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10:01: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森林业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2林地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措施
第一,积极的进行科技创新,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导致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地改善能源紧缺和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依靠科技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生态平衡的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局面。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林业技术的创新,并加大对其的财政投入的力度;其次,切实提升林业队伍的总体素养,打造出一批优秀的林业科技工作者,积极地做好科研工作,不断地吸收国外的优秀科技,同时还要做好自主开发工作,进而提升总的竞争水平。第二,采取科学的措施,切实发挥出林业的优势。积极的开展造林设计工作,对资源开展合理的管控,而且要结合各个区域的气候以及土壤特性等种植不一样的树种,强化采伐管理工作的力度,从源头控制住乱砍乱伐现象。负责资源开发的工作者要遵守自然规律,保持生态稳定,而不能先是过度的砍伐,然后再人工造林来补充。第三,深化体制改革。引进市场机制,让广大群众参与到资源管控工作中,把林业的建设和群众的利益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分配到集体乃至个人的经营范围内,营造主体的积极性,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开展森林的管理工作。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产权归属,合理分配资源,缩小收益差异;或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增加社会保障,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完善森林交易市场,减少乱砍滥伐的现象。改革和完善森林管理体制,增设评估和监管机构,防止不按规程作业、违反国家法规政策的现象发生。采取森林采伐限制机制,预防只顾眼前利益过度采伐的现象。同时还要不断地优化奖惩体系,从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方面进行评估奖励。最后,积极地开展信息化管控工作。最近几年信息技术开始融入我们的生活,其为各个行业的发展都贡献了非常显著的力量,林业也开始开展信息化管控工作。林业是我们国家的基础行业,在当前时代只有适时地开展信息化管控工作,才能够确保其和时代的发展步调保持一致。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的林业建设工作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不但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使用,而且它的发展速度也不尽人意。信息科技的使用不但能够提升林业建设工作的脚步,而且还能够把工作者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提升了效率。同时通过高科技的技术和检测方法,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森林资源的相关数据,从而使对森林资源的研究得以更好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方式使林业的各项信息能够及时、快速的进行传递,使林业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的衔接,加快了林业的发展。
植物结构有很多种且比较复杂,叶片表面多毛还能分泌油脂和汁液,这些特点有助于吸收有害气体与吸附大量尘埃颗粒。杜鹃、紫薇这些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氯化锌等其它的有毒气体。松属、云杉属、桦木等森林植物会释放出很多杀菌素,能够杀死多种病原菌。如果用人工方法或喷洒杀虫剂、杀菌剂来消除病虫害,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不但成本高而且耗能较多。
二是减少很多土石方工程。
人们通过投入资金、劳动力、水泥、钢材等其它材料和能耗建造大量拦水坝、蓄水池等工程,既耗费化石能源,又污染环境。到了一定时期它们不能用了再拆除还要耗费能源。森林吸收和储存大量降水,它通过调节径流来减少或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这种方式所用成本比上面所说建造水利工程花费成本要低很多。森林在蓄水过程中能够减少水土与土壤养分的流失,从而使农林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对化肥与能源的需求,降低了能源的消耗量与环境污染。
三是减少物质和能源的耗费。
这些年来,气象灾害在不断增多。利用人工方法来防洪减灾,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还要投入很多的物质和能量。森林可以有效调节气候,减少洪涝、干旱等其它灾害,确保与维护生产环境不向坏的方向发展,降低化肥的消耗和能耗,让农作物与畜牧业在自然环境中较多地受到自然环境影响来获得发展与收益,这大大减少了控制灾害、消除影响所耗费成本,在生态系统调控过程中降低了物质与能源的耗费。
四是改善生活与自然环境。
森林这个大环境包含着自然与人文要素,对人类生存环境起着较好的优化与改善作用,当人们置身于森林生态环境中时,可以在视觉、听觉、嗅觉上达到放松的目的,增进精神与肉体上的健康。人们还可以旅游、爬山、探险等进行其它活动。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那些用来调温、调湿、滞尘的人工设备被大大减少了使用次数与时间,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能耗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林产品对于建设低碳经济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森林也是一种具有战略性特点的能源资源,就像煤炭、石油、天然气那样,它的特点是可再生、可降解、占地少、一次种植能够持续利用,所以说它是非常重要的绿色能源。木材作为一种生物材料和其它非木质林产品,都有着低碳经济的效果,所以可以被当成能源使用也可以被当成生产生活资料使用。
2低碳经济影响下发展我国林业的措施
