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16:08:4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产业发展状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1 永胜县马铃薯生产概况
马铃薯是永胜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主要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666.7万~1866.7万m2。1950年播种面积393.3hm2,单产119.5kg;1955年播种面积646.7hm2,单产98.5kg;1965年播种面积1086.7hm2,单产71kg;1975年播种面积1293.3hm2,单产112kg;1984年播种面积1433.3hm2,单产118kg;1995年播种面积1853.3hm2,单产152.5kg;2005年播种面积1906.7hm2,单产164kg(注:以上年份产量按马玲薯折原粮统计,马玲薯折原粮比例为4:1)。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永胜县的马铃薯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马铃薯播种面积1653.3hm2,总产为2.62万t,平均每667m2产1055.5g(鲜薯产量),永胜县马铃主要分布在羊坪、顺州、大安、东山等乡镇,永胜县马铃薯播种面积和单产呈阶段性上升的趋势,种植面积上升主要源于马铃薯种植区域人口增加的需求。产量提高主要有2个方面的主要因素:品种改良带来的产量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前永胜县马玲薯生产主要以老鼠洋芋、万红洋芋、洋仁洋芋等地方品种为主,80年代初引进金苹果种植,在精细栽培条件下每667m2产达1500~2000kg,接着引进内蒙系列品种,有代表性的是内蒙s14134、内蒙s14135、脱毒育苗种国际中心22,在精细栽培条件下每667m2产达1500~2500kg。8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马玲薯脱毒种示范种植,90年代以合作系列、会选系列为主推品种,21世纪以来以推广丽薯系列品种为主,其中脱毒马铃薯种植933.3hm2,平均单产1200kg,2011年主要种植品种有丽薯6号、丽薯7号、合作88、会-2等品种。近几年冬早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1年种植面积266.7hm2,单产1500kg,主要分布在期纳、三川等乡镇;栽培技术改革带来的增产效应:如地膜覆盖栽培、磷、钾肥应用、规范化密植技术。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永胜县马玲薯主要分布在高寒、冷凉山区,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差,农民科技素质不高,生产主要以传统耕作模式为主,因此,马玲薯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受交通、经济等因素制约引进高产、优制品种,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受经济条件限制较多;随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马玲薯从山区农民的主要食粮改变为经济作物,但山农民在马玲薯交易经营中仍以传统模式就地出售为主,缺乏大市场的观念;品种选育及引进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要求。
3 产业发展对策
永胜县目前马玲薯种植面积近2000hm2,涉及较大范围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在比较效益提高的前提下有3333.3~4000hm2的发展空间,因此,做好该产业发展的服务工作,开拓该产业,对提高永胜县山区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增加山区农民群众的经济来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加大对马玲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永胜县马玲薯生产主要在特、贫困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要从产业定位、良种选育、生产资料扶持、科技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2 要找准产业发展的优势
永胜县马玲薯生产区域由于主要以传统耕作模式为主,生产环境较好,农田、水体、空气受污染程度低,山区群众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为有机化和无公害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应高起点定位马玲薯产业,并通过相关认证,形成品牌效应,以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
3.3 在准确定位产业的基础上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提高产业效益
根据产区条件,准确定位产业,确立加工型或菜用型,选育和引进相适应的品种,研发相应的标准化栽培技术,生产达标产品,创立品牌,并通过有经验和技能的营销队伍与加工商和销售商对接,做到优质优价,以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
一、体育产业的内涵
1.体育产业的内涵。体育产业Sport Industry,指从事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社会部门。体育事业被国家列入第三产业的第三层次,即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具体讲是向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以满足人们健身、观赏和娱乐等需要的体育事业。各类产业中与体育有关的活动,如运动服装、器材、用品等的生产和经营,可称为“体育复合产业”。
2.体育产业的分类。第一,向社会开放的体育场馆设施所提供的服务。第二,供观赏的各类高水平运动竞赛和体育表演服务。第三,为培养竞技运动人才而提供的各层次的运动训练服务,向社会提供健身、健美、体育娱乐的知识与技术和锻炼方法的各种学习班等。第四,向某些慢性病患者或肢体损伤患者提供的运动处方、体育医疗康复手段等。
二、世界强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概况
在国际上,尤其是在工业化发达的国家中,体育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相比,体育产业具有持久发展的潜力。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的产值均在4000多亿美元,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国外资本市场无不青睐体育产业,以美国体育产业为例,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的体育产业概况
美国的体育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尤其是进人20世纪80年代,发展势头更加迅猛。80年代美国体育产业的产值即超过全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发展速度大大高于一般产业。至1988年,美国的体育产值就已超过石油、化工和汽车业,在全国各大行业排名榜上居第二十二位。据美国著名的商业咨询公司―凯尔尼公司统计,美国体育产业的市场值在90年代中期已达1520亿美元,占GDP的2%,在各大行业排名榜中跃居第十一位,在一些州甚至跻身前3位。由此可见,美国的体育产业已步人稳健、良性发展轨道,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态势。
2.美国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原因
(1)雄厚的经济财力为基础。美国的经济进人20世纪以来一直较稳定、高速发展,尤其是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被美国远远地抛在后面,近年虽然新经济泡沫破裂,2001年遭遇“9.11”事件的打击,使美国经济告别长期繁荣,发展趋缓,但美国经济仍然无可争议地处于“老大”的位置。据资料统计显示,美国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高达98330亿美元,是名列第二的日本的两倍多,是排名第三的德国的5倍多,仅加州的总产值就超过了名列世界第五位的法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巨大的投资,使美国各种体育设施,无论是技术水准还是门类完备乃至人均占有率都属世界一流。另一方面,在经济极度低下的时期,人们自然只关注生存的问题,而当经济发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们就会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追求体育休闲和锻炼身体。美国拥有近3亿人口,国民参与体育休闲和锻炼的人数是极为可观的。由于国民对体育运动的积极参与,不仅推动了各项体育运动的开展,也对体育运动产品产生需求,从而产生消费行为,激活了体育市场,得以雄厚的经济基础使美国的体育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2)成功的商业运作方式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由于体育产业在美国已经形成一个成熟、发达的市场,美国人通过成功的商业运作,使它产生出了惊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经过尤伯罗斯的运作,结果未花政府一分钱,却盈利3.4亿美元,即成功的一例。风靡全世界的NBA也是通过商业运作推向市场的。它在纽约大律师大卫・斯特恩运作下成为全世界的热点。其经营收人在1984年就达到了1.92亿美元。现在,NBA在商业运作下已创造出近50亿美元的高额利润。NBA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进入市场是关键。正是因为有了市场才有今天的NBA。篮球运动给NBA带来了巨大财富。市场给篮球运动带来了商机,篮球运动又为市场创造了财富,二者紧密相关,不可分离。同时NBA中的知名俱乐部也通过成功经营,从股票市场上吸纳了大笔资金,这庞大的财政收入使NBA不断扩张,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形成了真正的产业。
(3)合理的经营手段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NBA自主的经营方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专业化的管理人员,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市场潜力,以多种手段进行经营。主要方式有:门票经营、电视转播权经营、广告赞助经营、球员转会经营、球迷产品的经营。其中门票和电视转播权经营,占据重要位置。以2000-2001赛季为例,门票收入,占联盟总收入的40.6%,电视转播收入占36.9%。NBA以其高质量的比赛吸引了庞大的观众群,又通过多种的渠道销售相关产品.使其影响力越来越大进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成功的商业运作也是美国体育产业高度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我国的体育产业
1.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与美国高度发达的体育产业相比,我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差距较大,还处于十分稚嫩、不完善的阶段。目前,体育产业的产值大约占GDP的I%~2%左右。但中国的体育产业前景很好,是一个有远大发展前途的产业。足球是我国最早步人市场的项目。1998年足球甲A联赛平均每场观众人数为2.13万,门票总收人1亿多元。2001年沈阳十强赛,组委会获利超千万元,光是门票收入就达到5400万元。尽管在商业开发方面亚足联实行全面垄断,而组委会只能利用所剩不多的商务权开辟商源,球迷的着装、挥舞的旗帜、十强赛的宣传画册、秩序册,以及十强赛举办的好新闻评选、摄影大赛、门票、街道灯箱等都成了商业广告的载体,最后广告收人达到600万元。在我国,企业也开始积极参与体育产业的开发。目前能把体育作为产业来做的企业首推首钢。2001年,首钢成功承担了北京第二十一届大运动会主场火炬的制作和I5辆彩车钢结构的制作。为增进国际奥委会对北京的了解,首钢出资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奥林匹克运动的中英文百科全书。首钢主要领导是北京奥申委中惟一来自企业的代表。首钢以篮球为中心迈出了走向体育产业化的决定性的一步。1988年,首钢与原北京市体委共同组建北京首钢篮球队,这是国内第一家由企业出资的篮球队。1995年,首钢篮球俱乐部挂牌,并很快取得了经营开发权。沈阳十强赛和首钢的成功经验充分向国人显示:体育产业在中国同样具有强大的经济潜力。
2.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对策
(1)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一般的市场经济政策环境,还需要一系列特殊政策的支持。首先包括财政拨款,即国家向体育产业提供资金援助。第二是减免税收,即在一些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的部分产业中,国家减免或免除其税收。第三是贷款,即国家对一些体育场馆、项目的开发和发展提供适量的贴息贷款。第四是土地征用,即国家对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所需征用的土地采用行政划拨的方式。
(2)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化要加速发展,首先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对一些运动项目管理实施协会制,有条件的项目实行职业俱乐部制,并应给予政策性措施。
(3)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打破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界限,大胆引进外资,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兴办体育产业。努力发展第三产业,如开展体育旅游、体育广告、体育医疗、体育康复、体育饮食、体育培训等多种服务行业。
