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0:11:0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Abstract】 Water resource in north area of china is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Major issues of water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north area of china are also involved while combi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Therefore, it has important meaning in guiding water industry in north area of China.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 Water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我国北方水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水资源的突出特点是其分布的不均衡性,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仅为南方的四分之一,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成为了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
根据国际通行的水资源紧缺指标衡量,我国北方大部分城市属于重度缺水地区。在北方17个省级行政区中,除宁夏和新疆由于水资源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巨大外,大部分地区存在着水资源开利用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潜力极低等问题。
为了维持日常供水,多数北方城市都被迫超量开采地下水,从而造成了地下水地面沉降,并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在全国七大水系污染当中,北方地区五大水系位居前五,参见表1[2]。因此,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危机已经成为了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何尽快找到解决这一危机的办法,使该地区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经过长期反复思考探索逐渐形成的一种新思想,其本质是改变目前靠大量消耗资源的同时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维持经济
发展的传统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尽量减少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消费行为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平衡。目前,“可持续发展”已正式列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强调能源使用的集约化,利用高技术创造低能耗的工艺与设备。强调节约资源,减少各种资源和材料的消耗[3][4]。
3 我国北方水工业发展状况
水工业是以城市及工业为对象,以水质为重心,从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以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求的水量作为生产目标的特殊工业[4]。它是随着水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生产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新兴工业,是有关水处理工艺技术、工程建设、技术装备,水的开采、加工、输送、回收及利用的综合产业。
3.1 水工业工程建设状况
我国给水事业发展较早,1879年就建立了第一个自来水厂,但整体上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落后地区从水质和水量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5][6]。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总体水平很低,很多城市污水未进行处理就排入天然水体,据1998年统计,全国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共计398个,日处理能力达1538.28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仅为29.56%。北方地区17个省级行政区中,仅天津、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安徽、新疆7个地区的污水处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2 水工业技术设备水平
我国在水处理工艺技术方面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在给水工艺技术中,国内已推广使用了高效混合和絮凝技术,沉淀池、澄清池设计技术,移动罩滤池[7]、双阀滤池,微污染水源和含藻水源的预处理技术,高浊度水处理,低温低浊水处理,除铁、除锰技术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系列先进工艺,从以往偏重解决供水水量的不足向注重水质方面转变。
在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方面,我国近年来开发并推广应用了吸附生物降解(AB)法污水处理工艺,间歇曝气式(SBR)工艺,厌氧—好氧(A/O)污水处理工艺,厌氧—缺氧—好氧(A2/O)脱磷脱氮污水处理工艺,各种生物膜法处理系统废水的厌氧污泥床技术,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艺,从以往偏重SS、BOD的去除向N、P的去除方面转化,并由粗大污染物去除向细微溶质的去除方面转化。
目前我国水工业设备的生产虽然已初具规模,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水工业通用、专用机械设备、水工业器材、自动化仪表各个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与我国水处理工艺技术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
4 北方地区水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
4.1 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
京、津、华北地区是我国经济较发达、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但却是极度缺水的地区。我国的矿物资源大多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也是严重缺水的地区。缺水必定会导致这些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受阻,严重的还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水量的丰缺、水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水工业的发展。由于按照传统的给水排水工业的发展,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从水量和水质上都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必须改造传统的给水排水工业,大力发展水工业以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使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4.2 水工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北方地区的供水设施不足,供水能力有待提高。同时,现有的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政府资金困难不能及时改造,管道漏水及管理不佳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由于水源水质恶化,传统的净水工艺很难满足供水水质要求,供水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我国北方地区的排水设施相对供水设施而言,更是大大滞后于城市发展,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一些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由于资金缺乏,基本上处于停运半停运状态,使得本来就很有限的污水处理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多数城镇和农村几乎没有任何排水设施,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水污染加剧,所用管材、仪表、机械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不高。
4.3 水工业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水工业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仍较低,普遍存在成果实用性差、转化率低的问题,缺乏新工艺、新技术的综合开发和工程化经验及能力。以单项技术发展为主,缺乏集中统一的综合性、群体性技术。由于集成化水平低,纵深发展不够,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需求,难以实现总体优化。水工业科技水平的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北方水工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4.4 水工业材料加工和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偏低
我国的水工业材料加工和设备制造业虽然已初具规模,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自改革开放后,水工业制造业市场已被西方商人入侵占有了相当份额,把微弱的民族的水工业制造业逼到了困难的境地。
在水工业工程设施的自动控制和运行管理系统方面,国产仪器仪表在品种、规格、技术性能和使用性能上还满足不了需要,大量的水处理工程所使用的自动控制系统和软件仍主要依赖进口,国内尚未形成成套生产给水厂和污水处理厂自动化装备的能力。在水工业设备、器材、仪器仪表方面,国内从无到有,已在工程建设中大量采用,但存在质量差、能耗高、产品品种不齐全、设备不配套、可靠性差、自动化程度地等问题。工艺、技术、制造和规模化生产等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
4.5 水工业管理欠佳
近年来,水工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但水工业的管理体制还停留在管理传统的给排水行业的层面上,极不适应水工业的发展。主要问题有:(1)多龙管水,各自为政;(2)水价偏低,负债经营;(3)经营过分集中,水市场未形成;(4)法制不健全,处罚不严厉;(5)水资源价值观念淡薄。
5 结论
我国北方地区是我国重工业的集结地,在我国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水资源的逐渐减少和水质的不断恶化,该地区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针对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必须强调对该地区传统给水排水工业的改造,大力发展水工业。但由于目前北方地区水工业的基础设施、技术水平、加工制造业等方面都比较落后,管理也存在很多问题,水资源与水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还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以“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为发展战略,强化管理,建立科学的法律、经济体系,加大水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鼓励高新技术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应用与产业化,使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和水工业的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参考文献:
[1]许保玖.试论中国水工业,给水排水,Vol.22,No.2,1996.