优化该种产业结构,建立一个以低碳为主的该种产业体系。林业产业结构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这样能更有效地促进其发展,同时这对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来说也是物质保障。要根据市场需求,加快建设生产周期较短工业用途或其它用途的原料林;对于林产品要不断创新,对于以往简单的原料加工要加快发展步伐,争取早日实现综合性的精深加工;加快建设以森林为主的旅游业、花卉业。对于林业产业的结构作出调整,使其向低碳方向发展,建立一个具有低碳特点的新型该种产业系统,它的主要内容是低碳森林培育、低碳林产加工、低碳森林旅游。现在世界上的能源和其他资源被人们过度开发利用,资源短缺问题影响越来越大,对于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不少进步,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能用它来生产出的化工产品越来越多,又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在使用中不会污染环境,所以它在众多的能源中优势越来越突出。欧美与东南亚的部分国家很重视该种能源,他们把大豆、菜籽油、棕榈油等作为原材料制成生物柴油,把玉米、甘蔗等其它粮食产品作为原材料制成乙醇。考虑到我国国情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同地区差异较大,食用油和粮食还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食物,所以我们不能像欧美国家那样把它们制成生物质能源。所以林业产业是我们重点考虑的对象,这种生物质能源在我国的可行性很大。林木的特点很多;例如,绿色环保、可再生、生产无污染等,用它来取代石化能 源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发展方向,不仅能使能源结构得到优化,减少环境污染,还有助于维护森林资源。
我国有大面积林地,很适合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所以加快发展该种能源能解决我国石化能源的短缺问题,同时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在确保能源安全、调整与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有重要作用。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尤其是对那些荒山。只有做好植树造林工作,才能有效增加森林面积,这样才能吸收和固定更多的碳。我国现有无林地5700万hm2,沙地与荒地是3亿hm2,所以森林面积还有很大的增加空间。按照有关《生态规划》,在今后36年时间内我国的森林面积将增加26%以上,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净吸收能力将大大增加,这就使我国森林的碳汇能力提高很多。植树造林的特点是公众参与的积极性高,所以要大力宣传与深入开展各种植树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来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对于荒山要想做好3方面措施:封、造、管:有些荒山适合人工造林,要积极用植苗与直播结合起来的方式,加快森林的建设;有些荒山不适合人工造林,就要做好封育工作,使地面植被在自然状态下恢复。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林业产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4]。第一产业指森林资源培育业,包括林木的培育与种植、林产品初级生产等;第二产业指林产工业,包括林木加工、木质品制造、林业机械制造等;第三产业指服务性产业,包括森林旅游、休闲服务、林业文化活动等。根据1998—2011年林业产业产值数据绘制堆积式柱形图(图1)。从图1可见,尽管林业经济受诸多因素制约,但其发展仍然呈现出良好的势头,林业三次产业产值均逐年上涨。林业第二产业产值在林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从2006年起超过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第三产业作为林业部门的新兴产业,其产值增长速度在三次产业中最快。我们对林业总产值进行曲线拟合,将年份设为t,产值设为y,得到生长曲线模型y=e(-357.471+0.183t),决定系数为0.992,模型拟合程度好。对林业三次产业产值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决定系数均在0.980以上。由此,我们认为林业总产值和林业三次产业产值均按照生长曲线趋势逐年增长。
1.2林业三次产业对林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分析本文采用以下方法分析了林业三次产业对林业总产值的贡献率:①平均值法。取1998—2011年14年的林业总产值和林业三次产业产值的平均值,算出各次产业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用该比重作为贡献率,见表1中第一列数值。②回归分析法。参照闻速[5]采用的方法,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用模型中各次产业自变量的系数作为贡献率,见表1中第二列。在该方法中,因变量Y为林业总产值增长率,自变量X1、X2、X3分别为林业三次产业产值的增长率,拟合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53、模型为Y=0.21+0.528X1+0.386X2+0.065X3。③因子分析法。在因子分析过程中,变量X1、X2、X3选取产业产值或产值的增长率均可,其结果相同。KMO检验值为0.750,大于0.5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旋转之后第一公因子在X2和X3有较大的载荷,方差贡献率为51.665%;第二公因子在X1上有较大的载荷,方差贡献率为48.278%,所得贡献率见表1中第三列。其中,方法二得到的结果为第一产业对林业总产值的贡献率高出第二产业14.2%。然而从实际数据中看出,林业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率仅在2000年、2007年、2008年略低于林业第一产业产值增长率,其他年份均高于第一产业。由此可推断出第二产业对林业总产值的拉动力略强于第一产业。同时,王立磊[6]等也对林业产业结构对总产值的影响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产值对林业总产值的贡献率高于第一产业。这与方法二所得结果相悖,因此用回归系数作为贡献率的方法还有待考证。方法一和方法三的结果较接近,与实际数据相对比,差异不大。用平均水平来确定贡献率较保险,也间接验证了用因子分析法求贡献率的可靠性。由于数据的原因,无法用因子分析法单独求出X2和X3的方差贡献率,可再根据平均值法求出两者所占比重,最终得到三次产业对林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分别为0.4831、0.4431、0.0738。
