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8:49: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招聘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人。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引导人、凝聚人、激励人、留住人,但优秀企业文化也要有合适的人才来贯彻和执行,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招聘作为企业获得合格人才的手段,与企业文化有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厘清企业文化与人才招聘之间的关系,并将二者有效融合,将有助于企业吸引合格人才,降低在职员工离职率。但要了解企业文化与人才招聘的交互效应,首先应该对二者的内涵有清晰的认识。
一、企业文化与人才招聘的界定
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目前我国理论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企业文化包涵三个层次。外层为企业的“物质文化层”,包括企业名称、企业外貌和生产经营的产品等;中间层次为企业的“行为制度文化层”,包括企业规章制度、企业行为规范、企业风俗与礼仪等;内层为企业的“精神文化层”,包括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以及精神风貌等。三个层次相互有机联系就构成了企业文化。
2.人才招聘
招聘是指企业为了发展的需要,通过信息的和科学的甄选,获得本企业所需合格人才,并安排他们到企业所需岗位上工作的过程。人才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入口,一般来讲,企业招聘流程图如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招聘活动一直到延伸到试用期的结束,新员工只有经过试用期且考核合格被任用后,招聘工作才算真正完成。
二、企业文化与人才招聘的交互效应
1.企业文化对人才招聘的影响
(1)企业文化不同,招聘的途径和方式不同
企业招聘的途径主要有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两种,二者各有利弊,互为补充,大多企业是两者并用,但存在一个主次问题,这主要依据企业的文化而定。一般来说,强调创新和学习的企业文化要求以外部招聘为主,这样的企业一般外部环境和竞争情况变化非常迅速,选择外部招聘可以经常为企业带来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增强企业的活力。而强调稳定的企业文化要求以内部招聘为主,因为这样的企业外部环境比较稳定,企业需要的是平稳的发展,选择内部招聘可以使企业内部安定。
即使是采用相同的招聘途径,各企业在具体的招聘方法的选择上也会因企业文化的不同而有区别。例如:同样是采用外部招聘,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上千年、讲求义利合一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可能更多的选择利用媒体信息资源招聘和校园招聘,而追求法律允许下效用最大化的欧美企业可能更多的选择就业机构和猎头公司。
(2)企业文化不同,招聘的对象不同
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直接取决于企业文化,这主要体现在不同行业间的企业中。例如:一般对IT行业来说,更喜欢有技术、抗压力、善于学习和创新、思维活跃的人才;而对于饭店管理类的,则更强调细致、严谨、主动、敬业、责任心强的员工。
(3)企业文化不同,招聘的策略不同
企业进行招聘前要制定一些决策,主要包括招聘人数、类型、预算、途径、及其方法等的确定。企业文化对招聘策略的制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外资企业中,招聘关注能岗的匹配,任人唯贤,人才招聘手段多样化,招聘对象也是多元化的;而国有企业则方法单一,多雇佣固定员工;私营企业则任人唯亲,随意性很大。
2.招聘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1)招聘是宣传企业文化的工具之一。
招聘过程中有意识的宣传,可让潜在的员工了解企业文化,达到招聘和宣传的双重目的。
(2)招聘是执行企业文化的战略手段。
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息息相关,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形成和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入口,理所当然成为执行企业文化的第一步,对可能承载企业理念的应聘者有着筛选大权,并对企业文化的整合带来深远的影响。
(3)招聘是更新企业文化的必然选择。
企业文化需要随企业的发展与时俱进,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基于企业文化的人才招聘能给企业文化带来新鲜血液,促进企业的阶梯式发展。
三、企业文化与人才招聘的融合
从前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企业文化与招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果招聘到的人才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取得了一致,则会让企业如虎添翼,反之,则使企业寸步难行。因此有必要将企业文化与人才招聘相融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以企业文化主导招聘
企业文化具有影响和规范内部员工思想和行为的作用,引导人才在行为上寻求一种最佳的行事方式,达到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员工的价值标准与公司的企业文化相符,就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动力和高绩效,否则就会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招聘之前,要确定一个大的原则:以企业文化主导招聘。
2.在招聘过程中宣传企业文化
招聘可以为企业选拔合格的员工,同时也是宣传企业文化的良机。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应树立宣传企业文化的观念,并将其落到实处。
首先,招聘者要具备企业文化特质。员工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载体,招聘者在招聘过程中与应聘者直接接触,其个性特点、个人修养、专业知识及能力都会影响到应聘者对企业整体形象的印象。因此招聘工作人员本身首先应该认同和理解企业文化,这样既能为企业带来新的与企业价值观相一致的人才,也能起到宣传企业文化的作用。
其次,招聘过程中融进企业文化的宣传培训。招聘程序应力避简单化,尽可能安排多个轮回的考察测试;在选才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设置围绕企业哲学以及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识别维度,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分解为员工的核心能力要求并作为测试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决定人选时尽可能把淘汰的机制放在最后两三个环节,让那些不能进入选择范围的应聘者也能较多的了解企业。
再次,善待落选者。企业应清楚认识到,应聘者即使落选,也会是成为企业潜在的人力资源或消费群,礼待落选人员,对企业文化和企业整体形象的宣传是举足轻重的。
3.注重心理契约的建立
