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15 16:08:3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篇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191-01

一、着眼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爱好和兴趣

数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自然学科,而应用性应和学生的学段特点保持一致,所以教学中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至关重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实现课堂高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重要前提和基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觉得在教学中巧设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在快乐中感悟数字的乐趣。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心理成长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例如上课开始进行“比一比,谁是火眼金睛”的游戏: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用手摸、放在木板上滚等观察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球分别有什么特征?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初步感知几何体的一些特征。在上“统计”活动课时,学生分小组合作统计系红领巾的同学和没系红领巾的同学等相关问题时,学生自己分工,商量最快的统计办法,全班8个小组间比赛,这激发了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热情。为了测试学生的知识上手情况,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最佳默契奖”。师与生像电视上作节目一样,同时将结果写在纸条上,并同时亮出,这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办法。通过以上的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学生爱数学的兴趣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就逐步培养了起来。

二、教师引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根据课标要求认真合理设计教学设计。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依据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解答,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探究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例如在教学《如何解简易方程》这一节时,为了强调检验过程中“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这一内容,我设计以下题目:

x-250=450,检验:把x=700代入原方程。解:x=450+250,左边=700-250=450。x=700。右边=450,左边=右边,所以x=700是原方程的解。

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给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让学生真正做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主导者。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之间互相尊重

良好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保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也就是说尊重不但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还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重,基本要求是教师能维持秩序又不过分严厉、公正无偏私、讲课清晰有趣,能给学生以实际的帮助、友好而又有耐心。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吸引其注意力。课堂上讲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呈现一些目前最受学生欢迎的热门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有话可讲,也喜欢讲,善于表现自己,甚至争着讲,让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大胆讲,自觉练,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不可能从事“第二职业”。

四、教师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篇2

1.1 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心扇敞开,思维活跃,可以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1.2 加强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内容,给学生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达到以知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1.3 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传统教学十分重现“知识与技能”,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区分,实际上是以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优劣来衡量的。而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优秀生和后进生”都有各自的情感优势与缺憾,因此,我们必须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后进生”课堂学习时的情感态度特点可能是:“没有自信的、压抑的、恐惧的”,其外现行为是“心不在焉、躲避的、依附的、沉默(或者破坏)的”,而“优秀生”,除了积极进取情感态度特点外,也有可能是“浮躁的,自我炫耀的或者是心不在焉,有时高度焦虑”。这些不同的情绪表现,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察言观色,并给予合适的处理。

对于后进生,认知上要给予低坡度,情感上要给予多激励。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倾向少数尖子生,提问提优生,板演找优生,谈心找优生,相反对“学困生”歧视冷淡,引导关心帮助不够,致使差生面不断扩大,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我们必须“从最后一名抓起”,应“大搞水涨船高,不搞水落石出”,改变对差生的态度,增加对差生的情感投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心、爱心和诚心。心灵的沟通会使学生普遍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从而一改数学课的沉闷气氛。对于优秀生,认知主要给予高挑战,情感上要给予严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题目的设计要有坡度,一般的知识点,集体过关,而其中蕴涵的难点,自然给尖子生以挑战。在集体研讨过程中,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吸纳,学会欣赏。

2.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离不开数学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种思维品质的培养。

2.1 思维的深刻性。①通过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重在理解,重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满足对概念定义的机械背诵。

②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真理,弄清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条件结论的逻辑联系,能独立作出证明,明确定理,公式与其它知识之间联系,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逐步把握知识的逻辑结构。③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和解决,而不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解题以后能够总结规律和方法,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应用于解决其他问题。

2.2 思维的敏捷性。

①在数学语言的教学上应把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象语言有机结合,相互印证,便于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通过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

②善于选择信息,善于运用直觉思维,善于把问题转换化归,注意思维的合理性,避免走弯路,出奇制胜。

③教学中要注意思维块的积累,熟练地应用思维块是达到思维敏捷的有效手段之一。

2.3 思维的批判性。

①强调数学语言的严密性,经常引导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细微差异进行分析,善于发现思维中的矛盾和漏洞,提出改正错误的方法。

