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园林工程行业发展趋势

园林工程行业发展趋势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16 10:11: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园林工程行业发展趋势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园林工程行业发展趋势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9.019

Abstract: Through the training target, from professional post adaptabi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current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occupation post ability, put forward by constructing a prominent occupation post ability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mprove post adaptabilit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group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 of talent quality in occupation jobs as the core such measures, to cultivate practical garde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landscape industry.

Key words:application type;landscape architecture;occupation post;occupation ability

1 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现状

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一项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化发展为风景园林事业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和要求,因此,园林行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近年随着园林企业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与职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促使众多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园林专业朝着职业能力明显的应用型专业方向发展。

然而,园林专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很多学校的园林专业在工程教育方面较弱,培养出的园林人才也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工程技术要求。目前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1 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不能满足园林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

据统计,目前我国设置园林专业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和研究院有449个单位,开设的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点440多个、园林本科专业点284个。从目前情况来看,园林专业大都开办于原农业、林业方面专业具有优势的院系,所开设的课程主要为园林绿化、植物养护等以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为主的课程,使得学生主要从事具有园林绿化养护为主要职业特色的工作,不能满足园林行业对园林规划设计及工程施工管理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根据《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风景园林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植物造景;园林工程主要包括园林工程招投标预决算、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园林工程(包括园林工程施工工艺、技术,如园路铺装、水景工程、假山石的构筑、园林水电等);而园林工程养护包括植物的培育、配置、修型、植物保护等,因此园林行业具有涉及面广、职业要求高等特色,这一行业需要大量具有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养护管理职业能力的人才。因此,目前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已不能满足园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1]。

1.2 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偏低,不能适应风景园林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目前,许多学校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力度不够大,特别是与企业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普及率不高,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创新的培养,从而降低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实践过程。教学过程中“工学结合”的力度不够大,实训课的课程不能与工程项目紧密结合,有些学生到毕业还没有接触到综合性的园林工程项目,导致无法适应从规划设计到施工最后到工程养护的完整园林工程项目的一系列过程,所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欠缺,导致不能适应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或者是园林工程养护等职业岗位的要求。

1.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够规范,人才培养不能很好适应企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

应用型园林工程技术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应把握“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将培养职业岗位明确的园林工程技术人才作为人才目标,建立健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企业、行业共同审定人才培养方案。目前许多学校在推广以园林工程项目为载体的“案例”教学[2],园林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实践教学的涉及面还不够广泛,特别是校企合作层面仅停留在校外实训基地方面建设方面,在工程项目、教育教学环境、师资、职业标准、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深度融入仍有待于不断推进,校企合作仍需大力推进、深度合作[2]。否则,人才培养机制会仅停留在制度层面,导致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很好适应企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

2 园林专业人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为实现党的十提出的“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为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加紧培养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够从事创造性强、分工明确、岗位职业能力强的园林工程技术人才势在必行。

2.1 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强的、职业岗位明确的园林工程技术人才是社会的需求、行业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园林行业的蓬勃发展,园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职业要求也越来越明确。因此,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及发展需求可以培养能够从事规划设计与研究工作、有较好的园林艺术素养的园林规划设计工程技术人才;或者培养懂得园林工程造价与招投标、园林施工管理及监理理论知识,能创造性地改进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的高级应用型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人才,以及能够综合运用园林专业知识对园林绿地进行养护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满足“社会行业需求,岗位要求”是应用型园林专业改革发展培养人才的目标。

2.2 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及应用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主要通过校企合作给学校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把学生培养成职业特色明显的实践技能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将项目全程融入实践教学过程[3],提高园林专业人才在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及绿地养护中的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竞争力,以适应未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3 提升园林专业人才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方式

3.1 构建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过程

在以园林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驱动下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学校企业联合培养”和“企业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4],完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端应用型园林人才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的支撑、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一是将项目放到校内“工程技术中心”运作,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作为平台,选派企业技术人员、教师担任项目负责人,组建从项目初期的设计到中期的施工以及后期的养护时期所需要的专业专长的学生组建项目团队,在相应的周期内完成项目的设计、施工及养护的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在项目中学会,实现“做中学”,使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能够获得从事完整的园林工程项目的职业技能锻炼。

二是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的平台承接项目。校内建立的园林工程技术中心,一方面承接工程项目,另一方面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研究,使得项目的技术含量、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项目+工程技术中心”使得项目有平台、有环境、有师资、有标准,使学生能够持续获得工程项目的实践锻炼与科学研究机会,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5]。

三是将学生直接派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是培养高年级学生园林专业职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如高年级的“生产实习”(到设计院、园林工程公司等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广泛参与工程项目方案设计、施工组织管理、招投标工作,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等工作,为职业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具体过程如图1。

3.2 构建以园林职业岗位为目标,提升岗位适应能力的课程群的开发建设

根据学生的就业状况,目前园林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企业,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以及从事园林植物繁育、生产、养护的园林工程养护岗位工作。根据3个岗位的职业能力并按照国家执业资格、行业资格证书标准和园林行业规范的要求整合课程,明确各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将这种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融入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毕业时既要获得毕业证又要取得职业资格证),形成以“3 个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6],具体思路如图2。

3.3 构建以职业岗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以社会和行业需求、岗位(群)要求、教学诉求做为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为基础、工程教育为导向,针对“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养护”3个职业方向所对应的岗位群的发展目标,主要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园林建造师(造价师、预算员、监理工程师)、园林工程养护管理师(植物造景师)职业方向,确立典型工作任务及满足该工作任务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通过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进行学习效果的持续评估,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培养[7],将“工程实践体系”贯穿于四年制的应用型园林专业的培养中,培养过程实施“4+2+1+1”的培养阶段(即4个学期进行园林专业认知训练,获得专业基本实践能力;2个学期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相关课程设计及实践环节的训练,获得职业基本技能;1个学期校企联合以项目为驱动力,进行专业方向课程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职业能力;1个学期在校外园林企业为主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具备职业岗位的能力和创新适应能力),通过确定不同职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具体过程如图3,最后培养成为岗位特色明显、职业岗位能力强、能与市场无缝对接的园林工程技术人才。

4 结 语

新时期,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提高实践技能培养。通过构建与园林工作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开发建设,推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方法,有利于把园林职业能力素质教育贯穿于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这样可以有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任职要求对接、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对接,对培养园林专业学生的职业成功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是新时期应用型本科园林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何云晓,雷平,龙艳萍.社会需求视角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论析――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9):412-414.

[2] 边新丽.高校园林专业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3] 瞿志印.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8):3-5.

[4] 李俊英,周永斌,刘迪,等.园林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1(7):31-33.

篇2

引言

调节学校功能与社会需求之间互动关系的过程即是专业建设过程,它不仅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点,更是学校适应社会人才的需求。它反映了学校对社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之间适应的程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社会对教育供给的新要求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上,创新和专业设置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劳伦斯・A・克雷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书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其中,把教育视为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统一的系统教育是教育生态学思想的核心,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因子都是有机联系着的,这种联系又动态的呈现出平衡与不平衡、一致与矛盾的特征。由于社会、自然和教育系统都遵循着共同的生态学原则,这对于用生态学的理论在教育上的研究,无论在生态学理论移植性的可靠性上还是在方法论上对教育的研究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本文中,我们将根据教育生态学的理论,从生态学研究教育的视角和方法的几个方面,并以四川区域环境为背景,详细分析了园林工程专业的建设上的相关问题,并对该专业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对四川省园林工程专业建设的环境分析

许多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中开设比较普遍的专业中就包括园林工程专业,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不同区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构成了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上的外部环境。对于四川省的园林工程类的企业,我们根据2006年到2009年的四川省企业工商注册信息和区域市场调查,以园林工程设计类、园林植物栽培经营类、园林工程施工类和园林工程综合类这4个专业,对园林工程类企业的属性进行了统计。

从统计中的数据中,自2006年以来,园林工程施工类公司的逐渐增加,说明了四川省园林工程产业的发展在这4年中逐渐增加;园林工程类企业按照企业的属性所形成的结构上,园林工程综合类公司明显减少,也许是园林工程企业分工有明显细化的趋势;园林植物栽培经营类公司的逐渐增加是与四川省园林工程产业在这4年的发展上呈正相关,但园林植物栽培经营类公司在数量的变化上不是很明显;园林工程设计类公司逐渐减少,说明了在园林工程的设计企业的集中度在逐渐增加。

2、园林工程专业建设的专业生态位

一个专业或者专业群维持生存和发展所需条件的集合是专业生态位,它是专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一种定位。但自然生物生态位与自然生物生态位不同,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相对而言一经形成后比较稳定;专业生态位大部分都是人为选择决定的,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专业生态位只有在人为作用下才能使专业自身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环境和资源变化协同。这一过程表现为专业生态位发生了变化,即专业在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中所能占有的资源空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专业的共生性除了指某一个教育主体在环境变化与专业建设上或产业结构变化相协同之外,还指不同教育主体由于教育主体自身的内在禀赋和支撑专业在相同的专业建设上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资源上的差异,在所建设的相同专业中可能会有不同的特色。由于园林工程在专业属性上覆盖了制作设计、植物栽培与经营和工程施工这三个在知识结构上几乎完全不同的3个模块。

从生态位的角度上看这样的课程模块知识结构的设计和分布是一种宽生态位设计。由于专业生态位宽度是专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能利用的各种环境资源的总和,这表示专业的发展对环境资源适应的多样化程度。如果选择这样宽的生态位设计,可能是基于四川地区的园林工程综合类公司数量比较多的情况和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下,尽可能大的增加学生的就业面。从专业生态位宽度的内涵来看,一个专业的生态位越窄,该专业的特化程度越大;一个专业的生态位越宽,该专业的特化程度越小。从近4年来四川省园林工程类企业的属性的变化趋势上看,在分工上更加细化的情况下园林工程类企业建议对园林工程专业在专业生态位上进行调整,以教育主体自身的内在资源做为基础,采用专业生态位的扩展、压缩和位移等来避免不同教育主体在园林工程专业生态位上的重叠,使之能在主动的毕业生、招生竞争就业市场的培养质量和竞争的竞争中。

3、园林工程专业建设上知识要求的“遗传”和“变异”

通常是以三种价值取向来进行专业建设的课程体系设置的。第一种是以知识本位的取向,这种取向的基础是教育的内适性质量,根据知识学习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一个阶段的学习和满足下阶段的学习有更高充分的程度是它的本质;第二种是以社会本位的取向,这种取向的基础是教育的外适性质量,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是它的本质;第三种是学生本位的取向,这种取向的基础是学生的个适性质量,通过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它的本质。由于在专业属性上园林工程包括了制作设计、植物栽培与经营和工程施工,在知识结构上这三个几乎是完全不同的领域,所以以某个领域的系统知识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是不完善的。建议在园林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要把三个学科的构成形式和内容作适当的变异,传承这三个学科自身固有的知识内核,并以教育主体自身的内在支撑专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资源为依托,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在园林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的有效融合。另外,应积极参照园林工程专业建设上的环境分析所揭示的园林工程行业中各细分行业的变化特点、趋势,适当的对专业建设上的知识要求进行“变异”,使专业建设中的能力培养、知识结构等能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动态要求。

