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8 11:47:0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数字电路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将EDA技术最新的科研成果融于课堂教学中,这也是数字电路教学革新最基本的思路,呈现课堂教学方式现代化,并构建非常先进的教学平台以及现代化课堂教学环境。以现代化教学平台为基础,展开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方式的革新,构建能提升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良好培养的课堂。数字电路课程理论性教学内容是讲关于集成度的,该标准逻辑器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因为标准逻辑器件所设计的传统数字体系是使用自下向上的设计方式,总体所需的器件较多,并且其电路连接非常复杂,对应的可靠性也不高。用户不能对相关器件功能进行修改,这也就促使修改体系设计难度提升。
(二)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创新
近年来,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发展飞速,随着EDA技术的出现及不断应用,促使数字体系设计进入新的阶段。实际上基于标准逻辑器件数字电路有着诸多缺陷,不过运用其展开相关教学也仍是有好处的,其能促使学生很好的了解掌握对应基本原理及知识,教学者也能够很好的向学生讲解其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的最原始电路,并合理的讲述与其对应的分析及设计方式。想要帮该专业学生打下稳固的基础,还要掌握该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并合理的结合科研成果进行课堂调整及教学内容优化,找寻可行性较高的实施方法以及教学方式。将各类分类元件及较小规模的集成电路内容进行合理精简,重点讲述中规模的对应集成电路和运用,将EAD技术学习列为重点,并将其软件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现场仿真直接性概念演示、分析进程及验证、设计结果,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教学效果。全方位的引进多媒体教学,并将其与传统方式合理有效的结合,呈现优势互补的良好效果。
二、革新课堂教学理念并确立教学新目标
(一)课堂教学新理念
古往今来,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大多是理论性教学,内容均是需要验证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给学生一定的实验步骤以及电路图,学生们则是按部就班的验证其对应结果,这样根本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致使其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不能全方位的分析及解决问题。高等教育若是不能满足学生的所有需求,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自身创造力,这样高等教育发展则会停滞。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能长此已久,需要全方位的模式革新,务必要将学生转移至模式中心,扼制被动式教学,呈现学生主动式学习的良好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着重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这样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新目标
应不断的强化基础、拓展知识层面、持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发展其个性,并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与分流培养,展开启发式创新及各类实验合理结合,软硬件结合、课内外结合、拓展实验性教学,不断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的各类设计工具,持续提升学生管理较大规模复杂体系的能力。教育创新的核心力量是教师,务必要在整体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并很好的激发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养这类内在动机的良好形成,促使学生学习自主性及创造性的形成,并运用各类机会指导学生参与并实验,持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多样教学方式
(一)启发教学
问题是学生思维开启的关键,教学者应该通过对应教学情景创设来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处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启发式教学对新课程的引入最有效,也是应用最广泛的。
(二)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方式主要是突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创造力的良好培养。从学生进入高等教育之后,对应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安排是不同于中学时期的,尤其是数字电路基础课程,其授课时间以及间隔时间较长。讲课中教学者及学生互动不到位,学生则会因为课程时间较长从而出现怠学的心理,进而忽略了较为重要的相关知识点,长此已久学生就会因为学不会而出现厌学情况。所以教学者应注重课堂之上与学生的互动,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相关思考、讨论、分析以及总结,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三)任务驱动法
数字电路基础课程最关键的就是实践,所以对于数字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来讲任务驱动法是个很实用的方式,将各个重要的知识点巧妙的设计成不同类型的小任务,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是带着学习任务的,也知道自己要完成怎样的学习目标。教学者在设置学习任务时要保证任何一个任务都是包含着新旧知识以及技能的,进而很好的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并保持着这样积极的学习热情。
(四)类比教学
数字电路基础课程会有比较抽象的知识概念,学生们要是没有对应的理论知识基础以及空间想象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深入理解。所以教学者应运用适应的教学方式来辅助学生强化基础性概念理解,这样来讲类比法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是将学生要学习的各个知识点及平常生活巧妙的联系,学生则可以通过对比及比较发现相应概念的内在规律,进而很好的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的发展是电子设计领域一次新的突破,对计算机电子技术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信号线间距离对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信号线间的距离会随着印刷版电路密集度的增大而变化,越来越狭小,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导致信号之间的电磁耦合增大,这样就不会对其进行忽略处理,会引发信号间的串扰现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严重。
1.2 阻抗不匹配的问题
阻抗是信号传输线上的关键因素,而在现阶段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的过程中,却存在信号传输位置上的阻抗不相匹配的现象,这样极易引发反射噪声,而反射噪声将会对信号造成一定的破坏,使得信号的完整性受到极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是电子技术行业发展的重要结晶,通过多个电子元件组成,更是将电子技术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技术的应用也极为广泛。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却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信号线间距离的影响、阻抗不匹配的问题、电源平面间电阻和电感的影响等,都会对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技术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要提升计算机高速数字技术的应用效率,必须解决这些影响因素,对此,本文主要对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进行研究。摘要大的影响。
