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24 15:25: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篇1

三. 监控教学管理过程(检查教研组工作及教师工作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评价、教研活动、听课评课)每学期不少于2次。

四. 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每学期开设不少于4课时的家庭教育课程)

五. 推广教学经验。认真撰写教学工作总结和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上学期2月份,下学期8月份交教科所备查)

六. 备好课,撰写教案和备课本。

七. 集体备课。按每单元、章节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开学初,认真制定年级组、备课组备课计划,明确整学期的备课时间、地点、内容、组织形式、主备人。

八. 定期对教师个人教案和集体备课进行检查、抽查,有检查记录、修改建议和评价记录。(每学期不少于2次)

九. 教学反思。总结自己教学的得与失,达到自我评价和自我诊断的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十. 作业布置与批改、评价。

十一.每位教师每学年都要上研究课、公开课。

十二.以“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磨课”作为日常性和群体性教研工作。

篇2

②备课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从宏观上明确本学科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求和教学规则。微观上必须明确每一课时的目的要求、任务和具体内容。

③备课要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对每一课时的应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理解严密准确,不出错漏。

④备课既要廛教材,更重要的是备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要从本班学生装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激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⑤认真写好教案。教案要整洁,条理清楚,切实能指导上好课,不搞开式主义。不能抄袭人家的教案。每一课(章、节)的教案以课时为单位编写。教案的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基本步骤;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课堂练习;小结;作业布置等等。要明确地体现出教学过程和教法,无教案不得上课。

⑥备课形式以个人独立钻研备课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逢双周各教研活动时间为同级同科集体备课时间。由备课组长主持。每次集体备课有一位老师作中心发言,并指定专人作好活动记录。

⑦学校建立教案检查评比制度,每学期检查二次,时间定为第八周和十八周,由教导处和科组长负责检查,教学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2、 上课基本要求

①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要求每个教师必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②教师上课必须准备充分,情绪稳定,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仪表整洁大方。

③上课前应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④教学目的要求要明确,讲课时要围绕中心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要漫无边际,东拉西扯。整个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使课堂教学既层次分明,又协调紧凑。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有所得。特别是要照顾到差生,力求使他们能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⑤要把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贯穿到各科的教学之中。每一位科任老师都必须牢记,自己既是一位教学工作者,同时又是一位能工作者。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坚持教书育人,努力做到教书育人。

⑥要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尽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以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理解深刻,举一反三,能灵活运用。

⑦要认真组织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得让学生随意走动,随便讲话或搞小动作。课堂纪律不好不讲课,待维持好纪律以后才继续讲课,以免徒劳无功,抽好课堂纪律既要从严要求、一丝不苟,又要讲究方法,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更要以改革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⑧坚持用普通话教学。讲课声音清晰、响亮,表达意思明白,语言生动有趣;板书讲究艺术,要求正确,清楚,端正,富于启发性。

⑨严格教师上音标纪律,做到上课时不迟到,不会客,不接电话,不抽烟,不坐教。无特殊情况,不得拖堂。

⑩尊重学生,偏爱差生,不漫骂、嘲笑、挖苦学生。坚决贯彻《义务教育》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包括罚站、罚抄书、赶出课室,罚晒太阳,任何形式的打人)。如果体罚学生,查有实据,除批评教育外,视情况扣除当月部分或全部奖金,情节严重的,要负法律责任。上课要认真负责,室外课要采取措施,保证学生的安全。如因失职,而致学生受到伤害者,要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3、 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

①课内外作业的设计要遵循"精、活"的原则,即加"双基"的训练,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训练方

式上应使学生有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的机会,加深理解,提高实效。

②作业布置要适量,坚决反对"机械重复"、"题海战术"。为减轻学生课业过重负担,非工具科不布置家庭作业,工具课的家庭作业量为:一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二、三年级每天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超过1小时。

③作业要求要严格,同级同科对作业要有统一的要求。要严格要求学生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作业。当前要特别注意培训和训练学生从小养成细心审题、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字迹潦草,不符合要求的,一律要求重做。还要培养学生改错订正作业的好习惯。一定要从一年级抓起,级级把关,务必抓出成效来。

④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做到符号清楚,字体端正明了。作业错误要指出,批语要多鼓励学生,多教给方法启发学生自行改正,作文要重视培养学生自觉修改文章的习惯,对于差生,提倡面批。作业本一般要求同科设A、B本,以利收缴和批改。

