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经典美文摘抄

经典美文摘抄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01 02:46: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经典美文摘抄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经典美文摘抄

篇1

2、穿行一路的泥泞,我依然奋力前行——因为我看到你,在那神秘的远方,漾着阵阵清香的有你那浅浅的笑。 静谧的月夜,看着那深邃的夜空,会有一份无以言传的愉悦熠熠在我的双眸——因为我透过那闪闪的星光,仿佛看到了你那一抹浅浅的笑。

3、云惜流月,人道明月是多情;醉卧樽前,笑叹前尘可曾埋,故楼高台,冷月无声泪染衫,杯雪谁堪,长风何来,揽一怀花开时节泪湿墨痕的情浓汇入沧海。于年华将晚里岁月沉香的一抹苍凉的心伤,枯木残荷,流干了谁的泪眼?幽兰雁落,漫卷蝶舞暗香盈袖一帘寂寞的香案。

4、茫茫人海中,你与我一次不经意回眸,如上天的刻意安排,矛盾却又和谐的重逢了,不需太多言语的交流,不需山盟海誓的诉说,相见恨晚的相知从心底划过,你是腊月寒冬送来的第一抹暖春,寂寞荒凉后的第一缕春风。

5、遇见你,是我的缘份;听见你,是我的慰藉。缘来缘去,剪不断;缘聚缘散,理还乱;缘起缘灭,聚复散。若是无缘,结局依然是分离的无奈。你说,我们是否在前世早已相识,今生相遇却难续梦缘?

6、生命若歌,起伏跌宕,声起声落,我们每个人都是歌者;浮华尘世,生命如茶,或浓或淡,或苦或甜,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尝。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接受的,也许,我们无法把握未来,但我们起码可以左右现在,不是吗?

7、抬头向上看,一片湛蓝充满纯净的世界,阳光是衣衫,是水墨,是画廊。你是谁?是那朵握着彩笔画画的白云。白天画日出朝阳,夜来画月亮繁星。你来自哪里?来自天空的一方净土。风载着你简单的情怀,思念化成一滴滴细雨,快乐里邀彩霞舞蹈,闲来时同雨露高歌,来去悠然,浅浅淡淡,自由自在。

8、走在秋水逝痕的季节里,痴痴的迷离着远方的梦幻,衰败了一场无尽的感伤,流淌在无痕的云水之中。花开花落,那些擦肩而过的身影,那曾经天真的流光痛苦的侵蚀这我的心灵,点缀一晚幕秋轻愁,筑造一座孤独的城池,独自困顿在深沉记忆的幽香里。

9、明明知道,今生或许再也没有机会与你并肩共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或许再也没有机会与你牵手共看庭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可今夜我却依旧忍不住张望江上船儿往来,侧耳聆听江面是否有你渡过来的船。

10、未来的日子,像黑森森的夜空,张开着血盆大口,吞噬着我时光;所于我的时光亦如发黄的日历,一页页翻过,一页页逝去;今天成了昨天,昨天又成了过去,过去又似针尖上一滴水滴在海里;所于我未来的日子免不了就这样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了影子了。

11、静静的看着荧屏,默默的回忆曾经。也许相识不长,但是真情永恒。情在心中荡漾。爱在心中存留。一份份思念痴迷了谁的心扉?一份份爱恋惆怅了谁的痴情?一份份真情湿润了谁的眼眶?一份份相思苍老了谁的红颜?谁知明月心?谁知痴女情?谁知多情苦?谁知相思痛?红尘皆凄短,岁月匆流逝。苦难常相伴,消瘦伤容颜。今生不相守,只求来世见。情存泪相伴,爱在苦相思。一切皆天意。难!难!难!

12、世事早就已经擦肩而过,我们又何必反复追忆,反复提起。是时候和昨天告别了,忘记一切,也原谅一切。是真的忘记,做到心平气和,在安稳的现世里,循规蹈矩的过日子。不再追求虚浮的奢华,不再喜好俏丽的颜色,不再渴望热烈的爱情。只愿在简约的四季里,穿粗布素衣,和某个平淡的人,一同老去,相约白头。

13、生命于我们,像春天的风,润暖;像夏日的阳,火热;像秋日的果,丰硕;像冬日的遐思,无时无刻不在累积深刻……

14、喜欢与你默默对视,喜欢在心的旷野里,与你缠绵相依。时光荏苒,无关风月,只是,愿意在你的注视下,轻执墨痕,为你写一段文字。一缕清风,一朵小花,一个微笑,一句轻声的问候,就够了。爱,无需刻意的装饰。

15、喜欢共听一首歌,让那熟悉的旋律一遍又一遍地在曾经的故事里游弋,任那暖暖的思绪蔓延,在这温晴的日子里酿成一杯甜甜的酒,浅斟慢饮,把时光的静好在彼此心中一点一点地拉长,写成缱绻。愿意把一切的纷繁抛开,不让纠结来打扰,就这样默默地守望,就这样幸福地交流。时光的路口,你浅浅的笑伫立成一道清秀的风景。

16、终日无所事事,只有紊乱的心思,心慌的恐惧,虚空的阴影,无聊的苦楚,孤独的悲凉,呆滞的神经,迷茫的面孔,惆怅的心痛,不请自来,煎熬着我,憔悴着我。我犹似和尚撞钟——得过且过,在一声声悲鸣里延续着生命,经受着那清规戒律般的命运束缚。

17、我们曾约定,每年的今天一定要在你我邂逅的地方,紧紧相依着度过,但,今夜,却独留我一人带着一份无何奈何花落去的忧愁,携着一缕凄凄惨惨戚戚的情伤,在星空下,兀自,哀叹,徘徊。

18、阅你,一世风情,沉我,一生痴醉;藏你,一颦笑颜,倾我,一世苦渡;读你,一痕愁绪,碎我,一心斑澜;撷你,一瞬烟影,疲我,一生牵念;研你,一曲相思;乱我,一梦徘徊;刻你,一滴情泪,纠我,一生伤怀;求你,一世遇缘,换我,一生孤影;许你,一语成谶,终我,一诺无悔。

19、俯首向下看,整个世界丰富多彩,周围充满温暖的阳光,又不失清风相伴,轻踏着时光细嗅着空气里的淡淡花香,静静聆听着世间的善恶美,默默感受每一次邂逅的怦然心动,来去随风,简简单单,无声无息。

