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06 18:49: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产栽培技术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篇1

栝楼为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果实、根均可入药,具有极高的营养、药用价值。岳西县自2002年引进栝楼种植以来,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初具产业特色,种植面积连年扩大,产量、销售价格年年攀升,市场供不应求。现结合岳西县实际,将栝楼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地块选择

栝楼生命力强,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合岳西县种植。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充足、排灌方便的壤土为好;环境要求阳光充足、无污染。

2选择良种

岳西县种植一般选用皖蒌一号、皖蒌二号、皖蒌五号,出籽率可达10%以上,高产时净籽产量可达1500kg/hm2以上。

3整地施肥

冬前对选好的地块进行冬耕冻垄,3月上旬开始整地,开沟做厢。行宽3.5m、畦宽2.0m、沟宽1.5m、畦高30cm。在畦边50cm处开沟,深施45%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硼砂15kg/hm2、硫酸锌15kg/hm2、饼肥1500kg/hm2。有条件的地方也可施入土杂肥、人粪尿等腐熟有机肥。若是粘性重的土壤,可在翻耕前撒施一些河沙改良土壤。

4及时搭架

搭架要本着棚架牢固、降低成本、方便作业、提高覆盖率的原则,大田种植的栝楼多采用平面棚架式。具体方法是:在地面按3.5m×3.5m标准立柱,柱上端选用10号不锈钢丝拉对角线,然后在上面铺上20脂网眼的尼龙网即可。一般架高180cm。在移栽前或出苗前结束,避免搭架伤苗。

5切根育苗

选择二至三年生、生长一致、抗病、高产、根粗2~4cm、无病虫害、断面为白色的新鲜栝楼块根,将其切成10~12cm长进行无性繁殖。将合格的块根在阳光下晒4~5h后用1.5%菌线威4000倍液进行消毒。育苗前将苗床用水浇湿,摆放时块根间保持一定间距,以防相互接触引起烂根。摆放好后用湿河沙盖好,覆沙厚度以3~5cm为好,然后盖上稻草,再浇透水,并采取平铺地膜和拱棚双膜覆盖。移栽前1周揭膜通风炼苗。

6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根据岳西县气候特点,块根直接移栽应在3月中旬,带苗移栽应在4月上旬。过早移栽易遭受倒春寒危害,过迟移栽延迟了坐果期,降低了产量。栽植密度一般为3.5m×1.0~2.0m。当年栽栝楼不少于2400株/hm2,多年生栝楼视品种特性适当减少株数,一般不得少于1800株/hm2,保证茎蔓铺满架面。栽后要浇活棵水,浇到活棵为止(一般7d以上),其标准为日晒叶片不萎蔫。

7雌雄搭配,合理定植

雌雄搭配要合理,岳西县小面积种植一般按10∶1比例配置,大面积种植可按15∶1种植;但雄株不得少于150株/hm2

8选留主茎,扶苗上架

当栝楼主茎长到0.3~0.5m时,选择生长旺盛、健壮无病虫害的主茎1~2根,插好攀援物。用软质带绳将苗固定在攀援物上,牵引上架。根部多余的弱苗、架面以下藤蔓上的腋芽、雌花要及时抹去,做到去早、去尽。

9田间管理

9.1合理施肥

一是早施、轻施提苗肥。定植活棵后,追1~2次速效氮肥,一般用稀释后的腐熟人畜粪3750~4500kg/hm2即可。二是重施花果肥。6~8月,栝楼生长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重阶段,需要吸收大量养分。在此期间要以有机肥和钾肥为主,重施2~3次花果肥,一般每次用饼肥750kg/hm2或腐熟人畜粪15t/hm2+硫酸钾225kg/hm2。

9.2水分管理

多年生栝楼根系发达,较耐旱,但在生长盛期和果实膨大期,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遇涝要及时排水。

9.3合理整枝

一年生植株主茎留1~2根,第2年后,只留1个健壮主茎,主茎长到3m后,应断头,促第1分枝生长,增加挂果率。同时剪去一些小枝头,控枝蔓、老叶及多次分枝。

9.4保花保果

为增加花粉量,提高授粉率。在花期喷1000~3000mg/kg矮壮素,花果期喷0.3%~0.5%硼酸液。

10越冬期管理

越冬期主要以保温防冻为主,伐禾后应在其上盖沙或草。开春后即时施肥,浇好返青水,力争早出苗、出壮苗。

11病虫草害防治

篇2

2特征特性

该品种在黄淮海区域夏播生育期98d左右,适应性广,品质好,淀粉含量75.8%,高产稳产,抗病性好,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红色,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红色,叶片宽大上冲,株型紧凑,株高250cm左右,穗位高11cm,全株19~21片叶,果穗筒型,穗行数14~16行,穗长17~18cm,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1.6g。

3产量表现

该品种2004~2005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126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左右。

4高产栽培技术

4.1整地施肥

麦收后及时灭茬整地,撒施优质腐熟土杂肥15.0~22.5t/hm2、尿素150kg/hm2、磷酸二铵150kg/hm2、氯化钾50kg/hm2、锌肥15~30kg/hm2,或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600kg/hm2。

4.2适时早播

麦收后应及早播种,有墒抢墒、无墒造墒,力争在6月15日前后播种结束。

4.3合理密植

一般留苗6.0~6.3万株/hm2,采用等行距种植,行距60~70cm,株距25~30cm;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距70~80cm,窄行距50cm,株距30cm。

4.4田间管理

4.4.1间苗与定苗。玉米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若连片缺苗较多,可用同一品种浸种以后补种或阴雨天移栽,于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

4.4.2科学化除。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及时用50%乙草胺乳油1500mL/hm2对水600~750kg/hm2,均匀喷施地表,出苗后可用玉农思(41%异丙草胺莠去津悬乳剂)3kg/hm2对水600~750kg/hm2,或21%百草枯600~750g/hm2对水600~750kg/hm2,进行行间喷施除草。

4.4.3科学追施“三肥”。要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攻粒肥。定苗后追施尿素90~120kg/hm2或碳酸氢铵300~375kg/hm2作苗肥;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0~375kg/hm2或碳酸氢铵600~750kg/hm2作穗肥;吐丝期追施尿素75kg/hm2或碳酸氢铵225kg~300kg/hm2作攻粒肥。

4.4.4人工辅助授粉和去雄。减少秃顶空粒和植株养分消耗,提高玉米结实率,促进干物质积累。人工辅助授粉可在玉米盛花期用竹竿钉制成丁字架推动雄穗或用手轻摇植株等方法,促使花粉迅速落在花丝上。人工去雄方法是在玉米抽雄后散粉前进行,当雄穗顶端露出喇叭口20cm左右时,用右手握住雄穗轻轻向上迅速拨起,在无大风晴好天气,根据苗情长势可采取隔1行(株)或隔2行(株)去除雄穗,注意不要带叶和伤叶。若天气干旱要少去,一般不要超过全田的1/3。

4.4.5抗旱排涝。在生长期遇连阴雨,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玉米受渍害,特别在玉米拨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若遇天气干旱(田间持水量低于70%),应及时浇水防旱。

5病虫害防治

5.1病害防治

玉米叶锈病、纹枯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防,大、小叶斑病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喷防,7~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5.2虫害防治

对玉米螟可在大喇叭期用3%呋喃丹颗粒15.0~22.5kg/hm2丢入心叶内或用50%辛硫磷乳油1.5kg/hm2对水450kg/hm2对心叶丛喷雾防治。对蚜虫、红蜘蛛、蓟马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g/hm2对水225kg/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750mL/hm2或40%氧化乐果1.2~1.5kg/hm2对水450~600kg/hm2喷施防治。

6适时收获

当玉米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时,及时收获。收获过早影响玉米产量品质,过迟会对后茬作物种植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翟玉玲,蒋海燕,陈莹,等.杂交玉米新组合高产栽培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48.

