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青年医生论文

青年医生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06 18:48: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青年医生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青年医生论文

篇1

本文作者:陈亚明工作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综合诊疗科培训的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指完成了临床硕士课程学习的二年级研究生。他们已经完成了理论课程学习,有些已经在本科室接受了短期的临床培训。这些研究生来自口腔内科、合面外科、正畸、修复、预防等各个科室。年轻医生:为医院新招聘的刚研究生毕业来我院工作的年轻医生,来自医院各个临床科室,有些己经在相关科室进行了部分简单的临床操作训练。带教老师:由口腔内科、口腔合面外科和口腔修复专业资深临床教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组成的临床教学小组成员。

由2一3名带教老师组成教学组,对两类人员(研究生呢年轻医生进行带教培训)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年轻医生,由于他们绝大多数已经获得口腔医师执业资格证书,进科伊始,就开始加强理论培训和全科思维的理论培训以及规范基本操作培训,并安排他们接诊病人,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在继续进行临床相关知识的系列培训的同时,老师做好示教工作,对典型的病例的诊疗方案进行讲解讨论,并按照对低年资住院医师的要求安排门诊工作,在他们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及时给与解答和协助解决,并对他们的临床操作和诊疗计划进行评估。对于临床研究生,由2一3位带教老师组成带教团队,定期安排各种小讲座进行最初的训练,从最基本的临床知识传授入手,循序渐进,进行全科+专科思维和诊疗的规范化培训。

医院给综合治疗科的定位是:普通、全科、差异化服务,具体讲,就是根据年轻医生全科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以诊治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老师适当示教一些疑难病例;对于就诊病人,不仅仅解决主诉问题,而是结合主诉,在和病人充分沟通的基础上酌情进行相关的全面检查,如全景片或口腔cT等等,制定详细的全科诊疗计划,和病人沟通后逐步实施。通过这样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流程,希望能够做到“一椅到位,全面诊治,长期服务”。目前,综合科己经基本做到全科服务,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的不间断服务以及节假日的诊疗服务,社会声誉度不断提高。日间诊疗室14张牙科综合治疗台,刚成立时平均日门诊量仅达40余人,业务量每月约40万,目前己经达到平均日门诊量100多号,月业务量突破90万,医疗投诉率为零,我们采用不固定椅子上班的模式,有效提高了椅位和各种医疗资源的使用率,科室各类人员相互团结协作,气氛和谐,大家心情愉快在一起相互学习交流,遇到问题协同作战去解决。为了解决人员数超过综合治疗台数导致综合治疗台不足的矛盾,我们采用不固定椅位上班的做法,即所有年轻医生带着工具箱上班,加上我们实现了中午连班、晚间门诊和节假日正常上班的排班模式,这样做,基本上实现了一人一椅操作,有效提高了椅位使用率。

对接受培训的研究生和年轻医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普遍感到在综合科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弥补了过去课程设置和专科培训的不足,全科诊疗思维和规范化操作技能显著增强,克服了过去修复科研究生在修复科培训没有病人的弊端,也大大方便了病人,全科诊疗,一个病人的所有牙病都由一位医生或同科室医生诊治,有助于医生和病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破解实习医生和年轻医生病人不足这一难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篇2

加强文艺评论,繁荣文艺创作,人才是根本。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培养优秀文艺理论评论人才,根据省文联四届六次全委会部署,首届安徽省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于10月9日至12日在肥举办。省文联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杨屹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中国曲协副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崔凯,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苏中,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唐跃,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钱念孙,安徽大学教授王达敏,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王长安等知名专家学者为学员授课。来自全省各地的36名学员参加本届高级研讨班,部分高校在校研究生也纷纷前来听课并参加研讨。

安徽省文联党组书记杨屹说,文艺评论是党的文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性工作。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安徽文艺大发展大繁荣,迫切需要发挥理论评论的基础性作用。新的形势为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施展抱负、展示才华提供了有利的时代条件,新的任务向文艺理论评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分析我省当前文艺评论现状之后,杨屹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推动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的协调发展。省文联将把培养年轻文艺理论评论人才作为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促进安徽文艺创作繁荣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艺评论工作者队伍。希望参加这次高级研讨班的学员们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认真学习,深入研讨,相互交流,力争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崔凯在《文艺批评的标准》的报告中,就当前文艺批评的现状和文艺批评的标准做了精彩阐述,在谈到标准问题时,特别强化了“坚持唯物观”,“以人民群众为本”等基本理念。唐跃在《文艺的现实境遇、社会责任和核心价值》的授课中,描摹了中国当下文化的现实境遇,阐述了青年文艺评论家的社会担当、责任和良知等问题。钱念孙和学员们探讨的是“当代文艺家的自我修养”问题,强调作家、艺术家最重要的修养就是认识生活的能力,他告诉学员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坚守独立人格,包括自己的创作风格,勤于思考和发现,对生活保持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王达敏的授课题目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与文艺创作疆域的拓展》,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新时期文艺中人道主义的发展等三个方面和学员进行了深入交流。王长安在《当下语境与艺术创造》一课中,集中描述了当今商业化、全球化的语境,倡导一种全新的有生气的文化艺术理念,并就“艺术创造如何适应当下语境”等焦点话题做了深刻的剖析。

在研讨环节,青年评论家们结合自己的工作、研究实际,纷纷献言安徽文艺评论建设,表示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正确导向,关注人民生活,把握文艺思潮,更好地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时代精神,为繁荣发展安徽文艺事业发挥积极作用。苏中在研讨结束时对青年评论家提出殷切希望,勉励青年评论家迅速成长,早日独当一面,成为安徽文艺评论的中坚力量,为文化强省建设建功立业。

篇3

出诊时间:每周二、三上午,每周四下午

地址: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帅府园1号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

