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5 09:11: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古典园林设计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源于文人墨客及士大夫阶层对于世事的感悟与态度,避世及享乐的意识促使这2个阶层热衷于构筑“不出世既赏世”的园林形式。阶层的态度导致其意识领域的开放,使其十分重视意境及韵味,对诗画意境的追求也体现在造园态度上,追求“多方胜境,咫尺山林”般的境界。中国文人画作的特点在于写意,与西方写实相比,更多地表达了一种超脱原貌的精神,这种“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的情怀在园林中的体现,成为了中国园林的特点——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通过各种身心的感受营造整体环境,来更进一步感受这种自然之美,如拙政园中的留听阁(取意留得残荷听雨声)和听雨轩(取意雨打芭蕉),留园中的雪香云蔚亭(来源于味觉的感受)等。
1.2形式的表达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魅力在于其独立性及不可复制性,留存至今的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根据造园的目的、造园人的心性及造园立意的不同,各自拥有独一无二的风格特色。如网师园精巧幽深、典雅隐逸的宋代园林;拙政园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格;留园布置精巧、奇石众多的清代风格。
1.3空间的利用
园林中的不同空间布局与利用呈现出园林之间迥然不同的风格。如同借由空间的丰富组成形式,在园林整体环境构成中产生引导的作用,廊的运用常具有明显的引导意味,将人们引致某个特定景物的所在地。又如利用地形的起伏,在整体垂直立面空间中增强韵律感,亭、廊和榭在立面空间中此起彼伏,再利用建筑本身的轮廓线造成水平面上视觉的叠加,极富变化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者景物虚与实使得空间渗透效果十分显著。利用障景、漏景,隔景等手段进行分隔空间的处理,在分隔的同时又使其相互连接和渗透。在密集的景物中产生丰富的变化,曲折幽深却又不显闭塞。
2古典园林建筑类型
随着园林的逐渐发展兴起,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住房,在这样的形式下产生了类型丰富的建筑,如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等。人们赋予了每一种建筑形式不同的内容加以区分各自的功能。例如,堂,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所;楼,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本身也可作一景;榭,一般都是在水边筑平台,用以观赏为主,又可作休息的场所;亭,体积小巧,造型别致,供人休息、避雨。屋顶的形式多变、类型丰富是古典园林建筑的一大特色,各种屋顶运用不同,表现的效果也不同。例如,庑殿顶因其造型大气和装饰精巧多见于皇家及寺观园林;歇山顶因其屋脊灵巧富于变化在园林建筑中最为常见;硬山顶样式简单,是人字形屋顶的一种;悬山顶形式较为多变,也是人字形屋顶的一种;卷棚顶线条较为平缓,缓和建筑的耸立感;攒尖顶因其灵活轻巧多用于体量较小的建筑,平面形式多样。在这些屋顶形式的基础上,造园者又在屋顶上加盖一层,形成重檐,较于单檐屋顶更显庄重大气,二者的组合搭配提升了建筑的可观性。
3现代园林中对古典元素的运用
现今的园林建设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但不论在哪种形式的园林形式中,古典园林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住宅区、公园及街道绿化中,几乎都可以看到其中包含的中国古典园林元素,如仿古建的亭台、牌坊等,但在这些古典元素的运用中很大一部分没有美感和协调感。
3.1“疏忽”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对于国人的吸引力在于古人的风骨情操和对意境的追求,园林不仅仅是庭院和建筑,更是一种处世的态度和对情感的抒发。现代园林中的古典园林要素仅留于表面形式,疏于空间格局规划布置,遗漏园林建筑的的构造技艺。造园者的意图已经不再以景喻情、思境相偕,更多的是迎合实际住宿和游玩的美观需求。这种本因精神与自然欲求而产生的古典园林,现在已经仅仅成为人们对古人安逸生活的猜测和向往,在现代园林中的出现也只是一种祭奠和怀念。
法国式风景园林的开端很难精确地定位到某一时期,与欧洲其他国家的风景园林相似,罗马帝国的影响奠定了法式风景园林的思想基础。在罗马,风景园林最初是由蔬菜和果树组成的,在著名的专著《De agricultura(农业志)》有相应的论述。公元1世纪时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典范大多是著名山庄附属园林,例如大奥密花园、庞培花园、帕布利花园、赫库兰尼姆花园。
1.2转折期——私人及修道院园林
风景园林实践在法国被认为是自然美与人类理性原则相结合的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达。诸如层次感、几何形态、比例尺度等价值观自然而然地在景观设计的手法中得到体现,这些原则也是法国风景园林的重要特征。也是文化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完全相信自然中神灵的存在。这种价值观使得现在仍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的罗马拥有大量的绿地空间、私人公园和城市广场。宗教活动对于法国早期风景园林设计活动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公元4世纪到5世纪,罗马帝国的统治终结,由修道士们修建,作为修道院中心的园林成为了中世纪园林的代表。这些园林被高高的灌木丛和建筑物隔绝,通过精心设计,严格遵循着秩序、几何形态和组织方式,沿袭了罗马时代的设计风格。广场通常被用来分隔成不同区域,在园林的中心放置一棵树,一片水塘或一口井,这样的设计传统且简单,同时也改变了原始植物种植的功能,将园林景观变成了一个冥思自然、救赎和净化心灵的场所。丽舍森林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法国案例,并始终保留着原貌。
1.3成熟期——文艺复兴庭院及城堡花园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世界潮流影响着欧洲的发展历程。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和西西里岛,伊斯兰园林的影响波及整个欧洲,但是法国风景园林受其影响并未持续很长时间。公元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开始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直到公元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法国风景园林逐渐变为开放式的自然景观,强调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缓和,Philibert de l’Orme和Pierre Lescot就是那个时代两位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公元16世纪末随着亨利四世统治的到来,重要的科学和技术进步出现,涉及几何学、光学,以及风景园林设计。这些活动引入了透视这一新的设计元素的出现。法国庭园是那一时期核心地域的象征,也是中央集权的重要体现。富有的资本家有能力雇佣私人风景园林设计师来建造他们的私人庭园,巴特鲁瓦花园和著名的维康府邸花园都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在著名的巴洛克时期到来之前,法国的风景园林经历了一段过渡时期。人们努力证明能够使自然环境秩序化。当时的人们认为自然是在混沌和纷乱中进化的,人类站在其对立面,是科学和智慧的代名词,并且应当显示他们的主宰地位。这种思潮最终迎来了古典巴洛克时期的到来。
1.4全盛期——勒诺特式花园
勒诺特式园林产生之前,法国的风景园林设计灵感主要来自意大利,意大利风景园林的风格表达实际上更多地是关于情感和对美学的感触而非逻辑和理性精神。而勒诺特时期风景园林的自由思考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几何基本原则的回归,也吸收了更多的透视与组织方式,这些原则受到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法国建筑师Philibert De l’Orme的影响。勒诺特时期的法国风景园林,美学欣赏始终是价值观的重要部分,象征着人类的胜利与对自然的驾驭。园林完全被设计成一个封闭空间,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延续。游览者穿过一连串的空间,就像循着设定好的路线。建筑师构建园林的建筑语言不断讲述着有关卧室,绿色剧院,树墙间行走,沿着水的层级的故事。地面被草地覆盖,犹如地毯一样。每丛灌木都被精确地设计安置,以创造完美对称与和谐关系;由数学比例和道旁的雕塑营造韵律感;水面构建流线变化,反射倒映出天空的景色。这些设计也从某些方面反映出了法国在城堡内部结构设计方面的高超技艺。
1.5融合期——城市公园运动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风景园林在欧洲各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风景园林不再是单一的表现形式,风景园林设计开始融合多种艺术形式。许多法国著名艺术家,例如作家Jean-Jacques Rousseau和画家Hubert Robert,他们对待自然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变化。画家Hubert Robert在他的作品中画了许多废墟。公园在这个时期十分流行,在法国第二帝国时期,随着巴黎的豪斯曼大规划,人们希望建造更多的公园,更大的植被覆盖面积。城市周围的森林和自然景观被更多地人为设计,作为法国重要的景观。与此同时,Vauban和他所建造的城堡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法国如今的景观和城市设计,这些城堡如今成为了绿色公园,同时也是历史的见证,铭刻着法国园林史上公园的重要性。浪漫主义与英式造园手法同样影响着法国风景园林,这一类型的演变体现了更大的自由度和随机性,代表有著名的埃麦农维勒庄园。
1.6二战后期——当代风景园林