⑤要重视作业的讲评。要对学生的作业了解全面,掌握典型,分析综合,及时评讲,查缺补漏。对于差生,要热情帮助,耐心指导。

⑥建立优秀作业贴堂表扬奖励制度。每学期每班起码要有二次优秀作业贴堂。学期结束,各班要对作业做得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⑦学校建立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检查制度,每学期检查二次,时间为第六周和第十六周。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由教导处、科组长负责检查。

4、 辅导学生要求

①提高差生的学业成绩,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选拔和培育尖子,可以为学校在各项比

赛中争取荣誉,为国家培养高、精、尖锐人才打下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提差和培优工作。

②必须热爱差生,正确对待差生,坚决反对厌恶、排斥、歧视、放弃差生的做法,严禁体罚或变相体

罚差生。

③必须热情关怀、耐心辅导差生,及时帮助他们找出后进的原因,帮助他们改进学习的方法,不断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④必须在授课、提问、设计练习、布置和批改作业等环节上,照顾差生的实际。特别是精心设计一些适合差生思考的问题和练习作业,引导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⑤要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加强对差生的个别辅导。对待差生要坚持以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优点和进步,要充分肯定。同时对他们的缺点和存在问题,也要实事求是地以适当的方式给予教育、纠正和辅导,引导他们不断改进。

⑥要正确对待成绩优良的学生,要教育他们虚心学习,"更上一层楼"。在班上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热情帮助后进生,共同进步。对优秀生不能过于溺爱和迁就,不能滋长其骄傲情绪。

⑦在教学和辅导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又要重视选拔地培训尖子,提高他们参赛能力,为校争光。

⑧早读课以辅导语文、英语、数学为主,各科辅导时间由各年级组商量确定,辅导老师要按规定时间下班辅导。

⑨对提差和培优方面做出显著成绩者,学校给予表彰奖励。

5、 考核学生要求

①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又能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②考试命题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依据教材内容,不超纲,也不偏浅,扣"双基",适当灵活变化,考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③没有好的考风,不可能有好的学风。必须严肃考试纪律,端正考风。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良好考风的教育。监考老师在监考时要认真负责,不看书刊,不随意离开考场,不允许学生以任何形式作弊。

④严格按试题的"评分标准"评改试卷,不得因是本校、本班、本科的学生的考卷而放宽要求,也不得对别校、别班、别科的考卷有任何不公正的评分,要求实事求是、公正评卷。

篇3

1、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透彻领会大纲和教科书的精神实质,熟悉其主要内容,弄清楚重点、难点关键所在,要全面了解全体和个别学生的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编写切实可行的计划,加强教学针对性,还要钻研教学参考书,查阅有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2、开学初拟订好各科教学工作计划,分析基本情况,明确教学目标,提出改进教与学的具体措施,注意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分配好教学,周密安排好教学进度。

3、课时教学计划应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作好全面安排,周密安排讲课的方法、采用的教具、提问的内容、板书的安排、实验的程序、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的设计。做到突出重难点,深度广度密度要得当。

4、要做到超前备课,熟悉教案。教案应写在纸上、记在心上、发挥在课堂上。

5、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备课笔记,然后集体讨论、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使编写的教案完善充实。

二、上课要求:

1、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预备铃响后,必须站在教室门口,正铃响后以饱满情绪进入课堂上课,不无故离开教室,上课时间不得接电话、会客。下课铃响应结束讲课,不拖堂。

2、要认真实施课时授课计划,面向全体学生,处理好“主导”与“主体”关系,努力提高四十分钟教学效率。

3、讲授要正确,明白,语言要正确,精练、生动、形象、有生趣富有感情,音量和速度要适宜,用普通话进行教学。

4、板书要合理,字体要规范,字迹要清楚,位置适中,能反映教学上合理的板书思路。

5、教师上课时要仪表大方,穿着整齐,教态亲切,对学生既热情又严格。

6、教师不得坐着讲课,学生在课内做作业,教师应巡回指导。

7、按总课程表上课,不得随便调课,如需互相调课,须先向教导处说明原因,同意后方可调课。

三、作业要求:

1、作业要精心设计,份量要适中,难易恰当,有层次。

2、部分作业要在课内完成,课外作业一年级一般不留书面作业。

3、教师应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加强面批,评语书写要整洁、规范,及时获取作业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统计,以便调整或改正今后教学。

4、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定期或不定期抽检作业批改情况。

四、辅导要求:

1、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倍加爱护,热情帮助和爱护他们达到基本学习要求。

2、辅导既要重视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又要重视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兴趣、习惯的培养。

3、辅导方式要适应群体辅导,个别辅导都要从实际效果出发,课外辅导时间教师要掌握好分寸。

五、考试要求:

篇4

1.教师教案撰写表露出教学设计环节理解错位

从调研情况看,大多数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时能遵守教案撰写的常规要求,保证教案栏目书写完整,教学过程设计严密,但部分教师备课缺乏学科责任心,备课敷衍应付。例如把课型理解错误,写成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目标叙写不规范,目标学习水平界定模糊,反映出对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又如,教学方法书写与思维方法混淆,把归纳法、演绎法、分析与综合法、控制变量法列为教学方法,英语学科把“听、说、读、写”当做教学方法。教师对“教学资源手段”栏目不太理解,直接书写为演示文稿和分组实验。很多教师把教学过程变成主干知识的罗列,失去了教学过程设计性的要求。教师对作业布置栏目书写过粗,直接写成“评价手册”。另外,采用电子教案的教师二次备课痕迹不明显,缺少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现象及时记录或教学环节设计上的二次修改完善,学校对采用电子教案的教师的二次备课质量无法监控。

2.教师个别访谈内容流露出学校管理仍有缺陷

从教师访谈看,学校管理总体比较规范,但是少部分学校管理中不关注细节,管理线条过粗,执行环节不到位,存在着“三有三不”现象,即“有制度,不落实;有检查,不规范;有违规,不处理”。比如,有些学校的课程管理不够严谨,检查流于形式,有禁止教师提前上课或拖堂现象,但是监控和处理不到位,有时存在着小学科被其他学科占用的现象。学校有领导听课、评课的制度,但是领导听课后与教师的交流反馈不够及时深入,甚至没有反馈,一些部分薄弱教师的薄弱课堂得不到根本性解决。

3.教师群体问卷结果暴露出个别问题依然突出

从问卷统计看总体情况较好,但是也有些问题暴露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中个别问题依然突出。例如,关于“科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目标达成与反馈练习时间的规定”问题,仅有65%的教师保证每节课能够落实,说明全区建立“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还有一段路要走;关于对“教师备课教案有明确要求,及时反馈检查情况”调查分析,仅有73%的教师认为有明确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校对教师教案撰写规定比较笼统,教师对教案的撰写还缺乏必要的指导;关于“学校有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举措”,仅有53%的教师认为学校有具体要求,说明学校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4.教学常规管理显露出中层环节执行缺位

教案管理要执行到位,必须按章办事。但从全区调研总体情况看,部分学校的中层干部在教学管理的落实,教学常规的检查方面经常缺位。主要表现在过分重视工作的形式而疏忽工作的落实,教学管理中层干部在教案的常规检查上出现记录不完整,一些问题检查不出来,或者检查出来的问题缺少必要的整改反馈。这说明了教学管理的中层在教学管理能力上的缺失,在工作态度上缺乏严谨细致的自我要求。教学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不少学校校长有很多好的管理思路和方法,但是中层在落实与执行意识上还有差距。

5.校长听课评课制度仍需进一步落实到位

校长的听评课活动是了解教学的主渠道。只有深入课堂,深入教学第一线,才能了解课堂教学现状,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获得落实教学常规的指挥权、引领教学改革的主动权和开展教学研究的发言权。从调研情况看,部分学校的校长听课评课技术与方法还需进一步培训和指导。有些校长只听课不评课或不会评课;常听课不记录,课后与教师不交流或交流研讨不到位。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校长听课、评课的专业培训,做好听课前的“六项研究”,即选择谁作为听课对象、观课的参照标准、目前校本研修的真实状态、学校组织体系中各个岗位应有的职责、学校已经为教师上好课创设了哪些支持性条件、学校已有的教学管理制度与机制。通过“六项研究”,校长的听评课将更有针对性,同时能对课堂问题进行迅速归因,提高学校领导了解教学、诊断教学、指导教学和改进教学的实践能力。

二、“五严”背景下区域性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的经验创新

1.加强学习,进一步明确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内涵

教学常规管理常抓常新。面对“五严”规定与规范办学的新形势与要求,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学习培训。应通过广泛宣传,深入学习统一思想认识,让全体师生认可和内化教与学常规的基本内容,进一步明确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内涵与新形势下教学常规管理的新要求;还应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完善和修订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专业能力。从调研看,全区中学“小班化”实验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上,还没有能完全体现小班化的特点与教育教学要求,因此,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修订上,应当进一步突出小班化教育管理的内涵,在制度制定上体现和落实“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的小班化的教育教学理念。

