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研究生金融论文

研究生金融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16 06:54: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研究生金融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研究生金融论文

篇1

资产或负债在财务报表上的存在是与一定的时间相联系的。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惯例,与资产有关的交易或事项己经发生,并取得了交易或事项已经完成的凭证,则企业在实质上就拥有或控制了该资产。对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其取得是以签约为标志,但是由于在签约之时,它只能是一份待执行的合约,于是问题出现了:是在合约签订之时,还是在合约实际执行或生效之时确认衍生金融工具。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的会计准则比较

1.IAS39中规定:“当且仅当成为金融工具合约条款的一方时,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IASC提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概念:“金融资产是指下列资产:(1)现金;(2)从另一个企业收取现金或另一项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3)在潜在有利的条件下,与另一个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合同权利;(4)另一个企业的权益工具。金融资产分为四类:(1)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工具;(2)持有至到期投资;(3)企业发起的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是指具有下列合同责任的负债:(1)向另一个企业交付现金或另一项金融资产;(2)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另一个企业交换金融工具。”

IASC在IAS39中明确指出:“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负债,除非它们被指定而是有效的套期工具,否则应认为是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FASB不是在一项综合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规定金融工具的确认,而是将这个问题零星地分布于若干公告中。比如SFAS52(涉及外币套期等)、SFAS80(涉及期货合同等)SFAS125(涉及金融资产转让等)、SFAS133(涉及衍生工具和套期核算),等等。其中,SFAS133指出:“实体应根据合同中的权利或义务,将其所有衍生工具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或负债确认。”

3.中国企业会计准则CAS22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24条规定:“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分为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分为两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负债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2)其他金融负债。”在22号准则的第二章第九条中明确指出衍生金融工具应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但是“被指定且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生工具、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

4.比较的结论

综上所述,三项准则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初始确认的规定基本一致。虽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33号只规定应将所有衍生工具确认为资产或负债,而没有规定何时确认,其它两项准则都明确指出当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但是从其附录所提供的示例来看,该公告实际上要求主体在成为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的一方时,就应确认一项资产或负债。另外,在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中都把衍生金融工具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实际上,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初始确认的规定包含了初始确认标准和初试确认时点,这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表述方式。衍生金融资产作为一项权利,衍生金融负债作为一项义务,其确认标准就是权利的取得或负债的承担。当企业因为签订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合约而获得了一项权利时,就应将这项权利确认为衍生金融资产。同时,企业为取得该权利必会放弃另一项权利或承担相应的合同义务,放弃的另一项权利就应被确认为另一项资产的减少;承担的合同义务就应被确认为衍生金融负债的增加。而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时点应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合约的签约日。具体而言,比如在签订远期合约时,合约的任何一方均应于合同签订日将远期合约确认为资产或负债;再比如对于期货交易而言,当企业收到交易所发出的成交记录单,即表明已成为合同的一方,应予以确认。

我国原制度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没有明确规定。在实践中,招商银行采用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的做法,即以公允价值入账,有关损益在利润表内确认。而浦发、民生、华夏、深发展等均以合同面值在表外列示,相关损益在衍生金融工具到期交割时在利润表中确认。我国新准则却改变了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方式,规定企业成为一项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就应确认相应的资产或负债,从而使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方式由表外披露改为表内确认。衍生金融工具表外业务表内化,有利于及时、充分地反映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隐含的风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有利于企业的金融风险管理,有助于外部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更优的决策。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译,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揭示和呈报.

篇2

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主要包括:稳定的经济环境、完善的法制环境、良好的信用环境、协调的市场环境和规范的制度环境。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促进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和保值增值,促使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并且可以有效防止金融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促使其将各种成本内在化到自己的治理结构中。加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金融生态环境中各因素相互连接、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即金融生态链。金融生态主要是组成金融生态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金融要素的优化配置。

金融生态圈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功能不畅,都会影响整个金融生态圈的良性循环或金融业的运行效率。重视和加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无论是对金融业的发展还是对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才能对经济社会各方面有宏观、透彻、准确的掌握,能带动整个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金融业控制着国家的信贷资源,只有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把个体微观经营行为与整体宏观经济发展要求相结合,才能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就是要推动金融业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通过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可以更好地发挥金融融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作用,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其次,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维护金融稳定和完善公司债券市场的重要保障。从金融生态的角度看,政府、公司属于环境因素,但从政府、公司等角度看,金融业则是它们的环境因素。金融风险的累积不但削弱了金融职能,而且也影响到金融业的正常发展。更严重的是金融风险的累积最终可能引发金融危机,这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这场次贷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暴,导致全球闹股灾,从而使很多国家的金融生态环境恶化,市场对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失去了信心。因此,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

最后,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社会诚信的重要载体,是对债权人的保护。金融业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特殊行业,金融生态状况折射了社会诚信水平,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构建诚信社会的强大动力。金融生态建设和金融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将为自身和社会诚信建设创造条件。同时,金融生态状况的改善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良好的诚信机制。在公司债券市场上,无论是信息披露还是信用评级,如果缺乏诚信基础,那么就不具有存在的价值。尤其是投资者在债券市场获取信息方面不占优势,其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只有诚信才能构筑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所需的生命线,让投资者和融资者在公司债券市场上能够进行理性的博弈。此外,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促进社会充满活力的重要力量,还能实现动态平衡,有效控制金融波动,降低不确定性,有利于推动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二、海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分析

目前,海南的金融生态环境在金融产业体系的外部和内部都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海南省的金融产业体系的外部环境没有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依据金融生态环境内涵的界定,金融产业体系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法律环境、地方政府和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三个方面。在区域法律环境方面,尽管改革开放已进行了很多年,但海南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权力至上、以权代法的做法仍随处可见。我国的法律基本上是以粗线条为主,这为执法者在具体操作中留有很大的自由度。基层地区的许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此原因造成的。有关金融业运作的全过程,如产权、进退出制、创新、整合、监管、重要业务、自律、保护、破产等方面尚存在许多法律空白。在地区层面,配合国家已颁布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及结合地区特点制定的法规还很欠缺。在地方政府方面,海南省地方政府的观念既表现为仍较保守,又表现为急功近利,即对新事物、新体制、新做法吸收较慢,且不能将之与地区区情有机结合,眼光短浅、图省事、图政绩、摆花架子,缺少长远打算。在经济基础方面,海南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较长一段时期内,由于历史包袱拖累造成了改制缓慢、改革滞后,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均较慢,这在相当程度上阻滞了金融产业的正常发展和金融业创新成果的出现。

另一方面海南省金融产业体系内部环境也阻碍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形成。在区域信用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信用体制不完善和信用意识淡薄。海南省信贷征信体系的建设基本上不能成为银行系统对贷款风险进行有效评估的基本支持和重要依据,这使海南省对其内部资金不能进行有效利用,从而形成内部资金通过总行一级的资金池流向其他地区,严重阻碍了其他地区的资金向海南的正常流动和授信程度,从而总体上导致海南省在经济振兴过程中的资金“瓶颈”。

另外,由于海南省信用环境欠完善,银行无法对贷款风险做出合理评价,骗贷、三角债、逃债、虚报、隐瞒等事件屡屡发生,从而导致海南省金融业的发展非常滞后。在区域金融产权方面,以国有银行制度为主是我国金融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建制、运行和管理监督等方面,渗入了较浓厚的国有银行管制的色彩,这是在新时期金融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的金融产权制度不明晰问题。由于金融产权不明晰导致产权关系不清,进而引发风险承担责任人不明确和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等市场化运作机制不能有效落实。在区域金融机构方面,海南省的金融机构主要仍然以国有独资四大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为主,支撑经济、社会事业的运行,缺少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区性银行机构。在区域金融中介方面,海南省为银行提供服务或与其业务相匹配的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会计师、律师、财务师、审计师事务所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整体水准和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三、海南省金融生态环境缺失对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