(4)对于事业型、经营型以及企业管理的单位,都要扩大业务活动和经营范围,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待聘教练员、退役运动员、体育科技人员,以及从行政机关精减下来的人员从事体育产业的发展。
(5)对实行企业化经营,不需要国家财政拨款的企事业单位,适当放宽编制,给予用人自。对体育部门的企事业单位都应扩大招聘范围,逐步建立辞退、辞职制度,实行用人单位和就业职工双项选择。
(5)对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单位,应扩大分配自,职工收入总额可参照政府关于企业职工收入与经济效益挂钩的规定,在单位提出的工资总额中,有权自主决定分配。
(6)建立体育市场管理机构,制定体育行业的开业标准和从业条件,发放经营许可证,对其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督。
(7)对竞赛用的运动器材及体育用品,制定其质量标准,进行检验。
(8)开发原有的体育设施,各级政府还要有计划地投资建设多功能、多样化、适合群众活动的中、小型体育场地。
(9)体育运动商业化必然导致体育产业化,我国要想加快体育产业化的进程,对职业化运动员应有较好的训练条件、丰厚薪金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可以象商品一样估价转卖,这就与其他市场上的商品一样,存在着竞争性。
(10)及时调整体育产业发展状况,修改、完善现有体育政策法规,加快制定适合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法规,使我国体育事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体育市场研究》.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2000.7.1一9
1、当前生猪生产的主要特点
1.1 母猪存栏量增长,生猪生产呈现恢复性发展态势。20xx年七月以来由于生猪养殖效益较好,同时我市认真落实国家能繁母猪补贴、人工授精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奖励、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等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推动了全市生猪生产的恢复性发展。 20xx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达到 7812头,比 20xx年上半年增加 386头(增长 5.2%),生猪生产能力逐步得到恢复,预计 20xx年底仔猪生产可望达到供求平衡,仔猪价格趋于合理。
1.2 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势头较好。近年来我市生猪规模养殖有一定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生猪规模养殖效益较好 ,带动了一定社会资本发展规模养猪,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得到了一定提高。 20xx年我市年出栏 2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猪户达到 16781户(其中年出栏 50头以上 1197户、年出栏 100头以上 164户、年出栏 500头以上 35户、年出栏 3000头以上3户), 20xx年末适度规模户存栏生猪16.74万头,同比增长 132.1%;适度规模户出栏生猪 18.12头,同比增长 136.5%。
1.3 生猪品种改良逐渐推进,优质肉猪比重增加。优质肉猪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近两年来我市抓住时机指导农户和规模养殖场(户)淘汰老弱劣质母猪,选留优质二杂母猪,推广以外三元“洋三杂”为主的生猪品改,提高优质肉猪比例。至今年6月末全市存栏纯外种母猪达到1315头,良种公猪存栏63头,有人工授精站 12个,全市洋二杂母猪存栏达到 6908头,比去年同期增长 23.16%,出栏洋三杂肉猪 15.75万头 ,比去年同期增长 26.8%,洋三杂面达到 25%,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4个百分点,生猪品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1.4 生猪产量快速上升,畜牧业产值大幅度提高。近2年来,由于国家对畜牧业的大量投入,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激励一大批有志之士投身养殖行业,从事生猪产业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生猪出栏头数逐渐增多,农民的养猪效益明显提高,畜牧产值快速增长,在短时间内缓解了供不应求、猪肉紧张的社会矛盾。
2、生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猪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疫病风险增大。一是猪病种类多,防控难度大。近几年来,我国猪病呈高发态势,疫病种类增多,并由单一性病种感染转变成多病种混合感染,动物疫病防控已从季节性转变为常年性,防控难度加大。二是猪只交易流动性大,外疫传入风险增大。**市肉类加工企业较多,从重庆、云贵等地外购生猪量大,猪只交易流动频繁,对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形成重大威胁。三是部分规模养猪场业主防疫意识淡薄。近年来跨行业进入的新建规模猪场业主防疫意识不强,特别是20xx年以来由于养猪效益高,有的规模养殖业主为了快速达到饲养规模,跨区域、长距离大量引种,给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带来隐患。四是防疫设施条件和防疫队伍素质还不适应当前防疫工作需要。近年来 我市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检疫诊断设施设备落后,疫病防控基础脆弱,乡镇机构改革年初才刚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体系未建立起来,乡镇兽医防疫工作量多难度较大,总之,防疫设施条件和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素质还不完全适应新的疫病防控形势的需要。
2.2 投资融资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生猪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金融对生猪业的投入偏少,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市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猪肉的市场供应。一是政府投入不足。 20xx年以前国家对畜牧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对畜牧经济特别是生猪生产投入很少, 20xx年由于猪肉市场供应偏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投入,但我市属于生猪生产小县市,达不到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规模,能得到国家投入的资金很少,市财政财力有限,对生猪生产投入不够。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大。小额农贷额度偏低,贷款程序或手续复杂,同时因信贷担保与反担保机制未建立等诸多体制机制的制约,难以对发展生猪生产特别是发展规模养猪提供信贷支持。三是养殖户自身投入不足。由于前几年生猪价格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目前价格又走向低潮,养殖效益低甚至亏本,养殖户自身积累不足,再生产性投入不多。
2.3 生猪规模养殖发展不快,规模化程度不高。随着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比较效 益较低,加上养殖风险大等原因,散养户不断下降已呈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给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提供了机遇。近年来,我市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但规模养殖发展仍然不足, 20xx年规模化程度仅为 26.8%,20xx年虽然有所增加,生猪养殖特别是纯农业乡镇仍然以散养为主,但散养户下降幅度较大,近郊及工业乡镇无猪户已达 75%,远郊乡镇也达到了 40%左右,我市生猪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2.4 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要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引导千家万户分散农户进入现代畜牧业,需要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生猪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的一体化,服务的社会化,不断提高养殖农户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 由于我市生猪产业协会或农村畜牧专合组织培育发展不足,已建立的组织作用发挥有限,没有把养猪户有效的组织起来进行组织化生产,实现与市场的有效连接。对龙头加工企业的指导、监管不够,生猪加工龙头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带动力弱,未建立自身原料生产基地,与养殖户还是买卖关系,未形成紧密的利益分享与联结机制,全市生猪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差,竞争力不强。
2.5 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作用发挥有限,科技贡献率不高。一是畜牧兽医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素质有待提高。乡镇畜牧兽医站仅有 2/3的人员基本具备从业人员素质,另有 1/3多属退伍安置和退休顶替人员,对畜牧兽医技术基本不了解,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有待完善,县(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存在知识老化,需要进行继续教育以更新知识,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基层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兽医技术人员待遇不高,工作量大,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二是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管理模式有待理顺。 20xx年应抓住基层体制改革的契机,把兽医体制改革完全落到实处,尽快完善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聘任工作中,要严格实行考试考核制度,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录用一批懂兽医技术的优秀人才充实基层力量,加强畜牧队伍建设。三是新形势下科技推广的机制和体制有待创新。基层站畜牧兽医人员主要从事检疫、防疫、消毒等日常管理工作,基本没有科技推广经费,科技推广工作乏力,内动力不强。四是业主科学养猪水平低。从事生猪养殖业的从业人员对良种推广使用、现代科学养猪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动物防疫技术、污染控制技术等缺乏应有的了解和掌握,科学养猪技能或水平低下,效益不高。
2.6 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养殖户的利益保护不力。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在生猪养殖方面投入的增加,一些生猪大县养殖场(户)受到政府扶持,得到一定利益。政府的激励发展势必导致生猪总量的急剧增长,从市场经济规律来讲,供大于求必然引起生猪价格下跌,而**由于畜禽总量偏低,没有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生猪发展只能靠自身努力,生猪市场价格下跌同样会波及到**市的养殖农户,加上饲料价格高昂,已给养殖场(户)造成了巨大亏损,养殖场(户)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加上屠宰加工环节与养殖环节脱节,屠宰环节低收高卖,牟取暴利,出现严重利益分配不均,政府对养殖场(户)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养殖场(户)丧失了养殖热情。
