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0:11: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工业企业发展建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落实优惠政策,提高办事效率。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如先征后返的企业,有关部门要提高办事效率,做到应返早返,应退早退,尽最大可能减少占用企业资金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各部门要积极为企业落实其它各项优惠政策。
三、对规模以上的食品加工企业实现的税收,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经申请核准后及时返补给企业。
四、放宽行业准入限制。积极推进平等准入,凡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未禁止、限制的行业,均允许企业平等进入。
五、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尽快支持组建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争取为中小企业融资1亿元以上。金融部门要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认真落实上级出台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各项信贷优惠政策,全力向上级争取贷款规模,并积极投放给企业,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需求等实际问题,贷款投放额要比去年明显提高。
六、全矿山企业在月25日前必须启动和恢复生产。对市场形势好而不按时启动生产的企业,将采取以下强制措施进行治理:对已有采矿证的企业不予办理延续;对已停产6个月以上的矿山企业,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方案》的要求,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对有探矿证无采矿证的企业要停止办理采矿手续;从4月份起收取企业基本电费。
七、进入工业园区的企业,除享受原工业园区各项优惠政策外,同时享受本优惠政策。要充分调动招商引资方方面面的力量,积极引导农畜产品加工、针织服装、生物工程、机械制造等新项目入驻工业园区。对乡镇场引进园区的项目,在考核工业责任目标时给予奖励加分。
八、全力做好企业项目手续办理工作。对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特别是进驻工业园区的项目,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实行项目手续包办制,建立项目手续办理绿色通道,明确各部门责任:发改部门负责办理好立项手续;环保部门负责办理好环评手续;国土部门负责办理好土地报批手续;安监部门负责办理好安评手续;建设部门负责办理好开工、建设及房产手续;其他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切实做好相应手续的办理工作。
二、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对重点工业企业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竞争力,具有较强经济拉动效应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重点企业拟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进行梳理,提出支持名单,明确具体支持方式。加快审批进程,提高办事效率,推进项目尽快上马、尽早见效。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经委、市国资委配合。
(二)努力争取国家、省上资金支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大企业技改投资的有利时机,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应用的支持力度,积极筛选上报一批具有支撑作用、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项目,争取更多的企业、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各项专项资金计划。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经委、市国资委、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配合。
(三)扎实推进重大建设项目互保共建。按照“三优先”(同等条件下,重大建设项目业主单位优先使用省、市建筑施工企业,优先选用省、市企业生产的材料、设备,优先使用省、市劳务人员)和“三确保”(工业企业确保产品质量优良、价格优惠、服务优质)的要求,积极落实重大项目互保共建措施。有关部门每月要组织项目业主单位和有关企业进行对接,签订合同,逐项组织落实。此项工作由市重大项目办牵头,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国资委配合。
(四)稳步推行优惠电价政策。全面落实峰谷丰枯分时电价政策,积极推进重点工业企业直购电试点工作。配合省上有关部门和*电监办,落实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方案和相关交易规则,并尽快付诸实施。此项工作由市经委牵头,市物价局、*供电公司配合。
(五)切实提高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运力协调衔接工作,保证重点工业企业原材料和产品运输需求。加强与省经委、*铁路局的联系和沟通,统筹安排,建立健全铁路运输协调机制,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运输困难。此项工作由市经委牵头,市交通局配合。
(六)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上大压小。认真组织落实财政部等国家三部委关于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上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和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上大压小,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为重点工业企业腾出更多能源与环境容量,并优先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此项工作由市经委、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配合。
(七)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切实加强政、银、企合作,政府推动,加强重点工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对接,优先保证重点工业企业资金需求。进一步发挥*银企协会的融资平台作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继续推动优势企业并购重组,优先支持有条件的重点工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上市融资。此项工作由市经委、市政府金融办牵头,市发改委、*银行配合。
(八)优化配置矿产资源。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和整合力度,引导市内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开发向有实力的重点工业企业聚集,推进资源深度开发转化。对重点工业企业提出的资源配置需求,优先办理,尽快落实。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经委、市国资委配合。
(九)优先提供项目建设用地。对重点工业企业提出的工业用地需求,按照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原则,加快审批进度,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确保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此项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经委、市规划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国资委配合。
(十)充分发挥工业大企业直通车服务机制作用。着力解决好重点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对工业重点建设项目的规划、用地、环评、能评、生产许可等审批事项,要主动提前介入,实行预约上门服务指导,由单个部门、单个事项的串联办理向多部门多事项的并联办理转变。完善重点企业服务保障机制,在提高行政效能上下功夫,着力为大企业搞好服务。
(十一)不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8年度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先进市州和企业的通报》(甘政发〔2009〕40号)精神,把我市上缴省级增值税当年增量返还部分不低于50%的资金纳入工业专项资金;把发行地方债券融得的部分资金用于支持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将列入财政预算的工业扶优扶强资金、中小企业担保补助资金、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节能降耗补助资金、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用于工业的科技经费的70%,以银行贷款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用于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主要用于重点企业生产流动资金、项目建设资金、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补助、企业技术创新等。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市经委牵头,市上相关部门配合。
三、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会议制度。市政府建立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协调会议制度。由分管市长主持,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环保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统计局、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市国资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供电公司等有关部门参加,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听取联系企业工作组汇报,分析研究重点工业企业遇到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重点工业企业到国家相关部委和省上有关部门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每半个月召开一次由市政府办公厅分管主任主持,市级相关单位参加的会议,汇总工作情况,筛选需提交分管市长协调的事项,督促落实市级协调会议确定的事项。
