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0:10: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课堂教学效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填鸭式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大包大揽满堂灌。教师讲的是津津乐道,学生昏昏欲睡,心游万仞。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课堂状况呢?因为教师照本宣科,不能把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学生不感兴趣这种被动的被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么在座位上搞小动作,或者和周围的小朋友玩闹。教师为了组织教学,为了维护师道尊严,就要去制止、训斥甚至打骂学生。实在没招了,就把家长找来,结果师生关系紧张,家长和学生之间也成了猫鼠关系。
新修订课标的灵魂是:“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中学、江苏省柏庄实验小学、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辽宁省岫岩县三家子中学在研究实践新课标更新课堂教学理念上做了长时间的探索,转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一、转变师生观念,建立新型师生观,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学生本身也是个完整的人,只是特殊的年龄段,才把他们聚集在象牙塔里
他们对知识渴求,同时也有情感的需要,需要交流,需要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存在着对事物的欣赏与否定的态度,需要获得成功的价值观。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三家子中学和八所实验小学的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加分鼓励机制就很好,适时的对学生的进步予以奖励,促使学差生也能满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需要。
2.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可塑性很大
学生的某些不足,甚至犯点儿错误,需要理解、谅解和宽容。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绝对不能绷着师道尊“颜”,横眉冷对,恶语相加。要真诚爱护,帮助学生克服缺点,修正错误,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
3.师生之间如果抛开年龄上的差距,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理应相互尊重
教师尊重学生,也就是言传身教的影响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这样的教育方式犹如春风化雨,春雨润物细腻无声胜有声,也所谓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小事儿做起,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课堂教学第一个环节设立小主持人,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以爱为基础,教师理解信任学生用真情关爱,成为学生良师益友,善于沟通,让学生感受到信任和安全。
教师要面向一切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平等对待,不可以厚此薄彼。要全面了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转变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使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师生、生生之间合作探究的互动的过程
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学内容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不变的设计,学生的奇思妙想被当做是歪理邪说的异端,扼杀掉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教师滔滔不绝的传授,学生是疲于奔命。学生能不累不厌烦吗?这也就是学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经常违反纪律,甚而大批量辍学的原因。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变成师生共同探究知识奥秘的导研学案,教师适时点拨,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研学任务。还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识改编成小品。例如有一位老师在和学生一起研学《矛与盾》一课时,就把课堂变成了一个小市场,一个学生在叫卖矛和盾,和几个小学生在讨价还价,最后卖矛和盾小学生哑口无言,声情并茂的演绎了自相矛盾的故事和蕴含的哲理。师生全员参与改编、排练直至演出,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加深了师生情感,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习惯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重结果轻视过程,学生各自为战,自主接受知识占有绝对的比例。重竞争,轻合作。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合作,培养小先生引领小组成员兵教兵,共同完成研学任务。使学生脱离被动苦学苦海,转变为我要学的乐学大课堂。
为了有效的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是十分必要的。分组的方式是组内异质,组间基本同质。组内设小先生或者小组长,在小先生的带领下,组内合作,展开组间竞争。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更主要的是关注了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差生。这样既有自主又有合作的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合作精神又提高了竞争意识。但是要注意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人人都有任务,防止冷落学差生,还要用按号加分的方式鼓励学差生积极发言踊跃展示。每节课结束之前要评出金牌小组金牌个人,表彰鼓励,一次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一门永远缺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有了这种缺憾,才激发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认真的钻研新课标以及更宽泛教育教学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提高教育艺术。不断丰富完善自我,以达从经验性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如果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研讨工作中,那么打造高校课堂,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发展,这一天到来为期不远。
参考文献:
[1]崇凤丽.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年06期.
