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16:08: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快乐家庭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家庭教育是指通过父母及家庭中其他成年人对孩子进行的教育过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教育理念深化影响下,每个家庭都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但是在家庭的教育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误区,主要是因为家长没有得到系统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学习,导致无法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只有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才能正确的实施家庭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1.把理想设置的过高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希望从小就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考取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一路上都在重点的光环下成长。这无疑给了小学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不得不更加努力的学习,失去了小学生应有的活泼与生机,导致严重的学业压力对小学生的正常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许多孩子从小就戴上了高度近视眼睛,这是未来怎样都无法弥补的痛。因此,设置合理的目标,积极引导小学生进步,保证他们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2.物质与精神需求有较大差距
经过调查,大多数的家庭家长都需要工作,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事实上他们也确实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各项不过分的物质需求,他们却极少的关注孩子们的精神需求。父母忙于工作,缺少了与孩子进行沟通。这种情况极大的阻碍了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在父母看来,他们已经满足了孩子的各项物质需求,那么孩子就应该用更好的成绩来回报自己;而从孩子的角度看,再好的玩具也比不上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父母只关注自己的成绩却没有关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3.知识培养比重远高于素质培养
在现有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多的把目光放在对孩子知识的培养上面。数学奥赛培优、英语小学辅导、各类乐器的学习、舞蹈、书法等等各种知识培养计划。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但是过分的重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过多的知识教育以及不够重视的素质教育,会让孩子更多的存在一些自私自利、任性骄傲、冷漠自大等不良性格。
4.父母的言传身教作用
孩子是一张单纯洁净的白纸,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需要更多的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表现,尽量给孩子传达更多的积极的影响。
5.父母的权威地位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往往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给孩子树立一种权威的印象。实际上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很不利,只有与孩子打成一片,才能与孩子更好的交流,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正确实施家庭教育的方法
1.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科学的进行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充分认识到孩子是未来祖国的希望,严格按照国家对于小学生培养的要求进行,保证孩子得到高质量的家庭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2.改进教育方式
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从孩子的生活、学习、兴趣等出发,切实的为孩子的教育做好准备。然后改变传统的单一知识教育方式,全面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劳,让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家庭环境的营造
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氛围主要由家庭成员的关系决定,家庭的稳定与和睦,会对孩子传达一种积极的思想,这样可以更好的发展孩子的积极性格:情感丰富、性格开朗等等。生活环境的整洁与舒适,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对孩子劳动能力以及素质培养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结束语
家庭教育的正确实施,可以有效的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我们对于小学生家庭教育方面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保证每个家庭都能正确的对孩子进行教育,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只有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才能正确的实施家庭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同时也是孩子的终身教育场所,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育统一原则、爱与严厉结合原则。切实的保证孩子的家庭教育质量,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呖.对青少年实施家庭教育的再思考[J].管理与财富(学术版),2009(09)
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奠基石。家庭作为社会的组成单元,幼儿从出生到说话、走路,再到幼儿园、小学,这一路的成长都需要家庭教育的陪伴。但是,家庭教育如何“教”、如何“育”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强调家庭教育一是要尊重孩子作为生命个体,应给予尊重和平等;二是要善于引导教育,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健全的人品。因此,本文在认识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从以下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促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不同时期的幼儿成长,对于家庭环境的诉求存在差异,但总而言之,都强调良好家庭环境要素下,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等。
案例:班级里有名男孩的父母离异,爸爸很少关心孩子,总是用暴力的行为解决事情,孩子很怕爸爸,跟着奶奶一起生活,但是孩子很聪明懂事,总是做一些小动作希望引起老师的关注。记得有一段时间,发现午睡时他不怎么睡觉。我们尝试过很多办法,给他讲道理,作用效果都不大,他还是不睡觉,还会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和同样没午睡的孩子讲悄悄话。有一次我故意离开午睡室,站在门口听里面的动静,果然我一离开午睡室,他就爬起来试图叫醒身边的小伙伴,我轻咳一声,听到我的声音又立马睡回被窝。起床后:“我问他为什么不睡?”他说:“睡着后会梦见可怕的东西。”听了他的话我不禁心疼这个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无忧无虑,享受童年快乐时光,为什么他会这样说呢?下午放学后和他奶奶交流,才发现是因为孩子妈妈不在,爸爸又经常打他造成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家庭教育缺失的案例,家庭教育所承载的“正能量”、所营造的温馨是缺失的,甚至是不存在的,以至于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缺失了家庭给予的温馨、安全和关心。
二、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
爸爸妈妈是孩子感知世界的老师,以身作则的家长形象,势必是孩子成长、做人的首要条件。
1.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财富
对于父母而言,尊重和孝敬父母;帮助和宽容对待兄弟姐妹;夫妻之间相亲相爱、相互扶持与帮助,这些关系的维护与本质体现,都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财富。关系体系中各关系的有序维持,稳定、温馨的家庭幸福感,足以让孩子收获满满的成长幸福,并从中学习宽容、学会孝敬、学会尊重、学会信任、学会关心等,这些优良品性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人。
2.融入“民主”,让孩子“自立”