[2]石颖,崔福义,王玉梅.中国水工业经济政策体系初探,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Vol.32,No.6,1999.
[3]王凯军,王晓惠.中国水工业的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的产业化分析.给水排水,Vol.25,No.6,1999.
[4]张大群.我国水工业设备产业的状况与发展对策,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Vol.20,No.6,1999.
0.引言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在系统分析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之后,提出了为克服危机、保障安全和实现未来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主张。
矿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95%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70%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矿业。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矿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能源矿业是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煤炭又排在能源矿产之首,是我国最优保障和最主要的能源。有第一能源之称的我国煤炭工业,由于特殊的行业地位,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有着极强的典型性。
针对我国煤炭工业地位和状况的复杂性,如何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煤炭发展领域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1.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煤炭隶属矿产资源,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煤炭生产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政策的引导,另一方面依靠着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统配煤矿是我国煤炭工业的主力军,其技术进程代表着国家整体的技术发展水平。我国的能源结构一致以煤为主,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
1.1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特征
①成煤时期多,但主要成煤时期集中
②煤炭资源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衡
③煤类齐全,但数量分布不均衡
④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类储量少、煤质差
⑤煤炭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低
1.2国内外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内容或方向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原理;可持续发展的测度理论及方法体系;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型构建于解析;煤炭资源评价及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煤矿区的生态环境与保护等。
(1)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既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文明的哲理精华,又富蕴着人类活动的现代时间和理念。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就应经有朴素的持续发展思想,而西方则把持续发展思想的最早研究上溯到马尔萨斯和达尔文。对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史,周德群教授将其归纳为: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人地关系认识的发展、对可持续问题的全面关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四个阶段。
(2)煤炭是不可再生且可耗竭的天然资源,又是矿区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因此积极开展煤炭资源评价与管理的研究,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煤炭资源,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展了煤炭资源价值、煤炭资源经济评价方法、煤炭资源资产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批重要结论和研究成果。煤炭属于矿产资源范畴,其价值问题在国内外一直存有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对矿产资源价值构成及来源地认识。当前,国内多数学者支持矿产资源本身具有价值的观点,而对于矿产资源的价值构成现仍处于认识统一之中。。
2.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矿区为基础的
煤炭工业的能源基础产业地位,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在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未来20年不会改变,煤炭作为最安全可靠和最主要能源的地位难以动摇。煤炭工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长期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中国21世纪议程》实施的效果,也必然影响着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部门性质的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它又是以众多矿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即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要落脚在以矿区所在的具体区域和空间,矿区发展的可持续自然成为真个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点要求。
3.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3.1矿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对策
⑴完善矿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⑵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实行更加严厉的环保政策;
⑶加强舆论监督,提高公众参与度;
⑷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行应用清洁开采和洁净煤技术;
⑸推行多元综合治理的土地复垦模式。
3.2矿区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策略
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矿区内的企业具有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市场扩张能力,这既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宏观管理要求,也是推动矿区这一特定区域全面发展的力量源泉。矿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必然为矿区内环境保护、社区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形成资金积累,这是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依托和保证。为此,针对我国煤炭矿区的实际状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与对策,努力改善和提高矿区经济的运营质量和效益。
⑴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制度创新步伐;
⑵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实现煤与非煤协调发展;
⑶依靠智力支持,永续经济增长动力;
⑷完善现代营销网络体系,提高营销管理水平;
⑸努力提高煤炭企业的资本和国际化经营水平。
3.3矿区城市化发展
矿区城市化发展是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城市是城市的特殊类型,其成长演化有其特定的规律性。在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煤炭城市,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影响并制约着矿区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基于对矿业城市成长演化规律和我国煤炭城市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认识,现提出矿区城市化发展的有效对策如下:
⑴遵循矿业城市生命周期规律,正确实施阶段对应发展战略;
⑵适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煤炭城市经济的平稳转型;
⑶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战略,是资源枯竭型城市有效的转型途径;
⑷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增大煤炭城市的战略空间吸纳力;
⑸国家制定援助煤炭城市的产业政策。
4.结语
在我国,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主要经济特征的资源型区域,是区域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主流区域。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研究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还需我们付诸实践,投身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当中去,为推动我国煤炭资源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耿殿明.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周德群.可持续发展研究:理论与模型[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3]朱训.认清形势增强信心为振兴矿业而奋斗[J].中国矿业,1997
第二,在发展中解决限制汽车发展的相关资源、能源、环境、交通等诸多问题。
第三,我们要在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建设和谐的汽车社会。
中国汽车应怎样实现刚才这些目标呢?
