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0:10: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引言
客户服务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客户服务能够提高客户满意的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客户服务,把客户服务作为企业区别于其竞争对手的一种重要手段。
不同的企业对客户服务有不同的理解,从供应链的角度,客户服务可以理解为企业从接受客户订单开始到商品交付给客户以及售后服务等整个环节中,在创造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方面所发生的服务活动。
客户服务水平是衡量供应链系统为客户创造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能力的尺度,它体现了企业能否留住老客户、赢得新客户的能力,直接影响企业能占市场份额的多少,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最佳客户服务水平策略的制定
制定客户服务策略,常用的是客户服务调查法。客户服务调查分为三个步骤:1.外部客户服务调查分析;2.企业内部客户服务能力分析;3.制定合适的客户服务策略。
外部客户服务调查分析就是从企业外部客户调查开始,识别客户在进行购买决策时考虑的重要客户服务要素,诸如订货周期、库存可得性、可靠性、退货与投诉、故障处理等;通过外部市场访谈、问卷调查可以获取每个要素的重要程度。
企业内部客户服务能力分析就是检查企业实际的客户服务能力及这种能力与客户服务需求之间的差距,为制定客户服务策略提供依据;通过企业内外相关人员的评估可以获取企业客户服务的现状。
例如,某布料厂与多个服装厂建立有供需关系。通过走访调查得知客户对服务要素的重视程度(最重要为1):订货周期(0.11)、可得性(0.6)、可靠性(0.11)、退货与投诉(0.1)、故障处理(0.08)。
通过企业内外相关人员的评估[满分100,(企业外部人员赋分+企业内部人员赋分)÷2求出每项均值]得知企业的服务能力优劣程度:订货周期(80)、可得性(75)、可靠性(80)、退货与投诉(76)、故障处理(89)。
借助外部客户服务调查分析与企业内部客户服务能力分析的信息,管理层就能够制定合适的客户服务策略。见下表。本例中,商品的可得性一项总分最大,可作为本企业客户服务管理中重点发展策略。
三、最佳客户服务水平的确定
一旦制定出企业的客户服务策略,运用统计学的知识,我们就可以分别建立客户服务水平与销售收入及相关成本的函数关系,进而确定出最佳的客户服务水平。
据研究表明,客户服务水平与销售收入之间存在类似图-1的函数关系。
接上例,假设该布料厂已知其销售函数为,其中SL为服务水平,表示在2天内的交货率(即服务的可得性);已知其相应的成本函数为。此时,我们可得该企业的利润函数表达式为,式中P表示利润,对该利润函数求关于服务水平的导数,并令结果等于0,可得最佳服务水平为90%。说明,该企业如果把服务水平确定为在2天内的准确交货率为90%时,获得的利润最大。
四、最佳客户服务水平策略的实施
通过分析,我们已经把在2天内的交货率保持在90%确定为最佳客户服务水平,下一步就是针对客户关注的服务要素制定绩效标准并付诸实施:首先为每一项服务要素制定能够量化的绩效标准;然后评价每一项服务要素的实际绩效水平;分析实际服务水平与标准水平之间的差距;采取改进性措施,使实际绩效水平与目标水平相一致。
有效的客户服务标准应当满足:
1.每一项标准能够被量化;2.客户服务绩效标准的制定具有动态性,以确保企业的客户服务策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要;3.实际服务水平与标准服务水平有差距时,能够通过过程控制达到对客户服务的控制,进而找到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图-4,以查找不能如期交货的原因为例,我们可以逐级调查引起不能如期交货的深层原因。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155-001
“适宜的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身体的健康有益于心理健康”,国家公务员作为国家各级决策系统的领导者和服务者,随着工作强度的加大、脑力劳动和静坐时间的增长,日常身体活动的时间相对较少,近一段时期以来报道和关注有关公务员“亚健康”的比例在不断增多。河北作为发展中的环京津商务圈的主要省份,省直机关公务员的身心健康是其从事一切工作、决策以及服务社会的必要前提,调查和了解我省省直机关公务员参与体育锻炼以及心理健康水平是促进河北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科研支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河北省省直机关在职在编的公务员。
2.研究方法
主要应用目前国内外有较高效度具的“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和自编的体育运动习惯调查问卷,对各省直机关公务员进行随机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239份,回收209份,有效问卷200份;最后将统计数据结果与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与综合、归纳整理并撰写成文。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整体健康状况分析
按照评分标准计算出了每份有效问卷的总分,得出河北省省直机关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将得出结果进行等级划分,整体分析河北省省直机关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轻度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为15%,中度及重度心理障碍人数仅为8%;根据200份有效调查问卷结果中最低分仅为126分,最大值为279分,对各项目进行因子归类,寻找各因子中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或心理障碍的表现发现,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和焦虑排在影响河北省省直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前三位,尤其以轻度心理障碍人群中这三项因子得分较高。
2河北省省直机关公务员中不同锻炼习惯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将公务员人群中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行划分,SCL-90总分的排序是参加体育锻炼的公务员小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公务员,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公务员小于不锻炼公务员,且在各问题心理状况中各分数段人群也呈相同的分布趋势,说明体育锻炼可以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水平。同样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各因子指标得分,分析三个人群中不同心理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
表1不同体育锻炼习惯人群SCL-90各因子分平均分的比较分析
因子 经常锻炼 不经常锻炼 不锻炼
躯体化 1.01 2.14 1.69
忧郁 1.26 1.35 1.87
强迫 2.09 2.47 2.11
人际关系敏感 2.27 2.86 2.81
焦虑 1.36 1.49 2.44
敌对 1.79 1.77 1.81
恐怖 1.77 1.87 1.71
偏执 1.21 1.35 1.81
精神病 1.34 1.38 1.32
其他 1.52 1.82 1.52
分析表1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的各项心理因子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群、几乎不锻炼人群相比较,各项指标皆低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几乎不锻炼人群;其中参加体育锻炼的公务员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强迫因子和焦虑因子、躯体化因子和偏执因子、其它(饮食与睡眠)因子得分与其它两个人群有较大差异;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们的敌对因子,使人产生好斗心理,因此在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群中敌对因子得分平均值高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不经常参加爱体育锻炼人群与几乎不锻炼人群相比,在忧郁因子、焦虑因子和偏执因子以及其他因子得分平均值上有较大差异,但不经常锻炼人群在躯体化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和强迫症状因子以及恐怖因子比从不锻炼人群较高;分析两类人群中,从不锻炼人群中以女性公务员为主,这与女性在以上方面情绪或心理表现较低有关,而在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以男性公务员为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由于一些其它原因并不能经常性的、固定时间内参加体育锻炼,因此对躯体化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和强迫症状因子和恐怖因子关注度和敏感度较高。
3.不同体育项目锻炼下省直机关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对于参加不同项目的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水平都有积极的影响,各心理因子的得分平均值均在2分以下;将篮球、足球归为同场竞技类身体对抗项目,乒羽球隔网竞技对抗项目和舞蹈类自我表现项目中:男性公务员中从事身体对抗类项目锻炼的人数较多,身体对抗项目提高躯体化因子、敌对因子和人际关系因子的敏感度,但因为羽毛球水平的提高对身体运动强度的要求较高,因此从事羽毛球项目的锻炼者躯体化因子得分也相对乒乓球和舞蹈类项目的躯体化因子得分较高;女性公务员人群中选择运动量适中乒乓球、羽毛球和舞蹈类项目可以有效改善躯体化、忧郁、焦虑和敌对因子心理状况;不同项目的体育锻炼都对精神病和饮食、睡眠心理因子有积极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体育锻炼对公务员人群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调节公务员因人际关工作压力等造成的睡眠、饮食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对强迫、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和偏执等方面的心理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保税物流是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重要桥梁,是拉动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沟通国内外两个市场,促进国内外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重要工具。在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中,保税物流企业须充分利用其政策优势地位,从支持国内企业与国际供应链系统接轨,并借助国际供应链系统来积极拓展国际贸易市场,从而为开创我国国际贸易新格局贡献力量。保税物流的如下特点使其足以肩负此重任:首先,保税物流具有国内外货物贸易与物流系统边界交叉的特性,这是由其在地理上从属于一国领土而在海关行政管理层面则等同于国外的特点所决定的。保税物流的系统交叉性使其成为衔接国际供应链系统与国内供应链系统的纽带。其次,保税物流具有提供增值服务的特性。保税物流在传统物流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报关与报验、跨国物流组织及多式联运等新功能,从而有效节约了客户企业在货物流通环节的管理精力,有助于客户企业集中精力专事生产,从而提升整个国际供应链系统的运作效率。保税物流与国贸发展间的联系密切。国贸发展能支持和带动保税物流的发展,同时国贸的发展又要求与之匹配的保税物流的设施与政策的支持(伍诗莹,2013)。随着我国国际贸易总量的持续高速增长,保税物流产业亟需基于国际供应链系统来探索与国际贸易协同发展新模式,以有效提高我国宏观经济产业在新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实力。
制约保税物流与国际贸易协同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制约保税物流与国际贸易协同发展的产业政策法规分析