心理契约是员工与企业间的隐性契约,其核心是员工满意度。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在招聘中将员工关系从法律契约提高到心理契约的高度,在强势的文化指导下,强化哲学和核心价值观在招聘环节中的制度体现;同时将招聘职位在企业中的现状及未来几年的发展情况传递给应聘人员,使其建立一个合理的预期,既在招聘环节中传播文化,更重要的是在招聘的双向选择上进行企业与人才的价值观碰撞,选择认可、接受和适合企业文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伟红 赵息:面向个人―文化有效匹配的招聘策略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8(5)
引言
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招聘的成功与否是企业下一步如何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早在1995年麦克纳和比奇就给企业招聘下了定义。招聘是在合适的时间为合适的岗位寻找到合适的人选。从招聘的定义中可以深刻体会到招聘的核心就是“合适”。“合适”一方面是要求员工的技能与岗位相合匹配,另一方面是要求员工的内在特质(价值观)与本企业文化相匹配。然而我们常见的现象是,公司花费了大量的招聘成本获得的一名高素质的人才短期内就被解雇或向公司提出辞职,其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原因就在于招聘过程中过分注重求职者的职业技能,但却没有充分考虑候选人是否适合本公司的价值观和文化。因此,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现代企业的有效招聘不仅应以能岗配为原则,更要注重员工内在特征与企业文化的匹配,采用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新型招聘模式,帮助企业适应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1企业文化与人才招聘的关系
1.1企业文化影响人才招聘标准
不同的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一部分来源于企业所在的行业与招聘的职位要求不同;更多的是来源于企业文化的差异。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为组织多数人遵守的价值标准与行为准则。企业文化要求所招聘人才的价值观念要与企业的文化相符,要与企业主导的价值观念相融合,这样应聘者才能真正融入企业,在企业长期的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对员工的人性假设与选择人才的思维的阐述,并通过思维模式影响人力资源的决策与理念,进而影响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
1.2人才招聘影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并非一成不变的。在企业的成长发展过程之中,企业文化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一步地提升和进步,需要注入新鲜的理念和活动。而招聘在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不同背景的新员工,其身上的一些新理念和旧企业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为企业文化带来新的冲击。这种冲击和差异的碰撞如果能相互融合、彼此吸收,则能使企业文化更加丰富、更具包容性,很大程度地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反之,如果这种差异是排斥性大,无法相容,则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新员不适应原有的企业文化,则不是员工淘汰企业就是企业淘汰员工;另一种则是引起企业文化的大变革。
2实施基于企业文化视角的人才招聘
2.1招聘的基本要求
企业文化与人才招聘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企业在招聘时不能将其孤立地看待,仅仅为岗而聘。应当明确的是,员工首先是在为企业工作,而不是为岗位工作。文化与价值标准的认同是人才与企业合作的基础。这就意味着,要使企业招聘成功高效,就必须注重基于企业文化视角的人才招聘模式。即在招聘过程中对人员进行考核时,在坚持能岗匹配原则的基础上强调人员与本企业文化的匹配,更多地考察人员个人的价值观、目标、态度等内在特质与本企业文化的吻合度,使招聘人员尽可能认同本企业文化的要求,便于尽快融入本企业文化的氛围。
2.2招聘工作的主要原则
(1)注重企业文化导向
企业文化具有影响和规范企业内部员工思想和行为的作用,引导人才在行为上寻求一种最佳的行事方式,达到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必须牢固确立企业文化的导向地位,将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相一致作为企业招聘的基本标准。只有这样,企业人才的多样化才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动力和高绩效,否则不仅可能阻碍企业文化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甚至会让企业中那些“恃才傲物”者破坏了企业原有的和谐,瓦解内在的凝聚力,降低工作效率。
(2)做好以企业文化为指导的人力资源规划
以企业文化为指导,就能充分认清企业的整体目标与战略,包括企业自身使命是什么、企业中长期发展目标是什么、企业当前的任务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然后才能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短期人力资源需求计划,甚至是长期人力资源储备计划。从细化的角度说,企业文化导致企业对关键岗位的认识不同、专业要求不同,在制定计划前我们要看到岗位的主要与次要关系、专业人员与普通人才的关系、即用与储存人才之间的关系、人员质量与必要数量的关系,把握住这四种关系,才能拥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才能让企业持久稳定地做到人员需求量与拥有量之间的平衡。
(3)遵循以人为本的招聘观念
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所以企业招聘人员应清楚了解到,应聘者即便落选,也会是成为企业潜在的人力资源或消费群,礼待落选人员,对企业文化和企业整体形象的宣传是举足轻重的。这不仅影响到他们将来能否成为企业的忠实顾客,同时也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利益,因为人才是处在动态发展中的,今天由于各种原因而落选的应聘者,可能他日又会成为企业所急需的人才。招聘的目的不仅是为企业选拔合格的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宣传也是招聘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和感谢应聘者,并建立企业储备人才库,一旦将来有需要,企业还可以再次邀请他们为企业效力。
结束语
如何使能力有别、心态各异的一批人组成团队,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是每个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企业人才团队的形成,如果仅以金钱为合作的纽带,那么,人才与公司的联姻是不会长久的。事实不断证明,理念的融合,虽然不是企业发展最具有决定性的动力,但却是企业发展最持久的动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员工招聘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要使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采用基于企业文化视角的人才招聘模式,以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为准绳,选择最适合本公司企业文化的员工。
参考文献
