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0 18:06: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建设工程施工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项目实施前要制定详细的HSE管理体系文件,规范承包商各种行为,并严格执行。在加拿大,相当于工人工资的2%~10%的支出用来支付保险费用。承包商在投保时,安全业绩差的承包商保险费率高、安全业绩好的承包商保险费率低。加拿大在技术工人的培养上非常严格,一名高中生毕业后,经2年的技校学习、4年的学徒才能成长为一名持有压力焊工资格证书的合格焊工。加拿大的Alberta省对外来的焊工要进行考试,合格后才能开始工作。工人在进入工地前要经过培训和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入场;周工作40小时以上,或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为加班,加班工资一般为150%的人工时单价。同时,加拿大规定一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50小时。在-35℃以下,必须停止施工作业。在寒冷的冬季,如,在Alberta施工功效会降低一半,法律规定在室外每工作1小时后,必须在温暖的房间休息15分钟。加拿大工会要求工人必须一个人住一个独立的房间。施工营地一般由业主负责建设好,工人必须有合理的休息时间,如,工作10天休息4天,或工作14天休息7天,或工作21天休息10天等,多种选择方式,工人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工作和休息时间。安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体现了和谐社会的主题和客观要求,体现了现代文明社会对生命的尊重,也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被选择的必要条件。国内承包商的安全意识应不断提升,通过组织机构和人员、管理制度、过程控制等环节的落实和管理,真正做到“安全第一,以人为本”。
1.2环境保护
在加拿大,项目审批环节政府重点做两件事情,一是,审阅项目的商务计划,审查项目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二是,委托第三方对项目环境影响情况进行评估,环境评价没有通过的项目是不允许进行建设的。项目建设过程要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如,油砂矿在施工过程中地表土要收集并定点堆放,工厂报废时地面、地下建构筑物及设备管道等均要彻底拆除,地表恢复原貌。加拿大法律规定,在每年的5月15日至8月15日期间,建设项目是不可以砍伐树木的,因为在这期间鸟要繁殖后代。随着中国环境保护立法的加强,在建设项目立项、实施过程、投产前、投产后的环境保护要求愈加严格和规范。作为建设项目业主和承包单位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借鉴和学习国外工程公司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此外,作为立法机构和主管部门,在提高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保)标准和要求的同时,相应的费用指标和预算也要及时考虑。
1.3项目策划
重视项目策划工作,项目实施前一般要编制项目执行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执行的目的、利益相关者管理计划、取证计划、设计计划、合同计划、采购计划、物流计划、项目控制计划、施工计划、试运投产计划、质量控制计划、团队建设计划、风险管理计划等内容。项目执行计划实行动态管理,项目实施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项目执行计划,项目执行计划所涉及的内容由项目经理部相关的责任部门分别编制完成。随着中国炼油化工建设项目大型化、工厂化趋势的发展,项目策划工作更加重要。特别是项目定义阶段(项目立项到基础设计)的策划,事关项目实施的成败;在项目管理模式确定、监理单位和承包商选择确定后执行阶段(基础设计完成到工程竣工验收)的策划应进一步深入细化。
1.4设计管理和HAZOP分析
项目主体装置和公用工程单元全部采用3D(三维模型)设计。注重过程文件的审查,如,某国际知名的石油公司规定,基础设计审查过程中没有操作维护人员参加的审查是不合格的。所有项目均要进行HAZOP(危害与可操作性分析)分析,HAZOP分析一般采取会议的形式进行,一套装置进行为期2~3周的HAZOP分析。对于工艺技术成熟的装置,建议请有经验的HAZOP分析人员一起审查,重点放在关键和有变化调整的部位。大的石油公司一定要有自己的HAZOP分析主持人,HAZOP分析一般需要工艺、设备、电仪等关键专业人员参加。
1.5工期管理
一个大型石油化工项目,如,千万吨级的炼油厂从详细设计开始到项目投产一般需要约5年时间。为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一般做基础设计的单位也被允许参加EPC(设计、采购、施工)投标。合理的建设周期,是项目建设规律和特点所决定的。据统计,中国建设的工厂型炼油化工建设项目从现场开工到项目投产一般为3年时间。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等项目建设要素是对立统一体,抢工期干出来的项目,往往要付出安全、质量控制水平低下的代价,也无法确保炼油化工项目“五年一修”目标的实现。
1.6工程造价管理
北美地区短缺的劳动力市场和高昂的劳动力成本造成在石油项目中施工费用所占比例较高,而设备材料费用所占比例较施工费用要小。通常,项目中各项费用所占的比例为:设计费9%~12%;设备材料费用25%~30%;施工费用为55%~60%;试车费用为5%。上述总费用基数中不含业主的费用。项目一般要求雇佣不少于10%的当地土著居民工作。施工人员在现场的综合费用(全部估算综合价)一般为150加元/人•工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一般不买任何材料。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步加大,劳动力过剩的局面正在发生质的转变,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用工荒。全国各地最低工资水平呈逐年递增趋势,石油企业的人工单价水平也在不断盘升。长远来看,国内施工人工费占工程总投资比例将逐步加大,制造业、工程施工等领域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将逐渐消失。
1.7工厂模块化预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量采用工厂模块化预制,以有效地减少现场安装工作量、降低施工现场劳动力数量及对现场工人住宿营地设施的需求。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后,现场工作量往往会减少一半。在加拿大一般供货商的产品质量是有保证的,主要问题出现在晚交货上。由于加拿大石油项目所在地大多地处寒冷的北部地区,考虑到运输条件的限制,一般大的模块需要在12月中旬到第二年的2月中旬运输到现场。如,在Alberta省,宽7.3m、高9.0m、长48.8m,重154t的模块可在公路上运输,大于上述尺寸、且重量在450t以内的模块和设备经地方相关部门批准后可以运输。模块一般在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的地区制造,如,Alberta东部的Edmonton或墨西哥、韩国等国家。近年来,中国工厂化预制也在大型石油化工项目上得到了积极尝试和应用。如,某投资400亿元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在建设现场,仅工艺管道预制就建立了31条流水线,预制比例达到40%。采用工艺管道工厂化预制后,焊接质量水平大幅提升,有效地提高了现场安装工作效率。但是,在推行工厂化预制过程中,要做好经济核算,异地预制的模块运输成本较高,对竞争优势带来一定的影响。
1.8合同计价方式
在项目实施前期大量采用非总价承包方式,在基础设计完成后组织招标,招标过程往往以工程量清单报价,中标后随着工作量逐步清晰有时会再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方式承包。在北美和加拿大项目中一般不采用E+PC(设计+采购施工)的承包模式。工程公司也不愿意做PMC,因为,PMC往往仅仅是人工单价合同,通常,工程公司需要投入非常有经验的人员来完成。北美地区PMC不常用。采用PMC时,一般采用实报实销合同,主要是按人工时进行计费,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政策。
1.9项目管理
加拿大某石油公司每年约有50亿加元的投资项目,所有项目由公司项目管理部负责,项目管理部有约1000人,对公司上下游项目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该公司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如,标准图一直要细化到管托。对我们的借鉴是,一定要强化中国的石油公司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在选择材料上一定要谨慎,应该有自己一流的材料专家。
所谓建筑工程造价就是指在某项工程从开始到完结所发生的费用,造价在这里就是费用的代名词。建筑工程造价从大体上分为三个方面,即单位工程造价、某一个项目的建筑工程造价、建设项目总和造价,这三个方面成为了建筑工程造价三个部分。
一、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问题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是建筑工程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近些年来,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的科学性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化,使建筑工程造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依据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的现阶段问题入手,深入的对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获得更好的解决办法。
1.缺乏全面的造价理念
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过程中,造价理念的缺乏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从本质上限制了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科学性,使造价管理无法真正的体现与时俱进。从造价理念来说,其存如下两个问题。
