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8:49: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暑假实践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2十字架凸模零件自动编程数控加工
(1)确定加工工艺,零件形状较为规则,应用Mastercam软件的二维加工功能即可完成零件的数控切削。加工思路为:对整个零件首先进行粗加工,粗加工结束之后再统一进行零件精加工。粗加工时应先铣削正八边形,然后铣削深度为7mm的十字架,最后铣削深度为3.5mm的十字架,精加工类似。具体的走刀方式则有多种方案可供选取,如十字架的加工既可选取整个外形图素进行外形铣削,也可先加工第一象限的轮廓,然后应用刀具路径镜像完成其余部位的加工。
(2)粗加工刀具路径
零件毛坯尺寸为43×43×16mm,六面已经经过磨床精加工,编程原点设置在零件上表面的中心。首先加工八边形,选择“刀具路径”—“外形铣削”,软件弹出交互式对话框,根据加工工艺进行参数设置。加工刀具选用直径为12的高速钢端铣刀,XY平面切削加工速度为200mm/min,Z高度方向下刀速度为100mm/min,抬刀速度为400mm/min。程序号码设为1号,起始行号和增量行号均设置为10,主轴转速为1000r/min,设置进刀和退刀向量,加工参考高度(安全高度)为50,高度方向从10mm处开始进给下刀,XY方向加工余量留为0.2,Z方向不留加工余量且每次最大切削深度设置为5,为了节省加工时间,勾选不提刀选项。补正方式有两种:电脑补正和控制器补正,这里采用电脑补正的形式,补正方向为左补偿G41。需要注意,在机床加工中,一般采用顺铣,这是因为从刀具寿命、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而言顺铣效果较好,因而G41使用较多。电脑补正,是由电脑系统计算一个刀具半径补偿值,直接产生补正后的刀具路径。控制器补正,是指在CNC控制器上直接做刀具补偿,即利用NC程序中的G40、G41或G42等补偿代码指令来实现补偿。电脑补正不会出现问题,而控制器补正可能会出现问题,应用时优先选用电脑补正。此外,如果设置“程式过滤”选项,在后处理时将大大减少程序量。应用上述工艺参数设置,八边形加工刀具路径如图2所示。应用同一把刀用类似的方法,深度为7mm的十字架刀具路径如图3所示。考虑到十字架轮廓具有对称特征,因此,这部分轮廓还有镜像加工的方法。首先选取如图4所示AB轮廓线应用同一把刀(直径为12)进行开放式轮廓挖槽加工,Z方向最大切削深度设置为3mm,切削方式选为依外形环切。AB轮廓线挖槽粗加工刀具路径如,整个十字架加工路径。深度为3.5mm的十字架轮廓粗加工方法与上述类似,但刀具应该选直径为8mm,不详述。
(3)精加工刀具路径
零件精加工与粗加工类似,但存在一些区别:首先是所有精加工应尽量选用同一把刀完成,以取得较好的加工精度及减少刀具数量压缩程序。如十字架零件精加工采用直径为8mm的高速钢端铣刀进行统一精加工。其次是所有轮廓均应一次加工到切削深度,不应该分层加工,以保证没有接刀痕提高表面质量。最后是精加工和粗加工的切削参数不同,按照上述原则,零件的精加工刀具路径。
(4)轨迹仿真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如VERICUT、Swan-soft-CNCSimulator及CIMCOEdit等可有效检验NC程序的正确性[7]。同时,Mastercam软件本身也自带了仿真加工模块,能动态显示刀具运动轨迹,能直观地观察到加工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切和欠切、刀具路径是否合理等现象。并且操作者可以控制仿真加工速度及步骤等,是实际切削前一个很好的检测方式。十字架零件仿真加工结果如图7所示。
(5)后处理
后置处理简称为后处理,后置处理文件简称后处理文件,其扩展名为.PST。后处理的主要目的是生成数控机床能识别的NC加工程序。NC程序的自动产生是受软件的后置处理功能控制的,不同的加工模块(如车削、铣削、线切割等)和不同的数控系统对应于不同的后处理文件。以FANUC系列的后处理为例,它可以定义成惯用于FANUC3M控制器所使用的格式,也可以定义成FANUC6M控制器所使用的格式,但不能用来定义其它系列的控制器。不同系列的后处理文件,在内容上略有不同,但其格式及主体部分是相似的,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注释、指令、变量。由于Mastercam系统产生的切削路径文件格式是NCI的通用格式,它必须转换成数控机床控制器能识别的NC加工程序,同时要做相应的修改。十字架零件精加工经过后处理的程序如下(以FANUC数控系统为参考,中间部分程序省略)
秘书理论研究的实践性源于秘书学科的实践性。这里的实践性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秘书理论研究要随着秘书工作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保证秘书理论的前沿性;另一方面,秘书理论研究要对秘书工作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作出科学解读,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秘书理论要跟上秘书工作的新变化,及时关注秘书工作的新内容。
这一点已在秘书学教材中得到广泛体现。比如,杨树森所著《秘书学概论教程》直接将“秘书工作内容的变化”写入教材,诸如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信息科学的引入,信息工作成为秘书部门最为重要的常规工作之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谈判事务、公共关系成为秘书工作的新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页(站)管理成为秘书工作内容之一等[1],对秘书工作具体内容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概括。
另一方面,针对秘书制度建设、国家秘书职业标准的变化等,秘书理论研究者也从理论角度进行了解读,客观地评价了其理论地位和作用。比如,关于《国家秘书职业标准》中的“秘书”定义,何宝梅持肯定态度[2],常崇宜和杨树森持批评态度[3],就是研究者们对秘书实践的新变化所作出的反应。
2、以秘书学研究对象和秘书工作内容的新变化为契机,及时发展秘书理论。
这一点在“秘书的定义”这一问题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秘书学初创时期,秘书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名称之一”[4],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并且有了国家职业标准。必须指出的是,我们是在占有了有关秘书工作内容的新材料之后来不断发展秘书学基础理论的,但并不是说有了新材料,秘书学基础理论就要全面翻新。新材料到底带来基础理论的哪些变化,还要看现有理论是不是对新材料依然有解释力。随着秘书学科的不断成熟,基础理论翻新的空间日益缩小,充分发挥现有理论的解释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我们也应及时审视和调整现有的秘书学基础理论。比如,把文字的出现作为秘书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许多学者依然坚持的观点。其推理过程是:文字的出现是文书出现的前提条件,而公务文书处理是远古时期典型的、重要的秘书工作,所以,文字的出现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之所以有这种论断,是因为秘书学初创时期,文书工作确实是党政机关秘书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文书的出现作为秘书工作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以当时的认识水平来看确有其合理性。但是,今天的秘书工作已有了很大变化,虽然学界关于秘书的定义和秘书工作的具体内容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但在上传下达、会务工作、接待工作、调查研究等与文书工作一样,也是典型的秘书工作这一点上是没有疑义的。然而,上传下达、会务工作、接待工作等并非必须借助文字进行,则“文字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的论断就需要改进了,所以不少论者提出了新的见解[5]。说来似乎很简单,但树立这种反省意识,尤其是要根据秘书工作实际去反省基础理论,甚至把自己以前坚持的观点推倒重来,就需要一定的学术勇气。
3、秘书学的实践性也要求秘书理论研究者关注当下秘书工作中的新问题。