一、企业人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在招聘过程需要将应聘者的个人特点与所应聘的岗位特点进行有机地整合,才能够充分获得较为理想的人资管理成效。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在招聘这一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小视的,那么如何正确地认识并且提出解决招聘问题的相关策略,能够有助于构建有效的人资招聘体系。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员工的标准直接能够影响企业的生动力,可见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在整个企业的重要性。
二、企业人力资源在招聘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1)企业招聘规划性较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目前来看,我国的企业人资管理现状分析在招聘企业员工的规划性而言是存在一定落后的状态的,没有有机的结合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动态分析,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预测,企业员工的供求平衡以及在招聘人员时所存在的漏洞使得人力资源的实质性没有得到保障与肯定,这样便使得企业与企业员工之间造成了利益不均衡的现状。各大企业中的岗位聘任条件基本包含了学历、经验、专业、技能、性别以及个性特征一系列诸多要素。以现实情况来讲,企业人资在机构的面试过程中,往往对于前五项内容掌握的比较好,但是对于能力这样的抽象内容认识的相对来说比较模糊,不能够完全的得到结果,对于个人的个性特点更加是缺乏确定性。所以对于企业在招聘岗位的过程中缺乏清晰明确的定位,从而造成了许多企业无论招聘何种岗位都要求高学历的现象。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工作中却是一些非常简单的劳动,人岗不匹配,造成大量的人才资源浪费。
(2)企业文化理念较为涣散。通过以往经验来看许多企业在招聘人员时都会向求职者提出各类条件,其中大部分包括了学历、知识、专业能力以及经验等各个方面,很少企业会去关心该应聘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这样来看应聘者能否很好地融入到企业的理念和企业的文化也是值得关注的一项,应聘者的性格特点是否能够符合该单位所特定岗位职位等。与此同时,应聘者更加关注的是他们的薪酬待遇,对于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普遍缺乏了解,有的员工在上岗后发现公司所崇尚的文化与自己希望存在很大差距,造成人才流失。
(3)企业招聘方法单一。一些单位存在岗位空缺时,首先考虑的是社会引进,对自己企业内部员工并不是特别的重视,外来和尚会念经。但是,招聘企业外人员不仅仅是增加了企业招聘成本,还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因为企业文化地融入需要一些时间,还会造成企业目前现有员工的安全感出现危机。面试是企业招聘中最常见的人才判定办法。依照面试内容的划分,主要包括结构面试、情景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办法等多种评判标准,但是,很多企业在招聘中只是将面试简单的作为唯一的招聘手段,面试部分缺乏灵活性,如面试时采用几个口答题,测试面试者专业知识和情商,不能完全反应面试者综合能力。
(4)企业招聘人员素质较弱。企业招聘人员的言行举止会被视为企业形象的展示,应聘者对企业的第一印象都是来自于企业的招聘人员。事实上,企业招聘者他们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到招聘工作的效果。有些企业的招聘人员素质较弱,如对于应聘人员的尊重程度不够,关心不够,有的存在私心,考虑应聘者将对自身职位造成威胁。
三、 改进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的应对策略
(1)建立健全的企业招聘制度。传统的企业人才招聘,主要是关注的是专业与学历,基本忽视了对应聘者素质的考量。企业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一定要保证个人学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创新人才选择体系。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可以参照国家公务员考试选拔的模式,全面推行阳光招聘形式,可以加大笔试和面试的考核力度,特别要注重对能力水平的测试考核,真正地做到引进优秀人才, 确保企业急需的人才能够真正地引得进来。企业中的相关岗位,特别是部分比较重要岗位人员使用,首先要采取内部招聘,做到公平、公开、公正、透明,这样不仅为企业员工提供展示能力与才华的平台,同样也是选优汰劣的过程。只有经过公平、公开、公正的选拔,才能够真正地让企业中的人才发挥出最大的能力水平,让企业真正地做大做强,才能取得最好的企业效益。
(2)建立多样化招聘渠道。招聘标准的高低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招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企业是否招聘到最合适的员工,与本企业制定的招聘要求,具有相关性。合理的招聘要求不仅仅可以为本企业招到满意的员工,并且还可以可降低企业所支付的成本,还可以有效的提升招聘过程中的有效性,大力吸引高素质的员工来到企业。企业在开始招聘员工前,应当明晰所需要的岗位职责,全面落实岗位对员工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从而制定出各个招聘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应作为开展企业招聘的标准。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关的招聘原则和标准。招聘一般有校园招聘、内部招聘和社会引进几种方式,需要招聘对企业发展而言特别重要岗位的人员时,这就需要求职者具有高人一等的专业能力,可采取社会引进优秀人才。通过培训能够实现企业用工需求,采取从校园引进大学毕业生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企业招聘时的人才供给不够,企业还不想付出比较多的资金,而企业所需要的人员对其发展还不是特别重要,这样就可以降低招聘标准。同时,一旦应聘人员缺乏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学会的技术或技能,可以提供培训机会,没有必要马上将其淘汰。
(3)建立合理化面试环节。企业应建立合理化面试环节,面试是企业在招聘面试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招聘过程中,一定要策划好每一个面试环节,有效地防止不客观、不公正的现象发生。本文认为,在面试前,企业招聘人员要了解应聘人员的基本情况,应聘者的基本工作能力、岗位相关技能、个人的价值取向、在应聘本单位前的工作经历等。做好企业形象宣传,可以组织面试者参观企业文化室、生产现场、产品等,使面试者对本企业有一个初步了解。向面试者介绍招聘岗位,以及职业发展生涯,让应聘者对所要应聘的岗位具有清醒的认识。总之,进行面试前,企业招聘者要详细地阅读与分析各位求职者所提供的求职材料。在进行面试时,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一定要用心投入,倾听各位应聘者所提问题,认真回答应聘者关心的问题,让求职者真真切切地受到企业的关心与重视,以便于提高参与求职竞争的自信心,并且还要尽量询问清楚各个细节,从而评判应聘者所具备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促进社会稳定、缓解就业压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却存在着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急需解决。
1、招聘中存在的问题
