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0:11:0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专业课堂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171-02
一、引言
微电子学是一门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在学科发展的同时各方面的学术交流也日益紧密,这就决定了我们微电子学科的教学必须紧紧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增加和国际的合作和交流,并积极进行改革创新。近几年,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社会需求建立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实施分类教学[1],保证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学生运用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我们将《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专业课程,尝试“翻转教学”的模式。目的是探讨如何改变传统的授课思路与方法,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建立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二、翻转课堂初探[2]
翻转教学是最初开始于美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替代教师每天在讲台前讲课,学生回家做作业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教师们先准备好在线视频。学生需先在家看完这些视频教学,然后回到课堂上在老和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作业和开展讨论。这就是在美国日渐流行的被称为“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的创新教学模式。目前这种模式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应用于小学、初中、高中和成人教育。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不是视频取代教师,不是在线课程,不是学生无序学习。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与同学和教师一起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翻转课堂”具有很多的优点: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三、翻转课堂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3]
大学教育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程体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更要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此次的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施中,重点研究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活动的互动,教学效果的考核。
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要注重解决以下问题。
1.参与教学视频内容的编排。首先,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当然,这和具体哪门课程密切相关。目前想初步选择《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作为课程试点。在安排视频内容的时候,要考虑到和先修课程的前后关系和已有知识点的主次分配。参考了剑桥大学电气工程的整体课程设置,因此在内容上是和剑桥大学的课程体系为一体的。但在国内我院的课程体系和剑桥大学完全不一样,很多基础课程的内容安排有较大差别,因此完全按照剑桥大学的课程讲述会有很多知识点的重叠或欠缺。因此我们参考国外的教学大纲提出了很多改进建议,使得内容安排上更适合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2.研究课堂活动内容,充分利用网络的在线互动,增加学生学习中的时效性。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那么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课堂互动和讨论。全程保证有一半左右的学时用于课堂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线互动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我们能及时地给予指导。多在课堂讨论中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用启发形式诱导学生探索问题,引导学生与教师交流,创造环境让学生参与活动,思考,评价,验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师生之间共同发现、解决问题,互相启发,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和同学相互讨论、寻求帮助。翻转课堂扩展了我们与学生交流的内容。我们会更愿意去思考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4.建立有效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体系。以往的专业课考试形式和评价体系主要是根据卷面成绩。要想激励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必须对传统考试方式、内容和评价标准进行改革。摒弃简单的记忆型知识点的考查,而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重视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参与度、学习的主动程度、学习习惯的评价。采用撰写课题报告、资料查阅、互动交流、团队合作等多种考核形式,在理论考试中也要适当提高理解类、综合类的题目,提高试题的质量。鼓励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四、翻转课堂的实施
我院选择了《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作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包括了20小时的网络课程录像,6小时的网络在线答疑,6小时的教师现场讨论答疑。通过考核后取得该门课程学分。我们实施了如下一些做法。
1.根据我系的课程体系调整了教学内容。参考了国外大学的教学大纲基础上,大量删减了专业基础课中已经讲过的内容。比如量子物理和固体物理里的基础知识。同时多方面补充了专业方面的新进展拓展学生的思路。比如新材料、新器件及应用。
2.实现了网络教学的硬件设备准备。为了保证网络在线答疑的顺利进行,我系特开辟了一个专门的多媒体教室,安装好相关的软件,配备了基本的摄像头、话筒、电脑、显示屏等设备,保证了网络课程的开展。
3._展了学生调研和普及工作。在开课之前,广泛在学生中调研,主要是发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及时和学生沟通。详细介绍课程的内容和模式,激发学生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的兴趣。通过多方位了解,发现学生很是对此模式很感兴趣。
4.配备了专门的助教老师。为了这门专业课程,专门配备了我专业的一名南大毕业的老师,专业方向就是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而且还在英国留学两年,录制视频以及在网络讨论课上帮助学生间的英文交流,都完全没有问题。
五、总结与讨论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多元化的培养规格成为共识。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社会需求建立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实施分类教学,我院积极和剑桥大学合作,选择了一门专业课程,尝试“翻转教学”的模式,目的是探讨如何改变传统的授课思路与方法,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建立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参考文献:
[1]娄凌燕,等.构建高校双语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研究[J].商业经济,2012,(9):108-109.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3]林才英,赵杨.翻转课堂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1):80-81.