3、生猪生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以农民持续增收和确保猪肉市场有效供给为核心,我市生猪生产要突出解决好疫病防控、规模养殖、产业化经营和科技推广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努力推进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1 大胆探索,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搭建防控平台,切实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化解疫病风险。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新的《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并把动物防疫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牢固树立成败在防疫,抓防疫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抓动物防疫就是抓公共卫生的意识,加强领导,准确把握严峻的疫情形势,强化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二是强化考核,加强防控。建议市政府要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并奖惩兑现。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动防工作,按照“政府保密度、畜牧部门保质量”的要求,毫不松懈地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二型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工作。既要重视突发疫情的控制,又要重视平常时期的预防;既要着力于做好季节性的集中免疫,更要着力于建设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免疫和疫情监测工作,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三是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市政府应落实好防控经费,做好疫苗、消毒药、防护服等动物疫病防控物资贮备、调运和分发,要加强以冷链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落实好防疫人员的劳务费,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四是大胆探索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搭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平台。畜牧系统应具备健全的动物疫病防控网络,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缺乏工作的内在动力,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限,又缺乏迅速提高能力的经费和手段;而国内一些大的饲料兽药企业为培育占领市场,组建了强有力的营销队伍开展营销,并开展以猪病防控为重点的产品售后服务,稳定生猪生产,提高养猪效益,以稳定其销售市场。这些企业管理规范、其售后服务好,队伍知识更新快,且公司的生存发展建立在生猪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养猪有钱可赚的基础上,与我们畜牧系统的工作目标具有同向性。如何将两支队伍有效的整合,在基层生产一线搭建一个工作平台,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很有必要进行探索和尝试。我们建议选择 1— 2个有实力的饲料兽药企业在两个乡镇进行探索试点,建立以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依托,以养殖大户和生猪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以基层站畜牧兽医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诊疗服务人员及饲料兽药企业营销推广人员为骨干的新型猪业专合组织,整合两个网络的优势资源,形成一种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市场化运作的集饲料兽药营销、养殖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为一体的互利双赢的新型合作模式,搭建科技推广和防疫平台,共同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和科技推广工作,推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并改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模式,由新组建的上述机构统一管理村级动物防疫员和阉割、诊疗及从事饲料、兽药经营、技术服务的人员。依托畜牧系统和饲料兽药企业双方的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对其进行培训,提高技能,年终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考核确定来年的续聘或解聘,其工作补贴由政府核算拨付给合作组织再由该组织经考核后发放给村防疫员(或片区防疫员)。
3.2 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着力提高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通过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尽块弥补散养户下降的生猪数量,到 20xx年全市生猪出栏要稳定在 40万头左右,其中规模场出栏 24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达到60%以上。一是科学规划布局。要按照“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种养结合、适度规模”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根据土地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搞好规划布局。建议市政府安排专项经费,组织专门人员对生猪养殖小区和规模养猪场(户)做好规划布局,并作为今后发展布点的依据,从而减少布点的盲目性,达到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不误。二是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项目资金支持,认真落实好国家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并在市财政预算中安排生猪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年出栏200头以上的规模生猪养殖场。积极支持鼓励饲料兽药企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和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大户等企业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延伸产业链,推动全市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三是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养殖户贷款难问题。金融部门要简化贷款手续和程序,提高小额农贷信用额度(由现在的 2万元提高到 10万元以上)。创新抵押担保方式,试行生猪保单质押、种猪活体抵押、圈舍等固定资产评估抵押等方式发放信贷。政府要尽快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设立信贷担保专用账户,对发展规模养猪实施专项信贷担保。同时通过猪业专合组织(协会)、龙头企业等,建立以担保、反担保、联保以及风险金为主要内容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降低信用风险,加强和改进对发展生猪生产的金融服务,切实解决规模养殖户贷款难问题。四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保险机制。要抓住国家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试点的良好机遇,切实加强能繁母猪养殖政策性保险工作,尽快开展育肥猪政策性保险,有效降低生猪养殖特别是生猪规模养殖场的自然和疫病风险。五是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要按照统一的规划布局方案,政府要整合政策资源,配套相关项目切实抓好规模养殖用水、用电、交通、土地利用、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规模养殖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六是加强培训,提高科学养猪水平。 大力开展以对规模养猪场业主为主的养殖技术培训,对年出栏 2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实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驻场联系制度,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提高业主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使之成为养殖和管理能手。
3.3 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产业化经营。一是政府在产业化经营中要加大作为。要创造宽松的环境,给予专项工作经费,从项目上给予倾斜,大力扶持发展猪业协会和猪业专合组织,并积极指导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发挥协调服务和监管作用,在龙头企业的审批和管理上,从严审查和考核,实行淘汰制。要指导龙头加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创立畜产品品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带动作用。要求并帮助龙头企业建立自身加工原料基地,实行订单和受控生产,要体现优质优价,使养殖户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建立起龙头企业和养殖户、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发挥带动作用。 三是积极培育和发展畜牧业协会、猪业协会(专合组织)和经纪人,并发挥作用,做好生猪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市畜牧局已于 20xx年成立了畜牧猪业协会,该协会旨在做好行业引导、指导作用,建立猪业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生猪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结合基层猪业专合组织做好科技培训推广;协调组织好规模养猪场大宗饲料原料的供给;积极探索参与组建信贷担保机构,达到降低养猪风险、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各乡镇也要建立猪业协会(专合组织实体),通过专合组织实施饲料、仔畜配送、畜牧科技推广和信贷担保、反担保,促进生猪生产良性互动发展。积极扶持培育生猪业经纪能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在生猪流通中的作用,推动生猪生产的大发展。
**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乡 二、茶叶是促进**乡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产业。**乡茶叶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茶叶遍及全乡所有村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61%。茶叶发展村社中30%的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自茶叶。
四、**乡茶叶产业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以来,**乡茶叶产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发展中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个别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单产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一批上档次、规模、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全省叫得响的茶叶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质量提升缓慢。
21世纪,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信息化,加快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各国的重点,成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我国,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各项方面都离不开计算机产业,计算机产业成为信息化产业的领头羊,将带动我国的各类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十分重视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一、世界计算机产业发展状况
在研究我国计算机发展状况之前,我们应该首先理清世界计算机发展状况,从其中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计算机发展提供借鉴。
1946年(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世界上第一代计算机在美国问世,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至今60多年的时间里,计算机产业经历了大型电脑、迷你型电脑、个人电脑和网络系统电脑四个阶段,在这期间计算机技术人员攻克了许多的技术难题,从生产困难到大规模批量生产,计算机被众多普通人所利用,从最初的数据计算及处理,到办公事务处理和工作控制以及网络等各方面。在这次革命中,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其中美国是计算机技术最发达的国家,这离不开美国政府对信息化革命的重视以及“信息告诉公路”计算,从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信息技术革命席卷了整个世界,为世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二、我国计算机发展状况
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56年至1965年的萌芽阶段、1966年至1977年的曲折发展阶段、1978年至80年代的产业化进程阶段、90年代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的计算机产业发展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计算机硬件方面
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个人电脑、外部设备及网络设备。第一,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约占计算机产业的2/3左右。第二,微机是计算机硬件市场的中心,外部设备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微机市场的高速发展开始于90年代,其中国内厂商控制着硬盘、显示器及终端市场。第三,涌现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知名品牌,如联想、方正等。