培养语文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学的重要性,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不断增强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自觉性和支持性,慢慢形成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自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掌握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语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也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预习是语文学习全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学习语文新知识的起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预习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加强自我计划、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体验、自我认识和自我鞭策,取得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减少课堂学习的难度,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益。因此,教师要拟定好预习指导题,启发、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好语文并不容易,学生开始总感到难度大,抓不住要领,如果指导不得力,学生越发感到困难,就会失去积极性。每篇课文都有其深难独特的地方,要使学生抓住要领,教师布置新一课的预习任务时所提出的预习指导题特别要注意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既要结合课文和教学目标实际,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使预习指导题真正起到帮助,引导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拐棍”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
二、加强学法指导,养成良好习惯,让学生会学
传统教学重教不重学,教师多是用心钻研教法,很少考虑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会主动地探求知识,发展能力,因此,要切实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得明确教师与学生的主导和主体地位,进而认真研究学习方法,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真正地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才能吸取教学的最佳效果。另外,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古人曾指出:“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地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要传授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就可以沿着自学、会学的大道主动前进了。教师的伟大不光体现在他把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更体现在他能引导学生形成独立、主动学习的人格。
三、加强语文课型研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能采用单一和固定的方法和形式组织课堂教学,特别要提倡目标的多元性、方法的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我们传统的中学语文教材,大多数以课文教学为主,写作口语交际等在教材里的地位不是很突出,而现在的语文课本,打破了传统的阅读与写作,听、说、语文知识、语文活动混合编排的模式,改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分开编排,这样,写作、口语交际等内容成为相对独立的教学系统,因此,只有把握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不同课型的特点,才能真正用好中学语文教材,才能切实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四、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众所周知,新的课程改革在全国已经全面铺开,教育教学的理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本地的教育发展仍然相对滞后,面对中考、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学习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名校的“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少讲多练,精讲精练”、“教师讲课不超过10分钟”等课堂教学理念和方法,我们对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理解,看到他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更加坚定了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决心。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是“知识储存器”。这种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核心,教与学全部围绕着课本转,教师的教学活动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只要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跟着老师转就可以了,无需“用心”,只要“用力”。这样,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 教师和学生就是在这样一个固定的公式里,周而复始。学生缺乏自主思维的空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智育目标得到落实但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重接受、轻探究;重用脑、轻动手(实践);重记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只是锻炼了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发展。这种单纯重视智能发展的培养模式,不遵从人性的自然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将来的个性化发展。这不符合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和要求。
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为适应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就必须抛弃传统课堂教学中不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落后的教学模式,寻求新的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为此我们提出了“‘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它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力图构建一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教师教学规律的新型课堂,并以此为抓手去迎接新一轮课程改革,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步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
“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主要研究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课堂教学首要目标;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重点内容;将预习、展示、反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进行探索与实践的研究。
“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要求三大步骤达到有效,力争高效。
1.注重预习的有效性
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对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根据学习章节的内容制定导学案,并提前布置学生借助导学案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初步把握文本并达成学习目标。教师要加强预习指导,及时与学生进行预习交流,再次确定学习目标。对于不能达成的目标,有价值的问题,予以搜集整理通过展示课达成。
2.强调展示的互动性
教师分配任务,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通过小组合作提出学习目标中的难点,在全班中讨论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展示,达到全面提升的目的。这种展示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过程是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阐述观点和见解的过程。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鼓励、激励,在追问中不断总结,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学生的展示不是预习的翻版,是整体的提升;展示的内容是学生普遍困惑的、易错的,能够生发出规律、方法的;展示的目的是实现生生互动,在质疑对抗中,在教师的点拨、追问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感悟水平,让学生在借鉴中再次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提升。
3.提高反馈的时效性
在“少教多学”的理念下,教学的反馈评价不再是教学行为的最终目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也是教师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教学行为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反馈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的交流,借助倾听、应对、交流、对话来实现动态生成。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去研究课堂反馈,观察自己的教学活动状态,对其作出恰当的分析与判断,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对于学生来讲他们也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有关自己学习行为及其效果的反馈,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形成反思总结,及时修正与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及方式,使自己在教学中处于一种正常而积极的状态。