当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很难发现古典风格的烙印,当地风景园林最有名的是由建筑师Christian de Portzamparc设计的拉维列特公园和雪铁龙公园。这些园林通常以其复合功能著称,而它们最初的设计目的是用于陪衬一座文化中心或重要建筑物。例如,拉维列特公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新功能上:一座曲折的艺术感强烈的建筑围绕着它,使得在室外聆听音乐会、歌剧甚至于看电影成为可能。在如今而言,人们更看重这些新功能而非其形态与植被的种类。雪铁龙公园仍然使用传统的对称式,但在自由性和不规则性上做出创造。
2法国古典主义风格园林赏析
对于法国古典风格风景园林一直受到法国民众的喜爱,例如巴黎非常受大众欢迎的杜伊勒里宫与巴洛克式暖房。虽然古典主义风格的园林已经不是当代设计师所亲睐的风格,但是许多具有美好回忆和欣赏价值的古典主义园林本很好的保留下来,依然在发挥着维护和美化这种传统造园方式的作用。
2.1马赛伯雷利公园
风景园林的主要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园林的功能性,充满自然野趣的天然山水景观也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法国许多公园或园林的风格常常介于强调对称性、透视原则的法式园林与强调植物自然生长、充满田园气息的英式园林之间。其中的代表作有法国南部马赛市伯雷利公园。伯雷利公园是马赛的公共市政公园,被法国文化部列为法国著名的园林之一。公园规模17公顷,由三个花园组成。建造于1766年,这曾经是Borély家族的产业。公园有湖泊、各式花园、草坪、喷泉和博雷利城堡,在公园门口租双人自行车,还可以租手划船,可以躺在草坪上看书晒太阳、野餐、玩游戏。
2.2布尔日主教堂公园
布尔日主教堂公园位于一座法国中部城市布尔日,著名的布尔日大教堂附近。布尔日大教堂始建于1195年,历时60多年才完工,是法国中世纪基督教的权力中心,与沙特尔大教堂一样是第一批哥特式建筑,隶属于同种风格建筑中的佼佼者,以匀称的比例、雕刻、绘画以及彩色玻璃闻名。布尔日主教堂公园历经几个世纪,见证了不同的历史风格的变迁。这座园林内部以法式对称的园林布局形式为主,记录了传统的造园方式,向人们展示了城市自然环境的美景。整个外部空间由一个自然式的园林构成,展现了真实的英式自然风景园风格。
2.3费谢尔斯庭园
费谢尔斯庭园是一座建在一片沼泽上的花园,向我们展示了“装饰艺术”风格。自然环境的美与忧伤对设计师的影响多于古典园林风格。这个花园超过有4公顷分类的纪念碑。在梧桐树,玫瑰花园,法国花坛和一系列的池塘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透过弧形修剪可以看到被修剪得非常精细的紫杉,就像是一幅完美的雕塑作品。有些植物修剪成几何形状,可以欣赏盆景、喷泉、雕塑,在树荫下的长椅或在阳光下伴着鸟鸣,烦恼会奇迹般地飞走。
2.曲桥材质的新演绎
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古典园林只能就地取材,石材是最主要的材质,然而随着新技术和工艺的发展,传统材质也在进步和发展。首先是石材的演变,石曲桥运用的比较广泛,现代景观中沿袭传统的使用方法,频繁的使用石材。如苏州博物馆,在主庭院上设计了一座石曲桥,桥身没有过多的装饰,曲折不多,两边设有石护栏低矮,伸手可触碰水面,加上强烈的透视感,与背景相得益彰。现代景观中出现了一些新材质,如不同色彩不同规格的花岗岩、毛石、陶土砖、马赛克等丰富多样的石材可根据设计师的需要营造不同的图案、及肌理效果。其次是防腐木,传统木质材料受环境影响容易被腐蚀,这一缺点不利于木曲桥的传承,随着技术的发展防腐木的出现,木曲桥出现的频率增加。这种材料多用于农家乐或湿地公园,能够体现原生态效果,也符合现代绿色设计、低碳生活的理念。如山西省龙潭公园绿洲植物景区西侧的木曲桥,桥面采用方形纯木质防腐檩条,桥体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质朴野趣,引人入胜。最后是金属、钢化玻璃,具有现代感的金属、钢化玻璃也是景观设计师善于使用的材料。金属作为现代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很强的坚固性、可塑性及耐腐蚀性,但大量金属材质的利用在抬高成本的同时欠缺美感,所以搭配其他石材、木质、玻璃等材质就弥补了这一缺陷。钢化玻璃的曲桥给人一种晶莹剔透和现代化的观感。除了以上常见的外,还有砖、竹、藤、铁等具有地域性的材料,能体现乡土风格和原生态的朴实。
3.曲桥色彩的新演绎
古典园林中曲桥的色彩通常取决于材料本身,不加修饰,如汉白玉的色彩洁白纯净、高贵雅致,青石板灰白的色彩基调质朴,木质纹样的色彩自然和谐、韵味十足等。在现代景观类型多样化、设计思潮复杂化的冲击下,为凸显主题或展示景观小品独特造型,具有突出色彩的曲桥往往被强调或被作为视觉焦点,如儿童主题公园中曲桥需色彩鲜艳夺目,体现活泼趣味;森林公园中的曲桥色彩既不能没入环境,又不能与生态环境相悖,往往会采用原木色。
4.曲桥与现代景观环境中其他造景元素的融糅
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绿色、环保”是大趋势,可以供人活动的草坪及改善生态环境的密林让人们更多接触大自然的同时也引人入胜,我们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环境与人的互动,木栈道作为造型简洁,材质生态的一种小品形式应运而生,城市公园中将木栈道结合草坪或者生态林组织游览路线,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增添趣味。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低碳经济是采取超低能耗,很低的污染量,很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指标来衡量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绿色发展理念。是人类自从工业发展繁荣以来,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和高负荷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背景下一次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转变,是思想领域的一次变革。
低碳经济下园林的设计的核心是采用先进的能源技术和技能减排技术,从对城市园林的设计,材质,结构等方面实现重要转变,通过对园林设计材料,园林施工工艺,设备的选择,减少使用甚至是不使用石化能源,材料的消耗,从根本上降低能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对于传统的园林设计,在低碳经济下的园林设计将会从园林整体的规划,园林施工材料,材质的的选择等一系列程序上,围绕以最少能耗,最低二氧化碳的低碳核心,最大程度的实现园林设计的生态环保功能和经济社会效益。
二.低碳园林设计的原则
1.尊重场地
尊重场地是园林设计中更好演绎区域特色的基础,要在综合考虑到整个园林区域场地的特征,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地域因素,从而在设计时候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地域特色,创造出强烈的地区认同和归属园林文化,如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进行园林设计时候,可以让原有的一些建筑物和花木得以保存,加强对一些乡土植被的采用,使得整个园林设计彰显出地域特色。
2.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自然做功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在遵守大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使得整个园林工程工期缩短,建筑物更加稳固,长久。实施符合自然规律的巧妙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比如,在进行园林设计过程中,在建造园林水闸时,可以利用水流的方向和冲击力,将闸孔正对水流,如此,既可以保证水流能够正常从闸口流出,又可以大大减少水流对水闸地基的冲击力,有助于减少园林安全隐患,同时,有助于水闸质量的稳定,减少维修的费用。比如,可以利用水流的自然流动,通过一些细微的改动,让水流自然形成一定的瀑布,流泉等。
3.景观异质和因地制宜
景观的异质性是整个园林工程设计的重要性质,主要是强调园林设计过程中,园林景观在时空分布,变异程度,景观类型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要据园林的不同功能,不同的风格特色而采取不同的设计方式,即使是同一种景观构成因素,也可以因为园林类型的不同,功能的不同而采取差异化设计,如此可以让园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符合景观飞异质性,如此既可以满足居民求新求异的观赏心理,又可以促进整个园林设计的创新。
4.彰显自然,生态和谐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最重要目的之一便是要促进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在尊重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各种景观进行规划,科学处理建筑,人,绿化植被之间的关系,设计施工不得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绿化苗木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乔、灌、花草复式栽植,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究乔、灌、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景观效果。保持整个绿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维护区域生态的平衡。
三.低碳园林设计的方法
1.雨水储蓄利用
保持和修复自然界的水循环将成为低碳园林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一方面,大量的雨水随着市政管网白白流失;另一方面,大量的景观用水来自于洁净的自来水。建立区域性的雨水利用设施,实现“就地滞洪蓄水”是解决城市雨水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也解决了园林景观与植物灌溉用水问题。园林构筑物可以通过形式的巧妙构思达到增汇的目的。园林建筑采用半地下、地下或底层架空的设计,以及墙面、屋顶立体绿化,增加绿化面积或绿地面积,同时提供多种建筑设计风格,为人们提供不同的观景视角,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地下与半地下园林建筑也使建筑在冬夏季的能源消耗减少,达到减排效果。
2. 污水净化循环
