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施工技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23 15:38:5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施工技术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施工技术论文

篇1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混凝土大坝、高层建筑的地下室混凝土底板都是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但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有关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导致结构垮塌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优化混凝上配合比的目的是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抗裂能力。

(一)施工材料的选择

1.水泥的选择。内部混凝土主要考虑抗裂性能好、兼顾低热和高强两方面的要求,一般采用低热矿渣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外部混凝土,除抗裂性能外,还要求抗冻融性、耐磨性、抗蚀性、强度较高及干缩较小,因此一般采用较高标号的中热硅酸盐水泥。当环境水具有硫酸盐侵蚀时,应采用抗硫酸盐水泥。

2.骨料的选择。选用结构致密,并有足够强度的优良骨料,特别是粗骨料,具体应符合有关的标准、规范和规程。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骨料要求表面洁净,不含杂质。②砂子采用中砂,石子采用大粒径的卵石或碎石。③砂子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含泥量不得超过1%。④粉煤灰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以部分粉煤灰代替水泥,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利于施工操作,而且对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有益。在混凝土工程中,掺人粉煤灰时应满足:选用细度合格、质地优良的粉煤灰;粉煤灰的掺量一般以15%~20%为宜。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优化

通过试验室进行多种配合比的试验和研究,选用最佳配合比作为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最佳配合比应满足以下要求:

1.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少于6小时。

2.混凝土的砂率控制在35——40%。

3.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

4.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3.0kg/m3。5.水泥中铝酸三钙含量<8%。

二、优化混凝土的供应

大体积混凝土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供应,混凝土原材料计量要准确,以保证配合比的准确性。

(一)计量。要求使用检定过的计量器具,保证计量正确。每工作班正式称量前,要求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

(二)拌制。控制原材料投入搅拌机顺序,不得采用“外掺”、“后掺”等作法。混凝土必须严格控制拌制时间,驻站工程师每一班抽测2次。搅拌完成后装入运输车时,即要求每车测定坍落度,同时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得存在离析、分层等现象,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能出站。

(三)运输。根据路线的比短、交通的状况,随时增减车辆,保证混凝土的正常供应,连续浇注,避免因混凝土供应不上而出现冷缝。混凝土运输时间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180min,对到达浇筑点超过210min的混凝土不得使用。混凝土运输车离开搅拌站后不得掺加任何材料,包括水、外加剂等。混凝土坍落度在运输过程中损失超过40mm或混凝土到达浇筑点温度大于25℃,不得浇筑到作业面。要求从每个搅拌站每隔一段时间就派出一辆混凝土罐车,保证混凝土供应的均衡性。因大体积混凝土方量较大,要求搅拌站派管理人员进驻现场指挥、联络、协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措施。(一)混凝土浇筑方法。混凝土的浇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层混凝土初凝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施工裂缝出现。依据设计图纸中的后浇带将整个大底板划分成厚薄、大小不同的区段,每个区段将独立一次浇筑完成。

(二)混凝土振捣方式。混凝土振捣时布置三道振捣,第一道设在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设在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设在混凝土的坡顶。每道设2台振捣器,三道振捣相互配合,确保振捣覆盖整个坡面。使用振捣棒振捣,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50mm,振捣棒移动的间距以400mm左右为宜,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以混凝土面泛浆为宜。混凝土表面要用刮杠刮平,再撒5mm——25mm碎石,用木抹拍实抹平。

(三)泌水处理。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通过侧模底部开孔将泌水排出基坑。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形成集水坑,及时用水泵将泌水排除,以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表面裂缝。

(四)表面处理。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2~8h,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板反复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再用铁面板收面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

(五)加强施工管理。在混凝土结构中,强度不是均匀的,裂缝总是从强度最低的薄弱处开始,当混凝土质量控制不严,混凝土离差系数大时裂缝就多。为防止裂缝,必须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四、加强混凝土养护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块体里外温度差和减慢降温速度来达到降低块体自约束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以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对混凝土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温层材料和厚度待定)。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先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进行养护,保温材料夜间要覆盖严密,防止混凝土暴露,中午气温较高时可以揭开保温材料适当散热。底层塑料布下预设补水软管,补水软管间距68m,沿管长度方向每100mm开5mm水孔,根据底板表面湿润情况向管内注水,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混凝土泌水结束、初凝前为了防止面层起粉及塑性收缩,要求进行多次搓压。最后一次搓压时采用“边掀开、边搓压、边覆盖”的措施。对底板面不能连续覆盖的部位,如墙、柱插筋部位、钢柱等采用挂麻袋片、塞聚苯板等方式,尽可能进行覆盖,避免出现“冷桥”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严禁上人踩踏,浇筑完成24小时内,除检测测温设备及覆盖材料外,不得上人踩踏。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要小于20℃时方可拆除,并在中午气温比较高时才可安排保温拆除。

五、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混凝土的供应,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严格施工管理,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就可以低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本身抗拉性能,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建筑幕墙的施工技术作为建筑施工的一部分,必然随着建筑地点的不同而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施工现场或者一个施工现场的不同地方,因此,建筑幕墙的施工管理具有地区性以及流动性的特点,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各地风俗习惯以及气候特点不同,幕墙的施工工艺也有所变化。

2、露天作业

建筑幕墙作为建筑外体立面的一部分,属于围护结构,这也就注定了建筑幕墙施工必须在露天环境下进行作业,此外建筑幕墙作为建筑物最外面的一层结构,施工时所使用的脚手架在长期遭受日晒雨淋后,更加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3、协作配合关系复杂

一项施工作业的进行要经过多个步骤之间的相互配合,比如施工技术方案首先要经过建设单位的认可,然后由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监理单位进行监督,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定期进行检查等。一般来说,在进行建筑幕墙施工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施工材料所用的铝材质量不达标、玻璃强度不达标、连接件普通塑钢不达标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建筑幕墙的施工过程。而这些材料上的缺陷使得幕墙在施工完成后外观质感很差,板缝歪歪斜斜,板面不平整并且存在污点等,使外墙的装饰效果存在很大的落差。此外施工时的一些技术操作缺陷也会影响建筑幕墙的效果,如安装位置不准确、防水措施不达标、温度湿度控制不严格等,因此,建筑幕墙施工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该严格要求,才可以使得成品符合预期要求。

