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1 19:02: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外科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4岁,平均46.2岁。发病前皆过量饮酒。其中首次大量饮酒后发病7例,占77.7%。主要临床表现为酗酒数小时后上腹饱胀、疼痛,继而呕血黑便。一次出血量最多1000ml左右,最少400ml左右平均800ml左右。反复出现8例,占88.8%。全组病例均有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脉搏细弱、面色苍白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全组患者平素体健,发病时无其他诱发急性胃粘膜病变的病因,无胃炎、胃溃疡等病史。出血致就诊时间最短4小时,最长16小时,平均8.6小时。入院后急诊胃镜检查8例,均见胃粘膜糜烂、充血水肿。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1例,见胃壁多处细小血管出血,呈斑点状。考虑为急性酒精性胃粘膜病变伴上消化道出血。本组8例标本病理检查均证实有急性胃粘膜损害。按消化性溃疡治疗原则,给予抑酸、止血、支持、对症(包括输血)等处理,仍不能控制出血,中转手术治疗。
1.2手术方式:进腹首先切开胃前壁探查止血:清除胃内积血和凝块,探查时均见胃粘膜糜烂、充血水肿,并见有多处散在的小出血点,未见其它病灶。本组全胃切除2例(P型空肠代胃1例,Branne式空肠代胃1例),胃体窦加十二指肠球部切除6例,单纯胃前壁切开探查1例。
2、结果
全胃切除2例和包括十二指肠球部切除的远端胃次全切除6例均痊愈,1例胃切开探查病例,因未发现明显出血而终止手术。术后仍有大量出血,于术后50小时死亡。
病理学检查:糜烂性出血性胃炎6例,浅表性胃炎伴粘膜出血2例。
3、讨论
急诊胃镜检查是诊断急性酒精性胃粘膜病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本组9例中8例行胃镜检查确诊。当患者有活动性出血而胃镜又未能发现出血病灶时,应采取血管造影检查,以排除胃外出血灶的存在。出血性胃炎的动脉造影表现是弥漫的、细小的、不规则的多个小血管出血,呈斑点状。本组1例动脉造影符合上述表现。
服用非甾体消炎止痛药、肾上腺皮质激素、饮酒或有“应激”情况之后,可以引起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部分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广泛分布的多发性糜烂和溃疡出血是各种胃粘膜病变并发出血共同的病理改变,而对酒精引起胃粘膜病变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据分析,初属出血性胃炎。并发休克后,又夹杂又应激因素使然。根据王吉甫【1】和徐永玲【2】报道,通过对动物的研究,认为酒精能迅速渗透胃粘膜层,造成胃粘膜损伤。胃粘膜粘液屏障的破坏和钠水潴留,进而导致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并增加粘膜层的通透性,使固有膜和粘膜下层的血管、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暴露于有害物质中。由于有害物质对血管的直接作用,使血管充血、上皮脱落和坏死,形成糜烂。如较深的血管受损,则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若在此基础上再遭循环衰竭,进一步加重胃粘膜损害,则内科治疗难以奏效而需外科手术止血。急性酒精性胃粘膜病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可先行内科保守治疗,以消化性溃疡标准实施药物疗法,并让患者戒酒。对来势凶猛、出血量大、进展快、内科治疗不能奏效的病例,应及时中转手术。对手术中切开胃壁探查未见活动性出血的病例,应考虑到患者处于不同的血容量和血压状况时胃粘膜的病理表现有所不同:低血压时表现为肉眼不易见到的弥漫性、隐匿性渗血,待血压回升后则转变为显性渗血或活动性出血。在这种情况下,不应终止手术,须观察血压提升后的胃粘膜表现。本组有1例仅作单纯胃壁切开探查,因未见活动性出血而终止手术,结果在术后50小时死于再出血,是为教训。而另一例术中探查情形相同,提升血压后见渗血加重,且范围较大,行全胃切除,术后得以康复。
对急性胃粘膜病变并发出血时手术切除范围,已有大量报道,【3-5】。结合本组治疗情况,切除胃体窦和十二指肠球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黄修海的研究【6】上消化道出血部位的顺序为:胃窦部>十二指肠>胃底>幽门管>胃体。本组手术探查略有不同,以胃体部为主,其次是十二指肠和胃底部。我们认为切除范围主要取决于术中耐心仔细的探查和动态观察,其次要顾及术后的胃功能。另外,要严格掌握手术指证,术前尽可能明确出血部位。内科治疗要积极可靠,术后仍需严密观察出血情况。
参考资料
1.王吉甫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实用外科杂志,1991,2(11):61-63
2.徐永玲郑芝田胃粘膜保护新概念,中华消化杂志,1990,2(10):170-171
3.黄莛庭重视急性胃粘膜病变的临床研究,实用外科杂志,1991,2(11):58-60
偏瘫是额、顶、颞部脑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观察针刺在瘫肢恢复过程中的促进作用,2007年10月~2008年4月,笔者采用针刺疗法对25例脑外科术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选择在我院脑外科术后24h内即出现单侧上下肢肌力均下降者(按照0~5级分类法记录术后肌力),除外术前已有肌力下降或术后有意识障碍者。
1.2一般资料50例脑外科术后偏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17~76岁,平均56.0±15.6岁;原发病:脑瘤12例,脑出血13例;肌力:上肢0级9例,1级5例,2级4例,3级4例,4级3例;下肢0级7例,1级5例,2级7例,3级3例,4级3例;左侧16例,右侧9例。对照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19~73岁,平均52.3±14.0岁;原发病:脑瘤13例,脑出血12例;肌力:上肢0级9例,1级4例,2级5例,3级4例,4级3例;下肢0级6例,1级5例,2级5例,3级5例,4级4例;左侧12例,右侧13例。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抗炎、降颅压、营养等治疗。针刺组除常规西医治疗外术后3天加用针刺治疗,取内关、水沟、曲池、合谷、三阴交、极泉、委中等穴,并合用头针,治疗30天(每天1次),对照组只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术后30天肌力,计算肌力提高幅度。
1.4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专业会议修订的疗效标准[1]。有效:瘫肢肌力提高幅度≥1级;无效:瘫肢肌力提高幅度<1级。
2.2两组疗效针刺组25例,上肢有效20例(80%),无效5例;下肢有效18例(72%),无效7例。对照组25例,上肢有效8例(28.8%),无效17例;下肢有效14例(56%),无效11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上肢χ2=8.78,P<0.01;下肢χ2=6.72,P<0.05),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讨论
脑外科术后偏瘫是由于术后水肿压迫皮质运动区以及皮质血运破坏所造成的中枢性肢体功能障碍,其恢复以皮质血运的改善为前提,自然过程通常在发病后3周建立起侧支循环,继而肢体功能开始恢复,因此偏瘫后第1个月的肢体恢复情况可大致反映侧支循环建立的速度[2]。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组术后30天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可促进皮质侧支循环的建立和水肿的吸收,加速运动区功能的恢复,进而提高偏瘫肢体肌力。现代实验研究表明:针刺能促进血及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合成,提高NO含量,改善微血管自律运动,改善循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LPO)含量,从而减轻脑组织氧化损伤,减少钙离子细胞内流,改善脑组织钙离子的超负荷,良性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异常代谢,减轻脑细胞的坏死和凋亡[3]。也可促使因出血灶压迫、兴奋性受抑制而处在休克或休眠状态下的脑细胞觉醒并迅速恢复其兴奋性,进而使患肢的运动功能逐渐得以恢复[4]。最新的研究表明,无论何种针刺方式,针刺均通过增加Hsp70mRNA基因表达,促进Hsp70蛋白表达,从而达到保护和修复神经元的作用[5]。
综上所述,对神经外科术后偏瘫病人早期针刺治疗,可使意识、言语及肢体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明显,疗效肯定。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陈建华,李亚新,刘影.早期针灸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针灸,2007,27(12):907-909.
