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10:01: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会展经济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知识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形式下,经济增长是经济结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增长的实质性内容是结构高一档次的优化,经济增长是结构升级的一种表现。
1.1需求结构变化快,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知识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不仅使增长高质量,人均收入水平也稳定快速提高,从而导致了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消费方式、消费结构的变更。需求结构的变化通过市场这个中介环节影响生产和供给。对生产的直接作用就是资源配置结构发生变化,在总产值来源的产业分布上知识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和知识密集的服务业的份额相对上升,农业和传统制造业的份额相对下降。可见,需求结构的快速变化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1.2科技发展迅速,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石。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研究与开发、在职培训的投资不断增加。由于教育的发展,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而且提高了全体劳动者的素质,因而知识的生产、分配和应用具有可靠的人力资源保证。由于研究和开发活动积极活跃,经费也充足,使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科技进步速度加快,而技术进步是影响产业结构的首要因素,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正相关,科技进步越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就越快。
1.3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经济一体化,使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很紧密。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加快各类要素、商品在国际间的速度,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国外消费示范作用的冲击和带动下,必然引起国内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企业的生产、技术结构的变化,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一国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发生变化时,不仅推动了本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而且由于国际贸易活跃,引起其他国家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生产的变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2知识经济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1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新技术发展迅猛,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新技术产业不仅起先导作用,而且将成为第一支柱。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其高附加值有力地支撑着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着知识的生产、传播及应用的能力和效率。知识的生产是无穷无尽的,非消耗的,通过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投入,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使高新技术产业无可非议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第一支柱产业,从而改变了工业经济时代下经济发展从萧条、复苏、繁荣到衰退的周期性,使经济可持续增长成为可能2.2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成为主体资源,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知识经济时代下"资源"这个概念的内涵被大大地扩展了,工业经济时代,资源原来是指自然资源,随后扩大到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等。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资源已经成为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得以进行和开展的外在条件的总称,可分为信息资源与实物资源两大类。经济活动是永远离不开实物资源的,但信息资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实物资源,信息和知识不仅成为辅助资源,而且成为主导资源,甚至在一定情况下成为主体资源。信息和知识不仅用它来辅助与支配物质生产,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资源,进行独特的生产,形成独特的产业即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经济资源,遵循效益递增规律,即在提高资源效率方面投资越多,获取的边际效益越多。知识资源与物质资源相比,具有四个特征:①非消耗性。知识可经无数次使用而自身并不减少,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增值,可以被用来创造新知识,知识越用越多,使用的成本越来越低。②共享性。知识较少受时空的局限,可为公众共享并可反复使用和同时使用而价值不被削弱,与其它生产要素结合可大幅度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使用效率。③非稀缺性。物质资源是稀缺的,尤其对不可再生资源来说,它们只能绝对地减少,而知识则可以在使用中产生知识,人类可以无穷尽地创造知识。④易操作性。知识更易于传播和处理等等。
3经济增长推动了技术进步,加快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一、社会中介机构的信用是在承担风险的实践中取得的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中介机构大多是从政府机构、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中分枝出来的。正因为如此,中介机构与其母体在知识结构、企业文化、素质能力方面雷同。这种线性的同构性使之往往只能是其母体机能的延伸,难以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诚然,经过市场磨练,已培育出少量有着综合知识机构和现代企业文化及人力资源的社会中介机构,它能够与科学家、企业家、投资者互补。这种互补已经使这些社会中介机构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对于今天呼之欲出的知识经济的需要来说,仅是互补还远远不够。它对社会中介机构的要求是能够起协同作用,即能与科技界、企业界、金融界产生非线性的反馈作用,从而使科技成果的转化发生质的飞跃。这无疑对社会中介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用一种实践的观念来突破传统的中介服务模式,即中介方和委托方处于一种“互补性”的结构状态,中介方提供信息收钱,委托方出钱买信息,这种方式在西方也许很有成效,但我国的企业正处于转轨期,企业自身市场营销、战略组织能力一般比较薄弱,即使是很好的“点子”、“很到位”的信息,有时也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发挥作用,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对企业来说,与其说要找人出点子,不如说要找人来操作,帮助他们实现“发明价值”转为“市场价值”的惊险跳跃。从理论上讲就是要形成一种“99+1=100”的协同结构,使之由于中介机构的参与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据此,当前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中介新概念是“中介方根据所掌握的知识、信息和经验,根据委托方的要求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并与技术提供方扭合在一起,参与过程性操作,在取得增益后共同分享。”这是一种强调实践的中介概念。系统论的观点认为构成系统的要素与结构不同时,也可获得相同的功能,当中介公司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联由“协同式”取代“互补式”,在结构上虽有所变化,却能够达到与国际标准的中介异曲同工之效能。
二、社会中介机构发挥重要作用的灵魂是信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电子商务开始出现,并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商务模式和消费方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电子商务以较快的发展速度迅速占领了诸多行业和主要经济领域。同时电子商务也对展览行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会展经济以其自身的特点和属性能够实现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首先,多数的会展本身存在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促进企业、行业间的信息交流,促进商品在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下的流通,从这个角度讲,会展本身就是一种商务活动,网络会展就是另一种形式下的电子商务。其次,展览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盈利,基本手段是传播企业信息和商品信息,这与电子商务不谋而合,也是电子商务重要的特点和优点。因此,展览业可以作为电子商务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会展经济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经济成分,网络技术对会展经济的重要影响就是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提升会展经济运营的效率和水平,网络会展不断结合电子商务的优势、基础平台也成为今后网络技术下会展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
1.2网络会展的基本特点
会展的本质仍然是企业和商品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技术条件的变化只会改变会展的功能实现,不会改变会展的本质特点。现在会展行业大的发展趋势就是不断加入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重视信息在其中的价值和作用,新的经济条件下和新的技术条件下,会展企业必须注意整体技术环境的变化,将新的技术资源与企业会展活动有效结合。首先,网络会展的首要特点就是打破了传统会展空间、时间限制。建立了企业与客户长久的往来关系,使双方在更深层次上增加了彼此的了解,提高了相互贸易和相互合作的概率。网络会展通过建立系统化、流程化的运作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人为管理和人为操作的传统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经济、自由、安全的保证体系。其次,网络会展在传统商品流通和商业贸易基础上缔结和延伸了新的价值链,推动了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纵深化、多元化发展,为传统的实物展览方式增加了许多增值的、人性化的服务内容。也增加了人们参与会展的角度和元素,是传统会展的重要补充,极大地提升了会展的影响力,为诸多企业增加商品交易和市场货品利用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机遇。随着网络技术在会展中应用水平的不断成熟,以及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不断完善,网络会展产生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对经济增产的实效作用会越来越突出。
1.3网络会展与传统实物会展的关系
网络会展与传统实物会展在技术手段、展出场所、内容、时间期限、费用等方面各有特点。网络会展相对于实物会展在成本、效率、市场空间、规模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在法规制定、信息完整性、信息统计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网络会展与传统实物会展的关系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网络会展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会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传统会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和新的技术条件下其规模有所萎缩,传统的实物会展数量趋于下滑。第二,网络会展虽然在发展前景上有非常美好的前途,但是并不会彻底替代实物会展,网络会展和实物会展在不同方面各有优势,没有必须替代的必要。另外,由于网络会展的一些缺陷以及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消费思维使得网络会展也不可能替代实物会展。基于这个角度,网络会展必须在发展过程中与实物会展寻找合作共存的结合点,实现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因为实物会展的重要影响仍然是网络会展存在的基本前提,网络会展在某些方面必须依靠实物会展形成的重要基础,两者在信息传播、商务交流、发展空间、技术应用等方面有着合作共存的必要。
2网络会展操作模式的相关分析
2.1网络会展操作的计算机系统组成