邮编:100730

个人简介:197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1987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硕士学位。毕业至今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工作,于1993年和1997年先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1998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已培养硕士生2名、博士生5名,在读3名。1999年~2000年在美国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研究中草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发展基金等重点课题9项。90余篇,获优秀论文5篇。曾获卫生部、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奖9项(2003年、2005年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2005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作为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的书著12部。1997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委员会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年获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2005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2006年获北京市首届中青年名中医。目前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中医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成药》、《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北京中医》、《糖尿病新世界》等十多种杂志的编委。

专业特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相关科室信息: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曾聘请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陈慎吾、钱淇光、李重仁等为顾问。1975年聘请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入室弟子著名中医祝谌予作为中医科主任。几十年来全科以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和发展为主要方向,中西医结合开展医、教、研工作,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的骨干人才。曾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北京市科技成果、北京市教学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及世界传统医学成果等多种奖项。数百篇,获优秀论文多篇,主编与参加编写的书籍40多部。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科室成员在全国学会担任理事、常务委员、委员及国家级杂志担任编委的人数达15人以上。200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

于康,38岁。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地址: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帅府园1号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

邮编:100730

个人简介:现任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营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首席营养专家、北京市健康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临床营养杂志》编委、《食品安全与健康顾问》杂志编委、《糖尿病天地》杂志编委、《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编委会顾问。

篇4

中医世家出身的黄斌,自幼受父辈影响,对中医药的棍棍棒棒、枝枝叶叶巧妙地组合就能给人治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上中学时,黄斌就喜欢翻阅家人的医书,像《药性赋》《汤头歌》《千金翼方》等等。这些连大人都感到枯燥的书,黄斌却读得津津有味。

邻村有位患癫痫病的孩子,由于病情较重,已辍学多年。孩子的父母经常领着她到黄斌家看病。而黄斌家人用多种方法施治均效果不大。有一次黄斌目睹了患者犯病的惨状——面色蜡黄、口吐白沫、浑身抽搐。患者那痛苦的样子,患者父母那流不尽的泪水,使黄斌立下了要做华佗那样的名医的宏愿。他发誓一定要攻克癫痫这个顽症。

1983年,高中毕业的黄斌背着行李、挎着药箱告别家人,踏上了实现其宏愿的艰难征程。几年的时间,黄斌几乎跑遍了整个松嫩平原、东海之滨以及辽阔的大西北,访问了近百名民间医生和药农,记下了20余本笔记。这期间,他还自学了《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医宗金鉴》等医学书籍。但黄斌感到很难再提高。他决定要系统学习。

1988年,黄斌踏入河南中医学院。在大学几年的时间里,黄斌尽情地吸吮着医学知识的甘露,为毕业后有效地治疗癫痫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到当时刚刚起步,条件较差,但却是以专科研究发展为特色的郑州管城中医院工作,并创办了癫痫专科。

传统医学认为,癫痫病为痰所致,“痰涎壅塞”“痰邪为患”就是讲的这个道理。黄斌经过反复研究却认为,“痰”仅是一种病机,而该病的深层原因却在于“郁”。“精不流则气郁”。肝郁日久,横克脾土,土不胜湿则水湿停聚而成饮成痰。因此,在用药上应在“郁”上下功夫。从这种深层次的见解出发,黄斌开始对治痫方药进行新的配伍及定位。经过不断研究,反复临床,甚而以身试药,黄斌终于研制出令医学界耳目一新、临床疗效显著的新型治痫药物“痫速康”系列。许多患者用药后效果明显,坚持调治必见康复。“痫速康”很快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让传统中医插上翅膀

1992年3月1日新华社电:近年来,河南省郑州管城中医院治癫痫病取得明显成效。这家医院采用黄斌医师配制的“痫速康”,医治海内外患者2.7万人次。近年来,慕名前来郑州管城中医院癫痫专科就医的5万余名患者大都得到了满意的治疗。几千名患者写来了感谢信。

河南省淮阳县王庙乡劳桥学校王文来信说:“我妻子患癫痫病8年,为给妻子看病,我带着她走过不少大医院,结果债台高筑,效果不佳。当我从报纸上看到你能根治癫痫病的消息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购回‘痫速康’。妻子遵医嘱服用后,病情再未发作,食欲增强,干活也有力气了。黄医生,是你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花园苏峰来信说:“我儿子4岁那年因高烧引起癫痫。多年来,我们夫妻俩南到湖北,北到黑龙江,西到陕西、山西求医问药,花掉了3万元的积蓄也没有治好孩子的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知道你能治这种病,便买了几瓶‘痫速康’,未曾想孩子服用后再没有复发过。你就是孩子的恩人啊。”

河北省故城县南王村患者崔俊华来信说:“我患了22年的癫痫病。22年来,我饱受病痛的折磨,曾经产生了死的念头,但又怕两个孩子失去娘……我度日如年。当我服用了‘痫速康’后,半年多来没有犯过一次病。黄医生,是你使我扬起了生命的风帆。”

黄斌在治疗癫痫病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癫痫患者因经常犯病或长期服用镇静剂而并发痴呆症。为此,他花了整整3年的时间,又研制出治疗痴呆多动症的药物“益智丹”系列。用于临床后表明,该药不仅对癫痫后遗症患者疗效显著,而且对老年性痴呆、小儿先天发育不足、小儿多动、弱智,学生学习紧张、焦虑等均有较好的疗效作用。该药已通过省科委鉴定,并获河南省科研成果三等奖。配合此药,黄斌又研制出益智透磁帽和搽剂益智宝。

黄斌在中医医疗科学的道路上艰苦跋涉了十几年,他的十余篇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获奖。其中《痫速康胶囊抗癫痫临床及实验研究》获中华儿女传统医学青年学术会“飞达杯”三等奖;《论心理因素在治痫中的作用》在国际癫痫病会议上获优秀论文奖。他与其他医学专家合编了《中医杂病治要》《常见老年神经精神疾病的中医治疗》《现代中医研究丛谈》等近10部医学论著。他主编的《实用癫痫病学》即将出版。