二、控制建筑幕墙施工质量措施

1、严把材料检查验收关

对于控制建筑幕墙施工质量来说,首先就要严把材料检查验收关。建筑幕墙材料包括骨架材料、密封填缝材料、板材以及结构粘结材料等,每种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都要进行实际的质量检查,并出具实际检验报告,比如对于铝材要提供力学性能实验报告。只有手续齐全的材料才被允许投入施工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或者性能不明确产品进行施工。

2、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建筑幕墙施工过程中,必须设置专门的检查监督小组对幕墙施工的进度以及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严把幕墙施工的质量关。各个过程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材料进入现场要有实际检验报告、一些特殊原材料如结构胶等必须进行密封试验,施工的密封工程是否合格等都应该是检查监督小组的职责范围,并且检查监督小组还应该定期撰写相关报告上交质量监督检查部门进行验收。

3、幕墙的验收

建筑幕墙施工完成后的验收工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幕墙验收时,施工图纸、设计说明、结构计算书以及建筑设计单位对幕墙所出具的工程设计确认文件等都应该作为依据,在幕墙清洗完毕后,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验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可以局部调整的进行及时整改,从而达到合同所规定的的预期要求标准。

三、高层玻璃幕墙施工流程分析

1、测量放线

幕墙施工时的测量放线应该在建筑主体施工的测量放线下进行,并相互配合。水平标高时要注意应该采取逐层从面上引的方式,如果进行累加,难免加大误差。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沿着楼板外边沿使用墨线设定平面基准线,确定立柱的前后位置,然后向外确定幕墙平面,确定整片幕墙准确位置。

2、立柱的安装

立柱是幕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整片幕墙的施工安装。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幕墙的平面轴线与建筑物的外平面轴线之间的误差不应该超过2毫米,尤其是处于建筑物90度转角处、或者两边封闭的幕墙时,其距离偏差会严重影响的幕墙的周长。

3、横梁的安装

幕墙中横梁进行安装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横梁连接件与弹性橡胶垫以及立柱之间的连接安装应该精确位置、接缝紧密;立柱作为承重件通过螺栓或者T型槽连接,横梁与立柱之间使用螺栓连接。(2)相邻横梁之间的水平标高误差应该限制在1mm以内,同层时控制在4mm以内。(3)横梁安装应该采取由下至上的安装方式,且在同一高度的横梁安装完成后及时进行检查、调整、固定。

4、玻璃板材的安装

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在进行玻璃板材安装前,要保证各个连接部位的清洁性,包括玻璃表面、四边铝框等,此外,在玻璃板材的朝向室内方向处进行镀膜。

5、耐候胶嵌缝

玻璃板材或金属板材安装完毕后,各个连接件之间的缝隙需要使用耐候胶进行填补嵌实,以隔绝空气与雨水。

6、幕墙结构细部的处理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幕墙,在安装完毕后,都需要进行细部处理。玻璃幕墙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空隙中应该填充以防火保温材料,并用装饰板进行覆盖。如使用功能方面对内装修提出很大的要求,仍需进行幕墙吊顶的处理,底层勒角部位进行装饰、防水处理。

7、幕墙的保护和清洗

细部处理完成后,应该对幕墙整体进行一个清洁防护,将施工过程中留在幕墙表面的粘附物清除。

篇3

2绿色施工技术措施

2.1环境保护措施

2.1.1噪声控制1)噪声源控制。a.尽量选择环境性能好、噪声低的机械设备。b.在施工现场尽可能将各种有高噪声的机械设备集中放置,并采用具有吸声吸音的材料将其进行围护封闭。c.对所用设备要经常进行维护和保养,主要是设备运行期间,要定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上报。d.不同施工阶段的噪声要按以下规定进行控制。2)运输噪声控制。加强对所用车辆管理、维护和保养工作,保持技术性能良好,减少噪声的产生。3)建筑施工噪声控制。a.建筑施工时应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建筑施工公告、作业时间要求等规定。b.项目要在各施工阶段的施工交底中提出降噪声要求。c.土方开挖前,先搭建施工场门围墙及临建设施,以减少噪声扩散,对搅拌机防护棚要封闭严密,有效减少噪声的扩散。d.“三钢”工具的支设、拆除、搬运、修理时严禁抛掷,修理时应选用钢模修复机和钢管调直机,减少噪声。2.1.2污水的控制1)生活污水的控制:生活污水要排入城市排水管网。2)施工现场污水控制。a.项目开工前,项目部应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向建设单位进行排污申报登记。b.建立雨水排水系统,防止施工现场严重积水。c.清洗搅拌机作业的污水,应禁止随地排放,有条件的应临时设置排水管道或溜槽,在合理位置设沉淀池后重复使用。d.严禁利用渗井、渗坑裂缝及溶洞排放和倾倒含有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严禁破坏地下水的资源。2.1.3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控制固体废弃物排放控制的对象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粉尘。1)生活垃圾的控制:项目部要集中堆放,管理并负责运往指定地点。2)建筑垃圾的控制:项目部要按当地的主管部门对建筑垃圾的处理要求进行控制。3)粉尘控制。a.土方挖运装卸等各环节设专人用水除尘,现场堆放的土方、砂等应在表面洒水,使其临时固化,起到除尘作用。b.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加工场地和办公临舍区等处,宜做硬化地面,并洒水清洁。c.水泥库要保持封闭严密,落地灰要及时清扫,堆放在库外的水泥要覆盖,施工现场应做到活完底清,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清运时禁止向下抛扔,外脚手架禁止堆放粉状材料随时进行清洁处理。d.施工过程中所需的粉质材料,尽量使用袋装,堆放时应设工棚或进行覆盖,防止扬尘。