三、“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带来的变化
1.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首先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真正实现了师生平等。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其次,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这样,教学的过程就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第三,强调师生互动,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合作,培养“小老师”引领小组成员“兵教兵”,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脱离被动学习的苦海,转变为“我要学”的乐学大课堂。
为了有效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是十分必要的。小组成立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指以异质形态分组,每个学习小组通常是由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智力水平、个性特征、文化背景等存在差异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组间同质”即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力求均衡,并无明显差异。“组内异质”是互助合作的基础,“组间同质”是全班各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的前提条件。组内设小老师或者小组长,在小老师的带领下,组内合作,展开组间竞争。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更主要的是关注了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但是要注意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人人都有任务,防止冷落学困生,还要用按号加分的方式鼓励学困生积极发言踊跃展示。每节课结束之前要评出金牌小组、金牌个人,表彰鼓励,以此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学习方式的变化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多体验多感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师生关系的变化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育的民主,关键是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只有感受到自由、宽松、愉快,没有任何心理压抑和外界强制,才能自主地思考、自主地探索,才有可能创新。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交流、对话、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这样的双向互动客观上必然引起师生关系的变化。新课改的课堂上,你经常会看到教师与学生同乐,一种积极探索、和谐融洽、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渐建立起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49-01
在九年级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深化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是九年级化学教学要求的核心。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优化实验,创造宽松而和谐的学习环境,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多种方法创设思维环境,让学生多思考、多设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谈一下个人的一些做法。
1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的产生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在教学中,要注重信息传输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以积极的刺激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设疑激趣,引发思维,使教师真正做到导学生之思,解学生之疑,引学生之路的作用。
2 创造宽松而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不断顺应和同化的建构过程。评价一节课的标准有二:一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二看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吸引的关键是教师启发得当,学生活动积极有效。三看精彩的回答是否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动人的场面是否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学生是否是生动活泼的学习的主人和学习过程向前发展的动力。
3 优化课堂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科学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有力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自科学实验。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手段,而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塑造品质,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创设良好的实验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程倡导通过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实验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效果和教学功能,教师在演示前要精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其次,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最后,引导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去探索的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要充分挖掘课本中理论知识与实验的结合点,强化实验设计性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实验技能、知识应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展,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4 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在实施教育现代化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构建特定的教学情境,渲染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共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用于提高课堂效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
(2)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化学反应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出来。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
(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老师讲解错误原因,以及错误原因可能造成危害,而不能直接进行错误的操作进行演示,而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在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制好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还是先熄灭酒精灯,顺序是不能颠倒的,用FLASH演示先熄灭酒精灯的错误操作,由于热胀冷缩水被倒吸入试管中,然后试管“嘭”的一声破裂了,学生印象深刻,也加深了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4)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人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课堂不仅要有物质因素,即要有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媒体,更要有技术的灵魂,即是理性因素,它包括知识、理论、思想观念、方法和策略等因素。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有灵活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的知识,更要结合本门学科的特点备课程、备教材、备学生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备得一堂完整的、精彩的、凸现本节内容知识重点的好课。
总之,如何落实素质教育,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一个时代的课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大课题。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提倡创新精神,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真正有效的组织和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玉华.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J].学术期刊,2009.4.