其一,多头管理制约保税物流与国际贸易协同发展能力。保税物流区域从设立到管理要经国家海关总署、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外汇管理局十一个部委联合协调,统一各部委政策的难度较大(李彦萍、刘俐,2013)。我国保税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协同发展涉及多个行政部门的管辖范围。各行政部门之间既存在严格的权力与责任界限,又存在诸多的权力交叉空间。出于本部门利益最优化的考虑,保税物流的各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相互撇清应负担的责任并大力揽取对保税物流业务的管理权,从而导致保税物流企业所开展的国际供应链业务的制度成本高企。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共同治理的保税物流行政管理体制难以有效保障我国的保税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进而制约其面向国际供应链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能力。其二,政策不透明制约保税物流与国贸协同发展能力。各行政主管部门对保税物流业务的相关监管政策法规存在不透明性的问题,这使得不同部门及同一部门的不同经办人对同一政策的解读和操作方法不一致。这使得各级政府给予保税物流的众多优惠政策难以被充分落实,从而影响保税物流企业拓展国际供应链市场的能力。政策不透明性也导致了各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保税物流相关业务的过程中存在办事流程不明晰,办事效率低下及办事手续繁多等问题,从而拖延了保税物流货物的流通时间,弱化保税物流业务运作模式的核心优势。
(二)制约保税物流与国际贸易协同发展的海关监管因素分析
其一,保税物流管理理念的进步挑战传统的海关监管制度体系。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保税物流业务规模呈现爆炸式增长。但是海关部门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海关监管模式,从而严重制约了保税物流业务的健康发展。海关监管部门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压力,在对保税物流监管制度创新上滞后,从而导致海关监管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与保税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之间存在冲突,进而削弱了我国保税物流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体系和国际供应链系统的能力。其二,海关监管技术未能有效满足保税物流业务发展水平的需求。缺乏市场竞争压力的海关部门在海关监管技术进步方面相对滞后,对保税物流的信息化监管能力不足。海关部门虽然实行了金关工程,但当前海关内部仍难以建立起针对保税物流的全流程无遗漏监管体系。海关监管部门在运输工具进出关、货物的监管区管理、转关业务管理、货物验放管理等作业环节间缺乏有效的监管力量整合,未能形成统一的海关监管信息联网并行处理能力。从海关监管体系外部分析,海关监管机构与商务部、金融系统及港务部门之间缺乏基于互联网的深度信息合作,各部门的内部核心数据缺乏有效的互联互通,从而使得保税物流货物在各环节流转过程中需要重复性的提交同类信息,从而耽搁了保税物流货物的流通时间和保税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
(三)制约保税物流与国际贸易协同发展的现代物流服务能力分析
由于受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当前保税物流的现代化物流服务功能仍有较大潜力有待挖掘。制约保税物流企业提升现代物流服务能力的主要因素如下:其一,保税物流企业相对规模较小,未能充分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由于我国保税物流企业的发展起步时间较晚,企业规模尚处于快速扩张期。这使得保税物流企业难以形成有效的规模效益以应对国际物流巨头的挑战。制约保税物流企业规模扩张的主要因素在于保税区实体企业业务量较小,未能充分参与国际供应链系统,从而降低保税物流企业的业务订单量。其二,保税物流企业的增值物流服务内容较为单调,且企业缺乏以业务创新为手段来谋求市场拓展的冲动。保税物流企业缺乏对增值物流服务的必要管理能力,其增值服务质量缺乏保障且收费较高,遏制了物流客户企业的需求。其三,保税物流企业未能以国际供应链系统为业务轴心来拓展保税区内外业务和国内外业务的能力,不能有效撮合物流客户企业与区内外及国内外企业建立国际供应链合作关系,从而制约了保税物流企业的业务拓展空间。
基于供应链系统的国际贸易与保税物流协同发展战略
(一)健全保税物流产业政策法规以增强国际贸易与保税物流协同力
政府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制度建构的方式来为保税物流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供应链制度环境。我国的保税物流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应学习境外自由贸易区的有益经验,通过设立针对保税物流的宏观政策主管部门以使职权集中,可避免因多部门监管导致的混乱和冲突(张万里、戴小红,2012)。立法当局亦应当同步建立统摄全局的保税物流法,将各地区分散的保税物流优惠政策纳入其中,实现行政层面对保税物流业务的统一监管,使得保税物流企业对当前法律与政策有确定性的预期。再者,我国当前保税物流拥有独特的功能优势,且享受政府的特殊扶持性政策,保税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相关产业迅速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宏观物流政策对保税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内容的引导和协调作用,积极制定相关保税物流产业政策法规,为保税物流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保税物流产业是一个伴生性产业,保税物流产业的经营绩效直接取决于其他实体产业对保税物流产业的需求强度。
各级政府税务部门应当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以激励保税物流企业积极为本地企业提供国际供应链增值服务。首先,保税物流主管部门应当给予从事国际供应链业务运作的保税物流企业提供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具体而言,海关应当为进驻保税区的保税物流货物及时办理保税手续,税务部门应当积极配合落实货物出口退税政策,以确保保税物流货物业主可以及时享受政府退税政策优惠,从而提高其参与国际供应链系统相关业务的积极性。再者,外汇管理当局应当为保税物流业务提供便捷化外汇政策通道,通过赋予保税区内的保税物流企业以一定限度的结汇自由权的方式来确保保税物流企业的外汇周转能力,提高其拓展国际供应链市场的资金实力。最后,外贸主管当局应当在许可证管制上给以保税物流企业以相对宽松的政策优惠,放松对与区内及区内与国外间的货物流通实施许可证验放程序,有效增强保税物流企业基于全球化市场供需现状分析的存货优化配置能力。
(二)革新海关监管环节运行效率以增强国际贸易与保税物流协同力
海关管理当局应当采取如下措施来革新海关监管工作方式,提升海关监管机制的运行效率,从而有效增强保税物流与国际贸易业务之间的协同能力。
海关管理当局应当强化与保税区管委会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力推海关管理当局从管理型运行模式向服务型运行模式方式,来促成国际贸易环境下的无缝化保税物流系统的建构。保税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协调发展需在海关系统平台上有序展开。当前我国海关系统在海关监管能力和通关能力方面进步迅猛,但是在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剧烈变动的时下,海关管理当局亟需通过大力变革现行海关监管体制的方式来增强海关对日益增加的国际贸易规模的监管力度和监管效率。海关管理当局可以与保税区管委会及保税物流行业协会展开合作,共同建立面向保税物流企业及货主企业的信用信息体系。通过多渠道征集海关监管对象企业的相关信用信息,海关监管当局可以掌握不同保税物流企业的信用水平,并对其进行信用级别划分管理。针对信用级别较高者,海关监管当局可为其提供便利化通关服务,从而可将有限监管力量集中于对信用级别较低企业的监管工作上。此举不仅降低海关监管行政成本,且节约海关监管对象企业的制度交易成本。
海关管理当局应当优化通关相关信息技术,为国际贸易中的保税物流业务便利化提供保障。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改造保税物流货物的通关流程,海关管理当局的通关流程的技术化改造将为国际贸易便利化事业作出有益的贡献。海关的货物通关改革目标应当瞄准建立新型保税物流货物的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以有效取代当前的离散式保税物流货物的管理体系。该系统需及时吸收海关通关管理新技术成果,以提升海关部门有效甄别限制级货物或禁止贸易级货物的能力,从而为其他低风险的保税物流货物的顺畅通关提供便利化通关流程服务。海关管理当局还需对诸如海关码头X光机等海关监管装备进行升级换代,以有效提升海关一线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加大保税物流货物的通关效率。
(三)建立高效保税物流服务体系以增强国际贸易与保税物流协同力
保税物流企业的国际多式联运服务系统可以有效节省客户企业在物流业务办理过程中的手续成本耗费。在保税物流的多式联运模式下,保税物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承运人数量和货物周转次数与托运人无关,托运人只需与保税物流企业签订一份委托运输合同并且一次性支付相关税费即可,且保税物流货物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货物损耗将由受托人企业及承运人企业来承担。保税物流货物的多式联运业务模式将有效节约托运人企业的运营成本,使得托运人企业将其精力主要集中于与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业务合作事宜上,从而形成了委托人企业和受托人保税物流企业基于专业化分工的高效合作模式。
保税物流企业的多式联运服务将有助于优化保税货物的物流运输方案,实现保税物流货物的合理化运输目标。传统保税物流货物的运输方案杂乱无章,货主企业及其上下游供应商以本企业利益最优化为目标来独立设计运输方案,从而使得各种运输方案之间各自为政,缺乏有机衔接,从而大幅提高保税物流货物的运输成本。首先,通过实施保税物流货物的多式联运方案,保税物流企业可以将分属于不同货主的保税物流货物的运输计划进行优化组合,通过重新优化组合的集疏运方案设计来实现保税物流货物的整体运输成本最优化目标。再者,通过提供多式联运服务,保税物流企业可以有效提升其专用化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利用效率,并且优化企业全部物流运输业务的线路组织方案,从而实现保税物流企业、货主企业及货主企业从属的整个供应链系统运作效率的优化。
供应链道德风险是在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以后,成员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利用各方面的优势而采取一些违背供应链整体或者违背供应链其它成员企业利益的行动,或者是没有采取供应链虚拟委托方或者其它成员企业所希望的行动,而出现“不太谨慎的行为倾向”。成员企业的“不太谨慎的行为倾向”将会给供应链核心企业或供应链整体带来很大危害,如在协调上,供应链企业消极被动,合作项目延期,质量缺乏保证;在时间上,延长节点企业的决策时间,从而失去最佳的市场时机;在激励上,增加了节点企业激励分配的难度;在信息上,节点企业可能采取隐藏信息、虚报信息等欺骗行为使传递的信息失真,降低信息共享程度;在利润上,增加了供应链的管理成本,也使供应链的“多赢”模式也受到了挑战。
二、供应链道德风险的产生原因
供应链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这与其自身的特殊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多样性有关。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委托理论及供应链自身特点来分析,认为供应链道德风险的产生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自私性
从经济伦理的角度可以对道德风险形成比较明确的认识,通过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假定,我们知道,作为供应链的节点企业,他首先是在人的意义上组成的一个团体,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从本质上看,道德风险源于人的自利本性,所以,供应链道德风险的产生源于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自私性。
(二)目标利益不一致
委托关系在供应链中是普遍存在的,从委托人的角度来看,人的贡献越多、成本越低,经济效益就越好。而理性的人在获得一定佣金收入的条件下,会尽可能降低总的努力成本,减少贡献。当委托人没有能力或缺乏动力评估人,或者委托人所设定的绩效指标无法或无法低成本考核人的业务质量时,人就会集中精力于业务数量的提高上,而业务质量的忽视将成为人的理性选择。因此,目标利益的不一致使得道德风险必然存在于供应链委托双方的合作中。
(三)风险态度不一致
从委托理论的角度来看,如果人对待风险的态度是风险中性,而委托人获得固定收入,人分享剩余产出的话,此时的风险问题与激励问题可以自动进行解决;而如果人对待风险的态度是风险规避型时,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要想让人付出足够努力很难,就必须让他承担一定的风险,人就会要求委托人一方面要弥补其努力成本,另一方面要再追加一部分的风险溢金。因此,委托双方在风险态度上的差异使努力具有不可验证性,就促使了道德风险问题的发生。
