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智慧高效的课堂教学

智慧高效的课堂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16 10:11: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智慧高效的课堂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智慧高效的课堂教学

篇1

一个学生的好坏在长时间内我们不能用成绩来衡量,一个人对一个国家的贡献也不能用创造价值的多少评价,一个清洁工和一个工程师对一个国家来说都很需要,同样我们对于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不能用单纯的学习成绩来评价他们,从小用学习成绩来评价孩子,对于成绩优秀的孩子暂且不说,而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其会感到“我学习成绩很差,老师、同学都瞧不起我,父母对我没有希望,我已经是个坏孩子了”,在自我的定位中无法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渐渐地就会对自己没有了信心,失去了努力的方向。要知道我们身边也许有很多这样那样的“神童”,只是我们没有用关切的眼光留意过罢了,致使那些“神童”“泯然众人矣”。我们的身边不是缺少英才而是我们不会用英才的眼光发现他们罢了。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的评价体制,单纯用成绩作为尺度来考查一个初长成的孩子的话,只能扼杀更多的“爱迪生”。

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从小就在自信中成长,在今后他们就不会在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取向了。从长远来说,社会就不会出现“马加爵”这些异类了,悲剧的后面添加了很多人的思考,思考中期待评价体制的改变。

二、从情感教育上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和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传授同一知识,其效果是大相径庭的,一个一流的老师绝对是很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的,因为一个人的情商在很大程度上比智商更重要。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我们要在每一节课上都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无论你讲再多的例题,学生都觉得比不上一个故事听得有趣,一个具有启发意义的故事能够唤起学生沉睡的心灵,更能够唤起他们疲惫的思维。学生只有在快乐中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自己心甘情愿获得的东西会比老师强塞的知识记得更持久,自己运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每一个人的情感和智商都是有周期性的,就连同会调节情绪的大人也有心情不顺的时候,更不要说是一个孩子。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心理反常期,情绪会变得不稳定,让人难以琢磨。而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对孩子关心呵护,要知道我们不光是传道更是解惑。我们要抓住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悉心的培育,从心理和思想各方面把握学生的动向,以情感人,用道理来说服一个学生。这样,我们的课堂让他们得到认可,我们所教的学科让他们感兴趣,他们就会有学习的动机。

三、以活跃的课堂教学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能力及年龄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因材施教,灵活地选择教材教法,成为学生潜能挖掘、创造的开发者,潜心研究最佳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

(1)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的风趣幽默、抑扬顿挫的语言交流加上优美的肢体语言,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教师的情感所感染,会动用各个器官挖掘自身潜能,彰显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新知。

(2)随着学生的学习节奏改变课堂节奏。为确保每节课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对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随时调整课堂教学环节时间比例,每节课的当堂检测必不可少,检测情况同时也是下节课的备课及改变教法的依据。

四、注重个别学生的特殊才能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得到

认可

篇2

在意大利美学家维柯所著的《新科学》一书中,维柯谈到了诗性智慧。在维柯看来,诗性智慧是人类社会早期阶段的共同特征,人类社会的起源是感性的,也是热情的,并且包含了原始的毅力和活力。诗性智慧是基于情感和想象的,以超越世俗功利为目的的一种创造性思维,其主要特征是强烈的感觉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人文学科诗性教学过程是精神的自由交流,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教育的诗性智慧既体现在教师对待教育的热情和激情上,又体现在教师充满生命激情和活力的课堂教学上。诗性课堂教学是教师灵性与诗性智慧的自然外化,教师应当具有诗性文化素养,并让这种修养转化成一种诗性气质,拥有一种诗性魅力,能把握诗性教学过程中抒发激情的最佳时机,让诗性教学活动焕发活力。

诗性教育着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着力培养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优良品质。诗性教学强调要利用学生的诗性智慧特质,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让学生养成创造性思考的习惯。教师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精神需要,依据诗性教学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心智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能力的提升与智慧的开发。