小孩也是生命个体,在家庭教育中更多地融入“民主”,更有助于孩子“自立”。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在民主的家庭环境中孵化,并在尊重、平等的家庭氛围中让自己更加“自立”“自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是强势的一方,对于孩子的不当看法,难以用民主的方式帮助孩子认识错误、矫正不当行为,以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日益僵化。
三、做孩子心理健康的“贴身护士”,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仅要关心孩子的日常饮食、营养,还应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是确保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港湾,父母要做孩子心理健康的“贴身护士”。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思想品行,保护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1.做孩子心理健康的“贴身护士”,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是孩子身心加快发展的港湾,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懂得如何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空间、心理发展需求;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也要有一定的认识,认识自己行为的好与坏,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遇难则退,遇事则烦躁等这样的心理发展状态,显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善于引导,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困难,能够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能够在不顺心面前平复自己,这样的身心状态,更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2.培养孩子坚信“我能行”,提高主观能动性
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温室中的花朵、花朵中的花蜜,父母往往是捧在手心,生怕孩子摔倒了。首先,“自信”应该作为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父母要给予孩子肯定、欣赏,让孩子在任务和困难面前坚信“我能行”,我能在学习中、实践中收获成功和喜悦;其次,挫折与失败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选择如何面对,这又是孩子在成长中积蓄“正能量”的关键所在。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内涵,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提供的。因此,我们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家庭教育“正能量”的构建、注重家庭教育中民主的融入,促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二、应试教育下家庭教育的出路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长应该转变之前以分数教育孩子的陈旧观念,应该树立起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观念。家庭教育的关注点应该到孩子的变化之上,孩子每天都在进步,孩子每天都在走向独立和成熟,这才是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家庭教育应该建立起五个观念,第一,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不应该溺爱孩子,从而丧失独立;第二,培养孩子具备乐观阳光的性格,让他能够有主见,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并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第三,做孩子喜欢的事,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愿做的事,不求孩子出类拔萃,但求他问心无愧;第四,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给予孩子锻炼实习的机会;第五,培养孩子仁爱之心,从爱父母开始,这样才能完善孩子的人格。2.实现家庭教育内容多元化。传统的家庭教育重点是培育高尚的人,古代的父母是先教给孩子如何做人,然后才是学习的问题。目前的应试教育下,家长重点培养是孩子的智力,让孩子能够得高分、升名校,只让孩子学习,其他方面不管不顾,这样很容易让孩子的道德缺失,所以家庭教育应当以德育内容为核心,以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内容重点培养内容,形成“一核心,四重点”家庭教育内容,让孩子先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再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进步,从而实现家庭教育内容多元化的局面。3.家庭教育方式平等、民主。家庭中的民主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孩子也不例外。一些家长比较强势,一家之说说了算,这不是民主;孩子是家里的小霸王,这也不是民主,所以家庭应该构建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这样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之下,肯定会被氛围所影响,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全面自主的能力。家长应该与孩子经常的沟通,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当家长和孩子的意见不一致时,家长要聆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发现自己犯错时,及时改正;发现孩子的想法错误时,适时的引导孩子认知错误。在这样民主、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氛围之中,能够显著提升家庭教育效果,从而让孩子的思想和行动变得和以前不一样,思想变得高尚,行动变得规范。
三、总结
总而言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为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奉献自身的聪明才智。
作者:李艺 单位:济南市电化教育馆
参考文献:
孩子上学以后,学校教育对学生来说是主体教育,家庭教育起着非常必要的辅助作用。因此,家庭教育要密切配合学校教育,不断同老师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对表现好的方面家长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及时的赞赏,使优点得以强化、稳固;对表现不足的方面要及时查缺补漏,制定措施,实施整改。
家庭教育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所谓“养习惯,收成功”,尤其在小学阶段,是形成良好习惯的最重要时期,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学习知识的本身,因为知识有可能过时,习惯却要伴随孩子终身。为此,我们坚持以下两点:一是做作业的时间、场所要相对稳定,做作业时要严肃认真,不能走动说话,不能随便发问,力求独立思考。二是孩子学习时,大人也不能打扰, 让孩子自己掌握时间,独立完成作业,家长只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查。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调节与补充
从教育内容上看,学校教学内容统一、丰富、集中、连续,而家庭教育内容可多可少、可集可散、可连续可跳跃,正是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伸缩性。如,孩子在用吸管喝奶时,我问他为什么能把奶喝到嘴中,从而激起孩子的好奇心,然后对他讲大气压的存在与作用;孩子在弹琴时,我问他为什么琴键能发出声音,然后打开琴盖,让他观察琴弦,使他知道物体震动能发出声音的道理。家庭教育内容灵活多样,教育形式不拘一格,能够培养孩子多动脑子、认真思考的优良品质。
从教学目的上看,家庭教育可以以获取知识为目的,也可以以开发智力、培养品质、陶冶情操为目的。比如,礼拜天带孩子到野外,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阳光、万物生长的气息,了解庄稼的生长规律、农民的辛劳。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各地参观旅游,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获取人文历史知识,培养孩子欣赏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操。这样以灵活的教育方法及鲜活的教育场景,对孩子实施良性的刺激,使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拓宽了视野。
去年我学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这门职业课程。回来以后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实践,结和国家健康服务业里的薄弱环节内容,我们打算整合以前的保姆月嫂家政公司,增加上家庭教育和心理服务,心理疏导,婚姻介绍,家庭婚姻咨询,以及婚姻家庭初期的训练,家庭婚姻诊所等主要内容!提供人性化全面的家庭健康服务。这些是我所想到的可以推向市场,又受到国家支持的,可以赚钱的家庭教育服务项目。也就是市场化的家庭教育!
