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供应室护士论文

供应室护士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21 19:02: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供应室护士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供应室护士论文

篇1

在供应室管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管理,通过健康教育、日常工作管理、工作分配及满足护理人员需求等措施,改善供应室管理工作。

1.2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实施前后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时可以看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实施前,满意4例,占40%;实施后10人满意,占100%。实施前后对比(χ2=5.12,P<0.05)。

2.2实施前后供应室工作差错事件对比实施前,一年内2864供应事件中,出现差错事件154件,占5.4%;实施后一年内2974供应事件中,差错事件45件,占1.5%;组间对比(χ2=5.17,P<0.05)。

3讨论

在供应室管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管理,需以人为本,尊重护理人员的价值,关注人员,转变以往的管理人、控制人模式,向激励人、发展人的方面出发,以此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健康管理。在供应室健康管理工作中,需要全面监管护理人员的健康危险因素,以此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和集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护士长需针对供应室护士的健康状况,设身处地为护士着想,了解护士的身体现状,根据工作难度,尽量改善供应室管理工作,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护士的生理需求和健康需求,使护士能够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保持乐观轻松的情绪积极工作。

(2)日常管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有效分类各种物品种类,规范和整理物品,并放置在某一固定位置,作醒目标签。使她们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找到所需物品。视力不好的护士可因为醒目标志和固定位置,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易遗忘的工作,可写在提示板上,以免护士忘记。同时要将每日的常规工作做好特殊标记,以便使工作顺利完成。

(3)实施公开管理。在管理工作中,需广泛听取护士的建议,并根据护士的特点,合理控制科室质量,并将护理工作分配到人,使人人参与管理工作中,并让每个人出谋划策,增强护士的责任感,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供应室管理质量。

(4)满足护士的需求。在满足护士的需求中,需加强心理沟通,关心人的角度,疏导和激励护士,护士长要与护士积极沟通交流,尽量进行面对面沟通和交流,了解和掌握护士在工作中会遇到的困难,了解他们的需求,以此有效管理护士。在工作中,要设身处地的理解护士,关心她们的生活和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她们的优点,适当表扬,善于倾听她们的心声,尽量做到以德服人。对于繁重的工作,需尽量满足护士的换班和休假需求,并尽量做到真正的关心和体贴。

篇2

我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制定了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隔离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监测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器械(包括外来器械)管理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质量控制与可追溯制度。科室经常组织理论学习和法律法规学习,定期进行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加强和临床科室的沟通。定期下科室了解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改进工作,同时根据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工作流程,做到日有检查,月有计划,年有目标。每年年初制定质量标准,每月月初制定月工作计划和周工作重点,月末总结计划完成情况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并做日常监测及定期抽查。如:复用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处理完成后,要求在检查包装时进行目测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检查各关节的灵活度、锐利器械的锋利度及对锐利器械尖锐部位的保护措施。在打包时,必须要求两人查对,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内容包括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按照器具的不同功能,分类按顺序摆放(待消毒包按要求在4h内进行消毒)。

二、合理布局供应室的功能区域并完善各项工作流程

从布局着手管理,供应室的管理布局是避免交叉感染,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顺利供应的前提条件。消毒供应室布局科学合理,严格划分为去污区(污染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清洁区)。采取规范性的路线,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不准逆行。各区有明显的标志和界限,有利于防止污染,方便工作。整个工作流程强调按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发放等顺序运行,不准逆行,各区域分别由专人负责落实,做到工作区与辅助区分开。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之间设实际屏障;并分别设洁、污物品传递通道和人员出入缓冲间(带);缓冲间设洗手设施,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无菌物品存放区内不设洗手池。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专用洁具间采用封闭式设计;工作区域的天花板、墙壁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与墙面踢脚及所有阴角均为弧形设计;电源线插座采用防水安全型;地面防滑、易清洗、耐腐蚀;地漏采用防返溢式;污水集中至医院污水处理系统[3]。合理的布局流程再造是对原有工作流程的薄弱环节和隐患实施流程改造,对不完善的工作流程实施重建,使流程趋于更加合理。我科选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完成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发放等工作流程,从而形成比较规范的消毒供应中心程序,也便于管理并保证质量控制。同时借鉴现代管理模式的优点,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流程,使之更加人性化,节约人力,减少能源消耗,使工作人员在各项操作中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加强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质量管理

3.1严格物品回收回收的医院器械其性能是否达标,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分开放置,重复使用的要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处理,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3.2重视清洗质量关器械清洗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要环节。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手工清洗;机械清洗大部分的常规器械,手工清洗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器械的初步处理。并配有清洗消毒机、半自动化内镜清洗操作台、手工清洗操作台、超声清洗机及干燥箱等清洗设施。严格执行清洗步骤:预处理初洗无机物处理精洗烘干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

3.3严把包装质量关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要求做到:包装前应仔细检查清洗的质量,器械的功能,做到物品表面洁净,包内物品齐全。

各种敷料器械包装正确,标志清楚,灭菌日期及失效期、责任者和查对者等清晰可见。每一个步骤必须达到标准,对各种器械包、穿刺包必须由两人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包装,不合格不能进入灭菌室,包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

3.4应用正确的灭菌方法灭菌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点。我们遵循《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灭菌器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消毒无菌物品是否合格必须通过消毒效果的监测方可放行,高压蒸汽灭菌监测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执行。消毒效果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因此要求消毒供应中心质控员掌握灭菌质量监测技术。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每次进行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每周进行生物监测1次;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进行生物监测。制作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生物监测不合格时,立即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连续3次生物监测合格后再使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BD测试失败,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3.5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内容包括:①留存清洗消毒器和灭菌器运行参数打印资料或记录。②记录灭菌器每次运行情况,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装载的主要物品、灭菌程序号、主要运行参数、操作员签名或代号,灭菌质量的监测结果等,并存档。③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记录本进行记录。并有可追溯性。④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3年。