在人文学科诗性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具有赤诚的爱心,能够尊重学生天性,也能呵护学生的灵性。教师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情绪,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他们思考与感悟,从而让诗性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

二、诗性课堂教学

在人文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营造诗性课堂氛围。课堂是诗性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诗性教育活动的重要空间,诗性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要让学生在诗性课堂氛围中获得快乐,也让学生在诗性课堂氛围中学会思考天地人生,并能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锋。

诗性课堂教学遵循诗性教育规律,使课堂成为富含诗性智慧的理想场所。诗性课堂教学,意味着师生敞开心灵,畅所欲言,课堂气氛非常融洽。在诗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够有效互动。教师爱讲,学生爱听,遇到精彩之处,大家能共同体验,共同思考,共同感受,共同启发。教师通过充满诗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种令人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兴致勃勃,身心欢畅,如此一来,就能激发学生的思想和情感。

诗性教育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及诗性智慧能力的提高,注重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索未知的动力,这一切决定了学生身上带有浓郁的诗性色彩。诗性教育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及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人文素质的关键是人的感情和情感,营造诗性教学氛围有时需要创设情境,以教师的诗情拨动学生心弦,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浓厚的人文关怀。教师要善于创设与诗性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带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主动进入与教师的同向思维,从而达到绝佳的讲课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诗性教学内容设置有趣的情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采用生机勃勃的诗性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如同身临其境。在这样真实的情景中进行训练,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活跃诗性课堂教学气氛。

具有深厚诗性智慧功底的教师讲课旁征博引,妙趣横生,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地陶醉。教师要调动自己的情绪,讲课充满激情,并且蕴含人生大智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并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和责备,从而使学生对诗性教学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么做有利于教师加强对诗性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控,师生在诗性课堂教学上不仅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激情和活力,而且能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和思维上的互动,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悟性的提升

篇3

一、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篇4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的人生的发展。面对一个个各具个性的生命体,语文教学应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对话、合作与探究,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并亲历学习的过程和掌握学习的方法。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 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必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师生和谐、积极探索、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灵活处理教学资源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的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2.1 教材资源。新教材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如我在教《赠汪伦》一课时,搜集了以往学过的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抓住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在教学《黄鹤楼送别》第二部分李白和孟浩然饮酒话别时就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理解“对话叙情”。在两个人的对话中挖掘隐性资源,表达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2.2 生活资源。生活中处处有教学资源。教学《水乡歌》一课就充分利用学生见过的木船、货船,在初始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千只船,万只驳”的“驳”的意思。老师没有局限于课本,而是适时向课外沿伸,在课末为学生设计了实践的平台,要求学生仿造课文也来夸夸自己的家乡。学生以读引说,从课内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与本诗情感得到了共鸣。

2.3 生成的资源。随着课改实验的深入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写好教案不等于备好课,因为有的教案多是“借”来的资料,教师没有深刻的体验。真正的备课是反复读懂课文,再结合参考资料和学生情况确定目标,写出教学流程。这样可以为重点训练留出空间,为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留出空间,为师生张扬个性留出空间。

第四是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有待开发的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也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我曾设计了一则《庐山的云雾》的课件,用大量的图片资料展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却没有解决课文重点“抓住主要词句正确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的要求。上课前花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却不理想。运用这种课件教学,由于忽视了教学目标,学生不能深入的把握文章的主旨,只是一堂纯粹的欣赏课。

3.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1)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式和发展,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活动性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教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性的氛围。

(2)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篇5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41-1

一、提问后等待,促学生思考

教师只有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才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往往在提出问题后,就紧接着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一连串的问题,往往还没等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就出来了。教师只是用很多解释和引导,让学生理解,教师并没有启发学生思考,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热闹的课堂安静下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问题。