城市污水净化循环问题亦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的设计,借助自然的力量予以解决。具有净化功能的人工湿地系统可以设计成污水处理地。将城市污水排人湿地系统,配合植物根系以减缓水流速度,利用多层异质土壤对悬浮物进行拦截沉降,促使杂质的沉淀和排除,并在湿地中种植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如芦苇、千屈菜、小香蒲、花叶芦竹等,以有效地吸收过滤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3. 选择建造材料
降低碳排放量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通过选择碳成本低、耐久度高、后期维护少以及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的材料进行园林建设。选择本地或就近材料,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来减少碳排放。尽量采用木材、竹藤等“低碳”材料,少用钢材、玻璃、水泥等“高碳”材料,减少园林建设中的碳成本。
4. 植物增汇措施
增加碳汇措施包括2个方面:①增加绿地容积率(绿量/单位面积)。绿量是指所有生长植物中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是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的总量。具体措施是提高绿地面积、建设屋顶花园、发展立体绿化,如种植绿墙、藤架种植、悬挂种植等。②注重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通过合理配植提高绿地容量,创造多样性的景观,提高植物群落的整体固碳能力,营建低碳园林。据试验,不同类型单位土地面积上固碳释氧能力表现为:常绿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落叶灌木;速生树种高于慢生树种;低龄树高于老龄树。
四.结束语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对城市园林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是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朝着规划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提高居住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活品位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加强对园林景观的科学规划设计,从整体出发,重视细节,因地制宜,本着生态和谐,自然归真的原则,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平面到立体等多视角设计,实现既追求设计规划的新颖独特,又具有地方特色,既满足人们需求,同时也符合低碳经济趋势,促进生态的和谐。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骆国文 浅谈低碳经济下园林设计 [期刊论文] 《现代园艺》 -2012年6期
[2]郭文河 论小区园林设计对人居低碳生活的重要作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5期
[3]杨柳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石景艺术的现代意义 [学位论文]2006 -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
[4]张丽梅 基于文化特色的公园绿地夜景照明研究 [学位论文]2010 - 山东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1引言
园林景观空间艺术,是以空间环境为载体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从园林的尺度空间比例、平面布局、功能结构等方面,展现景观的美学艺术,以此达到对景观空间的艺术追求。景观空间艺术不仅能突出景观空间层次,还能丰富园林空间,对于加强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2景观园林设计中空间艺术应用意义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应用,具有以下意义:①提升了观赏游玩的娱乐性。这是景观园林的基本用处,巧妙的空间设计可以增添观赏者的趣味性,合理的空间布局能给人以舒适的空间感受。②给人立体化的感受。景观园林属于空间设计,通过色彩和图案,提升园林立体层次感和艺术感染力。③增添了园林景观类型。在注重空间艺术使用下,园林的景观类型更加丰富,植被、岩石、河流等自然景观,以及亭台楼阁等人为景观充分融合,提升了园林景致效果。
3景观园林设计中空间艺术设计原则
3.1景观丰富原则
景观园林中的空间艺术,主要体现在对景观与空间结构的统筹,在不同空间位置上融入最适合的原色,提升景观园林的丰富性和协调性,提升景观园林的观赏趣味。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空间艺术应用主要包括水文景观、人性化道路、绿色植被等,这些元素具有不同特征,将其协调组合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景观园林设计中,不仅要将自然与人文景观元素相融合,还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视觉感,调整各元素空间顺序,提升景观园林丰富性和美感。
3.2绿色生态原则
绿化环保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核心。绿色生态原则就是通过景观园林中的绿化工作,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周边城市的灰尘、噪声等污染,提升美化城市效果。因此,景观园林的空间艺术设计中,不仅要注重景观园林的实用性,还要注重其绿色生态价值。在硬景设计中,要选择具有绿色标志的建筑材料,实现景观材料充分利用。软景设计部分选用生态效益较高的植被,将园林景观设计成为小型的生态系统[1]。
3.3功能多样化原则
除了实现景观园林的观赏以外,还应当注重其实用性。一般的景观园林中会设置有座椅、解说牌、假山、园区灯等设施。在空间艺术设计中,必须以功能多样化为原理,合理安排这些设施,充分发挥设施功能,提升设施的利用率。比如,景观园林中的座椅,可以将其设置到景色密集且阴凉的地段,保证游客在休息的同时,同样能够舒服的观赏景观。
3.4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在进行景观设计中,以人的需求为目标,使游客能够充分享受园林中的资源。首先,景观园林在规模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人的行走能力,避免游客感到疲惫。其次,要充分考虑游客的年龄。比如,对老年人来说,路标、解说牌的字迹不可太小,景观中路面要保持平整。在特定的距离之内,要设置厕所和休息区,以保证老年游客的基本需求。对儿童来说,园林中可以设置秋千等娱乐设施,增加趣味性。
4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4.1硬景部分设计
①空间设计。构筑物的空间构成与比例,是影响景观园林空间艺术的重要因素。在古代,我国对园林的艺术处理,就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西方的古典园林布局开敞、一览无余、景区呈几何形分割。而中国的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特征是曲径通幽,看似无序,实则有序,扩展了有限的空间,更赋予诗性韵律,给人含蓄的审美感受。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讲究不同空间结构的交织组合,即理性的、曲线空间序列,空间的曲面结构,具有拓扑关系的复杂的空间建筑布局,虚实结合的空间结构等。而现代的园林设计也传承了这种空间排布特性,赋予多样节奏、虚实结合、又高度和谐,使观赏者不断产生审美期待[2]。②材质设计。景观园林中的空间艺术设计,必定会涉及到材质的选用,比如,假山、桌椅、油漆等。这些材料大部分具有化工成分,选择不恰当会对景观园林中的空气造成污染。因此,在材质设计方面,要选择和使用具有低碳环保功能的材料,以此避免材料的污染。在设备选择上,也要选用具有节能功能的设施,如节能型路灯、太阳能型喷水设施等。这样的低碳材料和节能设备,可以实现材料的充分利用,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和浪费。同时,为景观园林中的植株与观赏的游客提供安全健康的观赏环境。③地形设计。由于景观园林的规模有限,因此游客的游览以步行为主,这就对景观园林的地形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地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应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首先,要在不影响景观园林原有地形的基础上,进行空间艺术设计。将游客活动的生活习性和审美意识考虑在内,保证园林建筑与地形的和谐。其次,要以园林原有地形地貌为基础,选取恰当的位置营造景观。比如,充分利用地方的自然资源和主流元素,实现因地制宜,提升游客对景观园林的亲切感受。另外,按照风水园林学的角度看,园林景观的地形设计应当满足整体系统、观形察势、地质检验、适中居中等原则。
4.2软景部分设计
①木本设计。木本是景观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软景。园林中最常见的木本为乔木,乔木根据其生长高度的不同又分为特大乔、大乔、中乔、小乔四个等级。具体的景观园林设计中,可根据园林的规模和空间排布,选择不同等级乔木。而且,要选择存活率高、生命力强的乔木种类,同时具有美观性和绿色功能。另外,苗木的选择要属地化,本土化,外来苗木必须得经过本土驯化后方可栽植。风水园林学中对木本的选择十分讲究,有“中门有槐,富贵三世,宅后有榆,百鬼不近”之说。比如,苏州园林的造院者以槐阴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前竹后水,使人领略到江湖野趣,同时达到趋吉化煞的目的。②篱笆设计。我国自古就有“曲径绕篱”的说法。可见,篱笆在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中,具有营造园林意境、支配园林空间的作用。景观园林中的篱笆设计,主要包括园林空间结构绿墙、绿篱迷宫、具象模纹绿篱等,篱笆一般以满铺、两侧、图案、自然等形态存在,是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的重要点缀[3]。③地被设计。地被植物是指低矮、爬蔓的植物,高度不超过30cm。在类型上主要包括护坡地被、林隙地被、岩石地被等。而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地被的选择要适地适种、因地制宜。在种植地点上,要选择园林景观中来往行人较少,但视线能所及的地段。然后,根据园林空间排布,确定好地被植物的颜色和种植面积,使地被设计与景观园林相映衬,也可按照风水园林学,使建筑山水掩映于草木地被葱茏之间,组成独立的景观。