(四)供应链自身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
供应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自适应系统(CAS),造成其复杂性的原因异常复杂,如政治、经济、社会等外部因素,供应链系统本身、供应链网状结构和供应链的运作方式等内部因素。而供应链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不确定性及其存在具有不灭性和普遍性的特征,正是这些因素加速了供应链中道德风险问题的产生。
(五)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性
尽管供应链强调节点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并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信息共享成为一种潮流,但信息不对称仍然是供应链节点企业合作中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一般是由于成员企业优化自身行为所导致的。
(六)风险分担方式不合理和市场信誉机制的不健全
供应链上的各个成员在优势互补的时候,也伴随着风险共担,也正是由于各节点企业的风险共担,使供应链成员企业“不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后果”,从而不可避免的使成员企业的行为变得“不太谨慎”,从而加剧了道德风险的产生。并且,在市场信誉机制不太健全的情况下,市场信誉机制不会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行为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即使发生道德风险问题,在信誉度方面也不会受较大的影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成员企业更容易发生道德风险问题。
(七)供应链企业利润分配或激励方法不当
虽然我们可以把供应链看成是一个由各节点企业形成的利益共同体,但不可忽视的是每个节点企业都是具有独立的利益个体,在合作过程中极力维护自身利益就很显然了。供应链上节点企业利润的分配是以各企业利润为基础的,而在整体利润不变的情况下,某些企业利润的提高势必会导致其他企业利润的降低,从而导致这些企业要么拒绝合作,要么在合作过程中消极或偷懒,不利于供应链的高效运行。所以,供应链利润分配合理与否以及激励措施是否恰当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影响供应链整体利润,增加风险。
三、降低供应链道德风险的对策
通过对供应链道德风险产生原因的深入分析,发现有些原因是无法规避或改变的,如供应链不确定性是所有风险的基础根源,对于解释道德风险的独特根源以及相关对策方面,实用效果非常有限,又如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自私性、信誉机制的不完善、供应链自身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分担风险的方式等,如果从这些角度来着手降低供应链道德风险的话,收效甚微,但以下几个途径还是可以有效降低供应链道德风险的。
(一)谨慎选择成员企业
与一些理想的企业进行合作,可以降低道德风险发生的机率,因此在进行供应链成员企业选择时,需要对合作方进行充分的考察和有效的评估,一般可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是否具有互补性需要清楚待选企业在资源、产品、技术、市场、资产等方面是否具有明显优势,同时需要明白这些优势能否同本企业形成优势互补。
2、是否具有相容性或一致性即使待选企业具有明显资源优势,同时与本企业可以优势互补,但仍需考察两个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管理理念是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遇到问题时,双方能否很快达成共识,合作后能否相容。若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差别过大,那么在合作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冲突,进而增加合作的风险。
3、实力是否对等性若干个企业结合成供应链或者任何联盟,该供应链或者联盟稳定的前提是彼此之间的规模和实力应相差不大,否则会出现一边倒的局面,一方完全听从于另一方,影响供应链的利润分配的合理性,进而威胁到供应链的稳定性。
4、信誉的好坏目前,我国的信誉机制并不健全,没有一个很好的标准来评审企业的信誉度,通常来说,可以通过企业的知名度,企业业务伙伴的评价,市场表现等方面来评价。
5、能否达到共赢这也是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能否建立的一个先决条件,该条件要求需要预测在建立合作关系后,各成员企业能否各得所需,优势互补,增加利润,同时增强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二)加强信息共享程度
加强信息共享的程度,不仅可以在供应链企业的整体运作中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所带来的道德风险,而且对于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协作的加强,反应速度的提升和竞争力的提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把整条供应链上的信息都收集充分,为成员企业提供准确的信息,并进行供应链信息的共享和集成,从而平衡成员企业的活动,削减牛鞭效应,提高整条供应链的集成度和竞争能力,以及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带来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可以进行信息传递路径的整合,比如采用现代化的通讯,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等来管理并优化整个供应链体系,进而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渠道,实现信息共享,从而使供应链的成员企业和各个相关业务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协同工作。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并对成员企业进行适当的监督
《CSCMP供应链管理》专栏来自于我们给会员编辑出版的《供应链管理通讯》。里面包含了CSCMP及国外物流与供应链的最新研究成果,国际物流与供应链最新的发展趋势,国内外物流与供应链行业发展经验和案例。我们希望这个专栏成为最新供应链知识源泉,共同提升《物流》杂志的读者价值。
预祝《供应链管理通讯》和《物流》合作成功,祝《物流》越办越好!
王国文博士
CSCMP中国首席代表
CSCMP中国圆桌会执行副主席
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也许需要你改变计算存货价值以及核算其它绩效指标的方法。
电子通信和低成本运输让世界变得比以往更小,不同类型的企业都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买卖和采购。在这个日益国际化的商业环境下,越来越需要一个能够适应全球范围的统一的财务规则。这就是为什么迫切需要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作为新的全球会计准则的内动力。
自2005年以来,包括所有的欧洲国家在内的114个国家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许多其它的国家很快也将采用这一准则,这些国家包括加拿大(将在2011年采用)、墨西哥(2012年)以及日本(2014年)。至今为止,有超过12000个公司已经采用了这一国际体系,其中包括许多美国在海外的子公司。
IFRS不单单是对会计师而言的。采用这一体系有助于企业取得国际融资,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以及精简海外业务。作为供应链主管,明晰IFRS是至关重要的。从你计价货存的方法,协商长期租约到你测定供应链活动税务影响的方法,甚至是你如何计算员工奖金,它的最终实施与运用都很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变化。
什么是IFRS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制定并的会计准则。位于英国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与负责制定美国一般公认财务会计原则(U.S.GAAP通用会计制度)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有紧密的联系。在美国证监会(SEC)注册的美国公司必须提交与符合通用会计制度(U.S.GAAP)的财务报表。
美国通用会计制度被视为是会计行业的“黄金准则”,因为它为如何收集和报告财务信息制定了详细的原则和指导条例。使用美国通用会计制度时,会计师首先判断哪些原则和指导条例适用于某一个特殊情况。一旦确定下来,他们就按照正确的原则和条例报告财务信息。
然而IFRS提供的是“以原则性为基础的准则”,没有美国通用会计制度那样详细。使用IFRS时,管理者首先决定如何才能最好的描述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报告公司的财务状况的同时,股东、投资者、监管者以及其它人能够有足够的信息了解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虽然IFRS也会提供具体的业务处理方法,但通常情况下它只提供宽泛的指导原则。此种方法的灵活性从IASB网站上摘录的一段话中就可以看出:
在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是准则用于处理财务报表的情况下,管理者必须基于自己判断,制定并运用会计制度,以获得相关的可靠的信息。
从美国通用会计制度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用指南中,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两种准则的不同之处。要将17000页的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条例记录下来得需要很多本子,另外还得要一个很大的书架才能装得下它们。相反,IFRS准则只需要一个两英寸的活页夹就能装下。
IFRS在北美的采用
尽管有许多国家已经采用了IFRS,还有一些国家并没有采用。例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加拿大会计准则委员会并没有完全遵照IFRS准则,但是正在向那个方向趋进。
加拿大计划从2011年开始要求所有上市公司使用IFRS报告财务信息。为了满足这一期限,大部分加拿大公司已经实行战略过渡项目,这些项目得到高层领导的支持。在完全转向IFRS之前,加拿大公司必须依据GAAP和IFRS提交财务报表。这虽然是一项繁重的任务,但却可以避免打乱加拿大公司的业务和运作。
同时美国证监会制订了采用IFRS的“线路图”,为美国公司提供了三个选择:一是尽早采用(2014年);二是在证监会正式规定之后采用;三是在U.S.GAAP和IFRS趋同后采用。
2002年,IASB和FASB会面并签署了诺沃克协议,协议要求双方合作减少IFRS与U.S.GAAP的差异。2006年2月,IASB和FASB提出了一个共商协议,协议明确了两个准则之间的区别,并提出两方将在2008年之前解决现有差异以达到趋同目标。
监会官员希望经济因素能够驱动IFRS的采用。证监会预计,到2020年大部分上市的美国公司将会选择采用IFRS。按照现在的趋同速度,USGAAP和IFRS到那时将会非常的相似。届时,证监会会要求其它采用GAAP的公司按IFRS报告财务。
IFRS将会如何影响供应链
IFRS的实施对供应链专业人士产生了许多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供应链主管将决定采用何种最好的方式报告供应链活动的财务信息。按照GAAP,供应链主管几乎很少有权采用哪种形式报告财务,举例来说,他们得按照详细的会计准则来报告货存计价以及租赁协议。按照IFRS,管理者则需保证财务信息报告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因而供应链主管需要积极融入到决策中;否则会计程序的制订将会落入到一群对决策供应链活动影响一无所知的领导者身上。
在IFRS下,协商的条款也许得废止或是修改。例如,供应链主管为了获取稀少或昂贵材料和服务的可信赖供应源,也许得谈判签定特别的协议。然而在IFRS下,这样的一些协议可能不再被允许,因为他们会导致产品所有权的一方与对产品责任、风险与使用价值相关的一方脱节。这样一来,财务信息就不能得到最准确的报道,因而在IFRS下这不被允许。租赁协议、长期供应合同、以货易货以及托运都需要重新分析,以此来决定它们是否能够继续;如果能够继续,怎么用最好的会计方法来核算它们。
当使用美国GAAP报告财务的公司采用IFRS时,他们就会发现这两者的差异对供应链运作、运作指标以及主要比率有重大影响。以下是一些两者之间差异的例子:
首先,考虑这两种体系对不同类型的资产的定义。对于会计来说,这些类型包括不动产、厂场及设备、租赁资产、库存、投资物业以及无形资产。
大多数情况,在GAP和IFRS下,存货计价还是一样的,但也有一些重要的区别。美国GAAP通常使用历史成本,禁止重估价值。但是在IFRS下,当诸如石油的市场价格上升,库存价值也许需要重新估价。更者,当某种库存产品很少被使用到,例如急救或安全物品,它的历史价格也许大大的不同于现在的市场价格。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者得决定选择最佳的具有连续性的估价存货的方法。