首先,在技术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基础研究,建立和完善产业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体系。这方面我们和国外汽车产业差距很大。中国汽车产业和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相比,在制造方面差距并不大,全世界大概一半的新工厂都建设在中国,但是在基础研究方面差距比较大。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应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中间去。
第二,一定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品,要节能减排。国务院了节能新能源汽车2012到2020的规划,现在我们正在逐步实现这个规划,我们认为对于这个规划应该尽快努力按照规划的目标实现。
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是一个宏观评价,同时可持续发展评价又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且这一系统是由若干多元参量组成的,因而它的评价也是一个多目标的综合评价。本文在深入分析和筛选后,选取包括经济发展能力指标、科技进步能力指标、人力资源效益能力指标、资源利用能力指标、环境容量能力指标等五大体系。这些指标在时间上反映了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趋向,在空间上反映了工业经济的整体布局和产业结构,在数量上反映了工业经济的规模,在层次上反映了工业经济的功能和水平。
指标体系具体分解为目标层: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最高层,表征了我国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判断层:包括经济发展能力、科技进步能力、人力资源效益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环境容量能力等五个方面。因素层:因素层共包括总体经济规模、经济效益、产品竞争力、产品科技含量、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管理水平、员工素质、资源消耗状况、资源生产状况、自然环境质量、基础设施条件、社会环境状况等12个因素,分属于不同的判断层,是对判断层的进一步细分。指标层:指标层既是指标体系的最下层,也是最重要的一层,它涵括了反映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的全部内容,是目标层的最终载体。
由于影响我国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各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即指标之间的信息既不完全独立,也不完全重复,不宜对其进行直接评价。因此,采用了因子分析法。根据选取的原始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对其进行降维处理,从而得到能充分反映原始评价指标信息的少数几个彼此独立的综合变量,即因子(Zj)。再以因子和其贡献率(Vj)构建综合评价向量(p为主因子个数),进而达到对我国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
根据因子得分可以将我国各省份的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即高、较高、较低、低。其中程度高的省区是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程度较高的省份是辽宁、福建、江苏、、海南、吉林、湖北、山东、新疆、重庆;程度较低的省区有湖南、黑龙江、陕西、内蒙古、江西、广西、河北、河南、山西、四川;程度低的省区有宁夏、安徽、云南、青海、甘肃、贵州。
通过我国各省份工业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比较,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仅有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几个省份,这说明我国工业发展水平高的省份与工业发展水平低的省份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显然,这种“两极分化”的现状不利于我国区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当前,化学工业在世界各国的经济生产总值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可谓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但是,众所周知,化工生产过程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这不仅是困扰我们也阻碍了化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想使得化学工业生产得到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就必须正视化学工业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完成化学工业生产过程的从传统的线形经济到循环经济的变革,充分解决化学工业生产中低能耗、高污染的问题,让化学工业生产向着环保型的、绿色的方向发展,这才是未来化学工业生产发展的方向。下面,笔者根据多年化学工业生产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1 化学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
化学工业生产的特点是化学产品的多样化、化学原料的多样化、生产路线的多样化以及生产方法的多样化、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化学工业生产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1.1 污染物的来源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在进行主反应得到主产物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副反应、副产物的产生。这些副产物是我们不要的,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不加回收处理,与废料一起排出就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我们常常听说“工业三废”,其实就是指废水、废气和废渣,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也无外乎这样的三种形态―气态、液态与固态。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要依靠燃烧来提供大量的能量,但是与此同时燃烧产生的大量烟气(如SO2、CO2、NO2等)和烟尘对环境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另外,液态的温度较高的废水排除后,对环境中水的溶解氧量产生极大影响,破坏水生生物和藻类种群的生存结构,导致水质下降。
1.2 化学工业生产中污染的特点
1.2.1 具有毒性大的特点
在化工厂排放的废弃物中,会存在一些有毒的甚至是剧毒的污染物。例如,在排放的废水中会含有一些氰、硫、砷,以及一些重金属离子如镉、铅等这些物质会对生物以及微生物产生巨大的危害。还有在排放的废气中会存在一些有剧毒性的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气、氮氧的化物、氯化氢等,能直接损害人体健康,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害,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2.2 具有种类多的特点
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具有种类多的特点,除了无机污染物(氰、硫、砷、钡、镉、铅),还包括有机污染物(苯及其同系物、醇、醚、醛、酯、酮)以及固体污染物(粉尘、烟气和酸雾等浮游粒子)。这些种类繁多的污染物无论对大气、生物以及人体的健康都来了巨大的危害。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中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危害生物。进入土壤中会使得土壤酸碱化,阻碍植物的生长。
2 化学工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2.1 政府要增加化工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的投入
化工生产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其发展应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相关化工产业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例如设立清洁生产专项资金或者提供财政补贴。这样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下,化工企业才能更加致力于开发节能减排新技术,从而减少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2.2 政府要建立相应的环境治理与保护机构
我们知道,无论是化工行业还是其他的产品生产行业或多或少的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政府可以集中资金以及相应的人力、物力来专门建设一个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机构,专门负责对环境的评估与治理。这样将相关的环境治理的工作人员集中,能更好的攻克环境污染的问题,提高节能、减排的效果。
2.3 政府加大监管力度