(1)缺乏责任意识
责任过于单一化。在许多的工程造价管理中,其普遍认为造价是造价师自己的事情,工程建筑的其他工作人员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这种责任意识的缺乏导致了工程造价呈现出一种片面化的形式。建筑工程造价是造价师的事情这句话没有任何错误,但是建筑工程造价仅仅是造价师的事情却是片面的、不客观的。在工程造价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工程造价师对于现场实况了解的局限性和造价师认识的局限性,很有可能导致工程造价问题的出现。因此,这种责任意识的缺乏影响了整个工程造价与管理。
(2)缺乏创新意识
工程造价可谓是伴随着工程建筑工程的产生而产生的,其应该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工程造价整体上没有呈现出创新的态势。尤其是在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今天,工程造价和管理建筑工程之间的必然联系没有完全形成,限制了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的发展。
2.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环节不连贯
在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的全过程中,需要不同的环节予以支持和配合。比如在工程造价之间,需要进行估算环节和设计环节,在其中要进行结算和合同价的讨论等等。建筑工程造价是一个集合体,是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一个过程。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与管理来看,这些环节都是分开进行的。比如建筑工程投资的估算环节有一个自己的部门,施工图的预算有一个部门。这样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的部门来承担,导致了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有所不同。建筑工程造价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的脱钩,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的造价和管理。使得和工程造价和管理相关的信息无法得到合理的共享,影响了信息的充分利用。
3.工程造价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工程造价师的素质对于工程造价与管理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因素,工程造价师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度,也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因此,在建筑工程造价中,强化工程造价师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从目前来看,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师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与相对复杂的建筑工程造价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差距。在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师的队伍中,有一些优秀的精英型人才。但是相对来说,还有一些浑水摸鱼的工程造价师。他们不仅不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在工程造价的综合过程中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工程造价的效果。
4.法律制度不健全
法律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关于建筑工程造价这一方面上,近些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与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但是在建筑工程造价这一环节上,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导致了建筑工程造价环节缺乏法制的保证和约束。同时,建筑工程造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而且建筑工程造价也是一个极其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在这样一个环节中,如果没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则会导致建筑工程技术缺乏法律的保证。随着建筑工程所涉猎的范围增多,需要建立与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约束,促进建筑工程法律的保证的不断完善,从而更好的提升建筑工程的造价与管理与法律的结合。
二、优化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的策略分析
对于我国的建筑工程来说,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中,建筑工程遍布在每一个角落。制定合理的建筑工程造价能够更好的促进建筑工程的管理,使建筑工程的作用得到良好的发挥,充分展现出建筑工程造价的应有地位。为了进一步优化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需要进行如下努力。
1.树立全面的造价理念
树立全面的工程造价理念,使我国的工程造价既符合我国的国情,也能够积极的吸取国内外先进的造价理念,最终促进我国的工程造价和管理发生本质的转变,获得真正的发展。首先,在工程造价的管理过程中,要注重造价本身的特性。以工程造价的本质属性为基本出发点,建立全面的责任意识,调动所有参与人员的责任感,使工程建筑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充分参与到工程造价的管理中来,提供可靠的信息,使得建筑工程造价师能够获得更多的依据,使工程造价更加合理化。其次,要强化创新意识,在造价思维上进行创新,吸取国外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相关的理念,使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能够体现出国际化的趋势,最终能够从本质上带动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2.建立连贯的建筑工程造价环节
对于工程造价而言,工程造价的各个环节应该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不同的环节之间需要相互配合才能达成一种统一的状态。但是以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和管理的整体情况来来看,工程造价与管理的不同环节之间的必然联系没有体现出来。因此,要想促进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的改革,使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得到根本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
(1)强化前控环节
即在建筑工程造价之前进行统一的协调,协调好各个部门的责任,使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形成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这样有利于建筑工程造价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建筑工程造价能够在相互调的基础上开展。
(2)强化后控环节
对于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来说,后控环节就是一个相互监督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使得进行工程造价和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形成一种监督的关系,使得工程造价能够体现出科学性和合理性。
(3)强化信息的共享
信息的共享是促进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科学化。发展全国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有利于事业发展的角度看待信息化建设。现在全国有关工程造价方面的软件和网络发展很快,这些都是工程造价信息事业的财富,要充分加以利用。部里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一要加快建设全国工程造价信息网,与各省信息网联网,这样全国造价信息网联成一体,需要全国的数据、省里的数据、城市的数据,点击一下就可以查到,全国网、省市网建好了,形成了规模,就可以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实现工程决策科学化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而且会大大提高各造价信息网的使用效率。现在还没有建设造价信息网的省市,也要加快建设步伐。二是要把与工程造价信息化有关的开发企业组织起来,加强交流、协作,避免低层次、低水平的重复开发,鼓励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施工合同管理的概念
施工合同是指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是建设项目的主要合同,是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发包方和承包方为完成商定的建筑安装工程,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合同的管理是指水利建设主管机关、相应的金融机构,以及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包企业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规章制度,采取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对施工合同关系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保护施工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处理施工合同纠纷,防止和制裁违法行为,保证施工合同法规的贯彻实施等一系列活动。