网络会展的实现必须借助于众多的网络技术,探讨网络会展操作的计算机组成对网络会展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各种大型的交易博览会、产品展览会都应用了许多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但大都停留在场面渲染和界面包装的层面,还有的仅仅采用了一般的网页构建,没有应用发挥作用的虚拟现实技术,还有的虽然应用了虚拟现实技术,但是没有和真实的展览场景有机结合起来,其效果仍然有限。真正的网络会展系统必须包含虚拟现实技术、超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构架一个真正的网络和软件结合的应用平台,为展览的组织、位置导航等内容服务。目前比较成熟的网络会展系统主要由用于展览的网络平台、展览的信息管理系统、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商务信息系统等组成,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使整个系统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功能集合体。
2.2网络会展操作在会展经济中的应用原则
网络会展在进行操作时必须遵循以下几种原则:第一,必须以用户为工作核心,同时提供优质、个性化的服务。第二,充分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提高用户的经济效益。第三,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综合以上原则,用户在使用网络会展形式进行相关的业务操作时,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会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将这两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实现网络会展对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作用。
3互联网技术下的会展经济发展趋势
网络会展的兴起和发展是信息技术的产物,是对传统展览模式的技术突破,给会展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尽管网络会展的实际发展和应用水平不是很高,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仍然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企业来说,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网络信息平台,那些经营业绩比较好、企业信用度良好、管理水平相对比较高的企业会获得较大的优势,可以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形成新的竞争潜力。为了与广阔的发展前景相结合,本文在这里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第一,在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上要重视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为网络会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市场环境和基础条件,借此进一步降低企业网络营销的有关费用,提高网络会展的实际效益和质量水平;加大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重视企业利益的维护。第二,政府要加强网络会展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的法律措施保障企业的合法利益,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和相关的授权认证机构,维护网络会展的正常秩序。第三,企业也要重视网络营销的发展和相关技术人才的引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为网络会展和会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
法律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手段。经济与法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国法律规定,公司上市、增资配股、退市,均以利润为判定标准。而国外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使得国际会计标准以资产的负债表为主。这便造成了我国和国际社会法规体制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我国在财务会计管理法律法规体制上的落后。
2.财务会计职位基础薄弱,控制力差
在当今的中国,企业发展往往以经济利益为首要考虑对象,这本无可厚非,但这些企业在注重经济利益的同时往往忽略自身财务会计的发展。企业内部虽然也设有相应的财务会计部门,但往往忽视其的重要性,只是起到基础的财务作用,财务会计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中,现代化的操作方式仍未得到重用。一方面,部分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仍采用传统手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不能摆脱繁琐的手工操作形式。另一方面,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先进的电脑等操作系统,但利用率不大。往往形同虚设。财务会计还是倾向于手工操作这种传统形式。
3.财务会计素质差,能力不强
虽然现在高等教育中经济学方面的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相关的人才还是匮乏,再加上每年大量的人才外流,导致国内一些企业部门的财务会计大都失于水准。一方面:企业中的财务会计很多时候并不具备相应的知识素养。他们的任职往往只是起到一个填补职位空缺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具有相应知识素养的财务会计往往孤高自傲,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不能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定企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年末,很多企业会进行现金盘点相关企业出纳人员会对实际的现金存储数额进行盘点,全面比较总账里和会计复核后的数目,随后填写报表。这期间会出现很多问题,一些财务会计缺乏责任感和耐心,往往会对报表的数额进行一定的改写,这造成了企业财务中的漏洞,刚开始的时候,危害并不大,但长此以往,便会造成很恶劣的影响,给企业的声誉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问题。
4.财务会计自身的作用尚未认清
财务会计不同于一般的会计,应该是一个独立的部门。财务会计对外提供的信息反映了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等有关方面的利益关系,受到这些信息使用者的普遍关注;他们往往要以财务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为主要依据,作出有关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由此可见,财务会计的独特性。但当下很多企业对财务会计的理念很模糊,仅仅局限于对资产流动的管理。这一方面造成了财务管理应有功能的浪费,另一方面,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对投资者往往会造成不良的映像,影响投资信心。更应该引起重视的一点是,现代企业向投资者提供的财务报表往往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投资者希望从现有报表中看到公司未来的预计收入和发展方向,不仅要看到该企业这一年里的经济报表,也要看到一些非经济因素。这对投资者自身的利益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这些往往是现有财务会计师所忽略的,不能给投资者提供想要的,自然就不能进一步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企业未来的发展变成了一个问题。
二、改革策略
1.国家大力营造完善的资本市场
在确保国家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上,国家应进一步使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更好的发挥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更好的与国际接轨。进一步走出国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努力抓住机遇,提升会计行业整体素质。
2.国家部门重视相应人才的缺失和大面积的外流
一方面:国家应加大对高校相关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填补现在财务会计相关人才缺失的现状。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加大爱国教育宣传力度,在高校学生中树立国家的意识,就如同当今的中国梦一样,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企业方面应相应提高相关人才的待遇,更好的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只有国家和企业相联合,才能更好的减少人才的外流,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
3.提升财务会计自身素质
从业者应当不断学习国外先进财务会计理念,取长补短。做一个合格的财务会计,为投资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就企业自身而言,在人才引进方面,应树立高门槛,加大对优秀人才的筛选,做到不好入,入了都是人才。应建立起定期考核制度,定期去考核财务会计的素质,去掉不好的,吸收优秀人才。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定期组织本企业的财务会计去高校,大型企业,国外进行调研学习活动,吸收各方面经验,保证企业中财务会计的活力。
4.加大投入
企业应当加大对公司财务会计部门的基础设施投入,引进新式办公软件,优化财务会计的办公体系,使其更高效更优质的进行财务管理。对一些老财务会计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辞退。在任职方面推行,能者上,弱者下的淘汰制度。
5.精简部门
在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中,应当学习康熙处理藩王一样,削枝强干,裁掉不必要的部门,合并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避免出现一人任多部的局面,比如管理出纳的人就专门管理出纳。管理结算的就专门管理结算。不出现一人多职的局面,避免绝对权利的出现和权利的滥用。在报表制作方面,财务会计不仅要给投资者提供经济信息也要提供非经济信息。让投资者看到本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报表中,应当减少有关企业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重大风险以及种种不确定的信息。加大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披露,加大对决策有用的、体现企业现行及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测性信息的披露,要很好的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估计和判断等“不确定性”,往往不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活动,应当减少。财务报表应当一下子吸引住投资者,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正对人们的生活发生重大影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网络经济呈现出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物的会计承担着社会信息计量的主要任务,在目前的网络经济形势下包括会计技术手段、会计规则、会计理论和方法正发生重大变化。所以,关于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发展问题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一、网络经济时代信息科学技术对财务会计管理的影响
财务会计管理受信息科学技术多个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目标的发展变化
目前,学术界关于会计目标形成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即“受托责任派”和“决策有用论”。这两种观点是不同经济背景下的产物,分别能够满足特定历史条件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在当前的会计理论中,这两种流派的具体应用是不同的。笔者认为,由于现代信息被高度利用和整合,决策有用论的应用是优于受托责任派的。
(二)网络经济时代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变化
只有确定了原有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才能有效提高网络信息时代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当前的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信息高度集中起来,所以要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相关性。网络安全对会计信息的生产、存储和传输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很高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因而会计信息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系统。就用户基础质量方面来说,为使用户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生产信息,要求信息操作流程的可理解性和信息产生的可支持性较高;就决策质量方面来说,投资者提供的会计信息要利于制定决策,管理者提供的会计信息要便于及时作出调整;在关键质量的构成部分的可靠性指标的次要和交互作用的质量方面,要反应真实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保证信息没有瑕疵。
(三)会计业务流程操作方式的变革
