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专题教育论文

专题教育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08 11:47: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专题教育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专题教育论文

篇1

2人文教育在体教专业田径教学的重要性

2.1人文教育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平等的对话交流。教师具有主导地位,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用忽视,更应该重视。在传统的体教专业田径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处于绝对的话语权,教师教什么,以及安排学生怎么样学习基本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处于听从地位,主体地位基本没有得到重视与体现。人文教育则强调在教育中必须重视人的发展,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应该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通过人文教育非常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2.2人文教育有利于丰富田径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体教专业田径教学内容基本一致,没有多大变化。总体来讲,教学内容单调、枯燥以及乏味。田径教学这种枯燥的教学内容也是现代大学体育中田径项目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通过在田径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使教学内容更加关注学生生活,更加关注学生情感发展以及个性培养等,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通过人文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使单调无味的田径教学内容生活化。

2.3人文教育有利于提高田径教学效果

通过在体教田径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使教学内容丰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的关键在于内在因素。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便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教学中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所以通过人文教育的融入使学生更愿意学习田径,将极大地提高田径教学效果。

2.4人文教育有利于学生田径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田径教育长久以来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使得很多学生对田径教学产生了害怕甚至恐惧心理。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根本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但人文教育的融入将有效改善这种状态。因为人文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将学生田径的技能达标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在田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学生的态度与进度等方面,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田径,从而将大大提高学生田径的兴趣。

2.5人文教育有利于改善田径课堂气氛

在体育项目中,大部分人对田径教学的观点都是枯燥无味,田径课堂单调、累人以及压力大,课堂气氛紧张。但通过人文教育的融入,在田径教学中不再强调技术技能的唯一性,而改变为关注学生情感、个性、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将田径技术技能教育与学生的人的发展因素紧密联系,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更加明显。

3体教专业田径教学加强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

篇2

足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提高其心理素质。足球运动在无形之中培养了他们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心理和智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随着高校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师生积极参与到足球这一传统项目。这需要在体育专业课中培养出一批具有足球裁判能力的学生裁判员来完成足球竞赛裁判工作。

1.2社会的需要

全民健身运动使体育活动进入千家万户,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进入高校、社区、企事业单位,也是一个快速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的捷径。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足球裁判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组织竞赛的各项规则,他们在才能够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张显足球的魅力。快速提高所在单位和周围人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从而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2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足球裁判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鉴于上述需求,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加强学生足球裁判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足球裁判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高校有专业的定向老师,学习材料较为齐全,观看比赛和裁判实践的机会较多,并且有自己实践的场地。所以,培养体育教育学生的足球裁判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2.1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培养

高校的体育教师大都是由体育院校的优秀毕业生或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留校组成。他们都经过了多年的系统学习,也经过体育的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理论的学习。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技术理论水平。他们在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了一定的教学规律,并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的能力。高校的体育老师还有很多的机会参与各个级别的足球比赛的组织工作。在担任裁判员的过程中,有丰富的临场执法经验和技巧,很强的实践执法能力。这些都为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现代足球裁判知识打下了基础。2.1.1加强对足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理论教授充实的足球理论知识是做好足球裁判工作的重要前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熟知理论,并把掌握的理论渗透到实际操作中。在面对规则(理论)知识不断更新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教授因此而显得更加重要。教师通过讲授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消化吸收规则的速度。从而有利于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足球裁判规则。在实际操作当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教授。首先,在足球普修课一开始就应使每个学生明确认识到裁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让学生真正地对足球规则和裁判法重视起来。调动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学生对枯燥理论的排斥情绪等困难。其次,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分清相关概念。概念的梳理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规则和裁判法;也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各种规则和裁判法。再次,强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多变性和灵活性。随着足球运动技战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规则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要求同学们随时掌握规则的动态,最快的接受新的规则并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准确的判断,遇到困难时才能从容不迫地解决。2.1.2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足球裁判专门的技术、技巧辅导足球裁判员在执法过程中有很多必须掌握的技术和技巧。如哨音、手势、跑位、视野范围、判罚尺度、执法心态。教师在这些细节上应多加指导。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三组,两组进行比赛,一组进行裁判工作,定时交换角色,让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及时发现其自身的不足,积极进行总结。同时,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裁判工作,并给予现场指导。赛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列举比赛中的一些正误判例作为典型,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强调经常练习及熟练掌握的重要性,以使学生在执法比赛中表现出裁判员应有的气质,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强调哨音的响亮与哨音的节奏感,其次要规范裁判的基本手势,再次,要把握好特定的跑动路线,第四,要让学生多多实践,积累起丰富的经验,第五,要教授一些心理学知识,辅助学生对技能、技巧的掌握。利于学生排除焦躁、慌张、迟疑、涣散等消极的心理现象。培养学生“稳定的、恒常的心理品质。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这几个要素,才能培养一个执法能力出众的裁判员2.1.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要在裁判工作中勤于实践,及时总结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学习足球裁判,但实际上每个人参与裁判工作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所以,同学们必须在掌握一定的基本功后,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实际锻炼。不能因为害怕失误或判罚不够准确,而不敢吹哨。其实这是一个每一个裁判员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只要通过多次练习来慢慢克服自身的缺陷,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裁判员。其次交流和总结是足球裁判员提高执法水平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尤其是在赛前,同学们要注意集中进行针对性学习,再熟悉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统一比赛的判罚尺度,大家讨论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然后讨论处理意见。大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鉴别能力,可以通过老师的教学和电视的观摩,自己找出不足,几位同学之间就可以组成互纠小组,互相指出各自的不足,互相鼓励、学习,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2.2高校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积极创造外部条件

