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生活化教学论文

生活化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03 10:01: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生活化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生活化教学论文

篇1

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教学目标,它能够通过非常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而令学生知荣辱、明是非、辨善恶、识美丑,对实现教学目标而言非常实用。

2、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优点之二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对学生开展能力训练,它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从而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优点之三是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生活化教学之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都不再局限于课本之内,而是非常贴近生活,非常具有生活当中的乐趣,这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学习政治。

4、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优点之四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深刻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作用,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二、开展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措施

1、更新教学理念

若想开展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首先应当要更新教学理念。高中政治教师应当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重视起开展生活化教学,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多组织学生深入到生活当中去实践、去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再者,学校领导层也应当重视起开展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要加大对这方面的宣传与支持,积极组织教职工进行培训,以及还可以定期在校内开展一些有关政治课程的实践活动,鼓励师生共同参与进实践学习中来。

2、改变教学模式

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大大促进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的开展。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多多引入一些如实践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开展实践教学,从而在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拥有更多的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学习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分组开展政治知识的资料查阅和课题研究,然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多媒体课件、话剧表演等多种形式将研究成果展示出来,从而让所有学生都能够亲身参与到政治课程的实践学习当中。

3、完善评价机制

完善评价机制也是开展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师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高中政治教学评价机制,使其考核形式不仅仅局限于笔试打分等,而具有更多生活化形式的考评。例如实践报告、辩论大赛等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方式,都可以是评价学生政治课程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教师只有综合使用各种方法,才能够真正全面地掌握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与学习当中所存在问题,并找出其解决方案。

篇2

二、注重选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还需要教学方式的生活化作为依托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设计时,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可以引起学生共鸣的教学方式、方法。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生活实例,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物理教学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选用以下几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一)利用情境化的教学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外部刺激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因此,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熟悉的、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思维,激发学生对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思考问题,因此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效率。情境化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努力研究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出更适合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情境教学是为物理知识的产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背景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慢慢地引出物理知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这样学生不仅会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还可以对知识的运用环境、运用方式有更直观的了解。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掌握的知识可以更好地、更灵活地运用。这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不仅如此,情境教学使学生感受知识产生过程的同时,还学到知识产生的条件和发现的方法。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掌握就可以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自觉地想到教学中学到的内容,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创新能力。

(二)利用生活实例开展实验教学

物理教学中最少不了的就是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应注重从实际出发,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开展实验教学。这样的方式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理都可以成为物理实验的教具。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开展教学要比用实验仪器更有说服力,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容易一些。利用实物来开展物理实验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物理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地感受物理、研究物理、探索物理。这对于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利用生活实物开展物理实验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本中设定实验的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开展课外物理活动

在教学之余,物理教师一定要适当地组织一些物理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也是学生利用物理知识、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比如,如何收拾散落于地面上的钉子、如何使用启子开瓶盖更省力等等。这样的小实验不仅会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到物理的价值所在,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而且这样的应用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力求体现开放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的需求,让不同的学生在物理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力求体现现实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物理的价值,使学生经历“学习物理有意思———想参与———积极参与———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一个情感历程,较好地落实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课外物理活动让学生对物理有更深刻认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生活有更深刻的了解。

在课外活动中,无论是我们的活动内容还是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只要是在大自然中完成的教学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物理知识的美妙。加深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在教学中要广泛地联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中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完美结合,要能从实用的角度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利用学生能亲身观察的社会现象服务于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实用性。同时将物理实验、社会和自然有机地联系到一起,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应用知识的能力,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周围现象的本质,解决了问题,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巨大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爱科学的情感。

篇3

1.提高学生生活认识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便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生活、热爱生活。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另外,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感悟能力,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带给自己的感受,提高对生活事物的认知。最后,要在生活交流中锻炼表达方式和经验,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脱离生活小圈子的禁锢,体验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氛围,让作文课堂成为社会课堂。让学生的作文写作不仅可以展现出千姿百态的世界,还可以自由抒发感受和感悟。只有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对生活的体会与体验,才能让学生在写作中言之有物,抒发真正的感情。比如,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带领学生欣赏校园、城市不同的特点和美好;教师还可以引导小学生将自己交朋友的经历或者与父母相处的趣事讲出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2.作文素材和内容生活化