由于面对新高考,多数教师不知如何把握高考难度和深度,一些教师认为课堂容量大,学生即使只记住了课堂的一半内容,效率也相当高。这样导致他们的英语课成为“压缩饼干”。这种认识主要是受以往高考这一“指挥棒”的影响,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高考怎样考就怎样教,英语课唯“考”是从。这种教学,其致命弱点在于学生不需要发现,也不需要创造,因为所有的问题教师都讲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无论教师或学生,教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发现与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讲,面面俱到的教学不仅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违背了现代教学论的教学设计原理。面面俱到的教学不仅模糊了教学重点,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对教学深度的把握。那种“满堂灌”容量虽大,但就培养学生的素质而言,没有什么效率可谈。
误区之二:认为指导学生学习浪费时间,不能完成既定教学任务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量,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一些老师备课时更多的是在“教”上下功夫,自以为课上得很认真细致,知识讲授也十分透彻,课堂效率自然很高,而不愿意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多投入时间,惟恐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由于教师忽视了学生“学”这一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一环,教学效果反映在学生身上收获总是差强人意,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高。目前,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学习行为的被动者,而教师必须都承认一个事实:无论教师讲多少课,总有讲不完的课,所以,教师还应该着重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也就是通过教师点拨,让学生掌握开启未知问题的钥匙。虽然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并非一天两天就能养成,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影响教学进度、减少课堂容量,但也只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长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误区之三:认为提问是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最好办法
一些教师认为,课堂提问可以长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效率自然就会大大提高。遗憾的是,由于有的教师对所提问题的逻辑缺乏了解和研究,课内提问随心所欲,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他们认为提问效果怎样是课堂上的事,备课时没有深入钻研教材,提问偏离教学目的,不利于学生理解。实践证明,课堂提问设计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关系着学生积极性的强弱。明确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提问数量,是课堂提问的关键。真正有教学意义、能提高课堂效率的提问,在于“质”而并非“量”。
误区之四:把课堂教学当作一个纯技巧问题
一些教师认为注意了教学技巧便可提高课堂效率,他们十分注重教学环节的花样翻新,其实不然,那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根本无益于效率的提高。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课堂教学效率,课内学生活动质量,并不以多少、新旧为衡量标准,关键在于所有的活动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否有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误区之五:教师的表达设计与课堂效率没有必然联系
有的教师课堂教学唠唠叨叨,启发学生喋喋不休。对于这种教学风格,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曾作出尖锐的批评:“唠叨是一种不仅教师浪费时间而且增长学生淡漠与消极情绪的课堂管理趋向。这种教学行为在课堂里流行,学生的趋向是对真正重要的学习失去兴趣,……在教师过多统治的条件下,大多数学生必须学习如何遵从、听命和按照指示办事,但他们很少可能学会解决问题的启发式的方法,或是将概念的技巧应用到课堂以外的情境中去。”也就是说,教师不注意表达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不可能提高。教师的唠叨源于对学生的统治心理,这类教师在内心深处仍把自己视为教学的主体,不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课堂上不敢大量让学生思考,忽视学生的淡漠情绪,始终坚信自己的讲解才是有效的。要摆脱不良的表达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更新教学观念,健全自己的教学心理,在教学设计时不仅仅要备好教材,还要认真备好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认识到“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几个误区,面对课改初期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如何让每位英语教师深入新课程改革,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落实素质教育?目前,切实可行的方案之一就是使广大英语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否则,即使新课程改革中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率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有效教学中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就英语教学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日常英语教学当中,学生出现厌学现象则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的表现之一。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英语课堂语言使用的适度性,教师过于流利地使用过于深奥的语言都不便让学生理解,反而会使英语教学成为无效或低效。
新课改中的高中英语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
首先,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所以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其次,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它是评价有效教学与否的重要依据。学生的“参与”意味着介入、投入、卷入、浸入的状态之中,是主体能动性作用的过程,是能力和倾向的统一。所以,主体参与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状态。
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要关注教学效率,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率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率”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率不同于生产效率,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英语学习结果与英语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量化
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便是检验教师工作效率的量化标准之一。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有效教学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情景作出决策。
(一)针对英语学科的特点,全面、具体、明确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并实施目标。
日常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认真的裁剪,确定教学重点,把握难点,分散疏导,使教学教有目标、学有目标,课堂在有的放矢中进行教学。
以必修4 Unit 5Theme Parks为例,在阅读课课堂教学中,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Ss are helped to develop their listening, reading abilities, especially reading ability, learn to use som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skimming and scanning;
2. Ss are given chances to learn certain kinds of theme parks.
3. Ss are trained to cultivate their creativities and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Train the Ss’ reading abilities---skimming and scanning.