1.3 电源平面间电阻和电感的影响
计算机高速数字化电路设计技术是根据实际的情况,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设计而成,在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现阶段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由于电源平面间存在电阻和电感,使得大量电路输出同时动作时,就会使整个电路产生较大的瞬态电流,这将会对极端级高速数字电路地线以及电源线上的电压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会产生波动的现象。
2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技术的研究分析
2.1 合理设计,确保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信号的完整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得知,现阶段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中,由于受到阻抗不匹配的影响,对电路信号的完整性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对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技术进行合理的设计,确保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信号的完整性。主要分为两方面研究,一方面是对不同电路之间电路信号网的传输信号干扰情况进行研究,也就是以上所提到的反射和干扰的问题,而另一方面,要对不同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对电路信号网产生的干扰情况进行分析。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阻抗不相匹配的因素而影响到电路信号的传输效率,而且,现阶段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运行的过程中,阻抗很难控制,经常会出现阻抗过大或过小的现象,都会对电路信号传播的波形产生一定的干扰,从而对计算机高速电路传输信号的完整性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要对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展开研究,从正常理论来看,高速数字电路设计难以使电路与临街阻抗的状态相互符合,可以对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进行改进,保持系统处于过阻抗状态,这样就能保证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不会受到阻抗不等的状态而影响到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信息传输的完整性。
2.2 对高速数字电路电源进行合理设计
电源是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技术的重要组成元件,通过以上的分析得知,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由于受到电源平面间电阻和电感的影响,使得电源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过电压的故障,也就是电源的波形质量受到影响,严重影响到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运行的可靠性。从理论上来看,如果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电源系统中不存在阻抗的话是电路设计最理想的状态,这样整个信号的回路也不会存在阻抗耗损的问题,系统中的各个点的点位就会保持恒定的状态。但是,在实际中却不会存在这种理想状态,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就必须要考虑到电源的电阻和电感因素,而要减少电源面的电阻和电感对电源系统的影响,就必须对其采取降低的处理措施。从当今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系统电源材质的分析了解到,电路系统中大多数都是采用大面积铜质材料,如果结合电源系统要求来分析的话,这些材料远远达不到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电源的标准要求,这样在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此,要将所有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和研究,可以采用楼电容应用到电路中,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或降低电源面电阻和电感对系统的影响,从而有效的提高计算机高速数字电路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再设计电路时,首先要明确电路需要的功能,制定详细的任务书,确定需要的单元电路,星系拟定电路的性能指标,再通过计算电压需要放大的倍数、电路中输入输出电阻的大小,绘制执行流程图,通过设计,将电路所需的成本降到最低,提高每个单元电路、参数的精度,在提高设计电路的可靠性、稳定性的前提下,尽量简化设计电路。
1.2参数计算
计算参数是设计电路必须要进行得步骤,通过计算,来保证电路中各个单元电路的功能指标需要达到的要求,计算参数需要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单元电路的设计需要强大的理论知识的支撑,才能做到炉火纯青。例如,在计算如下放大电路的时候,我们需要计算每个电阻的阻值、以及放大倍数,同一个电路,可能有很多数据,所以要正确的选择数据,注意方法。
1.3绘制电路图
电路设计时,需要将单元电路与整机电路相连,设计完整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电路图,在连接时,需要注意单元电路间连接的简化,以及最重要的是,电路的电气连接,是否能够导通,实现预定功能。例如,设计单元电路间的级联时,各单元电路设计完成时,还要考虑这些,意在减少浪费,还要注意输入信号、输出信号、控制信号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注意电路图的可读性。绘图时,尽量将主电路图绘制在一张图纸上,其中较为独立的部分单元电路、以及次要部分可以绘制在另一张图上,但是一定要注意图之间的电气端口的连接,是否对应,各图纸间的输入输出端口都要提前做好标记。其次,注意信号流向以图形符号。信号的流向,一般从输入端、信号源开始,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按信号的流向依次连接单元电路。而且,图中要加上适当的说明,如符号的标注、阻值等。最后,注意连接线画法。电路图中,各元件间的连接应为直线,且尽量减少交叉线,连接线的分布应为水平或者垂直,除非应对特殊情况,否则不要化斜线,如图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交叉,要将连接点用原点表示。
2几种典型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法
电子电路设计中,单元电路一定要设计合理,否则将会影响整个电路的联通,所以,电气工程师在设计电路时,应该更谨慎的致力于单元电路的设计。
2.1对于线性集成运放组成的稳压电源的设计
稳压电源的设计,一般先让输入电压通过电压变压器,然后进行整流,然后经过滤波电路,成为稳压电路。设计单元电路时,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可分为几个部分,调整部分、取样部分、比较放大电路、基准电压电路等。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单元电路具有保护过流、短路电流。
2.2单元电路之间的级联设计
单元电路设计完成之后,还要考虑单元电路间的级联问题。例如,电气特性的相互匹配、信号耦合方式、时序配合、相互干扰等。其中信号耦合方式,还包括:直接耦合、间接耦合、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光耦合。时序配合的问题,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对每个单元电路的信号进行详细的分析,来确定电路时序。
2.3对于运算放大器电路的设计
运算放大电路在电路设计中十分常用,它能够与反馈网络连接,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模块,是具有很高放大倍数的单元电路。运放电路的设计,可以通过元器件的组合,也可以通过具有相应功能的芯片构成,设计时对各种参数都要整体权衡,不能盲目的追求某个指标的先进。其中,要引起重视的是,应在消震引脚间接入适当的电容消振尽量避免两级以上的放大级相连。
