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企业社会责任感

企业社会责任感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1-28 09:31: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社会责任感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社会责任感

篇1

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2008CCTV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

企业应积极履行法律要求的社会责任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民主法制国家,这两年的变化非常大,法制越来越健全,无论是宪法也好,民法也好,还有现在的舆论环境等等,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30年的巨变。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我觉得在两个方面应该要尽心尽责,第一个方面是法律赋予企业强制履行的社会责任,比如说:依法经营、依法纳税、依法用工等等,这些都非常重要。

我记得20年前尽管有很多的法令,但是也有很多的企业打球,因为法律没有像今天这样神圣和严肃。

当时的环境下,确实有很多企业没有按照法律去做,到今天如果一个企业还停留在历史的时刻上毫无疑问就要犯错了,社会不会再原谅这样的行为。

现在,企业也要依法用工,我们以前看到“山西黑煤窑事件”,也许新的劳动法出台跟这个事情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企业能够依法经营就会持续发展下去,如果不依法经营的话,这样事情一旦发生,第一个倒下去的就会是违法的企业。

企业不能放松自身的道德责任

第二个方面是企业的道德责任,我觉得应该包括诚信经营、大事件中的社会责任和平时企业的社会良知。诚信经营好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以至于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样一种局面,取得了非常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想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必须跟银行及所有战略伙伴有一个规则,这就是大家要诚信,尽自己的责任。

大事件中彰显企业社会责任感

在大事情来临的时候,企业一定要有觉悟和良知。比如说:百年难遇的2008年雪灾,那个时候有些地方的老百姓用惯了电,用惯了水,一旦有段时间里用不了电,吃不上水,是很难忍受的一件事情。我们第一时间为受灾省份送去了近千万元的电缆,马上帮助他们,那时候运一公里都非常艰难,随时都有翻车的风险。在这样一个事件中,有很多电力系统的工人牺牲了,其中,被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追认为烈士的19位家庭,我们第一时间送去了6万块的慰问款,钱虽然很少,但是让他们看到还有很多人关注他们。

篇2

1国外金融企业社会责任透视

1.1国外金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情况

1.1.1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承担相应社会责任

全球背景下,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范围日益宽泛,国外的一些大型金融企业就是依靠积极承担伦理道德的社会责任,不断推动自身的长期繁荣和发展。近年来,国外一些著名银行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表现:渣打银行(StandardChartered)支持艾滋病防范和康复事业;汇丰银行(HSBC)减少二氧化氮和污染空气排放,支持环境保护事业;花旗银行(Citibank)推行具体的信贷政策,保护森林和减少污染空气排放;美联银行(WachoviaCorporation)大量投资,支持低收入家庭住房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1.2遵循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基准——“赤道原则”

赤道原则是由世界主要金融企业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金融行业基准。实行赤道原则,金融企业保证只为那些符合条件的项目发放贷款。赤道原则把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银行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导向,调整单纯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治理模式和思路,重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1.1.3加入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组织,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加入国际社会责任机构,约束自身经营活动,已成为国际实力银行的发展趋势。他们只为那些符合评估标准的项目发放贷款,即项目发起人能使金融企业确信他们有能力和意愿遵守商业银行的社会与环境政策和程序。国外先进金融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一般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披露的信息非常充分和详实,包括定性描述和定量指标。

1.2国外金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典型案例

1.2.1德意志银行

据德意志银行2004年度企业公民报告内容,德意志银行在社会责任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慈善捐款方面,该行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别达6400万欧元和6700万欧元;社区发展方面,该行投资建立“德意志银行微观信贷发展基金”,支持投资者向非赢利事业部门发展。并通过“德意志银行亚洲基金”援助泰国和越南700多名感染艾滋病的儿童。

1.2.2格莱珉银行

由孟加拉国银行家·尤努斯博士创办的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利用所掌握的金融资源,在创造巨大经济财富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社会福利,承担了更大的社会责任。而且银行的贷款者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其中96%为在孟加拉地位非常低下的妇女,而还款率高达98.89%,创造了银行业的奇迹。格莱珉银行颠覆了几百年来银行业“不借贷给无抵押担保能力的穷人”的法典。

1.2.3花旗集团

花旗集团在2004年度在社区服务方面,宣布未来五年内支持全球教育项目的2亿美元计划,发起全球员工自愿服务倡议,给予每位员工一天带薪自愿服务时间,筹资280亿美元投资美国中低收入社区等;在环境保护方面,集团首次向位于印度的风能发电企业投资2300万美元,在美国支持环境保护项目168个,总投资超过129亿美元,在集团投资银行设立环境保护和社会风险管理总监职位等。

2我国金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表现

2.1我国金融企业已承担的社会责任

近年来中国部分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如下:农业银行:确立立足“三农”的价值观不断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建设银行:2007年正式《2006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建行三分之二的贷款投向了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投身公益事业,通过资助贫困大学生、援建希望小学、向灾区捐款等方式关心社会弱势群体;中国银行: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银行合作伙伴,向公益事业和灾区、贫困地区进行捐赠;兴业银行:2008年7月,公告称,公司董事会通过了关于申请加入赤道原则的议案,成为首家公开表态将申请加入赤道原则的中资银行。

2.2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2.2.1尚未建立明确、统一的社会责任目标和相关年度报告制度

我国商业银行几乎没有一家银行在企业目标管理中明确制定社会责任发展规划,并逐年对外公布社会责任年度报告。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战略层面上大都对社会责任问题没有清晰、准确的定位,重视力度远远不够。

2.2.2贷款投向盲目,只顾追求银行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在发放信贷时忽视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如违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支持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发展,忽视信贷投放的“乘积效应”及其对整个社会安全可能带来的严重风险后果,盲目投放信贷资金,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发展等。

2.2.3支持慈善事业力度远远不够

2006年我国慈善企业排行榜前50名慈善企业中,其中排名靠前的汇丰银行是外资银行,偏后的国家开发银行是政策性银行,四大国有银行榜上无名。而在我国企业500强中,仅四大国有银行就占据前13名的三分之一强。我国商业银行仅在支持慈善事业一方面的表现,就与其自身实力极不相称。

3结语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在社会责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现阶段强化银行企业社会责任就显得意义格外重大。而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银行、政府、司法机关及全社会的内外合力才能实现。法律制度是确保商业银行承担法定社会责任的根本保障;政府运用经济的、行政的、舆论的手段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做出应有的贡献;实施国家社会责任战略,制定具体可行的国家社会责任标准;建立合理的董事会结构,有效监督商业银行运行,确保决策顾及更加广泛的相关利益者的根本利益;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布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强化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观。

概而言之,我国商业银行还需认真学习国外优秀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义务的成功经验,积极树立社会责任价值观,从而实现企业自身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二明,郑平.国际化经营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模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3.

[2]查然,聂飞榕.赤道原则的产生、发展与实践[J].金融经济,2008,8.

篇3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2-26 -03

众所周知,一个自然人在社会中有与自己身份、年龄相符的公民社会责任,如遵纪守法、维护公德、尊重他人、互相帮助、爱心慈善等等。同样一个合格的企业也要承担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社区、环境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这种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对消费者、对环境和社会的贡献和反哺。

这种理念是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因而一个企业一定要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建立自己的社会责任战略。否则,一个企业在社会的大潮流中很容易迷失自己,只顾眼前利益,很可能退化成一个残缺的社会细胞,不能在社会中持续而健康地发展。因此,社会责任应该是融入企业血液中的,是其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表现,是企业使命的一部分,也是企业优越性和竞争力的体现,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比尔・盖茨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的“本分”,这种观念其实又更进了一步,也更为深刻。企业就应该是带着责任感而来,也就是说,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与生俱来的,因而任何企业都应该具有责任感,这和一个人在社会上一样。负有责任而没有责任感,这是有愧于社会,有愧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因而终究是要遭到谴责和被淘汰的。企业有此理念还不够,最终要将此理念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这样才能持久、一致、集中地贯彻执行,让企业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象和内容,一般专家学者认为企业应对员工、合作伙伴、消费者、社区、社会团体、政府等利益相关者负有保护其基本利益的义务,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不仅体现在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上,还要体现在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整体福利的改善上,应是一种全方位的社会责任,最终达到共进共赢,互利互惠的整体正效应。