篇3

徐豆13号是江苏省徐州农科所1993年用徐豆139号作母本,徐豆8618-4品系(徐豆7号×泗豆1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05年经全国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涡阳县引进该品种试验示范,2007年大面积推广。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亚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02d,株高85cm,株型直立,主茎节数17节左右,有效分枝1~2个。叶片卵圆形、绿色,白花,棕毛。每荚粒数2粒,荚棕黄色,底荚高12cm左右。籽粒扁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褐色,百粒重21.5g左右。

(1)产量高。在品比试验中徐豆13号平均产量为2739kg/hm2,比徐豆10号增产7.8%,2007年在涡阳县大面积种植,平均产量为2673kg/hm2,其中牌坊镇333.3hm2种植基地,平均产量为2800.5kg/hm2,最高田块达4288.5kg/hm2。

(2)抗性强。植株生长繁茂,开花早,花期长,抗旱耐涝性较强,落叶性好,不裂荚,高产稳产,较抗倒伏,抗大豆花叶毒病。

(3)品质优。蛋白质含量40%,脂肪含量21.3%,异黄酮含量4.66mg/g,为高蛋白兼高异黄酮品种。商品性好,籽粒整齐,完全粒98%以上。

(4)适用范围。适宜皖苏淮北地区、山东南部、河南等麦豆一年两熟地区种植。要做好轮作换茬,避免夏大豆连作。

2高产栽培技术

2.1增施底肥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每生产100kg大豆籽粒及相应的茎、叶、荚、壳等,需要吸收氮5.3~9.5kg,五氧化二磷1.0~2.6kg,氧化钾1.3~4.9kg。大豆根系发达,并有根瘤,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实践证明,大豆高产地块的有机质含量大都在2%~4%以上,土壤结构良好,土质疏松,水、肥、气、热协调。要做到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均衡发展,保证前期有粗壮的营养体,在后期生长不过于繁茂、不徒长、不倒伏,花荚不脱落,结实率高,高产稳产,增施底肥显得特别重要。底肥要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土杂肥,一般30~45t/hm2,标准氮105~150kg/hm2,过磷酸钙300~450kg/hm2,氯化肥75~150kg/hm2,随整地掺合入土。板茬播种豆田,用优质腐熟人畜粪肥加氮磷钾单元肥或复合肥作种肥,做到种肥分离,也有很好效果。因农活紧张,不能给大豆施底肥的地方,可加大前茬作物的施肥量,使大豆利用残肥,效果也较好。

2.2适期早播

夏播大豆短光性强、生育期短,如播种过晚,营养生长期短、生长差、发育快,不能充分利用当地有效生长期的温度、光照和水分,同化率低、产量不高。

2.3足墒播种

夏大豆播种时期正值湿度高,水分蒸发量大,对土壤墒情差田块,要灌溉造墒播种或遇雨抢种,以达足墒下种,一播全苗。对于比较平整的地块,可板茬灌1次“跑马水”;对地块不平,可采用田灌、沟灌、喷灌,做到受水均匀,防止漏水和灌水过多,灌溉后及时整地抢种,播后耙平保墒。播种方式上可采用机械条播,进度快,而且播种均匀,深浅一致,有利于一播全苗。

2.4合理密植

“不可太稀,也不可太密”,要根据土壤肥力、栽培条件、播期早晚,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充分利用地力,合理利用光能,发挥大豆增产潜力,提高大豆产量。据试验徐豆13号,在6月上中旬适播期内最佳播量为75~90kg/hm2,行距40cm,株距12~14cm,密度18.0~19.5万株/hm2,既能保证单株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增加单株结荚数、粒数和粒重;又能达到单位面积有足够的株数,达到增产的目的。

2.5生育期的管理

(1)间苗。对大豆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度进行试验,其产量增幅达7%~22%。大豆苗分布越均匀,产量越高。提高大豆田间植株分布均匀度一是适当加大播量,减少缺苗断垄、确保全苗。二是实行人工间苗,大豆人工间苗可在齐苗后立即进行,宜早不宜迟,间苗株距按设定密度来确定,一般12~14cm。间苗时拔除弱苗、病苗、小苗、疙瘩苗,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2)追肥。开花鼓粒期是大豆的需肥高峰期,在分枝期追肥可以满足大豆需肥高峰的养分需求。

大豆追施氮肥,应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基肥中氮肥种类和数量、大豆生育阶段及其长势强弱综合考虑是否追施。在高肥力土壤,前期肥料充足,大豆生长良好的情况下,不要追施氮肥。土壤基肥不足,大豆苗生长不良的豆田,在苗期追施氮素45~75kg/hm2。初花期一般用30~45t/hm2有机肥加三元复合肥150~225kg/hm2进行开沟追施。

(3)叶面喷肥。叶面喷肥可以减少肥料流失和土壤对肥料的固定,提高养分利用率。在大豆生长发育中后期可进行叶面喷肥。根据大豆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在初花期至盛花期可用尿素7.5~15.0kg/hm2,磷酸二氢钾1.5~4.5kg/hm2,钼酸铵225~450kg/hm2,对水450~750kg喷施1次。在初花期和终花期喷施2次效果更好,也可加锌、锰、硼肥喷施。

(4)生长调节剂。大豆栽培应用生长调节剂有增花、矮化、壮杆和促进早熟的作用,比打顶省工省时。如运用得当,增产效果明显。当大豆盛花末期植株在60~65cm,生长仍然旺盛时,可使用多效唑、增产灵、矮壮素等大豆生长调节剂。如果田间生长特别旺盛,可在盛花期、结荚期喷洒2次。

(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大豆病毒病、霜霉病、食心虫、豆荚螟、蚜虫、豆天蛾是大豆主要病虫害,对大豆病虫害防治必须采取合理轮作、栽培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在化学防治上,要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为科学用药提供依据。可选用代森锰锌、百菌清、三唑酮防治大豆病害,选用敌百虫、乐果、吡虫啉、菊酯类农药防治大豆虫害。也可在病虫发生盛期多种病虫总体防治,做到一药兼治。

杂草对大豆生长影响较大,大豆生长期间是高温高湿季节,田间杂草量大,萌发集中,生长迅速,若防除不力,易造成草荒。大豆田杂草发生具有种类多、密度大、防除困难的特点,防治上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除为重点,人工防除为辅助的综合防除措施,达到经济有效的控制大豆田草害的目的。适期使用安全、高效除草剂是除草的关键。可选用乙草胺、广灭灵、恶草灵于大豆播后苗前均匀喷施土表进行土壤处理,也可于大豆苗后3片复叶前,杂草三至五叶期,选用禾草克、高效盖草能、拿捕净等防除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豆田杂草,选用杂草焚、虎威、苯达松等防除阔叶杂草。也可将2类药低限量混用,防除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的豆田。

参考文献

[1]马金芳.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8(8):12-13.

