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32: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学概论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由于对幼儿园的投入不够,幼儿园设施简陋,幼儿没有足够的玩具、器械进行游戏活动。在红星幼儿园中,只有简单的滑梯和秋千这样的基本游戏设施,幼儿的玩具也很单一。“目前我国东部拥有中心园的乡镇约占75%,但中西部22个省(市、自治区)27284个乡镇中,半数左右没有乡镇中心幼儿园。村幼儿园的数量也只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0%,也就是说90%的行政村没有幼儿园,那里的孩子无园可入”。
(二)幼儿园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
规范的幼儿园应每班配有“两教一保”。而在红星幼儿园中只配有一名幼儿教师,保育的工作则由老师和阿姨平均分担。1996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之一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有保育才能有教育。同时幼儿园缺乏保健室和门卫室,当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身体受到损伤不能得到立即规范的处理。
二、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建议和策略
(一)更新农村家长教育观念
大力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端正幼儿家长不重视学前教育的落后观念,让农村家长意识到学前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而3—6岁是幼儿发育的最快最佳时期,也是最重要的时期,是形成语言发育,认知、行为及潜能开发的重要时期”,所以要改变农村家长只关注幼儿身体和智力上的发育,而忽视幼儿心理和其他方面各种能力的发育的错误观念。
(二)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就目前形势来看,虽然我国很多地方实行编织下乡政策,但是考上编织的教师大多分在镇上的公办园,对于村里或许多乡下的民办园还是很缺乏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对幼儿教师素质的提高上,当地县乡政府应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为此,可以尝试建立乡村联动的教研制度,建立县、乡镇幼儿园教师与农村幼儿教师的“手拉手帮带制度”。同时对于优秀教师实行奖励政策,以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兴趣和质量。
(三)充分利用农村自然优势发展幼儿教育
虽然农村幼儿园缺乏现代化教育设施,但农村广阔的田园风景和人文生活给予了幼儿更大的活动空间。农村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农村独有的自然条件,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带领幼儿进入自然,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在大自然中放开幼儿,让他们自由地探索。让幼儿在大自然里潜移默化的陶冶情操,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
(四)增加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经济投入积极创办优质园
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重点,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建设。努力将幼儿园的设施、环境搞上去,配备现代化教育工具,充实幼儿的玩具、读物等,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对于民办园要给予支持,通过多种形式开办农村幼儿园,兴办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机构。
(五)完善农村幼儿园管理制度,加强园内安全
我国幼儿园实行保教和教育结合的制度,保教在前,所以幼儿教育中解决保教问题是首当其冲的。保证幼儿的生命和卫生安全,是幼儿园展开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合格的幼儿园每班都应配备有一名保教人员。同时幼儿园也应建立相关的保健室,当幼儿的身体出现问题时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就诊。幼儿园门口应设立警卫室,警卫人员对于外来人员要进行严格把关,登记入园,创建安全校园。
农业概论设计的内容很多,既有国内农业发展的介绍,也有国外农业发展的介绍。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加入电子元素。多媒体教学通过把图片、声音、文字等多媒体信息经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一目了然地表达了传统板书所不能体现的知识,节约了教师书写板书时耗费的时间。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加教学容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而对于在传统教学中很难体现的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地理区划等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既直观,又生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弥补了教学条件的不足。当然,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教师讲解时一味依靠多媒体,使得课堂气氛不理想,教师失去了主导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结合起来。
2.实践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来源大部分来自教材,课外书和教师的讲解。而对于农业概论的教学来说,其涉及的内容既有农业生产过程,又有农业经营过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一方面,利用学校周边的农业研究院、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农业观光园、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等,通过参观、调研,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不同层次、结构的农业设施特点;另一方面,也可带领学生深入蔬菜大棚,山间林地,田间地头,让学生实际操作一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取最新数据,弥补教材老化与区域不同带来的问题。根据贵州省农业生产实际,可在茶园、林地、烟草和中药材种植区设立长期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充分了解我省农业生产的特色和优势,进而学习更为实用的生产技能。此外,也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使学生完成对农业概论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巩固。
3.其他教学方式
除上课时,使用传统讲课方式和多媒体教学外还应该采取其他的教学方式,因时制宜,因内容而变,教师在深入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采用多样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以问引学、以玩教学、课程讲座等。以问教学指教师备课时,对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后,总结出几个概括性问题。在课堂开始前就以提问的方式来对本节的内容做一个引导,让学生带有目的的去听,这样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听讲。在课堂结束前进行提问,检验学生的课堂效率,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又可以对上课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以玩教学是在理论性知识较少而实践性知识较多、又不能同时提供实践基地条件的时候,教师将教学内容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合作能力;课程讲座则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邀请行业专家、农业推广人员、其他专业教师等举办相关讲座,以拓展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良好结合。