4、结论和建议

专业建设、专业设置的逻辑起点是社会和教育之间的依靠和服务所形成的镶嵌多维关系,教育生态学为这种镶嵌多维关系的分析提供了分析视角和理论支撑。根据生态学研究教育的视角和方法,以园林工程专业的建设为对象,从这个专业建设上的专业生态位、环境分析、遗传和变异的三个维度上,分别在实证的基础上对四川省的园林工程专业的建设进行了分析。为此建议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特征在进行专业建设时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依据,根据产业结构变化的跟踪来进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预判和调整,是园林工程专业建设中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更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其他专业的建设上应积极关注的。另外,可以通过专业生态位的视角,避免在专业生态位上出现重叠的趋势;通过遗传和变异的分析视角,从学校自身的特点来建立相应形成有效信息教育区的教育模式的课程结构,使不同的学校在这个专业的建设上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篇3

根据住建部的相关资质规定,园林绿化行业可泛指与园林相关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养护管理,苗木、花卉、盆景、草坪的生产、养护和经营,以及有关城市园林绿化技术咨询、培训、服务等活动。

园林,也称作园、囿、苑、园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指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假山假水开辟山水地貌,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在传统上,园林通常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不断发展,园林的形态和内涵也不断延伸,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休养胜地以及各类绿地(如:单位附属绿地、城市广场公共绿地、道路绿地)等都可纳入园林范畴。

城市园林绿化活动通过人工重建生态系统的系列措施和模拟自然的园林设计手段,使得园林植被(花、草、树木)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的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既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的合理维护与提高,更是在城市这个人工环境中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在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工程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带动经济效益等多重功效。

(二)园林绿化产业链构成

园林绿化项目一般先由设计师进行方案设计,再由施工方进行工程施工,工程完工后进入养护管理期。其产业链流程图表1所示。上游企业包括园林植物(苗木、花卉、盆景、草坪等)生产商和园林建筑材料供应商,分别向园林工程提供园林植物和园林建筑材料;中游企业包括园林景观设计单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单位以及园林养护单位,园林景观设计单位为园林项目提供设计和咨询服务,施工企业按照设计要求施工,项目完成后移交给园林养护单位进行养护管理或移交给最终客户(项目发包单位)。

图1 园林绿化产业链流程

园林绿化企业在产业链中可从事的经营活动涵盖园林植物种植、园林景观设计、工程施工、园林养护四个环节。园林苗木种植处于产业链前端,是园林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对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均有影响。一方面,丰富的苗木资源可以为园林设计提供素材,给设计师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另一方面,苗木资源是园林项目施工的材料,直接影响项目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正因如此国内大型园林建设施工企业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苗木生产基地。园林景观设计是决定园林的总体景观、施工技术水平和工程建设的成本的重要一环,对项目总体影响很大;园林工程施工是将优秀的设计方案变成现实的一环,直接决定着园林的质量水平和工程建设成本,因而受重视程度较高,业内具备一级施工资质的企业均具有较强的施工水平。园林养护是园林项目建成后,为保证园林发挥正常的功能而进行的维护工作,是保证园林持续发挥作用的基础。园林养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景观设计和施工水平,优秀的设计和施工可以大幅降低园林养护成本。

(三)园林绿化项目的分类

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园林绿化项目包括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两种。政府投资项目主要包括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事业单位附属的园林工程等,社会投资项目主要以地产园林景观、度假园林工程、星级酒店园林环境等,其中市政园林绿化和地产园林景观是园林绿化市场的主要领域。

市政园林绿化项目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净化城市空气而由各地方政府投资兴建的园林绿化项目,包括城市绿地、城市公园、城市绿化带等。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争办园林城市的兴起,市政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许多城市都以创建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大市政绿化建设,带动城市发展,给市民创造适合居住的环境。

地产园林景观早期是作为地产的配套设施而出现。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地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地产园林景观的建设被越来越多开发商所重视,成为开发商开展差异化竞争、提高商品房溢价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地产园林景观已经成为地产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一些高端地产项目上,地产开发商通过地产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建设,营造出舒适居住环境,极大地提升房产项目的综合价值。

(四)主要产业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和公共活动空间,加快面向大众的城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2)《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务院于2006年2月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纲要》在第八项重点领域“农业”中明确提出“重点研究开发人工草地高效建植技术和优质草生产技术”。

(3)《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2011年6月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规划提出:坚持“生态型、节约型、功能型”的城乡造林绿化发展方向,合理规划城乡绿地,加强城镇周边的林(草)植被保护,扎实推进城乡绿化工作,不断提高城乡绿地系统分布的均衡性,完善城乡绿地系统防灾避险、科普教育、文化艺术、休闲游憩、节能减排等综合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到2020年,规划城市、乡镇、村屯、军事管理区绿化295.4万公顷。其中,城市建成区绿化45万公顷、乡镇建成区绿化60万公顷、村屯建成区绿化185.4万公顷、军事管理区绿化5万公顷。“十二五”期间,规划城市、乡镇、村屯、军事管理区绿化147.7万公顷。其中,城市建成区绿化22.5万公顷、乡镇建成区绿化30万公顷、村屯建成区绿化92.2万公顷、军事管理区绿化3万公顷。

二、园林绿化行业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

(一)城镇化进程高速推进为城市园林绿化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城镇人口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城镇人口数量从2000年的4.59亿人增长到2012年的7.12亿人,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6.2%增长到2012年的52.57%;城市建成区总面积从2000年的2.24万平方公里扩大到2012年的4.56万平方公里;过去12年城市建设面积扩大了一倍。

图2 我国城镇人口和城镇化率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图3 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情况(万公顷)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我国城镇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建成区的扩张直接推动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而园林绿化作为现代城镇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也被大幅提高。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比率超过50%,这是我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表明我国已结束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新一轮城市规划与建设速度正在加快发展。

虽然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2.57%,但仍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城镇化进程仍将持续。根据中国社科院的《2013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预测,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34%,城镇人口数量达到8.37亿。根据发改委主导编制的《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初稿)预计,城镇化在未来十年将拉动40万亿元的投资。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也将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和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二)生态环境改善意识提升、园林城市建设大量开展,为园林绿化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基础。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人类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已经意识到在整个地球范围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000年建设部下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制定了园林城市的申办条件、考核程序、命名表彰办法。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大园林绿化建设投入,开展“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的建设活动,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性。根据全球绿化委员会《2011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有183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31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的创建进一步带动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县区将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发展规划的重点之一,不断加大园林绿化的投入,为园林绿化行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三)市政园林绿化投资持续增长,城市绿化水平将不断提高

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建设的高速推进直接推动了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需求的增长。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园林绿化投资在内的各项市政设施投资额均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根据住建部统计,2001~2011年,全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总投资从2,351.9亿元增长到1.39万亿元,增加了将近5倍;其中园林绿化投资从163.2亿元增长到1,546.2亿元,增加了8.47倍。而且园林绿化投资在市政公用设施投资中也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2001年占比为6.94%,2011年提升到11.10%,足以说明各地政府对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图4 城市园林绿化固定资产投资金额(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随着各级政府对园林绿化建设投入的加大和各地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建设的开展,城市绿化覆盖面积、绿地面积、公园绿地面积和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等均保持持续稳定增长。2011年全国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255.35万公顷,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71.89万公顷;城市绿地面积224.29万公顷,其中建成区绿地面积154.6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22%,建成区绿地率35.27%;城市公园绿地面积48.26万公顷,城市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11.8平方米。

图5 2001~2011年我国绿化覆盖面积增加情况(万公顷)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图6 2001~2011年我国城市绿地面积增长情况(万公顷)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注:2006年之前,“城市绿地面积”称为“城市园林绿地面积”

图7 2001~2011年我国城市公园建设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从近年的市政投资水平看,我国市政设施的总体投资和建设规模仍然严重不足,市政设施供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研究,发展中国家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应占固定资产投资10%~15%的比例,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3%~5%。但是,2001~2011年,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比重为5.09%,占GDP的比重平均为2.89%,均未达到合理水平。因此,未来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依然非常迫切,对园林绿化的投资需求也同样存在较大上升空间。根据住建部有关专家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总额预计将在7万亿元左右,其中将有不少的投资用于园林绿化的投资。另外,根据《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的规划目标,2011~2020年,我国需要完成城乡绿化指标295.4万公顷,其中城市绿化45万公顷、乡镇绿化60万公顷、村屯绿化185.4万公顷、军事管理区绿化5万公顷。可见,未来园林绿化市场需求依然非常巨大。

三、行业发展趋势

(一)生态园林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生态园林是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环境为主导思想,主张因地制宜、适地适栽、遵循生态学原理。生态园林的主体是自然生物群落或模拟自然生物群落,强调人工园林和自然生物群落的有机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园林绿化的认识已提高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高度。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当代城市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实现城市园林生态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园林规划设计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向多元化设计方式发展

我国园林绿化项目的规划设计正在从传统园林设计转向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过去十几年相比,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的种类、深度和广度均已大大扩展。未来我国园林设计的发展,将会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美学理论、功能理论、环境美化理论、田园城市理论、休闲游憩理论、绿地空间结构理论等),吸收借鉴环境伦理学、环境心理学、生态哲学等新的观念,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协调为目标,逐渐走向生态设计、文化设计、区域设计、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多元化设计道路。

(三)社会化资本在园林绿化投资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

园林绿化建设在城市建设、生态建设、精神文明以及国民经济和生活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是明显的全面共享的公益事业。目前,我国园林绿化行业的资本来源是以政府投资为主,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注入为辅。而在发达国家,园林绿化资本市场则是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资本市场。我国未来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将会在政府引导及保证政府投入的前提下,采取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方式,让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吸引大量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园林建设领域。未来,社会化资本在园林绿化投资中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升。

(四)市场竞争从成本竞争向企业综合实力竞争转变

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的前期,人们对园林产品质量要求较低,行业发展也不规范,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行业竞争多以价格竞争为主。随着市场的逐步发展,行业也越来越规范,园林造型日益丰富,园林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慢慢摆脱了初期的价格竞争阶段,进入了以设计、技术能力、服务、品牌等多种指标构成的综合实力竞争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技术实力、设计能力强、服务好、过往业绩优秀的企业往往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五)企业业务朝一体化方向发展

园林绿化行业的植物种植、景观设计、园林施工、园林维护这四个环节中任何一道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到这个园林项目的质量水平。为了提高园林建设水平,国内大型园林绿化企业纷纷建立了从苗木种植到园林维护一体化的园林建设服务体系。建立一体化的园林建设服务体系,可以发挥业务一体化之间的协同效益,增强对各业务环节互相衔接的掌控能力,促使公司在设计业务与施工业务市场领域的相互延伸,从而更好地将设计理念和工程施工相结合,打造精品工程并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因此,业务体系一体化也是未来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六)行业区域性分布格局逐步打破,市场向全国性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市政工程在早期往往由具备当地政府背景的施工企业完成,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而园林绿化产业中相当一部分也属于市政工程,因此园林行业的区域性特征突出。另外,由于各地气候、习俗、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更是加剧了园林行业区域性显现。然而,行业的区域性特征不利于园林企业做强、做大,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而近年来,园林绿化行业市场化程度逐步提升,行业内区域垄断现象正在被打破,不少大型园林企业已经展开了区域线布局,建立了遍布全国的业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3] 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

[4] 中国统计年鉴.