5结论
景观空间艺术,是景观环境打造实用性较强的艺术。本文对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探索和研究,从景观园林设计中空间艺术应用入手,结合园林空间艺术设计中景观丰富、绿色生态、功能多样化、以人为本等原则,对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展开了论述。其中,硬景设计部分包括空间设计、材质设计、地形设计。软景部分包括木本设计、篱笆设计、地被设计。希望论文的研究能够提升我国景观园林设计水平,以此为人们创造出舒适和谐的生态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刘青,陈汉杰.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苏州私家园林角落空间形态营造[J].创意设计源,2017,35(03):30-34.
前言
从性质上来说,园林景观设计是一种设计艺术,它是多种艺术与现代园林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审美形式,它与其他的艺术形式具有多方面的联系。而绘画艺术和各种元素正是影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本文拟对绘画艺术和乡土元素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进行分析。
1现代绘画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分析
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与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不同的多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与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相比,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其空间形式趋向流动性。其次,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注重平面布局的抽象化。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注重对称性, 不论是园林建筑还是园林景观,都追求整体对称。 很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都反对对称性的园林设计,他们的现代园林设计中充满曲线,大都具有与抽象画类似的效果。最后,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注重将园林外在形式与园林功能结合起来。从法国印象派开始,绘画艺术不断追求新的表现方式,绘画艺术由再现客观世界向表现主观世界转变。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开始注重体现自我价值, 而园林的外在形式和园林使用功能是体现园林自我价值的两个主要方面。
2绘画艺术对园林外在形式的设计
总的来说,现代园林外在形式规律主要体现在式样统一、均衡的对称或非对称、统一的韵律和节奏等方面,而绘画艺术正是通过这些方面,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外在形式产生影响。首先,是式样统一理论。要想做好园林构图工作,就必须遵循多样统一规律, 要想在尺寸不大的篇幅中描绘出多样的风景,就需要不断变化,这是绘画成功的要素,园林设计也要如此。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即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如果只重视变化而忽视统一,园林供图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反之,如果只重视统一而忽视统一,那么园林构图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其次,是均衡的对称和非对称。古典园林比较重视对称,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重视非对称均衡,非对称均衡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 在非对称的格局中,容易产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极大的提高了现代园林的美学效果。再次,是对比的应用。对比是绘画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不同事物的对比,可以极大的提高绘画的表现效果。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很重视对比的应用。最后,是实现韵律和节奏的统一。绘画就很讲究韵律与节奏的统一,同理,现代园林设计将动与静、空间与时间结合起来,很好地实现了韵律与节奏的统一。
3绘画艺术对园林建筑空间设计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极大的受到绘画艺术中散点透视式的空间组织方式的影响。在散点透视观念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抛弃了古典园林所注重的对称结构,越来越重视不对称的空间理念,空间之间的渗透与重叠越来越密切。正是受到绘画艺术中的立体主义的影响,新的空间理念产生了,并由此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园林建筑空间越来越具有流动性, 并且园林空间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改变, 西方绘画艺术中的视觉透视方法和空间组织方式被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所引用,由此改变了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方式,并且呈现出与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不同的独具韵味的新的园林设计方式,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4乡土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4.1深度挖掘乡土元素
乡土元素存在于特定地域的人们生产、生活中,是对景观作出反应的素材。由于乡土景观种类较多,故根据其形态可将其分为 3 类,分别是实体元素、事件元素及意境元素。实体元素指的是乡土的建筑、植被、材料及工艺等;事件元素指的是乡土的民族风气、地方习俗、民间工艺等;意境元素指的是乡土所包含的地方情结、地方精神等可感知的文化意境元素。
4.2乡土元素中文化创造意境的运用
人们在对园林进行欣赏时,大多会以人格化含义、个体美为主,故许多乡土元素有了象征意义或被人格化,如竹、梅、松被称为“岁寒三友”。其中,梅代表刚直、高洁等品格,竹被称为最有气节的君子,这些都体现出了乡土元素景观的意境美。通过在园林景观中运用这些乡土元素,能够创造出意境较美的景观。
4.3 利用乡土元素形象,塑造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景观以植物举例,北方的乡土植物主要是针叶树、落叶阔叶树,故常见季相分明的阔叶林景观、郁郁葱葱的针叶林景观;南方的乡土植物主要以常绿落叶植物园为主,故常见枝繁叶茂、四季常绿的景观;热带地区的乡土植物主要以棕榈为主,其叶片飘逸、树形奇特与优美,形成的是有热带特色的景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运用协调、韵律、对比等艺术原则来实现对乡土植物的搭配,以增强植物的观赏特性。
4.4 将乡土元素与设施景观进行有机结合
要想园林景观体现出良好的文化特性,不仅要靠植物本身,还要搭配其它元素,常见的如山石、建筑、园林小品等,这样才能使配景更完善。乡土元素不但有美学意义,也有文化意味。在园林的亭台楼阁种植一些乡土植物,两者实现了完美结合,既让无形的植物文化更直观,也容易让人感受到其中的要义。
4.5 通过乡土元素实现具体艺术的呈现
大多数园林设计师的灵感都是从乡土元素中获取。在城市中对乡土元素进行加工、再现,以空间、形式及色彩等为观察点,对人们视觉审美进行关注,并通过艺术图景或大地情怀再现田园景观的美感及价值等,人们去对它进行观赏、解读及领略其文化含义,从而对园林设计的形成作出有效补充。
4.6 通过乡土元素实现抽象艺术的表达
乡土元素是最具原始性、最直观的地域印象表现形式,可通过抽象手法在园林设计中体现出来,并借助人感官对其进行更深入的认识,从而达到共鸣。以对乡土元素营造方式的研究为基础,乡土元素还包含了对乡土环境的形式、环境、符号及各种标志性场所的抽象。该类型的抽象,以艺术再现为基础,突破以往的模仿,并结合当代景观结构、功能、新材料及新技术等,使新的现代形式被具有地方特色的表达出来。
5结束语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与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不同的特点,古典园林设计讲究对称性,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则不断追求非对称性,越来越追求平面布局的抽象化;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是密闭而紧凑的,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建筑空间则越来越倾向于空间的流动性;此外,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还越来越注重园林外在形式与园林功能的结合。正是在绘画艺术和各种不同元素的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独特的美学效果,在园林本质功能发生变化的现在,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审美需求,真正实现了园林形式与园林功能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J].广告大观:标识版,2005,1:46.