我先说说家庭,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和谐社会才和谐。现代社会家庭主要表现功利化严重,矛盾突出,婚姻矛盾成堆,其实这些主要的原因是婚前没有进行家庭教育和婚姻教育训练造成的,我们打算开辟一个婚姻训练基地,大家一起去劳动,讲课,训练,一起做饭,承担责任等等。一起去养老院社区做义工等培养责任感。通过这个一系列的活动培训未婚男女未来的家庭观念为将来的家庭打好基础!这个是根本。
出了问题的家庭咋办呢,我们会先引导他们看家庭教育的视频录像,关到屋子里让自己看,有情绪的可以到心理减压室,或发泄室去释放情绪,然后观看。等观看完了,静下心来,可以喝喝茶。然后处理问题,主要是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分别做沟通,倾听她们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背后矛盾的担心。化解他们矛盾的背后产生的心理!
一般家庭矛盾解决了,家长就愿意成长了,其实学习在网络时代变得很容易,我们只要定期的聚会分享谁家孩子教育的成功经验。谁家的孩子习惯好,这时家长俱乐部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这个可以定期举办,也可以用组织家庭旅游的形式加以解决!带着他们去参观我们同学在各处设立的家庭教育网点。让指导师们介绍各地方的家庭教育经验,欣赏个地方的美景,还有人文历史。为家庭教育增加上新元素,把家庭教育变成欣赏不同的文化教育和旅游美感的元素。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亲子关系,加固夫妻关系,增进孩子的成长的快乐过程!
婚介服务在我们这里也是和家庭教育,婚姻培训联系在一起的,要让未婚男女在劳动中生活中去认识对方,在劳动中增加了解,在训练中成长!
《规划》前,快报请杭州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编写组专家沙江、沈明革等老师做了解读。
快乐家庭让孩子人格健全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不是指家庭的物质条件,也不是指家长本身的学历、职业背景,而是指孩子能够在和谐快乐的家庭里健康成长,继而促使孩子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家庭教育,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
《规划》强调要重视家庭文化建设、和谐家庭关系的建立,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
比如,在准家长学校教学内容中新增了“关注夫妻感情、婚姻质量和掌握家庭经营技巧”等内容;在0-3岁家长学校教学内容中新增了“有利于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的课程;在小学家长学校教学内容中新增了“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的课程等。
沈明革说:“很多新婚夫妇在准备要宝宝的过程中,考虑更多的,可能是物质经济条件是不是做好了准备。其实作为一对准父母,更多的是心理建设。能不能对一个孩子负责,不是给他多少钱,而是给他多少爱和鼓励。”
孩子的错家长也有责任
杭州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人士说,凡是前来咨询问题的家长,问到最后,总会有点无奈。
“很多家长问到最后,就会反省,其实,孩子的错,自己也有责任。尤其是在品德教育上,父母就是孩子眼前最直接的榜样。”
“我对孩子的教育原则只有10个字,不打、不骂、不威胁,不利诱。”沙江说。
以小孩子说谎为例,沙江分析说,不外乎有三种原因,第一,有压力,第二,害怕被惩罚,第三,淘气。
“如果不确定发生了什么,就指责孩子,这样会影响他日后的安全感。”
此外,在家庭教育中,也不要“威胁利诱”,“再不好好吃饭,大灰狼来了。”“如果在幼儿园听老师话,妈妈请你吃肯德基。”
沙江说,“不管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把他当成人,去细细呵护。不要轻易许诺,许诺就要言出必行。”
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
小徐(化名),小时候是一位乖巧的孩子,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对他宠爱有加。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自己开始了放纵,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导致价值观扭曲,仇视家人,仇视社会。到会所时,经老师的心理矫正后,他自己写到:曾经想用自制鸟枪打死舅舅,未遂;曾经计划炸某乡政府,未遂;偷某老师的手机,得逞经会所教育后,不仅改掉不良行为,而且,在亲友的资助下办起了建筑公司。灾后重建中大显生手,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现已经是拥有近百万资产的老板了。
据悉,龙泉快乐家庭教育会所从2005年6月成立以来,已经经历了四个多年头。会所本着“教育无痕,贵在有方”的宗旨,取得了可喜成绩。会所从成立到现在,先后接受了600余名有这样或那样困难的青少年。其中,吸纳了有抑郁倾向的问题青少年13名,被确诊为抑郁症的2名;有自闭倾向的青少年15名,被确诊为自闭症的2名;有沉迷于电脑游戏的青少年41名,其中,有深度网瘾的6名;有多动倾向的青少年29名,被确诊为多动症2名;而对这些青少年,会所针对具体个性,从心理治疗入手,良好习惯训练开始,同时强化不良行为的矫正和相关知识的弥补使他们走出了阴影,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100%的会员都有非常显著进步。其中,先后被大学录取的30余名;升入上一级学校的110多名;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就业自谋生路的50余名。
热心公益事业:
巡回培训和关爱留守儿童
在致力于公益事业方面,会所做了一些工作,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好评。先后在龙泉驿区房管局、水务局、龙泉驿河社区、航天小学、同安福圣社区、茶店小学、双溪小学举行纯公益家长培训,参训家长达到3800人次。