2配电线路自动化功能
配电线路自动化可以实现对馈电线路的进行快速的故障定位、故障隔离、非故障区域供电恢复,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因电网运行故障引起的停电范围,有效缩短了故障恢复时间。同时,配电线路自动化还实现了对10kV架空线环网配电网正常运行状态的实时、动态监控。而实现10kV架空线环网配电线路自动化功能,需要具备如下几点要求:⑴在分支线或用户出门处设置用户分界开关,达到自动切除故障的目的,从而缩小停电时间和停电面积;⑵越靠近电源侧的开关,在跳闸后所引起的停电范围便也越大,因此,应该尽量减少靠近电源侧的开关动作次数;⑶馈线出线开关跳闸会影响整条馈线的全部供电区域,应该通过增设分段开关的措施,尽可能在出线开关跳闸之前隔离故障区域,以减少出线开关动作次数;⑷馈线开关控制器应该根据需求,合理、灵活地配置多种通信模块,在开关动作后,控制器便可将预警信号上传至后台,从而缩短检查人员对故障的查找时间;⑸馈线出线开关可依靠自动化开关自动切除永久性故障区域,提高变电站出线开关重合闸成功率。
3配电线路故障处理及恢复供电模式
10kV架空线环网配电线路中,因馈线问题引起的停电问题比较普遍,一旦发生故障,必须尽快处理,才能保证供电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而配电线路自动化,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对故障的定位、隔离以及恢复供电。⑴利用故障指示器处理线路故障。于架空线配电线路上安装故障指示器,发生故障时,工作人员便可通过故障指示器及时查找到故障区段,然后再利用开关设备,对故障区段进行人工隔离,恢复正常区段的供电。该处理方式虽然简单、有效,但通过长期实践也发现,利用故障指示器处理线路故障时,造成的停电时间较长、供电的恢复也比较慢。⑵利用智能开关处理线路故障。基于故障指标器处理线路故障时存在的限制,遵循自动化处理的理念,又研制开发出了智能化开关设备,例如智能化分段器、重合器等。将智能化开关设备安装于10kV架空线环网配电线路上时,通过智能化设备之间的相互配合,便可在线路发生故障后进行就地自动隔离,进而及时恢复供电,见图1所示:⑶利用远程遥控处理线路故障。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发展后,很多电力企业目前已加入了遥测、遥控、遥信的远程通信管理方式,该方式是指开关设备与馈线终端单元(FTU)集成,使之成为一个集传输、采集、控制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型装置。将此装置与计算机控制中心相连接,便可进行实时通信,以远程遥控方式进行集中控制,当线路发生故障时,通过远程监控,可以一次性完成对故障的定位、隔离、恢复供电,以此来规避短路时电流对配电线路及其设备的冲击。
根据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现状,结合配电线路自动化运行的可行性、经济性要求分析可见,利用故障指示器处理线路故障时,虽然具有简单、有效等优点,但其所造成的停电时间较长、供电恢复比较慢,经济性要求难以满足,不建议选择。利用智能开关处理线路故障在目前供电企业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其能实现故障就地隔离、缩小停电范围,也无需使用其他通信手段,只通过重合器的多次重合及保护动作时间的配合,便能对线路故障进行自动定位、隔离,进而恢复供电,完全达到了按照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要求,实现了“快、稳、准”的自动化目的,此种方式比较合理、经济的,可以推广应用。而第三阶段利用远程遥控处理线路故障属于智能化技术,其虽然比自动化技术更先进,但由于其要依靠通信才能运行,且装置结构较复杂,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该研究基于无线通信的远程遥控装置,才能保证远程遥控的应用效果[2]。
4架空线路集中智能模式分析
4.1线路故障处理方式在10kV架空线环网配电线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下,对于线路故障的处理方式主要有集中控制方式与单元控制方式两种,最为常用的是集中控制方式。集中控制方式是指现场的FTU(馈线终端装置),将监测到的线路故障信息传达给主站,主站再根据配电网的实时拓扑结构,利用相应的算法对故障进行定位,再将命令下达到FTU,使开关跳闸,以此来隔离故障[3]。
4.2迅速恢复供电的设计文章就通过实例分析,探讨在架空线路集中智能模式下迅速恢复供电的设计:⑴可靠性预测模型。配电线路发生故障后,事件的模拟顺序为:①故障。发生故障,开关跳开,隔离故障;②上游恢复供电。将故障的上游分段打开;③下游恢复供电。因上开关断开,其他部分仍然失电,便可通过关合联络开关为下游恢复供电;④检修。排除故障,将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恢复到故障前的状态。⑵两级恢复供电。如图2所示,当故障发生后,馈线开关断开,馈线上所有用户被停电,若将上游第1个手动开关打开,A段和B段便能恢复供电,但要使A、B段同时恢复供电,便需要较长的时间。基于上述因素的制约,便可选择两级恢复供电方案:将上游第1个自动开关开断,让A段快速恢复供电,此时B段仍是停电状态,等待手动开关断开后,再合上自动开关,便可使B段恢复供电。这种方案中,A段恢复供电快速,B段恢复供电较慢,但两段都实现了在故障排除前恢复供电,同样的原理,在下游线路中也可使用两级恢复供电方案。
1概述
nRF902是一个单片发射器芯片,工作频率范围为862~870MHz的ISM频带。该发射器由完全集成的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和调制器组成。由于nRF902使用了晶体振荡器和稳定的频率合成器,因此,频率漂移很低,完全比得上基于SAW谐振器的解决方案。nRF902的输出功率和频偏可通过外接电阻进行编程。电源电压范围为2.4~3.6V,输出功率为10dBm,电流消耗仅9mA。待机模式时的电源电流仅为10nA。采用FSK调制时的数据速率为50kbits/s。因此,该芯片适合于报警器、自动读表、家庭自动化、遥控、无线数字通讯应用。
2引脚功能和结构原理
nRF902采用SIOC-8封装,各引脚功能如表1所列。
表1nRF902的引脚功能
引脚端符号功能
1XTAL晶振连接端/PWR-UP控制
2REXT功率调节/时钟模式/ASK调制器字输入
3XO8基准时钟输出(时钟频率1/8)
4VDD电源电压(+3V)
5DIN数字数据输入
6ANT2天线端
7ANT1天线端
8VSS接地端(0V)
图1所示是nRF902的内部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芯片内含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和调制器等电路。
通过nRF902的天线输出端可将平衡的射频信号输出到天线,该引脚同时必须通过直流通道连接到电源VDD,电源VDD可通过射频扼流圈或者环路天线的中心接入。ANT1/ANT2输出端之间的负载阻抗为200~700Ω。如果需要10dBm的输出功率,则应使用400Ω的负载阻抗。
调制可以通过牵引晶振的电容来完成。要达到规定的频偏,晶振的特性应满足:并联谐振频率fp应等于发射中心频率除以64,并联等效电容Co应小于7pF,晶振等效串联电阻ESR应小于60Ω,全部负载电容,包括印制板电容CL均应小于10pF。由于频率调制是通过牵引晶振的负载(内部的变容二极管)完成的,而外接电阻R4将改变变容二极管的电压,因此,改变R4的值可以改变频偏。
将偏置电阻R2从REXT端连接到电源端VDD对可输出功率进行调节。nRF902的工作模式可通过表2所列方法进行设置。
表2nPF902的工作模式设置
引脚
工作模式XTALREXTXO8DIN
低功耗模式(睡眠模式)GND---
时钟模式VDDGNDVDD-
ASK模式VDDASK数据VDD或者GNDVDD
FSK模式VDDVDDVDD或者GNDFSK数据
在FSK模式时,调制数据将从DIN端输入,这是nRF902的标准工作模式。
ASK调制可通过控制REXT端来实现。当R2连接到VDD时,芯片发射载波。当R2连接到地时,芯片内部的功率放大器关断。这两个状态可用ASK系统中的逻辑“1”和逻辑“0”来表示。在ASK模式,DIN端必须连接到VDD。
时钟模式可应用于外接微控制器的情况,nRF902可以给微控制器提供时钟。它可在XO8端输出基准时钟,XO8端输出的时钟信号频率是晶振频率的1/8。如晶振频率为13.567MHz,则XO8输出的时钟信号频率为1.695MHz。
在低功耗模式(睡眠模式),芯片的电流消耗仅10nA。在没有数据发射时,芯片可工作在低功耗模式以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电路从低功耗模式转换到发射模式需要5ms的时间,从时钟模式转换到发射模式需要50μs的时间。
线路绝缘子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输电线路,非凡是超高压(EHV)输电线路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因此,如何评价EHV输电绝缘子的可靠性,已成为电力部门和绝缘子制造部门尤为关注的新问题。
在架空输电线路上现在使用的有三种材料绝缘子——瓷绝缘子、玻璃绝缘子和有机复合绝缘子。我国目前的生产目前状况是以生产和使用瓷绝缘子为主,玻璃绝缘子国内生产能力只占国内绝缘子总需求量的20%;我国复合绝缘子的研制起步较晚,由于近年来国内外在此技术上的进展较快,生产和使用量已呈上升态势。