尽管有些学者认为,如果职业经理人为股东以外的群体谋求利益,浪费了股东的钱财,那么他们就有违信托精神。弗里德曼就支持这种观点,但现在更多的学者则持不同的看法。管理大师波特教授在2006年的《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指出:国际上越来越多的评级机构已将企业社会绩效作为企业优劣的参考指标之一。这足以证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任何企业的高管都应对此有充分的认知。他还强调,公益活动之所以未能解放企业生产力,是因为这些企业犯了两类错误:一是它们把企业与社会对立起来看待,而这两者事实上是相互依存的;二是它们只是泛泛而谈公益慈善,从未将其与企业自身的战略需求相结合。波特独到地指出:成功的企业离不开和谐的社会,反之亦然,两者之间唇齿相依。企业只有找到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契合点,才能踏上通往可持续发展之路。我认为波特以上的观点非常精辟,明确地点出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机理,可以作为指导现代企业履行自己社会责任的一个灯塔。

究竟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呢?较为一致的定义是: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长远目标和核心竞争优势相结合,与企业经营管理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营销战略、品牌战略等相协调,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改善企业的竞争环境,从而在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之间寻求最优平衡点,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策略。从这一定义出发,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战略是一种讲究平衡的战略,要求把握义利之间的取舍分寸。凡是成功的现代企业,一定是有着独特而优秀的社会责任理念和战略。实际上国外企业许多成功的案例,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些论点,案例本身闪烁着商业道德和商业智慧完美结合的光芒,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佳能的“影像公益”从2009年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使用其先进的摄影、摄像技术,系统、深入、全面地记录中国少数民族的织染技艺和几乎失传的民间舞蹈等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制作了网上博物馆。这些资源在捐赠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用于研究的同时,也在大型文化场馆展出,以唤醒公众的非遗保护的意识。佳能从公益活动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利用自身企业的摄影优势,为保护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珍贵的民间工艺和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出色的贡献。应该说佳能公司选择的项目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它很好地找到了社会发展和自身利益的契合点。“亟待解决的、品牌关联度大的、能体现自己技术优势”,是佳能选择这个“影像公益”项目的三个标准,也体现了其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要求。这个项目是一个聪明的选择,可以给国内企业很好的启发。

从此案例中,我们看到佳能公司至少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正效应:1.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了公众对非遗保护的意识;2.运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和技术,开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方式;3.无形中提高了品牌在老用户群中的好感度和忠诚度;4.公司产品优势的展现和公众形象的提高可以吸引一批潜在的客户群。

另一个生动的案例来自雀巢在印度的发展历程。雀巢公司于1962年进入印度,政府允许他们在莫加地区经营。此地经济落后,穷人很多。由于没有冷藏设备,新鲜牛奶经不起长途运输。但由于雀巢的生产高度依赖本土化、分散化的奶源,公司必须花大钱帮助当地建设强大的奶源供应网络。为此,雀巢斥资兴建牛奶冷藏基地、组建车队到各地收购牛奶,还派遣大量兽医、品质控制专家指导奶农生产高品质的牛奶。这样,不仅当地的牛奶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雀巢也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由此可以发现,企业的发展与其社会责任确实密不可分,唇齿相依。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可以持续发展,反过来,社会也一定会给企业满意的回馈,这也是雀巢公司能够经营一百多年的秘诀所在。

对于合作伙伴、员工、供应商、消费者及所有利益相关者,企业应力所能及地通过去尊重和满足他们的需要,来获得企业的成长,这就是价值的分享,也就是波特教授所讲的“创造共享价值”的精髓。雀巢后来在中国云南的咖啡农场的案例,和在印度莫加的案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云南普洱,尽管有着最适宜的自然条件,但当时由于种植不得法,也没有销路,当地的咖啡产量几乎为零。1989年雀巢与当地政府承诺:公司按照美国现货市场的价格收购咖啡,作为农民利益的保障,上不封顶,下设最低收购价格。同时雀巢提供技术人员、免息农具贷款,并承诺不拥有土地,不拥有固定资产。经过近20年的培育,普洱市的咖啡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共有近2万户咖啡农,许多农民靠种植咖啡致富。雀巢的生意蒸蒸日上,每年在当地的收购咖啡款近一亿。结果当地政府、当地农民、雀巢公司三方收获颇丰。

毫无疑问,雀巢公司一定是在自己独特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指导下,持久一致、公平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合作方和供应商,同时兼顾当地政府的利益,相互依存,从而取得各方共赢。

介绍了以上著名企业的几个精彩案例,我们认识到一个企业具有一个良好的社会责任战略是多么至关重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做做公益、慈善捐款捐物这么简单,好的项目一定是将自己的核心优势与社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融合在一起的。一方面,让自己企业获得可观的利润收益,扩大了自己品牌和企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惠及相关多方,造福社会和人类。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既要考虑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也要考虑企业内部的条件因素,将两者结合,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以下的几点可以作为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参考:

(一)企业要不断培育和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要接受这种教育和培训。他们的价值观,尤其是管理层的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履行。在高管们的价值观基础上,形成企业的理念,最后制定成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员工和管理层的理念要一致。

(二)从企业发展的阶段来看,在企业责任的初期,履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是最低的要求,是第一位的。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指出:管理者必须始终把经济上的成就放在首位,在每一项决策和行动中都应该这样。它只有通过自己在经济上的成果才能证明自己有存在的必要及权威,这就意味着企业有责任获得利润。也就是说,企业要有能力生存,取得继续承担社会责任的资格。但是,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企业的经济目标只是对企业的一个要求,它不是企业的根本目的,满足社会需要才是企业永恒的目的。

(三)随着企业的发展成熟,企业必须要逐渐承担起伦理道德责任、文化责任、环保责任、和谐责任。这如同一个人的成长一样,随着自己的独立和自食其力的完成,接下来就是要回报社会,为他人、为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企业就是一个“企业公民”,应当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去造福其成长于此的社会,让所有利益相关者受益,达到多赢的社会效果。

(四)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企业有必要建立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专门机构,以保障这一战略的制定、实施、监控和战略结果的评估。其整个过程,都应围绕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理念,从而服务于自己的使命并且能够与时俱进。

反观我们国内的一些现象,一些企业在社会责任的承担上有许多缺失之处,无论是在食品、环保、能源、交通等涉及国计民生的大的领域,还是在小商品、小家电等众多的产品质量方面,它们以牺牲消费者、同行、环境甚至国家利益来发展自己。这是一种欠缺公德、杀鸡取卵的行为,毫无社会责任的担当。

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及履行,无疑对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有利,同时企业本身也是受益方。下面来分析一下其究竟可带来哪些正效应,这也说明了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必要性:

(一)员工:其个人可以在企业中得到良好的发展,随着企业的良性发展而发展,很好地享有企业的品牌和平台,员工具有企业自豪感。企业可以获得员工的忠诚度,得到员工的支持和拥护

(二)客户:可以放心地消费和使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享受企业创造的价值。企业可以从中获得稳定的利润回报;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让企业产品和服务不断改进;建立客户对自己的好口碑。两者价值共享。

(三)同行伙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但都是良性竞争,不用担心无序竞争;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下互相取长补短,推动社会的发展。企业可以获得同行的尊重,因而也少了个恶意竞争对手。

(四)产业链合作方:在上下游企业间,创造了宽松、宽容、公平与和谐的生态系统,真诚合作,互利互惠,共同进退,共赢共荣。

(五)社区公众:企业所在社区的发展、繁荣和进步离不开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企业的反哺;而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可以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品牌。

(六)社会团体:团体可以经常得到企业资金、资源上的赞助;企业可以通过团体的宣传和教育资源,提升自己的形象和内部竞争力,扩大自己的影响。

(七)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从企业的长久发展中获得税收以及就业等社会问题的解决;企业可以得到政府的政策指导、扶持及优惠,更好地发展自己。