四、提高人员素质

4.1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重要性,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虽然简单、繁琐,但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医院内的消毒、灭菌是避免和降低感染率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消毒供应中心服务宗旨两大转变,即从原来的辅助科室转为功能科室、由消毒间变成用高新技术装备的无菌产品生产及发放“车间”。

4.2搞好人员配备加强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从控制医院感染的角度出发,搞好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配备,把好入口关。本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50%以上具有护理专业学历和技术职称,以中青年为主,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供应室人员“学历低、素质差”的状况。针对现状,我院加强了针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要求工作人员熟悉消毒消毒供应中心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掌握操作规程,各种包内物品目录及质量标准,各种软件的规范记录;选派工作人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学习班,以取得上岗证,并从手术室选调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到消毒供应中心从事管理工作。这对提高人员素质、保证工作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有着重要作用。

五、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的管理

5.1储存一次性无菌器材做到专人专管,专人专放,库房保持洁净、干燥,空气含菌量≤500cfu/m3,温度保持在(20±2)℃,湿度保持在60%±10%,无腐蚀性气体,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物品放置于离地面20cm的铁架子上,离墙壁5cm,离屋顶50cm,专管人员要登记物品到货日期、数量、型号、失效期,合理安排供应,避免物品积压,造成过期浪费。

5.2下送管理一次性物品下送管理,我们采取全面下送临床,每天由专人下送,下送人员每日对下送车进行整理,下送回来的车要进行消毒、冲洗,放于存车间。无菌物品已经发出,即使未用也视为污染物品,按照污染物品处理规程处理。

六、防护措施

6.1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消毒供应中心制定各项操作流程并落实到细节,各类流程图上墙,严格按消毒供应技术操作程序回收污染的器械和物品,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形状、精密程度与有机物污染状况进行分类,根据器械类型和性质采用手工清洗或机械清洗。特别注意锐利器械如:刀片、缝针、针头用血管钳夹取。

6.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感染控制意识,积极开展预防自身职业暴露感染知识的培训,明确各类物品、器械的处理要求,操作流程并进行评价监测。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组织学习医院感染基本预防知识。

6.3防止职业暴露感染认识自身防护的重要性和规范性,把所有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都要看作是传染源,做好隔离和预防措施,防止接触传染和周围环境污染。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接触使用后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时必须做好标准预防,正确的使用标准预防不仅保护了周围环境更保护了工作人员自己。

6.4加强操作时的监督指导由于保洁公司对细节的管理乏力,护士长应做好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全体护理人员的集体智慧,进行操作时的细节督导,使工作人员既能完成工作量,又能保护好自己,避免职业暴露感染的发生。同时理解和尊重工作人员,管理以人为本,尽量采用标准化、可依靠的机器清洗,降低人员伤害、污染的风险。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人员维持相对的稳定,促进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的规范化。

七、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部门的忽视或个别人员的失职,将会造成医院感染所带来的危害。同样无菌物品的质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我们的做法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人人参与管理,从我做起,强化责任心,互相把关,注重无菌物品的全程质量管理工作。因此,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对预防院内交叉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中各种病菌污染物集中的场所,同时又是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基地,做好消毒供应中心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群体的整体素质,可以有效地防止医院内感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4):1-3.

[2]黄淑萍.加强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8):1005.

[3]李洪运,勾年慧.加强供应室工作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951.

[4]孙雪莹,王华生,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6):205.

[5]谢绪兰,姜赵花,黄志明,等.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60.

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a)-147-02

临床实习是护生从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实习护士现多为独生子女,其适应角色多元化转变的能力相对较低。如何引导她们走好临床实习的第一步,为今后长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实、巩固护理队伍,是摆在临床护理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人文教育以全人教育为理念,力求通过德、智、体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而不是“半个人”或者“机器人”,强调给人以广博训练而不仅仅是专业训练,把被肢解成专业教育与人的教育两部分的教育整合起来,把人的教育作为教育的灵魂贯穿于教育的始终。我院将人文科学中的某些方法应用于护理带教工作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首先树立带教工作以护生为中心的思想

带教老师应了解护生的心理特点,适时地给予鼓励,培养学习兴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护生生性活泼,但有时也有逆反心理,同时她们想象力、创造力旺盛,心身变化快,思维敏捷,记忆力好,独立性强,求知欲强,追求新鲜感,但稳定性差,带有明显的两极性,刚去临床的护生易出现学习不适应、情绪不稳定和人际关系不适应,作为带教老师应结合护生的心理活动倾向和影响护理能力发挥的若干因素进行能力评估后,制订个体化临床教学方案[1]。及时、正确地引导,鼓励,关心她们,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培养其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和激情,消除其急躁情绪。笔者从以往的带教工作中发现,刚去临床的护生,一开始便急于学习打针技术,不太愿做基础护理。学会打针后,便沾沾自喜,出现思想、工作松懈现象,认为掌握了打针,基本就能做一名护士了,缺乏对护理工作内涵的认识,作为老师,应充分理解护生,不能强硬制止,而应让护生在点滴工作中明确学习的内容与最终的学习目的,从而提高对护理工作重要性及其范畴的认识,牢固树立从业思想。例如,在为一级护理的患者擦浴或翻身时,要讲解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教会他们如何通过基础护理去观察、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理解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真正体会护理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患者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