2、我国森林火灾研究现状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困难的自然灾害,是我国森林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源。基于火灾发生前和发生后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①通过森林火灾发生的时空分布找到规律性,对森林火灾进行预测,建立预警机制。杨广斌[7]等运用统计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法对1986—2006年北京市森林火灾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韩恩贤[8]等利用陕西省17年的火灾数据,采用Markov转移矩阵和GM(1,1)灰色模型对陕西省森林火灾发生的趋势和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张典铨、梅志雄、傅泽强等[9-12]等运用马尔科夫、灰色系统、神经网络等不同方法对森林火灾进行了预测模型研究。②对森林火灾发生后的损失计量,以及探讨森林火灾对生态系统和林业的影响。蔡慧颖、贾德志、钟晓珊[13-15]等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森林火灾的损失进行了评估与计量研究;车宏韧[16]等定性分析了森林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汤宛地[17]等阐述了森林火灾干扰指标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并建议在评价森林健康时加入该项指标;高岚、朱学平[18,19]等分别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了森林灾害对林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从定量角度单独研究森林火灾害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文章不多见,本文期望能填补这一研究空白,为我国森林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开展和森林风险的管理提供依据。
3、森林火灾对林业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
森林火灾对林业经济的影响可从林业三次产业的三方面来分析。首先,森林火灾的发生会破坏当地的森林资源,直接影响林木的培育与种植、经济林产品的种植和采集等,致使林农欠收;其次,森林火灾破坏了林区及其周围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力资源,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林业企业的经营也受到一定影响,致使第二产业发展缓慢;第三,严重的森林火灾致使气候条件质量恶化,林区环境、景观资源遭到破坏,以森林旅游休闲为主的第三产业受到影响[18]。本文将依据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研究森林火灾对林业发展的制约作用。
3.1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曲线间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因素间的关联程度,是对反映各因素变化特性的数据序列进行的几何比较。该方法需要的样本数据少,不要求数据服从特定的统计规律,突破了传统精确数学的约束,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设参考序列X0={x0(k)|k=1,2,3,…,n}为系统主行为变量、比较序列Xi={xi(k)|k=1,2,3,…,n},(i=1,2,…,m)为m个行为因子变量,通过:x′i(k)=xi(k)xi(1),(i=0,1,2,…,m)对原始数据进行初值化处理。通过:i(k)=|x′0(k)-x′i(k)|,(i=1,2,…,m)求出参考序列和每一个比较序列的差的绝对值。依据邓氏的关联度公式[20]求出Xi与X0的关联度γ(X0,Xi):γ(X0,Xi)=1n∑nk=1γ(x′0(k),x′i(k))。其中,γ(x′0(k),x′i(k))=miniminki(k)+ρmaximaxki(k)i(k)+ρmaximaxki(k)。式中,miniminki(k)为两级最小差;maximaxki(k)为两级最大差;ρ为分辨系数,ρ∈[0,1],其大小根据i(k)的值选择。由于森林火灾的突发、多变、不可控,其指标数据并不随年份递增或递减,而是时大时小,造成某些差值数值极大,本文ρ取0.3。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较为重要的两个性质为相对性和非对称性。所谓相对性,即关联度,强调的是若干个离散函数对一个离散函数远近的相对程度,因素之间关联度数值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根据比较序列对同一参考序列的影响大小,排出关联序。所谓非对称性,即在同一系统中,甲因素对乙因素的关联度并不等于乙对甲的关联度。
3.2指标选取
灰色关联分析法具有相对性,由于公式中ρ取值不同,得到的关联度大小也不同,因此不必过分在意关联度数值的绝对大小。根据非对称性,本文对相应指标进行纵向和横向二维排序。选取林业产业总产值和林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作为系统主行为变量(简称“系统变量”),以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的森林火灾作为行为因子变量(简称“行为变量”)。森林火灾指标从火灾次数,火灾面积和火灾损失蓄积选取。森林火灾根据受害森林面积大小和伤亡人数多少,划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四个级别(本文将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次数合并为一个指标)。最终选取7个行为变量:森林火灾次数、一般森林火灾次数、较大森林火灾次数、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次数、火场总面积、受害森林面积、损失成林蓄积。纵向排序是系统变量林业产业总产值和三次产业产值分别同森林火灾七项评价指标做灰色关联分析,以此得到每个系统变量中森林火灾七项指标的关联度排序,共四列排序。横向排序则将森林火灾指标作为系统变量,各次产业产值作为行为变量,7个系统变量分别同行为变量的四类林业产值做灰色关联分析,得到每个系统变量与各类产值的关联度排序,共七行排序。
3.3森林火灾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
