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0:10: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交通管理工程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2我国公路施工技术的管理现状
2.1比较传统。
现目前我国的公路施工企业在施工技术管理上还出于比较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还不全面,比较粗犷,主要的工作内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技术文件的管理上,另一方面是对施工参数的控制上。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体现施工管理技术的作用,也达不到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
2.2管理水平限制。
现今的许多公路设施的分包商在施工的技术管理上,还不健全,管理水平也有限,不能对施工技术进行很好的管理,严重影响了承包企业的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使公路的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3对我国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几点建议
3.1明确交通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
交通施工技术管理的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总体来说,具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施工作业方面。包含了对交通施工作业的方法、具体的施工程序和施工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施工企业的规定而言,承包企业想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企业的标准就一定要高于作业方法和施工程序两个方面,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按照双方所签署的合同为依据,按照合同上的规定,使用对应了技术标准。第二,合理分配人员。要做好计量器的工作,对于施工人员按照工作岗位和技术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定期对使用工具和工程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所使用的工具和现场工作开展的准确性。第三,建立和健全原始技术资料。做好原始资料在工程施工设计的变化、设计交底的记录、相关图纸的审核信息、施工中所用到的器材检查信息、建筑材料信息等的记录,并要求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性。第四,加强对信息和技术档案的管理。由于我国公路建设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新技术和新器材的使用月越来越多,这些设备的运用对提高施工建设工程的质量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对信息和技术档案的管理,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施工图放样的工作,把工作落实到人的身上,要求相关负责人专门负责。
3.2改变传统,严格遵守交通施工技术管理规范。
交通实施工程的质量是施工工程的命脉,也是施工技术规范的主旨。因此,在施工之前施工队要对技术规范引起重视,对施工工程质量评定中相关参数的要求都要知晓和熟悉。同时,对于工程的建设量要做到严格的质量把关,对整个工程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的遵守相关制度,对团队进行合理的分工,对施工控制和施工过程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及时发现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对出现的违章施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从而实现末端管理到瞬间控制的转变。在队伍施工之前,对于工程建设中,要使用的材料从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对厂家要有一定的了解,确保材料的质量问题;在工作人员上,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强调,让施工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树立责任意识,对于准备工作不合实际不能确保工程质量的,不允许动工。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制,要求从基础工作人员到项目负责人对工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建设工作人员要向上级进行详细的的报告,树立员工的责任意识。
3.3保证工程进度,健全收工制度。
对于道路的标志和路面标线要严格的按照国家所规定的标准进行标识,制定大城市的进出口、慢行车辅道。完善高速公路的防护栏、隔音墙、监控系统、通讯系统等的建设,以及公路中人行天桥和地道、线旁车辆停靠的建设。在国道建设中实现建设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在县级以上的公路做到标志和标线齐全,对于不同等级的公路要按照规定建设好分隔带各慢行车辅道。同时,还要建设起过境汽车的同行环道,减少城市中的过境车辆。
3.4注重对施工队伍的人才培养。
人才的建设是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基础,因此,施工企业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不断的挖掘出人才,不断地对人才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这对于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来说,是很有效的。同时,要想留住人才,还得适当的提高他们的薪资,进一步的提高管理水平,让工程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涉及到各方面的内容,只有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才能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矛盾,有效利用资源。根据施工的具体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流程,技术人员加强现场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的作用,创造更大的价值。
1.2规范化原则
规范化是交通工程施工最基本的要求,施工过程中要采用统一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标准,严格遵守要求,严禁工作人员凭借主观意识来开展各项工作。建立规范化的作业管理机制,从整体上提高施工的质量以及管理水平。
2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
现场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最终管理的效果,由于交通工程施工的特点和性质,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都要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保证施工的进度和施工质量。目前我国交通工程现场施工人员普遍存在安全意识缺乏的问题,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的危险性,为下阶段的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大部分施工人员的态度不端正,增加了施工的危险系数,影响到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通过调查相关的数据可以得知,很多安全事故均是因施工人员的疏忽引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2缺乏健全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
要想真正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防范安全事故,不仅需要加强安全施工的宣传和教育,更应该制定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首先是排水系统的完善,很多交通工程中的排水施工不符合规范,给下阶段的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其次是人员监督的不到位,交通工程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基层施工人员、设备操作人员等接受监督和管理,加强对施工安全的认识;最后是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材料是交通工程施工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决定了最后施工的质量。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前都应该接受专业化的检测,不合格的材料直接返回原厂,合格的材料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做好准备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质量管理的疏忽和漏洞
由于交通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很难对所有项目进行精确化的质量管理,一般会采用抽样的方式,导致质量管理中的漏洞和疏忽。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不同因素的共同影响,存在很大的变动性,无法真正达到完全符合质量目标,不可避免会出现因质量问题而返工的项目,针对这种现象,施工单位应该重视质量管理中的难点,尽可能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减少施工阶段的经济损害,保证施工的效率。
3完善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具体措施
3.1重视施工前的宣传和教育
施工前的宣传教育是开展施工方案的基础和前提,新员工进入施工现场之前都要接受相关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合格的员工才能正式开始工作。一般工程项目会对施工人员进行三级教育方式:一级教育主要是指安全教育,也是员工首要掌握的知识,了解企业的安全施工要求和安全保护政策等;二级教育施工阶段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工程的特点和性质、施工现场的环境等;三级教育主要包括不同项目施工的安全操作、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需要遵守的规定、材料和设备的保护以及易发生事故的工作环节等。施工人员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是最基本的要求,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
3.2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是关键
由于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特殊性,不仅仅要重视施工人员的管理和培训,还需要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制定的监督管理制度要符合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的要求,并且落到实处,不断优化施工流程,协调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收获预期的经济利益。施工现场存在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直接受到威胁,施工具有范围广、时间长、易受外界影响等特点,加大了施工现场管理的难度,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制定监督管理制度能够为下阶段的施工指明正确的道理,避免施工期间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减少经济损失。
3.3将安全管理放在首要位置
由于交通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企业的经济利益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只有保障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此需要将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与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有很大的关联,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要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工程施工本身的特点直接决定了管理的难度,易出现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破坏社会的稳定发展。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内容和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需要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结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案,将安全放在首位。
3.4加强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协作