教学难点为:Make clear the definition of theme parks and design a fantasy theme park.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目标展开,教学内容的增减,教学方法的设计、应用,教学环节的衔接都始终如一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另外,还要注意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教学目标存在着生成性和不可预知性,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进行。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求知欲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思维的张力,活跃教学气氛,大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二)改变教学结构,巧设活动,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教学结构既要考虑趣味性,又要考虑有效性。教学结构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制订,要遵循教育规律。本着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难易渐进,使教学结构明确,形式多样,形成梯度。例如,用于激发思维、促进理解的英语课堂提问模式可以有如下几种:
1.设置阶梯性问题,课堂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2.设置探究性、开放性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行独具英语特色的课堂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和课堂内的“课题式研究性学习”的尝试,积极构建体验、过程和开放的课堂模式。
以必修2 Unit 5 Music这个话题为例,在导入环节中设计一些有阶梯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如:
Q1: Do you know what kind of music it is?(List at least three kinds.)
Q2: Which kind of music is your favourite? Why?
总之,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不断期待,一切学习活动才能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教学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三)调控课堂教学节奏,优化时间,提高效率。
利用节奏调控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时间优化和效率提高。教师应精心设计英语课堂教学的流程节奏,合理分布教学内容的节奏,周密安排课堂教学的情感节奏,精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情感节奏。
如高中英语写作课一直是容易沉闷的课型,通过三个教学环节的节奏调控,可以把这一易于沉闷的课堂形象生动化。下面以Music这一话题的写作课为例,阐述教学节奏的调控。
1.呈现——积累素材。Brainstorming导入为课堂教学描绘情景:播放不同种类的音乐。这一活动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创设了学生情感体验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他们明确写作目的和要求,积累写作素材。
2.实践——独立写作。利用素材进行独立写作,教师巡视,给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并分层教学。
3.点评——优化作品。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小组成员间讨论后,小组长呈现组内观点,以小组竞赛的方式修改作文中的典型错误,然后教师进行点评,最后张贴范文,在全班欣赏、学习和模仿。
这样的课堂教学波浪式推进,有波峰也有浪谷,写作教学效率提高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留出了充分的空白,让学生去认识、联想、体会,沉入意境。总之,节奏调控使课堂教学时间优化了,学生思维密度匀称了,参加时间增多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因而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四)合理配置课堂教学资源,使课堂构建与之互位与融合。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实施英语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英语教材、教学设施、文字音像、网络信息等物质条件,以及包括学生、教师、家长和有助于英语课程实施和发展的一切可利用的人文环境、人才及其智力资源等在内的非物质条件。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是促进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辅助条件。有效教学力求配置的教学资源一定是课堂的资源,课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英语的课堂资源与英语课堂是一种动态的互位和融合。教师要吃透教材,资源配置须以教材为本,明确知识点,找准资源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本理解力和整合度出发,配置恰当的资源。课堂教学资源需服务课堂效率,拓宽课外延伸的广度,注重课堂教学的适度。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学生产生愉悦的心境。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的努力,从而去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的语言、师生平等互动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
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要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态,要时刻注意与学生眼神的对接,透过心灵的窗户判断学生在想什么。然后,适时作出决策,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及课堂关注点。教师要用微笑与学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优美的语言是优化课堂环境的剂,教师灵活地运用恰当、幽默的课堂语言扣动学生心弦,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沟通师生感情,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使师生双方在融洽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完成交流。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提高课堂效率。
二、遵循学科规律,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有了兴趣,才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趣味,才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学生。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率提高了。
3.提倡“合作”学习,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情感在交流中产生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还可试行“师生合作”,教师以一个学习者身份出现,与学生平等地探讨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建立自信,在讨论中激出兴趣,在讨论中形成自觉学习意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和培养合作精神。
4.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多媒体教学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三、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注意选取一些典型性、启发性、难度适中的题目。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选取与生活贴近的案例,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促进提升高效课堂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的重要部分,是促使教师个体乃至群体由教学者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催化剂。其中包括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自身教学行为、课堂教学群体行为、教学评估的反思等。显然,这种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教师应把教学反思这一过程努力把握好,真正为提高课堂高效而努力。