(二)建立政府部门联系企业制度。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国资委、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牵头,从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环保局、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成4个联系企业工作组,组长分别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国资委、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每组负责联系12-13户重点工业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县委“打造特色、扩张总量、优化布局、提质增效”的经济发展战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我局开展的“建设有规、服务无距”群众满意服务品牌活动,按照“提速增效、一站服务”的要求,积极推行微笑服务、廉洁服务、阳光服务,提升工作质量、办事效率,在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房产办证等方面为我县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三位一体”的原则。推行“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的建设管理模式,把管理纳入执法,把执法纳入管理,将服务贯穿于管理全过程。
(二)“首接服务”的原则。对到住建各部门和各下属单位办理各种行政许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房屋产权登记、他项权证办理等各类事项实行首接服务原则。
(三)“菜单式”的服务指导原则。对到住建各部门和各下属单位各种行政许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房屋产权登记、他项权证办理等各类事项实行“菜单式”服务指导原则。
三、具体措施
2010年市企业发展局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继续深化“企业发展年”活动,将2010年确定为“行业振兴年”,以发展振兴为主题,突出协会建设、搬迁改造和定向招商三个工作重点,争取在企业做大做强、技术创新、品牌建设、融资服务、市场开拓、管理培训等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掀起全市企业发展振兴的新,努力开创企业发展工作新局面。
二、总体目标
--工业经济大发展。到201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0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240亿元,同比增长18%(下同);工业增加值316亿元,增长15%;销售收入1189亿元,增长18%;利税150亿元,增长16%。力争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400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00家。
--民营经济大跨越。全年新增民营企业600家以上,新增个体工商户4000户以上;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40亿元,增长15%;税收收入22亿元,增长15%;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民营企业力争达到160家。
三、工作措施
(一)抓住一条主线:就是要抓住“行业振兴年”活动这条主线,打响行业调整振兴攻坚战,努力在全市企业中构建“政府推动、协会拉动、企业联动、社会齐动”的发展格局,着力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会议--全市企业行业振兴工作会议;出台一个文件--《关于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科学发展的意见》;创办一个刊物--《直通企业》简报;打造一个品牌--“企业之家”政务品牌;发起一项倡议--号召全市企业“激情创业、做大做强”的倡议。
(二)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全力加快行业协会建设。把行业协会发展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企业管理、实现产业调整振兴的重要手段。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企业行业协会发展的意见》,全力推进制塔钢构、木器家具、食品加工等10家行业协会组建,力争用两年时间,发展行业协会20家以上。配合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等部门,抽调全市精干人员组成工作组,负责各行业协会的组建、规范和发展工作,同时,承担行风监督员职责,进一步摸清行业发展现状,规范涉企检查、收费、处罚等行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快行业调整振兴步伐。完成企业家协会换届和企业联合会组建工作,实行“两会合一”,开展企业家培训、外出考察等活动,进一步凝聚力量,扩大影响。
二是大力推进企业搬迁改造。把企业搬迁改造作为壮大企业规模、推进产业升级、改善城市形象的重要措施。在去年实现破题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搬迁政策,规范搬迁程序,加快推进青岛酒厂、船用锅炉厂等首批10家城区内企业的搬迁改造工作,择机启动第二批搬迁改造计划,争取2010年取得全面突破,计划年内完成投资3.8亿元,10户企业竣工投产,实现规模和效益的翻番增长。同时,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电网改造的机遇,全面推进东方铁塔、武晓集团等项目的新建扩建,争取通过企业搬迁扩产实现企业规模膨胀和产业升级。
三是合力开展工业定向招商。把实施定向招商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和实现产业调整振兴的战略举措。按照“抓增量、扩存量、提质量”的思路,制定我市《关于实施定向招商促进工业调整振兴的意见》和《工业定向招商指导目录》。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上下游招商、产业链招商,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机械装备、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板块,定向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导向的关键项目,提升产业层次,实现产业调整振兴。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原则,分类提出我市产业调整振兴推进方案,努力构建“4+4产业模式”,即做大做强机械装备、食品加工、服装鞋帽、木器家具四大传统产业集群,做精做实高节能高端化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风电及超高压输电装备产业基地、高档纺织面料产业基地、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四大新兴产业基地。争取到2012年,重点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年均递增18%。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定向招商中的重要作用,筛选100家各行业有招商意向的企业作为定向招商的主体,在全市开展“百家企业定向招商行动”,派出精干人员,作为协调联络员,全面服务和督导企业定向招商,在全市企业界掀起招商引资、膨胀规模的。
(三)实现六个突破:
一是在企业做大做强方面实现新突破。制定出台《关于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科学发展的意见》,鼓励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强强联合、搬迁改造、定向招商、增资扩产等手段做大做强。向全市企业发出“激情创业、做大做强”的倡议书。实施“百强企业培育计划”,在各行业培育发展一批领跑企业。全年争取新增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企业70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40家。争取利用3年时间,发展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20-30家,过50亿元的企业3-5家,过百亿元的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二是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研究制定《胶州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力度。培育胶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15家、青岛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组织企业申报《青岛市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争取全年列入研发项目的数量不低于120项。制定《全市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意见》,组织实施“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计划”,重点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项目,重构我市工业技术改造管理体系。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全年争取30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技术改造资金3亿元。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引导企业节能降耗,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力争全年推广使用散装水泥20万吨,散装率达到40%以上。
三是在企业品牌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抓紧建立全市企业品牌创建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企业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鼓励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创建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山东名牌、青岛名牌,积极申请商标注册。通过积极打造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行业品牌、区域品牌,改变我市品牌建设方面的落后状况,再创我市经济发展新优势。2010年培育省级以上名牌3-5个、青岛市级名牌5-6个。