2.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措施

2.2.1材料节约规划与管理1)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控制材料消耗。材料费用占工程费用的70%左右,节约材料(包括周转材料)一直是施工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之一,每个工程项目都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约材料。图纸会审时,应根据地质、气候、居民生活习惯等提出各种优化方案,在保证建筑物各部分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能够就地取材、造价低廉、环保的材料。2)与劳务单位达成协议,设立材料节约奖,对降低材料消耗的行为进行奖励。3)制定项目的目标损耗量,控制现场材料消耗量(见表1)。

2.2.2施工现场材料的控制1)对钢材要有精确预算,优化下料方案,减少废料产生。将6,8,10,12钢筋边角料中长度大于850mm的筛选出来,单独存放,用于填充墙拉结筋、构造柱纵筋及箍筋、过梁钢筋,变废为宝,以减小损耗。2)加强混凝土施工前的管理:混凝土浇筑前,由专业工长、施工员、质量员、技术负责人、预算员、监理工程师共同确认混凝土强度等级、方量,有无特殊要求等。经核实无误后交其他专业会签确认所属工作均已完成后方能开始浇筑,避免返工浪费。3)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4)优先采用高效钢筋和螺纹接头等节材效果明显的新技术。5)铅丝、铁钉等小型材料的控制:小型材料采用按定额固定单价的方法发包给劳务分包,充分发挥工人积极性,降低消耗量。6)料场设置于加工场旁,减少材料二次搬运。

2.2.3周转材料的控制1)模板材、木方消耗周转的控制:a.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降低材料损耗:根据该特点,基础模板采用旧多层板,主体采用新多层板,降低造价。b.合理配置模板尺寸,充分利用边角料。2)钢管、扣件、工字钢、彩钢板围挡、轻钢结构临时房屋等材料的控制:a.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周转效率。在所有参建人员中树立加快进度的思想,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周转次数。b.临时设施的管理: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活动彩板房,提高周转利用率。现场围墙利用原有围墙继续使用,其余部位采用彩钢瓦围护。

2.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

2.3.1提高用水效率,减少自来水消耗1)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及生活办公区临时用水布置。供水管网根据实际情况及用水量设计布置。2)提高非自来水应用:施工现场喷洒路面使用从基坑内抽出的地下水。二次结构及装饰装修阶段砂浆搅拌机上设置水泵继电器,自动控制注水时间。养护用水做到人走水关,避免出现长流水现象。3)加强养护用水管理。底板混凝土后期养护采用砌砖胎模蓄水养护。对竖向混凝土构件的养护采用洒水后包裹塑料薄膜保水的方式,减少了用水量和养护难度、次数。减少楼板暴露在露天环境下的时间。4)采用商品混凝土,集中式工厂化生产,可避免施工现场大量用水造成的过大损耗。5)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由专人看管;淋浴室内采用太阳能,脚踏板式开关,防止长流水,同时对参建人员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在使用完后自觉关闭水源。办公室、生活区均采用节水器具,如节水龙头、脚踏淋浴开关,公共厕所采用自助冲洗装置。施工用水参考定额见表2,生活用水参考定额见表3。

2.3.2非传统水源利用施工现场建立废水循环利用收集系统,用洗泵水等进行养护、冲洗路面,基坑地下水用于绿化浇灌等作业。

2.3.3用水安全在现场循环再利用废水的使用过程中,严禁人员饮用,以保证人体健康,并不得将这些水源用于砂浆搅拌等作业中,以确保工程质量。还要加强管理,避免水池破裂等原因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篇4

1.2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技术应用问题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中没有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技术验证,出现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设计问题的积累,在施工中形成实际的问题与隐患。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中没有对技术应用进行强化,出现要求不严、标准降低,严重影响了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性能。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中对地基、防雷等关键部分缺乏技术支持,影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日后运行的安全,给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带来系统性和功能性的影响。

2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设计应该注意的要点

2.1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杆塔设计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覆盖面广、路径长度大、关键节点多,因此要做好杆塔的设计与选型,继而确保电力工程输电线路传输安全与电力有效分配。杆塔项目成本平均占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建设费用的40%,从质量、技术和成本的角度都应该做好杆塔的设计与选型。要在普通的地段采用架空型杆塔,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并做到输电线路安全。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转角和跨越部分应该选择角钢铁塔,这样可以提高杆塔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确保线路的强度与安全性。

2.2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路径设计设计电力工程输电路径要突出三个原则:一是经济性原则,要确保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路径的经济,在确保输电质量与安全的同时进行控制路径的成本。二是最优化原则,要减少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路径的长度,这样来避免迂回供电和供电线路过长而引起的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故障。三是安全性原则,要在设计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路径中注意安全,减少在危险地段和不安全区域的穿行,避开对周围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实现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整体性安全。

2.3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杆塔地基设计应该在结合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和整个电力工程建设的实际状况基础上进行杆塔地基的设计,只有科学地选择杆塔,才能够确保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地基施工如期、保质地进行,在节约整个电力工程成本的同时实现杆塔和线路的稳定。

3加强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的技术应用

3.1做好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图纸的审核在对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设计图纸进行审核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查看设计的内容是否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再审核设计方案、结构选型是否能够满足电力工程的施工需要。在整个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的组织和设计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其能够对施工技术的组织、准备、经济、技术等进行严密的计划,并且能够缩短施工周期、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损耗、节约成本、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达到了建设投资的效果。

3.2强化对输电线路工程的技术管理对于技术的管理应当贯穿于整个电力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的始终。输电线路的施工中,施工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要按照统一的规程、规范进行衡量和要求,以保障整个输电线路工程的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技术规定,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严格进行施工。

3.3做好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在输电线路的故障中,雷击跳闸所引起的安全事故所占的比重特别大,尤其是山区的输电线路,经常会因为雷击而发生跳闸故障。因此,要加强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防雷工作,避免雷击对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损害。

篇5

2涵闸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质量管理

在涵闸工程施工中最应注意的就是安全和质量这两点问题,除了上面简述的安全问题,质量问题也应该被重视起来。为了方便在涵闸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起到监督作用,应该在涵闸工程施工现场,成立一个质量管理监督部门,以便有效的对涵闸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监督涵闸施工中的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是对施工过程中水泥在混凝土中的比例占有率的监控和管理。只要监管好混凝土中水泥的含量问题,涵闸的质量就会有一个很大程度上的保障。在涵闸工程的验收环节上,也要做到粗中有细,在有些不太关键但起到重要作用的工程上,就要下大力气进行工程的验收工作,保障涵闸工程的施工质量。