ModifiedPOSSUMscoringsysteminagedsurgicalpatient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clinicalimportanceofmodifiedPOSSUMscoringsysteminagedsurgicalpatient.Methods245agedpatients(≥75yearsold)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withmodifiedPOSSUMscoringsystemaboutthepostoperativemorbidityandmortality.Acomparisonbetweenthepredictedresultandtheobservationwasmade.ResultsThemorbiditywas49.79%andthemortalitywas14.28%estimatedwithPOSSUMscoringsystem.Theactualmorbiditywas35.51%andthemortalitywere4.89%wasobserved.ConclusionModifiedPOSSUMscoringsystemmaybemoreappropriatelyusedinhighriskgroup.
【KeywordsmodifiedPOSSUMscoringsystem;postoperativemorbidity;mortality
本文回顾性地应用POSSUM(physiologicalandoperativeseverityscorefortheenumerationofmortalityandmorbidity)评分系统对我院外科2003年1月~2004年12月245例75岁以上高龄手术病例进行评分,将评分猜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和实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评价改良POSSUM评分系统在高龄普外科病例中的使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245例,男114例,女131例,平均年龄77.6岁。全组共行急症手术52例,择期手术193例。其中胆囊切除及胆道取石引流术71例,胃癌根治及胃切除术4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46例,阑尾切除术34例,疝修补术17例,甲状腺手术8例,肠粘连松解及小肠部分切除术13例,肠道短路及造瘘术6例,脓肿清创引流术4例,结肠造口回纳术2例。本组病例共发生并发症87例次,其中摘要:肺部感染32例,切口感染18例,泌尿系统感染7例,厌氧菌感染4例,腹腔脓肿4例,应激性消化道出血5例,脑血管意外3例,急性肠梗阻3例,心力衰竭6例,急性肾衰竭3例,吻合口漏1例,胃瘫2例。全组死亡12例,其中5例死于肺部感染所致呼吸衰竭,3例死于心力衰竭,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死于急性肾衰竭。
1.2方法
1.2.1评分方法根据患者术前检查的各项生理指标及手术情况按POSSUM评分系统进行生理学和手术侵袭度评分(评分方法见表1)。根据Copeland方程式[1]计算术后每位患者的并发症率(R1)摘要:In[R1/(1-R1)]=-5.91+(0.16×12项生理学评分)+(0.16×6项手术严重性评分)。同时根据Prytherch提供的用于普外科病人的P-POSSUM评分方程式[2]摘要:In[R2/(1-R2)]=-9.066+(0.1692×生理学评分)+(0.155×手术严重性评分),计算出每位患者的术后死亡率。将根据方程式所得的结果同本组病例实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计算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均以术后30天之内为准)进行比较。
1.2.2统计学方法本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表1POSSUM各变量的计分
2结果
2.1POSSUM评分系统猜测值和实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概率猜测值和实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见表2。本组病例经POSSUM评分后由Copeland方程猜测所得并发症发生人数为122例(49.80%),和实际并发症的发生人数87例(35.5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2207,P=0.00139,P<0.01)。在R1>50%的病例中,本组有128例,其猜测并发症发生数为86例,实际发生73例,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χ2=2.80516,P=0.09396,P>0.05),由表2可看出随着R1的逐渐增大,即猜测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逐渐增高,实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猜测值越接近,实际猜测比接近1。
2.2PPOSSUM评分猜测死亡率值和实际死亡率的比较采用普外科手术病人使用的PPOSSUM评分方程式猜测的死亡率和实际发生情况见表3。经PPOSSUM评分方程式猜测的死亡数为35例(14.29%),和实际死亡的12例(4.9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4495,P=0.00042,P%26lt;0.01)。但在R2值%26gt;30%的病例中,本组共23例,猜测死亡13例,实际死亡10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χ2=0.78261,P=0.37634,P>0.05),猜测值和实际值接近,实际猜测比接近1。当R2值较低时(R2<30%),则猜测值明显高于实际值。说明PPOSSUM评分法更适用于高风险组病例。
表2猜测值和实际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
表3猜测值和实际死亡例数的比较
3讨论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外科医生面临的高龄患者逐渐增多,手术风险也随之明显升高。而老年患者各脏器的功能处于代偿的边缘状态,加之疾病和手术侵袭的打击,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远高于青壮年患者。因此,其手术风险的评估对患者治疗计划的制定及确保治疗的平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设计了许多种适应不同手术学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危险因素评分系统。其中POSSUM和APACHEⅡ评分法因简单实用,已在部分外科专业被广泛应用并证实具有实际意义。APACHEⅡ评分适用于腹腔内脓毒患者。而POSSUM评分系统是从近50个指标中经多因素分析筛选后,由12个生理学指标和6个手术指标组成。因增加了手术创伤指标,所以在判定手术对患者的影响上较APACHEⅡ评分更具有应用价值[3]。由于POSSUM评分系统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往往过高估计死亡率[4],Prytherch建立了用于普外手术病人的PPOSSUM评分方程式,并被普外科专业广泛应用。
通过本探究对245例高龄普外科手术病例的数据分析,发现改良POSSUM评分所得结果同实际情况差距较大,猜测并发症发生率为49.80%,实际发生率为35.51%(P<0.01),猜测死亡率为14.29%,实际为4.90%(P<0.01),这可能同诊治水平的提高及医院之间整体诊治水平的差异有一定关系。但随着猜测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升高(R1>50%,R2>30%),猜测值同实际值接近,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在低风险组病人中,应用POSSUM评分系统有可能过高猜测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而在高风险组病例中,猜测的准确率随猜测风险的升高而上升,故POSSUM评分系统在高风险病人中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POSSUM评分系统在国外也较多用于评价医院或医师手术治疗水平。不同医院及医师在处理同类手术时,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率不同,低于猜测值者被认为手术效果比较好,医疗水平较高[5]。这对于目前我国医疗纠纷的熟悉、医生医疗质量的判定也有帮助。
在使用POSSUM评分系统的过程中,收集数据的时间非常重要,因为生理学评分会随着时间的推延而变化,所以应尽量收集接近手术时间的数据。例如入院时间的各种数据,经治疗后往往发生了许多变化,已不能代表手术前近期的生理状况,据此得出的POSSUM评分及并发症、死亡的发生率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参考文献
1CopelandGP,JonesD,WaltersM.POSSUM摘要:ascoringsystemforsurgicalaudit.BrJSurg,1991,78摘要:355-360.