四是在企业融资服务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强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多层次、多形式地组建担保机构,积极扶持盛宇担保公司、昊运担保公司和海丰小额贷款公司等担保机构加快发展。加大过桥资金扶持力度。开展组团担保集合贷款试点工作,积极引导融资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建立组团担保集合贷款融资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实现低担保费率、低利息贷款,完善企业担保融资服务机制,加快解决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鼓励东方铁塔、海众锅炉、康原药业等企业加快上市,实现我市企业上市融资的突破。新晨
一、社会实践的背景与形势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2016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主要任务,要加大力度化解产能过剩,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以上任务对能源化工行业的影响尤为显著,特别受产能过剩、需求疲软的影响,近几年煤化工企业的日子每况愈下。为了破解煤化工面临的困境,政府、企业从不同方面做了努力,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2015年11月召开煤炭清洁高效开发与利用技术研讨会,为煤化工发展寻求出路。陕西省作为能源大省,近年来,由于煤炭产能过剩,以及国家对环保的重视,致使煤炭行业处于低迷期,小型的化工企业面临倒闭,大型化工企业面临亏损和减产。为了从不同视角分析陕西能源化工企业的发展问题,化工专业的大学生组织调研团利用暑期走访陕西10余家能源化工企业,查找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对陕西能源化工企业的发展建议
通过对西安、延安、米脂、横山、神木等地10余家能源化工单位的走访调研,调研团队的成员利用化工专业知识和大学生的视角分析企业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1、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建议
(1)开展技术革新。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石油化工企业要提高竞争力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面对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石化企业要提前把控产品质量关,针对拥有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的石化企业需要通过调整工艺路线、引入先进设备和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利用航空煤油代替传统的汽柴油产品,一方面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得更高利润,另一方面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降低企业赋税压力。为了获得更加可靠地先进技术而降低技术研发成本,企业可以依托陕西高校科研资源,联合开发具有针对性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自有知识产权。(2)合理规划,节水减排。节水减排是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对炼油企业的必然要求。炼油企业污水、废水种类繁杂,节水减排技术纷繁复杂。炼油企业节水减排应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整个企业中统筹安排,系统优化,实现废水回用量最大化、废水排放量最小化、治理费用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节水技术有:机泵直流冷却水改循环水、含硫污水汽提后回用、凝结水回收利用、含油污水回用与综合利用、提高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等。(3)整合资源、提高转化效率。针对陕北地区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特点,为了节省技术和运输成本,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收购了多所设计院并申请与铁道部门签署运输合同,这些举措将会大大节约成本。同时,延长石油同步启动以煤、天然气和渣油为原料,建设1.8Mt/a甲醇、600kt/a甲醇制烯烃、600kt/a聚丙烯、600kt/a聚乙烯、1.5Mt/a煤炭开采等项目,不同的项目将打通石油化工的全产业链,提高原料利用效率、减少排放、提高转化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4)加强管理。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可以采用一些较为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例如“定岗定员”政策。企业对员工所在的岗位进行明确的划分,一个岗位上是多少个人都是确定的,公司是多少人也是确定的,工厂注重个人的能力。这会压缩和节约人力成本,使每个人能各司其职,也让企业的管理变得更为精简。
2、对煤化工企业的发展建议
由于现代煤化工均处于大型工业化开发阶段,最核心要求首先是“打通流程,顺利拿到产品”,而对工艺要求上谈不上优化,从节水降耗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优化煤化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以下解决思路。(1)发展煤化工多联产技术。发展煤化工多联产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切实扭转煤化工项目生产单一产品的单纯煤化工发展模式,着力发展煤-电-化-热一体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能源转化效率,将煤炭液化、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大型煤化工装置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或超临界发电系统有机集成,实现煤化工与电力、热力联产和负荷的双向调节。(2)采用煤炭分质转化。煤炭分质转化是将煤中组分按照性质不同进行提质后分别加以转化利用的技术。根据煤炭分质转化利用的理念,对于产业产品链上的各类转化产物都可以进一步按照它们的组成、质量及理化性质,进行梯级分质转化利用,甚至于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铝粉煤灰与低铝粉煤灰这样的废弃物资源化分质再利用,直至整个转化路线中产生的各类物质被彻底吃干榨尽。目前分质转化具有借鉴经验的主要路线为:围绕着陕北低阶煤中的长焰煤展开,充分显示了陕北榆林煤、油、气、盐共存的资源特点;大连理工大学分质转化多联产路线,该路线主要是围绕着褐煤的分质利用展开,由多条行业特色鲜明的子路线集合而成,反映了高等院校进行科技转化、服务各行各业的实践活动;浙江大学分质转化多联产路线,充分发挥了其在热能领域研究开发的优势,是一条围绕着热电化多联产展开的路线;其它路径的分质转化多联产路线,因开发主体、区域资源、行业特点、下游需求、技术来源等因素不同,所形成的形形、各具特点的不同转化路线。(3)充分利用政策发展煤化工。近年来,针对我国过热的煤化工投资热情,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煤化工产业的调控政策、行业准入标准、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以及被愈发重视的能效标准,在限制煤化工产业无序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一批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的煤化工技术进行示范;“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对兰炭行业推行了“关小上大、等量置换”的产业政策,规定焦炉尾气不得随意排放,必须加以合理利用。这些对煤炭分质转化多联产路线的形成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国家对发展煤化工项目审批较为严格,但已建成的煤化工示范项目不仅要接着搞,而且还要集中精力搞好,但在政策上要把控好,避免产品同质化。因此,煤化工企业要瞄准这一政策,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形成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的煤化工全产业链。如神木县胜帮化工有限公司需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一方面回避兰炭市场的风险,一方面提高煤炭转化效率而增加企业效率。(4)利用高端技术提高煤化工效益。近年来,代表当今煤制油产业发展水平的煤间接液化、直接液化(煤油共炼)、煤焦油加氢、甲醇制汽油等4种典型煤制油工艺技术示范项目,均在陕西建成投产,使陕西成为我国煤化工技术的洼地和试验田。如陕西未来能源的国内首套百万吨级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采用50项专利技术,核心的低温费托合成等技术达到世界先进、国内领先水平;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碳氢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自主开发的煤油共炼(Y-CCO)工业化技术,以中低阶煤与重(劣)质油为原料,采用浆态床加氢裂化与固定床加氢裂化在线集成生产轻质油品,突破了煤化工行业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和石化行业重(劣)质油轻质化两个领域的技术难题,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碳氢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超大型输运床气化工业化试验装置(KSY),煤提取煤焦油及半焦油气化一体(CCSI)也为煤化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利用节水技术。制约煤化工发展的水资源问题在多方努力下,已经取得良好的成效,由最初单位产品耗水量20吨以上下降到10吨以下。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研发的“零排放”技术已经在陕北进行实际应用,为煤化工发展起到良好示范作用。有经济能力的企业可以针对不同工艺开发系统的节水技术,同时也可以利用陕西省科研实力共同研发节水技术,努力实现“零排放”的目标。(6)多措并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煤化工企业除了在技术上下功夫外,还应在管理上下功夫。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根据企业生产特点,提出“节能降耗,增产提效”的生产理念,一方面减少企业成本支出,降低能量消耗,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生产能力,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效率,尽可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对盐化工企业的发展建议
