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10:01: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社区规划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1概念解读
从字面解读,城乡统筹社区由“城乡统筹”和“社区”两部分组成。首先,需要明确城乡统筹社区的主要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通过积极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既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城乡之间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其次,作为一种社区类型的规划,城乡统筹社区规划将居住功能建设放在首位,充分保障社区内居民的生活,因此其规划以地区物质环境整治规划(如土地利用规划、设施配置规划)为主,同时考虑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的规划,旨在通过对“物”的安排,为人们创造舒适、安全、方便的活动与交流条件,最终形成一个生产与生活协调,充满人情味的开放、民主的新型社区。因此,城乡统筹社区应包含以下两方面的统筹内容:(1)社会统筹—重构城乡一体化的居住新体系。在居住与就业分布方面,打破传统城乡分割的二元居住体系,以城乡非农产业分工协作为基础,统筹协调农村居民居住地和工作地的空间关系;在居住与配套建设方面,在延续现状布局、肌理和尊重农村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推广现代化的农村住宅模式,而公共服务设施则根据城乡居住体系的不同层次予以确定。(2)制度统筹—推动农村向城市社区转变。首先,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促进生产方式的改变;其次,以农村土地整理为先导,推进“撤村建居”工作;最后,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为农民提供政策保障。
1.2规划目标
通过对城乡统筹社区概念的解读,结合安康高新区的实际,规划提出安康高新区城乡统筹社区的总体定位:兼具安康传统文化气质、共生和谐社会态度与现代生活品质的复合式社区。总体目标是打造一个以区内移民搬迁安置及城镇化、保障性住房、产业区配套居住等居住功能为核心,集商务办公、品质商业、时尚生活消费和山水景观休闲等复合功能于一体,融精英阶层、普通阶层和大众群体生活方式为一体的城乡统筹新社区。
1.3规划策略
在总体定位及规划目标下,城乡统筹社区规划策略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1)社区功能构建,包括“居”“业”“游”三大主题功能:①“居”—提供现代时尚的高品质社区;②“业”—提供职住平衡的工作岗位;③“游”—提供多元化、充满活力的休闲娱乐功能(图2)。(2)土地混合使用策略。规划将居住区、商业区、工作区及其他功能区进行混合布置、合理安排,既要加强各个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又要考虑彼此间的不利影响,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图3)。(3)社区住房政策—“混合式居住”。在社会底层营造一个具有包容性的社会十分重要。因此,城乡统筹社区中的住房建设应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的收入阶层规划配套相应的住房类型,重点在于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保障性住房需求。(4)社区空间使用策略。在选址方面,要尽可能避开易发生不良灾害的地段;在功能空间布局方面,购物、医疗和护理等设施应当与提供休闲娱乐及社交的空间结合起来;在街区设计方面,主张多种功能在街区内形成精细的混合;在公共空间设计方面,宜采用多点式布局,以实现最大限度覆盖,并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要求。(5)村民拆迁安置策略,主要有集中布局、分散布局和集中分散混合布局3种,可根据村庄现状条件选取合适的布局方式。
2安康高新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区域现状
安康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市区面积约为23391km2,是陕西省东南部的中心城市和全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安康的区位条件优越,地处关中一天水、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域的交汇地带和几何中心,也是正在规划中的“西三角”的核心区,具有连通3个重要经济区、耦合中西部地带和南北方地域的重要战略地位。位于安康市域西部的安康高新区规划面积约为28km2,范围东至刘家沟、大桥北路及阳安铁路与襄渝铁路的交汇处;西至冉家河;南至安康大道、316国道、经傅家河至月河北岸为界;北至安康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快速北环线(图4)。现管辖范围为建民镇联合、联盟、汪槽、上游、新强、头档、莲花、友谊、花园沟、罗家梁、罗家营和韦家坡共12个村;河西镇五一、二档和冯台共3个村;五里镇四树、四岭和周家营共3个村;花园乡三元宫村;江北办青峰、张岭2个村。总共21个村庄(图5)。
2.2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新区的发展,安康高新区所辖范围内的村庄面临整体搬迁,面临转型的风险和挑战:一方面,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形式单一;另一方面,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未来高新区开发建设后,依靠村庄的自然资源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将彻底瓦解,现状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将被完全打破,集体经济发展将主要依靠经济留用地。高新区村庄正处在战略转型期,村民已经开始逐步向城市迈开步伐,现已有约一半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村民的经济收入已逐步转向以依靠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农村人口城市化特征初现端倪,这为未来村庄的完全城市化打下了基础。然而,村民在城市化过程中受长期积淀的农耕文化的束缚和影响,在生活方式、心理习惯及文化观念等方面仍保留着农村的传统特征和习俗,很难在短期内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实现由农民向居民的角色转换。此外,现状村庄存在的问题较多,如村庄人口分布不均、土地使用效率低、基础设施缺乏、居住环境质量差、居住分布零散、用地功能混杂和配套设施薄弱等。
3安康高新区城乡统筹社区规划实践
3.1总体空间布局
城乡统筹社区对高新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安康高新区城乡统筹社区的人口主要由拆迁安置村民人口、生态移民城镇化人口、保障性住房人口及高新区内产业配套及相关人口组成。规划确定居住用地总面积为320hm2,人均居住用地面积约为24.5m2。规划针对不同的居住群体的居住要求,从4个方面对城乡统筹社区的用地规模进行拟定(表1)。在明确了用地规模后,规划采取“组团布局、和谐共生”的布局模式。其中,“组团布局”指利用现状地形和用地布局现状,使城乡统筹社区形成组团状布局,各组团之间通过园区道路进行便捷的联系;“和谐共生”指各城乡统筹社区与周围自然生态环境和谐融合,彰显城乡统筹社区良好的环境品质,亦指社区居民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在具体的布局过程中,为保证安康高新区的高速、健康发展,加强城乡统筹建设,保障高新区内居民的生存与发展,在充分考虑高新区现实基础条件上,规划建设城乡统筹社区:傅家河社区、建民社区、居尚花园社区、双泉社区、河西中心社区、花园社区和金属镍社区,总用地面积为500hm2,其中居住用地面积为311hm2,占总用地的58.8%。社区总人口为131979人,总户数为36420户(图6)。
3.2公共设施配建
公共设施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为居民提供使用便捷、多样化的公共设施,既丰富了居民的文化休闲娱乐体验,又促进了居民的学习与交流。安康高新区城乡统筹社区主要分城镇示范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两种类型:(1)城镇示范社区分为标准街道社区、标准基层社区两级。其中,拆迁村民安置社区、移民安置社区和商品性住房社区按照标准街道社区的标准配置;保障性住房社区、产业配套服务社区按照标准基层社区的标准配置。标准街道社区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社区行政管理服务设施、社区安全保障服务设施、社区医疗保健服务设施、社区老年人服务设施、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和社区商业服务设施6类(表2);标准基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项目包括社区行政管理服务设施、社区安全保障服务设施、社区医疗保健服务设施、社区老年人服务设施、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和社区生活服务设施6类(表3)。(2)新型农村社区主要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聚居的、人口规模大于2000人、农业景观形象突出、享受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服务、实行城镇社区管理模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新型农村社区的公共设施配置的内容包括农村社区管理服务设施、农村社区教育设施、农村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农村社区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农村社区商业服务设施6类。具体而言,社区服务站、警务室与救助管理服务站宜结合设置;卫生服务站宜设置在交通便捷、服务距离适中的地段;托老所和文化活动站宜集中设置;健身场地可设置在适宜的公共绿地中,鼓励利用各种土地资源,并与其他社区配套统筹考虑;副食品店宜与小型超市合建;邮政储蓄所布局宜接近于标准基层社区的地理中心(表4)。规划针对以上两种社区类型,结合社区内部居住人群的特征,考虑到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承载功能、人口规模及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经济效益,统筹区域内各个社区的公共设施配建,具体配置如图7所示。
3.3指标控制
安康高新区城乡统筹社区指标体系包含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限高等,规划通过对这些开发指标的控制,合理确定社区的开发强度,以保证社区高标准的人居环境品质。指标构建主要采用GIS软件对规划用地的交通条件、环境条件和服务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地块的开发强度(图8)。
3.4乡村风貌型社区规划实践
乡村风貌型社区是指依托现有村庄肌理和农村特色景观风貌,通过集中建设居住组团,集聚搬迁人口形成的具有乡村风貌的特色区域。在本次规划中,高新区内的乡村风貌型社区有双泉社区、河西中心社区、花园社区和金属镍社区。以下主要介绍花园社区和金属镍社区2个典型社区的实践经验。
3.4.1花园社区
花园社区位于安康高新区的西北角,社区总面积为11hm2。社区建设由西向东逐步推进,首先,打造高新十四路两侧的安置区,同时配建服务设施,逐渐积聚人气;其次,通过强化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形成片区特色,提升片区形象,形成滚动式开发的良性循环机制,最终完善片区的居住、娱乐和休闲功能。在一期开发中,依托安康大道与高新九路的交通联系优势,重点打造安康高新区新风貌;同时,依托现有资源优势,构建部分社区服务设施,开发周边居住地块,集中解决村民安置及生态移民问题;二期工程以“完善”为主题,通过完善片区邻里中心和中心服务区的功能,完成绿地花园的建设,从而带动西北部片区的开发(图9)。
3.4.2金属镍社区