1对绝缘子可靠性评价的五项准则
运行的可靠性是决定绝缘子生命力的关键。最好的评价应是大量绝缘子在输电线路上长期运行的统计结果和可靠性试验所反映出来的性能水平。因此,评价绝缘子应遵循下述准则摘要:
(1)寿命周期
产品在标准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能够保持其性能不低于出厂标准的最低使用年限为“寿命周期”。此项指标不仅反映绝缘子的平安使用期,也能反映输电线路投资的经济性。我国曾先后多次对运行5~30年的玻璃和瓷绝缘子进行机电性能跟踪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摘要:玻璃绝缘子的使用寿命取决于金属附件,瓷绝缘子的使用寿命取决于绝缘件[1]。玻璃绝缘子的寿命周期可达40年,而瓷绝缘子除全面采用国外先进制造技术后有可能较大幅度地延长其寿命周期外,其平均寿命周期仅为15~25年;复合绝缘子经历了“三代”的发展,但从迄今世界范围内的试验及运行结果分析来看,其平均寿命周期只有7年[2]。
(2)失效率
运行中年失效绝缘子件数和运行绝缘子总件数之比称为年失效率。对于国产玻璃绝缘子,其寿命周期内平均失效率为(1~4)×10-4/a[1],对于国产瓷绝缘子的失效率,除个别合资企业产品将有可能降低外,比玻璃绝缘子约高1~2个数量级;对于复合绝缘子,由于寿命周期不能猜测、复合材料配方和制造工艺还不能完全定型,其失效率很难猜测。
(3)失效检出率
绝缘子失效后能否检测出来的检出率对线路平安运行的影响是比失效率本身更为重要的因素。检出率取决于绝缘子失效的表现形式和失效的原因。玻璃绝缘子失效的表现形式是“自动破碎”和“零值自破”[1]。“自破”不是老化,而是玻璃绝缘子失效的唯一表现形式,所以只需凭借目测就可方便地检测出失效的绝缘子,其失效检出率可达百分之百;瓷绝缘子失效的表现形式为头部隐蔽“零值”或“低值”,复合绝缘子失效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伞裙蚀损以及隐蔽的复合“界面击穿”。此外,瓷和复合绝缘子失效的原因是材料的老化,而老化程度是时间的函数。老化是隐蔽的,因此给检测带来极大的困难,造成检出率极低;对于复合绝缘子,实际上根本无法检测。
(4)事故率
年掉线次数和运行绝缘子件数之比称为年事故率。绝缘子掉串是架空输电线路最为严重的事故之一。对于EHV输电,若造成大面积、长时间停电,后果则不堪设想。
国产玻璃绝缘子30年来的运行经验证实摘要:在220~500kV的输电线路上,从来没有因为玻璃绝缘子失效而发生过掉线事故[1],而国产瓷绝缘子掉线事故率则高达2×10-5。前苏联的探究指出,即使失效率相同,瓷绝缘子较玻璃绝缘子的事故率也至少高一个数量级[3]。由于复合绝缘子为长棒式,掉线事故一般很少发生,但导致内绝缘击穿、芯棒断裂和强度下降的因素始终存在,一旦失效,事故概率会高于由多个元件组成的绝缘子串。
(5)可靠性试验
为对绝缘子进行可靠性评价,国内外曾对玻璃绝缘子和瓷绝缘子作过各种方式的加速寿命试验和强制老化试验。如摘要:陡波试验、热机试验、耐电弧强度试验、1500万次低频(18.5Hz)和200万次高频(185~200Hz)振动疲惫试验及内水压试验,都从不同角度得出结论摘要:和玻璃绝缘子相反,绝大多数瓷绝缘子都不能通过这些试验[1]。对于复合绝缘子,可靠性试验则还是一个有待于继续探索的课题。
2影响绝缘子可靠性的三大因素
(1)材料是基础
玻璃和瓷均属铝硅酸盐,瓷是三相(结晶相、玻璃相和气相)共存的不均质体,而玻璃是液态和玻璃态互为可逆的均质体。“均质性”是影响绝缘材料介电强度的重要因素。脆性材料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不完全取决于材料力学性质,而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内部的缺陷和表面状态。这就是钢化玻璃较之退火玻璃和瓷,上釉的瓷较不上釉的瓷强度高得多的原因。此外,玻璃的“热钢化”技术,赋予玻璃表层一个高达100~250MPa的永久预应力。这就是“钢化玻璃”强度钢铁化,热稳定性高,较瓷不易老化和寿命长的道理。对于复合绝缘子的难点是解决有机材料在户外条件下的老化、芯棒的脆断和蠕变。可见,钢化玻璃既较瓷有高得多的机械、绝缘强度,又较有机材料具有优良的抗老化性能,为绝缘子的可靠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产品结构和耐污性能是关键
玻璃绝缘子采用圆柱头结构,承力组件受力均匀。较之国内传统瓷绝缘子数十年一贯制的圆锥头结构,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强度高和电性能优良的特征。由于玻璃的线膨胀系数较瓷大得多,外型尺寸较复合绝缘材料小得多,且和金属附件和水泥易连接,因而受力组件材质匹配良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不会象瓷绝缘子和复合绝缘子那样轻易产生危险应力而导致老化。且复合绝缘子很难解决复合界面的结构质量。
但复合绝缘子具有优良的耐污性能,而且通常无需清扫。这就极大地减少了线路维护费用。就此而论,复合绝缘子发展前景广阔。玻璃的介电常数较大,因而单只玻璃绝缘子的干闪络电压比瓷绝缘子的低,但有较大的主电容来改善表面的电压分布,使之和瓷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相当。加之玻璃绝缘子泄漏比距大,表面产生的凝聚物少,反抗由污秽引起的热应力的能力强,因而不易因闪络而出现事故。华东电网十年来的污闪实践一再证实,玻璃绝缘子的耐污性能优于瓷绝缘子。
(3)制造水平是保证
在国外,优质产品的生产均已形成相当经济规模、且具有工艺先进的高自动化生产线。因而,整个西欧和前苏联,玻璃绝缘子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整个北美复合绝缘子使用量为世界之最,占本地绝缘子市场总量的25%~30%[2];在日本,瓷绝缘子则一统天下。在我国,所幸的是国产玻璃绝缘子通过技术引进和自己开发,已具备了上述生产条件。对于瓷和复合绝缘子,除个别合资企业外,上述制造水平在我国尚未达到。可见,选用何种产品还取决于产品的制造水平和对产品性能及使用环境的全面了解。
3结束语
(1)绝缘子的寿命周期、失效率、失效检出率、事故率和可靠性试验,应成为综合评价EHV绝缘子可靠性的五项准则。
(2)扩大使用国产玻璃绝缘子在当前有着较大优势。作为玻璃绝缘子制造者应精益求精,有效降低绝缘子运行头几年的失效率。
(3)复合绝缘子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应集中力量开发研制,以求在延缓材料老化和猜测寿命周期上取得突破。
(4)具有悠久生产历史的国产瓷绝缘子,应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在材料配方、产品结构和制造水平上取得更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概述
在教学过程中,具备数字系统设计实践工程能力,涉及相关数字系统课程体系教学与实践,在各高校的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中,数字电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随着数字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在后续专业课程中,显而易见,随着电子产品数字化部分比重增大,它在数字系统设计中基础性地位越来越突出。
因此,培养适合现代电气、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卓越人才,创新数字电路的课程几次理论与工程实践教学迫在眉睫。
根据我校近几年电气、电子课堂教学的实践情况,数字电路课程应该以面向应用的数字电路设计为核心,在熟练掌握基本电路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入先进的数字系统设计方法的课程教学和实践内容。
工程实践过程中,逐步从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逐步转变到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中来,以教师科研应用来拓展,以全面培养优秀数字设计卓越技术人才[1]。
2探索构建数字电路教学中的多层次的创新实践平台
2.1多层次的数字电路创新实验平台构思。
面向卓越人才培养的数字电路课程创新实践教学,可以分层次进行在各个教学阶段逐步推进,包括:面向基础的数字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工程创新实验教学模块、面向应用的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和结合科研项目的创新实践平台[2][6]。
多层次的数字电路创新实验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
2.2数字设计的基础原理与实验教学。
数字电路基础原理和实验教学是数字系统设计的课程体系的基础入门阶段,是培养数字逻辑代数与逻辑电路的重要过程,大类可分为时序逻辑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其中时序逻辑电路主要包括:锁存器、触发器和计数器,组合逻辑电路包括,编译码器、多路复用器、比较器、加(减)法器、数值比较器和算术逻辑单元等。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组合和时序逻辑电路坚实理论基础,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不但要注重基本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理论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了解面向应用和现代科技进步数字电路新的设计理念[2][3]。