篇4

芝麻是我市重要的油料作物,在种植上以夏芝麻为主。现将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高产、优质、生长势和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是夏芝麻高产栽培的基础,这些优良品种表现为植株高大、生长势强、结蒴快而多,耐病耐渍性强,抗病性好;同时,由于夏芝麻田间生长时间较短,应选择早、中熟品种,如豫芝9号、豫芝11号、国审豫研郑910、郑芝98N09、郑杂芝H03等。

2选地、整地与施肥

芝麻不耐淹、不耐重茬,而夏芝麻生育期间一般雨涝偏多,因此须选择地势高燥、排水方便且2~3年以上没种过芝麻的田块种植。前作收获后及时整地,配合整地施入基肥,施肥的原则是控制氮肥,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施过磷酸钙450kg/hm2、尿素75kg/hm2或磷酸二铵225kg/hm2,农家肥15~45t/hm2,硫酸钾150kg/hm2,硼、锌、锰肥各15kg/hm2作底肥,并用50%辛硫磷乳油1.5kg/hm2拌细土375~450kg/hm2均匀撒于土表,随犁翻入土内,以防地下害虫。耕地深翻15~20cm,犁后耙磨3~5遍,达到地平、上虚下实。田间起垄,垄宽80cm,沟深20cm。

3抢时抢墒播种

要充分利用现在机收、机耕、机播的快捷优势,趁墒、趁天抢收、抢种,一般应在6月10日前下种完毕。播种前用多菌灵或五氯硝基苯拌种,进行种子消毒,预防芝麻根腐病、枯萎病和茎点枯病等病害。播种可用3行流体播种机或普通耧条播,行距30cm;播量按品种特性决定,一般品种适期播种留苗15.0~22.5万株/hm2,早播肥力偏高地宜稀,晚播肥力稍差地宜密。播后适当加压,趟平耧沟,以提高保墒能力,利于出苗。并用50%拉索乳油3000mL/hm2对水750kg封闭除草,也可在出苗后芝麻3对真叶时用50%禾草克乳油750~1200g/hm2对水叶面喷施,都有好的除草效果。

4搞好田间管理

4.1现蕾前的管理

①及时间定苗和查苗补缺。1~2对真叶时间苗,4~5对真叶时定苗。对缺苗断垄的地方剔稠补稀,进行移栽,保证苗匀、苗齐、苗壮。②中耕。出苗后结合灭茬、松土、保墒浅锄,定苗后浅中耕1~2次,切忌伤根,以后中耕适当深些,并进行培土封根。③追肥。4~5对真叶定苗后,在墒情充足情况下结合中耕松土追肥封根,追施尿素112.5kg/hm2。

4.2开花至终花期的管理

①追肥。芝麻初花期以后才进入旺盛生长期,是需肥高峰期。在初花期雨前追施尿素150kg/hm2,隔15d,再追施尿素112.5kg/hm2及磷酸二氢钾45kg/hm2。如无雨,应追肥后浇水。初花期至盛花期,搞好叶面施肥,以促进增蕾、增花、增蒴,喷施0.2%硫酸锌、0.1%~0.2%硼砂、0.4%锰肥混合液750kg/hm2,全株喷洒,5~7d喷1次。可与农人液肥、高产宝、芝麻叶面肥及磷酸二氢钾、抗旱剂等轮换使用。②防旱排涝。夏季雨水多,时空分布不均,既易雨涝,也可能伏旱。田间要挖好排水沟,涝时加强排水,田间不能有积水。旱时及时浇灌,如下午发现植株叶片有萎蔫现象,即需浇水,防止因干旱造成落花、落蕾和生长停止。③花药喷水。夏季气温高,天气干燥时,为延长花药寿命,在上午10时前及下午5时后向芝麻株间喷洒清水,喷施750~1500kg/hm2,连续喷洒3~5d。④打顶保叶。芝麻进入盛花末期,将芝麻顶端掐去3cm左右;并杜绝掐芝麻叶,让其自然脱落。

4.3终花至收获前的管理

芝麻70%的产量构成要素在此阶段形成,要最大限度地延长这一生育时期,主要措施是养根护叶,尽可能地延长其生长,促进籽粒饱满。一是保持土壤有适度的墒情,二是可叶面喷洒黄腐酸4000倍液或1%的尿素溶液,保证在芝麻收获期仍有2~3片绿叶存在,使之正常缓慢落色。

5化控及病虫害防治

篇5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夏玉米的最大集中产区,但是,依照传统的栽培方式,该地区夏玉米平均单产还很低,高产玉米的增产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这与有利的自然条件极不一致。因此,结合良种,在这一地区推行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栽培技术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良种的高产优势,使玉米单产由6000kg/hm2提高到13500kg/hm2左右。

1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在玉米增产中良种的作用占30%~50%,但不同的良种对光、热等环境条件存在不同的要求。应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并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夏直播玉米比较适宜选用中早熟品种。尽量选用大小一致的籽粒,去除发霉变质的籽粒和秕粒。播前对种子进行科学处理,做好发芽试验,种子的发芽率应在95%以上,以确保全苗。

2整地播种

2.1选地整地要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疏松且通透性好,耕层有机质和速效养分高,保水、保肥力好的旱地或缓坡地来种植夏玉米。播前精细整地,使土地松软疏松,细碎平整后再开沟起畦播种。在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方,夏直播玉米可以增施基肥,全面浅耕、耙耢。在机械化水平较差的地方,可以采取局部整地的方法,只在玉米播种行内开沟,集中施肥,用松土机对播种行实行深松,耙平后立即播种。玉米出苗后再对行间进行中耕。

2.2适期播种对于夏直播玉米来说,播期越早越好,晚播会造成严重减产。黄淮海地区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夏玉米由于生长期较短,所以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时抢种,具体的抢种方法主要有2种:一种是麦收后先用圆盘耙浅耕灭茬然后播种;另一种是麦收后不灭茬直接播种,等出苗以后再在玉米行间中耕灭茬。

直播时应尽量做到墒情好,开沟深浅一致,覆土严密,施足基肥和种肥。基肥和种肥的施用原则是:磷、钾肥一次施足,氮肥占总施肥量的30%~40%。施肥时要严格做到种、肥隔离,以防止出现烧种现象。夏直播玉米应根据品种和栽培条件的改变确定适宜密度,进行合理密植。播种量的多少视籽粒大小、发芽率、播种方式、栽培目的而定。一般来说,紧凑型品种种植72000~82500株/hm2,半紧凑型品种种植63000~75000株/hm2,披散型品种种植52500~60000株/hm2。

为确保苗齐、苗全,播后应浇1次蒙头水。

3田间管理

3.1苗期管理

3.1.1查苗、补苗。出苗后必须及时查苗补苗。补苗方法:一是将种子浸泡8~12h,抢时间补种;二是移苗补栽,即缺苗田块,在玉米3~4片叶时带土移栽补苗。缺苗不重的地块,可在缺苗四周留双株补齐,补苗后施水肥1~2次。

3.1.2间苗、定苗。夏直播玉米在长到3片可见叶时应及时分次间苗。间苗应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弱留强,在5片可见叶时定苗。定苗时要多留计划密度的5%左右,在其后的田间管理中拔除病弱株。