高等师范院校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也要积极的创造机会与外部条件来为培养高水平足球裁判创造条件2.2.1定期举办培训班、讲习课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平时有繁重的课业负担,老师也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光靠课堂教学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所以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举办培训班、讲习课。在培训期间,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要讲练结合,然后给学生自主练习。学生们在组织临场裁判实习时,以哨音、手势、移动等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逐渐掌握判罚的准确性及尺度的合理性。“同时,可以邀请资深裁判前来讲课,传授经验。使学生一开始就接受足球裁判员的正规训练。并且在培训班结束时,可以通过足球裁判等级考核,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个大致了解。2.2.2定期进行观摩,老师讲解,学生体会定期进行电视观摩,有条件的可以外出观摩,提供良好的经济保障,并安排一些省、市级的比赛现场观摩,让学生走出去,留心观察并记录印象最深的正误判例,讲解临场裁判执法尺度,这既增加了学生们的经验,又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还要利用电化教学,加强直观性。“走出去”在促进交流的同时,也让学生们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充分的锻炼自己。同学们参与各种不同级别的比赛,担任不同的裁判工作,可以积累丰富的执法经验,从中找出不足,循序渐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裁判能力。2.2.3建立裁判员组织高校可以组织成立足球裁判协会或成立足球协会,在足球协会下开设一个裁判部。由专门的体育教师负责,定期指导;由协会承办赛事,学生组织比赛的编排工作,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吸收对足球裁判工作有兴趣的学生,使足球裁判员的队伍发展壮大。

篇3

二、大专院校课程设置探讨

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

教师教学素质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素质,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主动的对体育教学进行创新,让体育教学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教师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对学生给予技术上的指导,让学生有更大的乐趣来学习体育项目。将学生放在体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训练的积极性。教师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体育项目训练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体育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提升自身的素质,对于学生而言,也有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学生看到教师都在努力的训练了,学生也就自然的会努力锻炼。

篇4

通过我们对一些中专学校的调查发现,很多中专学校存在着体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的状况。在体育课程上,授课内容是教学任务中统一要求的内容,教师首先让同学们进行热身练习,热身完毕之后,教师示范体育项目的标准动作,学生按照教师教授的标准动作进行练习。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既缺乏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关注,又没有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和爱好的差异性,很容易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难以高效地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1.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一些中专学校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缺乏也使得体育教学趣味性不足,体育教学目标难以顺利实现。首先,一些教师基础体育知识缺乏,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对同学们进行科学的指导,导致同学们在体育课程中容易受伤,这使得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程存在畏惧心理,不能带着高昂的兴趣完成体育学习。其次,一些教师自身能力不足,不能够创造出充满趣味的体育学习环境。他们不能够将体育锻炼融入到游戏当中;不能够开发一些小的锻炼方式,将体育锻炼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更不能够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训练,这使得体育课程枯燥乏味,学生难以融入其中。

2提高中专体育教学趣味性的方法研究

2.1对中专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育爱好进行充分的了解

可以通过学生的体育爱好进行引导的方式来促使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增强。中专体育课程有着一定的教学任务,这些任务规定了中专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的必修内容,基于此,教师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体育课堂分为两部分,先教授学生必修的内容,使学生基本体育素质不断提高。然后,再对同学们的体育爱好进行培养和发展,使得同学们能够在兴趣爱好的推动下对整个体育课程产生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2.2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愉快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主动进行体育学习,有助于学生在快乐的心态下接受和巩固体育课程内容,所以,我们需要创建愉快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亲切和蔼地对学生进行示范和指导,在对学生不标准的动作进行规范时要幽默风趣,并且对学生多加鼓励,避免因为过于严厉而打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其次,适当地在体育课程上开展竞技体育,让同学们在竞争与合作的氛围中获得体育学习的成就感,提高体育学习兴趣。

