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课外阅读教学论文

课外阅读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20 18:06: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课外阅读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篇1

2.分析词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课外阅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生词,而多数学生遇到这些生词就会直接查词典,甚至直接放弃,这对在课外阅读中实施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构词法、上下文联系、生活常识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猜测词义,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然后让学生找出该词所在句子与其他句子之间的关系,即并列关系,经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猜测词汇的意思,表示“产生的某种结果”。最后教师让学生通过查阅词典或者查看课后解释来验证分析出的词义是否正确。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3.创新活动,巩固学生的新词运用

创新活动,尤其是课外活动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阅读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演讲、表演、故事会、书评会、撰写故事剧本等形式开展创新活动,在活动中,要尽量恰当地运用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词汇,这样就很好地巩固了学生对新词的运用,加深了学生对新词汇的理解。如在学习完《TheRabbitandtheFox》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进行故事评论,表达自己对故事的寓意理解,在评论时要运用到阅读中出现的一些短语,如playtricks、Goodidea、jumpup、wentaway、ranoutof等。让学生展开联想,续写故事,表达出狐狸飞快地跑出房子之后会发生什么。通过这样的创新活动,有效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拓展了课外阅读的词汇掌握,更主要的是巩固和运用了学生在课堂学习到的新词汇,达到了教学目的。

篇2

面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认识的字也不多,如果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这样老师就要好好的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作到心中有数,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脚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我一般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1、故事引趣——感受书的神奇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老师首先就要利用每天的夕会或者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声情并茂的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而且老师要有计划的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的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而且,故事又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之一。

2、留疑激趣——调动读书的欲望

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我给学生讲12生肖的故事,最后我说: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了,它那么小,还怕猫,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时我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我讲,我却故作神秘的说,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哦,这时老师可以发给他们拼音版的故事阅读,此时孩子们可津津有味的读得可起劲了。

3、表演生趣——体会人物情感

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孩子的模仿的能力很强,《格林童话》是我给孩子们讲得最多的,童话故事能给低年级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学习,记得我讲《猫和老鼠》时,学生演三次猫偷吃猪油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孩子们演得惟妙惟肖,最后连好朋友老鼠也没逃脱它的嘴,在一阵阵笑声中孩子们快乐极了,也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

二、课内课外相结合,感受读书之乐。

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冲动,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渗透一些读书的方法,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例如,当我们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课文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唱游的读,还有一些诗词也可以用此种方法,让他们记得牢,当遇到日积月累的句子时,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背诵,课堂上教学生读读,画画,还可以在书上写写你喜欢那个人物或动物,另外,老师可以有计划、有目标的配合教科书选择一些孩子们的书籍,制定每期的读书目标,推荐孩子们喜欢的书目,安排他们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利用周边有利的环境,如书店、超市的书柜、网络或者学校的读书馆,班上的读书角,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从入学就感受到校园的书香气息,还可以与同学、老师交流中找到好的读书方法,

这样在他们拿到书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来自行阅读,让课内的方法指导课外的阅读,当学生找到了打开阅读的钥匙,推开阅读这张神奇的门时,便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那么他就会爱上书籍的,从而就会自觉的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感受到一种读书的乐趣。

篇3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应该“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四百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1]在《课标》中,语文课外阅读被提到了较高的高度,并且对学生一定时间内的阅读数量也做了明确规定。

吕叔湘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让学生喜欢语文,就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优秀作品的机会,接触优秀的语言主要是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2]语文学科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是相互沟通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内作品的兴趣以及感悟能力,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最重要的途径。

如今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并不是十分饭郏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阅读数量少以及阅读品味低等问题,所以教师在这过程中就应该发挥能动作用引导学生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笔者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并且借鉴一些专家学者所提出的具体方法,将中学语文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具体列举如下:

一、引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目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阅读的可选余地实在过于广阔,对学生来说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之中选择对自己有益、能够提升个人素养的优秀语言作品是较为困难却十分重要的。数学家王梓坤说过“读书需要选择”,而学生的鉴赏水平以及阅读经验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去选择,老师在这个时候便可以帮助学生,《新课标》中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具体推荐书目,教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需要阅读的书目。

二、让学生明确具体的阅读目标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力是各种要素发展的共同要求,就是加强相应活动的‘有意性’,即在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像活动中有明确的任务,有完成的愿望和要求,人们思维的每一步骤都受思考者的目标所制约。”[3]加强活动的“有意性”,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或者帮助学生制定阅读目标,制定课外阅读目标应该注意不同的学生基础各有不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限定学生阅读书目的时间,以及阅读结束之后应该了解哪些问题。

巴普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告诉我们,教师明确教学要求,一旦被学生接受,就会在他的大脑皮层形成一种优势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处于高度积极活动的状态,这样,极容易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处于高度积极活动的状态,这样,极容易形成神经上的暂时联系,迅速接收信息,产生智慧。明确阅读目标使得学生有阅读的紧迫感,并且使得他们能够互相督促,完成目标。

三、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反馈

课外阅读应该有所反馈,反馈就是把系统中某一部分输出的信息返回到输入的部分。课外阅读的反馈就是将阅读目标、阅读书目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内容输送出去之后,通过对文本的研究,将结果返送回来。教师可以对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所反馈的信息进行具体评价,起到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作用,也起到与学生有效沟通,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的感悟。

教师对学生阅读情况的反馈常见的有以下方式:1.可以给学生制定共同阅读目标,然后就某作品在班上举行读书研讨会,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展示自己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对于所阅读文本也有较为深入的剖析;2.以黑板报、墙报的形式对于学生的阅读感悟进行展出,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一点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呈现给老师,老师检查,并且给予恰当评价。

四、课外阅读应该和课内语文教学相联系

台湾地区的语文教学其中一大特色便是课内语文教学与学生写作紧密相关,作文题目以及作文要求和学生近期所学作品有内容上的关联,如此便达到了以课内学习带动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以写作提升对课内作品的感悟。课外阅读是否可以和课内教学形成这样的双向促进的状态呢?教师在这一愿望的实现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能否在‘窥一斑’的基础上,激起学生‘知全豹’的欲望呢?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引导。”[4]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入与文本相关却又在文本之外的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比如学习沈从文的《边城》的时候,感悟其中的语言特点以及与水相关的环境描写后,由此可以引出与沈从文文风相近的汪曾祺的小说《大淖记事》,使得学生对这种语言方式有更好的体悟。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作用就是以课内带动学生对课外的探索,对相关文本产生兴趣,从而对文学阅读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活动是在哪些条件下和怎样的环境中进行的”[5]学校与社会所创造的读书环境是老师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发挥作用的基础。所以有良好的读书环境,再加上老师的引导与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定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高岚.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提供接触优秀语言的机会[J].语文教学通讯,2017.2.

篇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09

很多成功的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在年少时都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教师通过与平时同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沟通了解到,这些学生也在课后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有专家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真正的形成语文能力,其数量需要是语文课本的四到五倍,换而言之,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阅读三十万字的课外书四到五本。当然,这并不是一个绝对值,只是做一个参考。因为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形成语文能力的快慢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阅读两三本书即可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部分领悟能力较弱的学生,拿到一本书后进行反复细致的阅读,对书中的每一处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其语文能力也能顺利形成。

例如,我在所任课的班级就极力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班上的学生也较为配合,基本每个学期平均每人都要阅读三到五本课外书籍,部分比较喜欢阅读的学生差不多是一两周就完成一本课外书籍的阅读。在日常语文测验中,学生写作文笔表现得较为流畅,语文整体成绩也较其他未推广课外阅读的班级要好,在期中和期末的语文考试中班级均分每次都要高出那么三五分,这说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还是很有效果的。