鉴于黄斌在治疗癫痫病及痴呆症、小儿多动症上取得的巨大成就,1997年元月,中国中医药学会研究决定,将该会惟一一家中国中医药学会癫痫治疗中心建立在郑州管城中医院,把中国中医抗癫痫的研究与治疗重担放在了黄斌的肩上。为发挥中国中医药学会癫痫病治疗中心的龙头作用,最近,经中国中医药学会批准,该中心成立了面向国内外的癫痫、弱智治疗协作网。该网的成立,旨在联合国内两千名抗癫痫的医务工作者,利用中心的优势,及时融会传递国际国内抗痫最新信息,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为拯救国内近600万、国际3000余万癫痫患者服务。同时,也将义务为老少边穷地区的医务工作者进行技术上的指导,药品上的帮助,以便他们能够及时救治身边的患者。

该网的前身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北京、沈阳、西安、包头、成都等地建立了分中心。笔者曾到北京武警总队医院、成都锦江中医院、西安友谊中医院、沈阳回民医院采访,听到的都是患者的赞许声。这就充分说明患者对这种网络的认可。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工程,一个跨世纪的工程。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1995年春,黄斌听到管城区圃田乡吴庄小学的校舍破旧,孩子们无法上课时,毅然拿出两万元钱捐给了学校。

这年7月,电台传来为抢救病重的农科院干部王钒正在举行义卖活动的消息时,黄斌立刻赶到现场,以远远超出实际价格的5800元人民币买下了王矾的一台旧打字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专门作了报道。

1996年7月,黄斌亲赴上蔡县劭店乡考察,捐出了科室准备买车和增添医疗设备的15万元人民币,建立了黄斌希望小学。副省长张世英在捐赠仪式上高度赞扬了黄斌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号召全省青年向他学习。黄斌则说:“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多一份真情,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

黄斌有一颗善良的心。

篇5

那是2007年7月初,我陪老伴去海南。在住院留医的日子里,我天天看见设在外科楼的血液科,病房都是住得满满的,有的病号不得已还愿住在两边病房中间的通道旁。面对这里病房特别拥挤的原因,我开始不知原因。空隙时间与一些病友或其亲属闲聊,才得知,许多病号都是从全省各市县远道慕名而来的,因为这里有一位优秀的血液科专家,大家都亲昵地叫她姚主任。

初来不久,哪位是姚主任,我还不认识。因此,便趁着每天上午8点,医生开始巡视病房之际,留意打听和观察,终于认识了她。姚主任原名叫姚红霞,她中等个儿,长得清秀,一头美发,衣饰得体,戴着一副精美的银丝眼镜,言谈举止温柔亲切,红润的脸颊常带着笑容。也许是她驻颜有术,滋润得好,看去还像一个尚在青年行列的女性;然而,或许是她已过了不惑之年,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奋战了十多或二十多个春秋,要不,怎么能从一个翩翩少女成了一名血液专科的德高望重受人崇敬的权威医生?我对她如此好奇胡思乱想地猜测着,每当见到她时,也总会投去一缕敬慕的目光。

还记得有一次,我们邻居的一间病房,有个青年病号的母亲,突然与其媳妇发生了口角,吵得面红耳赤,口沫横飞,砸盆掷煲,混乱一片,媳妇被家婆数落谩骂得委屈痛哭,声泪俱下……姚主任闻讯,赶来询问调解,得知他们一家是东方市人,媳妇原安排留守在家,但时间久了,因思念丈夫,便带着幼儿前来探望。这么远道而来,花了一笔路费,到医院后又得增加伙食费开支,造成家庭经费一时紧张,家婆不满,便跟媳妇发生了以上的闹剧。姚主任当即慷慨解囊相助,给了那媳妇一些钱,让她第二天先回家去,解决暂时的困难,平息了这场风波,也深深感动了在场围观的人们!

篇6

腹泻作为一种广泛的流行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腹泻的致死率高居各种疾病第四位,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之后。九十年代中国七省一市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中国每年的腹泻患者达到8.36亿人次,并且儿童的比重很大,占2.93亿人次,每年的洪涝灾害更是滋生、蔓延腹泻的温床。而长年以来,由于历史及资金等种种问题,腹泻这种常见的流行疾病在中国还并未引起公众的足够重视。腹泻可根据其病因、病情、病程作出诊断。在发病机理上,急性腹泻可划分为分泌性、吸收不良和侵袭性腹泻。分泌性腹泻多由产毒型致病菌(如产毒型大肠杆菌、霍乱弧菌)引起,这些病原体产生的毒素进入肠细胞后,刺激腺苷酸环化酶导致细胞过量分泌电解质。如果感染了侵袭性病原菌(如侵袭性大肠杆菌、痢疾志贺式菌、空肠弯曲菌),可直接破坏肠粘膜细胞,造成坏死、脱落、临床表现为脓血便。在大部分病毒性肠炎中。由于轮状病毒感染破坏了成熟的带刷状缘的绒毛上皮细胞,不成熟无刷状缘的立方上皮细胞由隐窝底部上升至顶端以代替之,而这些不成熟的细胞不含双糖酶,葡萄糖协同促钠转运动功能也受影响,从而使小肠吸收葡萄糖及Na离子的能力下降也影响了CI-的吸收,使水份大量积聚在肠腔内,引起水样腹泻。故轮状病毒肠炎引起的障碍不在肠道分泌功能,而在肠道吸收功能。