Flipped Classroom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FANG Yu-ming,LI Wei,WANG Jing,WANG De-bo,BAI Gang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247-01
反观现有的中职教育:对象――中职学生大部分是中考场中的失利者,他们带着挫折步入中专,思想波动很大,失落、自卑、彷徨,他们迫切希望再给机会,感受温馨的关怀,体验学习的快乐,迎接成功的明天。模式――居高临下的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压迫的接受知识;以成绩为纲、以同一标准评价不同的学生,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缺少评估,缺乏认识。两者之间极不适应,很难完成新背景下的教育任务。
在这种情形下,笔者从新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认为比较理想的课堂应有以下要素: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感觉到学习的内容既新奇又实用;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品尝学习的苦与乐;在学习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评价,每个人都看到成功的机会。就中职专业课课堂而言,关键在于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排除厌学情绪,实现自主学习。
1 创设快乐之源―― 情境
创设社区情境。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平等交流与和谐合作的互动过程,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多种”和“多向”的相互作用方式,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共同成长。在这种理论下,课堂就是是一个学习的社区,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作为这个社区的主导者,教师有责任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所以,在我的课堂,特别注意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强势学生与弱势学生的平等,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营造活泼、温馨的学习环境。措施:打破传统的教师角色观念,真正做到―― 教师是教学的服务者。任课教师要做“班主任工作”。
创设兴趣情境。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对学习的喜爱往往是由兴趣开始的,由兴趣而产生动机,由动机到钻研,由钻研到成功,并在成功的中提高兴趣,推动了学习的不断成功。专业课,理论是枯燥的,但它的应用是精彩的。例如:可以从收音机调谐选频来谈谐振电路,从学生随身听的直流电源来谈整流、滤波、稳压环节等等。
创设问题情境。基于问题式学习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方式,有利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比如在万用表原理中,可以先让学生看万用表的说明书,实际使用万用表来探讨组成、原理、使用注意事项等。在电机的控制中,也可先设计某一线路出现的某个故障,要求学生对此做出解释并动手解决,学生的任务是讨论这些问题,对这些现象做出解释,包括其中的过程、规律或机制等,并能解决出现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学习者要自主进行学习,从而理解掌握其电路原理。
创设认知情境。中专学生的基础及思维能力欠佳,感性体验能力较强,如何扬长避短,创设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习惯的情境,找到他们学习的切入点,有利于知识的意义建构,有利于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电动机的学习中,采用直接到工厂现场学习的方式;在交流电的旋转矢量表示法、交流电的相位关系等抽象概念时,可采用FLASH动画及EWB电路防真的形式,便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总之,创设良好的情境,解决学生不爱学专业课的问题,是实现快乐课堂的第一步。
2 引入体验、探究的课堂模式――快乐之本
传统教育依据的主要是系统的以课本为载体的学科知识,教师可以依据讲解将知识体系分解,按照循序渐进的程序,逐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从而忽视了创造性。学习观强调为掌握书本知识而学习,强调记诵与技能化训练,从而忽视了现实中的知识与个体的亲身实践;教学观强调服从与循规蹈矩,从而忽视了个体的特性与价值;评价观强调单一的总结性评价,肯定应试中的胜利者,当然也就忽视了多数失败者。表现为:知识成为一种东西,而学生成为容器,忽视了知识本身就包含了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学习时的情感、以及个人对知识的反思,也就是品尝不到学习的味道,没有遭受挫折时的苦闷,没有柳暗花明时的希望,也没有豁然开朗时的喜悦。以同一内容、同一标准要求学生,强势学生丧失进取动力,弱势学生很难体验成功的快乐。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探究模式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信息收集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建构知识,发展情感和态度,是真正学习方式的回归。所以在课堂别要注意学生的自主体验,注重情感和态度的培养。
比如在交流电路相量分析法教学中,设计探究课题为―― 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是分析直流电路的两个基本定律,可否在交流电路中使用呢?提供信息除了课本之外,还有用相量解决正弦量计算的实例,电阻、电感、电容在交流电路中作用的仿真电路等。(电容在交流电路中作用的仿真电路如下,学生可自主调节电路参数,观察分析)借助电子仿真软件EWB开展教学,直观的形象显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乐趣。
3 合理的评价是快乐的保证
职校课堂改革势在必行,以杜朗口中学、洋思中学为代表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改革,轰轰烈烈,如火如荼。课堂改革之风迅速吹遍全国各地,素质教育正掀起一场课堂革命,波澜壮阔。我们中职教育课堂改革也势在必行,怎么改?