George Santayana将现代美学流派分为三种,感觉美学(Sensory Aesthetics)、形式美学(Formal Aesthetics)、象征美学(Symbolic Aesthetics)。感觉美学侧重人的内省分析(李道增, 1999:163);形式美学建立在符号论的语构模式,即美是由产生美的形式的必然结果;象征美学来自对环境所表达的含义引起人们的愉快联想,对环境符号的自我认同。美学标准的分流使古典艺术走下了神坛,不再奉行一种静态的、优美的、符合经典构图的形式。艺术作为客体的规范化,转向对审美主体的主观认知过程。美的标准不是一种教条,不只是对具体美好事物的描绘,人类对美感的逐步认识过程,成为现代艺术逐步剥离的审美源泉,成为追求美的每一个艺术片断,引发了各种门类的艺术表现。就是说艺术从静态的美学形式变成对美的动态认识过程的重视。就像黑格尔强调生命是一种变化过程,其实质就在这变化过程本身。园林艺术不能只是成为一种被“异化”的目标,不只是要拥有一片按“美的形式”设计的街道花园,一座喷泉。美的园林艺术意义在于营造自然的户外生活本身,使人感受到美好的形式下蕴藏的自然与人的和谐之美。
2形式多变的绿地园林设计作品
城市园林景观艺术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和文化形态,不可避免地带有当代艺术多元化的特征,受到其他文化艺术形态的影响。对当代园林多元化的空间表现,基本上可从园林文化、社会秩序、自然生态三个主线出发,设计师凭着对社会现实的观察,要么遵从,要么扭曲,要么折中,传统园林的艺术风格与现代艺术全球化的浪潮不断碰撞出火花。麦克哈格的生态分析理论、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构图、施瓦茨的波普艺术手法,丹·凯利的规则式网格园林,巴拉干的色彩构成,哈格里夫斯表现非常态自然过程(暴雨、台风)的张力,是符合20世纪60年代生物多样性理论催生的文化多元化,导致90年代追求个性张扬的各自表述艺术潮流的。
园林美学意义的扩展,使评价园林艺术的美不只局限于园林空间的经典构图。西方文艺复兴确立的黄金分割与透视审美标准,到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时达到了极点,一切都是经典审美规范产生的形式。一直到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崛起,用自然美逐步取代了人工美。到了现代,自然风景式园林脱胎于风景绘画的构图美,又被现代园林艺术视为古典,审美标准被机械的人工美感所代替。园林设计师更是被现代主义的审美信条所激发,穷尽人工的形式,把园林当成一种生产线上下来的产品,有明确的线条、功能,充满机械僵硬的形式、质感。到了80年代后现代主义风尚流行起来,园林还是表现着较多的人工造型,但是有了许多的不确定空间构图,怪异的符号和线条扭曲错织在一起,反映出园林设计师内心深处对人工形式与自然形式审美标准的错位与挣扎。特别是线形公共开敞空间的园林,多处在广告、建筑、汽车嘈杂的闹市当中,很多情况下设计师的心态也会被这些人工物的表现形式所左右,被这些流于表面的审美标准所驱动,将自然当成一种人工形式穷尽变化,拆解组合。
在这些天才设计师的妙手下,线形公共开敞空间园林有了许多新的面具,市民也就在这些形式多变的园林空间里寻找大自然在膨胀大都市里留下的欢乐、叹息与希望,暂时抛弃各种时尚的念头,感受着自然与人之间和谐的根本命题。
穆拉色(Robert Murase)擅以用各种石材塑造有意义的现代园林景观,其代表作是波特兰河滨公园日裔美籍人纪念广场(见图1)。在弯曲的园路边和斜坡上散置一些巨石,象征日裔的移民世界,美国人权法案“总统与国会道歉咨文”与其他祈求和平的日文诗词刻在其中12块石头上。“100株樱花呈两排列植于河岸草地上,春天美丽的花朵与粗糙沉重的石头形成对比,代表今天的美好与历史的沉重,警示后人不要让(二战)历史重演”(王向荣,2002)。
哈格里夫斯对地形的塑造不同于那些风景如画的起伏微地形,他把早年观察到的龙卷风席卷地面的大自然的巨大张力隐喻在地形设计里,表现自然的动感、力量。在加州烛台角文化公园里迎着主风向在“风障土丘的中间切开一道缺口(见图2),顺应着风的主导方向,一直伸到水中,形成一个开敞的迎风口……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用心灵去体味自然的场所”(王向荣,2002)。
当人们迎着风道走向海边时,临近风口会感到强劲的风拂面吹来,海面视野逐渐张开,海的感觉越来越明显。回首望去,走过的狭道像是风的通道,大海是被强风带过来的。风之门的设计意念要使用的人意会才行,不是形式的构图,有“禅”境的顿悟(见图3)。
将地形塑造与现代艺术思潮紧密结合的高手还有玛莎·施瓦茨,她将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对时尚文化品位与园林设计艺术综合在一起,通过她深厚的艺术背景,把地形设计变成了波谱到达达主义“时装”的演出。联邦法院大楼前广场隆起的23组水滴形草丘象征着当地一种“drumlin”地形(王向荣,2002),上面种植小松树。实际广场底下是停车场,种植池只能高出地面,施瓦茨的设计巧妙地应用象征手法将高出地面的种植土与当地有特征的地形联系起来,解决了种植功能问题,又达到艺术创作目的,放置在地上粗壮的原木也象征着当地木材工业(见图4、图5)。
美国景观大师哈普林认为在都市环境中按自然体验来设计,就要将自然抽象,而不是简单的抄袭。哈普林在高速公路公园用巨大的块状混凝土堆成错层平台,利用叠水瀑布“创造了一个水流峡谷的印象,将车辆交通的噪声淹没在水声中”(王向荣,2002)。哈普林构筑台地的材质是人工的,形态却是自然峡谷的抽象,奔流的叠水、瀑布仍是自然的趣味(见图6)。
图6西雅图高速公路花园叠水设计
园林设计师佐佐木叶二在横滨港湾地区海滨公园的地形设计时(见图7),用平行弧形起伏的地形重现了海边波浪层层叠嶂的形态,体现了他一贯坚持“把自然作为作品特色的主基调,……让人们充分体验到这个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内涵”(章俊华, 2002)。
在佛罗里达国家银行广场设计中,丹·剀利(Dan·Kiley)接受建筑师的建议,将整个外部场地用45米见方的铺装来铺满,模仿建筑立面的开窗模数,形成了场地整体的网格空间,网格是城市道路向场地西边河流的延续。每四条铺装石板的交头是透草的,草地仍然透过铺装,感觉上是隔而不绝(见图8、图9)。广场的道路系统是城市道路网络的延伸,四条贯穿广场的道路和两边的树形成更大的网格空间。广场内的水池、花园椅等设施均布置在网格边上,与植物、铺装、草坪塑造极富韵律网格空间,随意散布的800棵桃金娘树与不定时喷发的喷泉是广场上活跃的因素,与网格空间的严谨形成对比。夏建统评论道:“佛罗里达国家银行广场景观是最体现丹·剀利‘文脉—结构—韵律—神秘感’的设计过程”(夏建统, 2001)。
3现代园林景观职能多元化推动设计市场的细分
现代城市绿地多元化功能形成了相适应的市场需求细分,改变了以往认为园林就是绿化的单一市场概念。目前城市绿地园林功能首先在城市人文尺度上体现了传统与现代对话并存,如北京颐和园作为一个传统风格的皇家园林,仍然起到北京西郊山水公园和旅游景区的功能,对北京的城市环境以及旅游市场有着积极的贡献。二是城市旧城更新积极打造文化名片,往往是景观设计先行,改变了街道风貌形象,激发了地段的活力,进一步推动了整个旧街区的城市化发展,如上海新天地项目。三是城市规划论文绿地系统对在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气候的调节发挥更大的作用,如目前热炒的海绵城市绿地设计理论,绿地的蓄水不仅补充城市日益降低的地下水位,也避免城市板结化后形成的内涝问题,进一步缓解了城市热岛现象。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面对城市建设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孟兆祯院士认为现阶段城市进入“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园林设计师要“以人造自然弥补城市原真自然环境的不足。……为人类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和以人造自然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孟兆祯,2003:77),这是当代中国园林设计师的天职,也是摆在园林市场面前的根本命题。
城市绿地园林景观,有着自然的属性,也有人工的属性,体现自然的精神,也带着人文的意旨。但园林的艺术形式不能脱离自然的属性,人工自然是园林艺术的母体,不能离开自然的先决条件去谈艺术。城市绿地园林设计,例如街旁绿地与带状公园关系着城市生态廊道、市民日常户外生活环境的质量,虽然在公共绿地里分量很小,意义却很重大。特别是这两种绿地四周多是建筑,更可惜的是丰富的地形条件多被三通一平,给造景的条件最为苛刻,设计师更要以恢复改造自然生态环境为天职,在密集的空间里营造咫尺森林、悠然胜境的景观效果。
中国现代城市绿地园林景观脱胎于传统园林空间布局、造型手法,带有现代艺术主观审美对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客体自然的重新塑造,不是自然景观的简单再现,更深入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探索,带有民族园林审美的理想与范式,也带有设计师的人格灵性,借园林景观表现“自我”。面对嘈杂、浮躁、奢华的社会,现代城市绿地园林景观更应表现出都市绿洲应有的宁静、清新、素雅,让人们劳顿的心灵有个轻松惬意的去处。缓坡、青石、草坪、流泉、绿树、鲜花、小径,传统的构园要素经过创意的组合,同样能体现新的园林形式,表达新时代艺术气息的园林意趣。
空间造景的手法紧跟时代艺术思潮的发展,走向了市场多元化。当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命题没有变。在这个前提下,城市绿地园林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一道,相互借鉴,共同塑造着城市街道绿地和绿道园林景观,营造着城市日常户外生活的场所。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艺术风格首先是表现自然美,同时带有民族地域文化的审美理想,也要表达设计师对自然和城市根本尺度的把握,借园林形式表现自我,以景生情,以情动人,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具有风格与人格完美结合的多元化魅力。
4结论
城市绿地园林是中国城市化进入绿色增长时代的市场热点,如何在大量急迫的生产任务中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吸收国外优秀的理论和范例的经验,体现场所景观文化特征和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从业人员有冷静的心态,不要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首先要有文化自信,勇于创新,因地制宜地设计与创作。中国城市绿地园林景观将借助市场的推手,以传统园林艺术为本,以园林景观塑造城市文化风貌,体现时代精神,切合市场的多元需求,给现代中国城市新型城市化带来绿色增长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计与生态环境过程相互协调。