腹泻直接的病发症是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营养吸收障碍,治疗时应注意补液、提倡适宜地继续饮食。但是单纯补液不能治疗腹泻的病因,也不能明显缩短腹泻病程或减少腹泻次数、腹泻量,因此,还需要合理用药,WHO专门对腹泻的治疗药物制定了六条标准,但目前中国治疗腹泻的药物中能够达到这六条标准的少之又少。WHO对腹泻用药规定的用药六条标准是:(1)高效;(2)可口服;(3)可与ORS合用;(4)不被肠道吸收;(5)不影响肠道吸收功能,尤其是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6)可抵御一系列肠道病原。这就限制了一些乱用抗生素现象,而且与《中国腹泻病诊断与治疗方案》中合理用药的原则是一致的。而在世界其他很多国家,尤其是欧美,已经成立了许多关于腹泻流行病的专业研究、治疗及控制机构,积累了许多治疗与控制腹泻的成功经验。此次研讨会适逢法国博福—益普生集团及其著名的腹泻治疗药品思密达进入中国市场十周年纪念,目前思密达已经成为临床医生治疗腹泻的主要用药,并且实现了在中国的本地化生产。

在这次研讨会上,中国专家魏承毓向各位医学界的代表介绍了中国腹泻流行病的现状及控制系统、中国腹泻流行病的治疗与研究做了发言。而来自法国的流行病学家Jean-MarieCohen则向中国同行介绍了法国腹泻流行病学和监测系统的现状和发展。参加研讨的专家积极就多年来各自治疗、研究腹泻的心得与经验发表看法,中外学者进行了长时间的热烈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应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针对中国现状,在检测、治疗、研究与控制腹泻这种为害甚广的流行性疾病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中法合资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思密达是胃肠道疾病用药,其原料是由天然矿物质中提取的,由于其结构的特殊,能够在胃肠道形成粘膜保护层,固定和清除病原,从而治疗儿童及成人急、慢性腹泻、食管炎等消化道疾病。目前,思密达是唯一的以商品名形式进入《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药品,同时,思密达还进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疗保险用药目录》、34个省市的公费医疗目录及第二版《国家非处方药物目录》。思密达具有消化道病原清除和粘膜保护作用,是一种安全、高效抗腹泻新药,符合WHO的上述标准。Auget等用思密达治疗3073例腹泻患儿,其中急性2082例迁延性991例,有效率为92.5%。Hermier用思密达联合ORS治疗36例婴幼儿腹泻,全部病例3天治愈,而对照组则需要5天才能治愈。为比较思密达与氯苯哌酰胺的疗效,Lopez等将129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照实验,结果思密达组的有效率97%,氯苯哌酰胺组为86%,思密达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国内也有近千家医院对思密达在各种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反映良好,另外,思密达还明显缩短病毒性肠炎的病程和恢复时间,其中对病毒性肠炎三天内有效率为88.6%—100%。

在研讨会上,博福—益普生集团还宣布,为奖励在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激励青年卫生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教兴国事业,促进中国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和中华医学会联合成立“博福—益普生优秀儿科青年医师论文奖”和“博福—益普生优秀消化青年医师论文奖”,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每年将投资人民币50万元,奖励在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学者。双方将共同邀请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每年发放一次。

篇7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患者均来自本科门诊,病例入选标准:长时间(至少1月以上)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一旦停药2~10天后原有疾病或皮损复发或加重,局部皮肤出现瘙痒、红斑、丘疹、脱屑、肿胀等症状,并有脓疱、粉刺样疹、毛细血管扩张、毛孔增大及色素沉着,再次用药一些炎性皮疹往往立即消失或明显缓解。62例中男4例(6.45%),女58例(93.55%);年龄17~60岁;城市患者20例(32.26%),农村患者42例(67.74%)。

1.2 治疗经过 一般治疗:①所有病例均立即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针对患者的焦虑、烦躁情绪给予心理治疗,向患者讲明长期外用此类药物的副作用以及突然停用激素药膏后病情会反跳,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合作,便于疾病的治疗。②局部治疗以对症为主,选用面部冷敷、外用舒肤特、维E霜(本院自配)等治疗。③根据病情轻重及用药分为三组:A组20例(轻症者)仅给予口服抗组胺药+局部对症治疗;B组15例(皮损较重,过去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激素外用制剂且愿接受口服中药方剂)复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中药+局部对症治疗,中药方剂:生地、元参、海浮石、枸杞各30g,夏枯草、黄芩、双花、公英、槐花各15g,水煎后早晚饮服,1剂/d,10~15天为1疗程,瘙痒重加白藓皮,肿胀加泽泻,毛细血管扩张加槐花,清泻肺胃、滋阴润燥;C组27例(皮损较重且使用激素外用制剂超过6月者)给予口服抗组胺药+美能(口服或静滴)+局部对症治疗,其中10例病情顽固者辅以口服免疫调节剂雷公藤多甙片1~1.5mg/(kg.d)、转移因子胶囊等治疗,5例焦虑情绪重者给予口服多虑平25mg,1次/d。以上各组综合治疗均为30天1疗程,治疗3个疗程判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为皮损完全消退,自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为皮损消退>70%,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好转为30%≤皮损消退≤70%,自觉症状减轻;无效为皮损消退<30%,自觉症状未曾改善。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2 结果

2.1 通过对本组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男女之比为1:14.5;平均年龄31.40岁;城乡之比为1:2.1。原发病或使用原因:脂溢性皮炎18例,单纯性糠疹10例,面部痤疮9例,扁平疣2例,酒渣鼻3例,面部过敏性疾病12例,作为护肤品使用8例。以往就医方式:自行用药18例(29.03%);私人诊所14例,社区卫生院12例,县级医院10例,市级医院8例;专科医生处就诊10例,非专科医生就诊34例。曾经使用的药物为:皮炎平、皮康王、皮康霜、肤轻松、哈西奈德乳膏等,所含成分主要包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氯倍他索、曲安奈德、氯氟舒松等。用药时间1月~1年,用量10~100g,平均为50g,其中15例患者交替使用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用药后出现症状时间最短6周,最长6个月,平均2个月。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烦燥、焦虑情绪,自觉颜面瘙痒、紧胀感、灼热疼痛感,遇热加重、遇冷减轻等症状,表现为面部皮肤潮红,反复发生红斑、丘疹、脱屑,同时伴随皮肤萎缩、变薄10例,毛细血管扩张16例,粉刺样疹、毛囊炎18例,色素沉着6例,多毛3例。