2PrytherchDR,WhiteleyMS,HigginsB,etal.POSSUMandPortsmouthPOSSUMforpredictingmortality摘要:physiologicalandoperativeseverityscorefortheenumerationofmortalityandmorbidity.BrJSurg,1998,85摘要:1217-1220.
二、参与《医学汉语》教学的必要性
为了让留学生更好的适应后期临床见习、实习,学院为留学生设置医学汉语课程的学习,并安排部分临床科室医生参与该课程的授课。《医学汉语———实习篇》教材的内容主要是医院住院部各科室常用的汉语,也涉及门诊常用汉语,具体来说,包括医院各个科室的中文名称、常用药物名称、人体各个结构的中文名称、常见病的中文名称、各种常见病的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报告及病历书写、住院部医生与病人的日常用语、实习医生与指导医生的日常用语。例如《医学汉语———实习篇Ⅱ》第十四课是由我们心胸外科负责给留学生讲授的,课文介绍了一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诊疗过程,在授课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先天性心脏病典型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涉及的中文,例如,涉及患儿症状的中文“身材比同龄的孩子小、容易出汗、咳嗽,有时伴有心慌、胸闷等”,有关体征的中文“收缩期杂音”,我们还会给学生展示典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X光片,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右心室肥大、肺动脉段明显突出”等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特点。通过参与该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接触交流,一方面逐步适应了学生的浓重语音,另一方面为学生后期进入心胸外科见习、实习过程对于心胸外科疾病的判断力及疾病发生发展的理解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标准化病人在胸外科教学中的运用
2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对策
2.1转变传统实验教学观念,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是培养护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及动手和创新能力的一门必修课程。应该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看待,把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的附属品中摆脱出来,加大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所占的比例。从当地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加强基础训练,重能力培养,强调素质提高,突出创新意识”作为实验内容调整和更新的出发点,以教育部最新新修订和编写实验指导手册为依据,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依据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重新改编和整合实验指导手册,在安排实验教学课时数和进度方面要通盘考虑各实验的难易程度、示教时间、练习时间以及学生人数,保证每位同学均有机会动手,并能达到熟练掌握每项操作的能力,逐步使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率。
2.2改善实验条件,加强实验投入
在原有的外科护理学的实验室基础上,必须根据最新的实验教学内容来增加实验设备,改善实验环境。例如购置创伤、复苏等标准化模拟人,解决外科护理学常见实验项目的有创伤操作及实体训练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各种模拟外科用房,如模拟手术室、模拟换药室、模拟病房和模拟重症监护室等,尽量做到标准化,力争达到实践要求。在保证实训教学的基本条件得到完善的基础上,设立多媒体资源,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外科护理实训技能的学习兴趣。坚持把仿真模拟临床试验、实战演练中心布局和临床操作实习地点三者相互结合,使得学生的模拟训练更加贴近现实,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学生们接触实际病人时的种种不适应感和各种突发问题,有利于从综合方面考察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与实际临床能力。
2.3增加综合性实验的开出率,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综合性实验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对有内在联系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性操作及变革,以观察和测评综合效果的实验。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验教学条件,适当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如在进行了一些基础实验之后,老师提出一些综合性实验方案或者让学生自己提出,各实验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设定方案、实践操作、反复论证等环节最终完成实验,最后老师在作以点评,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实验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分析分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delayedgastricemptyingFDGE)是胃肠道腹部外科手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这种并发症的正确诊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现对本院治疗腹部外科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经验与方法予以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997年7月至2007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20例腹部外科手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的患者,其中门脉高压术后2例,贲门部癌手术后3例,胃窦癌6例,胃溃疡3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十二指肠外伤2例,胰头癌3例。手术方法包括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加幽门成型术、远端胃癌根治术、毕II式吻合术、毕I式吻合术、胃穿孔单纯修补术、十二指肠溃疡行单纯修补术、十二指肠外伤行剖腹探查粘连松解术,胰头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术后情况:患者术后3~7d均出现排气,胃管引流量大致在300ml以下,拔除胃管后进食流质或者半流质2~3d后出现上腹部饱胀、呃逆甚至呕吐含胆汁胃液,患者无腹痛。查体见上腹部膨隆或者平坦,无明显压痛反跳疼,听诊肠鸣音。76%泛影葡胺溶液稍作稀释后,口服行上消化道造影,可见胃无张力,蠕动波减少甚或消失,吻合口通过欠佳或者缓慢。行胃镜检查一般无明显阳性发现,少数可见胃壁增厚。所有患者生化指标等均正常。
1.2治疗方法首先可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治疗,减少其焦虑恐惧情绪,并给予禁饮食,胃肠减压,及胃肠外营养支持等,使用促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莫利,红霉素等。辅助中医药治疗,若适量应用大黄以及针灸足三里、内关等穴位。另外尝试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如放置困难可考虑行空肠造瘘,以求尽早恢复肠内营养,同时辅助治疗。30例患者应用上述保守治疗方法后均恢复,FDGE症状消失,2~3个月后随访复查症状无复发。10例患者行手术探查治疗。解除梗阻因素如胃扭转,胃体张力过高,内疝以及粘连带压迫胃窦或者幽门等结构。术中必要时可同时行胃空肠吻合、空肠造瘘、空肠与空肠侧侧吻合等。
2结果
以上病例经上述方法治疗后FDGE症状均消失,住院治疗天数10~23d,平均16d,2~3个月后随访复查症状无复发。
3讨论