海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遭到严重破坏,金融体系失去平衡,金融机构、司法环境、执法环境、信用环境等不同程度恶化,导致地方金融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信贷供求缺口问题突出,地方经济在严重“缺血”的状态下低效运转,金融生态系统的效能难以正常发挥,严重制约了经济增长,导致了海南经济在沿海开放城市中一直处在欠发达状态,各项经济指标一直在沿海开放城市中排名靠后。金融生态环境的缺失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对海南省经济形成制约:一是地方企业获取贷款困难,成长完全靠自身积累,以致企业规模小,发展速度慢,始终达不到规模效益;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来源,招商引资受阻,无力承受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全球产业链的转移,海南省外资投入在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显著减少就是很好的证明;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缺乏金融支持,就缺乏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四是投资环境退化,难以吸引外部投资者进入。以上这些制约因素,使海南省经济金融生态链陷入“金融生态环境恶化金融业严格控制信贷金融业务和盈利水平低下金融机构收缩业务和网点地方企业成长受阻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恶性循环。这种“累积性恶性循环”使得海南省经济增长一直受到金融生态环境缺陷和金融生态效能弱化的制约。虽然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海南省政府尽最大努力重树沿海开放地区经济金融形象,但信用重建需要时间积累,地方经济的恢复却时不我待,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金融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的重建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四、构建和谐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促进海南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适时增加有效信贷投放。要全面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准确把握市域经济运行的

特点。正确处理防范风险、发展业务和支持地方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着力搞好信贷结构调整的同时,适度增加有效信贷投放,建立起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机制。首先,要在继续保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成果的基础上,正确审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过热迹象不明显的地域特征,在加强调控的同时,要注重引导支持,防止信贷的过度萎缩;其次,应增强宏观意识,跟进研究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趋势,准确把握银行业运行情况和风险状况,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市场分析,避免贷款投放的盲目性,倾力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最后,应继续调整与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适时、适度地调整和优化信贷投向,积极向上争取授信额度,适当放宽对企业的评信标准和限制,降低门槛,进一步扩大信贷投放,在调整和改造过程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亮点”和“绿洲”,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优化经济金融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和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一个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必然是最吸引资金的“洼地”。构建和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一是要建设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要培养信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意识和诚信意识。重塑新型银企关系,对改制后中小企业、私营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要树立起新的、长期、互信的银企关系,对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进行严厉制裁,从根本上杜绝逃、废、赖债劣迹的发生,维护银行债权;二是要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将银行业作为地方的一个优势行业,把支持银行业的发展作为扩大招商引资的一项重要举措,支持银行业提高资产经营质量和经营效益,为金融机构向上级行争取更多的信贷规模,开辟信贷投放绿色通道提供政策环境;三是要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严厉打击涉及金融领域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案件执行力度,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四是建设良好的舆论环境,充分利用新闻部门的舆论宣传优势,坚持从正面宣传报道金融政策、金融环境和金融经营管理情况,为金融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加强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共同创建宽松的融资环境。可以由政府牵头做大、做强现有的担保公司,完善担保机制,健全贷款担保制度,积极引导和推进形式多样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社会法人,特别是那些有一定规模、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负债率低的民营企业之间成立信用担保机构和发展担保业务,发挥对民营经济融资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解决民营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要督促有关部门简化抵押评估、登记、公证等手续,降低收费标准,努力解决民营企业抵押难的问题。同时,政府应协调各经济管理、司法、新闻宣传和金融等部门,扎实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教育企业强化信用意识,重诺守信,在全社会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还应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价机构,根据全市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对民营企业做出综合评价,实现信用信息共享,逐步完善信用登记、信用评估、风险预警、风险管理等企业信用评价功能。对于通过国企改制来的民营企业,要将改制后的民营企业与改制前的信用区别开来,注重考察新企业的信用。另外,政府还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管理,鼓励组建行业自律性组织,如行业协会或行业商会等,对民营企业自身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进行培训。要监督和管理民营企业,注重增加积累,提升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切实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帮助民营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从经营机制、经营策略、组织管理、自身素质等多方面进行提高,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行业协会内部企业的联保作用,从根本上改善区域融资环境。

(四)强化银行业经营管理,提高风险防化能力。一是要紧紧抓住海南省目前良好的机遇,用好、用足、用活中央已给政策,采取超常规手段加快处置不良资产,消化历史包袱。要拓宽信息渠道,抓住政策导向,及时向上级行反映实际情况和风险程度,积极争取核呆指标,最大限度处置不良贷款;二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采取转让、打折出售、打包处理、租赁、招标、拍卖等方式直接处置不良贷款。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区域性资产重组和置换,盘活不良资产;三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责任,坚持常规手段“抓降”,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四是加强贷款分类监管,要真实反映资产质量,既要敢于亮底,又要积极处置,要进一步加大对恶意隐瞒不良贷款行为的处罚力度,切实防范不良贷款反映失实造成的风险。

(五)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海南省应针对中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发展快、资金需求量大的实际,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贷管理机制。首先,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明确中小企业信贷职能部门,培养中小企业信贷专门人才,完善适合中小企业信贷人员的业绩考评和绩效挂钩体系;其次,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标准,对中小企业的评估和信用评级应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注重对成长性指标考核,突出对业主个人的信用评级以及对其所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信用环境的评价;第三,应完善授权授信制度,改变目前从建立信贷关系到每笔融资都要上级行审批的办法,根据各基层行的决策、管理水平和所在地区经济结构及企业融资状况,分层次明确融资审批权限,减少贷款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第四,应推进信贷融资产品创新,拓宽担保渠道,探索新的贷款担保形式,解决中小企业抵押资产不足的问题;最后,可以适当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减少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高成本和高风险代价。

主要参考文献:

[1]白钦先.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导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周小川.法治金融生态[J].中国经济周刊,2005.3.

篇3

Abstract:Alongwiththeeconomicglobalizationandthefinancialinternationalization''''srapidlyexpand,thefinancialderivationtransactionhasbecomeinthemoneymarketmosttohavethevigorandtheinfluencefinancialproduct.Inviewoffinancialderivationcharacteristicsandsoontransaction''''scomplexity,highreleaselever,hypothesized,noblecharacterdanger,variouscountries''''governmentandtherelatedinternationalfinancesupervisionorganizationtakeseachmeasureinabundance,improvesthefinancialderivationmarketlawsupervisionastheniadiligentlythecondition.Althoughourcountry''''sfinancialderivationmarketstilloccupiedthedevelopmentinitialperiod,butthemarketsupervisionquestionactuallymaynotbelittle,theauthorbelievedthatdevelopsourcountryfinancederivationmarkettochoosetheunificationsupervisionpattern.