[5] 2013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

[6]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初稿).

篇4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园林绿化行业发展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产业,年产值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城市经济中不可替代的、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园林绿化是与该城市的历史发展、经济状况、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如何壮大和发展园林绿化经济已成为园林绿化行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经济管理有机结合,将创造出一条新的经济发展道路。

一、园林绿化经济概述及发展背景

园林绿化经济包含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的内容。所谓广义上的园林绿化经济,是指在园林绿化活动全部过程中即从设计、施工到绿地建成过程中的所有的经济现象。除了园林设计和绿化施工以外,还包括园林绿地所具有的物质生产功能。狭义上的园林绿化经济特指的是在绿地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广义上的园林绿化经济,绿地作为产品具有典型的公共属性和正外部性,狭义上的园林绿地经济则遵循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

目前国际上已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城市必须与自然共存”。城市园林绿化的空间就是城市中的自然空间。现代园林价值观的转变首先是由部分人的需要向人类共同需要转变,园林所创造的综合效益为广大社会公众所共享;由仅供观赏、娱乐的单一价值趋向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元价值转变;园林体制上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初步形成了社会办园林,园林社会化的格局。由院墙里的封闭式园林走向街道、走向广场、走向市区和郊外。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来看,城区绿地和城市周边绿色植被所产生的新鲜空气和城区污浊空气形成气流交换,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园林发展的好坏不仅标志着城市的活力和文明,同时派生出旅游业和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等多种经济效益,经济的发展必须与环境建设同步,就城市的发展而言,园林至关重要,城市环境的好坏还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状况。

二、园林绿化经济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地面积增长很快,1998年、1999年、2000年,分别比上一年提高了9.14、9.58、8.95个百分点,都接近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这个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全民环境觉悟的提高,增强了绿化祖国的自觉性;国家法律、法规,把绿化建设列为各级政府的职责,并且规定为各行各业以及公民的义务;在城乡建设中,把绿化列为必须同步进行的建设项目之一。总的来说,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控下,绿化事业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

在绿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测算,在城市绿地中,公共绿地占15.8%~16.95%,公园占9.8%~10.1%,属于园林专业部门以外的占61.19%~62.82%。苗圃占城市绿地的3.67%,其中属于园林专业部门以外的占40.58%~59.16%。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绿化热潮持续升温,城市绿化经济渗透到城市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城市的管理、规划者通常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绿化建设。虽然投入大,但是园林绿化产业的产出将大大超过投资额。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仅能提高环境质量,提升地区的物业价值,改善城市形象以及居住条件,造福人民,还可以带动其它相关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因为它本身的经济价值以及对其他产业的巨大带动作用,在将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园林绿化经济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绿化业的经营领域已经向市内外、省内外、国外开拓。

三、关于发展城市绿化经济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城市绿化事业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必须要改变城市绿化的传统观念,坚持科学绿化、可持续发展。

1.统筹发展,科学规划。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出发,遵循生态设计原则,布置大型生态绿化,科学地配置植物群落,将规划设计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维护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污染。同时,还可以将园林规划设计与当地的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等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经济节约。

2.提高园林绿化行业自身水平。提高园林绿化行业的整体水平,必须要切实提高设计师、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园林绿化产业中的生产活动真正凝聚有创造力和附加值。同时,在园林设计中应加快对新技术的采用以及推广,使得方案设计与施工图出图实现无缝接轨。

3.健全园林绿化行业的行业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园林绿化经济主体是企业。对园林绿化行业的管理,要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制定必要的标准化行业章程、严格资质审查、提高监理水平及监督质量等多种手段来加强行业自律、减少恶性竞争、保障施工质量。

4.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参与园林绿化。建园林城市是一项公益事业,具有社会性、群众性,对此,相关部门要加大有关园林绿化和人类关系的宣传教育,普及树木花草种养知识,以提高其认识,力争把爱护园林绿化形成社会风气,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5.加强园林绿化企业自身建设。园林绿化企业必须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城市园林景区的规划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建设、养护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各个方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规范操作行为,不断提高施工养护管理水平。

四、结语

总之,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做统领,努力探索、积极借鉴先进的园林理念以及园林绿化方法。今后,应注意加强维护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调整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协调城市园林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使绿化建设、养护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依靠园林绿化产生效益必须有专业技术作为保障,运用相应的产业政策,制定可行的发展规划,引导市场的规范运行,把城市园林绿化的经营管理活动纳入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的轨道之中。

参考文献:

[1]张祥平.园林经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管怀庆.对城市园林经济发展创新机制与途径的探讨[J].园林工程,2007(01).

篇5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11-0031-02[作者简介]刘琳(1981―)女,重庆人,本科,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教师,中级工程师。

当今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把学校办得又好又长久,高职院校的办学和教学必须有特色。笔者以一位在园林设计行业从业九年的园林专职教师的视角,对重庆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希望可以为本专业的教研教学提供更多的研究素材。

一、重庆园林行业现状简析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这意味着市场因素的影响巨大,市场需要和缺少的人才就是高职教育需要培养的人才。因此,在研究重庆市高职教育园林专业教学方法之前,首先要对重庆市园林行业的现状进行了解、分析和总结。

截至2010年1月,重庆市共有园林企业(从方案设计到现场施工)400余家,约有8万从业人员,但园林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偏少。园林行业根据从事的工作内容可以大致分成四个层面:设计层面、施工层面、养护层面、管理层面。

1.设计层面

重庆的园林景观方案设计人员多以本科学历为主,但是大部分设计人员缺乏与实际接轨的能力,也缺乏创新意识,更不会把创意融合在设计方案之中,这类人员通常需要2~3年的实际工作锻炼才能成长为设计公司真正需要的人才。而施工图设计的情况更差,设计人员与施工现场存在脱钩现象,不了解施工工艺和流程,很多成果都是照搬其他人的成果。而大多数设计公司囿于规模和经营管理理念,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过高或者没有给其成长机会和空间,致使出现企业缺人才、人才无法成长的矛盾局面。

2.施工层面

主要的从业人员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和各技术工种人员。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对施工现场缺乏熟识度,对施工工艺和流程也不熟悉。多数毕业生没有将学校教授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中,而是在工作后跟着前辈同事学习,一毕业就能立马胜任施工现场职位的人才很稀少。

3.养护层面

养护阶段基本上是重景观软质的养护而轻景观硬质的养护与维修。并且多数的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基本上在45―60岁之间,年轻的从业人员很少,但市场需求一直都存在。

4.管理层面

园林相关的规范、规定、价格指导文件等相对较少,还需要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完善。如施工图设计图册、图集等,这类型资料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和建筑行业相比。这就造成重庆市园林行业存在大量不规范的设计、施工和管理。

物业管理行业也缺少园林专业技术人员,很多是由其他专业兼任园林技术工,从事园林景观的后期养护、维护和修缮工作。

二、重庆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重庆大部分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以“课内理论基础学习+课外实践”组合形式为主,存在问题如下:

课内理论基础“重理论学习,轻动手能力培养”,以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点为主,带有填鸭式教学的性质。对大部分学生而言,知识没有吸引力,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知识没有真正转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始终停留在书本上。

在三年的高职教学活动中,学生实际动手锻炼的机会少,园林设计项目实训机会更少,存在教学和市场脱轨的现象。仅有的课外实践主要以参观形式出现,其初衷是希望通过学生直观的感受,提高他们实践的能力。但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行中,存在“参观就是走马观花”的现象,教师带着学生到公园走一遭,写个心得体会就算完成任务了,并没有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初目的。

在课程体系中,缺少了对实用型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的动手课程。对园林专业学生而言,不论是偏重设计还是施工,都应该学习实体模型制作、三维模型制作以及实际施工体验等,但很多高职院校缺少这一类型课程的设置,使学生的学习一直停留在课本中。

三、教学方法改进的建议

1.增加实体模型制作课程

实体模型的制作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能加深学生对制作物品结构的理解,教学别要增加针对园林工程的景观小品的制作。同时,教学应结合电脑3D技术,实现虚拟模型与实体模型之间的相互验证。

2.增加校内室外工程实践基地

校内室外工程试验实训基地主要分为两部分:参观区和体验区。参观区主要以园林工程、景观小品的半成品以及苗圃组成,目的是给学生直观展示工程施工工艺和流程,比较有利于结构和构造课程的学习。体验区主要以学生实际动手为主,让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课堂作业通过实际的工程制作,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3.拓展学生视野,调动学习积极性

组织开展专业理论和行业动态相关的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园林专业的最新理论研究内容、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等。另外,积极组织比赛活动,除了高级版赛事之外,应组织更多的校内比赛和院校之间的比赛。通过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学生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优劣势并作出改善。

4.以项目模式进行教学

以实际项目作为教学对象,各知识点穿插在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又可以避免出现知识点与实际运用之间的分离状况。同时也能使学生提前了解该专业的实际运作模式,缩短学生工作之后的过渡时期。

篇6

一般去过发达国家的朋友对国外的园林绿化念念不忘,并以此为标准来展望中国城市的未来。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也开始加足马力。久居城市中的人们,一定对周围园林绿化的变化颇为感触,特别是对比五年前、十年前乃至更久时,这种感触更为明显。尤其是那些新建的城区,更是宛如一个大花园。再观察最近几年新建的高速公路、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时也是如此。而我们在感受这些变化时其实已经触及到了一个市场容量在千亿级以上、具有蓝海特征的行业。

广义上讲,园林绿化是指充分利用城市中的自然条件、地貌特点和基础种植,将城市按国家标准规划设计的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具有地方特色和特性的园林植物最大限度地覆盖起来,并以一定的科学规律加以组织和联系,使其构成有机的系统。园林绿化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的合理维护与提高,是人工重建生态系统的系列措施和模拟自然的园林设计手段,园林绿化更是在城市这个人工环境中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是对园林植被(花、草、树木)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的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