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鼓励学生举办讲座,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选题,通过查阅资料、拜访专家学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讲座内容,向同学们进行课程讲座,这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对良好学风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对于课程作业的改革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程作业教师多是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书面做答后提交,但是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到枯燥,更是不能保证作业的独立完成。随着教学模式的改进,课程作业也必须创新,教师可根据农业概论课程理论性较低、实践性较强的特点,适当地将课程作业改为辩论赛、演讲或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如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农产品安全、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内容可采取以上方法进行,引导学生关注农业领域的最新技术、生产方法、最新成果。而类似于转基因农产品、食品安全、农业信息技术等这些讨论的比较广泛的话题,通过辩论等形式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这比单纯的上几节课收获大得多,而且通过这些方法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在实践基地教学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将课程中所拍摄的照片、视频,做的笔记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做一个PPT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基地学习时带有目的性,集中精力学习,同时也督促学生对教学知识进行反思与提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二、提高农业概论教学质量的建议
1.结合本土特色,自编讲义
现有的农业概论教材,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概论》和刘巽浩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概论》等。这些教材都有各自的体系,但无论是哪本教材结合到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授课时,都显得不够贴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专业的需要,参考各种版本的《农业概论》教材,量身裁定教学内容。考虑到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业生产活动穿插到课堂中,如茶叶、烟草的种植与加工;山地农业及其机械化等。其次,在讲义中应该特别突出农业生产的三个层次(技术层次、经济层次、生态层次)的效果,使讲义更能够接近生产实践,增强其实用性。
2.善于利用各类教学条件
在教学条件上,农业概论课程可以使用的教学设施较多,如学院现有的生物技术实验室、农产品物流实验室、园林实验室和经济管理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都配有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和数据分析软件,学生可在实验室里学习知识和实用技能,对强化农业概论课程的学习有很好的作用。
3.利用现代传媒,广泛收集各种农业生产经营案例
现代农业发展日新月异,课本上的知识点已过时或不够全面。为了拓宽教学内容,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收集各类相关信息。如央视二套的《生财有道》、七套的《致富经》、九套的农业纪录片、十套的很多农业科教节目,都是以农业种植、养殖、农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生产、农业科学技术等内容为主,生动直观地为我们讲述现实中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是非常好的教学素材,应当注意收集,并把这些信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丰富专业知识。
当前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而不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知识为主。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忽视了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差异性,课程内容没有突出专业特色,没有突出侧重点。这样既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的职业认识。据学生们反映,课程中的内容听起来都对,教师讲的头头是道。但是,与职业、就业联系不紧密,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仍觉得用不上。这种与职业就业联系不紧密的课程,在各学校课程结构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2.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许多中职学校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为主体的讲授法,有的虽然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但由于制作水平限制,变成了文字和图片的大量堆砌,反而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很少,学生以记笔记为主,基本无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课程呈现方式呆板,无法使学生感兴趣。
3.教学评价落后而单一
长期以来,农业中职教育课程考核的形式是限时笔试,这种考试形式并不能真正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只能使教师面对考试成绩表上的一片“红灯”和逐年上升的不及格率,发出“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叹息声,使学生在消极被动的应付考试过程中,对课程的恐惧与日俱增。由此可见改革中职教育考试办法,比较全面而又比较准确地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势在必行。要找到一种评价机制,光明正大地给学生发放毕业证书,让学生理直气壮地毕业,以成功者的姿态走向社会。
二、推进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1.转变对中职学生的传统认识
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角度上来看,中职学校学生是应试教育下的“差生”,大多因为学业不良而引发厌学、逆反、麻木、脆弱的问题学生,但从理论上来说,他们只是属于考试不利群体,是“后进生”,而职业教育是合格教育,不是选拔教育,完全可以摆脱传统智力观的束缚,用先进的教育哲学思想开创新思路、新局面。作为新形势下的中职教育者,要理解个体差异,不为分数而烦恼,重新认识中职学校的学生,准确定位学生的智能类型,从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出发,多给他们鼓励和引导,启发他们智慧的潜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热情,让他们充满激情地面对学习,满怀信心地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2.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2002年,国务院颁发的文件《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与教材。”在科技发达时代,中职教育的理念、制度、内容、方法等必然要发生新的变化。要树立先进的中职教育课程理念,就必须彻底解构传统的课程理念,树立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现代课程理念。从根本上改造学科课程,在教材中引进学生能理解的、与现代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的一般原理和思想,使课程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压缩旧的内容,充实科技新内容,把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的成果及时反映在学科之中,要把课程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并用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学校的课程问题。