当前,电子商务是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主要经营方式,我国的网络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企业的交易行为一般在网上开展,这就要用到电子单据,它是各项发生各项经济业务的依据。同时,各个部门之间经济业务来往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查询,会计部门可以及时得到单据记录。因此,处于网络经济时代单据传递的实效性和搜集的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企业在利用网络寻找合作伙伴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在财务会计管理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环境不健全
目前,我国针对网络会计的安全法律还没有建立。首先,在财务管理软件审批方面,关于关键的审批程序和审批要求还没有响应的法律法规统一规范和管理,从而无法保证市场上软件的质量。其次,在财务软件保护方面,对已有自主产权的财务管理软件保护不力,从而致使盗版猖獗的现象,软件的开发工作无法进展。最后,法律无法有效制约互联网上出现的各种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主要体现在惩处力度不够上。
(二)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进程缓慢
会计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都在转变发展方向,前者正从核算型向管理型方向发展,后者正朝向功能综合化和技术集成化方向发展,但目前的会计软件的普适性较强,专用性不足。会计信息系统缺乏标准化定义,从而使企业在软件开发方方面无从着手,设计出的软件实用性较差。
(三)企业内部控制力度不足
计算机的自动化性能很强,在网络财务会计系统中,计算机承担了传统会计系统中互不相容的工作,所以内部控制形式发生转变,由原来的制度控制转变为软件控制,若软件程序出错或系统出现问题,失控的程序很可能无法得到及时修复,从而增大错误或违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在这个基础上,网络财务会计管理的发展速度快于企业内部管理制定的速度,相应的制度体系还没有形成,信息安全监督机构还没有建立,从而无法开展好网络会计安全的监督工作。
(四)网络财务会计信息的安全问题
会计信息的安全问题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是否科学,是网络会计安全的核心问题。当前网络会计信息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网络系统自身存在着缺陷
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作为网络系统的三大要素关乎网络会计的安全运行问题。首先是硬件问题,如果选择不合理的系统硬件或者没有做好维护工作,网络系统的信息传输很可能会受到阻碍,无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运行状况因此受到影响。其次是网络环境问题,如果网络设备安装得不合理,就会影响到网络运行状况,从而数据传输质量无法保障,数据传输速度也会降低,甚至很可能会中断数据传输。最后是软件问题,软件测试与实际应用、人力、技术水平等因素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如因软件设计错误而导致漏洞的存在等,同时,在处理会计数据时,软件也可能发生错误。总之,网络会计信息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自于硬件、网络环境、软件这三个方面。
2、病毒、黑客的侵入等威胁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很快,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很多,并持续出现,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破坏力强和很难防范的特点,所以,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计算机黑客通常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对会计数据发起攻击,诸如线路监听、仿冒身份、盗取口令、信息截获和输入虚假信息等手段,因而网络会计信息面临着被破坏、仿冒和截取的风险。目前,我国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不得不面对的现状是病毒、黑客对会计信息造成的威胁。
(五)会计人员的素质问题
当前我国迫切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才,现有会计人员的网络会计知识往往储备不足,一般情况下,这些人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却不具备过硬的计算机水平,具体表现为对信息技术不了解,无法排除常见的网络故障以及没有提出解决网络问题措施的能力,对相关法律法规也不了解,
网路会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能从事网络会计工作。所以,现在很多企业的会计处理与网络维护通常是分开的,由专门人员分别负责,从而使管理处于孤立状态,信息沟通受阻,从而无法很好地对风险进行警示。
三、应对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网络财务会计管理较传统财务会计管理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产生巨大变化,但是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不考虑。怎样才能使网络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良好解决,要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下面从两个层面展开探讨。
(一)国家宏观层面
1、建立健全网络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健全法律环境
完善网络财务会计方面的法律政策,建立新的网络会计法规,积极构建新的法律体系,结合国外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制定出适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一个利于网络会计健康发展的良好的法律环境。在对软件审批方面,要求统一规范和管理经财政部审批通过的软件,至于未通过的,要限制其行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为了我国的财务软件更好地发展,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软件,应针对我国会计软件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在立法效率方面,应做到时机恰当,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对新出现的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作出严密阐述,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2、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标准化定义
国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各个企业使用的会计信息系统标准化,合理运用系统开发软件功能,使软件的实用性更强,种类更多,并且针对性更强,以便于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状况、内部管理需求和业务处理流程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信息系统。
(二)企业层面
1、监控与操作工作分别进行
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的职责分离在网络财务会计管理中减小由内部控制带来的隐患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一风险减小的一个效果比较好的方法是把分别进行监控与操作工作,这一方法的主要做法是:设置监控与操作两个不同的工作岗位,多方备份每一笔经济业务。当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的时候,他的操作过程和输入的数据会被系统自动记录下来,监控人员的电脑能够及时接收到这些信息,他们可以方便地进行备份和存档。当审计人员或企业负责人认为数据存在疑问时,这些信息可以被监控人员方便地提取,进而进行辨别,这样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可以进一步强化,能有效杜绝相关人员弄虚作假。
2、新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亟待建立
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在网络环境下变得更加重要,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监督网络会计系统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以确保网络会计系统的良好运行及工作效率。主要做法如下:首先,为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根据网络会计的新特点,审计人员应对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不断创新与改进;其次,审计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再次,努力提升计算机操作水平,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的学习。这样审计监督职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企业的内部控制才能进一步完善,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3、创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网络经济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经济活动,所以会产生动态的会计信息,这些会计信息具有不可捉摸的特点。同时,当前市场的信息需求逐渐公开化、透明化,多层次、立体化的信息格局逐渐形成。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要基于互联网创立,计算机网络的超文本、超媒体技术应综合运用起来,以形成形象、直观、全面的信息。
4、加强防毒措施,应对黑客侵袭
第一,坚决使用正版软件,杜绝盗版。第二,对于移动存储设备,在使用之前,应做好病毒的防范以及查杀工作,以避免会计信息系统遭受侵害。第三,设置防火墙,禁止流氓软件被安装下来,管理好网内的用户名和密码。第四,管理好重要的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它能够对会计数据进行正确的存取与过滤,是限制外部访问的重要手段。第五,对计算机硬盘和软盘的查毒、杀毒要定期。
5、加强对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才的培养
首先财会人员要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操作以及网络知识水平。其次管理者和系统开发者对网络会计风险防范意识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尽快弥补当前网络会计人员的不足,对复合型的会计人才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新型的财会教育方法要尽快制定出来,特别是关于高等教育的,现行的会计教育体系要加快建立,并构建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以满足网络会计的要求。最后要对在职的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一方面,财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另一方面,财会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学会一些必要的网络知识。
四、结束语
当前网络经济正快速发展,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能较以前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而使财务会计信息实现了实时报告,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逐渐形成;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发生了较大变化,财务会计人力的发挥状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因而会计信息向国际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由于网络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的运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虽然网络经济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但是我们应深刻意识到网络经济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发挥网络经济对我们生活的有利之处,促进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提升工作效率,从而提升我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彬,杨善勇.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J].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6
[2]弭元英,薛思思,段豪.企业网络信息化与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相关问题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08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所占比重大约是70%。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05年11月底,中国实际持有美国国债的总量为2500亿美元左右。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人民币的升值就意味着美元的贬值;虽然升值意味着购买力的增强,但是由于外汇储备几乎都是美元资产,又意味着外汇储备的跌价。因此,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今天,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和必要了。