2 健全带教制度

为帮助护生适应角色的转换,消除一些不良因素,加强实习护士的入科宣教势在必行[2]。医院接到实习任务后,护理部召集各科带教干事就本年度的实习计划、内容,进行梳理,制订相应的带教计划,明确职责,统一规范,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如学生的劳动纪律观念不强等问题。

护生来到医院,既感到新鲜又感到陌生,既希望尽快下临床又感到实习工作无从下手,为此,应进行下科室前的培训工作,内容包括院史介绍、服务理念、医院各种规章制度学习、实习要求等,同时强化护理服务礼仪培训,美好的职业形象能激发护生对护理职业的热爱,学会与人沟通,把自己塑造成人性丰满、技术过硬的护理工作者[3]。通过培训使她们的行为尽快与医院整体同步,同时让护生认识到来医院实习,就意味着自己的形象就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就以往护生出现的实习问题进行点评,做到防患于未然。

3 密切师生关系

创造良好的工作气氛、学习情境,尊重、接受和信任护生,站在护生的角度换位思考。用真诚的态度对待护生,努力与护生沟通,平等地交换意见,关心护生的学习与生活,帮助她们分析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关问题的提示,逐渐培养护生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将自己的工作方法、经验、学习体会提供给护生做参考,积极地发展护生自我概念,促使其形成学习动机。如在进科室第1天,将本科室的工作环境、主要病种、治疗护理重点、护理工作流程、学习的方法等进行介绍,并提出出科考核目标及要求,使之学习更具目的性。

4 带教教师要树立爱岗敬业的好榜样

当护生看到自己的老师在工作中受到患者或领导的表扬和欣赏时,就会产生羡慕,从而努力去模仿。因此,老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范,良好的礼仪服务态度和职业道德,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责任感,用行动去带动和感化学生;同时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了解护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将自身的工作经验,根据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传授方法将知识传授给护生,使护生从自己身上汲取营养,让护生看到护理工作的成效,体验护理工作的崇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带教老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经常带护生下病房收集护理问题、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培养护生与患者交流沟通技巧,带领护生去示教室练习操作技能,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不断获取书本中无法学到的知识,潜移默化中培养护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 定时收集护生与带教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带教工作

在每一轮学生转科前一个星期,分别召开一次带教干事、实习小组长座谈会,收集护生与带教老师的意见,了解护生的思想动态、性格特点,针对护生在上一科室实习中遇到或出现的问题,及时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避免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在不同的科室再出现,并由护理部的专职带教干事督促、落实整改情况,使带教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如在转科前一天不安排护生晚班,以便护生能有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新一个科室,为护生创造一个快乐的实习环境[4]。

6 结语

通过应用人文教育理论带教,护理带教质量与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医院带教工作受到学校老师、护生及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在今后带教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带教老师人文学知识及带教技巧的学习,不断为护生提供学习的资源,做护生学习的促进者。

[参考文献]

[1]黄杏娣.对实习护士因人施教的探讨[J].护理学报,2006,13(1):72.

[2]谭晓莉.浅谈如何做好实习护士的入科宣教[J].基层医学论坛,2009, 15:474.

篇4

0 概述

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动脉,加快农村公路网络的建设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消费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国道、省道、市道等骨干线路的形成,乡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日益凸现。近年来甘肃省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了乡镇和建制村通畅率,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截至到去年底,全省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0.75万公里,乡镇通畅率达97%,建制村通畅率达43%。但是,随着农村公路等级的不断提升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其养护管理能力和养护管理需求矛盾突出,尤其是农村公路的养护机制、资金的筹措、路产路权的维护、如何开展日常养护管理等问题,都有待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去认真探索和解决。

1 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1 资金保障乏力,养护经费极少

目前除国、省、县公路有养护资金保障外,县级乡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未列入财政预算,仅依靠交通部门对已建成通客车乡村公路补贴是远远不够的,县、街(镇)、村三级财力用于公路养护资金有限,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口大,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得不到保障。目前农村公路管理部门面临的现状就是“花钱修路,无钱养护”,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已建农村公路破损严重,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与目前倡导的建设节约型是社会是不相吻合的。

1.2 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

乡村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主体是乡镇地方人民政府,由于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又没有固定管养机构,没有专门养护人员,也没有养护经费。各乡镇虽都设有道路办,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机制,养护管理人员少,以至于个别村道存在失养现象。乡村道路每年发动农民以会战的形式进行一次集中养护,日常处于弃养状态。对于大中型养护工程,存在养护机械装备短缺,养护工程以人工操作为主,与规范化养护体制不相适应。很多路段因水毁或其他因素造成损毁无法快速有效恢复,道路弃养极大地降低其使用寿命,在加上超载严重,使农村公路受损严重。现存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机制导致办事效率低,农村公路养护滞后,很多可以及时解决的小问题,最后变成了大维修。

1.3 养护技术水平低

乡村公路缺乏专业的养护技术队伍及高效率的养护设施,道班工人对于沥青类、水泥类路面常见病害不能及时处治,路面得不到及时维修,缩减了公路使用年限。不少乡村公路养护人员是当地农民,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缺乏应有的养护专业知识,培训难度大,公路养护技术水平极为低下,影响了公路养护质量。

1.4 养护和管理工作难度大

一些公路抗灾能力低,我省很多农村公路线长、路远、量大,管理起来十分困难。当受资金“瓶口”的限制,只好降低设计标准,有些通村公路建成之日路基就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这就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路网的整体效益和综合服务功能。通村公路路基等级较低而导致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有自然灾害,通村公路首当其冲,公路沿线经常发生塌方、垮岸现象。坡陡弯急的农村公路,雨水冲刷破坏严重,一部分通村公路的排水设计及防护工程没有到位,每年水毁冲刷现象都比较严重,特别是纵坡较大、土质较差地段,一遇大雨,几乎每次都会出现严重的水毁现象,造成部分路段晴通雨阻,给农村公路养管工作造成重创。