2.3提高中专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学生能不能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能不能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到科学的体育知识,能不能培养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等。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提高中专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保障体育教学的科学进行,避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受到伤害。

2.4在体育课堂上引进体育游戏来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

体育游戏结合了体育的锻炼性和游戏的趣味性特征,能够将同学们的兴趣充分吸引到课堂之中,使其在轻松的环境和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体育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在体育课堂上引进体育游戏,以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例如,长跑是较为枯燥,同时,对同学们的体力考验较大的运动项目,我们可以通过设置“警察抓犯人”的体育游戏,来提升同学们的参与兴趣。选取两名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来担任“犯人”,其他同学扮演“警察”追捕“犯人”,来让同学们用追逐的方式来完成长跑练习。这样,在好胜心和趣味性的推动下,长跑的困难性能够有一定的降低,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也能够更加高效地实现。

篇5

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对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比重、各个内容的课时比例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使得所有学生都要学习这些教学内容,这样就造成很多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实行新课程标准后,在体操教学内容方面做了很大的调整,没有原来的硬性的规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这样就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2在教学方法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以前那套“跟我做”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应改变原来那套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由于老师太多的讲解、示范,一节课下来学生很少有时间锻炼。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让学生用于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要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锻炼的方法,培养学锻炼的习惯,而不只限于教会学生某一项运动技能。另外,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能力和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要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

1.3在教学过程方面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运动技能为中心,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点的教学模式。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运动参与的和情感体验,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体验运动的乐趣。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锻炼的时间。

1.4在教学评价方面

传统教学评价多采用成绩考核进行评价,以“优、良、中、差”来作为评价学生的等级,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但新课标是根据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程度,教师的专业素质,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新课标强调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在评价内容上,还包括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既有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的自评,同学之间的互评,既有期末考核评价又有学习过程的评价。

2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操教学能力

2.1讲解、示范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要求体育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上课时老师能运用浅显易懂,清晰简洁的语言讲述动作的要领与要求,学生就能对动作有个初步的了解,这样就能达到节省时间,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优秀的体育老师不仅能做出标准规范的示范动作,还要能把动作要领、注意事项等用专业术语的表述出来。示范动作能使学生直观的观察动作的做法、规格、要求等,所以体育教师准确、协调、优美及熟练的示范动作,对学生尽快地掌握基本技术、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一个体育老师示范动作不规范、不到位,那么学生就会对这个老师失去信任,也不会好好地配合老师。这就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不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的示范能力。

2.2教学组织能力

良好的课堂组织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所在,合理的队伍调动、正确的示范讲解、有序的练习以及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都是一个体育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体现,因此在体操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体操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组织能力的培养。

2.3教学计划的设计能力

所谓的教学计划也就是准备教案,这是实施教学的第一步,教学设计制定得合理全面,对教学实施与评价起到指导的作用。《课程标准》在选择教学内容上是非常灵活的,规定了学习内容的选择原则和范围,所以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选择那些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引起学生兴趣的,如健美操、技巧、山羊、基本体操等。选好教材接着确定教学目的,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创编,以图文形式完成教案,并能突出教材的难点、重点。这方面,教师应细心进行指导,把好质量关。

2.4教学评价能力

以往看起来“公正客观”的终结性评价强调的是横向比较,忽略了学生的自我纵向比较,尤其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由于无法达到考核的标准而使学习变成了精神上的负担,产生厌学心理。传统的课程评价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一种终结性评价,不能全面的反应地参与学习程度以及自身取得的进步,而且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更不是真实评价学生健康状况。这种评价是体育教师操作容易,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标没有规定具体的评价目标和方法,要求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探索符合本校学生的评价体系。

3提高体操教学能力的对策

3.1讲解、示范能力

1.要求学生熟悉体操理论专业术语,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讲述技术的动作要领,易犯错误、保护帮助的手法等。

2.让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教学实习,这样既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组织学生开展“说课”活动。通过“说课”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说课”的方法之后,可以进行分组练习。

4.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技能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动作质量,也提高了学生的示范能力。

5.教会学生正确的选择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在做一些徒手操时选择背面、正面示范体以及侧面示范。可以采用边讲解边示范,或者分解动作示范。

3.2教学组织能力

1.让学生学会喊口令。在我们体操教学当中应把口令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因为口令是体育教师教学必备的技能和素质,口令的好坏是课堂组织的关键。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随教师一起喊口令,每个学生在全班队伍前喊口令、带准备活动等,并随堂进行考核作为平时成绩。