一、语文的学习在于阅读

语文能力的形成在于阅读,其实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在于语文的阅读。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潜在的后进生”,因为,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沟通交流的工具,而书面语言是学校教育知识的载体,如果学生连阅读都不愿意,那么其阅读能力处于何种水平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这类学生在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肯定会遇到读不懂书本上的内容,读不懂题目意思的尴尬情况。从这些方方面面可以看出,要想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就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这里的阅读包括课内对语文课本的阅读和课外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当学生对阅读不屑一顾时,就是学生成绩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语文,学好其他学科。通过“新课改”十来年的不断深入推行,语文课本的内容安排较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为语文课本注入了一丝生机,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对阅读这一板块更为注重,同时对课外阅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始提倡让家长和学生一起精心阅读,这是很好的一个变化。学生回到家后,同家长一起进行阅读,既能同家长进行情感交流,又能在家长的帮助下加深对阅读书籍的理解。

二、小学是阅读的关键期

随着科学的进步,很多现象都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释,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是需要遵从大脑发育的时间表的,阅读就是小学阶段学生先进行发育的技能,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抓住学生大脑技能发育的高峰期,适时的安排课外阅读任务,效果就会体现得十分明显。学生在进入小学前语言能力就已经得到了初步形成,学生的想象力关键期是从2岁开始,一直要持续到小学二年级阶段的,同时小学一到四年级是学生的文化敏感期,因此阅读对小学生来讲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一阶段课本的阅读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只有通过课外阅读的适时补充才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地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学生家长为孩子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家长在了解孩子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丰富的n外阅读书籍,书籍的内容涵盖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借此来满足孩子对文化的强烈需求。同时教师要将其中的利害关系告知学生家长,如果在这一阶段不对孩子的求知欲进行满足,孩子就会将注意力迁移到其他方面,如捣乱、多动、沉迷于电子游戏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家长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问题,让学生家长能够在家中对教师的教学进行适当的配合,这样就能顺利的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并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

当然,在对学生的文化敏感期进行重视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黄金阅读期进行合理把握。学生的黄金阅读期和文化敏感期是有重叠的,二、三、四年级的学生既处于文化敏感期,又处于黄金阅读期,这一时期是需要教师进行重点把握的。在这一时期种,语文课本的知识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仅对语文课本阅读,那么就会长期处于一种“吃不饱”的状态,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开始大力推广课外阅读,着手在班上建立图书角,同时给学生列出推荐书目的清单。在家长会上也应该强调这一时期的重要性,让学生家长明白孩子在这一阶段的生理、心理、教育的发展将影响其一生。如果学生家长不协同教师把握好学生的这一关键阶段,学生在今后中学、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就会暴露出难以弥补的不足,这我们可以把它称为“阅读能力的先天不足”,这样的“先天不足”是很难在短时间进行弥补的,这个时候学生可能要通过十倍、二十倍于小学阶段的阅读量才能有所改善。

篇5

阅读能够有效地提升人们的知识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中,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提高阅读材料的有效性选择、创建优良的阅读环境、科学实施和评价阅读教学实践等,成为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

途径。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教育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实现师生与书本对话的一个教育过程。这一阐释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通过阅读教材作为媒体,达到提升师生之间、师生与阅读内容之间的有效交流。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阅读教学时,教师还能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因为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通过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感悟能力。语言作为人们情感表达的工具。在理解某一语言时,既需要对其表达的具体内容进行理解,也需要体会语言所在环境的感

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阅读教学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保证阅读质量的基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室阅读环境。在家庭阅读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首先,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激发学生家长参与阅读和建设阅读环境的积极性。其次,创建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指的是学校借助宣传栏、节日活动等开展阅读活动。如:我校每年在孔子诞辰纪念日,都会开展各种主题的读书节,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再次,创建良好的教室阅读环境,可以通过创建书香班级等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加强对小学语文阅读刊物的选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材的选取,是保证阅读练习效果的基础。首先,要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知识能力等特点的读物。因为课外阅读大部分是学生个体形式来开展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组织难度。所以,在阅读任务的安排之前,教师要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对每周要阅读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规划,以此来提升阅读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3.着力发展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边读边记,通过记录阅读中的精彩词语、美文等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之后,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读后感、读后反思等相关文体的撰写。在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培养,因为良好的积极性是保证学生独立阅读、高效阅读的基础。