政府的监管在环境的治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高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对超额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进行罚款,能有效的阻止化工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并且环境监管部门还应该责令化工生产企业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这样就能有效的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化工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4 实施技术推进战略
根据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按照“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管理措施、政策引导”相结合的总体思路,使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得到有效落实。我们知道化学工业生产是一个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因此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集中力量解决其中一些重要产品生产的技术问题,实现低能耗、低排放,停止其中一些污染高、经济效益的化工生产,这样才能为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出路。
2.5 实施技术组织战略
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设计机构与企业生产的优势,构建坏境污染治理的技术联盟。研究出控制排放、降低能耗的新的科学技术,以此来满足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多种技术的需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生产。
2.6 制定与时俱进的战略发展方针
化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时刻关注世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在企业生产内部采用生产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的综合治理措施,来提降低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并在化工企业内部逐渐建立资源节约、结构合理、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学工业体系,实现我国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化学工业生产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需要人们在化工生产的过程总将化工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这就需要学生工业生产在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化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时刻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使得我国的化工生产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由高污染、高能耗、粗放经营状态向以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最终实现化学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主导产业,通常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其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地区产业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在当前形势下,只有在主导产业的发展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发展模式,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石家庄市目前“二三一”的产值格局显示:第二产业已经成为三次产业之首;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省会城市及京津都市圈的重要地位又同时提出更高要求:产业结构必须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步。因此,有必要对其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科学思考、准确定位。
主导产业模型构造
(一)工业部门的选取
根据《石家庄统计年鉴2006》,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代表性,本文删减了一些处于明显劣势的产业部门,将重新组合的产业部门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2个部门进行实证分析。
具体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食物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依据主导产业概念的内涵、经济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以及石家庄市产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本文构建了产业关联指标、产业成长潜力指标、产业经济效益指标、产业总量优势指标、产业技术水平指标、主导产业比较优势指标和环境能源持续能力指标七个一级指标,并分别用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总资产利润、资金利税率、行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劳动生产率、区位商、物耗产出率、三废治理率作为各一级指标的子指标进行数据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三)计量分析结果
利用Spss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对表1中指标数据值进行因子分析,可以得出前四个公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了78.782%,基本上反映了这11个指标的信息,因而可以用来描述石家庄市22个工业部门的发展水平。为了使因子载荷矩阵中系数向0—1分化,还要求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第一公因子在行业增加值、利税总额、感应度系数和产值区位商四个变量上有较大载荷,主要表现的是产业的规模效应,因此将其定义为“规模效应因子”;第二公因子在资金利税率、总资产利润率和影响力系数上有很大载荷,体现产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定义为“经济效益因子”;第三个公因子在物耗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变量上有很大载荷,反映了产业的技术进步程度,将其命名为“技术进步因子”;而第四个公因子则在弹性系数和就业区位商上有较高载荷,反映了产业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定义为“社会效用因子”。这四个公因子的性质及顺序较好地体现了其代表的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地位,也完全符合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及发展规律,即区域主导产业首先要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其次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要兼具先进技术和较高社会效用等系列要求。
在此,本文用F1、F2、F3、F4分别表示以上四个公因子,F则为综合评价得分值(F=γ1F1+γ2F2+γ3F3+γ4F4= 0.378F1+0.283F2+0.176F3+0.164F4,其中,γ为各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通过计算继而得到综合因子得分表,见表3所示。
由表3中结果可知,综合排名在前十名的为:化学工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造业;食物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制品业。
石家庄市主导产业发展思路与模式
上文中排名前十名的10个产业都是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分析的结果,而主导产业的选择还需要结合石家庄市的具体市情如产业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以及产业政策等情况来合理确定,具体分析如下:
(一)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尤其是医药制造业是石家庄市的特色产业。目前石家庄全市共拥有制药企业287家,化学原料药产量居全国第一,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影响大、实力强、管理好的大型医药企业。其中华药、石药的综合实力居全国医药工业前3位;神威药业进入全国中药企业50强,软胶囊生产能力全国第一;到2005年,全市医药产业总产值实现了156.68亿元,利税总额达到了16.96亿元,占到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8%和8.1%,其经济地位毋庸置疑。较高的产业关联度和区位商值意味着以制药业为主的化学工业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成为石家庄市首要的支柱产业。