森林火灾制约林业经济的发展,七项指标均为反向指标,即森林火灾次数越多、火灾面积越大、损失蓄积越多,产值的增加受影响程度越大;即若关联度数值越小,则该指标对该类产业产值的制约作用越强。排序1—4—7,所对应的关联度数值从小到大,制约作用从强到弱。灰色关联分析四个纵向排序结果见表2,对4个系统变量制约作用较强的3个行为变量为受害森林面积,损失成林蓄积和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次数。其中受害森林面积与林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产值的反向关联均排在第一位。可理解为,在一定范围内受害森林面积越大,该区域内林木的培育与种植、木材加工及木质林产品加工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必然受到影响。根据上文的分析,林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产值对林业产业总产值的贡献率高于90%,因此会直接影响到林业总产值的增长。此外,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次数与林业第三产业的反向关联度在七个指标中排在第一位,说明该指标对林业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影响最为显著,一定时间段内重大和特别重大火灾次数越多,该区域受损害范围越广、程度越大,林业第三产业在这段时间内发展越缓慢。在4个系统变量对7个行为变量的四个反向关联度排序中,占据前四位5个指标分别是:较大森林火灾次数、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次数、火场总面积、受害森林面积、损失成林蓄积。关联性较弱的指标是森林火灾次数和一般森林火灾次数。横向排序为表2中标灰的部分,7个森林火灾指标与各林业产业的7个关联度排序是相同的,均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排在第一位,其次是第二产业林业总产值,最后才是林业第一产业产值。这里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对应每一个火灾指标,与第三产业产值的反向关联性最强,却与第一产业的反向关联性最弱,这有违常理;其次,七个横向排序结果均为3、4、2、1,太过统一,说明存在异常。
3.4指标选取与排序方法的改进
观察实际数据发现,森林火灾评价指标数值随年份变化时大时小,而林业总产值和三次产业产值却随着市场机制完善、林业生产力水平提高、林业科研创新推动、国家对林业投资与金融扶持力度加大[21]等逐年增加。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计算原理看,关联度的大小容易受最大的数值影响而趋于一致,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7个横向排序的结果是相同的。通过分析发现,森林火灾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林业经济的发展,但并不直接体现在产值的变化上。随着林业产业产值不断增长,受森林火灾影响的应该是产值的增长率。假设在某一年森林火灾次数较多、受害范围较广、损失较大,那么该年甚至后续几年林业产业产值的增长较缓慢,增长率较之前几年略小。因此,将3.2中选取的林业产业变量改为林业产业产值增长率,重新进行灰色关联分析。从表3可见,纵向排序较之前略有不同。占据前四位的指标有:一般森林火灾次数、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次数、火场总面积、受害森林面积、损失成林蓄积。较大森林火灾次数变为关联性较弱的指标,而一般森林火灾次数与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率的反向关联度排到了第三位。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与第三产业的反向关联度从第一位变为第三位,取而代之的是受害森林面积对林业第三产业的制约作用最强。与第二产业反向关联度排在第六位的火场总面积指标,在新的结果中排在第一位,其他变动不大。横向排序与改进之前大有不同,说明之前的分析过程中变量选取和结果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七项森林火灾指标反向关联度最强的是林业第一产业,除了一般森林火灾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外,其他指标均与第一产业的反向关联度最强,排在第一位。而林业第三产业恰好相反,它除了与一般、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的反向关联度最强外,与其他森林火灾指标的反向关联性均最弱。为了将横向和纵向排序综合起来比较,对排序结果进行打分。根据排序1—4—7,打7—4—1分,如横向排序3、2、4、1,分别打2分、3分、1分、4分,纵向排序6、7、5、3、2、1、4,分别打2分、1分、3分、5分、6分、7分、4分。这样每个系统变量对应每个行为变量都有两个得分,将两项得分相乘(也可相加,其结果与相乘基本一致)得到综合得分,见表3。综合得分越高,代表该系统变量和行为变量的反向关联度越大。综合得分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受害森林面积和第一产业、火场总面积和第一产业、火场总面积和第二产业、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次数和第三产业、损失成林蓄积和第一产业。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的综合得分,研究森林火灾对林业产值以及林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长率波动的影响,主要从波动幅度较大的几个点简要分析,增长率波动情况见图2。森林火灾对林业经济的影响具有延续性,其制约作用会向后延续几年。假设某区域在某年遭遇强度较大的森林火灾,则该区域内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要恢复到之前的水平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与之息息相关的林业经济在后续几年会持续处于低谷状态,直到有较强的动力重新推动林业经济增长。因此,在分析林业产业增长率受森林火灾影响时,要以该时点为起点,向前向后观察森林火灾情况和产值增长率变化。从实际数据中观察到,第一产业增长率在2003年处于波峰,与之反向关联性最强的三个森林火灾指标受害森林面积、火场总面积和损失成林蓄积在2002年的数值均降到最低,且向前推二至三年的数值都较低。第一产业增长率在2006年处于波谷,这三个反向关联性指标在该时点上均处于波峰,2007年之后有所下降,由此增长率在2007年之后呈逐渐上升趋势。1998年的林业第二产业增长率是14年间的最大值,1998年之后开始下降,从灰色关联分析综合得分的结果得出火场总面积与第二产业增长率的反向关联度最强,而火场总面积在1998年以及之前的几年数值都较小,1998年之后有所上升。增长率在2006年达到波峰,之后下降,2008年以后又稳步上升。火场总面积在2004年、2005年数值较小,2006年数值突然增大致使第二产业增长率在2006年之后开始下降。第三产业增长率在2001年较低,是由于2000年与第三产业反向关联度最强的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次数达到顶峰,致使次年第三产业发展停滞不前。2002年之后第三产业增长率开始逐渐下降,直到2006年之后趋于稳定,开始缓慢增长,与之对应的重大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次数在2002年之后连续几年内数值均较大,2005年之后逐年下降。林业产值的增长率波动是受三次产业增长率变化的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可依据林业三次产业对林业产值贡献率的估计值来分析林业产业产值增长率的波动情况。上述分析也验证了森林火灾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反向关联性,以及森林火灾对林业经济的影响体现在产值增长率上这一假设前提条件。