②通过典型错误的分析,引导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回顾和反思,自觉调控思维过程,通过解题思路或方法的自我评价,提高辨析正误的能力。

③通过发现反例的训练,进行数学严密性与思维批判性的培养。

篇3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数学课堂教学导入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环节合适得当,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下面,我就初中数学教学的导入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情景,激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教材、联系生活,设置有趣的情景,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那么,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学生就会乐学。

例如,讲“二次函数”一节时,先讲学生最喜欢的球星,他们的投篮姿势,篮球运动的轨迹,然后引出二次函数,学生就会特感兴趣,听得特认真。

但趣味式“导学”要紧扣课题,所占时间少,语言精练,不能喧宾夺主,影响正课内容的进行。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

二、巧设问,引好奇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通过提出与新课有紧密关联的问题导入教学。所提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那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设计的问题要明确,要抓得准、摸得透,回答的活动范围要小,不产生歧义;设计的问题必须难易适度;问题要有激发性,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问题要有灵活性,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新颖别致。

问题式教学中要仔细观察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及时发现学生思考中的障碍,帮助他们启迪,突破难关,只要学生有所“发现”都要及时给予鼓励,使学生回味解决问题后的愉快,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推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入实践,诱创造

与学生紧密相关的生活实际事物、事情、现象是他们所熟悉的,如果教学中老师能结合生活实际讲解知识,引导学生实践,学生学习起来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应用”时,我拿出卷尺、标杆、镜子各5个。将学生分为5组,提出:你是否能求出旗杆的高度?学生纷纷动手开始测量,很快就有了自己的答案,有一组同学非常聪明,将卷尺一头捆绑在绳子上升到旗杆的顶端,就测出了旗杆的高度。这种导入新课的好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克服懒惰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设悬念,激欲望

巧设悬念,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欲望,在渴望和探究的心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如果老师能明确教学目标并把教学目标逐一设为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过来,那么,教学效果会非常明显。

例如,在讲“圆的概念”时,一开头就问:“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做成正三角形,正方形等?”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因为它们无法滚动!”教师再问:“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行吗?”同学们始觉茫然,继而大笑起来:“不行!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忽高忽低。”教师再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忽高忽低呢?”同学们一时议论开来,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车轮边缘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相等。”由此引出圆的定义。这种悬念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及时打开思维闸门。

布鲁纳也认为:在学习时,教师最好不要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向他们提供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有所发现。

总之,数学教学导入有多种方法和形式,诸如归纳导入法、演示导入法、综合导入法、转换导入法、逆向导入法、情景创设法、一题多变法、错例讲评法等,但要注意,无论什么样的导入都不能偏离主题,而应与所学的内容紧密相连。要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并不是容易的事,一要靠老师钻研教材,二要靠老师平时挖掘积累生活生产中应用数学知识、方法的实例,广泛猎取数学信息,动脑筋想办法组织素材,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篇4

1.前言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平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势必离不开课堂这一教育阵地,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2.1面临问题

2.1.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偏形式化

伴随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也应当进行适当的创新。把合作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然而,目前仍有一部分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依然在课堂教学上采取单一的说教模式,如此一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会很少。这样偏形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大大削弱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相对数学教学自身来讲也是非常不好的。

2.1.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小组形式单一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采用学习小组形式进行教学时,为了能够方便、快捷,所以并没有依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对学生进行具体化的明确分工。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随机的将学生分配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这种分组的形式是教师对学生缺乏责任心的表现。这样单一的分组方式没有掌握住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如此将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原因分析

对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可知: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施行的重要手段,所以,课程改革必须要包含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育教学策略的变革。在教育教学进行的过程中,与学生之间产生联系的就是教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将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和内涵贯穿始终,是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性环节。从这一方面而言,教师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内容,仅供参考。