(1)以“两碱”为基础,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细盐化工产品。“两碱”市场仍然是盐化工的发展基础,通过合理规划企业产业链,实现“卤盐两碱精细化工”全产业链,提高盐化工企业竞争力,特别是发展高端化、精细化的产品。液氯作为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核心,发展氯化工是盐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2)走资源循环利用发展道路。由于受企业规划的限制,现有企业的发展比较单一,重点表现在资源利用不合理。为进一步合理利用资源,盐化工企业可以进行重组,或者建设盐化工园区,将盐化工上下游企业联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3)开展节能减排。盐化工属于高耗能企业,特别是电解卤水耗能较大。相对于隔膜法,离子膜具有节能、环保、安全、产品质量高等优点,其烧碱吨产量的耗电量为2490千瓦时,同时利用电石法生产聚乙烯的吨耗电量高达8250千瓦时,因此利用乙烯法生产聚氯乙烯可有效降低生产能耗,同时降低汞污染。(4)建立稳定人才队伍,吸收高精尖技术人才。由于盐化工属于传统化工项目,其生产技术相对成熟,所以其一般技术人员比较饱和,但对于饱和的员工队伍需要建立稳定的工作秩序。例如北元化工就利用各项福利措施保障技术员工不流失,同时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高端技术人才,特别是在新的技术工艺作用下,高尖技术人才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三、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我们走访企业均为正常生产企业,从企业生产状况来看,陕西地区能源化工行业虽受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但对大部分企业来讲目前仍通过各种途径保持正常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政府部门应从宏观调控和政策上给予相应支持。(1)建议政府从国家层面加强对已建示范项目的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发挥体制机制优势,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只有把现有示范项目建设好,真正出成果、有实效,才能重塑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形象,重振发展现代煤化工的信心。(2)降低企业税费,提高煤化工产业的竞争力。原油价格大跌对陕西省煤化工产业造成强大冲击,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应根据市场格局的变化,对煤化工产业相关收费政策做出调整,帮扶陕西省煤化工企业度过难关。减免企业有关税费,可以有效减少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对部分企业可以通过减免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并对企业使用的天然气、电力、水等资源进行倾斜,适度下调单价,减少企业运营成本。(3)严格审批程序,重点考虑产业“一体化”发展。针对能源化工项目的审批要实行先论证、再审批、后建设的程序,并且要统筹考虑能源化工企业的合理布局,防止项目扎堆上马、产品同质化。对已建项目要进行整合,通过工业园区带动产业一体化。(4)政府牵头搭建企业技术革新平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开展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产品竞争力意义重大。政府部门要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为新技术找投资,为企业技术找出路,在科技研发、生产方式等多方面掀起革命。(5)借力“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促建西部地区能源化工经济区。西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合理布局能源工业园区,建设能源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各区域间加强合作需要政府推力。
四、结语
通过对陕西能源化工企业的调研,化工专业大学生从掌握的专业知识出发,以大学生的视角提出能源化工企业发展困境的解决思路和对政府部门的建议,希望能为现阶段的能源化工企业提供参考。
一、以创新创业新天地、二化纤、蓝孔雀等做地项目为主要任务,当好做地主体,做强做地主业。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明年,公司做地项目多、任务重、工作紧,四家企业做地面积1366亩,占全市6000亩供地指标的23%之多。要按照“争做地、能做地、做好地”的目标和要求,一方面将做地与推进企业搬迁结合起来,主要是科学合理地用好公司做地企业土地出让金的45%,建立必要的资金平衡系统,解决企业搬迁的筹资难题;一方面将做地与盘活城市土地资源结合起来,主要是通过市区供地挖潜和企业新址用地节流,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增添破解我市“做地、供地。用地”难题的方法和途径。
2、摸索方法,积累经验。
加强经验积累。要善于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做地业务流程,分析研究重点环节,尽早形成一套高效、实用的工作方法;加强业务学习。要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通过查阅资料、书籍及邀请相关部门领导、专家上课等多种方式,迅速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工作联系。要向国土、规划、房管等职能部门多汇报、多联系,取得理解和支持,逐步建立有利于公司工作开展的良好工作关系。
3、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1)、紧抓创新创业新天地项目3个重要节点。加强对创新创业新天地项目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严格按照20*年*月*日王国平书记在新天地设计方案汇报会上关于3个重要节点的要求,抓紧落实土地储备、出让的各项前期工作,为项目按期开工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加快与重机厂、相关街道(村)及产权交易中心的工作协作。争取在20*年*月中旬前拆除厂内部分仓库,筑墙封闭费家塘路段空地,确保*月*日创新创业新天地基础设施项目开工仪式顺利举行。
第二、加快创新创业新天地项目土地储备前期的各项申报审批进度。争取在20*年春节前,完成宗地测绘、环保评估,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用地批准书及房屋拆迁许可证,确保实现20*年上半年期货出让“重机”东片地块的节点要求。
第三、加快与区政府、相关街道的对接与合作。全面掌握拆迁带征地块情况,测算征地拆迁补偿费用,签订委托拆迁协议,制定拆迁进度计划,倒排拆迁时间进度;进一步分清工作职责,既能调动区政府的工作积极性,又要建立有严格制约的合作模式和合作手段,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到人,确保实现2009年一季度全面完成征地拆迁的节点要求,力争提前完成。
(2)、有序推进做地项目全面展开。对列入公司20*年搬迁做地计划的二化纤、蓝孔雀、照明电器等地块,要成熟一块,推出一块,实现滚动做地,为加快做地节奏,着重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抓紧解决搬迁企业的股权归属、新址用地、迁建论证及资金筹集等前置问题,为公司做地扫清障碍,赢得时间。
二是抓紧落实做地前的基础准备工作,如委托相关单位完成企业搬迁规划资料整理,对取得的地块容积率、土地出让量等重要数据进行分析,正确估算做地成本和收益,为公司领导谋划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是抓紧制定和完善做地业务流程,对纳入正常审批程序的项目,落实专人跟踪管理,及时解决矛盾困难,在空间上消除盲区,在时间上杜绝断点。
四是抓紧地块“毛地”变“净地”过程,确保地块净地出让。根据杭政办[20*]7号和杭政函[20*]129文件精神,对企业搬迁后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整理,使储备土地推向市场时能够更好地显化土地价值,增加政府和公司收益。
二、以加快企业搬迁工作为主要目的,发挥融资主体作用,做好资金保障。
1、拓展融资渠道,确保资金供给。继续做好向金融机构融资工作,通过银企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强沟通联系,争取信贷额度,确保项目进度与资金供给不脱节;借鉴市城市土地发展有限公司拟发行土地债卷的做法,深入研究发行公司债劵的可行性,拓展低成本筹集渠道;要合理利用土地出让金的45%,建立做地周转基金,确保资金运转顺畅。
2、做好资金测算,确保重点投入。根据年度企业搬迁和做地计划,详细制定搬迁补偿资金支付预算和做地成本收益预算,重点确保杭重机械项目(搬迁,做地)12亿左右的资金投入,二化纤项目(做地)4亿左右的资金投入。
3、加强运作管理,确保资金平衡。围绕资金平衡,加强项目的资金管理和资金运作监控。项目决策时,要进行项目论证与评估,进行资金投入与收益分析,确保资金平衡;项目进行时,要加强对资金流转的监控,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完成时,要进行成本核算,力争盈余。
三、做好不可搬迁设备(资产)的处置工作,挖掘提升设备价值,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认真履行政府赋予公司处置有关资产的工作职能,按时保质完成杭重机械、庆丰农化两家企业不可搬迁设备的处置任务。要加强领导,成立公司、搬迁企业及产权交易中心组成的处置不可搬迁设备(资产)工作领导小组,集中领导,统一协调;要明确责任,企业要保全设备、按时移交,公司要加强指导、及时督促,产权中心要核对清点、实物变现。要落实举措,建立沟通、会议、督查等工作机制,抓时间进度、抓协调督促、抓保值挖潜。
四、深化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抓员工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着力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
1、抓制度建设,增强责任意识,增强效能意识。
一是以建立规范、有序、高效、优质的总体运行机制为目标,深入研究工作的内在规律,一手抓管理。一手抓业务。既要建立符合公司运作规律的行政、人事、财务、合同等管理制度,又要制定利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工作目标责任制、项目管理责任制、拆房工作和围墙工程招标制度、地块安全管理制度等业务机制。
二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细化部门及岗位职责,建立员工责任和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得人人知目标,人人有责任,人人作贡献。
三是以发挥整体效能为目标,强化各部门的大局意识、整体意识、团结意识,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加强相互协作,做到分工不分家,凝成一股绳,工作齐上阵。
2、抓思想作风,提高整体素质,提升业务水平。
一、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1、凡20*年度纳税达200万元(含)以上的工业企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参照执行),对其享受优惠政策的奖励资金由县财政统一按月给予兑现。奖励资金由受益财政负担,年底结算。