定心能够生成智慧,安静能够容纳百川。教师要让学生拥有静心思考的习惯。所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就急于求成地让学生回答问题,那么思考的时间就非常少,也就缺少独立发现和表达观点的空间,就会形成思考的惰性,就会懒惰而影响判断的能力。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在教师的等待中培养学习习惯,锻炼数学思维,形成学习的自觉性。

二、犯错后等待,让学生体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犯错,学生在不断纠正错误中,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正确走向完善。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一定要静心对待,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不能挖苦学生。教师要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有充足的耐心让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和过程,倾听学生的叙述,纠正学生的思维错误,不断追问学生,让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教师不要帮学生修改错误,而是更正学生的错误,不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和探究体验的状况下,教师要将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内在的机理告诉学生,让学生形成模糊的、透彻的、淡忘的知识。通过让学生停顿,让学生等待,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实践去感悟更加深刻的道理,让学生深刻领会。

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在学生已经知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后,教师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给你任意的三条线段,你一定能搭出一个三角形吗?”全班同学用同一种声音响亮地回答:“能”。“真的一定能吗?”老师的一个反问,学生好象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连忙说:“不能”。老师随即补充道:“以后你们会学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之和总是大于第三条边的。如果是小于第三条边,就不能拼成三角形了。”学生茫然,只能无奈地接受。

为了让学生能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小棒,让学生选择任意的组合来搭建三角形。学生就会更加有兴趣,更加喜悦地拼搭。由此,学生就能够发现问题,善于怀疑,积极探究,学生也会发现数学学习的内在和本质规律,然后去否定和原来的错误。这样,学生所收获的知识和能力比教师原来所预想的要有价值的多,要好得多。学生也会领悟得更加深刻,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学生的数学学习才会更加高效。

三、合作前等待,让学生说得透彻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数学学习方式之一,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带给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到课堂中来。数学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形成小组讨论,并形成讨论的结果。教师要追求合作有效的数学学习小组的学习效果,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教师要学会冷静地等待,让学生形成想象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会学得更加透彻,说得更加明晰,听得更加通透,这样的合作交流学习方式才会发挥真正的效果。

数学教师呈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流程清楚,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的数学学习模式,教师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己独立思考,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发挥群体的智慧,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结论,给学生独立思考和静静沉思的空间,学生的思考就能从表象走向深刻,从肤浅走向深沉,从讨论中学会思考,学会辨证。如果数学课堂上学生只是倾听者和附和者,学习时间长了学生会习惯坐享其成,会人云亦云,会走向懒惰和依赖。学生学习不能停留在原来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而要学会构建新的知识,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来构建心理素质,形成物质准备,奠定思维模式,形成独特见解。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让学生学会等待,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沉思,让学生有话可说,实现自我价值,让学生豁然开朗,恍然大悟。在这样的等待过后,才会有针锋相对,才会有正面交锋,才会有柳暗花明,才会有豁然开朗。

篇6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所谓读书动笔,就是在字里行间进行圈点,在文旁、文后或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评论。作为一种传统的读书辅助方法,它能有效提高阅读效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读书动笔。从教材编排来看,编者意图是想让学生通过对《绿》这篇名作的圈点批注示范,掌握圈点批注等读书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培养学生用这种方法读书,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就目前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师要求学生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收到的实效性并不明显。翻看学生批注,看到的不是在文中简简单单地画上几个词、几句话,写上一两句无关痛痒的理解,就是在文中大段大段地画线,然后在旁边囫囵吞枣似的写一两个词。很少有对课文的品位、评点,能够写出自己的感悟心得或有对问题的质疑更是凤毛麟角。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还没能真正掌握圈点批注的方法,面对文本他们无所适从,不知画啥写啥。这样的“圈点批注”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只是在课堂上流于形式,没能收到实效。

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老师没明确要求,学生批注起来漫无边际;二是老师只布置,不检查,不帮助,不指导;三是时间不充裕,流于形式,走过场;四是老师只请个别学生发言,得到了较满意的答案后,其他学生的理解、心得和感悟就没有了展示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影响了绝大部分学生读书动笔的激情。