3从技术层面提出解决

涵闸工程中主体工程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方法在涵闸工程的施工中,施工主体在浇筑混凝土过后,由于建筑力学中描述的裂缝不可抗拒性,施工主体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混凝土裂缝,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在技术层面减少涵闸工程主体的混凝土裂缝就显得尤为关键。为了减少涵闸工程主体的混凝土裂缝,在施工中,可以采用使地基的探槽加深的办法来克服。如若遇到地形较为复杂的基础时,则要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土地勘测,对其中不符合规定的基础强度,进行基础加强,加强后再进行工程的施工。此外,沉降的缝隙设定也是减少涵闸工程的主体混凝土裂缝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在沉降的缝隙设定上,一定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此行业的标准来设定。如果没有按照国家标准来设定沉降的缝隙,会出现涵闸工程主体混凝土裂缝增加的风险,随之,会对整个涵闸工程带来不可预估的影响。此外从技术角度分析,钢筋的选择,也会对涵闸工程主体混凝土裂缝产生影响,通过实验已经得出,相比较正常的钢筋,强度偏低,伸缩延展性偏高的钢筋,更有利于涵闸工程主体混凝土裂缝的控制。设置适合的保温系统和施工系统,保持一定的湿度,控制高温,都有利于涵闸工程主体混凝土裂缝的减少。

4从技术层面提出解决

篇6

1引言

公路路基施工是整个公路施工工程的关键所在,稍有偏差,将给整个工程埋下质量隐患。例如,在公路施工中常会遇到诸如软土路基,黄土路基等不良路基,如不加以特别处理,会引起填方路堤施工后沉降或不均匀沉陷,路面纵横坡变碎,平整度下降,导致行车颠簸等,严重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因此,路基施工应根据施工当地地形、地质状况、公路等级、所在地区的气候、结合施工填挖方平衡等来选择施工方法。

2路基填压

公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路基填料的性质及其压实的程度。从现有条件出发,改进填土要求和压实条件是保证路基质量经济有效的方法。

2.1路基填料

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了对路基填料的要求。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了量化的标准,采用承载比实验(CBR)值表征路基土的强度,引入了路床的概念。对上路床的填料提出了限制条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以下0cm-30cm的路床填料,其CBR值应大于8,对下路床及下面的填土也给出相应的规定值。

2.2路基压实

当前路基施工,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面以下80cm-150cm部分的上路堤其压实度必须≥95%,对其它等级公路当铺筑高级路面时,其压实度亦应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标准采用。此外,还增加了对路堤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93%的规定。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路基施工技术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对于特殊路基的处理技术也日渐成熟和完善。

(1)过湿地区路基的填压。过湿土地基的填筑比较简单,一般采用填砂砾垫层和加铺土工格栅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处理效果较好。但路基的压实是相当困难的,规范对此作出了若干调整:一是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或较表列数值降低2—3个百分点;二是对于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质土,用于下路床及下路堤填料时,可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三是改善填料的性质,在土中掺加生石灰,通常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也可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

(2)黄土路基的压实。与其他公路路基黏性土相比,黄土尤其易受水的侵害,是一种特殊的黏性土。常将黄土路基划分为两类:非湿陷性黄土和湿陷性黄土。其中,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其作为路堤填筑材料时,由于受水浸湿后,本身结构被迅速破坏,应有强度减小,若施工不当则会发生很大的下沉量,引起路基失稳,特别是高路堤地段的填筑更是会引发一系列的工程病害。因此,黄土路基的压实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合理选择。

①冲击压实:冲击压实处理地基的原理是用一定的冲击能量使土体里的水分扩散固结并挤密压实土体而达到加固土体的目的。冲击压实技术只适合于浅层湿陷性及湿软性黄土地基的处理,且其有效影响深度一般不超过80cm,冲压遍数以30遍左右为宜。在冲压施工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最佳含水量;受冲击压实机的机型限制,被冲压的路基长度一般不应小于120m,宽度不宜小于15m;每一层冲压前,应先沿路基边沿冲压5遍左右,以减少在冲压过程中冲击能对路基的侧向挤压作用;用冲击压实机进行路堤边沿压实时速度应稍慢,否则,可能引起车身滑出路堤;冲压时应注意轮迹的连续性,特别是调头处,不要预留空白带而影响压实效果。

②强夯施工:又称动力固结法,是用起重机械将8t~40t夯锤起吊到6m~25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冲击应力,迫使土体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地基加固方法。

3路基排水

水是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水的侵蚀会造成许多路基病害的。同时,从环境保护和不损害当地农田水利设施考虑,必须做好路基排水,形成排水系统,并与地区排水规划相协调,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水患,给路基、路面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公路排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下排水,即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其强度的影响;二是路表排水,除将路面、地面的水迅速排出之外,应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

地下水排水设计可以采用适当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时在路基底部掺加低剂量石灰处理,设置40cm厚的稳定层等,可起到较好的效果。路表排水设计,一是可以通过路面横坡、边沟、边沟急流槽等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二是设计中央分隔带纵向碎石盲沟、软式透水管及横向排水管将施工期进入中央分隔带的雨水及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三是设计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桥面水。四是采用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或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路面渗水的排水设计,沿路面边缘设置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滤织物组成的路面边缘排水系统,通过设置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和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由于通过沥青面层下渗的水量有限,设计中应在每10m左右设置一道Ф5cm横向排水管以确保路面下渗水的排除。