腹部外科手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的机率在0.6%~0.7%。腹部外科手术后胃排空障碍一般分为机械性和功能性两大类别。机械性因素有粘连带压迫致输出肠袢不全梗阻、吻合口狭窄、胃体扭转等,多与手术时的操作有关联。一旦出现,往往需要再次手术而得以解决。FDGE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是十分明确,有学者认为与精神因素有关。手术操作中损伤迷走神经机会较多,正常情况下,在距贲门5~7cm处有cajal细胞,它具有起搏功能,维持正常胃的电节律活动,并产生控制胃蠕动的慢波。迷走神经对胃电节律活动由调控的作用,能保持胃正常的电节律以及排空的功能。除此之外,胃排空障碍还与严重创伤以及手术刺激有关,创伤和刺激使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的状态,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增加,即可引发胃排空延迟。同时手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使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抑制胃动力,且儿茶酚胺与胃平滑肌细胞膜上的a和b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胃平滑肌收缩,从而抑制胃的排空。对合并有幽门梗阻的患者,术前应插胃管减压和洗胃,术后明确为FDGE后首先应减轻其焦虑不安等情绪。其次,营养支持在整个治疗中非常重要,早期可使用TPN,通过中心或外周静脉营养,能量总量一般为(126±21)KJ/(kg•d),同时注意胃肠功能监测,每天评估胃肠功能情况,一旦恢复及早考虑肠内营养,因为胃排空障碍患者如长期禁食会出现肠黏膜萎缩,屏障功能下降,容易发生细菌移位和毒素吸收,而肠内营养不仅能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而且能刺激肠黏膜细胞分泌胃肠素,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同时可辅以中药治疗,针灸足三里、内关等穴位,均有助于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若以上治疗措施效果欠佳,则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寻找病因同时解除诸如粘连、扭转等因素。通过上述综合治疗,腹部外科手术后FDGE多能在较短时间内治愈。所以,腹部外科术后患者出现FDGE时,应首先排除机械性因素,明确为功能性因素后,采取包括精神安慰、肠内外营养、促胃肠动力药物及中医中药的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2电子鼻咽喉镜以及显微镜下的操作训练
研究生在鼻内窥镜和显微镜下操作训练,主要是鼻内镜手术后患者换药及中耳手术后显微镜下换药操作训练。培养鼻内窥镜的稳定握持,同时训练镜下操作的稳定性。该项训练完全是在带教老师的直视指导之下,对于研究生迅速的掌握相关的技巧极其关键有效。
到目前为止,西方先进国家的科技学术期刊的出版一般有下述三种主要的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编辑部与出版社合作的模式,首先由主办单位的期刊编辑部负责收稿、稿件审理和修改、决定稿件录用与否等工作。一旦稿件定稿,则以后的排版、版权认定、校对、出版、(网络)单行本寄送、纸本期刊发行、数据库收录发行等工作全部由出版社负责,包括与作者的联系和互动。一般来说,一个出版社与很多期刊社或编辑部签订合作协议,其中网络投稿软件的开发通常由出版社统一负责开发,交给期刊社或编辑部使用,因此通常可以看到,由同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不同期刊有着类似的投稿系统和主页,它们都在出版社的主页下有链接。
第二种模式是学术团体式的出版形式,有些大的学术团体或研究所,同时主办好几份期刊,学术团体同时兼备出版社的资格和功能,专门出版相应的科技期刊,这些期刊通常由学术团体负责审稿和出版的全过程,例如,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美国化学会(ACS)、美国数学会(AMS)、英国皇家学会(RS)和英国皇家化学会(RSC)等都有自己的科技期刊及数据库。
第三种是期刊社把所有的流程都包揽了,这种模式通常是一些电子版期刊,他们实行网络化出版和OpenAccess(OA)的模式,让读者免费下载浏览。
与上述三种模式相对应的数据库通常是:第一种模式的全文数据库就在出版社,这个数据库是出版社的商业盈利资源,如SpringerLink数据库、ElsevierScienceDirect数据库;第二种模式的全文数据库在学术团体如学会,虽然学会是非营利机构,但是数据库也是盈利资源;第三种模式的全文数据库就在期刊社,通常主要以交流被引用为目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目前,也有一些出版社旗下的部分期刊实行OA模式,例如,HandawiPublishingCorporation旗下就有不少实行OA的期刊。
至于二次文摘数据库,通常与学会、信息研究所(公司)、科技情报研究所等研究单位相联系在一起,如美国数学学会(AMS)的MR、美国化学文摘服务社(CAS)的CA、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InformationInc.)的EI、美国科学研究所(ISI)的SCI和ISTP、德国数学文摘社的ZBLMATH、英国机电工程师学会(IEE)的INSPEC、俄罗斯全俄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VINITI)的《文摘杂志》AJ。这类数据库主要提供一次文献的摘要、评论、索引信息、检索,旨在为科学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专业、实用的数据、知识等信息服务,支持最新的研究。
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发展是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数据库产品的传播由纸本、磁带、软盘、光盘等发展到今天的网络数字化传播,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期刊出版和数据库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模式,严格遵循版权保护的基本原则,除了OA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二次文献数据库基本是商业操作的模式。
长期以来,中国的科技学术期刊的出版基本上停留在编辑部负责审稿出版的全过程(各自为政)的阶段,当然有些编辑部把排版印刷工作交给一些专业的排版公司和印刷厂,发行方面一般是邮局发行、代办发行、自办发行3种形式。目前,已经有一些英文版的中国科技学术期刊与国外的出版社合作,走上述的第一种模式的路子,但是这只占很小的比例,因为中文期刊毕竟占绝对多数。
我国的科技期刊数据库始于1989年由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其前身为中国科技情报所重庆分所数据库研究中心)创建的以软盘形式发行的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后发展成为网路版的中文期刊数据库(简称维普)。维普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化期刊合称为3大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其中中国知网是中国知识基础工程(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CNKI)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1995年立项的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发展而来,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网上期刊信息资源之一。万方数据化期刊是科技部“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科技期刊网络服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1990年建成并出版了涵盖1.6万家企业的中国第一家商业化商情类数据库。3家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主体都是针对科技期刊的全文收录,其操作模式基本上是由期刊编辑部提供期刊的纸本或电子资源,再制作成数据库的资源。与国外文献数据库载体的发展模式相同,我国的文献数据库同样经历了从磁带—光盘—网络的发展过程,且目前网络型数据库已成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主要形式。
与国外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发展不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全文数据库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有明显的不同。