20、一切都会失去,历史的尘埃淹没了多少前尘往事,时光的隧道让多少繁华成空。我们的生命终不过沧海一粟,一叶扁舟。可是,我们依然要在短暂的有生之涯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少一些欲求,多一些简单。

21、独行云间,万世轮回,千影聚合,醉卧怎敌一盏,浮生未央,往事如烟,岁月飘零,回首前尘似梦中,在时光长廊中,那纠结的恩怨,终究是错落一场花期的相遇,百转柔肠温一壶浓郁的思念,漂泊天涯,将往事饮尽,静守这难渡的尘世轮回。

22、自蹒跚的襁褓里走出,人生的起跑线就开始。学着所有人的样在自己的跑道上奔跑,想要在人生路上当一个健跑者。有时,好的想法往往适得其反;所以,我那美好的想法也就夭折了。在人生的路上只有跌跌撞撞,一身的臭汗,拥抱着泪水,经受着苦痛,复制着碌碌无为,面对着平庸,无可奈何的踽踽独行。因此,未来我不敢奢望,也不敢强求。

23、人生却是这样的不平等?一样的生命,却不能是一样的命运;一样的活着,却只能倍受着煎熬。生命赋予我的内涵只有悲痛,命运赐予我的意义只有沉痛。我已不堪负重,厌倦着生活,痛恨着凄凄惨惨悲悲凉凉的命运,苦不堪言,尽在今天和明天里延续着当下的悲凉。

24、我坐在时光的长廊上,看那沐浴着光辉的流云如浮水一般静静地倚在天际一隅,映出淡淡的蓝;看那季节的风,吹过沧然世事后留下淡淡的痕;看那川流不息的人群,纷纷驻足荣华却最终一梦。

25、透过岁月的罅隙,我看到又是一年芳草绿,荏苒岁月毫不停留的自草长莺飞间流走,唯有那草木葳蕤的香,还在诉说着曾经的岁月倾情。

26、漂泊在匿名的河流上,看过落花流水的姿态,路过千万重山川。当老去的那日,不问因果循环,不说离合悲欢,独握那存于心田一隅渺小的感动,独念早已与自己分道扬镳的天涯人,从此负手,无关云和月,不问风和雨,那这般心态,便真的简单了。

27、也许,暖暖的心情,浅浅的回忆,淡然的生活,才能更好的让我们坦然面对红尘,拥有此生;也才能在恬淡时光里,拥有岁月的沉香。

28、深深知道,这世界上,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风景;痛得最深的,总是沧桑的心。生活,是煮一壶月光,醉了欢喜,也醉了忧伤;人生,是磨难在枝头上被晾晒成了坚强。红尘三千,不道惆怅,不问花开几许,只问浅笑安然,一方陋室,亦能心境自如;()一壶淡茶,仍品恬淡生香,经年一笑,我们需要做的:是取一份随意,前行。

29、落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未泛黄;枯叶败,一空泪,你的影子剪不断。长空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寄我情。雁之私语醉呢喃,驿寄梅花知多少?何时剪烛西窗,共话离别愁绪?何时十指相扣,再漫谈古今篇?

30、如流往事,总会在不觉然时袭上心头,然后漫卷整个心扉,将难得浅浅遗忘的心事再次勾出,而后深深的怀念,直到彼岸的花开到荼蘼,染了一片又一片不再的浮华。于是,慢慢懂得,一份如歌的回忆,在经年的安静无声的古巷里,有过离合聚散,忘却过忧愁,欢乐时像莲花的香,甜而不腻,忧愁时像一个梦境,幻而不真。

31、街头的灯火,已阑珊,不知有几人还在众里寻他。缘灭缘起,天上蠕动的云在低语:千百度后,一切归于流年。皓月当空,疏星朵朵,星星微动着嘴角,私语着秋夜的静美,朦胧又透着清爽,微凉又浸着惬意,这恬静的秋夜啊……

32、夜晚,月色柔美,照射荷塘。衬的粉莲朵朵可爱,娟秀至极。荷叶青绿,莹莹清新。月色柔和洒下,煞是优雅漂亮,仿佛阁楼上动听的婉约笙歌。驻足痴迷!月光下撤,影布石上,平静温和,眼眸骤然闪亮,好似闪烁在暗夜天空的美丽星辰。

篇2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也开始投入使用。阅读课也开始走进课程安排。无书可读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如果没有认真的规划,到位的要求,及时的检测,学生只是随意地浏览,茫无目标地阅读,极容易使阅读课流为形式,甚至变为消遣。那么,阅读课究竟应该怎样上?

通过与语文老师的交流,与学生的沟通,自己上阅读课的实践,我对如何上好阅读课有了一些体会,一些思考,一些总结,一些方法,想与大家分享。

我把阅读课的组织分为三个步骤。

一、读

阅读课当然首先要读。

读的过程中,应解决好两个问题。

1、内容的选择

古人云“开卷有益”,其实在劣质文字泛滥,鱼目混珠的今天,这句话已不再是真理。读不好的文章,犹如吃饭吃到一只苍蝇,不仅没补充营养,还让人恶心呕吐,受到伤害。所以阅读时首先要选择优秀的、经典的、文质兼美的作品。这样,阅读才是有效的,良性的。我们才能从中品味语言之美,汲取思想精华。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分清作品优劣的能力有限,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特别是对一些有争议的作品,教师要结合现实,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观、人生观。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语文组老师们的认真筛选和精心推荐下,《美文》《读者》《青年文摘》《中学生阅读》《意林》《中华活页文选》《阅读与鉴赏》《思维与智慧》《演讲与口才》《微型小说选刊》《快乐阅读》《青年博览》《博客》《中外书摘报刊荟萃》《作文与考试》《共同关注》等是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精品。

2、阅读方式和阅读时间的选择

选择了好书,仍不是解决了所有问题。并不是所有好书都适合在阅读课上读。有的老师建议,可以让学生用半年或一年时间,利用阅读课认认真真,完完整整读一本经典名著,比如《红楼梦》,理由是这样的好书“读一本胜过读一百本”。