用秘书理论指导秘书工作实践,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来就是秘书理论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秘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就是社会向秘书理论研究者提出的新课题,但是学界对此似乎不很敏感。比如,2008年9月15日上午10时,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瞬间传遍世界各地,但10分钟之后,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居然仍依循以前达成的协议,通过计算机自动付款系统向这家公司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3亿欧元,德国发展银行因此被媒体称为“最愚蠢的银行”。一家奉命调查此事的法律事务所递交的调查报告,详细记录了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之后的10分钟里这家银行的职员都在干什么,其中包括董事会秘书和负责处理这项业务的高级经理手下的文员。如果秘书理论研究者能以此为个案和契机,就结构复杂的组织面临突发事件时其秘书该如何迅速作出反应这一问题,从秘书学角度进行深入探究,那么不仅是给秘书上了一堂课,也会为秘书理论研究作出贡献。但时至今日未看到有分量的论文,当前秘书理论界的敏感程度可见一斑。
4、做好秘书学知识的普及工作,让公众更加全面地了解秘书职业,理解秘书和秘书工作,从而提高秘书职业声望。
近30年的时间对于一门学科的成长而言毕竟太短,秘书学学科还太年轻,许多基础理论研究还在争鸣当中,所以秘书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没有被提上日程。虽然我国秘书从业人员的队伍日益壮大,秘书职业离大众越来越近,但是人们对秘书的误解还很深。比如,笔者所在学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专业方向分流,有师范和文秘两个方向可以选择。尽管之前多次动员,结果只有20%的学生选择秘书方向,而且选择师范方向的学生毫无例外地拒绝调剂。经私下了解,很多同学是因为家长不同意才选择师范方向的。
最具代表性的拒绝理由有四种:1.领导、企业老总多为男性,年轻女孩给他们当秘书家长不放心;2.秘书是吃青春饭的,现在选了这个方向,到四五十岁不做秘书工作,再找工作就难了;3.男生当秘书没出息,端茶倒水接电话是女孩子的事情;4.秘书就是丫鬟,干的是侍候人的活儿,怕受气。学生家长的意见基本代表了社会上普通民众对秘书职业的理解。笔者浅见,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秘书行业自身的某些消极现象;二是公众对秘书工作缺乏起码的了解。那么,这些消极现象是因何而起,怎样预防;如何提高秘书的职业声望,如何进行全社会范围内的秘书教育,这就不仅仅是秘书学知识的普及问题,更是当下社会向秘书学界提出的新课题。
总之,我们应该加强实践意识,以此推进秘书理论研究,提高秘书职业声望,为当下的秘书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注释:
[1]杨树森《秘书学概论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何宝梅《秘书定义述评》,《秘书》2006年第9期。
高校原有的课程设置以及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显然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于新一代的学生来说,强大的信息量和求知欲、表现欲使得他们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二)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对实践性的课程与活动没有专门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导致参与实践教学的老师受到的重视不够,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
(三)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不健全
很多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缺乏舞台锻炼的机会,学校没有为他们积极建立、提供相对较为稳定、集中的实践场所,使他们的专业知识始终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所以,高校音乐专业必须对艺术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建立一支有热情、有经验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为他们建立起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为实践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多方拓展、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生们创造各种社会实践机会。
二、高校艺术实践教学研究与实施方案
近年来,高校的实践教学普遍弱化,而艺术类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表演及创编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必须加强教学实践课程比重,积极提高实践教学方法的的改革。
(一)建立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坚持“厚基础、宽专业”的原则下,对一些难度较大,但实用性不太强的理论课程进行一些必要的课时缩减,有意识地增加实践教学模块的建设。如舞蹈、管乐、民乐排练实践模块;建立系合唱队、学生剧团、演出管理机构等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技能,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而这些实践类模块的建设,应该在教学中形成常态保持下来。
(二)与校外相关单位联系,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与实习基地,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供平台
为师生搭建技能锻炼和舞台实践的平台,与地方政府、厂矿企业、部队等多家单位建立关系,既推动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又提供给学生展现自身才能的机遇,同时也对音乐学专业人材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三)安排教师参与艺术实践教学,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安排教师参加实践教学,让教师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如以课题带动教学、在艺术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以及互联网、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都应是教师所必须接受和学习的。
(四)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把关和质量评价
毕业生主要教学任务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拟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及指导教师,在毕业实习中结合个人的选题有针对性地实习,并收集毕业设计(论文)的素材和资料,使两个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的结合起来。
(五)完善艺术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将实践教学作为常态来抓,完善管理制度。作为课程种类,要有教学计划,考核方式。对实践课程老师严格管理,使其明白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同等重要,不能让艺术实践流于形式,走过场。对于学生而言,更要使其明白实践对于其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并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广阔空间以及脱颖而出的机会。
2确定科学实践课程改革方法
2.1建立完善实训预习报告制度