首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与其所收录的科技期刊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这是与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巨大差别。上面提到的国外科技期刊第一种和第二种出版模式,它们与科技期刊数据库有明显的从属关系和统一的操作模式。但我国的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服务商是由各情报所、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衍生出的公司,数据库的内容是由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所出版的科技期刊,两者间不存在从属关系。公司要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的。而数据库的建设要借助于各家独立于这些公司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其协调过程的困难性可想而知。
其次,我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所收录的期刊具有很大的重复率。无序竞争、政企不分、以权代法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尊重知识的社会氛围,是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中文科技数据库建设初期,由于各数据库的建设单位多为情报所、研究院所和高等学校等国家事业单位,缺乏市场经济的体制规范和竞争意识,各个数据库并没有在信息资源建设上争取各家科技期刊社(编辑部)的独家授权。而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对被哪家数据库的收录所产生的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并不太在意,任由各大数据库对期刊文章进行收录、整理和分类,甚至以进入数据库的多寡作为期刊的评价指标,似乎进入越多数据库就越“高档”和光荣。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所自身特有的一个不同于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怪现象,这就是数据库所收录期刊的高重复率,尤其以三大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最为明显。
三大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虽然所收录期刊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相当高的重复率。这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一方面也为使用者带来巨大的不便。由于各数据库均为收费数据库,各图书馆在购买时往往需要购买2到3种,而其中一大部分都是相互重复的。针对这种情况,一些文章试图从各个数据库的异同进行比较来对图书馆的购买进行指导。
二、中文科技学术期刊数据库发展现状和挑战
由于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必然走向商业化之性质,数据库商之间的竞争其实从各自成立的那天起就已经存在。只是数据库建设之初,由上所述各种原因,表现得不甚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数据库产品移市场中所展现的巨大盈利能力和产品开发的逐渐完善,各数据库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在数据库内容的争夺上表现得尤其明显。2000年某数据库公司被多家期刊杂志社因著作权问题,这当然是由各期刊社日益增加的版权意识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但更深层次的是数据库商之间的竞争结果。
这一时期,各家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服务商为了扩大规模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开始了针对科技期刊的“争夺战”。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有几方面:
首先,以内容争夺为主,通过内容争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由于数据库技术的普遍性和成熟性,数据库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业趋同化,即通过对所收录的各种科技期刊整理成数据库(网络版和光盘版)来提供文献检索和阅读的服务。因此,数据库的内容建设变得重要起来,从而形成了数据库服务商对信息资源——科技期刊的全文信息这一资源的争夺,而且各数据库商更加倾向于对科技期刊的独家收录。2008年下半年,多家科技期刊社(编辑部)收到了某数据库商关于独家收录的协议(征求意见版),竞争的激烈性由此可见一斑。目前,部分期刊社已实行独家授权的方式,这无疑会调整现有产业链中的关系,且迫使数据库商和刊社加强合作,从期刊内容的单纯数字化和网络向深层次的网络出版和信息服务拓展。科技期刊全文信息资源独家授权的争夺将是这段时期最显著的特征。
其次,过程中更重视著作权问题的处理。各个数据库在建设之初,我国关于数据库的版权问题尚无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得数据库商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缺乏法律观念,忽视甚至侵害著作权人的著作权。为日后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隐患。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各家科技期刊著作权意识不断增强,且对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复收录的利弊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各数据库服务商也更加重视其所收录期刊文章的著作权问题。因此,在竞争过程不论是数据库商还是各种科技期刊都更加重视法律法规,通过运用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权益。
再次,数据库商以合作协商的姿态与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进行沟通。在尊重科技期刊社(编辑部)的意愿上,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精神争取各科技期刊的全文收录。例如,中国知网将全年的财务收支情况公开发给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并通过提供各种有益信息,提供各种服务(如召开编辑培训会议)等方式来与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维护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各社(编辑部)对其增深了解、增进感情,赢取各社(编辑部)的信任和支持。
这一时期,各数据库商把主要精力放在数据库的内容建设上,通过各种方式争取更多科技期刊的收录直至独家收录。由于科技期刊社(编辑部)与数据库商的非从属关系,这个过程将是漫长、曲折的。实际上,早期一些英文版的科技学术期刊曾经被国内的这几家全文数据库所收录,随着它们投于Springer或Elsevier出版社麾下,它们所属的论文已经全部撤出中文数据库。那么,可以想象得到,如果要做到像国外一样,全部科技期刊独家收录,中国的全文数据库将经历一场痛苦的重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来自国外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挑战。虽然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科研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多,各科技期刊的稿件资源比较充沛。但由于国外科技期刊影响力大,大部分国内科研人员的优秀稿件都被国外期刊吸引过去,这一现实直接影响了国内科技期刊的质量,进而间接影响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质量。
其次,一些先进的出版理念也给科技期刊数据库甚至整个出版行业带来挑战,如OA出版。OA出版理念是一种新的出版理念,并在实践中被积极探索。OA是OpenAccess的缩写,国内翻译为开放存取或开放获取。其倡导为促进学术交流而进行文献的免费获取。OA文献的出版是通过一些官方机构及非营利组织建立的开放存取网站或其他形式的出版物,出版成本一般由作者、政府及出版机构等提供。目前,已形成一些有较大规模的网络OA出版项目,如美国学术出版与资源联盟项目(SPARC)、科学公共图书馆项目(PLoS)等。国内也有一部分高校学报实行免费全文下载,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所建立的科技论文在线网站也已颇具规模。这种新的出版模式无疑将挑战现有的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利益链条。
三、关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发展的思考
数据库资源的争夺自始至终无论在国内国外都在进行着,但国外的竞争多是在稿件(上游)资源的争夺上,而国内则是在期刊(下游)资源收录的争夺上。因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各服务商必须在合理处理与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的关系上多下工夫。尤其重要的是,各数据库服务商和各科技期刊社(编辑部)要有明确定位。