(二)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造业
石家庄市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造业在第一公因子上得分很高,而在第三公因子F3上得分较低,说明该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了规模效应,但还存在着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有碍产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努力提高该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依靠先进技术和设计创新能力,解决易存在于该产业的环境污染、劳动生产率低等不利于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问题。
(三)食物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食物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在F1和F2上有较高得分,说明该产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另外,可以看出,石家庄市食物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比较大,均在1.13以上,说明该产业在具有规模效应的同时还有着较高的产业关联度,能够对其他相关产业产生较大的带动作用,具备了作为主导产业的重要因素。
(四)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虽然具有较高的区位商值,但是由于该产业的产业关联、劳动生产率、技术水平和物耗等原因,所以该类产业不应该成为石家庄市工业的主导产业。
(五)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该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基础,带给其他行业最多的是其制约作用而非推动作用,从而不符合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应该作为基础产业来发展和对待。
转贴于
(六)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矿采选业和金属制品业即钢铁业
2005年,石家庄市钢铁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28.7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4%。不仅如此,从因子分析结果中也可以看到,石家庄市钢铁业的产业关联度、产值区位商和就业区位商指标也居于前列。目前,石钢、敬业、佳正、澳森等特种钢材改造项目、焦炭项目也已列入《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工业主导产业重点项目之中。因此,钢铁业不仅是石家庄市的基础产业,也同时应该是其主导产业。
(七)纺织业
石家庄市纺织工业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以棉纺织、印染为主,兼有化工化纤、毛纺、针织、服装及纺织、机械器材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纺织工业体系,拥有石家庄常山纺织集团、河北鸣鹿服装集团、石家庄旅游装饰集团、晋州纺织厂和赵州纺织集团等大型纺织企业,具有了成为主导产业的规模潜力和市政府全力支持的政策优势,并且由于该产业较高的产业关联和就业吸纳率,从而也应该作为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和培育。
(八)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及非金属矿采选业
这两个行业均属于资源及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虽具有较高的综合因子得分,但其物耗产出率偏低,只有4.6668和1.9818,说明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较大,且缺乏经济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的带动,只有河北曲寨集团有限公司、鹿泉东方鼎新水泥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排头兵企业。目前这两个行业尚存在体制不顺、活力不足、投入不够、功能不强和人才缺乏等问题,特别是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滞后,重要资源可采储量下降,难以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鉴于此,笔者认为该行业不应当成为石家庄市当前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而要想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发展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利用水平,同时要大力建设矿产加工与出口或出口替代产品加工基地,以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全面发展。
结论
综上可知,将化学工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造业、食物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钢铁业和纺织业作为石家庄市工业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这是实证分析和综合考虑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合理性。
通过分析又可以发现,类似于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这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污染水平低的高新技术产业综合评价得分都普遍较低,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些产业虽然在环境和科技指标上具有较大优势,但是对于石家庄市本身来说,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的限制,短期内其规模优势尚难以形成,对经济的推动力相对较小,因此目前还不能列入主导产业行列。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必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石家庄市的产业政策在鼓励现有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等潜在的支柱产业的发展,加快其对传统主导产业的技术渗透,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最终进入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新阶段。
参考文献:
1.胡琦.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J].经济学研究,2004(5)
2.林毅夫,刘明兴.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工业化[J].经济研究,2004(7)
3.蒋贤孝.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产业结构调整途径[J].生态经济,2007(9)
(一)何谓工业旅游
工业旅游是工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的结晶,是工业与旅游业成功结合的典范,是一种“双赢”的试探,并开出了“多赢”的花,不仅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更增强了企业的知名度与竞争力,拉到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推动地区文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功不可没。现代社会的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对旅游目的的追求不再单纯的赏山赏水,而更强调旅游带来的知识性、趣味性与参与性。工业旅游因其集知识、体验、游览、娱乐为一体,逐渐吸引游客的注意,颇受青睐。旅游开发者也意识到工业旅游的机遇,并将工业旅游推向更深和更广的发展空间。
(二)唐山曹妃甸区――美的传说
曹妃甸,最早记载于《滦县志(卷二地理河流)》曰:“曹妃甸在海中,距北岸四十里,上有曹妃殿,故名。”这名字有着非常美丽的民间传说,而且版本不一,每个版本都与唐朝初期的李世民与曹妃相关,都蕴藏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曹妃甸因曹妃葬于这座小岛而得名。
曹妃甸区位于唐山南部沿海,区位优势明显,地处环京津、环渤海的核心区域,是经国务院2012年批准设立的新区,总面积达1943平公里,常住人口26万,下面划分为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唐山湾生态城,还有3个镇,十几个农场与牧场,其中曹妃甸工业区是曹妃甸区的中心地带,集聚了大批的产业。
国家的支持、资源的丰富、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产业结构的改革,这一系列优势都会曹妃甸区的工业旅游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而工业旅游的发展,会带动曹妃甸区更好、更快、更深层次的发展。笔者以曹妃甸区工业旅游为例,就是抓住了曹妃甸区的优势,希望能促进工业旅游更大的发展。