另外,IFRS不允许先进后出的估值方法。如果一个公司正在使用先进后出的估值方法,在IFRS能够被采用以前,它必须转换另一个估值方法(有很多影响的一项主要操作)。
IFRS使用一步法测试资产减值(价值改变),而美国GAAP规定用两步测试法计算资产减值。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减值测试方法的不同可能导致在IFRS下的支出确认或收入确认提前减值。
减值是另一个采用IFRS后会对供应链运作产生影响的方面。在IFRS下:
对不动产,厂场及设备的详细审计和核算需要符合每项资产的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准则。这些准则包括需要重估每一资产负债表上的剩余价值。
有着不同的经济年限的不动产,厂场和设备的独立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分别记录,予以贬值。
当一项比较大的资产组的部分被替换,这有可能引发过早的处理或是报废。
租赁业务也很有可能受到IFRS影响。举例来说,会计准则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租契分类是基于出租人是否将资产在所有权上的风险和回报全部转移给承租人。例如,出租只是一项简单的租赁行为并涉及所有权转移,因而它被归类于直接交易。而所有权和责任都被转移的长期租赁则被归类,因而需要报道详细信息。但美国GAAP并没有相关的测试标准对租赁进行分类。
IFRS使用出售/回租会计法记录经营租赁以及融资租赁。例如,航空公司为了获得大量的资金注入,将他们的飞机出售,然后再租回飞机的使用权。大量的资金注入能够带来利润,或者是可以计税的更早收益确认。
在IFRS下,基于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分类应该是对称的。那就是说,当一项物品的所有权和权责从出租人身上转移到承租人身上,同样的财务数据应当反映到它们相对应的帐目上。
IFRS要求将有关土地和建筑物的契约分成两部分,对它们采取不同的分类考虑和会计方法。美国GAAP通常为了减少税额则允许灵活地组织和定义租契。
联合,指通过合并或收购将两个公司合并起来,是另一个IFRS可能会对供应链产生影响的领域。在联合过程中,公司的供应链通常在某种程度上会被更改。更改的程度将由一公司主导另一公司的财务和运营政策的权力决定。IFRS注重在一个不同的,“权力导向”的标准,当由于合并而使控制方不明显时,它能够将风险与回报考虑进去。
在IFRS下,合并或收购中规模较小的公司能够比规模较大的公司更有权力。例如,在合并中,规模较小的公司的供应链也许有出色的信息技术体系,能够被规模大的公司采用。在这个情况下,规模较小的公司的供应链被认为比规模较大的公司的供应链更具有权力。
IFRS并不认可美国GAAP准则所允许的公司在某种情况下取得资产负债表外的处理。例如,与供应商的特别安排以某种能够保证库存的地理位置与库存相对应的责任和风险相关挂钩的方式来审计。
拥有国际业务的公司可能面临同公司内的纳税责任―这一负债是由公司不同的实体之间进行业务联系而产生的。那是因为属于同公司的库存的税务估价取决于货物所处的国家。在IFRS下,同公司内的利润税并不是立即支付,而是被延缓,而且税率是由根据买方的税率决定的。当使用美国GAAP报告财务时,任何内部利润所形成的税务影响都按卖方的税率延缓。
甚至是非常大的库存物品,仓库,配送中心以及生产设备的建造合同也能被影响。按照美国GAAP,这类合同通常使用的会计方法是基于所签的(或完工的)合同金额。IFRS禁止为完工的合同审计,相反要求按完工比例进行会计核算。
IFRS同时规定了计量借款费用方式的变化。如果借贷费用直接归属到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收购,建造,或生产,借贷费用则需予以资本化,并计入相关资本成本。例如,如果你借款建造生产设备,借款费用将会计入到设备成本中,并且予以资本化。在美国GAAP下,借贷成本并不计算在每一项目上或者是予以资本化。
IFRS要求公司核算易货交易的价值,首先估量从供应商收到物品时的公允价值。只有当那些物品的价值不能被估价时,收货方才能使用低于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来计量交易。例如,如果你用一个贵重的物品交易一样市场价值更低的物品,你所易得的物品是以贵重物品的市场价值来衡量的。因而,易货就会导致记帐减值。但是,如果你所易得的物品并没有一个公平的市场价值,你能够以它的交易价值记价。
涉及到延长保修单时,IFRS要求公司报告每一资产或产品组件的价值,当组件有可能影响到保修单或维修合同时。例如,当你买一辆车,车的轮胎,变速器,以及收音机都有不同的保修单。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必须单独报告并记录每一部件的价值。
采用IFRS:来自欧洲的建议
最近一次对欧洲和澳大利亚采用IFRS的电力设备供应链管理者的调查,为会计准则的转换可能带来的影响提供了线索。这项调查对管理者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你对即将采用IFRS的供应链管理者有什么建议?” “如果你能重新报告财务的话,你会怎么做?”
他们的回答表明,采用IFRS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对整个公司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许多欧洲公司,采用IFRS需要比预期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因为他们把这项实施当作一项纯粹的会计和财务项目。对于没有将采用IFRS对全公司的影响考虑到实施计划中的公司,通常都会面临项目延期情况。
另外,受访者建议,可以把IFRS的采用当作是一个重估供应链政策和实践的机会,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精简公司运作。受访者同样建议供应链部门及早融入到实施中,因为IFRS实施组无疑会对如何计量供应链运作做出安排。
通过融入以及支持IFRS的采用,受访者表示,供应链管理者能够帮助定义供应链活动的会计方法,理解并且控制实施的度,保证平稳过渡。为了达到那个目标,他们需要学习理解IFRS,同时控制IFRS实施对供应链的影响。在IFRS项目下,供应链部门也许能够得到培训,信息技术,以及其它一些在通常情况比较少能获得的资源。
受访者同时还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及早洞悉解决供应链问题。长期库存、作废存货、退料,损坏物品、“不成文”供应协议,多厂商的供应协议以及托运协议都可能成为会计负债。在现有的会计体系下解决这些问题比往后再解决更容易,再往后的话,这类问题就必须使用GAAP和IFRS两项会计准则报告。
受访者注意到,由于会计准则的变化改变了如何报告供应链活动,这一变化对过去用于决定一个公司供应链效率和效益的主要绩效指标有影响。例如,基于IFRS的估值方法的改变会影响一个组织达到或超过主要绩效指标的能力。就拿这个例子来说:当存货价值改变,库存周转次数的主要绩效指标也会改变。另一个例子:采用IFRS之后,因为公司计量每月库存价值的方式改变了,对那项活动的主要绩效指标也得改变。
基于这些原因,IFRS项目组通过建模来测定新的会计标准对所有主要绩效指标的影响,由此掌握它们将会如何改变。这一方法证实了采用IFRS对整个公司的供应链有许多方面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8-0093-02
1 凭证及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凭证是所有财务人员的根本、基础,做凭证是财务人员取得原始票据以后,依据会计准则来做原始凭证,再依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把公司发生的经济业务行为分门别类地记入各部门费用,核算公司成本,计算销售收入。当月所有凭证做完以后,在财务软件里通过财务报表的核算项目余额表来检查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科目挂账是否正确,检查款项有没有收回,销售发票有没有开出,进项发票有没有取得,个人欠款或公司欠款记录是否正确。当本月原始凭证记录结束后,开始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数据取得来源于财务报表的科目余额表的期末余额数,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的借方合计数为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数,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的贷方数为预收账款的期末余额数,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的贷方合计数为应付账款的期末余额数,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的借方合计数为预付账款的期末余额数。
固定资产的折旧,需要财务人员编制一张EXCEL固定资产明细表,记录固定资产的种类、数量、品名、规格、年限、残值率、本月折旧数、累计折旧数、剩余折旧年限,根据此表计算出本月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原值数和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数可由期末余额数得来。无形资产的当月摊销数,为取得无形资产的金额除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通常来说,无形资产是没有残值的。无形资产期末余额数为无形资产金额减去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后的金额。当月应缴税费的期末余额数为各税种余额数的合计,我们关键是核算公司当月应缴的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河道维护费,当月应缴增值税为当月销项税减去当月进项税,所以我们在当月要适当控制当月的销售开票,尽可能多的取得进项发票。其他小税种税额是依据交纳的增值税乘以当地的税费比率计算得来的。未分配利润数是等于资产负债的期初数加上利润表的净利润本年累计数。
2 成本的运算过程
成本的核算:①是原材料的入库,原材料的入库分为有发票的入库和没有发票的暂估入库,这样才能使账面数与实际库存相符,在供应链里的仓库管理的外购入库,把本月的外购入库转换成EXCEL表格,然后用外购入库的金额减去本月发票购入的原材料,剩下的就是本月的暂估,本月来的发票有些是以前的原材料暂估入库,冲以前的暂估入库,与本月的发票采购入库没有关系,②生产领料,在供应链的仓库管理的领料发货的生产领料转换成EXCEL,计算出本月生产领料,③其他出库,在供应链的仓库管理的领料发货的其他出库转换成EXCEL,其他出库是配件的销售,免费维修,生产领用,计算出金额,记入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的机物料消耗,④产成品入库,在供应链里的验收入库的产品入库,把产品入库转换成EXCEL表格,每一个产成品输入单价,产成品的单价是由该产品领用原材料集合而成,该产成品的领用原材料明细单是由供应链里的生产管理的生产任务管理的生产任务单维护,输入该产成品的物料长代码,可以搜出该产成品所有的用料(生产领料自带单价),这样就可以计算出产成品单价,⑤在产品,用本月生产领料金额加上上月期末在产品金额减去本月转产成品金额,剩余的金额作为本月在产品期末数,⑥制造费用,当月发生的记入制造费用的金额合计数,计算出当月的制造费用分配率,然后分摊当月的制造费用,没有分摊的制造费用转入在产品中,⑦当月销售结转的成本,就是产成品入库时计算出来的产成品成本,不是整机出售的,只是销售配件的,那么结转销售成本就是原材料的价格。主营业务收入:是核算公司整机销售所取得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核算公司销售零配件,发生售后服务,有偿维修等所取得的收入。
3 应收账款模块的管理
每天由出纳发到款通知给销售商务,销售商务做收款单,收款单是在财务会计的应收款管理的收款单增加,收款单据一般分为收款单和预收单,公司销售发票已开据的,收到货款做收款单;当公司收到对方汇来的货款,公司未开具销售发票,做预收单。单据做好以后制单人要对单据进行审核。每天依据所开出的销售发票在业务账套里做销售发票的登记,销售发票的增加在供应链的销售管理的销售发票,销售发票依据销售出库来做,做好以后进行审核。发票审核好以后,工具栏会出现一个钩稽标志,然后对该发票进行销售出库钩稽,这样就行成了销售出库与销售发票的对应,同时在系统里也生成了对应客户的应收款。财务部每周要对销售收款进行核销,也就是收款与开具销售发票的对应核销。这个核销是在财务会计应收款管理模块的结算。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到款结算,也就是先开出销售发票,然后收款,在结算里输入客户名称,就可以看到该客户的开具发票金额和收款金额的情况,然后进行选择核销。二是预收款结算,点击预收款冲应收款,输入客户名称,选择核销。最后在应收款管理模块的账表里,点击应收款汇总表,可以看到所有客户销售与收款状况。
做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一般账龄分析是三年,从今年往前推两年,此表主要是反映哪些公司欠我公司的款,欠了多长时间,欠款原因,然后财务部与销售部一起去催款,还没有给哪些公司开具发票,查明原因,把挂账消掉,此表可以反映公司收款状况。做预付账款账龄分析表,此表反映公司购材料所先付出的款项,款项金额,预付款时间的长短,财务部要与采购部共同把预付款的货、票、款进行清理。
4 应付账款模块的管理