2.2 治疗结果 见表1。科技论文。结果共痊愈47例,显效9例,有效率为90.32%。

2.3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在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表1 62例患者治疗结果 例(%)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

A组2020(100)000

B组1510(66.67)3(20.00)2(13.33)0

C组2717(62.96)6(22.22)4(14.81)0

篇8

房静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和博导、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重中之重消化内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卫生部内科消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96年获博士学位,1998年起先后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和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和客座研究近4年。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上海市“科技精英”,是市“曙光学者”和“曙光跟踪计划”获得者和全国首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得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上海市消化病学会主任委员,《胃肠病学》常务副主编,《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胰腺病杂志》及《Frontiers of Medical Sciences in China》等10余本学术期刊编委。

培养消化疾病专家的摇篮

1984年,由我国著名消化病学家、已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江绍基教授和现任名誉所长萧树东教授创建了国内第一个消化疾病研究所――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成为首批国家博士学位授予学科点。遵循“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所训,艰苦创业,不断壮大,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已挤身于国内同类研究所的先列,是国内消化内科的主要科研、教学基地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学科是以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的临床和基础部分为主体组成。系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卫生部消化内科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医学中心和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2010年以卫生部评审全国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内科);2011年教育部创新团队;2012年成为上海市消化内科专业协作网牵头单位。近2年消化科门急诊量已达30~35万人次/年、内镜治疗量超过6万人次/年。近10年,学科以第一责任单位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0余项、以通讯作者单位发表SCI论文逾220篇。曾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上海市或部级科研成果奖20多项。

房教授向我们介绍,江绍基院士是我国消化病学界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名誉所长萧树东教授曾任亚太消化病学会主席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主任委员,仁济医院消化科和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的创建,离不开江教授、萧教授等老一辈专家的高瞻远瞩。受他们耳濡目染的影响,仁济医院消化科培养了许多专业人才,其中不乏国家级人材培养计划入选者,如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得主等。同时众多教授在全国和上海市学会中担任要职。学科培养的研究生中不少已成为国内医教研单位的骨干,担任其他三级医院消化科主任或副院长者就有近20人。

关注临床 持续创新

如今“肿瘤”已经代替“心脏病”成为人类疾病的头号杀手,消化系统的癌症在所有的癌症里占据重要的位置,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和食管癌等令人谈癌色变。“中国在这方面的患者人数最多,我们为什么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这正是当初房教授选择消化内科学习并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起因。“发论文、拿基金,这些固然重要,但都是服务临床的手段,最重要的是给病人看好病”,房教授告诉我们。关注临床、以病人的需求为中心,这是仁济消化科的特色,也是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如今,学科已形成了以幽门螺杆菌诊断和耐药感染的临床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小肠疾病内镜诊断、非病毒性肝病的诊治、炎症性肠病诊治、胃肠动力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诊治为特色的医疗专科。

谈起房教授的研究方向,我们的话题从叶酸开始。1993年,研究所开始跟美国大学合作,江绍基院士和萧树东教授牵头,联合上海10家医院开始从事叶酸的研究,作为他们带的博士生,房静远教授的叶酸研究也从此开始。从1993年攻读博士学位开始,在江绍基院士和萧树东终身教授的指导下,房教授及其课题组该项研究坚持了20年。结果证实,叶酸对部分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有一定预防作用。房教授介绍说,叶酸虽然对部分病人有效,但对于那些体内原本叶酸水平比较高的人群效果就不佳,如果同时伴有某些与胃酸相关的胃病,因为要经常服用抑制胃酸的药,对于此类病人则疗效也一般。当然,如果体内已经有肿瘤存在,则不能服用叶酸。房教授郑重地呼吁,不能乱用叶酸,“现在市场上叶酸很多,管理不是很规范,我很担心乱用叶酸的问题。现在叶酸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其机制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

如何能够在临床上为更多病患造福,这始终是房教授的关注点,正如他所说“做研究就做最切合实际的研究”。房教授提到由于中国人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导致消化系统疾病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比如在胃镜检查时,房教授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胃功能水平会有所变化,所以根据不同年龄的人应该设定不同的胃功能健康指标以方便临床诊治。但有些人年纪轻轻,却由于幽门螺杆菌反复感染等原因,胃功能水平就像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单纯用年龄作为胃功能的判断和诊疗依据就显得不大科学。因此他大胆提出“胃龄”的概念,就像可以用“骨龄”来衡量人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一样,胃龄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的健康状况,并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比如房教授团队最近刚刚获得的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就是跟美国密西根大学合作研究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对于最近临床比较热门的肠道微生态制剂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调整肠道菌群、影响肠道黏膜免疫的作用机制,虽然该项目刚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但房教授相信一定有研究前景。

注重团队 薪火相传

在诸多的成绩面前,房教授并没有骄傲自满。忆起往事、谈起恩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真的难忘师恩啊!我所做的,离不开江绍基院士和萧树东教授两位老师的悉心栽培,更离不开团队的同心协作和同仁们的关爱,是他们的支持和协作,才有了我的今天。”1998年,在仁济医院领导和老师的推荐下,他被选派美国进修。在近4年的留学研究工作中,他学到了很多肿瘤科研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能。但为了报效祖国和母校的培养,他谢绝了导师的挽留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毅然返院工作。回国后,房静远心中始终牵挂着病人,于是每周两个上午专家门诊和两个半天胃镜检查及一次查房,已经成为房静远为自己订立的“规矩”。