二、唐山曹妃甸区工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曹妃甸工业旅游发展具有优秀的核心优势,工业集聚潜力巨大,日后会成为唐山市的工业旅游增长极中心,更有可能成为整个河北省或环渤海经济圈的工业旅游中心增长点。要想实现发展质的飞跃,必须进行勤恳的努力,那就必须要有先进的思想指导与科学的发展规划,为此笔者主要提出以下发展战略:
(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合理选取工业旅游开发模式
工业旅游发展模式的制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选择多元化的开发模式。根据曹妃甸区独有的组合优势,曹妃甸区要紧紧抓住旅游产业升级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研究出一套符合曹妃甸区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与服务,并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要实时观察曹妃甸工业旅游对社会、经济、环境带来的影响,要增加正面影响的效力,控制负面影响的效力,将曹妃甸区的工业旅游发展推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工业旅游服务人才
工业旅游的产业属性归到底是服务行业,服务质量是工业旅游发展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曹妃甸区工业旅游的未来发展,必须有一批具备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为其助力,否则发展很难长久。对工业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不能放松,尤其是导游的素养更重要。工业旅游主要依靠人们的求知精神来发展,为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就要给他们详细的讲解,甚至是具体的操作体验。导游应该不仅具有旅游知识,更要对现代工业的历史、知识、仪器设备操作、工艺流程等熟练掌握,以应对旅游者的需求。为此唐山市与曹妃甸区都要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并且管好旅游导游人员的资格审核,尽量引进高学历的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整体水平。
(三)丰富工业旅游产品的种类并保证质量
工业旅游不是简单的到工厂参考而已,而必须要具备非常有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工业产品应该具备猎奇性、新颖性、高科技性、知识性等特征,并且随着游客要求的变化进行创新,工业旅游要挖掘深层次的、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对曹妃甸区来说,一定充分依托资源优势,构筑非常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主题与体系,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如互动型、体验型、参与型、主题型等,提升工业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四)构建曹妃甸区生态工业旅游发展之路
工业的发展一定会伴随着环境的破坏,比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物种减少等,因此必须从长远利益出发,构建生态型的工业旅游发展之路。生态工业旅游是未来城市工业旅游发展的必经之路,曹妃甸区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更要从现在做起,协调好工业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不仅要取之于自然,更要造福于自然,从资源的利用、旅游产品的开发、工业景观的设计、企业场所的参观等各方面去进行生态优化,保护工业旅游区域的整体环境。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状况
1.山西省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含煤面积有5.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30%,全省118个县级行政区中94个县地下有煤,山西省自北向南分布有6大煤田:大同、宁武、太原西山、河东、霍西、沁水及若干个小型煤产地,保有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有2652.84亿吨,其中基础储量1045.31亿吨(含储量589.21亿吨),资源量1607.53亿吨。山西省煤炭资源的总量约占全国的25%,其中炼焦煤和无烟煤分别占全国保有储量的61%和30%。
2.山西省的煤质优良,有“三低两高一强”的特点,即低灰、低磷、低硫、高挥发分、高发热量、粘结性强。煤炭品种齐全,有焦煤、气煤、肥煤、瘦煤、无烟煤、贫煤、若粘结煤、褐煤、长焰煤。开发条件便利,山西的煤炭埋深大概在300m-500m之间,地质结构单一,煤层厚,埋藏浅,断层少,开采条件好。
3.山西省位置适中,交通运输通畅。距离华东和华南市场很近,有京包、石太、太焦、太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条件好。
二、山西省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1.山西省资源日益枯竭。目前,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平均开采强度在25%以上,由于长时间、大规模、超强度开采,资源枯竭问题日显突出。“十五”期间,全省重点煤矿已有“一局十七矿”衰老矿井关闭破产,衰减生产能力1600万吨。据测算,预计2007到2020年,五个大型煤炭集团公司将有32处矿井面临资源枯竭,衰减生产能力约5400万吨。全省地方国有煤矿及乡镇煤矿,由于大部分矿井主要开采边角、浅层资源,批准井田面积和资源储量小,已开采多年,预计到2020年将有近三分之一的地方国有矿井资源枯竭,减少能力1亿吨。
2.资源回收率偏低。山西省煤矿开采由于管理不科学,技术不到位,资金有限制,一直进行粗犷式的采掘。在开发过程中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偏低,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试点前,经过一轮的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全省的煤矿资源回采率有所提高,达到47%,初步形成煤炭企业节约和合理开发煤炭资源的机制。但是地方煤矿的资源回采率仅有15%,导致整个山西省的资源回采率还是很低,浪费非常的大。这样算一下,山西省每开采1吨煤就平均要浪费2.5吨,2006年的年产量大概是6亿吨,那2006年浪费的资源就高达到15亿吨。
3.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偏低。煤矿中蕴含着许多的共生、伴生资源,包括:铝矾土、硫铁矿、高岭土、耐火粘土等矿产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山西省每采掘1吨煤大概损耗这些伴生、共生资源高达8吨。每年因为采掘煤炭所浪费派发的煤层气大概60亿立方米,接近于“西气东输”工程输气量的一半。全省的煤矸石的利用率还不到20%,粉煤灰的利用率不足54%,综合利用率很低,浪费了很多有用资源。
4.煤炭开采严重破坏水资源。根据多位专家院士鉴定的《山西省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影响及评价》的研究表明,山西每开采1吨煤需要损耗2.48吨的水资源,每年开采大概6亿吨煤,则破坏14.88亿立方的水资源,相当于山西省“引黄入晋”工程的总引水量,而山西省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水资源指数(依据人均、亩均、单位面积平均水资源量)排序中列第29位,山西省采煤对水资源的破坏加剧了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据统计结果表明,山西采煤对水资源的破坏面积高达20352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3%。其中,严重破坏的水资源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7%;一般破坏区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5%,影响区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9%。山西省对地下水系的破坏非常严重,由于采煤排水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河流流量下降或者断流,给600多万人,以及几十万头牲畜饮水造成严重困难。
三、山西省煤炭工业资源改革取得的成效
为了解决山西省面临的资源问题,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效率,山西省率先开展了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在《关于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的意见》、《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及其实施方案的政策指导下,首先根据批准的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对全部新设置的煤炭矿业权进行配置,实现了有偿出让。其次对山西省过去已无偿取得煤炭矿业权的煤矿都实现了有偿使用。再次建立了兼顾各方利益的煤炭矿业权价款合理分配机制和使用制度,完善了资源资产化和市场化管理。经过这三个步骤,推进了煤炭资源整合,提高了煤炭使用效率,初步形成了煤炭企业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的机制。
截至2008年底,山西省煤矿矿井由整合前的4389座减少到2598座,共整合压减和关闭淘汰矿井1791座,减幅比例达40.8%。采区回采率由试点前的47%提高到74%。到2010年试点结束后,矿井数量压减到了1000座,矿井单井平均生产能力达到90万吨/年,且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
参考文献:
[1]刘世文.发展循环经济:山西综改区的战略选择[J].生产力研究,2011(5):25-31.