一、更新观念
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30分钟,然后学生练10到15分钟,教师讲学生听,象作报告一样,学生是被动的,只有听觉神经在活动,十分钟以后听觉神经也疲劳了,就开始有人玩东西、打瞌睡了,也有一部分人就开始不耐烦了,如坐针毡。所以传统课堂单调性、单向性、单一性、被动性。今天我们要更新观念,变被动为主动,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先动。象训练小朋友爬树一样,大人扶他一把,指导他手抓那里,脚怎么踩。以学生的学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活动)30分钟,教师的教(点评、引导)15分钟,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把人的听觉、视觉、动觉等六大感官都调动起来,在动中学,不知不觉之中,时间已过,如坐春风。
二、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学生课前要查资料,课中要改习题、小展示、大展示,忙得不亦乐乎,所以效率高。何谓高效课堂?在一节课内学生学得的知识多,抬头率高,参与率高。高效课堂具有以下特点: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三动:身动、心动、神动;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三学:肯学、想学、会学。
三、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1、时间划分:10+30+5。
老师讲10分钟,交待重点、难点、布置任务,然后把课堂还给学生。
2、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学生预习10分钟,独学、对学、群学,学会本课主要内容;10分钟小组展示板书、解说,展示学会的;10分钟大展示,组与组对抗质疑,互相“Pk”,老师只作点评,最后5分钟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3、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4、实施步骤:五步三查。
五步:(1)自己学,找出不会的;(2)对学群学,学会不会的;(3)组长带头,人人展示学会的;(4)老师依据“出错的”组织反馈;(5)学生归位,整理学案,对子测评。
三查:一查学习进度、效果。教师只在各组间来回巡查,适当引导。二查展示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三查对子测评,整理导学案,完成习题,组内对子测评情况。
四、高效课堂在专业课中的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9-0140-02
一、引言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孟凡韶2009)。建构主义理论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了新的定位,。
就目前国内的研究来看,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上的应用多为理论探讨行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例探讨非常少。
本文拟从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课堂活动设计,分析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英语专业课堂上的应用。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英语专业教学现状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如果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模仿教师教学的方式来预习、上课,学生的英语技能就会得到很好的提升。英语技能的习得依赖于大量的实战练习,英语教学应该有别于其他学科,如果让学生只观看教师一个人的演讲和表演,并不能很快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英语教师应该把课堂时间尽量还给学生,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让学生从老师讲课的角度去预习,把预习当成备课,把课堂学习当作课堂教学,以教的方式学习,以教的方式促进英语学习的快速进步,这就是笔者正在探讨实验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的课堂设计模式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出精心安排。教学设计不仅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每一位教师对教学设计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这种理解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变化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围绕着怎样让学生尽量多地参与课堂活动,甚至走上讲台,以老师的身份来备课、讲课,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材内容的学习方式。
(一)设计理念
情境: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求学生预习的时候以能上台讲授为目标,这就给学生创设了预习的情境假设,学生准备的过程不是以平面的理解为基础,而是以先掌握再在讲台上输出的立体场景为基调。学生上台讲授的过程也为他提供了一个应用语言的情境,应用已有的知识展示新的内容,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笔者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考虑尽量能让学生协作起来,要求在课堂上的前30分钟任务展示阶段,学生必须与同学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这包括课下一起查资料、选材、排练,课上互相配合。40分钟的讲解活动的准备阶段也要求协作完成,课前的分工、预习要一起进行,主讲人要先给组内人员讲解自己负责的部分,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在课堂上展示。