一、关于外汇储备
(一)什么是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
(二)外汇储备的作用
1.调节国际收支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
2.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为了保持稳定,本国管理机构可以通过自己手中持有的外汇储备,去进行干预。
3.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
一个国家的偿债能力,很大一部分是体现在他的经济实力上,经济发展是基础。外汇储备是最直接的保证能力的体现。
4.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外汇储备代表着我国央行的资产,外汇储备越多,央行资产就越多。我国进行国际事务就越有经济支持。同时,当国际发生金融危机时,我国就越有能力去面对。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一)现状
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便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从体制改革之后的1995年到2005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从736亿美元迅速扩张到8189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将近10倍。这在我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增长的历史上都是从未有过的。进入2006年以来,由于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增长的继续推动,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至2月底攀升至8536亿美元。与日本同期850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额相比,高出大约35亿美元。这意味着我国首次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二)存在的问题
1.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意味着我国大量的资源正被国外利用。国外需求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但也意味着我国大量的资源被外国所利用。大量外汇储备的背后,实际反映的并不是国民财富的增长,而是我国大量的实物资源不断地输送到美国等国家。
2.外汇储备大量增加,需要付出高额成本。我国外汇储备70%以上是美元资产,而美元汇率自2002年至今已缩水40%以上,且市场预期,今年美元会持续贬值,潜在的利率损失不容忽视。因此,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意味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3.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容易引发通货膨胀。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加,使得外汇占款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途径,这会对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形势构成不利影响,给我国货币政策带来中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
4.外汇储备过多,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从2006年7月21日起,美元与人民币的固定比价被颠覆,渐进式升值已成定局,这会导致我国商品出口竞争力的削弱,继而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外汇储备也不宜过多。
5.大量的外汇储备,不利于对外低成本融资。
(三)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必要性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我们现在超储备的情况下,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尤其是我国外汇储备中,以美元所占份额最大,而从全球经济情况来看,美元在持续走低,并还有进一步贬值的风险,这无疑对我国外汇储备大大缩水。中国现本身是一个非常需要资金的国家,却用外汇储备大量购买美元资产,等于变相地向美国提供了低息贴现贷款。
三、我国实行三、外汇储备多元化对我国经贸的影响
(一)外汇储备多元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1.汇率体制的改革。外汇储备要想保值必须进行多元化投资,如实施多元化的外汇储备策略,加大其它货币的投资权重等。但现在政府的决策也是步履维艰,如果提高利率,则会抑制消费信贷和投资的增长,目前互补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汇率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2.产业的升级。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的过程多,过多的货币储备政府应如何处理呢?我认为政府可以将这些外汇储备投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通过资本来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升级,同时,这也有助于企业在不同区域开展不同的生产经营计划,缓解沿海地区的生产压力,实现区域的平衡发展。
(二)外汇储备多元化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储备主要是美元,其在美国的投资渠道主要是美国国债和银行储蓄等。RoubiniGlobalEconomics的经济学家布拉德·塞泽尔表示,估计中国外汇储备中大概有70%为美元资产,20%为欧元资产,另外10%为包括日元和韩元在内的其他货币资产。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便是美元比重过大的问题。我们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因此有利于我国货物的出口。尤其在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就显得更加重要。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只是一条缓兵之计,最终出口形式又不是外汇储备多元化所能根本解决的。
四、做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的见议
(一)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是一个渐进过程
首先,中国直接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调整外汇储备的数量非常有限,这既不符合中国利益,也可能人为加大来自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的压力。无论将美元资产换成何种形式的外汇金融资产都可能导致美元贬值或美国债券价格下跌,这将给本已受累于贸易伙伴制裁的中国企业制造更多麻烦。
其次,中国目前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配合经济改革和宏观调控。
(二)应加大黄金和能源储备比例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中的黄金储备为1929万盎司,约为600吨。目前我国黄金储备仅占外汇储备的1.3%,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采用的3%-5%的一般标准。而在当前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中,我国是惟一尚未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而美、日、德的石油储备量分别相当于其158天、169天、117天的消费量。所以黄金和能源储备对于我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钱荣,《国际金融》,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Abstract:Placesoneselfinthepresentageknowledgeeconomytide,weconstantlydonotfeelattheappointedtimeagenerationoftransformationtotheeconomicalmovementandthebusinessmanagementprofoundinfluence.Thescienceandtechnologyprogressesbyleapsandbounds,theemergentindustryemergesoneafteranotherincessantly,customerdemandpersonalization,multi-changesandenterpriseproductmultiplicationandalonespecialization,thusmakestheenterpriseinternationalizationtendencytospeedupdaybyday,theglobalcharactercompetesincreasinglyfiercely,theenterpriseexternalenvironmentuncertaintydegreedeepens,theforceenterprisetoscrambleforthemarketandthesurvivaldevelopmentopportunities,changesinthemanagementandoperationtheshort-termgoalthelong-rangeobjective,changestheoverallimportancedecision-makingandthemanagementbythespecializedfunctionmanagementandoperation,themanagementactivitywillenhancetothestrategiclevel,formsstrategicandthestrategicmanagementidea.
keyword:Socialeconomy;Economicbackground;Practicalsignificance;Strategiccost;Costmanagement
一、战略成本管理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从50年代起,世界进入了一个更新的时代(有人称为后工业时代或突变时代)。进入50年代后,顾客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与过去相比竞争更加激烈,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从而使企业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和许多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1)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基本消费品的需求已经达到饱和,社会已从对生活“数量”的需要转向对生活“质量”的需要,需求发生了多样化的转变。(2)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和加速了产品和制造工艺的发展,生产了许多属于“创造需要”性的产品,同时,也加强了企业间的竞争。(3)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资本输出、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既给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也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4)社会、政府和顾客等提高了对企业的要求和限制。由于经济波动、通货膨胀、垄断行为、环境污染等,引起了社会、政府、顾客对企业的不满,从而提高了对企业的要求,并提出了许多对企业的限制。(5)资源短缺,突发事件不断出现。这些特点,使企业外部成为一种特别庞大的、复杂的、不熟悉的、变化的、难以预料的环境,企业面临着许多生死攸关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界必须对环境进行深入分析,采取新的管理方式,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强化企业经营战略等战略管理势在必行。随着管理观念的变化,许多新的管理技术出现了,如质量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
正是由于时代的变革导致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推动了管理科学的发展,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战略管理就应运而生。战略管理的核心是要寻求企业持之以恒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一切战略的核心,它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能够为客户创造的价值,这一价值要超过该企业创造它的成本。价值是客户愿意为其所需要的东西所付的价款。超额价值来自于以低于竞争厂商的价格而提供同等的受益,或提供的非同一般的受益足以抵消其高价而有余。竞争优势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成本领先和别具一格(标新立异)。一个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做出抉择,即企业要就争取哪一种优势和在什么范围内争取优势的问题做出选择。“万事都要领先,事事都要每人满意”的想法只会造成战略上的平庸和经济效益的低下,因为这往往意味着一个企业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可言。