2011年“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国家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作为中原经济区豫北重要战略支点和全省重要工业基地的安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安阳市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业的推动。2011年安阳市实现总产值1558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为982.2亿元,占全部产值的63%。在安阳市全部工业产业体系中钢铁、化工和建材等是主体,这些产业一直以来都采取“粗放型”的发展模式,经济效益低下,环境污染严重。党的“十”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如何科学评价安阳市的工业增长效率,如何在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同时,实现安阳市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安阳市工业经济增长源泉的分解及效率评价
本文拟利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对安阳各地区的工业经济增长进行四元分解。若产出为,投入为物质资本、劳动力、能源三种,则可以将劳动生产率增长进行如下四元分解①:
其中,和分别代表时期;代表劳动生产率,它等于产出与劳动力之间的比率。等式左边表示在时期和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分别代表在时期和之间,考虑多投入、多产出和技术效率差异情况下,源于绿色技术效率改善、绿色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能源消耗的劳动生产率变化。和的乘积为源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劳动生产率变化。
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我们将安阳市所辖各区统称为市区,这样安阳市下辖的县(市)区总共有6个,即市区、林州市、安阳县、汤阴县、滑县和内黄县等。本研究分析时段为2004—2010年,模型涉及的变量及相关数据说明如下:
各地区期望产出水平用工业增加值数据表示,非期望产出为“三废”,分别用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SO2排放量及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等指标表示。本文投入因素为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和能源消耗。我们选取工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K)度量资本投入,用工业从业人员数(L)度量劳动力投入,用工业单位GDP能耗度量能源消耗。以上相关数据均来自历年《安阳统计年鉴》,并以2004年为基期年对各年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进行折算。
由表1计算结果可以看到:(1)2004-2010年安阳各地区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均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平均增长率达到30.7%,其中内黄县增长最快,增长率为42.8%,滑县增长最慢,增长率为20.1%。(2)就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来看,安阳县、汤阴县和滑县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都对本地区工业生产的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市区、林州市和内黄县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则出现了恶化,从而阻碍了其地区工业的增长。具体来看,林州市和内黄县的绿色技术效率均出现了恶化,从而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引致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下降了3.4%和13.2%。安阳县的绿色技术效率没有对工业劳动生产率变化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其他县区的绿色技术效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从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区、滑县和内黄县出现了绿色技术倒退,从而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引致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下降3.7%、3%和9.3%,而其他地区技术水平的提高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3)就投入因素来看,资本深化对各地区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其引致的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23.5%,其中内黄县的增长率最高,达到61.1%,汤阴县的增长率最低,仅为7.2%,地区差异较大。能源消耗对各地区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其引致的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5.7%,远低于资本深化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看到,能源所贡献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地区差异较小,增长率最高的安阳县和增长率最低的内黄县仅相差3.2个百分点。(4)总体比较全要素生产率和投入因素对产出增长率的贡献可知,安阳市工业经济增长主要靠要素投入推动,其引致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平均为29.2%,占据约95%的贡献份额,而全要素生产率拉动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仅为5%。在所有的地区中仅有汤阴县的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增长的贡献超过了投入因素,其贡献额分别为67.3%和32.7%。
由上述分析可知,总体来看,安阳市的工业经济增长仍然是“要素驱动型”的,工业增长主要靠要素投入的增加来拉动,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工业经济增长体现出显著的“粗放型”特征。这与安阳市钢铁、化工、水泥、印染企业比重大,技术装备落后,规模化程度低,结构布局不合理,从而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密切相关。
二、安阳市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基于上述计量分析结果,并结合安阳市的一些具体情况,笔者提出以下促进安阳市工业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通过优化工业结构,走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安阳市应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冶金建材和装备制造产业,拉长煤化工产业链条,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产业,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由粗放向集约、由低端向高端、由规模向效益转变,走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钢铁行业是安阳工业的“龙头”和基础,应坚持以控制排放和能耗总量、调整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优化工业布局为重点,坚持调整产品上游原材料结构、提升中游产品生产技术和工艺、拓展下游产品的循环利用为基本思路,使各个产业链有效连接,实现整个工业结构和体系的不断优化。安阳市还需积极推进煤炭焦化企业的整合重组,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集约利用,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竞争,加强生产技术的研发合作,组建大型煤炭焦化集团,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2、通过优化工业布局,实现工业产业集聚效应
安阳市要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建设进度,形成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和产业特色显著的产业集聚区,以实现产业之间的互动、企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区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加快科学规划的实施,坚持“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原则,对各产业集聚区进行科学规划,实现产业集聚区建设、城镇规划和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工业园区内部企业的投融资、土地开发利用等机制,提升市场化运作能力。
3、通过培育创新体系,提高工业企业创新能力
要大力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工程,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一是依托重点企业和科研中心,联合有关高校和研发单位,鼓励和引导企业研发新技术和建立科研中心,加快建设企业内部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研发中心,推动企业研发平台的升级。二是鼓励相关企业同高等院校进行技术研发合作,对高新技术实现联合开发。建设集科技会展、科技贸易、科技孵化、科技交流、科技培训为一体的“一站式”创新服务中心,实现科技资源集成与共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另外,还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创新投入增长机制。