2 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应对措施

2.1 关于增加养护资金的建议

建议国家及时采取以下措施,彻底解决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筹措问题:

1)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应在燃油税中划出一定比例设立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增加对财政困难地区的财政支持,继以保证农村公路养护。

2)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纳入区财政年度预算安排,专项列支,用于化解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实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养必良好”, 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道路的建设成本。

3)在有条件的地区仿照“以工代赈”和目前“家电下乡”、“农机下乡”补贴政策,采取以实物换服务的方式,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农村公路养护,既能拉动农村消费,还可暂时部分弥补当前不足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4)集中农村公路建设期间的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各项税费,专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5)鼓励地方政府组建非营利的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减免税费,补贴养护必须的小型机械购置费用,专职从事农村公路养护,既可最大程度降低养护成本,还可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2.2 进一步健全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

明确以政府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交通局为行业管理责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加快乡镇政府管理养护体制的建立健全,配齐养护人员,加大管理的力度,使农村公路管理在组织、制度、养护标准、考核、资金保障等各方面规范化、制度化。

管养分离,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进一步深化交通行业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建立专业化、机械化的养护施工队伍,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更加标准化、科学化。

2.3 加强培训,提高养护人员技术水平

为有效解决农村公路养护质量不高,养护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必须要组建专业化的农村公路养护队伍,并进行技术人员培训。通过培训、业务考核,使我省公路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搞好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培训使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站长、养护人员提高养护技能;严格人员的任用、选拨、录用,将真正能胜任、品学兼优、热爱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同志推举到适当的管理岗位,将不合格人员调整岗位,增加养护人员力量。

2.4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防止农村公路病害问题不断发生

农村公路建设首先要着重确保工程质量问题。目前,一些县区乡镇盲目寻求建设速度,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进行农村公路建设,造成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薄弱的问题,因此公路质量是农村公路建设成败的关键。各级领导要正确认识发展农村公路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系统工程。发展农村公路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要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要合理确定农村公路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把农村公路的工程质量和效益质量放在第一位,做到建成一条路,带动一方经济。县乡两级效能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抓效能工程质量,真正做到优化设计、精心施工,加强管理、抓好工程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对于进入农村公路行驶的超限超载车辆,为保护乡道、村道的需要,乡级人民政府可在各自辖区农村公路两端出入口设置必要的限高、限宽设施。

3 结语

农村公路是“三分建设,七分养管”,我们要理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的关系,坚决克服“重建设轻养管”的思想,做好边建边养边管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使其保持长期良好的技术状态,让我省的农村公路在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迅猛发展,对公路路基的防护显得越来越重要。路基在水、风、冰冻等自然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经常发生边坡的表土剥落和形成冲沟已经滑塌等变形和破坏,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在公路路基边坡防护上的一些观点。

一、公路路基边坡防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路基边坡的破坏。路基边坡的破坏主要表现为边坡坡面及坡脚的冲刷。坡面冲刷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对边坡的直接冲刷和坡面径流的冲刷,使路基边坡沿坡面流水方向形成冲沟,冲沟不断发展最终导致边坡破坏,进一步造成路面塌陷,直接影响了行车的安全。沿河路堤及修筑在河滩上滞洪区内的路堤,还要受到洪水的威胁,这种威胁表现为直接冲毁路堤坡脚,导致边坡破坏。边坡破坏还与路基填料的性质,路基高度,路基压实度有关。一般来说,砂性土路基边坡较粘性土边坡易于遭受冲刷而破坏;较高的路基边坡比较低的路墓边坡更容易遭受坡面流水冲刷;压实度较好的边坡比压实度差的边坡更耐冲刷。冲刷破坏一般发生在较缓的土质边坡上,如砂型土边坡、亚粘性土边坡,黄土边坡等。在日常大气降水和风化作用下,沿坡面径流方向形成许多水冲沟,如平常不注意养护或养护不到位,日积月累,逐年扩大。加上冬季积雪,造成坡脚湿软,路基强度降低,上部土体失去支撑,最终发生破坏。同时,高速公路行驶的汽车截起的雨雪水,也会冲刷坡脚。因此,对土质路基来说,边坡坡脚是边坡的最薄弱环节,应加强养护。

2.路基边坡的破坏和防护需注意的问题。(1)边坡稳定。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与温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岩土表面的风化、破碎、剥蚀演变过程,从而保护路基的整体稳定性。(2)环境保护。使工程对环境的扰乱程度减少到最小,并谋求人工构造物与自然环境相协调。(3)综合效应。综合防光,防眩,防烟,诱导司机视线,改善景观等目的进行边坡绿化防护,充分发挥防护工程的综合效益。

二、公路路基边坡的通常防护措施

1.植被防护。

(1)种草防护。使用条件:种草防护适用于边坡稳定,坡面冲刷轻微,且宜于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堤与路堑边坡,用以防止表面水土流失,固结表土,增强路基的稳定性。经常浸水或长期浸水的路堤边坡,种草不宜生长,不宜采用此种防护。边坡上已扎根的种草防护,可容许缓慢流水0.4至0.6米/秒短时冲刷。注意事项:首先,选用草籽应注意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通常应以容易生长、根部发达、叶茎低矮、枝叶茂密或有匍匐茎的多年生草种为宜,常用的有白茅草、毛鸭嘴、鱼肩草、果圆、雀稗、鼠尾草和小冠。最好采用几种草籽混合播种,使之生成一个良好的覆盖层。其次,种植时草籽宜掺砂或与土粒拌和,使之播种均匀,播种时间以气候温暖、湿度较大的季节为宜。