篇4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期望 社会责任消费者行为 购买意愿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现状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是指“企业超越法律和经济的责任,追求社会福利的长期目标”。Boone 和 Kurtz(1999)认为:“社会责任是管理者认可在评价企业绩效时,利润、消费者满意和社会福利具有共同的价值”。在所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中,Carroll(1979)提出的三维度模型为人们所广泛接受。他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 法律责任, 伦理和公益责任,包括用户至上主义,环境,种族/性别歧视,产品安全,职业安全,股东等具体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在营销领域的研究中,学者们更多地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伦理和公益责任。

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增加对社会责任的投入,也引起营销学者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重视。一些学者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要求,提高组织的“合法性”,积累道德资本和关系资产,构成消费者对公司积极的认知联想,形成正面的企业形象,提高消费者的产品态度和购买意愿。Brown和Dacin(1997)指出构成公司联想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不仅会影响消费者对公司的评价,还会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产品态度。Sen和Bhattacharya(2001)也证实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联想会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促进其产品购买意愿。但也有一些学者对消费者是否受企业社会责任影响提出质疑。他们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所带来的企业资源的重新分配,可能减少企业在创新能力上的投入,转移企业的经营重心,从而削弱企业的赢利能力,损害企业的市场价值。Luo和Bhattacharya(2006)虽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但是也不得不承认那些创新能力低的企业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会显著降低顾客的满意水平。创新能力低的企业虽然可以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来赢得制度上的合理性,但他们同样会传递企业战略选择错误或企业重心偏移的消极信号,而使其社会责任行为的合理性受损。当这种在市场中毫无竞争性的消极信息所导致的负面效应超过企业社会责任带来的正面效应时,会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甚至消费者会视这些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隐藏着提高产品销售的动机,反而导致消费者抵制。另外,企业所选择的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效果。Dean(2003/2004)在研究公益事业营销时发现,社会责任心强的企业采取公益事业营销会损害企业已有的形象。Yoon等(2006)的研究也指出企业承担与企业利益高度相关的社会责任(如,烟草企业去支持癌症基金,化工企业去支持环保组织等)并且这种信息来源于企业的宣传时,企业的形象会受到破坏。

已往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作用的研究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研究者们忽略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一些学者认为受调查者回答问卷的成本要远低于实际购买决策的成本,调查数据高估了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时,有必要考虑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信念和感知的企业实际社会责任绩效与其期望的差距。

社会责任消费者行为内涵诠释

社会责任消费者行为(socially responsible consumer behavior, SRCB)是指消费者打破传统的基于价格、质量和便利程度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消费标准,将社会责任作为购买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的消费行为。Andreasen(1995)认为社会责任消费者行为包括四个阶段:预观察(precontemplation),观察(contemplation),参与(action)和保持(maintenance)。

处于预观察阶段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没有意识到需要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他们的购买决策只基于经济和理性的标准,甚至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只会增加其购买成本,而拒绝购买具有社会责任的产品。

观察阶段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偶尔会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他们可能会抵制缺乏社会责任的企业,但不会将其作为购买决策的参考因素。

参与阶段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更多地考虑企业社会责任,并将其作为购买决策的参考因素,同时会抵制缺乏社会责任的企业。

保持阶段的消费者对社会责任消费者行为保持承诺。他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他们很重要,也很关注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立场和具体活动,并且相信自己的行为会影响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Andreasen(1995)认为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并不会考虑企业社会责任。在Mohr(2001)的调查中也发现,西方的消费者只有1/5达到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的保持阶段,而有1/3的消费者属于预观察阶段,1/4的消费者处于观察阶段。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在社会责任上的意识更弱于西方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的更少。因此,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时,有必要考虑不同的消费者在企业社会责任上持有的不同信念,关注社会责任消费者行为的不同。

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感知和期望

对于不同的消费者个体来说,企业社会责任具体行为有着不同的作用。一些消费者可能更关注企业对环境的保护,另一些消费者则更看重企业对慈善事业的捐赠。并且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感知的企业实际的社会责任绩效与其期望的差距。这种差距使得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效应出现差异。

消费者在评价产品、服务和企业时,会将他们的期望与主观判断的产品、服务和企业的表现进行私下的比较。Oliver(1980)在研究消费者满意时指出,满意由期望与感知绩效的差距决定。当感知绩效超过消费者的期望,消费者产生满意;当感知绩效低于消费者的期望,消费者产生不满意。Carroll和Buchholtz(2000)在分析过去30年人们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历史数据上,提出了企业实际社会责任绩效与消费者期望差距模型(见图1)。他们认为由于生活标准和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当人们意识到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在现实中变得不大可能时,人们期望企业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当前的期望超过前一时期的期望,从而使得期望的社会责任绩效形成一条上升的轨迹。同时他们也指出,由于犯罪、失业、贫富悬殊、无家可归、环境污染、艾滋病等社会问题的日益严重,在过去的30年里,企业实际社会责任绩效与消费者期望的差距在不断扩大。

基于Carroll和Buchholtz(2000)提出的模型,我们推论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感知和期望的差距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如果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感知和期望存在差距时,即使企业投入资源开展社会责任活动,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购买意愿并不一定会增强。

社会责任消费者行为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我们在Andreasen(1995)关于社会责任消费行为阶段划分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信念的不同和是否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购买决策时的参考因素,将消费者划分为三种:社会责任信念低的消费者、社会责任信念一般的消费者和社会责任信念高的消费者。

其中,社会责任信念低的消费者指消费者不认为企业需要主动地帮助社会或所在社区,其购买标准只是基于价格、质量和便利,不考虑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信念低的消费者处于社会责任消费者行为的预观察阶段。

社会责任信念一般的消费者指消费者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但在购买产品时,并不考虑企业社会责任,但可能会抵制不具有企业社会责任的产品。社会责任信念一般的消费者处于社会责任消费者行为的观察阶段。

社会责任信念高的消费者包括Andreasen(1995)提出的社会责任消费者行为的参与和保持阶段的消费者,他们有很强的企业社会责任消费意识,在购买产品时,会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来进行决策。

本文认为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会潜在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但是这种效应由消费者社会责任信念和感知与期望的差距的交互作用产生(见表1所示)。

社会责任信念低的消费者认为企业的责任只是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企业盈利,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对社会并没有帮助,而且这种行为的背后隐藏着诸如提升企业形象等企业自利的动机。因此,社会责任信念低的消费者并不关心企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当期望超过或等于实际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对其购买意愿没有影响。但是如果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超过了消费者的期望,他们可能认为企业会将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或者降低产品质量的方式转嫁给消费者。在这种情境下,社会责任信念低的消费者会降低其产品的购买意愿。

社会责任信念一般的消费者会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但缺乏实际行动的支持。他们可能会有限地抵制不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但这种抵制更多地来自社会的压力。对于社会责任信念一般的消费者,当期望超过实际的企业社会责任时,他们可能认为企业缺乏社会责任,从而对企业采取抵制措施,降低对企业产品的购买意愿;当期望与实际的企业社会责任相同或实际的企业社会责任超过期望时,消费者并不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值得他们采取购买行动来对企业给予回报,他们的购买意愿更多地还是基于价格、质量和便利程度等标准,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对其购买意愿没有影响。

社会责任信念高的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抱有较强的信念,他们更了解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知识,更积极主动地支持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或抵制无社会责任的企业,并且在日常购买行为中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对于社会责任信念高的消费者,当期望超过实际的企业社会责任时,他们认为企业不具有社会责任,从而抵制这些企业的产品;当期望与实际的企业社会责任相同时,他们认为企业具有社会责任,会增加其购买意愿;当实际的企业社会责任超过期望时,消费者会主动通过购买这些企业的产品来支持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甚至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价格。

有趣的是,用表1的分析框架所得到的逻辑推论表明,从整体看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更可能的是负面或无关的影响。由于在整体消费者中具有社会责任的消费者只占小部分,这表明在大多数情境下,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没有明显的效应,而且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负面效应比正面效应更可能出现。当消费者感到企业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忽略企业盈利的原始目标,或者企业从事社会责任的成本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时,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负面效应更容易增加。只有社会责任感高的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对其购买意愿会产生正面效应,这些消费者愿意以实际的购买行动去支持那些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并且相信自己的购买行为会影响企业对社会责任活动的态度。