如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作批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鉴于以上现象的分析、思考,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作了比较有效的尝试。

一、明确要求,有的放矢

指导学生圈点批注,要有明确、简约、具体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这种要求实际是根据每课的教学目标提出的。要想在45分钟内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老师提要求就必须明确、简约、具体,让学生批注有依托,易于操作。例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老师对学生批注的要求是:

(1)文中小弗郎士是个怎样的孩子?请画出关键语句,并简单写出理由。

(2)注意从韩麦尔先生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去体会。

(3)文章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请分析其作用。

(4)自学时间10分钟,最少写3处。问题是什么,怎么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都包含在这四个要求中了,可谓明确、简单、具体。学生批注有章可循,通过读书动笔,人人都有对文本个性化的理解。

二、指导细致,具体到位

虽有具体统一的要求,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却不尽相同。所以当指令发出后,老师绝不能机械地等待学生的答案,也不能象征性地在学生周围溜达、巡视,而要在之前就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学习上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批注情况,给予指点与辅导。长期坚持,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与兴趣,缩小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从而完成了补差工作。

三、鼓励交流,有效评价

在独立阅读、圈点批注后,就要组织学生对圈点批注、总评、提出的质疑进行交流评价,各抒己见,并要求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补充意见,争取形成“百花齐放,白家争鸣”的新局面,进而真正掌握动笔读书的方法。如果不给予学生交流的平台,不给予相应的评价,就不能将其中的价值最大化,学生就缺乏批注的动力,而这种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就容易萎缩,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7

面对普通高中政治教育发展史上空前、彻底的课程调整和改革,在校的政治教师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提高对政治新课程改革及其方向的理解和认识。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 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1.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法

在新课改理念中政治课必须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这是政治新课程实施能否顺利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政治教学方式、方法必须改革。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五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2.教师转变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

在新课改形势下,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就在于使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转变教师自身的职能。但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传统的政治课教学认为只要满足了“让学生掌握一些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政治课教学目标除了要满足以上内容外,还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培养学生养成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和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是说,不但要让学生学到政治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这些知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用自己的实践去改变行为。

3.要授之以渔,不要授之以鱼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前提的。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突出表现出来,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引导学生以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甚至让学生走出政治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选择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此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他们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并获取结论的过程。

民主兴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和谐的课堂是流动变化着的。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调整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及时设疑解疑。在学生紧张又兴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而这种点拨不是即兴发挥,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可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谐的教学活动,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篇8

(邵武第一中学,福建  南平  354000)

摘  要: 通过学习昌乐二中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对我影响很大,学习这种先进教学经验,根本在于改变观念,要实实在在的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关键词: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认知体会

     尝试学习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慢慢地实践了一段时间后,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因自主而发展,因互助而精彩,因快乐而高效!为了孩子的发展,我觉得它值得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去想办法克服困难将课改进行到底。

 “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最主要就是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怎么学,二是怎么教,三是如何检查教与学的效果。

一、先说说怎么学的问题,包括怎么让学生课前自主学和课堂上合作学的问题

(一)首先科任老师要详细地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并且对家长和学生反复洗脑,让他们意识到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二)其次教师课前要重视导学案的编排。我认为,像昌乐二中那样的细致的学案不适合我们的实际。他们的语文一课的学案有一大张甚至两张,如果各科都这样编,学生每天要完成多少作业?拿什么时间巩固?问题多了会变成练习评讲课,这样的导学案是变味了。而且有些灵活的问题本就是应该在课堂上生成的,可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都放在课前,很多学生会去抄参考书上的答案,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不利。所以我认为课前导学的问题不须多,可以精简为三到五个,这些问题应该是总领性的问题,应该是能引领学生去阅读课文的问题,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自己完成的问题,是能指引方法学法的问题。对于较复杂的课文导学案上可分层次设题。基础题要求所有同学都要做,打星号的题要求B级以上层次的学生做,附加题只要求A级学生做。课前要批阅学生的导学案,并课前下发让学生浏览,便于学生展示。