4路基防护

路基防护主要有三个方面。

(1)坡面防护。坡面防护的目的是防止地表水流的冲刷、坡面岩土的风化剥落以及与环境的协调。通常措施是采用石砌圬工防护,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多用在路堤边坡,连片的及带窗孔的护面墙,用于路堑边坡。但由于石砌圬工及混凝土防护存在造价高、易破损等诸多问题。现在,种草防护技术应用较为广泛,边坡较高则采用砌石框格种草防护,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景观和坡面防护的三重效果。石砌圬工防护的使用仍较普遍,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多用在路堤边坡,连片的及带窗孔的护面墙用于路堑边坡。破裂的或易于风化破碎的岩石路堑边坡采用锚杆挂铁丝网或高强塑料网格喷浆或喷射混凝土以及喷射纤维混凝土防护也有较好的效果。但考虑到石砌圬工及混凝土防护造价高、易破损等诸多问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建议大力推广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美化景观的种草防护技术。

(2)冲刷防护。传统的方法是用砌石、抛石、铁丝石笼和挡土墙防护,改进后可以用高强土工格栅代替铁丝做石笼,用聚脂或聚胺脂类土工织物混凝土护坡模袋做成的护面板防护受水冲击的边坡,很能适应土体不均匀沉降。

(3)支挡防护。挡土墙用于支挡防护目前仍占主要。①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多用于石料丰富、墙高较低、地基较好的场合;②钢筋混结构的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和板柱挡土墙其受力比较合理,墙身圬工体积小,也已广泛应用于公路路基的防护;③垛式挡土墙易于调整墙的高度,并采用预制构件拼装,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挡土墙。

参考文献

篇7

二、拱桥存在的危险隐患及维修加固的意义

(一)我国石拱桥存在的危险隐患及危害

第一,拱桥的拱圈开裂。由于石拱桥的主要承重部分是主拱圈,如果拱圈开裂,会直接影响石拱桥的安全。拱桥在承重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的开裂。还有就是建筑材料选材的自身原因所造成的,如石块的选用的强度不达标,施工质量控制不严等造成强度不均匀,也容易造成石拱桥在使用过程中开裂。除此之外,如果原设计荷载较低(汽-13、汽-15),再加上近些年来车辆超限超载现象严重,又或者有些石拱桥坡度比较大,建造的不对称,在外力的作用下也容易造成拱桥开裂,从而影响石拱桥的安全。第二,石拱桥的侧墙外倾或开裂。在石拱桥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拱桥上的建筑材料在填料过程中不密实或者外力承受的负荷较大,从而容易导致由于侧墙的压力过大而致使侧墙的开裂。第三,桥面不够平整。第四,石拱桥的基础不均匀移动或沉降。石拱桥的上部结构是由石拱桥的基础部位直接承担的,经过一定时间的累积,当所承受的外部能力超过其负荷时,容易导致石拱桥的基础位移,从而导致构件的开裂。

(二)我国双曲拱桥存在的弊端及危害

双曲拱桥与石拱桥的危害大多相同,但是引起这些危害的原因却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拱桥的拱上填料不足。拱上填料的不足容易导致排水不畅,从而引起桥面的破坏。第二,拱桥横向联系。拱桥横向联系不足容易引起结构的不稳定。第三,墩台的位移而导致的破坏,由于双曲拱桥有着自重较大的特点,因而其水平推力也会相应的增大,当承载力不足就容易出现下沉、断裂。第四,桥面栏杆的破坏。由于双曲拱桥的桥面缺乏稳定的层面,又在车辆的外力作用下,桥面容易破损。当桥面结构不均匀时,积水渗入填料中造成侧墙的破坏甚至塌落。

(三)对拱桥维修加固的意义

拱桥的建设对于改善我国的交通状况有着很大的作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目前大多数的拱桥年久失修,对安全产生着威胁,因而对拱桥的维修与加固,就显得十分重要,对改善我省我市的桥梁运行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三、拱桥维修加固的主要施工技术

目前,国内外桥梁加固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大原桥结构尺寸或在结构表面粘贴高强材料等,从补强的角度对桥梁进行加固。通过内力调整,减小控制截面的弯矩,改善原桥结构的受力状况,提高桥梁自身的承载能力,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实践已经证明,对现有桥梁进行维修与加固,可恢复和提高旧桥的承载能力及通行能力,延长使用寿命,满足现代交通运输的需要,同时可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缩短交通管制时间,收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对拱桥维修加固之前,必须对各种方法考察,调研论证,分析,根据具体要求,现实环境等情况综合比较施工技术,选择合理的,经济的施工技术。主要加固的施工技术如下:

(一)拱桥上部结构的加固

第一,顶端推加固法。拱桥在超出自身负载的作用下,对基础桥台产生巨大的垂直力以及水平的推力,并产生台后填土的压缩和沉降,从而导致拱桥拱轴线的变化和拱顶下沉。顶推法加固的原理是:在桥跨一侧或两侧的拱脚处,安装传力结构(钢夹具或刚性横梁),通过千斤顶,施加推力(千斤顶的型号根据桥跨结构自重确定),并将千斤顶两夹具中间的拱肋凿离,在顶推过程中,测量并观察拱肋起拱及桥跨结构变化情况,直到达设计水平距离或拱上桥面出现裂缝,保持千斤顶压力在分离的拱肋间浇筑高标号环氧树脂砼,待砼形成强度,放松千斤顶压力,使桥拱轴线恢复。这种方法优点是使用维修材料较少、经济,缺点是技术难以掌握,需专业施工队。第二,加强横向联系维修加固法。当横向联系损坏或满足不了分布横向荷载的要求时,可采取增加横向剪刀撑及增加、加大横向联系梁的方式解决:增加剪力撑:一般适用于横向联系较差或向刚度较小的桁架拱桥。操作方法:在两拱肋间的拱脚处至五分点处加剪刀撑梁,梁的砼截面尺寸和配筋根据梁肋的大小来决定。剪力撑梁的钢筋需和肋的钢筋焊接,以加强接头的刚度。增加、加大横系梁:根据旧桥跨径的不同及原横向联系的完好程度,可采用增加横向联系,一般可增设3-5道,增加的横向联一般情况下,砼截面大于老横系梁,新增的要包裹拱肋。