4、结论
本文研究了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和三次产业对林业总产值的贡献率。选取森林火灾七项指标与林业各产业产值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发现结果存在异常,进而将变量林业产值改为林业产值的增长率,并改进了排序的方法,得到的结果较为合理。利用横向和纵向二维排序的综合得分,对林业产值增长率的波动进行了研究。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①林业总产值以及林业三次产业产值呈生长曲线趋势逐年增长。通过因子分析法与平均值法相结合,求得林业三次产业对林业产业贡献率分别为0.4831、0.4431、0.0738。
1森林资源及森林资源资产
1.1森林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林地以及林区野生的植物和动物。森林,包括竹林。林木,包括树木、竹子。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土的乔木林地,疏林她,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的宜林地。”根据该规定的精神可知,森林资源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它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环境系统。森林作为自然资源的一种,在进行科学管理及合理经营条件下,可以不断地向社会提供大量物质产品、非物质产品及发挥其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
森林资源按其物质形态可分为森林生物资源、森林土地资源以及森林环境资源。①森林生物资源。包括森林、林木及以森林为依托生存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资源。②森林土地资源。包括有林地、疏林地、宜林荒山荒地等。③森林环境资源。包括森林景观资源、森林生态资源等。因此,森林资源是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的综合体。
1.2森林资源资产森林资源是不是商品,有没有价值是林业经济学界长期以来讨论的核心问题。森林资源的价值与价格这一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在我国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1.2.1资产与资源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第三辑中,对资产的定义是:“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因此,资产具有3个重要特征:①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②为某一特定个体所控制。③资产可以用货币来计量。
1.2.2资源与资产资源与资产是两个不同的范畴,资产,首先必须是一种经济资源,资产与资源分属不同的管理范畴。两者的物质内涵具有一致性。但又有显着的区别。①资源揭示财富的物质属性,主要以实物管理和数量管理为基础;资产要揭示财富的经济属性,目标是对资源进行经济补偿或价值实现、以价值管理为核心。②取得的方式不同。资源的取得或者是天然形成的,或者是人的劳动与自然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的。而资产的形成可以有3种渠道:一是由人们认定渠道,将一些资源作为资产;二是由人们通过自身劳动创造的;三是由买卖、租赁等产权交易实现的。③作为资产的资源,具有法律上的独立性,资产总是个体者的资产,主体对其具有控制权。④计量单位不同。资产应能够以货币计量,而资源主要以实物单位计量。
1.2.3森林资源资产森林资源资产是在现有认识和科学水平条件下,进行经营利用,能给其产权主体带来一定经济利益的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资产的分类:①按其形态可划分为林木资产、林地资产、森林景观资产和森林环境资产等。②按经营管理的形式划分为公益性森林资源资产(如防护林)和经营性森林资源资产(如用材林资产、经济林资产、薪炭林资产和竹林资产等)。
中国吉林森工集团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区,降水量丰富,土壤肥沃,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总经营面积134.8万hm2,有林地面积120.4万hm2,活立木总蓄积1.69亿m3,年生产木材89.3万m3,作为国家重要商品材生产基地,以培育、经营森林资源、木材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和林特资源综合开发为主。随着天保工程和森林分类经营的深入实施,在木材和林产品需求与生态需求之间矛盾日益僵化的形势下,在商品林区大力营造工业原料林、提高林地生产力,林业产业化经营成为缓解森林采伐压力,保护生态公益林的必要手段,同时也促进了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林区。
一、绪言
吉林森工集团是中国国有林区开展森林集约经营试点最早的企业农业论文,相对于中国南方集体林区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起步较晚。1995年-2000年实施了用材林集约经营试点建设阶段,工业原料林建设是其中的一部分,分为皆伐迹地营造工业原料林和杨树中幼龄人工林改培为工业原料林两种方式;2003年-2006年集团实施了工业原料林试点建设阶段,该阶段阶段全部为皆伐迹地营造工业原料林1(柏广新,2009)。集团现有杨树工业原料林面积9114.5hm2(商品林区),蓄积53.5万m3,平均hm2蓄积58.7m3。其中:幼龄林面积428.5hm2,蓄积3.5万m3;中龄林面积796.8hm2,蓄积5.7万m3;近熟林面积1707.3hm2,蓄积17.0万m3;成熟林面积1979.2hm2,蓄积22.6万m3;过熟林面积266.1hm2,蓄积4.7万m3。应该特别指出,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位于各林业局商品林区内植被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各种环境因子适合树木生长和营建短周期杨树工业原料林,工业原料林建设在高产出木材的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2(杨树速生丰产林考察组,2001)。