3.设置完善的课程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摆在我们面前的教材,既不是真正客观的学科内容的物化,也不是真正客观的编著者意图的外化,而是一种既包含学科内容,又包含编著者意图,也包含其他未定成分的综合体。随着社会的进步,中职教育课程内容呈现出多样化、实用化、个性化、职业化、综合化的改革趋势。新形势下中职教材应囊括教学的目标、做人的道理、知识以及技能,中职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必须根植于工作世界的真实生活,也必需传递职业角色中的种种扮演活动。
4.改进教学设计与方法
现代教学论不仅要研究教师的传授及传授术,更要研究学生的接受及接受法,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主体在接受内容时有怎样的不同,研究在不同的接受主体面前如何改进传授。当然,更要研究传授、接受什么样的内容。重视设计有效的课程形式来恰当地“转译”、“组织”、“传授”各学科领域内有价值的课程内容,使之既能按学生的思维方式,又不失其知识的实质;既强调知识和学科基本结构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又强调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因此,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应按照工作过程的阶段组织实施学习任务。这样,基于工作过程的授课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基本结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农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体系的构建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农科专业课程体系在构建的顶层设计中,往往以专业负责人为主导者,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是参照国内相关农科专业的课程架构。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存在着与当地农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人力资源联系不紧密的情况,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的现象。课程体系的建立缺少专家论证这一关键环节。在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缺少反馈和评判环节,发现问题时,往往是针对某一问题做出改变,而不是从整体上系统地进行变革。
2.课程体系的设置偏重学科化。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对农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从需求的人才类型看,更主要的不是“专门人才”而是“知识面宽、有一定专业知识、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长期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主要以学科基本框架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致力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始终处于弱势。从国内各农业高校农学专业课程设置来看,课程体系不但在总体结构上体现出明显的学科化特征,即课程体系一般遵照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学科架构方式进行组织,跨学科课程和综合化课程开设不多,而且在课程体系的具体要素构成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学科性与专业性色彩。
3.实践课程体系缺乏特色。目前,从大多数农业高校农学专业课程体系来看,实践课程体系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仔细推敲,发现实践课程体系并没有体现出系统性和独立性。很多教学实验、生产实习都是理论课程的补充,实践课程在知识和能力的授予上不能做到由点到线,一线贯通,实践教学还明显地存在着单打独斗的现象。此外,实践课程体系缺乏特色,不能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来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课体系,导致大部分院校的实践课程体系相似度高,特色不明显。
三、农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对策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农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直接体现了现代农业以及高等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育观念、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农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明确目标,找准切入点,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增强实效。
1.建立农学专业课程体系评价机制。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应引入论证机制,改变以往由专业负责人主导设计的方式为学校教务部门统筹,专业负责人制定,相关领域专家论证的方式。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在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对农业人才的需求,充分参考企业、行业和协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进行设计论证,确保顶层设计科学合理,保证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应将教学效果作为评判课程体系优劣的基本标准,不断通过教学效果来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同时,还应充分调研学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及社会反馈情况,根据这些因素逐步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总之,要确保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需要在课程体系应用的全过程中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按照“论证-实施-评判-反馈-调整”这一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质健康被现在的老年人越来越重视,而被成、青、少年一代则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忽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孩子都告别体力活的年代,繁多的作业以及补习班让我们不得不担忧孩子们因缺乏体力活动,而出现体质下降。
一、小学生体质下降的普遍原因
(一)过大的学习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更注重,对孩子的期望也提上日程,父母们纷纷把子女送到一些课外培训班、补习班等等加强学习辅导。课业繁重,学生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锻炼身体。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残留在义务教育阶段文化课教师身上的分数录取制仍然没有改变,一年级的孩子是很有灵性的,而回头看六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已经被繁重文化作业所“压迫”,长期发展下去不仅影响孩子的体质健康,同时还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营养搭配的失衡
饮食营养的优化搭配在小学生长身体的关键期间有助于补充每天都需要的能量。而今的时代,许多农村生活水平城市化,富足的父辈充分地满足孩子们在饮食上的需求,各种碳酸饮料、洋快餐虽然丰富了学生饮食,却对孩子的体质健康无益。
(三)学校体育课教学实施的不到位
国家明文规定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但是实际的一小时锻炼又有多少学生充分利用到了呢?一方面部分体育教师为了避免学生锻炼出事故大大降低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许多体育器材在学校里只是一种摆设;另一方面学校领导的不重视,以致造成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师对学生体育运动锻炼的忽视,尤其在一些农村学校里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许多体育教师多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的,由于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教学技能的有限,小学的体育课等于是学生的休闲课,毫无实际的运动,甚至连体育课都被其他课程所取代。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一个人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品质,可以培养人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文化课无法替代的。