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道理很简单:某种维生素对人体再重要,但如果你长期只补充这一种,人仍然会营养不良。

对中学生来说,那些应该精读的经典名著,可以放在假期读。阅读课上的阅读,应以短小精悍为主。一节课的容量应该大一些。书籍的品种可以全面,甚至可以杂一些。不仅文学的,经济的,新闻的,法律的,历史的,都可以读。

但仍然要注意,即使在阅读课上,仍然有精读泛读之分。

阅读课上的阅读,既要有宏观地浏览,又要有重点地阅读。

首先应对书架上的书报种类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确定本节大致的阅读方向,最终选定阅读的对象。

开始阅读,先浏览目录,确定重点阅读的篇目,进行重点突破,其他的内容可以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二、抄

抄即摘抄。重点阅读的内容,要做好摘抄的准备。

摘抄时,可以摘抄其中精彩的只言片语,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些段落,特别精彩的,语言、结构、内容皆有可取之处,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鼓励全文摘抄。

全文的摘抄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花费时间太多。

但我认为,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

我们可以算一笔细帐。两节阅读课,加上中间一个课间,一共90分钟。在这个时间里,摘抄三篇完整的千字文章完全能够做到。

有些文章当然也可以不必摘抄,采用其他形式得到亦可。如在网上搜索下载、复印等。但一是相当多的同学没有这样的条件,二是即使有条件,这样的收获也远远比不上亲自摘抄的收获。

亲自摘抄的益处有:

1、练习书法,提高卷面质量

许多学生从小不重视书法和卷面的训练,虽已是初中生了,字还写得东倒西歪,潦草难看。卷面又脏又乱,不堪入目。通过摘抄,达到让学生重视卷面,练习书法的目的。这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对其他学科都有促进作用。

2、陶冶性情,修身养性

许多书法家都认为书法和太极有相通之处。通过书法练习,可以调整情绪,陶冶情操。舒缓心情,修身养性。

3、汲取文章精华,提高文学素养和道德修养

摘抄的过程,同时又是凝神屏息,专注阅读的过程。这时候,没有喧嚣,没有浮躁,只有笔如龙蛇,思接千载。

想一想,坐在书香弥漫的阅览室中,摊开印着婆娑竹枝的精美摘抄本,一字一句专心摘抄,沉浸在忘我的境界中,这种幸福是什么快捷的方式也取代不了的。

有许多美文,学生百读不厌,摘抄、背诵的兴趣极浓。如林希《石缝间的生命》,毕淑敏《孝心无价》等。还有同学把张洁的《我的四季》摘抄下来,反复诵读,十分喜爱。

三、写

写即写点评和感悟。读和写是分不开的。写是读的延续和升华。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83-02

语文学科是各学科中很难在短时间内能够大幅度提高成绩的“慢性学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就很难把语文学好。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看到沿海一些省市实施“大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真正融入生活,真正使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使语文深入人心。而我们学生平时对语文不感兴趣往往是因为单纯的教材教学太枯燥无味,于是笔者就开始模仿他们的做法,大胆开拓尝试,实践“大语文”教学,在语文活动课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主要通过开展以下几项语文活动课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读课外美文、每日一讲、编辑手抄报、看新闻联播、举行语文知识竞赛。通过五六年的尝试,得到了一些收获,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读课外美文

(一)读美文的作用

一是读美文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二是读美文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大量的阅读美文,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转化为能力。三是读美文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们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等。这些令我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也可以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所认识。

(二)读美文的途径

每个学期开学初,笔者就要求学生在搞好课堂学习的同时,坚持课外阅读,每日摘抄,写读书笔记。阅读和摘抄的内容天文地理、名言警句无所不包。课外阅读是课堂的补充,学到什么文体,便阅读相应文体的课外美文,摘抄相关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这样做,既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了学习的针对性。自从开辟美文阅读以来,引起了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并发表了自己真实的感受,从学生的发言中能感受到他们的变化。

1.我们农村学校,缺乏课外读物,为了解决读有物、抄有文的问题。笔者向他们推荐《读者》、《疯狂阅读》、《时文菁华》、《青年文摘》等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要求三五位学生合订一份语文方面的报刊或杂志,并尽量做到不重复,这样全班五六十位学生有近20种报刊杂志,建立班级图书角,供学生交换课外书籍。

2.学生摘抄的数量每日在200-300字之间,要持之以恒,养成自觉摘抄的习惯。通过一个学年的摘抄积累,很多同学解决了作文素材缺乏问题,写起作文来,洋洋洒洒,言无不尽。甚至平时连说话也带点书卷气了。

二、每日一讲

我们农村的学校,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少重视“讲话”训练。为了弥补这一教学缺陷,笔者每天上课前让一位学生讲述自己摘抄的内容,可以讲故事、说新闻、解释名言警句、说心得体会、口头作文、朗诵诗歌、“我是新闻发言人”等,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通过一年的试验活动,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解决课外文段阅读问题的能力大有提高,班里掀起了读书的热潮,语文科的成绩也大大提高了。

1.这项活动利用课前5分钟来完成。开学第一周就把“每日一讲”顺序安排好,方便学生做准备,所以一般情况下都能如期完成,不会占用更多课堂时间。因为有了课外阅读摘抄积累,学生逐渐都能做到言之有物,而且整个过程也比较流畅,语言表达流利,讲者的姿态也自然。

2.笔者经常找一些著名的政治家的演讲视频给他们看,用于激励那些胆小怯场的同学,让他们相信,只要我敢去说,我也一定能够讲得很精彩。同时,笔者作为主导者、引导者,也常常博览群书,收集资料,积极参与,给他们注入“新鲜的血液”,也向学生介绍一些说话、阅读和摘录的技巧及方法。

我们以前也断断续续办过一些手抄报,但占用学生的时间较多,后来就停办了。前年桂林地区的恭城瑶族自治县的高考经验介绍时大篇幅地强调了他们学生编辑的手抄报在高考语文成绩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河池市教育局再次要求全市的中学生都要学会编辑手抄报,积累知识,力争提高语文成绩。

