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社保审计论文

社保审计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08 18:15: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社保审计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社保审计论文

篇1

由于我国审计机关设计的领域众多,并且内容较杂,加上当前很多审计机关人力以及财力投入不足,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力度不大。再加上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制上存在的漏洞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纠正,而且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目前主要停留在合法性审计阶段,审计工作亟待完善。

(二)社会保险基金的绩效审计工作不全面

我国传统的绩效审计主要是围绕着收入和支出这两个环节展开,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还停留在这两个环节中就显现出了不足,还存在着审计不够细致深入,审查不全面的问题,不能充分全面的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映。

(三)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审计工作还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不明确,体系不完善,并且现行的一些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评价标准非常少,没有全面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准则等相应的可操作性指导文件,导致社会保险基金绩效的评价缺乏指导。

二、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完善策略

(一)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管理体制

对于审计机关来说,应当首先认识到这个工作对于保护人民保险基金资金的安全和推动国家保险基金的运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体系,尤其是提高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为了便于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指导有遵循,应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绩效审计法以及绩效审计准则,可以通过出台文件的方式明确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目标、内容、程序以及方法。

(二)确保社会保险审计工作的全面性

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来说,审计工作具体有四个方面,分别是保险基金的筹集、投资运营、支付以及影响。在基金的筹集阶段,重点是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是否及时、足额,程序是否合理,征缴比例是否适当等内容进行审计监督。在投资运营审计阶段,则重点是对投资运营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存在将基金用于贷款抵押等现象进行审计,以确保基金的安全与完整为目的。在支付审计阶段则主要是对保险金的支付合法性、支出是否符合预算计划、领取人员条件以及领取数额是否符合规定等内容进行审计。在基金影响审计上,主要是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发放对参保群体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评价。

(三)构建科学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评价

指标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标准上,应本着适度、使用、科学、规范的原则进行。在具体的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应该包括经济型评价标准、效率性评价标准、效果评价标准、公开透明性评价标准以及真实合法性评价标准,通过这些评价指标,准确的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成本、收益情况、投资运营效果、相关信息的公开情况以及收支管理等程序规定的履行情况。

(四)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人才培养

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由于审计对象、审计方式的不同,因此审计工作也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对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审计机关应该在政策、法律法规、绩效审计专业知识、金融、投资运营管理等方面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提升审计工作人员在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方面的专业技能水平。

篇2

(二)绩效审计是评价社会保险风险问题的关键社会保险体系中同样存在着风险问题,管理不慎极有可能影响社会保险收入分配以及支付功能,为了确保社会保险体系的正常稳定运转,就需要通过绩效审计工作,评价分析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为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供参考。

(三)绩效审计是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增值的重要手段通过绩效审计工作不仅可以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缴费及时,而且还可以避免违规挤占以及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等问题的发生,同时也能够准确的评价出社会保险基金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当前我国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领域涉及内容较多,审计机关的人力以及财力投入不足,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力度不大。再加上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制上存在的漏洞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纠正,而且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目前主要停留在合法性审计阶段,审计工作亟待完善。

(二)社会保险基金的绩效审计工作不全面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主要是停留在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与支出环节,还存在着审计不够细致深入,审查不全面的问题,不能充分全面的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映。

(三)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还存在着缺乏全面完善的审计评价标准,现行的一些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评价标准非常少,没有全面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准则等相应的可操作性指导文件,导致社会保险基金绩效的评价缺乏指导。

(四)绩效审计工作人员能力素质有待提升社会保险基金的绩效审计工作与普通的审计工作有着较大的差别,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政策理论水平以及研究分析能力都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审计机关工作人员主要是以“财会型”的审计人才为主,对于公共管理以及行政作用发挥不够熟悉,不利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完善策略

(一)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管理体制审计机关应该充分认识到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对于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开展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体系,尤其是提高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为了便于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指导有遵循,应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绩效审计法以及绩效审计准则,可以通过出台文件的方式明确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目标、内容、程序以及方法。

(二)确保社会保险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应该分为保险基金的筹集、投资运营、支付以及影响四个方面开展审计工作。在基金的筹集阶段,重点是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是否及时、足额,程序是否合理,征缴比例是否适当等内容进行审计监督。在投资运营审计阶段,则重点是对投资运营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存在将基金用于贷款抵押等现象进行审计,以确保基金的安全与完整为目的。在支付审计阶段则主要是对保险金的支付合法性、支出是否符合预算计划、领取人员条件以及领取数额是否符合规定等内容进行审计。在基金影响审计上,主要是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发放对参保群体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评价。通过这几方面的全面绩效审计,准确的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全过程管理情况。

(三)构建科学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评价指标在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评价指标的制定上,应该遵循简明实用、系统性、可比性、适度性以及可测量性的原则选择评价指标。在具体的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应该包括经济型评价标准、效率性评价标准、效果评价标准、公开透明性评价标准以及真实合法性评价标准,通过这些评价指标,准确的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成本、收益情况、投资运营效果、相关信息的公开情况以及收支管理等程序规定的履行情况。

(四)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人才培养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由于审计对象、审计方式的不同,因此审计工作也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对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审计机关应该在政策、法律法规、绩效审计专业知识、金融、投资运营管理等方面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提升审计工作人员在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方面的专业技能水平。此外,还应该针对审计报告的编写等相关要求,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能够在审计报告中提出更合理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建议和意见。

篇3

2报纸广告设计创意的方法

广告创意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其创意模式有着一般的方法和规律可循,文章接下来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广告创意方法。

2.1开宗明义式

广告的目的就在于使消费者了解自己的产品并购买自己的产品,从而实现收益。那么,广告必然会致力于产品亮点的开发,所谓亮点就是指产品与众不同的地方,凭借这个特点产品能够被市场需求[2]。例如药品广告“仁和可立克”,其创意为快速有效治感冒,采用的广告创意为“治感冒,一粒就见效”。无需使用太复杂的药品成分介绍,直接将产品的效果说出,采用开宗明义的方式使消费者了解。

2.2简单明了式

有些广告在创意上显得偏于简单,但仔细体味其中的创意,又可以发现其不凡之处。如在汽车类广告之中,一款汽车为了突出其性能,列出了空间大小、油耗情况、检修率、刹车距离等一系列数据,使消费者能够清楚了解到产品在这些方面的优势。这些数据的出现,使人们对产品的了解更为清晰。

2.3设置悬念式

并非所有的广告都采取比较直白的表现方式,有些广告采用了迂回的方式,通过悬念设置,给受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完成了广告的深度和寓意。如在一则报纸广告中,版面的左侧是一个灯泡,并附上一句话“一度电能够干什么?”,在旁边有一些列举的例子,如“可以看一集电视剧,可以上几个小时的网,可以供洗衣机工作两个小时……”这些都是较为常见的,然而在最后一句却是“可以为山区的孩子带来一个星期的光明”。在下方,还有一句解释性的文字“在山区,平均每个家庭的年用电量不足100度”,这是一则号召人们节约能源,关注山区发展的公益广告,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提升了广告的深度。

2.4以情动人式

广告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设计艺术,需要考虑到众多因素,有的广告就会考虑到以人的自然感情特点,针对性的做一些广告,以唤起人们对某种现象或事物的关注度。如曾在一份报纸中看到这样一副画面,南极一块浮冰上,站着一大一小两只企鹅,它们随着浮冰漂移,充满迷茫。没有多余的文字,也没有绚丽的色彩,只是一副简单的画面,就触动了人们内心的情感,保护环境,保护家园。