一份明确的预习报告,可以详细的指出本实践课程所要涉及的预备知识、前期准备工作、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实验目的。由于学生的层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通过建立预习报告制度的学习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拉平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对数控实训做到有备而来。
2.2建立预设问题的方法
在实践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预先设置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并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激发学生探求科学奥秘的激情。
2.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及CAD\CAM技术
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实践教学课程的难点通过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方式,更加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充分发挥CAD\CAM技术优势,积极树立学生现代工程技术理念。
3建立开放性实验室
学生是参与实验的主体,实验室是学生实验、实践的重要场所,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实践环境,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建立并健全开放性实验室。
3.1实验室开放的实践项目要满足学生自主发展需要
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开放实验场所,而不是大面积的、无选择行的开放。不同学生群体有各自的自主学习需求,要注意到学生个体知识层面的差异性,有侧重性的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实验室开放方案。科学、细致的制定培养计划,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进行彻底改革。
3.2开放性实验室要有一定的规模
开放性实验室、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与能力,满足学生的实践要求,因此实验室的实验设备要做到多样化、信息化、规模化,设备类型要改变传统模式,不能使得实验设备类型单一化。如原有数控加工实践教学的主要设备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通过这三种设备进行实践教学,虽然学生得到了一定的技能训练,但是对完整的加工工艺性掌握不够全面,因此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上来讲,我们还是要扩大开放范围,增加电加工、快速成型加工、激光加工、超声波加工等类型的机床,使学生的眼界放宽、接触面变广,通过实践课程对多种加工方法的了解,拓宽学生对现代制造工程的全面认识。
4改革考评方式
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传统的评分办法是,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成绩相累加的计分方式。考试项目比较单调,笼统。所以考试的成绩不能反映学生实践效果的优劣。我们要培养新型人才来满足社会需求,就要对传统的考评方式进行改革。
4.1建立考核课题,分组加工
考核课题的建立,要从综合角度出发,把参加考核的学生所掌握的预备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考核课题。机械专业的学生,要突出配合精度,装配精度,加工工艺等方面的要求;对电子专业的学生要突出结构设计、加工工艺的要求。以小组的方式对课题进行攻关。其目的是通过课题的有序进展,综合考察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再经过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消化理解知识难点。
4.2书写课题论文,进行集体答辩
小组分工书写课题论文或是实结,通过书写论文,让学生能仔细回想自己课题的制作过程,把原本含糊不清的知识点、数据,最终都落实到纸上,纠正了过去那种得过且过的思想,正真做到一板一眼,严谨认真的科研作风。最后答辩,发现课题制作中的问题,并由此展开讨论,使容易发生的问题得到大家的广泛重视,由于每组课题的课题内容不同,所以发现的问题也不同,经过集体答辩,使各种问题得以解决,这样就避免了学习的单一性,片面性,使全体同学获得更多收获。
4.3理论考试
理论考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由于所学专业不同,前期预备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考核题目,有针对性的进行考核。
4.4综合测评
综合评测是对学生实践课程的总结,要把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课题完成的情况加以综合,做出恰当的综合评定。
在设计好固定方案之后,要对悬挑梁的材料与型号进行科学的计算,分析其结算结果是否符合工程施工要求,就现阶段来看,常用的悬挑梁多使用工字钢支材料,该种材料具有双轴对称的特征,高度也能够达到建筑物使用需求,安全性也十分的理想。在进行固定时,需要使用超过14mm的粗钢丝绳进行吊拉,与建筑物的结构相连,完成之后,再使用直径大于16mm的锚固螺栓固定,留出一定的外挑长度。
1.2控制好脚手架立杆和悬挑梁连接质量
在建筑施工现场之中,很多施工单位都没有按照相关的标准规定来绑定脚手架,而是敷衍了事,使用短管进行焊接,再将底座钢筋插入立杆就投入使用,这就给后续的施工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保障施工质量,必须要提高底座焊接质量,技术人员在进行焊接时要严格的遵循国家标准,保障短管直径能够符合标准规定,在焊接过程中,监管人员应该进行全程的监督,在焊接完成后,做好验收工作,保障底座质量过关后方可投入使用。
1.3设置好悬挑式脚手架的剪力与卸载
为了保障悬挑式脚手架的质量,需要提前做好卸荷计算工作,对于一些需要设置通道或者断开的特殊位置,应该进行重点核算,这些重点位置包括架体立面转角位置、塔吊、架体、卸料平台等位置。在卸荷完成后,需要设置好悬挑式脚手架剪力,其设置区域为脚手架外侧位置,需要沿立面进行均匀的设置,剪刀夹角幅度与剪刀撑数量需要严格的遵照国家标准进行设置。
1.4控制好建筑结构与脚手架连接件间距
连墙件的质量也是影响悬挑式脚手架的主要构件,是建筑结构与悬挑式脚手架的承接面,其质量标准也是非常严格的,为了保障连墙件的施工质量,必须要控制好主节点与连墙件节点距离,一般以300mm以内为宜。在选择连墙件材料时,需要使用刚性构件材料,严禁使用软性材料。在连墙件间距方面,遵循其他落地式脚手架设计原则即可。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严格的顺序原则,先从底部进行设置,使用安全的方式来提升其质量。
1.5做好架体防护与层间防护工作
在悬挑式脚手架的固定工作完成之后,还要采取科学的措施来做好架体的防护与层间防护工作,这样才能够防止意外的发生。在开展防护措施时,需要注意到两个重点区域,第一个区域就是作业层外侧,在这一位置,需要设置好挡板进行保护,常见的有挡脚板与防护栏杆,在设置完成之后,需要使用密目网进行遮挡,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挡板的防护作用;在另外的作业层之中,需要额外的增加防护层,根据具体的防护要求来使用不同形式的安全网,在侧面防护上,可以优先使用密目网,在水平防护方面,则需要优先使用平网与密目网。
2做好悬挑脚手架的检查与验收工作
我国脚手架验收制度对于脚手架的验收与检查有着确切的规定,为了保障悬挑脚手架的质量,必须要加强检查与验收。在设置脚手架前,需要加强对配件的检查与验收工作,防止错位、结疤与裂缝等情况的出现,保障钢管的性能;在安装脚手架时,需要开展分阶段的验收工作,在悬挑脚手架基础夯实填平时,需要保障好承压部位的质量,控制好排水系统,在保障这几个环节的质量之后,方可进行后续的搭设。在进行搭设时,验收人员需要时刻检查脚手架的情况,看工序搭设是否符合相关的规程,在装饰脚手架时,还要做好检查工作,特别是外墙装饰,需要定期进行检查,检查完毕后,做好验收记录。总而言之,悬梁式脚手架的验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分步骤、分阶段的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我们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当通过音乐课堂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重视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了解多元文化。既然音乐教育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肩上也担上了沉沉的重担,我们能胜任吗?答案现在未知。尤应引起重视的是,在现阶段我国新一轮课改的前提下,教师素质能否得到提高将直接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顺利进行,艺术教师自身应具有高素质的专业知识和不断开拓创新的能力。