结论

本文研究认为对于不同社会责任信念的消费者,在不同情境下,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不同的影响。在Carroll 和Buchholtz(2000)的实际与期望企业社会责任差距模型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一个基于情境和消费者信念的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理论分析框架表明,当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更差或更好时,企业社会责任更可能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负面的效应。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正面效应仅在消费者具有较高企业社会责任信念,并且企业社会责任的实际绩效等于或超过消费者的期望时才能产生。而且这个理论模型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争论提供了一种更为合理的解释。

本文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一方面可以帮助理论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动态角色,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正确地应用过去文献中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结论。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者,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哪些因素影响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信念,社会责任消费者行为如何形成,哪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和期望。对于企业管理者,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时需要考虑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基于消费者社会责任信念划分)采取不同的策略。在市场宣传时,向消费者提供企业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具体内容,帮助消费者理解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活动的目的。正如Andreasen(1995)所建议的,通过“让潜在利益可见”来支持社会责任信念高的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上的改变。

本文研究也表明政府管理者需要进一步教育和培养消费者社会责任意识,让消费者知道他们的行动可以支持那些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同时建立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机构,在企业排名时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标准之一纳入评价,并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告知消费者。此外,本文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仅仅基于理论的推导和定性的分析,在后续研究中,尚待实证数据的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91-01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和内容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经历了风风雨雨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能量和价值观念,人们对企业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辞海》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一种基本精神和凝聚力,以及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由三个层次构成:(1)表面层的物质文化,包括厂容、厂貌、产品造型、产品质量等。(2)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包括管理体制、人际关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等。(3)核心层的精神文化,包括经营理念、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等,被称为‘企业精神’。”[1]

从这个定义来看,企业文化的要素应该包含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来说,不仅具有精神层面的导向作用,而且具有行为层面的约束作用,能够对员工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而且逐渐深入的,员工在工作时能够时刻体会到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处处充满企业文化的氛围中体会到企业的核心精神和人文价值。如果在企业精神中充分体现其社会责任,将在无形中增强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使员工以更强的主人翁精神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出谋划策,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与员工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的观念系统,企业依赖企业文化整合内部力量和资源,形成企业竞争优势,实现战略目标[2]。而社会责任感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主要体现在: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坚持实践正义原则、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3]。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功能着手,分析其在增强员工的社会责任感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对最终如何达到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一)企业文化对员工的群体行为具有导向功能。

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企业文化中都有所体现,如果获得员工群体的认同,将对其行为产生引导作用。而企业的战略目标必然包含企业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也必然是广大企业员工共同的责任。优秀的企业能够利用其良好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的群体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相一致。目标和方向与企业一致,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都会不断增强,并产生强大的正能量,坚持实践正义原则。

(二)企业文化对员工的个体行为具有约束功能。

从人文角度对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阐释,是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企业的各种制度、规范的冰冷面孔之后,对企业员工形成非正式的、不成文的约束,充分发挥员工的自我意识作用并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成为员工思想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的一部分,对员工的个体行为产生约束力。在当前社会责任制度部分缺失的大环境下,企业文化中的规章制度成为社会责任制度的有效补充,完成了社会责任在企业生产范围内的具体实践,而企业职工的社会责任感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增强。

(三)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内在动力具有激励功能。

企业的终极目标之一是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与员工个人利益的基本需求也是一致的。虽然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物质利益,但是,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制定合理、公平的奖励制度等方式适当地给予其整体福利,增强其公平感,就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使其充分发挥内在动力,在追究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达到非经济利益最大化。在这种激励之下,员工更能够产生社会责任感,愿意为他人付出和奉献,甚至做出一定的牺牲。

(四)企业文化对员工的价值取向具有凝聚功能。

作为企业文化核心层的企业精神,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不仅充分体现在员工的个人利息上,更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价值取向上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在精神层面应当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聚集到企业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员工群体,更能够齐心合力、坚定自己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三、员工的社会责任感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动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企业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通过企业文化的向导、约束、激励和凝聚功能,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增加了,无论在生产、经营、服务、管理和科研等各方面,都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内驱力,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强。这也是企业的所有成员,包括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6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篇6

CSR报告的审计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为了保证报告的质量和有效性,帮助企业不断地改进CSR工作。AA1000是利用比较广泛的审计标准,它的应用原则包括实质性、完整性和回应性,这些原则虽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审计的质量,但是任何标准都不是完美的,是不断发展的,除了标准本身,审计师的素质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审计的质量。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组织、撰写与“十问”

《WTO经济导刊》副社长殷格非认为从社会责任报告的撰写到一共三个阶段:准备和组织、撰写、设计与。在这个过程中,以下十个问题是现在中国企业撰写社会责任报告都要遇到的,特别是第一次报告的企业。

第一问:报告的名称如何选。究竟叫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责任报告,还是叫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公民报告,众说不一。关键看公司的是综合报告还是单一报告,根据公司的文化和公司在报告中融入了哪些内容来决定。如果公司报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容,都是社会责任的内容,那就用社会责任的名称。

第二问:如何确定撰写方式。根据国内公司撰写报告的方式,我们归为三种:公司自己撰写、委托外部撰写、内外部联合撰写。从目前情况来看,以公司自己写为主,也有个别委托外部撰写的。现在有一种趋势,很多公司跟一些专业机构联合起来,借用他们的经验写。这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公司自己写需要花很多时间研究,但是理念可能跟公司结合比较紧。委托外部撰写,比较省心,但是沟通成本和经济成本很高,同时不能保证公司理念的贯彻执行。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倾向采用内外联合方式,这样比较快,第一次编写以后,能迅速学习到一些专业知识,以后就可以自己撰写。

第三问:如何建立工作小组。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综合性报告,涉及到公司各个方面,需要一个跨部门的小组来完成这项任务。小组成员一般来说至少有一个高管,一个专家,有核心部门,比如战略发展部、可持续发展部、办公厅或者公共关系等等。

第四问:如何收集资料。应该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准备提纲之前要收集材料,而且材料收集要尽可能详尽。有了提纲之后可能会发现,以前收集的材料很多没有价值,需要针对写作提纲继续收集一部分材料。

第五问:如何确定主题和结构。首先,要确定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并对其进行排序。其次,分析公司履行责任、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进程。第三,根据公司的社会责任观以及报告期间的社会责任表现确定主题,根据主题和对利益相关者的分析,确定报告框架。比如说国家电网公司2006年报告确定12个方面的责任,中石油确定6个利益相关者,报告4个方面的责任。

第六问:如何区分两种报告的经济业绩。虽然CSR报告和年度报告中都有经济业绩指标,但是两者的对象、内容和时限都不一样。

第七问:如何确定报告篇幅。德国一个咨询公司做过调查,喜欢50页以上报告的人只有30%,大部分的人希望50页以下,所以我们觉得一般在60页左右可能比较合适。

第八问:如何提高报告的可信度。可以通过内外部审验提高报告的可信度。内部的验证和评价包括内部各个部门和领导对报告的审阅。外部的验证和评价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代表、第三方中介机构、社会责任专家、财务审计人员等。

第九问:如何设计。报告写完了还要注重设计,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则:整体设计思想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方便阅读原则、跟主题相关原则、思想一致性原则等。

第十问:如何。通过调查发现,低调报告所起到的作用很小,一个悄悄的报告是没有意义的。需要公司新闻部门做一些工作,有针对性地分发报告,也可以组织专家讨论,制造一些新闻点,引起媒体关注。

如何编制最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美国商业社会责任组织(BSR)咨询服务总监Dunstan Hope结合绩效、议题、深度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编制一份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他认为报告最终是为利益相关者所使用,最高质量的报告要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必须提供利益相关者需要的讯息,否则撰写报告等于浪费时间。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不一样,所以要了解利益相关者不同信息需求。在帮助公司审阅报告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报告的内容和质量。

报告内容

第一个问题是说哪些议题最重要。公司应该告诉我们四到五个关注的问题,有的时候打开一个报告看到很多问题,所有议题都是同样重要。飞利浦公司做得非常好,它说医疗保健和能源效率是公司所关注的。

第二个问题,报告当中应该列出为什么这些问题非常重要。比如可以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反馈,因为利益相关者告诉你这很重要;企业战略觉得这些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些问题对于公司增长非常关键,能够帮助你找到新的客户;可能因为你要进入新的市场,所以这些问题非常重要;或者是可持续性的环境发生变化等。