本文在明晰“生态园林城市”提出的时代与现实背景的基础上,从“生态园林城市”与相关概念的辨析出发,解析‘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在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城市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并构建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理论,从全局性、原则性和框架性的角度总结出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理论和实践方法。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生态环境;生态化;城市化;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理论需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与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它的城市化程度和城市文明水平。可以说,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不可缺少的主要动力源,城市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所以必须正视“城市病”,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竞争逐步成为重要内容。对于国家而言,丰富的生物与景观等自然资源与发达的社会生活方式,无疑在吸引国际投资、国际旅游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贡献;对一个城市来说,更加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能更好的吸引人才、资金和物资,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为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城市病”问题,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在城区创建“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宜居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绿色城市”,在住宅区有“绿色社区”、“生态住宅区”等。对生存环境质量的关注,己经成为全世界的焦点问题之一,但是从认识到行动,却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世界各国都为此付出过高昂的代价。
中国正在逐渐富裕起来,但同时也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秩序问题,这是为经济发展付出的高昂的、沉重的环境代价和社会代价。于是中国对“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接受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积极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城市发展也有了新的认识,对生活质量有了新的要求,“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城市发展观正在形成。目前,中国的一些城市也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可以看出,建设“生态城市”是人类经过长期反思后的理性选择;也可以断言,“生态城市”是人类的必然选择,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选择。
2城市园林设计的生态效应分析
城市园林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看成是影响发生的原因与受影响的环境因子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两者不同的联系方式,城市园林设计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识别方法有图层法、清单法、专家判别法等。
城市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设计、水系设计、种植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等,不同内容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等。
3城市园林设计优化措施
城市园林设计对其周边环境既产生正面影响,也产生负面影响。作为园林的设计者,当然是希望使设计的正面影响最大化,负面影响最小化。因此,在城市园林设计中,通过采用优化设计途径力求增大其正面效应,降低或减少其负面影响。
3.1水资源节约利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蓄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约有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因此水资源在很多情况下是制约城市园林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所以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国城市园林设计中采取的节水措施主要是:雨水回用技术、地下集雨回灌技术、使用中水灌溉等。
3.2雨水回用技术
雨水回用技术主要是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简单处理后用作绿化浇灌、道路清洗、景观河道补水给水的水源。雨水的收集装置可以分为三种:①屋面雨水经雨落管进入初期弃流装置;②地面硬化的广场、园区道路等雨水的收集;③绿地中设置透水管等透水、集水设施。雨水水质比一般的回收水水质要好,因此雨水的处理装置相对比较简单,一般只需要设置格栅和沉淀池即可。
3.3地下集雨回灌系统
地下集雨回灌系统就是在植物栽培的时候,将植树坑挖大一些,树坑要比待移栽树蔸土球加宽加深至少20~50cm,栽植大树时还可以适当加宽加深。在树坑底下铺设一层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的中央留一个直径和树干同样大的洞,然后在塑料上铺上10~30cm厚的珍珠岩或保水树脂,另外在树的根茎周围做一个简单的围堰。当产生降雨的时候,雨水在塑料薄膜上聚集后被珍珠岩或保水树脂吸附,这样可以存贮大量水分,达到植物根部可以按需取水的目的。多余的雨水也会从塑料周围或塑料上的孔中流走,不会造成植物根部集水。
3.4其他措施
除了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如果园林建设所在地附近有污水处理装置,就可以利用处理后的中水进行灌溉;如果园林建设所在地区有耐干旱或者需水量少的园林植物,就可以尽可能多的选择栽种这样的植物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3.4.1周边环境质量改善与优化措施
城市园林设计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水系设计,对大气环境等的影响主要是种植设计中种植的植物对其的影响。因此,针对水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要从水系设计方面入手,而针对大气等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主要应从种植结构、植物种类等方面考虑。
3.4.2水环境
在水系设计中,可以引进UXO景观水综合处理系统,这是一种以自净为主、微动力为辅,低养护成本,综合了各类方法的一种水景生态设计和综合治理技术。同时可以引入外来系统,如净水微生物、植物、食浮游植物的动物、草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底栖动物等,通过多种方法来达到设计的目的。
另外,水系设计中要重点注意驳岸的设计,根据不同园林的具体要求和条件处理好驳岸的设计。驳岸不仅具有防水护岸作用,还具有美化景观、连接人与水的亲密关系的作用。规则式的驳岸一般处理成人们坐的平台,它的高度应该以人们的座位为标准,驳面距离水面也不要太高,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好。这种规则式的驳岸构图比较严谨,限制了人和水面的关系;相反,不规则的驳岸与人比较亲近,高低随地形起伏,不受限制,设计形式比较自由也更加自然、生态。
3.4.3大气环境
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最重要的功能,但是植物种类的不同,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的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高大的乔木相比低矮的灌木和草皮就更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而在乔木中,光合作用旺盛、树冠覆盖面积大的杨树、桉树、樟树等就比针叶类的松、柏、杉和树势弱的槐、银杏等更具有优势。同时高大的乔木以及它们茂盛的树冠也能起到御风、阻热的效果,进一步改善了园林周边的大气环境。
结语
文章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城市园林设计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园林设计不但有正的生态效应,而且对周边环境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特别是由于设计中的人为因素,使得园林设计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环境质量的同时,也破坏了生物的自然性。
城市园林设计的生态效应和分析可使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考虑环境因素,因地制宜以对城市园林设计的方案进行优化,增强城市园林设计的观赏性、居住性和经济性,最大可能减少由于设计不当造成的环境影响。因此,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将生态效应分析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能够使城市园林设计更完善,更具有可持续性。
一、行业现状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
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再加之业主经常要求设计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设计单位、设计师不能够投入精力进行设计项目前期的充分论证,后期的施工现场指导,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不平衡的竞争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设计单位特别是无资质的新兴设计单位。因为大型的设计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成立的国有单位,拥有很高的资质,在业主动辄追求高资质、境外设计师的情况下,占尽优势。但是这些单位毕竟是少数,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我国日益扩大的园林设计市场的要求,以及设计理论的创新。
由于园林设计规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设计单位在方案与业主单位发生分歧时,常为了单位的生存和设计资金按合同规定比较准时的回笼,难以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有时甚至变成了业主单位的制图员。同时由于设计单位不能有效的对施工材料、园林小品、灯具、苗木等园林产品的使用和项目竣工验收发表意见,常常使得很多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中,影响了设计的最终效果。