据了解,这样的讲座都是由李均董事长亲自准备、亲自主讲,因为其理论高度和实际案例非常能说明问题,受到参会家长的高度赞扬。李均在茶店小学的讲座刚一完,几个家长就围了上来,用自己教育孩子的实例跟李均进行认真的交流。一位在龙泉湖开农家乐的家长,还坚持不让教育会所一行人走,邀请到他开的农家乐里举办相关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不仅如此,会所工作人员一行走进龙泉中学,举办3场讲座,让家长明白,爱分数但更爱孩子,分数是爱孩子的副产品。其中,《高中生十大心理矛盾及对策》等受到了参会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许多家长明白了怎样管理孩子高中的学习与生活。
在结合家长培训的同时,还专门举行3场与同学面对面交流,即:首先围绕高中的班级文化建设与高中同学进行班级文化的探讨;其次,专题讨论现代高中学生“十大心理矛盾”;再次高中学生的三大问题解密(与前途和将来有关的学习问题;与人格成熟、有关自我完善的问题;与性发育有关的青春期问题)。年轻的高中学生,思想非常活跃,与会所工作人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李均董事长立即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解释、说服与探讨,让这些学之骄子心服口服,收到了与平常班队会无法相比的效果。受益的高中学生达到1800多人次。不仅如此,会所还利用暑期在会所举办了国学经典诵读,《论语》鉴赏等,受教育的青少年达300余人次。
当前“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已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同时,会所也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今年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龙泉家庭教育会所先后两次出资5000余元,承办了由区关工委主办的“留守儿童”暑期快乐游,并义务为同安、黄土等街镇提供“留守儿童”教育、咨询和关爱工作相关服务。在两次“留守儿童”暑期快乐游活动中,让90多名“留守儿童”真实地感到龙泉的飞速发展。
服务社会:
以关注家庭教育为己任
针对目前日益严重的青少年自杀现象,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意识到我们忽视了对青少年进行死亡本质和意义的教育,这直接导致了青少年对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茫然。针对这种情况,教育界关于进行“死亡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总的来说,我国的死亡教育仍未能够突出重围,获得认同。笔者认为,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死亡教育本身的特点,我们要让死亡教育能够真正在中国取得进步和发展必须依靠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和死亡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是指从人的各项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死亡教育是从英文的“deatheducation”直译过来的。它是通过对人们进行与死亡相关问题的教育而促使人们深切省思生命的终极意义和价值,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生”而不在“死”,即由“死”观“生”。
二、在家庭教育中开展死亡教育的必要性
1.从死亡教育的内容出发
死亡教育的内容包括两个层面: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理论层面主要指对有关死亡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实践层面主要指对死亡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显然,死亡教育是针对目前人们死亡品质底下而提出来的,它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命质量,故实践层面的教育内容是死亡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和学校教育相比,一方面家庭教育有更多的时间、更广阔的场所将死亡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家庭成员对待死亡的态度和有关死亡问题的处理将直接影响子女的死亡观。针对死亡教育的内容以实践层面为核心的特点,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在实践教育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2.从死亡教育的目标出发
死亡教育的目标是分层次的,其中最低层次是了解有关死亡问题的理论知识,最高层次是能够透过死亡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教育能够很好地达到最低层次,在认知上了解死亡知识,但要进一步达到情感,行为和价值层面则离不开家庭教育。另外,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孩子过的快乐、幸福,而死亡教育的最高层次教育目标却是影响孩子过的快乐与否的直接原因。因此,死亡教育的目标与家庭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3.从死亡教育的实施出发
死亡教育的内容决定了死亡教育的实施有两大特点:一是针对性强,即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其教育内容有所区别;二是持久性和终身性,即死亡教育应是终生教育的一部分。而这两大特点又恰恰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所在。
(1)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兴趣、习惯、气质、性格、能力上各有差异,家庭教育具有个别化的优势。一般来说,没有人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家庭教育更容易因材施教,针对性强。