二、小学生身体体质改善的措施
(一)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
在当今社会,小学生拥有健壮的身体,才会更好地去学习知识,改造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小学生的体质的提高,从小培养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思想,这为将来建设祖国创造良好的条件,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以健康的体质为基础,严格地把关,真正的从小学就开始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
(二)增强体质,切实促进心理综合发展
在文化课学习之余,有效地结合一些体育活动,能使人体左右脑的运用平衡,同时喜欢玩本身就是孩子的天性,现今的小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比较脆弱,知道父母用心良苦,所以也不怎么会对父母说,长久发展下去容易导致孩子身心发育不良。体育运动,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对学习压力紧张的孩子们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三)增强体质,提高社会适应力
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的综合型人才,而体质健康的人更容易适应新型的生活。只有拥有健康的体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压力和责任,相反没有健康的身体,即使从事尖端的科技也是短暂的。从小只注重小学生的文化成绩,只是片面地发展学生。
三、提高学校体育,促进小学生体质的改善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归究于农村学校器材缺乏、场地有限等客观因素上,而往往忽视教师自身的原因。最明显的现象就是体质状况相近的两个班级的学生接受两位不同教学方法的体育教师的授课,一个学年下来学生的运功能力,运动兴趣会发生很大变化,这也充分说明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老师。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体育课的教学必然会对教师的素养提出极高的要求。
(一)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动,爱新鲜事物,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提高学生的兴趣,需要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开始教学时注意紧抓学生的课堂纪律,之后不必担心不好组织,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意适当的“松”,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有效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
首先,体育课堂教学疑问化。在体育教学中,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让学生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在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又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进行跳远的课程上,让学生们尝试,并对比思考如何能跳得远,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脚后跟着地,为什么起跳时要快速收腿,落地时为什么要屈膝缓冲落地,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
其次,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主要在于体育教师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如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篮球的故事,并利用学校的场地,给学生们自主的空间,以教师为裁判,学生分成几组,其他班级成员为拉拉队,以五分钟为半场规划,对一般的犯规给予默认,提高小学生的激情,以进球的多少和大型的犯规次数给学生作出合理的评价,并给胜利的一方发小奖品。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去进行下一步的学习,积极地提高体育课的兴趣,快乐地参与体育兴趣活动中去,从而间接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这说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兴趣,更多的在于体育教师的培养。
最后,加强体育活动课的选择性、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加大小学生喜欢的教学竞赛课程安排和娱乐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有喜欢的体育项目,从而激发学生自足锻炼的热情。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增强体质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真正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同时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心,也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优美语言艺术的应用
在体育教学中语言艺术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兴趣程度。我们应该用小朋友的语言特色,诙谐地给予他们幽默,让他们在被肯定中增加对体育的兴趣。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幽默动听,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欢快、喜悦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课堂随之呈现活跃和谐的乐学氛围。如在传接球技术教学时,有些男生做得比较好,应该多表扬,同时请他为大家做示范,完成时不论好坏,都请同学们掌声鼓励。借以激发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认真上好每堂体育课,而且又成为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好帮手。
四、建立合理,形式多样的评价制度
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态度,加深体育锻炼对促进身心健康的认识,这离不开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评价既可以帮助也可以提高对体育的情意、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
首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英国教育家洛夫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振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文字一样。这说明教学氛围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感到安宁和自由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学生对体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其次,广泛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这不仅使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学生在课堂中感受主人翁的角色;又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推进学生的认识和行动,努力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再者,适当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能促进学生对运动技能更好地掌握,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的合理开展,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息,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