2、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当年实现的增值税25%地方留成部分剔除70%退税外,其余30%部分由县财政按照一定比例给予企业奖励。
3、再生资源加工企业享受当年实现的增值税25%地方留成部分80%的奖励,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对20*年度年纳税总额200万元(含)以上、且2009年纳税总额比上年度纳税总额增长80%以上的工业企业,实行“一企一议”。
4、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缴纳增值税后,增值税70%退税资金未到位前,协调金融机构按相关程序进行短期银行贷款,待70%退税资金到位后还贷,原则上退税期限不超过三个月,贷款利息由企业承担。若三个月内退税未到位,超三个月外的贷款利息由县财政按照超三个月外的贷款利息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贴息扶持。
5、2009年废旧物资验货管理站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不征收废旧物资过磅费和验货管理费。
6、鼓励工业企业出口创汇。出口创汇300万美元以下,每1美元奖励1分;出口创汇300万美元(含)至500万美元,每1美元奖励1.5分;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以上,每1美元奖励2分。最高奖额为10万元人民币。
7、工业企业职工统一按上年度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按照现行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参保缴费。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仍可按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政策参保缴费。
8、对于面临暂时性困难、没有裁员、生产经营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的工业企业,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意,可缓交社会保险费,缓交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9、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工业企业,可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同一工业企业只能享受两项补贴中的一项,已享受缓缴社会保险费的工业企业不能同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10、降低工业企业融资所涉及到办理房产和土地等他项权证的规费,国土资源部门收取的登记费每宗不超过200元,公证部门收取的抵押贷款合同文书的公证费用每宗不超过150元,房管部门收取的评估费、登记费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按30%收取,工业企业在贷款银行办理转贷手续涉及的规费,按现有标准10%收取;凡工业企业在厂区内建设厂房等设施,减免其相关建设规费。
11、实行对工业企业的政府采购扶持政策,政府采购优先安排向本地工业企业购买商品或者服务。
二、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12、积极向金融部门推荐优质工业企业,协助工业企业融资贷款,并每月调度工业企业融资进度;县财政安排专项奖励资金对我县支持工业企业力度大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13、强化县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将有关行政许可事项、惠及企业的政策,编缉成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发放到各个企业;全面清理涉企收费项目,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定期公布收费目录,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14、强化就业服务,组织开展各种免费技能培训,定期召开招聘大会,促进返乡人员就业,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15、建立优强重点工业企业服务联系制度,对全县年纳税40强工业企业,实行县级领导挂点帮扶。
16、成立工业主导产业领导小组,研究产业发展现状、趋势、策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组建产业发展顾问团,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三、规范涉企检查和处罚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但也出现了一些对未来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的新情况。目前,我国经济对各种原材料的消耗十分巨大,已成为铜、大豆、铁矿石的第一大进口国,原油的第二大进口国,但在国际基本原材料市场上,这些基础材料普遍存在“中国人一买就涨,逼着被高买”的现象,原油、大豆、铜无不如此。
“中国因素”频频成为国际炒家抬高商品价格的借口,基于目前的点价交易机制,进口价格更易被国际基金所左右。所谓“中国因素”,也叫“中国现象”,指的是中国需求拉动原材料价格上涨。在这个现象中,国际基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约40%,铜和大豆的依存度也在40%左右。因为高买低卖,我国的相关行业损失惨重。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因价格上涨,我国为进口的石油多支付了上百亿美元,为进口大豆多支付了15亿美元;2005年初的铁矿石涨价使得我国较上年度要多支付34亿美元。如何应对国际市场利用“中国因素”炒高铜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是目前一项亟待攻破的难题。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国家,但却与欧美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有所不同,突出的一点是有悖于“生产加工中心――贸易定价中心――金融交易中心”这一经济发展规律,中国的加工制造业所需要的原材料定价贸易中心仍然在欧美,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话语权,所以形成了中国需要的能源、原材料价格暴涨,出口加工制造品价格偏低。
一、采购的高价位,已经对我国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1、过度地依赖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两大缺陷,而过度依赖出口可能是导致我国经济下行的主动性因素
(1)外贸依存度越来越高。
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1,547.4亿美元,在全球贸易中列第三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对外贸易顺差迅速扩大,1980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只有12.5%,2004年已超过70%。“入世”后的三年,我国年均货物贸易顺差超过400亿美元。今年全年对美、欧贸易顺差预计可分别达1,000亿美元和600亿美元。
(2)中国大宗商品进出口价格的巨大背离,损害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最终导致“中国补贴全世界,穷国支援富国”
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明显特征是:初级产品的净进口国,工业制品的净出口国。在初级产品中,非食用原料、燃料是主要的进口产品,占进口总额的88%。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中,虽然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但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依然很低。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在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的比例仅为27.9%,而这些所谓的高新技术产品中还绝大部分使用国外的核心零部件或者关键性技术。中国出口的绝大多数制成品是劳动密集型、较低端的消费电子品等。
我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特征是:原材料价格暴涨,出口价格不涨反落。
2000年以来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引致原材料价格暴涨。原油从1998年底的11.63美元/桶涨至2005年8月份最高71.48美元/桶,创历史最高记录。LME铜从2001年底的1,336美元/吨涨至2005年12月份最高4,474美元/吨,创历史最高记录。出口商品方面,中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较低端的消费电子品在过去五六年中,价格下跌了约7%。有关数据表明,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出口与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14 2%。与1997年相比,2003年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大约下降了8%。
2、国内上下游产品出现巨大背离,价格风险无法转移,国内加工工业陷入“悲惨式增长”
在我国国内市场上,同样存在能源原材料高价、加工制成品低价的背离。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9%,其中服务价格上涨2.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8%,而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6%,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3.1%。从各种价格上涨幅度上看,上游产品价格涨幅远高于下游产品,这也就是说进口成本的提高并未通过国内物价上涨的途径抵消价格风险。长期以来,其逻辑结果必然是挤压了企业的利润,也就是有专家所称的“悲惨式增长”。
从企业实际情况来看,也印证了这个结果工业企业利润增长速度下降。2005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2004年第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增长速度是44.2%,2005年降到17.2%。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1月至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0.6%。其中增速最快的都集中在煤炭、石油、黑色金属矿等能源性资源领域以及钢铁行业。而利润增速下降基本集中在下游行业,尤其是制造业,例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下降38.6%,化纤行业利润下降35.8%。