笔者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办报基础,在这个大环境中,他们更是如鱼得水。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摘抄,积累了很多知识,小有收获,他们都想说出来给别人听,苦于无机会叙说。笔者就提示他们可以通过举办手抄报展评来显示自己的风采。于是学生3人一组合作办报。排版、誊写、插图等既分工又合作,又学会了当小编辑。通过手抄报展览,无记名投票评比,选出优秀的手抄报上送学校宣传栏加以展览。这样,很多以前对语文学习漠不关心的学生也有了兴趣,有了热情,这样,语文课不再无味了,因为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用到了语文知识。

四、看新闻联播

作为当代中学生,既要读好书,也要关心国家大事,而新闻联播是最好、最易实践和坚持的途径。

1.笔者在每天19:00-19:30的时间段让学生看新闻联播。让学生在了解国内外时事政治的同时也学会了对问题的表述,又学会了说话的一些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听“国标”普通话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模仿,矫正自己错误的发音,在说话中避免夹杂壮语方言,为学生说好普通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2.看新闻联播还有利于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写文章用语不规范,看新闻联播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习机会,它有很多经典的话语,是可以现学现用的,比如“继续深入学习、落实xx精神,以xx精神指导各项工作;切实贯彻xx思想,努力实现xx目标;一定要紧紧抓住xx机遇期,加快推进xx,为xx而努力奋斗……”通过耳濡目染的学习,不用多长时间,培养了学生规范行文的能力。

五、举行语文能力竞赛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外活动课的热情,笔者每学期都举行一次语文能力竞赛,择优予以奖励。

考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组织学生参加县邮政局主办的“书信比赛”以及“步步高”全国作文大赛、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知识竞赛。班级曾有37位学生获得书信比赛奖励,两位学生分别获得2012年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知识竞赛全国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这些学生的获奖大大增强了大家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信心。二是每位学生出一道题,综合起来作为竞赛的试卷,这样内容涉及面广,扩大学生的视野,又让学生掌握了考试及出题的方法及规律,为语文考试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制作竞赛试卷的过程中了解了出试题者考察意图,对于平时语文考试试卷的内容和结构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考试中就能得心应手。

总而言之,通过开展以上五项语文活动课,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大面积、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黄麟生.中学语文教育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4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7-0062-02

作者简介:梁英英(1985―),女,广东清远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广州市天府路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我国文字博大精深,语言千锤百炼,从《论语》到《大学》,从唐诗到宋词,无不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华。这些经典诗文蕴蓄了很多美好的人文元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不断挖掘这些蕴蓄在经典中的人文元素,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它们,让孩子的心灵在这些美好情愫的浸润下变得柔软,让情感体验变得敏锐,让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在新《课标》指导下,该如何进行小学经典诵读教学呢?

一、经典诵读,氛围先行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学习氛围的重要性。我们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的同时,应尽量做到以氛围育人,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处细节影响学生。如将《三字经》《弟子规》等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利用板报、橱窗等常年刊录,也可利用校园广播站时常广播,在教室墙壁上粘贴名人画像、名诗佳句,在操场角落、教学楼外墙刻录经典的名人语录,让学生经常与先哲圣贤对话,在耳濡目染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沐浴着经典的雨露。

这个学期,笔者所在学校参加了区经典诵读展演活动,获得了优异成绩,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赞誉。学校也积极开展了经典诵读的元旦表演活动,并在每周的一、三、五坚持开展午间经典诵读活动。书声琅琅的校园氛围、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极大地鼓舞了孩子们诵读经典的热忱。

二、循序渐进,遴选内容

为学生选择经典内容时必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原则循序渐进。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新《课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精心筛选经典诵读内容。如,低年段孩子可把简单易懂的童诗、童谣、对韵作为诵读内容,中年段孩子可选广泛流传的成语典故、现当代精品美文为诵读内容,高年段还可精选流传千古的唐诗宋词精品、富有趣味的故事、适于背诵的小古文等作为诵读内容。

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中,笔者所在学校秉承“美人之美,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兴趣,为他们制定了经典诵读的学习目录:一年级诵读《弟子规》,二年级诵读《三字经》,三年级诵读《道德经》,四年级诵读《论语》,五年级诵读《大学》《中庸》,六年级诵读《古文观止》。在每周的午间经典诵读活动中、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校园浓郁的经典诵读氛围里,学生们循序渐进,乐在其中,经历了经典学习的洗礼和全身心的学习体验。

三、语文教学,紧密结合

新《课标》指出:“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同时,语文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培养的重任。因此,在遴选补充和加工素材时,诵读经典就是很好的选择。我们可自创并演绎全新的课堂,奉献给学生一些经典集合,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渗透人文意识的培养。

日常语文教学中,可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都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为了庆祝传统佳节,可以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入本,或交流分享,既让学生了解传统佳节的来历、习俗等,又提高了诵读经典的水平,积累了经典文化和素养。此外,还可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经典诵读。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经典诗文的诵读,这样不仅有利于积累课外经典知识,还可以使他们的学习情绪昂扬,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

四、形式多样,乐在其中

(一)鼓励共读活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子互读,大手牵小手,有利于营造书香四溢的家庭学习氛围。如,你读上一句,我读下一句,我背这一段,你背那一段,又如我出上联,你对下联。这种超越你我的沟通,是构建学习型家庭与和谐书香家庭的良好开端。而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中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诵读经典诗文,课堂外,加入学生的背诵行列中,更能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除了亲子共读和师生共读,生生互读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中会萌发出许多新奇古怪的想法和体会,这些感受的点滴不仅是人文素养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相互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拓展到课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满的智力发展。”课间游戏唱诗:孩子们课间蹦蹦跳跳、唱唱乐乐,他们玩拍手歌时,每拍一下就念一句《弟子规》,非常有意思。有的孩子玩跳步游戏时也和着《道德经》的韵律一蹦一跳,《道德经》中富有人文气息的词句就在学生的小嘴上和脚尖上跳跃、欢歌着。

而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长廊中的瑰宝。我们把学生书写的以经典诵读为内容的优秀书法作品挂在校园里、楼道间、课室里,营造一种浓郁的书香氛围,更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和诵读的积极性。假日里,让学生绘制与我们的经典诵读内容相关的手抄报、小人书等,开学时作评比和展览,学生在接触生活中鲜活的语文材料时,丰富了自己的阅历,更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体验。

五、评价激励,兴致盎然

诵读经典,必须有充足的时间。晨读、午诵、课间,经典相随;每周一节阅读课讲经典;国旗下讲话、班队课时多引用经典。充分利用时间和机会,积少成多地诵读,努力做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诵读目标具体到周,如一周完成《道德经》两个小章节的背诵,并专门设计学生诵读情况记录本,按周登记所诵读和背诵的章节,请学生和家长签名、评价。记录和评价情况定期作一总结,一期一评比,并作相应的表扬和奖励。同时,定期检查学生的诵读和背诵、摘抄采蜜本、经典诗文的背诵情况记录本等,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学生日常评比和积分中。在此基础上,综合学生的总体表现和获奖积分,在期末评选出“优秀读书笔记”“经典诵读之星”“诵读星级标兵”等,并给予奖励和表彰,不断增强孩子们诵读经典的动力。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所以读书一定要读最好的书,最好的书是什么呢?就是经典!