3.1.3中耕除草。玉米苗期一般中耕2次,耕深5~10cm。夏直播玉米苗期正处在雨季,为防“芽涝”,定苗前后应浅耕5cm左右;拔节期前后中耕应深些,行间可达10cm左右。结合中耕松土,除去杂草。也可适当采用化学除草。

3.1.4追肥浇水。夏直播玉米施用基肥比较困难,必须及时追施苗肥。苗期追肥有沟施和穴施两种。一般施尿素300kg/hm2,钾肥75kg/hm2。可以在距玉米植株10~15cm处开深10cm左右的沟,将有机肥、化肥等一次施入,覆土盖严,提高肥效。追肥时对弱苗、补栽苗应施适量“偏肥”。玉米在苗期耐旱能力较强,一般不需灌溉。但夏直播玉米在干旱严重,影响幼苗生长时,也应及时灌溉。苗期浇水要控制水量,勿大水漫灌。

3.1.5防治病虫害。玉米苗期的主要虫害有地老虎、粘虫、蚜虫、蓟马等。防治地老虎可在出苗后用2.5%的敌杀死800~1000倍液,在傍晚喷洒地面。用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喷洒玉米苗心可以防治蚜虫、蓟马、稻飞虱等。

3.2玉米穗期管理

3.2.1拔除弱株,中耕促根。对于那些小株、弱株,应及早拔除,以提高群体质量。穗期一般中耕1~2次。拔节至小喇叭口期应深中耕,以促进根系发育,扩大根系吸收范围。小喇叭口期以后,中耕宜浅,以保根蓄墒。

3.2.2重施穗肥。夏玉米穗期是追肥最重要时期,以追速效氮肥为主。追肥时间一般以大喇叭口期为好,具体运用要因苗势、地力确定。施肥方法为:结合中耕培土,在距玉米行15~20cm的两植株之间,打深6~10cm,直径3~4cm的深穴,施氮肥600kg/hm2,将肥料施入穴内,然后大培土。3.2.3浇水和排灌。玉米穗期要灌好2次水:第1次在大喇叭口前后,灌水量一般每公顷600~900t,应结合追肥进行灌溉。第2次在抽雄前后,一般灌水量要大,但也应视天气和地面持水量,掌握适度。玉米地面灌水通常采用沟灌或隔沟灌溉,既不影响土壤结构,又节约用水。如果降雨过多,土壤水分过量,应及时排水防涝。

3.2.4防病虫,防倒伏。夏玉米穗期主要病虫害有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及玉米螟等。在拔节期及抽雄前后,喷施10%双效灵200倍液,可有效防治玉米茎腐病。玉米心叶期和初穗期,用90%晶体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75%辛硫磷乳油3000~4000倍液灌心或穗部顶端灌药,每株灌药10ml,可有效防治玉米螟。

3.3花粒期管理

3.3.1补施攻粒肥。夏玉米花粒期应根据大田植株长相,酌情追施攻粒肥。一般在雌穗开花前后,追施尿素75kg/hm2,打穴深施。

3.3.2浇水与排涝。适宜的土壤持水量为70%~80%,籽粒灌浆过程中,如果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涝,以防涝害减产。如果天气干旱应及时灌水。

3.3.3人工去雄与辅助授粉。去雄宜在雄穗刚抽出而尚未开花授粉时进行。去雄方法:在雄穗从顶叶抽出1/3~1/2时,隔1行去1行或隔1株去1株,去雄株数不超过全田株数的1/2,最好将病弱株的雄花去掉,以节省养分,减少虫害。地边、地头不要去雄,以利于边际玉米雌穗授粉。授粉结束后再去掉所余雄穗。去雄时不要损伤顶端叶片,更不能砍掉果穗以上的茎叶。在玉米授粉后期要逐株进行检查,对未授粉的雌穗花丝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授粉,效果最佳。最好边采粉边授粉。授粉的方法:采集花粉之后除去颖壳,然后用毛笔蘸取少许授到雌穗的花丝上。

3.3.4中耕除草,防治害虫。灌浆后期顺行浅锄1次。夏玉米花粒期常有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蚜虫等危害。用2.5%的敌杀死1000倍液喷洒雄穗可防治玉米螟,在叶面喷洒50%辛硫磷1500倍液可防治黏虫、棉铃虫,玉米后期主要受蚜虫危害,应及时用40%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

4适时收获

适期收获是提高玉米产量、品质的重要措施。籽粒成熟的标准是: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叶枯白,籽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黑色层出现。通常中早熟品种在授粉后45d收获,中晚熟品种在授粉后48~52d收获较为适宜。

参考文献

[1]周广成,陈现平,陈洪俭,等.淮北地区中大穗型玉米栽培密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1,29(5):571-572.

[2]王忠孝主编.山东玉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篇6

1海南水稻发展概况

水稻是海南岛传统的农作物,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据农史研究,3000多年前的原始农业已有水稻栽培。海南的光、温条件优越,野生稻类型多样,水稻种质资源丰富,明代有水稻品种70个,民国时期有240个,20世纪70年代有560个[1]。近期,优质、丰产的常规品种、杂交组合不断增加,是我国水稻育种的资源库。海南水稻播种面积由增加到减少,总产由增加到基本平衡,单产在逐渐增加。播种面积的减少与海南农业结构调整及市场经济导向有关。但是,海南是农业人口为主的省份,农村居民约占总人口的72.25%[2];从长期战略与社会稳定以及气候方面选择,水稻仍是海南面积最大作物,农业地位不可动摇。海南由于人均水田面积少,农民生产水稻主要是解决口粮问题,造成长期以来,水稻生产管理粗放、栽培技术低。在人口日益增多、播种面积又逐年减少的局面下,粮食明显不能自给。因此,只有不断更新水稻品种,接受新的栽培技术,才能增加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

2优良水稻品种(组合)的选择

优良的水稻品种(组合)选择,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首要条件。目前,水稻品种(组合)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海南省下属各市县的农技部门应做好引种、试种、示范推广,帮助农户选好种、用好种。目前海南早稻推广的杂交稻组合主要有Ⅱ优128、特优128、特优721、粤杂922等组合;晚稻主要有博Ⅱ优15、博优225、博Ⅱ优134等组合,常规品种主要有特籼占25、桂农占、科选13等。根据适应性不同,各地区应坚持优中选优,而且选择的品种(组合)要耐肥、抗倒,耐热性好,抗病性强,而且要不断尝试新品种(组合)。

3高产栽培技术

3.1适当安排播种期

海南岛面积不大,但是冬季、早春气候,东南部和西北部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地区,要根据品种的特性,安排合适的播种期,确保苗期的安全和季节安排。

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12月中旬,晚稻安排在6月上、中旬;海南岛的西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在1月中、下旬,晚稻安排在7月上旬。

3.2科学催芽

目前我省农民催芽方法比较简单、缺乏科学性,在早稻遇到低温时经常出现烂种、出芽慢、质量差的情况。比较科学的催芽是采取多浸多晾。催芽的步骤为:1000倍的多菌灵泡种12h清水洗干净晾12h清水浸12h晾12h清水浸12h晾干催芽。催芽一般用润湿麻袋包裹好,进行催芽,这种催芽方法虽然有些繁琐,但难度不大,农户也容易接受,目的是使种子出芽一致,秧苗生长均匀。