首先,数据库服务商定位。
针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特点,数据库服务商要合理定位,结合自身优势,发掘数据库自身特色。一定要认识到数据库向精专细化发展的大趋势,例如做好某些学科期刊的数据库,专门收录某一学科的期刊。另外,要密切联系各中文科技期刊社(编辑部),争取收录更多的优秀刊物;同时,要把握市场规律,积极探索合理的市场化道路。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数据库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这不仅能为数据库商带来更多的利润,而且也为中文科技期刊扩大影响力作出贡献,这将是中文科技期刊社(编辑部)在是否接受被该数据库独家收录时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必须明确把独家收录作为数据库收录的原则,不能一味迁就期刊社,必要时必须摈弃违反原则的期刊入库。实际上,各全文数据库必须明确意识到,放弃部分期刊,是势在必行的事情,除非有哪家数据库全面倒闭,不然你总得有所舍弃,让所有的数据库都能生存下去。
其次,中文科技期刊自身定位。
中文科技期刊的自身定位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发展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各期刊必须充分了解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原则和版权的重要性,要形成关于数据库独家收录的统一认识。要结合本刊的办刊宗旨,从提高刊物质量和影响力的角度进行思考。不要盲目服从于被动的收录,应在认识到数据库收录重要性的基础上与各个数据库进行积极沟通,从而解决刊物是否要被收录、需要被具有何种特色的数据库收录以及收录方式等问题。
再次,政府在加强针对数据库发展的法制建设,规范数据库的发展,为数据库发展提供系列、持续的指导意见也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探讨,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使我国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形成科学良性的发展和有序合理的竞争,避免资源的浪费。其中引入市场机制和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是重要的手段。可喜的是,数据库发展这种无序竞争、政企不分、以权代法所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强调“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引导各数据库商遵纪守法,有序竞争,自由重组。实际上,据我们上面的分析,数据库的调整、合并、重组,应该是不可避免的。
选择2011级护理专业两个班共计98名学生,其中男生18名,女生80名。将两班随机分组,1班50名学生为实验组,2班48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课程设置、学习成绩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以病例为载体,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设定问题为引导。授课前展示病例、设定问题引出新课,将课程内容按照护理程序讲授完毕,学生对之前设定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每组推荐一名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再对学生的讨论予以评价。
1.2.1健康教育路径表设计
笔者结合外科护理学课程内容特点,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入院、手术及出院3个阶段,并制定各个阶段的健康教育知识内容。
1.2.2教学实施
(1)课前准备:①成立外科护理教学组,教师共4名,其中1名为实验教师。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健康教育路径表的设计及课程内容开展;实验教师主要负责教学设备、环境准备与专业技能操作指导。课前4名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讨论课程内容、课程环节及操作细节等。②在实验组授课时,将学生分组(6人一组)。每组设3名学生为“病人”组,3名学生为“护士”组。③授课前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任课教师列出课程开展所需相关知识清单,安排学生利用健康评估教材、图书馆资料及网络视频等学习相关知识。④利用课余时间,4名教师对“病人”组和“护士”组分别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将护理评估方法予以梳理,让学生明确护理操作手法及病理学意义。(2)教学过程:课前学生分组,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展示病例,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病人入院—手术—出院为时间流程,以角色扮演为主要形式,以开展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进行。①“护士”健康知识指导:每位护士对3位“病人”同时进行健康知识指导,每组共完成3个周期;②“护士”评估操作:“护士”与“病人”一对一,每位“护士”对“病人”进行操作,另外两位“病人”随旁监测,待护理操作结束后,换其他两组依次进行,一次完成3个周期。3个周期结束后,学生进行角色对换。双方对彼此在健康知识指导或操作中出现的失误进行记录,4名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纠正及评价。
1.2.3效果评价
根据课程及学生特点自行设计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对两组的教学效果以问卷调查和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评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习兴趣(4条)、团队合作能力(2条)、沟通能力(1条)、操作能力(2条)、思维能力(4条),共5个维度13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5分为满意,4分为较满意,3分为一般满意,2分为不太满意,1分为不满意。现场共发放9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考试均采用闭卷形式,采用百分制,共25题,每题4分。
1.2.4统计学方法
将理论考核成绩及调查问卷结果输入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及格率为93.8%,对照组为80.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讨论
3.1应用意义
健康教育是一门涉及医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学科的边缘学科,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承担着教育者的角色,必须掌握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与相关技能。而临床上部分护理人员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影响其深入、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而这对病人的病情改善是不利的,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学者将临床路径这一工作方法应用于病人健康教育工作中,使护士的健康教育程序化、目标化、具体化。张国娣等研究表明,通过流程化的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为病人提供帮助,契合了病人渴望获取医学知识的心理,融洽了护患关系,增加了护患双方的互动性,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健康教育路径表的实施不仅需要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练习与实践,而且也需要护生在校学习护理专业课程中体会与练习,便于日后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外科护理学专业性较强,与学生以往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学生普遍觉得理解及记忆知识有困难,学习兴趣不高,教师课堂组织困难,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将健康教育路径表引入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不仅是护士工作方法、教学方法的尝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操作能力,最终提高外科护理学教学质量及学生的临床适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将健康教育路径表引入外科护理学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2应用优势