生活是作文写作最为丰富和真实的素材,教师应该在作文写作中引导学生在缤纷的生活中发现和总结写作素材,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比如,课文《课堂十分钟》的教学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阅读和了解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描写属于自己的《课堂十分钟》。另外,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还要注重作文内容的生活化,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会到乐趣。教师在研究作文生活化策略时,要立足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作文内容体系。让学生在写作中反映生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自身成长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留心自己的生活中获得最真实的写作内容。比如,小学生天性好玩,在玩耍中也可以去体会、去思考、去感悟。做家务、小创作、团队游戏都属于玩的范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作文中描写出“玩”的经验和技巧,“玩”的痛快与妙趣,让学生用心灵去体验生活,在作文中描绘出真实多彩的生活世界。

3.写作动机生活化

学习动力可以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相对于外部动力而言更加具有主动性、自觉性以及目的性。写作动机生活化是指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唤起学生作文写作的内在需要,变外部动力为内部动力,提高学生作文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实现写作动机生活化,就要做到以下两点。创设生活化情景,促进学生的亲身体验。教育学家卢梭认为,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所获得的直接经验,比被动接受成人的说教或者是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更加深刻,更加具有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要注重生活化情景的创设,实现课堂教学接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教授校园活动新闻作品的作文写作中,可以以“成语接龙比赛”活动为采访对象,将全班学生分为活动参加者与新闻采访者,进行角色扮演,在模拟中直接体会新闻采访的过程,找到写作的重点,同时也加强对各个人物性格的了解,提高写作水平。创设对话氛围,促使学生思考。生活化教学不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有时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创设对话情景,通过沟通和交流引发学生对于生活体验的思考。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保护学生的自由意识,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起到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篇4

一、初中政治教学要以生活化、实践化为主要目标

初中政治本身就是一门生活化的课程,政治教学内容,如思想品德修养、人文素质的提高等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生活化的案例才有教育意义,只有将政治教学融入生活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与意义。为此,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具体生活案例,以生活案例为主线,讲授政治知识点。也就是说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融于生活主题当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教材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中的第一课《爱在屋檐下》为例,这一课时主要以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地良好品德,以感受亲情为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以生活中典型的孝敬父母的人物事迹,如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陈斌强等的感人事迹为案例,引导学生孝敬父母,感受亲情,然后布置学生回家后为父母洗脚等任务,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素养的提升。

二、立足学生生活,将初中政治知识点融于生活之中

生活即是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初中政治教学必须要与学生的具体生活有效结合,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将初中政治知识点融于生活实践当中,使学生在同具体生活世界进行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体会人生。所以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看见的、听见的以及所感知到的具体的生活案例、社会热点等,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给学生以感悟的空间。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政治教材第二单元《养成交往品德》中的第三课《诚信为本》为例,这一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学生生活中可见的诚实守信的案例为基础,展开教学。比如某一学生拾金不昧,主动将捡到的金钱交给老师,教师就可以以这些学生生活中可见的例子为导向,对学生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进行表扬,鼓励与赞扬这种高尚的品质,鼓励学生向学习,使学生以此为榜样,并在生活中将这种高尚的品质践行下去。

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初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就是要以具体的生活情境影响学生。所以,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不能单纯的依赖于教材,而是要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借助环境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思想修养。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中的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为例,这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讲述网络的优势与缺点,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应该理性上网,学会保护自己,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在学生的生活当中,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爱玩网络游戏,上网过度,对生活和学习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在这一课时的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以上网现象为例,创设学生上网成瘾的生活化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列举上网成瘾的危害,列举上网可以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怎样杜绝网上的不良诱惑,如何避免上网成瘾,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了解网络,做到健康上网,发挥网络有利的一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利用文化资源,增强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

