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患者安全论文

患者安全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06 18:49: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患者安全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患者安全论文

篇1

1.1窒息:喂养时不当,人工喂养的橡胶孔较大易呛奶.溢奶。食物及呕吐物误入气管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1.2意外伤害:小儿好动,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但无主动防范意识,易坠床,烫伤,触电,误服药物或将一些小型食物,如花生、瓜子、葡萄干等,塞入鼻或误入气管等造成意外伤害。

1.3医院感染:由于小儿免疫功能缺陷,血脑屏障功能不全,尤其是低体重新生儿,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常见的感染有:

1.3.1皮肤感染;

1.3.2脐部感染;

1.3.3口腔感染;

1.3.4肺部感染等感染后常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

1.4医务人员的因素: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够,人力资源缺乏,技术水平低,工作不够熟练对危重病人抢救不到位,服务不到位等。

1.5护理管理因素:管理的意识淡薄、疏忽大意,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工作的督促检查不到位,对新护士及科室业务技能培训考核抓的不紧。

二、护理对策

2.1创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严格控制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针对院内感染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日提醒,调,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让每位护士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坚决做到一次性物品不反复使用,对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雾化吸入,吸引器等装置,均做严格消毒处理。病房定期用紫外线消毒,出院病人终末消毒。对住院患儿每日专人进行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确保患儿无褥疮发生。

2.2强化病房设备管理,新生儿病房的暖箱,蓝光,电源等定期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幼儿及儿童病床加床档,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危险地段有警示提醒。2.3因儿科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随时会有急诊的患儿及新生儿需要抢救,因此抢救物品及药品除了做到定人保管.定量储存.定位放置.定时清点,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外还要做到严格班班交接,人人掌握四定三及时的要求。

2.4儿科护士长应针对护士对专科操作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来对护士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如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法、留置针静脉的穿刺法、新生儿ABC复苏术、更换尿布法、喂药法、脐部护理。暖箱的使用、蓝光疗法、气管插管的护理等都应熟练掌握,加强儿科新护士业务技能训练,做到每人精通业务,是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保证。:

篇2

本组156例中男92例、女64例,年龄3~76岁,颅脑损伤患者32例,脑血管意外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例,胸腹部外伤21例,刀砍伤患者8例,急性中毒11例,心力衰竭患者12例,慢性支气管炎、呼吸衰竭患者26例,其中院内转运需要机械通气支持者26例,需2个通路以上静脉输液者48例,15例在转运过程中病情加重,1例在转运过程中突发呼吸心搏骤停,4例在手术台上呼吸心搏骤停,2例在入院后1h内死亡。

2转运的目的

进行CT、X线片、急诊手术以及运送到病房进一步治疗。

3转运的要求

3.1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急诊护士与主管医生一起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管理、用药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如果患者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平稳,而又必须转运的情况下,应有主管医生同往,并做好充分准备,如急救药品、仪器等。医护人员应将转运途中的风险告知家属,征得家属理解并签字同意,才能实施转运。

3.2转运人员的要求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要2名陪同人员,要求主管医生同往。

3.3转运前充分准备和预处理出科前由护士测量生命体征,做好患者的详细交接班,了解患者的病情,转运前10min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交待需要的特殊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等,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各种转运中应用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转运前清除患者气道内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和便携式呼吸机。妥善约束烦躁患者,适当适用镇静剂。输液时最好选用静脉留置针。便携式氧气瓶给氧,并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尽量避免使用氧气枕供氧,因氧气枕的氧浓度与氧流量难以估计。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安静地配合治疗和护理[2]。

3.4转运途中的护理转运时抬起床栏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意识障碍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转运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神志、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器的连接是否完好,各种引流管避免脱管、堵管,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做好应急处理,生命体征异常及时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救治等。

3.5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到达目的地,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交接,交接内容采用专门设计的转运记录卡,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道在位情况、伤口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皮肤情况以及各种术前准备等,双方科室交接人员签名。

4小结

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转运前的正确评估,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是安全转运的保证。做好人员、器材、药品的充分准备,转运途中保持监护与抢救措施不间断,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做好应对措施,可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性和伤残性,为明确诊断,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奠定基础。

篇3

二、安全风险分析

安全风险分析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的系统调查和分析。[2]经调查分析显示,老年住院患者在院期间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有跌倒、走失、误食、坠床、皮肤损伤等。其中,走失与跌倒撞伤是安全隐患问题中最重要因素。下面仅就此两点产生原因及所存在的风险展开探讨:

2.1走失:老年人走失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患者患有精神方面疾病,另一点是患者已患有潜在病症,而尚未发现。走失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对于患者本身来说,因离开病房:耽误治疗时间,造成病情的加重;在走失过程中,患者还有可能发生一些如车祸、撞伤等不良事件,危及生命;对医院而言,患者走失将打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加重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工作量及心理负担,干扰正常工作。

2.2跌倒:跌倒是由环境、病理、生理及心理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常因生理和病理双重因素影响,加重跌倒率。经调查显示,影响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患者生理因素。老年人的视敏度较低,立体影响知觉退化,走路步态不稳,大脑感知和自身感知应激反应缓慢,立体感减弱,加之身体协调能力较弱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年患者跌倒的机率。

2)院方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老年患者跌倒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服装羁绊、地面湿滑及病房采光度等都可能导致老年患者的跌倒。

3)其他因素。在饮酒过后也易引起老年人跌倒。另外,老年人长时间热水泡澡、较长时间卧床后突然改变,易引起大脑短暂性缺血,这些都是导致老年患者跌倒的影响因素。

三、管理及对策

3.1对患者走失的护理重在预防。院方必须针对患者所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患者是否有外出习惯、外出形式和程度等)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促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处于主动地位,这对进一步实施具有护理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1)入院时管理:患者入院时,由护士正确评估患者有走失风险的可能性,并向其家属或患者陪同人员交代其走失的危险性,要求患者24小时有人陪同,如若家属不配合院方要求,需签字确定;评估后根据要求给患者随身携带“身份卡片”,标明患者姓名、所在医院、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患者一旦走失,此卡有助于警方或他人帮助其找回医院或家属。

2)针对性护理:对于脑受损或有精神问题的患者,应要求其家属或请专人24小时陪同,不能让患者独自离开病房,值班护士重点巡视;在患者走失的高发时段,护士应加强巡视,加强注意有外出习惯的患者,使其在自己的视野范围之内。一旦发生走失,应及时汇报,通知家属。对走失找回的患者,不能一味埋怨,应做好心理护理,同时还要及时的了解患者外出的原因,以便做好下一步的防范措施。

3)加强安全意识:院方需制定合理的、健全的安全防范制度,及时排除不安全的因素,强化护士安全管理意识及预见性,护士也应向家属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篇4

通常在患者入院时,均应反复地向患者强调如果排便过于用力有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脑卒、心衰等,并叮嘱患者合理饮食,避免进食的速度过快或者过饱等,但很多医护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形式化,部分患者用药时间不当,或者对活动度、饮食管理不善等。本组中有4例患者在床上以及床旁排便过后,出现了气憋、大汗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经过合理地紧急处理后均得到了缓解。

1.2干预治疗不合理

本组有6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8例患者未遵医嘱卧床,在无家属陪伴时下床排便,心率失常症状加剧;4例患者由于对吸氧不习惯而自行将吸氧管取下,出现了缺氧及呼吸困难加重等问题,在医护人员的劝服下重新吸氧;16例患者由于自行调节了扩血管药物的输液滴速,导致胸闷和心慌症状,经及时护理后得到缓解。临床中有部分药物为重要用药,需按医嘱用药,但属于自备药物,部分患者忘记服用,本组有6例患者有漏服降压药的情况,出现了血压波动症状,经询问后予以补服。

1.3跌倒、坠床、压疮

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压疮等危险因素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五个方面:第一,患者存在步态紊乱或者平衡失调等;第二,疾病类原因;第三,药物因素导致;第四,环境因素;第五,感觉功能因素导致等。本组1778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在起床时由于的改变过快,导致坠床;6例患者由于上卫生间时家属未予以搀扶而跌倒,但均未造成外伤。

1.4运送方式不当或者候诊时间过长

本组1778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送诊过程中未予以吸氧;2例患者由于心脏介入手术后,在返回病房途中发生了手术部位大出血;1例患者在出科检查前,由于没有与相关的科室协调好,候诊时间过长导致病情发生了变化,引起了其家属的不满。通过积极的处理后取得了好转。

1.5药物的不良反应

心内科由于患者的代谢不均匀等,容易出现各种药物不良反应,如性的低血压、肾毒性、尿潴留及精神症状等,还有部分患者由于使用了抗心律失常药而导致血管受到刺激等。本组有1例患者在静注胺碘酮时出现了静脉炎症。