园林绿化行业是具有多种产业特性的综合性行业,包括园林绿化苗木种植、园林环境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和园林养护四个方面。以上四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园林绿化一般先由设计师设计方案,方案设计好后再由施工方进行工程施工,工程完工后,则进入养护期。园林绿化苗木种植主要为园林工程施工服务,同时绿化苗木的品种和资源对设计师的设计方案也产生一定影响。

发展现状

中国园林绿化行业起步于计划经济时期,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始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绿化条例》,使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对园林绿化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2001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城市绿化工作会议,并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使得各级政府对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大为提高,全社会广泛参与城市绿化的热潮开始形成,园林绿化行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园林绿化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视,园林绿化产业发展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7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2001年的163.2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7年的526.60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56%。

进入到新世纪后,中国各地的房地产建设呈现出繁荣景象,而与之配套的园林绿化的支出也逐年增高。根据以往数据粗略统计,地产项目配套园林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4%,其中高层、小高层住宅投资比例为1%-3%,别墅类或类别墅为2%-4%。按保守估计,假设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收入近似于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以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2%用于配套园林支出测算,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地产园林设计和工程的市场容量约为724.63亿元人民币,并且随着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一市场容量还将变大。

巨大的园林市场催生出大批园林企业,使得这个时期成为中国园林企业发展最快、数量增加最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一些国有制性质的园林绿化企业纷纷改制,组建成立公司制的园林企业。根据《2007年六家联合行业调查报告》统计,目前中国园林企业数量总计已达1.6万家左右,截至2007年11月30日,中国共有园林规划设计院和设计公司1200余家,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二级以上资质的企业2000余家;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整理,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共250家。

行业特征

由于园林项目从前期项目招标、景观设计、工程原材料采购,到工程施工、项目维修质保等各个业务环节,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发包方对园林工程结算和园林企业对材料供应商及分包商结算存在时间差异,导致园林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占用了大量运营资金。另外,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园林行业的发展,资金实力已成为国内园林企业承揽项目和实施运作的重要条件之一。上述客观情况决定了园林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征。

园林项目的营建主要分为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园林项目中的软质景观(植物配置)的使用材料主要是花卉苗木。从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看,符合使用规格的苗木供应量远低于市场需求,特别是适销的大规格苗木和特色苗木储备量严重不足,致使园林绿化材料价格在最近几年一直处于上涨趋势。园林项目中的硬质景观部分(园林建筑、亭廊花架、园路小桥、园林水电等)与建筑业相似,项目实施周期较长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资源性原材料(如木材、钢铁)的价格波动风险。由于上游原材料配套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园林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国内园林企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已经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养护和苗圃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整体提升了行业的综合技术水平,但目前中国风景园林行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与运用依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人才缺乏、研究资金不足、社会关注度不高是目前国内园林企业的短板,行业内所涉及的先进技术与新型材料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工艺与材料等问题普遍存在。例如风景园林中使用到的花卉苗木,其育种研究严重滞后,野生植物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致使园林用花卉苗木种类单调,品种单一。此外,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弱,综合生产技术不配套也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工程技术工艺和其他原材料方面同样也存在技术不配套,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

风景园林行业的下游企业为园林景观的需求者,包括政府部门及相关基础投资建设主体、房地产开发商以及企事业单位等。由于政府公共园林以地方政府为投资主体,行政区域划分决定了政府公共园林项目的市场集中度不高。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园林企业总量已超过1.6万家,但是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企业占比依然很小。根据《2007年六家联合园林行业调查报告》显示,144家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企业中的102家参与了调查,这102家公司资产规模总计达到92.17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企业资产规模为9036万元人民币,其中资产总额超过2亿元的企业仅有6家,其资产合计占102家企业资产总和的比例为15.74%;102家企业营业收入合计109.38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家营业收入1.07亿元人民币,其中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的共有5家,5家企业营业收入总和19.7亿元人民币,占102家企业营业收入总和的比例为18.01%。由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园林行业市场较为分散。

发展趋势

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风景园林行业相应呈现出超常规的发展态势,发展速度远超过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加快城市化建设在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高能耗、高污染、不断地索取自然资源俨然已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而在“十”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要实现生态化,绿化是基础,但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不仅取决于绿化的覆盖面积和占地面积,更取决于空间结构和绿地类型,以及构成绿地的生物群落类型。因此,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为园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及更为广阔的市场,但同时也对园林行业的设计、建设、管理与科研实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房地产业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园林行业发展。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其规模巨大,增长趋势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根据《城市绿化条例》和《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例须达30%以上。这一规定在房地产用地报建审批环节中保证了园林绿化的投入,为这一领域的园林环境建设提供了法制保证。

毋庸置疑,城镇化已经成为未来十年中国发展的重点。城市化对房地产的推动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现有城镇居民6.07亿人,到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5%~60%,城镇居民将增长到8亿至8.5亿人。在此期间,约有近2.5亿左右的新增城镇人口需要解决住房问题。同时原有城市人口同样存在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2005年末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不到27平方米。根据建设部要求,2020年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要达到35平方米,以2020年中国8亿城镇居民的保守数字计算,将增加住房面积80亿平方米,因此中国房地产行业仍将保持持续发展势头。

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将促进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等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以及国家投资的机场、铁路、港口等,将大力促进风景园林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风景园林企业在参与项目建设的同时,将在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监理、新技术和新品种运用等方面实现长足进步。

风景园林旅游经济的蓬勃兴起将继续扩大园林行业的发展空间。风景园林旅游经济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亮点之一。旅游在追求精神需求上是共通的,是人们在旅行和游览中对于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追求与享受。而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追求与享受,也是人们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目前,国内旅游人数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加大,这对风景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出了更大的需求,重点景区景点的园林绿化工程呈加速发展态势。

竞争格局

园林绿化行业在中国属于朝阳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总体来说,国内的园林绿化行业集中度较低,任何一家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占整个行业的市场份额均不高,行业内尚未出现能够主导国内市场格局的大型企业;但在各区域市场内,已经出现了一些地区性行业领先企业,市场占有率较高,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从园林绿化施工项目的规模来看,园林绿化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也有所差异。根据建设部的规定,合同金额在8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项目,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二级以上资质的企业均可进行工程施工;合同金额在8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只有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才能参与竞争,其中合同金额在800万-2000万元人民币的小型项目,竞争较为激烈;合同金额在2000万元-5000万元人民币的中型项目,竞争程度次之;合同金额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大型项目受企业综合实力的限制,参与竞争的园林绿化企业很少。

园林绿化行业作为朝阳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行业内的工程施工企业亦处于成长发展时期,大多数企业缺乏跨区域经营的实力。因此,目前中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领域仍以区域性竞争为主,但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已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竞争。

中国造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深的造诣,中国园林之美主要反映在“诗情画意”上。园林的艺术性是园林绿化的精髓所在。随着社会大众鉴赏能力的提高,园林绿化项目对园林景观艺术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政府大型园林景观项目,被视为城市的名片,集中体现了城市的品位和底蕴,项目的艺术成就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因此,园林绿化企业的艺术造园能力将成为园林绿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国内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政府、公众对环境美化日益重视和改善的意愿,使得行业的发展极大地迎合了社会需要,并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都将处于最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之中。该行业市场容量也在快速增加,目前,市场容量已经由5年前的50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600亿元人民币以上。近年来,陆续有行业内企业成功上市,包括以市政业务为主的东方园林、地产业务为主的棕榈园林以及以生态修复为主的铁汉生态。岭南园林通过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核通过,也说明该行业本身、发展前景和经营模式完全符合资本市场的要求。

投资建议

园林绿化行业主要包括市政园林、地产园林和生态修复等子行业,其中以市政园林、地产园林为主。市政园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各种政府投资平台和建设单位,单个项目的工程预算额度一般比较大,但是账期相对较长,近期更是出现了BT模式的市政园林项目,但毛利率较高。

地产园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地产公司,单个项目的工程预算额度一般有限,但基本都能及时回款,受近来国家地产调控影响比较大,毛利率相对不高。

园林企业的经营模式基本相同,通过招投标形式进行工程承揽,施工后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保养才能移交给建设方。另外,由于国内园林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并且市场容量巨大,国内还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企业经营的地域特征明显,因此各个地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园林企业都具有潜在的成长性空间。

篇7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景观园林设计过程中的相关概念的阐述

景观园林设计这门学科是依据生态学原理以及美学的基本原理,对于具体的景观的主要结构以及形态进行相关的配置工作与布局工作的整体过程,与此同时它还包含对相应的视觉景观的建造。景观园林设计课程也能够被称为景观建筑学,在进行相关的建筑设计或者规划的设计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建筑周围的其它的环境要素进行综合地考虑以及设计,最终能够使得建筑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一种相互呼应的关系,并且能够让整体效果看起来更加和谐,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它的整体艺术价值。景观园林设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能够建造一个风景如画、环境轻松舒适以及优雅文明的游玩场所。

1、如果从居民的精神生活需要以及要求的角度来讲,景观园林就是一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并且景观园林在人们进行日常生活以及正常工作的过程中,总是扮演满足人们精神需要及要求的重要角色。

2、如果从人们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及要求来讲,景观园林是一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民的现实生活实景的相应的福利事业,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在生活以及工作之后的休憩、游玩以及娱乐等等相关的物质生活的需要,所以景观园林对于人们的物质生活的需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二、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现状

(一)未正确认识景观园林

当前一些城市由于相关知识的匮乏,以及在观念上仍停留在传统阶段,使得这些城市对园林景观园林缺乏正确的认识。

一方面这些城市虽然意识到景观园林对城市发展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却没有意识到景观园林的实际作用及其在城市环境保护中占有的重要比重,导致景观园林难以发挥真正作用。

另一方面在设计景观园林时,这些城市往往将绿化工作摆在次要位置,一味要求园林设计的大气化,既没有重视绿地可为城市带来的生态效益,也没有从市民的实际角度出发,只是盲目追求着即时利益而没有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对城市的绿化普及造成不良影响。

(二)设计方案未能切合实际

部分园林设计师的设计初看之下没有丝毫问题,然而一旦真正实施起来,就会发现施工难度极大。即便向设计师进行询问也只能得到含糊回答,无法解决问题,最后不是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就是将方案搁置,致使园林工程半途而废。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园林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没有端正态度,既不顾及园林的环境条件,也没有考虑施工单位的实际能力,甚至对于园林布局的合理性都未多加思虑,盲目将诸多景观融入设计方案中,追求创新设计。二是由于园林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工作时态度敷衍,没有正确对待景观园林设计项目,也未核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三、中国园林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园林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

自1992年建设部开展创建“园林城市”和2001年国务院召开城市绿化工作会议以来,我国园林行业标准化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存在标准化程度很低、标准体系结构不合理、系统性不完善、标准体系总体发展不平衡、标龄过长、技术含量低等一系列问题。