3.1 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依据教学主要目标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数学课程,根据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与数学教育的特点相结合,可以确立“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情绪和态度”“数学思考”等四维的教育目标。这也显示出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还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思维方式与应用技能,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使其对数学的了解更加深入,提升数学学习兴趣。然而四维教学目标只是教学设计与课程设计的总体目标,并不是具体到每一节课的实际目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地分解,产生具备一定导向性的具体目标。

3.2 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下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否建立良好的关系直接决定了一节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教学内容没有联系学生具体情况,那么即使教师将教学内容准备再好,也只是死的知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有的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同时教师也起着主导作用,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一切放在首位,成为一个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师,如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才会愿意去听课。若是当一个教师一走上讲台时,给学生带来恐惧感,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从课堂学习转移到观察教师的一举一动上,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到位就挨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也曾讲到,一个缺少安全感的人,是根本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习需要的。因此,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

3.3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兴趣是鼓励人们主动进行某一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加强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动力来源。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创设有趣的相关教学情境,如此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创设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有以下两个方法。

3.3.1 以故事为主体来创设情境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课堂教学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可以尝试着将趣味性强的课外教学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此才能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升。如教师在开展分数的教学时,可以试着将学生所熟悉的的东西作为背景,像《喜羊羊与灰太狼》,“某一天,羊村举行会议进行食物分配,有一个苹果,喜羊羊与懒洋洋都想得到那个苹果,怎样分配才能够使他们获得同样多的苹果呢?”学生回答“可以一人一半”,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分数来表示一半,学生沉默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学生的兴趣已经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来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进而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3.3.2 创设竞争情境

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征与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来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竞争的情境,来激起学生的好胜心,逐步培育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游戏、竞赛来营造竞争氛围,如算数比赛、知识竞猜等游戏,把新知识贯穿到竞赛游戏中,运用竞赛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结语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若是想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在课堂上采取有效措施。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向着更细、更精、更深的方向发展,在保证学生学习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通过优化设计教学内容、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等方式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沙区金洲小学)

参考文献:

[1]何豪刚.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4,(12).

[2]王新民,吴立宝.课改十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化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8.

[3]焦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4,(1).

[4]居士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

[5]周丽楠.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7).

篇5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方面的调控,有利于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促进小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

一、针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调控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努力的方向,只有有了教学目标,教师才知道怎样教和教什么。为此,调控好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的前提。在教每一节课时,教师应该明确要向学生传授什么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掌握什么内容,最终要达到一种什么程度。所有这些,教师都要做好有效的调控,如果要求过高,定会打击学生积极向上的自信心;如果要求过低,又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为此,教师要将教学目标控制在班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全方位地促进学生智力、思维的健康发展。

二、耐心细致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控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脉,所有的程序都将围绕教学内容展开,都是在为教学内容所服务。教学内容是知识内容有序发展的完整知识体系。课堂由多个环节构成,每一节的教学内容都要紧扣教学目标而布置,多余、无关的内容勿要保留。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分割成若干个小内容,教学内容分布在各个层次中,教师要清晰合理地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此,课堂教学要有一个科学、细致、完整、合理的知识体系,以利于学生掌握本节的知识内容、认知规律、特性特征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得到一项技能,学生把握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之后,那他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就会达到。

三、认真抓好教学过程的正确调控

篇6

【关键词】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1 优化教法,为学生的学习指路导航

1.1 课堂前置。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预习,三年级时,我们已开始了预习,效果还是不错,到了四年级有所放松,甚至停滞。主要原因是老师没有把预习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在思想上放在重要位置上,总是担心同学没有预习或预习不透彻,总是放不开手,课堂上还是要从前到后完完整整的讲解,这样预习的作用只是让认真预习的学生重复学习了一遍,不认真预习的同学应付一下,这样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势必形成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的,因此,预习时个别学生来说就流于形式,所以对课堂的指导意义不大。本期打算重视预习,改变预习方式,将课堂知识前置,每天新课预习要求有三:首先,阅读数学教材,将例题读通、读清、读懂。其次,谈谈我们的收获,我知道了要写出答案。第三,要试着做后面配套的习题。最后,我的疑问困惑是什么?检测方式:先出几道本课的检测题,让学生试做,有多少人作对,有多少人做错一目了然,问题处在和地方也暴露出来了,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才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在错误中找到根源,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当堂纠正预习中的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知识。