3报纸广告设计中的审美创意

审美活动是人类社会中的一项基本活动,所谓审美就是指某事物呈现出来的现象带给人的一种良好的精神享受,这种非功利性的感知即称为审美。那么,在报纸广告创意中如何体现审美呢?笔者认为,报纸广告创意作为一种现代传播媒介,主要以画面、文字、意境等方面让消费者产生良好的精神享受。报纸广告设计中的审美创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宣传的真实性

只有具有真实性的东西才具有美的价值,真是美的本质属性之一。在报纸广告中,可能存在一些虚假广告的成分,但能够给受众审美体验的无一不是真实的东西。如在一则反应西部教育的公益广告中,画面主要是采用了摄影师捕捉的一个小女孩的眼神,小女孩的手里拿着破书,眼睛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其背后是残破的教师和荒凉的西部。这则广告是摄影师深入西部之后,所拍摄的平常的一幕,它无比真实的反映了西部的真实教育情况,给受众真的审美体验。

3.2寓意的善意性

美学观点认为,善是美的本质属性之一,纵观所有的具有审美功能的东西,没有一例不是劝导人向善的。在报纸广告创意中,善体现在希望人健康快乐,也体现在倡导传统的美德。如一些药品广告,虽然商家有着盈利的目的在其中,但其出发点还是希望产品能够缓解病人的痛苦,因而是善的。

篇4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环境中,产品的流通已经冲破了区域性。丰裕的物质消费不断满足着人们的欲望,产品包装的基本功能逐渐消解了市场竞争力,随之而来的是更人性化,更细致入微的人性需求,产品包装的最终受众是“人”,人的思维意识在不断的更新、变化,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都在不停的进化,而伴随人类生活的产品包装设计,在发挥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应具有其审美性和文化性。

一、产品包装设计的审美性

产品包装设计是研究人的需求对产品功能需求、对美的需求。任何产品都具有各自的形态,人类是创造产品的群体,经过市场流通使其成为商品。既然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也就免不了会流露出情趣所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它贯穿人们的一切行为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美的渴望也在不断增长,艺术多元化丰富了整个世界,它波及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产品的审美性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存方式。对于产品包装的“美”从以下两方面论述:

1.产品包装设计者赋予的“美”

产品包装设计者赋予的“美”是设计者根据市场的需求,将个人的艺术修养综合的融入到产品包装设计中,设计者水平的高低和艺术观点起着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多彩的艺术风格,俗话说:“百货对百客”都会找到相应的客户,但销量会有所不同,形成了主流和非主流的分布状况。主流产品能为生产厂家创造最大的价值。但从艺术的角度讲并非成正比,设计师通常选择突出风格树立个性,却忽视消费环境的问题。

2.消费者的审美水平

审美性是人类长期艺术实践和视觉总结出的规律性法则,是从大量具体审美的形式中提炼概括出来的形式美规律。在产品包装设计中利用设计语言,在艺术设计审美性原则的指导下,追求空间的、动感的、有趣的设计,将通俗的美学规律和观念渗透到产品包装设计中予以表达。[1]设计师有义务和责任提升、引导教育消费者,使他们在商品的使用中建立正确的审美观,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不能浮躁和急功近利,要疏通和影响,采取有效的对应手段最终建起成熟的健康的消费市场,使消费者和设计者达到最佳契合点。

审美性的运用,不应只是给人感官以愉悦,故弄玄虚,应让消费者从商品内外享受到高品质的精神内蕴。审美是人类历史生成的共同结构中一个必有的较高层次,是人类的一种较高级的普遍需要。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特征,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作为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要与美的对象相结合。

二、产品包装设计的文化性

产品包装设计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类心智的积极、创造。包装文化以追求效益、功能、美观为目标,是装潢设计与包装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形态。[2]因此,它是技术学与艺术学相结合,同时又融合了使用过程中人、物、环境因素,尤其是包装材料、造型、插画的结合,体现出器物的形象。

1. 产品包装设计文化的时代性

任何一件产品包装设计都会带有历史色彩和人文气息,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因为产品包装是人类创造的,他会潜移默化的携带当时的文化气息。产品包装中的文化是特定的,它也映射出时代的烙印,对我们研究产品包装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艺术、宗教、观念等社会状况,产品包装设计中的文化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同时也是人与人沟通的媒体和中介,在激烈的竞争中已经超出了产品包装本身,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认识,甚至是价值取向。

2.产品包装设计的文化形态

(1)产品包装的器物形态

产品包装的器物形态是包装设计活动的总和,是可感知、把握、具有物质实体的产品形态,也构成整个包装文化的基础,主要以市场营销为目的。它是综合社会、经济、艺术、心理诸要素的创造性活动,反映出人们对包装设计作为造物与审美相统一的认知、创造程度,也映射出一定社会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产品包装的制度形态

产品包装设计是一种社会化活动,并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形成具有保障、促进作用的政策、法规、标准、规程等。社会制度规范在组织管理中建立,虽然不直接同文化资源发生关系,但其性质、发展水平归根结底是由人与文化资源进行能量互换的方式所决定的。

(3)产品包装的精神文化形态

精神文化形态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培养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等。在包装文化中将具体反映人们在购买、使用过程中的要求、愿望、情绪以及认知、判断。

在上述三种产品包装设计文化形态中,器物形态与制度形态是显露于外在的物质形式,易于把握,而精神文化形态则反映在民众个体及组群的心理深处,较难把握。在对包装文化的研究中,我们要从文化形态的多维结构极其互动中进行动态研究,从而端正我们的认识观点,更深刻的认识、把握包装设计市场的消费心态,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设计出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包装作品。

三、产品包装设计的附加值

1.产品包装设计的附加值

最早的产品包装仅仅为了足满其使用功能,谈不上在商品包装以外的经济价值,随着同类产品包装的丰富,生产利润不断缩水,如何求得利益的最大化成为焦点,这就要求有个性、有特色,需在功能特性以外获取。当功能需求达到极致的时候,人们在谋求超越物质价值的精神功能――文化艺术。包装设计作为创造产品附加值的方法,被多数企业经营者及包装设计者所追寻。“包装常常比盛装在里面的产品还重要”,这句话道出了现代包装的附加价值取向中新的涵义。包装的历史沿革和文明发展告诉我们:包装从古时代的静态贮存,发展到近代的流通媒介,已成为当代市场销售竞争的有力武器和企业的第四资产,其功能变化反映出现代包装所具有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属性,包装的附加值在加大,而文化精神功能的附加值在提升,功能含义有了新的内容。这是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产品、销售、消费发展的必然结果。

2.产品包装设计附加值的意义

产品包装设计的物质功能附加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包装设计的价值工程上,它寻求的是功能与成本之间最佳的对应配比,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说价值工程是一种设计方法。[3]在包装的目标要求、市场要求、销售要求、材料的要求、结构及其要素的合理选用与商品生命周期间的配合,要形成最佳配比和系统优化的组合,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企业无效投入。如一个食用产品的有效周期是一年,那么对包装实施的功能保护技术及包装材料工艺的选择,其寿命也应与之相对应,避免过分包装或过弱包装,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来赢得市场。因此,设计师必须具备对经济的敏感性及综合的知识素养,进行产品包装设计的价值分析,保证企业产品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购买欲。