(二)从计算机软件方面
计算机软件分为应用软件与系统软件,以应用软件为主。中国计算机软件发展势头良好,但其发展落后于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在市场规模与增长率方面都低于硬件市场。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弱,尤其是计算机核心芯片技术主要靠进口,外国厂商把持着中国计算机软件市场。现在市场上的国内软件尤其是操作系统软件主要是在他人操作的基础上开发的,不符合我国对软件发展的需求。
(三)从计算机企业方面
我国计算机企业在数量与质量上在不断的提高,形成一定的规模。计算机产业是由一系列的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而构成的,随着计算机企业的壮大,计算机产业同时在快速发展。
(四)从计算机应用及网络化方面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与计算机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变。第一,计算机在应用及普及方面成绩显著。计算机被应用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同时,计算机的使用范围扩大,不在局限于大城市中,普及到城镇、乡村,个人平均拥有计算机的台数在快速增加。到2008年,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网民最多的国家,超过了美国。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计算机技术尚未得到普及。第二,网络化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我国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重点建设了科技信息计算机服务系统、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等国家信息系统。另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便利了人们的信息共享,但是,计算机信息系统收到诸多威胁,如黑客入侵、病毒感染、网上环境污染等方面。
(五)从我国计算机产业国际化进程方面
计算机国际化进程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国际市场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市场,第二民族企业按照过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与经营,第三计算机的产出以外资企业的产出为主。中国计算机产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正在逐步成长,各方面还不够成熟,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三、我国计算机发展对策
(一)政府扶持与引导民族计算机产业发展
从美国、日本等国的计算机产业发展上看,其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扶持与引导,因此中国应该明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引导。中国政府应该给予计算机产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引导其正确的发展方向,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如果由于财力不足,还可以为计算机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与融资环境,帮助其解决资金困难。此外,还要特别关注落后地区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二)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人才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荣,因此计算机企业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企业可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保护人才,激励人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为计算机产业服务。企业还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其攻克技术难题,使得中国拥有自己的软件及核心芯片。
(三)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中国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让企业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建立公平的工作环境,引导有效的竞争,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四)加强计算机产业立法工作
由于我国计算机信息产业仍处于初期,但是计算机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竞争的激烈,使得计算机产业的市场环境不稳定,因此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范与引导计算机产额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国政府要建立统筹全局的信息产业法。各省可以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建立与本省实际情况总体规划。
(五)扩大国内外交流合作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应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教训,引进先进技术,但不能依赖他国,走独立发展高新技术之路。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国外高技术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促进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向发达国家学习他们完善的法律与政策。
综上所述,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计算机产业存在结构不合理、核心技术落后、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但是自90年代以来中国计算机产业迅猛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使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我国政府应采取扶持政策,扩大国内外交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视人才,加强立法,等等措施。
参考文献:
[1]卜晓翠.浅析我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现况及发展对策[J].科教文汇.2009,02:(2)56
[2]徐艺超.我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状况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0(10):1213
(一)我区干果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我区是、核桃等干果的主要产区,我区除高海拔山区外,均有野生以及山核桃分布,农民在生产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嫁接和栽种管理经验,“小”、“山核桃”市场供不应求。栽培的品种主要为、茅栗、红毛早、青毛草、桂花香、乌壳栗和浅刺大等,核桃品种主要为山核桃、新疆薄壳核桃等。目前,我区已建干果基地10万亩,产区主要分布于、、、、等乡镇,实际收益面积6万亩以上,年可生产干果近2000吨,年均产值可达到1000万元以上,干果生产已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但是,我区干果产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生产条件差。我区、核桃多栽植在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基础设施脆弱,抗灾避灾能力低,不便于管理和采收。二是单产低。由于管理水平较低,多为粗放经营,干果产量低而不稳,全区平均仅在10?20公斤左右,核桃单产更低。三是基地重建轻管。病虫为害严重,粗放、不科学的经营管理造成树势衰弱,产量低下,商品性差。以为例,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区受病虫严重为害,损失率达40%以上;年村林因病虫为害,林受害率达80%以上;同年镇麻湾村林普遍病虫为害,造成严重的枯树死树现象,几乎绝产。因受病虫害危害,全区年产量损失估计达总产量的50%以上。四是产业链连接脆弱,贮藏加工能力较低,缺乏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十分突出。由于没有加工型龙头企业带动,我区干果产业还处于“群龙无首”状态,干果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潜力还远没有发挥出来。
(二)国内外干果产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分析
据国家林业局有关统计,年-年及年?年是我国干果发展的高峰期,尤其是核桃基地的发展更是迅猛,各地上了很多项目,而干果的结果期是3-5年,盛果期是8-15年,因此,即使干果的种植面积不再增加,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干果产量也将会不断地上升,并会在近几年达到一个高峰,干果生产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要使我区干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产品走出去,开发国内国际市场,换换吃法,也就是搞深加工,在提高品质和产品批量上做文章,在发展干果产业化经营上下工夫。
1、国内外干果发展现状及趋势
以为例,分布于世界多种食用栗子中,属于经济栽培的有中国栗(称为)、日本栗、欧洲栗和美洲栗。世界栗年产量约70万吨,曾占主导地位的欧美栗,因病害等原因,栽培面积和产量下降,与之相反的是亚洲国家生产发展迅速,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已在世界食用栗子生产中占居了主导地位,但仅限于等几个产栗国。中国从十年前的世界产量的25%上升到近年的60%,居世界首位,其独特的风味,优良的品质,良好的抗逆性是世界其它几种所不及的,在国内外均享有很高的声誉。
我区干果资源丰富,野生和栽培分布面积极广,从海拨不到400米的河谷到2000多米以上的山上都有干果分布。由于品质优良,常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已成为省的干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我区结合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相继开展了、核桃基地的集中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建样板点带动,我区干果基地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量逐年攀升,干果产业带给农民的现金收入也越来越多。
可以预计,干果生产在今后几年内仍是以鲜果()和粗加工为主,预计加产品不会超过总量的25%,其中名优干果品种如我区的“小”、“山核桃”将更具有竞争力。品质差、价值低的品种也将被口感好易加工的优良品种所取代。干果产量的增加必然推动相应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使整个产业组成生产?贮运?加工?销售一体化生产体系,形成生产满足市场消费,市场消费促进生产发展的良性循环。
2、产品市场及国内需求前景
、核桃是人们普遍食用的干果,主要食用方式为直接炒食、煮食和生食,约占总量的90%以上。经加工后的系列产品比重极低,如糖水罐头、酱、栗粉、核桃仁等虽然属于走俏食品,由于加工能力及贮运技术的局限,并未象其它果制品那样遍及各地,产品绝大多数仍以坚果形式出现在商品市场。
我国目前干果出口量为3?4万吨,对外出口中日本是最大的干果消费国。日本历来爱吃干果食品,每年需进口十万多吨干果以满足国内市场,除日本外,香港(含转口贸易)及东南亚每年也从中国进口大量干果。目前国际栗价大约是800?1200美元/吨,核桃大约是1400?2100美元/吨,市场价格波动不大。由于出口干果品质、口感要求严格,国内受货源组织、货源分级标准、贮运等方面限制,多数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并且南方产区在储藏期损耗量达到35-50%。
国内市场目前年干果销售量大约60?80万吨,人均占有量不到0.4公斤,据有关人士预测到年后,市场需求量至少需新增30万吨以上,可见国内市场潜力十分巨大。现市场一般售价为2?6元/公斤,核桃为6?20元/公斤,我区“小”在冬季销售价格甚至达到了15?20元/公斤以上,价格稳定,需求稳增。在人们深受环境污染危害的今天,回归自然的绿色食品风糜世界,为我区干果食品的开发利用,开拓了无限宽广的前景。
二、我区干果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我区干果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应该是是:“一稳步、二优化、三提高”,即稳步增加干果基地面积,优化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提高质量、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干果产业整体效益。
(一)强化管理,扩大干果生产规模
一是对现有集体和国有干果基地(如栽种、核桃等干果的退耕还林地)实行竞标拍卖,每宗需拍卖的干果基地,均由所在乡镇(林场)、村以及有关政府部门共同确定标底,公开竞争招标,中标者即获得干果基地的一定年限的经营管理权和收益权。也可对集体经营管理的现有基地实行责任承包。承包者对干果基地进行经营管理,并在承包期间内按时向集体交纳承包金。
二是对集体干果基地实行股份制经营。村集体以干果基地土地作股,农民以资金、技术入股,收益按股分红,个人得大头,获益后每年进行分红。
三是积极开展干果基地管理技术培训活动,引导农民对家庭承包承包经营的干果基地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单产和品质。