(二)主拱圈的加固法

第一,加固墩台及基础。由于墩台或基础问题是拱桥缺陷引起的关键因素,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对外部施加预应力等措施来对墩台和基础进行加固,以达到改善受力的状况、提高拱桥的整体承载力。第二,改变结构体系。利用连续作用的梁来改变结构的受力体系,改善结构的受力情况,以便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第三,加固薄弱构件。对于桥上有严重缺陷的薄弱构件,通常采用新材料来达到增大主梁或主拱圈的截面的目的,用水泥浆来填裂缝或者用黏贴剂附加构件的方法来进行加固。

(三)锚喷混凝土加固方法

锚喷混凝土是借助于一种喷射机械,具有高速和高压的作用,可使混凝土紧密结合,形成整体。通过增加新的混凝土与受力钢筋和原结构紧密结合是喷锚混凝土的加固原理。通过喷锚加固与原结构的紧密结合,不仅阻止了原结构的位移和开裂,同时也充分的发挥到了原结构的作用,可以共同承受外承载,有施工工期短、质量高而且投资成本低的特点。

(四)复合式加固方法

我们在实践中多采用复合加固方案,复合式加固方法就是在对于拱桥的维修中既加固上部又加固下部,对于石拱桥采取主拱圈套拱加固与桥面系维修加固相结合;对于双曲拱桥则多采取加大拱肋截面、增加并加大横向连接修复桥面系,即更换拱上填料、重做桥面或钢筋混凝土桥面。具体施工工艺则是首先是粘贴钢板。然后则是是浇筑三钢砼工。在实际工程中,粘贴钢板又可分为七个步骤。第一,环氧砂浆配制。在配置环氧砂浆时,先将树脂、稀释剂、增韧剂、水泥以及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加入一定量的固化剂,搅拌均匀后放置备用。第二步,主拱清面。清理石拱桥有相当难度,主要是因为经受了长期风化,表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为保证粘贴质量,应采用电动合金磨光机对粘贴表面全面打磨,将风化表层去除。第三,钢板除锈。钢板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锈蚀,为了确保粘贴效果,在粘贴前用专门配置的电动钢刷全面除锈,直到露出钢材金属光泽,并应及时刷环氧砂浆防护、粘贴。第四,清洗主拱、钢板表面。打磨完主拱表面和钢板后,应立即用丙酮进行清洗,以除去浮尘和杂质。第五,钻孔。先在主拱上放样,然后用电锤钻孔,钻孔位置务必要准确,误差应严格控制在2mm以内,以确保钢板安装要求。最后,粘贴钢板。钢板通常采用工厂加工制作、钻孔,运至现场后,先进行除锈、清洗处理,然后方可粘贴。粘贴时钢板除用螺栓压紧外,同时加支撑和用铁锤用力敲打,直到四周出胶为止,以保证钢板与拱圈、钢板与钢板密贴粘合,确保粘贴质量。浇筑三钢砼时,则需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必须清除主拱圈拱背上面的浮渣和风化层,凿毛、冲洗干净。其次,按一定间距钻孔,灌环氧树脂胶浆,植入锚固钢筋,布设钢筋网.钢筋的直径根据受力需要确定.最小直径应不小于12毫米。三,浇筑砼,砼强度至少为C30。

(五)拱桥加固施工的注意事项

篇8

公路桥梁施工比一般桥梁工程建设难度更大,施工环境更加复杂,特别是一些高墩桥梁建设,对施工的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施工环境复杂,加上地形、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都给桥梁施工增加了难度。同时,由于公路桥梁工程量很大,施工期限紧张,所需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很大,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通过有效的措施,才能够克服一系列困难,从而有效保证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1.2裂缝及下沉

一是施工技术缺陷引发裂缝增多。在公路桥梁工程中,正是因为施工技术存在缺陷,才会导致桥梁裂缝增多,严重影响公路桥梁的质量与安全。正是裂缝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公路桥梁的安全性,降低了桥梁的刚度和强度。如果不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就会留下诸多裂缝给公路桥梁造成影响。二是施工技术导致高填土下沉问题严重。在公路桥梁施工时,由于施工技术不足,特别施工时分层过厚,就会造成压实不到位,从而导致高填土下沉。此外,如果没有严格选择好材料,或是压缩技术不到位,也会造成高填土下沉的问题。三是技术导致路面损坏。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如果路基施工技术不到位,就会因为路基下降而导致路面损坏。四是因为没有控制好配合比而影响路基承载能力下降,从而使路面损坏。

1.3施工技术缺陷降低桥梁使用寿命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桥梁所承受的荷载急剧增加,给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造成了严重影响。特别是由于施工技术不到位,而导致一些公路桥梁工程质量隐患多,很容易出现裂缝、混凝土脱落,甚至出现变形等问题,对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是路床不平问题。在进行路床施工过程中,由于碾压不到位。如果在此情况下就投入使用,路床下的软土地基具有很大的空隙,导致含水量较大,从而降低了路床的稳定性,影响了路面的平整度。二是裂缝问题。裂缝是公路桥梁工程中最为常见的病害问题。裂缝会直接威胁桥梁建筑的安全和稳定,如果桥梁混凝土裂缝数量过多或是裂缝过大,就会严重影响路桥的承载力,影响整体结构强度。如果裂缝不断扩大,就会增加安全风险。

2公路桥梁施工技术改进措施探讨

针对公路桥梁施工技术中的不足,笔者联系当前公路桥梁施工技术实际,就如何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2.1做好技术交底及控制

在公路桥梁施工前,应该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严格会审,一旦发现设计图纸中有缺陷,就应该予以调整更改,从而将可能造成的工程隐患降到最低。在图纸会审时,不仅要认真审核数据、项目、规格,还要对这些设计内容是否与实际相符合进行核对比较。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交底培训工作,让施工人员全面掌握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规程,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法。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他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这样就能减少人为因素施工造成的失误。