如果每天吟一首千古名诗,诵一句经典的名言,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就能让孩子们细细品味心灵的愉悦,享受人文的快乐!这种快乐将带给孩子幸福一生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韩毓海,王登峰.在诵读经典中传承文明[J].新华文摘,2010,(1).

篇5

在“我能行”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校独创了以“精选国粹”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漫步校园,教学楼上方镶嵌的“今天我能行,明天我更棒”的办学理念,激励着学生走向成功;教学楼门厅里的各国国旗图案,启示着孩子们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语重心长的校长寄语,内涵深刻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都引领着全校师生团结向上、拼搏进取。

教学楼主楼以“传承龙的文化”为主题。一楼介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一个个故事中得以净化和升华。二楼引领学生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领略龙江独特的魅力,在青山绿水中感受祖国的秀丽风光。三楼所展示的中华瑰宝,闪烁着艺术华彩,浓缩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四楼列举了“中国之最”,足以让华夏大地的每一位炎黄子孙无比自豪。楼梯间的成语墙,孩子们天天拾级而上,扶栏而下,瞥一眼,念一遍,牢记在心。

独特的校园文化,犹如走进时光隧道,可以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与世界交流;可以聆听古今良训,欣赏中外名言;也可以领会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怀。不仅带给学生视觉上美的享受,更是对学生心灵的洗礼,成为实验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香建设不断创新

1.开展读书活动

开展了十年之久的“好书伴我成长”读书系列活动现已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习惯。学校每月一个读书主题,成功开展了“诗情画意”“古诗文诵读比赛”“好书推荐会”“多彩晨会”“故事大王比赛”“名人名言书签设计赛”“师生同台诗歌朗诵演讲赛”“读书手抄报大赛”“快乐假期,轻松阅读”等系列活动。此外,还成立了小记者团,开展了小课题研究等活动。

2.拓宽读书领域

2010年,学校制订了《实验小学阅读实施方案》,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籍。今年,又印发了《让我们读书吧!》阅读计划,规定了小学1至6年的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内容涉及国学、童话、儿童文学、世界名著、科普读物和系列小说等领域。此外,为了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实现“好书大家读”的共赢目标,以年级、班级或小组为单位举办了“小书虫超市”,开展换书、买书、卖书活动。这样,学生只花一本书的钱,就能读二三本甚至四五本书。

3.与读写结合链接

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2010年学校着手研究如何进行随笔化表达,并将读书活动与随笔化、与习作有机结合。经过教研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低年级“读—讲—划—记—写”教学模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中年级“读—批—注—摘—记”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式和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高年级“及时批注、学会整理、随记感悟”的感悟式阅读模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在不断积累和运用中提升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诵读千古美文,做谦谦君子——经典诵读魅力无穷

1.开发校本教材

自2006年确定以“经典诵读”为主的文化活动后,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在全校教师的积极参与下,集众家之言,纳多方之鉴,将《语文课程标准》中140首必背古诗词、中华经典《三字经》《弟子规》等作品合理分布到各年级各学期的教学内容中。还自行研发了《诵读经典诗文,润泽智慧人生》校本教材,本套教材共分六册,每年级一册,每册均设六个板块,即古典诗词、中华古文、现代诗文、校园文化采、推荐选送篇目和课外背诵积累。

2.纳入课程方案

为落实好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将校本教材《诵读经典诗文,润泽智慧人生》纳入课程方案,安排隔周一节诵读课,并将校本课程的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纳入教师量化考评之中,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3.开展诵读活动

为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学校定期举办 “经典诗文书画展览”“经典诗文摘抄”“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犹如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促进了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书香飘逸,硕果累累。每学年,我校都有60%以上的家庭被评为“书香家庭”,70%以上的学生被评为“读书小博士”“经典诵读之星,80%的教师和班级被评为“书香教师”“书香班级”。在近三年各级各类阅读和作文大赛中学校有千余人次获奖,还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奖,创办的“我能行”校报受到师生和广大家长的青睐。

四、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国粹艺术走进学生

篇6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的阅读水平”。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对个人对社会的意义多么重大。”英语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幼师生英语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帮助其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英语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英语课外阅读兴趣”是指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英语资源有期待地、有自觉地、有创意地去阅读英语材料,并能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能学会批判和反思,获得思想启迪,享受英语阅读的乐趣。

(一)情感教育渗透,提升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兴趣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感教育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教师应设法多接触学生,融洽师生关系,观察了解学生自学能力状况,及时鼓励学生,为学生树立课外阅读的自信心。学生若能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爱和鼓励,就会从内心深处受到鼓舞激励和奋进,并愉快地接受教诲。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将好的英语美文或书籍推荐给学生,将好的英文故事讲给学生听,既沟通了情感又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也会把好的学习材料拿来与我分享,我们的队伍也会从三两个人变成八九个人。在课堂上我会将与课内阅读文章相关的英文阅读材料简装塑封后作为奖励发给学生。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阅读兴趣也随之提高了。