(2)家庭教育具有持久性和终身性。死亡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决定了它也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而家庭教育具有持久性和终身性,这与死亡教育的终身性特点是一致的,因此家庭教育在死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教育建议
由于死亡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在实践中并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开展死亡教育更是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下面仅从思想、能力和实践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1.在思想上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少有家长主动在家庭教育中开展死亡教育。与家长的认识恰恰相反,有资料显示青少年一方面渴望获得死亡知识,一方面又缺乏相应的死亡教育。张淑美也认为青少年的死亡认知已很成熟,达到力量精神和宗教的层次,但死亡态度以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居多,需要父母和师长的关怀与辅导。
2.在能力上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和学习,提高家长自身的“死亡品质”
我国目前青少年整体“死亡品质”低下除了受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外,与家长本身的“死亡品质”不高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提倡家长除了在思想上要重视死亡教育外,在能力上也要加强自身修养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死亡品质”。
(1)加强在生活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自己教育自己,亦即用自己的生命活动来塑造,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为了提高自己的“死亡品质”,家长可以加强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死亡知识的学习,同时,家长死亡品质的提高也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体现出来。
(2)通过学校活动、社区活动、网络等多种渠道主动学习。现在很多学校和社区都认识到家庭教育对死亡教育的影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针对家长的死亡教育活动,家长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另外,网络也是家长们进行死亡知识学习的主要渠道。
(3)积极营造“学习型家庭”,让家庭成员相互学习。所谓“学习型家庭”,是指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家庭成员都能自觉地学习,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庭教育中开展死亡教育,家长不仅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家长应该虚心向孩子学习。亲子之间通过双向互动,分享交流达到共同成长目标。
3.在实践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原则
家庭教育中开展死亡教育应具有几个很重要的特殊原则,即道德性原则、体验性原则、自由性原则、审美性原则。现一并依次分析如下。
(1)道德性原则。在一定意义上,死亡教育就是一种道德教育。死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由“死”观“生”,即通过启发受教育者对死亡问题的思考来让他们关注,热爱生命。这里的生命既包括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也包括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这就涉及到人的道德问题。据此,家庭里的死亡教育必须以提高孩子关爱生命的道德水平为基本原则。
(2)体验性原则。死亡教育的高级目标是达到情感层次。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一种体验。因此,就主要倾向说,情感教育是体验教育。所谓死亡教育的体验性,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在情感上而不是在认识上感受到死亡的意义,体味到生命的价值。
(3)自由性原则。死亡问题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在家庭中开展死亡教育时必须尊重孩子的心灵自由。即让他们自由思想,自由创造,自由发泄情感,自由表达意志,以保证孩子获得健康的自由发展。
(4)审美性原则。即通过死亡教育让孩子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特别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今后的人生挫折中享受到属于自己生命的乐趣。
参考文献: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应该说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父母的书,主要讲的是家庭教育问题,但我从教师的角度来审视,同样获益匪浅。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庭教育就是学校教育的前奏,学校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的延伸,父与子,师与生,谁人能轻易否定这两对关系的相似性?