1.2 提升课堂。就像作文一样结尾处的升华将会使文章大增色彩,所以每堂课基本联系已在预习中解决了,剩下的时间,就要给孩子增加习题的难度变化题型,提升知识的容量,以增强孩子的灵活应变能力,和举一反三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提升知识容量,达到学一而应千变之效,避免课堂上知识看似学会了,而考试考不了好成绩,总觉的没有学过这类题,其实真正是没有学透、学活、学用。

1.3 激活课堂。课堂要活起来,则要有新意,所以在教学中要将问题情境化,将规律法则幽默化(搬家交换、四则混和运算),风趣化,将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化(画线段图),将问题情景化等多种形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呈现给孩子,让孩子从直观形象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内涵。

2 优化学法,为提高学习成绩指路引航

自古以来,都认为数学是理性的思考,其实不全对,数学中也充满着表现的感知和做题的技巧,它是一个读-思-做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在学法上,我本期打算从三个方面去做:

2.1 读数学。数学也是可以读出来的,首先,读数学书,所有的知识,内涵都包容在数学书里面,可过去我们有谁仔细的去阅读过,去思考过。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编者对知识的重点概括,每一个问题都是点睛之笔。如果孩子仔细去品读,读通每一句话,读懂每一个知识点,读清每一个逻辑关系,那么你一定能学会、学好。引导孩子去仔细认真的去读数学书、多读数学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改变,要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预习中。其次是读数学题,题读三遍,其义自见,读是思的前提,题都读不懂,头脑中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无从下手,所以,读题三遍是我以前的解决问题的要求,今后要扩展范围,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都要多读,要读出重点,读出出题的意图(如:250÷8这个算式中余数最大为几?),读出答案(259除以45与36的和,商是多少)那么你绝对不会做错。

2.2 做数学。数学知识应用于习题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学会了,而好多孩子往往是单一的知识点都学会了,而变为习题则不会做了,或做错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做题的能力,做数学题是有技巧的,填空题,找准关键字词。判断题,看重点词是否有,(如: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直线互相平行),举特殊的例子,举反例。找理由,选择题,推理法,排除法。文字题,分段法。解决问题,数量关系分析法,画线段图法等,让学生逐渐掌握做题的技巧和策略,那么学生不仅将学会知识点更能将知识串成线,练成面,拼成体,综合运用,灵活运用。

2.3 思数学。理性的思考仍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所以要想让孩子真正的学会学习,就得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去发动脑筋,发动思维,想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题中的来龙去脉,为促进孩子思考,本期我将以“讲数学,争当小老师”活动为契机,每天做完作业后,将作业完成好向老师或组长讲解一遍,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思路,训练思维,巩固理解,达到真正的理解学会。

3 优化学生习惯,为数学学习保驾护航

习惯好坏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好习惯小到取得一个好成绩,达到受益终生,坏习惯则开领孩子走向懒散,马虎的深渊,越陷越深,所以,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业习惯,补错习惯,做题习惯,等仍需不断加强,巩固,使孩子从细节做起,从基础做起,为学好数学取得好成绩打好基础,保驾护航。