2.3面向应用的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随着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EDA)和可编程器件(CPLD)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以EDA技术为主导的数字系统理念已经成为企业工程技术的核心。数字电路课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利用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器件和大规模可编程器件进行数字电路设计和开发能力。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结合前阶段数字电路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及EDA技术的发展状况,适时进行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和EDA技术课程的综合衔接,以及课程深度融合[4]。主要内容包括:
2.3.1基于Multisim等相关软件的数字系统仿真实验。可以构建虚拟数字实验系统,不但较好地模拟实物外观外,还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实验平台开展实验的设计、仿真,进行实验内容的逻辑验证。
2.3.2基于通用和专用数字芯片的数字系统设计。其主要特点是有很好的直观性和具体性。
2.3.3基于硬件描述语言(HDL)的数学系统硬件描述。采用硬件描述语言实现数字逻辑设计,基于EDA环境仿真和验证。可以结合上述(1)和(2)的优点,采用硬件设计软件化技术应用于数字电路课程设计的实验教学中,通过综合性实验的自行设计和实验,对实验内容、实验规模、实验方法进行了综合创新设计[5]。
2.4结合科研项目的数字设计实验创新平台。
在高等院校,教师即承担教学任务,同时有各自的科学研究方向,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形成教学与科研互利的良性循环。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数字系统设计,可以借助横向或纵向科研项目形成综合教学体系。比如:搭建在线可编程门阵列(FPGA)创新实验平台,形成数字电路、电路线路课程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以及集成芯片系统设计,形成面向数字系统设计的课程体系[3]。同时,应用高校与知名企业建立的校企合作平台,把企业界的研究信息和研发需求引入到教学平台,开拓了学生的研究思路和视野,提升了学生设计复杂数字系统的能力;目前,我校正在与国际知名的半导体公司Xilinx、Altera和Cypress陆续建立卓越人才大学培养计划,利用大学设置小学期,在FPGA和PSoC开发平台上进行了面向实际应用的数字系统设计,在实践平台上不仅有学校的任课教师,还有知名企业派来的一线工程师指导同学们的实践,相比改革前,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同学们的数字系统设计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在编程、接口、通信协议等方面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对于优秀的学生,借助全国各种形式的大学生电子(信息)设计竞赛这个创新平台,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研究兴趣和创新意识,综合所应用的数字系统设计知识,发挥竞赛团队的协作精神。每年,我们都有部分优秀学生通过努力,创新设计的作品获得专业认可,并取得了良好的参赛成绩,也使得数字设计课程体系的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基于创新平台的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
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数字电路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协调好相关电气、电子类专业上下游相关理论课程、实验综合性设计同时得到协调发展。如何实践论文所提到的创新实验平台,应该引进现代数字设计理念,重点把EDA软件、设计工具、开发平台与传统的数字电路基础理论教学相衔接。我们在这几年对数字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逐步构建了面向应用的数字系统设计课程优化体系[5],如图2所示。
4不断探索数字电路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4.1以数字电路设计为目的强化基本逻辑电路理论教学。
在进行复杂数字系统设计之前应该熟练掌握这些常用基本组合和时序逻辑电路,包括电路的功能、电路的描述以及电路的应用场合等。
树立电路设计思想首先需要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功能电路。其次,树立电路设计思想需要理论讲解与实践相结合,逐步熟悉硬件描述语言的描述方式。数字系统设计强调采用硬件描述语言来对电路与系统进行描述、建模、仿真等[2][3]。
4.2掌握面向应用的数字系统工程设计方法。
学生在掌握数字电路基本概念和一般电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其主要内容包括:数字系统与EDA的相关概念、可编程逻辑器件、硬件描述语言、电路元件的描述、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开发环境与实验开发平台以及应用实例的介绍等。这些课程内容涉及面较广,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探索总结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内容,并作为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切入点[1]。
随着电子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数字系统设计在方法、对象、规模等方面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基于固定功能的集成电路设计[1][2]。现代数字系统设计采用硬件描述语言(HDL)描述电路,用可编程逻辑器件(PLD)来实现高达千万门的目标系统。这一过程需要也应该有先进的设计方法。根据硬件描述语言的特性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特点以及应用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阐述了先进设计方法。例如:采用基于状态机的设计方法设计复杂的控制器(时序电路),应用或设计锁相环或延时锁相环来处理时钟信号,应用自行设计(IPcore)软核来提高数据吞吐量[1][2][3]。
4.3深化数字电路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训练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加强学生工程思维训练、新平台工具的使用、遇到逻辑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的提高创新性和综合性能力,面向应用的数字电路创新平台建设,需要不断提高课程试验、实验和实践过程在教学中的比例,在符合认知规律的同时,逐步加强来源与实际需要的综合性数字设计实验。
5结语
数字电路是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论文针对当今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探讨了面向应用的数字电路课程创新实践平台。提出了多层次的数字电路创新实验平台结构和面向应用的数字系统设计课程优化体系。目的在于,通过课程及相关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使得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现代数字技术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孔德明.《数字系统设计》课程教学重点的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12.1,173-174.
[2]任爱锋,孙万蓉,石光明.EDA实验与数字电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4,200-202.
[3]叶波,赵谦,林丽萍.FPGA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中国电力教育,2010,24,130-131.
