……

通过电针机械刺激,造成全身血液循环加快,增加脑血液供应,加强脑内侧支循环建立,从而促进轴突出芽,建立新的突触联系,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的生成。临床实践表明,脑卒中患者,经过及时的规范的中西医治疗,在恢复期经过及时的,规范的电针与推拿,烤电,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改善中风后偏瘫胡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提高生存质量,显示了中医针灸治疗本病后遗症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