3.3科学管理

3.3.1苗期管理。播种前1d先将秧地整好,杂草除净,畦面宽一般为1.5m,秧地施复合肥75kg/hm2。早稻播种时如遇低温,必须及时用地膜覆盖,回温后或晴天要把畦面两端膜揭开,如果气温高,要把膜全揭开;晚稻播种时如遇雨天,也应采用地膜覆盖,以免雨水冲散、流失,但雨天过后要及时揭膜。秧地显绿后,开始灌跑马水,保持秧田湿润;秧苗长到2叶1心时,灌好1层浅水,施尿素75kg/hm2;插秧前3d左右,再施75kg/hm2尿素做为送嫁肥,秧地保水2cm左右至插秧,每苗争取带蘖到本田。

3.3.2田间管理。①插植疏密合理。目前,我省农民插秧普遍存在过密,而且一蔸多苗,这样不利于管理,又浪费种苗。一般杂交稻采用单、双苗插植,常规稻2~3苗插植;插植规格一般采用20cm×20cm、20.0cm×16.7cm、16.7cm×16.7cm等3种规格,沿海地区适当采用密植,山区可适当疏植。②科学除草。在插秧后5~7d,配合本田第1次施肥,将60%丁草胺1500g/hm2和肥料混合均匀施,保水4~5d,并尽量避免田间农活操作[3]。③肥水管理。施肥原则为:采用前攻中稳后补。不同品种(组合),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根据禾苗长势可酌情增减。基肥:在拖拉机整地前施农家肥7500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或拖拉机整地后施复合肥225kg/hm2,然后耙平)。追肥:第1次追肥在插秧后5~7d,这时施复合肥75kg/hm2、尿素150kg/hm2,目的是促进早分蘖,而且早生快,发对抑制杂草生长有很好的效果;第2次追肥施复合肥75kg/hm2加尿素112.5kg/hm2,主要是进一步促进分蘖,并达到够苗目的。钾肥:海南土壤普遍缺钾,钾肥的合理使用很重要。一般在插秧35~40d追施氯化钾或氧化钾150kg/hm2,以达到壮秆、结实率高、增强抗性和米质的目的。穗粒肥:在水稻抽穗扬花时,根据水稻生长状况,可以追施尿素60~75kg/hm2,并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以达到促花护花养花、

延迟功能叶衰老、促进子粒饱满的目的。水分管理做到浅水插秧,深水扶秧,浅水促蘖,干湿交替管理。在秧苗达到600万株/hm2后,开始晒田。晒田主要根据水稻生长状况、水分管理情况、区域性土壤性质划分:对于山区,土壤肥力好,水分充足、禾苗长势过旺的田块,要争取重晒;对于肥力一般,缺水、禾苗长势一般的田块,可以轻晒。晒田过后回水,在幼穗分化至抽穗灌浆期,保持浅层水,灌浆后保持干干湿湿至成熟,收割前5~7d断水,以便收割操作。

3.4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以防为主、治为辅,各地区要积极配合当地植保部门,根据病虫发生规律做好预防工作。一般在秧苗期,要注意稻蓟马、叶瘟,防治用药主要有吡虫啉、杀虫双、三环唑;在禾苗分蘖营养生殖期,要注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危害,这时期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白叶枯、叶瘟,防治用药主要有三唑磷、杀虫双、井冈霉素、叶青双、三环唑;抽穗至成熟期,应当注意三化螟、稻飞虱危害,病害主要注意穗颈瘟,防治用药主要有三唑磷、杀虫双、扑虱灵、三环唑。在苗期和插秧时,要注意田螺危害,主要防治农药有密达刹螺剂。农药用量主要参考说明书并咨询当地植保部门。

3.5适时收获

水稻成熟后,由于海南风雨较多,所以要注意观察天气,收听天气预报,抢在晴天及时收割,确保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篇7

1合理轮作

花生是连作障碍非常严重的作物,花生轮作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花生轮作的前茬应选择玉米、高梁、谷子等禾本科作物,不能选择马铃薯、芝麻和豆科作物轮作换茬。

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及周边地区以红粒型品种为主,如扶余四粒红、扶花1号、扶花2号、扶花3号,搭配白沙1016、吉扶2号、吉扶3号、花育20等品种;吉林省西南部四平双辽及周边地区以白沙1016、花育20、亚美406为主,搭配四粒红、扶花系列品种。选用的良种要达到发芽势90%、发芽率99%以上,并于播种前10~15d将种果放在通风向阳处晾晒2~3d。

3深翻整地

提倡秋季深翻整地,达到熟化,沉实土壤,消灭部分越冬病虫害,积蓄冬春雨雪缓解春旱。开春解冻之后,及时耕耢保墒,避免水分散失,影响播种。秋季来不及深耕的地块,早春提前深耕。一般在春分后清明前进行,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春耕必须随耕随耙,使土壤下部沉实,表土松细。试验表明,冬深耕比春深耕增产16.8%,比浅耕增产53.9%。一般深翻25~30cm为宜。翻地时应做到耕翻及时,深度一致,行向直,不漏耕,不重耕,垡片翻扣严密,不漏土边、地头,减少开闭垄。

4科学施肥

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结合整地一次性作底肥施入。施肥量:优质腐熟农家肥25~30t/hm2、硅钙肥200kg/hm2、磷酸二铵200kg/hm2、尿素100kg/hm2、硫酸钾150kg/hm2或施花生专用肥600kg/hm2。

5播种

5月10~20日为最佳播种期,连续5~7d内5cm土温稳定通过12℃即可播种。单垄种植,垄宽65cm,单行拐子苗,穴距15cm,栽植12万穴/hm2;90cm大垄双行种植,穴距15~17cm,栽植13~15万穴/hm2。播种深浅要一致,播后覆土,厚度3~5cm。

6加强田间管理

6.1查苗补种,清棵蹲苗

一般播种后12d左右开始出苗,出苗后及时检查,若发现缺苗、断条应立即催芽补种,以保全苗。花生苗出齐后,用手或小扒锄及时清棵,将幼苗根际的浮土扒出,使2片子叶外露,做到齐一块清一块。

6.2中耕培土,及时除草

6.2.1中耕培土。做到“三铲三趟”,第1次在苗期,中铧深耕浅上土,疏松表土,清除早春杂草;第2次在始花期,中铧耕作,比第1次稍深,少上土;第3次在开花期,大铧深耕,稍多上土,有利于果针下扎入土。6.2.2化学除草。于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用70%都尔乳油2.0kg/hm2或90%都尔乳油1.5kg/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洒土壤表面。

6.3叶面追肥

在下针结荚期,喷施800倍壮饱安、籽满堂、粒粒饱等药剂促果饱、增果重。在生长后期叶面喷施保绿王、大肥王或用0.15kg/hm2尿素对水15kg/hm2喷施2~3次,提高叶片活力,延长功能叶片期,控制植株早衰。

7病虫害防治

花生易发的病害是叶斑病和根腐病。叶斑病7月中下旬发病,初见病叶时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每10~15d喷1次,连续2~3次。根腐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