2.让学生学会调动队伍。在每堂课的准备活动前由教师给一个学生规定实习最常用的一些队列队形练习内容,让学生整队调队,培养学生的指挥能力,并列为平时考核内容之一。

3.让学生学会带准备活动。教师要求学生按规定编写准备活动部分实习教案,明确提出准备活动的任务和内容,并能指挥队伍和领操、做正确队列队形练习和徒手操的讲解和示范。

4.让学生教普通系学生广播体操,指导他们课余训练。在新生入校之际由体育专业学生教全校普通系学生做广播体操。其次,在每年的校运会开幕式各院系都有相应的舞蹈、健美操、啦啦操等表演节目,由相关的教师带领体育专业学生为参加校运会表演的普通系学生编排节目并组织他们训练,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组织教学能力,又推动了群众体育的开展,还能为以后的教育实习做好充分地准备。

5.教会学生处理突发事件。在我们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测到的意外事件。比如学生力量较差从单杠、双杠上滑落,崴脚、受伤等,还有教师在示范动作时失误等。

6.作好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体育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一种历练,同时也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3教学计划的设计能力

1.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备实习教案,充分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重点难点,这样在编写教学计划过程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计划。

2.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要考虑课的量与强度、密度的安排情况、练习的效果如何以及采用哪些教法手段等。

3.全面分析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制定的教学计划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4.要多方面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想好处理的方法及应对的措施。

5.在编写实习教案时必须和正式上课教案一样,应认真对待。格式要符合规范,层次清楚。字迹要工整,行距要清晰,为教育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3.4教学评价能力

1.在体操教学中让学生彼此进行评价,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等。

2.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关注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多去赏识他人,鼓励学生。

篇6

新形势下,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师资培养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高等体育院校作为培养基层教师的重要基地,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突出自身专业的特色,更要加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田径教学作为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田径教学能力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田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效地把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本领。

1.1田径教学设计能力。包括掌握现代田径教学与训练理论的能力、掌握田径教学目的和原则的能力、挑选教材的能力、制定田径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田径教案的能力等。

1.2田径教学实践能力。包括选择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讲解与示范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突遇问题解决能力、合理安排负荷能力、纠错与指导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等

1.3田径教学评价能力。包括学生成绩评定能力、裁判能力、构建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能力等

2.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2.1符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田径教学能力是体育师资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在现今的考试中,我们仍存在着忽视对学生能力的考评。学生的教学能力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研究中才能得以提高。在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中,要合理确定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比重。转变田径教学的指导思想,要培养大学生成为身心全面发展,而体育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形式之一。因此,把提高教学能力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是很重要的。

2.2适应社会的必然需要。现代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现代人要适应社会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适应社会,否则,必然会落后,而被逐渐加快发展的社会淘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田径教学力求适应体育大市场,发挥其锻炼、健身、教学和竞赛的作用,立足基础教育,丰富其运动内容形式,把民族的、本土的运动项目融入到田径课堂中,为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提高自身能力的必要途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面临的工作对象复杂且富于变化,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和实践能力。而教学能力则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实践能力,是其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必然途径。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是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学习内容。目前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从而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未来体育教师的岗位也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经历,所以,完善田径运动教学是很重要的。

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3.1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技术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全面性,才能注重加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

3.2丰富拓展教学内容,适应社会新形势。由于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比较宽松,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针对学习目标尽量多设计几项教学内容,供教师和大学生根据课堂情况进行选择,以满足实现学习目标的需要。在田径课内容的设计中,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培养大学生能够运用和创设各种手段进行健身的能力,加入新型的田径项目如: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课程,才能增加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好的促进体育教育事业得繁荣发展。]更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普通体育院校体育育专业是培养合格标准,面向现代化的全面、系统、新型的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在田径普修课中,教师应在传授基本技术、技能、知识的基础上同时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有实战的空间去发挥和探索,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促使学生在课前要去翻阅大量的资料,不断地提高理论水平、技术水平和自学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创新积极性。

3.4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指导性。教学大纲是指导一线教学的重要文件,体育院校本科生教学能力的形成也同样需要从教时间达到一定程度以实现教学能力形成的。鉴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对教育实践课可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形式,采用实习、见习等多种教学模式,适当调整田径课教学计划,在技术课教学前安排基本理论课讲解,进一步加强理论课同技术课的紧密结合。将教育实践课贯穿于整个大学本科的学习过程中,促进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及个性能力的发展。

面对当今社会的转型,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体育教师人才需求标准的转变,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人才质量与社会的不相适应性,体育院校要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能力,为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优秀体育教师做好一切工作。

参考文献

篇7

目前,多数高校都对田径课程教学的目的进行了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了以往以竞技和技术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虽然高校对教学目的进行了改革,但是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并不能顺应其变化,导致了田径课程改革徒有虚名,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学生能力培养