2.文化引领,进一步梳理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制度

学校管理要有制度约束,更需要有文化的引领。从调研结果看,目前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统一性内容多于个性化要求,学校很多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之间内容相互交叉重复。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梳理和完善,应结合校情,紧扣原有办学特色与文化,进行简化、细化、校本化。在进行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必须立足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底线,渗透学校管理文化,追求校本化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体系,才有利于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只有结合校情特点,操作简便、易于教师识别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才容易执行。因此,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应当突出校本性、包容性与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证每个教师都明确自身的位置和自己努力的方向,把规范执行常规、提高质量作为自身发展的内需。

3.立足诊断,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缺位环节的持续改进

强化教育教学诊断功能,是持续改进学校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品质的重要手段。只有善于发现问题,立足科学诊断,才能够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学校管理者要建立管理诊断的制度,形成基于诊断的学校管理工作模式,这样才能建立持续改进的学校发展机制。因此,各所学校应结合本次调研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自我诊断,培养自我诊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有效推动学校教学管理再上台阶。

4.落实整改,进一步夯实教学常规管理的执行力

在学校管理中,执行是目标与结果之间最容易缺失的一环。任何一项教学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是抓执行、抓落实的结果。学校校长要培养抓工作落实的技巧,争做一名落实型的领导。同时,学校校长要进一步营造“求实、责任、诚信、细节”的落实文化,即始终秉承“管理用数据说话,指导用服务说话,服务用行动说话”的工作作风。另外,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中层管理者的培训和指导,不断统一思想认识,克服制度不严谨、朝令夕改的不足,简化制度操作流程,培养教学管理团队“落实的关键在执行力”的认识,学会管理好时间保证落实,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落实,培养遇到困难拒绝借口的习惯,立足于不仅要做事,更要把事情做成。

篇5

一所学校要想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就要开展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而其制定与实施一定要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同时要依靠强有效的制度进行保障。笔者通过多年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经验就如何加强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要想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制度,就一定要以科学的管理制度为蓝本,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同时在制定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明确目的性,即教学常规管理有利于日常教学、教研的高效开展,所以在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时候要将要求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避免形式主义。第二,制度要主导校本性。制度是管理工作有序高效执行的前提保障,所以学校一定要结合自身现状进行分析,尤其是常规教学检查制度等,一定要和学校校风相结合,逐步改进与增强管理。第三,要坚持人本思想,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设离不开人,离不开教师,常规管理制度下主要管理的是教师,所以在管理中要坚持人本思想,时刻以人为本,减轻教师不必要的负担,让教师感受到关怀,这样教师才会感觉到自己被尊重,才能更好地遵守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此外,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与完善,因为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某一阶段会有某些情况,而在其他阶段会有不同的情况,而常规的形式与内容就需要紧跟时代不断变化,不断重新修订。对不同的教师要区别对待,对待不同学科的教师也要区别对待。比如年轻教师虽然在教学、教研上有较强的能力,但是常常会出现迟到早退等现象,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将教学成果的奖励与迟到进行抵扣;此外,面对不同学科教师也应该设定不同制度,比如美术教师在教学任务不繁忙的时候,学校可以鼓励其多参加各类展览与全国性美术比赛。

最后在落实与反馈的过程中还应该做到不走过场,实事求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还要及时反馈,并采用定期与非定期两种反馈方式,尽量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落实方案―进行实践―再度反馈。而制度的落实要持之以恒,只有在面对问题时不断去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发展。在落实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落实的动力,不能面对困难就放弃制度的落实。

二、加强教学质量监管

1.备课与教案

备课是教师在准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监管好备课是课程教学的前期保障。在监管的过程中要注重将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时刻牢抓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进度,同时还要做好与网络信息接轨的监管,教师只有通过互联网才能获取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了解到名师教案、备课心得。学校在监管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教师对网上教案与本校学生实际结合的二次开发过程。

2.过程与反思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心上好每一节课,辅导每一个学生。之所以要注重过程,其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不是纯粹的结果导向,教师不能一味地看重成绩,而应该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所以,在教学常规管理中应该按照严格的检查制度,来看教师是否注重了教学过程。在期中、期末全面检查教师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在平时教学时随时抽查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此外,学校应该注重反思环节,教师只有通过对自身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不断反思才能认识到自身教学行为中的不足,并展开自我反思和互助反思。