keyword:Financialderivationmarketunificationsupervisionsupervisionpattern

一、统一监管模式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内生需要

金融衍生品是对未来某个时期特定资产的权利和义务作出安排的金融协议,按照其自身的交易方法和特点划分,其分为远期合约、期货、期权和互换四种形式。其产生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降低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金融基础资产的各种风险,在性质上属于风险转移和风险管理的工具。金融衍生品贡献巨大,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以致于被美誉为"改变了金融的面目"[01],促成了金融交易活动的日益虚拟化。然而,由于金融衍生品涉及多个金融领域,系运用多种技术的"金融合成物",因此,对其实施有效监管的法律制度就必然具备跨市场、跨行业的综合特征,那些将"混合物"分拆成"基本元素"分别进行监管的传统方法必然会损耗金融监管效率。对"基本元素"实施监管的有效性并不必然导致对"合成物"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换句话说,它们不是机械地拼合在一起,而是发生了合成作用的"化学反应",事物的本质特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无论是金融分业经营,还是金融混业经营,抑或是我国高层强调的金融综合经营,其对金融衍生品的需求和应用无不对市场监管提出了挑战。一方面,随着金融改革深化和金融自由化在全球的不断发展,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借助层出不穷的新型金融衍生工具,通过各种资产组合,使其经营风险特征和传统银行的风险相似,从而使针对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安全运行而设置的各种金融监管效力大大降低;同时银行借助于这些金融衍生工具使得对银行实施的审慎监管要求同样形同虚设。所以,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必须针对"金融合成物"本身的性质特征来设计。在此过程中,加强对"基础成分"的分别监管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集团化趋势日渐明显。以英国为例,英国八家最大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范围都涵盖所有五种应接受监管的金融业务,而不再像20多年前,即使是最大的金融机构也只经营其中一种金融业务。这些都使得单一监管或称分业监管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中出现诸多不适应症,从而使统一监管的实施显得十分必要。金融衍生品创新经验表明[02],统一监管模式已成为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内生需要。

二、统一监管模式追求制度结构的内在统一和组织体系的相互协调

笔者认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统一监管模式立足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是在单一制监管组织结构基础上,以有效实现确定的金融监管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是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组织及其业务等实施多层次共同监督和管理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体系。该种监管模式强调通过明确统一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协调金融监管当局与金融自律组织、金融机构等各层次的监督管理行为和业务活动,同时通过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监控的国际合作,以有效实现维护金融安全的监管目标。

实际上,统一监管的制度结构和单一制监管结构有着相似之处,前者吸收了后者所主张的单一监管机构理论,在监管主体组织制度上也主张设立一个监管机构负责金融衍生品市场及从业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但是,统一监管和单一监管毕竟不同,表现为单一监管制度在一个监管机构之下,仍然按不同的金融行业来分而治之;而统一监管制度则是主张以金融监管目标的实现为导向来组织和建立金融监控法律制度体系。正如伦敦经济学院著名经济学家古德哈尔特(Goodhart)所指出的,金融监管机构应围绕监管目标设置,把不同目标合并到一个监管机构中,会产生理念和行为的冲突,从而抵消单一监管结构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而统一监管模式以监管目标为基础配置监管职权,较好地解决了这种冲突和损耗。

从制度结构上看,金融衍生品市场统一监管模式追求金融监管的全面统一,其不但强调监管组织形式上的监管机构统一,而且强调制度结构以及监管目标的统一。具体说来,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机构的统一。即基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特性,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全面负责监管金融衍生品市场,有效监控金融系统风险。同时,为避免产生权力巨大的垄断监管机构,滋生,在设置一个监管机构的基础上,要通过经济责任制对具体的金融监管权限进行划分,并通过设置听证会、咨询程序等法律制度对该金融监管机构行使监管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从制度上有效防止权力滥用或怠于行使权力的发生。统一监管机构主要负责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整体决策、市场准入、信息披露、检查监督等全面监管工作。

二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目标的统一。即统一监管机构在设置各个监管部门时,应当遵循部门监管目标一致的原则,减少所谓"摩擦损耗";同时,通过内部协调合作机制的强化,将外部监管机构间的冲突通过内部机制予以消化。

三是多层次金融监管的统一。即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立体监管,注重金融衍生品监管当局和行业自律组织监管、金融机构自控的合作和协调。尤其是在具体市场交易监管中,要为实现有效地监控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系统风险而分工协作。

四是国际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合作和统一。即在金融衍生品市场系统风险监控中,加强国际分工与合作,具体内容包括各国监管制度的协调、国际监管标准的统一等。国际监管合作和统一适应金融衍生品跨国界、跨市场、跨行业的特点,在世界各国及有关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发展迅速。近年来,金融衍生品交易频繁引发的金融危机则进一步促进了国际统一监管的前进步伐。

从组织体系上看,统一监管模式以监管目标的实现为导向来构建自己独特的组织体系。直观地看,统一监管模式的组织结构呈现出一个金字塔结构,最上端是统领金融监管全局的金融监管机构,其内部根据不同的金融监管目的可以分设金融系统风险监管部门、审慎经营监管部门、金融商业行为监管部门等金融监管职能部门,而基础层面上大量的自律组织管理和通过金融机构预先承诺等形式进行的自我约束,也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一监管模式下,政府设立的单一监管机构通过各种责任制与金字塔下层的各个监管机构联系在一起,共同发挥监控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职责。

必须注意的是,统一监管模式并不是由一个监管机构包揽所有金融监管的职责,而是将原来外部各监管机构之间配置的权利义务内化,变为系统内权责利的分配和协调,再通过岗位责任制、财务责任制、内部授权经营管理责任制等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建立来发挥统一协调监管的作用。经济责任制作为其制度机制,本质上要求"在其位谋其政",它体现了人逐渐角色化和职业化的社会发展趋势,反映了财产因素和组织因素不断融合的社会发展趋势。

三、统一监管模式在制度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金融衍生品市场统一监管模式,反映了金融衍生品市场法律监控的特殊性和金融监管法律关系的客观要求,是实现金融衍生品市场有效监管的优化途径。它不但综合了单一监管模式和功能型监管模式之长,而且突出了保障监管目标实现的宗旨,相对于单一监管模式、多头监管模式、混合监管模式等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体系而言,其优势表现在:

第一,统一监管模式有利于实现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有效监管。统一监管机构通过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系统风险监管目标的明确定义和界定,围绕监管目标的实现,划分金融监管权,通过授权或委托,明确监管者的权利、义务,尽量避免了金融监管冲突和监管空白。

第二,实行统一监管模式有利于提高系统风险防范效率。由于金融市场的统一与金融监管的割据不相适应,使得监管者往往缺乏对系统风险的宏观了解和总体把握,实行统一监管模式则可以降低金融衍生品市场信息收集成本,改善信息质量,避免信息的重复收集,使金融监管者从整体上掌握系统风险的品种、规模、程度,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危机。统一监管目标的明确使信息的收集更有针对性,信息所包含的内容更能得到明确地反映监管目标,使金融监管者更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隐患,也使金融机构更加明确内部风险控制的重点,对自身风险加强管理,从而整体上降低了金融系统风险爆发的可能性,提高金融衍生品市场系统风险监控的效率。

第三,实行统一监管模式有利于节约监管成本。统一监管制度的实施可以将数个金融监管机构的人才、设施等集中到一处,从而节约监管费用,缓解监管人才紧缺的状况,集中发挥人才优势;而对于被监管者来说,可以避免多次按不同标准接受监管,节约其接受监管的成本;从整个社会利益角度看,有利于社会整体财富的节约。

第四,统一监管模式有利于实现金融监管的公平。统一监管关注于金融机构所从事业务的性质及其风险控制的目的,即并非仅仅关注该金融机构的名称或种类,因此,经营同样业务的金融机构会受到同样程度的监管,避免同样的市场行为所受监管制度的约束程度不同,即被监管者所要负担的金融监管成本不同,从而更有利于实现金融监管的公平和公正。

第五,统一监管模式有利于被监管者反向监督和寻求救济。在监管目标和职责明确的前提下构建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法律制度体系,更加有效和透明,更有利于被监管者对金融监管机构及其金融衍生品市场系统风险监控行为的监督,也有利于明确被监管者权利受损时请求救济的对象。