4、大力推进绿色化发展,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
着力推进绿色化发展,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结构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总的来看,安阳市工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资源环境压力。要实现安阳市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工业效率,就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加强环境监管等办法来推进地区的绿色化发展。
总之,在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硬性的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安阳市工业必须在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技术创新及实现绿色化发展方面下大力气做足文章,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当前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安阳市工业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注释:
①非期望产出“环境污染”因被隐含在ML指数及构成的计算过程中,所以其在经济增长源泉的分解模型中没有被直接反映出来。
基金项目:安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ASCX/2012-Z42)。
实施“互联网+农业”模式,利用IT技术、4G、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结合河源的农电商发展情况,解决在采购中信息不对称和客户需求响应迟钝的问题,提高农业信息化,实现全程的可追溯,促进统一规划河源本土的农业种植,作物统一管理、数字化管理,减少效益波动,降低农业风险。实现河源农产品供求市场的有效对接,让供应链上的农户、企业从传统的为库存采购转变为订单采购,即采用“订单农业”的生产方式,其优质的成本管理使产品价格被消费者所接受,同时又为农业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增强和扩大电子商务适用技术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积极影响。促进河源生态的永续利用、资源的高效使用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绿富”双赢。因此,在适用技术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河源农业发展现状,结合河源的本土资源,农电商企业可发展适合河源的农电商平台,推动河源农业的转型、电商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1(c)-0108-01
一、我国职业学校档案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2005年中等职业教育开始扩大招生,并且连续两年每年扩招100万人以上,2006年招生数达750万人,在校生数达1800多万人,均创历史新高。2007年再扩招50多万,达到800多万人,实现高中阶段招生职普大体相当的战略目标。十七大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了更高位置。然而,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职业学校的档案工作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职业学校的档案意识不强,相关资料表明,国内部分职校不重视档案工作,档案部门设备、库房建设差。其次,职校的档案工作者配备不足、整体素质不高。随着职校学生人数的激增,导致教职工人数逐年增加,档案数量急剧增加,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加之,档案管理人员普遍业务素质偏低,真正高学历、年富力强的同志不愿从事档案工作。最后,诸多因素造成了职校档案可信度降低,档案载体单一,内容陈旧、失真,信息量不足,导致职校档案可信度降低是目前档案自身存在的重要问题[1]。
二、我国职业学校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加大对职业学校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加大对职校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首先是职校领导从思想上要增强对档案工作必要性的认识,关心、重视和支持职校档案工作。只有学校领导真正认识到档案工作是学校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职校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有力措施,才会决策到位,措施得力,支持高校档案工作,投入足够的人才物力[2]。其次是职校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全员充分认识、团结协作,才能将职校档案工作推向前进。
2、维护职业学校档案的真实性―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维护档案的真实性,是档案工作保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前,很多职校档案工作全部沿用干部档案十大类内容的模式,不能反映各类专业人员的特点。具体到个体,反映个人履历、学历、职称、党团组织等方面的材料比较多,而反映个人个性特点、管理才能、业绩能力、科研水平方面的材料较少。导致档案可信度降低。档案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个体的本来面貌,维护档案的真实、完整与安全,是档案工作的起码要求。真实是指档案管理中不允许不实和虚假材料进入档案,要对归档的档案材料进行认真的鉴别和挑选;完整是指档案材料数量上齐全、内容上完整,所谓安全则是指应尽一切可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真实性是档案的生命,是档案发挥作用的基础和赖以存在的前提。因此,凡归档的材料必须实事求是、真实可靠。职校要从源头上遏制虚假材料进入档案维护档案的真实性,遏制虚假材料进入档案,必须从源头抓起,严把材料形成和材料入档两道关口,努力做到材料形成时有错必纠,对虚假材料严防死堵,以保证形成材料和入档材料的真实性。
3、改革职业学校档案管理体制―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改革档案管理体制是职校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档案的管理体制是指档案工作的组织制度,它制约着档案工作的制度和方式方法。改革职校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建立人事档案中心,实施人事,在档案管理方法上进行改革,以规模求发展,以发展求效益,实现档案工作的最大效益是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实施人事,是档案工作寻求发展、有所作为的重要措施。人事是今后档案中心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4、完善档案整理方法―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完善档案整理方法,实行实体整理不装订是职校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档案实体不装订并不等于不整理,不装订的目的是便于利用,这是符合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也是档案工作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档案实行不装订保存有利于保持档案材料的原貌、有利于平时归档以及利用档案时非常方便。档案材料不装订,方便了档案工作中的管理,给日益扩大的职校师生带来的档案管理上的不便提供了极大便利,提高了档案工作效率。
5、提高职业学校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档案工作者队伍,是职校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人是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档案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档案工作水平,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才可以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质。首先,档案工作者要具备较好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保密意识。档案工作者要努力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水平。档案中涉及个人的隐私问题较多,档案工作者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能到处散播他人档案中的内容,这也是维护档案安全性的要求。其次,要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档案工作者要接受系统的岗前业务培训同时加强平时的业务学习。同时,档案工作者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现代化是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档案工作者要想适应岗位要求,必须学会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管理手段开发档案信息,为学校提供科学、全面、及时的档案信息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