4.科学阅读提升教学有效性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保证阅读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和总结教材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加强对阅读素材的选择,通过选用合适的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方法使用、阅读评价标准制定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不断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5.多途径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课外阅读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阅读课等机会,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交流会。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之间表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等,组织和实施阅读竞赛、阅读写作等。在日常阅读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查找相关的答案,通过作业的布置,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学阅读教学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发展

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新课标为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在阅读教学开展环境的创建中,要多方参与。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等活动组织和安排学生进行有指定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主

动性。

参考文献:

篇6

1941年叶圣陶先生指出:“国文教育悬着明晰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可见,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中学语文阅读教育的目的

钱理群先生曾指出,语文学习的基础在于“打好两个底子”,即“打好终生学习的底子与终生精神发展的底子”。从阅读教育上说,“终生学习的底子”就是阅读主动性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而“终生精神发展的底子”就是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中学语文阅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要做到“授人以渔”,实现学生“学会学习”“终生教育”。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即在在阅读中归纳和提炼阅读材料的能力;阅读理解力,即理解和感受文字情感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即独立思考、批判思考和创造思考的能力。更主要的是,文学作品中积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审美能力的形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就是先生所提出的“教育的终极目标,即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

2.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的阅读教学理论逐渐涌现,在经典阅读的基础上也不断的吸收新的阅读概念。但是,现行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淡薄、主动性较差和课外阅读量较少等问题。主要表现为:

2.1 教法单一,教师的讲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积极阅读的主动性;

2.2 学习紧张,时间紧迫,学生没有时间去阅读;

2.3 学生没有在阅读中体会到美的享受,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在课外时间,更愿意沉浸在电视和网络中。

因此,我们要基于现状,明确目标,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

3.1 培根在《谈读书》中说过:“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课堂教学以“精读”为主,精读的课文是“例子”,通过精读体会作者的情感,理清作者的逻辑,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逐步掌握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3.2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首先让学生独立阅读,提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体会和分析。

3.3 课外阅读强调“泛读”,即“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

3.4 注重课外的广泛阅读

要缩减重复繁重的作业,要鼓励学生大量地读、广泛地读。不仅要读经典的文学著作,体味其中的文化底蕴,现代作品的阅读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不仅要了解作品的内容,还要了解这些作品的作者、生平事迹、社会环境、与作品相关的文化常识,更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要涉猎不同的体裁,要引导: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还可以结合其他的媒介进行体味,如电影、舞台剧等。

3.5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交流阅读感受

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喜欢读的作品,讲述自己的体会。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6 学以致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会思

考和探究,通过查询资料、同学讨论、与老师交流等方式去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的第一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就应当终身保持下去”。中学语文教师更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学生真正做到“好读书,读好书”。

参考文献

[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析 严永义 教育学论坛 2012(5)

[2] 高效阅读:让语文学习学有成效 杨志远 读写算 2012(18)

篇7

2006年12月,我校申报了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2007~3月,获汕尾市教育科研办公室立项。三年多来,按照课题计划与方案,我们作了大量的具体工作。现已进入结题阶段。兹将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验的背景

1.“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

根据大语文教学观。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而课外阅读正是语文学习的过渡,是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和桥梁,因而它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体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相应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3.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在语文学习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阅读门庭冷落,再加上多元化时代里影、视、歌的繁荣,文本阅读面临多方面挑战。现在的高中学生普遍存在课外书籍阅读量少、缺乏老师和家长的指导、随意性很大等问题。