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不仅仅只有土建工程相关的知识,同时还涉及到其他领域,这给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大了管理的难度。施工人员应该对各种施工技术的难点和要点有正确的认识,施工中严格遵守规范,区别不同施工技术之间的差异,根据施工的具体要求灵活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确保施工方案真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员工,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建立完善的责任管理机制,项目经理是管理的核心,对每个班组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加强现场的施工质量管理,定期检查施工的质量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达到预期的效果。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道、轻轨等)是属于集多工种、多专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近百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在过去的100多年中,从单一的线路布置,发展到采用先进技术组成的复杂而通畅的轨道交通网络,为城市交通建设引入了立体布局的概念,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都有了迅速发展,很多大城市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的困境,都纷纷在策划并修建大、中运量的地铁或轻轨交通项目。我国大陆现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投入运营,共计约250余km。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深圳、大连、武汉、重庆、长春等,共计约300余km。沈阳、成都、杭州、苏州、西安、哈尔滨等也在积极筹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全国各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达数千km。
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1.1.1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容量运输服务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资源集约利用、环保舒适、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输服务方式,它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扰,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服务水平、显著的资源环境效益,是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1.1.2城市轨道交通是巨大的综合性复杂系统
①建设规模大。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一般有百余千米至数百千米;②技术要求高。几乎涉及到现代土木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所用高新技术领域;③项目投资大。每千米造价达3-4亿元人民币;④建设周期长。单线建设周期要4-5年,线网建设一般要30-50年;参与单位多,有成百上千家;⑤信息海量。建设、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很大,处理工作非常繁重;⑥系统复杂。要考虑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城市发展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建设次序、资源共享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工程策划、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关系等。
1.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难度大
对项目业主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的管理单元(要素)繁杂,包括项目组成的各种资源(人、财、物、信息),包括项目的各种组织形态(单元、部门、单位),包括各种技术(设计、施工、制造、运营)等。
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
上述特点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是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和实践证明,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必须考虑集成化管理。我们将集成化管理的内涵描述为:集成化管理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单元(要素)集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集成体)的行为和过程,所形成的有机整体(集成体)不是管理单元(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进行的再构造和再组合,其目的在于更大程度地提高集成体的整体功能。从本质上讲,集成化管理强调集成体形成后的整体优化性、功能倍增性、共同进化性、相互协同性、结构层次性等。集成化管理的效应最终体现在管理活动的经济效果上,主要包括聚集经济性、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速度经济性、网络经济性等。同样,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必须面向全寿命周期。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是指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工程项目整个寿命周期作为一个完整过程,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和制约成为一体,必须加以全面考虑。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就是必须考虑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应该面向项目涉及到的各种管理单元(要素),包括项目资源、组织、技术等,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进行整合,考虑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管理,提高项目的整体功能和管理效应。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
2.1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一个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涉及到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根据各参与方在整个工程中管理内容和重点的不同,一般分为两个管理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业主方项目管理,它是业主对项目建设、运营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工作,贯穿项目始终,涵盖项目全部,管理的内容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终结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项目建设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项目投产运营,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个系统中,业主方项目管理始终处在核心位置。第二层次是实施方项目管理,它是受业主委托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单位、运营单位实施项目中标签约的那一部分工作内容,所以,他们属于对工程项目的局部管理。本文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特指业主方项目管理。
2.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及其集成化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是将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作为整体来考虑,工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它可定义为对整个线网系统的考虑,也可定义为对一条线路的考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阶段(可行性研究、项目定义等),项目建设实施阶段(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运营管理阶段(运营准备、运营使用)。建设项目的价值是通过建成后的运营实现的,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想是要求项目策划、建设面向运营,要求项目策划、建设和运营的资源、组织、技术、过程一体化,即在项目的策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运营的情况,通过工程项目的策划、建设、运营等环节的充分结合,使工程项目面向运营最终功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
2.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大致有以下2种模式。一是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管理模式,即投资以政府控股公司为主,建设、运营分别由几家公司参与竞争,政府负责监管;二是以政府投资为主,融资、建设、运营、资源利用“一体化”管理模式,即以政府为主负责资本金投入,一家法人公司负责融资、建设、运营、资源利用全过程管理。其存在的问题是,“四分开”管理模式中业主没有解决责任主体对工程从全寿命周期角度进行定义、分析、集成和管理,没有解决全系统管理的完整性和全过程管理的一致性,削弱了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内在联系;“一体化”管理模式中业主没有解决通过市场对建设管理、运营管理的选择性和竞争性,没有解决全寿命周期不同环节的制约和监管,削弱了对工程效率的比较、分析、选择和控制。要加快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必须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水平,必须针对这些存在问题认真研究,探讨解决方法。
2.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或者使建设项目策划阶段业主方开发管理(DM)、实施阶段业主方项目建设管理(OPM)和运营阶段业主方物业运营管理(FM)相互分离,或者使管理者的选择缺少竞争性,导致不少弊端。其主要表现在或者使工程建设的投资、进度、质量目标与运营的成本、接收、功能目标脱节,最终用户需求自决策阶段开始定义偏离,项目参与各方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很好地为全寿命周期目标的实现服务,对不同阶段的任务不能进行很好的衔接,对不同任务之间界面很难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生成的信息不能共享;或者使业主不能利用竞争提高管理效率,不能通过相互制衡来规避风险。随着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实践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尝试用信息集成、过程集成、技术集成、供应链集成、内部业务集成、外部资源集成和工具集成等系统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已经十分必要。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路和内容
3.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路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主要是将现行管理模式中相对分离的建设项目决策阶段业主方开发管理(DM)、实施阶段业主方项目建设管理(OPM)和运营阶段业主方物业运营管理(FM),运用管理集成思想,在管理目标、管理任务、管理组织、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有机集成,建立业主开发管理、建设管理、运营管理集成化的管理系统,同时解决业主主体利用市场进行充分选择管理者的问题,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整体功能的优化和整体价值的提升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目标。
3.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内容主要由目标系统、任务系统、组织系统几个方面组成。3.2.1目标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目标系统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①应从建设项目的整体出发,反映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要求,既包括建设期的目标,更注重运营期的目标;