2、合同管理的作用
施工合同作为约束发包方和承包方权利和义务的依据,合同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使施工合同的双方在相互平等、诚信的基础上依法签订切实可行的合同,二是有利于合同双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进行相互监督。以确保合同顺利实施;三是合同中明确的规定了双方具体的权利与义务,通过合同管理确保合同双方严格执行;四是通过合同管理,增强合同双方履行合同的自觉性,调动建设各方的积极性,使合同双方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共同维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
3、当前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招标不够规范。为合同管理埋下了隐患
随着“三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已逐步规范,但由于施工合同的双方在利益上存在矛盾,表现在合同上,如某些工程在招标过程中,利用僧多粥少的心理对承包人提出一些苛刻条件。迫使承包人压级压价,给承包人增加额外负担,甚至直接压低中标价格。使承包人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为顺利承包到工程,且迫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大多数承包人面对不够公正的合同条款也只能委曲求全。同时,有的承包人为提高中标率,搞联合投标,甚至恶意串通,抬高中标价,造成不正当竞争,扰乱建设市场,造成施工力量强、管理水平高的承包人不能中标,项目不能顺利实施,工程建设质量得不到保证,给施工合同管理带来被动。
3.2 合同一方的承诺不能兑现,造成工程无法顺利实施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某一方应提供的资源没有及时提供,或者根本无法提供,造成工程项目无法开工或实施被动,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项目,由于前期工作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工作开展比较困难,进展缓慢,造成工程项目被动拖期。有的承包方在施工过程中人员资格和数量,设备的数量及型号,工程工期等与合同内容不相符,甚差异很大。特别是投标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与标书内容不一致,标书中的承诺不能完全兑现,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造成负面影响。另外一些应急度汛的水利工程,工期短,时效性强。如工程不能按期竣工,可能造成防汛抢险的被动,并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3 合同条文不够完善,对合同双方不能很好的进行约束
主要表现在工程招投标不规范,有的招投标过于简单,邀约及承诺不能构成合同签定的依据。建设双方有的不使用合同范本,而是由双方商定形成一个合同,有时由于经验不足或缺乏对工程的细致分析,造成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一些合同涉及不到的问题,合同的预见性较差,双方需要重新进行协商,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的合同条款不够严密,有歧义,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容易产生不必要的争执。
3.4 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转包或分包现象,给合同管理带来麻烦
根据合同法规定,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肢解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但在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非法转包或分包的行为仍然存在,造成合同履行起来困难重重。工程质量很难保证,出现一些债务纠纷,造成工期拖延,给合同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对加强合同管理的对策
4.1 增强法律观念。依法进行合同管理
目前,我国建设行业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备,尤其是《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工程招标及合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各行各业也根据国家法律制定了有关条例。因此,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当认真阅读有关法律法规,并对所签合同的标的、计量标准、质量要求、价款支付方式、合同履行期限、地点、违约责任以及合同条文的释疑等内容,应作出明确具体的解释,防止出现歧义,增强合同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
4.2 积极推广使用合同示范文本
“三制”改革后,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经过一定时期的运行。已形成了自身的建设合同范本,使用合同范本有助于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防止合同缺项、漏项和不平等条款的出现,因此应积极推广使用。
4.3 坚持合同审查制度,严格招标时企业资格审查
坚持合同审查制度,是合同能否顺利履行的前提与保证。一般情况下,合同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是否具备合同签订的条件,合同内容是否符合法合规。合同条款是否详尽明确,工程等级和技术要求是否具体,是否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合同签定是否具有完备的合同手续。此外,在工程招标时还应该对施工企业的主体资格、企业信誉、注册资金、隶属关系、财务经济状况、设备及技术条件、履约能力,与招标工程相类似的工程施工经验等进行严格审查,以确保投标企业的内在质量。
4.4 加强对合同执行情况跟踪检查,督促合同双方自觉履行合同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应定期检查合同执行情况,并建立完善的合同检查考核制度。对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问题,认真进行分析、纠正,对随意违反合同条款的行为要认真查处,使合同管理步入正规化、规范化管理渠道,防止因合同违规而造成不良后果。
4.5 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选派具有丰富工作实践经验、懂经济、业务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人员负责合同管理。对于合同管理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对执行人员进行交底,使他们熟悉合同内容,做到有理、有据、有节的执行合同,变被动执行合同为自觉执行合同。
二、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实现高效管理的途径
1、加强项目施工质量高效管理
施工质量的好坏与施工人员决定有着很大的关系,施工人员是施工质量管理中最关键的环节。所以,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定期由经验丰富的员工进行经验介绍,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为项目施工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也决定着项目施工质量的好坏,所以,要从材料的采购、检验、以及使用等环节进行全程控制,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同时,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市场价格采用物美价廉的材料,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减少施工的成本;在项目施工中会经常运用到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具有效率高、精度准等特点,能大大提高施工的效率、提高施工进度以及保证施工质量。所以要根据施工情况合理购置机械设备,并对机械设备的购买、使用以及维修保养做好管理工作,提高机械的使用寿命。
2、加强项目施工进度高效管理
首先要根据施工计划、施工量以及施工工序来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经过专业部门严格审批后再执行。承包商要与监理以及业主保持沟通,对监理和业主提出的变更指令及时进行处理,合理配置人力、物资以及资金,确保施工的进度按照计划进行。在实际施工中,施工进度受施工组织、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天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要采取措施严格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要定期总结工程施工进度,严格进行管理,如果施工进度与计划有偏差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赶上进度。还要合理配置资源,使施工按照进度有条不紊的开展,尽量减少赶工期的情况出现,赶工期将会增大资源的投入,这不仅会耽误施工进度还会增加施工成本。
3、加强项目施工成本高效管理