赫伯特·斯宾塞,出生在英格兰中部德比城郊的一个不知名的小镇,祖父、父亲和两个叔叔都是教师,他本来有很姐妹,但不幸的是先后有六弟妹夭折,在斯宾塞看来,这是由于父母“缺乏最起码的育儿知识造成的”。书中反复提及的小斯宾塞其实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而是他的远房兄弟丹尼·斯宾塞的遗孤,但赫伯特·斯宾塞为了这个可怜的孩子,竟担当起了父亲的角色,甚至为此终身未娶。可以这样说,他遭遇了家庭的不幸,但又拯救了不幸的家庭。也许是承受的不幸太多,所以特别看重快乐。作者以小斯宾塞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以快乐教育为主题,融理论于实践,寓思想于方法,以小见大,因事说理,读来颇有教益。涉及教育、心理、医学、生理的方方面面,确系一本难得的育人全书。
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首先要会寻找快乐,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的可能会遇到很多令我们不快乐的事,如有的同学上课趴桌子,有的同学练习册没写,有的同学考试又得了零分。每当这时我们应该学会克制与宽容。一个快乐的人,看待自己的学生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到的更多是学生的缺点。其实,当我们以快乐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会发现身边有很多很多优秀的学生;每当批评完一个学生的时候,他都不忘记和你说声“谢谢老师,老师再见”,因为他并没有记恨在心,他知道你是为他好;每当放学回家的时候,学生们总是争先恐后地和你再见;每当过节时候,总是有无数的祝福包围着你。想到这些的时候,心里就有许多暖意。这就是快乐,这就是生活中最难得的收获。和学生们在一起,感受到的是他们的快乐和纯真。那种快乐的感觉常常包围我整个的心灵,而这种快乐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只有在快乐中工作,工作才不会成为一种负担;有热爱工作本身,我们才会被这种快乐所滋养,所润泽。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一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惟一的方法是先把他们的情绪调节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再开始学习。
学校实施家长督教、督学制度,每天邀请家长进入校园开展“家长进校七件事”活动:一“巡”,家长或社区代表(至少三人)每天到校参加一个工作日的教育教学巡视活动;二“观”,家长进课堂听课(至少听两节课);三“谈”,与教师、学生交流谈心;四“问”,与学校行政领导沟通;五“督”,督促学生早餐管理;六“查”,检查校舍安全和文明校园活动;七“评”,给学校提合理化的建议或意见。通过每天的活动,学校主动积极向家长、社区汇报工作,宣传教育法规,宣讲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系统培训与指导。学校将家长指导工作重心下移,由专任教师和行政领导全面负责接待与指导工作,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和学校教育特点,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法的全面指导与个别咨询。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双赢的办学管理模式。家长在工作中详细了解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理解了老师工作的辛苦和成绩,获得了科学的家庭教育教学方法指导;学校在家校合作中总结了更多的办学智慧,赢得了全体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关心支持,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与发展。
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同时也是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者,是联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学校每周向家委会印发行政会议纪要,让家长履行知情权与参与权。
为了提高家长、社区督学工作的有效性,使家长不但可以从学校得到指导,还可以从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得到互助,学校有目的地安排不同家庭教育风格的家长,或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相同问题的家长,一同来校工作,以利家长之间探讨和学校集中辅导。
在家长督学人员的选择上,学校还邀请一些特殊学生家长参与,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探究教育疑难问题,让这些家庭也能从一天的督学中得到快乐与收获。
二、搭建平台,资源共享
现代学校教育不但要有家庭互动,还应有社区参与,将学校周边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在社区,以及热心教育的人士和单位组织起来,让社会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当中。学校有意识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改进办学模式与管理机制,提高学校教育的透明度与公信力。
为此学校制定了相应方案,明确职责、权利与义务,让社区全方位参与学校教育。
社团共组。学校组建了二十多个文体社团,并通过校讯通向全体家长及社区人士征召义务社团辅导员,同时建立家长资源库,让学生自由选择参与社团活动。由于家长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不尽相同,所以他们讲授的课程很好地弥补了学校教育所不能涵盖的领域,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家长也能从中体会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辛劳,育儿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更新。教师也从“家长老师”的课堂上获得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上的启迪。另外,学校还邀请岭南世家国学馆和“快乐写字书法”研究中心等社区组织中的专业人士作为社团顾问,协助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和综合素质。
信息共享。岭南世家国学馆的每期培训和最新活动信息,都会及时提供给学校,并邀请学生参观学习,为学生开设校本课程,实施国学教育和人文素养培育。香洲和谐社会研究会定期到学校为全体师生开展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香洲家庭文化交流协会将每期自办的家庭教育报免费派发给我校家长。
资源共用。学校管乐团组建需要高额的经费,单靠学校承担显然不现实,为此,学校采取“校办家助”的方式,组建起了珠海市小学第一个管乐团,由学生自带乐器,学校提供排练场地,聘请专业教练训练,取得了良好的资源共享育人效果。另外,中国移动公司每周提供《成长周刊》供学生阅读。
三、举办论坛,校务共商