我是一名音乐教师,所在的是一所县城中学,条件在当地还算不错,学生能每周上一节音乐课,但没有音乐教室,就在教学楼里上课,一个班上音乐课,相当于整个教学楼都上音乐课。学校的音乐教师都是师范学校音乐班毕业的学生,还通点音乐,在全县有音乐教师的中小学校中,只要有音乐教师,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师范学校音乐班毕业的学生,现在这所师范学校已经改制,近十年没有音乐班了,这些年又受到毕业分配的影响,有艺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想教音乐课却没有就业机会干脆就转行了。在偏远的山区,有很多所学校都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多是由别的学科的老师代课,面对这些境况,我们何谈音乐课程教育改革,长期以来,这种薄弱和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形成了音乐教学的消极机制,使学生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致使音乐课学生不爱上,与教师形成对立面,这种局面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面对这样艰巨的任务,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谈谈个人看法:
一、加强现有艺术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修养
前边曾提到我们现有的艺术教师大部分是中师毕业,学识有限,我们深知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自己都没有多少水,怎么给别人?所以加强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修养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怎么加强呢?
1。凭我教课的感觉,我们许多艺术教师都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知识是基础,是力量。教师应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搏的文化知识、扎实的教育知识,音乐教师必须有实践,上级要经常组织业务培训,激励教师进取。应由国家专业人员针对现实情况撰写艺术教师培训教材,教材要力求实用,分专业课和理论课,从教师的实际水平出发,对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做到弄通教材,掌握教法,熟悉专业,培养教师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这里的培训,是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是严格意义上的培训,不是我们平常的培训,说白了,应同全日制学校上课一样规矩,不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走过场。
2。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因为我们地处小县城,不像大城市工作节奏快,压力比较大,所以很多教师认为音乐教师队伍比较稳定,没有下岗压力,暂时涉及不到竞争上岗、全员聘任,认为音乐教师这么缺,还怕没饭吃?素质教育、课堂改革都不过是摆摆花架子做给别人看,工作中检查表演是一套,平时教学另一套。老的思想、老的方法仍在占着绝对优势。受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思想产生偏离,做不到不计名利、乐于献身,做不到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做不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不到好学不倦,积极进取。
二、加强艺术教师资源的培养,改变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
想一想,为什么社会上的各种艺术辅导班比比皆是,而校园中的音乐课却冷落萧条?辅导班上的教师从哪里来?为什么学生去上课外高额辅导班那么积极,却宁可放弃免费学习的机会?这些问题难道不值得深思吗?我们难道不能打破常规不拘一格降人才,把社会上一批有高素质的的专业人才吸收到教师队伍中,让他们来弥补资源不足的现象吗?事实证明这些人中确实藏龙卧虎,我们给他们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更好地服务社会,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不是皆大欢喜吗?
三、要加大艺术教育投资力度
前边也提到我所在的中学的音乐课都是在教学楼里上,为什么?答案是没有音乐教室,没有能力添置教学设备,教学设备增加才能吸引教师的提高业务水平的欲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没有设备教师只能是上传统唱歌课,结果可想而知。一名音乐教师的教学口才再有表现力,也不能模仿出多媒体、器乐所形成的声音。所以国家应对偏远地区加大投资力度,真正做到与城市同步,我们的课改才能真正进行下去,从而起到真正的作用。
以上只是我个人几点幼稚的想法,要使农村艺术教师队伍不断强大不是一个短时间的事情,但我坚信,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将逐步解决,我国的艺术教育必将迈向一个崭新的台阶!
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我们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当通过音乐课堂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重视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了解多元文化。既然音乐教育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肩上也担上了沉沉的重担,我们能胜任吗?答案现在未知。尤应引起重视的是,在现阶段我国新一轮课改的前提下,教师素质能否得到提高将直接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顺利进行,艺术教师自身应具有高素质的专业知识和不断开拓创新的能力。
我是一名音乐教师,所在的是一所县城中学,条件在当地还算不错,学生能每周上一节音乐课,但没有音乐教室,就在教学楼里上课,一个班上音乐课,相当于整个教学楼都上音乐课。学校的音乐教师都是师范学校音乐班毕业的学生,还通点音乐,在全县有音乐教师的中小学校中,只要有音乐教师,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师范学校音乐班毕业的学生,现在这所师范学校已经改制,近十年没有音乐班了,这些年又受到毕业分配的影响,有艺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想教音乐课却没有就业机会干脆就转行了。在偏远的山区,有很多所学校都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多是由别的学科的老师代课,面对这些境况,我们何谈音乐课程教育改革,长期以来,这种薄弱和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形成了音乐教学的消极机制,使学生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致使音乐课学生不爱上,与教师形成对立面,这种局面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面对这样艰巨的任务,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谈谈个人看法:
一、加强现有艺术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修养
前边曾提到我们现有的艺术教师大部分是中师毕业,学识有限,我们深知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自己都没有多少水,怎么给别人?所以加强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修养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怎么加强呢?