2安全管理及防护对策

2.1加强安全及健康教育

应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安全及健康教育,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性格及受教育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教育指导方式,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进食和自我护理等。叮嘱患者注意防滑、防烫伤、防压疮等,以杜绝发生各种医疗错误等,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2合理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状况

所有新入院的患者均应进行合理的入院评估,了解患者是否有自我防护能力、伴随症状、视力障碍、跌倒危险因素等。对生活无法自理,或者出现躁动不安、意识障碍等的患者应加强巡视,并应安排专人予以防护,通常需家属陪同监护,如无法参与陪护,应向其说明病情,并请其签字。

2.3加强药物护理

部分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多服、漏服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其的监督。心内科患者所服用的药物通常有强心药、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以及抗凝血药等,容易出现嗜睡、头晕、精神萎靡、性的低血压等,应叮嘱患者注意休息,并监督患者缓慢起床或改变。在使用了洋地黄类、利多卡因、安定以及抗凝血药后,患者容易出现血药浓度过高或代谢缓慢,应注意观察其用药后的反应。

2.4严格操作的流程

应严格护理技术的相关操作流程,要求护理人员应熟悉科室内的各项仪器的操作技巧,掌握常规报警原因,并建立明确的输液卡签名制度,全面提供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等,以便于进行监督检查。

篇5

选取2013年1—6月收治的患者72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21例,女307例;年龄8个月~80岁,平均(43.2±3.2)岁。选取2013年7—12月收治的患者81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72例,女340例;年龄7个月~78岁,平均(44.9±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为制定安全管理方案做准备,常规护理管理,期间遵循患者同意基础上详细记录相关指标。

1.2.2观察组

准备工作:(1)选取医护人员10名,召开关于患者安全管理内容的小组讨论会议,据相关文献、以往经验,由院长牵头制定会议章程,鼓励各抒己见,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进行1、2、3轮会议,第1轮会议收集意见建议;第2轮对以上建议进行审定,对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估;第3轮,确定应该采纳的意见,并就意见的重要性进行评估。(2)完善医院可以改善的硬件设施、技术,尽力弥补不足,对无法立即改进而需加强监控的危险源记录在案,并与其他建议整合成册,刊印,务必使医护人员通读。(3)成立患者安全管理小组,由责任护士领衔,落实患者安全管理,在患者入院时,掌握患者基本情况,主要内容为年龄、病情、陪护情况、住址等,分析、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患者可能罹患重症,而医院治疗条件有限,应做好中转准备;在接受诊断、治疗期间,分析不可预知的风险因素,如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基层医院老年人静脉给药出现过敏反应与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部分患者可能需住院治疗,应加强夜间管理等;许多患者出院时需带药离院,或自行转诊,应详细交代医嘱,嘱咐按要求服药,或转诊时详细阐明在该院接受诊断、治疗情况。

1.3观察指标

制定相同的判定标准,采用无责上报制度,对观察指标进行判定:(1)可能或确诊的不良反应(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口服给药不良反应、其他方式给药不良反应,院内给药不良反应、院外给药不良反应);(2)护理不良事件(意外事件如跌倒,护理差错如针刺伤、严重并发症、医患纠纷等);(3)中转率,中转患者中转时间,中转患者在本院明确诊断后转诊率;(4)患者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反应例次率比较

对照组口服给药不良反应、院内给药不良反应、院外给药不良反应及合计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中转情况与满意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转时间为(24.2±10.9)h,观察组中转时间为(13.3±8.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篇6

鉴定意见认为:V医院在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的同时使用东陵克栓酶,违反该药的临床用药原则。V医院认为东菱克栓酶的药物说明书中虽明确写明不能与阿司匹林同时使用,但在临床实践中确系两种药物同时使用并取得疗效的情况,向法庭提供如下医疗文献:《巴曲酶(即东菱克酸酶)、阿司匹林和脉络宁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40例》,专家网络会议简报等。

法院判决

患者死于脑出血、脑疝可能性大,不排除V医院的医疗过失行为与患者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本例构成一级甲等医疗事故,V医院承担次要责任。