(二)狠抓干果生产技术推广,提高科技素质。
一是狠抓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素质。通过现场技术讲授、开展科技咨询、举办电视讲座等方式对我区广大农民进行干果栽培和贮藏保鲜技术培训,并积极组织技术骨干赴河北、山东、()和云南、陕西(核桃)等干果生产先进地区参观学习。
二是开展技术承包,搞好辐射带动。鼓励农业科技干部大搞技术承包,承包对象可以是一条沟、一面坡、一座山、一个园,承包年限可一定5?10年,通过技术干部的样板示范,带动全区干果基地管理水平提高。
三是推广应用优良品种,注重综合效益。一是在管理好我区已有的红毛早、乌壳栗和浅刺大等大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我区特有的小品种,并筛选出抗病性强、产量高的小品种的作为我区主推品种高接换种,大力开展。二是在稳定现有核桃基地的基础上,加大野生山核桃与薄壳核桃(纸核桃)等优良核桃品种的推广力度,并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首先对栽植核桃苗的退耕还林地进行嫁接换种,提高核桃优良品种比例。从而使全区干果产量、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三)舞动龙头,打造品牌,开拓市场
目前我区干果年产1000吨以上,市场供不应求,多数农民存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小农意识。但随着干果规模的扩大、产量的提高,我们不得不心存忧患意识,提防出现干果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大力开拓市场。
一是我市奶产业经过近10年的培育和发展,奶牛养殖总量有了迅猛增长,奶产业发展成为__市最具特色、最具潜力的优势主导产业,基本构筑起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初级形态。截止20__年底,__市奶牛存栏 16.69万头,鲜奶产量达到48.21万吨,分别占自治区的50.3%和51.7%。二是规模化养殖水平明显提高。截止20__年底,__市奶牛养殖户发展到15460户,奶牛养殖园区127个。三是鲜奶加工能力显著增强。20__年,__市20家乳品企业加快了技术改造升级,日加工能力达到2080吨,实际日加工处理鲜奶1270吨,年产销量24万吨。四是奶产业收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凸显。20__年农民人均出售牛奶的现金收入1061元,占当年农民现金收入17.3%,比20__年上涨10个百分点。
二、当前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鲜奶收购价格下跌,奶牛养殖效益明显下滑,奶牛存栏数锐减。
据调查,目前全市鲜奶收购价格普遍下跌,09年一季度,鲜奶收购价格园区为1.8元/公斤,散养户1.4元/公斤,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3.3%、46.2%。根据本次抽样调查的20户资料测算,平均每头牛日生产成本为38元,日鲜奶销售收入30元,每头牛每天亏损8元左右,农户现在生产鲜奶的成本每公斤1.79元左右,鲜奶收购价格平均1.65元/公斤,如果按60%产奶牛,40%后备牛的牛群结构核算,每公斤鲜奶价格在1.9元才能收支平衡。鲜奶售出价格与成本价格倒挂,奶农养牛越养越亏,就目前状况产奶量越多,亏损越大。许多农户因为买不起饲料,只能忍痛宰牛卖肉筹钱付饲料钱。金银滩镇银新村五队的农户王晓林忧虑的说:“前两个月,因为买不起饲料,只好忍痛宰了两头奶牛卖了7000元,还了一部分料款,现在还欠人6000元,再过几天又该买料了,现在都不知道该上哪去买。如果这种现状再持续几个月,我们的奶牛可能就被处理光了。”据全市调查资料显示,截止今年一季度末,我市奶牛存栏数为123345头,比上年同期减少40711头,减幅为24.82%;其中利通区奶牛存栏数为97378头,比上年同期减少35917头,减幅为26.95%。
(二)鲜奶收购环节亟待规范。
由于奶源市场基础设施薄弱,企业自建奶站有限,__市区大量原奶由中间商收购经营,在企业、奶站、奶贩、奶农中,奶农处于绝对弱势地位,鲜奶质量的好坏,价格的高低都由奶贩说了算,一些奶站以及一些流动奶贩通过压价、拖欠奶款,盘剥克扣奶农奶款。加之,此前三鹿奶粉事件,奶价下滑,使奶农一身怨气直指奶站、奶贩。
1、拖欠奶款的现象普遍存在。根据我们了解及养殖户反映的情况,拖欠2-3个月奶款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拖欠4-5个月奶款,农户购买饲草料的周转资金出现问题,无钱购饲料,部分经济困难的养殖户走投无路,只好走以卖牛养牛之路。牛奶价格持续下跌,但是饲料价格没有丝毫下跌, 拖欠奶款问题加重了农户养殖奶牛的负担,奶牛养殖户忧心忡忡,养殖效益严重下滑,严重挫伤了农民养殖奶牛的积极性。据金银滩镇银新村五队的马某反映,他们的鲜奶一直交给本村的奶贩子赵某,现在赵某不但拖欠奶款5个月未付,还扣除他们20%的奶款,即便剩下的80%也要用饲料抵账,实在让人无法经营下去。
2、园区管理不到位。__市区部分园区管理混乱,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园区管理者与奶农矛盾尖锐,造成一些奶农入园后又出园。以金银滩利牛养殖园区为例,该园区共有养殖户9户,养殖奶牛600头左右。据养殖户反映,在园区每头奶牛上挤奶台每天1元,每挤1吨鲜奶收取管理费200元,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奶台的设备、消毒等服务工作都跟不上,造成奶牛患炎几率加大。另外,奶农认为:他们按照标准化养殖,养殖成本高,鲜奶质量好,出售奶价理应比其它地方价高,但园区在旺季,还收购一些散户的鲜奶,由于散户鲜奶质量难以保证,将直接影响本园区鲜奶质量,损害自己的品牌,进而影响以后鲜奶价格,直接损害到园区奶农利益。在此过程中,对于园区而言并没有明显损失,他们只是稳赚差价,奶农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
(三)乳品企业产品积压严重,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据8家规模以上乳品企业调查问卷显示:09年一季度,8家企业库存积压奶粉共计5301吨,其中库存超过1000吨的企业有2家,占25%,库存在500-1000吨的有4家,占50%,库存500吨以下的有2家,占25%。按现在的市场价格16000元/吨折算,库存商品挤占资金达8481.6万元。由于产品积压多大,资金周转不开,这8家企业拖欠奶款最少的2个月,最多的达4个月。据金荣乳业的调查问卷显示,每吨鲜奶按1600元收购价格核算,每吨奶粉的生产成本为19800多元,而奶粉市场价格大幅下跌,每吨奶粉已降至1.5-1.6万元,每生产1吨奶粉就亏损近4000元,且有价无市。产品销不出去,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8家企业共有鲜奶生产线28条,目前开工的只有17条,开工率为60.7%。以夏进乳业为例,其日处理鲜奶能力为400吨,占__市总加工量的19.7%以上,但现在每天仅收购120吨左右,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式,企业连连亏本,若企业一旦停止收购和加工鲜奶,将会造成3000多户奶农鲜奶无处销售。由于目前企业一方面有大量的奶粉压库,另一方面又被动收奶,政府补贴资金难以持续,整个产业运行举步维艰,奶企成了奶产业发展的“堰塞湖”。
(四)奶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
奶源生产、原奶市场、乳品加工以及乳品流通消费各环节,是一个有机的利益体和产业链,客观上要求必需协调发展。目前,我市的奶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奶农与加工企业间利益连接不紧密,信息不对称,企业、农户之间没有形成比较牢固的利益连接机制,彼此缺乏诚信机制。在乳品销售旺季,各企业竞相抬价,争抢奶源。而在乳品销售淡季,原料奶又成为“烫手的山芋”,各企业纷纷压级压价、降价限收,使奶农利益难以保证,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促进我市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从近期看,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尽快解决奶款
拖欠问题。急奶农所急,想奶农所想,尽快支持乳制品企业兑现拖欠奶农的奶款,帮助奶农走出困境,确保奶农增产又增收。(二)建立鲜牛奶价格浮动机制。为防止奶价出现大跌之后大涨,大涨之后又大跌的不良循环的发生,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宏观调控手段来稳定当前鲜奶出售价格,使奶价的涨跌处在一个合理的可控范围内。诸如制定鲜奶最低收购价,保护奶农利益;规范鲜奶收购标准,打击不法商贩私自更改鲜奶收购标准,加大对恶意压低奶价、坑农骗农、过度折扣鲜奶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强化奶站监管。深入贯彻落实《乳品质量安全监管条例》等文件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奶站清理整顿,合理规划奶站布局,加大对标准化奶站建设的扶持力度,规范奶站管理,确保生鲜乳收购秩序有明显改善。
(四)规范奶牛园区管理,提高疫病防控能力,建立园区、奶农利益风险共担机制。强化园区的日常管理,从根本上改变园区管理者垄断牛奶价格的现象,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园区收购行为的规范,建立监督约束机制,保证买卖双方在市场中的公平地位。同时,提高奶牛疫病防治能力,减少因疫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切实为奶牛养殖户服务。
(五)加大对乳制品企业和奶农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和奶农度过难关。尽快落实奶牛补贴政策,以保护奶农收益,防止奶农杀牛卖牛现象重现。对于乳制品企业销售受阻,资金短缺的问题,政府要协调金融机构予以信贷支持。
(六)加大宣传,引导广大城乡消费者放心消费,饮用“爱心”奶。有条件同时可给中小学生、大中专院校学生、部队、老人及城市低收入人群实施饮奶补贴,千方百计扩大奶品销售,保护奶农和乳品企业利益,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从长远看,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奶产业宏观指导。乳品的鲜活易腐特性,要求奶源、加工、市场在容量、品种、质量及发展速度等方面必须协调,并且要有规划和计划做引导,不能完全依赖市场机制。我市的奶产业发展目前正处在稳定生产、提升水平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单产、质量和效益,如何促进奶产业各产业链的协调发展,确保奶农不受大的损失,帮助奶企渡过难关,是行业指导的重点。目前,应认真研究出台具体的扶持措施,妥善解决奶牛养殖、加工、市场、价格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要在市场准入、市场监管、价格干预、引导消费、发展导向等方面加强干预和调控。政府应在奶牛政策性保险、奶牛养殖农户信贷支持、降低养殖风险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确保奶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转变奶产业发展方式。近期从保护奶农利益出发,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减少奶农杀牛卖牛的现象,但这都是一些治标的办法。从长远看,如果不利用这次机会,果断淘汰低产牛,提高奶牛良种率,提高奶牛单产,提高奶产业生产效率,奶产业健康协调稳定发展乃至奶产业现代化很难实现。欧美等奶产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这种阵痛,经过减少奶牛存栏头数,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提高生产效率的产业改造升级措施,使奶产业走出困境,走上健康协调发展的轨迹。我市奶牛养殖“小、散、低”的局面普遍存在,饲养管理方式落后,优质饲草饲料不足,饲料配合不科学,圈舍建设改造滞后,生产水平低下等情况相当突出,难以适应现代化的乳品加工工业需要。抓住此次奶产业市场大洗牌的时机,下决心淘汰低产奶牛,压缩奶牛群体数量,转变落后的奶产业生产方式,加快养殖小区建设和改造步伐,鼓励和扶持奶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奶牛生产逐步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2(11)-0087-03
加强担保体系建设,发挥好担保机构在融资贷款中的作用,是破解融资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本文通过向渭南地区农户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向中小企业发放问卷100份,向基层金融机构发放问卷65份,向担保机构发放问卷25份,召开座谈会2次,走访企业8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4家调查陕西渭南市信贷担保的现状。
一、渭南市担保产业发展现状
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渭南市共有担保机构25家,担保金额8348万元。其中政策性担保机构13家,占担保机构数的52%,担保金额7111万元,占全市担保业务量的85.18%;商业性担保机构12家,占担保机构数的48%,担保金额1237万元,占全市担保业务量的14.82%。据抽样调查,全市中小企业资金缺口约在40亿元左右,按担保系数1:10计算,需要担保基金4亿元。目前全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担保基金规模根本无法满足担保需求,而且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进展并不顺利,大部分商业性担保机构担保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以从事贷款业务维持运转。
(一)担保机构类型与特点。担保机构主要分为三类:由政府出资成立的政策性担保机构;由政府部分出资、企业大部分出资成立的商业化担保机构;完全由企业出资、按市场化运作的商业化担保机构。三种担保机构的运作方式比较如下:
1、三者性质不同。前二者为财政注资的带有扶质的机构,后者为纯粹的商业性公司。
2、三者对象不同。前者服务的对象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弱势群体,如下岗失业人员、未就业的大学生、未安置的复转军人、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等,为个人发展产业改善生存条件提供小额融资担保和政府需要扶植的中小企业;后二者服务的对象主要为广大中小企业,为其提供融资担保。