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管理人员具有优秀的成本管理意识才能在工作中时刻注意施工的成本控制,为其他员工做好带头模范作用;其次,要不断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要吸取和借鉴成功企业的成本控制经验,并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成本管理制度;最后,成本控制要遵循成本最低化原则、动态控制原则、目标管理原则以及责任和权力相结合原则,成本最低化原则指的是施工计划要根据市场价格来制,并根据市场价格的浮动来进行调整;动态控制原则指的是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控制,通过动态控制及时校正偏差,确保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目标管理原则指的是根据施工情况制定总的成本控制目标,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小的成本控制目标;责任和权力结合原则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和各部门负责人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也具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彼此相互监督和交流,促进成本控制的顺利进行。
4、加强项目施工安全高效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指的是建立安全、科学以及高效的管理体制,加强安全检查,在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高质量的完成施工任务。要实现施工安全管理,首先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要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安全教育讲座,逐步培养员工的安全工作意识,并且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工作能力;其次,要加大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工作,用制度来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进行约束。还要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个人;成立安全领导小组,时刻对项目施工进行安全检查,发现违章行为及时制止并加以纠正,努力消除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最后,要成立安全质量部门,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安全技术问题,总结安全施工经验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除和改进,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5、加强项目施工人员高效管理
人员管理工作是保证项目施工高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需要统一员工的思想,凝聚人心,通过开展奖励措施、文化活动以及经济补贴等形式,提高一线员工的待遇,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要增强对员工的专业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还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使企业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各项方针落到实处。要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断吸收社会优秀人才并营造和谐、创新的企业文化。企业还要根据员工特点和工程进度进行人事调动,安排专业素质高的员工参与重点项目,合理配置人员,只有熟悉员工特点、合理配置人员、严明的组织纪律以及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工程。
2)各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逻辑思路和框架结构相似。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在结构上相似,都是通过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改进,对组织内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进行控制和优化,实现方针和承诺,达到预期的目标。
3)各管理体系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要素。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都是相互兼容的,其相同和相似的要素包括:要求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文件化体系;要求在相关的职能和层次上建立目标和指标,并通过具体的方案加以实施;都强调持续的体系改进;都要求对不符合项进行控制;都重视建立纠正和预防的措施;都要求对记录进行控制等。
2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管理体系的整合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管理体系的整合是在一个企业的内部,通常将两个或者多个管理体系,经过系统的方式方法组合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整合形成的管理体系的内容和要求需要满足其构成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这种整合并不是单纯的将各个体系融合在一起,而是需要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构成有机整体。
2.1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管理体系整合的过程
将各管理体系一体化需要分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策划阶段、文件化阶段、文件实施阶段和持续改进。
2.2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文件化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其颁布的质量、环境管理等国际标准中,都强调了文件的价值和作用,指出组织建立管理体系必须文件化。文件的价值在于能够沟通意图、统一行动,具有重复性和可追溯性,并提供客观证据。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也应以多层次的文件对管理体系的范围、运行准则进行充分的描述,其目的是使企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制度化、程序化、系统化和“法制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文件应充分体现其法规性、系统性、证实性和动态性,同时内容上要符合管理体系的标准化要求和各施工企业的特点,通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专项作业指导书等来体现文件的层次性,编写时文件的数量力求最少。
2.3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
管理体系的运行实施主要包含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两个方面。运行实施的过程控制将直接关系到体系在企业中的实施情况,而运行实施的持续改进情况将影响体系的发展与优化,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依然遵循PDCA循环模式,但在运行中要注重按照体系要求程序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全员培训,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的体系内审人员;要保证体系运行的资源投入;运行中要注重记录的保持。持续改进要求组织不断寻求对管理体系过程进行改进的机会,以实现组织的管理体系所设定的目标。包括定期定时地进行评审,持续不断地调整组织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
1建立并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完善的建筑工程建设现场管理制度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与工程质量的必要前提,确保全部的现场管理措施均有本可依。笔者认为,健全而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应当涵盖如下几点内容:(1)规定全部进场的人员,包括工程管理人员以及一线的施工人员均需要佩戴统一的胸卡,胸卡上应当盖有施工企业的公章,设置专门的道路以供人员进场,注意与设备进场的专用道路分隔,避免发生意外。(2)规定人员进场之后,必须全部要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者必须要系好安全绳索。技术人员在每天正式开始施工之前先行检查相关的电气设备,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3)规定施工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施工准则,包括施工技术、作业时间等,要求现场施工人员积极配合管理制度的落实,严格要求自身的施工行为。
2优化建筑工程施工资源配置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资源种类繁多,应当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向导,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优化与调整。施工资源作为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以及整体质量的关键要素,若得不到有效的优化,对现场施工的影响将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某一环节的施工资源过剩,容易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有悖于环保原则与经济原则,而如果另一环节的施工资源不足,则会迁延工期,危及质量。鉴于此,必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施工资源,做好充分的准备,合理配置,把控整体,优化局部,确保各个施工环节的资源都足以满足其实际的施工需求,避免因资源过剩而浪费,因资源不足而延期,统筹规划,科学配置。
3加大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力度