从高科技的电子行业来看,也是“增产增收难增利润”。来自国资委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产销均旺,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2.449.1亿元,增长1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21.9亿元,增长22.3%。但在利润方面,47家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16.7亿元,8月份当月更是亏损2.8亿元,下降75.8%。这是国资委在今年第七次对电子行业发出警示,也是47家电子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当月利润首度“见负”。
二、从宏观的对策上来看,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必须放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地位;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要着眼于有助于扩大我国的资源供给;大力发展我国的期货市场,建立中国的定价中心,正确反映中国因素,是变被动为主动最直接、最有力的措施。
中国在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已经就“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了战略部署,但在就发展我国的期货市场,将我国期货市场建设成为亚洲地区大宗商品定价中心的部署,还没有提到足够高的程度。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不能为防止摔跤而限制期货业长大
我国的期货市场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但由于种种原因,“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迄今为止,仍然不能成为国际性的定价中
心,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不相称。可以说,当前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不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动力之一,中国需要大量能源、原材料以支持加工制造业的发展,这令中国因素成为世界贸易金融领域中影响价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种因素,经国际市场反映后往往变形,甚至过度反应。结果是,全世界的能源、原材料价格飞涨,而对这些产品有很大需求的中国,实际上是买了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的单。
政府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在贸易金融领域的竞争是一个方面,从战略高度上看,定价权的竞争事关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应把大力发展我国的期货市场列入“十一五”期间的战略建设部署。
2、实质性提高国内期货市场的国际竞争力的三个方面
首先,有关部门指导思想上要转变。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勇于参与国际定价权的竞争,而不只是固守于国内生产总值、外贸收入和国外商品市场份额等实物性经济指标的数量增长,才能使已成为经济大国的中国真正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事实上,今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暴涨,最大的受益者不是0PEC等石油生产国,而是掌握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定价权的美国及跨国金融贸易组织。
其次,培育市场大机构投资者。要吸引大型国企参与国内期货市场套保业务,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大型金融贸易机构,成规模地进入期货市场,允许通过市场淘汰和兼并形成各种形式的期货基金,并大力培育中国的民族资本成为机构投资者。
三是按国际惯例完善有关期货市场的法规建设。由于现有期货监管法规大多为计划经济时期和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制订,导致目前期货市场结构的畸形发展,修订有关法规迫在眉睫。
3、将中国期货市场建设成亚洲定价中心的构想
第一是规则国际化。所谓国际化的规则是国际期货市场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的符合市场发展、尊重市场要求的规律,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所以中国的期货交易规则要尽量做到国际化。
第二是品种要本土化,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国际的。我国期货市场要多上市一些具有本土优势的品种。
第三是交易所要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交易所要信誉良好,要有吸引力,要有不断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扩大市场的辐射力。
1、鼓励税源型企业。当年纳税(含调库收入)前50名制造业企业,按纳税增幅实行超额累进补助,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其中:纳税额4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纳税增幅超过25%部分的县镇(区)留成(下同)按50%进行补助,纳税增幅超过50%部分全额补助;对纳税额1000万元-4000万元的企业,纳税增幅超过30%部分按50%进行补助,纳税增幅超过50%部分全额补助;对纳税额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纳税增幅超过35%部分按50%进行补助,纳税增幅超过50%部分全额补助。上述企业上年无纳税实绩的不予补助。
2、鼓励亿元企业上台阶。对亿元企业上台阶由县政府按下述标准直接奖励给企业主要负责人:当年应税销售收入首次达1亿元的企业奖励1万元,每净增1亿元奖励2万元;当年应税销售收入首次超5亿元的企业奖励5万元,首次超10亿元的奖励10万元,首次超15亿元的奖励15万元,首次超20亿元的奖励20万元。上述企业当年应税销售收入增幅低于25%的不予奖励。同一获奖企业的奖励不重复计算,奖金按就高不就低原则兑付。
二、促进企业加大投入
3、鼓励企业设备投入。经核准(备案)、设备投资超500万元的鼓励类及允许类工业项目,竣工验收后享受设备贴息。(详见《*县工业科技项目设备贴息管理办法》)
4、鼓励企业上市。对2009年底前成功上市的企业,在执行东政发(2007)30号文件的同时,实行如下特殊补贴:(1)2009年纳税额比2008年新增的地方留成,由县财政一并补贴给该企业。(2)县财政再奖励前期费用100万元。
三、促进企业升级转型
5、鼓励企业技术升级。对首次确认为省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奖励10万元;当年新认定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奖励主要负责人10万元;当年新认定国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的分别奖励20万元、5万元;当年认定为国家、省新产品的,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当年列入省信息化示范企业计划或列入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项目计划的奖励3万元。
6、鼓励企业申报专利。对当年获得专利申请受理的国际专利(PCT)、国家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每件分别资助直接承担人(下同)1万元、1000元、500元和400元;对当年获得专利授权的国际专利、国家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每件分别资助2万元、2000元、1000元和800元;当年确认为专利大户或专利示范企业,给予1万元奖励。
7、鼓励企业争创自主品牌。对当年认定省名牌产品的企业奖励7万元;对当年认定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奖励7万元;对当年认定中国名牌(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分别奖励35万元(同一产品、商标不重复奖励)。获得省质量奖的企业奖励3万元;参与制定产品标准,给予国家级(主起草)20万元奖励,国家级(次起草)、行业、省(主起草)5万元奖励。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促进经济跨越发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主题,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主线,以企业创新为动力,以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为导向,以优化结构、升级产业为目标,调高非烟工业、调强新兴产业、调优传统产业,努力形成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机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并进,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二、主要目标
(一)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0个,主导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研发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每百万人拥有量超过70件;每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保持在95件;每年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0件以上;建成创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100万平方米以上,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发展(R&D)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2%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以上,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二)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改造提升现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到“十二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比重达到25%以上;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2010年翻两番,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生产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比重达到20%,产业素质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突破1200户,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600户以上,其中超10亿元企业突破100户,超50亿元企业突破20户,超100亿元企业突破10户,基本形成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体系。