3、三者目的不同。前者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创业生存帮助和为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不以盈利为目的;后者追逐利润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
4、三者的资信度不同。第一种担保机构先后与金融机构达成多次合作协议,信用度较高;第二种担保机构信用度次之;第三种担保机构与县域金融机构虽多次接触,但因为放大倍数等问题难以达成协议,普遍未开展业务,信用度较差。
(二)业务发展情况。截止2011年12月末,全市担保机构累计担保笔数2817笔,代偿笔数126笔,担保代偿率为4.47%;累计担保金额10738万元,代偿金额52.1万元,担保代偿比例为0.49%;全市担保机构资产总额6022万元,营业收入43.8万元,净利润-0.8万元,净资产回报率为-0.01%。全市下岗失业人员担保中心及其分支机构全部为财政拨款维持其费用开支,利息财政贴息,没有营业收入和利润。业务开展较好的渭南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2011年营业收入仅为36万元,利润为5.9万元;华阴市鑫金信用担保公司2011年营业收入为7.8万元,利润为-6.7万元。大部分担保机构净资产收益率接近于零甚至为负,正常运作难以维持。
二、渭南市担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担保业务发展缓慢,银行贷款担保制约因素较多。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市的银行贷款60%左右都是担保贷款,只有不到40%的贷款为信用放款。且这些担保贷款90%以上都是企业用自有的土地使用权、厂房、设备等不动产抵押取得的。各家银行为了防范信贷风险,都要求贷款要担保,很少有信用放款。通过对全市37家金融机构问卷调查,有64.86%的金融机构认为信用类贷款风险程度“很大”和“较大”。贷款担保制约因素主要有:抵押担保评估费用较高,加重了企业负担。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和农户有效担保不足,限制了其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无法抵押取得贷款。林权抵押贷款金额小,覆盖面低,抵押物处置难。
(二)信用担保业务发展缓慢。截至2010年末渭南市信用担保机构总数为22家,仅占广东佛山市信用担保机构总数的33.85%;注册资金为1.75亿元,占广东佛山市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金总数的11.03%;2010年融资担保业务发生额8348万元,仅占广东佛山市信用担保机构融资担保业务发生额的1.64%。2008年至2010年累计为下岗失业人员和中小企业完成融资担保2817笔,占广东佛山市信用担保机构融资担保笔数的73.17%(渭南市主要为下岗失业人员担保笔数较多,广东佛山市未统计此业务);融资担保额累计达1.82亿元,仅占广东佛山市全部担保机构历年累计业务发生额的1.26%。
(三)信用担保资本金规模较小。渭南信用担保机构中,没有1家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金超过1亿元,最少的只有5万元(还有的担保机构没有注册资金),最多的也只有5000万元,普遍资本金过少,缺乏规模效应。截至2010年末,信用担保机构累计担保余额仅占全省的6.4%。一些政府出资的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本身较少,加之财政困难,很少后续投入。由于规模小、实力弱,制约了信用担保业务的发展和功能的发挥。
三、发展担保产业的政策和建议
(一)扩大贷款担保范围,探索将企业的存货、仓单、应收帐款、股权、土地租赁权等动产和有效权利作为担保物,扩大抵押物范围。推广应收帐款登记系统,使企业的应收帐款作为有效可担保标的,增加企业的可用资金。建议国家尽快修改和完善《土地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与法规,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的权属关系与法律地位,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的发证、登记、管理部门及土地、林权的流转、抵押、评估、登记等相关程序和配套规定。制定有关贷款管理办法,明确贷款的准入条件、抵押价值的确定、林权抵押的树龄要求、借款的对象、金额、利率、期限等,并对贷款的风险评估、操作流程、抵押物的处置等做出规定,使贷款发放有章可循。
(二)探索建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破解农民贷款难问题。继续推广农户联保等小额农贷担保方式,探索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互助担保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可以将土地逐步流转到农业企业手中,农民既可收取流转费又可从合作社取得劳务收入,专业合作社可集中土地承包经营使用权在银行抵押贷款,补充自有资金不足,实施规模化的科学经营,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银行四方共赢的局面。可进一步扩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职能,积极鼓励专业合作社承担起担保作用。担保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并与金融机构签订担保协议,确定担保倍数和担保额度。并由合作社提交社员名单,根据社员经济状况,共同商定每个社员的担保额度,金融机构对社员额度内的贷款予以信用发放。
(三)地方政府要加大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出台政策明确各县市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扶植政策,要在充实保证基金的同时,财政在预算中安排补偿资金,建立基金定期补偿制度;对基金运营过程中形成的各项收益应在税收(企业性质)或财政调剂(事业性质)方面予以减免扶持,使其逐步走上滚动积累、自我壮大的良性循环之路。
渭南市应做大做强市级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采用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的方式,将注册资金扩充到1亿元,符合银监会的文件规定,取得渭南市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上级行的承认,能够为渭南市的中小企业提供充足的贷款担保。
各县市应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成立中小型专业性的担保公司,不一定追求大而全。可以依托当地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出资大部分,政府出资一小部分成立专业担保公司,来撬动引导当地的主导产业的发展。
(四)简化贷款担保手续,降低贷款担保手续费。通过对全市100户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贷款担保手续复杂的83户,占83%,认为贷款担保手续简便的仅10户,占10%。各担保机构在不提高担保费率,不增加企业成本的前提下,通过密切银保关系,加强两者之间的协作和信任,既防范风险,又尽可能地提高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达到扩大业务规模,增加利润的目的;根据市场需要,研究开发高回报率的业务品种,如开办保付、商业信用担保、银行承兑汇票差额担保、高新技术创业担保等业务品种,扩大业务范围,提高业务收益。
参考文献
[1]狄娜,张利胜.信用担保机构经营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冯伟.从信用担保业发展看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路径选择[J].中外企业家,2011,(10):75-76。
[3]罗建华,仲慧慧.我国担保业集团化的形成路径与模式研究[J].西南金融,2011,(6):20-23。
[4]孙哲,柴允红.加快信用担保业发展 促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西部金融,2009,(6):42-43。
[5]仲慧慧.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湖南担保业发展瓶颈突破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1,(2):93-96。
The Survey and Refl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Guarantee Industry
ZHOU Qinchao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大宗基本化工原料,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多元醇。
1煤制乙二醇
煤制乙二醇“即以煤代替石油乙烯生产乙二醇,即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简称“煤制乙二醇”)。
我国乙二醇产品主要用于生产聚酯、防冻液、粘合剂、油漆溶剂、耐寒油、表面活性剂和聚酯多元醇等[1]。聚酯系列产品耗用的乙二醇占世界产量的大部分。第二大用途是用于生产防冻液及化工中间产品的原料等,55%的乙二醇水溶液在-40℃时结冰。乙二醇的单甲醚或单乙醚是很好的溶剂,可溶解纤维、树脂、油漆和其他许多有机物。此外还可用于涂料、照相显影液、刹车液以及油墨等行业,用作过硼酸铵的溶剂和介质,用于生产特种溶剂乙二醇醚等。
2煤制乙二醇发展优势
2.1技术现状
目前国内以煤为原料制备乙二醇,主要有三条工艺路线:
a、直接法:以煤气化制取合成气(CO+H2),再由合成气一步直接合成乙二醇。此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的选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实现工业化。
b、烯烃法:以煤为原料,通过气化、变换、净化后得到合成气,经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烃(MTO)得到乙烯,再经乙烯环氧化、环氧乙烷水合及产品精致最终得到乙二醇。该过程将煤制烯烃与传统石油路线乙二醇相结合,技术较为成熟,但成本相对较高。
c、草酸酯法:以煤为原料,通过气化、变换、净化及分离提纯后分别得到CO和H2,其中CO通过催化偶联合成及精制生产草酸酯,再经与H2进行加氢反应并通过精制后获得聚酯级乙二醇的过程。该工艺流程短,成本低,是目前国内受到关注最高的煤制乙二醇技术,通常所说的“煤制乙二醇”就是特指该工艺。
2.2成本现状
由表可得,当原油价格降至20美元/桶时,“煤制乙二醇”技术路线生产乙二醇的成本与石油路线相当。
当前世界石油制乙二醇的生产企业依然占主流。2011年~2012年期间,国内乙二醇各种生产工艺产能占比如下:石油制法为83%,生物质制法为12%,煤制法为5%,但在国际油价长期上升、煤价下跌的情况下,煤制乙二醇的远景更好。2013年~2015年,随着煤制乙二醇技术的逐渐成熟,企业将更加青睐这种制法。
2.3宏观经济政策现状
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通胀较高,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钢铁、水泥等)。国家对宏观经济发展的调控,以及未来能源价格上涨的趋势,加大了项目建设风险———设备订货周期延长,设备材料费增加。
3乙二醇国内外市场状况
3.1全球市场
全球总体供应过剩。中东和亚洲分别成为主要生产区域和消费区域。据预测,2010年全球乙二醇总产能将达2709万t/a,消费量将达2100万t,开工率不足80%;拥有廉价乙烷原料的中东地区,其生产能力将快速增长,成为全球乙二醇主要出口地区。
3.2国内市场
(1)国内产能不足,供需缺口大。2009年中国乙二醇对外依存度达到50%。
(2)生产集中度高,中石化、中石油是主要供应商。90%以上采用的是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产能主要集中在中石化(59.43%)、中石油(19.23%)。2000~2015年中国乙二醇供需情况如图3.1所示。
由图看出:需求量大:2010年国内消费825.5万吨,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国;
增长快:2000年至2010年国内表观消费量平均增长15.7%;
进口依存度高:近几年进口依存度始终高达70%以上。
4发展措施
第一,在保证低成本合成气的稳定供应,降低原料成本。以低热值的廉价煤炭为原料,或利用焦炉煤气等资源;?特别重视加氢工艺,提高工艺的经济性。
第二,重视乙二醇的提纯步骤,以充分满足聚合级乙二醇要求;大规模项目应保证廉价煤炭资源长久供应;小规模项目可利用焦炉煤气等合成气资源。
第三,在项目选址重点考虑乙二醇市场和运输条件;还要关注甲醇制芳烃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构建煤基聚酯产业链。
最后,注重构建产业链,比发展单独产品更具竞争力。在乙二醇市场相对低迷时,关注下游产品是企业发展的明智之举。
5结论
煤制乙二醇可替代石油法制乙二醇,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同时,煤制乙二醇与石油法生产乙二醇相比,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我国建设大型乙二醇装置,可改善我国乙二醇供销格局,最重要的是,减少乙二醇依赖进口的程度,也缓解了我国石油的供求矛盾和满足国内经济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建平,杨文书,吕建宁.合成气经草酸酯制乙二醇技术进展[J].化工进展.2009(07)
[2]吴良泉.非石油路线乙二醇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现状及其探讨[J].上海化工.2008(05)
[3]计扬,张博,李伟等.CO催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本征动力学的研究[J].天然气化工(CI化学与化工),2010,35:20~24
[4]计扬,CO催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反应机理、催化剂和动力学的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5] Murata K,Matsuda A,Masuda T,et al.Role of 1 -methyl-3-ethylbenzimidazoli-um bromide-ruthenium catalyst in theone-stepproduction of ethylene glycol vi-aformaldehyde condensation and inits di-rect synthesis from synthesis gas[J].J.Mol.Catal.,1987,42:389.