1.凭我教课的感觉,我们许多艺术教师都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知识是基础,是力量。教师应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搏的文化知识、扎实的教育知识,音乐教师必须有实践,上级要经常组织业务培训,激励教师进取。应由国家专业人员针对现实情况撰写艺术教师培训教材,教材要力求实用,分专业课和理论课,从教师的实际水平出发,对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做到弄通教材,掌握教法,熟悉专业,培养教师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这里的培训,是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是严格意义上的培训,不是我们平常的培训,说白了,应同全日制学校上课一样规矩,不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走过场。
2.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因为我们地处小县城,不像大城市工作节奏快,压力比较大,所以很多教师认为音乐教师队伍比较稳定,没有下岗压力,暂时涉及不到竞争上岗、全员聘任,认为音乐教师这么缺,还怕没饭吃?素质教育、课堂改革都不过是摆摆花架子做给别人看,工作中检查表演是一套,平时教学另一套。老的思想、老的方法仍在占着绝对优势。受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思想产生偏离,做不到不计名利、乐于献身,做不到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做不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不到好学不倦,积极进取。
二、加强艺术教师资源的培养,改变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
想一想,为什么社会上的各种艺术辅导班比比皆是,而校园中的音乐课却冷落萧条?辅导班上的教师从哪里来?为什么学生去上课外高额辅导班那么积极,却宁可放弃免费学习的机会?这些问题难道不值得深思吗?我们难道不能打破常规不拘一格降人才,把社会上一批有高素质的的专业人才吸收到教师队伍中,让他们来弥补资源不足的现象吗?事实证明这些人中确实藏龙卧虎,我们给他们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更好地服务社会,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不是皆大欢喜吗?
三、要加大艺术教育投资力度
前边也提到我所在的中学的音乐课都是在教学楼里上,为什么?答案是没有音乐教室,没有能力添置教学设备,教学设备增加才能吸引教师的提高业务水平的欲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没有设备教师只能是上传统唱歌课,结果可想而知。一名音乐教师的教学口才再有表现力,也不能模仿出多媒体、器乐所形成的声音。所以国家应对偏远地区加大投资力度,真正做到与城市同步,我们的课改才能真正进行下去,从而起到真正的作用。
[摘要]本文从视觉文化时代的艺术转向出发,结合中国画论与西方哲学等文艺理论,以艺术家朱书贤、常陵的艺术作品为具体切入点,讨论当今艺术文本结构的审美化生存,可以为之的路径与方式。
[
关键词 ]视觉文化时代;艺术文本叙事结构;审美化生存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3.130
1从图到图,一眼万年:视觉文化时代的艺术转向
鼓乐喧天的祭神仪式、严阵以待的狩猎场面……在我们向那些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遗存面壁凝视时,它们凸显出的不仅仅有筚路蓝缕的人类活动轨迹,还有人类记录自然、控制自然的愿望和能力。“制图和读图是人类走出愚昧,从一般动物中离析出来的最伟大的一步”王海龙.视觉人类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4.,图其形绘其影的“叙事”行为已然定化为人类的生存方式之一。伴随着大浪淘沙般升腾跌宕的自然抉择,人类终于以蹒跚向前的脚步迈入了这个新世代。拜经济发展与科技发达所赐,当下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和传媒的日益扩张,营造出了视觉机制的高位主宰和视觉文化的广泛渗透的氛围。
当持续了四个多世纪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在20世纪不情愿地被附加上 “L·H·O·O·Q”的标签;当梦露的迷人肖像以变色龙的方式重复出现,我们仿佛已经嗅到了视觉文化沉浸于叙事格局之中的整合之味。从图到图,一眼万年,生活世界的视觉化、图像化这一次又垂青于人类,不同的是,人类此在的界域已经裂变为视觉文化的竞技场——以文字和语言为中心的理性形态,正逐渐为以图像为中心的感性形态所取代,人们对于文本的主体认知方式继而由精读转向略读、由凝神关照转向眼球效应,图像在一步步滑向话语的附庸和感官的刺激物。
2诗意栖居地之上的审美化生存
凡是诗性尚未泯灭的人都不可能真正地沉沦于世界的蝇营狗苟,都不会深陷在日常奔走和忙碌中而对存在的呼唤听而不闻,都不会一生低头于足下的小利而不仰望天空。章国锋,王逢振.20世纪欧美文论名着博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59.
——海德格尔
在如此一个图像增殖与侵蚀的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的规划一直便致力于尝试以种种障碍和未知形象将空间填满……它总是充满着未被承认的障碍,这些障碍从来不允许我们实际上“看到”存在于我们的期待之外的东西。”罗岗,顾铮.视觉文化读本[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3.在海氏那里,“诗意地栖居”具有一种遮蔽的力量。
的确,在当今大众经验重构、审美范式转换的情境之下,如何使审美与现实、艺术与生活达到双向互动和深度沟通;如何使艺术文本叙事结构在日常体验与美学意义、审美愉悦与价值提升之间,制衡图像沦落所带来的无深度的不可承受之轻,以实现诗意栖居地上的审美化生存,成为当下艺术的职责与业绩所在。石涛有云“笔墨当随时代”,置身于其中的艺术家们即时调整文本叙事结构的转向步伐,平视之眼的朱书贤“以平视感的姿态开启感官之门”,深情冷眼的常陵开始了“一花一世界的诗意撩拨”,他们以超文本的立体方式吸纳慧智,在推动艺术创造的人性化表达和审美化建构的同时,在学术关照的层面上不断厘定本土文化的精神坐标。
3艺术文本叙事结构之——关涉与遥望:此岸与彼岸