加大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力度是确保是确保施工现场井然有序的必然要求之一,关键在于控制施工材料的消耗以及供应情况,如钢筋、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充分了解施工材料的供应以及消耗的实时情况,着重管理材料的补料量、出入库量、退料量、用料量等。对于材料消耗量较大的施工流程,安排项目经理直接负责,视施工现场情况而定,严格控制材料的出库量,避免造成浪费的现象,将大项目分割为若干个具体的小项目,便于管理控制,合理采购,对于特殊的材料,如水泥、防水材料等,必须要确保储存环境的干燥,避免受潮,影响其使用性能。
4注重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
在现代市场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将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定位概括为:质量——信誉——效益,三者是相互循环的关系,质量产生信誉,信誉抢占市场,市场决定效益,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灵魂所在。鉴于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质量方面的问题,树立“质量至上”的核心管理理念,创建质量保证体系,落实管理责任制度,思想上加以重视,行动上加以落实,强化各项施工技术。在日常施工的过程当中,落实技术交底工作,各个施工环节均安排一个或两个负责人进行跟踪管理,签订质量责任保证书,如果某一施工环节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即对其主要的负责人进行问责处理。同时落实必要的质量检测与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达标,上一道工序施工完毕之后,即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验,如发现存在质量问题,要求施工人员进行返工处理,上一道工序未经检验,绝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层层落实,严格把控,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以达到确保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目的。
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是反映建筑工程实体施工过程每一分项工程或每一结构构件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标准。它是施工图预算、工程承包合同价和工程决算价格计算的重要依据,也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之一。而预算定额是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以目前多数施工企业机械装备程度、合理的施工工期、施工工艺、劳动组织为基础编制的每一分项目工程的消耗量。但项目施工中有些特殊情况,即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不一定与预算定额规定的模式一致,正如目前在预算定额中规定“……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等内容。例如湖北省土建工程预算定额中,关于人工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规则规定:
(1)人工挖基糟、挖基坑、挖土方,需放坡或支挡土板等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规定时,按定额规定计算;
(2)基础工程施工需要增加的工作面,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规定,按定额规定计算;
(3)土石方运输工作量计算,如施工组织设计规定有运距,按该运距考虑,如无规定则按定额规定计算等等。这就明确了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预、决算中的合法性。
二、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工程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有: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分析、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其中“施工方案”的确定,如:施工机械的选择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方法的选择、主体结构的施工工艺等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预、决算价格变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工期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是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
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需要
实际工作中,无施工组织设计常常引起工程决算的经济纠纷;施工组织设计流于形式或者虽有施工组织设计,但对其中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未进行严格审查、监督,同样也会引起经济纠纷。在投资来源发生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组织施工、指导生产的文件,而且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内容。因此,应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查工作。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与预算定额相结合
预算定额具有“整体上的通用性和个体上的不融合性”的特性,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熟悉和掌握预算定额并与预算定额相结合。具体做法是:
(1)熟悉预算定额采用的施工方法。预算定额分部工程说明中,通常明确规定了采用的施工方法,对于那些预算定额中提到“……应当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的内容,应注意其施工方法和现场条件等内容的设计。
(2)熟悉预算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预算定额每一个分部工程通常明确规定了工程量计算规则,而有些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和施工方法直接有关。因此,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相关的工程内容应有明确的规定,便于直接套定额或调整换算后套定额。
(3)掌握预算定额中有条件限制执行的项目。如:材料二次搬运费在“其他直接费”中已作了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列场内二次材料搬运费;预制构件运输定额一般要求从堆放地点至安装地点一步到位,也不允许取材料二次搬运费。但是,确因施工场地狭窄、地形限制必须二次搬运时,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给予部署,并得到业主认可才能计算。
(4)重视特殊工程的机械配备。对于特殊形体的工程,其机械配备超过了定额规定的范围时,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于那些结构形体并不特殊,但由于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特殊情况,超过了定额规定的机械类型和功能时,也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应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同步
施工图预算是指按照特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完成项目施工所需的预算价格,而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指为完成该项目施工而确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一旦某施工方法有变更,则施工图预算相应部分的价格也应随之调整。如地基土方处理时,施工组织设计因地下水位线需设置泵、井等进行排水、降水,施工图预算中应列出相应的预算量、价。又如施工组织设计考虑了整体安全防护,则施工图预算中,也应计算相应的内容。总之,施工方案的变动会影响到施工图预算价格的变化,因此,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施工图预算应同步进行,以利于控制工程造价。
目前,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分为两大类:一是在水上拌制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水下灌注,如导管法、泵压法、柔性管法、倾注法、箱袋法、铺石灌浆法、开底容器法和装袋叠置法;二是在水上拌制胶凝材料,进行水下预填骨料的压力灌浆,包括加压灌注和自流灌注。由于施工方法多样化和不断发展进步,水下不但能灌注一般的水泥混凝土,还能灌注纤维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树脂混凝土等。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越来越多,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灌注桩的成孔
1.1成孔设备和钻具的要求与选择灌注桩成孔设备多为转盘钻机
钻进时,钻头的摆动较大,扩孔情况严重,不利于施工。为了消除这一不良影响,保持钻孔的垂直度,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约束钻具的摆动。结合灌注桩造孔钻进的钻头与小口径钻进的钻头在底刃、侧刃刻取地层的机理:小口径钻进时,钻头的侧刃对刻取岩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灌注桩钻进的地层较软,相比之下,侧刃的作用就小得多。因此,建议在灌注桩孔钻进时设计相适应的钻头以减小钻孔的扩孔率。