第六,统一监管模式反映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特殊性。金融衍生品往往涉及商品市场、证券市场、银行市场、基金市场等多个经济领域,统一监管模式通过监管目标统一明确、监管职权合理配置,内部责任制和外部责任制的分工、合作等,避免了因监管主体的不确定性使金融衍生品交易者面临更大的法律风险,从而维护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03]。

四、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应选择统一监管模式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在无序中开始发展的。为顺应国际金融市场开放的潮流,20世纪90年代初,金融衍生品市场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开始出现,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等先后推出了外汇期货、国债期货、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交易品种,以扩大资本市场的发展规模。但是,由于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理论和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对金融衍生品市场本身功能的认识、风险识别和监控手段等都不深入、不完善,导致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造成了我国大部分金融衍生品市场早夭的后果。近些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实现银行商业化、资金商品化、利率自由化、货币国际化、资产证券化等过程中,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建立金融市场的风险转移机制和价格发现机制。经验告诉我们,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发达的金融基础工具市场之上,必须有严格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系统风险监控法律制度体系及其实施的保障,同时,也必须有成熟的市场参与者,这三者缺一不可。

在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模式的选择必须与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相适应,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战略选择必须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从全局考虑我国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证券市场等金融基础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金融监管能力和水平,从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选择和确定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模式。我国是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目前采用的监管模式是一线多头监管模式,即金融监管权集中在中央政府一级,由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多个中央级的金融监管机构及其派出机构负责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实施监管[04]。随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加速发展,特别是跨国银行的进入,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这种分业监管模式的根基已经松动。而以维护金融安全为中心的,可以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的统一监管模式,更能发挥有效监控金融系统风险的作用。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应选择统一监管模式。加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建设,是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前提和保证,而统一监管模式是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优化方式。笔者认为,实施统一监管,就必须建立以维护金融安全为统一目标,多部门、多层次、多环节、权利互动与制衡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统一监管法律制度体系。

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统一监管制度,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着手:宏观方面就是由统一监管机构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整体决策、市场准入、信息披露、检查监督等方面从整体上实施系统风险监控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保障整体金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微观方面就是要对金融机构内部运作、组织结构、风险控制、交易规则、合约设计等制度安排等进行适度的监控,以引导和监督其审慎经营、及时控制风险。针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飞速发展,在建立其监管制度时,要以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实为基础,也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给市场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鉴于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国际性,在建立其监管制度时,要从本国实际出发,也要注意和国际惯例、国际规范的协调发展。[05]

五、具体建议

对金融衍生交易的合理监管是防止它们被滥用和错误地使用,而不是简单地限制或禁止。[06]就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而言,选择统一监管模式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积极稳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刺激金融衍生品有效需求的产生,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充分的竞争和非管制的利率、汇率、价格等机制会使收益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更为突出,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管理和利用是增强我国金融市场竞争力,转移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二要加快进行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系统建设。这项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快制订统一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法》,以保证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框架的稳定性、持续性和一致性;二是要针对不同种类的金融衍生品分别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各类规范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三要改革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机构。目前,我国主要是由行政机关进行监管。这与金融衍生品的快速和多变是不相称的。有效的监管体系必然是多层次的,在加强对现行监管机构的规范的同时,我们应尽快建立以政府监管为主,金融机构行业协会自律为辅,中介组织协助监管,社会舆论一般监督的立体监管格局。

四要进一步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国际合作。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制度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更何况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是到国外金融市场竞争和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双重境地,加强与各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金融监管当局、各大交易所等机构的国际合作,是我们增强竞争实力的必然选择。

不可否认的是,统一监管模式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金融衍生品作为一种高效风险管理工具的效率,增加交易成本。但是,如果将此交易成本与因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失控可能导致的整个金融体系安全的损毁,以及发生连锁反应可能导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损失相比较,就会对统一监管法律制度的价值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因此,在金融衍生品被喻为"金融野兽"的今天,维护全球金融安全应当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监控法律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监管模式应是构建和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理性选择。

注释:

[01]SeeGlobalDerivativesStudyGroup,Derivatives:practicesandPrinciples(GroupofThirtyReport)(GroupofThirty,WashingtonDC,July1993),p.28.

[02]从世界范围期货市场来看,除了传统的农产品、工业品期货品种外,20世纪70年代后外汇、利率、已及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创新相继问世,2002年新加坡期货交易所推出了计算机内存期货合约,2003年美国期货重镇芝加哥成立了ONECHICAGO交易所,专门经营单只股票期货,2003年10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宣布在2004年推出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期货合约,可见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从未间断。我国2003年期货市场在金融服务一体化的产品创新上也迈出了一大步,涌现了"期证通"、"银期通"等新的产品。

[03]徐孟洲、葛敏,"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初探",载于《成人高教学刊》,2003年第5期。

[04]但是,从我国监管制度本身的变迁来看,往往经历的是一个从中央的不禁止或默许状态下,地方自主的发展和管理中央逐步介入管理中央集权管理和地方管理的竞争中央和地方合作管理。这种中国特色的形成原因是因为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特别是在初期,我们进行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发展才是硬道理"。

[05]葛敏、席月民,"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统一监管模式选择",载于《法学杂志》,2005年第2期。

[06]宁敏著,《国际金融衍生交易法律问题研究》,第349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参考书目:

1、陈小平,《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

2、姚兴涛,《金融衍生品市场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版。

3、杨迈军、汤进喜,《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年版。

4、王学勤、张邦辉、黄一超,《世界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年版。

5、宁敏,《国际金融衍生交易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史际春、邓峰著,《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D.Gowland,TheRegulationofFinancialMarketsinthe1990s,EdwardElgar,Hants,England,1990.

8、A.Hudson,TheLawonFinancialDerivatives,Sweet&Maxwell,London,1998.

篇4

一、引言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业务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金融活动。作为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形式,衍生金融工具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方法。但同时由于其极易做空且具有很强的杠杆作用,所以市场投机性也很强。正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本身具有“双刃剑”的性质,既能避险保值又会带来巨大风险的现实,使得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企业处在极不确定的财务状况中。相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会计理论新领域而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是比较迅速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金融交易市场上先后出现了远期利率协议、远期交易综合协议等新的远期合约品种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4年8月《SFAS80——期合约的会计处理》,之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理论研究和准则制定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一系列准则相继,到目前为止。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和中同国务院财政部等会计机构都已经颁发了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相关准则,基本上形成了虽有过渡性质但也比较完备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披露和报告的准则体系。但通过准则的制定并不能消除企业内部会计系统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操纵会计报告的动机,也就不能保证企业会计系统提供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信息的可靠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部分学者和研究人员提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财务会计分支进行研究,实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充分、可靠的报告和披露。笔者也比较赞同这一观点。因此,本文就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相关会计理论以及建立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概念框架进行探讨。