(二)任务实施
笔者在近两个学期里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模式进行试验。笔者所带的班级是2010级的学生,30人,在一年级下期开始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方式。
首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改变观念,主动从教师备课的角度备课,要像老师一样考虑怎么讲才能让自己的学生听明白。笔者的探索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学生上台讲授和小组研究。小组研究是在学生上台讲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笔者80分钟的上课时间是这样设计的:
1. 30分钟的任务展示。提前把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2人一组,课下查资料做好准备,上课展示给大家,也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演示。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比较多样:模仿、配音、讲故事、书评、对话、新闻等,每一种形式在全班做过一轮之后更换新任务。这30分钟提前准备型的上台展示能让学生扩展所学的内容,接触课本之外的知识,组织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不同体裁、不同领域的话题和内容。通过这种长期练习,学生能真正地活学活用,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
2. 40分钟的课文学习。这40分钟的课文学习也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老师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把学生分组,每组5人,首先和平常一样要求每个人都仔细预习课文,但不同的是预习的时候有侧重点:小组成员分别负责讲解背景知识、课文主旨分析或者负责重难点单词解析、讲解新句型和新语法点。课堂上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学生上台讲授自己负责的部分。此时,学生成了老师,老师则退居台下,记录学生的发音问题、不当的讲授方式和应该注意改进的方面。
3.每节课留出10分钟的时间让教师进行查缺补漏,补充学生没有讲全面的知识点,从课文主旨的角度点明每一段的阐述方式,针对学生问题提出建议。
(三)活动评价
在30分钟的任务展示中,学生在语言应用的训练上受益颇多,既锻炼了语言的组织能力,提高了语言基本功,也锻炼了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所需求的在公共场合表达的能力,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备课,从坐在台下观看到走到台上讲演。
学生预习的时候不再局限于弄懂一定的知识点,还要考虑怎么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点讲给别人,让别人也弄清楚。在这个过程中,他必须要进行思考,对问题透彻分析,从高屋建瓴的角度来研究课文,这无形中会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综合逻辑分析能力,让学生脱离简单的预习,加快学生头脑清晰化,从而全面掌控知识。
这种课堂设计里呈现出来的最明显的缺点是学生上台讲演的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影响台下学生的上课质量。因此,更要把珍贵的课堂时间做最优化处理,设计出一个合理的课堂活动模式。
(三)改进:小组研究
在观察课堂活动的基础上,笔者分组与全班学生进行了讨论,汇合大家的意见,把学生上台讲课的方式改进成小组内共同研究,上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讲解。课堂设计如下:
1. 30分钟的任务展示。展示的内容、方式与开始类似,但学生准备阶段略有改变,所有小组成员一起商讨、研究任务,挑选代表轮流上台展示。这样就扩大了学生课下交流的范围,学生能分享的资源更广泛,互相学习、协作的机会也更多。
2. 40分钟的课文学习。小组成员不再上台讲解自己所负责的任务,而是在组内为大家讲解,并随时回答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其他成员也可以补充作答。各组学生探讨、互助的学习气氛非常热烈,大家畅所欲言,不放过任何一点疑问。此时教师在教室里走动,不打扰学生,但注意记录各组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顺利解决的问题。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全班学生还按照学号顺序每人负责一段文章的答疑。学生需要重点掌握所负责的段落,并准备回答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在课堂小组探讨的过程中,除了老师在走动,还有一名答疑的学生去各组回答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
3. 10分钟的教师指导时间基本和原来类似,教师从文章的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全局的高度出发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
经过改进后的课堂学习模式受到大家的一致赞成,学生反映小组学习能让他们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的次数也更多;不会的知识点可以随时提问,对文章的理解更透彻,更及时;与同学的协作机会也更多。
[ 参 考 文 献 ]
[1] Bruner, J. Acts of Meaning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 崔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2,(3).
