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数学网上教学总结

小学数学网上教学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14 06:45: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数学网上教学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数学网上教学总结

篇1

计算机辅助教学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一次现代化的大变革。计算机能事先存储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某些环节上时间的浪费,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时间。

1 多媒体网络课的优势

能为教学提供满足不同层次需要,信息丰富的课堂学习材料,教师通过优良的交互性对学生进行及时辅导和反馈、评价,以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可通过网络向教师或同学提问,便于让全体学生都能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2 信息技术为数学网络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小学数学网络课的教学具有以下环节: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交流互动――归纳点评。

2.1 创设情境

课堂上学生的心理状态如何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学生心理愉快、积极探求知识的课堂氛围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能力等因素,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教师先播放了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的开场音乐,然后让学生猜这是我们经常看的什么节目,当学生猜到这个节目后,就问学生你知道这个节目什么时候开始播放的吗?(生:下午六点半),最后,教师打开网络视频,让学生此时屏幕当中正出现的时刻,从而激起思维的火花,接着再显示银行的营业时间表,火车站的运营时间表,广播电视上播报的时刻等,使学生了解到“24时计时法”的广泛运用,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2.2 自主探究

教师提供的供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材料应尊重教材,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利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学习。例如,在教学数学网络课《圆的认识》这一单元时,教师用flash制作几个网络课件,然后又做了几个有关本单元概念知识的超文本链接,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体如下,教学“圆的认识”:内容是显示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如钟面、车轮、呼啦圈等,从而建立圆的表象;教学“圆规画圆”:电脑演示圆规画圆的过程;教学“圆的各部分名称”:电脑动态展示圆心、直径、半径,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通过观察比较深入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相互关系;教学“圆的面积”:屏幕展示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分,然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动态演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最后使得学生自然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直观的动画学习新知,也可以在自主探究时根据个人需要自主选择要了解的部分,将学习的形式更加自主化。

2.3 交流互动

学生在网络课堂中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入网络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网上交流精心组织,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尽可能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作适当的点评和鼓励。学生们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学生的思维和智慧也会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不受任何拘束。

2.4 归纳点评

在归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和信息素养两方面进行总结。首先是知识技能方面,将学生所得的结论在网上利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教师将发言学生的学习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并进行归纳小结,也可利用多媒体设计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内化。例如,在教学数学活动课《数字与编码》时,课后小结这部分,教师利用教师机的网络影院功能向同学们播放一则电视新闻:“一位司机在肇事后逃逸,但汽车车牌号码已被屏幕记录――”,此时屏幕被暂停在这个车牌号上,通过共同交流,得知该车是某市某地区车辆,接着屏幕继续播放“通过交通部门的进一步核实,已得知该驾驶员的身份证号码是――”,屏幕继续被暂停,此时学生一下子被这一连串的身份证号码所困,面对这样的困难学生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后来通过师生之间共同协商,想出决定先从搜索软件(如百度)中找到该软件,然后再输入此身份证号进行查询。这样通过大家的努力最终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为了对大家的答案进行认证,教师将新闻继续播放完毕。学生在此活动中既对今天新课内容进行总结,又真实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第二是学生信息素养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运用多媒体网络这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策略进行点评。例如,如何进行信息检索、加工、利用;师生、生生之间如何利用网络交流。为了避免在网络课堂中出现问题,教师在教学之前和计算机教师联系,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再作进一步的计划,也可以配合计算机教师先把上网的相关知识教给学生。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具有常规电教媒体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综合它们的优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编写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信息的方法与途径。例如口算练习是绝大多数的数学课必备的组成部分,利用电脑中的随机函数编写算式,可以根据要求无限量地供应题目,并判断你输入答案的正误,还可以设定答题时间,超过答题时间,电脑自动告诉你答案,让学生与电脑比速度。如在形式上再略加修饰,不失为一种学生喜欢的数学电脑游戏。

篇2

现 状

团队研修式网络备课是我们自己起的名称。我们的操作模式是这样的:分学科、分年级、以教研组为单位组成学习型团队。在分单元充分研读教材、教参的基础上,依托网络建立备课家园,上传教学设计,进行互动反思。

语文备课家园我们选择的是凤凰语文网,在凤凰语文论坛各年级备课室中建立备课主题帖;数学我们选择的是小学数学网,在小学数学网论坛各年级备课室中建立备课主题帖;英语我们选择的是中小学牛津英语网。我们每个备课主题帖名称中都注明了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

缘 起

作为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在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瓶颈。

1.自我反思:怀揣着一张“旧船票”