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理论的冲突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衍生金融工具的本质是经济合约,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具体体现为合约的签订和取消。这就涉及到交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必须对等。但是衍生金融工具导致的权利义务关系又不同于传统的商品交易合约导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假定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传统的商品交易合约的任何一方在签订了合约但尚未履行时,本身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是同时存在且对等的,可以无条件取消。而衍生金融工具作为合约,一经签订也会导致合约各方拥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可是一方自身所拥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有时是对等的,有时却并不一定对等,但是一方拥有的权利却与另一方承担的义务必定对等。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对象是衍生金融工具合约。合约的价值取决于社会经济运行的物价水平、利率、汇率和各种指数等的变化。合约签订时的预期未来变化如果与将来的实际情况出现差异,就会导致合约各方权利义务的变动,引起相关的损益。传统的商品交易因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基本稳定,可以假设物价水平不变,但现代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情况却不能做这样的假定,否则就失去了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理由。承认市场物价、汇率、利率、各种指数的变化又与传统会计的基本前提矛盾。衍生金融工具的不确定性对会计的特殊要求,使得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不能在传统的会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讨论。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其他的一些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从相关性和可靠性中衍生和发展出来的。但相关性和可靠性有时并不能共存。需要会计人员作出权衡取舍。可靠性则是在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作为会计报表的首要信息质量特征来反映,只有可以可靠计量的金额才能在相关的会计报表中得以列报。对于传统财务会计可靠性的追求,使得财务会计要素得到确认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否可靠计量。如果金额难以最终确定,就不能作为会计报表要素加以确认。与一直以来采用可靠性为信息质量特征的基础的会计模式不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更注重相关性这一特征。在对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上,对相关性的要求较高,凡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信息,都在某种程度上对决策有用。但是衍生金融工具要在会计报表中加以反映,就必须要达到相应的可靠计量的要求,这就使得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面临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选择。目前,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为会计师在进行实务操作时的职业判断留有余地,这就要求会计师要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标准,同时要承担较高的责任。

(三)会计确认和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不是在一个时点即可完成,从合约的签订到对冲或交割,都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市场上的价格、利率、汇率以及各种指数等等不时地影响着衍生金融工具,因此,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总是在不断变化着,此时对交易者来说是盈利,彼时却可能是亏损甚至是巨额亏损。显然,这种变化在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财务会计理论下无法表现,这便要求企业采用新的计量标准。同时,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没有初始净投资或是初始净投资很少,交易在未来发生,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来代表历史成本,因此,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被提出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举行多次听证会以及实地调查后,于1997年8月公布了《衍生工具及套期保值活动的会计处理》一文,指出:“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具相关性的计量属性,也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衍生金融工具应以公允价值加以计量。”在公允价值计量的模式下,衍生金融工具的未实现损益应当立即确认,并记入当期损益。一般认为,以报告日的公允价值取代衍生金融工具的历史成本,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初始确认和计量的必然选择。但如果其他资产、负债项目按历史成本计量,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又会导致报表项目的不可加性,影响对报表的理解。同时,公允价值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包括市场价格、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净现值、可收回金额等,使得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和方法多变,没有统一标准。对“公允价值”的实质和取得的途径的研究存在分歧,导致“公允价值”计量执行的困难和人为操纵,也影响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其他财务会计要素计量上的推广应用。

三、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理论和概念框架的探讨

(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目标笔者认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是反映一个主体进行衍生金融业务活动所导致的对主体财务方面现实状况影响的会计分支,隶属于财务会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不管对会计本质有着怎样的不同认识,会计是一个提供信息的系统,这是不争的共识。因此,作为会计的其中一个分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主要目的也是向社会经济系统提供信息,包括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的信息和有助于评价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信息,这就必须符合社会经济运行的总体要求,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要。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总体目标,就是将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主体在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表明交易过程和结果的充分可靠的信息提供给需要者。由于一笔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在一个主体内部导致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完全对称,容易导致信息的割裂或遗漏;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具有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两种功能,不同目的的交易实现不同的功能,结果也有所不同;衍生金融工具的投机套利功能允许进行“买空卖空”的操作,放大了交易风险,会因为未来市场参数的变化给主体带来巨额的收益或导致巨额的损失,所以,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具体目标的确定比较繁杂,涉及很多问题。简单来讲,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要实现总体目标,就必须要反映主体是否进行了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交易的性质如何;是投机套利还是套期保值;每一笔交易所导致的权利和义务如何;该项交易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以及计量方法和根据是什么等。这些信息对于了解和评价一个主体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过程和结果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所必须反映的,也就构成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目标的具体内容。同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目标的实现也涉及到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披露与列报问题。我国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第37号也对此作出了规定,要求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企业在交易初始进行时就对所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类别和目的进行判断,披露对金融工具所采用的会计政策、该金融工具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计量采用的方法和依据、该项交易涉及的风险(其中的信用风险还要求披露相应的变动额等数值信息)、相关的担保信息、金融资产减值的详细信息、相关的套期信息、与交易有关的收入、费用、利得或损失等信息,此外还包括一些分析性的信息。这些详细的规定对于实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具体目标很有帮助,也是达到总体目标的途径之一。

(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是建立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这一特殊对象上提出的,在遵循原有财务会计系统所要求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以外,更加强调其中的充分性和相关性。在对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上,对相关性的要求较高,凡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信息,都在某种程度上对决策有用。为了兼顾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可以考虑在可靠性的基础上,加大对企业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在传统财务报告的模式上,进一步扩大相关性信息的披露和列报,特别是对于以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为主要经济业务的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而言,可以在某些情况下适当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同时,考虑到企业作为主体会对会计系统进行干预,也会因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使得会计报表的可靠性降低,所以应尽可能地要求充分披露。目前,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为会计师在进行实务操作时的职业判断留有余地,这就要求会计师要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标准,同时要承担较高责任。

篇5

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和高校以及大学生本身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到来之际,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通常根本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根本找不到工作,可以说就业压力非常大。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有着分不开的关系。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状况的加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开始变得越来越难,这不仅给大学生本身带来了压力,同时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想要使社会以及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就一定要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形式下大学生生就业的现状,通过分析,提出一系列的解决策略,从而使大学生都能够在毕业来临之际投入到各个岗位中,解决其就业难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状况并不是非常乐观,其中还存在着很多显性或隐性的问题,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大学生人数呈递增趋势

近些年来,为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各大高校都陆续的实施了扩大招生的政策,扩大招生政策的实施对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确实有着非常大的好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久而久之,扩大招生的政策将会导致大学生的人数剧增,甚至还会导致大学生整体素质过低的状况出现,这对社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

目前社会上需要的大部分都是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大学生虽然拥有大学的文凭,但其专业素质与真正的专业人员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在毕业到来之际,不仅面临着来自更加高等的院校学生的竞争,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性较强的专业人员的竞争,因此其压力是非常大的。

(三)不同地区接受毕业生的比例不同

大学生就业是有地域性差异的,就目前的情况看,南方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对大学生的接纳程度以及接纳的数量都比较高,但在北方或西北地区,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则非常少,这也就导致了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都更加倾向与去南方发达的城市找工作,造成了人才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出现。

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之所以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与以下的原因是分不开的。

(一)教育制度落后

教育制度落后是造成大学生毕业难最为根本的原因,目前我国针对大学生的教育制度并不是十分完善,同时这种教育制度也没有做到为大学生就业而对其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会导致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发现在高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根本无法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导致了大学生无法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价值的状况的出现,各大企业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之后,便会更倾向于聘用专业素质较强的员工,因此会导致大学生出现就业难的问题。

(二)金融危机的影响

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各大企业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都出现了破产倒闭的现象,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本来就不够雄厚,在金融危机到来时,更容易出现破产或倒闭的现象,这会导致企业数量大大的减少。企业数量的减少会导致大学生在毕业时,社会可以为其提供的就业岗位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因此,在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很可能会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三、在金融危机的形式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策略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必须想出一定的策略对其加以解决,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在毕业之时,能够尽快的投入到工作岗位当中,从而使其能够运用自身的知识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一)调整教育制度

由于教育制度的落后是大学生在金融危机形式下出现就业问题的一个首要原因,因此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使大学生在毕业时绝大部分都能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我们就一定要对教育制度进行调整。