(2)铺草皮防护。

铺草皮适用于需要快速绿化,且坡率缓于1:1的土质边坡和严重风化的软质岩石边坡,草皮应选择根系发达、茎矮叶茂耐旱草种。铺草皮坡面防护施工方法相对简单,需要预先培育草皮,然后铺在坡面上,所以施工速度较快但有些时候需要在路基边坡表面加铺一层种植土层,以保证草皮成活。

(3)种树防护。

植树应在1:1.5或更缓的边坡上,或在边坡以外的河岸及漫滩外。树种应选用能迅速生长且根深枝密的低矮灌木类。种植树木对公路边坡防护,公路绿化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树木的品种和种植位置及宽度的选择,应根据防护的要求并且结合当地自然情况来确定。

(4)自然形成植被防护。

在边坡未形成自然植被前,必须对加强路基的养护。当边坡土质不良时,可在坡面培腐植土促进草类生长。形成植被后,也要对植被进行养护,避免杂草丛生,影响路容。必须重视自然植被的作用,将这种天然防护作为一种防护形式加以主动利用。在设计和施工中,利用旧路控制边坡坡度,改善坡面土质,加强前期养护,促进植物生长,形成防护。

(5)植物防护的优缺点。

由于植物防护的技术方法简单,造价便宜,效果明显,植物防护在短期内能防止边坡的冲刷和恢复公路沿线的绿色景观,能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水分的相对稳定、缓和地表水的冲刷、减少坡面径流和降低流速,减少水土流失,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生态环境。但植物防护初期效果比较差,植物防护需要不断进行养护与管理等工作,日常养护管理主要是及时检查、灌水、除草松土、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和补植等。

2.工程防护。

(1)干砌护坡。干砌护坡的常见形式为干砌片石和干砌块石,可按需要砌单层或双层,单层厚度不小于25厘米干砌片石护坡垫层可采用碎石及砂砾,其厚度为10厘米至15厘米;基础选用较大石块砌筑,其埋深至侧沟底。干砌防护中的石料应选择未风化、质地坚硬的片石或块石。其他地区也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坚硬耐久的块状工业废料、建筑用砖等干砌护坡。

(2)浆砌护坡防护。浆砌片石护坡,一般采用等截面,其厚度视边坡高度与坡度而定,一般为0.25至0.5米;石料质量应符合公路行业砌筑要求;施工时清刷坡面松动土层、冲沟,坑洼处应分层填实避免被面沉落而引起护坡破坏;伸缩缝每隔10米设一道,缝宽2厘米,缝内填塞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泄水孔根据需要每隔2至3米上下左右交错位置,孔径0.1米,对土质边坡上的泄水孔,应在一面0.5米范围内设置反滤层,以防淤塞。

(3)护面墙防护。护面墙的厚度与墙高有关,一般采用0.4至0.6米,基础应设在可靠的地基上。为增加稳定性,护面墙可分级布置,分级之间宜设平台,墙背可设耳墙。墙顶应作封闭,防止地表水进入墙背。窗孔式护面墙的窗孔多采用半圆拱,高2.5至3.5米,宽2至3米,半径为1米至1.5米。拱式护面墙的拱圈,当拱跨较小(2至3米)时,可用10号砂浆砌块石;当拱跨较大(5米以上)时,可采用水泥混凝土拱圈。

(4)锚杆挂网喷浆(混凝土)防护。适用于坡面为碎裂结构的硬质岩石或层状结构的不连续地层以及坡面岩石与基岩分开并有可能下滑的挖方边坡。锚杆应嵌入稳固基岩内,锚固深度应根据岩体性质确定,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厚度不应小于100毫米,亦不应大于250毫米,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毫米。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公路交通事业日新月异,公路日益增多,人们出行带来极大便利。在公路路基边坡防护中,防护措施选择应根据公路等级,自然地理情况,气候情况等综合考虑,确保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总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搞好公路建设,确保路基边坡稳定、安全。

参考文献:

篇6

1.引言

在当今电子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快速发展,使得精密电子仪器、计算机等弱电设备应用更加广泛,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同样,雷电灾害对此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巨大[1]。本文主要研讨了供电防雷系统相关问题,具体介绍了TN系统中几种保护器,以期能够有助于今后的实际安装,并能有效防止雷电灾害。

2.供电系统中安全保护接地类型及应用保护抑制

2.1 IT 系统

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所谓IT系统就是利用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和接地体之间的良好的金属连接。PE线和中心线在IT系统中还连接了相关的阻抗,并不能简单认为两者为直接相通。对于在电气装置的电源进线端或者其附近的位置来说,有时候并不直接相连PE保护线和中性线,而采用下述的接线方式[2]:第一,比较并判断接地端子或总保护和每一相线之间以及接地端子或总保护和中性线之间的距离,选择路径最短者;第二,比较并判断总保护端子或总保护线和中性线以及每一相线与中性线之间的距离,选择路径最短者。

2.2 IN系统

1-装置的电压;2-配电盘;3-总接地端或总接地连接带;4-电涌保护器(SPD);5-电涌保护器的接地连接,5a或5b;6-需要保护的设备;7-PE与N线的连接带;F-保护电涌保护器推荐的熔丝、断路器或剩余电流保护器;RA-本装置的接地电阻;RB-供电系统的接地电阻

图1 TN系统中的4+0电涌保护器

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通过IN系统,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利用相应的保护线,通过中性点进行连接。下面则具体对比分析TN系统中的4+0电涌保护器和3+NPE电涌保护器。