被告医院所提供的科研文献不能经国家药物管理部门批准的药物说明书,及依据该说明书得出的鉴定结论。V医院赔偿患者家属各项费用共计24万余元。

案例点评

徐璐璐:学术论文的证明效力有限

本案例的争议点主要集中在医疗机构超范围用药后,医方提供的医疗文件(国际上权威杂志的研究论文)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能否证明医疗机构的超范围用药是安全的。

V医院提供的研究论文是医疗文件的一种,在医疗纠纷中具有一定的证明效力,但这种证明效力是非常有限的,只能起到辅助证明的作用。医疗文件不能单独作为判断医疗行为正确与否的依据。是否存在医疗过错,不能单凭书本或任何一个医学文件就能判断,这也是为什么医疗纠纷要依据鉴定得出结论的原因。而且单凭医学文书,并不能医疗鉴定结论。

我们常说医疗要有个体性和针对性,同样的疾病,但患者情况不同就可能导致治疗存在较大差异。鉴定是针对某一个病例进行分析,而医疗文献一般是针对某一类问题进行分析,即使是针对个别病例的分析,二者之间也会因患者的身体差异而存在差别,所以不能简单地以一个病例分析作为另一病例分析的依据。所以,学术论文的证明效力有限。

结合本案例,也许这种超范围用药已经在临床上实行多年,但因个体差异及学术论文的证明效力有限,并不能医疗事故鉴定结论,V医院仍要担责。

张宝伟:学术论文不能对抗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里已经规定了药物的安全范围和合理的给药剂量,医疗机构超范围用药导致医疗纠纷,不可以用临床的学者研究和发表在权威杂志的论文来对抗药品的使用说明书。目前为止,这种前沿性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是不能对抗药物说明书的效力的。

篇7

 

输血治疗是多部门和成员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输血护理工作的严密,操作的规范,护理人员掌握有关输血知识及副作用、并发症、做好输血前、中、后的观察及护理,不仅有助于顺利完成输血治疗,而且可以起到为患者安全输血最后把关作用,所以输血护理对于预防和消除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输血前的护理

输血前护士应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如疾病的诊断、输血史、过敏史、妊娠史、传染病史、有无休克和肝肾衰竭等),输血的目的、输注的血液类型、剂量等资料,有助于护士在输血前合理安排输注的顺序、速度和时间,预计输血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护士应当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患者及其家属有关输血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进行必要的输血前心理护理,特别是要说明输血的目的和必要性,以消除患者对输血的恐惧心理,增强对输血治疗的信心;也需说明输血可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护理论文,让患者及其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2.采集患者血标本

据文献报道输血失误10%在于护士采样,51%在于样管的收集和管理[1]。因此,采血护士在抽取交叉配血标本前,必须事先将试管贴上条型码或交叉配血通知单上的联号(必须完整、规范填写患者的住院号、病床号、姓名);检查患者在输血前,是否已检测输血前五项,医生是否已履行告之义务,并按要求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准确、无误的采集患者的交叉配血标本(如患者在输液时必须应选另外部位,以保证交叉配血标本质量)。如果同时为2名以上的患者采集交叉配血标本,应加强核对,避免混淆,按一人一次一管的顺序逐个完成。抽血完毕,应及时记录采血时间,并将标本尽快送至输血科或血库。

3.取血

护士接到取血通知后,及时、准确记录通知时间和通知者姓名,并尽快到输血科或血库取血,与输血科或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血液的登记、交叉配血单、血袋标签等内容,并仔细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怎么写论文。确认无误后应签名并登记取血时间(准确到分),以备查验。

4.输血及输血过程中的护理

有文献报道床边核对环节失败占所有输血操作程序错误的25%[2]。因此,护士在取回血液后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储血,护士在患者床前应严格、认真履行“三查八对”程序,即检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3]。所以输血前必须由2名医护人员进一步仔细核对有关信息,特别是对患者的信息一定要认真核实(如果患者处于昏迷、意识障碍,必须反复核对),确认与配血单报告相符,并再次核对无误后方可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记录核对和输血护士的姓名及输注时间。在输血过程中必须经常询问患者有无异常感觉,可以消除患者对输血的恐惧和顾虑,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护理论文,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5.输血后的护理

输血完毕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将血袋送回输血科或血库至少保存一天,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不良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后护士对患者进行特殊的关心和询问,有助于及时发现因输血引起的异常情况,也有益于患者提高对输血的正确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6.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护理