篇9

转眼间五年过去了,马上就要挥手告别校园生活。五年大学,扎根XX。大一义务劳动时种下的小树,如今已有碗口粗细。人生就是这样,在岁月的磨练中逐渐成长壮大。五年来,聆听过众位恩师循循善诱的教诲,而今我已学有小成;五年来,挥洒过青春热泪的沃土,而今已花开遍地;五年来,结识的兄弟姐妹,而今各奔前程;五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而今已成为甜蜜的往昔。

在校期间,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学习认真刻苦。从迈进神圣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便立下的人生目标,就是以希波克拉底誓言做为职业道德的典范,努国做一个合格的好医生。在校期间,我全仙系统地学习了学院开设的各门必修课及选修课,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及计算机国家三级。入校后,我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外,我比较喜欢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包括发伟单、做家教,并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集体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活动、挑战杯论文大赛等活动。五年的大学生活,是我用青春和激情打造的一段光辉历程,是我思考人生、超越自我、走向成熟的五年,更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在XX省人民医院(三甲)近一年的临床有专业实习,让我不仅具备了一定的临床基本技能,掌握了常见病、多发病在超声、X线、CT、MRI等各方面的影像学表现,而且具备了一定熟练程度的操作能力和诊断能力,并多次参加国内医学研讨会,开阔了医学视野。一年的实习生活里,我得到了各位老师的肯定以及患者和家属的好评。我一直认为,患者的康复和微笑是对我辛勤工作最好的奖励。

五年的大学生活也许很短暂,但我倍加珍惜。未来的人生道路还很长,无论我将来从事哪个岗位,我都会更加努力、虚心学习,立志做一个合格的好医生。

篇10

榜单依据科学医生评价体系,结合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学会、中国医院管理学会、国家医学类大学本科教材编委和专家审议推荐,从全国6000多名医生中遴选而出,贵州三位医生的入选填补了贵州在全国性医生排名奖项上的空白,是贵州医疗卫生事业迅猛发展的有力佐证。

有人认为,排行榜的出炉代表着品牌医生时代的到来。在这些上榜医生眼里,品牌医生并不是代表个人,而关乎医疗诚信体系标准的建立,更关乎对薄弱地区医疗学科的“传帮带”。

何志旭:“医”而优则“教”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现在,何志旭又多了一项荣誉――“中国最具影响力儿科医生”。

长期从事干细胞及血液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工作的何志旭,曾先后参与国家973、863重大攻关课题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15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6部。

他主持研究的项目成功地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人胚胎干细胞系,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该细胞系的国家,为体外构建各种组织器官用于“再生医学”的治疗提供了重要原材料,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他在国际上首次使用胚胎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成功制备骨髓瘤疫苗,并获得良好的抗肿瘤生物学活性,为大规模制备功能正常的抗肿瘤疫苗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何志旭的头衔很多:美国血液病学会会员、国际干细胞学会会员、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贵州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贵州省地中海贫血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贵州医科大学校长,担负让这所有着78年历史的医科大学成为西部一流医科大学,为贵州人民健康事业培养人才的使命。

在推动贵州医科大学学科建设的过程中,何志旭铭记“诚于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一方面传承历史,在优势重点学科继续保持引领,一方面紧贴时展趋势,紧跟国家和贵州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和培育新学科。

贵州基础社区卫生能力薄弱,全科医学人才紧缺,培养全科医学人才是使贵州医疗卫生健康水平提升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十年来,贵州医科大学承担了贵州省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养计划,累计培训、培养基层卫生人员近10万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全省医药卫生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何志旭认为贵州医生入选全国医生排行榜证明了贵州勇于赶超的精神,也坚信在所有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贵州的医疗卫生事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张湘燕:基层才是主战场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中国呼吸医师奖、全国首届“最美女医师”……多种荣誉加身的张湘燕最在意的是如何让更多基层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印江自治县、威宁自治县……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解决基层“缺医”问题,张湘燕率领省医医疗团队活跃在贵州基层,开展义诊、进行讲座,将优质的人才、技术和新观念传递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008年率队赴受凝冻灾害最严重的铜仁万山,坚守在临床第一线;2009年除夕夜抢救贵州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2010年临危受命抢救贵州首例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这位纤瘦的女医师创造了多项“贵州记录”,让一个个濒临死亡的患者获得新生,使一个个陷入绝望的家庭看到希望。

“用高尚的医德、博大的情怀、和蔼的态度、精湛的医术治病救人,当好护佑生命的忠诚卫士。”这是张湘燕许下的诺言,经她救治的病人对此感同身受:查房时,她总是对病人笑颜以对,话语温柔,查体听诊时会捂暖双手和听诊器;义诊时,她不顾烈日暴晒,对患者一视同仁,总是最后一个结束问诊;诊疗时,她殚精竭虑为患者找到最合适的诊疗方案,总是耽误吃饭和休息的时间……

对于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医生”排行榜,张湘燕认为这是对贵州医疗学科发展的肯定。“这是整个贵州医疗事业发展的缩影和写照,获奖的不是我个人,而是我身后的团队,说明贵州的医生是有能力进入‘国家队’的。”

为了让贵州的呼吸医疗学科整体、全面发展起来,张湘燕将全部心血投入到医学教育上。在她的努力下,省医呼吸科(呼吸疾病研究所)从一支低学历队伍,发展为拥有17位博士的高层次医疗团队,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成为国家呼吸疾病研究中心北方中心协作单位、南方中心核心成员学科,并与贵州多个地区的县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为基层输送医疗技术和人才。