基于以上诸多原因,我们认为。高中阶段必须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尤其是古今中外名著阅读,使广大高中生广吸收,厚积累。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二、实验步骤及成果

(一)实验步骤

1.调查分析学生课外文学作品阅读现状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学生对阅读能力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学生对阅读能力的认知程度是我们这次调查首先关注的问题。课题组于2007~4月对全校的2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课外文学作品阅读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中生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现状并不理想。表现为:阅读时间少,阅读量小;阅读内容档次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分清主次

(1)教学大纲推荐(高中部分)书目(20种)。《论语通译》《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哈姆莱特》《堂吉诃德》《歌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老人与海》《谈美书简》《匹克威克外传》。

(2)配合教材介绍书目。学习节选介绍全文。如学习《林冲风雪山神庙》介绍《水浒传》,学习《宝玉挨打》介绍《红楼梦》。

(3)补充介绍现当代中外名篇。钱钟书小说《围城》,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诗歌《乡愁》,舒婷的诗歌《致橡树》,余秋雨的散文《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

另外,我们还结合时尚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增强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免疫力”,体会文本阅读的妙处。由电影《花季雨季》介绍小说《花季雨季》,由韩寒现象介绍《三重门》,由《人间四月天》推荐徐志摩的诗集。

3.指导学生明确阅读量和阅读时间

如果课外阅读的量过大,成为学生的负担,就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阅读量不足,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我们以语文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外阅读量为依据,“高中一年内自读五部以上的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高中三年累计的话可达450万字。我们如果每天阅读15分钟,那么每月可以阅读半本书,一年可以阅读5本书,中学六年可以阅读30本书,这样才能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得课外阅读的任务落到实处。

4.为学生举办文学讲座,指导学生组织“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研究性学习活动

为了提高我校学生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学作品创作能力,课题组郑旺吉、黄泽镍、蔡赞生等老师分别为学生举办了《人教版“课外文学名著导读”解读》《散文鉴赏的理论与方法》《中学生与文学创作》等文学讲座。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同时,指导学生组织“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研究性学习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学生阅读课外文学作品的兴趣与自觉性,提高了学生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学作品创作能力。

5.组织学习控制论原理,具体运用加强阅读指导

控制论原本是关于生物系统和机器系统的控制和通讯的科学,我们用来研究高中生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调控与指导上,使研究过程更富有科学性。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把研究目标通过具体的研究内容体现出来,按照运筹学的观点,对事物运动的程序安排有科学的线性规划,在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主要成果

1.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理论探究与实际操作,课题组成员基本掌握了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的方法,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加以推广。课题组成员撰写了相关的研究论文(课例)。参加汕尾市教育教学论文(课例)评选,获得良好成绩,其中三篇发表在语文核心期刊上。如郑旺吉老师撰写的《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文学花园》荣获汕尾市2007年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2009年3月发表于《中学语文》;《浅谈散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获2009年度二等奖,2010年1月发表于《中国校园文学(教研版)》;《巧妙化用古诗名句,增强作文文化底蕴》2009年12月发表于《中国校园文学(教研版)》。蔡赞生老师撰写的《语文课中教9币的动情与传情》获2008年度一等奖,《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获2009年度三等奖。沈心燕老师撰写的《体验“四美”――鉴赏古典诗歌》获2009年度一等奖,邓瑶旋老师撰写的《古典诗词教学中的美育初探》获2009年度二等奖,林少豪老师撰写的《现代诗鉴赏教学三步读》获2009年度三等奖,黄小萍老师撰写的《谈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获2009年度三等奖,林学辉老师撰写的《古典诗词研究性阅读教学案例》获2009年度一等奖。郑旺吉老师的文学鉴赏课《古典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寒风吹彻》分别于2008年12月和2009年11月在陆丰市高中语文学科教研会上举行公开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白居易《花非花》诗意探究”于2010年4月荣获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选修课观摩课二等奖。