国家应制定有关调整教育制度的具体计划,改变以往只注重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的态度,加强对专业素质较强的学生的培养,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更快的投入到工作岗位中,能够更快的适应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环境。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毕业生实践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理论知识,要讲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使大学生能够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顺利的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同时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扶持中小企业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中很多都出现了破产倒闭的现象,而大部分的大学生在就业之时选择的都是中小企业,因此为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能够得到改善,政府就一定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政府扶持中小企业首先就应该制定一系列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使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同时国家还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进行资金上的扶持。由于中小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在资金方面很可能会出现问题,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政府便要加大力度对其尽心资金方面的扶持,这样才能够使中小企业更加稳定的发展下去,从而为我国高校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在金融危机的形式下,有效的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很容易发现,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非常深刻,因此想要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金融危机的形式下得到解决,首先就一定要分析大学生出现就业难问题的具体原因,继而根据具体原因提出一定的解决策略,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赵丽霞.关于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与创业意识形成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5)

篇6

关键词: 投资分析与决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Key words: Investment Analysis and Decision;postgraduate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223-03

0 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大学本科教育后更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阶段,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对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研究生的培养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它能帮助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为之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1]。探索适宜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

法,提升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基于近五年对研究生课程“投资分析与决策”所实施的教学改革实践的心得进行归纳和总结。

1 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定位

投资分析与决策是面向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任选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刻理解投资领域的基本理论,掌握投资理论的精髓以及其应用策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熟悉金融市场理论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证券投资等金融活动的数量规律,并能够运用常用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研究组合投资优化等金融投资决策问题。本课程的特色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领域的投资决策模型结合,运用信息化技术,指导学生处理金融数据,培养其建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研究生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学生的“高层次”与“多元化”[2]。高层次主要体现在研究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都比较高,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吸收快。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构成方面,同一门课程可能有来自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同时选学,这种“高层次”与“多元化”的特点决定了研究生专业课的教学必须有足够的新意和广度,这是大大区别于本科生专业课教学的地方。

近5年来,在我校选修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中,普遍存在本科专业背景各异的现象,因而学生知识结构差异大,专业基础参差不齐。这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带来了挑战。

如果教学内容定位于适用有经济、金融专业背景的高层次金融定量分析,跨学科专业的学生会面临专业障碍,若选讲适用非经济、金融专业背景的基础金融分析,则导致部分教学内容与本科生的教学内容重复,深度差距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对专业基础扎实的研究生而言研究生阶段只是本科学制的一种延长,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研究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相背离。鉴于上述情况,为了使学生及时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同时能实现从本科阶段到研究生阶段的质的飞跃,我们对教学内容安排做了适应性调整,以兼顾学生的专业差异。

2.1 教材选择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保证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材料。一本优秀的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在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教学中,我们选用了刘善存编著的《Excel在金融模型分析中的应用》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该教材内容深浅适度,系统完整,条理清晰,结构编排合理。本教材的特色是将抽象的金融模型通过Excel的数据处理和图表形式来解释、验证和求解,内容安排符合教学计划要求,既能阐述金融理论核心思想,又能把金融问题与其数学表述和论证密切结合起来,把专业知识和数据处理工具和方法有机结合。

此外,我们还选用了benninga编著,邵建利等译的《财务金融建模-用Excel工具(第三版)》,zvi bodie编著的《投资学》作为辅教材,这两本教材均是作者多年从事相关研究的结晶,所涉专题较为全面,所涉文献较为宽广,具有明显的学术性与较好的启发性,且对于金融理论的进展和模型的推导阐述细致透彻。如遇主教材未能深入分析的专业知识,学生可自主选择辅教材的相应内容,来弥补专业知识的欠缺,这有益于排除跨专业学生的专业障碍,实现弹性教学。

2.2 教学内容选择 研究生的教学不同于本科生,教学内容不必完全拘泥于书本。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本课程以投资分析经典理论为核心,内容涵盖证券组合理论、资本市场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债券的久期理论和免疫策略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研究生能够结合各自研究方向应用所学的金融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是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内容处理上,注重金融理论与方法和现实金融决策问题的结合,强调现代金融模型应用,侧重Excel辅助金融建模和金融计算。如在投资组合理论专题下,不仅系统阐述现资组合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马可维兹均值方差模型的构建过程,还要讲解利用Microsoft Excel的矩阵运算、规划求解工具和VBA编程,实现基于金融市场真实数据的有效前沿的计算和绘制,并展示计算方差协方差矩阵的四种不同方式。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有利于提高其数据处理能力,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应用软件提供借鉴。

3 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传统教学是一种继承性、维持性教学,这种教学活动以知识传授和知识继承为主,尽管“填鸭式”教学在研究生阶段已不再明显,但传统教学仍未逾越“教师讲,学生记”、“知识的单向传导”等教学特征[3]。《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教学中,突出教学科研结合,关注教学相长,培育创新性思维。

鉴于研究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讲授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正确处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内容与现代进展之间辨证关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对于介绍性和概念性的内容,由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提纲和要求,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学,这样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研究生学位课程的学习是为即将从事的科研工作打基础,在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学中,必须要坚持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把科研成果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意及时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引导研究生在最新知识领域开展专题讨论。专题讨论主要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科的前沿发展问题,从中浓缩出适合课堂教学与讨论的内容,采用文献检索、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探讨式教学。

教师通过查阅与本专题相关的文献后提出问题,预先布置给学生进行研读。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概括分类后,在课堂上先做系统的讲授和导引,然后组织学生对内容进行研讨,必要时候通过一些实例进行验证。这样既拓展了教学内容,增大了教学容量,又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学习过程。

4 网络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设起来,并成功开展教学工作,网络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对高校传统教学模式良好的拓展与补充。所谓网络辅助教学是指将网络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来完成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4],它不仅延续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和交互技术等手段,更具有教学信息量大、时间的自主性和空间的开放性强、可供诸多用户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等优点。

在研究生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教学中,我们就该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由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务处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目前主要面向本科生开放,研究生课程的开设受到管理接口的限制,我们仅利用了公共网络和课堂教学管理软件来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和师生教学互动。最初,教学资源共享和师生间的学习交流,包括教学课件、讲义、课程通知、作业和答疑等都通过课程邮箱实现。这种方式虽然不受校园网IP地址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广泛的学习空间,但其课堂教学管理应用功能有限。

为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尝试使用了windows远程桌面共享,保证学生在一人一机的实验室环境下,借助网络会议的方式,实时接收教师机传递的教学信息,同时学生也可在教师指导和安排下,进行操作演练和参与课堂讨论,即方便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即时讲解。

考虑到windows远程桌面共享在教学文件传输和管理,课堂分组等管理功能弱化,我们后来又引入了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利用研究生实验室现有的网络设施,利用该软件的屏幕广播、远程遥控、屏幕监视、文件等功能实现教师机对学生机的广播、监控等操作,强化教学过程的实时控制。多媒体网络教室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既能做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教学互动。

5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反映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合理的考核方式与学习水平的有效评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5年多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结合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特点,我们采用了“课中作业+课终论文”的考核方式。这种方式不同于侧重理论推导为主的考核,注重金融决策模型设计、应用及金融数据处理,从而促使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使用投资理论和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上,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偏重定量分析,课中作业一般根据金融理论专题下涉及的模型算法,要求学生完成小型案例分析,形成一个简要案例分析报告。如在期权定价理论中,涉及基于风险中性定价机制的单阶段及多阶段欧式期权定价和美式期权定价。针对该知识点,布置课中作业:使用给定的条件和参数,运用期权定价原理和方法测算欧式及美式看涨期权或看跌期权的价格,并对价格变动作因素分析。这些课中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且有利于巩固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

课终论文采用与课中作业结合的办法,即要求学生以平时的专题讨论内容为基础撰写课终论文。考核论文内容来源于小作业,同时又是对前期专题研究的再认识和再生成。正是有了作业的研究基础,论文的质量才有所保证。如学生选择投资组合理论专题作为课终论文主题,则建议学生在中国证券市场选择不同行业的若干股票为分析对象,通过金融数据库查阅股票交易的相关数据,完成有卖空和无卖空条件下有效前沿的求解,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对理论应用的局限性结合实际问题做归纳和总结。

我们还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研究方向选择切入点,建立金融模型,开展分析研究,提炼学术观点,形成规范化的学术论文,向学术期刊积极投稿。这种考核方式可以促使研究生较早进入科研角色,真正做到“学为所用”,将金融理论与实际经济、金融问题有机结合。

6 小结

《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改革实践的目的在于使这门课程能够达到“教学思想现代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要求。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尝试使用了多种网络辅助教学手段,改善了考核方式,使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更符合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教学实践的结果表明,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研究水平都有较大裨益。

当然,金融理论和量化分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仍需不断改进和调整课程教学方案,以满足社会对研究生层次的金融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俊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10(1):56-58.