②应有较大的包容性,既注重业主和用户的需求,也应包括其它相关方的需求;
③应体现对社会的贡献,反映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对项目的要求。
目标系统包括建设目标、运营目标、资源利用目标、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建设目标着重指向工程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投资控制目标。运营目标着重指向服务质量目标、运营成本目标、经济收益目标。资源利用目标强调整合延伸资源,创造延伸收益。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是指对上述目标的整合,着重体现功能目标、费用目标、时间目标、社会目标的统一。全寿命周期功能目标着眼于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目标的统一性,涉及设计质量、施工质量、运营质量、使用功能等,追求系统的整体功能、技术标准、安全保证的优化。全寿命周期费用目标整合了建设投资、运营成本、运营收益、延伸收益目标,追求全寿命周期费用和收益的统一及优化。全寿命周期时间目标包括设计寿命期、建设工期、服务寿命期目标,涉及工程物理寿命与经济寿命的相互关系,追求合理延长物理寿命和正确把握经济寿命。全寿命周期社会目标主要强调项目的社会效应,追求各方满意、环境协调、资源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3.2.2任务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任务系统主要包括过程管理任务、接口管理任务、信息管理任务。
1)过程管理任务
过程管理任务是任务系统的主体,主要涉及:①项目策划;②项目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前期工作计划,招标计划,工期计划,质量计划,资金计划,资源计划)、各任务分项计划、计划管理;③任务结构分解,包括建设任务结构分解(线网规划、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土建施工、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工程验收、资源利用准备、运营筹备)、运营任务结构分解(运营乘务、车辆保障、设施设备)、资源利用任务结构分解(房地产、广告媒介、商贸、通信、咨询);④项目筹资与财务管理,包括筹资模式与方案、财务管理方法与方案;⑤项目招标,包括招标范围、招标模式、招标方案;⑥合同管理,包括合同分类、合同管理模式、合同结构内容、合同风险防范、合同管理方案;⑦项目实施控制,包括总体控制和各任务分项控制,涉及工期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资源控制、安全控制;⑧调试与验收,包括单系统调试、系统总联调、工程与设备验收;⑨运营管理,包括运营模式、运营组织、运营方案、安全保障。
2)接口管理任务
接口管理是任务系统的界面联系,主要涉及接口特点、接口条件、各任务间接口、各任务内接口、接口整合、接口方案。
3)信息管理任务
信息管理是任务系统的交互平台,主要涉及信息标准化(任务结构分解与编码规则)、信息沟通(不同组织、不同过程、不同方面的沟通与信息共享)、信息集成化(基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集成平台框架技术)。
3.2.3组织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系统是指业主组织管理模式,包括建设管理组织模式、运营管理组织模式和资源利用管理组织模式。他既涉及不同管理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业主对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系统的一体化考虑,又涉及同一组织中的整合。
组织系统的一体化考虑主要包括:①不同阶段目标、任务下的项目组织选择;②不同项目组织管理目标的一致性;③管理任务的衔接性;④管理界面的协调性。在同一组织中主要考虑:①岗位设置,包括岗位横向结构(任务部门、职能部门、岗位分解、岗位职责)、岗位纵向结构(扁平化与垂直化、分权与集权)、岗位设置原则(因事设岗、权责对应、指挥集中)、岗位设置方案;②人员配备、考核、培训,包括配备原则(因岗择人、因物器使、择优选用、能级对应)、考核原则(坚持标准、规范程序、观察过程、注重结果、考核与奖惩升迁相结合)、培训原则(更新知识、强化观念、加强沟通、发展潜能)、实施方案;③组织文化与制度建设,强调文化、制度建设的基础与优化;④力量整合,突出整合组织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优化。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重点主要有: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任务衔接、功能优化、费用控制、组织创新和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4.1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着重解决建设期投资、进度、质量目标与运营服务目标的脱节,使建设目标、运营目标、资源利用目标服从于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最终突出交通功能目标,优化费用效益目标,重视服务寿命目标,提升社会发展目标。
4.2全寿命周期任务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任务系统有着内在的联系,必须十分重视各任务的衔接,既要做好不同主体所承担任务的衔接,又要处理好同一主体所承担任务的各种接口关系,特别应注意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等任务的衔接。
4.3全寿命周期功能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功能优化应着重功能分析,力求用较低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可靠地实现全寿命周期功能,提升全寿命周期价值。可以用价值工程的基本表达式V=F/C进行功能优化的分析,其中V代表全寿命周期价值,F代表全寿命周期功能,C代表全寿命周期费用。轨道交通工程的价值取向应是合理的全寿命功能实现、经济的全寿命周期费用下全寿命价值的提升,思路应放在确定全寿命周期功能的合理匹配,追求全寿命周期费用降低上。尤其是功能定位要全面反映工程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规定和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应该包括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环境要求、经济性、美观性等诸多方面,这种满足应贯穿工程的整个寿命周期,以实现合理的需要、适度的满足。要注意功能的匹配,保持功能结构的合理。要着重对工程的基本功能、辅助功能、外观功能等进行分类、整理、评价、定位,保证工程实施的功能前提是正确的,确保基本功能,重视辅助功能,兼顾外观功能。功能优化的最好时机是在工程的决策和实施阶段,功能优化的效果检验和提升是在工程的运营阶段。
4.4全寿命周期费用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期费用控制,①是指项目业主和管理者在投资决策、建设管理、运营管理、资源利用中,在确保功能实现和优化及收益较大化的同时,使全寿命周期的总费用合理并最小化,从而实现全寿命周期费用和收益的统一及优化。②是对项目全过程费用的控制,其控制流程应贯穿项目的决策、建设、运营、开发全过程,通过对项目费用的计划、贯彻、执行、反馈、纠偏、修正和再贯彻这样一个循环管理程序,尽量将项目费用控制在系统最小的范围内。③也是对项目全方位费用的控制,项目管理者要有效地处理项目的费用目标与项目其它目标之间的关系,如功能、时间、收益等目标的关系,以实现合理功能、时间、收益条件下的费用优化,从而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费用控制主要考虑以下方面。①分析整个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结构和控制重点。要从整个系统的结构中分析其全寿命费用的构成,了解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大小,确定整个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比例结构。根据费用比重分析法(也称ABC分析法)的原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整个系统10%—20%的部分其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很高,可定位为A类,作为重点控制考虑,其余可定位为B类和C类,作为次要和一般控制考虑。各个部分的建设费用(一次性投资)和使用费用的比例也有很大差异,可考虑将不同部分的建设费用或使用费用作为费用控制的重点。系统的全寿命周期分为策划、建设、运营等过程,根据经验,越是项目的前期,费用节约的可能性越大,越应该成为费用控制的重点。②分析系统各部分的费用结构和组成。要从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中分析建设费用和使用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功能分析指导下寻找合理的结合点,确定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纵向结构。③分析系统各部分建设费用降低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要重视招标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和充分竞争。要充分利用强有力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来降低费用。④分析系统各部分使用费用降低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等。要研究不同的运营维护和设备维修模式,考虑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对降低费用的作用。⑤分析全寿命周期费用与全寿命周期收益之间的关系,寻找收益减费用的最大化。
4.5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的重点,应解决业主在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优化下项目管理组织的选择;解决业主在不同阶段、不同项目管理组织中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管理任务的衔接性、管理组织的互补性。无论选择何种组织管理模式,应是以业主或业主联合体为主体,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方或集成管理班子,对项目进行全寿命周期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等进行一体化考虑。在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阶段,业主可通过市场选择或委托的方式确定一个管理方或自己作为管理方,既作为全寿命周期的集成管理者,又承担项目开发、建设、运营等具体的管理任务,进行一体化整合,同时,业主要加强对管理质量、效益的监管和考核,及时纠偏,提高效率。
当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又具备了多个投资主体和可供选择的多个管理者时,业主或业主联合体可通过市场选择的方式,确定一个独立的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方,全面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中需要集成整合的一体化问题,并委托或与其一起通过市场选择不同的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或某条线路项目建设、运营一体化管理方;业主或业主联合体也可直接选择不同的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并与其共同建立一个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联合班子,全面考虑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不管何种组织模式,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组织或班子全面考虑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问题,这是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的核心。这一组织创新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业主。
4.6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要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组织或整合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组成联合班子,运用公共的、统一的、信息共享的平台,始终全面地考虑全寿命周期的集成问题,以实现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这一平台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以一个城市的所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参与方为用户对象,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在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中进行信息处理,为所有参与各方提供信息服务,辅助其进行决策、控制、实施的集成化人机系统。这一系统构建应由业主推动,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组织或委托专门班子进行实施。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何清华,陈发标,芦勇.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的思想和组织[J].基建优化,2001,22(2):38-40.