(三)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高效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关键:首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合作学习的目的及益处。与他人交往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比我好的,我能从他身上学到许多东西,比我差的,我帮助他,内心是多么喜悦;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伙伴,都是我的合作者。学生只要建立了这种意识,便会在课堂中自发地进行合作,交流,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其次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小组长是教师的好助手,让小组长在活动中,能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本组的交流学习。同时每小组都有一名自律性强的同学负责本组纪律,保证合作交流有序的完成。根据小组内参与的人数给予不同的奖励加分,及时评选课堂参与积极分子,进步标兵,表扬形式可以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疑问处做出标记,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组际讨论或者质疑老师。

二、关于怎么教的问题

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首先教师要及时归纳导学案反馈的问题,针对性备课,及时了解学生发现的问题,了解学生普遍感到比较难、比较容易混的地方,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明确本节课要完成什么,怎样完成,详细预设时间及应对措施,要确定哪些问题需要展示,哪个层次的学生来展示甚至谁来展示。重点讲解分析评判预习案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突出“我的疑惑”解答,渗透学法指导。不会因随意而让课堂仅成为部分优秀学生的课堂。

三、关于如何检查教学效果的问题

课前五分钟,老师必须先检测学生学的情况。老师可通过提问、上黑板听写、检测等方式把握学生的预习,从而促使学生充分预习,最大限度地掌握预习的知识。小组长组织小组内批阅评价,教师通过小组长掌握完成情况及效果。检测题要精简明了,起到营造学习气氛和培养习惯的目的。课堂后段5分钟,可以当堂检测:学生当堂独立完成训练案,教师巡查,及时收缴,反馈效果,做好补救,训练题要控制好难度,90%学生能完成。当堂达标测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试卷测试或者作业,而是通过学习小组,组织进行对子之间的“两两”检测,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采用当堂“小纸条”测评,也可以简单到“口头”测评。 也可以要求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并举手代表本小组提出一个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最想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酌情解答,或请学生回答。教师还要评出优胜组和最佳答题手。整个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都保持高涨状态,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篇9

教师首先要做好捕捉教学细节的准备。为此,教师必须摒弃“政治课不用和学生多交流,只上好课就行”思想。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说明,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渴望受到教师的关注,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效政治课堂的基础,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这个细节,如我们政治教师能熟练地叫出所带班级学生的名字。经常与学生谈心,营造和谐的氛围。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尊重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也就会调动起来,学生就会主动地配合教师,就会努力进取,不让教师对自己失望。有了这个基础,教师就容易发现课堂中的有效细节并加以适当处理。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地钻研教材、发现教材中的教学细节。抓住教材中的关键点,对教材深入解读,才能打造出鲜活、生动、独特的课堂。著名教师徐斌说:“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政治教师备课时更要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情境,精选细节材料,选取学生生活实践中生动有趣的材料,使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因为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活动材料有较高的认同感,所以利用经典故事、名人传记的传奇色彩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具体的法令、法规、新闻、报纸杂志等直观材料的权威性来证明知识的科学性,利用其它如文字、图画、视频故事、音乐、图表等材料提高注意力,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政治学科特色,敏锐地抓住热点材料细节、智慧地发掘热点材料细节、巧妙地利用热点材料细节,有机地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政治课堂中有效地利用细节材料,发挥材料的穿针引线作用、引导和补充作用、激发学生兴趣作用,将会最大限度的彰显政治课的现实魅力,使学生在热点材料细节中沐浴品德教育的智慧与高度,去关注社会和国家,增强责任感。

教师在课前要有意识地、创造性地预设好情境,在课堂中对这些细节之处加以具体、有效地指导,并运用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机智处理好每一个有效的教学细节,用细节撬动课堂,用细节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智慧。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材料激发学生感情的共鸣,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兴趣,这样的课堂必然是高效的课堂,必然是符合新课程理念三个教学维度的优质课堂。这样的政治课充满了智慧和趣味,成为学生观察、了解、认识、融入社会的最好窗口。