金属镍社区未来的社区人口构成分为产业配套相关就业人口和避灾移民城镇化人口两种。规划用地位于安康西康复线的西北侧,南临老龙河,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地质良好,规划范围内的高程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走势,最高点位于地块的北部,规划用地面积为18.29hm2。社区建设由西南向东北逐步推进,首先,打造西南片区的移民安置城市化人口住宅区与社区中心,逐渐积聚人气;其次,通过打造社区服务中心形成片区特色,塑造片区良好形象的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时序安排,最终完善片区的居住、娱乐和休闲功能。在一期开发中,重点打造移民安置区与服务设施中心;同时,依托现有资源优势,构建部分社区服务设施,开发周边居住地块,集中解决建民镇村民安置及移民安置城市化人口居住问题。二期工程通过完善片区邻里中心的功能,同时启动东部片区住区的开发,完成绿地花园的建设,同时完成东部片区城市商业节点和社区中心的建设(图10)。
3.5城市风貌型社区规划实践
城市风貌型社区采取城市景观风格、图8指标控制图城市管理模式等现代城市构建方式,为有一定条件的居民提供优美的城市居住环境。目前,主要规划了傅家河社区、建民社区、居尚社区和尚花园社区4个社区。以下主要介绍傅家河社区和建民社区2个典型社区的规划实践。
3.5.1傅家河社区
傅家河社区位于高新区西南部,社区总面积约为90hm2。社区人口构成分为4类:产业配套及相关人口、保障性住房人口、拆迁安置村民人口和避灾移民城镇化人口。根据4类人口的特性,社区用地具体划分为5种,其中居住用地面积为49hm2,拆迁安置用地面积为15hm2,移民搬迁用地面积为14hm2,保障房用地面积为7hm2,产业人口用地面积为13hm2。社区的开发建设由东向西逐步推进,旨在打造东部安康大道和傅家河滨水空间的门户节点,塑造傅家河滨水空间,形成片区特色,完善片区的居住、娱乐和休闲功能。在一期工程中,依托安康大道,重点打造安康大道与傅家河滨水空间的门户节点;构建部分社区服务设施,开发周边居住地块,集中解决建民镇村民安置及高新区员工的住宿问题。二期工程以“提升”为主题,以该社区为核心的商业带沿高新七路向北推进,完善片区邻里中心,服务北部工业产业区,实现其空间核心的基本设想,同时完成傅家河滨水景观带,启动高档住区开发建设,带动西片区开发(图11)。
3.5.2建民社区
建民社区是高新区内最大的社区,位于傅家河东岸,高新大道以西,南邻安康大道,总面积为169hm2。社区人口构成分为产业配套及相关人口、拆迁安置村民人口、生态移民城镇化人口及保障性住房人口。社区建设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步推进,打造安康大道和高新大道的门户节点,凸显傅家河滨水空间,形成片区特色。在一期工程中,依托安康大道与主城区以及高新大道与产业服务区的交通联系优势,重点打造几图10金属镍社区规划及效果图图9花园社区规划及效果图个空间节点;同时依托现有的建民中学的教育资源优势,构建部分社区服务设施,开发周边4个地块,集中解决建民镇村民安置及高新产业员工的住宿问题。后续工程以“完善”为主题,其中,社区中心功能更加明晰健全,滨水景观与傅家河社区相得益彰,高新大道的空间节点相继建设,空间核心得以实现,为该片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图12)。
1建设背景和现状
1.1建设背景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研究所,始建于1934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生物制品研究所之一。主要从事生物制品的生产、研发和经营,是国家生物制品行业的骨干企业,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大型的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占地43万m,总资产11亿多元,现有职工1400人。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地处黄河以北的盐场地区,南临盐场路。盐场地区隶属兰州市城关区,与市区虽一河之隔,建设却未同步,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综合环境差已成为制约盐场地区发展的瓶径,2004年《兰州市盐场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并报市政府通过,规划中,盐场地区被定位为兰州市重要的文化、科研、生物工程、医药研发基地和城市北部的生活居住片区,明确提出推动兰州市城市规划的主轴由原来的东西长轴向南北短轴转变,实现城市布局的均衡发展。这将给盐场地区的发展带来契机,也将给该区域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1.2项目现状
兰州市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厂区占地约30hm,厂区内除办公、生产建筑和道路外,基本上全被绿化地覆盖,是环境优美的园林单位,但建筑物陈旧、基础设施配套差。
本次整改道路属于兰州市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区内路,共6条,总长2.1km。除3号路需要拓宽建设外,其余道路均在已有道路基础上整改,目前厂区现状存在如下问题:
(1)路面破损:已建道路大部分路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和断裂,局部路段路基明显下沉,两侧道牙破损严重。
(2)线形凌乱:厂区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旧路在建设中没有太多考虑线形要求,施工不严格,致使现状道路中线凌乱。
(3)缺乏整体规划:由于厂区初始建设年代久、历时长,缺少整体性和统一性,厂区路网、管网、办公建筑等配套设施陈旧、凌乱,已不能适应单位的快速发展。
2建设必要性分析
兰州市生物制品研究所目前厂区内绿树成荫,草地连片,6号路两侧挺立着许多大树、古树,围墙内侧的梧桐、梨树每年春天花满枝头,是名副其实的园林单位,但基础设施陈旧,其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单位快速发展的需要:兰州市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国家生物制品行业的骨干企业,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6.3亿元,实现利润2.08亿元。截至2008年9月底,已实现销售收入超过7亿元,实现利润3亿多元。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均列甘肃省生物医药行业第一名。但厂区建设明显滞后,已不能适应单位的快速发展,彰显不出该单位的时代风尚。
(2)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生物制品研究所现有职工1400人,是国家医用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机构。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软、硬件平台,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可为各生产组团提供便捷的交通,有利于优化厂区布局,改善区域环境,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3工程设计
3.1设计内容
(1)设计范围:生产厂区内6条道路整改设计及配套设计、厂区总体规划设计。
(2)设计内容:对道路工程,给水、排水(雨水和污水)工程,照明工程,管线综合及道路景观,综合规划等内容进行方案设计,同时针对横断面布置、路面结构的选择、排水系统、环境景观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3)功能定位: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该项目功能定位为厂区道路和厂区综合规划。具体功能有:
a.拓展厂区发展空间、提升企业形象;
b.整合现有景观资源,建成花草品种齐全、植物搭配协调的生态园区;
C.提高基础设施档次,推动企业快速、稳定、持续协调发展。
3.2设计原则
(1)处理好建设项目和工程现状的关系。(2)利用已有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力求工程设计体现现代化的时代气息。
(3)处理好道路和现状道路的衔接,尽可能提高技术标准,使平、纵线形合理组合,满足安全、舒适的要求。
(4)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道路横断面形式和雨水排除方式,合理布设各类管线,做好管线综合工作。
(5)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道路建成后的后续工程:如办公楼和生产车间等改造建设的衔接。
3.3主要技术标准
道路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
3.4厂区总体规划
3.4.1总体规划思路
(1)根据企业办公、生产需要,结合场地、生产流程、环境、安全和美学的要求,对总体空间和建筑物合理布局。
(2)以道路为依托对各种管线进行合理布局和综合,为管理和维护提供方便
(3)明确厂区建设规模和风格,如:彻底、逐步地改造还是在旧貌基础上局部改造,将单位园区建设成现代化的企业园区还是突出行业特点、企业独特风格和企业品牌等。
3.4.2专项设计思路
专项设计应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进行。
(1)建筑物规划
建筑物的布局规划是以生产流程为依托的,充分考虑利用现有空地、建筑物、运输设施,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办公资源、划分明确而便捷的生产组团。
(2)道路网规划
道路网布局以生产组团为依托,只有在生产组团划分明确后,相应的道路网配套设施才能有效跟进,如:该生产区主要通行货物运输车辆,则道路功能主要为交通功能,各生产组团的关联程度也决定道路的布局。
(3)管网规划
管网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排水、上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等,与区域内的生产和生活都息息相关,合理的管线规划,可大大降低维护成本和管理成本,但管网规划也需要大量详细的资料和数据,如:人口、生产工艺、生产用水量、生产废水量、需要特殊处理废水量等,电力也是如此:生活用电、生产用电等,在市政项目建设中,多采用综合管沟和综合直埋的方式,但在园区规划,更多的是要结合园区的实际情况、生产需要、用地需要,结合园区建设进行。
3.5道路工程
3.5.1平、纵、横设计
(1)平面线形设计
平面线形设计面临两种选择。
方案一:整改的6条道路均在旧路的基础上布设平面线形,可以避免砍伐旧路两侧树木,但旧路线形也存在问题,由于旧路网建设没有统一规划,道路中线不通直,局部扭曲。
方案二:重新布设线形,沿线绿化和部分树木遭到破坏。
考虑到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方案一。
(2)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遵循《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尽量不破坏旧有景观,并考虑与将来建筑物的改造建设衔接。
(3)横断面设计
道路的横断面形式有两种:6m和5m,除2号路采用5m的断面形式外,其余道路断面宽度均采用6m。2号路采用5m的断面可以保证两侧树木不被挖除。3号路旧路宽度只有3.8~5in,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拆除部分楼房散水台阶、改移管线等。
3.5.2路基、路面设计
路基、路面设计充分考虑到所建道路均为厂区内路,车辆少,行人多,对路基和路面承载力要求相对较低,同时结合考虑气候特征,自然区划、施工条件等因素,以就地取材、方便施工、路基稳定、路面耐久的原则进行设计。
结构层总厚度48cm,组合形式如下:
18emC30混凝土路面;
30em水泥石灰稳定砂砾土。
土基:原(填)土夯实,保证规范要求的含水量和压实度。
3.6管网工程
3.6.1排水工程(雨水和污水)
方案一排水设计思路:
(1)道路范围内雨水主要采用路面排水。道路两侧多为绿地和树木,道路宽度5~6m,路面范围内雨水量不大,考虑到兰州总体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的气候特征,建议采用路面排水,将道路范围内雨水排人两侧绿地,充分利用雨水浇灌绿地。为了防止大量雨水下渗影响路基稳定,在绿地与道路之间设置渗沟进行排水。并建议在今后厂区基础设施建设中,道路两侧一定宽度内均设置绿地,增强道路的空间和景观效果。