第三个问题,有没有重要的问题被遗漏了。在做报告的时候,如果遗漏一些问题而其他人对这些问题非常感兴趣,这是最糟糕的,因为人们会注意到这一点。如果是石油天然气公司,没有报告气候变化内容,利益相关者会对此不满,因为他们会关注这个问题。

第四个问题,公司如何去管理这些问题和风险。他们的战略和风险是什么,他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个公司进入什么样新的市场,他们是否有潜在收入来源,他们在公司内部有什么样的流程能够利用这些机会,他们如何解决风险和降低风险,他们有什么样的流程和制度能够降低风险,这是我们在报告内容方面所关注的一些问题。

报告质量

第一个问题,在绩效、议题和深度的三角最高层,公司的业绩数据是否在报告当中有清晰陈述,我们是否能够知道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业绩表现如何。绩效数据是否有文字解释,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我们想知道是为什么,是因为公司业务量增长还是买了另外一个公司。

第二个问题,公司报告所提供的数字,是否和关切的问题相匹配。气候变化对公司非常重要,如果公司没有提供二氧化碳排放量数字,废弃物管理非常重要,但是在数字当中没有提供,人们就会遗漏。

第三个问题,公司报告是否包含了长、中、短期目标,包括定量目标和定性指标。首先应该有前瞻性信息,这是报告当中最难的一部分,因为投资者更多的会关注公司的前景而不仅仅是关注过去。

第四个问题,报告基调必须是平衡的,能够诚实正确地描述结果,包括正面和负面结果,要告诉大家为什么结果是正面的或者是负面的,必须在报告当中列出公司所面临的挑战。只有把不好的信息披露出来,好的信息才更令人信服。

第五个问题,报告是否包括独立意见和利益相关者提供的看法。在这方面美国公司和欧洲公司比较重视。

第六个问题,报告应该在每年同一时期,它的周期和财务报告周期最好一样,有的公司二月报告,第二年变成五月,最后一年变成十月,人们很难预料到他们什么时候这样的报告。如果年度财务报告是四月,可持续性报告或者社会报告应该在五月,日程的安排时间应该很接近。

GRI指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指南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Sean Gilbert简明扼要地介绍了GRI及其发展,就GRI报告框架的原则、内容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GRI组织

为了提高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可比性和可信度,1997年,美国一个非政府组织“对环境负责的经济体联盟(CERES)”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发起成立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它在全球设立一个办公室,在荷兰以外也设有常设组织和人员,是一个网络型组织。其主要任务是“制定、推广和传播全球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为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一个共同框架”,目的是使这种对经济、环境和社会三重业绩的报告成为象财务报告一样的惯例。

GRI指南

GRI指南包括报告原则、报告指引、标准披露三个方面。企业在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时应该遵守一些原则,并全面披露编制报告的程序和采用的有关假设。这些原则包括:高透明度、包容性、可审核性、完整性、相关性、准确性、中立性、可比较性、清晰性和具有时效性,这些原则很大程度上和财务报告的原则相同,目的在于保证报告可以真实和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业绩,并使报告使用者可以就报告的内容,作跨时间和跨企业的比较。GRI指南就三方面的标准披露指出哪些信息对大部分机构至关重要,并为大部分利益相关者所关注,应当汇报。一是战略及概况:披露的信息应展现机构的整体背景,有助了解机构的绩效;二是管理方针:披露的信息应显示机构如何处理一些特定项目,以提供有关资料,有助于用者了解机构在特定范围的绩效;三是绩效指标:各类指标应就机构的经济、环境、社会绩效披露可供比较的信息。

GRI 指南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一套共同的框架必须扎根于稳固的信念,但同时亦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满足现今多元化机构的不同需要,包括工业及服务行业的大小企业、教育机构、政府机构、非盈利机构等等。为满足个别公司的需要,GRI 现正与不同行业倡议组织合作,构筑属于特定行业的指南补充。GRI 收集了不同公司使用这套指南后的意见,然后修订这套指南,使其对初次报告者及中、小型企业来说更具弹性。首次报告者可以选择“循序渐进”的汇报形式,例如先完成环境责任报告,或企业总部所在国家报告,而同时说明哪些资料暂时省略,以及未来是否覆盖更多在指南中所指定的元素。一开始报告不完美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明天做得比今天更好。

GRI指南并非一套行为守则或绩效标准。事实上,这套指南加上相连的技术准则及行业补充,便是一个报告框架或工具,用作量度及汇报企业机构能否推动可持续发展。

AA1000保证标准――世界上第一个可持续保证标准

英国社会与道德责任研究院标准部主任Alan Knight从审计、审核、验证几个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报告审计的目的、审计的服务对象、审计的标准和原则、审计的未来和发展趋势等问题。他尤其强调了AA1000AS作为最基本的保证标准,它和其他标准是相互融合的,它提供了一个共享的保证平台基础,允许吸收其他特别的标准,例如SA8000和ISAE3000等。

审计目的

CSR报告审计有很多驱动因素,首先是必须遵守法规的要求,比如财务报告制度和环境报告制度的要求;其次,审计是为了赢得利益相关方的信心或者信赖,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得到利益相关方的支持;第三,希望利用审计信息得到确认的过程,来促进管理层或者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更好的决策,如果他们相信得到的信息是可信的,他们能够做出一个更好的决策;第四,审计能够帮助机构进行学习,通过应用持续改进的标准和程序,提高管理体系,帮助机构对CSR报告进行改善。这一系列活动都使得公司能够进行有效学习和积累。

审计服务对象

CSR报告审计是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所以首先必须明确理解利益相关方是谁。我们把利益相关方分为三大类:内部利益相关方,涉及到公司的管理层、董事会,要确定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后台的利益相关方,比如投资者和监管者,他们要了解机构风险和违法情况等;前方利益相关者,比如媒体、非政府组织、消费者,这些人想对机构的产品和信息进行了解,想知道这个机构会为他们带来什么影响和问题。

审计的标准和原则

AA1000是审计的基本标准和原则。2003年3月,社会责任协会出台了AA1000保证标准 (AA1000AS),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可持续保证标准。它的制定是为了确保组织向公众提供的社会、环境和财务业绩报告的置信度和质量,并应社会活动家及公众,特别是投资者和执法组织要求而产生的。

AA1000保证标准适用于工商业、非赢利机构和政府部门。它可与其它保证和报告标准一起使用,如国际报告行动委员会的报告指南及国际会计联合会的ISAE 3000。

有关AA1000AS的实质性、完整性和回应性原则的指南注释已于2006年7月,旨在提供进一步信息并具体说明AA1000AS原则。

指南注释的制定是在世界范围内向各个相关方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可持续报告和保证的一致性和置信度。它将提高并明确人们对于保证提供机构和报告组织原则的理解。并有助于确保保证报告能全面介绍组织的理解并在物质可持续性出现问题时作出响应。为此,该指南注释将在有多种报告供选择或报告实物与内容不符时,帮助企业识别并澄清相关内容。

Alan Knight认为从发展趋势来看,审计的多元化提供非常重要,这能够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因为审计需要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需要各种各样的能力,仅仅依靠单个审计提供者不能保证一个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他也认为,未来要基于多样化的审计流程,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同时审计应该有一个基本框架,这样我们在框架之内进行操作,不同工具可以在这个框架当中发挥作用。AA1000就是非常好的框架,在AA1000框架当中,我们应该了解其他组织所做的活动,关注各种各样的标准,各种各样的验证和核实的过程。这样才能够把整个审计做得更好,使得我们审计公司可持续报告质量和内容得到完善。

DNV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审计原则

挪威船级社(DNV)的徐帅军从CSR报告审计的价值和他们审计的实践经验出发,分析了如何保证AA1000审计标准的关键性、完整性和响应度等要求。

会计财务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财务报告偏重机械化、数字型,可持续发展报告看的是未来,有数字有系统。它给的数字也是根据很多假设而来的。所以,财务报告审计跟可持续发展报告审计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目前,可持续发展报告审计应用最普遍的标准是AA1000标准,AA1000讲关键性、完整性和响应度,响应度指各利益相关方的响应度。所以从我们的立场来看,关键性、完整性、响应度是编写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最基本要求。在我们做可持续发展报告审计的时候,我们应该看报告的关键性、完整性、利益相关方的反映程度如何,应该把我们依据这些原则评审的结果跟利益相关方沟通。