3.2.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整体护理观念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提出问题给学生,接收学生答案,并和标准答案进行比较,给出评判。教师看似在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质是学生在按照教师设计好的问答模式寻找标准答案,学生没有自己的空间想象。本研究将健康教育路径表引入教学中,一方面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目前临床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另一方面,健康教育路径实际上就是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学生结合病例进行分组活动时,通过整合护理知识来对“病人”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健康教育,不仅保证了时间上的连续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整体护理观念。
3.2.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外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非常突出。部分教师采用了以多媒体教学为框架的传统教学,即以讲授为主要形式,以多媒体替代板书和模型进行教学。即使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病例,绝大多数也是以病例为载体来展开新课,讲授结束后再针对病例进行分析。如今在教学中引入健康教育路径,不论是“护士”还是“病人”,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3个周期结束后的角色对换,更保证了学生对所有知识的全面掌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增强了合作意识。
3.2.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演示、角色扮演等为学生创造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的实践机会,提高其语言和非语言交际能力。本研究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使用健康教育路径表,可指导护理人员按计划和时间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逐项落实,以防遗漏,克服了以往健康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此外,由于存在真实的“病人”,在分组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能理解“病人”就医时的心理状态,并结合情境思考解决护患沟通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同时在实践中也锻炼了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如眼神、手势等,为学生以后走上临床岗位进行护患沟通做好准备。
3.2.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
由于外科护理本身的专业性,在校开展外科护理专业操作很少甚至没有,以致学生对于外科护理的操作了解甚少。如今将健康教育路径表引入外科护理学教学后,由于“护士”需要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操作及功能锻炼指导等,学生需要通过技能培训掌握必要的专业操作,不仅理论水平得到提升,而且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
对照组13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测量以及遵医用药等。试验组的130例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个性化护理方式,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人性化干预护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把患者作为服务中心,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其具体措施为:
①转变服务理念,人性化护理的服务理念就是转变传统的“功能模式”,而是遵从“服务性模式”,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始终按照“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先转变理念,由被动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的服务,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重视患者的利益,充分从患者的生理需求、心理及社会需求全面出发,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不仅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还需要及时掌握患者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等各方面,思考问题的时候尽可能站在患者角度,理解患者的需求并尽可能的满足,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只有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病情服务,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自身的学习,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重视患者的利益,以此为患者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②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定期开窗通风、消毒杀菌,保持病房的安静,从而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舒适的养病环境;在病房的布置上还可以按照患者个人的爱好进行布置,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相应的陪护用品;
③医护人员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受到疾病的刺激,加上医院陌生的环境、害怕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受到亲人或朋友的冷漠等因素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大大影响了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从而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从患者的各方面情况充分考虑,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就要加强对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患者的家庭状况和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对患者在生活上、工作上和学习上的困扰进行心理护理,和患者多讨论一些其他的问题,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电视节目、听音乐一集看书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从而减轻疾病及治疗对患者的刺激,护理人员应表现的大方、热情,取得患者的信任,改善护患关系,缓解患者的抵触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另外是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患者家属在患者治疗中是否配合,关系到了护理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也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愈效果。一般而言,在临床医学中一些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会发生一些问题。