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是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热、寒战、头痛、腰背痛、进针部位疼痛、气促、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是常见的症状。输血时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若发现患者有上述症状,应立即报告,暂停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做好抢救前准备;尽快报告输血科或血库,查明输血反应的原因。

参考文献

[1]魏小斌,《输血人为误差和输血安全》。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51-253

[2]李丽英,李琦。《在输血方面医务人员的误差与输血安全》。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3):244-245。

篇8

 

产妇临产时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变化,而临产时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正确护理对产妇顺利分娩,产后母体恢复及母乳喂养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分娩虽然是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却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分娩应激即可产生生理上的应激,同时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本文就初产妇临产时的心理状态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作一简要的分析概述。

1 心理状态分析

1.1 待产期

1.1.1 恐惧心理 自怀孕到分娩这段时间里,她们经常从同事、同学、亲朋好友及书本等处接受到有关妊娠、分娩的信息,而这些人往往将个人的经历加以渲染、夸大,对分娩这一必然过程产生一种无法抗拒的恐惧感,常常感到害怕、恐惧和紧张,加之对医院环境不熟悉,更加重了这种感觉。部分年龄较大者认为自己年龄偏大会难产,而一些高危孕妇(巨大儿、骨盆畸形等)需手术结束分娩者,因为对手术不了解,惧怕麻药会对胎儿及个人产生不良影响,另有部分初产妇因对胎儿性别的企盼(多见于独生子或纯女户家庭)以及惧怕胎儿畸形等,导致初产妇产生紧张、恐惧心理[1]。

1.1.2 焦虑心理 产妇入院后都希望尽快分娩,早日出院,但因个体差异,胎位、胎儿大小、精神紧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初产妇到预产期时无临产征象,就会认为到期不分娩是一种异常现象,从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如担心胎儿是否有问题,自己分娩是否会不正常等。还有部分经济困难者,害怕不及时分娩会增加经济负担,因而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等复杂心理。

1.2 临产期

1.2.1 烦躁心理 初产妇临产时由于剧烈阵痛,加之疼痛却有增无减,会觉得这段时间漫长无边。尤其是进入待产室后,身边无家人陪伴护理论文护理论文,产妇易出现烦躁不安的心理,常常表现为大喊大叫、哭闹,不由自主的寒战、出冷汗等,容易产生不安全感。

1.2.1 怨恨心理 临产时的剧烈疼痛,会让产妇难以忍受,将这种疼痛怪罪于腹中的胎儿,企望能尽快处理掉胎儿或期望医护人员或家属能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或缓解这种疼痛,而这种愿望一旦无法实现,就会认为家人及医护人员对她痛苦置之不理,而产生怨恨心理论文下载小论文。

1.3 分娩期

1.3.1 害羞心理 分娩期因产妇此时宫口已开全,疼痛感稍有缓解,但是因抬头下降,坠胀感明显,产生便意,此时需要用腹压和肛提肌的力量,但是产妇往往因为惧怕大便(害羞)而不敢用全力,导致产程延长。

1.3.2 无助心理 第一产程较长时间的疼痛,会使产妇消耗很大的体力,到第二产程时,助产人员要求产妇配合尽可能地向下屏气,而体能不足而出现疲乏无力,不能很好地配合,有时受到助产人员的呵斥或责备等,产妇往往会有筋疲力尽的感觉,产生孤独无助的心理。

2 护理措施

2.1 待产期 首先对新入院产妇,护士要热情接待,态度要和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周围环境、病室的设施及住院的各项制度,减轻或消除其紧张情绪。其次向患者讲解分娩的一些知识及注意事项,使产妇对分娩这一生理过程有一正确的认识。让产妇及家属适当了解一些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向患者耐心细致的说明,使产妇有所了解,主动配合,在进行操作时做到轻、细、稳。在进行交谈时,要使用文雅和气、通俗易懂的语言,态度要亲切、和蔼,使患者对你产生信任,使其精神、情绪都得以放松,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从而平静地过渡到临产期。

2.2 临产期 临产后患者常常有较强的不适感和疼痛感,甚至有些体质较差或痛觉敏感者更是觉得难以忍受,因而心情烦躁,大喊大叫,并产生恐惧、孤独感,甚至怨恨情绪。在此期首先护士要有强烈的同情心,不能对患者的哭闹、喊叫等行为责骂或者是熟视无睹,漠然置之,应针对其恐惧心理进行安慰及心理开导,消除其恐惧心理。其次有意识地与患者多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给予一些生活上的帮助,使患者能用自身的意志克制自己的行为,对部分极度烦躁、恐惧的患者,可酌情让家人陪伴,使患者获得一种安全感,必要时可使用一些镇静剂,帮助患者休息,同时给予安慰,体贴和鼓励的语言和行为引导护理论文护理论文,使患者感到受到了尊重、关心和重视,以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证充沛的精力,顺利分娩。