产品包装设计由最初产品的单一功能演化成促销产品以及提升企业形象等复合功能,它由原先保护产品转变为美化以及转变为一种设计战略,包装设计已成为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观念在不断地变化,对文化艺术的渴求不断盘升,精神享受、标榜个性、寻求互动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为设计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找到了诉求点。艺术风格的不同对目标客户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购买者原付出不菲的价格,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企业生存的命脉。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服装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指导教师姓名: xx 职 称: 副教授

拟选课题: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开 题 报 告 时 间: 2019 年 3 月 1 日

1、拟选课题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水平、存在问题,与本人实习、社会实践、调研的关系,并附主要参考文献: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全球经济1体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经是近在眼前的事情,今后中国企业不仅要应对国内同行的激烈竞争,还要同世界经济强家争夺产品市场。 企业对IT技术应用的方式与要求,是由其生存环境决定的,在全球经济1体化、高度竞争、客户导向、变化迅速、信息化与连通在线化的总体环境下,企业IT技术应用,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 1 体化:与企业及其经营策略、管理体系开发建设1体化。90年代先进企业 IT 应用策略,有1个基本的共识,就是“作为竞争工具,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这首先就要求企业本身,不是简单将原有的手工的业务过程“自动化”,而是以IT技术来“重规划”(Reengineering)企业的业务过程乃至业务内容与方式,重新规划客户及供应链上各个合作者的关系,重新规划企业赖以生存的价值链体系或价值星系(value constellation),甚至最终改变行业格局。

2。 个性化:这不是将旧的运作方式加以保持/翻版的“自动化”,而是前述“创造企业自身独特竞争优势”,和适应企业不断变化要求导致的必然结果。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由“自行开发”到购买大型“通用”商业化系统,再到这种以企业的业务过程规划为基础的“量身度做”模式,是1次新的里程碑式的跃进。

3。 可变性:不仅是企业规模的变化,还包括业务内容、规则、伙伴、组织架构等随时随地迅速变化,这要求IT系统本身,必须是“为变化而建造的”。

4。 开放性:现代IT市场的格局,已从纵向变成横向分割的分布(葛洛夫,《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Internet及其他通讯技术的普及,使封闭、独占的体系失去了生命力。连微软这样的霸主,也要改变自己在网络操作系统市场上的态势,不再称“杀手”而是共存,曾经占据过绝对优势的Novell,在经历残酷的竞争和1番踌躇之后,首先接受了这种策略。

对于企业的内部的物流运作系统的优化对企业的发展意义深远,特别是在企业的有效运作,资金的合理高效利用方面。

仓储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1。顾客需求越来越多,用户期望越高大市场正被不断细分,企业缺少1个行之有效的持续开拓更大市场法。

2。企业与市场(包括分支机构、商、经销商)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慢,总部很难及时了解各地产品销售、库存和货款回收的准确数据,影响公司的决策。

3。客户在想什么,是否有新的需求,对产品有何建议,企业无法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4。企业营销需要的人、财、物力越来越多,产品的销售费用逐年增加。

5。部分企业的各地市场和分支机构诸侯割据,缺少相互协调、协同作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为,sql sever 基础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2。王珊,陈红 数据库系统原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

3。顾义华,超越0点学网页制作,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9

4。王兴宝,网页制作基础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8

5。石志国,ASP动态网站编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3

工作计划、时间安排:

1-4周,实习并系统学习相关语言及毕业设计资料的收集。

5-8周,进行设计前期的可行性分析和毕业设计的制作。

9-13周,系统的演示和毕业论文的撰写。

14周,毕业论文的修改和提交。

15周,毕业设计答辩。

课题的主要内容:系统以ASP+数据库为主要制作工具,本着为用户更好服务的原则,尽可能完成更加完善的功能。仓库管理的内容就是货物入库,出库和库存管理,包括实物管理,原始单据(入库单和出库单)管理,台账管理和盈亏管理等

课题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意义:应用系统的友好的人机交互截面,确保了大量数据能够有条理,并安全的保存,节省了人力资源的大量劳动力。本系统利用现有的校园网资源,节省了购买设备的费用;本系统自行设计自行开发,具有很高的性价比;本系统投入使用后,可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从而降低了成本,节省了开支。

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完成课题的条件:系统采用asp。net作为应用系统的前端开发工具,与后端的SQL Server数据库相连接,能够提供1个高性能的B/S解决方案。SQL Server是程序员经常使用的后端数据库,其发展历史悠久,经受了人们长时间的考验,技术发展非常成熟。预计能够完成期望的目标。

硬件设备:PC机或微处理器

软件设备:Asp。net、SQL Server、WindowsXP/2019

3、指导教师对学生选题报告的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4、选题报告会评议组意见: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5、学院审查意见:

主管院长(签字): 学院(公章)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题目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xx

指导老师姓名

xx

指导老师职称

副教授

毕业设计内容:

本着1切为用户服务的原则,和普通意义上的网站1样,尽可能完成更加完善的功能。仓库管理的内容就是货物入库,出库和库存管理,包括实物管理,原始单据(入库单和出库单)管理,台账管理和盈亏管理等

国内外现状、拟采用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网站通过互联网信息,从而为更多用户提供相关服务。

网站供给的日益丰富而迅速崛起随着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增加和国内网络应用环境的成熟,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1个角落。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站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因此提供面向全国及世界范围内的网站在整个网络市场中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网站通过Internet在网上建立用户与企业交互的平台,用户有需求可以在网上得到解决,使双方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过本网站,可有效地解决用户和企业之间的需求和供给问题。系统利用asp。net ,sql sever设计。在系统中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使之易于维护和管理,实现网站的基本功能。

工作计划、时间安排:

1-4周,实习并系统学习相关语言及毕业设计资料的收集。

5-8周,进行设计前期的可行性分析和毕业设计的制作。

9-13周,系统的演示和毕业论文的撰写。

14周,毕业论文的修改和提交。

15周,毕业设计答辩

教研室意见

篇6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1-0084-02

论文申报系统服务器端运行于WEB容器中,它响应来自客户端的访问请求,处理来自客户端的各种系统信息并完成相应的业务处理与数据信息持久功能,它主要包括规则生成/解析引擎、业务处理、数据持久等功能模块。本文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大多情况选择Castor框架来实现XML文件与内存Java对象的映射,并基于此实现规则生成/解析引擎。

1 数据绑定对象(DBO)模式与Castor

使用ETJRDL描述的XML规则文件来记录系统中的规则信息,需要一种高效的方式处理这些XML文件,以获取系统业务逻辑处理需要的规则信息。这需要将XML文档数据转换为业务数据,也就是实现XML文档数据与内存中Java对象的映射。随着XML相关技术的发展,业界出现了很多处理XML的API,如将XML数据作为流式数据进行处理的SAX,在内存中为XML文档数据构造模型树的DOM及其专为Java开发人员定制的JDOM,以及对对SAX与DOM的API进行抽象进而产生的JAXP等。这些处理XML数据信息的API各有利弊但都不适合一般性的应用需求。最好有一种方法能在Java对象与XML之间方便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的工具来实现XML文档数据与Java对象的映射。

使用DOM、SAX、JDOM等来实现对象序列化到XML文本时,代码会涉及XML文本的结构,也就是说,在代码硬编码XML文本节点时,这种方式不具备可重用性与灵活性。要达到良好的可重用性和扩展性,必须将XML和数据交互操作的细节封装起来,也就是数据绑定对象模式。