使教师明确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个别对待,同时也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我。积极给予学生正确合理的评价,才能让学生提高对体育的兴趣,才能让让学生在激励满足中成长奋进。
五、结论与建议
在新课改的今天,要有效地促进小学生体质的改善,离不开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同时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带动小学生。让小学生自主参与体育运动,就需要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要想提高学身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就必须找出学生讨厌上体育课的原因,并想办法去解决。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基本上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经过实践证明,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选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良好语言艺术的应用,建立合理、形式多样的评价制度,是促进体育课质量强化,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只有积极地提高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体质才能更好地改善,才能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103-01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观念较为滞后
当前,在农村小学当中,大多的语文教师认为其教学任务主要是教学生认字、背诗等内容,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这主要是其教学观念较为滞后所致。小学语文的教授不仅是要让学生能够认字,而且还包括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情感态度的表达等多方面的引导,只有将课本内的内容与课本外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结合,才能够真正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培养出合格的小学生。
2、农村小学教学设施落后
农村小学语文的教材,虽然使用全国统编的人教版的教材,但是仍旧脱离农村实际,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条件差,教学设施陈旧、单一、落后,并且多数学校缺乏图书资料、缺乏多媒体和相应的参考书籍,教室里仍然使用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以至于教学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3、农村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未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一刀切”的语文教学现象还存在。例如,农村小学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较为困难,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引导他们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4、教学方式不适应。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特别是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将以往那种传授知识的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但是,在不少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不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明白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听得就越累,无法把握学习的重点。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人才的培养,必须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而且刻不容缓。
1、教学观念逐步更新。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与思想教育工作的持续进行,当前,农村小学当中的部分语文教师已对语文能力的培养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不仅认识到语文教学的任务除教授学生听说读写以外,还包括培养学生价值观念、审美观念、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内容,而且还对这些内容有所深入的理解与体会,有些教师已能够在自己的实际工作当中灵活运用。此外,部分学校将办学目标在广大教师范围内进行积极的宣传,让教师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去进行实际的教学工作,这不仅让教师在实际工作思路更加清晰,而且有效提高了学校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2、发展和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各个地方应该深入调查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以填补统编教材的不足之处,使学生们都学有所用,能够把所获得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来。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为辅导的教学,已越来越普遍地走进包括语文在内的各个学科中。这样能够使语文教学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刺激学生的多中感官器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改变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农村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农村小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加强农村小学语文差异性教学。农村小学生的原有素质和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具体教学策略上需要进一步改革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有很大的自。此外,农村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整个班级的语文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放手让学生学习;对于学习资源暂时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基础知识,先达到最基本的语文教学要求。
4、实施多样的教学方法。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被动灌输的现状,究其原因,是教学方法太单一,教师只知道一味地向学生们灌输该记住什么,什么该会写,什么问题该怎样回答,完全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其实作为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需要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体验多重学习,比如合作学习、讨论学习、体验学习等,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可以进行师生互动,探究属于自己班级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最大限度地学好语文。说到课堂,美国语文教学的环境相对比较人性化,符合小学生好奇的心理,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教学效果也会非常好。
三、结语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需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并结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才能进一步发展。
[4] 向巧芬.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抓好“三注重”[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8).
[5] 苏丹薇.“求真”――我的语文教学故事[N].广州日报,2010-10-10.