(二)拓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兴趣

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不但可以将阅读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而且在调动幼师生参与热情的同时,对幼师生英语阅读兴趣形成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课前五分钟的英语自由演讲,可以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自己已有的英语资源通过网络收集、书刊阅读等准备的英语美文、英语故事、儿歌律动,时事新闻、专题演讲等以口语汇报的形式相互交流;课文复述、阅读故事表演、英语剧创编、英文手抄报比赛、英语美文摘抄展示、经典英语绘本进课堂,并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自创英语绘本故事,这些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强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而形成了课内外英语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兴趣,促进了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二、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英语阅读就是从视觉材料中通过英文译码获得理解和意义的过程。而习惯则是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是生活中相对稳定的部分。所以,英语阅读习惯是指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的行为中,不自觉地遵循积久形成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方式,表现出习以为常又相对稳定的行为,往往体现在阅读的动机、兴趣、途径、方法等方面。英语课外阅读习惯则包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挑选适合自己阅读的健康的课外书籍,比较熟练地掌握常用的阅读方法,有效提高自身的阅读速度,既有一定的阅读数量,又有一定的阅读质量,在持续不断的课外阅读中不断强化阅读的兴趣,体验阅读的乐趣,从而让爱读、乐读成为一种习惯。

(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学生形成了种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声读、唇读、指读、回读、重读等,这些都影响阅读速度和效果。教师要彻底改掉学生这些不良阅读习惯并非易事,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长期坚持,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才能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习惯。

1.指导学生学眼、脑并用,整体阅读、整体理解,提高阅读速度。

2.培养学生猜生词和难理解句子的技巧。对阅读时遇到的个别不理解的单词、短语及句子,可采用跳过、构词法推理、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等方法来明确它们的含义。

3.教会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中的英文关联词,来明确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把握住段落或文章的中心。

4.利用课堂教学设计一些有助于提高阅读技能的活动,培养学生猜词、略读、扫读、推理判断、预测下文、把握文章脉络,掌握主要信息、理解大意、理解作者意图、分清文章的事实和观点、评价阅读内容等良好的阅读技巧。

只要长期坚持训练,并对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一定会提高学生阅读的实效性,最终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二)精推阅读内容以实效促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首先,教师要配合阅读教学积极向学生介绍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或练习,进一步充实阅读课的内容,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达到既能丰富课内所学知识,又能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其次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为学生精选推荐一些英美文学作品的简单读本,如英语童话故事、寓言、名人传记、报刊杂志上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内容新颖,语言丰富、地道时尚的文章,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其英语审美能力。此外,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引领学生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任务,以《疯狂英语》 《英语世界》《英语沙龙》《21世纪英文报》《简爱》《小妇人》《傲慢与偏见》等为主,定期小结,并要求学生在摘抄本上摘录精彩语言、名言佳句及精彩片段。通过阅读后的积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阅读向主动阅读转变,促使英语课外自主阅读习惯得以形成和持久。

篇7

纵观历年高考作文卷,不乏内容深刻、材料丰富、个性鲜明的时文,也不乏文质兼美、意蕴深刻的美文,然而,更多的则是材料一般、语言平平,甚至有许多是应付之作,材料十分贫乏,主题难以体现。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不注意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考场作文的“灵感”决不是一时生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准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农民常说的一句话,而对于考生来说,“手中有料,作文不慌”,只要平时注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大量的词语,那么不管考题怎样,也能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来。

材料的积累,固然要靠学生自身长时间的努力,但语文教师的引导作用却是不可忽略的,更需要高中三年语文教师耐心而细心的指导培养。作为语文教师,应把占试卷很大比分的作文教学贯穿于日常的语文教学与实践中,而不应当仅限于有限的作文课,要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从日日所见的教材中提炼作文的素材,从单纯的“三点一线”的生活中感悟生命,从日常的小事中发现美丑。

一、引导学生吸收教材中的知识,把教材作为丰富的作文资料库。

学生的大量时间是花在对教材的探研中,高中十几门学科累加起来的一叠厚厚的教科书,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各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再现于作文中,那么,学生的作文一定不是干瘪之作,而是拥有丰富的知识底蕴的“大气”之作了。

首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知识。就文章的内容看,学生能博采众长,将诗词歌赋、文学经典、名家名言、典故轶事点缀在自己的文章里,不仅能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还是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使文章神采飞扬。而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均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不就是作文最好的材料来源吗?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背课文,特别是大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章,应及时督促学生背诵并经常复习,而一些未要求背诵的优美句段、独到的观点看法、生动的事例,教师也应时常提醒学生,让他们或摘抄,或熟读,把分散于各册课文里的名言、典故、观点等对写作有用的材料存储于自己的脑中,这样写作的时候便不至于“难为无米之炊”了。实践证明,多读多背的好处是多样化的,不仅丰富了知识,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事半功倍的。

其次,应学会将各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于作文中。生动的历史故事、广博的地理知识、丰富的电脑世界,甚至深奥的理化知识,都能成为作文“入味之药”,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将各科的专业术语和有关知识融入作文中,以丰富作文的内容。

二、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生活中挖掘独特的体验

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中学生平凡的生活中,同样有许多美的东西,只是缺少注意,缺少发现罢了。语文教师,应告诉学生,我们常常缺少的是用心灵去阅读生活,感悟生活。只要你有一颗真诚善感的心,你就会从自己身边发现从前熟视无睹的平凡小事中的美:从一次打水体会到友情的珍贵;从一声问候体察到交际的重要;从别人的不拘小节里体会宽容的魅力……其实,许多时常烦扰我们的事情很可能就是我们最好的生活体验,日日眼见的东西可能就是我们作文最需要的材料,朱自清不就从“日日走过的荷塘”中,发现了荷塘月色之美,从而写就了感动几代人的经典美文吗?应鼓励学生将感受的触须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去捕捉瞬间体验和独特的感受。

笔者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同学是寄宿生,他们常抱怨的话题是用水难、饭菜难吃,于是在一次作文课上,笔者便让学生将用水如何难、饭菜如何难吃的感受化成语言文字,“告诉”老师,结果出乎意料,许多平常作文不好的同学,都能写出精彩的句段来。因为他们从“日日所见”的、已经让人麻木的现象中,挖掘出最真实的体验,用最有真实感受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了。

通过有意识的长期引导,学生就会去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心去细腻地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感悟生活中的哲理。

三、引导学生捕捉各种社会信息,增强作文的时代感。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谁能及时获得社会最新的有价值的信息,谁就能获得优先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中学生如能及时获取有价值的社会信息,便会及时真正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写作中,就会因题创新,别出心裁。社会信息传播的渠道是广泛的,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如何去收集社会信息,并去粗取精,获取积极的、有价值的信息,为我所用,去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从而增强作文的时代感。