在对报告进行审计的过程中,DNV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报告的完整性,是否报告已经把所有实质性结果都跟利益相关者进行了沟通。另外我们会考虑整个报告的可靠性,可靠性包括数字跟资料的准确性、中立性和对比性,还有数字的可比较性,即上一年报告跟下一年报告的数字有没有可以比较的情形,该公司数字跟同行业有没有对比性。我们基本上会按照这几个原则来对报告进行评估。根据DNV在国内做审计的经验,因为很多企业刚刚开始作报告,数据收集系统过去并不存在,所以一般国内企业报告的完整性方面,跟有着丰富经验的西方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报告的中立性和平衡度的要求,对国内企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很多企业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真正动机是为公司做宣传。这样的想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关键性、中立性原则。所以假如企业希望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报告审计结果,就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其实能够很诚实地告诉利益相关者他们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然后制定一个有效机制去改进它,这样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反而会得到更多利益相关方的支持,大家会觉得这是更好的报告。

报告的完整性要求,在GRI里面定义为应该报告哪些方面的内容,完整性另外一个判断准则是企业跟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假如跟利益相关方沟通以后,相关方认为是重要的议题,企业就应该把它报告出来,即使GRI指标里面没有这样的要求,企业也应该披露。所以完整性和响应程度有一定关系。

篇7

关键词:

外贸企业;社会责任感;发展前景

一、外贸企业的社会责任具体来说,应该包含一下几点:

1.对企业员工的责任。首先外贸企业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等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最显著的体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归属感、责任感和成就感。使得全体员工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方向,把做好企业当成共同的理想,在每个岗位上多做贡献多出成绩。当企业做大做强的时候,员工们就会引以为豪,就会更努力地争取更大的成就。企业文化还有宣传教育的作用,使员工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品德以及家庭美德。同时企业也要特别关注员工的健康状况,这包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人力资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保障企业职工的生命健康和确保职工的工作与收入待遇,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外贸企业对员工负责,对于企业对于员工是双赢:员工努力工作获得更多薪水,企业发展壮大获得更多利润,两者相互促进想和发展,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推向社会。

2.对产品消费者的责任。外贸企业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它们不生产产品,而是通过把境内的产品出口的境外或者把境外的产品进口到国内通过赚取差价从而实现利润。外贸企业的特殊性要求外贸企业在进出口的过程中严把货物的质量关,认真执行不同货物的检验标准。严格把控产品的质量,是外贸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例如服装外装企业,对于进出口产品的总体要求是:面料、辅料品质优良、款式配色准确无误、尺寸误差限制在合理范围区间,做工精、产品干净整洁卖相好。除了以上的总体要求,在检验过程中还要对外观、做工方面的各个细节进行严格检验,以期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诚实守信,不向消费者出售假冒伪劣产品,是每一个外贸企业必须坚持的道德标准。好的产品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而更多的消费者也会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所以,对产品消费者负责,就是对企业负责,这又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3.对企业所在地区区责任。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生产经营场所,外贸企业也不例外,它们虽然不需要生产场地,但是必要的经营场地是必须的。具体主要体现在按时如数缴纳利税以及提供就业机会方面。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企业按时如数缴纳税收才能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企业在选用人才的时候,应该适度向企业所在地倾斜,多选用当地的人才,这样即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也避免了员工的经常性流失,使得企业更加稳定,经营活动更加有序进行。对于企业,对于地方都是有益的。

二、外贸企业作为比较特殊的一类企业,除了上述的一些基本社会责任以外,我认为还需要肩负以下社会责任。

1.外贸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们需要经常性的跟外国企业以及外国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这就需要外贸企业必须注意在与外国企业和消费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的礼仪,时刻注意企业的形象,提醒自己代表的是中国。在外国人面前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和面貌。企业良好的形象和面貌也会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和消费者前来合作。

2.近年来,我国外贸企业越来越重视发展慈善事业。虽然我国的经济有了巨大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提高,但是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还存在很多困难。总理强调,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仍有近两亿贫困人口。特别是农村的困难就更为繁重,更有一些穷人需要扶贫济困。这些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虽然需要政府来做,但也需要外贸企业为国分忧,参于社会的扶贫济困。为了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更应该重视扶贫济困,更好承担起扶贫济困的责任。外贸企业在发展慈善事业的同时,也是在展示企业的品牌和实力,扩大自己的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企业自身也是大有裨益。

篇8

引言

作为可促使企业及其品牌差异化的一种高回报战略,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长期关注,已成为企业与社会关系领域内的重要研究主题(刘凤军等,2012;周延风等,2007)。已有研究表明。企业积极从事社会责任活动,能提高消费者的感知质量并增强其购买意愿。然而,相关研究仍然存在不足,大部分文献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研究其对感知质量的影响。而将企业社会责任细分为多个维度,分别探讨各维度作用效果的研究尚不多见。另外,在该类研究中引入消费者个体特征等调节变量进行深入探讨的文献也相对较少。

基于此,本文参考Carroll(1979)的研究,将企业社会责任细分为四个维度(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基于449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检验这四个维度分别与感知质量的关系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支持在该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期望补充和完善相关理论,并为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文献回顾和假设提出

(一)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学者Oliver Sheldon于1924年所提出的,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

然而,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因此许多学者建议将其进行分级或者分层。Carroll(1979)提出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层次,且该模型目前被学术界广为接受。因此,鉴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复杂性,为了更周全、系统地考察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品牌形象的影响,本文采用了Carroll(1979)对企业社会责任划分的四个维度。

(二)感知质量

不同于客观的实际质量,感知质量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对产品的使用目的和需求状况,综合分析从市场上各种途径获得的相关信息,对产品或服务所作的抽象而主观的评价(张广玲等,2010)。其形成是由于产品信息的不对称,而根据线索利用理论,消费者可以利用一些线索作为判断产品质量的工具。Kirmani和Baumgartner(2000)认为,感知质量是“消费者使用内部线索和外部线索对产品优越性的评价”。内在线索是指产品的物理属性;外在线索与产品相关,却不是产品的组成要素,且比内部线索更易获得。由此可知,消费者可以利用外部线索作为判断产品质量的工具。

(三)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感知质量的影响

从理论上说,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属于外部线索的一种,消费者可以根据该线索来评价企业的产品质量。根据相关研究,当消费者知道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时,他们会对所购买的产品有更高的质量感知。Brown&Dacin(1997)的研究证实,消极的企业社会责任会损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评价,而积极的企业社会责任则会使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做出较好的评价。周延风等人(2007)的研究显示,在保护环境和善待员工两个领域,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消费者感知质量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张广玲等(2010)的研究得出,正面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会提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感知,降低其对产品风险的感知,从而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经济责任对感知质量有正向影响

H2:法律责任对感知质量有正向影响

H3:道德责任对感知质量有正向影响

H4:慈善责任对感知质量有正向影响

(四)企业社会责任支持的调节作用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研究不断深入,市场营销领域的学者们开始关注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行为作用的影响因素。Brown&Dacin(1997)认为消费者的个体特征可能会影响到他们是否或者在何种程度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做出反应,而企业社会责任支持(CSR-Support)就是该特征之一,是指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支持程度。因此,企业应该考虑其对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响应的调节作用。Sen&Bhattacharya(2001)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支持对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响应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按照消费者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支持程度将消费者分为高支持和低支持两类消费者。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支持能够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响应,即高支持的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更为敏感,反应更为积极。Sen&Bhattacharya(2004)的研究也发现了企业社会责任支持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消费者的产品质量感知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周延风、罗文恩等人(2007)的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支持对善待员工、捐助慈善事业两方面与消费者感知质量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Ramasamy和Yeung(2009)的研究发现了中国消费者具有较高程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支持。

因此,本文也考虑企业社会责任支持可能会对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感知质量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相比于低支持的消费者,高支持的消费者在感知到相同的企业社会责任时可能更加倾向于认为该企业的产品有更高的质量。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a:CSR-Support对经济责任与感知质量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H2b:CSR-Support对法律责任与感知质量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H3c:CSR-Support对道德责任与感知质量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H4d:CSR-Support对慈善责任与感知质量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根据以上理论推演和研究假设,本文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