1、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完善工作。积极配合市人事、编办部门,以规范乡镇机构运行为重点,结合全市乡镇机构运行实际,积极探索和完善乡镇的职能转变、管理制度、运行机制;进一步转变和提高乡镇干部的思想观念、依法行政能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重点了解掌握乡镇机构运行、职能履行、工作开展等情况,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有计划地做好对上岗和分流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使其适当新的职能工作;认真做好乡镇机构改革成本测算调研工作,提出解决改革成本问题的政策建议。
2、做好深化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与市教育局、市财政局有关科室一起,积极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关政策,密切关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动态;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预算到校、拨付到校、核算到校、监管到校”管理模式,切实强化资金使用监管工作;选择部分县区开展县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现状调查研究,对各级落实义务教育投入“约法三章”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3、做好“乡财乡用县监管”完善工作。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业务操作规程,重点在规范和监管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县乡联网,积极促进旬阳、白河、平利3个省级试点县率先完成县乡联网工作,当年再确定5个县乡联网试点县,选定一个县适时召开现场会,带动和促进全市县乡联网工作进程,并积极争取省综改办给予技术和财力支持;进一步转变乡镇财政所管理职能,规范岗位设置,理顺乡镇财政所上下、内外业务管理,确保各项业务工作规范运行;积极指导县区完善账户管理、会计核算、业务流程等“乡财乡用县监管”规章制度,切实强化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县监管”的作用,全面提升县乡理财水平;进一步规范“村财村用乡代管”,重点规范村级经费支出管理,完善村组干部报酬管理办法,全面实施市上6部门联合制定下发的《村干部任职、离任审计暂行办法》,全面规范村级财务、资产、债权债务管理。
二、抓宣传,为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结合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做好农村综合改革政策的宣传工作。在__日报、__经济等媒介上宣传改革政策和工作经验。在市财政局局内、外网页上做好宣传,组织系列报道,刊登省、市领导讲话,登载相关政策,介绍好的做法,营造有利于农村综合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
2、健全信息联络员制度,办好《农村综合改革简报》,进一步完善市综改信息联络员制度、农村综改信息直报点制度和信息工作考评制度。坚持每季度对各县区报送信息情况进行通报。信息联络员和信息直报点要积极采集信息、及时编发放送,每年向市综改办报送信息不少于12条。20__年对信息工作做得好的县予以通报表彰。继续办好综改简报,及时跟踪反馈市内综合改革工作动态,保证纵向、横向信息交流畅通。
3、积极做好优秀调研成果选报工作。市综改办20__年向省综改办选报调研材料不少于3篇,县区综改办向市综改办选报不少于3篇。
三、抓重点,积极化解县乡“两政一教”债务
坚决制止发生新债,积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等“两政一教”债务,严格执行中、省关于“约法三章”、“两项制度”的要求,坚决制止乡村发生新的债务,全面清理核实,锁定旧债数额。与有关部门一起,认真做好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试点工作,争取省上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完善和建立控制和化解债务长效机制,积极促进县区建立偿债基金、促进债务化解。认真贯彻落实《__省化解县乡“两政一教”政府债务激励考核办法》(陕财办预[20__]58号)和《__省化解县乡“两政一教”政府债务激励考核办法实施细则》,严格审核各县区上报的已化解债务,配合做好落实兑现奖补资金。
四、抓督查,确保改革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1、认真做好农村综合改革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各项改革政策执行到位、不走样。20__年继续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经常性检查与专项检查,集中检查与交叉检查相结合的形式,重点对“乡财乡用县监管”、“村财村用乡代管”、化解“两政一教”债务、农村综合改革有关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督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20__年由市局综改办、监督检查科联合制定检查工作方案,具体实施相关检查工作。
五、抓调研,为深化改革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加
强调查研究,探索建立上下、内外联动的调研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0__年是市综改办调查研究和制度建设年。要结合实际,经常性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认真研究解决。2、加大学习交流力度,积极争取省综改办多给机会,让市、县区同志到省外学习考察,吸收其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促进我市的工作。同时,在本市内组织好县区之间的工作交流。
3、认真完成调研任务。市综改办20__年调研工作的重点放在乡镇机构改革、乡财乡用县监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村财村用乡代管、县乡村债务化解及农村公益事业以奖代补办法等方面。精心制定调研课题,积极组织实施调研工作。保证全年市综改办向省报送调研材料5篇,县区向市综改办报送调研材料不少于3篇。
六、抓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学生营养餐急需建立监管机制[N].潇湘晨报,2012-04-09.