1、引言
几十年前,人们所做的复杂数字逻辑电路及系统的设计规模比较小也比较简单,其中所用到的FPGA或ASIC设计工作往往只能采用厂家提供的专用电路图输入工具来进行。为了满足设计性能指标,工程师往往需要花好几天或更长的时间进行艰苦的手工布线。硕士论文,ITL。工程师还得非常熟悉所选器件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引线特点,才能达到设计要求。这种低水平的设计方法大大延长了设计周期。
近年来,FPGA 和ASIC 的设计在规模和复杂度方面不断取得进展,而对逻辑电路及系统的设计的时间要求却越来越短。硕士论文,ITL。这些因素促使设计人员采用高水准的设计工具,如: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 或VHDL)来进行设计。
然而,Verilog HDL 硬件描述语言缺乏对于电路逻辑关系描述和分析的形式化方法,尤其是缺乏基于时序的逻辑描述。这对于化简和检验正确性都带来了麻烦。而ITL语言描述则提供了另一套基于时序的形式化解决方法,对Verilog HDL 硬件描述语言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2、ITL简介
区间时态逻辑(interval Temporal logic,ITL)是一种用于描述离散区间或时段的逻辑系统,它是时态逻辑的一个分支。我们可以把一个区间(interval)看作是一个有限的状态序列;这里的状态就是从所有变量到其值的映射。区间的长度定义为该区间内状态数减 1。因此,只含有一个状态的区间的长度为0。一个区间s0… sn 的长度是n。一个只有单个状态的区间的长度是0。
ITL 的基本表达式和公式的语法如下所示
表达式:
公式:
其中,μ为一个整数值;a 为静态变量(在区间内不改变);A 为状态变量(在区间内
值可变);g 是函数符号;p 为谓词。硕士论文,ITL。下面我们以RS 触发器为例来说明ITL的使用:
一个RS 触发器是一个简单的储存和保持一位数据的记忆单元。两个输入决定了互补的输出和。S(Set)为置一,R(Reset)为置零。
图1 RS 触发器结构图图2 RS 触发器的真值表
按照传统的方法,根据真值表列出输入输出变量的逻辑方程,得到:
Qn+1=S+¬R*Qn
S*R=0
而用 ITL描述可以直接把逻辑关系(动作、谓词)写出来,再化简:
把时间等参数变量考虑进去,我们就可以得到RS触发器的结构方程:
3、Tempura
用ITL 能够方便准确地描述基于时序的数字电路,然而缺乏可执行能力,运算公式不能直接进行计算机仿真和验证。Tempura 则是ITL 强有力的可编程可执行的工具集,大大增强了ITL 的实用性。Tempura 是一种可直接执行的数字电路时序逻辑设计方式,是 ITL 的一个可执行子集。发展到今天,Tempura 已经能够直接在Windows 环境下运行。硕士论文,ITL。只要熟悉ITL 的语句,对照着Tempura 自带的指导工具,使语法公式一一对应就可以进行编程和仿真,十分方便。硕士论文,ITL。
下面我们还是以RS 触发器为例来说明
用VerilogHDL采用门级描述为:
moduleRS_FF(R,S,Q,QB);
input R,S;
output Q,QB;
nor (Q,R,QB);
nor (QB,S,Q);
endmodule
用VerilogHDL采用行为描述为:
moduleRS_FF(R,S,Q,QB);
input R,S;
output Q,QB;
reg Q;
assign QB=~Q;
always@(R or S)
case({R,S})
2'b01:Q<=1;
2'b10:Q<=0;
2'b11:Q<=1'bx;
endcase
endmodule
而根据前文所述的用 ITL描述的RS触发器改写成Tempura 语言,代码如下:
为了检验设计结果,需要输入仿真参量,代码如下:
(S=0) and (R=0)and (Q=0) and (Qbar=0) and
for lis<<1,0>,<0,0>,<0,1>,<1,0>,<0,0>>
do (len(5)and (Sgets l0) and (R gets l1)
)
and
(S,R)latch(Q,Qbar)
仿真结果如下,和真值表一样。
图3 仿真结果
传统的数字电路设计方法繁琐且不严谨,而且往往缺乏时序逻辑的描述能力。针对这个问题,HDL的使用为硬件设计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分析和设计数字硬件的工具,也为沟通软件和硬件提供了一种方法。然而,这些 HDL 一般是为模拟数字硬件的功能而设计,往往比较适用于较低层级的设计。同时传统的HDL 设计方法缺乏对数字硬件推理和证明的机制;对行为描述的能力较弱,缺乏形式设计或验证的支持工具。形式化的设计方法则提供另一种强有力的数字电路描述。在软件工程中,形式方法已经取得一些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在硬件设计领域,形式方法的应用研究和成就仍然在起步阶段。在国内的面向市场的数字电路设计,情况更是这样,形式方法的使用很是有限。ITL 等形式方法(特别是配以成熟高效的可执行工具,如Tempura), 将有效提高我们描述和设计数字电路。硕士论文,ITL。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在硬件设计速度赶不上软件速度的今天,形式方法将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突破思路,这在未来的电路设计领域将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Benjamin C. Mosszkowski. ITL HandbookDecember 6, 2007
[2]Antonio Cau. Interval Temporal Logic Anot so short introduction 2009
[3]舒风笛。《面向嵌入式实时软件的需求规约语言及检测方法》,武汉大学,2004
本论文为衡水职业技术学院2013 年度院级重点课题“数字电路实验系统的研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31207
【文章摘要】
由于现有数字电路实验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购买实验设备存在连接不可靠,出现问题难以修复等问题,自行研究制作功能齐全,性能优越的数字电路实验系统,克服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实验教学难题。
【关键词】
数字电路;实验系统;多功能;研制
目前我院数字电路实验状况:
我院数字电路实验是在电工电子实验室和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的,在虚拟仿真实验室主要的借助虚拟电子工作台进行仿真实验,利用软件做仿真实验主要优点是节省元器件,降低实验成本,主要缺点是比较抽象,学生看不到实物,离具体的工程实践相差甚远,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效果欠佳。鉴于此,我们还抽出较多的课时在电工电子实验室进行实际元器件的电路搭接实验,但是由于电工电子实验台比较少,只能是几个人一组进行实验,这样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偷懒的现象。而且由于实验台上的电路板是塑料板,下面是由铜片进行连接的,学生做实验时反复的插线拔线就会造成铜片脱落,实验板上的插孔也容易松动,只要有一个接触点接触不好的话,就会对整个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我们要研制自己的数字电路实验系统,以满足我院数字电路实验教学的需要。
1 技术路线
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设计制作的方法, 实现将分立实验集中到一个实验箱系统板, 使之既能完成基础验证型实验, 又为综合设计型实验提供实验平台. 研制多功能数字电路实验板的技术路线可用图1 表示:
2 技术指标
(1)直流电源输入电压:+5 V、±15V
(2)电路面板材料:玻纤。尺寸:长= 430mm ,宽= 310mm ,厚= 2 mm
3 数字电路实验系统板结构
电路面板结构如图2 所示。
4 数字电路实验系统板各部分功能
4.1 直流电源接线区:3 组独立直流稳压电源: +5V、GND、+15V、GND、- 15V、GND。均采用了集成三端稳压器进行稳压。电源除了给实验电路供电外, 还要作为本实验系统内各个部分的工作电源,因此选用金属封装,较易散热的LM7805,7812、7912 则采用了廉价的塑封型三端稳压器,这三种集成稳压器内部均设有可靠的短路、超温、限流等完善的保护措施。用于将外部直流电压引入到实验箱,外部直流电压通过电源保护二极管到达各个单元电路及面板中多个红色+5V 电压输出插孔,因此红色+5V 电压输出插孔中的电压通常比外部直流电压低0.3V 左右。
此外,实验板带有短路报警和过压报警功能。当电源开关处于“关”状态时,红色+5V 电压输出插孔仍有低电压输出(短路报警电路的需要),如果接线过程中导致+5V 和GND 出现短路,则开始声、光报警,当电源开关处于“开”状态时,短路报警失效;当电源开关处于“开”状态时,如果外部直流电压超过6.5V,则开始声、光报警。