花生易发生的虫害是蛴螬、金针虫、蚜虫。蛴螬、金针虫用乐果拌种,用40%乐果乳油0.5kg加水10kg,拌花生种子350~400kg;7月中旬如发生虫害可用800倍辛硫磷药液灌根;蚜虫防治要求“治少治小”,始花前喷施药剂,常用40%久效磷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开花下针期发生蚜虫为害时用农药熏蒸,用80%敌敌畏1.5kg/hm2加细土375kg/hm2,对水37.5kg/hm2,顺花生垄沟撒施。在高温条件下,敌敌畏挥发熏蒸花生,杀死蚜虫,防效可达90%。

8适时收获

当植株下部叶片发黄、部分脱落、荚果果壳网纹清晰、海绵层有黑色光泽时应及时收获,在吉林地区一般为9月20日左右;过晚易掉果。起收后将花生放在垄上晾晒5~7d,3d翻动茎棵1次,晒至7~8成干,然后脱果,继续晾晒至荚果籽仁含水量达9%以下,即可贮藏或销售。

参考文献

篇8

1合理轮作

花生是连作障碍非常严重的作物,花生轮作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花生轮作的前茬应选择玉米、高梁、谷子等禾本科作物,不能选择马铃薯、芝麻和豆科作物轮作换茬。

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及周边地区以红粒型品种为主,如扶余四粒红、扶花1号、扶花2号、扶花3号,搭配白沙1016、吉扶2号、吉扶3号、花育20等品种;吉林省西南部四平双辽及周边地区以白沙1016、花育20、亚美406为主,搭配四粒红、扶花系列品种。选用的良种要达到发芽势90%、发芽率99%以上,并于播种前10~15d将种果放在通风向阳处晾晒2~3d。

3深翻整地

提倡秋季深翻整地,达到熟化,沉实土壤,消灭部分越冬病虫害,积蓄冬春雨雪缓解春旱。开春解冻之后,及时耕耢保墒,避免水分散失,影响播种。秋季来不及深耕的地块,早春提前深耕。一般在春分后清明前进行,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春耕必须随耕随耙,使土壤下部沉实,表土松细。试验表明,冬深耕比春深耕增产16.8%,比浅耕增产53.9%。一般深翻25~30cm为宜。翻地时应做到耕翻及时,深度一致,行向直,不漏耕,不重耕,垡片翻扣严密,不漏土边、地头,减少开闭垄。

4科学施肥

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结合整地一次性作底肥施入。施肥量:优质腐熟农家肥25~30t/hm2、硅钙肥200kg/hm2、磷酸二铵200kg/hm2、尿素100kg/hm2、硫酸钾150kg/hm2或施花生专用肥600kg/hm2。

5播种

5月10~20日为最佳播种期,连续5~7d内5cm土温稳定通过12℃即可播种。单垄种植,垄宽65cm,单行拐子苗,穴距15cm,栽植12万穴/hm2;90cm大垄双行种植,穴距15~17cm,栽植13~15万穴/hm2。播种深浅要一致,播后覆土,厚度3~5cm。

6加强田间管理

6.1查苗补种,清棵蹲苗

一般播种后12d左右开始出苗,出苗后及时检查,若发现缺苗、断条应立即催芽补种,以保全苗。花生苗出齐后,用手或小扒锄及时清棵,将幼苗根际的浮土扒出,使2片子叶外露,做到齐一块清一块。

6.2中耕培土,及时除草

6.2.1中耕培土。做到“三铲三趟”,第1次在苗期,中铧深耕浅上土,疏松表土,清除早春杂草;第2次在始花期,中铧耕作,比第1次稍深,少上土;第3次在开花期,大铧深耕,稍多上土,有利于果针下扎入土。6.2.2化学除草。于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用70%都尔乳油2.0kg/hm2或90%都尔乳油1.5kg/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洒土壤表面。

6.3叶面追肥

在下针结荚期,喷施800倍壮饱安、籽满堂、粒粒饱等药剂促果饱、增果重。在生长后期叶面喷施保绿王、大肥王或用0.15kg/hm2尿素对水15kg/hm2喷施2~3次,提高叶片活力,延长功能叶片期,控制植株早衰。

7病虫害防治

花生易发的病害是叶斑病和根腐病。叶斑病7月中下旬发病,初见病叶时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每10~15d喷1次,连续2~3次。根腐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

花生易发生的虫害是蛴螬、金针虫、蚜虫。蛴螬、金针虫用乐果拌种,用40%乐果乳油0.5kg加水10kg,拌花生种子350~400kg;7月中旬如发生虫害可用800倍辛硫磷药液灌根;蚜虫防治要求“治少治小”,始花前喷施药剂,常用40%久效磷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开花下针期发生蚜虫为害时用农药熏蒸,用80%敌敌畏1.5kg/hm2加细土375kg/hm2,对水37.5kg/hm2,顺花生垄沟撒施。在高温条件下,敌敌畏挥发熏蒸花生,杀死蚜虫,防效可达90%。

8适时收获

当植株下部叶片发黄、部分脱落、荚果果壳网纹清晰、海绵层有黑色光泽时应及时收获,在吉林地区一般为9月20日左右;过晚易掉果。起收后将花生放在垄上晾晒5~7d,3d翻动茎棵1次,晒至7~8成干,然后脱果,继续晾晒至荚果籽仁含水量达9%以下,即可贮藏或销售。

参考文献

篇9

1园地选择

杨梅适应性强,一般山地均可种植。海拔高度对杨梅品质有明显的影响,海拔较高的山峰,风速大、气压低、水分蒸发快,易使的杨梅果肉肉柱形成尖刺形;而海拔高度相对较低的山地,由于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湿度较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低;海拔中等的山地,由于山峦重叠,互相遮蔽,散射光多,空气湿度和温度配比合理,较有利于杨梅果实的生长发育。山地坡向不同,杨梅的品质也有差异,南坡山地太阳辐射强,空气湿度低,可使杨梅果实成熟早、含糖量高、果形小、产量低;北坡山地则相反。因此,杨梅园地一般选择在海拔500m以下的平缓北坡,土壤以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排水性好的砂质红壤或黄壤为宜。

2种苗选择

如当地原有野生杨梅较多,可采用高接的办法改换优良品种;如当地缺乏良种,可考虑从外地引入接穗苗木,如东魁、荸荠、丁岙、水梅等。引种时要注意两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质地等差异及原有品种的熟期,若地域差异较远,必须先少量试种,成功后再扩大,切忌大规模盲目引种。

3苗木定植

根据品种、气候、土壤肥力及栽培管理措施确定栽植密度,为使幼树提高前期单位面积产量,一般可栽375株/hm2左右。定植一般分春植、秋植2种,春植在浙江于杨梅萌芽前(2月中旬至3月上旬)进行。此时冰冻期已过,气温开始回升,有利于根系的恢复和生长。如过早,植后易遇冻害天气,会导致土裂、根断、苗死;过迟,则根系受伤后尚未恢复,未能及时吸收肥水,而地上部已抽梢发叶,影响成活和生长。

定植前,要挖好定植穴,一般长50cm、宽60cm、深60cm。挖穴时间最好在冬季,经冰冻可使土壤风化,利于幼苗根系吸收肥水,并可杀死穴内越冬害虫。定植时,先在穴底施入适量腐熟的基肥,然后放下苗木,理顺根系,分次填入表土,用双脚将四周踏实,与嫁接口平齐,注意不能伤根。定植后用柴草覆盖遮阴,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4抚育管理