2.3 分娩期 分娩期因宫口已开全,疼痛感相对减弱,而下坠感和憋胀感增加,并伴有便意,此时护士应耐心安慰,告知有便意是正常现象,不必紧张,也不必要害羞,在应该用力时大胆地向下屏气,并告知胎儿在产道时间过长的危害性,讲解分娩时的呼吸技术和躯体放松技术,并询问是否口干,是否需要喝水等,尽可能满足产妇的正当要求,在宫缩间歇期可告诉产妇全身放松休息,适当地应用表扬、鼓励的语言,帮助初产妇解除畏惧、害羞、无助心理,使其放松心情,配合助产人员安全分娩。

3 小结

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产妇的各种心理反应程度。在整个产程中要热情接待孕妇,关心孕妇,做好孕产妇正常分娩知识的宣传,讲解影响分娩的各种因素,充分了解孕妇各方面的情况,多安慰、多鼓励,消除其陌生、恐惧、不安全感,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缩短产程,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保证母婴平安。

【参考文献】

篇9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生与遗传、过敏、感染因素及某些药物等有关。急性发作期时,由于细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伴不同程度的粘膜水肿,腺体分泌亢进,产生呼吸困难、胸闷、气急、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伴可逆性气流受限,可经治疗缓解。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1月~2011年8月共收治支气管哮喘13例,现将其急性发作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呼吸内科2011年1月~2011年8月共收治支气管哮喘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53~79岁;急性发作期均表现烦躁、全身大汗、严重弊闷、端坐呼吸、心率110~140次/分,经皮测血氧饱和度80~90%,可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疗程7~21天,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

2、护理

2 .1心理护理

哮喘病人急性发作期,病情重,情绪紧张护理论文,担心治疗效果,惧怕操作检查。在进行治疗时,应关心体贴病人,通过亲切的交谈,真诚的态度,消除患者的恐惧与不适应。动作轻柔,操作熟练,赢的病人的信任和安全感。训练病人逐渐学会放松技巧及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保持稳定的情绪,利用自我调节的方法可以起到药物难以调节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心理问题,有利于提高哮喘的治疗成功率。

2.2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的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减低不愉快的程度论文格式。将患者安置在安静、通风好的病室,病室内不宜放置花草;哮喘发作时,患者全身大汗,常采取强迫坐位,应给予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清洁衣裤、被褥;不能平卧者,给予适合的支撑物,如移动餐桌、升降架等,指导患者两臂前撑,两肩耸起,以助用力呼吸,发作过后可采用侧卧位休息。至少2小时更换一次,避免骶尾部受压时间过长,导致压疮。

2.3病情观察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症状、体征的变化,询问其呼吸困难的程度,观察辅助呼吸肌的活动情况,有无冷汗、发绀、咳嗽、咳痰,胸部有无哮鸣音,测量和记录体温、脉搏和呼吸及哮喘发作的持续时间。配合医生监测肺功能指标,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以便准确判断疗效。如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突然增多,呈黄色伴发热,可能为上呼吸道或肺部感染;如病人突然出现一侧胸痛伴严重呼吸困难,应考虑气胸的可能;当PaO2<8kPa、PaCO2>6.67kPa时,说明病人已经进入呼吸衰竭状态。 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护理论文,并做相应的护理;哮喘发作有可能导致呼吸衰竭,有窒息等危险,可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因此,床旁备好气管插管的设备和物件及各种抢救物品,配合医师抢救。

2.4.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等药物以缓解气道炎症和水肿。氨茶碱是有效解痉、止喘药物,静脉推注时,若浓度过高、速度过快,可导致恶心、呕吐,甚至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导致死亡。故在使用时,应在观察药物疗效的同时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激素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药物,但副作用较大,须注意观察。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利于排痰。告知病人用口吸气,用鼻呼气。在雾化吸入治疗结束后后,应注意帮助病人翻身拍背,引流排痰,必要时可吸痰,及时漱口。