虽然政治教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的案例均可以用于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当中,以生活化的案例引导政治课堂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并且以学生生活中听见或见过的案例为教学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等。但是,政治教学却高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一般来讲,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从小就耳濡目染,对于家乡文化必定有一定的特殊情感,以家乡特有的文化资源为教学案例,无疑可以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初中政治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选择富有本土气息与特色的文化资源进行课堂教学。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初中政治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中的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为例,教师可以搜集当地的具有民族气息的文化信息,如民族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等,先以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民族文化历史以及具体信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由浅入深,逐步向学生讲解政治知识点,让学生学会尊重民族文化、体会民族文化的价值、学习民族文化,增强自己的家乡荣誉感。然后再组织学生对家乡文化进行讨论,体会家乡文化的真正魅力。

五、结束语

在初中政治教学要以生活化、实践化为主要目标;要立足学生生活,将初中政治知识点融于生活之中;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要利用文化资源,增强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利用学生生活中能够听到的、见到的典型案例引导政治教学,对于学生掌握与理解知识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以及道德素质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莫薇 单位:平塘县塘边中学

参考文献

篇5

(二)作文内容胡编乱造,缺乏真实情感写作就是将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文笔渲染表达出来,供大家欣赏,只有这样,才能写好作文。但是,在我们平时作文写作中经常出现作文“造假”和模仿别人写作内容的情况。比如:在作文《我的父亲》的写作中,许多学生套用朱自清的《背影》模式,写作的内容明显脱离现实,脱离实际,而且在一些核心句子和修辞上与《背影》完全一致,致使学生的论文“假、大、空”,许多学生不愿意在写作中讲真话,说实话,不能在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造成许多学生“造假”的主要因素是写作的要求过多,而且学生对写作对象的观察不够仔细,生活体验不足,形成“巧妇无米之炊”的局面,学生内心表达脱离现实素材,缺乏写作的灵感,写作中无话可说,语言匮乏,更不知如何去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所以只能胡乱编造来完成作文,从而应付教师。

(三)学生写作十分困难,积极性不高许多学生认为写作的难点在于没有可写的素材,缺乏写作的灵感,即使有了写作的素材也不会对写作对象进行叙述和准确的抒发自己的情感,无法用单纯的文字

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对一名学生的访谈中,学生认为自己所写的作文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经历,就算是经历过,但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形成深刻的记忆,无法准确地表达。这说明了初中生的写作素材非常缺乏,没有写作素材或者缺乏写作素材的写作显得单调乏味,学生“两点一线”的生活使学生缺乏对于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因此,学生的头脑缺乏编造故事的内容,便无法写出精彩的文章。

二、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传统作文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将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写作变成了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分数作为教学的中心使教师逐渐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以考分为目的的写作教学是一种严重扭曲的语文教学思想。在语文试卷分值的设计中,作文分值占据很大的比例,这使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的教学计划都是以考试为中心,考试中的作文习作方向决定了初中生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选择何种类型的写作方式和培养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能力。一些学生为了取得作文高分,会在考试前去背一些优秀的作文,将一些不存在的事实在试卷中表达出来,使得作文具有功利性。

(二)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知识和思想的传播者,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从毕业之后进入到学校教学,很少有机会再次深造和培训,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战斗在教学一线,久而久之,其教学理念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依然以主体地位居上,师生之间不能够平等交流,教师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部分教师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控制过严,使学生无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作文教学不仅仅需要大量真实的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需要语言的积累和情感的培养。许多家长经常忙于工作,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只是关心孩子的生活问题和考试的成绩,很少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词汇的积累等具体事项更是莫不关心,导致学生语言平淡,情感贫乏,无法支撑学生写作。