(二)缺乏专业化的行业协会和中介咨询机构

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作为政府、市场、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具有政府行政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园林企业的发展要依赖整个行业的进步。我国有待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化的园林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协助政府帮助园林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促进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缺乏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效益的系统研究

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园林行业的前景息息相关。园林绿化所形成的环境效益不受疆域约束,具有普遍性等特点。但是目前对绿化的环境效益还处在有认识无评价或有评价无计量的状况,多数单位对绿化的效益还停留在从概念到概念的水平上。中国园林行业应从法制和管理上推行绿化环境效益的评价、计量,以便比较具体地反映绿化的经济效益,这是确立园林行业的作用、地位捉进园林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四)注重园林建设,轻视养护管理

“三分建、七分管”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一种长期、反复的工作,园林绿地的建成并不代表园林景观的完成,只有高质量、高管理的园林养护,园林景观才能逐渐的形成与完美。

四、城市景观园林发展趋势

(一)强调景观园林设计的可持续性

一是园林设计师在进行方案设计时,以原本的城市景观园林设计规划作为主要依据,最大程度减少人工水的用量,并充分利用天然的水资源,使景观园林与当地植物相结合,完善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完整性,进而实现园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在园林设计中融入新颖的生态理念,在城市建设之外适当结合自然进行设计,通过在设计中体现生态与自然的美,从而促进城市景观园林建设的发展。

三是在园林设计中增加生态原则,如此既能补充地下水资源,又能起到节约用水,利于新兴能源使用的作用,对促进城市生态系统恢复及避免该系统再次受损有着重要意义。

上述3个园林设计要点不但可对景观园林的生态环境起到保护效果,还使设计朝向生态美学、价值观、思维内涵及功能等更高层次的方向提升。

(二)重视景观园林设计的创意性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城市也在飞快发展变化,因此,作为城市的重要部分之一,园林设计不能原地踏步保持一尘不变,而应紧随时代与科技的脚步不断进步,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突破陈旧的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桎梏,在创新中加入时代特征,采用既现代化又超脱的艺术手段营造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景观园林。

例如,在设计方案中引用或借鉴部分雕塑、盆栽或书法镌刻等艺术作品,可使最终效果呈现出意想不到的变化。亦或是放大艺术尺度,大胆运用各类大型色块的景观植物进行城市园林的铺设工作,在制造气势磅礴景观的同时给予丰富的艺术联想,促成城市景观园林中社会、生态、自然等三者的和谐发展。

(三)在园林设计中贯彻生态景观

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离不开生态景观的建设。生态景观包括 2 种:一种为正生态景观,即绿化覆盖面积大,空气质量指标优,水质清澈干净等;另一种为负生态景观,即绿化面积减少,空气污染情况重,水质差等。为此,景观园林设计师应在设计中加强正生态景观的建设,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朝向更健康、美好的方向发展。在加强生态景观建设时,由于草坪并不适于我国城市实际情况。因此,可将视线转移到城市生态环境,自然地形以及绿色区域上,结合各个植物物种的生态特征,采用生态法对景观植物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配置。

(四)因地制宜的景观园林设计

城市景观园林除了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洗涤人们的心灵,从心理及身体 2 个方面消除人们的疲劳,使社会经济能够以稳定明朗的形势向前发展。要实现该目的,首先就要对景观园林设计场所的植被、地质、水利、民族风格等情况有充分的认识,而后实现因地制宜,以统筹

和规划的视角,充分将蓝图掌握,强调创意与细节方面的设计。如此才能在传统与创意的碰撞中设计出自然和谐、整体性极强的景观园林,使园林既能带给人们愉快的视觉刺激,又能给予舒适的感官享受,成为适宜人群休闲活动的场所。

五、结语

综上,我国景观园林设计规划与设计起步较晚,整体规划设计水平还不高,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建设与发展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它的发展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精神状态,不仅使人们修生养性,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而且对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篇8

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园林设计分会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信息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市植物园北京京华园林工程设计公司承办的“第三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会”于2002年2月21~22日在京召开。本届交流会的主要目的在于“交流行业信息,反映行业发展趋势,综观市场结构变化,培养锻炼新人,促进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迅速发展”。笔者认为:会上交流探讨的项目不仅代表着目前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水平,而且反映了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走向,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 走向生态的设计

交流会上,无论是小尺度、局部地段的环境设计还是大尺度、区域范围的景观规划,设计师们都力求冠以“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型及大型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中往往单独开辟“生态景观展示区”(或生态园林区),甚至有些项目本身即以“生态公园,生态...”定名。由此可见,对“生态设计”的关注已经成为当代风景园林师进行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导则。然而,究竟什么样的设计才能真正称得上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难道仅仅依靠“多种植物、引水入园、减少建筑小品和硬质铺地的面积”就能实现改善生态的要求吗?一些设计项目采取极具“人工性”和“装饰美”的“人工植物群落”代替原有的“自然植物群落”,并贴上生态设计的标签。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但与生态效益的改善无补,而且会造成对生态设计概念的误解。

近年来,国内园林专家及学者对“生态设计”理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但真正有意义的实践项目却不是很多。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但理论的实践更应成为风景园林设计师关注的焦点。不同尺度和层次的景观设计项目所处的生态系统圈层不同,生境系统中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亦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做到具体项目具体分析,惟有此,才能够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本届交流会上,王绍增教授介绍的“城市开敞空间规划的基本生态原理及其在江门规划实践中的应用”即是建立在对城市生态机理的科学研究基础上,应该能够收到较好的生态效果。

项目的影响,其中还包括美学评价。

生态设计日益成为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但不能忽略其与文化及艺术的联系,“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湮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1]”。

2走向文化的设计

本届交流会上讨论的25个项目,除去“生态设计”这一重要理念以外,设计师重点阐述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园林的立意构思,即项目本身蕴涵的丰富精神文化。

众所周知,意境的创造曾经是我国古典园林独树一帜的精髓:秦汉山水建筑宫苑中的“一池三山”模式即是古代帝王渴求长生不老的“神仙思想”的重要体现;清代江浙写意派山水园林中的“片山尺水、一草一木、楹联景题”都书写着园主人和造园家对待人生的态度和感悟。古典园林景观的文化底蕴给游赏者提供了一个“触景生情”的广阔天地。与古代造园师衣钵相承,成长于五千年华夏文明沃土的当代景观设计师,在经受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在关注园林使用功能的同时,并没有完全抛弃我国古典园林文化的优良传统,仍然在煞费苦心的经营着园林的意匠,力求赋予园林景观一定的文化内涵。例如,本次交流会上大庆石油化工设计院介绍的“九日-旭”广场,以“后羿射日”的主题文化为景观创作之源;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心介绍的保定环城公园项目则是以保定历史文化典故和历史地段之特色为主题,设计了8个主要景点。

“走向文化的设计”是我国风景园林行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代表风景园林行业新时代的到来。早在1998年北京市园林局就明确提出了“文化建园”的方针,指出“文化建园就是深刻理解园林的文化属性,掌握各种园林的文化内涵,从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和展现时代文明风范的结合上,赋予园林城市建设和管理以浓厚的精神文化色彩,创造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园林文化[2]”。风景园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项实践性的造型艺术,作为新时代的景观设计师及从业人员,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景观的文化含蕴,而且要在设计实践中将其与生态的、经济的、使用的要求结合起来,创造出高品位的、具有时代特点的精品园林文化。

3 走向区域的设计

当代风景园林行业的从业范围已经大幅度的展拓,从传统意义上的造园(古典园林)发展到“大地景观规划”。汪菊渊先生在1998年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中论及“园林学的研究范围是随着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目前包括传统园林学(即造园)、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观规划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与生态关系密切,是应现代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而出现的,尤其是第三个层次上的大地景观规划。

本次交流会上研讨的25个项目,基本上涵盖了上述三个层次,小尺度的造园项目,如建设部办公楼前环境改造设计;中间尺度的城市绿化项目,如保定高科技开发区河套绿化,大尺度的景观规划项目如沈大高速公路规划。无论哪个层次的规划项目,都不能脱离生态的要求和人本的思想,根本目的在于“把人类生活空间内的岩石圈、生物圈和智慧圈都作为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考虑,研究各景观元素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以便通过人的设计和管理,使整个人类生态系统(景观)的时空结构和能流、物流及信息都达到最佳状态”(俞孔坚)。

4走向科学和艺术结合的设计

4.1科学技术与风景园林的关系

(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传统园林行业的设计手段和研究方法 一方面,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将园林设计师从手工绘图的繁重作业中解放出来,代之以计算机辅助绘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绘图的准确性。互联网的普及,使异地设计师的合作成为可能。例如,1993年,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就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和俄勒冈州、内华达州、华盛顿特区的五个组织的设计师合作完成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区域景观规划研究。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全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安・L・麦克哈格(Lan.L.Mcharg)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区域景观要素的分层、叠加分析,为设计师更全面的把握环境的特质,并进行方案的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3]。

(2)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园林主题文化的变革信息社会、虚拟空间、人类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对待环境态度的变化决定了现代园林的主题创作必须适应现代人的行为心理需求。以传统园林的方式方法来约束现代园林建设是不合时宜的,现代园林必须在吸取传统园林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变革,反映并满足新时代使用者的欲求。

4.2 风景园林和艺术的关系

风景园林本身就是一门造型艺术,始终和艺术互相浸润,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着。高水平的造园就是一种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艺术对园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艺术(如绘画、诗歌等)为景观设计提供了场景范例(范本或蓝本)。18世纪英国的图画式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文人园林的建设无不从当时的风景画中吸收创作的灵感,或直接通过造园实体的组织来表现画意和诗情。

第二,艺术家(画家和雕塑家等)走出画室,脱离画布,亲自参与到现代园林的创作中,将景观和艺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景观设计作品。例如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大地艺术。还有一些艺术家在景观和艺术两个领域孜孜以求,有力的推动景观设计的革新和发展,典型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设计师玛莎・施瓦茨(Martha Schwartz)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等.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和原理[J].中国园林,2001(6).