1.1招聘理念存在误区。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就业难在全国不同程度的出现。这使得中小企业招聘人员认为无论是何种岗位总是学历越高越好,用这样的心态去招聘不仅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使企业的用人成本大大的上升,这样的员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主动的寻找跳槽的机会,因为他们来中小企业目的并不是为了长足的发展而只是为了积累经验,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动。
1.2招聘流程不规范。正常的招聘流程包括几个步骤:公布招聘信息,初步面试,选择测试,复试,证明材料和背景材料核实,选择决策,体检,录用,入职前培训,入职。然而,中小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面试标准不一、以貌取人、招聘人员随意配置、经常是以经验录取,没有一个规范的、合理的招聘流程,造成企业员工参差不齐,会对应聘者不公平、不尊重。而且,中小企业没有一个合理的培训系统,员工的报到之日就是上岗之日,造成员工对企业的不熟悉。
1.3招聘渠道、策略单一。中小企业经常是到招聘会或者人才市场,吸引的应聘者较少。在选择招聘渠道时,没有充分考虑招聘职位的特点和要求,有差别地科学地选择招聘渠道。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工作中不能很好控制招聘成本、求职者数量、求职者类型等,使招聘工作效率低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不能正常实现。
1.4用人部门满意度不高、参与度较低。一是在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招聘工作时,用人部门没有充分参与招聘过程而是被动等待。二是人力部门满意的人才却遭到用人部门的反对,用人部门只重视员工的学历,而没有看到他们的工作能力与经验,制定的标准不符合实际需要,只看到了外在的东西而忽视了员工实际工作能力。
1.5招聘基础工作薄弱。大多数中小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性工作,没有专业的招聘队伍,招聘标准也是在需要时才临时制定,没有明确的岗位说明。致使招聘没有统一的标准作为参考,面试结果很难把握。甚至在一些中小企业根本没有专业的招聘队伍,招聘人员只是在需要进行招聘工作时才临时组织在一起,他们没有专业的知识、理论,招聘工作仅仅是凭借自己的感觉来决定是否录取某位员工。
2、关于中小企业员工招聘问题的对策
2.1做好人力资源规划。中小企业的招聘几乎没有计划性,招聘大部分是以填补空缺式被动进行,用人部门在某一岗位空缺时才会向人力资源部提出招人的需求,人力资源部门不得不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招聘任务,这往往会导致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影响人力资源部的绩效。究其原因,是人力资源部门没有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没有具体的招聘计划。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 第一,主与次关系,即首先考虑企业的关键的技术岗位及重要管理岗位;第二,专业与一般的关系,即企业应把精力集中于专业人员的招聘上;第三,处理好“即用与储存”的关系,即做好企业的短期需求计划和长期储备计划。
2.2规范招聘流程及制定合理的标准。针对中小企业的招聘问题,制定一套完整而合理的招聘程序是必不可少的。一套完整的招聘流程主要包括:进行工作分析、拟定用人需求、制定招聘的计划方案、招聘的信息、对候选者进行资格审查及初步筛选、确定面试的人选、进行复试并确定拟录取的人选、录用意向洽谈、入职培训。这些是在招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针对每个环节相关部门都要制定详细计划和操作方式,保证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招聘的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无效招聘。
另一方面为了招聘到更加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中小企业有必要制定合理的、适宜的招聘标准。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工作开始前,对空缺职位进行职责分析,确定此岗位候选人所需具备的素质、经验、能力,形成该岗位的工作说明书及工作描述,并以此为要求开展招聘工作。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标准,以免招聘人才的浪费或者不能胜任此岗位。比如一些低端岗位—熟练工种就不需要很高学历的人,只要他具有劳动能力即可。
2.3拓宽招聘的渠道。中小企业的招聘应该突破原有的传统招聘渠道,一切从实际出发,即所谓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市场、熟人推荐、报刊广告、猎头公司、互联网等都是企业可以利用的招聘渠道。在今天这个信息社会,网络招聘具有招聘成本低、使用方便、信息传播迅速等优点,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进行招聘。但是不能只拘泥于一种招聘渠道,企业要考虑到各种招聘渠道的利弊性。如高级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应通过猎头公司帮助,一般普通工人或销售类人才则通过人才市场、招聘会即可。
2.4 加强企业招聘部门的基础性建设。招聘队伍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优秀与否,高质量的招聘队伍不仅仅会给企业带来高素质的人才,而且也能为企业在人才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加强招聘部门的基础性建设:第一,建立专门的招聘部门并有固定的招聘人员,招聘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人力资源知识,不能将“直觉”用在人事招聘中,而是必须运用相关知识、制定标准来选拔人才,这样才能保证招聘的质量。第二,加强招聘人员的培训。招聘人员的形象、言谈举止是应聘者了解企业的第一散窗,作为企业形象的代表者必须有较好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赵曙明.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全球视野与本土经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一、引言
在人力资管理在企业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人员招聘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来选择其最适合的员工,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基于对企业招聘过程的出现的具体问题研究,探寻影响其招聘有效性的相关因素,并找到提高招聘有效性的具体解决方案。
二、招聘及招聘有效性的界定
本文定义的招聘是指在一定的限定条件范围内,企业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来吸引候选人来填补其工作空缺的活动。招聘有效性主要由人职匹配度;人员的绩效结果评估来衡量。
三、招聘有效性的评价指标分析
1.人职匹配程度
人职匹配度一般是衡量企业招聘有效性的核心指标。企业招聘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招募到企业需要的合适人才。为此,评价企业招聘工作的核心指标是指招聘到的人才与企业需求是否匹配;而企业对招聘工作的关注重要程度的排序依次分别为:匹配度的高低;顾客满意程度;时间投入的多寡;成本的高低。
2.以个人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指标
招聘有效性最主要的是通过其上述结果来进行衡量,而不是通过简单地行为或活动来体现。招募的有效性不是仅仅用招聘及时性、招聘成本这些过程指标作为首要判断标准,而是用所招聘的人员业绩作为最主要的评断标准之一。