文艺复兴以来关于艺术的朴素“镜子说”,毫不怀疑词与物的一致性;而进入视觉文化时代以来,书写与现实的非同一性却是所有语言固有的,没有一套言说世界的言辞能包含世界的真。当代艺术在实施着镜城突围的行动,它不断抹平了“虚拟真实”与“实存真实”,走向“超真实”。人们在创造着现实,也在构筑着理想世界,力求走近精神“彼岸”。这种“超真实”/“幻象”生在此岸,活在彼岸,成长在此岸至彼岸的路程中。在佛教构筑的世界里,此岸与彼岸是现世与来世、苦海与佛国的两极。而笔者此刻所议的此岸与彼岸,其所指不仅包括此在和彼在,亦有一种地域上(如本土与海外、东方与西方等)越界与连接的概念。即艺术家们既要以入世的治学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在创作中关照,又要在此岸遥望彼岸、从彼岸关涉此岸,透过秩序的网幕,使鸿蒙之理见:李来源、林木的《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307页:石涛有“天地氤氲秀结,四时朝暮垂垂,透过鸿蒙之理,堪留百代之奇”。闪闪发光。
朱书贤借助《黑雾》与《黑色种子·抽芽》文本叙事中源自自身经验、看似稀松平常的现实情境,将此案与彼岸的关涉与遥望,演绎为“浪漫”与“现实”之间的悬浮与依托。“每当我察觉浪漫这东西时,感觉它的存在像是一层透明的薄膜,悬浮于现实事物的表面,使得事物看起来时而真实,时而虚幻,下一个瞬间,就消失不见。”摘自朱书贤《浪漫——悬浮于现实之上的一层薄膜》一文。两部作品均为我们设定了“黑色”之夜和“白色”之亮的现场氛围,黑与白的交接之处便是无穷尽的“灰色”主调。艺术家将创作视为“再现薄雾般的浪漫”,可是这浪漫却没有依附在抓人眼球的新奇形态中,没有披戴上浓妆重抹的色彩,而是弥漫于充斥在影像中的主色调灰色之中——主体与客体在这里均被笼罩在纯度不高、亮度不够的灰暗调子里。
回到颜色本体上来看,因似晦涩的灰色之于黑白,就好似浪漫之于现实。它不同于黑白的极端,而是以朦胧、内敛、神秘的形状,更富于弹性地介于两者之间。“灰色给人以时间、空间上的距离感更强烈,其远方为遥远的过去”[德]爱娃·海勒(Eva Heller).色彩的性格[M].吴彤,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330.。如果说“黑色”之夜和“白色”之亮分别对应于“此在的遮蔽”和“彼在的敞亮”,那么这种以枝枝蔓蔓的灰色姿态为代表的视觉效果的压抑,无疑助艺术家一臂之力拨开“黑雾”,将关涉此案、遥望彼岸的实施凝结为破土而出、抽芽壮大的“黑色种子”。
拥有十年留法经历的常陵,在此岸的法国时思蜀而不乐,记忆中的母土魂牵梦萦,他欲罢不能地迷恋着彼岸的温暖;回到2005年的台湾,此岸的故乡社会结构、现实面貌、文化境遇较前有了根本改变,此刻的台湾与记忆中彼岸的台湾无法建立起即刻的连接,从此岸到彼岸的跳转,实质是从本土的缺席转到现时的在场,记忆中对于母土上下文关系赫然横亘出一条现实的鸿沟。艺术家由此在对于彼在的原有期待并没有实现,这种怅然所失的情绪,促使常陵开始了以台湾的特色饮食——“五花肉”为视觉识别码的身份追寻。常陵的温情回眸,在“异乡”和“原乡”之间巧妙切换,他用特殊的减去法,挥洒书写的痕迹,流动油画的颜料,而由此产生的类似于水墨的表达效果直接带入了文人画中的精神元素。
从构图饱满的暖色到间有其中的冷色,从“五花肉”系列中“肉山水”“肉花鸟”“肉都市”“肉兵器”“肉宗教”五个子题之间的互我进化和轮回,常陵的艺术文本不断地呈现叙述者的心理反应和阐释渴望,具有一种“符号迷恋”的故事表征。这种叙述策略又唤起观者巨大的情感期待和叙述幻想,继而使其沉溺于文本的叙述之中。于是,此案的关涉与彼岸的遥望在这里,图像化为高速的静止、细腻的宏阔,且深且浓且久远且绵延,而至无穷无极。
4艺术文本叙事结构之——确定与不确定的预设方向
艺术的文本创作存在于从创作到作品接受的动态流程中,存在于“从创作者的意象—语符思维到读者的语符—意象思维的相继过程中” 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305.。在这个过程中,作品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各自思维活动的中介与连接点,它既是作家创作活动的物化与结果,又是读者接受活动的起点与物态化作品的重新创作。
按照这样的认知准则,艺术家一方面要为接受者提供一个微妙的意义组合,其中既有可以直接知觉到的意义倾向,又有含而未发,需要接受者加以想象填补的意义“空白”。于此之下的本文叙事,摇摆于确定与不确定、精准与混沌的预设方向之间。确定的预设方向,使得观者的观看思索与创作者的原发意识,具有一定层面上的主旨一致性;而预设方向的混沌与不确定,则需要观者的主动思索才得以使画面的意识显现完结。从此点延伸开来说,它反而完满和确定了创作者的精神嫁接和转译。
朱书贤寓诗意感和神秘感于现实生活中的哲思方式,流淌于作品《黑雾》与《黑色种子·抽芽》中。他在其中没有设置人物对白,待定的指向与缓步运作的“尺八”背景音乐互为滋养。艺术家从哲思迷离、文风幽淡的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小说《幻影书》中,获得关于“默片”元素的启迪。在他看来,默片虽然少了语言的表达,却有着如同诗一般的专属表达方式。“默片的无声、黑白色彩、断断续续加速的节奏。这些都是障碍,增添了观赏的困难,却也减轻了意图代表什么的负担。”见:《“恶童力”展览画册》,朱书贤《浪漫——悬浮于现实之上的一层薄膜》,台北:大未来画廊,2009:136.朱书贤将这种拥有多向无限生长可能的“共文本”空白,拓展到诸多具有神秘感条件的环节之上,如剧情推展的幽然迭转、默片与观众的距离感、“尺八”乐器本身带有的宗教色彩等等。
“存在于这个时代的洪流间,我不批判,我只裂开嘴大笑。”在常陵看来,宇宙本身处于混沌状态,其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阴阳、表里的两面。他希望自己的艺术创作是一面镜子,可以提供一种中立的思考方式,而不是过于明确、太过了然的指向。艺术家使用特殊的减去法,使生物的存在本身穿透历史思考呈现过去、现在、未来的文化课题,于此亦应了石涛“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混沌里放出光明”的画语录。
朱书贤、常陵的艺术语言由常态进入空白,又由空白回到常态。他们幽玄诗意的语言一方面将观者导向一种超然的意象意境;另一方面又在这种导向的路径之上设立了多重障碍间隔,将观者接连阻滞在语词本身的意义之上。正如同叶燮对于诗有“其寄托在可言与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言在此而意在彼”之说,他们通过增多叙事结构中,从语义、意象一直至主题各个层面的“空白”与“不确定性”,来适应和调动观者重建作品审美物件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高千惠.当代文化艺术涩相[M].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8.