3.评价与改进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可以适当地引进企业中的评价与改进体系。评价,不同于批评,也是反思。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让教师在工作的时候更具有积极性,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发展。教师可以先在教研室内进行评价,对于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进行汇总,对个性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形成一帮一的形式。对于共性问题,先组内提出改进方案,然后再由教务处汇总这些共性问题,让不同学科的教师在问题上进行深度的交流与解决。最后通过考核指标的量化以及问题的重要度对改进方案设立时间表,明确改进时间、改进细节,并在改进过程中不断评价改进方案,进而优化改进教育教学。

总的来说,教学管理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进行的保证,是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的前提。笔者通过多年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经验认为,当下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其次应该通过备课与教案、过程与反思、评价与改进三种方法来全面加强教学质量监管,相信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全面的监管可以让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更上一层楼。

篇6

很多学校都制定了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有些学校要求各科的代课教师须提前一周甚至两周备课;有些学校要求各班主任在每天学生上课前必须到班或在自己没有课时任务时刚性坐班;更有甚者,在有的学校对每一次的测试结果任课老师必须填写总结报告。对此我们不禁要问:“制度愈严就愈有效吗?”教学常规管理中没有制度肯定是不行的,但只有制度也是不可行的。制度无需罗列太多的条条框框,也不必增添太多的强制性,因为制定制度的本质就是要把教学的管理制度内化为教师的行为习惯。因此,不要为了规章制度才制定制度,因为制度的有和无、宽和严始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学校的管理制度所追寻的是没有制度。然而纵观当前大多数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现状,不难发现大多数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着制度多而严,但始终得不到落实,或是重常规检查而忽视对常规的指导,以及教学个案分析针对性不强、干部执行常规管理不够和常规制度陈旧等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必须加强中学教学的管理工作。

二 加强中学教学管理措施

1.正确把握中学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以创建优秀中学为目标,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改变教育观念,狠抓教学管理,特别是课堂教学及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质量意识,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努力推进课程改革,结合新教材内容和我校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灵活扎实地搞好教学的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2.教学管理重在制度的落实

有句名言说得好:“再简单的招式练到了极致就成了绝招。”以此引申到教学管理中,教学常规管理就是所谓的简单招式,而是否能把这简单的招式演练成绝招,往往决定大多数中学的教学管理的成绩。

第一,要实实在在地抓细节,如培优补差的落实,教师应做到“三补、三落实”,三补即补知识、补方法、补信心;三落实即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内容。

第二,要分清工作的主次,抓住工作重点。学校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就必须要深入课堂,只有在课堂中才能发现、捕捉更多的问题。有的班主任很敬业,按时或提前上班,也从未早退,甚至许多时候还是带病上课,但是工作却不出成绩,正所谓是“敬业不如精业”。有的教师课备得很好,但上课时却不能把理论和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备课好不等于上课好。所以,我们在提倡成立教学监控小组的基础上采用机动听课制。教学监控小组成员不定时、不按排序地展开听课。听课后,对当节课教师的讲课效果及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等,给出严格评定,并及时地当面给教师反馈。

第三,要注重工作实效,杜绝形式主义。现在提倡教学反思,要求教案必须要有教学后记,这些都非常好。问题是怎样的反思才是真正的反思,才是真正的后记?有的教师在教案后记栏里写道:学生兴趣不高或学生反映很好等,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反思。真正的反思应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新生成的问题来反思备课中预设的内容和方法,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在教案中做出具体的补充、修改和增删。

3.中学教学管理必须革新理念

篇7

一、 以课堂观察为方法,常规管理关注教师的“教”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主阵地,是教学质量赖以提高的关键所在,常规管理必须紧紧抓住课堂不放,否则,失之毫厘,会差之千里。以往,我们常采用随堂听课的方式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但最后的评价往往停留于课堂上教师的教态自然、语言流畅、目标明确等套式中,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更少。为此,我们借鉴课堂观察的成功经验,将常规管理的关注点落实在教师的“教”上。强调“观课”的目的性,有别于传统的随堂听课的随意性。

如《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中强调课堂上至少要留出8分钟左右的时间作为学生的书面作业时间。针对这一条,我们设计了课堂观察量表如下:

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和课后的分析评价,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是否将练习设计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而且还能科学地了解到教师练习设计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学情。同时从学生完成时间、正确率等方面体现教师课堂上“教”的质量。这样的观察方式,较之于以往的作业本检查,更能全面地分析研究教师的教学情况,促进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能够唤醒隐藏在教师心中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二、 以现场调研为手段,常规管理关注学生的“学”

“教学”两字包括教师的“教”,也应内含学生的“学”。因此,在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也应将教师有没有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是如何落实的,作为关注的目标。而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检查也应该贯穿于过程中。我们认为,现场调研是一种过程化的常规管理手段。

例如,学生握笔、写字姿势是否正确,课堂回答是否积极完整,都涉及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也是老师、家长最关注的问题。我校就先后分别进行了两次现场调研。

如对写字姿势的调研,我们的调研方式是:(1) 现场记录:采用各班级语文老师蜻蜓咬尾巴的检查方式,在上课时间进入各班,当场要求学生书写一首古诗。在学生书写过程中,记录学生存在的握笔姿势、写字姿势不正确的具体现象。(2)现场拍摄:由学校教研室安排一位教师,逐一进入各个班级,将写字姿势最标准和最不端正的五个孩子分别用照相机进行现场拍摄。将照片洗印后,最标准的五个学生的照片贴示在教室宣传角中。最不标准的五个孩子的照片交给这个班级的班主任,便于老师分析原因,及时提醒。(3)及时反馈,提出后续意见。印制宣传画分发给家长及班级。

对课堂上能否自信回答、完整地回答,我们也设计了专门的课堂观察量表,如组织部分教师对二、三年级的课堂回答情况进行现场观察、记录、调研。并根据调研报告从举手姿势、站立姿势、回答是否完整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也对教师应该如何在日常课堂中进行引导,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引导、实践,学生的课堂回答变得更加响亮、自信。在5月份的全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借班上课的13个班级,他们的课堂回答时的礼仪、音量、语句的完整性等,都得到了来自省内兄弟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 以学期目标为引领,让教学常规更落实

管理无巨细,入微方能活。在教学管理上,“宜细不宜粗”,管理要细致入微,细致入微了,才能显示出管理的活力。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也必须抓到点子上,必须“无微不至”。因为稍微的疏忽,就可能会使教学管理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在日常管理中,大家对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的常规管理十分重视。而对于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往往会略有疏忽,对这些学科的常规管理是否落实,更能体现这些学科的教学质量到底如何。

篇8

学校领导建设的核心是对组织的建设,在新学期开始的时期,校长应该宣布管理学校领导小组,并且自觉担任组长,然后学校班子和骨干教师完善教师量化管理考核制度,班主任制度以及控流包学制度等。学校就像是一个生命一样,也是五脏俱全的,管理者采取了分块切割,责任落实到个人的管理方式,实行“谁分管的工作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值班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校长将权利授予给小组的各个成员,放手让他们各自管理好自己分管的工作,激发了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自我成就感,增强了工作效率。优秀的管理体制,使每一位教学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注意到自己的责任,增强语文课堂环境的生动效果,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2、实行量化考核制度,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制度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从教师的各个方面进行量化考评,并且把考评的结果作为评优评奖的先决条件。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各年级的语文教师应该定期在一起讨论如何能够更好的进行语文课堂教学,集思广益,凝神聚力,使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够倾心奉献,并且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从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并且讨论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取代传统的黑板粉笔加上讲解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通过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形成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比较全面的技能。但是教师必须注意自身的素质,一定要抓好预习,掌握学情,还要精心设计课堂环境,创设好问题的情境,还需要经常调动学生都已经学习的知识复习的兴趣。教师把了解学生作为自己的一项战略任务,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深入的观察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范围,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3、强化常规管理,进行德育常规管理与安全教育

在新学期的开始,学校的各个成员要立即贯彻常规的管理制度,并且对备课计划提出明确的要求,对教师的科研项目以及教研组长进行检查评估,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积极做好安全教育宣传的工作,以素质教育作为语文教学课堂的主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的效果。学校进行的德育常规管理落实到各个管理班级的教师身上,倡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提高教师以及学生的责任意识,把班级当做自己的家庭。每位教师之间都存在着竞争,每个班级之间的竞争也络绎不绝,教师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课堂的教学水平。教师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强调重点、难点,并且讲深讲透,还要对知识进行压缩,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通过强化常规管理,进行德育常规管理与安全教育存进语文教学的效果。

篇9

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对教学常规的几个基本环节的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使教学过程常规化,标准化、精细化。