高校体育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其中包括裁判能力、训练指导能力等。但是在具体落实和实践方面缺乏管理和要求。并且,高校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组织活动等基本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效果

通过调查得知,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普遍感受到自己没有掌握丰富的教学手段,无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自如的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甚至有些学生还感觉到现在的田径教学内容根本无法满足实际所需。

二、改进田径专项教学不足的策略研究

(一)端正学生的态度

各种运动项目都离不开田径,田径专项教学在体育运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田径运动包含了最基本的走、跑、跳、投,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增强体质的方式,也是各项运动的重要组成。田径运动能够为学生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发展提供帮助,因此,应该使学生认识到田径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顺应田径教学的进行。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田径运动包含的走、跑、跳、投等基本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会与不会的区别。而且因其贴近于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可以跳过分解学习法而直接使用整体教学法,分解教学法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技术动作的细节,而整体教学法是为了锻炼学生整体技术的应用,因此教师应舍弃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根据教学内容及任务的要求,灵活的运动教学方式,反而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短跑的技术要领之前,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国内外短跑名将,比如男子1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博尔特,根据科学资料简单介绍博尔特的情况,分析他在短跑上取得如此成绩的原因。这样不仅会平滑的引入新知识还会提高学生学习短跑技术的积极性。

(三)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教学

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教学,目的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田径知识的热情,并且还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以学生为中心,不仅可以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基本的知识、技术上加以创新,强化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领略到田径运动的无限魅力。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机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会在评价的过程中认识自我。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如今,大部分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师都是在以竞技为中心的观念下培育出来的,以往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工作需要全面落实。

篇8

  

1、早教机构0-3岁婴儿教育活动问题与对策研究   

2、试论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  

3、 陈鹤琴或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研究   

4、试论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5、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研究  

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研究  

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8、论幼儿感官教育的重要价值及途径  

9、浅谈游戏在幼儿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0、试论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11、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研究  

12、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研究  

13、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14、论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15、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16、某地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17、试论幼儿母语习得对学习英语的思考  

18、农村地区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调查研究  

19、试论幼儿教师的暗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20、幼儿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21、学前儿童性教育实施现状、滞后原因以及对策研究  

22、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23、浅谈多谋体课件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24、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25、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26、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对策研究  

27、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  

28、试论提高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  

29、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  

30、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31、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32、试论幼儿教师的语言对幼儿行为的影响  

33、刍议园长非权力性影响力与幼儿园和谐管理  

34、农村婴儿家庭教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5、幼儿责任心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6、试论家庭氛围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37、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  

38、试论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途径  

篇9

体育高专目前的招生面临很大的困境,新生报到率越来越低,因此体育高专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扩大生源,不被市场淘汰。广西体专在办学特色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和探索,在2008年的招生简章中除了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练习等传统专业外,还加入了体育保健、警体保安、高尔夫、体育服务和管理等新的专业方向,这些新开设的专业很好地和市场接轨,前景非常看好。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二级学科,涵盖了体育科学中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和康复等众多三级学科,它不仅是体育院校基础理论课,还具有很强实用性[1。在体育高专整个大的专业改革形势影响下,如何提高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质量,使之适应体育高专新开设的专业,适应市场的需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

广西体专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的目前状况

运动人体科学在广西体专是一门综合必修的学科,多年的教学和探究使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1.选用的运动人体科学理论教材过于理论化。目前广西体专的运动人体科学教材主要是《运动生理学》(卢昌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运动解剖学》(卢义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体育保健学》(赵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这些教材理论的知识太多,和实际结合的知识较少,缺乏和市场需求的接轨,导致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没用,缺乏学习喜好,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不易让学生系统地去理解和完成理论指导体育实践的教学目标,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能性,限制了学生学习人体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没有应专业的需求而进行专门的教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陈旧单一。目前广西体专已经开设了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练习、体育保健等专业,但这些专业的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大纲和内容大同小异,没有针对性。2008年还将开设体育保健、警体保安、高尔夫、体育服务和管理等新专业,这些新的专业假如不尽快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那将会导致运动人体科学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

3.实验课开设的内容过于陈旧简单,没有实训内容。实验课开设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解剖学中一些器官的熟悉以及生理学的心率血压测量,还有保健学的止血包扎和心肺复苏。没有开设到学校、康体中心、健身中心进行见习和实践的内容。

4.大部分教师的人文文化素质和创新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来,广西体专的教师通过到外省重点体育院校进修,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人文科学知识较贫乏,缺乏创新意识,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缺少授课技巧,教学气氛不活跃;而且因为高专的学生学习时间相对较短,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对他们有用的知识,老师并没有过多地思索,亦没有深入各地调查学生们就业中所需要的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没有将教学和市场需求良好的结合,这是目前体专人体科学教师的一个弱项。