四、招聘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1.招聘前期
(1)工作说明书及岗位职责明细。工作说明书也叫工作分析,在招聘过程中,它是为分析岗位需求和企业发展需求提供基础材料的。对具体岗位工作的分析与分解是招聘工作的第一步,工作说明书的制定是在有关人员根据组织发展的各阶段的目标,通过观察和研究其员工的具体工作任务,全面收集与工作相关的基本活动信息。
(2)招聘渠道的选择。目前,在招聘信息渠道方面,主要有网络、电视、报刊、杂志、媒体等形式,不同的信息渠道在信息的宣传覆盖面、吸引应聘者的人数确有所不同。其选择不同的渠道就会有对应的渠道选择成本,一定程度上会对评估招聘有效性产生影响。
2.招聘中期
(1)招聘方式选择。招聘方式上可分为现场招聘、网络招聘、人才市场招聘会、猎头公司、熟人推荐以及内部选拔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招聘信息媒体和招聘方式相互配合共同表现出来的招聘成功率是不相同的。招聘有效性对于不同招聘方式组合的分析应分别计算不同信息媒介以及与之匹配的招聘方式选取的结果和成本,再进行比较分析。
(2)招聘的技术工具。对企业具体来说,利用好招聘所采用技术工具是必要的。在不同的岗位,针对不同类型的求职者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从而获得信息并进行甄选。如果有求职意向的人员数量比较多,人工处理起来成本收益不划算,可以应用招聘简历筛选软件淘汰一些不需要的人员。求职者通过初步筛选之后,可以采用笔试、面试、心理测验等形式进一步收集信息对应聘者做出筛选。
3.招聘后期
(1)负责招聘人员的评估过程的误差分析。对于招聘渠道、技术工具的选择而言,每种情况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误差。而且无误差的种类也有主观客观之分,十分不好用数字核算,这就使得在评估招聘有效性时遇到麻烦。招聘工作在考察成本费用时的误差计算必不可少,它会影响评估招聘有效性的可靠度和可信度。
(2)人员自身利用工作实践完成任务的情况。人员理论水平通过实践发挥到实际工作当中来,不仅能体现其工作能力,同时还能看出该员工的自身素质。若该员工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突出,它将缩短与企业磨合时间,进而使得在绩效评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成绩超出一般水平,当此类人占绝大多数时,将会提高其招聘工作有效性。
五、提高企业招聘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1.强化组织人员对招聘的重视程度
在工作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人员的互相配合才能使企业发展蒸蒸日上。招聘部门也要不断地向用人部门灌输招聘理念,推动其主动参与招聘全过程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需求制定、面试和筛选及录用等。企业用人部门对招聘的配合和支持程度决定了招聘的成败。
2.规定组织的人员需求及选择人员的标准
明确定编定岗人数决定组织的成本核算的起点,其目标就是满足组织对人员的需求。在确定组织人员需求后,针对不同岗位的不同要求制定相应人员的科学的录用标准。这个标准首先是要参考有员工的工作说明书,然后就是跟高级管理者沟通确定招聘的计划与组织的计划相一致,最后就是与所需招人部门的经理直接的沟通探讨相关人员的各方面的要求,使其积极的参与到整个招聘活动中,争取招募到其最满意的员工。
3.制定招聘有效的计划及其流程
在计划制定之前一定组织需要明确人员需求数量。一项正规的招聘流有:部门经理根据所需职位要求确定本部门的招聘需要,人力资源部门传达招聘需要;人力资源部接到招聘需求后进一步向用人部门确认部门更多相关信息;在双方沟通良好的情况之下,HR开始规划并得以有效实施招聘过程。
参考文献:
[1]陈育庆.提高招聘的有效性[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3):P28-30.
[2]朱军童,夏雨,旷开源.招聘有效性研究[J].企业经济,2006,(7):P77-79.
【关键词】胜任力;胜任力模型;招聘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优秀的人才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带来好的经济收益,还能够树立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招聘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人才,但是盲目的进行,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还会浪费大量的人、财、物等,得不偿失。因此,科学的招聘是有必要的,引进胜任力模型的招聘工作可以提高招聘的效率。
一、企业背景
A公司是一家以纺织服装外贸为主营业务,年销售规模超过50亿元,年利润过亿,盈利能力居同行业前列,经营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20余年的国有控股型上市公司,致力于打造成为自营与并重、纺织与非纺织并重、进口与出口并重、内贸与外贸并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并重、新兴市场与传统市场并重的国际贸易集成供应商。正因为如此,公司对于国际市场非常看重,这就激发了的公司对于外销人员的大量需求。为了做到招聘效率的最大化,保证切实招到符合需求的外销人员。2015年,A公司人力资源部开始探索外销员岗位胜任力模型。
二、基于岗位性胜任力模型的企业招聘工作流程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招聘工作,主要通过胜任力模型来发挥评价标准作用,比较应聘者的胜任力水平和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匹配程度。它不仅注重专业的知识、技能等显性因素,还更加注重对员工的态度、品质、价值观等深层次特质的评价。一般来说,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招聘工作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确认岗位胜任力模型,从岗位胜任力中分析、提取需要重点关注的选拔关键要素。
2.对选拔关键要素结合部门业务特点等情况进行梳理、排序、搭配组合,形成具体岗位的招聘关键要素。
3.经提炼形成具体岗位的选拔关键公素后,与公司领导、业务部门经理反馈、交流,校正偏差,最终确定具体岗位的选拔关健要素,并作为提名的重要参考要件。
三、基于岗位性胜任力模型的A企业招聘工作应用实施
在决定引入胜任力模型之后,开始大量调研、访谈、测评,形成了符合公司要求的外销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其后,A公司人力资源部开始尝试应用岗位胜任力模型于招聘工作中。下面是具体实施过程:
1.确认外销员岗位胜任力模型,A公司根据胜任力模型的相关理论及方法,针对公司外销员岗位建立了胜任力模型。为做好该项工作,A公司对下属直属公司的优秀外销员、人事经理、外贸总经理以及外部专家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的重点是从被访人交谈中,捕捉优秀外销员的个性特质、行为特征和知识技能。通过对访谈内容分析,初步梳理归纳出包括个性特征、必备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经历经验在内的构成要素。然后,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汇总分析,形成关键性要素项、参考性要素项。最后,进一步对各要素进行定义,并划分要素的层级和评判标准,从而将模型导入实际应用。
2.选拔要素分析,结合选拔岗位的要求浓缩提炼了选拔关键7要素,并对应于关键行为。这些关键要素涵盖1项核心个性特征,1项核心业务知识,5项核心业务能力。
3.选拔关键7要素按照基础性、重要性进行分类排序,建立胜任力选拔要素模型参考图。
4.对提取的关键选拔要素及模型,在外贸事业部三家直属公司内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完善。