总而言之,注重课堂教学、构筑和谐高效带给我们的是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同时也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创新,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让“乐”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教学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我们应用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新的资源来重组我们的教学,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学生产生愉悦的心境。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的努力,从而去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的语言、师生平等互动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
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要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态,要时刻注意与学生眼神的对接,透过心灵的窗户判断学生在想什么。然后,适时作出决策,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及课堂关注点。教师要用微笑与学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优美的语言是优化课堂环境的剂,教师灵活地运用恰当、幽默的课堂语言扣动学生心弦,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沟通师生感情,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使师生双方在融洽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完成交流。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提高课堂效率。
二、遵循学科规律,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有了兴趣,才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趣味,才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学生。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率提高了。
3.提倡“合作”学习,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情感在交流中产生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还可试行“师生合作”,教师以一个学习者身份出现,与学生平等地探讨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建立自信,在讨论中激出兴趣,在讨论中形成自觉学习意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和培养合作精神。
4.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多媒体教学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三、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注意选取一些典型性、启发性、难度适中的题目。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选取与生活贴近的案例,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促进提升高效课堂
关键词:
纪律习惯,教学方法,师生关系
一套完整且有序的课堂管理要求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是保证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并实施的重要条件。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成为现代教育中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关注的内容之一。
1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要在抓纪律上下功夫
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缺乏自我约束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力,上课容易分神。有个别同学几乎每堂课都要打瞌睡;有的同桌两人上课开始就开始交谈;有些学生上课不时地要偷偷看手机;有的听了一会课就走神,思想处于游离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在纪律上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比如说如果学生出现有旷课、违反课堂纪律等行为,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这样学生心理上产生了畏惧感,上课时就自然会遵守纪律,才能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另外,对于学生出现不良的课堂行为,特别是影响课堂上其他同学的学习的行为,教师应及时对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行为进行指教,加以严格控制和防范,不能让其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上加强课堂纪律和管理:第一,不断宣讲常规的课堂程序和要求。教师上课时面对的群体是一群性格各异、思维活跃的学生,因此,拥有一套完善的课堂程序和课堂常规管理要求,才能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笔者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要求能够按要求严格执行,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课堂上出现秩序混乱,还能让学生很快适应这些规则后会自然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第二,及时处理课堂问题行为。在课堂上发现一些问题时,教师必须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处理问题行为。例如,有些学生坐在座位上思想开小差但不必在课堂里停止课堂教学而公开指责他们,可以采取给予一些暗示、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和课后谈话等措施加以处理。有些学生大声说话、和同学你推我打,这类行为会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指教、警告、批评等措施来及时制止。
2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上课时教师要注重去培养学生勤动脑思考、积极主动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上,需要教师正确的去引导并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此外,学会倾听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之一,教师要培养学生专注力,能静心听课的习惯,学会认真倾听并能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在主动、自由的状态下充分表现出他们的聪明才智。除此之外,教师在上课时还要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记笔记,及时发问解决问题,与同学合作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等习惯。这就需要相关教师做好细致的教学管理工作,让学生克服心理恐惧,树立自信心,克服懒散的不良学习习惯,建立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学习成绩。
3加强课堂管理也要改进教学教法