广西体专运动人体科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尽快制定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突出实践。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必须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教学大纲是课程的出发点和灵魂所在,只有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才能保证教学目的和任务顺利贯彻落实[2。

广西体专2008年共开设体育教育、运动练习、社会体育、体育保健、体育服务和管理五个大专业,其中运动练习和社会体育专业还分为篮球、武术和跆拳道、体育舞蹈和健美操、警体保安和高尔夫五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不一样,我们在制定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大纲时要根据专业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的特征,突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

例如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这就要求在运动人体科学教学大纲制定上应该以儿童少年为主线,重点进行儿少运动解剖生理的教学,和儿少生长发育特征紧密结合,运动保健方面的教学应该以儿少的营养卫生、体育锻炼卫生、中小学体育医务监督以及常见的儿少运动性疾病和运动损伤为主要内容,在大纲中强调到中小学如何进行体育医务监督和儿少常见运动损伤处理等实践的内容;而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运动人体科学大纲的制定上应以把握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体育保健康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原则,在运动解剖学上重点以运动系统为主要内容,把握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的结构,重点把握肌肉在体表的投影,对骨骼、肌肉要能准确的定位,保健学的内容上则重点强调运动损伤、运动按摩概述、运动处方和运动疗法,为其在专业按摩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大纲要强调到康体中心、体育医院和康复医院见习和实践的内容。

总之,大纲制定一定要结合每个专业的特征,紧密结合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2.自编教材,整合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实用性。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反映,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具体文件和依据[3。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有了明确的教学大纲,假如没有好的教材落实实施,就如空中楼阁,水中明月。陈旧落伍的教材必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

体育高专的教学时数较少,因此要求教学内容要精练和实用,现用的教材内容冗长、面面俱到、简单笼统并有交叉重复,已经不能适应体育高专目前的教学要求,所以要根据专业特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对教学的内容删减和增加和实践相结合并且处于学科前沿的知识是教材编写的两个重点。我们在编运动人体科学教材时应从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角度出发,教材内容要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精选内容。

根据不同的专业把解决实践活动新问题所必需的知识融入到教材中,保证教材在科学性、系统性基础上有更多的实用性。例如在给运动练习专业学生讲解《柔韧性练习的生理学原理》这一内容时,可添加目前比较前沿的PNF练习,并在课堂上进行相互的练习和实践,让同学们将这个练习方法用在平时的日常练习中,争取较好的训学效果。再有,在教材的编写中可添加多媒体教材的编写,比如肌肉的讲解、运动损伤处理和按摩实践等录像制成教材,增强教材直观性和趣味性。

3.构建合理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和实训相结合的体系。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过于依靠理论课的状况,调整实验内容,删掉一些方法陈旧、内容单一、综合性不强的实验内容,合理配置验证型和综合型实验,并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比如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先在实验室进行人体体质测试的实验,然后再让他们到健身中心对进行健身的不同人群设计体质检测的项目,并且进行体质的检测和建立健身人员体质状况档案,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己设计相关的实验,把实验和实训紧密结合。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除了在实验室进行按摩推拿的实验外,还应该布置到体育医院、康体中心进行见习和实训,使理论、实验、实训三结合。

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把握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运动人体科学的实验体系中将实验、实训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分析新问题、解决实际新问题能力,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4.运动人体科学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曾明确指出摘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4”和普通教育相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也是发展高专体育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专运动人体科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除了基本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公关能力。

(1)实践能力。实践能力表现为实际动手和指导实践教学能力两方面。高专教育应该是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是现代高专教育的一大特征。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区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正确布置两者比例比重,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实训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将理论融入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也要主动走向社会,深入学生就业第一线,了解企业、社团等实际的需求,理论教学和实际结合等方面的要求。

(2)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人才的核心要素,创新能力要求高专教师不循规守旧,总能以新思想、新观念对待教学实践。高专教师应做到准确把握学科发展趋向,把握本学科发展动态,善于解决一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术新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上不断有所创新。高专教师要能为学生设置创新情景,营造创新的氛围,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智力活动活跃,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3)公关能力。公关能力表现为一个人组织协调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宣传推广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等[5。良好的公关能力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的重要素质之一。高专教育要面向社会,教训研结合,职业岗位培训、学生实验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和社会紧密相关。因此,高专教师要面向社会,正确、有效地处理和协调好工作中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及时把握社会的发展动向,把握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信息,把握专业发展的新知识、新动向,善于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合理使用信息资源。

提高教师素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学习,孜孜不倦地努力。

结语

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应抛弃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育高专运动人体科学的改革和体育高专整个大的改革是息息相关的,运动人体科学的改革要紧紧跟随着高专的办学方向和专业的改革,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不断修正教学内容,使之适应专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摘要:

[1李秋萍.人体运动科学学科建设若干新问题探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3)摘要:41-42.