三、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一)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文章是一种对生活和心声的反映。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学生在写作文时应该抱着为了反映生活现实和内心情感而写作,而不是为了分数而编造生活事件来进行写作的态度。写作教学如果脱离现实生活,会让学生对于生活的情感变得淡薄,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缺少真实情感,让学生自主思考的思维产生钝化,这种错误的写作理念正是造成学生作文中“假、大、空”的罪魁祸首。在进行写作时,要让作文回归生活,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进行创作。让作文和生活融为一体,学生只有通过丰富自身生活经历,提高写作内容的真实度,才能彻底地改变无源之水的困惑。

篇6

二、职高政治课的现状

职高学生毕业后将走入社会,运用掌握的专业技术投入到社会建设过程中。通过政治课堂的学习,能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能用敏锐的眼光分清事物的好恶。但是在现在的职高政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重视专业课知识的学习,把精力投入到提高专业技能方面;认为政治课的学习对以后步入社会的帮助不大;教师对政治学科的不重视。这些问题使职高政治课堂的教学趋于形式,没有真正实现政治学科的教育功能。政治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使政治课堂能真正提高职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走上社会打下好的基础。

三、职高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要使职高政治教学效率不断提高,需要把生活化的实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维。政治学科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政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不仅要把生活化的因素引入课堂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政治的眼光和思维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促使他们掌握知识的本质。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进行课堂导入

在进行政治教学时,如果教师直接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任务的布置,会让高职学生对政治课堂失去兴趣,会感到政治学习太枯燥。由于缺乏学生感兴趣的因素,政治教学枯燥的理论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在进行职高政治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职高学生的学习基础,运用有趣的生活情境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进行政治情境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使生活化的导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和课堂教学任务紧密联系,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营造生活化氛围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就是把政治知识融入到生活化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分析和探索。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来作为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把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大大调动起来。由于职高学生大部分活泼好动,死板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把生活元素融入到政治课堂中,创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使职高学生能充分发挥对知识探究的热情,使他们摆脱了课堂教学的压力和学习过程的枯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并对政治课堂的学习产生兴趣。

(三)设置生活化空间使组织形式生活化

在生活化的情境和氛围中,学生在学习时也要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学习探究;也可以全部学生围成一个圈进行知识的探究。在没有形式拘束的课堂中,学生在生活化的空间进行学习,能利用他们对生活化的情境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领悟,能有效运用知识。

(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使课后探究生活化

篇7

2.生活化思维教学的时效性

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而初中生的人生价值观还不够稳定,和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入社会相关事件到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来,并对这些事件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剖析社会现象的根源,是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生活化思维教学的实效性,进而运用生活化的思维模式去认识和理解生活和初中政治的紧密联系。例如,在当前老人跌倒扶不扶的问题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利用初中政治知识,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采取怎样的措施,鼓励人们见义勇为的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生活化的思维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思维教学的实效性。

3.生活化思维教学的乡土性

通常初中生基本上是本地的学生,学生对社会信息的了解大多数都是源自于本地的生活情况。对于本地的风土人情认识更加深刻,对本地的生活有着别样的情感。因此,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紧密联系当地的人文、地理以及风俗习惯,设计富有乡土气息的初中政治课堂。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初中政治的课堂上感受到生活化思维教学的乡土性。例如,教师在讲授“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章节时,江苏的学生可以切身体验到苏州园林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河北的学生可以感受到评剧、皮影戏的风采;东北的学生可以感受到东北二人转和扭秧歌的文化……。学生通过切实的生活体验,并结合政治课本的内容,能够更加深入地对家乡的传统文化做出了解和继承,是初中政治教学具有乡土性的特征。

4.生活化思维教学的情趣性

篇8

关于“生活化教学”的有关解释是:“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是源于生活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存在着数学思想。让学生处于一定的生活背景下学习数学,所得到的知识才是牢固的、灵活的,才能使学生更加地喜欢数学,学好教学,数学能力、数学意识得到更大的发展。”