每天由出纳发付款通知给采购部做付款单,付款单是在财务会计的应付款管理的付款。付款单据一般分为付款单和预付单,当采购部已收到供应商开具的货物发票,那么付款时就做付款单的申请;如果没有收到供应商货物发票,需给供应商支付货款,那么做预付单申请。付款单的审核要经三级审核,付好款以后,财务做最后一个付款审核。财务部收到采购部交来的进货发票,在供应链里采购管理模块的采购发票进行录入,选择外购入库单来生成采购发票单据,以此核对仓库入库的情况。采购发票单据生成以后,要进行审核,然后工具栏会出现钩稽图标,点钩稽,这样就行成了应付账款。财务部每周要对应付账款进行核销,就是付款与采购发票的对应核销。进入财务会计应付款管理模块的结算,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付款结算,点击付款结算,输入供应商名称,进行选择核销。二是预付款冲应付款,输入供应商名称,选择核销。最后在应付款管理模块的账表里,点击应付款汇总表,可以看到所有供应商采购与付款的情况。
做应付账款的明细表,公司的付款,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月结,一种是60天结账,还有一种是预付款,在货、票齐全的情况下,根据合同规定付款,此表反映公司短期的负债情况。做预收账款的明细表,列出收款单位名称,收款时间,业务员是谁。每个月要与销售部核对货有没有发出,款是否收齐,票有没有开,要及时地把发票开出去,清理预收账款的挂账情况。审核付款,公司的付款分两方面,一方面是采购申请付款,另一方面是费用申请付款。那么财务要审核费用有没有问题,然后报领导审批,财务审核费用主要是根据公司的费用规定审核费用是否超出公司规定,还有一些其他的费用,财务都要了解清楚,评估一下费用是否合理。审核开票,公司发票的开具,是由销售部提出书面开票申请,然后财务查一下业务账套,看货有没有发出去,此货款是否收齐,如果没有收齐开票,要销售总监签字确认,开出去的发票有错误的要及时更换。
5 申报纳税
税务,发票的认证,进口发票的采集,报税、完税都是网上进行,发票的认证是通发票认证软件,把发票的密码扫描进软件,然后发送给税务局,税务局认证好以后,收取回执,这样发票认证就好了;进口发票的采集,是通过通用税务数据采集系统,把取得进口增值税发票相关信息录入到系统里,生成文件,当你在填进项税申报的时候,就可以把已经生成好的进口增值税文件作为进项税申报的附件,这样进口增值税发票就认证了;关于运输发票,收到运输发票抵扣联直接去税务局认证就可以了;报税,在网上报税软件,做七张报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最重要,销售发票金额与数量一定要与防伪税控系统里的金额、数量一致,进项发票金额与数量一定要与取得的进项发票金额与数量一致。七张表做好以后,发送、收取回执成功后,进行远程抄报税——完税,在防伪税控系统里,有一个远程抄报税模块,进去以后,点击报税状态,报税状态成功就进行下一步抄送数据,然后等回执,收到回执,进行清卡,一定要记得清卡,至此,抄报税完毕。
通过财务工作的实践,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财务这门学科,希望我们在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供应链中,形成了合作生产经营的模式。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生存的压力,企业与企业的竞争逐步演变为企业所在的供应链之间竞争。然而,供应链上经常存在资金流容易断裂的风险,进而影响到整条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性,供应链金融正是解决了这个种难题。同时随着金融产业不断的电子化,供应链金融线上化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我国的征信系统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的信用监管显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空白,信用监管体系的建设问题已经成为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的瓶颈之一。
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一)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直到20世纪末才逐渐被企业家和学者们发现其现实意义,并成为一项令人瞩目的金融创新。Dan Seanlan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与资金流进行了区分,提出需要在全面彻底掌握供应链过程和特征的前提下,通过集成物流与资金流,借助电子支付手段来实现供应链金融管理;胡越飞,黄少卿在金融概念的基础上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人们为了适应供应链生产组织体系的资金需要而开展的资金与相关服务定价与市场交易活动。陈哲认为供应链金融是物流和金融相结合的产物。供应链金融应该是商业银行在全面彻底掌握供应链上信息和特征的前提下,通过物流和金融的结合,借助电子支付的手段,为供应链上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来解决供应链上企业对于资金的管理缺陷的一种全新的金融业务。
(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兴起
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供应链上信息共享的企业平稳的度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危机,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供应链协同管理的重要性。然而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忽略了资金流这个关键因素。深圳发展银行是全国最早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根据深发展的理念,通过银行服务平台与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仓储管理平台无缝衔接,提供在线融资、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实现供应链服务和管理的整体电子化。也就是说线上供应链金融是把物化的资金流转化为在线的数据,无缝地接入电子商务平台,将供应链企业之间交易所引发的商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展现在多方共用的网络平台之上,接入平台的参与主体可以实时授权共享到这些信息,从而实现了对供应链管理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商业银行可以据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金融融资服务。
(三)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1)融资线上化。线上供应链金融使得融资、赎货和还款等行为全部通过网银,线上实现。通过商业银行提供的在线服务平台可以实现自主在线融资申请、在线还款、在线结算、在线转保证金、在线质押申请等等。
(2)信息服务实时共享。线上供应链金融实现供应链融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授权共享、实时操控。融资、还款等活动都可以在线实现,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全程共享。
(3)业务规范线上化。线上供应链融资最大的优点是能减少实际的融资活动中的人为因素以及运营活动的不规范。目前,对于企业客户身份的认证和识别是采用数字签名技术,该技术也大大地促进了业务规范线上化。
三、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体系问题
(一)信用风险的来源
线上供应链的信用风险不但来源于供应链本身,也有来源线上平台及整个融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链自身的风险的扩散。供应链自身对风险的具有很强的扩散性,银行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对融资企业本身的信用评价而对某笔交易授信,并尽量促成整个交易的实现。随着融资工具不断的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是会成倍的扩散。
(2)道德风险的难以控制。中小企业有可能从事那些与贷款项目不符合的投资,这些活动有可能损害商业银行的利益,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融资意愿,损害了商业银行对核心企业的信任关系。
(3)局部协同有序。深发展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确达到了多方协同管理的机制,但是对于整个供应链金融产业,这种协同只是封闭的、局部有效的,风险管理还处于封闭协同的模式下,信息没有实现全面共享。
(二)信用监管难点
根据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特点,针对其信用监管的难点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信用体系的构成复杂:不但包括了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供应链企业财务信息,还有物流企业动产抵押的信息;同时为满足线上供应链金融的融资需求,工商、海关、财政、税务、公安、银行等政府主管部门的信用信息要作为企业信用考察的重要历史依据,复杂的信用信息构成给监管带了难度。
(2)信用记录信息化压力:线上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之一在于身份确认、贸易往来和支付结算都实现了实时电子化协同,由此产生的各种信息都变成了具有实体经济背景的数据,但是这些庞大的在线数据的管理、查询的难度的为信用记录的信息化管理带了压力。
(3)信用监管法律建设滞后:尽管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给予了很多政策上倾斜,然而法律层面上中小企业信用法律体系中核心性的法律还没有制定,关于中小企业担保配套的法律规范只有《担保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
(三)征信系统在信用监管缺陷
央行征信数据库已经形成了以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类型最为复杂、受益面最广的信用数据库,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再次凸显了信用评级及其监管的重要性。然而,面对线上供应链金融对信用的新的需求,现行的征信体系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征信系统设置了较高的门槛,阻碍了民间潜在市场的进入。目前的征信体系建设的主体依然是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家商业银行,然而符合国际惯例的完整的信用信息主要来源于工商、海关、财政、税务、公安、银行等政府主管部门,人民银行以及商业银行是否具备协调这些信息并实现资源共享,在《征信条例》中并没有规定。
(2)征信记录依然脱离实体经济背景,单纯的考虑资金流。除了基本的业务信息的外,对于融资信息的记录只包括银行信用信息,而对于应收款质押登记和融资租赁登记业务,征信中心并不对登记内容做实质性审查,登记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都由登记当事人负责。
(3)缺乏对整个供应链金融产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当前的征信体系的建设主体为各商业银行,然而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过程中的中间产品的估值不具有优势,同时各家商业银行之间并没有实现信息共享,依然存在诸多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对于供应链金融中涉及的企业的真实背景的考察也存在盲区。
四、结论及建议
针对我国信用体系在处理供应链金融的业务上的不足,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完善我国征信服务体系。
首先,坚持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大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建立供应链金融中介信用的评级机构,建立基于供应链产业的新型中小企业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完善供应链产业的社会征信业务体系。
其次、适当降低征信准入标准,接受符合标准的民间信用机构,从而加强同第三方物流及其他信用机构的合作,通过这些信用机构完成对应收账款、仓单等动产的信息管理,对当前的征信系统在动产信息真实性上的空白做出有效的补充。
最后,加快技术创新,发挥“线上”优势,把信用监管渗透到供应链企业中。供应链产业中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商业银行、物流企业及其它相关企业之间的信用担保是缺乏协同监管的。通过无线射频技术的使用、ERP系统的嵌入,建立起了银企协作的信息管理平台,供应链上的各种信息实现了实时监控。
总的来说,如果我们可以审慎的研究当前征信系统对线上供应链金融在信用监管上存在的不足,抓住我国经济转型的机遇,大胆的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来弥补信用监管上的空白,一定可以建设起符合线上供应链金融特点的信用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Dan Scanlan. Ironing Out the Kinds in the Financial Supply Chain[J].Asian Trade Finance,2004,(8).