[2高维伟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保健推拿》课程改革的阶段探究报告[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4)摘要:73-75.

篇10

2.思想结构单一、遇事容易冲动。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处理事情上,思想易受干扰,容易冲动,以至于出现“我行我素”的现象。但是,他们也有优秀的一面,其思想文化素质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并且思维敏捷,接受新鲜事物快,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坚韧的意志与不服输的精神。只是由于长时间参与运动训练及投入学习精力的不足,使得他们的思想结构单一。如一旦在奋斗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与失败或功利取舍时,体育人特有的耿直个性会使他们很容易丧失判断是非的能力。

二、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状况形成的原因

1.社会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中国社会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社会观念认识、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如媒体报道的运动员退役之后得不到良好的安置、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等,在无形中给他们带来了就业压力,容易使体育专业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其健全人格和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

2.教育因素。长期以来,思想文化素质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很多高校也成立了专门的思想教育工作部门,还配备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者,从课内到课外对大学生实施了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但实际这只是一些表面工作而已,从外表上看是重视,实际上却是轻视,如仍然采用一些传统的思想教育案例,内容不科学。这种跟不上时展形势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效果。

3.自身因素。由于体育专业大学生还没有涉足社会,导致他们的社会阅历欠缺。虽然他们都已经到了成年的年龄,但是还并不具备选择或判断人生之路,以及支配自己思想行为的能力。如果他们一味地坚持自己的思想观点,做事任由自己的性子来,那将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极为不利。因此,高校应采用科学、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目标与内容分析

高校体育教育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与探索。要把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做得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应积极端正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要肩负的社会责任,承担起振兴我国体育文化事业的重任。

1.加强做人教育。只有学会了怎么做人,才能将事情和学问做好,如果一个人不会做人的话,就谈不上做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情。体育专业大学生不仅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和敬业精神,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足球、篮球等团体运动中善于与人共事的团队组织能力。体育专业大学生不仅要了解最基本的体育专业知识、运动技能等,也应具备科学的体育态度和主动创新的意识。

2.加强智育教育。智育教育就是指当人们对客观事物有了认识以后,能运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实施智育教育,首先,要以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条件、开学导向、考试测评等方面为入口,为智育开发积极创造条件。其次,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最后,还要让体育专业大学生树立始终服务于祖国、服务于人民的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理念。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今天与未来。“而社会创新,主要还是要依靠教育,需要学校肩负起培养未来建设者创新能力的重任。”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学校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通过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来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四、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策略分析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当前的体育教育还面临着诸多问题。要想获得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教育效果,就必须紧紧围绕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的教育目标与内容,制定出一套适合体育专业大学生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并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将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1.构建协调联动的思想文化体育教育组织机构。学院各级领导与教师,要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教育放在体育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并健全党委宣传部与体育社团工作。各体育教育部门也要层层负责,积极协调好体育教育工作,并且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计划。如可以结合国际、国内体育形势变化以及体育专业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来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统筹安排体育教学计划,实行学年考核制度,以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对思想文化类课程的重视,为提高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和思想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2.营造“校园、社会、家庭”教育“三体合一”的思想文化教育环境。学校教育是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的内部环境,在奠定知识基础的同时可以使体育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社会、家庭教育及其他因素则是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的外部环境。社会教育是学生发育成长、成才的基本空间,而家庭教育也同属于社会教育组织的一部分。要想真正做好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就必须内外结合,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有机结合,从而让体育专业大学生接受良好、文明、健康的教育熏陶,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3.建立体现体育元素的思想文化教育模式。在理论上有研究,在教育观念上有更新,才能在实践中有突破,收到实效。面对21世纪个性张扬的体育专业大学生,高校体育教育必须要针对性强、计划措施得当、实施目的明确,体育教育内容与方法要切合实际,考核标准要体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性。体育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进行学习与创新,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社会知识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学习等,还应积极研究受教育者的性格特点,研究当前国内外的体育发展形势,研究社会体育人才需求标准,研究体育热点与难点问题以及社会体育的新思潮等,制定出一套具有体育特色的思想文化素质教育新模式。

4.实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想文化体育教育手段。“养成”教育就是指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通过严格的规范来要求自己,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各个方面的行为习惯。如学生通过每天坚持体育锻炼、课后追忆笔记、整理寝室卫生等活动形式,可以养成良好的锻炼行为与生活习惯。但这种良好体育锻炼行为与生活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分阶段有重点地对他们进行引导,耐心地教育,才能让体育专业大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弟子规》中的“圣与贤,可驯至”。