总之,无论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还是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都必须从学生出发。所以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之有趣,学之有味,学之有劲,也只有学生学习有了动力,有了积极性,才真正感到学习的乐趣,才能真正实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确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篇7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因其独特的优越性长期被人们所普遍采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它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过程。因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一直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点做法: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种手段。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小组合作学习要讲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笔者曾在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教《应用题的练习》(四年级)时要求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把应用题拼组完整,二是读题,三是写出算式,四是说出解题思路。在反馈过程中,证明四年级的学生自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动手能力强的拼,朗读水平高的读,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的说。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得到了听课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篇8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这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切要求教育工作者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势头,迎难而上。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也深感教改的紧迫和现实的严峻。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自主动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1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事实证明,教师的分析、讲解再别致精彩,都不能让学生形成能力。只有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读书,认真思考,积极展开讨论,进行交流,才能让学有所感悟、理解,才能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首先,要充分发扬民主,允许不同意见争论,尊重和欣赏每一位学生;其次,要多用含有期望、激励的语言,如“试一试,你一定很棒!你真行!”第三,要创造轻松、愉快、有趣的课堂;最后,教师要用自身的感情态度使学生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一节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汇报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小数,然后小组推荐人员在全班交流,充分激发学生展示自我的欲望,进而进行新知识的导学。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我让学生先去收集一些生活中百分数的资料,然后让学生把这些资料带到课堂上跟大家讲解。因为这些资料都来自生活中,学生又经历了收集和汇报的过程,兴趣非常高涨,他们真正体会到了主人翁的意识和享受了到了成功的喜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乐学、就要培养学生动口表达能力,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口和脑是密切联系的,只要学生认真看书,他们的头脑自然会动进来,不过,作为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置疑问难,使学生的脑筋急速地、最大限度地转起来。小学生都好奇、好问,会问一些怪问题,对于学生提的每个问题,教师都应尽可能地予以答复,不能让学生创造的心灵遭受打击,让学生有难敢问,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应只是将答案告诉学生,而应因时因地制宜地指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针对原有的问题步步设问,化难为简。或者指导多思考,多讨论,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时,笔者让学生自主探索去看书、摆小棒,并计算35+3=38。笔者及时追问:“为什么3不能和十位上的3相加,只能和个位的5相加?”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笔者让学生在小组中摆一摆小棒,算一算,并相互讨论,小组讨论得非常激烈,最后终于得出了结论。这样,会让学生不断地置问、解疑,让学生的脑筋动进来,思维活起来,让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篇9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短短的教学时间内将教学任务完成,还要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学习压力和负担,而且要考虑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能力的养成,因而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优化,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一、课堂教学优化的分析

课堂教学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初中生每天有大部分时间属于课堂学习状态中,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阵地,因而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减少学生学习的难点,有效克服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进而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和教师的课后辅导,实现减负、提质的最终目标。

教学最优化的理念由前苏联的巴班斯基提出,这位教育家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组织各方面的教学资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教学体系,确定最合理的教学方案,争取在投入最小精力的同时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将课堂教学优化理解为以教师费力少、学生负担低而教学效果最好为目的的教学理念。坚持教学最优化能够将教师和学生从繁重而低效益的教学、学习任务中解脱出来,使教与学步入轻松、高效、愉悦的正确轨道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课堂教学优化的策略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的优化和课堂氛围的优化、课堂管理的优化、课堂反馈的优化等工作,下文中将针对这几方面的工作进行详细的阐述:

1.课前准备工作的优化

课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学生的准备和教师的准备两个方面,其中学生准备工作的优化需要结合导学提纲进行相应的预习,在课前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等知识点,先掌握简单的知识点,对重点、难点有所了解,以待课堂教学中解决,这样才能使课堂学习主次分明,提高学习的效率,降低学习的难度。与此同时学生还需要做好探究活动等教学要求的准备工作,例如在轴对称性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实验道具的准备工作,以免影响教学的进度和效果。

在教师方面,更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不仅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作课件,准备好教具,还要组织好教学语言,设计一些有益于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教学氛围的教学手段。例如在“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时,教师应在课前制作棱柱、圆柱、球体等常见的几何体,并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依靠实物、动画、场景和演示来提升教学水平,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氛围的优化

课堂氛围对于教学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学生们正处于青少年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好奇心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喜欢探究,渴望体现自我,得到其他人的重视。针对这一特点,教师需要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深入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多方式参与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探究题目:大家都知道一个正方形需要用四根木棒来搭建,而两个正方形联在一起只需要七根木棒便能搭建,请问当三个正方形联在一起时需要使用多少根木棒?对于这种问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通过学生们小组讨论、动手实践、总结规律、讲述推导过程,能够将问题进一步延伸,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快乐,掌握到数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和技巧。