企业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上述变化,对传统的成本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要求成本管理更新观念。变革技术。成本管理专家和学者必然面对这样的事实:(1)战略管理要求获得具有竞争优势的成本资料,如果成本管理者不能提供相关信息,则生产主管、营销经理就会去扩展自己获得的信息系统,如果这样,必将引起企业管理的混乱。一个组织只能有一个成本信息系统。(2)在新的管理环境下,传统成本管理会计自身的缺陷(如管理观念、管理方法、管理对象等)显露无疑,要改变这些缺陷,必须寻求新的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为了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将成本管理会计导入企业战略管理并与之相融合。另一方面,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StratehicCostManagement,SCM)。战略成本管理最早于80年代由英国学者提出,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两书中列专章探讨“成本优势”。成本优势是企业可能拥有的两种竞争优势之一。成本对于别具一格战略也极为重要,因为别具一格的企业必须保持与其竞争者近似的成本。除非由此而得的溢价超过别具一格的成本,否则别具一格者就不能取得出色的业绩。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了成本在竞争中的重要地位,许多战略计划都把建立“成本领先”(costleadership)或“成本削减”(costreduction)作为目标。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取得并保持全面的成本领先,那么,它只要能使价格相等或接近产业的平均价格水平,就会成为所在产业的佼佼者。当成本领先的企业的价格相当于或低于其竞争厂商时,它的成本地位就会转化为高收益。然而,一个在成本上领先地位的企业也不能忽视产品的别具一格,一旦成本领先的企业的产品在客户眼里不被看作是与其他厂商的产品不相上下或可被接受时,该企业就不得不削减价格,使其售价低于竞争者,以增加销售额。这就可能抵消了它有利的成本地位所带来的好处。在波特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学者于1993年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J.K.shank等)的专著,使战略成本管理更加具体化。近年来,在英美日等发达国家战略成本管理已成为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取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日本学者又进一步将战略成本管理推广到企业界(夏宽云,1998)。
不难看出,战略成本管理的产生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则企业传统成本管理体系自身缺陷、自身变革的需要。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战略成本管理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战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正如波特所讲的取得“成本优势”(Porter,1985)。成本优势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是要实现“降低成本”。不难看出,“降低成本”与“成本优势”是两个有着不同内涵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分析比较传统成本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可以总结出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1.长期性。战略成本管理的宗旨,是为了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以便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则立足于短期的成本管理,而未从长远的持续地降低成本的策略上考虑,属于战术性的成本管理。比如企业进行人工成本管理,按“降低成本”,企业宜雇佣年龄相对较大、技术熟练程度高的员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以“成本优势”标准衡量,企业宜从长远出发雇佣对年轻、文化程度高的员工,利用学习曲线,以获得较长时期的成本优势。
2.外延性。战略成本管理的着眼点是外部环境,将成本管理外延向前延伸到采购环节,乃至研究开发与设计环节,向后还必须考虑售后服务环节。既要重视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也应重视与下游客户和经销商的联结。总之,应把企业成本管理纳入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察。只有对企业所处环境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才能预测和控制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确定和实施正确适当的管理战略,把握机遇,主动积极地适应和驾驭外界环境,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最终实现预定的企业战略目标。而传统成本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
3.全局性。战略成本管理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它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企业的价值链贯穿于企业内部自身价值创造作业和企业外部价值转移作业的二维空间,价值链不同于价值增值,它是更广阔的外在于企业的价值系统链,企业不过是整个价值创造作业全部链节中的一部分,一个链节。因此,战略成本管理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其成本管理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而且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分析,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并由此形成价值链的各种战略。而传统成本管理的“降低成本”则是站在某一企业的角度,加强成本管理使其成本最低,成本最低并不表明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获得成本优势。如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代用材料,可能使产品质量有所下降。而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可能导致企业的成本略有上升,但同时可以使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最佳的成本效益比,从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成本领先。
4.抗争性。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优势,是关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与竞争对手抗衡的基本竞争战略之一,同时也是企业针对来自各方面的许多冲击、压力、威胁和困难,迎接这些挑战的行动方案。它与传统的较少考虑竞争、挑战而单纯为了改善企业现状、增加经济效益的成本管理方法不同。只有当这些成本管理工作与强化企业竞争力量和迎接挑战直接相关、具有战略意义时,才能构成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正如前文所述,战略成本管理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就是因为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严峻的挑战,企业推行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为了实现成本领先,取得竞争优势,战胜对手,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三、战略成本管理的现实意义
战略成本管理的实质是寻求成本优势(或成本领先)。研究和推行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战略成本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竞争的必然结果。前文已述,近二十年来企业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战略成本管理应运而生。不言而喻,成本是决定企业产品或劳务在竞争中能否取得份额以及占有多少份额的关键因素,而影响竞争成本的核心是企业的战略成本,而非传统的经营成本。在战略成本管理中,波特为我们提出了战略分析的方法:即首先分析企业的产品所处的市场生命周期和市场份额等,然后确定其应采取的战略。对于不同的产品应采取不同的市场战略,是以产品差异战略取胜(在成本差距不可能拉大的情况下生产比对手更优、更独特的产品以显示差异,吸引顾客),还是以成本领先战略取胜(在产品性能与质量不可能会有差别的情况下努力降低成本、降低售价来取得竞争优势)。采取产品差异战略可以通过培养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优良服务,产品设计等方法实现;而成本领先战略则可以通过大量生产、学习曲线效应,严格的成本控制等方法来实现。
2.是建立和完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必然要求。现代成本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环节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结合的管理,是经济和技术结合的管理。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领域,把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诸如生产关联、采购关联、技术关联、财务关联、竞争对手关联中的成本分析等,有利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3.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与实施,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外已出版了许多著作,发表了许多研究文章。在实践中,许多大公司设立了诸如“研究开发部”“战略研究部”等企业战略研究机构,而在实际运用中更多的着眼于战略等经营战略管理方面,较少涉及战略成本管理。企业管理作为一个完善的系统,战略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部分,如何正确引进和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是我国会计管理值得深思的问题。
企业资产重组与并购是当前我国企业界的热门话题,我们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简要分析一下四川峨铁重组的价值链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和竞争优势。
IT技术在企业管理领域和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传统会计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挑战。我国于1979年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会计领域至今,已初步实现了会计核算的电算化。目前,由核算型会计软件转向管理型会计软件并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呼声很高,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核心子系统,会计应如何适应管理信息系统在IT技术支持下的基于新型管理思想的新发展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与先进的IT技术的结合,改变了传统财务会计的信息“采集——核算——披露”流程的处理方式。
供应链管理是指通过加强供应链中各活动和实体间的信息交流和协调,增大物流和资金流的流量和流速,并使其保持畅通,实现供需平衡。
企业的Intranet一方面通过防火墙与Internet隔离,另一方面已延伸到企业外部,与关联企业、供应商、经销商、客户、银行之间形成范围更广的信息系统,人们称之为Extranet.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入端的信息采集不再需要大量财会人员根据原始凭证录入。系统的实时处理技术使得信息的采集伴随着网上交易、结算的发生及企业系统内部价值的流动而同时完成。
另外,事件驱动方式(EventDriven)应用于会计,改变了传统财务会计的顺序化处理模式,不必在每一个会计期间重复“凭证-帐簿-报表”的会计循环,平时只要完成数据的存储即可。财务信息的使用者通过输入相关信息代码以驱动相应的过程处理程序,便可得出实时的财务信息处理结果。
“超文本”和“信息链接”的引入使得财务报告所含信息无限扩大,财务报告的阅读者在阅读报告时可在其权限范围内随时追踪信息线索,无形中提高了阅读财务报告的效率。传统的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仅仅是会计信息系统诸多实时信息处理结果输出口之一。更多的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决策者希望企业提供更具有个性化的财务报告以及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报告。企业财务信息与其他所有与经营有关的信息之间的“链接”,打破了财务报告与经营报告之间的界限,一个全面反映历史信息、实时信息及未来预测信息的企业综合经营报告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披露方式。
2.先进的IT技术使得传统的财务会计的核算职能逐渐淡化
传统财务会计的结构化、半结构化的核算功能在先进的IT技术下是很容易实现的,这将使会计人员从烦琐的日常数据操作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更加偏向于政策、管理职能的执行。当然,除了对历史信息进行分析之外,先进的IT技术下的实时功能为会计人员的事中控制监督提供了广阔的实时信息源,使其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内部各信息子系统的运作信息及其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分销商的有关信息,以便作出相应的决策。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庞大复杂的专家系统融入到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人员的事前预测决策职能的执行有了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持。