篇7

时光荏苒,在复旦的六年匆匆而过。我从一个对商业世界毫无认知的本科生成长成为在财务金融行业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我系统性的学习了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和会计学的知识。

研究生期间关于金融领域最新前沿知识的学习让我的视野与思维有个进一步的提升。毕业论文的写作伴随着严谨的思考,仔细的数据收集与实证证明,锻炼了我独立思考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

感谢我的导师吕长江教授对我毕业论文的指导,他在财务金融领域丰富的学识在我论文的选题和写作上予以了很大帮助。吕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亲和的作风更是值得我终身学习。借此机会,我也想感谢吕老师这六年来对我学业发展、职业规划、为人处世方面的的教诲。

感谢管理学院以及复旦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他们不仅仅教会了我学科的知识,他们的人格魅力同样感染了我,引导我逐渐成长为“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复旦人。感谢我在复旦的这六年中所有的同学和朋友,和你们一同成长让我受益匪浅。你们热情洋溢、永不言弃的精神时刻感染着我,希望你们可以在未来的道路上越来越好。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是你们多年的关爱和支持,让我可以自信和勇敢的追寻自己的梦想。

虽然论文己经完稿,但由于水平和知识所限,本文的研究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缺陷,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不吝赐教。

论文致谢二:

时光匆匆而过,随着论文的完成,我在复旦大学的硕士生活也即将要画上句点。最后论文的完成过程,虽然辛苦,但是又让我体验了钻研求知带来的快乐。论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陈超教授。这篇论文是陈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开始到最后的完稿都离不开陈老师的指点和教导。陈老师在学术上的深厚造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受益匪浅。

其次我要感谢管院,自从本科进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学习以来,十分幸运的得到了各个专业老师们指导和教育。会计系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涯培养了我对于财务研究和工作的兴趣。在金融硕士项目的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继续接受管院的老师们的指导,更有幸得到机会得到UCLA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的授教,在这里也要感谢我们项目的外籍教授们和管理学院所有工作人员对我们金融硕士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使他们让我的本科和研究生生涯在求知进学之外更多了很多欢乐和回忆。在复旦6年的岁月不但让我的获得未来工作中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让我懂得了生命真正的意义。感谢复旦、感谢管院、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

论文致谢三:

在论文完成之际,也就是即将结束我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回顾我在复旦大学的这两年中,有很多感慨和感谢。

感谢我尊敬的导师,王小卒教授。他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了极大地指导和建议,让我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不论是在开始的选题,还是到后来写作中出现的问题,王老师总给我许多方法论上的指导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让我在论文写作中一遍又一遍地将理论知识和现实情况结合起来,对我的思维方式是巨大的提高。在此对王老师表示衷心的谢意和深深的祝福。

感谢管理学院的其他老师,曾在课堂上传授给我的知识,让我在论文写作中受益匪浅。感谢黄丹同学、梁姝同学、王星宇同学等在我论文写作中提供的帮助,感谢我的寝室同学给我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和精神上的鼓励。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理解和大力支持。每一段旅程都会结束,新的旅程又会开始。祝福所有的老师和朋友,也祝福自己!

论文致谢四:

时光荏苒,眨眼间,即将在复旦过完我的6年大学生活。四年本科,两年硕士,那一个个场景依旧浮现在眼前,那一张张笑脸仍然荡漾在心间。终于到了要离开的时候,太多的感慨与感谢诉说不过来。

首先感谢复旦,经过6年的复旦生活,我再也不是当初青涩懵懂的少年,复旦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氛围培养了我,使我学会思考,学会做人,使我拥有理想,满怀责任,使我从心底里骄傲,我是个复旦人。感谢管理学院和财务金融系的领导、老师们,浓郁的学术氛围,国际化的交流环境,一流的硬件设备,让我能够在学习、工作的每个阶段中都得到最好的熏陶和培养。

篇8

1、《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框架问题分析》(毛应梁,上海金融学会;张吉光,上海银行);

2、《新资本协议下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上海银行课题组);

3、《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及管控机制研究》(潘文波,张中朝,深圳银监局);

4、《西方银行业营销体制的演变和借鉴》(金麟,交通银行上海分行);

5、《我国商业银行X效率和规模效率变迁的实证研究:SFA方法的运用》(彭琦,交通银行上海分行);

6、《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策略与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王勇,交通银行蚌埠分行);

7、《授信业务的风险定价模型与实践--基于中国商业银行新部分战略视角的研究》(李亚敏,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王浩,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二、优秀论文二等奖(15篇,排名不分先后)

1、《金融业全面开放背景下商业银行并购研究》(门庆成,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

2、《放贷小企业:游走于“信任”与“不信任”之间》(陆颢,交通银行南通分行);

3、《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以远期结售汇业务为例》(毛金明,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

4、《欧美中小银行的发展及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的启示》(丁宁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丁溧,大连银行中山支行);

5、《金融市场创新突破口:对发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的思考》(张梦锁,王大贤,国家外汇管理局山西省分局);

6、《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分析》(徐昶,西南财经大学;刘小差,交通银行成都分行);

7、《关于流程银行及其构建策略的思考》(冯静生,安徽省银行业协会);

8、《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一个董事会和高管角度的分析》(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栾雪剑,交通银行总行);

9、《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一点思考》(巩斌,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教学学院);

10、《论完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承诺业务》(周珊,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11、《将“SS-C-P”框架引入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系统》(李欣,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12、《交叉销售与价值创新--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战略中的蓝海》(毛瑜,复旦大学;许慧,交通银行上海分行);

13、《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初探》(张磊,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沈水辰,交通银行大连分行);

14、《论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王鹏,马宁,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15、《优化中国银行业有效竞争的外部环境》(张卫,王聪,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篇9

目前我国会计论文主要分为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又称科研论文、研究论文、专题论文,是会计学界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及科研人员总结科研成果,送交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学术出版社或学术会议发表或宣读交流的论文。

毕业论文主要是指学位论文。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论文写作。学位论文是各类毕业生或同等学历人员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写出的论文,即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对于学士论文,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技能,解决不太复杂的课题;对于硕士研究生论文,要求能够充分地反映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对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见解;对于博士研究生论文,则要求反映作者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该学科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创造性成果,对会计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毕业论文还包括在我国接受高等专科教育财经类学生的毕业论文。