(2)低洼区域雨水与污水排除相结合。对局部区域雨水汇集并排除困难时,采用雨、污结合的方式排除积水。
(3)污水的管道设计应结合已有的建筑物(有污水产生的建筑),并为将来新建建筑物污水的接入预留空间。
方案二排水设计思路:
雨、污分流,分别埋设雨、污水管道,在道路范围内,按40m间距在道路两侧布置雨水口收集路面雨水,这是市政道路设计中常用的做法。
本次设计推荐方案一,方案一结合了厂区实际情况,结合绿地灌溉,避免了部分管道施工,减少了管道的管理和后续维护工作。
雨、污水管道设计: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管线采用直埋敷设,采用120。混凝土基础,基础下做20em厚砂砾垫层。
3.6.2给水工程
给水设计思路:
(1)给水管线兼负载区低压消防任务。
(2)给水的管道设计应结合已有的建筑物(有污水产生的建筑),并为将来新建建筑物污水的接人预留空间。
(3)设置的给水管道应符合远期管道通水量的要求。
给水设计:本次设计方案考虑生活、生产用水和消防、绿化用水,给水管布置在道路两侧绿带内,当道路两侧不具备绿带的条件时,埋设在道路范围内。给水管线采用PE200塑料管,管道直埋敷设,管道埋深1.0m,下设砂砾垫层。消火栓:消火栓为地下式,设置平均间距120m,消火栓直接设在给水管道上。
3.6.3中水设计
兰州虽是“两山夹一水”的城市,但也是缺水的城市,气候干燥,每年为树木和绿化浇灌消耗掉大量用水,目前,中水利用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工程也逐步得到实施,比如:彭家坪高新技术开发区道路网建设中就全线敷设了中水管线,在雁滩南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中,利用大面的草地净化、过滤雨水和部分污水,然后重新利用,浇灌树木。作为生产园区,应结合生产用水和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综合考虑。
3.6.4照明工程
道路照明是一项重要的配套工程,灯具的选择能体现不同的风格和意境,不同的灯具在能源节约、维修成本和价格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次设计中考虑到是园区道路,配套灯具采用庭院灯,突出视觉和景观效果,同时满足平均亮度(照度),均匀度和眩光限制三项指标。
照明灯具近年来更新很快,各种形式、类型的灯具不断出现,如:太阳能灯、二极管灯等,造型也变化多样。
本次设计采用在道路单侧布置,灯纵向间距为30m,供电线路采用地下电缆方式埋设和太阳能相结合的方式,在照度要求高的路段采用电缆敷设形式提供电源,每30m设电缆检查井一座;在照度要求不高、埋设电缆不方便的路段采用太阳能供电形式。
3.6.5管网综合
管线综合是为合理利用土地,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地上和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与其他各项工程之间的关系,并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在厂区内应当敷设给水、污水、雨水、照明、热力、电力、电信、燃气等管线,本次设计中只涉及了给水、污水、雨水、照明四类管线,但不管是道路建设还管网敷设都有耗资大、牵涉面广的特点,为了避免道路建成后敷设市政管线引起频繁开挖与修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建议工程项目在实施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发展规划作好管线敷设的综合考虑,并为今后的发展预留充足的空间。
3.7环境工程
环境建设工程涉及范围广,与其他土建工程相比有很大的弹性,它与每个土建项目有关,更与人的观念和重视程度有关。好的环境工程设计往往体现在细节上,它的本质思想是以人为本,多方面、多角度体现人文关怀,比如:在线路适当地段上提供合适的休憩设施,精心布置绿地、水面;铺设色彩、材质较好的地面硬质铺装;设立必要的指示标志:道路标牌、园区交通图、建筑标志牌等,可采用单独或结合绿地坐椅等设施设置;在道路急转处为通行车辆设置凸面镜;引进少量雕塑等来强调环境氛围和生活气息,突出反映独特企业文化和时代特征。
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兰州市重要的企业单位,也是园林单位的典范,有很好的绿化基础,但现有的绿化也存在很多问题,绿化形式单一、搭配单调等问题突出,在景观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道路建设中,应结合现有绿化,减少树木砍伐,在绿化区多种植长青灌木,配以花卉,再结合停车、小品等设置和组合,以绿化系统丰富厂区空间。
情景规划是理清扑朔迷离的未来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求先设计出几种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形,接着再去想象会有哪些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开展充分客观的讨论,使战略更具弹性。情景规划与其它传统的战略规划方法不同,它考虑到战略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使得规划从“毕其功于一役”的短期活动,转化为持续性的研究方案。将情景规划的理念引入到旅游规划设计中,能够突出市场的作用,使其发挥旅游规划商业战略分析的作用更为明显。
一、情景规划在旅游规划设计中的商业战略作用
情景规划的第一个作用是管理工具。壳牌石油公司运用它成功地预测到发生于1973年的石油危机,令情景规划第一次为世人所关注。当时传奇式的情景规划大师,法国人皮埃尔·瓦克领导着壳牌情景规划小组。该小组于1972年构建了一个名为"能源危机"的情景,他们想象,一旦西方的石油公司失去对世界石油供给的控制,将会发生什么,以及怎样应对。在1973年至1974年冬季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石油禁运政策时,壳牌公司已有良好的准备,成为惟一一家能够抵挡这次危机的大石油公司。现在,从一定意义上说,情景规划已经成为大公司通用的分析工具之一。
情景规划的核心作用,就是改变一个组织的理念、思维方式、分析方式及研究方式。因为它是一套可以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帮助决策者高瞻远瞩地进行分析的方法,所以不仅能帮助决策者进行一些特定的决策,同时也能使决策者对需要变革的信号更为敏感。情景规划如果不能影响决策者的心智模式,不能引导组织的变革,那么对组织来说,它也很难创造真正的价值。诚如皮埃尔·瓦克所言:“除非我们能够影响重要决策者对于实际状况所持的心智印象,否则我们对未来的各种看法就像是洒在石头上的水一般,四散而无法凝聚。”
情景规划的第三个作用是提供了一个预防机制,让管理者处变不惊。因为情景规划是在问题发生前假想可能发生的情景,并做出反应,所以当想象过的情景真正出现的时候,就能够从容和周密地加以应对。在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中,我们经常会感到缺乏特色和个性,设计上追赶所谓的潮流,求大、求洋、求多、求全。而如果运用情景规划的方法,便能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资源浪费和不良的市场反应。因此,这对设计团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更多地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研究旅游者所接触的情景,研究旅游者的需求,设计旅游者的体验。如果只从经营者自己的概念出发,就会天马行空地出现许多并不关注游客,但自我感觉很好,市场反应不尽理想的旅游产品。
情景规划可以推测出将来的市场价值取向、技术发展方向以及政府的政策等情景。所以这个工具有系统、科学的一面,但同时又必须发挥想象力,把复杂的决策过程感性化,使其能够被更好地把握。
二、情景规划如何使旅游规划设计创新
1.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
运用市场情景规划的工具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导向方案,首先要了解旅游者究竟需要什么,为什么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创造什么样的产品才能使他们感兴趣,这是对市场调查的基本要求。目前,我们在旅游市场调查方面,即使有了具体实际地进行市场调查的观念,现实中很多调查的原始数据的准确性仍然有限,所以,一般的方法是数据分析和专家分析相结合。但这又带来一个问题:专家的感受和眼光实际上并不能代表旅游者的眼光。所以,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应更多地考虑旅游者的感受,并研究市场的前瞻性。近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消费现象的变化极快。每当我们意识到适应需求的时候,可能已经落后于市场潮流了,而市场前瞻在本质上应当是引导潮流。这个工作难度很大,首先要做好相应的预测,然后再研究如何引导,由此情景规划分析工具预测变化、预防风险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市场需要培育,特别是培育终身顾客和挖掘潜在需求。当前技术迅猛发展,消费取向千变万化,企业需要通过市场的前瞻来培育一个现实的市场。在我国,旅游是新兴的市场需求,如果能考虑到各年龄层的市场培育,尤其是孩子的市场,这样,从小培养起来的旅游消费者,往往以后就是终身旅游消费者。
2.差异与特色
旅游规划应该强化每个地方的特色。针对不同的特色资源,突出差异性、惟一性,提升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形成相对的垄断优势,才能占领市场、吸引游客。只有创造性地使自然及人工美汇于一处,发挥其特色,旅游产品才能真正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才能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区域。
总之,要坚信有特色,不存在绝对没有特色的项目,其次是如何把特色挖掘出来,最后要落实到如何强化特色上来。情景规划正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准确地抓住每个地方的特色,并进行判断,从而推动规划设计中的创新。
三、最终目标
设计行业本身都有共同的特征,即设计的产品创新。创新需要创意,创意需要追求差异,差异产生特色,特色产生吸引力,吸引力提升竞争力。情景规划正是为设计者提供了一个预期的平台,使我们的想法和设计的创新得到更多的支持,这也是情景规划在旅游规划设计中的商业战略作用。情景规划的预测为旅游者创造出全身心的感受,追求差异、形成特色,最终达到提升项目和景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概念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客观的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的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2.国内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1)国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农业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由来已久,在欧洲关于伊甸园的神话描述中,便记录下了人们对于梦想与神秘的极乐世界的向往,而这个极乐世界是与外界分离的安全性很好的空间,里面种植了奇花异果。在古埃及和中世纪欧洲的古典主义花园里不仅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卉和蔬菜,而且还有枝头挂满果实的果树,以供贵族们观赏食用。在这一时期,园林中也相继出现了葡萄园、桔园、蔬菜园、稻田、药圃等或规则或不规则的园中园。在16世纪以后的二、三百年里“农业景观是漂亮的”这一思想逐渐盛行。到最近100年里,伴随教育和休闲活动的普及,对农业生产景观的欣赏逐渐为各阶层所接受。这样的理念,既景观可以同时具有观赏性和生产性,启迪了许多西方的景观设计。如今天的英国东茂林生态园利用各类果树为植物造景材料,大大丰富了园区景观,并为旅游者提供了果品观光、采摘等其它城市公园所不能开展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19世纪30年代欧洲已开始农业旅游,然而,这时观光农业并为被正式提出,仅是从属于旅游业的一个观光项目。20世纪中后期,旅游不再是对于农田景观的欣赏观看,代之相继出现了据有观光职能的观光农园,农业观光游逐渐成为其休闲生活的趋势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旅游度假需求的日益增大,观光农业园由单纯观光的性质向度假操作等功能扩展,目前一些国家又出现了观光农园经营的高级形式,即农场主将农园分片租给个人家庭或小团体,假日里让他们享用。如德国城市郊区设有“市民农园”,规模不大(一般2公顷,分成40-50个单元),出租给城市居民,具有多功能性,可从事家庭农艺,种菜,花卉,果树,达到生产乐趣,回归自然,休闲体验的需求。