人需要反思,可“樱桃好吃树难栽”。作为一线教师,更关注的是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处理学生问题。有些教师认为,反思是领导要求做的事,因此应付了事式的、总结式的、旧货翻新式的反思比比皆是。

2.同伴互助:演绎着昨天的故事

对于传统校本教研中的集体备课、同伴互助来说,我觉得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定主讲的传统模式一直演绎着昨天的故事。这种以行政命令干预的集体备课,使得集体备课成了主讲人一言堂,同组其他教师不能很好地行使其话语权。

3.专业引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校本研修、教师发展需要各层次专业力量的介入,农村小学的师资缺少差异性。区域共同体、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对教师的发展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但总是感觉到不解渴。

4.备课质量:久治不能痊愈的“顽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备课质量,但实事求是地讲,备课与上课两张皮,应付检查式的备课或多或少地存在,我们想了许多的检查方式、用了许多的督察办法,花费了太多的精力,但收效往往甚微。

寻 路

团队研修式网络备课我们酝酿了一个暑期,在学校行政团队达成共识后便将它作为新学期提高教育质量上台阶工程的重大举措,一开学就正式启动。作为一项重大变革,我们也充分估计到了它的冲击力及可能遇到的阻力。回顾我校的团队研修式网络备课运作,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观望期――给予教师选择权

为了开好动员会议,我作了充分的准备,会议的效果很好,大家听得心潮澎湃,大多数教师都很激动,但就是没有行动。怎么办?急了效果也不一定好。

我们提出给教师以自由选择权,传统的手写备课、网络备课两者任选其一。一些年轻教师因对手写备课耗时耗力的抵触而开始尝试网络备课。其他教师沿用传统的备课方式,但建议他们去网上多看看,养成亲近网络的习惯。刚开学,各办公室电脑只有一台,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进行团队研修式网络备课的积极性。(当然现在因区域现代化的推进,条件得到改善,教师人手一台电脑。)所以,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由于年龄差异、能力差异、习惯差异等因素,在第一个月,大家还处在观望期。

2.摸索期――典型引路,骨干示范

我们把已经起步的主题帖作为典型,每次集体学习都大张旗鼓地给予展示,给予肯定。对于片、市级骨干教师采取“赶鸭子上架”的办法,要求必须率先做好建帖工作。慢慢地采用网络备课的教师超过了采用书写备课的教师,最终其余教师都加入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行列。

3.适应期――肯定每一点进步

任何改革带来的必然是阵痛,嘴巴上牢骚不断,行动上不甘落后这可能是所有教师的共同特性。我们的教师付出了许多,浏览我们的帖子,晚上十点、十一点上传教学设计、进行互动交流,网络备课不再是个别教师的行为。他们在前行的路上收获着点滴进步,享受着基于网络教研的幸福。

每天浏览各个教研组的主题帖,适时进行互动交流是我们对教学管理人员提出的要求。我的网名是逆水行舟者,在主题帖上与教师互动交流,已成了我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收 获

鱼儿养到大海里,想它小都难呢!

我们的尝试已进行了一个多学期,时间不长,但它带给我们的变化却是巨大的。

1.彻底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

教师完全在开放的、合作共享的氛围中进行着教学,进行着研究;慢慢地反思、研究、合作已成为或正在成为教师每天的习惯。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团队研修的智慧多了、真实有效的反思多了、自觉学习的教学理论多了……

2.有效改变了教师的心智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受环境的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形成了一种以封闭、孤独、孤军作战、关注眼前利益、静态思维、习惯性防卫等为核心内容的心智模式,严重阻碍了系统思考和组织学习,成为学校教育改革难以绕开的暗礁。团队研修式网络备课有效改变了教师的心智模式,逐步构建起创造性的、开放的、合作的心智模式,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了不竭的源泉。

3.学习型研修团队正在悄然形成

这个学习型团队不仅包括我们校内的教师,版主、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教育同仁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进来。

4.转变了学校教学管理理念

传统的教学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检查者、督促者,现在我觉得我们的角色是参与者、欣赏者、呵护者、服务者。

5.提高了课堂效率,推进了“学程导航”

团队研修式网络备课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是反思质量、备课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们的网络团队研修式备课借助了全国一流的专业网站建立主题帖,它超越了时空,使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学程导航”,我们在网络团队研修中与他人一同接受“学程导航”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反 思

1.构建网络对话文化

简单地将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进行叠加,只能说是初级阶段。如何构建问题参与式的、问题解决式的对话文化是我们接下来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在我校已有一半以上的教研组在构建网络对话文化方面颇有起色。