1.2钻进参数的选择
1.2.1钻进泵量
灌注桩孔钻进时需要较大的泵量以排出粘土粉,其泵量计算公式为:Q=FV60式中,Q——冲洗液量(m3/min);F——环状间隙面积(m2);V——冲洗液上返返速度(m/s)。以灌注桩钻进设计孔径为500mm、钻杆直径为89mm、环状面积以0.2m2计算,在采用泥浆泵的最大泵量600L/min时,其泵量使得粘土粉上返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远小于小口钻探的泥浆的上返速度0.3m/s。
1.2.2钻进转速
由于灌注桩孔的钻进多为粘土层的钻进,粘土层的强度与硬度等力学参数较小,钻具易刻取粘土,所以为了保持钻进稳定,减小钻进的扩孔率,必须采用较小的转速钻进。
二、灌注混凝土的配制
2.1混凝土减水剂的应用
根据目前的资源情况和外加剂性能的特点,在灌注桩混凝土的配制中使用的减水剂多为MF复合剂。其能使混凝土在满足性能的基础上,还具有高流态、较高抗冻的特点。
2.2灌注桩混凝土的配制
灌注桩混凝土的配制与建筑混凝土相比具有特殊性,其必须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同时还应考虑受到泥浆的侵蚀作用而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因此,在配制时建议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2.2.1加大设计配合比
混凝土配制强度Rp采用大于设计标号R的50%的配合比。不仅总平均值要满足设计标号,还应满足95%的强度保证率。强度离差系数Cv取0.2,查配制强度与设计标号之比的关系曲线可得Rp/R=1.5,即Rp=1.5R。当R=200MPa,则Rp=1.5×200=300MPa。
2.2.2选择适合的材质
(1)添加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处理剂。例如,添加具有表面活性剂化学性质的MF高效减水剂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2)增加含砂率。砂率对混凝土流动及粘聚性有较大影响。一般参数为:比重为2.60,细度模数为2.89,吸水率为2%,含砂率为50%。
(3)加大混凝土的水泥含量。按建筑用混凝土配比最小水泥含量的二倍进行配制:即225×2=450(kg/m3)。
2.2.3确定适合的水灰比
水灰比满足以下方程:Rp=aRc(C/W-b)式中,Rp——混凝土试配制强度为300MPa;a、b——试验系数,分别为0.5、0.58;
Rc——水泥标号,取425水泥;C/W——灰水比。计算可得,C/W=1.99。
2.2.4确定高流态的用水量
根据实践经验,坍落度控制在19.3cm至21cm能满足灌注桩要求,本次取坍落度为19.3cm。Gv=10/3(S+K)式中,Gv——混凝土用水量(kg/m3);S——坍落度;K——试验常数。当碎石粒径为30mm,K=50.75时,用水量为234kg/m3。
三、灌注桩的灌注
3.1灌注桩孔的清孔
首先利用捞沙卵石的钻头将桩孔内的沙卵石捞出,然后泥浆循环清除孔内的粘土。并且减小孔内泥浆的比重,从而保证在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能顺利地进入孔底,挤压出泥浆。清孔后的泥浆比重一般为1.14。
3.2混凝土的灌注
灌注之前应进行试灌。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将受到泥浆挤压的反作用、导管与混凝土的摩擦阻力,此时混凝土必须以大大超过泥浆的反作用压力才能将孔内的泥浆挤压出孔口。在灌注过程中,导管提升速度要慢,使得混凝土有足够的时间克服摩擦阻力下降。同时使泥浆具有排出的通道,否则,桩基的泥浆的作用下将会出现缩径、夹泥的现象。提升导管时,导管内保留的混凝土要有绝对的压力与泥浆的压力抗衡,以防止泥浆进入导管内。一般导管内的混凝土柱保持在3m至4m长之间。
四、成孔过程中易遇到的问题
4.1缩径
4.1.1缩径产生的原因
在钻进过程中,地应力沿较软岩层释放,因而造成缩径。在钻进过程中,钻进压力大,钻速过快,使得钻头很快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当钻速过快时,淤泥便从钻孔周围流向钻孔内,导致其侧压力与孔内泥浆力达成平衡,发生缩径甚至卡钻。
4.1.2缩径的防治
较为有效地防治缩径的方法有:①实行严格的管理,钻机由有经验的机长专职操作,其它人员不得随意操作;②在钻到淤泥或淤泥质土层时,投入粘土泥膏,使钻机钻进压力减为零;③钻速减慢让钻机在无油压状态空转。为确保钻孔无缩径现象,在成孔完毕后应在易出现缩径现象的地层中扫孔一到二次。
4.2坍孔
4.2.1坍孔产生的原因分析
坍孔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遭遇预先未料到的复杂地质情况,以及施工中泥浆稠度过低,释放量远大于泥浆对孔壁的压力等。
4.2.2处理办法
为了防治复杂地层情况带来的坍孔问题,首先应认真审阅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地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若报告中未提及此类异常情况而导致施工过程中坍孔的话,则应分别对待。
(1)在成孔过程中坍孔,其补救措施有二个:一是避开该桩位;二是回填原桩位,待密实后再钻进。
(2)在灌注过程中坍孔,其补救措施为:一是回填原桩孔,并在原桩附近补加梅花桩或扁担桩,合格即可。二是若工程质量要求高,不允许采用上述常规方法时,可用硬片石等将原孔全部回填,待其密实后,用冲击钻再重新钻进即可。防止泥浆稠度过低而造成的坍孔问题,只须加大泥浆比重到适当程度即可。一般泥浆性能指标取为:粘度为18s~22s,含沙量≤4%,胶体率≥90,比重为1.1左右。
4.3斜孔
4.3.1斜孔产生的原因
斜孔极易发生在软硬岩层交替的层位。由于钻进压力过大,钻头沿软弱层面偏斜而造成。孔斜轻则影响钢筋笼的下放,重则影响桩的承载能力,这是成桩过程中不允许出现的质量事故。
4.3.2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孔斜,在钻进过程中需要保持钻速均匀或加重块。对于已发生倾斜的孔,需要扫孔纠正;若纠正无效,可在孔中回填粘土、块石等。偏孔在0.5m以上时需要重新钻进。
4.4沉渣与泥皮过厚
桩底沉渣是影响桩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要求水下灌注桩底沉渣厚度不得超过30cm。但在施工过程中,常有不少桩的桩底沉渣仍满足不了此要求。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只有当泥浆比重大于沉渣比重时,沉渣才可被返出孔口,但若泥浆比重过大,又会造成孔壁泥皮过厚,影响桩的承载力特别是摩擦桩的承载力。因此,正确地控制泥浆性能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灌注过程中易遇到的问题
5.1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的防治:在组装导管时要严格检查,检查导管内有无局部内凸,导管连接处是否密封。搅拌砼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骨料规格、坍落度和搅拌时间,尽量避免砼在导内停留时间过长。另外,灌注时也应避免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而破坏导管的密封圈导致导管漏水。施工可在允许的导管埋入深度范围内,略为提升导管,或采用提升后骤然下插导管的动作来抖动导管的办法。如果仍不能消除,则应停止灌注.用长杆加以疏通。
5.2埋管
5.2.1埋管原因分析
埋管经常发生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允许埋入砼面下的最大深度与砼拌物流动性保持时间、砼的初凝时间、砼面在钻孔内的上升速度、导管直径等因素有关,当导管埋入砼面下的深度过大时,上面砼已初凝,使得导管内混凝土无法顺利流动就会发生埋管。
5.2.2防冶方法
时刻注意导管埋深的控制。准确测量砼面的深度位置和勤拆导管,一般砼面每上升4m~5m就可拆除相应数量的导管。
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6.1认真做好勘察设计、保证工程质量,确保万无一失。
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确定以后,设计就成为基本建设的关键问题了。在建设的时候能不能加快速度、保证质量、节约投资,在建成后能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设计工作起着决定作用。一个先进的设计,应是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合理地布置场地,组织好生产流程,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6.2规范建设单位市场行为,落实项目法人职责,做到责、权分明。
①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对工程质量负总责。②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杜绝“三边”工程。③要依法组织招标,并签订有关合同。④要严格挑选施工队伍,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⑤要负责按有关验收规程组织或参与验收工作。⑥要按工程实际需要把建设资金落实到位。⑦要鼓励质量创优,实行优质优价,严禁盲目压价。⑧要保证有合理的设计,施工工期,防止盲目抢进度,赶工期的现象。⑨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扭转部分领导重效益、轻管理,重进度、轻质量的倾向。
6.3强化施工管理、加强监督,保证施工质量。
①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和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和基础。②要完善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实行质量“三检制”,并使该体系正常、有效运转。③要从操作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环境5个方面做好施工工序质量控制。④要对工程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动态控制,做到施工前主动控制,施工中认真检查,施工后严格把关。⑤要加强施工单位内部管理,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精心施工。