1982年由欧洲15个国家共同在芬兰举行了以农场观光为主题的会议,探讨并交流了各国观光农业的发展问题,各个国家也在此基础上有了很大的不同程度的发展。
(2)国内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在我国园林发展的初始阶段周朝的苑、囿中,便栽有大量的桃、梅、木瓜等农作物。《诗经.周南》中就有颂桃的诗句:“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生动地描述了桃花盛开,枝叶茂盛,硕果累累的美景。《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郑玄注:“果,枣李之属。瓜瓠之属。珍异,蒲桃、枇杷之属。”这句话译成今文就是:“场人,掌管廓门内的场圃,种植瓜果、葡萄、批把等物,按时收敛贮藏。”如今,果品、蔬菜也同样运用在了当前城市园林景观中,如第五届深圳中国国际园林博览园“瓜果园”主要是采用奇异瓜果、蔬菜品种来营造具有丰富园林色彩的栽培景区,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科普教育意义。入口有标志性景石,简洁、自然、环保,蜿蜒溪流贯穿果园,分外亲切、宁静,曲线优美、图案丰富的大理石园道指引着游客的观赏线路。为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园内精心设计了许多特色园林小品,如框景瓜果竹架、竹亭、花架廊、园林木桥、竹门、园林竹架、木架亭等等。植物配置以实用、观赏的奇花异果为主体,采用岭南园林植物配置手法,使植物丰富的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优美的姿态及风韵有机结合起来。
我国的观光农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首先在深圳开办了一家荔枝观光园,随后又开办了一家采摘园。目前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珠海、苏州等地已相继开展了观光休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效益,展示了观光农业的强大生命力。如北京的锦绣大地、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无锡马山观光农业园、扬州高冥寺观光农业园等,山东的枣庄万亩石榴园、平度大泽山葡萄基地、栖霞苹果基地、莱阳梨基地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城市旅游业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其中,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台湾和北京的观光农业发展最好。尤其是我国台湾观光农业的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如今台湾观光农业经营状况为:1、一乡镇一休闲农渔园区;46处(2001年计划设置);2、休闲农场;175处;3、观光农园:385处;4、教育农园:141处;5、市民农园:56处。
二、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理论基础
1.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依据
(1)景观生态学原理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如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焦点放在了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也在于它直接涉足于城市景观、农业景观等人类景观课题。观光休闲农业园区作为农业景观发展的高级形态,伴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其自然植被斑块正逐渐的减少,人地矛盾突出。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需按照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从功能、结构、景观三个方面确定园区规划发展目标,保护集中的农田斑块,因地制宜的增加绿色廊道的数量和质量,补偿景观的生态恢复功能。
(2)景观美学原理
在西方文史中,景观(Landscape)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成书于公元前的旧约圣经,西伯文为“noff”,从词源上与“yafe”即美(beautiful)有关,它是用来描写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壮丽景色的(Naveh,1984)。因此这一最早的景观含意实际上是城市景象,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但随着景观含义的不断延伸和发展,“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使乡村也成为景观”(Cosgrove,1998,P70)。
人类向往自然,农业拥有最多的自然资源,所以农业是提供体验最适当的来源。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其本质上是一种人们对生活的美的享受和体验,是实施自然教育最理想的场地。在园区内的观花观果,感叹大地对于万物的抚育,向往着生态的、和谐的大自然环境,从而融入着人们的多层次的美学体验。
(3)景观安全格局原理
景观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构成某种潜在空间格局。这种格局被称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它们对维护和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农业景观安全格局,由农田保护地的面积、保护地的数目以及与保护地之间的关系等构成,并与人口和社会安全水平相对应,使农业生产过程得以维持在相应的安全水平上。在景观过程中,格局决定功能,要实现土地持续利用这一景观功能的稳定性,要求相应景观空间格局的维持与优化。景观稳定性越高,景观受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越强,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也越强,越有利于维持景观格局,保障景观功能的稳定发挥。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中观光旅游者的介入、园林绿化树种及名特优新品种等异质性的引入有助于景观稳定性的维持。景观稳定性以景观格局的空间异质性来维系景观功能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地持续利用的保护性与安全性目标,可采用反映景观异质性的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度、景观聚集度和景观分维数等指标来衡量。
2.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建设用破与立的方式而非传统的农业生产建设,以城市---农田作为一个城市整体为出发点,强调了与城市生活的对话,形成了“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构筑出了“城市—郊区—乡间--田野”的空间休闲系统。景观规划设计充分以原有绿化树种、农作物为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园林小品风格自然淳朴,田园气息浓厚;各景观功能区突出以人为本,同时又要和生产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块、不同树种、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安排,使人们在休闲体验中领略到农耕文化及乡土民风的神奇魅力。
3.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的原则
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园区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重视环境的治理,更不要对自身和周边产生不良的影响。景观规划的生态原则是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原则,是提高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
(2)经济性原则
开展旅游观光和进行园林的改造无非是为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规划设计当中要把经济生产融合到园区建设中来。尤其对于各类采摘园来说,采摘的经济效益很高,规划设计要能够使采摘进行的更好,同时注重在非采摘季节吸引游人,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
(3)参与性原则
亲身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已成为当前的旅游时尚。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广阔,内容丰富,极富有参与性特点。城市游客只有广泛参与到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多层面的体验到农产品采摘及农村生活的情趣,才能使游客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
(4)突出特色的原则
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而规划设计要与园区的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整个园区的特色更加鲜明,使景观规划更直接地为旅游服务,为园区服务。
(5)文化的原则
通常我们谈及农业,首先想到的是其生产功能,很少想到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由此而来的一些诗词歌赋。所有这些使人很容易忽视农业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所以在园区的景观设计中应深入挖掘出其内在的文化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提升园区的文化品位,以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6)多样性原则
不论是观光旅游或是专题旅游,不论是团队旅游或是散客旅游,都要为旅游者提供多种自由选择的机会。园区景观规划的多样性原则既是要求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游览方式、时间选取、消费水平的确定上,必须有多种方案以供选择;更要求园区品种选择、景观资源配置突出丰富性、多样性的特点。
三、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
同济大学吴人韦教授总结了以产业为中心,走经济规划之路、以土地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为核心的规划三种农业园区规划思路,并对三种规划思路和方法作了分析比较。在此本文作者结合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特点及游客休闲度假的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即以观光休闲为中心的景观旅游规划思路。
1.景观规划的核心
此种规划思路体现出了以提供农产品为第一性生产,兼顾保护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观光资源的三层次功能。以观光休闲为核心,进行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提升园区的景观环境质量。
2.景观规划的程序和内容
(1)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