首先,关心广播电视中的新闻节目。看新闻节目是最直接的获取社会信息的手段,而所获得的信息也是最准确、最有现实意义、最有价值的。笔者多年来提倡学生每天至少收看或收听20分钟的新闻,特别是高考前的几个月,多看多听新闻,能把握社会发展的最新动向,把它用于高考的的作文中,便能因富有时代气息而增加分数。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校多看报刊、杂志,在家多听父母与亲友的谈话,走在路上多关注街头的广告标语。

篇8

作文是作者的文化底蕴、文学素养,也是作者的人生态度、生活感悟的真实反映。因此,作文教学的目标应让学生获取种种感受,体验种种情感,提出种种见解,转化种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并能用文字表达出来。绝不能将作文课变成简单的技能训练课,使积极创作变成被动接受,这样学生可能掌握了写作知识、写作技能却失去了创作的激情与灵性。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真情实感的流淌而不是八股格式的模仿,让学生充满热情和兴趣主动自觉地写作而非为完成任务东拼西凑,我认为,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态度

1、写作是作者运用有组织的书面语言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一种行为过程,写作过程的本质属性表现为由客观事物到主观认识,再由主观认识到书面表达的双重转化。作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自觉的、热情的、严肃的写作态度,在课内外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书面表达活动;热爱生活,对现实生活具有浓厚的兴趣,对美好事物具有向往之情;有写作的自觉要求并经常保持写作的欲望。

2、作文教学必须进行文风教育,指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帮助学生认识写作的目的如实地传达自己的见闻、感受、经验、情感,以便和别人交流沟通。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要指导学生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这样才能培养实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风。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摘抄习惯

1、古人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阅读摘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很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还要要求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感受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的风格与情调,发现作者观察问题、描述现象的角度,学习作者分析现象、剖析问题的视角与方法。将最能打动你的文字摘抄下来反复体会,长期坚持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在脑海浮现,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2、阅读上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抄上要求学生所抄内容要精、全、新——不必篇篇都全文摘抄,可挑选最有表现力的文字摘抄;摘抄内容可为古典诗歌、名人名言、经典文段、时事新闻等,越全越好;鼓励学生摘抄新作品、新素材、新观点。为调动学生阅读摘抄的兴趣,可每周进行一次“教师美文范读”——选取古今中外名著中的经典段落或报刊杂志上的精彩文段为学生诵读,每节课课前五分钟进行“学生摘抄选”——让学生轮流选取自己的摘抄诵读并做简要评析,每两周进行一次“摘抄交流”——给一节课时间让学生交换摘抄本阅读并交换阅读意见。学生阅读摘抄的兴趣越浓厚,从中汲取的精神营养也越丰富,对文字如何排列组合表情达意也就有了体会和感悟。

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发表见解的习惯

1、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因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实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生活缺乏主动的观察、感悟与发现。青年人既热情又敏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又充满怀疑,他们喜欢思考、寻根问底、质疑争辩。他们有一个不停变幻色彩的生活领域,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五花八门的新鲜事物、形形的交往交流等等,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或喜或忧、感慨万千。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以无目的观察,无意注意占主导的思维方式关注世界,许多可供写作的材料,他们或不曾仔细观察而视而不见,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成为过眼烟云,以至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尤为重要。生活中有很多打动人的瞬间,光记住这些瞬间还不够,还需要反复玩味其中动人的“点”在哪里,揣摩触动你的原因,挖出其中包裹的核心价值(历史的、社会的、哲学的甚至是伦理的)。

2、让学生养成写随笔的习惯。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社会现实,深入思考、用心感受,把能触动自己的现象、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如是否体会到父母在平凡琐事中体现出来的关爱?“啃老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城乡教育是否公平, “读书无用论为何卷土重来”等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在自己的随笔本上记述自己的观点。

3、此外,定期让学生就一些热点新闻发表观点,如杨丽娟追星逼父跳海、最美妈妈舍己救人、长江大学学子人链救人等等。教师提前布置话题,让学生写好发言稿后再讨论。这些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时对所见所闻能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

四、采用多样化的批改和讲评方式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1、作文的批改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作文批改总是一个分数加几句评语,讲评总是指出一些错误、念几篇范文,学生难免感到兴味索然。形式多样、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批改和讲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思考在作文中如何更好地表情达意。教师批改作文时恰当地运用详批、面批、点批和互批等不同形式,可以起到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促进作文水平提高的作用。打分数时不能太苛刻,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多打高分。尤其对那些写身边事寻常理、表达真情实感的学生,即使他们的思考还不成熟、表达技巧还不完善,也要多表扬、多鼓励。对学生不再“一视同仁”,对基础差一些的,降低标准,鼓励,鼓励,再鼓励。至于评语,避免俗套,追求个性,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饱含期望。

2、定期让学生自己批改或者互相批改作文也是个较好的方法。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深入思考、认真推敲的积极性,而且参与批改就是再学习、再推敲的过程,它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产生新的飞跃,写作水平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3、对于讲评,除了老师朗读范文、剖析典型病例、指导修改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讲评。通常让一名学生朗诵他的作文,并介绍自己构思、选材的经过,然后让其他同学针对这篇文章的得失发表见解。这样的开放性评议,不仅输出知识信息,还输出情感信息,在讲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人动脑筋、个个显其能。这种相互切磋、传递信息的方式使师生情感更加融洽,同学关系更加和谐。在相互表扬中,获得作文的自信;在取长补短中,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

做到以上几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心理能力,包括观察捕捉的能力、感受体验的能力、记忆储存的能力、想象概括的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文字表达的能力进行训练,如训练谋篇定体的能力、选材用笔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等,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会大有提高。

参考文献:

[1]顾海兵.写作应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J]文学教育.2005(10)

[2]刘芳.从评价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0)

[3]虞秀群.作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精神资源 [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0)