[2]胡越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财经问题研究,2009,(8).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15-03
2013年12月财税【2013】106号文件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业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自此全部交通运输服务均纳入增值税征税范筹。“营改增”后,在商品交易过程中,运输费用的承担方及支付方式影响着交易双方的账务处理、涉税金额,根据运输费承担方及支付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运输费用的处理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运输公司的发票(专用发票)开给采购方,运输费由销售方先行垫付,后再向采购方收回;二是运输公司的发票(专用发票)开给销售方,运输费由销售方负担;三是小规模纳税人运输公司开出的运输发票(普通发票),不涉及到税费抵扣。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和运用,如何在用友U8―V10.1软件中对上述几种运输费用进行处理,操作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本文通过实例逐一对其进行分析探讨。
一、运输公司的发票(专用发票)开给采购方,运输费由销售方先行垫付,后再向采购方收回
任务描述一:4月1日,销售员与某公司签订销售合同,销售男士普通太阳镜4000副,无税单价90元,增值税税率17%。合同约定,当日发出货物并开出增值税发票(票号为XS5678,价税合计421200元),同日收到并转交运输公司开出的运费增值税发票(票号为YFZ0001,运费930元,税率为11%,价税合计1032.3),运输费先行由销售方以现金支票方式垫付,增值税发票和运费发票随货送出,款项尚未收到。
(一)销售方的业务处理
操作流程:
岗位说明:销售员负责填制销售订单(审核)、生成发货单(审核)、销售专用发票的生成(复核)、填制代垫运费单(审核);仓管员负责生成出库单(审核);会计负责应收单据审核及制单、销售成本记账及生成凭证。
操作步骤:
1.填制、审核销售订单。供应链销售管理销售订货销售订单增加录入销售订单资料保存审核。
2.生成、审核销售发货单。供应链销售管理销售发货发货单生单保存审核。
3.生成销售专用发票。供应链销售管理销售_票销售专用发票(参照发货单)生成录入发票号码保存。
4.填制代垫运费单。供应链销售管理销售开票销售专用发票代垫代垫费用单(注意:费用项目为“运输费”、代垫金额为“1032.3”)保存。
5.审核代垫单。供应链销售管理代垫费用代垫费用单审核(找到相应费用单)。
6.复核销售发票。供应链销售管理销售开票销售专用发票复核(找到相应销售发票)。
7.销售出库单。供应链库存管理出库业务销售出库单生单保存审核。
8.应收单据审核。应收款管理应收单据处理应收单据审核过滤审核(选中销售专用发票、代垫费用单)。
9.应收单据制单。应收款管理制单处理过滤(注意:过滤条件为“发票制单”、“应收单制单”)制单(注意:分别生成销售专用发票、代垫运费应收凭证)保存。
销售专用发票生成凭证:
借:应收账款 421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60000
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税 61200
代垫运费生成凭证:
借:应收账款 1032.3
贷:银行存款 1032.3
10.销售成本确认(存货记账、生成凭证)。供应链存货管理业务核算正常单据记账过滤选定单据记账财务核算生成凭证选择查询条件“销售出库单”生成凭证保存。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0000
贷:库存商品 300000
(二)采购方的业务处理
操作流程:
岗位说明:采购员负责填制采购订单(审核)、采购到货单(审核)、采购专用发票的生成、填制运费专用票、结算(手工);仓管员负责生成入库单(审核);会计负责应付单据审核及制单、存货记账及生成凭证。
操作步骤:
1.填制、审核采购订单。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订货采购订单增加录入采购订单资料保存审核。
2.生成、审核到货单。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到货到货单生单(采购订单)保存审核。
3.生成、审核采购入库单。供应链库存管理入库业务采购入库单生单(采购到货单(蓝字))过滤选单保存审核。
4.生成采购专用发票。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发票采购专用发票生单(入库单)过滤选单保存;(注意修改发票号)。
5.填制运费专用发票。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发票采购专用发票增加录入运费专用发票资料(注意:存货名称为“运输费”,数量为“1”,原币单价为“930”,税率确认或编辑为“11”)保存。
6.采购手工结算。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结算手工结算过滤结算条件选单(选中上窗格的采购专用发票和运费专用发票,再选中下窗格中对应的入库单)费用分摊(按数量)结算确定。
7.应付单据审核。应付款管理应付单据处理应付单据审核过滤选择单据(全选)审核。
8.应付单据制单。应付款管理应付单据处理制单处理过滤(发票制单)制单(注意:分别生成采购专用发票、运费发票应付凭证)保存。
采购专用发票生成凭证:
借:材料采购 360000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 61200
贷:应付账款 421200
运费发票生成凭证:
借:材料采购 930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 102.3
贷:应付账款 1032.3
9.采购成本确认(存货记账、生成凭证)。供应链存管理业务核算正常单据记账过滤选定单据记账财务核算生成凭证选择查询条件“采购入库单(报销记账)”生成凭证。
借:库存商品 360930
贷:材料采购 360930
二、运输公司的发票(专用发票)开给销售方,运输费由销售方负担
这种业务相当于销售方为了销售支付了一笔销售费用,按照税法规定,企业不论是因为采购,还是销售只要收到运输发票,都可以把运输发票拿到税务局认证,并确认11%的进项税额。所以销售方可以通过“采购模块”的采购专用发票来反映该笔业务。
任务描述二:4月12日,销售批发部与某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出售女士普通太阳镜4000副,无税单价108元,增值税税率为17%。合同约定,当日发出货物并开出增值税发票(票号为XS5680,价税合计505440元),货物委托运输公司托运,运输公司开出的运费增值税发票(票号为YFZ0004,运费1000元,税率为11%,价税合计1110),运输费由销售方负担并以转账支票方式支付。
操作流程:
岗位说明:销售员负责填制销售订单(审核)、生成发货单(审核)、销售专用发票的生成(复核);采购员负责填制运费专用发票(审核);仓管员负责生成出库单(审核);会计负责应付单据审核及制单、应收单据审核及制单、销售成本记账及生成凭证。
操作步骤:
1.填制、审核销售订单。供应链销售管理销售订货销售订单增加录入销售订单资料保存审核。
2.生成、审核销售发货单。供应链销售管理销售发货发货单生单保存审核。
3.生成销售专用发票。供应链销售管理销售开票销售专用发票(参照发货单)生成录入发票号码保存 复核。
4.填制、审核运费专用发票。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发票采购专用发票增加录入运费专用发票资料(注意:存货名称为“运输费”,数量为“1”,原币单价为“1000”,税率确认或编辑为“11”)保存现付录入结算方式及金额(注意:结算方式转账支票,结算金额1110)确定。
5.销售出库单。供应链库存管理出库业务销售出库单生单保存审核。
6.应付单据审核。应付款管理应付单据处理应付单据审核过滤选择单据(全选)审核。
7.应付单据制单。应付款管理应付单据处理制单处理过滤(现结制单)制单保存。
借:销售费用 1000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 110
贷:银行存款 1110
8.应收单据审核。应收款管理应收单据处理应收单据审核过滤审核。
9.应收单据制单。应收款管理制单处理过滤(注意:过滤条件为“发票制单”)制单保存。
借:应收账款 5054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32000
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税 73440
10.销售成本确认(存货记账、生成凭证)。供应链存货管理业务核算正常单据记账过滤选定单据记账财务核算生成凭证选择查询条件“销售出库单”生成凭证保存。
借:主营业务成本 320000
贷:库存商品 320000
三、小规模纳税人运输公司开出的运输发票(普通发票),不涉及到税费抵扣
根据税法规定,对于取得小规模纳税人交通运输企业开具的普通发票,由于其不能抵扣,因此企业收到这种类型的运费单据时,不能按“营改增“之前的方法将运费的7%计入进项税,而应全额计入相关的费用或成本科目。
任务描述三:4月16日,销售部与某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出售儿童精品太阳镜5000副,无税单价88元,增值税税率为17%。合同约定,当日发出货物并开出增值税发票(票号为XS5688,价税合计514800元),货物委托运输公司托运,运输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开出的普通运费发票,金额为1200元,款项尚未结算。
(一)销售方承担运费的业务处理
操作流程:
岗位说明:销售员负责填制销售订单(审核)、生成发货单(审核)、销售专用发票的生成(复核)、填制销售费用支出单;仓管员负责生成出库单(审核);会计负责应付单据审核及制单、应收单据审核及制单、销售成本记账及生成凭证。
操作步骤:
1.填制、审核销售订单。
2.生成、审核销售发货单。
3.生成销售专用发票。
这三个操作步骤同任务描述二的前三个步骤相同。
4.填制销售费用支出单。供应链销售管理费用支出销售费用支出单增加录入运输费用资料(注意:费用项目为“运输费”、支出金额为“1200”、单据流向为“其他应付单”、费用供货商名称为“运输公司”)保存审核。
5.销售出库单。供应链库存管理出库业务销售出库单生单保存审核。
6.应付单据审核、制单。应付款管理应付单据处理应付单据审核过滤选择单据(全选)审核立即制单保存。
借:销售费用 1200
贷:应付账款 1200
7.应收单据审核。应收款管理应收单据处理应收单据审核过滤审核。
8.应收单据制单。应收款管理制单处理过滤(注意:过滤条件为“发票制单”)制单保存。
借:应收账款 514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40000
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税 74800
9.销售成本确认(存货记账、生成凭证)。供应链存货管理业务核算正常单据记账过滤选定单据记账财务核算生成凭证选择查询条件“销售出库单”生成凭证保存。
借:主营业务成本 350000
贷:库存商品 350000
注意:根据税法规定,销售方收到小规模纳税人交通运输企业开具的普通发票,不能抵扣企业的销项税,列入销售费用,通过销售费用支出单反映。因此须先调整费用支出单单据格式,把表头项目中的“单据流向”、“费用供应商编码”显示出来,从而使单据流向中可以选择“其他应付单”,形成应付账款。
(二)采购方承担运费的业务处理
操作流程:
岗位说明:采购员负责填制采购订单(审核)、采购到货单(审核)、采购专用发票的生成、填制运费普通发票、结算(手工);仓管员负责生成入库单(审核);会计负责应付单据审核及制单、存货记账及生成凭证。
操作步骤:
1.填制、审核采购订单。
2.生成、审核到货单。
3.生成、审核采购入库单。
4.生成采购专用发票。
这四个操作步骤同任务描述一采购方的前四个步骤相同。
5.填制运费普通发票。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发票采购专用发票增加录入运费普通发票资料(注意:存货名称为“运输费”,数量为“1”,原币单价为“1200”,税率为“0”)保存。
6.采购手工结算。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结算手工结算过滤结算条件选单(选中上窗格的采购专用发票和运费发票,再选中下窗格中对应的入库单,输入分摊金额“1200”)费用分摊(按数量)分摊结算确定。
7.应付单据审核。应付款管理应付单据处理应付单据审核过滤选择单据审核。
8.应付单据制单。应付款管理应付单据处理制单处理过滤(发票制单)制单(合并制单)保存。
借:材料采购 441200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 74800
贷:应付账款 516000
9.采购成本确认(存货记账、生成凭证)。供应链存货管理业务核算正常单据记账过滤选定单据记账财务核算生成凭证选择查询条件“采购入库单(报销记账)”生成凭证。
借:库存商品 441200
贷:材料采购 441200
本文在Windows7及用友ERP-U810.1(院校专版)环境下调试验证,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一致。
参考文献:
[1] 牛永芹,刘大斌,杨琴.ERP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刘小宝.“营改增”后有关运费抵扣及会计处理[J].中外企业家,2014(11)
[3] 李吉梅,杜美杰.场景式企业财务业务综合实践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在传统经营模式下,信息的传递、交易的完成通过单据、合同等纸质介质完成,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大,速度慢,差错率高,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模式。
1、企业内部商务模式
现代许多大中型企业,机构庞大,在非网络化环境下,即使是公司内部的信息传送也难以做到及时。企业内部网(Intranet)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商务工具,它能够提供企业内各部门、各员工之间快速、安全的交流通道。企业的信息系统间可以加强信息传递,也可自动进行业务处理。总之,企业内部网能增加商务活动处理的敏捷性,对市场状况能更快地作出反应,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的扩展,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将大有作为。
2、企业与消费者间商务模式(BusinesstoConsumer)
这是消费者利用因特网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类同于商业电子化的零售商务。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上销售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在因特网上有许许多多各种类型的虚拟商店和虚拟企业提供各种与商品销售有关的服务。通过网上商店买卖的商品可以是实体化的,如书籍、鲜花、服装、食品、汽车、电视等等;也可以是数字化的,如新闻、音乐、电影、数据库、软件及各类知识商品;还可以是提供的各类服务,如安排旅游、在线医疗诊断和远程教育等。
3、企业间电子商务模式(BusinesstoBusiness)
这种方式是电子商务应用最重要和最受企业重视的形式;企业可以使用Internet或其他网络对每笔交易寻找最佳合作伙伴,完成从订购到结算的全部交易行为,包括向供应商订货、签约、接受发票和使用电子资金转移、信用证、银行托收等方式进行付款,以及在商贸过程中发生的其他问题如索赔、商品发送管理等。在电子商务中,企业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时,公司可以用电子形式将关键的商务处理过程连接起来,形成虚拟企业。在这种环境中,一家企业的商务活动在抬手之间就会影响另一家企业的业务活动。这种企业间商务模式,使交易双方能以一种更简便、更快捷的方式进行联系和达成交易。
4、税收电子化商务模式(GovernmenttoBusiness)
税收电子化商务模式就是如今很流行的电子税收,也是GTB在现实中的主要应用,政府和企业间通过这样一种平台,在网上完成税务申报、支付、传输证明等功能。在美国,有许多企业缴纳税费都是通过号称“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来结算的:将纳税企业编号,按编号在计算机中开立户头,税务局除根据纳税人自己的申报材料建档外,还要与有关机构的数据库联网,随时获得所需的各种资料,由计算机监督企业是否登记,并对纳税申报单进行分析比较,防止偷税漏税。有了这样一个电子税收平台,纳税人申报将不必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税务人员也可以轻松地解决数据处理审核问题。这种方式既减轻了税务人员的工作量,又方便了纳税人,迅速快捷,减少了税务人员与纳税人之间一些不必要的交涉。
5、政府采购电子化商务模式(BusinesstoGovernment)