主要包括园区所在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园区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日照、水文、降雨量、土壤条件、地形地貌、环境污染程度、不同地块的肥沃程度);交通条件(园区周边环境状况及旅游资源);社会人口现状;经济现状;已有的相关的规划成果;现场踏勘工作所获得的现状资料。
(2)目标定位
确定规划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规划;确定园区的性质与规模、主要功能与发展方向;并在景观规划过程中对目标作出讨论并进一步提炼。
(3)园区发展战略
在调查-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园区自身的特点作出正确的评估后,提出园区发展战略;确定实现园区发展目标的途径;挖掘出提高农业观光休闲的市场潜力。
(4)园区产业布局
确定农业产业在园区中的基础地位,规划在围饶农作物良种繁育、生物高新技术、蔬菜与花卉、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同时,提高观光旅游、休闲渡假等第三产业在园区景观规划中的决定作用。园区产业布局必须符合农业生产和旅游服务的要求。
(5)园区功能布局
园区功能布局要与产业布局结合,充分考虑游客观光休闲的要求,确定功能区,划定接待服务区、农产品示范区、观光采摘区、生产区范围;完成园区功能布局图。
(6)园区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确定园林绿地、建筑、道路、广场、农业生产用地等各项用地的布局,确定各项用地的大小与范围,并绘制用地平衡表。对不同土地类型的各个地块做出适宜性评价,达到农业土地的最合理化利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7)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景观系统规划设计更强调对园区土地利用的叠加和综合,通过对物质环境的布局,设想出园区景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重要节点的景观意想。包括基础服务设施规划;游憩空间规划;植物景观配置规划;道路系统规划;水电设施规划;
(8)解说系统规划设计
解说系统规划设计内容包括软件部分(导游员、解说员、咨询服务等具有能动性的解说)和硬件部分(导游图、导游画册、牌示、录像带、幻灯片、语音解说、资料展示栏柜等多种表现形式)两部分,其中牌示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完善解说系统规划设计,向旅游者进行科普教育,增加游客对悠久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的知识,如生态系统、农作物品种、文化景观、以及与其相关的人类活动的了解。
(9)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是景观系统规划设计的进一步细化,是对总体方案做的进一步修改和补充,并对重要景观节点进行详细设计。完成园路、广场、水池、树林、灌木丛、花卉、山石、园林小品等景观要素的平面布局图。在完成重要景观节点详细设计的基础上,着手进行施工设计。
(10)评价
结合园区原有现状分析,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和实施作出评价。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方案的适用性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投资与风险评价、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11)管理
建立职能完善、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的开发运营体制,可采取“公司+农户+经济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模式。
(12)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在形式上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含汇报演示文本)、图集;基础资料汇编;从内容上讲涵盖:园区社会及自然条件现状分析;园区发展战略与目标定位;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园区空间布局;园区土地利用;园区功能分区及景观意向;园区环境保障机制;园区游憩系统布置;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方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组织与经营管理。
四、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建设与发展
1.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目标及意义
(1)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目标
近年来,北京市加强集生态示范、科普教育、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生产创收于一体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建设,成效显着,为都市农业、都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以北京市观光采摘园为例,制定出台了北京市果树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目标,提出了“八带百群千园”京郊观光采摘园布局的总体发展框架。其中“八带”就是构筑京城的“树种优势产业带”,即苹果、梨、桃、葡萄、柿子、板栗、核桃、仁用杏。“百群”则是重点发展100个具有北京本土特色的果品群,建成100个高质量的名特优品种群。“千园”是建设1000个特色明显、品质优良,具有观赏、休闲、科普功能的公园式采摘园。
(2)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意义
据市场调查显示,有95%的北京市民希望到郊区旅游、观光和度假,近三分之一的市民愿意将双休日用于郊区旅游,其中有25%的市民有在外住宿的意愿。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发展民俗旅游和农业观光创造了发展空间。
2003年年底,京郊各类农业观光园数量达1942个,接待游客将近4000万人次。综合收入已经达到了27个亿。
2004年底,京郊各类农业观光园数量超过2000个,从事民俗旅游和观光农业的农民近10万人,观光农业年收入突破30亿元。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使北京市农业生产开发实现了由单一经营到多元化发展,由单纯的京郊农业生产转变为区域开发、成片发展,同时也为北京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开拓了新的领域。如今,走出家门,放飞心情成了许多市民郊游的初衷,他们自驾车到郊区游山玩水、观光采摘、休闲度假。新型的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加速了旅游资源结构调整,提升了自然生态和景观环境的质量。
2.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类型
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的对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进行分类,可分为大规模景区型,休闲度假型,科研科普型,名特果品采摘园,田园风光型,景区依托型,农事体验型七大类型。
1)大规模景区型
一般规模面积较大,园区成片分布,赏花赏果的吸引力都比较大,容易形成大尺度的园林景观。大规模景区型可成片开发,形成区域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规划要求功能多样、旅游项目多样、景观优美、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如平谷的桃、大兴的梨、顺义的葡萄、房山的磨盘柿等。项目:平谷区10万亩桃花园景区;大兴区万亩梨园。
2)休闲度假型
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景观,例如山水相依,气候宜人、田园风光秀丽,并且距离北京市中心城区或者各个区县城区中心有一定的距离。项目:朝阳区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3)科研科普型
一般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优势和科技示范推广价值,种质资源丰富、科研力量比较雄厚和设备先进。其建设功能定位可发挥“一个带动、三种基地、一个中心”的作用:
①成为带动郊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园区;
②成为果品高新技术、新优品种研发、示范、推广的基地;
③成为提高果农经营管理水平的技术培训基地;
④成为观光、休闲和科普教育的基地;
⑤成为果品贮藏、销售、信息服务的中心。
项目:北京市农科院果林研究所;黄垡名梨大观园
4)名特果品采摘园
主栽树种以传统北京名果、特优新品种为主,开展传统名果的观光采摘旅游活动。
项目:门头沟区京白梨基地;密云县万亩鸭梨基地
5)田园风光型
它位于大都市的近郊区,其土地利用属性复杂,变化快,是城市扩张的首要空间,在城市的地域扩散中呈现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交错的特殊性,具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特有的田园文化特征和田园生活方式。可以按照田园风光的类型来发展,即以果园特色、果品品质来吸引游客,又以现代景观设施、游憩设施来满足游客需要。
项目:四季青樱桃园;门头沟樱桃园;丰台区长辛店田园公园
6)景区依托型
这类一般毗邻北京市其它景区,依托景区的客源来开展旅游活动,它本身单独的吸引力不大,不必有太多的旅游服务设施及景观改造。这类园区与其它景区之间的旅游吸引产生互补,互相提供客源,协同发展。项目:昌平区日川果园;
7)农事体验型
利用田舍、果品以及傍依的田园风光,吸引众多城市游客,“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娱农家乐、购农家品”,丰富市民们民俗体验需求。项目;台湖第五生产队园区
3.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建成景观特性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以大自然为舞台,以传统文化为内涵,以休闲、求知、观光、采摘为载体,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依托乡土树种和当地材料创造出简洁、质朴、美观的园林景观。(如表1)即使游览者获得身心健康,知识增益的同时,又能增强游客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营造成具有:自然性、独特性、文化性、参与性和持续性的现代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建成景观特性表1
特性含义
社会性提升园区及其周边的环境品质,满足人们娱乐、休闲的需求,把人们从繁忙的社会生活中解脱出来。
生态性人工化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既满足人的活动需求,又增强园区开发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
通达通方便,以周边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即可望又可游。
科普性普及农业科普文化知识,园区观光与科普知识教育相结合。
参与性通过各种采摘及民俗活动的开展,加强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多样性注重了环境多样性的保护和景观多样性的开发。
舒适性以人的尺度为标准,创造美观、大方、舒适的环境景观。
文化性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内涵,赋予观光农业园独特的文化品格。
整体性保证各个农业观光园、园内景观要素及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和完整性。
愉悦性即以赏心悦目的园区景观感染人、愉悦人。
4.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旅游资源开发