随着天然林的锐减与人工林建设的发展,对人工林经济效益的研究不断发。国外多用一般均衡模型与不同种类人工林生产经营活动效率来计量其经济效益;国内主要集中于南方集体林区人工林经济效益分析,国有林区由于思想观念、配套机制滞后,工业原料林建设地区规模有限,进而导致工业原料林建设经济效益计量处于初级阶段。王炳南3等(2008)对南方集体林区案树不同无性系树种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此文以案树不同性系树种分类通过计算成本、年利润等指标分析讨论人工林经济效益。柏广新4(2009)年运用林木市场成熟理论结合其基层工作经验和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在经济学的基础上,通过区分不同森林成熟龄提出森林市场成熟理论,实证部分通过工业原料林生长仿真数据求轮伐期用四种方案对工业原料林分析经济效益;本文拟结合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现状,在细化单位公顷工业原料林单位轮伐期内经营活动与深入林区调研获得试点数据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吉林森工集团国有林商品林区工业原料林建设的效益模型,从多角度考虑其经济效益。
二、经济效益模型
本文拟运用投入-产出经济效益模型构建适合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经济效益核算的经济模型。投入产出法是用来研究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数量经济方法,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创立,他先后发表了《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美国经济结构研究》阐述“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发展,1973年Leontief由于从事“投入产出分析”获得第5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论文下载。下文将结合投入-产出法总利润等于总产出扣除总投入的基本思想和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试点及发展现状对经济效益模型进行设定。
(一)模型假设及符号说明
本文假设工业原料林过程中最求利润最大化原则,遵循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目标。为研究方便,假设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轮伐期为15年,且在第7年进行抚育伐农业论文,第15年主伐;工业原料林建设不考虑林地地租,即地租为零。
(1)设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投入为Iij,表示第j年第i项科目木材建设投入,其中A表示期初投入,A1为整地费用,A2为苗木费用,A3为植苗费用;C表示期中投入,期中C1为补植费用,C2抚育费用,C3掰芽修枝费用,工业原料林在造林后第2年掰牙;C4包括预防病虫害、火灾、偷伐、盗伐在内发生的年例行管理费用且每年只进行一次病虫鼠防治,主伐前1年结束,C5施肥费用(包含肥料与施肥工费),Iij=Aij+Cij;
(2)设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木材产出为Gij(G为目标林地蓄积X与相应出材率z乘积),表示第j年第i项科目木材产量,且包括期初现有林采伐、抚育间伐、主伐、采伐剩余物四部分,其中G1表示现有林采伐木材产量,G2表示抚育间伐木材产量,G3表示主伐木材产量,G4表示采伐剩余物木材产量,G= X·z ;
(3)设Kij为采伐生产成本,表示第j年第i项科目木材采伐成本,S1为现有林采伐单位成本,S2为抚育间伐单位成本,S3为主伐单位成本,S4为剩余物采伐单位成本,此处主要是指木材从活立木到伐倒木过程中发生的采伐人工费用与从伐倒木到可销售的原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如伐后运输费、加工费、销售运输费、营销费用等项目Kij= Sij·Gij(i=1,2,3,4;j=1,2,3,…15);
(4)设木材销售收入为Rij,表示第j年第i项科目木材销售收入,P1表示现有林采伐木材价格,P2表示抚育间伐木材价格,P3表示主伐木材价格农业论文,P4表示采伐剩余物木材价格,为简化模型,我们假设所有木材价格均为含税价,在计算过程中不再考虑木材税收问题,Rij=Pij·Gij(i=1,2,3,4;j=1,2,3,…15);
(5)根据吉林森工集团森林经营方案与1995-2005年集团工业原料林试点,国家林业局2009年出台新的育林基金征收标准为从原15%降为10%,若假设育林基金为Tj,Tj=0.1R
(6)设吉林森工集团总利润为V,总利润为总收入扣除生产销售成本、建设投入、育林基金;Vj为集团在第j年利润收益;
(7)设r为银行同期利率,资本增长以利率为r的速度增长,则n年后的资本价值为Vn与现值V0的关系为复利关系,Vn =V0(1+r)n ;
(8)设NPV为资本净现值,NPV为资本毛收入现值扣除支出现值5(KlempererW D,2003),表示投资者在一定收入、支出及贴现率r时对现阶段投资的一种衡量方式。
据有关资料显示,德国在推行森林康养项目后,国家医疗费用总支出减少30%。根据这一国际健康潮流,2016年5月6日,国家林业局印发《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康养,发展集旅游、医疗、康养、教育、文化、扶贫于一体的林业综合服务业,强调重点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产业。
近年来,森林康养的理念已被很多人所接受,并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森林康养释放出诱人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商业机会,各地势必竞相开始探索建立森林康养基地,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但是,森林康养毕竟是一个新事物,其疗法机理和产业模式既是一个市场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为避免开发不当给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建议加强森林康养的科学性研究,构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市场理论指导体系。
其一,透析国际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经验。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早已开启了森林与健康的研究与实践,在森林公园散步或者进行“森林浴”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数据统计表明,德国有40%的人每月都要去林区游憩一次。迄今,德国已建立了350处森林康养基地,每个森林康养基地都配备专门执业资格的医生和理疗师。
截至2011年底,日本林野厅已构建了“医疗福祉型森林”“疗养保养型森林”和“预防生活习惯病森林”3种森林康养基地48处,还有300余处森林在申请认证过程中。目前,日本把15%的国土面积划为森林公园,每年约有8亿人次去林区游憩、沐浴。因此,应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尤其通过对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森林浴”“森林康养”项目的研究,积极借鉴其先进经验,扬长避短,探索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新模式。