5.结合公司各部门业务特点,将外销员工作岗位大体上分为类、自营类,在对照选拔关键7要素时注意各有侧重。
6.统一思想,在年度选拔、晋升人员前,将选拔关键7要素下发各部门,由各部门对照选拔要素考虑人选。
7.考察干部过程中,人力资源部围绕选拔7要素进行访谈,并建议被访谈人员能够就被考核人员的相关情况重点交流。
8.访谈结束,人力资源部找本人沟通时,也请被考核者围绕选拔关键7要素介绍总结的工作成绩、不足等情况,人力资源部对照选拔关键7要素进行反馈、指导。
该模型大致体现了以良好的个性特征、扎实的业务知识为基础,5项核心业务能力为中高端要素的胜任力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外语、外贸等通用知识技能未列人选拔关键要素是因为外语、外贸通用知识是做好外销员的基础知识技能,但是尚不能构成胜任力选拔要素。其次,对于职业素养、责任心、事I心等素质要求,我们也没有列人选拔关键要素,并非不重视该类别素质,而是将这些素质贯穿于选拔关键7要素的学习、实践及关键行为中进行考察。
四、基于岗位性胜任力模型的A企业招聘工作总结分析
1.岗位胜任力模型转化到选拔实践,需要按照选拔关注点进行细分。岗位胜任力模型一般包括个性特征、必备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经历体验等内容,但是涉及到与选拔相关的关键要素主要集中在核心个性特征、核心知识技能和核心能力。唯有这样,我们在选拔中才能够聚焦重点、焦点 ,在选拔于部有分歧时有取舍标准。
2.选拔关键要素分类排序,增强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实用性。从岗位胜任力模型抽取出选拔关键7要素仅仅是工作的第一步,事实上关键7要素涵盖个性特征、知识技能、核心能力等内容,需要进一步细分为基础模块、高端模块,以利于我们较早甄选、考察到有潜力为公司作出较大贡献的人员。
3.调查研究与反馈验模是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岗位胜任力模型离不开大最的调查研究工作,同时离不开建立模型后的验证工作。要想让选拔关键7要素得到大家的认同,从开始阶段就要善于利用调查研究成果,后期要注意反馈验模,不断完善。
4.全方位使用选拔关键7要素确保工作成效。有了选拔关键7要素之后,要在事业部总经理、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人员、访谈人员、被考核者中做细致的宣传工作,确保大家自觉使用,这样在选拔考察干部过程中,才能为提高选拔工作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覃华林.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人力资源招聘管理[J].人力资源开发.2015,(06):41-46.
[2]陈羊.胜任力模型在招聘甄选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5,(32):120-125.
[3]陈玲,孙侃佳.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招聘模式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6,(08):30-35.
第二章 会员单位等级
第四条 凡承认本章程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均可提出申请,经本中心审核并自觉履行会员交费义务后,可成为本中心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会员(以下简称会员单位)。
第五条 会员单位分为四个等级,即顾问级会员、金卡级会员、银卡级会员、普卡级会员。不同级别的会员单位享受不同幅度的免费及优惠服务。
第三章 会员单位权利
第六条 本中心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的同时,接受会员单位的建议和监督。在一个服务年度内,不同级别的会员单位享受以下免费服务。
5、制定或修改劳动规章制度的指导服务;
6、一次劳动争议仲裁案件;
7、获得本中心网站企业会员专有用户名和密码,享受属于会员单位独有的网络服务:
(1)下载当期《劳动保障政策文告》和《劳动保障咨询顾问》电子刊物;
(2)使用企业招聘平台,并自主管理招聘信息;
(3)单位所属工作人员可以申请在“会员之家”栏目“我思我想和欢乐时光”中发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体会、学术性论文、活动花絮等署名文章,经本中心审核后在网站予以。
(三)银卡级会员享受以下免费服务:
1、每月二本《劳动保障政策文告》、《劳动保障咨询顾问》;
2、劳动保障相关政策咨询;
3、本中心为会员单位举办的劳动保障热点问题咨询专场、人力资源管理主题研讨会,限二人参加;
4、本中心为会员单位举办的联谊会或经验交流活动,限二人参加;
5、制定或修改劳动规章制度的指导服务;
6、一次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服务;
7、获得本中心网站企业会员专有用户名和密码,享受属于会员单位独有的网络服务:
(1)下载当期《劳动保障政策文告》和《劳动保障咨询顾问》电子刊物;
(2)使用企业招聘平台,并自主管理招聘信息;
(3)单位所属工作人员可以申请在“会员之家”栏目“我思我想和欢乐时光”中发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体会、学术性论文、活动花絮等署名文章,经本中心审核后在网站予以。
1 2 3 4 5 6 7 8(四)普卡级会员享受以下免费服务:
1、每月一本《劳动保障政策文告》、《劳动保障咨询顾问》;
2、劳动保障相关文件查寻;
3、本中心为会员单位举办的劳动保障热点问题咨询专场、人力资源管理主题研讨会,限一人参加;
4、本中心为会员单位举办的联谊会或经验交流活动,限一人参加;
5、获得本中心网站企业会员专有用户名和密码,享受属于会员单位独有的网络服务:
(1)下载当期《劳动保障政策文告》和《劳动保障咨询顾问》电子刊物;
(2)使用企业招聘平台,并自主管理招聘信息;
(3)单位所属工作人员可以申请在“会员之家”栏目“我思我想和欢乐时光”中发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体会、学术性论文、活动花絮等署名文章,经本中心审核后在网站予以。
第七条 在一个服务年度内,不同级别的会员单位享受以下服务的收费优惠(本条第(一)项中国际交流、省际调研考察和国家及本市有统一要求的除外),顾问级会员优惠30%;金卡级会员优惠20%;银卡级会员优惠15%;普卡级会员优惠10%。优惠服务项目如下:
(一)培训、交流服务
1、国际交流;
2、省际调研考察;
3、本中心独办的劳动保障政策系列讲座;
4、本中心独办的人力资源管理系列讲座;
5、就业准入培训;
6、国家职业资格培训;
7、企业内部职业培训;
8、劳动法律咨询专场;4、集体合同谈判;
5、工资集体协商;
6、劳务派遣。
第四章 会员单位义务
第八条 遵守本章程和本中心的活动守则,按期交纳会员服务费。
第九条 不得对外散布有损本中心形象的言论。
第五章 入会程序及注意事项
第十条 入会程序
(一)填表
阅读本章程后,有申请意向的用人单位从本中心网站下载或从本中心领取《劳动保障政策会员制管理资格审批表》,逐项填写。
(二)申请
携带《劳动保障政策会员制管理资格审批表》及本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到本中心办理申请手续。
(三)审核
在接到用人单位申请的当日,本中心出具审核意见。
(四)交费
经本中心审核同意的,用人单位按如下标准交纳会员服务年费:
1、顾问级会员:服务年费15000元;
2、金卡级会员:服务年费3600元;
3、银卡级会员:服务年费2400元;
4、普卡级会员:服务年费1200元。
本中心收取的上述会员服务费,主要用于会员单位管理及开展各类免费、优惠服务的开支。
(五)发卡
对已交纳会员费用的会员单位,按会员等级发放《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会员卡》(以下简称会员卡)。会员卡作为会员享受免费及优惠服务的凭证,交费年度内有效。
第十一条 注意事项
(一)注册
第十六条 本章程所称“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是指应会员单位需求,对会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状况进行诊断,帮助会员单位找出管理中的漏洞及其他问题。