北京市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不仅完善了各种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更配备了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以满足游客的旅游观光休闲需要,丰富了都市居民休闲娱乐内容,其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与创意有:
2.1生态回归游:以园区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来满足久居城镇的居民渴望回归自然、融于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恬静和安详,放松疲惫的身心。目标市场:城市市民
2.2观光采摘游:因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展果品及其它农作物采摘,园林式的园区旖旎风光,开都市观光休闲活动之先河,让游客不采摘也丰收。目标市场:城镇居民
2.3休闲度假游:开发生产草坪,结合园区里的度假别墅,配备常见的运动设施。临水游憩区则能满足都市人的亲水、戏水的渴望。目标市场:白领阶层、外企员工、时尚青年
2.4民俗体验游:介入周围农庄,利用农村特色地域文化和民俗习惯,鼓励当地农民开设特色农家旅舍,“吃农家粗粮,干农家细活,享乡村陶然之乐”。目标市场:外国游客、城市家庭、中小学生
2.5会议考察游:适当利用园区办公会议室召开行业内小型会议,远期建设办公区外的会议度假园。目标市场:专家学者、各种大小型会议
2.6购物旅游:吸引游客慕名而来,购买各种农产品,果的加工品、各种果木制品以及果树盆景。目标市场:水果爱好者、园艺爱好者。
2.7节庆文化游:开展多种节庆活动,例如:植树节、花卉观赏节、梨花会、风筝节等活动项目。目标市场:城市及周边居民、投资商、分销商
2.8苗圃观光游:利用乡村优美的生态环境,进行青少年林业生态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目标市场:市民、青少年
2.9科普实习探索游:利用优质农业资源基地开展科技观光,以展示现代化的种植栽培技术、园艺,充分展示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目标市场:青年学生
五、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启示:
1、从城市化进程的角度
城市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快速的蔓延和扩张,这也就给了城市边缘区农田景观衍变一种不确定的空间限制条件,它们必须要迎合未来城市扩散对土地资源重新分配的需求。这就要求农业土地一方面在经济上有利可图并转向专门化,在成为都市居民的公共开放休闲空间使获得增值。另一方面,还要求自然环境保留“原始野性”的价值,因为它们不带有任何都市标记而受到推崇。农田应与城市的绿地系统相结合,成为城市景观的绿色基质。因此,我们认为城市化不简单是城市景向乡村的蔓延,城市的扩展、疏解大城市的机能以及提高田园城市公共生活的水平与质量应该在保持农田景观应有的规模和乡村风光特色前提下进行。
2、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
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国内旅游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产品正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趋势发展。而观光旅游正与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一起,成为21世纪我国旅游的3大亮点(周建明,2004)。也就是说,新的世纪,传统的静态休憩模式受到冲击,现代化参与性外出休闲模式将倍受现代都市人的认同和青睐,旅游活动形式从而向多元化、特色化和参与化逐步演变发展。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话,充分尊重和利用土地的自然环境,强化整个环境的融合与渗透,强调与城市生活的“对话”,有效发挥空间环境构成的再创造价值及人文价值。原有农田景观与农业旅游观光园建设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基地自身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对推动城市绿色产业结构调整,为人们提供高品味健身休闲场所,对富裕农民提高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郭焕成、郑健雄主编,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2、吴忆明、吕明伟编著,观光采摘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吕明伟,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配置,山东绿化2000,(2)31-32
4、吴人韦,杨建辉,农业园区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4.1(53-56)
5、俞孔坚,生物保护的景观安全格局,生态学报,1999,19(1):8-15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和谐性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和活力。
可持续性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整体性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因此,生态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缺乏有效环境保护的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和小区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二、生态小区的规划内容
(一)生态小区规划目标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第57集报告中指出:“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根据这种描述,我们可把生态小区规划目标理解为:以生态学“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为指导,通过生态设计方法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实现小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平衡、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
(二)生态小区规划的方法
运用生态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为支撑,对传统意义上的小区进行规划设计,使小区成为真正的生态小区,以小区生态文明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小区规划的内容
包括小区自然生态规划、经济生态规划和社会生态规划。
1、自然生态规划
绿化指标:该指标是衡量
生态小区建设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绿地率(包括景区和水面)须达5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应在28平方米以上。地面保水指标:本指标强调建筑基地渗水保水能力,尽量减少混凝土覆盖面积,采用自然排水系统,以利于雨水的渗透,理想指标是小区80%的地具有透水性能。
节水指标:此指标以开辟另类水资源(开源)与省水器具的使用(节流),作为节水的主要方法。前者系指在小区建筑设计中导入雨水利用或净水系统的设计,后者系指把雨水、生活废水汇集处理后,达到规定的用水水质标准、重复使用于非饮用水及非与身体接触的杂用水。
节能指标:重视节能建筑的设计,通过空调系统、照明、白昼光利用、太阳能利用等途径节约能源。
二氧化碳与废物减量指标:此指标鼓励应用轻量化的建筑结构,如使用钢构造建筑来减少砂石、砖等建材的使用;提倡居家简朴的装潢设计、建材的回收利用,以达到节约能源、省资源、减少废物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污水垃圾处理指标:前者要求建设雨水、生活污水分流管道系统,一方面有利于雨水的回收利用,另一方面可减少污水的处理量。后者指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的回收利用。绿色交通指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对健康有益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交往活动。据台湾对交通运具的绿色评估,徒步、脚踏车、轻轨、电车等的得分达40以上,而一般公车、货车、机车等得分在0分以下。因此,生态小区绿色交通规划应鼓励居民使用绿色交通。
2、经济生态规划
总体目标是资源的低消耗、环境的轻污染来取得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养成文明科学的消费方式。为此,应用绿色消费科技和绿色生产科技,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加速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应用水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减少能源消耗;在小区内实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3、社会生态规划为增强小区的归属感而建立标志性建筑、具有中心性的广场和对居民有魅力的开敞空间;建立配套齐全、布局合理的生态基础设施,创造便利于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生活环境;小区提供多样性、个性化住宅,以保证各种经济收入的人与各种年龄层次人们的需求;小区有商业活动、市民服务、文化活动、娱乐活动等集中的中心地区。
总之,生态小区既是一种小区规划新理念,又是未来城市追求的远景目标,将成为可持续城市理想休憩乐园和未来住宅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综合工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三、生态住宅的内涵
生态住宅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是开发商不能随意自封的。生态住宅要求在能源和水、气、声、光、热环境以及绿化、废弃物处理、建筑材料等9个方面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1、在能源系统,应该避免多条管道入户,对住宅的围护结构和冷热系统进行节能设计,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
2、水环境系统要求设立室外污水处理再利用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室内外采用节水型器具,采用节水型的景观用水系统。
3、气环境系统要求室外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室内保证自然通风,卫生间有通风换气设施,厨房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达到国家规定的居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4、声环境系统方面,建筑设计中要用隔音降噪措施,要求室外日间噪声50dB、夜间噪声小于40dB,室内日间噪声小于35dB、夜间噪声小于30dB.
5、光环境系统要求室内设计满足日照时数,尽量采用自然光;室内外避免光污染,如强光广告、玻璃幕墙等;室内外采用节能灯具,提倡使用太阳能绿色照明。
6、生态住宅还要求采用取得国家环境标志认可委员会批准并被授予环境标志的建筑材料,要符合无毒、无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无挥发性的要求,使用3R(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材料。
小区环境绿化是生态住宅的重要主题,同时,生活垃圾的处理也是相当主要的一个环节。对于生态住宅,生态小区内的生活垃圾收集要全部袋装、密闭容器存放,收集率达100%,分类率达50%.