[2] 景长顺.文化建园的哲学思考[J].中国园林,2001(1).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88-03在美丽中国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建设背景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风景园林学在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改善方面的作用愈发重要。为了适应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社会环境发展需求,风景园林人应充分认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规划。风景园林事业发展任重道远,人才培养更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采取合理的用人机制,推动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风景园林专业已成为许多高校的热门专业,要把培养具有文化使命感和生态良知感的人才作为专业教育的责任,这也给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教育不同于侧重理论、技术研究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要针对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现状,培养复合型、实践型人才。

风景园林学科是河南农业大学的优势学科之一,为河南省重点学科,目前已形成以风景园林学为主导,融合林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生态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位一体”的人居环境学科群。如何构建多元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风景园林事业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以满足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对风景园林学人才的旺盛需求,就成为该学科面临的重要课题。河南农业大学作为全国首批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于2011年开始招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在培养过程中,根据农业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特色和区域发展形势,进行了合理化、规范化培养机制的探索。

一、严格的培养与管理制度

河南农业大学在风景园林硕士招生、培养与管理、学位授予等主要环节上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制定了《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河南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河南农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规定》等文件,对研究生招生机制进行改革,提出破除教育资源平均分配模式,向风景园林专业等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和重点学科倾斜。在研究生创新培优机制方面,为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培育创新成果,学校设立创新培优专项基金;在研究生资助方面,积极推进“助教”、“助管”、“助研”三助工作,大幅度提高硕士研究生的资助力度。

学校设有研究生处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实行校、院、导师组三级管理。攻读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须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0学分,专业必修课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实践4学分。每门课程均制订了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必修课程和选修课成绩分别达到70分与80分才算通过;必修环节的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以及校外实践研究均须有相应的审核通过意见,并提交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与实结。学校建立有校外风景园林推广实践基地,鼓励学生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6个月。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二、高素质导师队伍的建设

河南农业大学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风景园林导师队伍,现有导师26人,其中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11人,副教授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13人,硕士学位9人,学士学位4人;平均年龄41岁。导师分别来自于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每所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独具,有助于学生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学校规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遴选条件,并在招生培养过程中,赋予导师更多的自。导师遴选坚持“明确标准、严格程序、公平公正、宁缺毋滥”的原则,打破导师终身制,实行优胜劣汰的聘用制。在遴选中, 既坚持学术标准,又重视教书育人;既坚持对科研水平及其成果的要求,又重视对教学工作及效果的评价。以科研项目、学科平台建设为纽带,推动研究生导师队伍向适应性强、易于联合、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在导师队伍的建设中还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多渠道吸纳优秀导师资源。从其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聘请知名教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专业学位的兼职导师,提高研究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河南农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郑州市园林规划设计院等10余个单位的专家已受聘为我校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

在实施导师负责制的同时,积极探索导师组指导制。首先跨专业、跨方向构建导师组,打破二级学科界限,在专业、研究方向上形成互补;其次探索本校与其他院校风景园林专业之间的融合,与日本香川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学院等10余所高校开展了合作交流。双导师制是针对专业学位教育提出的一种研究生培养方式,为了让研究生不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更能够在专业实践中提高能力,从而拓宽就业渠道,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倡导以校内导师负责课程安排、选题、论文撰写、论文质量与答辩等环节,校外导师参与业务实践、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专家实践经验丰富和学校导师理论较强的联合优势。另外在双导师制度实施中逐步细化责、权、利关系,进行科学监控,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考核和激励机制,保障双导师制得以顺利实施。

三、特色化的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风景园林专业硕士要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就要非常重视实践技术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也区别于风景园林学科学硕士。河南农业大学属于农业院校,拥有河南省唯一的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专业硕士课程体系重点体现了农业院校特色和中原地域特色。在基础理论学习方面,开设了植物资源利用与生物多样性、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生态学等理论课程;风景园林专业具有覆盖范围广、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特点,为了适应人才市场需求,设置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造景与种植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3S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了解学科研究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开设了风景园林科技进展分析、风景园林技术科学与生态工程、专业讨论与专家课堂等创新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方面,突出了植物造景、生态工程与中原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理论课具有宽泛性和融合性,实践课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创新课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使学生掌握生产中的设计技能和工程技术,又要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又能对学科的前沿动态有所认知。

四、校企联合的实践性培养思路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教育十分重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坚持走“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人才的道路。注重与研究所及大型企业开展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合作,采用联合培养的方式,聘请实践基地单位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指导教师,请园林企业单位技术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目前已与郑州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河南农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等多家企业以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形式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使之成为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联合培养单位;与省内各地、市级园林管理部门建立了风景园林实践基地,积极推进社会各界与我校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间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培养单位还承担了部分研究生的论文指导工作,为研究生的培养和实践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对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优良的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意识

本专业研究生曾先后和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在寒暑假期间进行学术交流,与日本香川大学、信州大学等学校进行研究生的互换学习,并鼓励学生到国外大学去读学位。通过聘请国内外本专业的大师举行讲座,使学生们开阔了眼界,增加了学识,为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研究生能够主动结合导师课题研究与绿地规划设计项目,进行实践性锻炼和社会服务。到目前为止,参与完成了洛阳等23个市、县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数字化动态管理规划和包括郑州森林城在内的省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规划与设计项目30余项,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每年举办“风景园林与中原经济区人居环境建设”系列报告会,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并与青年教师交流座谈,此外还积极参与行业领域竞赛。这些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校风景园林学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加速了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发展。

六、进一步改进措施

1.加强与设有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点的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合作,结合河南农业大学的人才和教学条件方面的实际情况,对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对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使“风景园林与中原经济区人居环境建设”系列报告会规范化和制度化。

2.加强本学科青年教师培养,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向青年教师倾斜,鼓励青年教师读学位和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研修,加强学院青年教师科研项目资助,为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打基础,提升青年教师对风景园林文化的认知和利用能力,使其尽快成长。

3.在进一步巩固学科在城市绿地系统和植物种植设计方面的优势的同时,鼓励教师到设计院、设计所及大型风景园林企业兼职,通过实际项目提升教师对规划设计的认识理解,并在科研中提倡跨学科、跨院系的合作,为理论和思想的创新创造适宜的环境。

在建设美丽中国,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下,农业院校风景园林专业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将在风景园林学科成为国家“一级学科”的新形势下,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面向城乡规划和建设市场,科学谋划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机制,走出一条复合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包志毅,邵锋,宁惠娟.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2(2):58-60.

[2]高翅,吴雪飞,杜雁等.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园林,2013(6):23-25.

[3]林世平.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2(5):46-50.

篇10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从小到大,从传统到现代,通过技术改造和资金投入,漓渚兰花已从过去的庭院种养发展到今天的温室养植,花农养兰也走上了科学化、规模化、精品化、信息化的轨道。花卉产业成为其特色产业,为漓渚镇赢得“花卉之乡”美称,2000年被国家林业部和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绍兴花市被评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兰花已成为漓清镇的一张名片和百姓致富的一大产业。

一、漓渚镇发展花卉产业的前景

花卉产业作为漓渚镇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镇党委和镇政府始终把它作为一项强村富民工程来抓,致力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一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基地面积大

漓渚镇面积36.6平方公里,耕地10000亩,其中水田8274亩、旱地726亩,林地28447亩。从目前看,全镇花卉种植面积已达到27800亩,其中镇内基地面积为13210亩,面积在10亩以上的农户达308户,100亩以上的农户有36户,最大的一户面积已超过1000亩。全镇已有6个村被命名为花卉专业村。

(二)从业人员多

全镇有12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23315人,其中农业人口19802人,劳动力10165人。村村都有人从事花卉的生产与经营,从业人员达6600人,约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66%,有些村的比例更高。如棠一村(是首批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的花木种植户有580户,从业人员937人,分别占该村总户数和总劳力的92%和96%。

(三)销售渠道广

花卉生产关键是抓好销售,做好花卉经营网络和销售队伍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全镇有一支3500多人的花卉运销队伍,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不仅把本地的花卉苗木销售到全国各地,而且把全国各产地的花卉苗木贩销到各个城市。许多运销大户还在全国各大城市租地经营,设中转站、建窗口搞批发。在全国各大城市的花卉市场,如上海、昆明、成都、厂州芳村、顺德陈村等地到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四)兰花特色强

绍兴是中国春兰和蕙兰的故乡,漓渚是绍兴兰花的主产地和集散中心,种兰养兰的历史源远流长。全镇现有兰花基地近百亩十余万盆,拥有数百个春、蕙兰精品名种,专业养兰户达510家,其中规模在百万元以上的养兰大户有27家。特别是近年来兰农培育的兰花在国际国内各类兰花博览会和兰展中获得了很多荣誉,金奖银奖达300多枚。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兰花商、兰花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交流、切磋兰艺。棠棣兰苑被评为“中国春兰样品园”,“越兰”牌兰花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也培育了许多兰花名贵精品,如宋梅、搂梅、奇种绿云、红太阳宝鼎、福荷素等。

(五)工程队伍多

作为花卉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队伍的建设也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伴随着花木种植业的发展,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也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加强。目前已有3家:二级绿化施工企业,6家三级企业,3家四级企业。这些企业在开展苗圃生产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同林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承接各类园林绿化工程,一方面强化了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拓展了花卉产业,增加收入。

(六)经济效益好

花卉生产除兰花外,大批农民还根据当前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发展以园林绿化苗木为主的花卉产业,形成品种多、规格齐的格局,如桂花、茶梅、杜鹃等。仅2006年全镇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净收入达1.45亿元,人均7248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从每亩花木的经济效益分析,年收入也在5000元以上,高的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呈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漓渚花卉产业之所以在短期内迅速发展,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做好规划和大力引导。从2000年起,浙江省实行“三放开”,不再下达粮食种植面积,引导农民积极调整大田种养结构,许多花农放开胆子种植花木,使漓清花卉产业朝着区域化布局、产业化方向发展。根据目前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门制定了《绍兴现代花卉示范园区规划》和《绍兴县万亩花卉基地发展规划》,并对园区内的花卉市场进行专门规划设计,建好产地市场,拓展外部市场,利用各种场合、多种形式引导花农扩大基地规模,提高花卉档次,拓宽销售渠道。充分发挥花卉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引导企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同时,通过组织参观、外出考察、举办花卉节等形式,帮助花农扩大视野,了解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技术,进一步拓展市场。二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由于生产效益比较高,消费潜力大,花卉业已经成为许多地方和企业的投资热点。社会投资及企业投资开发名优化卉,这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大特色。首先,每年都制定重农政策,鼓励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花卉产业,积极鼓励工商业主投资效益农业。其次,为了,方便广大农民、服务花农做好土地协调、植物检疫、税收开票、技术培训、对外宣传和信息技术等工作,镇政府专门设立了产地检疫员,以帮助花农做好植物检疫。为了解决广大花农学习系统的花卉园林知识,浙江林学院在镇里设立全省第一个同林专业大专证书校外班,至今已有45名学员顺利通过了园林专业证书班的考试,既学到了系统的知识,又解决了学历问题。240多名花木从业人员取得园林工程师职称。再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有新建花卉市场这一有形市场,而且还建立网站这一无形的市场,如建立“中国春兰网”和“漓渚花木产业网”两个专业网站和“农民信箱”进村入户工程,既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义及时漓清花小信息,收集外界信息,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进一步开拓网上市场。三是在面积上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漓渚镇在发展花卉方而,不强调快速扩大面积,而是把精力放在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和销售上据统计,近5年来,全镇花卉种植面积增长了39%,而产销额则增长了117%。四是在经营上由传统落后的经营方式逐步向现代化的流通方式转变。近几年,网上交易、拍卖、鲜花速递等现代化的交易方式开始逐步进入花卉流通领域。同时,扩建了占地数百亩,设施齐全,集购销、观赏、休闲、观光、服务于一体的“全国重点花卉市场”——绍兴花市,成为浙江省主要的花卉繁育基地和花木集散中心、五是在规模上由“小而全”的生产方式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转变。实现了“二个突破、三个转变”,即突破了一家一户的零星种植向连片块状发展,形成花卉特色镇、专业村、现代园区,突破了单一的小苗小花零售向长途贩运找市场、拓基地,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从原来的收集兰花为主向以兰花为特色发展同林绿化种苗基地转变,从原来的传统培植小苗为主向现代“温室”大棚培植时令花卉转变,从原来的分散经营向集团化经营转变。六是种植上由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向科技兴花方向转变。花卉扦插成活率由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95%以上,除草、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普遍推广应用,肥培管理水平提高;引进大批量多品种南方观叶植物,引进花卉新品种20多个,新选育培植兰花新品种近500个:兰科植物大宗品种培育已得到普及,春蕙兰品种普遍推广采用传统技术和现代温室培育龄相结合,发芽率提高80%以上。