2.5氧疗护理

病人哮喘急性发作期、PaO2<6.67kPa、发绀,给予鼻吸氧或面罩吸氧,一般鼻塞吸氧时氧流量2~4升/分,面罩吸氧时氧流量4~6升/分,吸氧期间15~30分钟巡视一次,保证氧疗安全,有效。使PaO2保持在9.3kPa以上即可。当PaO2>6.67kPa时,应改为持续低流量(1-2L/min)吸氧。因高流量吸氧会使氧分压继续上升,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消失,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诱发肺性脑病。吸入的氧气需加温湿化,以减少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

2.6饮食护理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间也营养消耗大,体内的水分、蛋白质等大量消耗流失,应及时给予补充,增强机体抵抗力论文格式。因此,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000~3000ML,并根据患者的饮食爱好护理论文,给予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同时,要向患者解释合理饮食对增强抗病能力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尽自己的努力多进高营养食物。不能由口进食者,必要时可静脉补充营养。

2.7排痰困难的护理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会伴有咳嗽、咳痰。痰液阻塞气道,可增加气道阻力,加重缺氧和呼吸困难。因此,促进痰液排除是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鼓励病人主动咳嗽咳痰,帮助病人翻身,叩背。叩背时,手指并拢稍合拳,由两侧向中央,由下而上,必要时给予吸痰。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利于排痰。在雾化吸入治疗结束后后,翻身叩背,引流排痰,必要时可吸痰,及时漱口。

3、小结

参考文献:[1]安静.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体会[J],社区医学杂志,2006

篇10

 

痤疮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影响美容。随着经济发展,痤疮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安全、有效成为治疗的目标。0.1%维A酸对痤疮有肯定的疗效,但外用时对皮肤有刺激性,随着药物浓度和用药时间不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刺激性炎症、红肿、糜烂,削弱角质层屏障,使药物吸收增加,引起系统毒性〔1〕。笔者自2009年1~6月,采用短时多次接触疗法治疗轻、中度痤疮。现将观察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1.1.1 病人入选标准 确诊为面部痤疮(病程≥6周),并符合以下标准:①年龄16-40岁男女患者;②临床诊断为寻常型痤疮Ⅰ~Ⅲ级,面部至少有10个皮损(诊断标准见表1)〔2〕;③患者愿意且能够遵守试验方案。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

1.1.2 病人排除标准 ①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抗生素和其它治疗停止时间少于2周;②系统使用维甲酸类停药时间少于8周,皮质类固醇、抗生素和其它治疗停止时间少于4周;③已知对维甲酸类药物及其制剂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

1.1.3 病人基本情况 共有48例患者入选,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0.1%维A酸乳膏短时多次接触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24例。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两组在性别组成、年龄、病程和疾病严重程度上均无统计学差异,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试验方法 随机、有效对照临床研究。试验组为24例,对照组为27例,试验中对照组3例因为局部刺激退出,完成病例数共计48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

1.2.1 药品来源 0.1%维A酸乳膏由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5克/支。

1.2.2 用药方法 患者按随机号进入试验,使用药物前用非药物性香皂和温水洗脸,擦干面部后将药物均匀涂于面部皮损区域,短时多次接触治疗组患者擦药5分钟后用清水洗干净面部药物,每日用药5次。对照组(常规组)直到用药次日患者正常洗脸时洗去药物,连续外用8周,分别于用药后2、4、8周复诊。

1.2.3 观察项目及指标

1.2.3.1 疗效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用药后2、4和8周时分别计数非炎症性损害(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的数目、炎症性损害(炎性丘疹、脓疱和结节)的数目及皮损总数。

1.2.3.2 不良事件观察 受试期间患者所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均应记录在临床观察表上。局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脱屑、干燥、灼痛、红斑和瘙痒等。按轻、中、重度分级。轻度:轻微反应,不需要治疗,不需要改变原观察方案;中度:需要减少用药次数,或/和需要治疗;重度:停止观察用药。同时记录发生时间及转归(仍然存在或已缓解,并记录日期)。

1.2.4 疗效判断

1.2.4.1 疗效计算 疗效指数=(治疗前皮损总数-治疗后皮损总数)/治疗前皮损总数×100%

1.2.4.2 疗效判断标准〔3〕:基愈:疗效指数》90%;显效:60%《疗效指数〈90%;进步:20%《疗效指数〈60%;无效:疗效指数〈20%。作疗效评价时,将基愈病例和显效病例合计为有效病例,计算出有效率。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