四、生态住宅的类型及特点
(一)生态住宅的类型
1、生态住宅类:主要提倡以艺术为本源,最大限度地开发生态住宅的艺术功能,把这类与艺术衔接的生态住宅当成艺术品去创造,去营造,使这类住宅无论从外部还是从内部看起来都是一件艺术品。
2、生态智能类:主要是以突出各种生态智能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住宅的智能性。凡对人的居住能够提供智能服务的可能装置,都在适当的部分被置入,使主人可以凭借想象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达到一种特殊的享受。
3、其他类型还有生态宗教类、原始部落类、部分生态类、生态荒庭类住宅。
(二)生态住宅的特点———健康
生态住宅又称“健康住宅”。生态住宅不只是绿化,而且,从规划上看,生态小区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必须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另外,在具体设计上,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例如,除普通草本植物外,注重观赏花木、阔叶乔木、食用果树、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等的种植;同时注重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如隔热、防风、防尘、防噪音、消除毒害物质、杀灭细菌病毒等,甚至从视觉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劳等作用。而在房屋的建造上,则要考虑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需要,注重节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对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的需求。生态住宅要把健康落在实处。房地产不是以卖地皮为最终目的,也不是以卖钢筋,水泥的房子为最终目的,更不是以卖概念和环境为最终目的,而是以营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和人性需求的健康文明新家园为最终目的。可以说,房地产是卖一种生活方式,是卖一种亚文化,卖一种新社会和新的时尚。作为一个社区的业主,要真正享受社区健康文明新生活,不仅体现在房地产商的设计图上,也不仅是在房地产小区的配套硬件设施上,而是要落在社区服务软件上,要让人真正享受到身心愉悦。这才是进了健康文明的家园。
五、生态住宅的设计及建设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我国平均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我国的一些城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严重污染”城市。房地产开发和使用是一种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废物的产业。为了人们卫生、健康、舒适地生活,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一)充分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廉价。目前,在住宅区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3个方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据资料介绍,安装一套供300人全年用热水洗浴的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需投资约15万元,全年的节能费约为8万元,2a就可收回全部投资,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使用寿命为15~20a,那么这套设备的节能费就高达100~140万元。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开发、利用太阳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以澳大利亚和以色列最为显著,其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率分别是30%和50%.我国研制开发太阳能起步较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普及率仅为6%左右,且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较集中,云南省普及率最高,达10%.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日照时数为2500h,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有的地区高达3000h.这为我国开发利用太阳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太阳能利用的范围将会更广,能量转换效率将会更高。
(二)合理利用水资源
我国是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一些地方,一方面缺水严重,另一方面浪费严重。节水的关键措施还是“开源节流”。居民对水的消费主要是饮和用,其中饮食用水量约占总消费量的5%,其余95%用于洗涤、排污等。在住宅小区,根据两种用途设置A、B两套供水系统。A系统专供饮用水(包括冲茶、洗米、洗菜、煮饭)。这个系统的水必须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B系统专供使用水。这个系统的水应该循环使用。将住户洗菜、洗衣、洗澡水以及屋面雨水,地面雨水引入蓄水池内,进行过滤、净化、去污等物理、化学处理,再输入住户的“使用水管”,供洗地、洗车、绿化、水景、冲厕、排污等使用。这个系统的水循环使用,可节省大量的用水。
(三)规划用地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逐年减少。关于住宅小区的节地问题,应从3方面着手:
1、容积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非越低越好;
2、停车场架空或入地,即建造立体化的多层停车场或地下、半地下停车场;
3、从节地与节能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宜建造多层和小高层万方数据公寓,控制建设单门独户的别墅,尤其是依山傍水、景观优美的“风水宝地”更不应建造高档别墅和私家花园供极少数人享用,而应建造小区公园等公共设施,供大众享用。
(四)强力整治、促进环保
1具体分析项目想要真正做好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区规划设计工作
首先我们就必须要做好具体的项目分析工作。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做好项目分析工作我们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有意识有选择的进行规划设计工作。具体分析项目就是要脚踏实地的分析理解项目,主要包括有上位规划、资本剖析及规划愿景这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要求我们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和控制规划,此外其他方面的规划工作也需要找专业人士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得我们对于项目建设所在地的气候条件、环境条件还有资本条件等等情况进行同意综合的分析理解。这么做是为我们的后续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了解到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之中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并且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同时对于项目最终的定位和建设理念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解和把握。
2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案在解读完项目之后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做一个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这是在上面工作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案总体来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是目标规划部分,第二是布局规划部分。这两部分的工作都需要以国家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计划明确的方针为指导,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意识的修改和添加,对于项目涉及到的各种问题都要进行预案设计和准备。对于建筑项目的绿色环保程度的确定与评价需要在有关科学指导之下进行。同时项目运行的定位还有功能性质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我们也要给足足够的重视并体现在规划设计方案之中。
3具体设计方案在上面两个方面的之后
接下来进行的就是具体的设计方案的制定。在具体的设计方案的制定之中我们需要根据规划方案制定的一些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细化和控制,保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之中能够将方案圆满的实现。具体设计方案就是从规划方案之中将关于建筑和周围相关方面的内容择出来并且继续进行细化,将具体设计方案作为我们在建筑施工过程之中的指导。地块施工过程之中出现的更加的具体的问题我们也要提前做预案,让建筑过程之中能够一个点一个点的进行,这样能够确保施工的质量和速度。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该将要点进行量化,责任具体分配,让二级开发商上交方案并进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同时对于方案特别好的我们也可以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
4确保方案得到有力执行在做好规划设计之后
我们还需要确保方案得到具体的强有力的实施。总结起来就是要建立健全严格的检查和审批制度,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之中按照既定方案进行,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二实际规划设计案例说的再多不如实际应用一次
所以笔者打算以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再分析。现在有一个项目A,首先我们进行项目的具体分析。这个项目总体面积在7平方公里左右,其周围交通比较发达。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之中主要目的在于打造活力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主要突出其交通便捷、智能化还有富有文化气息,服务对象包括金融、居住、商品贸易还有旅游等等。其次我们进行科学的规划方案的设计工作。为了更好的突出A项目的特色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我们可以从科学发展观角度进行切入,坚持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放在第一位,突出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项目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可以重点讲解A项目所在城市的经济情况和自然环境情况以及资源情况,在社会、经济还有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协调。将A项目与环境的共生进行重点突出。重点打造低碳项目。再其次就是进行具体的项目计划设计,我们可以设定这样六个标准,即“宜居环境、城市设计与建筑控制、低碳交通、公共配套与社会和谐、能源资源利用和可持续性经济”。最后是确保方案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我们可以设立一个环保标准,只有达到这样的标准才能够进行项目建设和后续施工以及最后的验收,在招商的过程之中就要有意识的控制将绿色建设作为一个投标条件。
2总平面规划
1)功能分区。小区布置上突出体现“一轴,两核心”。核心是指整个小区的景观核心,此核心加强了小区环境的完整性,提升了小区的生活品质和艺术品味。住宅楼围绕景观核心布置,形成了园林化的住宅小区。同时在小区适当位置还设计有变配电站、热力站、垃圾回收点等完善的后勤服务设施,最大程度的满足小区的生活需要。
2)建筑空间组织与周边环境。本工程以高层为主,辅以多层配套服务设施的居住小区。结合小区步行入口和中央景区,设置了部分两层的公用设施,既便于小区内部使用,又可对整个区域开放,以达到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小区总体布局强调空间形态的组合。高层尽量沿小区主干道布置,以便高层间的绿化空间更好的向小区道路空间开敞,并尽量围合成一个个庭院空间,增强邻里间的交往。小区强调环境的均好性。整个小区的设计首先从空间环境入手,确保小区内部具有良好的空间景观。两个车行主入口分别正对两个入口小游园,中央景区则通过道路空间与两个入口小游园联为一体,各庭院空间也分别向主干道开敞,整个小区的绿化环境通过小区主干道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由“中央景区—入口小游园—庭院空间”共同组成的绿化体系。
3)景观设计。景观是让人享受阳光、风、植物的自然之美。景观是为人提供一种平等、共享的室外交流、活动空间,为人与人交往提供舞台。景观不是孤立的,是和建筑及周边环境相融,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在本方案的景观设计中,强调自然化、园林化,注重太原地区气候特点,在植物的选种,景观的布置上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和使用要求,达到以美观与实用的和谐统一。在总体环境的设计中,小区中心位置为小区景观核心,广场辐射的景观道路及公共绿地环绕广场形成了一个范围更大、内容更加丰富的绿化园林。住宅楼之间的各个院落景观为小区内次一级景观节点,其景观环境各具特色,它们作为院落级景观美化了小区环境,满足了居民的使用要求。