1-装置的电压;2-配电盘;3-总接地端或总接地连接带;4-电涌保护器(SPD);4a-电涌保护器或放电间隙;5-电涌保护器的接地连接,5a或5b;6-需要保护的设备;F-保护电涌保护器推荐的熔丝、断路器或剩余电流保护器;RA-本装置的接地电阻;RB-供电系统的接地电阻

图2 TN系统中的3+NPE电涌保护器

图1则为TN系统中的4+0电涌保护器结构图,图2则为TN系统中的3+NPE电涌保护器,通过对比发现,4+0电涌保护器是三根相线和零线同时对地的保护,而3+NPE电涌保护器是三根相线对零线的保护加零线对地线的保护。4+0的电涌保护器一般用于TN-S三相系统中,而3+NPE的电涌保护器一般用于TT、TN-C-S、TN-S三相系统中,用途更为广泛。在产品自身来讲,4+0的是四个模块都是压敏,而3+NPE的是三个压敏模块加一个气体放电管模块的结构。其中,4+0电涌保护器是属于共模保护,3+NPE电涌保护器是属于差模保护。共模干扰电压会对线路的绝缘和与它们连接的设备构成危害。而差模干扰电压会对信号的测量产生误差或误动作。共模保护是指电涌保护器接在相线,中性线对地线之间,线路与设备内电路和器件对地绝缘。差模保护接在相线对中性线之间和相线与相线之间。保护设备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电路与器件。我们一般讲共模保护是指L1、L2、L3、N四线对PE线的保护;差模保护是指L1、L2、L3三线之间的保护;L1-N,L2-N,L3-N和L1-L2,L2-L3,L1-L3均可称之为差模。一般情况对单相系统共模保护是指L1、N线分别对PE线的保护;差模保护是指L1对N线的保护。对三相供电的设备差模保护可以是L1-L2,L2-L3,L1-L3,L1-N,L2-N,L3-N所以L-L和L-N都可以是差模。这个剩余电流保护器也可以装在母线的上方或者下方配合电涌保护器使用。

2.3 TT系统

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的这种保护系统,利用和系统接地无关的接地体,把电器外壳直接进行接地处理。

2.4 应用保护抵制

把电涌保护器直接安装在电气装置中,可以实现电压水平的保护抑制,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在电网的结点进行架空供配电网,对于每个长度超过500m线路来说,相应的电压保护则在线路末端建立,过电压保护器件应该在沿供配电线路的间隔500m进行安装,保证过电压保护器件的距离在1000m之内。

第二,对于供电网中部分为架空线路来说,存在部分为地下线路的情况,则应该根据上述方式,在架空电网上进行过电压保护,并且过电压保护应该从架空线至地下电缆的转换点进行。

第三,对于TN配电网供电的电气装置来说,间接接触提供保护则是通过自动切断电源,相连相应的相导体的过电压保护器件,保证接地导体和PE导体、PEN导体相连。

第四,对于TT配电网供电的电气装置来说,间接接触提供保护则是通过自动切断电源,过电压保护器件则应该为中性导体和相导体所提供。对于供电网的中性导体来说,其直接接地则并不需要把过电压保护器件安装在中性导体上。

3.结束语

在分析电涌保护器(SPD)的作用原理基础上,重点探讨了TN系统中的4+0电涌保护器和3+NPE电涌保护器相关内容,能够更好起到防雷减灾的作用,具有安全有效的运行效果。

篇7

随着高速公路事业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出现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车祸所致外伤特点是多发伤,病情复杂、变化快,发生外伤患者多,伤情轻重不一。因此,要求急救人员能迅速准确判断、识别患者伤情并及时作出相应处理。我院成为高速公路协作单位以来,于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成批患者3批,共计62例。入院后除2例因病情危重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现将成批车祸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与组织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62例,3批伤员分别为23例、19例、20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4~68岁。由于发生地段不同,医务人员接电话后到达现场时间分别为10 min和15 min,患者到达医院时间分别为25 min和30 min之后。患者伤情分为颅脑损伤11例,胸腹联合伤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5例,脾破裂2例,肋骨骨折8例,其他部位骨折20例,皮肤挫裂伤10例。其中1例颅脑损伤和1例胸腹联合伤抢救无效死亡。

2 急诊抢救护理

2.1 院前急救护理 接到120急救电话后,急诊科迅速出车,到达现场后,迅速判断患者伤情。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或将危及生命的患者,立即展开现场急救。同时迅速果断地处理威胁患者生命的伤情,主要措施有开通气道,建立静脉通道、包扎、止血等,初步处理后立即送往医院,途中注意利用车上设备,详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及静脉通路畅通。

2.2 急诊科抢救护理 建立绿色通道,急救护士分组进行抢救,配合医生对到达现场的患者进行初步分诊,根据伤情分为重、中、轻伤3类,本着先重后轻,先救后治的原则,对重伤患者进行另建1条或2条静脉通道,抗休克、心肺复苏、止血、吸氧,必要时使用呼吸机。对较轻具备后送条件的患者分批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处理及入院处理,较重患者病情允许时送ICU及手术室处理,及时缓解急诊科的压力。

3 组织管理

3.1 统一组织,统一协调,树立全院一盘棋思想 接到120急救电话的同时,医院迅速启动救治预案,成立救治领导小组,由医务科、护理部、药械科、总务科等科室组成,各成员各负其责。护理部迅速通知全院所有非外科护士长带领1~2名护理骨干及抢救车到达急救中心,配合医生分成救治小组,为抢救分诊做好准备,同时协调重症监护、手术室、各外科及供应室护士长到科内待命,做好人力及物力的准备,迎接患者入院。对危及生命需即刻手术的患者立即送手术室或就地进行处理。