1.3 统计方法 疗效评估和不良反应比较采用χ2检验。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后2、4、8周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篇11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ontrol olanzapine and quetiapine two non-classical antipsychotics were combined with donepezil treatment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in Alzheimer's patients, the analysis of its efficacy, to assess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ir treatment. Methods: 100 cases have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treatment groups, named for Group A and Group B, Group A 50 patients taking olanzapine combined with donepezil treatment, patients taking quetiapine B Ping joint donepezil treatment. And at the end for easy examination of intellectual start of the study all patients (MMSE) score. 2,4,6,8-week treatment period with dementia are pathological behavior rating scale (BEHAVE-AD) reduced rat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corded with side effects scale (TESS). Results: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MMSE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wo points or more,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treatment effect, especially when the fourth week of symptoms greatly improved. No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all patients during drug treatment. Treatment efficiency is about 90.0%. Conclusion: olanzapine and quetiapine two non-classical antipsychotics respectively donepezil combin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sychiatric symptoms of Alzheimer's obvious effect, high safety performance, to achieve the ideal treatment efficiency,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non-classical antipsychotics; psychiatric symptoms of Alzheimer's patients; efficacy; safety

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症状方面能发挥显著的疗效,但它的毒副作用较大,而且无法应对阴性的精神症状。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不但能够保证显著的疗效,还有毒副作用小,安全系数高等优点,且适合于老年人用药。随着我过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逐步加快和老年人人口数量的增加,患精神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人数也呈现逐年逐年增长的发展方向。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症状,不但可以保障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大大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1-3]。临床实践表明,非经典性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和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症状效果明显。本文通过观察分析奥氮平和喹硫平分别与多奈哌齐联合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症状的疗效,肯定这两种药物的治疗价值和安全性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确诊为有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个治疗组,甲组和乙组。甲组50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在62岁至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8.42±5.75)岁;乙组50例患者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在64岁至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8.65±5,83)岁。100例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基本一致。多数患者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其他疾病和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甲乙两组的治疗效果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甲组50例患者采取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乙组50例患者采取喹硫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

甲组:开始治疗时奥氮平的剂量控制在2.5毫克左右,夜间服药。进入全面药物治疗阶段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动态变化和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奥氮平用药量,最大剂量不超过15毫克,每日平均服药剂量为(7.0±4.8)毫克。多奈哌齐保证每天5毫克的稳定的剂量。

乙组:开始治疗时喹硫平的剂量控制在50毫克左右,夜间服药。观察患者服药后有无不良药物反应,根据病情的变化逐渐增加喹硫平服用量,增至每晚100毫克到400毫克之间,平均每晚(215.0±50.0)毫克。多奈哌齐保证每天5毫克的稳定的剂量。

药物治疗期间严格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心律、呼吸、心电图、血压、血常规等)。

研究开始时和结束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简易的智力检查(MMSE)评分。治疗期间第2、4、6、8周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表(BEHAVE-AD)减分率评价治疗效果,用副反应量表(TESS)记录不良药物反应[4-7]。

1.3治疗效果评判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和BEHAVE-AD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数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数据以平均数(x±s)形式展示,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甲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详见表1,甲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EHAVE-AD评分详见表2。

表1 甲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x±s)

注:P

表2 甲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EHAVE-AD评分比较(x±s)

注:P

3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奥氮平和喹硫平这两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分别与多奈哌齐联合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症状疗效明显,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不良药物反应,安全性能好。

现在非典型性抗精神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受欢迎,综合使用奥氮平和喹硫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效果更佳,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并继续探究更加科学有效地治疗方式[8-10]。

参考文献:

[1]邢秋泓,解恒革.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及其药物治疗[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合理用药,2012,10(2):31-35.

[2]邢秋泓,赵坤英,解恒革.综合性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抗精神药物使用状况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03,15.

[3]宋红丽.利用酮合用拉法辛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改善的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1,01.

[4]薛晓斌.利培酮和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及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5,01.

[5]温明菲,程海燕,尚磊,刘云鹏,于建春.韩景献针药并用调理三焦治愈AD精神行为障碍1例[J].2011年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2011,08,19.

[6]王玉凯,任丽,黄铭娜.美金刚联合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疗效[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治疗,2014,31(1):64-65.

[7]王娟.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认知症状的治疗及认知症状与脑灰质体积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