2.如何科学评价、引领

对学校而言,我们除了激励、服务、参与外,该如何正确、科学地评价它是学校应该直面的一个课题。

行走在网络团队研修式备课的路上,不只是欣赏到鲜花与掌声,快乐与幸福,应该也有忐忑、孤独、迷茫、疲惫。如何正确引领也是个难题。

3.期待合作共赢

期待兄弟学校,共同参与团队研修式网络备课,网络资源应该既是我的,也是你的,应让它真正成为大家共同经营的家园。

篇3

教师面对的是具体的课例,这种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我们称之为课例研究。它强调合作互动,这一层面主要是要求备课组教师加强教材分析,了解编者意图,帮助教师理解掌握教材、用好教材。同组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设计,探讨教学方案,并组织教师进行“会课”。其过程是先由备课组中的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然后其他教师进行议课。再指派一位教师进行上课,课后组织教师进行评议交流课的得失,也可采取“一备――二上――三议”等方式进行研究。

上课 执教者要本着“预设+生成=教学效果”的理念,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情景,灵活地调整预设,“顺学而导”,将设计预案在动态生成中变为课堂实践。

听课 听课者要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听看的切入点要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

(1)教师引领――课堂上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在接通、拨正、拓展思路上,哪儿引领得好,哪儿引领得不好?

(2)预案施教――在课堂教学时是否体现了教材的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策略是否切实有效?遇到什么意外性问题?教师如何灵活应对,应变策略,需要做哪些改正?

(3)整体效应――课时目标是否达成?教学中哪个片断精彩?哪儿是亮点?哪儿有失误?哪些是意外收获?

评课 评课是听课之后教师之间业务的进一步交流和研讨。评课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反馈与矫正的系统,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作为校本教研的活动形式,评课要致力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使评课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提升的专业活动。

主要形式有:

a.同课多轮

同课多轮就是同一个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节课,内容重复,但行为不断改进。具体流程一般为:由教师独立备课、上课,教研组成员进行听课,再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献计献策,通过集思广益,上课教师形成新的方案,第二次上课;上课教师和同伴对第一轮课和第二轮课进行对比,明确进步的方面,分析还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方案,第三次上课。如此循环,上课教师反思整个过程并写成教学课例。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对培养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效果显著。

b.多人同课

备课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互动和问题的跟进。第一个教师上完课,第二个教师针对第一个教师课堂存在的问题上第二次课,第三个教师针对第二个教师课堂存在的问题上第三次课,每次上课方案都是同伴集体共同参与研制的。多人同课循环活动能让教师切实感受到课例研究、同伴互助的魅力和意义,激发教师对课堂教学境界的不断追求。

c. 同课异构

同一课,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其流程一般为:备课组商定出相同的教学内容,由二个以上的教师分别备课、上课,教师集体听课、评课。实施这一模式并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第一,教师教学经验背景不同,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差异明显,对所教内容确有不同的思路和观点;第二,所选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易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创造性。这样,教师能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借鉴他人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

d. 互助式观课

“互助式观课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动,既不含有自上而下的考核成分,也不含有自上而下的权威指导成分,而是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观课,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观课后观课双方在某些事先预设的都关心的课题方面的研讨、分析和相互切磋,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这种观课由于不涉及褒贬奖罚和评价,授课者在课堂中无需刻意展示自己的长处而隐藏自己的短处,完全可以真实地表现自我,使课堂保持自然性,而观课者由于能观察到真实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授课教师进行反思,寻找问题答案。

此外,提倡和鼓励学校领导、老师采用推门听课的形式,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互相取长补短,加强部分学科和少数从教人员的教育教学管理。开展集体备课的好处是它可以为集思广益,发挥群体优势,使重点问题得以突破。客观地说,集体备课制度无论在哪所学校都提得很响,但江德小学却确确实实地将它落到了实处。依据我以往的经验,一般只有在公开课竞赛时,才临时搞一下集体备课,其余时间教师多为单兵作战,教学水平的提高完全依靠个人的感悟及揣摩,提高很慢。而在这里,每一节课都必须通过集体备课这一关,每天都有集体备课,可以说每节课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校集体备课成为了一种常态:在开学之初,教研组长便将一学期的内容分解到人,每人备几个单元,这样既能让每位教师集中精力备好课,拿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来,又能彼此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教师备好课后,一般提前一周说课,其他老师则提出意见或建议,促其查缺补漏、优化设计。对每位教师来说这当然是极其宝贵的机会。我们经常是备了改,改了又备,反复多次才最终定稿,很多时候,在说课后还要针对专家们的指点再次做出修改。通过集体备课,交流了研究成果,互通教改信息,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校本教研着重从“三个方面”抓起