5.强化社会实践的思想文化教育活动。学校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体育专业大学生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如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研究体育文化开发、体育活动推广或社会公共体育服务工作等。对于利用假期时间主动参与到城乡支农或支教,以及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体验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们进行表扬。学校在进行教学总体规划时,也应该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并通过设立社会实践学分,来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使其建立正确的思想文化价值观。

篇11

体育,不仅仅是体育,正如“登山者攀登的不是高山,而是自己的理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从这个角度而言,高职高专教师应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营造浓浓的人文气息,体现出“永不言败、永不停歇、坚忍不拔、真诚宽容”等人文精神。换言之,教师除了分数、考试、排名、荣誉之外,应该试着去设想另一种“新的期待”及其应有的“突围”。

一、以“健康第一”为理念――多一些有营养的“维生素”

《纲要》指出:“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何谓“健康第一”?显然,绝不是“无病即健康”,“健康第一”也不是“快乐第一”。这里的“健康”至少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交健康等多个层面。既然强调这样的理念栖息于多重理论视阈的框架之上,那么学校或教师就有必要从多个层面或视角予以突破。比如,体育课程目标制订必须涵盖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多个层面;体育课程结构的设置必须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差异;课程组织体系应该重个体、重情感、重多维度的熏陶和培养;评价体系更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并且特别留意学生内在的真实状态――从学生的可塑性、差异性和成长性方面给予积极的评价,以此构建富有成效和生机勃勃的高职高专体育课堂。

对于刚刚入校的高职高专学生,应该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维生素”。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为18~23岁,正处于身心易变时期,学习、生活、心理的适应性和耐受度差。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有的放矢、因人而异。比如,要注重体育教学中难和易的搭配,注重学生运动目标的调整,学生自身所长和所短的分析和调整。

《纲要》指出:“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这里的“运动处方”是学生的运动参与目标,即学生能参与即可。同时是“适用于自身需要”的,所以,更切合个体生命的真实状态。

二、以“人文生态”为基点――多一些精神“呼吸”

谈到体育教学除身体素质的其他功能,就不能不谈到体育课堂人文生态。所谓“课堂人文生态”自然是从精神层面而言的。帮助福坦莫橄榄球队连续多年夺冠的教练、传奇式的领导专家万斯・朗巴蒂说:“我曾被击伤,但没有战死。我躺在地上,流血喘息,然而我站了起来,重新回到赛场。奖杯可能在一段时间里不在我们手上,但是冠军的心态、精神和灵魂永远在我们心中荡漾。”的确,心态、精神和灵魂才是体育精神真正的内核。当我们立足体育技能的同时,在学生心灵的土壤中种下“责任、利他、团结、正义”等精神种子之时,学生的内心必然是丰满的,精神世界必然是清新美丽的花园,而不是乱石岗。

如果我们深刻地考察当前的高职高专体育教育,则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已经试图以人文为支点寻求一种平衡(这里的所谓“平衡”自然是针对过分重视技术教育而言的)。一些体育界的先行者在凸现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方面已经走到了前面。比如,习惯于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量体裁衣”而不是“赶着鸭子上架”,习惯于平等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趋向于让规则“说话”而不是权威“说

话”……正如陈焕然所说:“无论在哪个行业,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都不是技术,技术到了一定程度,大家都是一样,能分出高下的是人的心――爱心、信心和责任心”。

三、以“一专多能”为目标――多一些有选择的“行走方式”

《纲要》指出:“教学内容应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既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所谓“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指我们的眼光要高一些、远一些,不要让眼前“利益”遮蔽了大体育的“视阈”。说到底,要为学生打开世界之窗,正所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如此才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国家体育课程标准提出“多能一专,复合型人才”等培养目标。为此,高职高专体育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菜单。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将“野外生存生活能力”作为一门课程,并视为青少年提高生活技能的渠道。这样的课程不仅强调健身性、挑战性,更注重终身性和实用性,应该说,这样的设置其实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寻找到了一个“折中”的落脚处。学生如果能经常“浸泡”在这样的落脚处,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英国高校教育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运动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出发,构建了侧重于实践的活动模式,还有让师生窃喜的体育俱乐部活动。目前,适合各大高校开设的俱乐部课程有:田径、球类、武术、健美操、形体、体育舞蹈等课程。这种多学科糅合的方式不仅能给学生多种“精神钙质”的营养补充,而且能为学生将来就业选择的“多样化行走方式”奠定基础。总之,一个严肃的问题,一个重要的课题――为心灵“去蔽”,为精神“除壅”,已经摆到了高职高专体育教师的面前,现在已经到了深刻反思并赋予实践气魄的时候了。能否努力给学生更多的人格和精神支撑,一切有赖于每一节课堂气氛的生成与升温,有赖于每一个运动场人文生态的重构与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