在BTG模式下,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采购清单,企业可以以电子化方式来完成对政府采购的响应。政府和企业站在完全平等的立场上,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双方的交易。作为电子时代的甲方乙方,政府与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完成交易,一方面可以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便于建立监督机制。尽量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众所周知,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性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面对残酷的竞争事实,企业若想保持优势,经营者必须利用一切机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及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确保自己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全球性贸易环境,建立了新型的商务通道,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各环节上,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1、电子商务能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
电子商务使以销定产更为简便易行,企业通过电脑网络展示自己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售前售后服务及付款条件等,客户各取所需,发出订单,企业生产部门根据电脑网络传递的订购信息及时安排或调整生产规模和品种,从而实现小批量、多品种、零库存、即时制造和交货的理想模式,适应现代社会消费潮流。电子商务的实施不但可以大大提高交易速度,加快订单处理和货款结算支付,而且可以减少人为的疏忽,一些计算机程序基本能发现业务人员输入的错误信息而提出警告或自动予以纠正,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和浪费。这对严格要求单证一致的信用证结算贸易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2、电子商务能提高工作质量,扩大市场
电子商务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无论双方是否跨地区、跨国界,空间的障碍已经消失,电子商务系统网络站点使得客户和供货方均能了解对方的最新数据,而且电子数据交换(EDI)更加强了企业间的合作。电子商务可以提供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服务,使企业能更及时、准确、充分地掌握市场需求信息,按时、按质提供客户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从而加强市场竞争地位。同时电子商务可以提供交互式的销售渠道,使商家能及时得到市场反馈,改进本身的工作。
3、电子商务可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
降低交易成本,节省了潜在开支,如电子邮件节省了通信邮费,电子数据交换则大大节省了管理和人员环节的开销。此外,电子商务可以优化企业供应链。降低供应成本。传统商务活动是由多个中间环节组成的供应链完成的,这些中间环节必然要耗费大量的物质资源,而电子商务可以缩短供应链的长度,减少中间环节与周转时间,节省物质资源的损耗。以商业企业为例,优化企业供应链,实行直销,可以减少库存和营业面积,降低周转与管理成本。据统计,在传统商务模式下,商品从订货到售出过程中的物流费用约占企业成本的18%-20%,国外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优化供应链后,目标为将该费用比例降低到10%-12%。由此可知,电子商务的应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三、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企业必须在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重构管理机制等方面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才能在电子商务的潮流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和功能的充分实现离不开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基础落后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现代化形成了巨大反差,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中国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企业是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角,对于要参与和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来讲,必须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三个基本要素,即:(1)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以及业务操作的电子化;(2)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开展电子商务所依赖的连接网络;(3)企业要建立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应用系统。
用户在自身电子商务环境构建时应考虑以下因素:系统必须具有实用性;系统必须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集中备份;系统必须具备在线扩展能力;系统必须考虑数据业务的安全问题等。只有构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环境,才能在电子商务时代继续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2、企业必须规范业务流程,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开展对于各类企业的好处和优势自不待言,虽然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但最好的技术并不代表最好的结果,技术必须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机结合。供应链在企业内外是否有效展开?特别是企业的外部合作伙伴的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是否满足核心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标准,如数据处理是否已经电子化,如果目前没有满足,那么企业需要给出达标时间进度表;同时企业内部的采购制度是否已经公开化、制度化、标准化,采购流程是否电子化等。一个企业事实上不可能只选择一家供应商的应用软件产品,企业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放弃原有的信息系统,问题的关键不是处理企业比较标准和正常的业务数据流程,而是如何处理不同系统间的差异,这些系统是否能够在线实时传输和处理。
3、构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
传统会计是建立在相关假设基础上的。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虚拟企业、网上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出现,会计主体假设需要重新定义:依据合作项目而成立合作公司或项目公司的现象将会愈来愈普遍,项目结束公司即结束经营,进行清算,持续经营假设将无法适应;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提供实时财务信息将成为可能,会计分期假设已显得无足轻重;电子商务中电子货币的广泛应用,将使货币计量假设受到严重冲击。由于会计假设是传统会计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它的动摇,必然会对如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计价等会计确认和计量等方面的会计原则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传统经营模式下,信息的传递、交易的完成通过单据、合同等纸质介质完成,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大,速度慢,差错率高,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模式。
1、企业内部商务模式
现代许多大中型企业,机构庞大,在非网络化环境下,即使是公司内部的信息传送也难以做到及时。企业内部网(Intranet)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商务工具,它能够提供企业内各部门、各员工之间快速、安全的交流通道。企业的信息系统间可以加强信息传递,也可自动进行业务处理。总之,企业内部网能增加商务活动处理的敏捷性,对市场状况能更快地作出反应,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的扩展,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将大有作为。
2、企业与消费者间商务模式(BusinesstoConsumer)
这是消费者利用因特网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类同于商业电子化的零售商务。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上销售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在因特网上有许许多多各种类型的虚拟商店和虚拟企业提供各种与商品销售有关的服务。通过网上商店买卖的商品可以是实体化的,如书籍、鲜花、服装、食品、汽车、电视等等;也可以是数字化的,如新闻、音乐、电影、数据库、软件及各类知识商品;还可以是提供的各类服务,如安排旅游、在线医疗诊断和远程教育等。
3、企业间电子商务模式(BusinesstoBusiness)
这种方式是电子商务应用最重要和最受企业重视的形式;企业可以使用Internet或其他网络对每笔交易寻找最佳合作伙伴,完成从订购到结算的全部交易行为,包括向供应商订货、签约、接受发票和使用电子资金转移、信用证、银行托收等方式进行付款,以及在商贸过程中发生的其他问题如索赔、商品发送管理等。在电子商务中,企业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时,公司可以用电子形式将关键的商务处理过程连接起来,形成虚拟企业。在这种环境中,一家企业的商务活动在抬手之间就会影响另一家企业的业务活动。这种企业间商务模式,使交易双方能以一种更简便、更快捷的方式进行联系和达成交易。
4、税收电子化商务模式(GovernmenttoBusiness)
税收电子化商务模式就是如今很流行的电子税收,也是GTB在现实中的主要应用,政府和企业间通过这样一种平台,在网上完成税务申报、支付、传输证明等功能。在美国,有许多企业缴纳税费都是通过号称“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来结算的:将纳税企业编号,按编号在计算机中开立户头,税务局除根据纳税人自己的申报材料建档外,还要与有关机构的数据库联网,随时获得所需的各种资料,由计算机监督企业是否登记,并对纳税申报单进行分析比较,防止偷税漏税。有了这样一个电子税收平台,纳税人申报将不必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税务人员也可以轻松地解决数据处理审核问题。这种方式既减轻了税务人员的工作量,又方便了纳税人,迅速快捷,减少了税务人员与纳税人之间一些不必要的交涉。
5、政府采购电子化商务模式(BusinesstoGovernment)
在BTG模式下,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采购清单,企业可以以电子化方式来完成对政府采购的响应。政府和企业站在完全平等的立场上,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双方的交易。作为电子时代的甲方乙方,政府与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完成交易,一方面可以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便于建立监督机制。尽量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众所周知,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性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面对残酷的竞争事实,企业若想保持优势,经营者必须利用一切机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及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确保自己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全球性贸易环境,建立了新型的商务通道,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各环节上,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1、电子商务能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
电子商务使以销定产更为简便易行,企业通过电脑网络展示自己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售前售后服务及付款条件等,客户各取所需,发出订单,企业生产部门根据电脑网络传递的订购信息及时安排或调整生产规模和品种,从而实现小批量、多品种、零库存、即时制造和交货的理想模式,适应现代社会消费潮流。电子商务的实施不但可以大大提高交易速度,加快订单处理和货款结算支付,而且可以减少人为的疏忽,一些计算机程序基本能发现业务人员输入的错误信息而提出警告或自动予以纠正,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和浪费。这对严格要求单证一致的信用证结算贸易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2、电子商务能提高工作质量,扩大市场
电子商务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无论双方是否跨地区、跨国界,空间的障碍已经消失,电子商务系统网络站点使得客户和供货方均能了解对方的最新数据,而且电子数据交换(EDI)更加强了企业间的合作。电子商务可以提供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服务,使企业能更及时、准确、充分地掌握市场需求信息,按时、按质提供客户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从而加强市场竞争地位。同时电子商务可以提供交互式的销售渠道,使商家能及时得到市场反馈,改进本身的工作。
3、电子商务可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