2 DBO模式有三个参与角色

数据对象:被序列化到XML或从XML反序列化的对象。

数据绑定对象:一个工具型的基本对象,抽象了XML序列化和XML API的具体使用细节。

XML序列化API:真正实现XML序列化的具体行为,如Castor等工具。

Castor是一种将Java对象和XML自动绑定的开源框架,它可以在Java对象、XML文档、SQL数据表以及LDAP目录之间绑定。Castor使用映射规则文件来实现,Castor是DBO模式的具体体现,它使用完全对象化的概念来实现XML数据与Java对象数据之间的相互映射,为系统中规则信息的持久化操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 规则生成与解析引擎的设计

规则生成引擎的设计思路

1)规则生成引擎用于将用户定义的群组信息转换成使用ETJRDL描述的XML规则文件,它实现用户定义的条件信息与系统中的规则信息的映射。因此,其输入是系统中的群组对象,输出是XML格式的规则文件。规则生成引擎解析群组条件,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构建映射规则,将群组条件映射成为系统中的规则信息。

2)规则生成引擎模型

规则生成引擎实现群组定义信息到论文申报规则描述信息的映射,其映射模型包括三个模块,输入部分,规则生成模块和输出部分。输入为由用户定义的群组信息,输出为使用ETJRDL描述的XML规则信息文档。输入的群组信息经过有Castor框架构建的规则生成模块按照映射规则进行编组[java与XML数据绑定],生成符合要求的输出,即XML规则文档。

4 规则解析引擎的设计思路

1)则解析引擎将系统中的XML规则文件转换成为业务实体对象,它实现规则信息与内存Java对象的映射。因此,其输入是XML格式的规则文件,输出是系统定义的业务实体对象。规则解析引擎依据XML规则文件中的数据构建业务实体对象,为业务逻辑层提供操作接口。

2)规则解析引擎模型

规则解析引擎实现论文申报规则描述信息到业务实体对象的映射,其映射模型包括三个模块,输入部分,规则解析模块和输出部分。输入为XML格式的规则文档,输出为业务操作实体对象。输入的规则信息XML文档经过由Castor框架构建的规则解析引擎按照映射规则进行解组[Java与XML数据绑定],生成符合要求的输入,即业务实体对象。

5 规则生成与解析引擎的实现

在规则生成与解析引擎实现的过程中,系统中使用DBO(Data Binding Object)模式。将由ETJRDL语言定义的XML部分文档节点封装成DBO模式中的数据对象;构造RuleHandle类作为系统数据绑定对象,它提供抽象了XML的序列化和XML API的具体使用细节;而XML序列化API则由Castor提供。规则生成与解析引擎的主要类如下:

位于RuleEngine包中的RuleObject类、ConditionObject类以及EntityObject类是DBO模式中的数据对象,分别用于构造XML规则文件的节点。RuleHandle类提供多个静态方法作为XML序列化以及其他处理XML文档的API。位于RuleEngine包中的RuleBuild类用来获取用户定义的群组信息并以此构造XML规则文件,RuleResolve类用来获取XML规则文件并对其进行解析,生成实体对象。

主要接口说明:

RuleBuild类

说明:获取用户定义的群组信息,对规则生成/解析引擎做初始化设置

主要接口描述

getGroupInfo();

接口描述:获取用户定义的群组信息

validate();

接口描述:对群组信息进行验证

loadMapFile();

接口描述:加载映射规则文件

buildRuleFile();

接口描述:生成规则信息文档

RuleHandle类

说明:提供抽象了XML的序列化和XML API的具体使用细节

主要接口描述

getMapping();

接口描述:获得内存对象与XML之间的映射关系

getUnmashaller();

接口描述:获得解组对象

getMashaller();

接口描述:获得编组对象

readXMLFile();

接口描述:读取XML文件

writeXMLFile();

接口描述:写入XML文件

RuleResolve类

说明:获取XML规则文件并对其进行解析,生成实体对象。

主要接口描述

getRuleFile();

接口描述:获得XML规则文件

buildEntityObject();

接口描述:构建内存实体对象

篇7

 

1.基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理体制不统一、法制不健全

包括领导管理体制不统一,基金管理难以协调、法制不健全,管理缺乏规范;社会保障基金运行机制不健全,基金的筹集、运用和保值增值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基金未纳入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统一预算,缺乏统筹安排,基金分散,难以产生效益;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难以渡过“老龄时期”,“代际转嫁”方式将出现支付危机、缺少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基金保值困难等。

在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社会保障财务会计体系与社会保障整体改革步伐不协调之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财务管理秩序混乱,管理透明度低,资金管理过程暗箱操作手法严重,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会计管理体系不顺畅,会计制度欠缺等。现行的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运行至今,国家和省一直没有制定一部有关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法律、法规。1998年以来,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国家有关文件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仅对各部门承担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职责作出规定,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新问题,无从寻求法律依据加以规范,致使基金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各部门之间职能错位,基金收支、管理等渠道不畅通,影响了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有效管理。

1.2扩面征缴难度大

目前,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主要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以及部分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而作为主要经济形式的民营企业由于对参加社会保险认识不到位,认为参保缴费增加企业的负担,出于利益考虑,不愿意参保。部分国有企业缴费有困难,存在拖欠社保费的情况。而效益好的企业认为不存在失业,参加失业保险是做贡献,往往又不愿意参保。事业单位也未按规定进行参保,事业单位大多是财政拨款,财政尚未将事业单位养老和失业保险费列入预算,同时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支出由财政负担,且不存在失业,所以缴费积极性不高,致使扩面征缴步履为艰。同时,由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没有行政执法权,征缴强制力不够,加之部分企业效益差、无力缴纳或补缴社会保险费以及企业认识上的原因,导致拖欠社保费、少报瞒报缴费基数的现象严重。五险分立,管理不统一。目前,大多数地区五险经办机构不统一,分别由社保处、劳动就业服务处、医保中心经办,管理上不统一,存在重复工作、协调性差等弊端。由于五险分别运作,缴费基数难以统一,存在缴费基数不实的情况。五险分立的局面影响了各险种扩面征缴工作的衔接。另外,没有建立资源共享的平台,信息无法共享,不能及时全面掌握参加社会保险的总体情况,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1.3监督管理机制不建全,社保内部稽核力量不足

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区域内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现实工作中,劳动保障部门、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都具有监管职能,但共同监管往往组织不力、信息不畅、效率不高,实际上弱化了监督效果。基金存储多渠道,不能很好地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在保险基金存储问题上,各地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把所收入的基金在多家银行存放,有的存在国有银行,也有的存在地方金融机构,容易造成基金不必要的流失。国家明文规定,所有保险基金均要存入在国有商业银行开立的财政专户账户。

1.4社保内部稽核力量不足

社保参保人员、参保基数等基本情况均由单位和企业申报、社保机构审核确认,然后再进行抽样稽核,稽核范围太小。由于各社保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少,目前尚未配备专门的稽核工作部门和稽核人员,稽核工作一直由其他科室临时代管代办。由于不是专业稽核人员,对稽核业务不熟,稽核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另外因稽核工作成本高,特别是实地稽核,没有经费保障导致实地稽核工作难以开展。

1.5挤占挪用社会保障基金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近年来尽管国家从各方面加强监管,但社会保障基金被挤占挪用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征收单位自行截留、挪用社会保险基金,不及时解缴财政专户管理,二是地方政府由于财力有限动用社会保障基金平衡预算或作其他支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财政供给的经费不足再加上前文所述的征收机构不统一导致征收成本高所致。