4.2 数码管数字显示:2 个七段数码管,引脚全部引出,可采用共阴极或共阳极数码管;另有2 个BCD 码输入七段数码管(安装了显示译码器CD4511)。为了更换方便,均采用了IC 插座。
4.3 TTL 逻辑电平显示:对输出电平的高、低进行显示。输出电平为高时,红色发光二极管亮;输出电平为低时,绿色发光二极管亮。
4.4 TTL 逻辑电平输出:提供12 组TTL 逻辑电平输出,采用拨码开关控制, 拨上输出为高电平,拨下输出为低电平。
逻辑电平开关部分 选用优质的单刀双掷开关,向实验电路提供“0、1”电平信号,若八位开关不够用,可由DIP 封装的双列直插式微型多路开关在多孔实验插座扳上进行扩充。
4.5 单次脉冲、简单连续脉冲输出:脉冲输出均为TTL 逻辑电平。单次脉冲分为正、负两种单脉冲输出,采用白色按钮控制,发光二极管指示;简单连续脉冲分别为2Hz、8Hz、128Hz 和1024Hz ,发光二极管指示。
单次脉冲电路如图3 所示:
4.6 集成电路插座:采用标准紧锁插座,28 脚1 个、20 脚1 个、16 脚6 个、14 脚2 个,可插8 到28 脚的各种IC。各IC 插座的所有引脚(包括电源和地引脚) 全部引出,各IC 插座旁均有+5V、GND 插座为集成电路供电。
4.7 精密多圈可调电位器4 个:分别为1K、10K、47K、100K,采取三个插孔输出。
4.8 直流供电的四相步进电机、蜂鸣器、扬声器及驱动电路、直流继电器及驱动电路。
4.9 元件库:提供了很多不同值的电阻和电容、1 个32768 Hz 晶振、2 个二极管和1 个555 定时器。
4.10 逻辑笔功能:红色:高电平、绿色: 低电平、橙色:高阻。
4.11 扩展区:采用165×55 进口面包板1 块,可拆卸和更换,主要用于安装其它电路。
4.12 接插件:普通弹性插孔,配有高性能的插孔连接线;此外,在面包板旁配有与面包板接线兼容的黑色插座,同时黑色插座和部分弹性插孔已直接连接好,解决了电路面板上弹性插孔至面包板的连接问题。
【参考文献】
[1] 贾林科.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仪的研究与制作. [J] 价值工程.
中图分类号:TN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2-0167-02
随着数字电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但要能对数字电路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同时也要具备对数字电路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解决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更好地培养学生。
1、数字电路产生故障的原因
数字电路出现故障的类型很多,主要包括客观故障和主观故障两种。即一种是由电路中本身的元件的老化等所产生的故障,而另一种是由人为的疏忽产生的故障。下面就从产生故障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来对数字电路中常出现的两种故障进行分析。
1.1 客观性产生的故障
1.1.1 电子元件的参数发生变化
电子元件的参数在数字电路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细微的偏差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动。因此,在数字电路中电子元件的参数发生变化,一定会使数字电路出现故障。由于电子元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老化,进而导致电子元件参数下降。除此之外,温度的变化也会导致电子元件参数发生变化。
1.1.2 电子元件、器件等的不良接触
数字电路是由若干电子元件、器件组成的电路。因此,各个元件、器件接触的情况也会引发数字电路出现故障。由电子元件、器件接触不良引发数字电路发生故障的情况很多。例如,插件的松动、焊点被氧化、焊接不牢靠等。而这些情况都会造成电路板故障。
1.1.3 信号线的损坏
信号线在电路板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信号线是电路板能否正常工作的保障之一。但是由于电路板经常受潮湿和大电流等的影响,因此,就会导致信号线经常出现短路、烧损、断路等现象。信号线的损坏就会导致数字电路板无法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1.1.4 工作环境恶劣
由于电路板是由很多电子元件、器件组接而成的,又因为这些元件、器件的性能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因此,当电路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如,潮湿、电磁场等环境,都会使得电子元器件的性能有所改变,由此也就改变了电路板的工作状态,使之出现故障。
1.1.5 使用过期的元器件
当元器件出现老化等现象时,它们的参数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使用一些过期的元器件,就会造成数字电路板无法正常进行工作,从而导致了电路板故障。
1.2 主观性产生的故障
1.2.1 不合理的设计产生的故障
由于数字电路板是由很多电子元器件组合而成的,因此任何一个元器件的选择和使用情况,都会对整个电路板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选择的元器件的参数不合适,或者是在组合装配上出现错误,都会使数字电路板出现故障。
1.2.2 线路连接产生的故障
线路连接是保证电路板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因为电路板中的元器件较多,这就使得线路的连接非常复杂,也不容易操作。线路连接的错误通常会导致线路之间的短路,从而使电路板出现故障。
2、数字电路中常见的故障分析
对数字电路的常见故障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逻辑故障,也就是数字电路中一些逻辑值由于故障发生变化,与规定的逻辑值之间出现偏差,甚至相反的现象。另一类就是非逻辑故障,指逻辑故障之外的其它故障。下面就针对数字电路中的逻辑故障来进行如下的分析。
2.1 固定电平故障
所谓电平故障就是指某处的逻辑电平值保持为固定电平值。当在同一时间只考虑一个电平故障时,就成为固定电平故障。在数字电路的内部故障中,都可以归为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固定电平故障,这在一般数字电路中也得到了推广。
2.2 桥路故障
桥路故障是信号线的接插短路和电路工艺的不完善、松动,或者是有过长的裸线等造成的故障。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由于输入信号之间,或者是门电路输入信号之间的桥接造成的故障。另一种则是由反馈桥接造成的故障。主要表现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桥接造成的故障。
2.3 固定开路故障
这类故障是发生在CMOS电路中的。例如,当CMOS电路或非门正常工作时,电路应该能够完成或非门的功能。当电路出现既不接电源,也不接地的高阻状态时就成为固定开路故障。
2.4 信号延迟故障
有时即使电路结构没有任何的故障,电路也不会正常的工作,这时就要考虑可能是由信号延迟引发的故障。而由信号延迟所引起的故障我们通常称为延迟故障。所谓的延迟故障,就是指电路中由于各个元件的延迟变化、脉冲信号参数的变化等所产生的各种故障。
2.5 软故障
所谓的软故障就是指由电子元件、器件的参数,或者性能的不稳定,以及电路某一方面的原因等,使电路产生不稳定的现象。产生这类故障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元器件的老化、参数的改变、性能的不稳定等。这类故障有较强的随机性和偶然性,造成这类故障的因素也有很多。例如,环境的潮湿、较强的电磁环境、电源的干扰等。由于这类故障产生的原因很多,因此在排查的过程中也是非常的困难的。
3、数字电路故障的检测方法
3.1 直接观察检测法
这种检测法是指不采用任何的辅助仪器、设备,而是通过直接观察电路来发现问题,找寻解决故障的方法。观察主要包括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通电后观察)这两种观察方法。静态观察是指:查看器件是否插好、插对;电源是否接入电路板中;引脚是否弯折;输入端是否都已经处理好;线路是否正确的接入到电路板中,是否有短路现象;查看器件是否有发烫、发出异味、冒烟的情况。而动态观察法则是查看脉冲是否被接入到电路板中。这种方法可用于对数字电路中出现故障的初步检测,如果电路中出现这种非常明显的故障就可以直接被检测出来了。
3.2 分块测试法
如果通过直接观察的方法没有检测出故障,可以考虑用分块测试的方法。分块测试法是指根据电路的结构、功能等,把电路分成若干几个独立的电路,然后再通电分别进行测试,找出有故障的那部分电路。针对有故障的部分再采用相应的措施来找出具置。例如,计数译码显示电路,就可以根据它的特点把它分成两个部分。即计数器电路和译码显示电路。我们可以先检测计数器电路,如果计数器电路能够正常工作,再检测译码显示电路。采用这种检测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速度和效率。