降低交易成本,节省了潜在开支,如电子邮件节省了通信邮费,电子数据交换则大大节省了管理和人员环节的开销。此外,电子商务可以优化企业供应链。降低供应成本。传统商务活动是由多个中间环节组成的供应链完成的,这些中间环节必然要耗费大量的物质资源,而电子商务可以缩短供应链的长度,减少中间环节与周转时间,节省物质资源的损耗。以商业企业为例,优化企业供应链,实行直销,可以减少库存和营业面积,降低周转与管理成本。据统计,在传统商务模式下,商品从订货到售出过程中的物流费用约占企业成本的18%-20%,国外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优化供应链后,目标为将该费用比例降低到10%-12%。由此可知,电子商务的应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三、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企业必须在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重构管理机制等方面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才能在电子商务的潮流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和功能的充分实现离不开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基础落后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现代化形成了巨大反差,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中国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企业是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角,对于要参与和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来讲,必须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三个基本要素,即:(1)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以及业务操作的电子化;(2)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开展电子商务所依赖的连接网络;(3)企业要建立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应用系统。
用户在自身电子商务环境构建时应考虑以下因素:系统必须具有实用性;系统必须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集中备份;系统必须具备在线扩展能力;系统必须考虑数据业务的安全问题等。只有构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环境,才能在电子商务时代继续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2、企业必须规范业务流程,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开展对于各类企业的好处和优势自不待言,虽然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但最好的技术并不代表最好的结果,技术必须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机结合。供应链在企业内外是否有效展开?特别是企业的外部合作伙伴的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是否满足核心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标准,如数据处理是否已经电子化,如果目前没有满足,那么企业需要给出达标时间进度表;同时企业内部的采购制度是否已经公开化、制度化、标准化,采购流程是否电子化等。一个企业事实上不可能只选择一家供应商的应用软件产品,企业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放弃原有的信息系统,问题的关键不是处理企业比较标准和正常的业务数据流程,而是如何处理不同系统间的差异,这些系统是否能够在线实时传输和处理。
3、构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
传统会计是建立在相关假设基础上的。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虚拟企业、网上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出现,会计主体假设需要重新定义:依据合作项目而成立合作公司或项目公司的现象将会愈来愈普遍,项目结束公司即结束经营,进行清算,持续经营假设将无法适应;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提供实时财务信息将成为可能,会计分期假设已显得无足轻重;电子商务中电子货币的广泛应用,将使货币计量假设受到严重冲击。由于会计假设是传统会计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它的动摇,必然会对如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计价等会计确认和计量等方面的会计原则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传统经营模式下,信息的传递、交易的完成通过单据、合同等纸质介质完成,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大,速度慢,差错率高,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模式。
1、企业内部商务模式
现代许多大中型企业,机构庞大,在非网络化环境下,即使是公司内部的信息传送也难以做到及时。企业内部网(Intranet)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商务工具,它能够提供企业内各部门、各员工之间快速、安全的交流通道。企业的信息系统间可以加强信息传递,也可自动进行业务处理。总之,企业内部网能增加商务活动处理的敏捷性,对市场状况能更快地作出反应,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的扩展,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将大有作为。
2、企业与消费者间商务模式(BusinesstoConsumer)
这是消费者利用因特网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类同于商业电子化的零售商务。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上销售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在因特网上有许许多多各种类型的虚拟商店和虚拟企业提供各种与商品销售有关的服务。通过网上商店买卖的商品可以是实体化的,如书籍、鲜花、服装、食品、汽车、电视等等;也可以是数字化的,如新闻、音乐、电影、数据库、软件及各类知识商品;还可以是提供的各类服务,如安排旅游、在线医疗诊断和远程教育等。
3、企业间电子商务模式(BusinesstoBusiness)
这种方式是电子商务应用最重要和最受企业重视的形式;企业可以使用Internet或其他网络对每笔交易寻找最佳合作伙伴,完成从订购到结算的全部交易行为,包括向供应商订货、签约、接受发票和使用电子资金转移、信用证、银行托收等方式进行付款,以及在商贸过程中发生的其他问题如索赔、商品发送管理等。在电子商务中,企业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时,公司可以用电子形式将关键的商务处理过程连接起来,形成虚拟企业。在这种环境中,一家企业的商务活动在抬手之间就会影响另一家企业的业务活动。这种企业间商务模式,使交易双方能以一种更简便、更快捷的方式进行联系和达成交易。
4、税收电子化商务模式(GovernmenttoBusiness)
税收电子化商务模式就是如今很流行的电子税收,也是GTB在现实中的主要应用,政府和企业间通过这样一种平台,在网上完成税务申报、支付、传输证明等功能。在美国,有许多企业缴纳税费都是通过号称“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来结算的:将纳税企业编号,按编号在计算机中开立户头,税务局除根据纳税人自己的申报材料建档外,还要与有关机构的数据库联网,随时获得所需的各种资料,由计算机监督企业是否登记,并对纳税申报单进行分析比较,防止偷税漏税。有了这样一个电子税收平台,纳税人申报将不必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税务人员也可以轻松地解决数据处理审核问题。这种方式既减轻了税务人员的工作量,又方便了纳税人,迅速快捷,减少了税务人员与纳税人之间一些不必要的交涉。
5、政府采购电子化商务模式(BusinesstoGovernment)
在BTG模式下,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采购清单,企业可以以电子化方式来完成对政府采购的响应。政府和企业站在完全平等的立场上,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双方的交易。作为电子时代的甲方乙方,政府与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完成交易,一方面可以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便于建立监督机制。尽量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众所周知,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性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面对残酷的竞争事实,企业若想保持优势,经营者必须利用一切机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及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确保自己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全球性贸易环境,建立了新型的商务通道,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各环节上,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1、电子商务能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
电子商务使以销定产更为简便易行,企业通过电脑网络展示自己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售前售后服务及付款条件等,客户各取所需,发出订单,企业生产部门根据电脑网络传递的订购信息及时安排或调整生产规模和品种,从而实现小批量、多品种、零库存、即时制造和交货的理想模式,适应现代社会消费潮流。电子商务的实施不但可以大大提高交易速度,加快订单处理和货款结算支付,而且可以减少人为的疏忽,一些计算机程序基本能发现业务人员输入的错误信息而提出警告或自动予以纠正,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和浪费。这对严格要求单证一致的信用证结算贸易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2、电子商务能提高工作质量,扩大市场
电子商务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无论双方是否跨地区、跨国界,空间的障碍已经消失,电子商务系统网络站点使得客户和供货方均能了解对方的最新数据,而且电子数据交换(EDI)更加强了企业间的合作。电子商务可以提供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服务,使企业能更及时、准确、充分地掌握市场需求信息,按时、按质提供客户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从而加强市场竞争地位。同时电子商务可以提供交互式的销售渠道,使商家能及时得到市场反馈,改进本身的工作。
3、电子商务可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
降低交易成本,节省了潜在开支,如电子邮件节省了通信邮费,电子数据交换则大大节省了管理和人员环节的开销。此外,电子商务可以优化企业供应链。降低供应成本。传统商务活动是由多个中间环节组成的供应链完成的,这些中间环节必然要耗费大量的物质资源,而电子商务可以缩短供应链的长度,减少中间环节与周转时间,节省物质资源的损耗。以商业企业为例,优化企业供应链,实行直销,可以减少库存和营业面积,降低周转与管理成本。据统计,在传统商务模式下,商品从订货到售出过程中的物流费用约占企业成本的18%-20%,国外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优化供应链后,目标为将该费用比例降低到10%-12%。由此可知,电子商务的应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三、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企业必须在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重构管理机制等方面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才能在电子商务的潮流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和功能的充分实现离不开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基础落后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现代化形成了巨大反差,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中国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企业是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角,对于要参与和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来讲,必须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三个基本要素,即:(1)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以及业务操作的电子化;(2)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开展电子商务所依赖的连接网络;(3)企业要建立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应用系统。
用户在自身电子商务环境构建时应考虑以下因素:系统必须具有实用性;系统必须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集中备份;系统必须具备在线扩展能力;系统必须考虑数据业务的安全问题等。只有构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环境,才能在电子商务时代继续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2、企业必须规范业务流程,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开展对于各类企业的好处和优势自不待言,虽然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但最好的技术并不代表最好的结果,技术必须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机结合。供应链在企业内外是否有效展开?特别是企业的外部合作伙伴的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是否满足核心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标准,如数据处理是否已经电子化,如果目前没有满足,那么企业需要给出达标时间进度表;同时企业内部的采购制度是否已经公开化、制度化、标准化,采购流程是否电子化等。一个企业事实上不可能只选择一家供应商的应用软件产品,企业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放弃原有的信息系统,问题的关键不是处理企业比较标准和正常的业务数据流程,而是如何处理不同系统间的差异,这些系统是否能够在线实时传输和处理。
3、构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
传统会计是建立在相关假设基础上的。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虚拟企业、网上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出现,会计主体假设需要重新定义:依据合作项目而成立合作公司或项目公司的现象将会愈来愈普遍,项目结束公司即结束经营,进行清算,持续经营假设将无法适应;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提供实时财务信息将成为可能,会计分期假设已显得无足轻重;电子商务中电子货币的广泛应用,将使货币计量假设受到严重冲击。由于会计假设是传统会计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它的动摇,必然会对如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计价等会计确认和计量等方面的会计原则产生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