罗光恒:医德比医技更为重要

结束了一上午紧张又繁忙的门诊工作,罗光恒喝上了今天的第一口水。

41岁的罗光恒是这次入选榜单的三名贵州医生中最年轻的一个,在学科建设上却已硕果累累。

他是贵州省人民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联合成立贵州省首个医学博士站后,首名招收的博士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省级基金课题。参与编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欧洲移植年会“最佳论文”,亚太移植年会一等奖,研究成果获恩德斯医学科技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贵州省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近20年的从医生涯中,罗光恒平均每年的手术在400台以上,谈起自己的专业,他眼睛里放着光。

良性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创面修复、降低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并发症、复杂泌尿学肿瘤治疗……在罗光恒和团队的推动下,省医泌尿科的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并逐步渗透到基层医院。

篇11

奉献高三议论文1街边,巷里,桥上,到处挂满了花灯,随风摇曳。游客们穿着轻薄的衣裳,感受春天的到来。一旁站岗的爸爸穿着厚重的制服,与路边的栏杆伫立着。一阵微风吹来,徘徊在爸爸白发里的汗珠顺势而下,滴在平静微笑的脸颊上。在那坚定的眼神中,我学会了奉献。

我的爸爸是一位民警。身穿黑色制服,佩戴闪闪发光的徽章。他不高不低,微微发胖,仿佛把所有的不开心都吃进了圆鼓鼓的将军肚里。他总是目光坚定,平静微笑,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今年元宵,我和妈妈到乐安看花灯,哦不,看爸爸。巷子里,大街边,小桥上,站满了人,挂满了灯。花花绿绿的衣裳汇成一片,应接不暇。这时,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几个荧黄色的身影吸引住了我。它们厚重的制服与游客们的穿着产生巨大反差。我穿过人群,向那身影跑去,一探究竟。是爸爸!他和同事们有的热情地解答游客的问题;有的指挥着人流方向;还有的引领游客停车;都忙着维护治安。爸爸身穿厚重制服,外套一件荧黄色的警示服;腰间缀满了对讲机,电棍等沉重武器。谁也没有注意到,爸爸的手悄悄按捏着腰部。

傍晚五六点,人群渐渐变少,忙着回家吃饭。过不了多久,大家又要出来逛夜市。忙里偷闲,我们一家走在桥上,享受这美好时光。这时,我突然留意到,身边不起眼的栏杆有些磨损,一两个甚至凹陷下去。但依然连接着其他栏杆,坚韧地伫立着。爸爸忽然说:“这栏杆虽不起眼,没人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若不设置它,人们又会感到恐慌,生怕掉水里。”

爸爸的腰坏了!凌晨一点,爸爸回到家里。他靠在鞋柜上,突然不走了。许久,他开始缓缓地往前蹭。刚到客厅,爸爸的双脚像是迈不开步,“砰”的一声摔倒在地。我突然惊醒,跑出房间,愣在原地。爸爸的腰什么时候坏的这么严重?眼前浮现出栏杆在黑夜中倒下的画面,耳旁回想起爸爸的话,貌似栏杆就象征着爸爸。爸爸急中生智,一手抓住冰冷的酒瓶垫在腰下,勉强站了起来。我看到,一团晶莹的液体在爸爸坚定的眼里徘徊,始终没有流下。

腰间盘突出一直追随着爸爸,但他栏杆般默默奉献的精神也铭记在爸爸心中,实现在行动中。他奉献自己,保卫他人,为人民、为社会乃至国家带来保障。那流露在眼里的坚定感动了我,驱使我向爸爸一样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在爸爸坚定的眼神中,我学会了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奉献高三议论文2有人曾说:“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这的确是真理。人生需要奉献,正是每个人无私的奉献构成了和谐的社会,使世界越来越美好。

奉献让家庭温暖。

一个温暖的家庭离不开亲人的奉献,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无私的奉献者。每天早晨,当我还缩在被窝中睡觉时,她他早已起床为我准备早饭;中午放学后,又是她准备好一桌丰盛的午餐为给我享用;晚自修回家后,又是她等待我,对我嘘寒问暖。日常生活中,妈妈总是默默地包揽所有家务,无私地为我和家人准备好一切,她的奉献让家庭充满了温暖,让我们的心情总是沉浸在快乐之中。妈妈的奉献向我们证明了奉献能让家庭温暖。

奉献让社会美好。

清洁工,这是一份普通到让人忽略的是工作,是一份辛苦的工作,可却还有一群人在这艰苦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无数个日夜,他们顶着寒风除去街上的脏物,又在烈日之下清理堵塞的水沟,他们摸黑早起打扫街道,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清洁工人们拿着微薄的工资,做着最脏累的活,却毫无怨言。他们为城市带来了洁净,这亦是一种奉献,这是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石街道清洁,使人们的生活方便,也使社会更加美好。清洁工的奉献告诉我们,奉献能让社会美好。

奉献让国家富强。

的科学家钱学森年轻时赴美留学,在美国取得相当大的成就,美国政府给予他优待,想要让他留在美国效力。但钱学森在得知新成立的祖国需要自己后,义无反顾地决定回国奉献自己的力量。他将自己的所有知识和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为中国导弹和航天计划做出重大贡献,也让中国因此更加强大,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钱学森的故事说明奉献能让国家富强,正是许多像钱学森这样的先辈无私奉献,中国才能达到如今的富强。

由此可见,不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国家都离不开人民的奉献,“生命的价值用奉献计算”,人生需要奉献,只有学会奉献,我们的人生才会有价值,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奉献高三议论文3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往往主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我觉得两种文明的发展都源于无私的奉献。因此,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构建社会文明的大厦。

有人认为奉献是为了更多地索取。寓言中猪抱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获得人对它的赞扬。恰恰相反,奉献的本质在于它的无私性。现在有许多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他们从不张扬自己辉煌的功绩,不向国家伸手搞特殊。他们这种无私的精神,同样是奉献。这种奉献更深沉,更伟大。