3.2 保证救护质量,进行后续安排 急诊患者分诊基本就绪时,护理部及时抽调各增援护理人员到ICU及收住患者较多科室进行护理,保障足够人力。各外科护士长统筹安排本科患者的入科、抢救、治疗、处理及物品供应,合理安排本科护理人员,根据需要排双班确保患者的治疗护理质量。

4 入院后护理

4.1 手术室管理 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通知手术室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人员保证、各种器械包及相应准备,同时注意做好标准预防。术中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并配合抢救。

4.2 监护室管理

4.2.1 组织管理 患者入住监护室后,护理任务相当艰巨。护理部协助ICU护士长进行统筹安排,尤其是特护护士的安排,根据患者病情,护患比例要求1∶1甚至2∶1。对本科室护士和增援护士做好搭配,以便尽快熟悉情况,投入抢救。护士长对每位患者大致病情要了解,特别危重患者要安排经验丰富护士进行护理。联系协调相关科室,并保证各种抢救物品及时到位。

4.2.2 抢救护理 监护室患者病情危重,随时危及生命,要求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熟练的抢救操作技能,对病情观察做到稳、准、轻、快,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特别是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及时抢救,了解创伤性休克发生原因:胸部外伤伴血气胸,腹部外伤伴肝破裂、脾破裂,严重骨盆骨折、四肢骨折,其他严重创伤。让患者处于平卧位,下肢抬高15°~30°。用留置针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加压输血、输液,保证45 min输入1 500 ml以上液体[1]。同时防止心力衰竭、肺水肿的发生。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及每小时尿量,根据尿量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4.2.3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专科病情,特别是对颅脑损伤、胸腹联合伤及内出血休克患者重点观察。颅脑损伤患者,重点观察神志、瞳孔、呼吸及SpO2的指数。对胸腹联合伤患者,尤其注意观察出血部位、面色、呼吸及患者的主诉,行胸腔引流及腹腔引流者,观察引流液量及颜色,准确记录,即时报告。特别注意低头不语、反应冷漠的患者,可能是休克的前期症状,及时测脉搏、血压,及时报告医生,加快输液速度。合并肋骨骨折行胸带固定者,要听取患者主诉,观察固定是否有效。曾有患者,行医院购进的胸带固定后其呼吸困难症状无改善,且有加重趋势,SpO2降至

87%,遂果断去除胸带,立即用自制多头带进行固定,呼吸困难症状减轻,SpO2上升。

4.2.4 护理记录方面 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各项指标及处理方法。

4.2.5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差错发生。

4.3 病区管理 护士长充分组织好人力、物力,按照各专科护理要求进行,特别提醒注意是否有休克和内出血症状,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5 心理护理

由于高速公路车祸伤均是外地患者,人地生疏加上突发事故,伤员情绪均较激动,往往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所以心理护理要贯穿在整个救治过程当中。护士应特别注意使用安慰性语言,并尽量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尽快与家属联系。注重非语言交流,心理学家指出,信息交流=7%语言+38%语调+55%面部表情[2]。护士要注意自己语言的整体效果,在与患者交谈时注意力要集中,态度亲切诚恳,并不时加以点头和手势,以增加语言力度,使患者踏实[3]。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高速公路事业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出现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车祸所致外伤特点是多发伤,病情复杂、变化快,发生外伤患者多,伤情轻重不一。因此,要求急救人员能迅速准确判断、识别患者伤情并及时作出相应处理。我院成为高速公路协作单位以来,于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成批患者3批,共计62例。入院后除2例因病情危重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现将成批车祸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与组织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62例,3批伤员分别为23例、19例、20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4~68岁。由于发生地段不同,医务人员接电话后到达现场时间分别为10min和15min,患者到达医院时间分别为25min和30min之后。患者伤情分为颅脑损伤11例,胸腹联合伤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5例,脾破裂2例,肋骨骨折8例,其他部位骨折20例,皮肤挫裂伤10例。其中1例颅脑损伤和1例胸腹联合伤抢救无效死亡。

2急诊抢救护理

2.1院前急救护理接到120急救电话后,急诊科迅速出车,到达现场后,迅速判断患者伤情。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或将危及生命的患者,立即展开现场急救。同时迅速果断地处理威胁患者生命的伤情,主要措施有开通气道,建立静脉通道、包扎、止血等,初步处理后立即送往医院,途中注意利用车上设备,详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及静脉通路畅通。

2.2急诊科抢救护理建立绿色通道,急救护士分组进行抢救,配合医生对到达现场的患者进行初步分诊,根据伤情分为重、中、轻伤3类,本着先重后轻,先救后治的原则,对重伤患者进行另建1条或2条静脉通道,抗休克、心肺复苏、止血、吸氧,必要时使用呼吸机。对较轻具备后送条件的患者分批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处理及入院处理,较重患者病情允许时送ICU及手术室处理,及时缓解急诊科的压力。

3组织管理

3.1统一组织,统一协调,树立全院一盘棋思想接到120急救电话的同时,医院迅速启动救治预案,成立救治领导小组,由医务科、护理部、药械科、总务科等科室组成,各成员各负其责。护理部迅速通知全院所有非外科护士长带领1~2名护理骨干及抢救车到达急救中心,配合医生分成救治小组,为抢救分诊做好准备,同时协调重症监护、手术室、各外科及供应室护士长到科内待命,做好人力及物力的准备,迎接患者入院。对危及生命需即刻手术的患者立即送手术室或就地进行处理。