2.2充分运用高科技技术

针对传统施工技术存在的缺陷,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提高公路桥梁工程质量与安全。一是对建模技术进行优化。通过应用建模技术,对桥梁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优化,通过模拟数据计算,根据要求对计算结果进行判断,从而增强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性。要充分利用建模技术,为公路桥梁技术的实施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以切实做好公路桥梁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施工,将工程施工成本降到最低,以提高工程效益。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确保工程质量,将工程质量与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二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增强工程施工的科学性和准确度,能够将施工管理成本降到最低,最大可能提高工程质量。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增强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通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将公路桥梁工程大量复杂的资料、记录等信息记录下来,还可以借助网络为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改进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极大增强施工技术管理的便捷性。三是充分利用仿真技术。通过仿真技术,可以辅助设计人员,进行模拟施工方案建设,从而有效地发现设计方案中的缺陷,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以提高公路桥梁施工质量与安全。

2.3改进沉降控制的施工技术

一是合理控制桥头填土厚度。在施工时,施工人员要结合工程状况,对路面进行分层,合理控制填土厚度。在夯实路基过程中,要严格夯实到位,避免夯实不足或漏夯等问题。二是合理选择填土材料。尽可能选择密度大的填土材料,一般可以选用砂石和渗水能力较强的土壤或是具有良好压实性和水稳性的材料。此外,要做好对新旧土衔接部分的处理,对填土衔接长度严格控制。特别是对于软土路基,还要通过置换法、填充法、排水法等措施,对路基进行硬化处理,以增强桥梁路基硬度,提升公路桥梁质量。三是采用土工格栅技术。土工格栅的弹性,能够缓冲车辆反复碾压的荷载影响,增强桥梁抗变形能力。通过使用土工格栅,能够增强路基填土的整体稳定性,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由于土工格栅与路基的摩擦,能够有效分解上部的荷载,从而减少桥台的台背垂直应力,实现有效控制沉降的效果。四是合理设置过渡段。从刚性方面相比而言,路基的刚性要弱于桥梁。故此,在进行过渡段施工时,必须是强度较大的过渡段,从而使不均匀沉降降到最低。

2.4增强桥梁使用寿命的施工技术

一是严格做好裂缝防控。充分利用基坑作用,利用其侧限条件,将膨化剂掺入混凝土中,从而构成预压力,使其内部温度得到有效的补偿,从而避免裂缝的产生。充分利用温度应力,使构造得到有益的改善。二是增强路床碾压质量。严格施工程序,严格按照要求施工,对路床标高、横坡要严格控制到位,从而确保路基与平整度的要求相符合。在施工之前,要采取必要的防水及排水措施,尽可能地避免出现积水问题,保证排水的通畅性和防水的有效性。重点检查路床结构。对其密实度要作为检查的主要对象,进行重点检查,切实按照要求做好路面的碾压和压实。在进行碾压的过程中,应按照从低到高、从轻到重、从慢到快等原则,多遍碾压路面,以确保其达到密实度和平整度的要求。

篇9

1.1改变传统施工处理的观念目前对于高层建筑物深基坑支护的处理,还没有形成一套准确的计算方法,一些楼层的设计规模也没有在标准上形成统一,因此,建筑项目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必须摒弃传统思维观念,因为那些理论或者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代的建筑中了。

1.2加大对深基坑支护结构技术进行实证研究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人员所设计的施工方案在建筑项目施工中顺利开展,必须对其科学性及实用准确性进行不断的验证研究,然而,从目前行业发展来看,我国的高层建筑物深基坑支护技术还处在摸索应用阶段,许多施工技术还没形成一套完备的体系,这也是今后需要加强和发展的地方。设计人员为了更好的验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需要亲临施工现场,收集相关收据,对一些基本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探测,掌握基础数据。然后将收集来的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找出问题所在,针对高层建筑物深基坑的实际问题,制定合适的解决应对措施,最后在方案进行论证后在组织施工。

1.3努力提升方法创新控制基坑的形变高层建筑物的深基坑支护施工中,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状况,选定合适的施工方法。对建筑物的施工现场和周围地面超载情况进行排查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确定空间效应以及平面效应发展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找出这两者之间的变化对建筑物基坑施工处理带来的安全影响,然后选择合适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及施工的有序进行。

2.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主要细节

建筑物不管是低层还是高层,只有把基础打好了才能继续网上发展,才能保证整个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因此,对建筑物基坑的施工处理要求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一些高层、超高层的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2.1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支护桩支护桩在高层建筑基坑支护施工别重要,其作用主要是承载外力,通常支护桩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钢筋混凝土做成的护臂,一个是人工挖孔桩。在具体的基坑支护施工中,必须控制钢筋笼、成孔和混凝土的质量,如果质量把关不严,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稳定必将受到影响,也会对建设项目的进度产生阻碍作用。

2.2建筑物基坑土方的开挖建筑物基坑土方的开挖也是需要主要的地方,挖出来的土方要及时迅速的运离施工现场,避免这些庞大的土方量给施工带来影响,并且开挖过程也不要影响周围建筑和环境。如若遇到一些紧急情况,立即停工,安排专业人员对问题进行核查,待问题有效得到解决后继续组织施工。

2.3建筑物基坑排桩施工在基坑处理中,排桩主要是按队列式整齐的布置的桩型支护结构,排桩配合环形支护,其基坑支护效果更加的明显。在这种桩体进行施工中,可以用挖孔桩或工字钢桩一起其他的桩体结构进行布置,然后将这些建筑物基坑支护结构排布成一个环形,从而加强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2.4建筑物基坑支护施工监测在建筑项目施工中,不管施工所处进度,都要进行严格的监视。尤其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要进行全面监测,保证正常的施工进展,发现问题及时有效解决。