因此,在新的环境下,会计须充分发挥其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的作用,克服传统核算型会计的信息孤岛的地位,完善其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职能;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将逐渐融为一体,并与相应的行为科学、信息管理科学及系统理论相结合,向边缘科学发展。
3.IT技术与BPR的有效结合对传统会计组织结构的影响。
BPR以企业过程为对象,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地再思考和彻底地再设计;以信息技术IT和人员组织为使能器,以求达到企业性能指标和业绩的巨大提高或改善,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BPR旨在消除部门隔阂,在供应链系统概念基础上,实现组织的快速响应和敏捷流畅。在调整企业内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还把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强调整体的优化,在整个供应链上增大物流和资金流的流量和流速。
企业组织结构的划分应取决于业务过程的分工。在传统会计系统中,财务部门往往是围绕单一顺序的会计循环而设置,并且与其他职能部门的信息采集相互重叠,造成效率低下。在IT环境下,BPR的实施成为可能,由于业务过程和会计过程的重组和整合,会计人员的会计工作将更多地与其他业务工作相结合,并参与到IT的统一环境下的综合管理中。如,企业财务信息的采集将前移至具有完成多种功能的工作小组中去,有的甚至通过Extranet移至企业外部;同时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可以通过事件驱动方式执行各自的过程处理程序得出实时的财务处理结果。因此,财务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机构的规模将逐渐缩小,会计岗位设置需要重新调整,更多的财会人员将成为各业务部门和企业综合管理部门的成员,为加强业务过程的财务管理和综合管理提供会计服务。二、IT环境下有关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模式的思考
正如前文所述,管理革命、技术创新的IT时代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提出了各方面的挑战,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基于IT技术和新的管理思想上对会计进行重新定位。
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文件/服务器(F/S)体系结构,到客户/服务器(C/S)体系结构,再到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随着Internet/Intranet/Extranet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基于Web(HTML、HTTP)的信息和检索技术,Java跨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技术,以及CORBA网络分布式对象技术三者的有机结合,导致了整个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从C/S的主从结构向灵活的多级分布结构的重大演变,使其在当今以Web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网络的应用中赋予更新的内涵。这就是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它为会计信息系统向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网络模式的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了先进的IT技术,挂在大型的计算机网络上,企业不仅在内部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而且与客户、供应商、银行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联系、交易与结算,形成大型的自动化系统。在这里,会计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了其作为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子系统的作用,对整个供应链上的物流、资金流及其引起的价值流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提供相应的经营财务状况报告及预测决策模型。网络模式的会计信息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机地结合于一体,从信息管理方面来讲,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新的会计信息循环:
在此种会计信息循环中,传统的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仅是系统的一个对外信息出口。提供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也只是会计核算模块的功能之一,此模块更多的是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者提供有关预测、决策和评价信息;这些信息反过来有助于对各信息源(企业管理信息子系统,如人力资源系统、制造系统、分销系统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价并改善,在某些方面有助于企业的BPR的实施。
2.集中处理模式与分布协同处理模式并存。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使系统在物理和逻辑上实现分散性与整合性并存。对于会计信息系统,按照企业的业务流程及其特定的供应链将其分为不同的职能模块,如采购模块、分销模块、人力资源模块等,各职能模块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中心数据库相连,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中,通过企业Intranet终端完成信息的采集以及仅限于部门内部业务的预测、控制、评价,然后传输到中心数据库,通过Web服务器对各部门的信息加以综合处理。除了产生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基于企业全局考虑的预测、控制、评价信息,并反馈到各部门。而各部门职能模块之间的数据流动则尽量加以避免。这样,整个会计信息系统在物理上分散到企业各职能部门中,而在逻辑上却紧密联合、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核心作用。
3.网络模式的会计信息系统将促进审计信息系统的诞生。目前,在审计工作中主要是手工摘录数据居多,但在网络时代,审计信息系统实现的可行性是不容置疑的。在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都支持标准的数据输入输出接口的情况下,在审计时,企业给会计师事务所安排合法身份以登录到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中,在一定的权限下允许注册会计师查询帐目与凭证,从网络上下载后,在各事务所自己的审计信息系统自动进行各项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抽查、穿行测试等。这也将会对审计的理论和实务进行多方面的冲击。
会计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在当今以IT技术为经济制高点的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二十一世纪中,会计将与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务方面将有更大的突破,充分发挥其信息管理者的角色。所有这些将为会计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新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它呈现出很多特征。首先,新经济的社会网络化,使得整个社会对信息的获取处理都变得极为容易和便捷。其次,在新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开始改变,如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人们逛商场购物的习惯将会逐渐改变。再次,新经济时代的资本运作、资金流动趋向数字化、虚拟化、迅速化。
传统房地产行业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传统的房地产业,在项目开发前往往需预测一年后甚至若干年后的市场,并且一旦资金投入,就必须顶着各种风险,继续投入下去,其中,成本的风险,往往难以约束。因为无法确定现在的产品是否符合一年后市场的要求,所以面对一年后的市场风险,更是形同于赌博。在其漫长的开发过程中一旦社会公众形象出现问题,项目就可能陷于危机。
新经济时代的核心是产业信息化、信息产业化。当人类的生活、办公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网络来进行时,势必对我国的房地产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向何处去,怎样才能步入一个健康、正规的轨道?有必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为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房地产经济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近年来,关于房地产的话题在各种媒体上议论不断、争论不休。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大中城市房价百姓不能承受论;二是政府不作为或调控不力论;三是开发商暴利、黑心论。在对无论哪种观点和议论的研究和分析中,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业在近十年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绝对不能因噎废食,否定房地产业在促进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过程中的积极而重大的作用。必须要明确目前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在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房地产业仍然是我国基础性、支柱性产业之一。这主要体现在:
(一)房地产业发展需要国民经济中许多部门和行业提供物质资料。与之配合发展
发展房地产业需要国民经济中的建材、设备、机械、冶金、陶瓷、仪表、森工、化塑、玻璃、五金、燃料动力等许多物资生产部门和服务行业的产品生产和劳务提供相配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性十分明显。据测算,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每投入100元的住房资金,可创造相关产业70—220元的需求;每销售100元的住宅,便可带动130—150元的其他商品销售。因此,住宅建设若增加10个百分点,可望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个百分点,住宅行业每吸纳100人就业,可带动相关行业200人就业。由此可以看出,房地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房地产业提供的产品,为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场所
房屋能为商业、家具业、家用电器业、房屋装修业、园林花木业、家庭通讯业、房屋金融保险业、物业管理业、家庭特约服务业、搬家公司、房屋买卖中介业等等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发展场所。如果没有房地产业为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场所,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发展难免会受到瓶颈的制约。
(三)住房消费是综合性消费,它带动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
房地产的消费特别是住房消费是种综合性消费,波及吃、穿、用、住、行、娱乐、健身、学习、社交、享受、发展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发展房地产业,提高居民住房消费水平,从住房综合消费方面讲,为人们生活其他方面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进生活消费水平全面提高。作为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消费,它的增长和发展自然会带动经济快速向前发展。
二、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着非理性的行为
我国地产市场中存在着的非理,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此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非理具体表现为:
(一)以供给决定需求,城市化规划脱离市场化进程.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出让城镇土地使用权,其地块的选址、规模、范围和时机的选择,应该是由市场的需求决定的,而不是由政府的供给决定的。但是,现在我国不少地方政府把厂房、住宅、交通、商业区、环卫等预先规划实施好,然后以优惠条件吸引投资者、居民户来投宿,美其名日“筑巢引凤”。这种做法虽然也有成功的,但是不成功者居多。这说明脱离市场实际需求的盲目“筑巢引风”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实际上这是产品经济“以产定销”的翻版。从市场经济的观念看来,城市化的进程是市场化的结果,城市规划中的选址、规模和时机是由生产者(企业)和消费者(家庭)的需求所决定,它们选择的原则是比较成本利益、规模利益和竞争风险利益,政府的行政抉择不能代替它们的利益选择,也不能靠优惠政策恩赐。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做法是只能按照需求决定供给的原则,进行规划协调,这样才能使房地产市场的供需运行保持一种良性状态,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向前发展。如果还是不问时间、地址、条件到处盲目地“筑巢引凤”,其结果必然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土地的超前开发,基本建设的投资效益大大下降。
(二)片面追求高层次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脱离市场化导向