[2]倪再沁.台湾美术的人文观察[M].台北:艺术家出版社,2007.
[3]卢梅芬.台湾当代原住民艺术发展[M].台北:艺术家出版社,2007.
[4]李钦贤.台湾美术之旅[M].台北: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7.
[5]刘益昌、高业荣、付朝卿、萧琼瑞.台湾美术史纲[M].台北:艺术家出版社,2009.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它一方面要求注重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这些专门人才需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校园文化在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越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渗透到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书法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和完善的历史演进中,其独具魅力的审美价值颇受历代教育者的重视,是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审美教育范畴。学习书法,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培育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健康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功用和优势。
一、高职院校开展书法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随着教育体制的变革,高职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社会培养了很多专业人才。高职院校除了进行专业技能的升级外,更需要的是使大学生在德育教育方面得到提高。书法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高职院校因办学特色的限制,书法教育却长期得不到重视。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书法发展受到时展大环境的限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网络越来越成为国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代替了传统的书信,不要说毛笔,即使是硬笔书写工具,也逐渐被手机按键和电脑键盘以及通讯设备所取代。书法失去了广泛的实用价值,成为了纯艺术,也失去了得到良好发展的社会环境。如今,作为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书法艺术,其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状况,实在不容乐观。
2.高职院校教育对书法学科定位的认识模糊
书法属于视觉艺术,表现出人们对平正与奇侧、统一与变化、整齐与错落等种种美学形态的认识,并展现书者的情感心绪与品格修养。而书法是否是独立的艺术门类,至今仍是艺术界、文化界、学术界极为关注并经常引起争议的一个焦点问题。教育部的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目录和基础教育的学科设置中并未列出书法是单独的学科。再者,高职院校本身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的现象,由于书法学科定位不明确,所以对书法教育的态度往往也是可有可无,仅仅当做是学院文化建设的陪衬而已。
3.职业院校在书法教育上缺少系统的管理体制
职业院校在书法教育上缺少系统的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没有设立明确的书法教育管理机构,协调统一书法教学工作;大多数书法教学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体制和完整系统的教材和教学大纲;书法教学形式单一,缺少资金以及设施投入;高职院校书法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等等。
4.高职院校生源人文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自觉接受书法教育的意识
多数学生以前学习科目范围狭隘,接受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又存在差异,普遍缺乏书法知识。他们在一起接受、重视技能型教育后,艺术修养难以得到提高。
二、书法教育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的实用价值
我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人是十分重视书法教育的,除实用目的外,更重要的是把它当做提高修养品行的必修课程。清代的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故以道德、事功、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高职院校实现书法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课,其实用价值更是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
1.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清代刘熙载《书概》说道:“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其中,“书如其人”一直得到艺术家和艺术教育者的广泛认可。宋代朱文长在《续书断》中评价颜真卿的书品和人品时也深有感慨地说:“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书法艺术是书写者心灵美和行为美的真实写照,并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是陶冶情操的重要艺术形式,是唤起学生进取精神的一种强有力的武器。在传统的书法教学中,施教者十分看重对受教者的品行教育,强调学书者要树立良好的品行修养。宋代姜夔《续书谱》在谈到如何得书法“风神”时云:“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笔纸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将“人品高”放在得书法风神的八个要素之首,可见古人对人品的重视程度。
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艺术不仅作用于学生的理智,而且影响到他的情感,因此,艺术有助于培养信念,……越是以情感为基础信念就越坚定。所以,艺术在道德教育中起着这么巨大的作用。”书法艺术教育就是以形式和内容双重之美,让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把品德修行寓于教育之中。
2.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
三国时钟繇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其意思是说,书法作品中的笔迹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具有审美价值,是因为能体现出人的美好情感。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中说:“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至”。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基本的美学。而形式美,是汉字书法最重要的审美特征,无论是哪一种书法形体,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审美心理,无不构成了中华文化独特的“有意味的形式”。因此,书法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
在书法教育中,学生通过临摹学习、创作作品和欣赏高水平作品的锻炼,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具备一定的艺术眼光、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这种经常性的良性循环,他们就逐步地对艺术或现实中的美与丑、雅与俗等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从而培养全心全意热爱美、鄙视丑的高尚品质。书法作品中表现出的雄浑之美、秀逸之美、老辣之美、刚健之美、丰满圆润之美等丰富的审美属性,是打开美丽殿堂大门的钥匙。它在引导学生欣赏创造艺术美的同时,也创造了具有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学生。
3.有助于对学生勤于思考、领悟能力的培养
书法艺术教育,通过传授知识、训练技巧的过程,使学生眼、手、脑同时并用,进入积极的观察、分析、思考的状态。对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勤于思考等方面的能力都具有很大的好处。