1.2生活实例运用于教学数学教育

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见解,教学方式也各有特点,教出来的学生在处理问题时也会有不同的表现。而这一切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语言艺术,就会显得枯燥乏味。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教师讲课时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根据其兴趣点和认知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语言上多下功夫,尽量使课堂内容生动有趣。如在“路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到学校距离是3km,我可以选什么样的交通方式到学校?”学生们竞相发言“,骑自行车或电动车、开车、步行”;“那么哪种方式最快哪一种最慢”?“开车最快,步行最慢”,“原因是各种交通方式速度不同,所用的时间才不同”。因为知识程度较低,学生不知道正比或反比的概念,教师生活化的事例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了“路程”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出行旅游选择的交通方式”,在活跃的气氛中深刻领悟了知识的内涵,同时也深切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休戚相关。

2开发“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

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数学———生活———数学”的教学范式。提炼形成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方法。一项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与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学习内容。鉴于此,教师在授课时,必须高度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结合现实生活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为学生创设一个接近现实生活的情境,逐步引导其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就能够使学生充分领会生活中处处有哲学。比如,教师可以把学生植树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植树,让大家数一下路边成行10棵树之间的几个间隔,也可以伸出五指数一下几个间隔”:“9个,4个”;“大家总结出n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10-9=1,5-4=1”学生讨论。“n-1”,教师告诉大家,让学生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让学生基于情境自编题目,然后独立列式解题。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转而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现实问题,避免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相互脱节,同时训练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篇9

2解决实际问题题型设置应当符合学生的生活现实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数学知识融入数学教学之中,真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完美地融入了素质教育。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普遍推广,生活化方式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并在实际课堂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学以致用是教育的目标,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仅仅学会了解答考试题。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享受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是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要在小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体现生活化,首先应当设置生活化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日常做题训练和考试中,设置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简单的抄袭或引用题库或其它解决实际问题,而应当根据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实际设置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要想充分发挥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化进程上的功效,教师应当充分观察实际生活、观察学生生活中的点滴,设计符合学生生活现实的解决实际问题。

从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干和答案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内容。在小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许多题型通常涉及一些学生生活中没有的或不符合生活现实的问题,阻碍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情感上的认知和认同。例如一次小学数学考试试卷中的解决实际问题“小明坐公交车从甲地到丙地,他先从甲地到乙地,坐了五站公交车,后从乙地到丙地坐了六站公交车,问小明从甲地到丙地一共坐了几站公交车?”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意在应用加法的解决实际问题,在城市生活的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但是在农村生活的学生对公交车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对公交车的站也不是很理解,因此,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和有效的理解。通过这样的题实现生活化的目标也无从谈起。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是引导学生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学习的阶段,教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将生活中的实际融入数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是生活化的目标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得到更好的体现。为了增强数学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了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强课堂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技巧,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到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之中,使纯理论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过程变得生动、具体和直观,使同学们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篇10

二、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培养道德情感的现状

(一)教育理念没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时进行改变

新课标已经在全国全面展开,但是大部分思想品德教师并没有对新课标的要求引起足够的重视,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思想品德的教学,“以人为本,德育为主”的教学理念完全被教师抛之脑后,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少生活性内容,最终还是以应试教育的模式死记硬背一些思想品德理论。这样,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完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而易见思想品德教学效率欠佳。

(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欠佳

1.教学内容没有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讲解相关教学内容,而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甚至有时候学生提出了与生活相关的思想道德现象教师也往往回避,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丝毫提不起兴趣,学生也不会认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而陈旧死板的教学也会导致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果欠佳。2.教师自身教学技能欠佳,导致教学方式单调,没有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目前思想品德的教学课堂,往往只是教师一个人唱着空洞乏味的“说理戏”,这样机械呆板、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悟的教学过程,学生也很难提起兴趣来学习相关思想品德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而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样、发现、创造,从而促使学生“道理都懂,也愿意去做”。3.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的互动情感交流和沟通。教师作为思想品德的讲授者,能否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培养的效果。而目前的思想品德教学往往存在着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师教学时情感不够丰富、教学严重欠缺艺术性的弊端,导致学生的情感发展也呈现扭曲的趋势,使得思想品德的教学偏离了教学的本质。4.教学目标没有实现思想品德的教学与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有机统一。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的根本和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实现思想品德理论的教学与培养良好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的有机统一为教学目标,否则学生即使在思想品德基础知识的考试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也不能深刻透彻地理解道德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四者有机整合不足