6.4抓好施工质量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近年来,随着国家绿色低碳观念提出,现在人们对于平时日常的资源的消耗也变的更加关注,而建设工程作为一个大型的项目,其更是受到了人们重点关注。为了减少工程日常生活成本开支,现在工程项目也进行了一定的成本管理优化,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各方因素影响,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效益,给工程建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这方面管理和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1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
加强生产成本管理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实现工程良好的建设,其中具体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生产成本开支进行严格的控制,可以降低工程的成本,为工程带来最大的经济利益,让工程可以更好发挥作用;其次,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可以实现资源有效的调整,实现资源合理分配,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所以工程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这方面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最后,工程在这方面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工程可持续发展。现在的社会是市场经济体制,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实现工程和社会、自然和谐发展[1]。
2建设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2.1成本管理认识不清晰。在实际中,影响工程日常生活费用管理和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管理人员对于这方面认识不清晰,没有充分认识到日常费用控制对于工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实现工程长期有效的发展。因为思想意识方面不足,现在工程管理人员在相应的决策制定,就不会做出有利于的资源倾斜,从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日常生活开支的控制。同时现在工程建设人员对于这方面也不太重视,认为这是在花公家的钱,没有必要那么“小气”。持着这种生产态度,很多工程人员对于自身行为并没有进行相应的约束,从而造成了资源大量的浪费,不利于工程生产成本的控制。2.2忽视项目工程进度控制的重要性。作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建设的快慢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成本费用。在实际中,很多城承建方为了减少成本的支出,对工程实际施工环境没有进行相应的考虑,对施工方提出一些不合理的加快施工的要求,导致工程后期出现相应的质量问题。这样就使得工程在后期的建设中,需要对原先的工程问题进行相应的弥补,从而导致费用开销增大,影响工程建设的整体经济利润。同时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有些建设人员对于建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没向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反映,而是根据自身工作经验进行相应的建设,导致工程后期建设出现问题。为了工程保证工程的质量,不得不对工程进行改建,从而增加相应的成本费用,不利于工程实现最大的经济价值[2]。2.3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虽然现在很多工程负责人员已经知道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相应控制,就算有工程制定了相应管控措施,但是在实际中,却没有将其有效的落实,从而导致管理制度流于形式。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很多工程没有制定有效监管制度,而且对于工程审查,也基本都是采用敷衍的态度进行。目前工程监管人员对于工程监督基本都是采用定期监督方式,这种简单监督方式就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很容易出现为了应付领导检查,而只在特定时间做的很好情况。同时现在监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工程监察人员只要做的并不是非常过分,监管人员为了避免麻烦,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2.4专业素质人才的缺失。除了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外,工程成本费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专业素质人才缺失。在目前很多工程建设中,对于工程成本费用控制基本都是工程的财务人员,而财务人员对于实际的工程建设情况是不了解的。这样就会出现生产成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现象发生,而且现在工程技术人员虽然对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不是其相应的本职工作,很多设计人员并不愿意对此提出相应意见。这样会出现成本控制制度与实际现场施工不相符,从而无法实现有效的日常费用管理,造成工程资源来大量浪费。所以工程管理人员也应该对此做出相应措施,保证工程专业素质人才培养。
3提高建设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措施
3.1正确认识成本管理。要想让工程成本费用得到有效的控制,工程负责人员应该对成本管理进行正确的认识。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工程人员不能简单的认为工程成本管理就是简单的降低成成本,这是一种不正确观念,工程负责人员应该转变这种观念,对成本管理进行正确的认识,知道成本控制不仅要控制生产的成本,也要考虑工程的效益,要实现工程的最大经济效益。工程负责人员应该培养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要让其认识到成本管理不仅是公家有关系,跟其自身也具有莫大的关系,是实现社会共同价值[3]。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员工进行自我行为约束,实现工程费用有效管理。在实际中,工程负责人员也应该多利用空余时间进行成本理论知识学习,提升自身在这方面认识,以便在工程决策制定过程中,能够做到一定的资源效益倾斜,实现工程费用良好的控制。3.2做好工程进度控制。除了要进行正确的成本认识,工程负责人员也应该做好工程进度控制,保证工程建设工作正常进行。在实际中,工程负责人员要想做好工程进度控制,需要具备一个长远的眼观,对工程建设制定一个战略的发展目标。通过合理的工程规划来实现工程进度有效的控制,避免出现为了赶进度而盲目的加快建设工程,导致工程后期出现相应的质量问题。同时工程负责人员应该员工行为进行一个合理的规范,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施工不规范而导致工程后其改建情况发生,从而更好进行工程生产费用的控制。此外,工程管理人员对于制定工程进度要严格的实行,将建设工作落实到位,避免后期工程延长而导致工程费用的增加。3.3创建完善的监管机制。创建完善的监管机制也可以很好的进行工程费用控制,给工程带来最大的经济利润效益。在实际中,要创建完善的监管机制,工程负责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工程管理人员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工程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监督,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应付情况发生,实现工程成本费用有效的控制。同时工程负责人员应该对检查人员进行责任意识培养,并且培养员工相互监督的意识,对其中不规范的行为进行相应的举报,从而更好实现工程监督[4];其次,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对工程的各个部门进行责任明确,对其进行明确的划分,从而更好实现工程资源合理的分配和控制;最后,工程负责人员应该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对一些违反规则行为进行严厉的惩处,可以采用是经济处罚方式进行相应的惩处。3.4加强专业素质人才培养。人才作为工程建设的核心,对于工程成本费用的控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工程负责人员应该加大资源投入,进行相应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管理人员可以对当下的财务员工进行相应的工程知识培训,应该让其更多接触工程实际建设,这样才能够让财务人员更加了解工程的各个环节,从而找到合适的工程费用管理制制度。同时工程负责人员应该加强工程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让其认识到自身对于工程建设成本费用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工程负责人员可以让财务管理人员与工程设计人员多沟通和交流,共同为工程成本费用控制出谋划策,制定出一个切合实际的工程管理费用控制制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成本费用控制是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中,工程负责人员应该对这方面进行正确的认识,然后做好工程进度的控制,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工程规划来保证工程的进度。同时工程负责人员可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进行成本费用管理,实现资源合理的分配。最后,工程负责人员应该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方式进行相应专业技能提升。
作者:王德宇 单位:陕西建工第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蒋名才.关于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2,(17):24+26.