教师应机智地捕捉好、把握好、利用好、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细节。课堂是由多个细节组成的,它需要教师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预设教案的基础上,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处理各种突发性细节,即时调整教学进程,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弹性与优化。恰当、有效的细节材料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从课间时间进入课堂时间,提高学生注意力。好的情景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在归纳材料中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并且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篇10

在教育改革的风潮中,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寻找适合当前教育模式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智慧型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课堂,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在本文中我们以初中语文教材的分析为例,对智慧型教师和高效课堂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1 智慧型教师所具有的特征

做一个智慧型教师应该具有的特征:

(1)教师的智慧要灵活,有创作性

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而智慧具有创造性,所以想要成为一个智慧型教师,首先要具有的特征就是创造性,进行智慧的创造。教师的智慧创造性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中遇到的突发事件,洞察力以及灵活活力能力,对教学内容的灵活运用,对课堂突发事件的机智处理。例如某位教师在课堂讲授板书时,没有注意脚下的台阶踩空,差一点摔倒,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发出笑声,这位教师在这个时候很冷静,没有和这些学生计较,而且恰当地利用这个时机为学生灌输了新的求知理念、人生态度:巨人从来不会关注脚下,因为他们总是向上看。智慧型教师会正确地处理突发事件,灵活地运用知识,为学生做人、做事起到引导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激发,首先要在课堂上释放一些创作的活力,课堂上教师的引导者,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创新,没有创造知识的活力和气氛,学生是没有办法进行知识创造的,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会主动的进行创造,产生创造的激情和活力。

(2)智慧型教师要具有职业道德、有伦理性

智慧型教师的教育对象,不是知识而是人,智慧型教师可以是教育活动变得丰富、开放以及和谐,从智慧型教师的角度对教育进行理解,教育教学是促进生命的发展,而不是以掌握和传输知识为目的进行教学,知识只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或者工具[1]。智慧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用自己的智慧对学生的智慧进行启迪和引导,进行开放式的教学,从教育道德的方向向学生传输有价值的知识。

(3)智慧型教师要具有实践性

智慧型教师的实践是智慧的来源,从教师专业知识的角度进行分析,实践性知识的价值更为重要,智慧型教师会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将自己的智慧提升,实践是智慧型教师智慧体现的重要表现,只有经历实践,才会在实践中成长,只在理论上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是没有办法培养出智慧型教师的。

2 智慧型教师和高效课堂的关系研究

初中生正是思维活跃,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时期,对这类学生进行教学我们以初中二年级语文新教材分析为例,初中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语文素养以及语文兴趣的阶段,所以对于八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需要不断地将知识内容进行扩展,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转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动学习和探索学习,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储备,以及新知识的学习,八年级语文教学重点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兴趣进行培养,将教学方法和教学精神结合的一起,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效率[2]。

智慧型教师完成高校课堂任务需要具有:关注学生,走进学生,成为学生的助手,和学生一同学习;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开发和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规范性指导。高效课堂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一同完成的,八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八年级语文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指导性教学,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智慧型教师在八年及语文教材分析教学中,要将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树立自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对语文教材进行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对语文教学中知识进行分析,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树立自信的教学理念,充满激情和热情,进入高效课堂。智慧型教师在课堂上会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小组学习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想素质进行划分,混合搭配,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起到共同进步、共同学习的效果,为了完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智慧型教师会采取任务驱动,评价等制度[3]。高效课堂需要的智慧型教师的合理利用下完成,没有智慧型教师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良好的教育品德以及不断地进行新知识的实践,是没有办法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素养、学习兴趣进行培养的,所以智慧型教师和高效课堂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