2.交通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信息管理系统为整个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枢纽,它担负着信息汇总、融合和中转的职责。其基本功能表现在:
2.1信息采集功能。这一功能通过数据层来实现。数据层从各子系统按规定的格式提取共享数据,完成对静态交通信息和动态交通信息的重组,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可读性,避免大量数据的冗余。
2.2信息融合功能。根据各个子系统间的功能要求和内在联系,对采集来的信息在一定的准则下加以分类、统计、关联,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信息,以用于交通管理决策。
2.3信息提供与功能。这一功能通过客服端来实现。按各子系统的要求,以规定的格式向子系统传输所需信息;根据服务请求和查询权限提供给客户数据、图形或图像等信息。
3.交通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容
3.1交通工程质量管理
交通工程的质量管理贯彻于建设的整个过程。一是工程质量用表的填报。施工单位相关人员根据施工的准则与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如实填写,然后由信息工程师对填报的施工数据进行审查核实。二是交通工程的质量安全保证员(监理工程师)必须到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处理。三是为了体现了现代信息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施工单位对某些施工项目采用GPS定位系统全程监控工程的施工进展。
3.2交通工程建设进度管理
一是采用PROJECT等先进的报表软件对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施工计划报表进行审查;二是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定期或不定期到工程施工地点进行现场勘察,拍摄施工进度照片或者录像报给业主,以此来验证施工单位编制的进度表,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3.3交通工程的安全管理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所以说对工程的安全管理要贯彻施工的始终。一是对潜在隐患或者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方,工程师应该及时的拍摄标注拍摄日期、地点、拍摄人员等重要信息的照片(录像片),并及时的将图片发送给各有关单位查找原因,及时纠正,确保工程进展。二是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设备(GPS定位系统)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也可以起到预防工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4交通工程的财务管理
在审查各类支付报表时将对各报表中的所有编码(合同号、编码、项目号等)进行审查,对不符合业主颁布的有关编码规则的编码进行修正;上报财务支付月报表时,除提交纸质资料外,还应按要求同时提交用Excel制作的财务支付月报表。
3.5交通工程的文件管理
各单位必须按照业主颁布的编码方法与编码内容对每份文件进行文件编码,编制的各类工程文件,在工程文件首页的显著位置并以黑体字明确标识文件编码;所编制的文件中如引用其他记录在案的文件,均同时标注出所引用文件的编码;参照业主颁布的相关编码方法编制业主颁布的各类表格;各单位上报业主的所有往来文件,在提交纸质文件的同时,提交电子文件,工程文件中非文本文件、图片等,文件经电子化后一并提交给业主。
3.6交通工程的风险管理
首先是沟通风险,众所周知,作为项目经理,与客户保持紧密又良好的沟通是决定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良好的沟通客户既无法准确地获得项目目前的进度情况,也无法向领导汇报,最终可能导致客户不满。然后是范围蔓延和进度控制,一个项目计划制定之后,免不了因为前期某些需求不定或者领导的某些主观意愿需要修改或者增加某些功能,导致范围变更,从而需要在已有计划中插入或者修改部分活动的进度,导致进度滞后,影响关键路径上的进度,造成整体工期延后。由于项目工期的较长,就会有人员心理疲惫的风险,导致人员流动性增强,再加上如果没有合理的鼓励机制,就有可能造成项目成员尤其是核心成员的流失,对项目风险极大。
4.信息管理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4.1工程信息的平台
2003年11月开始建造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工程信息的上就形成了大桥指挥部、监理和承包单位三方面的信息传递平台。相关单位均可以通过此平台来工程新闻、会议、公告、天气预报、技术信息等,并且在权限允许的情况卜还可以通过手机短息的发生来通知有关人员,保证能使得消息在第一时间通知到个人。通过建立这样的一个信息平台,大大的节约了承包单位和业主的夠沟通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能极大的较少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4.2施工数据采集系统运用
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对项目施工过程中有价值的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和存储归档,并向业主提供查询,检索所需数据的手段,为将来可能的扩展应用(如桥梁健康管理系统,各种数据分析系统,可视化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其涉及各个方而,包括质量、进度、安全、资金等,数据类型包括文档、图片和视频。参建单位可以通过此系统,将工程数据以及相关信息及时上报给业主和监理。同时业主和监理对上报信息进行处理和汇总,以达到交互的目的,它是大桥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以后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施工数据采集系统还可将承包商,监理方产生的原始数据记录(包括电记录和扫描后的纸而记录)以附件形式连同结构化的施工数据一同汇总和保存。
5.未来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趋势展望
移动的数据采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4G的大面积推广和5G网络的推出,很多的工程信息采集将会在现场实时采集,信息的丰富程度会大大提高,文本、声音、图片、影响、重要指标将会通过智能设备进行移动采集。
无处不在的感知: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等信息将会依托大量的传感器,诸如温度、湿度、变形、位移、厚度、材料的识别、质量检测结果的数据,将会实现设备间的无干扰传输和共享,让信息造假无处存在,让科学管理的决策基础更加真实,更加完整,更加可靠。
该系统设计具有公交线路查询、公交站台查询及具有最少换乘次数的公交换乘查询等功能,并可将这些功能的查询结果在GoogleMaps上显示,为乘客的公交出行提供准确、及时、优化的公交信息服务和出行辅助计划。
本文还介绍了当前流行的网站开发技术Ajax,并在本系统中尝试实现。本系统所采用的开发技术都是目前刚刚兴起且较流行的技术,是今后WebGIS开发的方向之一,就有一定的创新性。
关键词:WebGIS;GoogleMaps(API);公交;查询;换乘;
Abstract
Thisarticle,whichisbasedonthepublictransportationelementinformationofcityofBeijingandthecharacterofbuspassengertravel,designsandopensoutBeijingpublictransportationguidingsystem,toimprovetheappealfromcitypublictransportationtopassengers’travelingandprovideserviceofexact,intimeandimprovedpublictransportationinformation.ThesystemisbasedonfreemapnamedasGoogleMapsprovidedbyGoogle,usingAccesstodescribeandconstructthedatastoragestructureofpublictransportationnetworks,andalsomakinguseofASP’SADOasanexploitationtooltoconnectandvisitDatabaseServer,realizingthemanagementandinquiryofpublictransportationroutesandtheirstations’datainformation.Thissystemachievessuchfunctionsasfollowing,bytransferringGoogleMapsAPI,usingjavascriptasitslanguage,incustomerportitwillshowbusroute,stationsandotherinformationintheBrowser.