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好的教学方法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开始的序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能迅速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了解课堂学习内容,如大学英语课上可以有“回答问题导入”“做游戏导入”“观看视频导入”等。同时,开始上课使用生动的引导语有助于在开始上课时建立一个热烈的课堂氛围,从而帮助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开始上课时教师要注意导入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要切题、简明、有效,也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实际作用。其次,精心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步骤和环节,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有效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上课前精心设计教案,钻研教材和教法,特别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4加强课堂管理要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更有意愿去学习,学生有时候就是因为喜欢任课老师而喜欢上这门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实现师生间的深度共鸣,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应当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对学生有高度的关爱,以极其真诚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关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的情谊,内心就会受到鼓舞,就必然会增强上进心,也就会很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育教学活动就能有效开展。例如教师的一次关心,一次表扬,一次理解,都能让师生之前建立融洽的关系,师生关系融洽了,老师上的课学生自然就喜欢听了。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管理得好,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教师能够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效率自然就更高。好的课堂管理不仅与正确的管理指导思想和恰当的管理方法有密切关联,而且还要受到管理者本身的方法、课堂上出现的特殊情况诸多因素的影响。认识并分析这些因素,积极发挥教师、管理方法及教学方法的作用,对课堂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袁敏敏 单位:南通理工学院基础课教学部
参考文献:
做作业的效果和效率怎么样,取决于课堂学习的效果,而课堂学习的效果怎样取决于课前预习。经常预习的学生数学成绩偏高,因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老师将要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疑问,了解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合作交流的时候更有针对性,从而把一个被动接受过程转化成一个主动的求知过程,会学习的学生应该是有准备的、有疑问的、有目的的,是注意力“很会”集中的那种人。教师对数学课的预习要求要有明确性、可行性、操作性;预习问题要有点拨性、层次性、方法性;预习作业要有差异性、反馈性、全局性。要防止出现“今天请同学们回去预习某某页”这样空泛的预习要求,教师要把学习内容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呈现出来,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要深入浅出,体现点拨性,通过点拨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收到预期的自学效果,要将预习题与课时教案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预习题作为教案设计的一部分,通盘考虑预习应达到什么目的,预习要初步解决哪些问题,经验证明:预习过的学生,其疑问更有针对性和适切性,其注意力更集中,能更主动地获取疑问的答案,学习的质量也明显高于别人。
二、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密切相关,优化课堂教学就是使其每一个环节尽量合理化、科学化。尽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同,内容也不尽相同,但鉴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其教学环节应按:复习铺垫――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归纳小结的程序进行。同时要把握好两个原则:第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要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独立完成任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性。即确定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依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创设良好氛围,扩大学生参与面
“主体参与”应当是学生的一种积极自觉的自然行为,“强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创设生机盎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既不担心“张扬冒尖”,又不害怕“丢败丢丑”,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从误人歧途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
数学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放弃,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口味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学生群体参与互相启发所产生的互补、互促效应是个人单打独斗无法比拟的。
四、关爱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对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对于中学生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对现阶段的学习有巨大的帮助作用,对于未来的学习,甚至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做到课前预习,学生家长监督。课后复习要求做到“一日一小结,一周一总结,一章一报告”。(2)课堂上动起来的习惯。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四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另外我还常对学生说“学数学,不仅会做题,还要会讲题”。如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3)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习惯。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正确表达数学知识,注意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
明确地提出学习目标和任务,可以充分地利用教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在上课前,先提出所要讲授内容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课堂上,把这些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再回过头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提问,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解,掌握不够的地方,可适当点拨、解疑、释感。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时心中有数,注意力就能集中,学习效率自然可以提高。
2 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精当而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广泛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例如:录音机、投影仪、影碟以及多媒体等等,都极大的推动教学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地运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形像化、具体化、生动化。更好地突出重点、更有力地突破难点。此外,教师应需要注重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学语言是课堂上师生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交流的效率越好、学生的学习效率越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精炼、优美、生动的语言来讲述,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创设以学生自主的课堂学习环境,促进师生、生生全面互动。引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还要善于及时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既能学到扎实牢靠的知识,又有思维想像的空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彻底摒弃教条式教学,而实施民主式教学。教条式教学强调标准答案,非白即黑,非此即彼的僵硬思维,因而扼杀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新热情。民主式教学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奇思妙想、探索尝试、怀疑质疑,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精神,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使学生有机会、有条件进行多种多样的尝试体验。在课堂上不但要有积极的师生互动,更要有充分的生生互动、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就会善于发挥想像、思维开阔,在探索合作过程中,较强的创新能力,便能引爆出创新的火花思维。