二、漓渚镇在发展花卉产业中的瓶颈

花卉是一项高效林业产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同时,花卉也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在生产上要求技术含量高、市场信息灵,才能取得较高的收益。但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忽视目前花卉业存在的问题,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当前花卉业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当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龙头企业少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在花卉产业中也呈现了不少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产值上都较大的花卉企业,纵向比有优势,但横向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如与国外或云南的花卉产业比,漓渚的龙头企业在技术培训、推广、加工、保鲜、运输的软硬件条件上还有许多欠缺,急需完善提高。大多数花卉业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个体自由经营,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合作,除华良兰苑、越州兰苑、三代祖传兰苑、国忠兰苑、棠棣花木等几家规模较大外,其余的规模较小。整体看,漓渚花卉业小型苗圃多、大中型苗圃少,综合型苗圃多,专业型苗圃少。这导致缺乏拳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科技含量不高

近年来,漓渚花卉业在引种驯化、组织培养、盆花栽培和保鲜、花期调控等方面的研究推广应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全县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花卉研究机构,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少,资金不足。主要体现在花卉科研上力度不够,生产上科技成份较低及广大花农的科技素质和种花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花卉企业还是依靠传统的技术、经验进行经营,花卉专业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也因为多方面原因难到企业就业,这将影响到花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花卉结构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绿化苗木生产面积大,鲜切花等花卉面积小,大苗优质苗小,小苗次苗多。目前花卉品种一般为中低档次花卉,主要有桂花、茶花、杜鹃、茶梅、广玉兰、兰花、铁树及绿化苗木,盆景,还有近年引进的乐昌含笑、杜英、大花蕙兰、红掌、仙客来等,花卉的品种结构极不合理。

(四)土地资源制约

随着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土地及运输市场的治理整顿,土地紧张,运费上涨,花卉成本提高。尤其是绿地面积大量减少,导致绿化工程量减少,花卉苗木滞销。而花卉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公司化运作,都离不开大量的土地资源,如何加快土地流转,也是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绍兴市发展花卉产业的思路

漓渚的花卉产业实质上是绍兴市花卉产业的一个缩影,绍兴是中国春兰的故乡,兰花是绍兴的市花,绍兴发展花卉具有悠久的历史。绍兴的花卉产业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效益好,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但随着整个花卉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全国其他地方的花卉产业也在快速发展,目前漓渚花卉产业在发展中所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关键是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保持自己的优势、特色,另一方面必须适应新形势下花卉发展趋势,加快发展,在困境中觅出路。

(一)进一步发挥优势花卉生产龙头企业作用

龙头企业的龙头大户,内联基地和农户,外联市场,在促进绍兴市花卉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大力度扶持发展一大批能够对本地有带头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以此解决当前存在的花卉产业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对现有的花农要加以扶持,大力推广花卉种植,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壮大基地建设规模,带动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发展。做大做强整个花卉产业链,使弱的变强,使强者越强,进一步巩固漓渚的花卉产业优势地位。

(二)进一步发挥花卉旅游产业,以旅游业带动花卉产业发展

生态旅游是当今社会发展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更加注重生活质最的提高。在解决基本的生存条件后,接着就是不断增加旅游,度假、休闲等养生活动。在目前花木公园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花卉旅游的潜力,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开发、玫瑰、荷花、百合等多品种的花卉产业,以花卉促旅游,既能满足游客观赏、娱乐、休闲的各方面需求,又能提高旅游档次和品位,对促进绍兴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花,推进产业升级

发展花卉业,科技是关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每年派出科研人员到荷兰、日本等国家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至少要办一期高层次的技术培训班,并请外国专家、学者来讲学,逐步形成培训体系。同时,以科技兴花,适应绿化市场对苗木需求的变化,抓好花卉现代科技示范同区建设,加大对新品种的引进、培育,促进花木品种结构的调整。发挥兰花组培中心作用,使之真正成为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对花卉农技人员及花卉生产企业进行花卉栽培技术及贸易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生产经营技能。以教兴花,继续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加强教育培训,使花农由传统种花人向经营人方向发展,也就是由原先种植为主向种植、营销、科技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提高转变。协助抓好同林大专班教学点工作,继续培育园林工程师、技师、帮助绿化工程企业升级,增强企业在园林绿化工程市场中的竞争力积极开发和利用野生花卉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特优新品种,形成育种、良种繁育和生产一体化:积极研究、引进、推动先进实用技术;在进一步完善“越兰牌”兰花地方系列标准的基础上,促进花卉产品的系列化与标准化生产。引进技术人才,切实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推广和应用。要瞄准市场,种植名木优果,繁育出集江南水乡与家庭绿化特色的花卉苗木。转向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提高花卉的档次,推进产业升级。花卉生产的实践证明,只有实行名牌战略,培育高档产品,才有市场竞争力,要继续实行名牌战略,积极创花卉名牌,培育特有的野生花卉产品。

(四)进一步把握市场导向,健全流通体系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大花木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拓展绿化工程业务:二是以花市为龙头,促进并带动整个花木产业及绿化工程业务的发展,采取各种措施,集聚人气、财气,繁荣花市:三是以市场营销建设为重点,整合化木贩销队伍,外拓市场基地,搞好花木流通领域建设,提高花木的市场占有份额。

篇11

学校位于驻马店市经济开发区,交通极为便利,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连通东西。占地2460亩,校舍面积55.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区、体育活动区、师生生活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已经形成了集数字化、信息化、园林化、生态化于一体的现代大学园区,是河南省高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53亿元,图书馆藏书256万册。设有15个教学院系,5个公共教学部,51个本科专业招生,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万多人。师资力量雄厚,教授副教授285人,博士硕士687余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管优秀专家、省级骨干教师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7人,从国内外大学和科研院所聘请68名兼职教授,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180名。依托学科专业,建有26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和18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研究所。

学校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自强”的校训,牢固树立“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学科交融、特色取胜”的办学理念,坚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强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专业集群、项目带动、开放合作”五大发展战略,以“合作、发展、共赢”为宗旨,组建“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与国内181家大中型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开放式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国际化合作牵手世界知名高校”,与英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3所知名大学和台湾地区4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近3年,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类竞赛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励475项,其中奖项85项,5个学生社团被命名为优秀团队,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获得“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行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高校”、“河南发展(成长)最快的院校”、“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值得推荐的20张河南教育名片”等荣誉称号 。

2015年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介绍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与文化素养,敬业爱岗,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素质高、能力强,有一定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现代艺术设计观念,能够从事专业艺术设计与管理工作,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造型基础、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数码影像、图形设计、版式设计(一)、招贴设计、标志设计、版式设计(二)、广告策划、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现代设计史、设计概论等。

就业方向:为专业设计机构、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提供从事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装祯设计、印刷品设计、网页设计等各类高级人才。

环境设计(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人文精神、艺术与技术创新能力,熟悉设计程序和相关法律,了解中外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造型基础、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与透视、技法表现、室内设计原理、人机工程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设计与工程管理、现代设计史、设计概论等。

就业方向:为新闻出版、各大建筑设计院、环境规划局、室内外装饰设计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提供从事建筑设计、房产策划、城市环境规划、展览会场设计、室内设计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各类高级人才。

美术学(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人才培养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美术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全新观念和较高审美情趣,具备美术教育、研究、应用能力的,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造型基础、色彩、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饰基础、装饰雕塑、材料工艺等。

就业方向:在中、小学校以及相关部门从事美术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报刊、宣传媒体等从事美编、美术设计工作。

动画(动画设计与制作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熟悉动画设计、制作与传播的基本流程,掌握动画设计、制作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动画设计、制作与应用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为特色专业,外籍教师和动画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在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核心课程:动画概论、动画运动规律、原画设计、角色造型、场景设计、动画视听语言、动画分镜头设计、数字合成、数字特效、二维动画创作、三维动画创作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动画公司、影视公司、广告公司、游戏公司、电视台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设计、动画制作、影视特效、后期合成、虚拟空间表现、动画应用、动画推广等工作。

动画(游戏美术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艺术修养、扎实美术基础、熟悉游戏开发的基本流程和要求,熟练掌握游戏动画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系统掌握电脑游戏、手机游戏和次时代游戏风格的动画设计和制作方法,具有初步的游戏设计、制作和开发管理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为特色专业,外籍教师和游戏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在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核心课程:游戏概论、原画设计、游戏道具与场景设计、角色设计、三维动画、特效制作、游戏美术创作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各类游戏公司、网络公司、数字娱乐提供商等企业从事游戏策划、游戏开发、游戏设计、游戏美工和游戏制作等工作。

动画(动漫文学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系统地掌握动漫文学、影视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技能,具有较好的传统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和较强的视觉思维想象能力,具备一定的动漫创意能力、剧本创作能力、动漫制作能力和动画导演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为特色专业,我校是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动漫文学方向)培养基地。外籍教师和行业专家参与专业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画剧本创作能力和导演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核心课程:中外文学史、视听语言、动漫文学概论、动漫文学鉴赏、动漫文学创作、动画剧本创作、二维动画创作、三维动画创作、影视编导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动漫公司、游戏公司、广告公司、影视公司、动漫杂志编辑部等从事动画创意与策划、剧本创作与导演、动漫设计与制作等工作。

动画(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现代动画设计及相关文化创意产业,旨在培养了解国际动画行业的业务流程和发展趋势,掌握国际主流影视动画创作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具备较强动画项目设计与制作能力的应用型动画人才。

本专业为特色专业,由我校和英国考文垂大学共同培养,引进课程由外国专家授课,考文垂大学承认学生在我校取得的学分,符合条件,经个人申请,学生赴考文垂大学学习1-2年,可同时取得我校和考文垂大学的学士学位。