3.2保证救护质量,进行后续安排急诊患者分诊基本就绪时,护理部及时抽调各增援护理人员到ICU及收住患者较多科室进行护理,保障足够人力。各外科护士长统筹安排本科患者的入科、抢救、治疗、处理及物品供应,合理安排本科护理人员,根据需要排双班确保患者的治疗护理质量。

4入院后护理

4.1手术室管理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通知手术室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人员保证、各种器械包及相应准备,同时注意做好标准预防。术中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并配合抢救。

4.2监护室管理

4.2.1组织管理患者入住监护室后,护理任务相当艰巨。护理部协助ICU护士长进行统筹安排,尤其是特护护士的安排,根据患者病情,护患比例要求1∶1甚至2∶1。对本科室护士和增援护士做好搭配,以便尽快熟悉情况,投入抢救。护士长对每位患者大致病情要了解,特别危重患者要安排经验丰富护士进行护理。联系协调相关科室,并保证各种抢救物品及时到位。

4.2.2抢救护理监护室患者病情危重,随时危及生命,要求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熟练的抢救操作技能,对病情观察做到稳、准、轻、快,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特别是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及时抢救,了解创伤性休克发生原因:胸部外伤伴血气胸,腹部外伤伴肝破裂、脾破裂,严重骨盆骨折、四肢骨折,其他严重创伤。让患者处于平卧位,下肢抬高15°~30°。用留置针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加压输血、输液,保证45min输入1500ml以上液体[1]。同时防止心力衰竭、肺水肿的发生。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及每小时尿量,根据尿量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4.2.3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专科病情,特别是对颅脑损伤、胸腹联合伤及内出血休克患者重点观察。颅脑损伤患者,重点观察神志、瞳孔、呼吸及SpO2的指数。对胸腹联合伤患者,尤其注意观察出血部位、面色、呼吸及患者的主诉,行胸腔引流及腹腔引流者,观察引流液量及颜色,准确记录,即时报告。特别注意低头不语、反应冷漠的患者,可能是休克的前期症状,及时测脉搏、血压,及时报告医生,加快输液速度。合并肋骨骨折行胸带固定者,要听取患者主诉,观察固定是否有效。曾有患者,行医院购进的胸带固定后其呼吸困难症状无改善,且有加重趋势,SpO2降至87%,遂果断去除胸带,立即用自制多头带进行固定,呼吸困难症状减轻,SpO2上升。新晨

4.2.4护理记录方面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各项指标及处理方法。

4.2.5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差错发生。

4.3病区管理护士长充分组织好人力、物力,按照各专科护理要求进行,特别提醒注意是否有休克和内出血症状,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5心理护理

由于高速公路车祸伤均是外地患者,人地生疏加上突发事故,伤员情绪均较激动,往往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所以心理护理要贯穿在整个救治过程当中。护士应特别注意使用安慰性语言,并尽量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尽快与家属联系。注重非语言交流,心理学家指出,信息交流=7%语言+38%语调+55%面部表情[2]。护士要注意自己语言的整体效果,在与患者交谈时注意力要集中,态度亲切诚恳,并不时加以点头和手势,以增加语言力度,使患者踏实[3]。

参考文献

篇9

2、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

3、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4、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

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

7、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

8、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

9、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iso9001标准的实践探讨

10、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11、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12、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13、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14、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

15、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6、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17、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18、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

19、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20、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1、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2、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3、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24、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25、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26、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7、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

28、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9、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30、肿瘤病人化疗后并发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1、运用人性排班法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

32、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33、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

34、pbl教学法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35、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36、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37、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

38、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

39、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40、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41、外伤性截瘫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42、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43、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调查

44、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45、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体会

46、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7、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48、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

49、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50、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1、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52、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

53、沐舒坦雾化吸入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观察

54、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

55、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

56、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57、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58、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

59、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

60、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61、手术患者发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62、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63、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64、c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65、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效果观察

66、胃癌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67、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

68、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

69、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舒适的影响

70、护理干预对初诊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71、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7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

73、肺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74、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影响

75、舒适护理在自然分娩待产过程中的应用

76、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抑郁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77、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78、术前清洁肠道方法的观察和探讨

79、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80、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81、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认识和实施现状的调查

82、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83、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必然性和存在的问题

84、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

8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的舱内外护理

86、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赖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87、护理干预对初诊肝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88、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估

89、分级护理质量对护患纠纷的影响与护理干预

90、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护理

91、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92、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93、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94、胃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95、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96、行为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97、护理干预对初诊乳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98、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99、康复护理及肠内营养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100、腹部手术停留置导尿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101、腹式深呼吸和人性化护理对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观察

102、临床护士对基础生活护理认知情况的调查

103、门诊护理投诉原因的思考及对策

104、护理干预对初诊胃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105、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106、尿激酶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107、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

108、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服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09、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干预模式探讨

110、早期人工通便在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

111、卒中性昏迷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12、人工流产疼痛干预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113、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方法的探讨

114、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115、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早期护理效果观察

116、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

117、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自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118、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体会

119、高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康复护理

120、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121、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

122、性传播疾病患者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123、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干预

124、产妇产后实施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与体会

125、精神分裂症再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126、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探讨

127、护理干预对消化道肿瘤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影响

128、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

129、妇科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及护理

130、胸腹部手术后病人早期活动的心理护理

131、影响中上腹部手术后病人舒适度的因素及护理

132、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

133、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及护理体会

134、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135、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

136、乙肝患儿父母焦虑及应对方式的调查与护理对策

137、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常见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

138、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护理

139、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

140、舒适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效果观察

14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

142、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观察及护理

143、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不同护理方法效果观察

144、病例查房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145、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效果的观察

146、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147、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