2轨道交通工程的风险要素评估
(1)制定风险管理体系。应结合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标准与要求,着眼于轨道交通发展现状,针对轨道交通质量安全策划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案,其内容涉及参建各方职责、风险管理内容以及各部分管理要求等。
(2)整体性评估。应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工程相关文件以及各类管理要求,根据工程自身特征、水文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周边环境制约因素对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存在的风险因素展开综合评估,由此对轨道交通项目形成整体性的风险评估结果,对其管理要求以及风险等级予以明确。组织专家小组负责风险评审工作,与参建各方展开风险交底,明确关键风险点,例如轨道交通建设线路是否穿越保护性设施、历史建筑、局部不良地质、立交桥与铁路桥以及市政重要管线,或者在机场临近区域施工、桥桩基础施工风险以及盾构小曲率推进要点、下穿地表水体或穿越高速公路等等。
(3)动态性评估。开工前应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施工工艺、总体筹划、周边环境以及施工工序,由监理方指导参建各方评估本部单位工程中存在的风险要素,明确管理过程中的各个关键风险点。然后由安全管理机构对各单位提交的风险评估报告进行汇总,然后交由专家小组评估审核,制定初步的风险申报文件,并向建设单位提交。
3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机构应为参建各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标准,用于对安全管理标准化模式的执行做出相应的检查和考核。现场安全管理以规范化的行为和管理程序为主要对象,而巡检则是主要执行方式。巡检执行者由专家工作组以及施工现场监察小组组成,其工作内容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1)参建各方。对现场各项建设程序进行检查,评估其规范与否;审核各项审批以及备案程序是否已经到位;检查工程关键部位、工序以及分部分项工程中具有较高危险性的部分,尤其是具有较高危险性且已超出一定规模的分项工程,应确认其遵循既定规程接受审批,或根据专家论证后施工技术方案贯彻落实;应对现场施工行为安全进行严密监控,关注现场危险源以及各环节施工违规操作行为,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2)施工企业。评估现场施工方是否就总分包行为构建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应对施工企业施工资质所发生的动态性变化予以严格审查,同时还应全面掌握企业工作人员资质动态变化、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应对专业分包以及劳务分包进行检查,确认其合法与否;确认总承包方在主体工程结构施工方面是否如约完工,或检查其有无非法转包行为;应对施工方现场管理控制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认其是否存在以包代管的行为,或者是否存在两级管理(施工单位与项目部)现象。
(3)监理方。应对监理企业资质动态变化予以检查,掌握其工作人员资质变化情况,了解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以及其他规章制度;应对监理方安全监理工作人员以及监理数量进行检查,确认其有无违背合同之举;应在施工现场对监理方执业行为、总监与工作人员到位情况、服务承诺是否实现等管理行为进行检查;应就现场监理工作展开评估,确认其有无及时察觉施工违规行为,并提出相应的书面整改要求,后期是否及时开展整改复查工作。
(4)应做好薄弱部位的质控工作,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管理办法》可知,申请安全监督手续办理或者申领施工许可证时建设单位应出具具有较大危险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以及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其次应遵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由建设单位全权负责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2工程建设中风险管理
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4-10]是1号线建设风险管理实施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苏州轨道建设有限公司联合课题研究单位和工程施工单位共同成立了现场风险管理小组(见图1),绘制了现场风险管理实施技术路线图(见图2),编制了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制定了现场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了现场风险管理日常工作内容.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2.1工程建设现场风险管理工作制度
1)工程建设风险管理例会制度.每周参加工程例会,风险管理小组通报上周安全状况,违章处罚情况,宣传近期有关安全教育文件,分析本周安全风险形势,点评工程施工中潜在的风险源及防范问题,强调风险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施工方在周例会中应总结上阶段土建工程进展情况和现场风险控制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且在下阶段工程进度安排的基础上,对相关土建技术风险的各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2)现场风险告示制度.对于三级及以下风险,在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施工区域的醒目位置树立“危险作业每日告示牌”,予以提醒和警示(见图3).3)重大风险管理PDCA制度.针对重大风险源(四级及以上),引入PDCA(Plan、Do、Check、Action)管理方法.要求工程设计方、施工方与建设指挥部等单位共同完成潜在的风险识别,并完成重大风险点汇编.随后,由设计方编制重大风险专项设计,施工方编制重大风险专项施工组织,我方编制专项技术指南.最后由施工方制定相应的风险施工控制措施并落实到具体的相关责任人,在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施工区域的醒目位置树立“危险作业每日告示牌”,予以提醒和警示.要求在工程例会上进行前期部署和后期总结.4)日常巡查与记录管理制度.建立定期安全风险管理检查制度,对施工重点环节进行检查,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状况进行检查.对现场进行巡查,巡查过程中若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拍照留存,并予以上报.若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应及时召开安全工作碰头会,交代隐患事实,要求落实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以整改后附照片进行闭环回复.
2.2现场风险管理职责与权限
1)施工风险管理责任明确.结合工程施工管理与参与单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明确工程施工风险管理责任如下:①建设单位工程风险管理采用分级管理策略.建设单位是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协调与组织主体,负责统领工程施工现场风险管理,对工程施工各参与单位的风险管理方案实行审查,监督实施施工过程风险监控、安全状态判定和风险事故处理.对重大安全事故,及时上报上级主管单位和政府部门,启动工程事故应急预案,并负责组织工程现场抢险.②设计单位负责完成重大安全风险源的辨识、确定其安全专项设计.结合土建工程施工进度要求进行重大风险的专项设计交底、变更交底等.③施工单位承担工程风险管理实施责任,主要负责施工准备期和施工过程中风险源的补充识别与动态风险评估,编制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案和具体风险控制措施,执行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及风险事务处理等.④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承担合同中约定的相关风险管理责任.⑤技术风险课题组,承担工程施工风险察勘责任,主要为工程建设单位进行现场施工全过程的风险动态察勘,汇报现场风险管理现状,预测下阶段风险管理的重点及发展趋势等.⑥工程风险管理小组由总师室负责组织成立,主要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和技术风险课题组分派人员组成,负责现场施工风险管理的组织、督促与协调等责任,同时协助工程风险事故的应急决策与组织.2)风险管理人员权限,包括:①获得现场技术资料.各相关单位应予以提供相应的现场技术资料;②现场巡查.风险管理人员有权进入现场进行巡查,对风险点进行跟踪,定期、不定期地对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状况进行巡查,作好记录并向总师室汇报;督促施工单位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③现场监测数据.第三方监测单位负责收集、汇总和及时提供给风险管理人员,确保监控数据的真实、准确;④信息上报.现场风险管理人员在每周末、每月末,依据监测数据、工况进度和巡查情况,总结分析和预测所负责范围内的风险源和工点的安全状态变化情况,形成周报和月报,经负责人签字,报送总师室和工程部;⑤周报和月报文件记录;⑥参加工程例会.风险管理人员应参加每周的工程例会,将本周风险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并根据施工方提供的施工进度以及相关风险点,对下周工作进行安排.