【关键词】 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多媒体;方式;教师素养;学生心态
普通工科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具有宽厚专业理论知识,能在相应的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体系中, 专业课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环节,专业课课堂教学是本科教学的主要途径,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目标的实现。然而,在经济转型、社会需求发展,以及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波动的影响下,目前在专业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实际中,存在一些制约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条件得到了迅速改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最具影响力的变化,则是多媒体教学条件的全面引入,从认识过程的规律分析观察,认知过程要经历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几个阶段才能完成,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的补充了传统板书、口授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直观的感官刺激,增强理解与记忆效果。但是,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显现:多媒体授课、传授丰富信息的同时,如果在整个授课中连续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对学生掌握知识是不利的,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传授知识量的多寡,而应关注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多少;专业课程特点不同,引入多媒体的方式和内容,应该是针对性的,教师能否合理使用、教学素材的选取,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以屏幕取代黑板,没有更好的课件加入,授课变为“说课”,反而影响了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
二、教师的授课方式
在不断的研究和改革中,课堂授课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一直都是课程改革的话题,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方式多样,如讲授式、讨论式、练习式、自学答疑式等等。但是,就总体而言,课堂授课主要还是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组织方式,授课的特点是“广播”方式,即教师占据主要的话语时间,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正是存在这样的特点,在教学研究与实践中,教育者形成一个共识:在课堂授课中最应该添加的元素,就是与学生的互动。各类教学改革的中心之一,本质上就是要引入学生的能动性。在对本科学校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发现,形成目前专业课课堂教学仍然是单方广播式授课教学方式,主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分别加以认识。首先,是由教与学的规律、课堂教学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决定的,这要求常规的课堂授课应该以教师授课为主导;其次,与教师的授课习惯有关,某一个教师,在常年的教学实践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形成自己一套教学程式,只要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尊重具体某个教师的授课形式;第三,在课时方面,专业课课时在压缩削减,造成教师在授课中教学压力增加,需要更多的主导课堂,将大纲既定内容完成;第四,很多教学改革与实践尝试增加师生互动,建立学生在课堂的主导性,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和应用,但是这些教学实践的展开,与教师、课程、教学硬件设施有关,从专业课整体授课模式来看,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属于主流教学形式。综合以上对专业课程授课模式的分析,可以发现,既要承认传统广播式授课的合理性,又要看到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体现在,符合认知规律、激发学生能动性的、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应该引入课堂;可行性体现在,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可以为专业课教师所借鉴,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鼓励教师积极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到课堂,丰富授课方式。
三、专业课教师的素养
当前,普通本科院校专业课教师的门槛学历,都达到研究生及以上,专业知识背景应该是符合教学要求的,而倍受重视的教学改革建设,使得教师在授课方法方面,普遍加强了内容的丰富与革新,但是现实中还有两方面需要引起重视。第一,在现阶段绩效考核管理的面前,一些教师的授课态度受到了影响,将更多的精力转向了科研方面,存在对本科课堂教学的“但求无过”思想,使得教学中,出现教学条件、技法在更新提高,而学生的认可度却没有同比的变化,问题出在哪里了呢?这就是教学的心态,教师的教学心理状态和情绪,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而另一方面,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状态的分析,也同样影响知识的传授。提高对教与学两方面心理状态的分析,更需要的是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责任心,更需要管理导向对课堂教学的支持,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在积极的调整政策,例如陕科大设立的“本科教学优秀教师”奖。第二,作为工科的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传递的不仅是书本上的内容,还应该包括最新的科技与应用信息,与时俱进的更新授课内容,将行业的最前沿动态带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要参与科研,具备良好的专业领域工程背景,更需要教师能将科研与工程中的成果、案例,合理转化为教学素材,这方面的素质提高,专业课教师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
四、本科生源的变化
科教兴国、教育优先,我国高等教育战略的调整,改变“精英式教育”转而实行“大众化教育”,促成高校扩招,从国家和社会发展角度看,扩招显然利大于弊,但是在一线任课的教师,也明显感受到了扩招后,近些年本科生源质量方面发生的变化。由于扩招,引起教育资源短缺,特别是师资相对不足,合课的班级数增加,一些互动教学内容受到限制,教师被迫更多的使用“广播式”教学;原有质量的生源被更有影响力的学校录取,普通院校相当于招录了扩招前专科水平的学生,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碰到了许多实际的问题,例如学生对知识点的领会与响应、课堂讨论的展开等,生源质量的下降,是对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影响;而广泛受到诟病的应试教育,在学生身上也难以消除,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还保留着中学生的特点,学习被动、关注分数,只是为了完成一门课程而学习,不能将视线投向知识与能力的提高,积极主动地投入精力到某一专业领域中,造成知识板结,缺乏相互联系,阻碍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学生心态的分析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那就是当今学生在面对专业课程时的心态。受到整个社会气氛的影响,在学生中,也弥漫着一股学习功利化的气息,笔者称之为“快餐文化”,其含义是指,希望快速成功,而忽视内涵的修炼。面对专业课程的心态,则表现为更关注成绩、关注实用性,忽视了本科阶段学习的本质是知识平台的建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未能清晰地从整体上认识学校的课程设置,以点带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专业课程、对课程内容存在选择性,以“有用”与“无用”作为学习兴趣的引导,这样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
六、结语
本科生的课堂教学,从本质上看,仍然属于传统授课方式范畴,这样的教学方式注重体系化、全面化知识的传授,以教师为中心。但是另一方面,作为工科专业类课程的教学,又必须紧贴科技的前沿,用丰富的内容感化受众,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积极的参与者,把枯燥、深奥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为此,在完善教学改革的工程中,首先需要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不断的分析、探讨,发现事物本质规律,再依此为基础有针对性的实践改进,提高本科教育教学水平,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这方面,还需要专业教师进行不断的努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牛静静.扩招后高校教学质量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教育教学论坛,2013.39.