篇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喜爱课外阅读。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读书的方法主要来自课内学习,来自教师课堂教学的点滴指导,教师要注意利用教科书中的“金钥匙”,因为它几乎包含了小学阶段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在阅读课外书时自觉地运用,这便是“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如在课内阅读中可教给学生读书“六字诀”,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一“读”,读其内容,知其概要。二“查”,查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查不懂的字词。三“画”,圈点感兴趣的句段,在感悟深的地方做批注。四“摘”,摘抄好词佳句,做摘抄卡片。五“写”,写读后所感,试写文学评论。六“背”,背精彩片段,背优美范文。

二、以方法为路径,上好阅读指导课

阅读指导课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一种课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课外阅读指导课要做到三个“教会”。

教会学生选择书籍。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首先是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对高年级的学生要建议他们读一些经典,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多,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好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选用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告诉他们,拿到一本书后,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恰当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记录”的步骤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情文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在课外阅读时我们要求学生注重积累。以摘录句子、片段、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段、好词佳句等。平时在读报时发现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资料及时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准备好的本子上。

三、以资源为突破口,拓宽阅读空间

1.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

就天津而言,现在农村小学生每人占有图书量均在26本以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一丰厚资源,挖掘潜在资源,将小学生课外阅读,特别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提高一个档次。

2.办好班集体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以调动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拿到班里与同学共享,并相应制定班集体常规借阅制度。为了增加书源,可以采取一些灵活有效的机制。比如用自己读过的5本图书可以换班里1本未读过的图书。

3.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可以在班里组织读书兴趣小组,开展朗诵会、读书心得交流会、古诗大比拼、故事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的读,大量的读。

4.发挥家长的辅助作用。

利用开家长会或家访的机会,向家长宣传阅读课外书的好处,普及对课外书的认识。让家长知道课外书不仅局限于作文书、教材辅导书,提示家长要鼓励学生多看书,成为孩子阅读的伙伴。

四、以评价为手段,加强阅读的实效性

篇10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很好的途径。学生在课内学习了许多名家名篇,但是阅读数量很有限,还需要在课外做大量补充阅读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课外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补充,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作用

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了翅膀。”可是,面对升学的压力,我们不禁要问,课外阅读是否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答案是否定的,有益的课外阅读会让你在语、数等方面出类拔萃。不仅如此,课外阅读也会让人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本领。

读一读《文化苦旅》,你会知道,中国的西北有一片神圣的大漠,大漠之中有一处古老的文明遗址叫敦煌,有一眼美丽的湖水叫月牙泉。课外阅读不仅能巩固课内所得,还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课外阅读对写作方面是很有用处的,它能给我们浏览到课本中没有的好句子,在写作文时能够得以巧妙地应用,让自己所写的文章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借鉴别人所采用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以备写作时的不时之需。有道是“学海无涯”,“读不尽者世上之书,明不尽者人间之理”,初中生只有不断地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方能弥补自己知识的缺陷和社会生活阅历的不足,只有阅读才能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获取前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用于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方能减少前进道路上的弯路。不懂得生活情趣的人永远是残缺的人,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部分。而课外阅读恰恰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社会的窗口,且潜移默化地完善着我们的思想。更加难得的是课外阅读对我们的写作也很有帮助,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合理的指导,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外阅读资源,让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起到它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

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课外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我们不要将课外阅读片面地理解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从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内容都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和配合,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应做到:

1.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正确引导。可订阅专业性强、阅读口味高的《课外阅读》、《语文报》,充满青春气息、了望外部世界的《青年文摘》等,丰富阅读资源;同时,应要求学生将感触最深或最喜欢的文章摘抄下来,并写写自己的感想。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阅读的深度,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一种阅读习惯。

2.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激发兴趣。

3.比较阅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可让学生从内容、形式、语言、具体的艺术手法等某一方面进行揣摩;让学生准备自己的摘抄本,摘抄精美文句,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要求学生从阅读过的书籍中记下提要,并表述自己在读书中的点滴体会,不讲求形式上的完整,也不要求内容上的联系,篇幅可长可短、灵活自由、有感而发,旨在达意。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篇11

学校、班级是―个小集体、一个小社会。我们可利用学生从众心理,创设读书的大环境,形成读书的好风气。教师可在教室里张挂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并要求学生做到:进门轻轻,走路轻轻,交流轻轻,创设一个安静的读书氛围。这时再放上一段轻音乐,静谧、清幽的环境让学生感觉读书真好!同时教师自己也要爱读书,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能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跟学生一起阅读、分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一定会受到感染、熏陶,自觉与不自觉地加入读书的行列中。

二.方法指导

俗话说:“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乃至成材后走入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着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浏览泛读法

“浏览泛读法”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比如对于那些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我们只需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时,便可采用此法。同时,当我们的读书仅为了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或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时,也可采用此法。

(二)品味精读法

对于那些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的美文佳作、名篇名著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我们应着力指导学生采用“品味精读法”。如此,学生则能通过静心细读体会文章的立意构思,揣摩其布局谋篇,欣赏到其中的妙词佳句,从而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三)读写结合法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们还应指导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拾贝的习惯。具体的笔记方式有摘抄式、提纲式、读感式等。从中高年级开始,就可指导学生写好文摘卡、读书笔记,分门别类地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和知识要点,从而为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四)学用结合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本身渗透着阅读的方法。如《无字词典》《煮书》《学与问》《精读与泛读》等。对于这些学到的阅读方法,教者应着力引导学生主动总结概括,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求得具体的实践应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活动延伸

当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课外阅读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对人文内涵有了一定的感悟时,那就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状况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自己的所得展现出来,让他们更热爱阅读。这些活动要灵活、有趣,要能激励学生的进取心,使学生感到喜悦。其活动形式也很多,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书籍、读书笔记等。通过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一)尝试日记赠言

“多读书,多收获;少读书,少收获,一天不读书,一天无收获;一生不读书,一生无收获。”“读书是笔财富,一笔价值无比的财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还可尝试以日记赠言的形式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教师给学生赠言之外,学生之间也可采用轮流互赠的形式。运用这种方法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他们慢慢地从中悟出道理,久而久之就会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的、主动的具有渴求热望的自我行为。

(二)开设读书节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可设立读书节,举办各种读书比赛活动。低年级可组织学生进行儿歌朗诵擂台赛、绕口令擂台赛;中、高年级可进行古诗文背诵擂台赛、讲故事擂台赛。

(三)进行习作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