家校共建论坛。家校共建论坛已成为学校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团队,定期研讨家庭教育策略,提高家庭教育科学性,破解家庭教育难题,不断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家校共建论坛使家长学校的形式更加多元。论坛内容不仅来源于学生座谈会,还来源于家长督学的建议,各年级分别开展家校社区共建论坛,由学校邀请师生代表、家长、社区代表和专家一起参与论坛,共同探讨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热点话题、难点问题,寻求教育的合力和最佳解决方案。
为了使家校论坛更有针对性,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学校完善家校论坛制度,变校级论坛为年级论坛,各年级根据本学段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效组织论坛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主题论坛。如每学年新生入学前,我们都会组织一年级家长开展学前教育论坛,对家长进行学生生活习惯、心理准备等方面的指导,及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合理的作息时间、学习用具的摆放等多方面的教育;对其它班级,则每学期进行一次家长论坛,要求年级组集体备课,校领导检查教案,行政领导随会听课,会后给予反馈意见。通过这些家长论坛,使家长既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又广泛表达出自己的意见,真正实现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放心,对老师教学充满信心的效果。
论坛不仅提高了家长的育人素养,改进了家庭教育方法,还改变了很多学生的错误认识和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论坛达成的教育共识,远比说教有效,学校教育只有形成合力,才能获得教育的一致性,提升教育的整体效应。
家校共建讲堂。“文化大讲堂”是学校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家校社区共建的要求开展的一项活动,即家长讲座。为此,学校建立了家长资源库,将有特殊才能的家长请进学校,做客学校文化大讲堂,让老师和学生在充分享受幸福课堂的同时,在高雅文化中不断陶冶性情,提高人文素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能力,超越课堂,真正感受校园学习的幸福快乐。
家庭教育,即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家庭成员进行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社会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遗憾的是,当前的家庭教育,更多地陷入了功利化的泥潭,使得家庭教育的目标、方式、内容偏离了教育的规律。
本文拟以近期备受关注的“虎妈狼爸”事件为样本,深入剖析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及其影响,探讨现实语境下家庭教育的可行路径。
一、家庭教育的目标: 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虎妈”,原名蔡美儿,她出版的《虎妈战歌》[1]一书,2011 年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虎妈也因此登上《时代》周刊封面。与“虎妈”在美国引起的热议相呼应,“狼爸”萧百佑[2]和他“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家庭教育理念, 2011 年在国内引起社会热议。“狼爸”萧百佑以近乎残暴的方式教育三个孩子———不许看新闻以外的电视节目,不许吹空调,不给零花钱,去同学家要写书面申请……从“虎妈”到“狼爸”,“棍棒教育”再度抬头,迎合了中国式家庭教育“望子成龙”的功利化心理———“虎妈”两个女儿保持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纪录,17 岁的大女儿蔡思慧被哈佛和耶鲁录取;“狼爸”的三个孩子,则相继考入北大。“虎妈”和“狼爸”的教育观,蕴含了同一教育思维———“成功”才是硬道理。这样的家庭教育观,抹杀了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幸福,并衍生出诸多“成功”的副产品。
笔者调查发现,一个名叫“父母皆祸害”的讨论小组,曾在网络中影响甚广,小组成员由众多不满父母教育方式的孩子构成,他们在网上倾诉各自父母家庭教育的残暴和不仁,甚至互相交流报复反抗父母的方法。
在该小组内流传的一份名为《父母最让你不能忍受的行为》的调查报告中,得票最多的一项是“经常打骂羞辱孩子”,之后是“拿别的孩子‘刺激’子女”和“总认为自己正确”。
上述案例表明,家庭教育的功利化与学校教育的应试化,使得家长以“分数”为准绳,以“大学”为目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过多关注孩子横向比较的不足,忽略了孩子自身纵向的进步,为了既定的“成功”目标,抹杀孩子的个性和尊严。
前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倡导,教育的核心是实现人自身的和谐,即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 一种职能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 另一种职能是人的内在本质的自我表现[3]。当前家庭教育的弊端在于,将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割裂,过多地强调和追求人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职能,并将这种职能极端化为“分数”或“大学”,忽略了人的自我表现职能,即人的个性、尊严、情感等。克服当前家庭教育的弊端,必须摒弃以成功为唯一目标、将“分数”视为成功唯一路径的家庭教育观,树立“幸福比成功更重要”家庭教育目标。
二、家庭教育的方式: 要引导不要规制。
功利化的家庭教育观,片面追求成功的同时,导致了在教育方式的运用上,“规制”多,“引导”
少。
“虎妈”事无巨细地罗列了十大家规: 不准在外过夜; 不准参加玩伴聚会; 不准参加校园演出;不准抱怨不能参加校园演出; 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不准擅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 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 不准在除体育与话剧外的其他科目拿不到第一; 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狼爸”萧百佑最基本的“家规”是: “孩子是民,家长是主”,只要他提出的要求,孩子们必须无条件服从、遵守; 不许喝可乐,不能吹空调,不能随便打开冰箱门,以此培养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没有零用钱,不能私自购买任何东西,即使拿到压岁钱也得悉数上交,待到念大学时再由父母返还……“虎妈”、“狼爸”把教育等同于管制,忽视了儿童的自主性,不利于儿童个性和潜能的发挥。