[6]晓铭.国内外乙二醇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1(07):33-38
[7]黄格省,李振宇,李顶杰等.石油和煤生产乙二醇技术现状及产业前景分析[J].化工进展.2011,30(7):1461146
当前我市纺织企业悉数是民营中小企业,企业总户数44家,规划企业30家,从业人员达8000人,为棉麻纺织企业供应棉麻自然纤维原料的乡村劳动力超越30万人。纺织工业已构成了棉纺、麻纺、棉麻混纺、坯布织造、水溶布、无纺布、服装加工等为主,设计、科研、人才培育配套的纺织工业系统。
(一)发展近况
1、投资规划和产能疾速增进。据计算,“十二五”时期我市纺织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值、添加值、销售收入与完成利税等首要经济目标的增幅均匀在30%以上。2005年以来,30家规划企业完成技改投资1.35亿元,固定资产规划到达4.3亿元。年可完成年产值12.6亿元,比上年增进30%,创利税3500万元,比上年增进53%。
2、配备程度和产物构造获得提拔。年我市规划纺织企业技改投入1.35亿元,对原有的纺纱、织布生产设备进行具体更新革新,裁减掉队设备。现拥有长麻纺设备3.5万锭,棉纺短纺设备3万锭,气流纺1000头,剑杆无梭织布机472台,有梭织布机224台,水溶布生产线6条,生产服装的高速平缝车300台。构成了年生产精壮麻4万吨、各类纯麻纱3500吨,纯棉纱及混纺纱8000吨,各类纯麻、纯棉、麻棉混纺及交错坯布1640万米,牛仔布600万米,水溶布1300吨,裁缝服装10万打的才能。产物构造由原传统等级低产物向中高档多种类新技能产物开拓,产物由本来的10多个种类添加到目前的50多个种类,8个产物进入省级新产物验收注销。
3、龙头企业领先发展和财产集群出现初步发展态势。我市30家规划纺织企业中有农业财产化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龙头企业可完成年产值6亿元,成为全市纺织行业经济增进的主要生力军。明星麻业公司是我省苎麻财产的重点龙头企业,2004年—年依托中国农科院麻类研讨所的“国家863”科研项目效果,领先在全国麻纺行业开展苎麻生物细菌脱胶财产化实验,经由4-6轮重复实验后,现已具体取得多量量规划化生产,创始了全国麻纺财产完成洁净生产的新纪元。市有终年苎麻种值面积30--35万亩,原麻产量达6—7万吨,成为全国苎麻产量第一的苎麻纺织原料基地,全市在苎麻纺织龙头企业的领先发展率领下,民营本钱投入苎麻纺织行业比重添加,整个行业投资疾速增进,棉麻纺织财产集聚也开端构成。经济开拓区麻纺城、共华镇苎麻纺织财产基地、黄茅洲镇苎麻纺织财产基地、泗湖山镇苎麻初加工脱胶基地已初具规划,构成了必然的生产才能。
(二)存在的首要问题
1、财产结构不合理,棉麻纺织行业全体程度不高,企业抗风险才能软弱。全市30家纺织规划企业除明星公司等4家由原大中型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转换的较大规划民营企业外,其他26家都是由各乡镇民间本钱投资兴修,地区散布散,投资的设备比拟掉队,生产规划偏小,生产程度不高,有16家企业逗留在纺织原料的初加工程度。投资过万万元的规划企业只要6家,企业市场竞争权力不强,发展动力不足,抗市场风险才能非常软弱。近两年,国际国内市场的转变对这些企业的生产运营形成的影响宏大,招致大局部停产或半停产。
因为企业脱胶废水管治办法不到位,地区结构涣散,难于集中规划治污,面临国家越来越严的情况维护政策和洞庭湖区域情况管治办法,这些苎麻脱胶才能在5000吨以下的麻纺织企业只能执行关停整改。
2、产物构造不合理,财产链不完美,产物深加工才能不强,企业盈利才能低。我市纺织企业根本上都是处于纺织原料的初加工和纺织初期半制品加工程度,以生产市场的传统产物为主,新产物开拓才能不强,技能创新欠缺,财产链处于初端情况,产物深加工链条不长。全市30家纺织规划企业能生产坯布的只要8家,且总规划只要年产2240万米坯布,仅相当于兴旺地域的一家中型企业的产能,生产裁缝服装的企业只要一家,生产规划较小,年产服装只要10万打的才能,因而,我市纺织财产调整财产构造和延长财产链条亟待加速措施,不然,我市的纺织原料资本优势难以转化为当地经济效益,晦气于棉麻纺织财产的发展。
3、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财产集群发展滞后。我市民营纺织企业起步较晚,起点低,总体实力衰,纺织行业全体配备程度比拟掉队,设备更新革新滞后,企业自立创新和研发才能不足,龙头企业对行业的辐射影响和引领效果尚未发扬,企业小而散,同类产物企业反复建立,规划化水平低,财产集聚效应差,难于构成行业界有中心竞争权力的企业。
4、公共效劳平台不健全,社会化效劳水平低。一是不足一致规划和相关政策支撑。二是公共效劳系统不健全,不足研发、担保、信息、培训等促进财产晋级的创新平台,企业发展迟缓。三是市场化的行业专业协作组织和中介效劳机构发育不良,不足行业自律机制,市场次序不不变。四是融资平台不完美,不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系统,资金瓶颈严厉制约了企业技能开拓、设备革新甚至生产运营。五是人才效劳平台不足,企业引进人才难度大,运营治理程度难于进步,生产技能难于创新。
二、总体发展思绪
(一)根本思想
依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率,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财产构造调整为主线,进步创新才能为中心,充分抓住沿海东部财产转移的时机,紧紧依托技能提高革新传统财产,增强绿色环保产物的开拓、生产和使用,鼎力推进品牌计谋,积极施行“内引外联”,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出力打造财产集群,不时培养新的增进点,促进棉麻纺织财产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本耗费低、情况污染少、人力资本优势获得充分发扬的新型财产化发展道路,完成全市纺织行业全体实力的提拔和财产的晋级。
(二)根本准则
1、坚持市场导向。纺织工业是市场化水平高。全市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棉麻纺织财产必需充分应用市场装备资本,抓住国表里两个市场,抓住新一轮财产转移的时机,积极自动承接财产转移,打造我市优势支柱财产。
2、坚持发扬资本优势。注重发扬我市棉麻纺织原料的优势,积极稳固和发展好棉麻原料栽种基地,培养新型原资料供给机制,保证自然生态纤维纺织品的生产。
3、坚持推进财产集聚发展。当时纺织行业的竞争曾经从单个企业为主转向区域和集群之间的竞争为主。我市必需鼎力指导资本整合,加速财产基地规划建立,扩展企业规划,加强企业竞争实力,促进财产堆积,培养财产集群。
4、坚持自立创新。全市棉麻纺织财产面对承接财产转移的第二次发展时机,必需坚持在技能和工艺设备引进方面按高起点、高规范的要求,引进高新技能项目,避免低程度反复建立。鼎力施行品牌计谋。
5、坚持可持续发展。传统棉麻纺织工业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情况管治坚苦。要建立轮回经济发展形式,走洁净生产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资本上、工艺上、情况维护上完成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的
时期我市的纺织财产要以苎麻纺织为中心,应用苎麻原料基地优势,延长财产链,将市建立成全国最大的苎麻纺织基地,打造“中国麻都”新品牌。
到2013年,全市纺织生产规划发展到年生产生态精壮麻达5万吨,长麻纺6万锭,棉纺、混纺短纺10万锭,织布才能到达5000万米,服装30万打,绿色农用麻地膜1万吨,麻塑高分子复合资料40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个中年产值过2亿元的企业4家,年产值过3亿元的企业3家,年产值4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纺织行业年完成利税1.5亿元以上,人均劳动生产率进步60%以上,万元产值能耗下降20%,60%以上的技能配备程度到达国际90年月的进步前辈程度。首要纺织质量量到达行业进步前辈程度,构成一批龙头企业和财产集群,打造省级名牌产物2个,力争5年内培养1-2个国家名牌产物。
三、首要发展偏向和重点项目
(一)稳固发展棉麻纺织原料基地。充分发扬苎麻栽种共同优势,稳固我市棉麻栽种基地,保证优质纺织自然纤维原料供给。
1、抓好基地建立。我市以黄茅洲镇和共华镇为棉麻栽种龙头的大通湖垸、共双茶垸7个镇的原料栽种基地,终年栽种棉花6万亩、苎麻30万亩,终年棉花产量9000吨、苎麻产量6万吨。在现有原料基地建立方面,要鼎力引进“中苎1号”“湘苎2号”优质高产苎麻种类,使苎麻优秀种类面积到达90%以上,到2013年要保证40万亩苎麻栽种面积的总产量在9万吨以上,为麻纺财产供应高质纤维的纺织原料。
2、进一步创新基地建立和运转机制。走农业财产化发展道路,对我市“苎麻专业协作社+农户”的基地栽种运营形式进行创新,发展为“公司+苎麻专业协作社+基地+农户”的财产化运营形式,由苎麻纺织中心企业与苎麻专业协作社及农户直接协作,探究村企结合,以企带村的农工一体化新形式,保证农民好处不变,稳固原料基地。
(二)出力调整棉麻纺织财产构造。我市重点发展苎麻纺织企业,调整麻纺财产构造作为提拔纺织财产晋级的中主任务,以市场为导向,以财产政策为根据,切实改变增进方法,整合伙源,促进财产晋级。
1、依据国家环保财产政策的要求,重点建好经济开拓区麻纺城,共华镇麻纺工业小区,黄茅洲镇麻纺工业小区,泗湖山镇苎麻初加工脱胶基地,搞好全市资本装备整合。
2、调整纺织产物构造。加速运用进步前辈技能革新苎麻脱胶、纺纱、织造、服装等传统财产,进步产物附加值。内引外联,承接财产转移项目,引进新技能项目,重点支撑经济开拓区麻纺城龙头企业引进新工艺技能的棉麻坯布印染项目,进步全市深加工产物比重、延长财产链条,完成由初加工产物向中高档终端产物转化的新格式。
3、加快建立自立创新和技能更新系统。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立健全完好的技能创新系统,鼎力开拓绿色环保生态纺织产物,施行洁净化生产技能,完成麻纺财产持续发展。重点支撑苎麻生物细菌脱胶、生物酶化脱胶技能的使用,开拓自然绿色生态麻纺纤维产物。重点支撑绿色农用麻地膜技能项目和麻塑高分子复合资料项目标兴修,构成我市麻纺财产特征新产物。
4、鼎力引进进步前辈技能,推进纺织行业构造优化晋级。依据国家纺织财产发展规划,重点进步财产用纺织品的比重,苎麻纤维运用量要到达45万吨,麻纺织无梭布达65%,无结头纱到达65%。我市要充分依托国表里市场资本,鼎力招商引资的还,引进纺织行业进步前辈技能,开拓苎麻特征作风的财产用麻纺织布料和装饰帘用布料。重点开拓汽车高档内饰麻纺织品资料、宽幅高档装饰帘用麻纺布料。鼎力引进进步前辈无梭织机和纺纱设备,裁减掉队设备,进步麻纺行业高支纱、无结头纱、无梭布的比重,构成麻纺特征产物新格式。
(三)积极施行品牌运营计谋。支撑纺织财产发展强大的还,进步自创品牌才能,加强市场竞争力。
打造麻纺市场品牌。企业的发展思绪由运营市场转向运营品牌,起劲塑造企业诺言度和知名度。龙头企业对棉麻财产集群发扬关键效果,有用应用国际国内市场资本,提拔“中国苎麻之乡”和益阳“中国麻业名城”的知名度和佳誉度,打造“中国麻都”的新品牌。
(四)促进财产合理结构,培养发展财产集群。依据现有财产基本,整合伙源,进步财产集中度,发扬规划效益和堆积效益,鼎力发展财产集群,促进财产发展。
1、出力培养龙头企业,鼎力发展财产集群。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搀扶发展一批有创新才能、出口创汇突出、带举措用分明的大企业。重点支撑明星麻业公司、华升仕达公司、恩惠膏泽公司、荣信纺织公司、德天纺织公司、腾达纺织公司、尤利格尔服饰公司等财产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裁缝服装生产规划,加速麻纤维新产物项目标开拓建立,强大棉麻纺织财产集群。
2、突出当地特征优势。充分发扬苎麻生物细菌脱胶和生物酶化脱胶的技能优势,加快经济开拓区麻纺城,黄茅洲镇麻纺工业小区的4万吨绿色环保生态精壮麻生物脱胶基地建立,加快配备更新和新产物开拓,加快配套财产链的培养,进步苎麻高质纤维产物和终端麻纺产物的开拓,构成有绝对竞争权力的当地特征麻纺产物市场。
四、支撑棉麻纺织财产发展的行动
(一)认真执行国家财产政策。认真贯实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纺织工业发展大纲》、《关于纺织行业构造调整促进财产晋级若干意见》和《财产构造调整指点目次》的精神,增强财产规划整合,裁减工艺设备掉队、能耗高、污染大的麻纺企业,重点支撑财产政策鼓舞发展的新技能新产物开拓使用的企业。
(二)增强组织指导保证。市成立支撑棉麻纺织财产发展指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分担工业副市长、市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为副组长,市经发局、市财务局、市发展变革和物价局、市科技局、市劳动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市国土局、市计算局等相关部分为成员单元,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市经济发展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政府分担工业副市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市经济发展局局长、副局长担任,办公室担任协调处置支撑全市棉麻纺织财产发展的日常工作。
(三)充分应用财税政策的支撑效果,对纺织行业构造调整晋级予以重点搀扶。
1、依照省、地、市有关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文件精神,每年由县政府财务预算拨出专款200万元,建立全市棉麻纺织财产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支撑龙头企业的高新技能引进和推行、高级纺织专家人才的引进、企业技能中间的建创、麻纤维高新技能产物的开拓和使用、纺织洁净生产和节水节能及废水管治新技能的使用、苎麻纺织产物买卖市场的建立、苎麻栽种基地的培养、苎麻新型进步前辈机械剥制设备的研发和推行、省以上级其余麻纺织行业科研攻关课题的研试、省以上麻纺织品知名品牌的创立、苎麻纺织信息网站的建立等。
2、鼓舞企业技能研发投入和技能革新。纺织行业严重工艺技能创新和新产物研发,投资的研发本钱答应按150%在5年内企业完成的所得税中抵扣。符合财产政策的技改项目所需投资的设备依照省级以上部分有关规则答应在完成的所得税中抵扣。
3、棉麻纺织行业开拓省级以上新产物的研发试制本钱费用答应在3年内自企业完成的所得税中奖励津贴给企业。
4、棉麻纺织行业对招收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职业,与其签署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交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践招用的人数所交纳的劳动保险费用顺次从企业交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立税、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中予以抵扣返还。