2.对策建议

2.1加强信息化建设,实行动态监管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联网管理,这就在根本上消除了虚报、瞒报、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所以对社会保障基金实行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势在必行。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和传导机制,基金的所有者无法了解到基金管理的真实信息,上级监管部门不了解下级管理部门的真实情况,由于基金多样性和分散性,甚至一些管理部门对自己所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真实情况都不了解,零散和不完整的数据使监督变得非常的困难。

2.2加强各层次执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提高执业人员整体素质是确保执业诚信的根本,应定期开展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诚实守信教育,使之树立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从业作风。论文参考。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审计监督。社会保障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受政府部门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资金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社会保障审计的范围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农村养老、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住房保障以及各项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捐赠资金等。论文参考。审计的目的在于:保障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及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我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与完整,充分发挥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接受社会捐赠的部门、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3加大宣传扩大参保覆盖面

加大对社会保险政策的宣传,使广大民营企业了解社会保险政策,充分认识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作用和长远意义,切实按政策办事,依法参保并及时缴纳社保费,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宣传。二是选派业务骨干,深入到企业,与职工进行面对面交流,为广大职工解疑释难,增强职工的参保意识和参保的积极性。三是要借助普法时机,加大社会保险的政策宣传。切实把民营企业、个体户和股份制等企业纳入参保范围,减轻社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营造缴费环境,加大征收力度。地方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地方性规章,确保从业人员享受宪法规定的社会保险权。社会保险征收部门要改善服务方式,扩大保险范围,加大征收力度,必要时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鼓励、督促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参加社会保险。论文参考。同时,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要奖惩分明,对积极参保的企业要给予奖励,对拖延参保、少缴、漏缴社会保险费的单位或企业要督促纠正。对拒不参保、恶意拖欠社保费的要给予处罚,促进民营企业自觉参保,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

2.4实行“五险合一”,统一管理

改变现有的三个经办机构“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现状,加大整合力度,将基金征缴统一到一个经办机构管理,实行“五险合一”的运作模式,对外统一征缴、统一支付、统一稽核,对内分账核算,同时搭建统一的计算机管理服务网络,集中数据、集中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对社保基金的筹集和征缴机构的征缴、基金支付、财政专户的管理情况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基金的监管。一是完善社保经办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全面实现基金征缴、支付、运行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二是成立基金监管小组,落实专人负责,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三是行政管理、经办机构、监督部门检查相结合,对基金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四是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管理作用,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适时监管。

2.5重视稽核工作,加强内部稽核

加强社保经办机构内部稽核部门建设,从优化整合管理资源入手,组建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内部审计和稽核队伍,对参保企业的缴费基数、参保人数,缴费情况进行实地稽核,对支付对象、支付项目进行经常性的审计稽核,堵塞基金在征缴、支付、管理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

参考文献:

[1]张秀玉, 郭远远, 贝森. 事业单位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职业时空 , 2010,(03) :1-3.

篇8

一、研究现状述评

实施社保基金联网审计,是社保基金审计方式的创新,更是信息化时代对社保基金实现动态监督管理的客观要求。基于信息化环境下,对社保基金联网审计的研究述评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关于社保基金计算机联网审计的研究

我国开展计算机联网审计比较晚,尤其是对社会保障基金联网审计的研究,目前仍然处于试点探索阶段。2001年3月审计署在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构想中提出了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五年左右时间,建成对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电子数据系统实施有效监督的联网审计信息化系统,改变目前审计手工作业的现状。2004年国家审计署以“金审工程”建设为背景,在计算机审计实践和相关软件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设立的“联网审计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了中科院组织的可行性技术专家论证,标志着我国联网审计研究工作的正式启动,进入了科研攻关阶段。张平(2006)依据现代软件新技术理论,深入研究了联网模式下的计算机辅助审计,从社保联网审计(SNA)系统需求分析出发,完成了联网审计系统的总体设计,并研究认为SNA系统的目标是将手工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在联网模式下进行审计。由胜勇(2007)对数据约简及其在社保联网审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使用Java等工具开发了一个基于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约简工具D.B.Reduced,并将该工具应用于社保联网审计中,对社保业务数据进行约简,预期效果较好。宝晓娜(2009)重点研究了基于CGSP的社保审计网格及门户技术,对社保审计网格的虚拟数据库和网格文件系统展开了深入研究,并指出社保审计网格门户继承了Grid sphere框架提供的核心Port let基本功能。

(二)关于社保基金计算机联网审计技术的研究

计算机审计技术是开展联网审计的重要保证。2005年初,山东青岛市审计局对社保计算机审计的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编写了《社会保障计算机审计实务》一书,系统阐述了信息化环境下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保基金审计技术。浙江省审计厅联合浙江大学计算机系进行过计算机技术在社保审计中的应用研究,初步实现了对养老保险业务的联网监督。为解决计算机审计技术要求高的难题,青岛市审计局运用PB9.0+SQL SERVER2000技术,自主开发了对养老、医疗等五项社保基金征缴环节的计算机审计技术。李媛媛(2007)在现有安全审计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市财政系统功能和业务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机安全审计系统—财政安全审计系统(Finance Security Audit System,简称FSAS),并根据财政业务系统面临的问题,提出了FSAS系统的应用、体系结构设计和关键审计模块的审计技术。陈伟(2008)认为,计算机审计技术是为了满足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需要,以计算机为基础对信息系统数据进行审计的技术,联网审计技术主要由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这四部分组成。谢岳山(2009)对联网环境下的电子签章、网络数据库和电子商务软件系统三大类关键要素的审计技术展开了探讨,认为联网环境下信息系统的审计需要多种计算机审计技术支持。李春洋(2011)研究发现,计算机审计技术在信息化环境下存在审计业务能力与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审计机关信息化程度与被审计对象不对称、计算机审计系统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理论研究、推进审计软件开发、加快数据库建设,完善联网审计体系等推进审计技术发展的建议。

(三)关于社保基金计算机联网审计软件的研究

目前我国有部分审计机关对社保基金计算机联网审计软件开展了相关研究,如江苏南通市成功开发部署AO系统,将审计经验和计算机语言有机结合,极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山东青岛市审计局在社保基金审计中探索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开发了养老、医疗等五项社保基金征缴计算机审计软件系统,成为山东省审计机关自主开发成功的首个社保基金计算机审计软件系统;黑龙江省审计厅进行了养老保险联网审计软件研发,系统顺利上线并通过审计署验收;江苏太仓市审计局建立了几十个养老保险审计指标,通过构建方法模型研发联网审计应用软件,进行养老保险业务联网审计。钮铭钢(2011)探索了运用审计软件AO实施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研究认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由业务数据自动生成,取得凭证表,通过AO软件“采集转换—业务数据”功能导入。岳桂云(2010)对计算机审计软件流程标准化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审计软件的流程标准化包括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两大部分。陈伟(2009)阐析了目前国内流行的审计软件有: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软件)、北京通审软件技术公司开发的通审2000、金剑审计系统2005和中审法规软件等。汪孝竹(2006)认为,由于软件公司的开发人员仅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并不了解审计实务,既精通计算机编程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很少,导致审计软件不实用,因而审计系统计算机人才缺乏问题,是制约审计软件开发的因素之一。

二、现阶段我国开展社保基金联网审计面临的现实困境

社保基金联网审计实现了“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相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方式。与传统的审计方法相比,该审计方式突出的优势体现在快速采集与准确转换相结合,采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效率极大提高;实时监控与动态预警相结合,能及时发现并查处违规操作问题;远程审计与现场审计相结合,拓展了审计范围等方面。根据前文的研究现状述评可知,我国在联网审计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果,部分审计机关也开始了对联网审计的试点探索工作,但在实际应用中推广联网审计之路仍然漫长曲折,诸多困境制约着该审计模式的运行和发展:

(一)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保障措施不足,联网审计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由于社保中心数据库的数据涉及机密,不能轻易暴露在外网,但当前审计单位审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化却威胁着社保基金联网审计系统的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网络资源共享更使联网审计信息面临着安全威胁。在联网审计环境下,社保业务信息的电子化以磁介质为主要存储载体,这使攻击者对原始数据进行非法修改或删除,且不留篡改痕迹成为现实,这将无法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由于联网审计系统数据安全控制不足,或因审计单位不严格遵守审计信息保密规定,使得信息被窃取,更常见的是由于审计人员操作失误,导致业务数据丢失,或由于审计人员擅自更改微机设置,使联网审计操作系统被破坏,造成数据损失。各种各样的审计风险(如图1所示),使社保基金业务数据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再加上计算机病毒的肆意侵袭,也威胁到联网审计的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甚至破坏整个联网审计系统,审计风险即随之增加。

(二)联网审计缺乏专门的技术规范,尚未建立起统一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我国在社保审计领域中运用联网审计技术还处于试点阶段,目前国家尚未出台专门的联网审计技术规范,相关的法律制度很欠缺。联网审计是审计方式的创新,以往的社保基金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已不能完全指导和规范联网审计的实践与操作,也不能完全解决联网审计实务中出现的所有新问题。虽然有些实现联网审计的地方出台了相关的地方性规章制度,但还缺乏统一的联网审计法律法规体系,造成了审计机关能否具有与被审计单位联网取得数据的权力、有没有随时获取被审计单位数据并进行审计的权力等一系列阻碍联网审计应用的问题。此外,联网审计尚缺乏一套标准的审计程序及与此相配套的审计文书,在联网审计的技术规范、操作流程及分析模型方面尚未建立起统一的标准,致使审计人员无法根据相对统一的标准对社保基金展开审计工作,不同地区不同审计人员使用的审计方法与技术各不相同,联网审计效果得不到根本保证。

(三)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难以满足联网审计工作需要,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

联网审计是一项对计算机技术和审计业务知识要求很高的工作,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财务及审计知识,并熟悉审计政策、法规和其他审计依据,而且又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技术,并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有充分的了解。在审计实务中,很多审计人员停留在传统的审计模式上,无法适应信息化环境下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在基层审计部门,有些审计人员尽管财会审计经验丰富,但对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知识了解不多;而有些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较高,但与审计相关的财务知识不够扎实。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很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能够完全胜任联网审计的专业技术人才也非常稀缺。

三、社保基金联网审计应用困境的实践对策探讨

结合信息化环境下社保基金联网审计的应用困境,运用计算机、审计、社会保障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借助现代审计体系和技术方法探讨解决社保基金联网审计困境的实践对策,以推进社保基金联网审计向更深层次发展,提升社保基金审计监管的技术水平。

(一)强化安全防范措施,保障联网审计的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

⒈建立数据安全控制规程。为保证联网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建立数据安全规程,强化数据安全控制,对系统中的数据应规定审计人员的使用权限,规定哪些人员可以查阅哪些审计数据,审计人员只有经过授权才能访问系统数据。

⒉采取数据专网传输措施。考虑到社保中心数据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应采用专网传输方式进行社保中心财务、业务数据采集,为数据安全保驾护航。

⒊依靠技术设备保障网络安全。社保联网审计专网与社保中心内部使用的业务系统网络不能够联通,应严格实施审计专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措施。同时强化外网安全保护措施,采取先进的防火墙技术,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防止病毒入侵,保护联网审计网络安全。

(二)强化技术规范与制度建设,为联网审计提供制度保障

⒈完善社保基金联网审计立法体系。审计机关应在总结联网审计探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联网审计实践情况,出台有关社保基金联网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社保基金联网审计实施办法》、出台《社保基金联网审计网络化管理实施办法》,增强联网审计单位的法律制度意识。同时,审计机关应从优化外部环境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两方面着手为社保基金联网审计提供制度保障。

⒉加快社保基金联网审计规范化建设。规范化建设就是从社保基金联网审计系统的整体出发,对各地区开展联网审计的操作流程、审计程序、软件要求等各个环节制订规程,规范管理。审计署可以在系统技术层面上出台建设标准及社保基金联网审计操作指南,明确岗位权限、联网审计程序等操作要求,不断促进社保基金联网审计规范化发展。

⒊构建社保基金联网审计标准化管理体系。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提出联网审计标准化管理需求;其次,为联网审计系统的运行制定具体标准;最后,组织监督联网审计单位落实标准。社保基金联网审计系统的标准化体现在硬件与软件两方面。在硬件方面,统一联网审计单位的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标准,配备全国统一的硬件设备;在软件方面,使用统一技术支持的联网审计软件标准,完善联网审计软件研发与技术支持商管理制度等。

(三)强化技能培训并革新教育模式,不断提高联网审计自主创新能力

⒈加强知识技能培训。一方面,社保基金审计机构应强化对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强财会知识及社保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对审计人员进行计算计技能培训与社保基金信息化技术培训,通过开展“联网审计专业技术培训月”等形式,提高审计人员的联网审计工作能力。

⒉引进复合型审计人才。首先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制定审计人员在职学习规划;其次采用招聘政府雇员等人才引进方式,引进联网审计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满足联网审计长期发展需要。

⒊强化培训与激励。具体的做法有:建立专门的联网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对熟练掌握联网审计技术者、在联网审计专业技术知识年度考核中表现优秀者及在联网审计工作中取得突出业绩者等颁发奖励;对“社保基金联网审计运用能手”实行“三个优先”(评先评优、职务晋升、学习培训)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 钱润红,崔云.社会保险基金审计方式探讨[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1-24.

[2] 喻婷.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5-22.

篇9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确保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主体的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必要性

作为一个转型中的国家,我国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尚存在着社会结构性矛盾、利益冲突、收入差距、失业率、老龄化等问题,为了确保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和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基金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建立的,由缴费单位和个人分别按照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用于解决社会成员因退休、医疗、伤残等而提供物质帮助的专项基金,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五种。

社会保险基金一向被老百姓称为“保命钱”,它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有力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后盾。然而,山西、海南、河北、上海、云南、浙江……近年来,多起涉案金额巨大的社保基金违法违规使用案件的曝光,使得公共基金管理问题屡次成为舆论焦点。统计显示,在1986年至1997年间,全国有上百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被违规动用。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全国清理回收挤占挪用基金160多亿元。至2006年底,还有数十亿元没有回收入账。截至“十五”期间,劳动和社保障部接到挤占挪用基金举报案件96件。近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社保基金审计结果也表明,社会保险基金在运行管理中存在内控机制不严密、业务处理不规范、基金受到侵害等严重问题。

造成社保基金的违法违规使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管理体制的“泛行政化”、内部管理和控制不力、外部监督缺位等等,致使社保基金很难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的会计审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

为了全面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必须着力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对社保基金的审计监督,借助外部监督的力量,施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防止社保基金流失。

在目前社保基金管理体制暂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各级审计部门依法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预决算、基金收支、基金运营管理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的监督检查,能够维护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政策的贯彻执行,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行,防范基金管理的各种风险,发挥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通过审计监督,能够有效地制止和纠正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在增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自我约束力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审计署多次表示,今后审计部门将把老百姓关心的医疗、养老保险作为审计的重点。