研究设计

(一)变量的测量

为了确保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本文选用国内外文献中已使用过的成熟量表,并根据本文研究的移动通信行业背景做了必要调整,以此作为收集数据的工具。企业社会责任的量表主要来自Maignan(2001)开发的量表(测量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而感知质量则主要是从Lloyd C.Harris(2004)研究中使用过的量表里选取了适合本文需要的题项。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

(二)样本

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多项研究表明,不同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响应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在设计问卷时若不设定行业背景。可能会对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然而,大部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都是基于有形产品行业背景下的,很少在服务行业;且近年来移动通信运营商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因此,本研究选择了移动通信行业。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消费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在重庆市内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500份,剔除了填写不完整、答案呈现明显规律性等无效问卷之后,有效问卷44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9.8%,样本情况如表1所示。

(三)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SPSS软件中的信度分析工具计算Alpha系数,获取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另外,本文还使用LISREL软件分别进行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以检验量表的收敛效度和判别效度。最后,本文使用SPSS软件中的层次回归分析来检验本文提出的所有假设。

数据分析及结果讨论

(一)信度检验

通过SPSS20.0软件分析得知,整个问卷的Alpha系数为0.839,说明整个问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很好。信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一般认为,Alpha系数达到0.7,表明量表是可靠的。但在探索性研究中。AI-pha系数大干0.5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由此可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二)效度检验

由于本文所采用量表的各项内容是根据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调整和修改而来,因此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利用LISREL8.7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将24个指标按6个因子拟合模型,结果显示所有拟合指标都达到了理想的标准,说明该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x 2(237)=470.43,RMSEA=0.047。CFl=0.958,GFI=0.920,NNFI=0.951,(IFl=0.958)。

同时,除了经济责任中有1个指标的标准化因子载荷为0.41略低外,其余19个指标的因子载荷均在0.5至0.95之间,且所有指标的t值均达到较高的显著性水平(P

(三)假设检验

由于假设中涉及变量问的交互效应,本文采用层次回归法来进行假设检验。遵循已有做法,在计算交叉项之前,本文首先将各变量进行居中化(减去变量的均值),以减少回归方程中变量间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同时,本文还设置了若干控制变量。包括性别(1男,0女)、G3用户(1G3用户,O非G3用户)、电信(1电信,0其他)、联通(1联通,O其他)、平均每月消费。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模型1为只包含控制变量的基准模型,模型2为包含主效应的模型,模型3为加入交互效应的模型。所有模型中,备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介于1与2之间,说明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分析结果是可靠的。

由表2可知,在企业社会责任四个维度中,经济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分别对消费者感知质量产生了显著地正向影响(β=0.104,P

另外,经济责任与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支持的交互项对消费者感知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18,P

最后,根据层次回归分析可知,本文提出的8个假设,有4个假设得到了支持,而其余4个假设则未得到支持。

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维度中,经济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对感知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法律责任对感知质量却无显著影响。另外,企业社会责任支持对经济责任与感知质量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篇9

作者简介:许海清(1975-),男,湖南湘潭人,湖南省电力公司湘潭电业局,经济师。(湖南 湘潭 411104)

中图分类号:F27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0-0085-02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既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要在节能环保、扩大就业、维护稳定、奉献社会、发展先进文化等方面作出贡献。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连续发表社会责任报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接收公众监督,是国有企业重视履行社会职责的表现。

一、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

国家相关部门的领导曾经对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四个要义:第一是企业自身要做大做强;第二是企业要合法经营、依法纳税;第三是企业要把优质的产品奉献给社会;第四是企业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这四个要义既是电力企业的目标也是其他国有企业的目标,同时这些目标也是国有企业责任的源头和归结。电力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一定要遵循服务性这一原则,要为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提供充足的电力,这是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物质手段和社会属性。

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客观性责任,第二类是主观性责任。客观性责任就是:电力企业履行责任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客观要求。电力企业的主观性社会责任表现在一定的特殊时期和一定范围内通过自身的能力来帮助弱势群体,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二、电力企业管理、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在电力企业中,备受人们重视和热议的就是安全生产问题,这一问题得到了绝大多数电力企业法人代表和主要负责人的认可,电力企业的目标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而对于社会责任来说是电力企业无法避开的必须履行的一种义务和使命,所有的电力企业都具有一定的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义务,这是科学发展观中三个重要的环节。那么电力企业为什么要履行社会责任呢?

1.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电力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发展需要。因此我们的社会责任就是让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一切社会责任和电力企业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方面所作出的各种努力,这就是电力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

2.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符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中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存在和发展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具有光荣的历史使命,要为国家、人民乃至上层建筑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不管是直接的社会责任还是间接的社会责任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都是责无旁贷、不可推卸的。

3.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社会财富分配的客观要求

分配也是经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与生产一样重要,电力企业履行直接社会责任的表现就是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税收,其次电力企业还要为自身的发展进行一定的财力分配,同时电力企业还要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这三者都是相辅相成的,是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可或缺的三个重要环节,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4.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一种忠孝的表现

它能够表现出电力企业对国家的忠诚和孝心,国学大师翟鸿燊曾经说过“大孝治国、中孝治企、小孝治家”,电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大孝的表现,这也是企业在社会立足的根本,离开了这一根本电力企业就无从存在和发展。

三、电力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电力企业应如何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职责呢?这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去表现。在思想上,一定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首先企业的法人代表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把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思想通过各种活动灌输到员工的头脑中去,对员工多多加强教育和引导。在行动上,电力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想方设法把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做好自身的管理和提高企业的效益。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企业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努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依靠自身能力做好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在做好管理的同时要抓紧安全生产的各种环节以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具体做法应该如下:

1.诚实守信,合法经营

电力是国民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作为一个电力企业,在与客户或者消费者进行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和消费者建立良好的信誉,消费者在用电的时候,我们要遵守平等、自愿和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多收消费者的电费,不强迫消费者用电,家庭和商业用电公平分开。我们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办事,合法经营,按照法律规定履行我们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

2.真实披露用电信息,清晰表明用电价格

对于消费者用电信息,我们在张贴公布的时候一定要实事求是,让张贴的信息与实际所走电的度数相符合,不多报少报,不能因为私人关系而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对于不同用电范畴的不同价格我们要明码标价,对于用户所使用的电量和电的价格及应该交的电费我们都要做出真实完整的统计数据,并且把这些数据及时地反馈给消费者。

3.安全第一,安全用电

在对变电站或变压器等一些输电设备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安全因素,在变电站或变压器周围一定要确保没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同时对于发配电系统的安全性能一定要定期做好检查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对于下属单位用电设备的安全要做到定期检查,对于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单位一定要通报批评并且要责令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维修和护理。对于各个主线路要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一旦发现输电安全问题就要积极进行维修和护理。要尽企业的最大努力降低人民的用电风险,对于不符合电力发展要求的设备或材料我们要进行逐步的淘汰,并且要建立合理的与安全用电有关的机制。

4.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电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使用的范围之广,使用的人数之多都是难以估计的,可以说在当今社会几乎每个人都要消费这种商品,所以搞好售后服务就显得更加重要。对于客户用电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有专一的热线电话,并且热线电话配备有24小时的值班人员,当客户出现了用电方面的问题,我们就会在第一时间内给予客户以解释和解决,对于一些预期交付的配电站或者单位配电设备,我们要及时进行配送和安装,并且把设备调试到位。对于售后服务人员,我们要加强培训,要不断培养出高质量的电力维修服务人员,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解决客户的电力问题。电力服务人员要做好与消费者的沟通,对于消费者提出的咨询和疑问要确保能够热情到位地进行答复。

5.尊重消费者,及时公正地化解纠纷

对于用电的客户我们要一视同仁,不管是大客户还是小客户,我们都不能因为其身份或地位进行不合理的对待,在我们面前消费者都是一样的级别,对于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我们要进行妥善的保管。当客户出现电力方面的问题需要诉求的时候,我们要安排专一人员进行必要的解释,我们要制定公开简单并且快捷的投诉处理程序,方便消费者在第一时间进行投诉,对于用电过程中所出现的责任问题,我们要勇于承担,对于一些用电消费争议问题我们要做到公平公正地给予解决,满足各个消费者的合理要求,对于消费者的建议或者意见我们都要认真听取,对于一些科学合理的意见要合理采纳。