目录:
摘要 第2-3页
Abstract 第3页
第1章 引言 第6-10页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6-7页
·在线招聘面试系统发展的现状 第7-8页
·本文研究的思路及所做的工作 第8-9页
·论文结构 第9-10页
第2章 系统分析 第10-18页
·系统需求分析 第10-13页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第13-14页
·系统实现中的难点分析 第14-18页
·工作流设计 第14-16页
·权限控制 第16-17页
·信息安全 第17-18页
第3章 系统实现中难点问题的研究与实现 第18-29页
·工作流设计 第18-24页
·工作流技术相关概念 第18-19页
·工作流设计 第19-24页
·权限控制 第24-26页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技术 第24-25页
·实现最小权限原则 第25-26页
·信息安全 第26-29页
·基础设施层安全 第26-27页
·支撑服务层安全 第27-28页
·应用系统层安全 第28-29页
第4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第29-51页
·系统环境与系统开发架构 第29-30页
·基础数据维护模块的详细设计 第30-35页
·基础数据维护相关数据库表设计 第30-32页
·信息维护相关界面设计 第32-35页
·面试配置模块的详细设计 第35-42页
·面试配置功能相关数据库表设计 第35-39页
·面试配置相关界面设计 第39-42页
·应聘人员功能模块设计 第42-46页
·应聘人员功能相关数据库表设计 第42-45页
·应聘人员相关功能界面设计 第45-46页
·主考官评分功能模块设计 第46-48页
·主考官评分功能相关数据库表设计 第46-47页
·主考官评分功能相关界面设计 第47-48页
·成绩统计功能功能模块设计 第48-49页
·成绩统计功能相关数据库表设计 第48页
·成绩统计功能相关界面设计 第48-49页
·各模块数据库表逻辑关系图 第49-51页
第5章 系统测试 第51-57页
·系统测试模型选择介绍 第51-52页
·系统测试用例说明 第52-55页
2009年5月始,沈港地铁公司在沈阳铁路机械学校先后进行了三次学生招聘会,分别录用了地铁司机、地铁检修、站台服务三类工作人员;同年10月,沈港地铁公司与沈阳铁路机械学校合作,完成了录用人员为期两个月的岗前培训。
纵观沈港地铁公司的三次招聘和一次培训的过程安排,均令我们感受颇深,甚至带来很多观念上的冲击,给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从事培训教育的教师、职业教育以及国内企业,都带来诸多的启示。
一、摒弃传统的“是非观”
中国社会从古至今有传统的“是非观”,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乃至社会道德,都促成此观念对一个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这种传统的“是非观”也就成为人们判断事物及行为的准绳。然而,在沈港地铁招聘中,很多需要判断处理的面试问题使学生回答时措手不及。接到问题后,学生往往考虑的第一件事是判断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即所谓的“是非”。以至于只顾苦苦探究问题结果的“是非”而错过了回答问题的时机。其实,生活和工作中,很多问题并没有最正确的答案,很多事情有多种解决的方法,我们只是能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即可。正如回答沈港地铁公司的问题,只要能提出一种观点,然后给一定的理论依据来自圆其说。
二、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在地铁公司面试题中,很多问题是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的,这与地铁公司的工作性质有关。应变问题主要针对于一些诸如火灾、临时停车等突发事故。免费论文。就一般企业而言,职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按部就班工作是最基础,也是容易实现的;但是企业更希望职工有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其实,无论是回答面试问题还是工作需要,最关键是把握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无论如何应变,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国家财产安全、减小企业损失和影响放在首位;二是锻炼一定的心理素质,处事不惊;三是需要积累一定的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
三、安全生产意识要贯穿职业教育的全程
地铁公司在笔试、面试及后期培训中,涉及很多电、高空作业、灭火器的使用等知识,始终强调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诚然,无论是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还是受教育的学生,都明白安全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职业教育始终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并未将安全生产意识系统地贯穿进能力培养。如今,地铁公司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全是应该从小抓起,从学生时代抓起,并贯穿全部工作过程的头等大事。
四、抓好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的脆化和缺失,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该问题在此次应聘时暴露无遗。很多学生面对应聘企业表现出的是紧张、恐惧、手足无措、心理失衡、患得患失,导致临场发挥不出应有的状态和水平。然而,心理素质脆化和缺失并非只是影响应聘这样简单,该问题若得不到解决还将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所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并非只是职业教育中的辅助部分,而是应该全体教育者、家长乃至全社会都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免费论文。
五、抓好基础知识的养成、积累,提高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往往更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弱化了基本知识的养成和积累,这一点无论从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课时安排到学生的重视程度都可以体现。然而,在地铁的笔试中,考核学生的主要内容是机械基础、电工电子、人文地理等基础知识和养成,这也使很多学生应对措手不及。其实,诸如地铁的很多行业不再强调在学校期间的专业技能,而是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积累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弱化工作经历、工作经验论
国内企业招聘时,往往强调应聘者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与此相反,沈港地铁公司更希望用单纯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企业不愿承担岗前培训环节,希望应聘者能最短时间内适应岗位并开始工作;而沈港地铁公司则愿意招收的员工是一张“白纸”,不掺杂其它因素,这张“白纸”则是通过企业自身的系统培训来书写和完善。