3 小结

智慧型教师懂得如何灵活地运用知识,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对新知识进行不断的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不同方面的知识,对初中语文知识进行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爱国情操的培养,同时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智慧型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会合理地利用教材知识、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篇1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高效课堂”日益成为教育人士关注的重点。而高效课堂的打造离不开教师智慧的运用。本文阐释了教学智慧、高效课堂的内涵以及高效课堂和教师智慧的联系,教师智慧在平时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作业布置中的体现。

关键词:教学智慧;高效课堂;联系;体现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减负”的诉求下,教学开始追求“高效课堂”。教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灵魂人物,在备课、授课、课后巩固的各个环节中,都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合理安排,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新课改也强调教师成长,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发展自己的教学智慧,精进专业技能。

一、教学智慧的内涵

什么是智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智慧”被解释为“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1]《辞海》上解释为“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2]

教学智慧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教学智慧在《教育大辞典》中被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出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3]

教学智慧有“复杂性”“情境性”和“实践性”。教学智慧的“复杂性”在于“教学实践领域具有两重性:它是自然的又是属人的,它是客体的又是观念性的,它是必然的又是自由的,它是因果性的又是目的性的。”[4]第二,教学智慧强调“教学情境”。教学智慧大都是教师个人应变能力与意外情况撞击而迅速迸发的火花,是“急中生智”的产物。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既是一种科学活动同时又是一种艺术活动。前者就会形成和发展我们所学的教学理论,后者就会形成和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教师在教育情境中对个别的、特殊的教学现象的理解与处理,并成为教育实践性知识的重要组成内容,反映的是教学的偶然性。[5]第三,教学智慧同时强调教学情境中的“实践性”。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所做的观念运筹、经验调度、操作设计等的种种努力最终体现于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平时教师无论是直接经验或是间接经验的获得,以及知识技巧的积累都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磨合、升华。在课堂教学中,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随时出现,教学实践者需要“当机立断”、“急中生智”,才有可能避免教学实践活动的混乱或不协调。[6]

综上所诉,教学智慧是教师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己已生成的智慧知识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对学生的各种状况,并且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达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课堂质量以及学生对知识快速吸收的目的。

二、打造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的内涵包括三方面:一是提高课堂效率;二是实现课堂效益最大;三是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1.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在备课时候对整堂课进行精细设计,使学生逻辑清晰得到接受知识。

2.改变传统授受式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转变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角色定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教师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

3.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愉悦融洽的课堂氛围。师生关系良好有利于相互间的交流、沟通老师能对学生的各类问题及时作出引导。

4.生动有趣、旁征博引的教学语言。第斯多惠曾经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当有严密的逻辑性,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旁征博引,内涵丰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高效课堂与教师智慧

一个高效的课堂,需要老师在有限的时间传授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此同时,教学方法要开拓创新,让学生乐于接受。所谓有智慧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一个头脑机敏内涵丰富的老师不仅能提升课堂效率,对学生的一生求知的影响更为深远。

(一)教学设计环节中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基石,一个充满智慧型的老师在其教学设计中会充分展露自己的高瞻远瞩。课前精心的准备才能宏观把控整个知识点。无论是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还是板书的构思无不展现着教师的匠心独运。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实际课堂中有学生会有各种各样、始料未及的问题,更加考验教师综合能力。如对整个教学节奏的把控、反应、逻辑、观察、表达等等。具有教学智慧的老师懂得在小知识点上少讲,在重点知识上精讲。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课堂上,教师要以更加敏锐的观察,攻克难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扩充知识。

(三)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课后作业不仅起着温故知新作用,还能开阔学生视野。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通过作业让学生夯实基础,也要让学生触类旁通。一个传统类型的老师只会机械训练,而一个智慧型教师,他拥有全新的视角,布置有意义的作业,让学生到“学而不厌”。

四、总结

在面对教育改革、转型的关键点,教师必须靠“智慧”去统率、处理知识信息,用教师智慧去引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把“高效课堂”落到实处,减轻学生负担,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625、921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中)[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209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