6.开展教育引导消费

目前在我国,虽然存在多种发电方式,但是我国的电力绝大多数发电所使用的原料仍然是煤炭,而煤炭又是一种非再生资源,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要满足这么多人的用电需求,的确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量每年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个别消费者因为自身经济基础取得了发展的原因,对于用电采取浪费的态度,因此我们对其要进行说服教育,要引导消费者合理用电、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我们要劝说消费者进行理性的用电消费,培育成熟的消费市场。对于一些大功率的电器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节约用电。

7.环保节能永续发展

在进行电力输送或者电力开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求发展。在进行发配电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标准进行一定的环境保护,不能为了追求企业效益而采用不科学的方法来发展,不能以破坏自然或者社会环境的代价来追求自身的效益,我们要承担在环保过程中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进行电力开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节约资源,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而追求自身短时间的发展。一定要走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的永续发展。

四、结束语

电力企业在抓好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一定要重视自身所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只有更好地去履行责任才能获得更多的权利,只有更好地履行责任才能为自身发展获取更大的机遇,只有履行责任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职尽责。

参考文献:

篇10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现状

(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薄弱

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很多企业不明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许多企业不愿意履行社会责任,更有甚者认为履行社会责任不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二)立法关联度低,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国家已在《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等法律中对企业社会责任作了相关规定,但是这种分散立法的方式使得各法律关于社会责任的规定关联度低,还出现立法重复、空白的现象,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的发展。另外,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中宣示性、原则性规定过多、对违责任的企业缺乏有效监督和合理处罚,使得这些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足

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有限。披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披露的内容不全。目前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披露社会贡献和员工福利的信息较多,但这些信息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为各利益相关者服务。其次,披露的形式单一。会计基础型主要是在会计报表内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但不单列社会责任项目。而非会计基础型文字叙述较多,比较性数字信息太少,满足不了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最后,披露的可比性差。信息披露的方法简单,定性结论多,定量分析少,前后对比较少,导致信息的可比性不强。

三、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

1984年,弗里曼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国家、社区、媒体、环境等。随着利益相关者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及一些损害利益相关者事件的发生,股东至上的观点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和声讨。企业的很多经营决策都需要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关研究表明,当企业满足预期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时,股东的经济效益会得到提高,同时企业的整体价值也会得到提升。

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强调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这意味着企业若履行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便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价值。企业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息息相关。例如,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金和安全的工作环境,否则员工没有积极性,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影响企业的盈利。企业还要承担必要的社会公益责任,因为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消费者也更愿意与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打交道。

综上所述,一个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提升企业的价值是刻不容缓的。这就需要满足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也就意味着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措施

(一)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管理者的思想往往就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对企业而言,管理者的作用不容忽视。对管理者而言,要重视自身正确思想理念的树立,要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管理要了解社会责任的战略价值,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文化。

(二)加强社会责任的立法

针对我国目前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特点,完善我国相关立法制度。第一,建立起以《公司法》为核心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再进一步完善《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部门法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第二,应对违责任的企业予以处罚,以此来约束企业,促使其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

(三)开展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选活动

从2001年起,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与《经济观察报》社发起了“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活动,提出最受尊敬这个概念,倡导企业关注利益目标之外的事,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弱势群体等,希望借此帮助社会营造一个企业重社会责任、重诚信的氛围,为营造有信誉、讲责任、重道德的商业社会做一些事。同时帮助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树立卓越的社会形象,赢得更多的尊敬。所以社会各界可以通过举办类似的评选活动让企业认识到社会责任对企业的重要性,激励并促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四)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

第一,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披露的内容至少应包括:改善生态环境、社会福利、商业道德、人力资源,企业收益等方面的内容。第二,相关部门应规范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形式,要求企业加强在会计基础上披露社会责任成本信息,防止信息失真。第三,上市公司自身应不断完善社会责任报告,加大货币性信息披露。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实现社会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五)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

第一,通过以新闻媒体、消费者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多渠道监督方式督促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第二,建立社会责任诉讼制度,对违责任的行为提出诉讼,促使整个社会形成积极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氛围。

参考文献:

篇11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的构建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励,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是企业作为社会主体、市场主体应尽的义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决定了管理的内容过于层次,目前大多数企业管理者都能够从社会责任的视角来调整经营行为,但是针对会计框架调整,依旧需要深入研究探讨。

一、企业社会责任为导向的会计框架调整的重要意义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相互的竞争日益激烈,决定企业长远发展的要素不仅是产业方向、管理理念,还包括良好的社会口碑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学与经济学领域的专家都意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而言意义重大,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无形中也为企业积聚了发展的力量。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在企业的经营行为、公益以及对消费者的态度方面,管理者要以全新的管理理念来融入企业文化中,将社会公共责任注入到企业发展的每个环节中,明确公共责任的基本内容,在经营行为中重视社会效益。除此之外,要以社会责任为导向,调整公司内部的会计框架,逐步规范企业的会计会计管理模式,将公司利益、社会利益协调起来,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这也是为企业赢得良好名誉的有效途径,进而取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导向的会计框架调整

从我国的社会学领域与经济学领域,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融入到会计框架中的相关研究并不多,但是这是企业长期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社会责任是每个社会主体应该具备的基本伦理道德要素,也是推动企业会计管理、经营战略的重要理念。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探讨企业如何在发展过程中,以社会责任为导向来调整会计框架。

(一)以社会责任伦理进行会计框架调整

理论上认为,会计管理的职能是以经营目标的多样性为基础,并且满足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在会计管理中,以社会责任外为导向的管理系统是与其他的控制体系共同作用,优化内部的会计管理框架。但是在企业社会责任伦理的创新发展中,要寻求一种新的途径来融合到会计管理中。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转变为战略性的社会责任伦理理念,通过法律与道德责任行为来展现企业的经济行为,并且将企业的长久发展与多种风险关系结合起来,抵制其他形式的违道德行为,包括欺诈、经济犯罪等。企业需要向社会展示一种积极的社会责任感,营造良好的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这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二)设置企业的会计责任部门

以社会责任为导向,调整企业会计框架,首先要设置企业的责任部门,基本职能是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且引导有利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经营行为。责任部门需要积极应对存在的企业欺诈问题,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在社会责任标准上构建企业自身的会计管理评价机制。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很多公司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的承担,也很少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例如在广东地区,尽管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飞快,但是一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企业自身的发展没有将社会的整体发展带入其中,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也是社会责任的一种缺失。

(三)协调社会贡献与企业会计管理的关系

企业要在自身的发展中,也要协调社会贡献与企业利益的关系。根据一些调查研究显示,企业开展具有公益性质的活动,与提高收益是具有相关性的。企业从事的社会活动体现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会提高其信誉,为更多人熟知,这样无形中为企业积累了宝贵的财富,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也可以这样理解,企业的公益性活动的开展与财务成果是具有正面的相关性,经济效益好的公司会将精力投入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这样的活动中,企业的投入并非无限制的,仍然要将考虑到企业的经济收益,因此在经营活动中,重视会计管理工具具有战略意义,以便为企业的经济负担,同时提升经济性指标。

(四)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审计职能

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导向的会计框架调整,要重点发挥企业内部的审计职能。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是提高企业会计调整的重要途径,确保企业管理者与董事会履行职能。以社会责任为导向,构建会计管理体系,在审计工作上要明确具体工作内容,既能够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与监督,提高财务人员、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审计职能,避免出现危险企业利益、危害社会利益行为的出现。除此之外,合理的审计制度也能够使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趋向有效性与科学性,保证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而不断优化企业的会计框架。

三、结束语

在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中,要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融入到其框架中,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而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企业要根据产业发展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借鉴相关的发展经验,以社会责任伦理进行会计框架调整,设置企业的责任部门,并积极协调社会贡献与企业利益的关系,在战略发展上推行社会导向的产品,并且重点发挥企业的审计职能,实现会计管理在社会责任管理中的根本目的,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将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冯巧根.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会计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1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