在园林设计日益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规范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园林师的培育、执业认证、管理,设计法规完善等四个方面。
二、园林设计师的培育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Olmsted,FrederickLaw,SR.)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Downing,AndrewJackson)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Bartholomew,Harland)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Baxter,Sylvester)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2.1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
虽然我们的现代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有着“国情”的限制因素,但这不应该成为改变的因素。我们的东方近邻已经做出榜样,走在了前列。日本在造园方面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但是自1964年开始,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有了全面的发展。到1985年已经一跃成为此项研究的东方强国,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业事务所发展到150家,从业技术人员达两千多名(1985年统计)。
2.2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2.3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
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其次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2.4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倍,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我们应该对于一个学校是否具备设立园林专业做出严格审查和认证。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审查。
第一,园林专业基本课程的设置,由园林、土建、美学、文学、环保五部分构成。园林部分占比较大比例,主要让学生掌握园林的历史、理论、设计方法、元素特征等基本素质如: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中外园林史、园林工程学、假山、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水景、园林理论发展等等;土建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建筑材料的特性等知识,如:材料力学、地质与地貌学、基本建筑学、给排水等等;美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如:素描、水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雕塑、国画等等;文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表达能力,如:园林文学、散文诗词欣赏、中外名著欣赏、游记欣赏等等;环保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气候、生态的素质,如:气候分区特征、园林生态学、土壤与肥料学、病虫害学等等。
第二,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与所教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不然的话,我们培养的园林师就会成为“环境杀手”。
第三,教师任教资格的认定。
鉴于园林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合理配置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比例,降低留校任教、工作经验少的教师数量。可以适当外聘有一定工作年限、水平比较高的一线设计是作为兼职教师。这样对于案例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案例库。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与外界近距离接触,及时接受最新的信息,了解行业现状,改变课内与课外、毕业前后的专业知识割裂的情况。学生可以更好的更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变化。
第四,园林案例资料和图书资料的数量、质量的审查。
三、注册园林师执业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园林设计行业的特点。依据从业时间来认定设计师是工程师还是高级工程师并不能反映和保证设计师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人才的流动,自由园林设计师增多,资质的高低已不能反映设计公司的能力。执业制度对个人信用具有很强的制约效果。如果在执业期间出现信用污点,会遭受严厉的处罚,直至取消执业资格。而要重新取得执业资格的难度很大,有的甚至终身不能再从事相关的工作。实行执业资格的行业一般都比较规范,在社会上也具有较高的信誉度。注册园林师和园林师事务所的实行已是非常必要的了。
3.1注册园林师的认证
建议分为助理园林师和注册园林师两级。助理园林师必须是经过认可的园林专业合格毕业的学生,选择一家园林师事务所实习,协助注册园林师工作,不得单独从事园林设计事务。注册园林师是在助理园林师实习期满后(建议2~3年),由领导其工作的注册园林师推荐,经过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的批准后成为注册园林师,可以单独执业,接受CFLA的监督和管理。
3.2园林师事务所
由一名或多名注册园林师主持的设计单位。注册园林师负责景观项目的实施,业主只要找到园林师事务所,与设计师确定好方案后签订合同就可以了,而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材料的选择、施工单位的选择、现场的管理、进度的控制以及质量的监测等,都由签约的设计师负责。工程完工后,所有的质量问题也都由设计师负责。这种全权负责的方式,迫使设计师对劣质材料、不规范的施工企业避之惟恐不远,从而保证整个行业的规范度。
一个设计师事务所要营业,必须有一定数量具备执业资格的设计师,事务所聘用设计师时不但要审核执业资格,还会查询设计师的诚信记录,诚信记录由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负责,保证了对执业设计师的有效管理。
四、园林师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管理园林设计师的专门组织,或者说功能不够完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1978成立)是全国风景园林工作者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科普性、非盈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主要从事国内外风景园林学术交流活动,举办规划设计、论文等竞赛活动,推动学术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人事厅或建设厅主要对于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定,管理面比较广,并不能对园林师进行跟踪管理。
因此设立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ChineseFederationofLandscapeArchitecture)这一专业组织就成为必要,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进行自律管理。主要职能为园林师注册资格的认定,园林师事务所资格的认定,园林师执业业绩和诚信的纪录,园林师执业执照的发放与吊销,设计事故责任的判定,接受业主投诉,行业规范的制定等方面。这些信息对社会公开,以便业主了解设计师,为选择设计师提供帮助。
1现代艺术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影响现代园林设计主要有3 个方面的内容:① 注重社会与功能的园林设计;② 采用生态的方法进行设计;③ 从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中吸取养分。本论文主要从现代艺术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对现代园林设计产生的影响。
我国的古典园林己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但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行业仍处于初步发展过程中,研究现代艺术风格特征与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了解关于视觉艺术形态在现代演绎的过程与现代的艺术设计美学,特别是借鉴设计形态学、设计风格学和艺术形态学、艺术风格学,对我们培养适应现代设计思想影响下的设计师不无裨益,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素质,对我国风景园林设计真正走向国际化,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中国和西方世界各国在经济、贸易和文化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多,这为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国内的一些学者可以走出国门,去接受系统的西方景观设计教育;国外的公司可以到中国投资,在中国这个景观大市场中参与竞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西方的各种艺术风格与设计思潮相继传入中国。随着国内学者相继翻译出版的国外景观设计书籍,为中国景观设计行业打开了不同的视角,这为国外先进设计理念传入中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现代园林景观艺术设计的方法
2 . 1 景观设计的特点及构成 景观设计是一门随着时展而产生的学科,也是一门融艺术和技术于一体的学科,处理好艺术和技术的关系是景观设计的关键所在。景观设计是一种立体艺术,它的高度、宽度、深度及各组成部分的大小、位置、形状、色彩、质地的适当安排组合,可以表达三度空间的美,从而达到静态美,加上植物生长上的变化,更能表现动态美。如,优雅可爱的小桥、流水、柳树的组合能表达一种柔和的美;而庄严排列的行道树、整形的榕树、山崖景观则能表达一种刚劲的美。