在市场经济中,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平均利润规律作用的结果,市场导向既有盲目的一面,又有合理的一面。政府的理性思考是尊重其合理性,调整其盲目性。在地产市场中政府利用批租权实现其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上的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城市集聚经济的功能。现在的问题是,或者不顾投资者的经营方向,下命令定指标,谁出高价就批租给谁;或者不尊重投资者的市场取向,强行改变投资方向,片面追求高技术、高消费的高层次产业。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产业结构的特点是:第一产业仍是基础,第二产业还将占主要比例,然后慢慢地由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的结构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结构过渡,由中低技术产业、中低消费结构向高新产业、高消费结构过渡,需要经过多次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实现,何况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另外,各种城市集聚经济的功能是不同的,有工业带动型城市、经贸汇聚型城市、港通枢纽型城市、消费服务型城市、文化风光旅游型城市,还有各种因素的相互交叉渗透,这就对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交通实施、建筑风格、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三)地产市场不成熟。导致盲目的高地价和低地价
土地本身不是商品,在市场经济中它的价格不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所决定,而是地租的资本化,也就是由对土地的投资收益率决定,并且受供求关系影响。现在可供计算地价的方法有“收益还原法”、“成本法”、“比较法”和“剩余法”等等,但可靠地运用这些方法的先决条件是地产市场已经成熟,有已经积累的市场统计数据作参数。可是,我国地产市场的“买方市场”还并未真正形成,确定土地的批租价格很大程度上靠“拍脑袋”。有两个问题显得很突出:一是盲目的高价行为。表面看来,地价高的国家总是收益大,其实不然。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地价过高会使房地产业投资或成本上涨,商品房价格上涨又会限制生产和消费,这反过来会导致经济萎缩和地产市场的不景气。正因为这样,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初期和上升期,都是以低地价为条件的,只有经济发展到城镇土地资源严重短缺和垄断,供需矛盾对认,在平均利润率作用下,地价水平才高居不下。因此,盲目性的高地价对经济增长并不利,是一种非理。二是行政和政策上的需要,竞相压低土地价格,这带来了土地投资的盲目性,实物地租的无谓流失,这种行为暴露的是现行政治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四)政府对自由市场的干预,带来了愈演愈烈的“寻租”热
在地产经济中,由于政治体制、权力结构、经营管理方式等原因,创造出了不平等的竞争环境,这样就有可能给每个环节的直接经营者带来额外收益。土地批租是“垄断性活动”,其收益实质上是“垄断权收益”,也就是“权力和货币相交换”,出卖“土地使用权”如同给予“许可证”、“配额”、“户口”之类一样,都会产生为了取得额外收益而进行种种“寻租”现象。现在地产经济中的“寻租”相当活跃,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寻租”者有i:第一,“地方保护主义者”的寻租,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地分享本来属于国家财政的份额,为“地方造福”,或利用国家在吸引外资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分享税、利,几乎无条件地向境外投资者批租土地。第二,“经济集团”的寻租。通过优先占有土地使用权获得额外收益,以“增强企业活力”,其实它们的活力相当程度上来自本该属于全民所有的地产收益,其中以形形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为最。另外一些“三资”企业、国有、集体企业以及机关事业性单位也在积极“寻租”。第三,“个人”寻租。主要是国家机关、企业中极少数人利用职务之便,庇护亲属、裙带关系、分配偏爱,给予特定户优惠合同和价格,优先照顾追随者,把本来属于社会的财富装入私人腰包。尽管这种“寻租者”的目的、性质和程度不同,但最终都是有资源流失,地产市场机制被扭曲,分配不公,将成为腐败重要滋生地。
三、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未来应然走向
城市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要克服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的非理,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房地产业的发展是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未来应然走向,下面主要谈四点。
(一)合理规划建设用地,搞好“城市经营”
很多人认为“城市经营”就是“炒地皮”,地方政府单纯通过土地出让增加财政收入,以房地产开发拉升GDP。这种简单的“城市经营”理念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房地产开发项目有的是短期通过出售直接获利,比如商品住宅、小商铺等;有的是长期出租或经营获利,比如大型商场、写字楼等;有的是通过其他经济行为的加入而长期获利,比如工业厂房、娱乐用房等;有的则作为公共设施本身没有获利能力,但却提升了城市形象、品味,吸引资金或客流前来投资置业或旅游观光,使城市经济收入增加,比如公园、旅游景点、综合性大学、大型集市、金融市场等。在城市什么位置?建什么样的房子?达到什么样的规模?能否成为城市的记忆?能否复制和再生?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看待城市建设。
(二)强化政府经济职能,市场将逐渐走向成熟化
综合当前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及房市表现,从房市周期论的角度分析,我国房地产投资目前还处于繁荣期,整个房市还处在有利的上升阶段,但从市场表现看,房市则处于不成熟到成熟前的调整期。在未来的几年里,市场理性将逐渐回归。毕竟房地产开发是作为城市建设重要的参与者(有的是城市运营商),而房地产消费属于长期使用的大宗物品,盲目不得。“不管好房、坏房,只要抢到就好”的现象将一去不复返。从当前城市居民的经济实力和市民购买力分析,只要经济形势保持平稳增长和楼市不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楼市就不会倒掉。近期,国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加强了对房地产的调整,这种调整并不是指楼市崩溃,而是引导房地产业进入一个成熟理性的稳定发展期,将涌现越来越多的性价比优越的产品,市场将逐渐走向成熟化。
(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地价将趋于合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223-02
一、温州人经济的三大板块
温州人有经商做工的传统.温州人以四海为家,善于在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求生存、谋发展.故此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时至今日,温州人经济已形成三大经济板块,第一板块是温州本土经济,第二板块是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办企业板块,第三板块是温州人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商务工板块。
温州本土经济为第一板块。温州市辖8县、3区、11个县级单位,温州全市780多万人口,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是全国12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地方政府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显著提高。2009年与1978年比较:国内生产总值由13.21亿元上升到5377.06亿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由6.29亿元上升到1264.72亿元;财政收入由1.34亿元上升到360.72亿元;温州民间资本由上亿元上升到6000亿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由350元左右上升到2802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3元上升到10100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由上千万元美元上升到132.5亿美元,年利用外资从零状态上升到2.34亿美元。温州本土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善经商的温州人,遇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代,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使温州几百万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的经济为第二板块。温州人除本土经济以外,全国各地都有温州人,目前在全国各地的温州人有175万人,其中从事贸易业有114万人,占65.1%;从事服务业30万人,占17.1%;从事工业18万人,占10.3%;其他行业13万人,占7.4%。175万温州人在我国东部有92.03万人,占52.59%;中部有57.98万人,占33.13%;西部有24.99万人,占14.28%。
温州人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人数最多是上海市,已达20万人,其次是北京市和武汉市,各有17万人,人数达10万人的有天津市、石家庄市、新疆自治区,人数最少的省份,也有2万多人。
温州人投资100亿以上的城市有3个,50亿以上的城市有8个,20亿以上的城市有22个,以项目为单位,投资在5亿元以上的项目有22个。
温州人在全国各地投资超千亿元,达1764亿元,实现工业产值超千亿元,达1600亿元.经销温州产品超800亿,在全国各地创办各类市场100多个,摊位5万多个,实现商业贸易额2880亿元。
温州人在全国各地投资创业,在全国形成许多温州街、温州城,甚至“北方温州”、“西部温州”。4万温州人在云南省的昆明、大理、个旧、荣自等地建立10条“温州街”。在石家庄.温州人投资39亿元,建设“金世界”商业步行街,在山东泰安建设泰山温州步行街。
在山东烟台投资36亿元建设北方温州城,在天津投资11亿元建设北方五金城,温州人在上海创办轻纺城,在南京创办陶瓷城,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建设“北方温州”,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被先生称为“西部温州”。
温州人在世界各地的经济为第三板块。温州人不仅走遍全国。而且闯荡世界。建国前,就有华侨3.8万人。现在旅居各国的温州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已有50多万之众(以户主计算),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主要集中在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俄罗斯、美国、新加坡、港澳等。在华侨华人居住的地方,逐渐形成华人社会.通称华埠,外国人叫它“唐人街”。目前,五大洲76个国家有60多条“唐人街”,温州人居住的地方叫“温州街”。世界上著名的温州街有:法国巴黎“温州街”,在法国居住着10万左右的温州人。意大利米兰“温州街”,在意大利有4万余温州华侨,居住在佛罗伦萨附近的冈北市,有50%是温州人。美国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的唐人街居住着4万余温州人,经营着皮革业、餐饮业和小百货。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瑞典、奥地利、挪威等中国餐馆近7000家,其中温州人占半数。据纽约《美华世界》杂志披露.温州人在国外以车衣业、鞋业占多数。其次是皮件业、服装业。再次是百货、家具、杂货业。并逐渐由服务行业、手工业扩展到制造、金融、珠宝、房地产、旅游、外贸、远洋运输和超级市场等行业,向稍高层次发展。同时由于闯荡世界的温州人居住比较集中,所以同乡联谊互助式的侨团组织比较多.比较著名的有旅法华侨俱乐部、法华工商联合会、旅荷华侨总会、西班牙王国温州同乡会、罗马华侨华人联合总会、新加坡温州会馆、美东纽约温州同乡会、旅港温州同乡会等30多个团体,为温州人走向世界架起了桥梁。
二、在外温州人经济回归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温州人走南闯北,四海为家是有历史、经济、环境多方面原因的。一是产业组织形式随经济发展而变化。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总部会向大城市转移,因为大城市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各种生产要素高度集聚,信息、资本、技术、人才高度汇集,不仅应用方便,而且获得相对低成本,大城市还具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所以,企业总部集中到大城市是经济规律决定的,温州也不例外。二是资源配置效率是随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而提高的。世界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效率高于全国范围的优化配置效率,全国范围的配置效率高于局部区域的配置效率,这也是温州人走遍全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三是温州人有外出经商做工的历史传统,早在南宋时期,温州的小商品、手工业就比较发达,温州人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比较强.是有历史渊源的。四是环境制约,人多地少是温州的特点,用地紧张和高地价是温州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电力缺口也是突出问题之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是流动的,包括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从低效益向高效益流动,从低效率向高效率流动,要素流动是市场经济实施资源优化配置、获得高效益和高效率的机制性原因。
在外温州人经济不仅放大了温州,也放大了温州精神。一些城市认识温州的过程从否定温州,到怀疑温州,到肯定温州。到羡慕温州,在外温州人的创业历程给全国各地现身说法。在外温州人发扬光大了温州精神,丰富了温卅l精神的内涵,改善和提高了温州的形象和地位。进人大城市的温州人,自身也得到提高,打开了眼界,实现思维、观念创新,提高了自身素质。大城市很有吸引力,具有区位优势、信息优势、人才优势、人文