利用规划、价格、生产要素配置等行政、经济手段引导产业合理、集中布局,力争创建4个以上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2个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1个过五百亿元、5个过百亿元的园区,形成国家和省、市级三级并进、布局合理、竞相发展的园区体系,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5%以上。
(三)工业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十二五”期间,力争培育15件工业类中国驰名商标,工业类云南省著名商标和知名商标600件,400个云南名牌产品,350个名牌产品;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重提高到90%以上,特色产业的品牌覆盖率、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支柱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四)强化绿色制造。加快重点能耗企业节能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高耗能设备,大力推广清洁生产、节能技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控制“增长型污染”,防止“引进型污染”。“十二五”期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18%,年均下降3.9%,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削减8.5%、10.9%,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5.1%、7.5%。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达75%以上。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
三、大力推进企业创新
(一)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依托大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联盟等创新组织。积极引进大院名校来我市建设创新载体,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开发专利技术,提高发明专利的数量和比重,加强对现有专利技术的利用和产业化,重视对过期专利技术资源的再利用、再开发。发挥政府的牵头协调作用,密切产学研合作,定期组织实施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联合攻关专项。
(二)加强企业产品创新。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研究开发并投产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自有知名品牌、有较高附加值、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尤其是高新技术新产品和重大装备国产化首台(套)产品,促进我市产品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提升、由价值链低位向价值链高位提升。重视传统产品的二次创新,引导企业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提高研发设计水平,在技术、工艺、款式、性能、品种、品牌、包装等方面开展差别化竞争,提高非价格竞争力。
(三)加强企业品牌创新。深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引导和督促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鼓励企业实施管理体系认证,积极争创云南省政府质量管理奖和市市长质量奖。支持企业创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托品牌优势,采取收购、兼并、控股、联合以及委托加工等方式,整合众多无牌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依托块状经济,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牵头或由中小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努力培育知名区域品牌。深入推进标准化战略,鼓励并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外标准制(修)订工作,支持我市龙头企业在磷化工、氟化工、钛化工、太阳能及光电子产业,主动承担更多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修)订;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引导企业制定并执行严于推荐性标准的产品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四)加强企业制度创新。发挥企业家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引导企业家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带领企业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适应本企业实际和发展需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和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全面提高战略规划、生产组织、技术开发、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基础性管理水平,夯实管理创新基础。引导有制造优势的企业努力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加快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鼓励支持具有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网络优势的企业,从制造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带动加工制造企业共同发展。加快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研发、设计、制造、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水平。
(五)加强开放创新。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要做好招商选资工作,重点引进跨国公司、中央企业和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知名企业,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环节和研究开发基地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高层次人才。鼓励我市有条件的企业积极与跨国公司开展技术、加工配套合作,并逐步提高产业分工地位,向全球产业链高端提升。把握国务院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设立研发机构,拓展营销网络,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和资源开发。
(六)加强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一批专精特新的行业骨干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使其成为引领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龙头企业。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在国内外开展多种形式的购并或跨区域联合重组,加快做大做强,支持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推动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生产、精益化管理、自主化创新、集约化经营、信息化带动、品牌化运作等方向发展,着力抓好1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100家初创型小企业的培育工作,示范带动全市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原则,围绕烟草及配套、装备制造、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和扶持企业重点开展创新能力建设、技术装备升级、新产品产业化、品牌质量提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规模效益等方面的技术改造。优化投资结构,制订重点工业投资项目计划,每年重点扶持50项投资规模和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现主要行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加快推进“退二进三”工作,支持鼓励城市规划区及重点流域(滇池、牛栏江等)内工业企业进行梯度转移、“退城入园”,实行搬迁改造,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实现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国家和省的产业发展导向,立足我市资源状况和科技、产业基础,重点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及制药、光电子信息(含物联网)、新型能源(含石油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六大产业,争取在“十二五”期间,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及制药、光电子信息(含物联网)、新型能源(含石油化工)产业培育率先取得突破。在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和优势的区域或园区,从资金、政策、机制各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研发、示范、产业化全程推动,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项目、技术、资金和人才等资源加速集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引领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的新动力和增长极,使我市建成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和先行区。