2 . 2 当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科学利用自然资源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也不乏表现对自然因素的关注,以自然因素为创作的首要选择方向的景观作品・ 如詹克斯时“波动的花园”,乔治。哈格里夫斯的“烛台角文化公园”,克里斯多的“流动的围篱”,探索着自然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的“进程”。他们以土壤、石头、木头、冰雪、砂石为材料,以沙漠、森林、农场或工业废墟为关注的对象,从中感悟到大自然的动力性和神秘感,基地特有的人与大地、水、风等自然要素的互动,以及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参照。在园林景观设计层面上,艺术模仿自然的思维不是仅仅局限于单纯模仿自然生成的景观,不管是古典的传统园林还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作品.都是在自然的基础上表达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3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立体空间的应用
现代园林是空间的艺术,不同的设计师对空间的处理是不一样的。现代园林艺术虽然与现代艺术、现代建筑密切相关,但作为一门艺术,迟迟没有开始它真正的现代运动,直到20 世纪30 年代末期,当罗斯、克雷、艾克博在哈佛设计研究生院批判传统的园林体系,宣扬现代园林是创造一种新型空间的论点时,现代主义的潮流才在美国园林界掀起。罗斯、克雷、艾克博对空间的强调很明显是受到现代艺术、现代建筑特别是构成主义的影响。罗斯认为构成主义是最能进行园林设计,因为他们的工作是处理与形体有关的空间问题。罗斯、克雷、艾克博把他们的精力放在园林中现代空间本质的探索上,他们觉得现代园林空间的特征是穿越分隔,开放而连续,由持续的地面与永久的天空来限定。这样的园林空间是现代园林及其有效使用的惟一内容。
3 . 1合理选择景观材料 设计中应该考虑景观材料的搭配.如绿化布置应使植物的品种、姿态、色彩、布局与景观的主题、周围的环境相协调;适当采用建筑小品,可以增加重点区域的艺术气氛。景观材料分硬质和软质,硬质景观材料指铺地、墙体、栏杆、建筑物所用的缸砖、石材、金属等,软质景观材料指树木、草地、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等。一般来说,硬质景观材料适合那些纪念性的场所和建筑物,例如:市政广场、纪念碑、遗址等,软质景观材料则适合大众所需要的生活性的景观。
4 现代园林景观艺术设计起到的作用
通过对现代艺术源流的总结,对现代艺术景观实践的描述,对现代艺术丰富思想的提炼,我们大体勾勒出了在现代艺术视野中,园林景观设计所表现出的各种形态。在现代艺术这一视野中,现代艺术带给园林景观设计的启发,以及现代艺术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互动因素是多方面的。现代艺术不仅在形式的层面上丰富着现代园林的形态,而且在观念和意义的层面上也拓展着现代园林的表现空间。
4 . 1 从现代艺术中获得了诸多的形式语汇 形式语汇所得出的设计手法有着十分丰富的表现。从平面形式层面上来说,设计师或趋向于抽象秩序的简洁构图;或趋向于动态均衡的构成法则。从立体空间形式层面上来说,或受现代建筑的影响采用流动空间的理论来组织园林空间:或利用网格来塑造园林空间的秩序感和连续性;或利用几何空间的秩序进行自由变构与穿插,强调随机性、偶然性、不连续性:或以拼贴组装的方法构成了一个充满幻觉的复杂空间,呈现片断化、零散化、暖昧性和混杂性。当然,这些影响有些是直接地来源于艺术流派和艺术作品本身,有些则是间接地从一种艺术风格泛化后的设计方法中获得的启示。
4 . 2 现代艺术思维带动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这种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同艺术形式语言是相辅相成和不可分割的,但它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触动却有着更为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因为思维的渗透而有了更为宽泛的触角。抽象性、结构化、简约性、后现代思维的介入,让园林设计呈现出与传统园林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思维方法。这些艺术思潮作为对艺术的思考,也泛化成了普遍意义上的设计理念,深入到了园林设计的主流方向当中。
5 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展望
1 起源及发展
1.1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中国古代各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汉起称“苑”。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画家参和造园,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北魏张伦府苑,吴郡顾辟疆的“辟疆园”,司马炎的“琼圃园”、“灵芝园”,吴王在南京修建的宫苑“华林园”等,又是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园苑。进入了盛唐时代,宫廷御苑设计也愈发精致,非凡是由于石雕工艺已经娴熟,宫殿建筑雕栏玉砌,格外显得华丽。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 “寄畅园”等等。
1.2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山水画,是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有无穷的妙趣。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间。我们可以从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摘要:“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看出此时的山水画已经和人物画相提并论,并且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据有关文献记载,顾恺之当时就曾画有《雪霁望五老峰图》、《庐山图》、《望五老峰图》等山水画。另外据史料载,当时的夏侯瞻有《吴山图》,但从顾恺之的人物画《洛神赋图》卷和《女史箴图》卷(皆后人摹本)中的部分配景山水中可以领略到当时山水画的大致形貌,画山石只勾染而无皴擦,画水多用线,树干和叶子也用勾染法,多为扇叶子的银杏树。由此可见山水仍在部分的充当人物的衬景,以至于“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等不太协调的景象出现。
从它们的起源和发展来看,中国古典园林起源更为早些,而两个的历史都很悠久,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中也谈到了山水画的出现,造园家和文人、画家相结合,运用诗画传统表现手法,把诗画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园景创作上,甚至直接用绘画作品为底稿,寓画意于景,寄山水为情,逐渐把我国造园艺术从自然山水园阶段,推进到写意山水园阶段。
2 特征
2.1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鲜明,个性化强,主要有四个摘要:①本于自然、高于自然;②建筑美和自然美的融糅;③诗画的情趣;④意境的涵蕴。
2.2 中国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特征①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②空间处理摘要: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③表现手段(笔墨技法)上的鲜明特色。
从上面的分析的它们的主要特征看来他们同时都是强调自然的意境蕴涵,这样它们又有了共同的地方所在,也得出一个结论摘要:它们的发展总是相辅相成的。
3 系统分析它们的异同
3.1 相似点摘要:
(1)艺术境界摘要:情景交融的意境。两者追求艺术境界都是一致的。园林讲求“寓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之中”,而山水画强调既要真实描绘自然景物,又要抒发作者的情感,可见,二者都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2)含蓄美摘要:两者都注重“含蓄美”。园林布局曲折自由,常用假山、小院、漏窗作屏障,适当阻隔游客视线,使人们几经曲折才能逐渐见到园内全貌,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而好的山水画在表现手法上也要善于“隐藏”,注重“含蓄美”,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家只画了渔翁独钓的一叶扁舟,留出大量空白隐藏了大山大水,画面呈现一种空旷渺漠的境界,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3)自然美摘要:两者都强调自然美。园林以自然为美,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姿态自然天成,不受人工约束,而山水画表现树木花卉也讲究形态的潇洒自然,布局潇洒自然而忌讳刻板规则。
3.2 不同点摘要:
园林山水画
(1)完成作品所需客观条件场地、花木、山石、物力、人力纸张笔墨
(2)空间视觉艺术效果立体平面
(3)时间四季变化四季不变
(4)审美感知方式视、听、嗅视觉
通过上面的文字的论述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妙造自然”、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异曲同工之妙。在这种主导思想的影响下,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画式的中国占典园林艺术,并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最后也不难得出结论,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事物的发展总是相辅相成的,中国古典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但是中国山水画的不断成熟,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迅速发展,也正因为它们有着这样的关系,所以要探索它们也不是一时一刻就能说的清楚的,而上面也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论,由于资质的原因,不能很深刻的说明,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参考文献摘要: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摘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3页、24—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