2.3现场风险管理日常工作内容
1)现场查勘及风险补充分析.工作内容包括:①现场查勘.在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小组现场管理人员应当定时和不定时地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现场风险查勘.主要包括:施工现场情况核查与补充调查: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新的或是与原勘察报告中有重大不同的环境情况,应上报总师室和工程部,由总师室和工程部联合安排相关单位进行核查及补充调查.工程施工动态查勘: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展及相应动态变化进行查勘,从而能够密切关注并跟踪风险点是否有新增、转移或是风险等级变化,为补充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施工对环境影响变化的查勘:在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跟踪其变化过程及预测其发展趋势及变化动向.②风险补充分析.通过现场查勘,总结与技术相关的重大风险点的新增情况与变动情况,会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补充分析,并由设计和施工单位制定《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修订表》,报总师室和工程部审核.2)施工过程现场巡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的风险管理.通过现场巡查,了解施工进度、施工情况及风险源现场风险控制的落实情况.同时跟踪风险点,及时掌握风险点的变化情况.3)监测数据分析整理.每日由第三方监测单位向风险管理小组提供当日的相关监测数据,并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风险管理小组应及时整理当日监测数据,并对数据做有针对性的有效分析,从而确定当日的施工情况是否存在风险,并预估次日的风险情况,如存在重大风险及时呈报总师室和工程部.4)资料分析处理和信息上报.①资料分析处理.将一周内的现场查勘、巡查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土建技术方面风险的针对性分析,结合第三方监测数据的分析,将每周的工程进展情况、风险管理情况汇总、下周风险管理重点以及风险管理情况建议汇总,形成《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动态风险管理工作周报》.将一个月内的4次周报进行分析,必要时补充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内容,编制《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动态风险管理工作月报》.②信息上报,包括:周报,将上述编制的《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动态风险管理工作周报》以一周为周期向各分段管理公司总师室和工程部提交;月报,将上述编制的《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动态风险管理工作月报》以一月为周期向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师室和工程部提交.5)风险响应.①预警预报.现场施工应建立一套系统的风险监控和预警预报体系.特别是对于工程重大风险点,应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其发展状态,编制《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监控数据分析表》.具体工作包括:根据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过程中的风险特点,配合确定合理的工程监测方案,根据施工要求由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制定风险预警标准;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监测结果和风险事故建立对应关系,以便使用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对风险事故进行预判;确定基于监测结果的风险评价等级;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风险的动态评价;如果发现异常或超过警戒值,应及时进行风险报警,采取规避措施,做好风险事故处理准备工作.②风险事故处理.风险事故发生时,风险管理小组现场人员:及时了解事故现状;立即向风险小组负责人上报事故情况;立即向工程总师室和工程部上报事故情况;事故处理后,风险管理小组应如实记录,内容有风险事故情况、风险事故处理方法、风险事故处理效果、风险事故损失情况;根据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建设进度,按照项目要求按期形成《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记录表》.6)重大风险源的专项风险管理.①重大风险源的专项分析.对于施工过程中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的重大风险源,应要求设计方、施工方、风险咨询方共同识别并完成重大风险点汇编,做出针对性的专项风险分析.根据《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清单》和《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等级表》所汇总出的重大风险,有针对性地选择重要风险事故进行风险决策、管理和控制,制定土建施工技术风险事故“一说明三处理”方案.由工程经验丰富的专家、技术人员填写表格,并由监理专家和总师室、工程部进行审核.根据对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研究,最终形成如下成果:《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说明》、《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预防处理》、《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征兆处理》、《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后处理》.②重大风险源的专项管理.由设计方编制重大风险专项设计,施工方编制重大风险专项施工组织,技术风险课题组编制专项指南.在施工过程中,根据重大风险源的专项分析结果,以工程进度和具体分部工程为节点,风险管理小组现场进行高密度的巡查,确保各项施工保护措施的实施.如实填写《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控制措施落实表》.同时确保及时跟踪重大风险源的动态变化状况.③重大风险源的专项控制措施.由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风险咨询单位和专家小组共同对工程中重大风险源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形成重大风险源专项控制措施《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控制措施》.在重大风险点相应分部工程施工前,制定《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跟踪表》,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各项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如实填写《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控制措施落实表》.④重大风险事故的专项处理.若有重大风险事故发生时,应及时上报工程总师室和工程部,由总师室和工程部组建的重大风险事故处理小组赴现场进行事故了解、分析并决策形成处理方案.风险事故处理结束后,应形成事故情况、事故处理方案、事故处理结果和事故损失情况的记录备案,形成《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技术风险事故记录表》.