杨梅幼苗定植后,约经4年左右开始结果,为了实现速生早产的目标,栽后要加强抚育管理。幼树时要勤除草、松土、培土,保证幼树的正常生长,除草一般每年2次,春末、夏末各1次。在未结果前每年要施肥1次,一般在幼树萌芽前施用,以促进根系和枝叶的生长。当杨梅成林后,每年施肥2次,第1次在春季萌芽前,以速效肥为主,促进春梢开花和坐果及果实的发育;第2次在采果后进行,以有机肥为主,促进花芽分化,恢复树势,为次年丰产作准备。

5整形修剪

5.1整形

5.1.1自然开心形。定植后的第1年以抹芽为主,从离地约20cm起选留第1个主枝,以后每隔15~20cm留第2、3个主枝;第2年在主枝的延长枝上剪去不成熟的秋梢,并将主枝上所有侧枝短截,在离主干60~70cm处选留第1副主枝;第3年在主枝上选留第2副主枝,第1、2副主枝相间60cm;第4年继续延长主枝和副主枝,在距离第2副主枝40cm左右处选留第3副主枝。在培养主枝和副主枝的同时应及时选留大侧枝,通过5年左右完成整形。

5.1.2自然圆头形。苗木定植后,在离地约30~40cm处进行短截,其后除保留主干分生的3~4个强壮枝条,其余枝条及早除去。保留的枝条彼此相隔20cm左右,相互不重叠。在离主干60~70cm的主枝上留第1副主枝,再在其另一侧下方60cm处留第2副主枝。控制主枝、副主枝以外生长过旺的强枝,缓和树势,经过5~6年完成整形。

5.2修剪

5.2.1除萌。春季发芽后到秋季生长停止以前及时除去树体上的无用萌蘖,包括主干基部发生的徒长枝,主枝、副主枝和大型辅养枝背面发生的过强枝条。5.2.2摘心。春季枝梢开始生长后,组织尚未木质化时进行。一方面,利于提高坐果率,减少落果;另一方面,促进树冠空秃部分的徒长枝抽发二次枝,进而演变成结果母枝。

5.2.3拉枝和撑枝。拉枝一般用绳或铅丝系在骨干枝的中部,按枝条要求角度把枝条向水平方向拉开,系着枝条的部位必须有橡皮或其他软韧材料垫铺,以免树皮擦伤感染癌肿病。撑枝用坚固的短木条撑大主枝和主干所成的角度。两者目的在于促使杨梅树冠开张,改善光照,结果均匀,避免平面结果。

篇10

早春在北方三至五年生树林内生产黑木耳,可实现树木与黑木耳间的优势互补,既节约了耕地,又可比传统大田栽培和荫棚栽培具有更高的生物学效率。

1黑木耳的栽培习性

1.1营养

黑木耳生长对养分的要求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为主,还需要少量的无机盐类。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果树、杨树等阔叶类树木的锯末或其他农作物下脚料,含氮物质主要来自麸皮,另外还要加入少量的石膏、蔗糖和磷酸二氧钾等,以满足黑木耳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

1.2温度

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具有耐寒怕热的特性,对温度反应敏感。其菌丝适宜温度22~26℃,子实体最适温度15~25℃。适宜范围内温度越低生长发育越慢,但子实体色深、健壮、肉厚、产量高、质量好;温度越高生长发育越快,但菌丝细弱,子实体颜色淡、肉薄、产量低,并易流耳,感染杂菌。

1.3水分

水分是黑木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黑木耳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生长发育中都需要大量的水分。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5%左右,在子实体发育期,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保持在90%~95%。

1.4光照

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照,但子实体原基的形成、耳芽的分化需要在一定的散射光下才能展出茁壮的耳片。因此,要做到“3分阳、7分阴”,促使子实体迅速发育成长。

1.5氧气

黑木耳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形成、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进行着有氧呼吸。因此,要经常保持培养室的空气流通,以保证黑木耳生长发育对氧气的需要。林地栽培黑木耳,由于树木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因而比大田栽培和荫棚栽培具备充足的新鲜氧气,可以实现稳产高产。

1.6酸碱性

黑木耳菌丝体生长适宜偏酸的环境,但易生长霉菌,导致菌袋污染率上升。为此,在配方中要适当提高pH值,使之达到偏碱的环境,降低污染率。

2黑木耳室内接种发菌技术

2.1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要和消费习惯,北方主要栽培的黑木耳应选颜色深、肉厚、高产、抗逆性强的广温型菌株。

2.2培养基的配置

2.2.1配方。适应黑木耳袋料栽培的原料很多,常见配方有:①阔叶杂木锯末80%,麦麸4%,稻糠10%,玉米面3%,豆饼2%,生石灰1%;②棉子皮90%,麦麸8%,石灰1%,石膏粉1%;③棉子壳78%,锯末20%,生石灰1%,石膏1%。

2.2.2拌料。一般选择在水泥地面上进行拌料与装袋。将料充分拌匀,含水量达60%~65%。拌的料要当天拌当天使用,否则容易变酸发臭。

2.3装袋与灭菌

2.3.1装袋。塑料袋的选择非常重要,高压灭菌应选择聚丙烯塑料袋,常压灭菌要选择聚乙烯塑料袋,我们一般是常压灭菌,所以选择聚乙烯塑料袋,规格17cm×35cm比较适宜,也可以选择17cm×55cm的塑料袋。装袋时要松紧适宜,过多过实,易造成塑料袋破裂;装料过松,菌丝纤弱无力。袋装好后,用直径2cm的圆木棒从中间打眼,打到底,再旋转拔除,然后套上颈圈2.3.2灭菌。装好袋后要及时装锅灭菌,防止变酸。装锅时要注意留出蒸汽循环的通道,不能形成死角。常压灭菌时当料温达100℃,开始记时,保持8~9h,焖锅1~2h后开锅,待锅内温度降到60℃以下时趁热出锅。

2.4接种与发菌

2.4.1接种。接种在接种箱内进行,用接种钩(匙、铲)沿瓶壁挖出黄豆粒至花生粒大小的菌种,接入袋内培养基孔内,每棒2~3块,随后扎口。

2.4.2发菌。将接好菌的菌袋及时放入培养室培养,室温控制在25~28℃。一般接种5~7d后,菌丝往下生长,这时检查菌袋内有无杂菌,发现后及时挑出;接菌15d后,菌种已全部覆盖料面,这时将温度降到20℃左右,后期培养温度宁低勿高,低温养菌虽然生长发育慢,培养期长,但菌丝粗壮,生命力强,产量高。在养菌期,培养室要经常开门或用换气扇换气,保证室内有足够的氧气,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

3黑木耳林地仿野生栽培管理措施

3.1选择适宜栽培时间和场所

3.1.1时间。仿野生栽培,需要在10~12月制作菌棒,3月中旬排棒催耳,4~5月出耳。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早春自然环境和气温,实现仿野生栽培。

3.1.2场所。选择光照适度、离水源较近,但不积水、通风好

的林地。北方实行林耳间作,以树龄3~5年为宜。树龄过小,起不到遮荫的作用;树龄过大,套种行内光照不足,不利子实体生长发育。子实体生长阶段常以“3分阳、7分阴”为光照强度界限,确定是否加盖遮阳网。