篇10

2混凝土的摊铺和振捣

混凝土混合物采用人工摊铺,要求均匀摊扣在模板内,要预留振实高度,不可抛掷等。水泥混凝土的振捣整平,为避免漏振欠振,通常使用自排式振捣器和三轴提浆整平机来完成。

3路基路面的养护和维修

进行道路修筑后,地层的自然平衡状态被施工后的路基打破,地层改变后的应力就由路基承担,再加上各种人为和非人为的因素对路基的破坏和侵蚀,路基很容易因此而遭到损坏,如断裂和弯曲等。所以需要对路基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和养护措施。路基地面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占据路基路面问题的首位,对于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应对措施。对于较小裂缝要尽快清洁裂缝处,及填充沥青砂来防止裂缝继续扩大。或是采取环氧树脂来凝结它。对于较为严重的开裂路面,要把松动部分用工具铲除,并且清除干净,同时在干燥无水的情况下,运用液体沥青涂刷缝壁技术,进行施工,再填入沥青砂压实,熨平并用细砂石覆盖。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裂缝的修补工作应当在气温较凉爽的季节进行,不可太热也不可太冷,秋末冬初最为适宜。对于缝隙较宽的,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磨损处理。若脱落面积过大,可以选用较为坚硬的石料,进行双层沥青表面处理。并且粘层油要选取较为粘稠的沥青,用量上应较为多一点,有利于防止再次脱落。对于坡面防治措施,是为了防治地表水对路面的风化剥落,维持与环境的和谐。现阶段普遍使用石砌等防护措施,对于不同路基坡面,采取不同护坡,路堤边坡和路基边坡分别采用混凝土预制块和连片带窗孔的墙型护坡。在路基边坡中对岩石边坡采取喷射纤维混凝土,高强塑料网格喷浆或锚杆挂铁丝网等措施,能有效防护。进来草型护坡被大规模应用,其成本低,持续时间久,美化景观又能改善生态环境要优于传统护坡措施。对路基进行修正和防护要满足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

篇11

1.1.1工艺流程基础桩成桩采用“水下灌注”工艺。工艺流程:放桩位线、埋设护筒钢筋笼制作、验收钻机就位、技术人员复测制备泥浆旋挖成孔验孔、清孔下放钢筋笼下放导管(或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灌注后的工作。

1.1.2施工后工作本工程工程桩处于地下,采用地温养护。桩身灌注后,要对孔口进行覆盖,由于桩顶虚孔内存在后注浆管,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后注浆管的保护。

1.2抗浮锚杆施工

1.2.1施工方法抗浮锚杆施工工序如下:

1.2.2施工注意事项1)锚杆体应无损伤。2)锚杆体的选择试验(基本试验、验收试验),质量的要求等,应严格按有关规范、规程进行,禁止盲目操作,以免发生危险。3)锚孔内的水泥浆应有足够的养护时间,在养护期内不得移动锚杆。

1.3土方施工与基础桩及抗浮锚杆施工的协调配合基础桩、抗浮锚杆施工需要土方配合的有如下方面:(1)土方开挖至基础桩、抗浮桩(锚杆)施工保护层工作面后暂停施工,待基础桩、抗浮桩(锚杆)施工完毕后,进行相关土方开挖的后续施工。(2)桩基础、抗浮锚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钻孔出土、桩间土及时外运,以免影响基础桩和抗浮锚杆的施工。

2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2.1质量保证体系我公司根据项目部职能安排,制定相关责任人员的职责,严格把关,并根据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考核项目部成员,严格保证工程质量。

2.2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施工前,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责任制,并向所有的施工人员贯彻施工方案。(2)在施工过程中,完善工序控制,严格做好施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把好质量关。(3)施工中严格遵守施工图纸与国家有关规范;监督各工序、各工种的技术管理落实情况。(4)对原材料作到及时进场,及时检验,及时报验,不合格的材料、设备及时退场,不准使用。(5)施工技术资料,严格按照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颁发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695-2009)的相关规定进行整理、保存、报验、归档。

3工程紧急预案

当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钻孔时出现塌孔;灌注混凝土时发生堵管;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发生漏水;首次灌注量未能埋住导管,则需要及时停止原计划,按预案执行。

3.1预控方案

3.1.1组织措施项目人员在施工中多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配合,虚心接受指导,作到勤跑、勤问、勤沟通、勤改正、勤总结,加强过程控制,作好质量预控。(1)施工前应多掌握工程前期所有有益信息。(2)施工前组织骨干技术、管理、财务人员编制、掌握相关施工组织设计、资金计划,作到计划在前、实施在后、过程监督、事后总结。(3)安排施工人员24小时值班,出现意外及时汇报,以便及时处理,及时解决。(4)施工后期处于雨季时,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雨水围挡、外排工作。

3.1.2技术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控制在0.5~O.6,砂率应在40%以上,粗骨料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22cm,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易性,用料上优先采用中粗砂,级配较好的卵石。(2)基础桩成孔施工过程中,遇到中雨以上的暴雨天气,成孔工作可以暂停,但必须保证孔内泥浆的稠度,防止雨水混入稀释护壁泥浆,造成塌孔;(3)基础桩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遇到中雨以上的天气,必须采取遮雨措施,保证混凝土水灰比不受影响,保证水下灌注混凝土过程的连续,防止灌注过程中断造成断桩。(4)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发生堵管,采用敲击导管管箍,将混凝土震落,或提升导管(保证导管最小埋如混凝土中深度不小于2.0m)。如无效,则采用“二次插管法”处理。

3.2质量事故处理措施质量事故一般有:灌注桩断桩;出现灌注桩后压浆施工失败;业主、监理单位认为需要的其他紧急情况等。

3.2.1断桩因意外原因造成断桩,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并制定补救措施上报给监理、设计单位,补救措施一般如下:移位后在原位桩旁边补桩;加强相临桩,分担上部荷载;事故桩桩体钻孔,高压注浆补强。

3.2.2后压浆处理(1)如桩中一根压浆管堵塞无法打开,其注浆量由另一根压浆管压入;(2)如一根桩压浆量不足,可由邻近桩或同一承台桩压入;(3)如一根桩的压浆管全部阻塞,可在桩侧钻孔,补埋压浆管进行补强。

3.2.3应急过程中人员组织措施(1)人员安排。出现紧急事故,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2小时内汇报给项目经理及职能部门领导,全部到现场,安排指挥抢救工作;(2)技术措施。根据不同的事故分类,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3)信息措施。加强监测力度,施工观测工作必须设专人连续进行,观测仪器应统一,不得随意换人、换仪器。(4)管理措施。由项目总工程师对各种紧急方案、处理措施把关;由项目经理调配工程急需的各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