尤其是对高龄患者和小儿患者,在接受治疗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次性针刺不成功的情况,患者对于会存在一些抵触情绪,患者家属本身对患者的病情比较担心,在出现这些意外情况,也会造成患者家属出现抵触情绪,从而不利于护理人员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护理人员在注重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预先应该为患者讲解患者病情,让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提高患者家属对患者疾病的认识,患者家属才能够端正心态,掌握日常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及时做好心理准备,减少对患者的担心,并积极调动患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④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可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为患者讲解外科疾病规范化治疗知识、日常注意事项、自我护理措施、康复训练等等,每天床头交接班时真诚问候,详细询问病人不适,及时解决各种问题。运用真挚的语言安慰患者,巧妙的告知性语言告诉患者其病情发展状况、治疗情况以及护理情况,让患者配合治疗,了解日常中的注意事项,对于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护理人员也要做到及时的回答,运用合理性的语言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
⑤饮食护理,有的患者在饮食上要特别引起重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和身体状况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对于患者的日常饮食,可以选取一些富含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纤维以及营养丰富的食物,确保患者营养供给充足,并教育患者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严禁吃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并结合患者的饮食爱好调节饮食类型,要求患者要多喝水;
⑥术后护理与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及病情发展情况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安抚患者,缓解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另外是做好患者的口腔、皮肤、留置针、尿道等护理,观察切口情况、呼吸情况,做好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和体质状况为患者建立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⑦护理注意事项,在开展人性化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提高对患者的关注,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关注,因此护理人员应提高患者患者的关注度,从病情和生活上关心患者,了解和尊重患者;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应表现得大方、热情,不可表现出不耐烦等态度,切忌在患者面前窃窃私语;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应充分掌握技巧,积极利用微笑等肢体语言,注意使用文明语言,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在日常护理工作的各项操作比如扎针等过程中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并随时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另外是医院及科室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人性护理理论制度,要求科室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制定的制度开展护理工作,科室及医院相关责任人员定期考查实施情况;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护理细节,比如可以在患者生日的时候给予祝福,特别是在业务繁忙的时候应做到不慌不乱,避免引起患者恐慌;最后是在实施各项操作之前尽可能为患者详细说明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等,在进行静脉穿刺等相关操作的时候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并尽量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在此过程中积极通过沟通交流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刺激。
1.2效果判定标准
患者治愈后,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其调查主要是采取该院自行设定的满意度调查题目进行调查。共计20个题目,每一个题目均通过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标准进行评定,分数分别为5分、3分、1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合计总得分,如果总得分超过90则判定为非常满意,70分以上表示满意,7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
1.3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经χ2检验。
2结果
在该次调查中,试验组对护理人员的总满意度为96.92%,其中有101名患者对护士人员的护理表示非常满意,有25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表示满意,只有4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表示不满意,仅占总人数的3.08%。在试验组的130例患者中,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总满意度为86.92%,其中有82名患者对护士人员的护理表示非常满意,有31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表示满意,有17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表示不满意,占总人数的13.08%。两组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给予患者更为全面的细节护理。在手术进行时,必须保持严谨的工作状态,根据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时,应格外小心,避免液体或异物进入患者的耳朵或眼睛。观察患者是否舒适,帮助患者贴减压贴,避免患者局部受压。对于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应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手术治疗效果。
1.2术后细节护理
手术结束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工作,存放好手术标本,以便查阅。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掌握患者恢复情况。
1.3细节记录
应加强细节方面的护理,并全程记录护理过程,保证护理记录的客观性和完整性。对于护理过程中,患者的突况、患者病情、医嘱、医疗操作及护理操作等,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并随着治疗的深入及时更新。
1.4感染护理
成立护理质控小组,负责监控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护理操作标准进行护理,注重细节。定期开展无菌护理专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1.5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程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并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率=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24/25),对照组为84%(21/25)。观察组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4%。对照组感染4例,感染发生率为16%。两组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