3.2整地做床

先在栽培场地四周挖好排水沟,清除地面杂物。在3~5年树龄的树林行间进行整地做畦,采取南北或顺坡方向,做宽1.0~1.5m、深20cm、长度不限的浅畦,畦底压实。畦间留0.5m宽的作业道(雨季可作排水沟),畦内棒间行距和间距均为20cm。排15万棒/hm2。摆棒前,顺着畦面铺盖厚约3cm左右的稻草、麦秸或干净沙子,以防畦田内水分蒸发和将来木耳沾上泥土,降低品质。然后,撒1层石灰粉或驱虫剂杀虫,灌1遍透水。

3.3菌棒畦床出耳管理

3.3.1开洞排棒。选择早晚或雨后的晴天开洞。在畦床边开洞,边排棒,边盖湿润草帘。割口刀片用刮脸刀片或手术刀片,17cm×33cm的菌袋,每棒均匀割8~12个洞,“品”字型排列,要割“V”型口,角度45°,边长1cm,深度0.5cm,见浅层菌丝割断,适宜菌丝扭结形成原基。“V”型口如同一个小门帘,防止浇水进入棒内引起污染。划完口的棒立即排于畦床上,棒与棒间隔3cm,盖上湿润草帘(如气温低,可盖塑料膜,但应注意定时通风),进行催耳。

篇11

茄子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目前,我国推广的茄子品种绝大多数为杂种一代。茄子杂种种子的生产非常严格,除掌握栽培技术外,还需要掌握授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采种技术。本公司从事茄子育种研究多年,掌握了一套完整的茄子杂交制种技术,制种茄子成本较低,管理比较简单,效益非常可观,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适时育苗

选择坐北朝南、背风向阳、排水方便、温度回升快的地块,床土应是2~3年内未种过茄果类、瓜类蔬菜的菜园土,最好是未种过菜的稻田土、塘泥、新鲜黄土等。老菜园土作苗床要做好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灵粉剂与过筛煤渣灰拌匀后撒施苗床,作垫籽药土。用猪粪渣、陈煤灰、塘泥、枯饼、人粪尿等,堆沤制作培养土。播种前,采用小拱棚育苗,浸种催芽,1hm2大田需苗床面积37.5m2,苗床密度1500株/m2,播种量750~1050g/hm2,种子发芽出土以后,夜间应保持12~15℃,白天为20~26℃,如果夜间温度在10℃以下,生长不利,尤其是土壤夜间温度不要低于17~18℃,否则根系发育不良。此外在1~2片真叶时容易发生猝倒病,应注意防治。

2定植

为了减轻病害,应实行水旱轮作,制种地选择水稻田或2~3年内未种过茄果类作物的地块,并要求有50m左右的隔离。茄子定植不必过深,与秧苗的子叶平齐为宜,3叶1心即可定植。为了使幼苗迅速恢复生长,定植以后应立即浇水,对新根发育有良好效果。定植的株行距根据茄子的品种而定,我团种植的是晚熟品种,行距60cm,株距35cm。

3田间管理

3.1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施猪粪渣75t/hm2,饼肥1500kg/hm2,磷、钾肥各1500kg/hm2作基肥。轻施苗肥,在定植后至开花前应追2次肥,浓度不要太高,否则会造成植株徒长,引起落花、落果,加重病害,最好用稀释5~10倍的猪粪水或进口氮磷钾复合肥,不用氮肥催苗。稳施花肥,自第1朵花开放到第1批果迅速膨大这段时间为茄子的大量开花期,也是杂交制种的人工去雄授粉期,为防止植株落花落果,在不是严重缺肥的情况下,一般不用追肥。重施果肥,当根茄(或称门茄)长至商品成熟度时,每株茄棵上基本上都挂了2~3层果,这时果实膨大需要大量养分供给,要大追肥,重追肥,一般每隔7~10d追1次肥,以稀猪粪水和复合肥为好,果实转黄即可停止施肥。保证植株充足的水分供应是提高种子发芽力的关键,特别是生长后期,因处在高温干旱季节,更应注意灌水。茄子在开花坐果期即可浇水,一般全生育期浇6~8次水,茄子的单叶面积大,水分蒸腾较多,一般保持80%土壤相对湿度,当土中水分不足时,植株生长缓慢,甚至引起落花,所结的果实果皮粗糙品质差。当雨水过多时还要注意排水。从结果时即可开始浸灌,但应坚持“一浅”、“二急”、“三凉”的原则,“一浅”是灌水不能超过畦高的2/3~3/4;“二急”是急灌急排;“三凉”是水凉、土凉、天凉。因此,在晚上灌水效果较好。灌水后应及时追肥、中耕除草,其操作同常规栽培。结合浇水,施稀薄的粪肥或化肥;果实结果以后可追浇浓的粪肥或化肥,以氮肥为主,人工追施300~375kg/hm2尿素以供果实不断生长的需要;果实最旺时期,也是需肥最多时期。

3.2授粉技术

3.2.1授粉花朵部位及单株授粉花朵数。最适宜授粉部位是第2~4层花,每株宜授粉6~10朵花,坐果5~8个。

3.2.2父本花粉采集。茄子开花习性是当花蕾长足后,在花冠逐渐开裂过程中,花药逐渐破裂,花粉散出。可在上午8时左右花朵刚开放时,用电动采粉器收集花粉,此时花朵刚开放,花粉多,且发芽力高。也可在上午摘下当天开放的花朵,取出花药散放在铺有厚纸的筛子上,放在太阳光下晒干,约需4h。然后用花粉筛将花粉筛出,或将晒干的花药装入碗中,盖上纸,上下抖动碗几次,即可将花粉抖出,然后放入小盒中备用。3.2.3选择母本花蕾去雄。茄子花在开放前1d至开放后2d,均有受精结籽能力,而以开花当天受精能力最强,结实率最高。选母本植株上花冠开裂的大花蕾,用镊子轻轻拨开花苞,将雄蕊彻底去尽。去雄时,切忌挫伤柱头、子房。

3.2.4授粉。对前1天下午去雄、第2天上午开放的花朵授粉。用带橡皮头的铅笔或授粉棒(粗塑料电线壳中塞入海绵制成)沾取花粉,轻而匀地涂到柱头上,看到柱头上沾有足量花粉即可。如果花粉多,也可当天去雄、当天授粉。

3.2.5标记。用印油涂于花柄上或用有色毛线系于花柄上等方法进行标记。

3.2.6其他管理措施。在杂交制种中发现授粉量增加,其坐果率、单果种子数相应增加。因此,重复授粉可提高种子产量。每次授粉时,如果发现母本田内有未做标记的花朵或果实要及时摘除,以免影响杂交种纯度。每株坐果5~8个后,要将植株上部开放的花朵、自交果及生长点全部摘除,以证杂交种的纯度和果实的生长发育。一般母本田可安排30~45人/hm2去雄授粉。

3.3茄子的落花及防止

茄子落花的原因是气温低于20℃时,影响授粉受精及果实生长,在15℃以下会引起落花,最适宜温度为28~30℃,这种早期落花可以用生长剂来防止,一般用20~30mg/kg的2,4-D处理。

3.4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