我县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意见》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总结、备课、上课、教学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内外辅导、考试评价和教研培训等八个方面的教学常规从内容到形式、从操作到评价都作了具体的要求,对我县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可是,如果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在制定本校的系列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时,如果不对《指导意见》进认真分析和把握,势必会盲目追求“细致入微”,“巨细无遗”地把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一步步细化,直到操作层面不能细化为止,甚至随意制造工作环节。这样细化的制度可能会对教师的学校生活的全时空占有和全方位、全流程的控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迫使教师忙于基本层面环节的重复、机械操作,而没有更多再创造的空间和自我管理发展的需要,从而限制了教师创新个性的发挥,不可能真正获得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效。

精细化管理强调效率,注重精细化和效率化的有机结合。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才有意义,才能实施长久。我认为,作为学校教学的管理者,我们要科学、冷静地贯彻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精细化管理要体现一个“细”字,关注教学常规的细节规范与要求,使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做到具有操作性;同时又要突出一个“精”字,即化繁为简,抓住主要的教学环节和关注基本教学环节的关键所在,做到简繁得当,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的情况下,有效地实现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

2、精细化管理既要规范化更要科学化

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强调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精细、精致、精深、细密,但又要力戒反对模式化、程序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有的学校不考虑学校师生和教学实际,盲目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模式,甚至照搬他校的管理制度。这种不切合学校实际的模式化教学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弊端。

也有的学校容易将教学精细化管理程序化,把各个教学常规环节分解为如流水线般精细的统一程序,而忽视了教学管理的对象——教师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特点。这种不关注教学规律的教学精细化管理,即使学校对教学管理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参与教学活动感到身心疲惫,结果却可能是“事倍功半”。

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地探索、反馈、调整,形成符合规律又不缺乏教学个性风格的基本教学规范。所以,一方面学校要形成符合学校教学发展需要的教学常规规范。切合学校实际,根据学校师生及教学基础特点,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探讨确定本校教学常规基本环节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学校要尊重教学本质,重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形成既务实又符合教师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教学常规规范。根据教学基本环节的要求,抓关键,促发展,鼓励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3、精细化管理评价既要制度化更要人性化

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师生在有效的教学时空内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县的《教学常规检查评估细则》从三个部分十四个方面对教学常规的评估作了具体规定,这对各校的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无疑具有重要的督促作用。但我们也不排除,有的学校把教学管理更多的是为了迎合上级的评估而管理,根据《评估细则》逐条机械应对,这样就会导致本校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评价的格式化。

精细化管理更多体现的是计划、执行、检查、反馈,对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反馈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学校的教学常规评价需要制度化,只有评价制度化才能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方向性与规范性。但制度化不等于苛求教师过多的细节要求和过多的量化考核。检查评价时要就重避轻,要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倾向。如果片面强调教学常规评价的过细、过实,以频繁的检查、评比等“刚性管理”手段,强制规范教师的行为,将会导致教师表面上服从而内心抵触,不利于教学管理各环节的落实。

精细化管理追求的是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其中的关键因素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包括学校教学管理者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就要在教学常规评价制度化的同时,体现人性化。

教学常规评价的人性化,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学校教学管理者与教师的可承受度。学校教学常规评价要尽可能简单化。我县中小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本身就有着沉重的教学任务,管理和教学都需要兼顾,需要他们付出超过常人的时间和精力,评价简单化可减轻教学管理者的工作压力。同时,教学常规的一些评价指标的达标线要适当降低,尽可能做到量化与体谅相结合,精细与模糊相统一,避免造成教师对精细化管理的畏难情绪和抵触行为。

教学常规评价的人性化,还要在强调规范、制度的同时,重视教师的情感因素。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成功,绝不是仅靠制度评价或行政手段就可以获得的,而需要学校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推行教学精细化管理中,教学管理者要善于通过人性化的评价,努力取得教师主观上的认同,客观上的积极配合。

篇10

二、工作目标

细化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努力打造学校特色。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修订完善各种制度,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为使教学工作能正常、有效地进行,就必须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本学期在原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将重点修订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教案检查评比制度》、《作业批阅检查评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制度制定后,重点是要抓落实,为此,将联系实际,在实施过程中力求创新,发扬民主,积极引导,为制度落实及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和谐、健康的氛围。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全体教师严格按照课表上课,按教学进度、备课内容上课,提前进课堂,准时下课,每天保质保量批改学生作业。