《环境保护学》是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是一门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变化、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应用课程,主要内容为各类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方法。目前我国面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1],因而开设本课程可弥补农学专业教育的不足,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思维。
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同学们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2]。课程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成绩评定,公平合理的成绩考核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3]。为提高环境保护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各高校的任课教师均十分重视教学手段的创新性研究和实践[4]-[6],但目前对于课程成绩考核方法改革的研究还比较少。
为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教研组以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工程建设为契机,对成绩考核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将其应用于2013-2015年的实际教学中,并根据教学效果反馈进行了完善,逐渐形成了本教研组在成绩考核方面的特色。
1.改革的必要性和思路
本课程的传统考核模式:(1)期末成绩占总成绩70%,形式为课程论文或开卷考试,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决定;(2)平时成绩占20%,形式为课堂回答问题或小作业等;(3)点名式考勤占10%。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考核模式存在一定不足:(1)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偏低,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存在随意逃课的现象;(2)期末课程论文成绩评定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开卷考试试题内容过于宽泛和乏味;(3)平时作业数量多、内容陈旧,使得学生负担重、兴趣低、疲于应付,且存在互相抄袭的现象;(4)单调乏味的点名考勤,占用课堂时间,且对师生关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传统的成绩考核模式应该加以改革,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研组从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入手,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建立了课程成绩考核体系:(1)降低期末成绩的比重至60%,增加学生对选择考核方式的参与程度,并对课程论文和开卷考试方法进行革新;(2)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至30%,平时成绩设置为网络学习评价、自我评价和特色作业三个模块;(3)考勤比例仍为10%,采用提问式考勤的方法。
2.期末成绩考核方法改革
2.1考核方式的投票决定
与必修课不同,选修课在考核方式上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开卷考试或课程论文。本教研组认为由学生投票决定是可行的,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具体程序:课程进行至半程或三分之二时,由任课教师介绍各个考核方式的特点和要求,然后学生利用纸质选票或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等进行投票,投票完毕,由任课教师根据多数同学意愿决定考核方式。经实际教学检验,选课同学对该方法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较高。
2.2课程论文考核方法改革
课程论文是选修课程采用较多的考核方法,同学们可根据自己兴趣和爱好,查询资料撰写论文。然而,由于课程论文在成绩评定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使得评分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部分同学对课程论文写作的认识存在误解,写作用语一味迎合批改教师以期取得高分;由于批改标准不一,部分同学不认真对待,滥竽充数交差,甚至抄袭。因此,我们认为应该进行课程论文的标准化批改,将成绩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引导学生认真对待、规范写作。改革后的评分标准见表1,其特点是注重格式、创新性和可读性,有利于养成科学的文献查询和写作习惯,还可为后续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此外,本教研组还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论文的电子版,由任课教师制成课程论文集(电子书),于网络空间或者打印存档。由于涉及自身的荣誉感,学生写作认真程度显著增加,论文抄袭现象显著减少。
2.3开卷考试内容改革
环境保护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较多,传统的考核对于内容广度和深度要求较高。对于选修课来说,过多的知识点和过高的难度,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研组认为开卷考试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开放包容,形式可以借鉴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的模式,分为3-6大题,要求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利用课程知识解决当前实际问题,如:(1)论述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2)探讨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3)发表对当前突出的具体环境问题的见解;(4)研究当前某具体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等;(5)结合农学专业知识,讨论如何实现绿色农业。
3.平时成绩考核方法改革
3.1网络学习评价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教研组在学校建立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建立了“环境保护学”网上课程。网上课程的建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学生能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式交流[7]。同时,提供了一种新的成绩考核模式――网络学习评价,教研组将此方法应用于环境保护学成绩考核中,比例为10%。具体方法:要求同学们定期进入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和交流,结课时由任课教师进入系统中的学生学习统模块计,查看和汇总学生登录次数、进入课程次数、发表讨论次数、回答问题次数、查看教学材料次数等,并进行评分。教学实践表明,网络学习评价是一种精准和合理的成绩评定方法,可促进师生的交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新技术平台实现自主学习。