水利工程建设很多时候都需要解决构件结构内部的受力不均衡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随时推陈出新,在施工监控管理方面面临着比较复杂的程序与人员素质要求。为了应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监控管理方面的难点,许多地方通过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来创新施工管理,重视安全生产监督,给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思路。
他们的主要做法包括落实监理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与健全审核批准程序、按规定组织分部工程验收并提出相应的质量评估报告、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建立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不良行为公布制度和档案库、创见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等。此外,在监管体系之外,建立对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管理能力考核制度以及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等也在可考虑的范围内。在实际操作中,配置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检查和督促施工,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通过对建设各方单位违规及不良行为的记载建档和公布,在有关单位资质审查、市场准人、招投标资格审查、项目经理及其他相关资格人的资格审核等方面,依法进行行政处罚,这样有效确保水利建设施工管理规范行为的良性循环、良性发展。这些富有创见的水利建设施工监控管理创新举措在实际运用中对实施地的水利建设整体施工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受到实施单位领导与员工的一致好评。
施工审查管理创新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审查阶段,最难处理的,也是最容易发生的矛盾就是合同外工程量及单价核定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施工单位与工程承接单位之间的利益冲突。现实情况是,施工单位往往寻找各种借口多计、多报或重复计量、分项列支。为了解决这一施工审查阶段相互间“扯皮”的复杂局面,准确核定合同外工程量、合理计价,我国有些地区开创性的实施了“施工利益群体集体审查”制度,很大程度上优化了施工审查管理过程,既节省了审查时间,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的控制了施工单位与工程承接单位之间互相“扯皮”现象的发生。
具体做法是,由水利建设施工指挥部建立由业主标施工段负责人、工程科长、指挥部负责人、监理和设计代表参加的施工联系单集体审查制度,集体审查期间,通过各施工段之间互相比较、与类似工程比较、与合同内价格比较,在监理与业主取得一致意见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合同外的项目、数量及单价,杜绝了相互间的“扯皮”。另外,有些地区由于地域特点,水利工程多以中小型为主,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标准,有时会出现适用标准过高而导致投资浪费的情况,有时又出现标准不具体而无法对质量实施有效控制的情况。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很多地方都创新型的制定了适合本土的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审查与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这样很好的实现了因地制宜,优化资源方面效果突出。
施工运作管理创新
1.2组织设计中施工内容不规范道路工程建设可以分为工程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实施、工程检验各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组织设计与管理各有侧重,工程设计阶段重视对施工方案的规划制定,对组织计划的制定,编写预算,落实工程投资;招投标阶段重视设计书的制定,需要规范施工组织内容,完善招投标管理;实施阶段需要保障各项工程目标的落实。实际的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未能仔细明确施工内容,提交业主审批,未能很好的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作用。
1.3管理人员知识水平有待提升新农村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很多企业到农村进行工程施工建设,由于技术管理与工程管理人才缺乏,再加上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部分施工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理论知识的更新,造成了管理思路、管理方案的落后。施工管理人员对工程技术与施工工艺没有深入了解,就难以协调好工作,无法完善的管理施工过程中的设备、人员与施工工序,由此降低了管理效率。
2加强新农村道路施工管理的措施
2.1加强新农村道路施工安全管理新农村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关系到施工人员与行人的人身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把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以促进施工安全贯穿于施工过程的始终,保障安全生产的实现。有些企业为了赶工期,而忽略了施工安全,导致施工事故频发发生,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损失,之后发现得不偿失。由此需要重视施工安全管理,重视安全生产,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制定施工规章制度,强化责任管理意识,责任到人,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还需要加强安全检查力度,制定安全奖惩制度,以制度来规范行为。
2.2加强新农村道路施工质量管理新农村道路建设施工质量管理是工程管理的核心,也是很多管理因素的综合结果。工程质量的好坏影响到是否需要工程返工,是否造成资源的浪费,是否造成对社会的不良影响,是否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由此需要重视工程质量管理,以技术保障为基础,以提升管理意识为前提,以施工材料、机械管理为关键,落实全方位的施工管理,提升质量管理效果。首先需要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意识到质量管理为工程管理的生命;重视技术管理,制定科学的技术实施方案与质量控制措施;做好材料管理,选择符合道路施工需要的材料,在价格上货比三家,在质量上精益求精,保障施工质量。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意识,落实管理措施,引进高素质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践行以人为本,提升工程质量。
2.3加强新农村道路施工技术管理加强新农村道路施工技术管理是提升建设效率、改进建设方案、保障建设质量的关键策略。另外,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应用先进、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能够起到合理降低施工成本,提升建设企业效益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也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与进步。道路施工技术日益复杂、先进,更新速度很快,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为了保障道路工程建设质量,就需要从做好人才储备出发,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做好人才的技术管理。定期对技术人员展开技术培训,有计划、有策略的提升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制定科学的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展开定期专题讲座与不定期的技术研讨会。挖掘技术人员潜能,搭建技术人员施展能力的平台,强化科学研究与技术管理,促进技术为施工质量、施工效益服务。结合具体的道路施工项目,召开专门的设计会议,仔细对图纸进行研究,健全道路施工质量检查制度,细化检查验收程序,落实责任到人,实现动态科学技术管理。
2.4加强新农村道路施工现场管理加强新农村道路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核心部分。施工现象是落实施工的环节,该环节是对施工安全意识、质量管理意识、技术保障意识的践行与反馈。现场施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道路施工工程质量管理的好坏。道路施工属于露天作业,现场施工环境复杂,人流、车流、设备设施的运转等,这些都存在不确定性,由此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为了提升工程管理质量,就需要挖掘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概率。结合具体的施工项目,科学考察周边环境,分析人流、车流的流量,观察现场周围的建筑物等,科学制定实际的施工方案,统一规划与部署施工技术,遇到突况及时调整。对施工现场的操作情况及时反馈,施工期间分配领导定期检查与指导,及时了解和掌握施工安全与质量情况,出现问题快速制定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