1.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坚实基础。许多教师对教学反思缺乏理性思考,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或者对于教学中出现的疑惑囫囵吞枣,这样教师始终不能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而实施校本教研,要求教师突破自己,能够做到课前想一想,自己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什么教育理念,实施时能不能顺利落实;课中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对教与学的活动及时灵活调控,使动态的课堂不断有新的资源生成;课后,好好反思一下,有些什么收获,还存在些什么不足,今后怎样改进。这样,时时处处用新课程理念来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反思有效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为教师运用理念的催化剂,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同伴互助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保证。教师问题的提出,可以通过教师群体的智慧,发挥团队合作、互补共生、群策群力、互动成长的巨大优势,使每一个人均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弥补个人的局限与不足。

(1)备课式教研。为了更好地发挥备课的作用,近几年我校以同年段同学科设立备课组,选定备课组长。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有中心发言人,有准备具体内容。中心发言人预先要填写好《备课记录》,与同组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明确各章节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提出每节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等,从而吃透教材,用好教材。

(2)案例式教研。案例教学式教研指的是围绕所研究课题,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通过评议,使执教教师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和教益,又为听课老师提供学习研讨机会。

(3)沙龙式教研。沙龙式教研是一种由教师自愿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的讨论会。沙龙式教研营造出宽松自由的教学研究氛围,让教师在“聊一聊”、“议一议”中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针对问题,大家谈感悟、讲困惑、议策略、找办法,从而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互动式的探讨,这样“聊”起来感觉到“言之有物”,针对性强,气氛浓,所以教师乐于参与,愿意深入探讨。

(4)专题式教研。专题式教研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就是以研究的课题进行探讨,目的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它以教学改革过程遇到的复杂问题或内容为研究对象,制定分步骤研究计划,在计划的时间内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

3.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持。专业的引领正是弥补我们专业水平的欠缺、理论知识的贫乏,为此,我们的教师必须多与专家接触,聆听专家的意见,以提升自己的教学品位。专家对于理论知识的研究精专,有一定的深度,基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有限,要借助于专家的引领,才能解开谜团,让教师在不断磨炼中知识水平逐渐提高,专业水平得到发展。学校骨干教师是校本教研的先行者,他们在教学教研上先行一步,有了成功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教科研成果,是学校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校本教研引路人。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促进校本教研正常有序地开展,有效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三、积极投身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课题研究是以同年级同学科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这一层面主要是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本校教师研究的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式教研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是以研究的课题进行探讨,目的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它以教学改革过程遇到的复杂问题或内容为研究对象,制定分步骤研究计划,在计划的时间内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

这种研究一般以“课题”为载体,围绕一个科学问题而展开,研究过程一般要按照“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总结”的程序进行。具体做法是:

A.提出问题:教师把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取出来,并转化为研究课题。课题研究以问题为载体,问题是构成研究活动的核心因素,是推进科学前进的内在动因。但是问题本身又是怎么来的呢?它来自研究者的询问、发问与追问。教师只有养成向日常教育教学询问、发问与追问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教育教学问题。

B.设计方案:对于确定的研究课题,要广泛收集与该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并精心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形成研究方案。

C.行动研究:进行教学探讨,将设计好的方案在教学实践中予以实施,从中体会设计与课堂教学结合得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教学实践中对原设计方案不能生硬地照搬,而应要根据实际情况作灵活地调整。

D.总结经验:根据研究过程所搜集材料与经验进行分析对比,将好的、值得推广的经验总结出来;如果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则应查找原因,修正方案,再进行探讨。

四、开展网络教研,为校本教研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2007年4月,我校有幸与县教研室教研员一起参加了在榆林市召开的“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研究与应用基地启动暨核心人员工作研讨会”,了解到网络教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它以一种平等、和谐、自然、自由的交流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岗、敬业的老师自愿地参与进来,与传统的教研相比,更加具有主动性、自觉性。网络教研,让我们既立足与本校,又不再局限在校园的围墙里。

回校后,我们依托基础平台,首先,建立起自己的博客,一边摸索,一边示范。在校长的带动下,我校老师在新思考网站上纷纷建起自己的博客,注册了自己的UC。同时,老师晚上在家还定期地(每周三晚8:00)参加新浪UC“数学工作室”语音备课室各种活动。在教学中遇到困惑,能利用各种渠道,得到专家的指导。如在新世纪小学数学网中向“胡老师留言板”求助,访问专家的博客,并在其中留言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