施工前加强对产品及原材料的质量合格检验,这是一道最重要的质量管理程序,拒绝任何不符合设计或技术规范要求的产品或原材料进入施工场地。原材料的主要控制内容如下。(1)水泥的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定性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和含水率,如其含泥量超出标准规定值时,应进行冲洗;外加剂和掺合料必须经过试验,符合要求方可使用,掺量必须严格按照产品技术说明书的规定或试验配合比的规定。外加剂应事先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在混凝土拌合物搅拌时均匀投入,严禁干粉投料;现场配合比换算、拌和、运输的过程控制对交通安全设施的质量起到控制性的作用,如标志牌、波形梁护栏、隔离栅等的质量隐患往往不是出现在安装过程中,而是出现在进场构件的质量上,安装的检验比较容易控制,有缺陷也比较容易发现和纠正,但进场材料的质量问题,往往不易及时发现,通常在使用过程中才能逐渐暴露出来,因此,进场材料和构件的质量检验十分重要。(2)有关人员必须到进货的生产厂家检查和确认其生产设备能力、工艺水平及其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并在供货过程中,不定期地进行巡查,以保证生产厂商提供的产品合格,产品进场后,技术人员要依据规范的规定试验和检验,确认后方可用于安装,发现疑问时,还可以增加相应的检测项目和频率。
1.2 工序流程的控制
把好质量关,消除工程中隐含的不合格工序的发生。如护栏的工序:到达现场-设置安全措施-基础放样、修整或开挖基坑-浇筑砼基础-立柱安装-护栏板安装-调校-清理现场-完成其中的基础放样和基础混凝土的浇筑等隐蔽部位也应重点控制。
1.3 技术人员的控制
技术人员是运用广泛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加强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教育项目部的工程技术人员,使他们认识到创精品工程最重要的是先从达到合同要求的质量目标做起,认真自觉地履行监理程序,从最基本的施工要素做起,严把质量关。
2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管理的应用
2.1 公路交通标线施工技术
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标线技术中要把握好施工的时间和温度,必须将施工温度控制在6℃~33℃之间,当温度过高,车流量过大时,要增加车辆禁行的时间,确保工程的正常施工。在公路交通标线施工中施工的温度和速度都会对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体工程的质量。这些因素的存在,对技术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确保标线涂料的质量,才能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在整体施工流程中,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与施工材料的性能相结合,才能根据施工现场的温度做好适当的调试,保障工程质量的达标。
2.2 公路交通标志施工技术
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中交通标志具有分布广、结构多、类型多的特点。在施工前要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以设计图纸为导向,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的勘察,对周围的环境做好记录,防止施工中出现过多的问题。做好交通标志樁号的记录及标志版面设计内容的分析研究,放置好交通标志后,要进行360度无死角的检测,对其进行适当的角度调整,确保视线观测范围的通畅。在高压线放置中,必须将其设置在准确的位置,才能保证交通安全标志设施功能的发挥。
在交通安全设施标志施工技术中要对互通立交区段的开挖高度重视,在施工过程中防止对立交区内光缆、电线的破坏。在标志设施基坑挖方中,要将没有用到的材料运出,还要保障基坑排水功能的有效发挥。
交通安全设施标志面板要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对其形状、图案、颜色、字样及选用的材质进行设计。为了保障交通标志面板的平整度,通常采用面积小于8平方米,厚度为2毫米的铝合金板。还有一些交通安全设施的标志板采用了铝合金龙骨加固技术,这是在铝板与铝板金龙骨之间采用铆接加固的一种方法,以此增加交通标志面板的稳定性。现阶段在交通安全指示标志施工技术中已经采用了焊接拼接技术,但这种施工技术很难使板面的平整度得到有效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耗力大,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低,还易损坏标志面板。随着道路交通等级的不断上升,车辆行驶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要求交通安全设施标志的尺寸必须扩大,质量必须提高。在标志面板施工中,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采用新的拼接技术,简化施工的操作流程,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标志面板数字自动化的有效控制,提高公路交通标志施工的技术水平。
2.3 公路交通护栏施工技术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中护栏立柱的设置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的标记并结合路桥工程中路基中心与标高的相关文献进行材质选择及施工。在交通护栏施工中可以选用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设备做好护栏立杆的测量工作,同时还要根据护栏之间的间距,选择不同高度的标杆。当立杆放样时,出现间距零头必须采用科学的调整方式对零头数按比例分配。放样结束后,要进行严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立柱施工中常常采用的是打桩机打入技术,在打入立柱的时候要确保柱体的准确位置,当打入太深时,要做好拔出及二次打入的准备,这样才能提高公路交通护栏技术的精准度。
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护栏施工中,通常采用的钻孔施工技术,主要是利用打入地下的钢立柱、波形梁护栏板等设施构建出完善的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其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公路交通的安全,防止事故撞击对路面的过大损害。公路路基主要是由石土经过压实技术的处理构建出来的,在立柱打入施工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二灰碎石土层的处理,针对这种情况,最常用的就是开挖技术,即在立柱安装的地方进行孔穴开挖,再用风镐等机械设备对二灰碎石进行精准地凿除,随后将立柱打入设计深度,最后进行材料回填。
2.4 公路交通隔离栅的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038-01
一、交通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交通工程管理,是公路建设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公路建设过程中有关施工和养护方而的组织与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基础管理环节。
交通工程管理中,交通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现时特点的施工质量管理方式和质量保证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己成为当务之急。要想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地完成交通工程建设,就必须对工程质量事故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做好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
我国交通日益发达,公路的里程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公路的养护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涵盖了体制机制、养护工程、规费征收、路产保护、队伍建设、行业稳定等众多领域。如果说公路建设是前提,养护管理就是保障,建设成就越大,养护管理任务责任越重,公路建设是积极的发展,而养护管理则是永续的发展。
二、我国交通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公路工程管理模式的不同和管理层次的多元化,在施工管理中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浪费严重,施工质量监管不严格,偷工减料的现象突出,延期完工的现象时有发生等很诸多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公路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目前我国的交通养护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养护管理体制落后。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养护经费来源主要采用拨款形式,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些方而己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其次,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有些地方甚至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造成了社会资源的重复配置,浪费了人力、物力。
三、我国交通工程管理的改革手段
(一)交通工程管理中施工管理的改革手段
1.首先要要抓好各施工阶段的管理,对施工单位的各施工阶段要定期检查,制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质量管理小目标,具体细化每项工作。采取的措施首先一定要合理得当,让人信服,对存在的问题质监部门以书而形式发至施工单位,以提高工程质量。另外,根据公路项目招投标工作存在问题,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公开、公平的招投标工作机制,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
2.完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高度重视基层的施工质量,从质量教育入手,把“质量第一”的观点溶化到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中,要分层次,一级一级的落实下去,尽量将复杂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符合大众的口味,使职工们认识到质量问题不仅是经济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公司和国家的前途和发展。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
(二)交通工程管理中养护管理的改革手段
1利用科技手段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
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依据。其次,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分析更加快捷、准确。另外,学习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加强监管力度
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公路养护管理养护工程要建立竞争机制,要求养护人员要有竞争意识,具备全方位养护能力,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政府要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横断科学,是把道路、车辆和人以及与此三者有关的环境综合在统一的体系中一起进行研究和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的学科多,社会科学方面有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自然科学方面有数学、动力学、物理学、汽车学、预测学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特点。
交通工程学从其研究内容及应用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l)系统性:交通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的大系统,因此交通工程学是运用系统分析和系统工程原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综合性:交通工程学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体系;3)动态性:交通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即交通系统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随机变化,因此在交通状态分析过程和控制中,应注意进行动态分析;4)实践性:交通工程所面临的问题,多来自交通设计和交通管理实践,交通工程理论的形成是不断反复实践的结果,因此,交通工程学的应用和发展,始终离不开交通管理和工程实践。
3、问题的提出。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应用的一门技术学科,通俗地讲是研究人、车、路三者关系的学科。