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个性发展,成人要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特征,尊重儿童,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我们不妨以一个家庭教育的生动案例为标本,深入解剖引导式、启发式教育相对规制式教育而言,在挖掘儿童潜能方面的重要作用———一个母亲,因为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 “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位母亲不解其意,老师向她分析说: “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补救的办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由此可见,在家庭教育方式的选择上,更多采用引导式教育而非规制式教育,可以将“错误”变成孩子学习的契机,而不是因“错误”扼杀孩子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兴趣。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瞬息万变,人的一生需要不断学习,才能应对信息的爆炸和更新。规制型的家庭教育,只能让孩子的未来按照既定的轨道前进,一旦脱离了外界的监护,便容易丧失自我学习、自我控制的能力,难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原局长保尔·朗格朗在1970 年出版的《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要求把教育扩展到人的一生,将社会各部分都变成教育场所。保尔·朗格朗表示: “我们所说的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4]信息社会的家庭教育方式,核心使命是培养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和学习能力,规制型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立竿见影,但容易导致孩子的发展后继乏力,而引导型家庭教育或可有效避免这一弊端。
三、家庭教育的内容: 生活教育甚于知识教育。
功利性的家庭教育,导致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以知识教育为主,而忽略了以健康、情感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教育。
在家庭教育的内容上,卢梭主张,把儿童身体保健和锻炼当成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他提出:孩子的生活环境要健康,最好是在乡村的自然环境中; 儿童的饮食要朴素,多吃水果蔬菜,食肉太多,容易生病; 儿童衣着要宽松、适当、朴素; 儿童的睡眠要充足; 注意多方面的体格锻炼,如忍受痛苦、忍受疾病、参加体育锻炼等。卢梭强调教育应顺应儿童天性的指引,以培养自然人为目标。关于儿童的天性,他认为,第一是儿童的年龄特征。如果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就无法使儿童的天性正常发展,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如: 许多父母操之过急,总想让孩子多学知识,想节省时间,结果会适得其反。他指出,对于婴儿和幼儿的教育,主要是身体的养护和锻炼,通过合理的饮食、衣着、睡眠和游戏,培养健康的体魄,然后发展孩子的感知能力,以利于儿童将来的智力发展。[5]无独有偶,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生活即教育,其内涵为: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6]由此可见,顺应儿童天性、以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积极的情感,寓知识教育于生活当中,充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而不是成为功利化教育的牺牲品,接受“偏食”的知识教育。
四、家庭教育的新路径: 顺应天性的幸福教育。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表示: “人介于野兽与天使之间,人将成为什么———取决于教育。”日本作家幸田露伴曾言,“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种植幸福的结果”。人是否幸福,决定着文明的程度,也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教育的目标,是教会“所有人种植幸福”。破除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倾向,需要家庭教育者树立“以幸福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在“成功”与“幸福”间达成平衡,从而实现前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人的两种职能的和谐发展。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要让孩子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正如一位哲人所言,既然不能做参天大树,那就做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吧,但是一定要做一棵快乐无忧的小草。父母希望孩子成功,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成功看得比孩子的幸福还重要,甚至只问孩子成功与否,而视孩子的幸福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就是本末倒置了。
只要仔细审视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就会发现,即便是真正的成功,也仅仅是幸福的一个来源而已,而不是幸福内涵的全部。一些用不科学、不正当、不合适的方法取得的所谓成功,实际上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对孩子是一种莫大伤害。成功只是手段,孩子的幸福快乐才是目的。只有建立在幸福基础上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什么是孩子的幸福? 孩子的幸福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各种正当的意愿、需求能得到合理的满足,各种自身优势、潜能的充分发挥。一个有幸福感的孩子,他的身心会更健康,人格会很更健全,素质会得到全面发展。很多活生生的事例已经证明,没有幸福感的孩子只会赢得起、输不起,这样的成功不可持续。
综上所述,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应以幸福为终极目标,以引导为主要方式,以生活为重点内容,充分激活教育对象的能动性,让孩子在快乐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体验幸福,从而破除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倾向。
参考文献。
[1]蔡美儿。 我在美国做妈妈( 《虎妈战歌》中文版) [M]。 张新华,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1.
[2]新浪网。“狼爸式教育”惹争议[EB/OL]。 http: / /eladies. sina. com. cn.
[3]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学[M]。 北京: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