3.课堂管理的优化

课堂管理包括整个课堂教学的所有管理工作,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控制在一个活而不乱、积极主动的氛围中,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踊跃回答问题,赞许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使教学处于高效、紧凑的节奏之中。

4.课堂反馈的优化

课堂反馈是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依据,教师需要具备超前意识,做有心人,针对学生常见的问题尽早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积累经验,依靠课堂反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围绕学生的学习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优化课堂氛围、课堂管理与课堂反馈,依靠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来提升教学实效性,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一、查找低效课堂现象,分析原因寻求对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查找出我们课堂中常见的低效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对策,探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策略。

1.开放课堂误区。片面理解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教师误解了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放手自主变成了完全放任,教学活动秩序混乱,导致教学的低效,难以达成教学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按照课程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当好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努力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2. 传授课堂误区。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部分教师误解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节省时间,完全利用传统的讲授课堂方法,满堂灌输,满堂讲课,试图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书中的知识教给学生,忽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忽略学生知识的生成与能力的发展。有的课堂表面上体现了学生的参与,但 “探究学习活动”只是形式,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没有让学生充分感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到最后还是由教师将知识生硬地灌给学生。有效教学应当是: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知识,而且学会自己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技能?。

3.常态课堂的误区。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表现而脱离于“常态课堂”,如在公开课、比赛课中,教师在课前预设、预演好了,课堂中学生表面上很活跃,掌握知识好,但在课堂中看不到学生发展性思维形成过程,我们认为常态课应该除去表演课的刻意雕琢、华而不实,应该充分预设,又动态生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教学“有效”,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是前提

在实施课堂教学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才能提出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可能。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研读教材,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因为没有深入研读教材和课标,出现教学目标要求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容量不当、甚至一堂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组织散乱等现象。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必要条件。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情感发展目标。

2.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前的备课过程,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方法的预设。“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目标要求、学生学情、环境条件等因素灵活选择。努力做到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激发兴趣。课堂教学应当不断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坚持“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二是激励评价。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特意设定一些激励环节、提出激励性问题,同时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评价;三是自主参与。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讲授”法,努力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学中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或引发思维、或组织讨论、或实践操作,再辅之以教师的精讲导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发展。 三、课堂教学“有效”,学生主体地位是关键

主体性教学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怎样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呢?

1.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要尊重、善待、信任每一个孩子,这样才会有民主的课堂气氛,才能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2.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基本要求,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尽量让学生自己查找学习资料,坚持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3.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一定的课堂组织形式,不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读读写写、问题质疑、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巩固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

四、课堂教学“有效”,讲、学、练相结合是保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精讲、善导、精练,努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懂得让学生及时练习巩固,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做到讲、学、练有机结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的教学方法正在不断地更新,新的教学理念在不断的内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越来越成熟。但我们也发现,不少的课堂顾了“讲”、“学”环节的精湛,却常常失去了让学生及时“练”的时机。因此,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高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精简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流程。教学中很多教师非常重视课堂中怎样讲,学生如何学等教学活动过程,练习与巩固环节的时间往往被挤占,教师应将过长的课堂引入、不必要的课堂讨论、不起作用的媒体课件、形式化的课堂拓展等让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巩固练习,课堂在精彩的师生教学活动的后面,及时安排学生进行合理的、有层次的练习与巩固,教师及时地把握反馈信息,就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11

当前在国内都在倡导和实行新课程改革,而且初中数学教师也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教学理念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且希望学生可以在数学课堂上以一种轻松的状态高效、深刻地学习数学。但是初中数学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改变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状况的策略。

一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现状

1.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同时,课程标准还明确规定了教学的三维目标。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还要重视过程性目标和情感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提高的同时,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全的心理素质。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还往往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存在着“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从而降低了教学目标.有的课堂教学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甚至偏离了教学目标,致使三维教学目标难以落实。

2.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有待提高

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经常会看到一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讲,随心所欲,散漫无纪律性,对数学教师精心安排的45分钟内容不够重视,导致45分钟课堂根本没达到应有的效果。而在课下,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很多学生不求甚解,草草一做,甚至有些学生还存在抄作业现象,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积极主动思考,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3.题海战术过重,使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