其二,探索森林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机制。森林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国家明确提出,在保持林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林场职工发展特色产业,有效盘活森林资源。
我国森林旅游发展也面臨粗放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重开发轻保护的弊端凸显。如何平衡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做好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成为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需要指出的是,在看到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迅猛的同时,也应看到森林康养旅游业对生态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
其三,探究森林康养旅游的作用机理。森林康养主要针对与精神压力有关的疾病,它利用了森林和林产品带来的缓解生理或心理紧张的效果。芬多精(植物杀菌素)在森林康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针对芬多精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日本学者研究发现,针叶林中的芬多精主要是单萜类化合物,包括α-蒎烯、莰烯和β-蒎烯,在日本扁柏和柳杉林中α-蒎烯含量特别高,而在赤松林中α-松油烯则为主要组成成分。
森林康养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因地制宜建立康养基地,在我国仍需要探究森林康养旅游的机理。例如,何种树种益于减少人体产生应激激素、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控制平静期生理活动);何种森林成分利于减弱交感神经活动、降低血压和心跳数、缓和心理紧张,何种森林与旅游体验互动可以增加人体活力、提高免疫力、增加抗癌蛋白质数量等。
其四,论证森林康养旅游实证效果。森林康养的效果初步被国外医学专家证实,但森林康养旅游的实证效果仍需进一步论证。国外研究初步证实了森林相关临床实验在改善精神病治疗(含情绪失常儿童)、酗酒者以及具有其他临床心理健康问题之人行为的价值;嗅觉森林环境因子——芬多精能使人心理处于放松状态,并且通过NK细胞能消灭肿瘤细胞,推断森林浴可能具有预防癌症发生及发展的效应;森林环境要素会带来生理效应,研究表明植物精气的生理功效有镇痛、驱虫、抗菌、抗肿瘤、促进胆汁分泌、解毒、降血压、松弛神经、消除紧张,使注意力集中等作用。未来研究要多方论证森林在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等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并制定森林康养的生理评价体系、森林康养的设计技法等,论证森林康养对提高人体抗癌能力、免疫力的实证效果,为森林康养旅游的开发方式和推广形式提供参考。
其五,加强森林康养旅游政策法规研究。森林康养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多元组合,涉及文化、历史、地理、生态及多种产业业态。韩国于1982年提出建设自然休养林,2005年制定了《森林文化·休养法》,并成立了国立自然休养林管理所,2008年把森林休养列为全体国民的福祉。2010年,韩国国民会议对《森林文化及休闲活动法》进行修正,修正法中引入对人类健康定义。
我国“森林康养旅游”涉及林业、旅游、医疗、体育和养生等产业,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与创新。建议以国家法律法规形式确定森林康养旅游为大健康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森林康养旅游为国民福祉。此外,要加强对森林康养旅游保护性开发,确定森林康养旅游为林业经营转型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森林旅游环境的评价和管理,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体现对森林康养旅游领域的重视。
一、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林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我国政府从各方面对我国的林业开始给于较大的关注,因此林业在新世纪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虽然 “天然林保护工程” 在我国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但森林资源在我国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紧接着“退耕还林”的工程又在我国开展起来,这个工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前我国的林业的发展出现了深刻的变化,可以这样说,我国的林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
二、完善我国营林工作需要的需求
(一)加强对造林、营林基础发展
我国森林资源如何得到补充以及如何促进我国森林资源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如何保证连续的供给林产工业原料都要依靠营林造林。我国政府对植树造林工程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向全国多次发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的公益性口号,全国人民对这个口号都有所感悟并积极的相应这个口号,因此业取得了巨大的效果。但林业的高税赋动摇了我国林业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人民参加植树造林都是通过国家的精神鼓励,而没有得到任何物质利益的刺激,由于政府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人民物质利益的刺激,致使人民对植树造林的响应程度逐渐的减少。我国要加强林业的基础,调动人民对参加营林造林的积极性需要给予很大的物质利益。
(二)对林区协调多产业进行进行综合发展,提升林业系统发展功能
仔细思考我国的林业的的未来发展,我国的林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发展需要结合森林绿色食品的生产、花卉园艺的特点、特色加工业的发展以及森林旅游的发展等。因此,我国的林业只有在结合其他方面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功能。