清代周星莲《临池管见》云:“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指出书法临摹要多悟、多思。同时他还指出:“余尝谓临摹不过学字中之字,多悟则字中有字,字外有字,全从虚处着精神。”书法学习不仅要思考书法本身,也要思考“字外之字”,而创作主体个人情感的表达就更离不开思考了。领悟力是学生对书法形式的内在规律与本质的更深入的洞察和感悟,是在学习过程中的触类旁通和认知的提高。只有领悟才能将所学化为己用。领悟力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总结的能力,故书法学习中领悟能力的提高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发现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4.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可以领悟和谐本质,促使他们懂得如何发掘周围美的事物,懂得与人和社会的和谐共处,懂得团队精神,懂得关爱身边有困难的同学,尽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进而以健全的心智投入到有序的学习生活当中,促进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此外,丰富多彩的书法文化活动不仅能弘扬民族精神,提高自身修养能力,而且更有助于校园文化的丰富发展。
三、对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开展书法教育的思考
要彻底解决高职院校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实现书法教育和高职文化的有机结合,提高书法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造有利于书法教学的硬件设施
转变观念,加深对书法教育的认识,创造浓郁的氛围和条件,有计划、有目标地制定一系列教学措施,把书法教育纳入学校培养方案中。这要求高职院校不仅在制度和指导思想上确保书法教学的正常开展,还要创造条件来满足书法教学的物质环境需要。比如成立书法教研室,加强书法教学的质量管理;将书法课单独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公共必修课;各院系设立若干小的书法练习、创作室、展厅等,让学生有练习、交流、创作、展示的空间。
2.建设一支书法艺术素养高、责任心强、具备良好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素质和教学平台直接决定书法教学的水平和效果。鉴于目前专业书法教师短缺的情况,可以采用校际联合的办法。各高职院校书法师资力量各有所长,如果广泛联合,资源共享,则是做好书法教育切实有效的办法。高职院校之间可以尝试互派教师授课、互派学生选课等合作方式。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书法教学可采取新的形式,如采用自学、自评的教学模式。亦可采用讲解要领、自行创作、分析习作的教学方法。重视作业的批改与总结,耐心指导,使学生不觉得单调枯燥,感受到学习的趣味。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认为练字太枯燥乏味,原因是多数学生看不到自己书写水平的提高。经实践,定期举办展览是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学生通过展览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了信心,也提高了兴趣。
参考文献:
[1]韩盼山.书法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为评奖沦为“网抄公”
现在,社会实践成了很多高校的必备“科目”。除了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三下乡”等社会实践,部分高校还通过综合加分和评奖奖金等制度,鼓励更多的学生在冷暑假自主参与实践。这些制度确实鼓励了更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但据记者采访了解,当中也有不少学生为了加分评奖,以造假应付。
一位食品专业的学生告诉记者,为了学年综合测评可以加分和争取奖金,占一定分数比例的“科技进户工程”必须要做,但自己缺乏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只能形式上做一下,盖个章,而所写的调研报告就只能靠在网上搜资料,东拼西凑。
而华师的谭同学则透露,学校假期的社会实践主要以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但她们从调查问卷到调查报告几乎全都是在网上下载的,东拼西凑就成了,而调查问卷也只是在网上随便发几份。这种情况,在广州其他高校也同样存在。
无关系无社会实践?
“学校集体安排的社会实践要学生会、团委有关系的才能往,不是我们这种‘平民百姓’有资格享受的。”一位大学生向记者报怨。“要跟老师打好关系,要不然根本不知道有什么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是途经教师办公室,看到有实习活动的照片才发现。”
大学城某高校的一位男同学向记者抱怨,有些学生做的实践论文只是随便抄的。“学校社会实践都是走马观花的,和往旅游没有什么区别,还不如花钱往培训班,至少还能学到一些技术,对以后工作有帮助。”
农村学生说
盖章证实,自村人好办事
冷假前,部分高校向学生派发先容信和表格供实践单位盖章证实。但记者发现,有一些学生并没有参加实践,但表格上依然盖有实践单位的印章。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都是在自己村里“完成”的,然后就盖上村委会的章。有一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透露,“谁真的会往做呢,到时往村委叫人盖个章就可以啦,反正都是自己村的,自己又是大学生,他们应该会行个方便的。”
城市学生说
缺乏专业知识,难觅实践单位
记者调查发现,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力军几乎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在广州,有部分农业高校在冷暑假时会布置学生往做“科技进户工程”,但对于低年级还没学到专业知识的学生,甚至是非农业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显得困难了。
“很多同学不是农村的,不是很好开展。”本地一位大学生表示。有一些高校要求学生以向家乡推广学校的研究成果,或者以做一些调查的方式进行“科技进户工程”。但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说,寻找一个实践单位实在不是易事,而且很多人也不愿意特地跑往农村做一个调研。所以,一部分人选择放弃,就算做了,写论文还得依靠网络。
高校教师说法
为评奖沦为“网抄公”
现在,社会实践成了许多高校的必备“科目”。除了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三下乡”等社会实践,部分高校还通过综合加分和评奖奖金等制度,鼓励更多的学生在寒暑假自主参与实践。这些制度确实鼓励了更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但据记者采访了解,当中也有不少学生为了加分评奖,以造假应付。
一位食品专业的学生告诉记者,为了学年综合测评可以加分和争取奖金,占一定分数比例的“科技入户工程”必须要做,但自己缺乏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只能形式上做一下,盖个章,而所写的调研报告就只能靠在网上搜资料,东拼西凑。
而华师的谭同学则透露,学校假期的社会实践主要以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但她们从调查问卷到调查报告几乎全都是在网上下载的,东拼西凑就成了,而调查问卷也只是在网上随便发几份。这种情况,在广州其他高校也同样存在。
无关系无社会实践?
“学校集体安排的社会实践要学生会、团委有关系的才能去,不是我们这种‘平民百姓’有资格享受的。”一位大学生向记者报怨。“要跟老师打好关系,要不然根本不知道有什么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是路过教师办公室,看到有实习活动的照片才发现。”
大学城某高校的一位男同学向记者抱怨,有些学生做的实践论文只是随便抄的。“学校社会实践都是走马观花的,和去旅游没有什么区别,还不如花钱去培训班,至少还能学到一些技术,对以后工作有帮助。”
农村学生说
盖章证明,自村人好办事
寒假前,部分高校向学生派发介绍信和表格供实践单位盖章证明。但记者发现,有一些学生并没有参加实践,但表格上依然盖有实践单位的印章。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都是在自己村里“完成”的,然后就盖上村委会的章。有一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透露,“谁真的会去做呢,到时去村委叫人盖个章就可以啦,反正都是自己村的,自己又是大学生,他们应该会行个方便的。”
城市学生说
缺乏专业知识,难觅实践单位
记者调查发现,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力军几乎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在广州,有部分农业高校在寒暑假时会布置学生去做“科技入户工程”,但对于低年级还没学到专业知识的学生,甚至是非农业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显得困难了。
“很多同学不是农村的,不是很好开展。”本地一位大学生表示。有一些高校要求学生以向家乡推广学校的研究成果,或者以做一些调查的方式进行“科技入户工程”。但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说,寻找一个实践单位实在不是易事,而且很多人也不愿意特地跑去农村做一个调研。所以,一部分人选择放弃,就算做了,写论文还得依靠网络。
高校教师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