二、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重点

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属于国家审计的范畴,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和普遍性等特征。笔者认为,为了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审计部门在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审计时,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审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指经办机构根据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计划和任务编制的、经规定程序审批的年度基金财务收支计划。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执行,认真分析基金的收支情况,定期向同级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审计部门应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其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是:

1.基金预算编制是否坚持政策性、全面性、真实性、合理性的原则;

2.经批准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否被严格执行,有无超出预算的问题;

3.预算的调整是否按照法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年度预算和决算是否报经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二)审查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

社会保险基金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按时、足额地进行征收。征收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可以由税务机关征收,也可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社会保险基金筹集范围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灵活就业人员。构成社会保险基金组成内容的,包括社会保险费收入、利息收入、财政补贴收入、转移收入、上级补贴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和其他收入。

对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的审计内容和重点是:

1.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否按法定的项目和标准,及时、足额征收社会保险基金、是否存在擅自扩大基金征收范围、任意提高或降低基金征收比例,是否存在对企业实行减收免收社会保险费的现象。

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否将基金的增值收入纳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有无坐支、截留、转移或隐瞒资金收入,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3.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无不按规定收取滞纳金,或未将滞纳金列入收入的情况。

4.社保经办机构是否建立完整的基础数据,是否对参保人群进行有效监督,对在征管过程中发生的漏缴、少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是否进行有效遏制。

5.社会保险基金登记、申报、征缴是否脱节。

6.经办机构征缴的社会保险费是否及时足额缴入收入户,有无不入账,搞“体外循环”或被挤占挪用。

(三)审查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

社会保险基金应按社会保险的筹资范围、国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支出。社会保险基金的支出项目主要包括社会保险费待遇支出、转移支出、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和其他支出。

对社会保险基金使用进行审计的内容和重点是:

1.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及社保经办机构是否依法及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基金,有无拖欠、截留和任意扩大或缩小开支范围的情况,如拒绝支付应由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的项目,或承担不属于社会保险基金开支的项目等问题。

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是否按规定编制预算、计划,有无超预算、超计划用款。调剂资金的分配、使用是否做到专款专用、合理合法,资金的调度和用款计划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报批。

3.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及社保经办机构有无违规支付、虚列支出、转移资金和挤占挪用等损害侵蚀社会保险基金的情况。

4.受益人是否存在虚报、冒领和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经办机构是否定期对离退休人员进行必要的生存调查。

5.经办机构是否对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严密的审核,如丧葬抚恤费的支取是否提供火化发票及死亡证明。

6.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部门及社保经办机构对重大资金的支付是否实行集体决策,在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环节是否设置审核和监督岗位。

7.社会保险基金支付是否严格遵循统筹范围内支付原则、专款专用原则、统一性原则、适度性原则。

(四)审查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

根据《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必须存入财政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共同认定的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户、支出户及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基金根据国家的要求统一管理,按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专款专用,自求平衡,不得相互挤占和调节。基金结余,除根据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商定的、最高不得超过规定预留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发行的特种定向债券和其他种类的国家债券,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保险基金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

对社保基金管理情况的审查,是整个社保基金审计的重点所在。其审计的内容和重点为:

1.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如财务和内部审计机构是否健全,能否发挥核算监督和控制的作用。

篇10

(一)信息化给计算机审计带来了较大挑战。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资讯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的资产和宝贵的社会财富,信息技术正以空前的影响力、传播力和渗透力,不可阻挡地改变着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在信息化环境下,一方面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超高速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计算机仿真等新技术、新产业、新应用不断涌现,全面提升了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国家电子政务得到快速发展,国家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努力适应、快速跟进;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不断采用新技术,信息系统日趋复杂,数据量急剧增长,要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对象所使用的工具手段必须处于同一个量级,才能相互适应,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关系。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审计监督的信息化成为把握住信息化的先机,抢占审计发展的突破点和制高点。

(二)信息化条件下的计算机审计风险。

1.系统风险。信息化条件下,计算机审计不再是常规的简单的数据式审计,更加关注信息系统本本身,信息系统的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等给审计人员带来较大挑战,需要审计人员除了具备常规的数据分析技能外,还要掌握的系统设计架构、系统布局、网络布局、软硬件环境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通常情况下,能掌握上述一方面专业知识就已经很不容易,要系统全面地将上述知识全面掌握,难度非常大。由此可见,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系统风险非常大。

2.控制风险。信息化条件下的计算机审计更加关注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控制风险的把控。数据分析的模式更倾向于“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分析”。对于总体分析和系统分析来说,对新消息系统和业务数据的控制测试尤为重要,也是一大难点。

3.组织风险。信息化条件下的大项目更多,为了整合资源,需要搭建大项目的组织模式,特别是数据分析平台的模式,需要将业务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有机整合,整合多部门、跨专业数据,进行数据关联挖掘和分析,在组织方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审计机关内部风险。一是人才匮乏。信息化条件下的计算机审计需要既懂审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复核型人才。国家审计机关虽然通过计算机中级考试培养了大量计算机人才,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还是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二是软硬件环境相还有待加强。审计机关经过金审工程一期和二期建设,基本搭建了适应我国审计机关发展的软硬件环境,但审计机关的电子政务建设还是与财政、税务等部门有一定差距。如审计机关未布置主流的ORACLE环境,对流行的空间地理技术等新技术不掌握,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弱化了审计机关的监督能力。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的组织方式和主要内容

(一)组织方式。

近年来,审计机关开展的财政大格局审计、社保资金审计和省长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打破业务和行业界限,将审计机关内部有机整合,“全国一盘旗”,尝试搭建数据分析平台,组建数据分析团队,提出了“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分析”计算机审计思路,取得了较好效果。如有的特派办创新计算机审计模式,探索构建“特派办级分析平台、项目审计组级分析平台、审计人员级分析平台”的三级数据分析平台。整合多部门、跨专业数据,搭建特派办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数据关联挖掘和分析;根据审计组的业务需求,组建审计组级数据分析平台,开展针对性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根据具体需求,针对特定数据,构建审计人员级数据分析平台,迅速完成个性化的数据分析。通过数据信息与业务经验的紧密结合,人力资源与设备资源的科学组合,业务骨干和计算机骨干的有效整合,以及审计延伸与数据分析时间的合理安排,增强了计算机技术对审计工作支撑能力,强化了数据分析审计成果的转化率,大大提高了信息化审计能力。

(二)主要内容。

1.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探索信息系统审计的方式方法。围绕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这三个着力点,研究建立信息技术项目绩效评价体系,逐步探索开展对电子政务项目和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绩效审计。

2. 拓展计算机审计的宽度和深度。计算机审计要向被审计单位管理领域和业务的核心技术环节渗透,关注数据产生的关键控制节点,在常规的数据式审计外,更加关注数据产生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研究和评估信息系统能否有效满足管理需要,以促进完善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预防性的 “免疫系统”功能。

3. 占领信息技术高地,积极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积极学习和研究被审计单位及行业广泛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自动监测技术等先进技术和方法,并探索运用于审计,不断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监督能力。