5、棉麻纺织企业依据环保政策的要求,新上扩建污水处置中间所需扩征的地盘由县政府执行租用地盘的方式无偿划拨给企业或许执行县政府无偿供地,企业投资一起兴修污水处置厂的方式。经济开拓区麻纺城建立规划中,为了集中治污,由县政府担任规划建大型污水处置厂。降低企业投资本钱。
(四)增强银行信贷、地盘、建立、环保、平安等部分政策支撑我市棉麻纺织行业发展的力度。
1、银行信贷部分依照国家发改委的政策精神,重点支撑符合国家财产政策的企业融资借款,用于企业技能革新,扩展投资规划,调整提拔纺织财产构造。
2、地盘和建立部分依照县政府部分的财产发展规划优先保证棉麻纺织财产基地建立的地盘供给和用地规划。
3、环保部分依照政策对可以执行达标排放的企业执行征收环保排污费全额返还准则,返还资金津贴企业用于环保设备的建立维护和更新。
(五)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效劳平台
1、建立中小企业投资担保效劳平台,为符合国家财产政策发展要求的纺织企业供应融资担保。
2、建立中小企业人才效劳平台,为企业交流引进专业高级技能治理人才,为企业职业教育培训供应效劳。
过去20年,我国GNP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经济增长过程往往是对自然资源开发与使用的过程。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沿用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工业模式,形成了重发展速度和数量,轻发展效益和质量,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的状况,以致于我国水环境、大气环境、城市环境和自然生态等方面指标呈不同程度的恶化趋势。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发达国家的教训以及我国工业化的经验告诉我们:工业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必须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里的“新”是相对于传统的工业化而言的,在环境保护方面,是指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要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强调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努力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展绿色产业的战略意义
绿色产业是实现新型工业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绿色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生态环境,支持国民经济和新型工业化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绿色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结构的升级,“绿色消费”将逐渐成为主流消费,绿色产品也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导产品。带有生态标签的新商标被认为是市场上消费者最可靠的消费导向,也是产品销售竞争中的有力武器。由此可见,绿色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绿色产业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目前,我国在产业结构上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一、二、三产业间的发展不协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事实上,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战略,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生产过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需要绿色产业来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可解决传统产业的两大问题,即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过剩。同时,绿色产业的发展会产生新的产业部门,改造旧的产业部门。这对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发展绿色产业有利于打破绿色贸易壁垒。随着我国加入WTO,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壁垒。在国际市场上,有无绿色标识及是否通过了ISO14000的认证已成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之外非常重要的内容。以前我国不少出口商品,如冰箱等家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经常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与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高效益原则是不相符的。为扭转这一局势,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拉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综上所述,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我们只有心里装着“绿色”,手上创造“绿色”,向“绿色”要生存,要效益,要发展,才能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绿色产业起步较晚,发展滞后,且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国内绿色消费市场尚未发育成熟。消费引导生产,产品迎合市场。虽然我国目前绿色产品、绿色营销、绿色服务等有关绿色产业的概念已渐渐被人们所熟悉,但对绿色产品的现实消费尚局限在少部分人的消费领域当中,而更多的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还处于经常心动而没有行动的阶段。而这也往往成为生产者惰于生产绿色产品的重要原因。
企业经济规模小,基础薄弱。据统计,我国现有的9090家环保企业中,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占88%-90%,固定资产在2000-10000万元的大中型企业只占10%左右,而从事绿色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的大中型企业所占比例更低,特别是从事绿色食品的企业,大多数是乡镇企业。整个绿色产业的基础薄弱,经济实力不强,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低,资金分散,规模效益差。
绿色产业的科技含量低,市场吸引力有限。绿色产业的发展本应该以科技为依托,然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却不近人意。国内生产的3500种环保机械产品中达到国际水平的仅占5%左右。有2/5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对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只占20%-25%,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难以创造名牌产品。正因为以上原因,绿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2000年我国环境保护产业年收入总额为1689.9亿元,年利润总额为166.7亿元,利润率不到10%。而与此同时,全球环保产业年产值高达6000亿美元。
发展绿色产业的对策
增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意识。要从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低、资源负荷重、压力大的角度出发,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发展绿色产业的意义。广泛深入地宣传环保知识,开展各种环保活动,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环保教育以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环境忧患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参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动员一切力量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新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绿色产品的消费市场,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同时,这也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
调整产业结构,对传统产业进行绿化嫁接。产业布局涉及到自然资源、交通、动力、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必须与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因此必须遵守产业本身存在的生态经济规律、将可持续发展问题纳入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加以考虑。要加快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改造,努力将现代科学技术渗透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用消耗少,效益高的绿色产业来代替和改造传统的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以促使整个产业布局向资源节约型和质量效益型转移。政府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搞好长远规划和发展计划。国家或地区要拟定以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有效转换为中心的经济发展计划,在地区布局、行业重点、投资方向、产品开发与结构调整、发展规模与速度方面政府要成立具有权威性的产业规划的决策和咨询机构,从宏观层次上把握地区布局,产业结构及发展速度。
构建绿色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我国的绿色产业是一个幼稚产业,它的发展和壮大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扶持绿色产业的发展。一是要制订税收、用地、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项目建设期和产品投产后的前几年内给予税收优惠和补贴,以推动其发展。二是要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投入力度。绿色产业是综合性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是一个投资大,投入产出周期较长的产业。为了推动其发展,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使之形成“气候”。如建立绿色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绿色技术的开发、转化、推广项目优先安排立项和投入资金。金融部门在信贷资金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实行优先信贷、低息贷款等。三是营造绿色产业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逐步建立起绿色产业的产品研究、生产、销售相结合的产业模式;建立起一整套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价格体系;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积极推进绿色产品标准的认证工作,提高绿色认证的通过率,提高申报效率。
组建企业集团,不断提高绿色产品的质量和竞争能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企业发展走集团化的规模经营之路已成为共识,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把集团成员按照专业化协作原则组织起来,扩大生产规模,拓宽发展领域,推动技术进步,而且可以降低物耗,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取得应有的规模经济效益。而目前,我国绿色产业由于起步较晚,总体上规模较小,水平低,竞争力弱,为此,我们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政府推进和市场引导促进绿色产业集团的形成,利用公司制改组绿色产业,理顺其产权关系,鼓励企业以资金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兼并和联合,增强绿色产业的竞争能力,繁荣我国绿色产业。
加快培养和吸收绿色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推进技术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和发展绿色产业的过程中,关键的因素就是科技的进步及其运用。要实现低能耗,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依托科技,因此,要把绿色产业的发展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而科技的发展要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具有先进科学技术的科技人才和具有先进管理知识的管理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推动者,为此,一定要创造条件,大力培养和吸纳与绿色产业有关的科技人才,包括产品生产、流通,产品检测以及咨询服务等各方面的人才,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为发展绿色产业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