4)竖向设计。本项目拟建场地为万柏林区煤场、机修厂宿舍、西机标准件厂及山西焦煤设备租赁公司机电总库,场地地形高差较大,场地现状高差近10m,最高点为场地东北角高程为873.0,最低点为场地中心高程为863.2。场地总体呈西南高、东北低之势。场地总体坡度在2.8%左右。小区竖向设计以周边城市道路竖向为主要设计依据,并结合现状地形。由于地势总体西南高东北低,所以场地整体排水方向定为场地东侧。通过场地地形高差将排水引入南侧、北侧、东侧道路,小区入口处为避免道路雨水倒灌,设有反坡,场地入口坡度定为0.9%~4.6%左右,其余场地坡度为0.3%~3%。这样不仅有效的减少了土方量,同时也将小区地下车库坡道长度大大缩短,增加了地下车库的车位数。本项目竖向布置方式为平坡式。地表雨水排水系统以路排与暗排相结合。本项目场地及场地周边不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建筑场地存在湿陷性,通过回填灰土等措施解决。
5)交通组织。小区主入口位于小区南侧的西外环街及北侧的玉门河街上,共设有四个出入口。入口区域强调视线的开放性与视点的集中性。入口道路宽度为7m,小区内车行道路宽度为6m。小区景观步行道路宽度为1.5m~2m。消防车道及建筑消防扑救场地布置,小区消防车道与车行道路相结合布置,高层建筑周边布置环形消防车道或布置消防车回车场。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位,小区停车以地下停车为主,停车数满足使用要求,并结合景观在室外布置自行车停车棚与小区临时停车位,主要道路分为7m,4m及1.5m三类,3m~7m道路均为车行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最大纵坡坡度为4.6%,最小纵坡坡度为0.3%。车行道路均为1块板,横坡坡度为2%。1.5m~2m道路为步行道路,采用透水砖地面。道路系统规划以实现人车分流为目标。主要道路以满足消防车通行及小区装修期间的临时停车车辆通行为主,并兼顾自行车的通行与停放。路网系统应考虑近、远期结合,灵活布置,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考虑足够的道路绿化面积,满足景观需求。为地下工程管线和其他市政公用设施提供空间。
3单体设计
1)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区。住宅设计以创造大众性、人性化的室内外空间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作为主导设计思想,力争在建筑形式、建筑技术及材料设备的配置和使用上有所突破,达到先进性及新颖性的统一,满足城市居民“居住文化”的发展要求。在户型平面布置上,根据本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及气候特点,起居室及主卧室布置在南侧,辅助用房及次卧室布置在北侧,明厅、明厨卫。在厨房、卫生间设计上注意与相邻居住空间的联系,综合考虑现代生活用品设备的布置。厨房中按操作程序布置厨房器具,同时设置排烟道,集中处理厨房内排出的油烟废气。套型面积合理,套内面积恰当。户型单元采用双电梯,满足防火疏散和电梯使用要求。
2)竖向交通设计。住宅楼竖向交通以电梯及楼梯为主,每单元设剪刀梯1部,设电梯2部,兼消防电梯2部。
3)立面设计。小区主体颜色为浅咖色,色彩含蓄稳重,有文化韵味,与建筑、绿化相和谐。主要立面采取涂料墙面、面砖墙面相对比,形成丰富的材质对比,立面细节丰富具有现代建筑的成熟稳重,而又不失现代感。
4建筑消防设计
1)总平面消防设计。西山玉门小区四区设有四个出入口,高层建筑周边设有环形道路或设消防车回车场,消防车道宽度均大于4m,满足消防扑救要求;各楼座建筑间距满足建筑防火规范的要求。
2)建筑单体消防设计。
a.建筑耐火等级。本工程高层住宅均为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一级,公共建筑均为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及其他防火要求根据相关规范进行设计。b.防火分区及消防疏散。高层住宅楼采用剪刀梯,设有两个前室,两部消防电梯。纯高层住宅地下室防火分区均小于500m2,底商住宅地下室防火分区均小于1000m2。其他多层公建均符合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c.室内装修防火设计。本工程装修材料必须满足GB50222-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中3.2.1条的规定。
d.防火构造。配电室及其他设备用房的门为甲级防火门,防烟楼梯间的门为乙级防火门,管井检修门为丙级防火门。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双扇防火门还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所有内隔墙,砌块墙均应做到板(梁)底,并堵严塞紧。电缆及管道竖井(送风,排烟除外)安装完毕后,以每层楼板处现浇不少于8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层层封闭。穿墙管线待安装完毕后,墙身必须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实补严。凡室内装修用木材均应先做防火处理。干挂石材墙面上门窗洞四周用岩棉严密填实封堵。防火门必须选用经消防检测部门鉴定的合格产品。外墙采用70厚B2级聚苯板(镀锌钢丝网锚固件卡紧)或70厚A级岩棉板,当采用B2级保温材料时,每层设宽度不小于300mm的A级保温材料作为水平防火隔离带。屋顶采用80厚挤塑板保温材料,屋顶与外墙的交界处、屋顶开口部位四周的保温层,应采用宽度不小于500mm的80厚岩棉保温材料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
5建筑节能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the urban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sign, so as to strengthen urban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and design problems have been analyzed, and aims to strengthen urban residential area of the reasonable arrangemen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owner, create suitable for people to live life environment.
Key Words: the city;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design; problem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居住小区已成为城市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相应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小区规划设计方面的一些问题,表现在环境、安全、服务等方面。本文主要从人性化、生态化、节能及规划发展方面探讨了这些问题的加强措施。
1我国城市住宅小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住宅小区规划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人性化的考虑比较欠缺
规划往往以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居住条件为目的,只考虑物质空间的布局,较少考虑居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精神需求,更加忽略了居住区所需的公共交往空间。并且居住区规划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公众的参与,住户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居住环境和设施。因此,这种以物质环境内容决定居住区建设的做法只会导致居民缺乏交往,缺乏对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1.2绿化用地的数量不达标
不少新建居住区的绿化面积不能满足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有些开发商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往往会片面增加住宅用地,减少绿化用地,导致居住区缺少居民的公共绿化活动空间,小区整体居住环境较差。
1.3对生态小区概念设计的理解不够
在部分开发商的心目中,小区的绿化、美化就等同于绿色生态,而没有充分考虑小区的环保、健康、舒适和效率的实质内涵。显然这是一种误导,环境生态小区不仅仅是美化、绿化环境问题,它涉及到大环境、能源、生态的概念,其涵盖面是较为广泛的。
1.4规划设计时,缺乏对城市发展的总体考虑
开发商在寻求自身开发利益时,很少考虑开发项目对城市的影响,很多居住区开发缺乏相应的必要设施,尤其是城市边缘社区的出现,缺少相应的教育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出现与城市脱离的现象,社会问题突出,犯罪率上升,住宅区内部交通与城市交通缺乏衔接,居民上下班不便,单一功能居住区的过分集中导致城市交通流量的不均匀,影响城市交通功能的正常发挥。
1.5没有真正体现人、自然与建筑物的和谐统一
很多小区建设还普遍存在景观生态系统内外的不一致,即小区外部是原真、本地化自然景观,而小区内部则是统一的洋式景观;建筑单体的设计也多崇尚异域风情,忽略了本土文化特色,缺乏与周边环境的相互融合,没能真正体现人、自然与建筑物的和谐统一。
2 加强生态小区规划建设的措施
2.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而改善居住环境
(1)人性化的设计对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设计理念也一直是设计者们努力的方向。例如在道路流线的安排上,尽量使道路成为景观的一部分,无论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均应该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提供宜人的使用空间。只有将人们物质层面的安全健康问题和精神层面上的需求问题结合起来解决,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体现出个性化与人性化的有机统一。
(2)增建中小户型住房和老年人住宅。目前,为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需要,小区内应规划建设一定比例的、适合当地情况的自型老人住宅、介助型老人住宅等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城市,在创建宜居城市时标准会有所不同,但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不变的。创建科技环保、健康舒适、信息通畅的宜人社区居住环境,也是建设和谐友好社会的重要内容。
2.2以生态化设计为主,推进小区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全民对生态小区建设的认识,让居民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应负的责任,以及环境保护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其次,应充分发挥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大力动员公众积极参与到保护生态、营造健康社区的活动和建设中来,稳步推进生态小区的建设与发展。
2.3注重绿色生态环境设计,提高居民生活的环境质量
规划设计时要多注重小区内的绿化空间的布置,采用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最大化为居民提供绿化活动空间。如沿小区的环路可布置集中公共绿地,供居民的休闲活动,设计时注意以休闲活动的绿地为主,只设少量观赏绿地,多追求立体空间的绿化;小区内的中水站、垃圾站等设计时可以考虑将坡顶的檐口高度接近小区自然地平,坡顶可选择能净化空气及吸音的树种植。
2.4坚持满足各种居住区设施、服务需求为宗旨
针对交通、绿化、房型、物业管理及社区设施配套五项因素在同一价格水平上对居民选择住房的首要性比较,可以反映出不同类型居住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例如在中低收入阶层居住社区的大部分居民由主及次地选择交通、绿化、房型、社区及设施配套,而物业管理基本上被列为最后考虑的因素。这既反映出这一类居住社区的区位弱势,交通出行不便,绿化环境不佳;也反映出这一阶层居民经济能力水平的有限性。因而,根据不同类型居住区的主体需求而不是根据人口规模进行设施与服务的配置,将是居住社区规划的重中之重。
2.5创建绿色生态小区
(1)绿色住宅系统。绿色建筑即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为理念,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生活空间,在建筑安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的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
(2)绿化系统。改变以草坪为主的简单的图案化绿化模式,尤其在缺水大城市,应多植树木,减少绿化用水量,并且多树种搭配,养护更容易,遮阳挡风沙效果比草坪好。再辅以灌木、花卉等绿化植被,形成有良好使用效果的绿化景观系统。
(3)绿化与生活、文化相结合,讲求实用性。高质量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如今,人们对住宅小区绿化的要求不再只是一两块草地,三四个花坛,而是要求高标准、高质量。首先,绿化面积要大于建筑面积的30%,其次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特别要强调,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同时注意住宅园林景观要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欧式风格的大门和护栏以及雕塑等,背离居民特有的生活与文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需要规划、策划、管理等多方面的合作来完成。以上是笔者对居住区设计的一些经验与总结,旨在不断地提高城市居住区规划与设计水平。另外,需要规划师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探索,不断地创新及关注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发展, 这样才能达到一个更理想、 更舒适、 更优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