篇11

据国家审计署的对29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的审计结果。审计的3项保险基金2006年收入3128.46亿元、支出2203.14亿元,分别占全国当年基金收支总额的50.7%、46.5%。截至2006年底,3项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918亿元。审计结果表明,3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情况良好,但部分资金的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一些地方未能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规定,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审计共发现违规资金71亿元,包括扩大3项保险基金开支范围用于弥补“补充医保基金”及借给企业等;用于委托金融机构贷款、对外投资;用于购建办公房及弥补行政经费等。近些年来,国家加大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力度,逐步完善管理制度。但是,牵动大量人力、付出高昂行政成本组织了这些检查和审计,可一些严重违规和犯罪问题仍然屡禁不止。

二、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国际比较研究

(一)典型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简介

1、美国。美国实施的是审慎性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在美国,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比较广泛,参保是强制的。最主要的社会保险项目是老年、遗属和伤残保险,同时有雇员补偿、失业保险、暂时伤残保险、铁路雇员退休计划等。美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向被保险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适当的经济保障。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美国政府强调“事前监管”以杜绝资金被挪用的危险。美国联邦社保基金的各个账户开设在财政部内并由财政部专项管理,征缴的款项相应存入各个基金。

2、德国。德国堪称高度发达的福利型国家,它的社会保障系统基本以保险形式体现,几乎涵盖了所有德国公民。德国社会保险共有5大分支: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工伤事故保险、失业保险、护理保险,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被称为社会保障体系的3大支柱。德国包括医疗、意外伤害和养老在内的各类社会保险机构实行法律上的独立自我管理,并且由保险金的缴纳者,即投保人和雇主共同参与决策。养老保险是德国最大的社会保障系统。德国养老金不用于投资,而是由专门德国养老金保险机构来管理,全民参与监督。

3、智利。智利模式是以个人资本为基础,实行完全的个人账户制,将个人工资的10%存入个人账户并进行积累,交由私营机构进行投资管理,最终个人账户中积累的储蓄及增值收益作为个人养老金的资金来源,保险费完全由个人承担,雇主不承担缴费义务。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结构主要是以个人资本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即完全由个人缴费,实行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由私人机构进行管理,参保职工根据自己的原则可以选择任何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建立法定的资本积累账户。智利模式中政府实行间接式的监管,通过法律法规对公司进入和退出市场、投资项目和所占比例等方面进行监控,以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

4、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几乎没有社会福利的国家,他没有任何社会福利意义上的收入再分配制度,其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账户为基础,强制储蓄,集中管理,养老保险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中央公积金制度。中央公积金由政府的中央公积金局直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管制。雇员和雇主每月按雇员工资一定的比例缴费。国家通过中央公积金局依法对基金实施管理,中央公积金局既负责养老保险基金的日常支付,又负责实施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

(二)四国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分析比较

1、从法制体系上看,各国社会保险模式都有严密的法律体系。例如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社会保险立法的国家,现今已在社会保险的5个方面分别制定了完整的法律和条例。美国于1935年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有关社会保障的基本法律由联邦政府制定,州政府在不违背联邦法律的情况下,可以制定本州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和条例。

2、从资金筹集方面看,都是多渠道筹资,筹资形式主要有税收和缴费两种。目前世界上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社保基金的来源都是多渠道,有劳动者个人、企业雇主、基金营运增值、社会捐赠、政府预算补贴等等。其中约有60%的国家采取社会保障税的筹资形式。开征社会保障税使资金筹集从形式上更具法律强制性,同时社会保障收支成为政府预算的直接组成部分。

3、在社会保险基金的运作方面,有由政府行政机关运作、事业单位运作和面向市场运作3种不同的方式。美国的社会保障税和失业保险税全部记入财政信托基金账户。除失业保险由联邦劳工局管理外,德国的社会保险都是划分不同的职业和行业以及险种分别独立管理的。智利的经济改革创造了单一资金来源的、私人管理的退休金制度。政府对私人养老金市场的各项活动,通过各种法律、法令和退休养老基金管理局,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新加坡的公积金运作,全部由中央公积金局负责。内部设有会员服务部、雇主服务部、人事部、内部审计部等。公积金局由劳工部管辖,内设董事会,为最高管理机构,负责重要的政策制定。比较重大的计划制定,要经劳工部。

三、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的选择

(一)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中政府的作用

政府参与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主要是基金筹集的监管,基金营运的监管和基金给付的监管。由于社会保险金市场上存在着市场失灵,政府就必须要发挥重要作用,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安全营运、基金保值增值等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因此,政府积极作用的发挥,就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政府应当承担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和监管模式,避免决策上的失误。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人口众多,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还很窄,经济发达程度还不够高,国民的参保意识不强,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使得政府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而又不会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

其次,政府应当要制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具体计划和措施,计划和措施应当体现政府的社会责任,运用各种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为基金社会的正常发展提供稳定机制。

再次,政府应当制定各种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完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架构,严格规范社会保险的建立、运行和监管。

最后,政府应当尽可能的为社会保险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和制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以便于社会保险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构架

社会保险基金整个监督体系可分为基金日常管理监督子系统、基金营运监督子系统和基金监督法制体系3个部分。基金管理监督系统社会保险基金日常管理是经常的、大量的,是社会保险制度整体运作的基本链条,是社保基金监督体系中最基本、最宽广的组成部分。基金营运监督系统基金营运的目的是要保障基金的效益性,通过实现效益性而达到保值、增值之目的。对基金营运进行监督就是为确保这一目的实现而采取的手段。基金监督的法制体系基金监督的法制体系是基金管理监督与营运监督得以顺利实行的法律保证,是基金监督体系的法律基础。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系统、基金营运监督系统、基金监督法制体系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这3个系统侧重点不同,基金管理监督系统侧重于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其目的是确保社会保险基金依法及时足额缴纳和按时足额支付。基金营运监督系统侧重于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营运的各环节进行监督,依照低风险原则、适度高回报原则、流动性原则、最优投资组合原则,审慎投资营运,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通过实现效益回报而达到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基金监督法制体系为前2者得以落实的依据,是其操作的法律准绳。

(三)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的选择

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社会保险的目标模式应该逐步走向全民保障,其服务形式应走社会化服务的道路,在管理上追求体制的高效、合理、长期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因此就要做到不能政出多门;保障类别和水准合理,费用支出在国家、单位、个人的承受能力以内;尽可能降低行政机构、经济波动和少数人的个人行为对社会保险体系正常运行的影响;社会保险体制不仅不能拉经济发展的后腿,不能影响国家政治的正常运转,而且还要通过积累和资金的有效管理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个明显的问题是行政管理与基金运营一直分不开,不仅使有限的基金积累无法获得很好的收益和投资回报,而且由于缺乏制约和监督,管理不善的问题经常发生。因此,应该将监督和经营分开,在此基础上,通过更有效的手段,全面提高投资效益。

但是,仅仅将行政管理与基金经营机构分开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确保社会保险基金能够真正地被有效使用,必须建立更有效的基金运营和监督制度。

首先,必须有严格的法律体系依据。管理机构不但要依法行政,其自身也要依法接受监督。还要建立高效的管理机构,将分散的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统一到一个专门的机构作为政府机构依法行使各种管理只能、监督及指导职能,并对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保障及保险进行协调。

其次,管理机构不参与各种形式基金的经营活动,为了使得监管体系本身具有更强的制约机制,还应该考虑建立和发展其他的监督机构。

最后,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的监管重点应该集中于金融和财务方面。为了防止营私舞弊的行为,应该将财务公开化,并且进行绩效评估和严格的处罚制度。

总之,要坚强社保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就要加强基础管理和监督检查,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挤占和挥霍浪费。使社会保险基金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广大人民收益,更好地保证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2、李连友.社会保险基金运行论[M].西南财经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3、林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