优势等,大城市也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通道和利用国际资本的桥头堡。
175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投资1764亿元,50万温州人在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商做工,更多的是从事劳务。在这个双向对流中,资本自然有流出也有流入。在温州实施对外开放中.从1985年至2009年的20多年中,温州签定外资项目14.32万项,实际利用外资29.37亿美元,相当于200亿人民币。在利用外资过程中.约有50%-60%的项目同华侨的直接投资和间接牵线搭桥有关。特别是近10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温州人经济转为温州经济.通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的190多家商会,发动和鼓励温州人回家乡投资发展,提升温州经济,推动温州经济上台阶.升等级、上规模、提占占位,收到很好效果。
关键词:新闻媒体;经济社会;战略作用
Key words: news media;economic society;strategic role
中图分类号:G2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177-02
0 引言
新闻媒体,尤其是传统新闻媒体,从宏观社会发展到微观社会环境的构建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对宏观社会发展的促进更多的体现在战略层面。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因此,新闻媒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价值就是其战略作用的重要体现,而其促进价值主要表现在对产业的积极引导,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助力国家品牌战略的落地、促进知名品牌的创建和实现对社会经济的有效监控等4个重要方面。
1 新闻媒体通过符合国家产业布局、产业政策的宣传推广,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
我国的新闻媒体所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包括为经济界提供信息、传播信息、进行趋向预测、营造社会氛围等,也包括对国家产业布局、产业政策落地的宣传推广,并基于此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更多的体现在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的双重关注上。
1.1 推动产业政策的宣传与落地
在计划经济时代,无论是企业、商业、农业还是新闻传播媒体,其生产与经营均在国家计划的指令下进行,但即使如此,媒体作用依然重要。媒体的宣传当时人们的行为起到了很大的导向作用,引导着公众积极投身生产,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国家工作的方向向经济建设倾斜,服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也成为新闻媒体工作的重要环节,而且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来看,新闻媒体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问题,国家新的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的落地更需要新闻媒体起到基础的引导作用。
1.2 引导企业市场发展新方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新闻媒体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愈发明显。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新闻媒体既是人民群众的舆论工具,更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而这“喉舌”作用无意中提升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若一个权威性高的媒体来宣传某个企业或某种产品,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一定能获得巨大的提升,而后产生经济行为。我国新闻媒体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对企业行为和市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调整和修正企业的形象和行为,协调并沟通企业与社会其他群体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对企业乃至整个经济业界的行为实施监督与控制,使之规范运行。
由此可见,在当今中国,新闻媒体与经济发展形成了一种血肉相连的磁性引力,各方产生了各种因果关系的“互动效应”。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需要新闻媒体的支持与宣传,企业需要新闻媒体的引导与推广,而新闻媒体则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企业的资源支持,各方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2 新闻媒体强调社会效益,重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新闻媒体社会关系连接的重要沟通平台,通过传播信息、引导价值等方式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首先就是传播真实信息,尤其是在经济社会,新闻媒体所传递的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客观性更显得更加重要。大部分的新闻媒体能够起到正向舆论引导的作用,在促进社会安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在营造友善、良好的社会氛围上促进社会效益的实现。但是,随着媒体市场化的程度不断变化,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诚信危机等问题越来越明显。制造舆论假新闻、娱乐炒作等导致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也产生了相应的缺失,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丢失社会责任意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新闻媒体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融合发展,对于媒体本身,对于企业、市场,乃至对于国家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2.1 坚持媒体真实性,以公信力增加经济发展影响力
传播的真实性特征,是新闻媒体存在的命脉。新闻媒体报道中的每一个要素的出现都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能够经的起核对和检验,不得有任何虚假的信息存在。只有真实的信息报道,才能够赢得公众的认同和信赖,同时对于新闻媒体本身来讲,在进行自身品牌建设时,将获得来的公众的支持认可,以及增强在行业内、市场中和经济社会上的影响力,获得更多的传播优势。
2.2 把控正确舆论方向,以舆论方向引导社会发展方向
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不断涌现、自媒体不断兴起,公众参与度大大提高,互动性增强,多种思想意识形态相互交锋碰撞。这也就要求新闻媒体在信息传播上,不仅要求在传播过程中符合社会正确舆论导向,同时也要符合社会大众心理需求点,正确的思想舆论予以传播扩散,虚假、不良信息严肃杜绝。正如所所强调的:“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因此,无论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新闻媒体做好正面宣传和正向传播,才能更好的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引导社会发展的大方向。
2.3 明确目标定位,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就我国的新闻媒体的定位与目标而言,新闻媒体既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主体,又是国家政策的宣传推广阵地;既要服务于国家全面发展和公众的社会收益,也要服务市场发展和经济繁荣。由此来看,对于新闻媒体来说,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实现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乃至我国整个社会环境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经济获得更加深入的发展,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断的冲击着新闻媒体行业发展。各大新闻媒体组织重新改变其风格,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通过调整战略、优化结构、整合资源等方式,以求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协同发展的目的。
3 新闻媒体与各产业的互动融合,促进经济健康长久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传统媒体不断演进,新媒体的出现,促使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变革,各种媒体的发展深深的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新兴行业的崛起、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影响巨大。如今,媒体之间相互融合的同时,媒体与其他产业的相互融合也正在积极展开,这些变革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3.1 传媒行业内的融合,加速传媒产业的发展
新闻媒体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使得传媒产业链、产业分工和格局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促进了新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出现:传媒行业内的融合,促使稀缺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不同媒体之间的融合对改善整个传媒产业分散经营的状况有促进作用,防止恶性竞争,强化专业分工,进一步延伸品牌价值,通过输出品牌以强扶弱的方式实现系统内媒体共同发展。
3.2 新闻媒体融合的新路径,创造经济发展新形态
目前,新闻媒体的融合之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打造产业价值链,强大的产业链能够整合更优质的资源才能强化新闻媒体自身,并对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甚有裨益;第二种是区域多媒体联合,通过整合地域媒体资源,加速传媒产业的发展和影响力,从而带动了多种行业的发展。在未来发展中,新闻媒体融合的路径还将不断革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将不断增强。
3.3 新闻媒体发挥经济纽带作用,助力企业和品牌发展
新闻媒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纽带作,新闻媒体宣传推广企业与品牌,使其发展壮大,监督企业行为,是社会各行业、各经济部门联结合作的催化剂。首先,新闻媒体进行传播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增强品牌美誉度;其次,新闻媒体的传播,实现企业与公众的有效沟通,助力企业和品牌实现其经济价值和品牌效益;再次,新闻媒体的宣传促进品牌的快速建立、快速发展,并且通过信息的有效传递,实现不同企业、不同经济主体间的相互认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合作,促进社会经济融合发展。
4 新闻媒体使用监控机制,助力经济调控与市场监管
新闻媒体自身具有告知性、广泛性等特点,其凭借自身的特点对经济社会上一些不法行为和事件形成独特的舆论环境,对社会上的不法行为进行非强制性的镇压,助力经济社会的正常而健康的运行。
4.1 以舆论监督作用,形成市场监管大环境
对市场的监管绝不是某个政府部门的独立工作,而应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要有政府各相关部门、市场活动主体、社会公众和大众媒体的共同参与,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要形成监管的舆论大氛围和监管执法大环境,其中,对于舆论大氛围的形成,新闻媒体起到核心作用。
新闻舆论是社会舆论的其中一部分,是一种最快捷、最普遍的社会心理控制机制,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监督,凭借其广泛的影响力及道德压力,在社会上形成对企业行为、市场动态监管的大环境,也为政府监管经济、公众参与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依据。
4.2 以有效的媒体手段,对经济行为进行直接监督
媒体监督作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市场经济是一种道德经济,没有信用,没有诚信,市场经济也难以运转。新闻媒体能够使用各种有效的媒体手段,对各类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进行直接监督,对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行为进行大众传播,对违经济发展规律、损害经济发展的行为进行披露和曝光,促进经济参与主体讲诚信、守信用,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
众所周知,新闻媒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其战略作用而言,主要通过宣传路线,创造效益,促进合作和监督市场等方式产生价值。所以,无论是国家与政府、企业与品牌、公众与组织都应该重视新闻媒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新闻媒体自身也应该通过不断的自我探索和革新,更好的完善自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淑芹.新时期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