二、会计论文作用和特点

(一)会计论文的作用

1.会计论文的写作是会计研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会计研究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广大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及会计学者,紧密结合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围绕贯彻执行新《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通过撰写会计论文,对企业会计制度转轨和企业改革(如兼并、破产、关闭、出售、公司制改建、债转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业集团)中的财务管理、资金成本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等方面,以及会计新领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社会会计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2.会计论文是总结会计经济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发展会计理论,以指导会计实践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国,有上百家财经类期刊刊登会计论文。中国会计学会秘书处为了总结前一年度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每年还组织前一年度会计学论文评选活动,并将获奖论文汇编成册出版,由此激发了广大会计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热情,推动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并以正确的理论支持和指导会计改革深入进行。

3.写作会计论文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考核会计专业人员和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及研究生等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会计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学术性即科学性,是指在论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会计论文的学术性不仅表现在应用价值上,而且表现在理论价值上。主要表现为:

会计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建设与发展会计学科领域,描述会计经济活动中某一新的现象、新的发现,对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实践上的价值;

篇10

学生们经常找我讨论去日本留学的事,笔者经常问,“你要到日本学习什么?”有的学生说现在还不知道,先到日本学习语言,以后的事情看情况再说。

在国外学习时,学生往往受到语言、文化习惯、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压力,如果没有明确目标的话,很容易遭到挫折,所以我常建议他们留学前就要设定明确的目标。然后,应该考虑留学后的去向,这样自己才会了解在国外要学习什么以及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

在笔者教过的学生当中,到日本学习经济的最多,还有学传媒、日本文学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学经济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容易就业。确实,日本的经济学研究比较发达,在美国或英国出版的最新研究成果,通常马上就会翻译成日文出版。而且日本学者研究时习惯把经济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的模式。

但是说起经济学,其范围广泛,有经济学理论、经济政策、经济史、金融等,好多学生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能确定学习和研究方向的很少。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不同,在中国的制度下考研究生的话,读本科时学习什么专业不是大问题,可以直接报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而日本的制度重视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内容的连续性,留学之前,一定要尽量掌握自己要学的专业的基本知识。因此,笔者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在要求他们学习自己专业的同时,阅读将来在日本可能要学习的专业书籍。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专业知识确实有点难度,很多学生首先阅读以汉语写成的基本课本,然后阅读用日语写的教科书或专业书籍。

多阅读一些日语书籍,能够了解有关专业的词汇,对到日本后学习专业课比较有利。虽然许多日语水平较高的中国学生在日常会话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学习专业方面,由于缺乏相关的词汇量,刚开始的时候会有点困难。

篇11

时光荏苒,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还记得匆匆那年初到河北经贸大学时候的欣喜和激动。在这里的三年,充满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当然也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现在想想都是必然的过程。三年的时间,听起来感觉很长,但真正融入这里的学习和生活,又感觉很短暂。在我的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衷心地感谢很多人。

首先,我要感谢我最敬爱的导师——郭立田老师。在我读研的三年中,郭老师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平时的生活中都特别照顾我,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循循善诱并且很慈爱,给予我很多关怀。我从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很多都是做人的道理,是令我受用终身的。在我写作论文的过程中,老师给了我很多悉心的指导,从一开始老师就叫我多关注中国会计学会评选出的优秀论文,这样我才受到了启发,确定了论文题目。在之后的论文修改过程中,老师倾注了大量心血,并且每次修改我都会大受裨益,从而扩展思路。老师的谆谆教诲,我都会铭记在心,作为信条来指引我前进的道路。在此向郭老师表达我最真挚的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的各位老师,感谢各位老师在我论文撰写过程中提出的宝贵的意见,感谢杨淑君老师教导我只有努力,才能活得更从容;感谢李桂荣老师在我最需要工作经验的时候帮我找到了实习机会;感谢王砚书老师使我懂得了原来学习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各位老师都给了我很多帮助,启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真的万分感谢。

其次,我也非常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是你们陪伴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磨砺意志同时也是收获最多的三年,是你们给我平日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乐趣,同时也感谢你们让我收获到最珍贵的友谊。

再次,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父母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也给我最大的动力。感谢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是你们辛辛苦苦才能让我有读研的机会,是你们的爱鼓励着我,让我乐观自信变坚强。我一定会继续坚持并努力,尽早回报你们的恩情,你们的健康平安是我最大的心愿。

最后,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论文审阅与答辩的各位专家与老师,谢谢你们!

论文致谢二:

时光匆匆而过,随着论文的完成,我在复旦大学的硕士生活也即将要画上句点。最后论文的完成过程,虽然辛苦,但是又让我体验了钻研求知带来的快乐。论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陈超教授。这篇论文是陈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开始到最后的完稿都离不开陈老师的指点和教导。陈老师在学术上的深厚造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受益匪浅。

其次我要感谢管院,自从本科进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学习以来,十分幸运的得到了各个专业老师们指导和教育。会计系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涯培养了我对于财务研究和工作的兴趣。在金融硕士项目的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继续接受管院的老师们的指导,更有幸得到机会得到UCLA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的授教,在这里也要感谢我们项目的外籍教授们和管理学院所有工作人员对我们金融硕士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使他们让我的本科和研究生生涯在求知进学之外更多了很多欢乐和回忆。在复旦6年的岁月不但让我的获得未来工作中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让我懂得了生命真正的意义。感谢复旦、感谢管院、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

论文致谢三:

在论文完成之际,也就是即将结束我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回顾我在复旦大学的这两年中,有很多感慨和感谢。

感谢我尊敬的导师,王小卒教授。他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了极大地指导和建议,让我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不论是在开始的选题,还是到后来写作中出现的问题,王老师总给我许多方法论上的指导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让我在论文写作中一遍又一遍地将理论知识和现实情况结合起来,对我的思维方式是巨大的提高。在此对王老师表示衷心的谢意和深深的祝福。

感谢管理学院的其他老师,曾在课堂上传授给我的知识,让我在论文写作中受益匪浅。感谢黄丹同学、梁姝同学、王星宇同学等在我论文写作中提供的帮助,感谢我的寝室同学给我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和精神上的鼓励。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理解和大力支持。每一段旅程都会结束,新的旅程又会开始。祝福所有的老师和朋友,也祝福自己!

论文致谢四:

时光荏苒,眨眼间,即将在复旦过完我的6年大学生活。四年本科,两年硕士,那一个个场景依旧浮现在眼前,那一张张笑脸仍然荡漾在心间。终于到了要离开的时候,太多的感慨与感谢诉说不过来。

首先感谢复旦,经过6年的复旦生活,我再也不是当初青涩懵懂的少年,复旦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氛围培养了我,使我学会思考,学会做人,使我拥有理想,满怀责任,使我从心底里骄傲,我是个复旦人。感谢管理学院和财务金融系的领导、老师们,浓郁的学术氛围,国际化的交流环境,一流的硬件设备,让我能够在学习、工作的每个阶段中都得到最好的熏陶和培养。

当然,尤其要感谢我的导师张晓蓉老师,从本科阶段担任我的导师至今,一直以来无论是授课教书,还是带领研究,对我都有莫大的指导和帮助。她教会我不只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教会我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融会贯通,如何举一反三。老师谨慎钻研的研究态度一直感染着我,也令我在学习研究上能有不断鞭策自己和提高的动力。

最后,要谢谢我亲爱的同学们,有我最亲密的室友兼闺蜜薛凯文,有和我一起上课、一起实习、一起玩闹的高祎腓、冯达妮、郭晨程、戴君琳......是你们陪我走过了每一个在复旦、在南区、在北区的日子,对你们的陪伴,我充满了感谢。

到了要离开的日子,真心的祝福我的母校、我的导师、我亲爱的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论文致谢五:

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就要告一段落,而我的校园生活也即将结束。回顾这三年的时光,会发现很多让我感动的点点滴滴。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我敬爱的导师——李桂荣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