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单单只靠教师的讲授、学校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家长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形成、社区社会这个大环境对于学生思想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应当实现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高效。

三、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具体有效策略

(一)以境育德,课堂情境生活化

1.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多提问一些能够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和积极探究的、新而有趣的发散性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问题情境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从而加深自己对相关专题知识的理解和领悟,从而规范自己的相关道德行为。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安全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在日常生活中,用电、用水、用气方面你们发现了什么安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们知道哪些安全常识呢?”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并且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小组结论,从而使得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也能够深刻真切地感知安全问题并积极自主探索。2.创设模拟情境。小学中高年级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生动形象的东西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录像、视频、电影、音频等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一些相关课题的情境,从而激发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知。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学看平面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搜集一些平面图的视频或者图画制成ppt,使学生在极具感染力的视频介绍和评论中真切地了解平面图的知识,从而知道如何看懂平面图。如此,教师就能够相对顺利地完成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3.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活动情境。我们应当利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生活情境进行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以道德认知指导实际行动和作为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说声‘谢谢’”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说“谢谢”的场合和情境,来进行一次说声“谢谢”的话剧表演,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并且深刻了解“谢谢”的本质含义以及说声“谢谢”对于人际交流和人与人之间相处和谐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养成说声“谢谢”的道德行为规范,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以情育德,教学方法生活化

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人文素养,直接关系到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的好与坏。试想,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以关爱学生的态度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充分体现自己的情感态度,又怎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高尚情操?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关心你,爱护他》一单元第一课“让爷爷奶奶高兴”的教学中,可以提前布置家庭作业,做一件“让爷爷奶奶高兴的事并说明爷爷奶奶高兴的原因”,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学会关心爷爷奶奶,知道爷爷奶奶的生活需要和心理需求,并且懂得如何去做一些实事去关爱爷爷奶奶,最终能够明白“爱”的初等含义。之后思想品德教师在上课时以此为导向,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都做了什么事情让爷爷奶奶高兴了,自己的切身感受是什么,然后根据教材讲解“让爷爷奶奶高兴”这一课来激发学生对爷爷奶奶的种种情感,鼓励学生平时学会关心他人,尊敬、爱戴长辈,自然思想品德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以践育德,教学目标生活化

品德与社会学科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而新课标提倡学校教育应该是开放的,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把课堂教学转换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参观等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目标,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关心你,爱护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大家进行一次社会实践的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或者班级为单位走访福利院,了解福利院老人的生活困难,实际体会他们的心理心态,并且给他们送去关爱,尽力帮助他们。这样的实践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加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1

二、在生活中学会思考

生活作文研究注重实践与反思,我们引导学生对生活情境或原生态的生活进行细致的记录和深刻的思考,通过反思,使学生真正提升思维品质,提升立意高度,提升写作能力。生活作文研究的历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明显增加了,并且他们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教师的教学经验也随之增加,教学观念得到转变,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写作教学观的改变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对传统的作文教育与生活作文研究进行对比后,教师都深切地感受到了以往那种纸上谈兵的作文教学方法的落后与不实用,只有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逐步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我们都知道,人的思维表达多数是由语言组成的。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会随之得到长足的发展。小脑瓜里有了思想,手中的笔能将自己的想法巧妙地表达出来,写作就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再也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游戏了。常态的生活研究观。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写生活的过程中,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更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在种种常态的生活情境下,研究着如何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再现生活和反思生活,这样的情境下,教师非常乐于下水,真正成为生活作文的情境创设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师生互动中提升了素养,积累了经验,生成了智慧,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