3.2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和状况的评分,代表着自己对自己学习态度和效果的认可程度[8]。在2013-2015年的实际教学中,教研组要求选课同学进行自我评价,方法:(1)学生对自己的听课效率进行评价,教师也对学生进行评价,若两者严重不符,则酌情扣分;(2)学生对自己的期末成绩进行预测,若预测成绩与实际成绩误差≤10%则给满分,若误差超过10%则表明对自身学习水平认识不足,扣除相应分数。教学跟踪结果表明,学生的自我评价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和认知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约束能力,间接地改善了教学效果。
3.3特色课程作业
传统的作业一般要求各种资料查询、罗列和分析等,部分不仅作业枯燥乏味,还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教研组认为作业应该简单、新颖、与时俱进,提高同学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研组推出了特色课程作业,并根据认真程度和新颖性进行评分:(1)要求用手机拍摄自己身边的环境污染图像,制成环保视频;(2)要求用智能手机下载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查询软件、查询学校周边或者家乡的环境污染数据;(3)要求分组讨论如何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4)看环境保护纪录片,写出观后感。经实际教学验证,同学们对此类作业的兴趣较高,完成较好。
4.考勤方法改革
目前,普遍存在的逃课现象影响了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也是对教师劳动的不尊重,因而各高校非常重视点名考勤。但是,该方法单调乏味、占用课堂时间,过多的点名还会影响师生关系,降低学生参与课堂的意愿。教研组认为采用提问式考勤方式不仅可以起到点名的作用,还能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提问式考勤覆盖面和效率不如点名方法,因此提问式考勤需要提前规划尽可能增加覆盖面,还需要与点名方法相配合。
5.结语
本教研组以山东省名校工程建设为契机,从已有成绩考核方法的现状出发,对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引入了期末考核方式选择的自由投票,革新了课程论文的评分标准和开卷考试的内容,注重了网络学习评价、自我评价、特色作业和提问式考勤的积极应用。考核模式应用于2013-2015年的教学实践后,教学反馈见表2。由表可见,自由选课的总人数随年份有所增加,表明该专业学生较为认可课程的教学改革;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对课程的期末考核形式进行民主投票,三届均为课程论文,选课同学对投票模式及后续的论文评阅方法认可度和满意度较高;期末成绩及格率达到100%,平均分数逐年增加,且均大于80分;三届同学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分数均大于94分。课程论文选题统计结果表明,多于60%选课同学的课程论文涉及水污染监测、土壤污染成因、PM2.5防治和噪声污染危害等,表明同学们比较关注当前社会环境和生活中常见问题出发,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了解和解决当下问题。因此,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学习成绩,改善了课堂气氛,促进了环境保护学课程教学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华.“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目标任务[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6 (1): 3-7.
[2]李凌绪,李平亮,邢小霞.应用型本科农药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构想[J].科教导刊, 2016 (5): 125-126.
[3]罗兰,李平亮,杨从军,等.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成绩考核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5 (57): 1-3.
[4]董怡华,冯治宇,林静雯,等.“环境保护概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 42-45.
[5]赵本良,章家恩,秦钟.高校公选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改革实践及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29): 110-111.
[6]代莹,王伟,张敏,等.《环境保护概论》通识教育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 (1): 64-65.
××*同志负责的作物形态与分类实验室,承担全校近10个本科专业的作物栽培学、农学基础、作物概论、粮食作物学、作物栽培原理与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她作为一名实验准备人员,积极配合实验中心和任课教师,参加实验中心建设,购置仪器,顺利完成仪器的采购任务,并确保仪器的使用和正常维护。在学校的支持下,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实验室进行维修和改造安排在假期,它放弃了多个休息日,对维修工作进行监督,使实验室环境大为改观。
2、全力做好实验教学文件的准备工作,努力做好标本的维护、制作工作
××*同志工作特别主动,在实验教学文件的准备过程中,通知及时,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和实验卡片的填写,多次催促实验课教师做好实验报告的批改,教师批改后,她认真检查,归档保管,各项准备工作都提前完成。
作物形态与分类实验室,是以作物形态观察为主,实验室内成株、种子和幼苗标本较多。××*同志主动进行标本的维护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并且经常制作标本。由于她细致的工作,该实验室至今还保存着20世纪50年代制作的标本。为了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她将500多个标本瓶洗刷一新,并重新换上新的标签。为了更加突出实验室的特色,她不辞辛苦,在专家进校一个月前,将一些标志性的标本上墙,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3、卓有成效的管理,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所管理的实验室一直是农学实验中心利用率最高的实验室,除了承担每年近400学时的本科生实验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研究生上课的任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学术报告,特别是农学院的教学科研系列讲座每周都在这里进行。这些额外的工作,给实验室的管理和卫生带了了诸多不便,但××*同志却从不叫苦叫累,默默承受。即便这样,她所负责的实验室卫生和环境始终保持一流,实验室的利用率也极高。她的辛勤工作和无私付出也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评价。
4、协助学院完成迎评展室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