(2)对教师的备课、讲课、批改等工作,采取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单项抽查相结合,全员检查与个别抽查相结合,本学期进行三次常规教学检查,及时总结通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评之中。深入班级推门听课,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通过检查促进每一个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坚持天天清,周周清,段段清,月月清。

3、做好教学质量检测

强化质量意识,充分认识教育教学质量是办学的根本、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各年级各学科均要把好质量关,扎扎实实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结合上年度考试情况,教导处在本学年会每月组织一次学业质量检测。命题质量要高,做好保密工作,检测过程做到严肃认真,评卷做到公平公正。通过表彰,奖励,激发老师的干劲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次检测完都评出各科的冠军班,综合第一的评为状元班,要在国旗下进行表彰,发奖。各班都要评出本班的冠军、亚军、季军,总之通过质量检测,不断提高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质量。

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1)加大新课改理论方面的学习,引导教师通过看报纸、教学刊物,浏览远程教育资源,观看优质课等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以此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2)目前,我校教师队伍信息技术水平有限,影响先进教学设施使用及作用的发挥,因此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将制定计划,定时、定任务地进行培训,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和个人自修相结合,培训内容将侧重使用,使教师尽快地能做到边学边用,以使我校新购置的设备尽快发挥效用。

5、加大教研教改工作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分语文、数学两个教研组,开展看优秀课例、谈观点看法、集体备课、上实验课、评课总结的课堂教学活动,求精不求多,力求实效,通过此种形式的活动,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2)组织年青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要求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学习课题研究方面的知识,包括课题研究的内容、形式、方法、资料的收集,成果的推广等。以此为基础,一方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服务。

(3)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以及课件制作、教具制作等评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课例,并积极投稿,对有作品发表和在评比活动中获奖的教师,学校将在考核中加分,并给于奖励,同时在评优评先中学校将优先推荐。

(4)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开发适合我校,易于操作、便于落实的校本课程,加强校本课程方面的理论学习,并借鉴观看其他小学已开发的校本课程,探索、确定本校的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361-01

新型教育环境下教学常规管理如何走创新发展兴校之路的探索,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破解学校发展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校教导处在主抓和具体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职能上,扎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积极带领全体教师走出了一条“管理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就凉风小学教导处如何“在新型教育环境下探索教学常规管理走科研兴校之路”谈谈具体做法,以此抛砖引玉。

一、抓好班子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职业意识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导处每一个班子成员建设的最高精神境界和职业标准。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圆满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意形象,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坐标。学习技能方面要有广博的知识,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探讨新课堂教学模式。班子成员既是教学的管理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技能,才能提高自己驾驭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取长补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学习教育新理念,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新发展,跟上新课改的新节凑。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作为教学管理者,首先要有榜样的意识,凡事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次是要求老师和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再次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强化道德修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努力诠释“为人师表”的本质与精髓。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学管理者,既要教好书、更应育好人,各方面必须是全体教师的一面“镜子”。尽管工作平凡,能够让每一位老师在和谐的环境中不断进步,让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明媚的阳光下凸显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以身作则,彰显师德魅力。

二、建制立章、宽严结合是教导处在新型教育环境下探索教学常规管理的工作重点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过程管理。各种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能否和谐顺利进行,就集中表现在教导处是否建立起正常的稳定、协调、有活力和系统的教学秩序。为了保证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凉风小学按照教学规律,结合学校特点,依据可行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明确性原则、技术性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了《凉风小学常规教学管理条例》《凉风小学教学质量检测管理条例》《凉风小学学生作业批阅、单元检测情况检查实施方案》《凉风小学课题研究奖励条例》《凉风小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凉风小学教师工作考核及聘任方案》《凉风小学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教导处主要职责和教务工作岗位职责和各个教研组、学科组管理制度。这些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检查有尺度,评比有标准,为学校教学管理步入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抓课题研究实践、促教研活动开展,走创新发展兴校之路

抓课题研究实践、促教研活动开展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管理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之路。为此学校制定了《关于强化学校课题研究管理措施》,建立了科研管理机制。在学校硬件设备和网络资源建设已经全覆盖的环境下,以“网络优质资源运用与共建共享的研究”作为县市级课题申报立项,并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学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使教育科研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推动课程改革的催化剂。其具体做法是:

1、坚持求实、求新原则,立足校本研究

所谓“实”,一是把课题研究做实;二是研究过程务实。所谓“新”,一是课题应有时代感;二是针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因素,研究总结,反映出新时期的经验;三是研究的角度新,思路有新意,能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来解决本学科中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