奉献是积极主动的。个人的奉献在于主观愿望的伟大体现。猪在生存之时,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积极地劳作奉献,死后实现同猪一样的贡献。因此,它得到人们更多的称赞,同时也将它喻为勤劳、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时,它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奉献,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献。

现在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思想家,他们也在奉献着自己的思维,奉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精神力量的奉献不可忽视。

我们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间最伟大的奉献也在于此。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建设的洪流。当老师们放下手中的粉笔,满头银丝时候,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触到奉献之后的欣慰。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乐于奉献的革命洪流中,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笼、繁茂。

奉献高三议论文4“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听着优美的歌,我不禁想到了那些为祖国捐躯的战士,那些为别人而奉献自己一切的人………

那是个偏远的山区,有一条河横在村庄和小学校之间。每逢下雨,河水上涨,孩子们就无法自己渡河,一个男教师主动担任送孩子渡河的任务。他艰难地背着每一个孩子过河,用自己的背搭起一个坚实的人桥。男教师因此受到表彰,升职调走。继任的是一位柔弱的姑娘。孩子们在雨天又没法过河了。家长们只得去学校背自己的孩子过河。女教师因此决定为孩子们建一座永久的桥。她奔波于政府的各部门之间,费尽口舌,甚至自己掏钱送礼,请客。在她长期不懈的努力下,一座铁桥连接了河的两岸,孩子们再不必为过河而担心。女教师没有因此得到提升,她在那个小学里默默耕耘了一辈子。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我生活中,也有很多平凡的人都在默默的奉献,只是他们没有要求回报,所以没有人认真的去体会他们的奉献,也没有人去觉察其中所包含的爱心,这就注定了奉献者一生的平凡。我想,很多人会为女教师而感到不平:她付出那么多,为什么没有回报?其实大可不必这样,不仅仅因为无私付出的人很多,更主要的是,我相信,那位女教师并无怨言,反而我感觉她活得很充实,很快乐,当她决定为孩子们建一座桥的时候,她的心里只想到那是她的责任,只想到为孩子们去做点什么,她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因为奉献,她得到了快乐。看着孩子们过桥时轻快的身影,看到家长们放心的笑容,她拥有的是最真实的快乐和满足。至于,有的人还为她在山村工作一辈子而感到不平。我想说,不要用我们自私的思考方式判断她的生活,当她有愿望成为一名山村教师,当她扎根在那片贫瘠的土地,当她选择无私奉献,尽职的工作,当她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擦亮那一双双稚嫩的眼睛的时候,她已明确了快乐的意义,找到了生活的目标,用一生的时间,换取山村孩子们美好的未来就是她的理想和心愿!

的幸福是莫过于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也许我们都应该像着名的法国作家蒙田说:“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

奉献高三议论文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古至今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奉献,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要善于奉献,只有奉献了,付出了,才会领悟到其中的乐趣。奉献,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奉献而不奢求回报,那么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次。一个人学会了奉献,就等于他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方法。

奉献是什么呢?我是这样理解的:奉献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献身精神;奉献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的默默无闻;奉献是“采得百花蜂成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高尚品质;奉献是“随风潜入夜,瑞物细无声。”的无私奉献;奉献是,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撤下一片阴凉;奉献是,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一分绿意。这就是奉献,既简单又复杂。它简单,却让你怎么也说不清;它复杂,却又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奉献只在一念之差。科学家鲍尔?海斯德是美国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学家。他小时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被毒蛇咬死,就决心研究出一种抗蛇毒药。他从15岁起,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体,并逐渐加大剂量与毒性。

这种试验是极其危险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场。各种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种新的蛇毒,原来的抗毒物质不能胜任,又要经受一种新的抗毒物质折磨。他身上先后注射过28种蛇毒。经过危险与痛苦的试验,终于有了收获。他一共被毒蛇咬过130次,每次都安然无恙。海斯德对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质进行分析,试制了一些抗蛇毒的药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伤的人。如果他当时选择了放弃,那么就会是另外一个结果。

李春燕,27岁,是贵州从江县大塘村乡村医生。三年前李春燕卫校毕业后嫁给了大塘村一个苗族青年成为一名乡村卫生员并且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

大塘村是一个苗族村寨,只有她一个乡村卫生员,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极其贫穷。人们向来缺医少药,过去,村里没有医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请鬼师驱鬼辟邪,或是用‘土办法’自己治疗,死了,谁也不知道是啥原因。现在,大家已经逐渐习惯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儿打针吃药,有了初步的医疗保障。李春燕,严格地讲不能称作医生,只能叫做‘卫生员’,因为她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其它待遇。由于工作环境差、入不敷出,我国的大部分乡村卫生员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李春燕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乡亲们来看病,没有钱付药费,只能记账赊欠。2015年初,一直赔本经营卫生室的李春燕决定关掉卫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广东打工。当他们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正好赶到。村民们掏出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递给李春燕:“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这是我们还你的账,不够的我们明天把家里的米卖了,给补上。”李春燕于是没有离开。这是李春燕留在这艰苦的地方做乡村医生以来想放弃的一次。

她是一位医生,虽然她从来没有机会穿上白大褂,甚至被人在医生的前面还要加上赤脚这两个字;她是一名医生,但是不像很多医生那样,不愁自己的衣食,她一个月也许能收入600多块钱,但是买药以及买相关的一些东西却要花出900多块钱,亏空300多,欠债也就越来越多;她是一名医生,自然被患者所需要,但是跟其他的医生比她的患者似乎对她更加需要,这该是一名怎样的医生?

鲍尔?海斯德、李春燕她们虽然辛苦,但他们快乐。“为人们奉献”他们不只把他们当做一种信念,而是赋予了很大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