(三)集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特色化、差别化、集聚化发展原则,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及工业园区的载体功能,打造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链协作配套完善、龙头企业支撑力大、核心竞争力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发展型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坚持“抓大”与“扶小”相结合,在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创新型示范企业试点工作,引导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创新驱动方向发展。建设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推动杨林、安宁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的高地。
(四)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强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信息技术的渗透融合,推动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五化联动”,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着力推进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促进工业产品更新换代,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推进生产装备信息化,提高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促进企业资源优化和管理水平提升。推进产品流通信息化,扩大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实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工程,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开展内外贸业务。
(五)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软件和装备制造等低碳产业,实施一批“低碳经济发展”科技专项,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大力开展节电、节地、节水、节油、节材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活动,深入实施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深化工业循环经济试点活动,以铜渣、钢渣、粉煤灰、磷石膏等工业固废物再利用、废旧金属再生利用、废旧轮胎橡胶及生活垃圾资源化为重点,创建一批循环型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企业。完善清洁生产机制,滇池、牛栏江等重点流域工业企业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在电力、冶金、建材、医药、化工等高资源消耗、高污染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模式,促进企业污染排放从原料投放、生产过程到末端控制的全过程治理,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和企业。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以炼铁高炉、工业锅炉、电机节能、余热余压利用和高耗能行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等为重点,每年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推广和示范项目,加快推进节能改造工程。
(六)加快发展生产业。制订落实促进生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构建适应工业转型升级要求的生产业体系。深化生产和服务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加快工业企业服务业的主辅分离,支持工业企业将生产辅助服务、售后服务、生活服务等外包给社会专业化服务企业。注重引进一批服务业外包龙头企业,承接国际和国内服务外包业务。积极发展工艺设计、科技咨询、管理咨询、商务服务、检测认证、设备租赁、会展服务、品牌策划、人才培训等生产企业。支持金融机构服务创新,形成以信贷支持为主,现金管理、财务规划、咨询顾问、风险管理综合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以促进制造业发展和产业集群提升为重点,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推进第三方物流基地建设。以各类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园、科技创业园、动漫和创意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和中央商务区为重点,支持生产业集聚发展。
五、政策措施
(一)建设公共创新平台。扶持建立一批面向产业集群、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服务平台,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构建为企业自主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专利技术产业化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创新体系,加快建立标准检测、专利服务、技术评估、产权保护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建设发展各级各类孵化器,完善高新区、经开区科技创业园功能,加快科技创业载体建设,建立健全为全市科技创新、创业提供融资担保、信息咨询、招投标服务、上市辅导等一系列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及中介服务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向企业提供有偿服务,促进创新成果的交易、转移、扩散和产业化,扩大科技资源增殖效应。
(二)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重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平台、载体相结合,捆绑式、团队式引进紧缺型高层次人才,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高校院所、培训机构合作,组织实施重点产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计划,选择建立一批企业技能人才培育和实习基地,订单式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加强对经济转型升级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的定向集中培训工作。完善人才人事公共服务体系,为高层次人才来昆工作开辟“绿色通道”;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建立人才联系“直通车”制度,开通人才工作联系信箱。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开展优秀专业人才、突出贡献人才评比和表彰奖励工作,完善我市行业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工艺大师等高端人才、特殊人才的培养、评定和激励制度,落实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租房补贴等待遇,兑现引进创新创业人才项目优惠扶持政策,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三)落实有关税费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各项优惠政策。认真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实际发生的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国家鼓励进口设备的减免税政策。对经认定的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全面贯彻落实年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落实国家关于企业购置并实际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按一定比例抵免应纳所得税额,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以及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减计收入总额等方面的所得税优惠政策。
1、鼓励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拉动作用在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对争取到国家3000—5000万元项目的,奖励项目单位及有功人员30万元;对争取到国家5000万元—1亿元项目的,奖励项目单位及有功人员50万元;对争取到国家1亿元以上项目的,奖励项目单位及有功人员100万元。
2、鼓励企业重组。对与央企或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企业实施战略重组成功且达产达效的企业,给予经营者50万元的奖励。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产出效益好、投资规模在1—5亿元的战略合作伙伴,给予投资企业50万元的奖励;投资额在5—10亿元的给予100万元的奖励;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给予200万元的奖励。
3、鼓励农机产业园的外埠配套企业转移到*。将所属外埠配套企业和进入配套体系零部件企业转移到我市生产,对主机厂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按配套份额给予奖励。配套份额在1000—5000万元的,奖励10万元;配套份额在5000万元—1亿元的,奖励20万元;配套份额在亿元以上的,奖励30万元。
4、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对新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一次性补助50万元。
二、推进企业发展,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5、支持企业渡过难关。设立工业企业增加效益奖,从2009年起工业企业实际上缴所得税以上年为基数,将新增地方留成部分追加为全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工业企业增加效益的奖励。
三、拓展融资渠道,加强资金支撑力度
6、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短缺问题。政府出资成立*市融益仓储有限公司,开展企业仓单质押业务。
7、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中小工业企业贷款需要担保的,担保机构给予降低担保费率20%的优惠。
四、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