除了毕业学校、所学专业、性别、年龄、联络方式这些基本内容,你给企业准备的简历中还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你的教育背景(包括所有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等)与应聘的职位及业务相关的经验你曾经获得过的荣誉及奖励你的自我评价(优点阐述)你对如何开展业务方面的想法(没有把握的话建议不要写)
写简历的七忌
不要像写论文那样准备厚厚的一本。企业看一份简历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没有哪个企业领导会有耐心读你的“专着”,要善于抓住要点,建议长度不要超过2页A4纸。
不要把那些跟职位和工作无关的兴趣爱好都一股脑地写进去,比如旅游、看小说、唱歌、钢琴九级等等,这些兴趣爱好通常不会给你加分。
不要把在学校的各科成绩单都附上,你是去企业应聘,不是申请出国留学。当然,如果你的学习成绩特别优秀,那你就写上曾经连续几年拿过一等奖学金或者成绩全年级第几名等,这就足够了。
简历不要设计得过于华丽,这会让用人单位觉得你太会包装自己,把工夫都用在了外表上,甚至认为你的简历是请专门的美术人员“装潢”出来的。
与应聘职位无关的工作经验不要写。根据用人单位的性质、对职位的要求,提供出足以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能力的背景资料就可以了。
简历中不要面面俱到地展示你的所有方面才能,这样用人单位会抓不住重点。
建议不要在简历中写明最低薪水要求及职位要求,否则你可能失去面谈的机会,不要自己给自己设定过高的门槛。
专家建议一:突出学历或经验
如果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生,那就尽量突出你毕业的学校;若是你所学的专业与应聘的工作内容非常对口,那就尽量突出你的专业背景;如果你学历背景没有优势,那就想方设法在经验上胜人一筹,好好挖掘自己的经验,比如你参与过的所有社会实践、实习活动、所研究过的课题等,尽量找出那些足以证明你的经验优势的信息来。
专家建议二:递简历时巧用心思
第一,给对方简历前,要尽量多地提前做些功课,好好上网查查招聘企业的资料,并针对性地修改简历,然后再去那个企业应聘。
人才素质测评方法是指测评者采用科学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的表征信息,根据岗位需求及企业组织特性,运用履历判断、答卷考试、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模拟、评价中心技术、观察评定、业绩考核等多种手段,对被测评者的知识水平、能力、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素质进行综合测评的一种过程。它是建立在教育测量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方法体系。目前我国普遍应用的人才素质测评方法有知识考试、面试、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和评价中心技术。我国许多企业业已把人才素质测评方法应用到人才招聘中,但由于目前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为此,笔者具体分析了这一技术在我国企业招聘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人力资源部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人才素质测评在我国企业招聘中的作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面对当前企业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人力资源部门把好进人关,选好、选精所需的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人才素质测评技术应用到企业招聘中,可以为其吸收人才提供科学的保证,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获取应聘人员功能信息
人才素质测评要通过知识考试、面试、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和评价技术中心等一系列的环节,通过这些环节不仅可以通过简历等掌握应聘人员的表面信息,而且可以通过交谈、测试等了解隐藏信息,更加全面的获取应聘人员功能信息。
2.录取人员更加标准化
各个企业根据自身不同的行业要求和岗位设置不同的人员评价指标,并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人员录取更加标准化。
3.避免主观意识代替客观依据
一般的人员招聘往往根据应聘人员的经历和能力主观判断其是否适合岗位,缺乏科学根据,人员素质测评技术建立了一套客观的评价标准,使招聘变得科学合理。
二、人才素质测评在我国企业招聘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已引进了人才素质测评技术,但由于刚处于起步阶段,从使用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适用性较差。许多企业多采用西方或其他企业的人才素质测评方法或软件,这些方法或软件不能反映自身行业或岗位要求的特点,其测评的效度和信度大打折扣。第二,人才素质测评指标设置不合理。这些指标可操作性不强,企业对某些指标没有作具体明确的说明,模棱两可,导致许多误解产生。同时指标没有结合自身行业的特色,其设置几乎适用于任何企业。另外,未及时根据经济社会的变化适时对指标进行修正,导致有些指标已经过时,不符合时代的要求。第三,测评人素质偏低。实施人才测评需要教育测量学、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知识。而目前我国企业经过这种专门培养的人才极少。实际工作中人才测评人都由以前从事人事管理工作的人员直接进行操作,导致人才测评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三、人才素质测评在我国企业招聘中的对策研究
1.建立完备的人才素质测评理论体系
人才素质测评中的知识考试通常采用测评量表。它是指用一组题目来度量,然后用各项题目的分数或用一个总分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要建立完备的人才素质测评理论体系,首先要慎重采用其他行业的测评量表,编制符合企业特色、岗位要求的人才素质测评量表。不同行业有其自身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岗位要求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编制测评量表时,要充分考虑行业特色、岗位特色。其次,建立完备的测评量表库。广泛听取专家学者的建议,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岗位建立题库,如企业销售人员要建立性格测评量表、沟通能力测评量表等。最后,人力资源部指定专门负责人收集、修订、编制测评量表。由于测评量表的工作量较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发展会发生变化,而测评量表的建立又是招聘工作的基础,所以人力资源部应充分重视并指定专门负责人负责这项工作。
2.加强石油企业人才素质测评队伍建设
对人才素质的评价涉及到行为科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行政管理学及现代自然科学等,因此对人才素质测评队伍的要求很高。我国企业在招聘中的评价队伍一般是人力资源部,因此要加强人力资源部门的队伍建设。第一,加强对人力资源部门人才素质测评的培训,培训要体现综合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围绕人才评价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科学地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使其熟悉和掌握各种人才测评方法。第二,加强测评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遵守保密原则,杜绝人情招聘,禁止拉关系走后门,只有严格控制这种情况,才能使人才素质测评名副其实,真正发挥其作用,否则再好的测评方法和技术也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