4 精心设计提问,灵活把握提问的艺术,真正使提问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导火索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和启发学习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问要做到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在新旧知识和衔接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处、在事物发展的转折处、在归纳总转的关键处,更要精心设问,使提问真正成为激活思维的导火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问题,在必要时给予不同的帮助。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回答对错做出评判,要鼓励有不同想法的学生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对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但同时,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如: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性差异、旧知新知的衔接与掌握程度,尤其是教师调控课堂教学过程的能力等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动态,善于捕捉、用心倾听、关注错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思路,用好课堂生成资源。
一、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其间学生表现出来的言行和想法,往往包含有创新的信息,可灵机一动,有的是稍瞬即逝。如何抓住课堂中瞬间生成的资源,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挖掘、升华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中多留个心眼,随时捕捉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创新资源,并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教学之中。
例如一次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到一些关于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泥石流举例说明时,隐隐约约听到一个男生插嘴说:“我们的楼房这么高,要是地震了,怎么办?”于是我灵机一动,安排了一个环节:地震时,我们怎样保护自己?同学们七嘴八舌,谈了很多有效的想法,课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学校还开展了“地震来了”演练活动,进一步明确和提高了学生的抗震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二、用心倾听学生的想法
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其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教师的意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努力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各显神通。在充分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常常会碰撞迸发出绚丽的火花,生成新的更有价值的见解,从中学生也会体验到自我成功的乐趣。就拿我们课堂上经常使用的合作学习方式来说,用心倾听,尤其重要,一要学生之间认真倾听,二要师生之间认真倾听,教学相长,事半功倍。
三、关注学生错误的原因
记得有人说过:“教室――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错误将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留心捕捉随时会闪现的错误,并善于化解、巧妙利用,把错误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通过关注错误、分析错误,进一步提高错误与正确的识别率,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因势利导,善于调控教学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创造型人才。可以说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不仅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表现,更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的体现。
错误是人们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而每一次的失败都是通向成功之路的铺路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错误,可学生的每一个错误都是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而每一次的纠错和领悟都是一种学习上的成长过程。“没有什么成功是随随便便的”,因为不断地认识错误,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透过学生的错误,我们发现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善待学生的错误,学生最终会走出错误、走向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加以关注,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就让我们从关注学生的错误做起。
要实现教师的课堂指导优化,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符合学生课堂学习实际,做到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思维从探究开始。要想让学生爱上科学,就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那么,首先就要引起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我们知道小学生天生爱新鲜、好奇心强,因此,我在每次课前,都精心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话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在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带领他们到探求科学世界的情境中去。如在教学《瓶内吹气球》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我做了一个小魔术——不泄气的气球。我首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然后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将瓶盖盖在瓶口上。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瓶内吹起的气球,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几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兴趣,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
二、倡导合作学习,使课堂学习更精彩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有了更多思考、交流的机会,经常会提出一些教师想不到、教材没提示的研究方法,我想这实际上是新课改所希望看到的。只为学生提供一两种材料,确实不能够保证学生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研究。所以将课堂变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让学生把课下研究的成果在课上充分地展示、交流出来,可以说是一种最优方法。例如,《电灯亮了》是小学科学三年级学习科目,本课属于“电”这一教学单元。从生活中的“灯”导入,设计安排了让小灯泡亮起来等探究活动和拓展活动,学生将经历一次高度开放的探究活动。根据课的性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自选材料,自行试用各种连接方式,使小电灯泡亮起来,并设法控制电灯泡的亮与灭。在学生独立动手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电路中的主要元件,如灯泡、电池、电线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使用简单器材做实验、探索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张扬个性,走向成功。
三、运用赏识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