核心课程:动画概论、动画运动规律、原画设计、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分镜头设计、后期制作、特效制作、动画创作、开发插画概念(Developing Illustration Concepts)、插画实践(Illustration Practice)、动画和基于时间基础的插画(Animation and Time-Based Illustration)、设计创新计划 (Creative Planning in Design)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国内外动画公司、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游戏公司等从事动画创作、影视特效、后期合成、虚拟空间表现、游戏美术制作等工作。

美术学(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现代美术学及相关文化创意产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美术学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较高审美情趣,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了解当代美术的创作现状和市场管理,具备美术研究、美术评论、美术创作、美术教育、当代视觉文化策划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由我校与英国阿伯瑞斯特维斯大学共同培养,引进课程由外国专家授课,英国阿伯瑞斯特维斯大学承认学生在我校取得的学分,符合条件,经个人申请,学生赴英国合作大学学习2年,可同时取得我校和阿伯瑞斯特维斯大学的学士学位。

核心课程:素描、中国画基础、造型设计基础、油画基础、传统绘画技巧,美学原理(Aesthetics)、摄影(Photography)、西方艺术史(History of Western Art)、美术学研究(Fine Art Studies I)、艺术欣赏(Art Appreciation)、美术学概(Introduction of Fine Art)、视觉基础(Basic Visual)、版画复制(Printmaking)、雕塑(Sculpture)、制陶(Ceramics)、材料方法(Materials and Technique)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新闻出版、美术馆、画廊、博物馆、网络媒体等从事美术评论、美术创作、美术教育、当代视觉文化策划与管理工作。

美术学(产品造型设计方向 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和开放的设计思维意识,掌握相关设计软件和基本的管理知识,熟悉材料和加工工艺,具备较强产品造型能力和设计实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由我校与英国阿伯瑞斯特维斯大学共同培养,引进课程由外国专家授课,英国阿伯瑞斯特维斯大学承认学生在我校取得的学分,符合条件,经个人申请,学生赴英国合作大学学习2年,可同时取得我校和阿伯瑞斯特维斯大学的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 现代设计史、工业设计概论、造型基础、视觉心理学、制图与规范、产品设计表现技法、产品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设计、材料工艺、专业项目实践、用户研究方法、人机工程学、陈设品设计、家具设计、展示设计、设计战略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能在企事业单位,专门设计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也能从事与产品设计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设计、环境设施设计或展示设计等工作。

广播电视编导(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化与艺术修养,掌握广播电视编导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策划、编导、摄录、制作和新闻采编、影视创作、广告创作、信息传播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由我校与英国阿伯瑞斯特维斯大学共同培养,引进课程由外国专家授课,英国阿伯瑞斯特维斯大学承认学生在我校取得的学分,符合条件,经个人申请,学生赴英国合作大学学习2年,可同时取得我校和阿伯瑞斯特维斯大学的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广播电视概论、戏剧艺术概论、视听语言、广播电视节目编导、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摄影摄像艺术、电视编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纪录片创作、媒体研究(Studying Media)、电影研究(Studying Film )、媒体制作(Media Production Workshop )、电视制作(Television Production)、媒体粉丝学(Media Fandom)、短剧形象设计(Imagining The Short)、儿童与媒体(Children And The Media )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传媒公司、文化宣传部门以及其他媒体单位从事记者、策划、节目编导、摄像、编辑、撰稿、后期制作、剪辑等工作。

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音乐表演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较高审美情趣,了解当代艺术市场管理,具备音乐表演(演唱、演奏、舞蹈编导)、音乐评论、音乐创作、艺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是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项目学生由黄淮学院与英国阿伯瑞斯特维斯大学共同培养,核心课程由外国专家授课,英国阿伯瑞斯特维斯大学承认学生在我校取得的学分,学生可以赴英国合作大学对接连读。

核心课程:声乐表演,钢琴表演,舞蹈编导,表演与台词,合唱指挥,文艺晚会编导,基本乐理,和声与多声部演唱(Harmany And Counterpoint),表演分析(Analysing Performance),合唱表演(Ensemble Performance),独唱表演(Solo Performance)戏剧管理,经营与市场研究(Thearte Management,Administration And Marketing),音乐及其理解(Music And Its Contests),音乐作曲(Instrumental Composition),表演写作(Performance Composition),演唱角色研究(The Singing Actor)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音乐表演、编导及教学等工作。

环境设计(城市园林艺术设计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园林行业发展及市场需求,掌握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和花卉等企事业相关领域从事风景区、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艺术设计、园林设计、观赏植物学、园林设计基础(包括形态构成与表现技法)、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植物种植设计、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设计。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城建、园林、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城市绿地系统、各类公园、风景区、庭院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园林绿化、景观了设计企业、房产开发公司、建筑行业类企业、园林监理类、市政工程类、旅游规划等部门工作。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也为该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环境设计(建筑艺术设计方向)(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求,掌握环境设计学科的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获得环境设计专业训练,具备环境设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核心课程:建筑及环境设计基础、造型基础、构成、制图、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力学与结构、人机工程学、中外建筑史、环境设计、现代景观设计学、软件基础、中外工艺美术史、建筑装饰材料、场地设计、现代建筑设计理论与分析。

就业方向:能在设计院所、环境设计机构、房地产公司从事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居住空间环境设计、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与社区环境设计,在高等院校从事环境设计或教学、研究工作。

音乐学(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音乐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初步对音乐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社会音乐团体、科研单位和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核心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国音乐简史、西方音乐简史、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音乐作品分析、基础和声、音乐教学法、声乐基础、钢琴基础、中外乐器、歌曲编配与弹唱、音乐论文写作、合唱指挥、文艺晚会编导、舞台语言基础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应到大、中、小学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也适合在政府职能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从事文艺宣传、群众文化等与音乐有关的工作。

音乐表演(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音乐表演(演唱、演奏、舞蹈编导)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中小学从事音乐表演、文艺晚会编导及教学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并为本专业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核心课程:声乐基础、钢琴基础、声乐表演、钢琴演奏、舞蹈、舞蹈编导、中外乐器、钢琴即兴伴奏、表演与台词、合唱指挥、小乐队编配、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应用和声、中国音乐简史、西方音乐简史、文艺晚会编导、舞台表演艺术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应到专业文艺团体、艺术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相关的部门、机构从事音乐表演、编导及教学等工作。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专业素质,良好的文化与艺术修养,系统的广播电视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技能,具有一定创新创意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学校和媒体合作培养的模式。

核心课程:广播电视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视听语言、广播电视节目编导、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摄影摄像艺术、电视编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纪录片创作等。

就业方向:在地方广播电视系统、宣传和文化部门,以及其他媒体单位从事策划、编导、摄录、制作及新闻采编、影视创作、广告创作、信息传播等方面工作。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具备新闻播音、节目主持、采访拍摄、编辑制作等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本专业的特色是注重一专多能的培养,不仅重视对学生播音和主持能力的培养,还培养学生采访、拍摄、编辑、制作等多种能力。

核心课程:播音与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语言学概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

就业方向: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播音与主持、新闻报道、节目主持、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工作;在新闻网等新兴媒体行业从事播音与主持、新闻报道、节目主持、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工作;在传媒公司从事商业策划、礼仪主持、拍摄制作等工作;在平面媒体从事采访、写作、编辑、策划等工作。

招生计划

我校2015年本科艺术类拟面向全国部分省、市招收新生1960人。其中包括美术类、音乐类、编导类、播音主持类等共17个专业及方向,面向河南及省外的山东、河北、山西、甘肃、江苏、湖南等省市招生计划如下表:

专业名称

学制

招生计划

招生省份

美术学

4

150

河南、山东、山西、甘肃、江苏、河北等省份招生1460人

视觉传达设计

4

150

环境设计

4

150

动画(游戏美术、动画设计与制作、动漫文学)

4

240

环境设计(建筑艺术设计方向)

4

100

环境设计(城市园林艺术设计方向)

4

150

动画(合作办学)

4

120

美术学(合作办学)

4

100

美术学(产品造型设计 合作办学)

4

100

广播电视编导(合作办学)

4

120

音乐表演(合作办学)

4

80

广播电视编导

4

200

河南、山西、甘肃、山东、河北、湖南招生320人

播音与主持艺术

4

120

音乐表演

4

100

河南、山东、河北、甘肃、湖南招生180人

音乐学

4

80

注:我校将在校考后根据各省、市自冶区的生源情况做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详情届时请参阅本省、市招生办公布的我校艺术类招生计划。

考试内容和录取原则

美术类专业:(满分200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美术学、环境设计(建筑艺术设计方向)、环境设计(城市园林艺术设计方向)、动画(游戏美术)、动画(动画设计与制作)、动画(动漫文学)、动画(合作办学)、美术学(合作办学)、美术学(产品造型设计合作办学)专业。

一、考试科目为:素描(人物默写)、色彩(静物默写),共计2 门。

二、考试时间分别为180 分钟。 画具考生自备。

音乐类专业(满分120分)

一、考试形式:面试,3-5分钟,满分120分。

二、考试的内容及分数分配

1、声乐、舞蹈、器乐(三项任选一项),满分100分。

2、第二技能(副项)或才艺展示,满分20分。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满分200分)

一、考试形式:面试,满分200分。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1、自备文学作品朗读,满分50分,2分钟。

2、指定新闻稿件播报,满分50分,2分钟。

3、模拟主持,满分50分,2分钟。

4、即兴评述;满分50分,现场抽取材料或话题,根据要求,进行完整口语表达,3分钟以内。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满分200分)

一、考试形式:笔试,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考试内容与分值

1、文艺常识:50分。

2、命题编写故事:50分。

3、影片分析(提供视频作品):100分。

结果公布

我校向合格考生签发《黄淮学院艺术专业考试成绩单》,同时,将应试考生专业成绩报送考生所在省高招主管部门,并在黄淮学院网站公布(huanghuai.edu.cn)考试成绩及各省合格线。

填报志愿

专业成绩合格,获得我校《艺术专业考试成绩通知单》的考生,在普通高校文化考试报名时间内到户口所在地的招生办公室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参加美术类校考的考生可根据专业分与高考文化成绩参照录取原则综合考虑同时兼报美术学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动画(游戏美术)专业、动画(动画设计与制作)专业、动画(动漫文学)专业、环境设计(建筑艺术设计方向)、环境设计(城市园林艺术设计方向)专业。由于我校多年来艺术类专业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热忱欢迎艺术类考生填报我校第一志愿。

学费标准

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学、音乐表演、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美术学、动画(动画设计与制作)、动画(游戏美术)、动画(动漫文学):5700元/生·年;

动画(合作办学)、美术学(合作办学)、美术学(产品造型设计合作办学)、广播电视编导(合作办学)、音乐表演(合作办学):13000元/生·年。

录取原则

文化分达到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本科最低控制分数线,并获得我校专业合格证的考生,高考后根据文化分和专业分参照以下录取原则报考专业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