题海战术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数学教育所采用的一种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数学教学发展,但同时它也成为我国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据统计,我国绝大多数中学将中考的四分之一时间都用在了题海战术上,导致很多题都需要重复做几遍,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这种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的做法使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使用效率低

随着先进设备在学校的广泛应用,多媒体在初中教学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虽然如此,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导致多媒体使用效率却很低。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设备,不可滥用,不可将其作为主要教学设备;二是不要因为多媒体的使用而忽视板书,多媒体是不能代替板书的;三是现在有很多优秀的现成的教学课件,但是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自行设计课件,其他优秀的课件可以作为参考。

二 初中数学教育的主要理论

第一,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第二,波利亚的数学教育理论 。“合情推理”,注重数学问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反对“题海战术”。

第三,布卢姆的教育理论。一是配置性评定;二是形成性评定;三是总结性评定。

第四,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第五,中国的“双基”数学教育。“双基”的含义,即: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

自从新课标颁布以来,教师们对一节好课有这样的误解:创设情境引入、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多媒体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师们在设计教学时片面地追求合作学习形式,只要有问题,不论难易,有否价值,都在小组内讨论一番。讨论的时间无保证,往往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就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结束,热闹的讨论后,学生能理解明白吗?清楚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吗?这种合作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

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比如初中数学中许多知识内容有很好的实际生活背景,像“负数、数轴、绝对值、方程应用”等,可以通过适当的生活情境引入、探索交流,但也有很多知识内容,如“代数式、运算法则、公式、定理”等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完全没有必要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不用过久地在游弋,直达问题的核心,节约时间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目前的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它独有的魅力,特别是那些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内容及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既具体形象,又直观易懂,还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再配上那悦耳的音乐和美丽的动画,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另外一种现象,只要是公开课,都使用多媒体课件,至于哪些环节使用课件对教学有益则成了次要问题,好象没有使用课件的课就不是一节好课似的。而且教师成了课件的讲解员,甚至有些老师不熟悉信息技术,一旦操作不当,就方寸大乱,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一定要记住: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在制作课件时应全面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用在该用的地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数学。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真正为“学生更好地学数学,教师更好地教数学”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

数学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敢于求异、敢于探索,才能使其在学习中幸福地成长。我们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民主教学的氛围、进行有效提问、合理设置教学环节,是解决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比如,在进行“概率的意义”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随机抛掷一枚硬币,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但大家很容易猜到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各占一半。那么,大家的这种直觉是否正确呢?然后,教师布置试验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在各组测得的数据后,填写教材上的表格,教师将各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全班学生对数据进行统计,全班进行总结交流。由于试验次数较少,有可能获得“正面朝上”的频率与猜想有出入,教师应启发学生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具有规律性。

像这种改变“在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做中学”“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主阵地,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以强化渗透力度

数学思想方法是一堂数学课的本质所在。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练习课、活动课;也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是启发式、讲练结合式或自学辅导式;也不管是否有小组合作,不管是否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数学思想方法始终是一堂数学课的主要内涵所在。

作为数学教师:(1)要了解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如,以初中数学课为例,课堂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应该有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图形变换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统计与概率思想、建模思想、类比法、整体代换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对比法、逆用法等。(2)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强化渗透力度,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驾驭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正确合理的课堂评价,以提高课堂有效性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及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

但是,在现行的一些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简单的还是有难度的,是对的还是不全面的,都能听到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命令:掌声鼓励。一节课上,表扬或掌声不断,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过多、无度的鼓励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吗?笔者认为,评价的首要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应的评价。另外,从某种角度来说,客观公正的评价也能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导致学生“表扬依赖症”的产生,让评价真正发挥其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的效益。

6.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对备课、课堂教学整个过程的反思。教师通过教学反思,认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同时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总之,有效课堂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了改变当前初中数学这一现状,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不但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敢于创新,而且在教学中要对课堂教学进行一些研究,采取相应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