3.3 对比替代检测法
当大概知道哪一部分电路有故障的时候,可以通过对该部分电路中的个点信号进行检测,然后在通过与正常电路相比较,找出电路中有故障的信号,从而对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决。
但有时候很难发现电路的故障,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替代法来检测电路的故障。所谓的替代法就是把电路中的电子元器件用同样型号、优质的器件来替代,然后再观察电路是否能够正常工作。为了安全起见,应用此方法时一定要在断电的情况下更换器件。
3.4 电阻检测方法
如果器件出现冒烟、散发出异味等明显异常现象时,应该马上切断电源,以免故障进一步的扩大。为了判断电路是否有短路现象,我们通常采用的就是电阻检测的方法。除此之外,采用电阻检测法还可以检测出底板内部和电路连线之间是否有接触不良和短路等现象。
3.5 波形检测方法
我们还可以通过用示波器对各级的输出波形进行检测,观察所输出的波形是否正常,以此来检测出电路的故障。这种方法被广泛的用在脉冲电路中。
4、结语
数字电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大大改善了我国各个科技领域的发展。数字电路这一门学科也早已成为各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因此,在数字电路的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电路中的一些故障就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本文作者希望通过对数字电路产生故障的原因、常见的故障分析和检测方法的阐述给置身于数字电路教学的教育工作者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胡文君.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4(2).
[2]吴翠娟.现代大型设备故障智能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电子技术应用,2003.
[3]Forsyth,R.Expert Systems- Principles and Case Studies,Chapman and Hall,1984.
[4]叶春.数字电路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制,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1989,1.
[5]黎飞,周继承,肖庆中.一种数字电路的桥接故障诊断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14).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促进了电子设备的不断提高,现在人们广泛应用电子设备,尤其智能手机的应用,其用户不断增加,用电设备密度不断增加,在空间应用过程中,可能造成电磁环境的不断恶化,电子设备之间可能造成干扰,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必须提高电子设备之间的抗干扰性能,因此我们在数字电路设计的过程中,采用数字电路集成电路的方式进行提高抗干扰性能,利用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抗干扰能力,符合现在数字电路设计的发展趋势。
1硬件抗干扰技术在数字电路设计环节的应用
1.1安全接地技术
安全接地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把机壳接入大地,让电量转移到大地,减少电荷积累情况,减少因为静电等原因造成人与机械设备等受到安全影响。设备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绝缘层可能出现破损等现象,就可能造成机壳带带电,这时候的电量是足够大的,不能及时转移,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利用安全接地技术可以把多余电荷转移出去,还能及时切断电源等,对其安全性能起到保护作用。
1.2避雷击接地技术
用电设备基本都需要采用避雷击效果,一般通常采用避雷针,当出现雷击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电荷的转移,下雨天气打雷时候,出现雷击的情况是产生电荷的,一旦遇到用电设备等,瞬间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荷,对周围人和物产生损害现象,必须采用技术及时转移电荷,减少对人的伤害,对用电设备也起到保护作用。
1.3屏蔽接地技术
屏蔽接地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对用电设备的保护作用措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是设计人员经常采用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屏蔽技术需要和接地技术配合使用,其屏蔽效果才能够提升。像是静电屏蔽技术。若是在带正电导体周围围上完整的金属屏蔽体,则于屏蔽体的内侧所获取的负电荷将会等同于带电导体,同时外侧所存在的正电荷也和带电导体等量,这就造成外侧区域仍旧存在电场。若是对金属屏蔽体进行接地处理,那么外侧的正电荷可能会流入大地之中,则可以消除外侧区域的电场,也就是金属屏蔽之中将会对正电导体的电场进行屏蔽处理。屏蔽接地技术的应用,在技术上起到革新作用,在应用过程中,起到重要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现实应用价值。
2软件抗干扰技术在数字电路设计环节的应用
2.1数字滤波技术
数字滤波技术是一种仿真技术,基于硬件设备的仿真技术,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依赖硬件技术,只是通过模拟技术进行设置,实现数字滤波。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先借助于硬件技术进行干扰技术的应用,减少干扰性能,在具体通过软件进行有效的滤波,起到真正的数字滤波技术,减少抗干扰能力。数字滤波技术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我们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应的数字滤波技术的处理方式,起到真正数字滤波作用,在数字电路设计的过程中,利用软件技术进行有效应用,是设计环节中的重要步骤。
2.2软件“看门狗”的使用
软件程序在应用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死循环等现象,在数字电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考虑这方面问题,采用“看门狗”技术,防治程序死循环现象发生。硬件看门狗就是一个定时器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监控,合理的根据监控情况进行有效处理,起到看门狗的效果。
3实例论述
3.1通过硬软件技术促使计算机系统脱离死态
为了使干扰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在硬件方面可以使用一个硬件计时器,
3.2程序“跑飞”阶段进行数据保存的硬软件办法
由于计算机系统在被强电磁干扰或影响之后,计算机系统之中正在正常运行的程序或许会被打乱,进而在内存中出现转移情况,同时这种转移是不能被控制的,也就是发生“跑飞”情况。该问题的出现或许会造成确保软件正常运行的重要参数被破坏、冲掉。通过硬软件结合措施、方法的运用,能够在出现断电事故或者是发生强干扰情况之后,使各重要参数得到保护,从而使系统的连续运转或者是再恢复获得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刘海权,田露,宋立业.传统光电编码器防震动抗干扰电路的优化[J].电气技术,2015(12).
[2]杨昆.综述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4)
[3]李娜.数字集成电路低功耗优化设计解析[J].通讯世界,2016(15).
[4]王剑锋.DCS控制系统抗干扰分析[J].通讯世界,2015(19).
[5]姚年春,徐涛.电机保护装置的抗干扰措施设计[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04).
[6]熊轶娜,吴跃明,陈洁.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抗干扰分析[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