2.通过阅读相关研究书报和上网搜索等各种途径,搜集整理了各种文学体裁阅读鉴赏理论与方法指导、课外文学名著导读、课件和课外文学名著电子书籍、“电视文学”“百家讲坛”等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视频材料,充实了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教学资源。

3.实现了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课题组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撰写了《郭敬明小说对高中生的影响研究报告》、《绝美之下的短暂》、《解读曹孟德》、《读书就是生活》、《纪念海子――向死而生》、《乞丐也有出头的一天》、《课文中的爱情》等读书笔记,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获得良好名次,并发表在各类报刊上。

4.实验班学生基本上实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提出的要求。学生在考场作文和课外练笔中创作了数量可观、质量上乘的文学作品,其中有不少作品荣获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比赛一、二、三等奖,部分作品发表在各类报刊上。

三、反思与展望

当然,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同时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1.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学生,或多或少心存顾虑,在课外文学作品阅读活动方面时间、精力、财力的投入不够,缺乏真正的自觉和热情。

篇8

《教育实践与研究》“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征文启事

中国特色教育督导制度30多年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本刊关于作者投稿及稿件处理的重要启事

多措并举减轻课业负担

浅谈如何用学校愿景激励教师

关注心灵成长播种微笑阳光

让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

引导探究,上好科学课

电子书包推广面临的十大障碍

回首课改十年路展望未来一片天——沧州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情况调查总结(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篇)

抓好阅读教学三部曲

对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几点思考

奏响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曲

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展示能力的平台

浅谈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

创设课堂情境,让英语教学贴近生活

浅谈小学生的数学作业

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凝心聚力创新管理跨越发展

《论语》里面有“酱油醋”

清末民初义务教育学制变化评述

提高家长觉悟强化家庭教育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学业评价与考试改革研究及探索

农村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慎”与“善”——以重庆市巫山县中小学课题研究为例

对目前学校升旗仪式教育价值的思考

“QQ乐园”,我的“互动”班级

把“0”幽默一次

寻找支点,生成阅读教学文本的“磁场”——阅读教学中基于儿童立场的行为引导

新课改理念下语文课后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语文课堂教学要“实”字当头

三“策略”寻觅三“感觉”——小学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之我见

怎样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听课习惯

精彩的课堂源自精美的细节

低年级识字教学之我见

小学中年级英语简短语篇教学浅探

让小学英语课堂体现时代特点

浅谈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十月,有一种思绪在绵延

课堂教学应是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和良性互动

本刊关于作者投稿及稿件处理的重要启事

就石家庄山区谈贫困山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

谈基于学生发展的学习评价

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有效途径

让平实成为校本研训的灵魂

运用发展性评价改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走出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困境的思考

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及指导对策

引导学生在探究实践中理解与运用语言

语文课堂应走向简约朴实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感培养与交流

数学课堂教学中画图的运用

学生需要怎样的数学课堂

篇9

一、立足教材,狠抓常规,突破课堂,寻求教学的高效

据此,落实了以下工作:

1.狠抓常规:(1)学生方面: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堂笔记、作业完成、课外积累以及课外练笔等一系列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要求及落实措施;(2)教师方面:预习的设计、教案设计、作业设计、作业批改以及听课学习等方面,都按教导处及教处要求认真落实。

此外,加强了集体备课的力度,形成备课组教学自控机制。

(1)每周四集体备课固定时间,定人定课交流备课设想。

(2)组内经常轮流听课、评课,做到目标明确,研讨有效。

(3)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地整合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

2.突破课堂:(1)精心设计、科学实施高二下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结合短篇小说教材,在四月份有效迅速提前开展了一轮复习,为高三提前铺路。(2)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继续发扬学校提出的全人教育。

二、夯实基础,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

1.夯实基础,配合本学期的先秦诸子和经典文化研读两本教材,强化古诗文和文言知识的积累。丰富学生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化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具有进一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为高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品味鉴赏。写作上着重培养写作议论文的能力和初步的文学创作能力,大家在落实常规的同时,积极在教学研究上进行探讨,设法增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再以写促读,以读促写,从阅读与写作两大块来改进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以求学生在进入高三前,建立一定的读写基础,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就阅读与写作的知识与策略而言,具体的教学方案如:

篇10

二、奋斗目标

本学期语文教研工作的奋斗目标是:教学质量要攀升,课改研究再深入,教研创新显活力。

三、主要工作

1、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制度,提高每次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强化整体意识,发挥整体力量,实现资源共享。

2、强化备课组长的责任意识,在统筹全组工作的前提下,备课组长分工负责,备课组教研时间为单周星期三第七节

3、继续加强研究新课改下的课堂创新。一是加强对新标准、新教材的学习研究。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需要我们教师从理论上廓清概念,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真正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旧的、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新颖、活泼、开放型的语文教学模式;语文课堂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开展语文教学观摩,研究初中语文精读课、略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名着导读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专题学习课的教法、学法和评课标准。三是开展专题讲座制,本学期拟定3—5次讲座,由语文老师轮流主讲,选题自定,材料人手一份。

4、密切关注毕业班的教学指导工作。召开教研组专题会议,积极探索初三语文教学工作,定期召开初三备课组会议,传达有关中考改革的动态和设想。交流教学心得体会,认真落实县教研室的“07年中考质量析会”的精神,进一步提高毕业班的教学质量。

5、继续抓好作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目前,作文教学随意化,缺少规范和序列训练。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1)要加强写字训练(书写工整),重视作文文面。(2)重视写作材料和写作技巧的积累(3)加强文体训练(文体规范、章法合理)。(4)加强思维训练(立意高远)。(5)加强语言训练(通顺—流畅—有文采)。

6、继续抓好活动课教学。语文活动课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课外阅读、课外写作、听说活动和参观访问活动等。具体的如: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书法比赛、办墙报、办手抄报、新闻采访、组织文学社团以及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7、扎实做好常规教学教研工作。

(1)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要求学生尽可能地背诵。学生还可以自由选取一些短小的广为流传的课外古诗文进行阅读,名句名篇尽可能会背。

篇11

高效阅读课堂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心灵相通、情感相遇、智慧相生的一种课堂境界,是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的言语智慧得到最大提升、健康人格得到最有效涵养的阅读课堂。

一、激发阅读兴趣是课堂高效阅读的基础

细节决定成败。学生阅读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注意力,取决于学生即时阅读的兴趣。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都要根据文本主题,精心设计导入语、过渡语、评价语、小结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巧妙的导入语、过渡语能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文本意境当中,让学生未接触文本就有一种要探询究竟的欲望;激励性的评价语和蕴含哲理而又意味深长的小结语,自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欲望。

二、引导自主探究是课堂高效阅读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探究,是高效语文阅读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核心。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转,不仅教学效益低下,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高效的阅读课堂不是关注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关注学生学得多么主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主学习、思考、探究,才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能力,从学习中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效率。

三、诱发大胆思考是课堂高效阅读的催化剂

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阅读教学绝不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阅读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阅读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在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质疑,如此一来,学生的心、脑、口就动起来了,问题就多起来了,创新的思维就活起来了。

四、合作交流展示是课堂高效阅读的灵魂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显著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合作学习不仅要求教师成为合作小组中的一员,与学生保持双向的交流,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样,合作学习就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社会性和效率,也就提高了学习的活跃性和有效性。合作学习是阅读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组汇报展示又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和阅读要求,积极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才华的舞台,包括听、看、说、读、思、写、演等,激扬学生生命个体的潜能和活力,让他们合作交流,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合作交流展示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过程,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引导和培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地确定汇报展示的形式。例如在教学《尊严》时,各小组展示异彩纷呈:展示课文朗读的小组,能根据人物的特点分角色朗读,活灵活现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精彩句段的小组,能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等。

五、注重阅读积累是课堂高效阅读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