因此,在交通工程的教学中,一方面应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应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特另纵我校交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更应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交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的必要性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把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应用于交通管理实践,使行车安全、迅速、经济、舒适和低公害,是学习交通工程学的根本目的。随着现代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急需优秀交通管理人才。因此,交通工程学的教学工作不仅要传播交通工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独立的、综合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交通工程学教学实践环节提供了一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使形式化的知识向内在化的能力转变。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从交通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交通工程学教学实践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学实践
由于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是新建专业,没有经验可言,但在(交通工程学)教学中设置实践环节却是教研室全体教师一致的意见。我们借鉴了一些学校的教学方法,如西南交通大学在教学中增设交通调查,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在教学中增设课程设计……,我们即在教学中增设了“城市交叉通调查”,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同学们相互协作的精神,培养同学们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年的交通工程本科生(99级1、2、3班共87人)《交通工程学》教学中,特别安排出8学时交通调查。
内容:在某一地点作周期调查,掌握交通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措施:在选定交叉口人口道设置4组(每组5一6人)交通调查点,对交叉口的汽车交通量作连续人工调查。
地点:百货大楼;汉龙桥;天津桥;富临桥。
时间:2001.11.9(星期五),上午8:00一下午4,00。
要求:在调查结束后
1.每组交“统计结果表”一份;
2.每一交叉“交叉通量”图一张(A4);作“1日内(8小时)交通变化图”1张(米格纸);
3.每一交叉口写出“交通调查报告”论文1份;(3000字);
4.每一同学写出与调查内容有关的“交通调查报告”1份。(要求800字以上)
四、教学实践效果
1、突出合作性。
进行交通调查是在事先选择好的交叉口进行的(百货大楼、汉龙桥、天津桥、富临桥),均为十字交叉口,每一人口需5一一一6名同学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准确、完整的实验数据,任何一名同学或几名同学配合不协调,都会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准确,不能反映实际交通状况,只有共同合作,分工到人,认真对待才能圆满完成调查任务。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数据整理工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因此,教学实践实质上也锻炼了同学们的集体观念,这对进行交通管理工作是个很好的基础训练。
2、巩固基础知识。
教学实践和前提是学生必须对所学基础知识准确掌握,如果没有学好基础知识,就无法正确进行交通调查,更谈不上完成高质量的论父写作。通过实际操作与现场教学指导紧密结合,教师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可当场进行指导,通过现场讲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扎实。
3、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学生在搜集原始资料、统计调查资料、制图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知识的理论,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各步工作独立完成的教学实践基本要求。这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4、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社会需求及教学要求来看,都应该重视并提高这种能力。社会不需要高分低能的人,需要的是懂理论,懂技术、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的合格大学生。因此,教学实践又是一种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最有效的必要手段。
5、增强分析间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资料统计及实际交通状况,发现问题,并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这无疑是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五、论文评审及实践总结
由于该实践环节要求小组写出总结性论文,每一同学写出与实践相关的调查报告,不规定具体的报告形式和内容要求,所以同学们写出的论文丰富多彩,即有紧扣调查内容的报告,也有发现其它问题的报告,如交通管理、信号装置的配置、接近交叉口的停车场影响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相互干扰、违章行驶、交警执法存在的问题等等,同学们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从现场发现间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交通工程教学实践结束两周举行论文讲评工作。指导教师对优秀的文章在全班进行讲评,内容包括实验方法、资料收集、数据及结果分析,特别是对论述深度、层次、逻辑、结论的正确性及路口几何尺寸图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一般的文章指出不足之处,目的是通过优秀与一般文章的比较,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教学实践环节,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为今后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次讲评还针对有些同学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展开讨论,既为提出问题的同学找到了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及评价指标,又让更多的同学开扩了思路。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50-01
一、前言
《交通系统工程》是由《运筹学》和《系统工程》两门课整合形成的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经过整合后,本门课的内容更加集中反映交通管理专业应具有的系统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应当总结和继承以往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并结合新的形势,进一步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使学生在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将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和原理应用到交通管理实践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交通系统工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知识,应用知识和计算机应用。《交通系统工程》的基础知识是由《运筹学》和《系统工程》两门课整合后形成的。《交通系统工程》也是一门应用学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学到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更要具备较强的面对交通问题的建模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系统工程是以大型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目的进行设计、开发、管理与控制,以期达到总体效果最优的理论和方法。
在《交通系统工程》课程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交通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计算机的应用,使系统工程的理论与交通实践更直观、更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指导学生用所学过的编程语言编写典型算法的计算机程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二是在教学中详细介绍多种求解系统工程问题的成熟软件,使学生及时掌握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适合的计算机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应用案例的编写
着重编写系统工程理论在交通中应用的案例,内容有利用系统工程的有关算法研究高速公路交通控制、交通分配、路径诱导、交通量预测、交通事故预测、道路交通管理评价、交通安全管理评价、智能交通系统评价等问题,使学生掌握解决交通问题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各种简单和复杂的交通现象正确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运用系统工程的思路和方法研究交通系统、交通管理、智能交通、交通管理规划、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交通设计等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同时,还整理完成了目前常用的、较成熟的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软件的使用方法,这些软件包括:EXCEL、MATLAB、MATHEMATICA和LINDO等。
四、教学内容和应用案例的应用
研究成果已在本科《交通系统工程》教学中得到应用,促进了本门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不仅如次,为了更好地推广上述研究成果,我们还综合采用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结合《交通系统工程》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结合各章节的基础理论,讲授了一些相关的道路交通问题的实际案例,如用系统观点分析交通系统、高速公路多匝道整体定时控制的调节率计算、利用最短路算法进行交通分配、城市交通管理评价体系、城市交通安全管理评价、层次分析法应用等,通过实际案例讲解理论、计算步骤和计算过程,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清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的方法。通过成立兴趣小组,开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有利于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并解决交通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自信心、成就感和团队协作精神。教学中要求学生利用系统工程有关原理讨论熟悉的交通问题,如交通事故预防对策研究——以系统工程方法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系统、关于北京市未来汽车保有量的预测、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系统方法解决换乘枢纽交通问题、解析结构模型在城市交通分析中的应用等,并要求撰写论文,然后在课堂上做报告。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报告及讨论非常热烈,效果比较好。
(三)软件演示法
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只讲授有关算法的原理、解法及应用,并不介绍相关的求解软件。目前,计算机应用已非常普遍,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作为交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交通系统工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探讨之处。在这门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中,整合教学内容及其研究、整理和编写系统工程理论在道路交通中应用的案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案例分析,将系统工程理论、相关交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可以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掌握相关的交通专业知识,并学会使用常用的数学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