(三)全面提高我国林业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我国林业在竞争中其竞争力低的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林业的技术水平比较低。我国今后在促进林业不断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意识到科学技术水平是提高我国林业不断发展的最主要的通道,应该将其摆在最主要的地位。
三、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营林的作用
森林资源无论是对那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森林给世世代代都带来说不尽的好处,同时森林资源并不是无限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讲却是一种可有限的但可以不断更新的资源,因此所有的世代都能够享用森林赐给人们的恩惠――但前提必须是我们及我们的后代都必须尽心的来维护森林资源的开发。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的保护我们这些有限的森林资源,那么这些有限的森林资源也只能在当今世代可以利用,然而对我们未来的世代来说他们就不能享受到这种自然的恩惠了,所以,我们要倡导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的林权结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约束
我国大部分的森林资源可以说都属于国家或者集体所有,从根本上说这种森林权结构模式是我国在实行计划经济的时候留下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森林业产权上的设置。
(二)我国林业生态效益的补偿制度
生态补偿机制是我国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具体是指现实生活中的使用着通过合法的手段来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对自然资源所有权人或保护生态系统而付出代价的人支付一定使用费的一种法律制度。在这个概念中它包含了两层不同的含义:其一是自然资源是一种特殊性的资产,它同时具有两中不同的价值:即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只用当使用权人向森林所以权人支付一定量的费用后才能够获得森林的使用权,这是一种森林所有权人一种交易方式,目的是通过森林资源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其二、它同样也是一种经济性的补偿模式,生态环境保护者在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然而他们为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付出的代价理所应当应该得到的相应的报酬,森林生态保护者所改善的森林生态环境不能够也免费的让其他人任意的使用,我们应该对那些为改善森林生态环境而付出很大心血的环境爱护者给于一定的物资补偿,这就体现了森林生态具有价值的功能。
(三)林业保护管理机构对林业的监督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对林业的保护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特别是国家林业局对违法征用林地、毁林开垦的管理加大了力度,并且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也给予了一定的监督,同时在各地都派驻森林资源监督的管理机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监督管理部门都能够做好这样的监督工作,有相当多的一些森林监督管理部门在投入的监督力度很弱,森林的管理力度没有完全的落实。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预想不到的自然灾害频繁的发生,我国的大量森林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
四、结束语
当前阶段,我国应该加大了对营林管理的重视力度,但为了促进我国林业能够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来探究影响我国林业的保护和管理的各种潜在的因素,因为不同潜在的因素在某个时候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就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我想,随着我国对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力度的加大,我国的森林将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吕明会 现代营林耕作法的应用与推广 [期刊论文] -科学与财富2011(5)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林业经济学会;福建农林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9709
国内刊号:35-1060/F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因此,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内外经济热点问题。
相关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演绎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实地访谈;网上浏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运用林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管理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
第一部分:森林旅游的概述通过对森林旅游的现状,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森林旅游发展的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森林旅游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1522
国内刊号:11-1932/S
邮发代号:18-9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主管单位:国家林业局
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6075
国内刊号:43-1095/S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