[2] 邓铁军.大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13.1.
职业能力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深入了解和全面分析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现状和问题,是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条件,为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中职教师应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一、毕业生职业能力跟踪调查分析
针对2012届电子技术应用毕业学生展开一项调查,对毕业生所在工作单位及企业发出了76份“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到目前为止,回收表格73份,回收率为96.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优秀率(很好)约为15%,较好以上的占32.9%,称职率接近40%。根据用人单位的回函信息,我们意识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应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他们的敬业精神、业务能力、专业知识、动手能力、人际关系等等,是他们能尽早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电子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但目前中职学生就业巩固率低,难以适应岗位的要求。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分数过低,致使部分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各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这些毕业生由于文化理论知识不足、电子技术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以及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较少,所以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如:看不懂电路图、不熟练操作和使用常见电子仪器等。目前社会和企业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主要分布于各类企业和私营商业企业,主要要求是懂技术,职业道德好,心理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据调查结果说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社会所需的专业之一,有一定的市场潜力。企业要求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较强的专业技能,要求学生既具有动手能力,又获得多种职业技能证书如普通话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但是事实表明,我们的学生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他们没能力,怕吃苦,眼高手低,使得其成为被淘汰的对象,因此,当前的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已是刻不容缓。
三、培养电子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职业能力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的个体能力,它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地发挥作用,其中任何一种孤立能力要素都难以完成职业活动。面对不同的要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1.社会适应能力。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心理素质较弱,相对缺乏适应社会变革形势,特别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中职学生步入社会较早,心理上对工作岗位还不能适应,因此职业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不同方式、不同类型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体会到适应社会的紧迫感、危机感,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如在电子实训课上就可以不失时机的灌输企业文化,企业理念,进行5S教育,是学生步入实验实训场地就如进入了生产车间,在实验室的设计和布局上也要有相应的观念渗透,让学生有一个过渡的过程。
2.动手能力。
中职教育应把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作为特殊要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对于电子专业的学生加大实验实训的力度,是提高动手能力的关键,目前我校正实施的项目教学法,每一阶段都要进行一个实训项目,每周都要做一次实验,大大提增加了学生实践时间,对于他们动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他们将来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3.市场竞争能力。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竞争,个体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我们培养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技术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学会包装自己、推销自己,使自己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同时,要使学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增强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紧迫感,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竞争实力。在我校的电子实验室会看到这样的标语:“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时刻提醒学生社会竞争的激烈,不断对自己充电,不致被社会淘汰。在课堂上开展小组竞赛机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研组积极开展学生竞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4.开拓创新能力。
中职电子专业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在课堂上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开发学生潜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产品开发能力,学生在校期间,鼓励学生制作电子小报、电子产品小发明等,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也正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目前中职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社会活动少,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和能力的锻炼;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课程教学质量需进一步提高;教学设施不足等等,这些都有待与我们进一步改善,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专业课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教师的讲授或提问,多数学生反应冷淡,甚至沉默不语,缺乏应有的应答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上反应冷淡反过来又影响到教师的教学,造成教师教学情绪不高,缺少激情,课堂气氛沉闷,没有生气和活力。学生在沉闷的课堂中更感到学习索然无味,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通过和学生座谈了解情况并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
从学习积极性来看,由于在初中学业上所遭受到的挫败感,这些学生心理上普遍感到自卑,对老师的教育教导易产生逆反心理,入学以后往往持混日子的态度而缺乏自觉进取精神;再从学习能力来说,由于他们在初中阶段对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能够基本掌握,再加上这些学生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普遍比较低下。因此,对于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说,学好专业课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二、教师方面
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依然采用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整齐划一的教学进程,没有考虑到学生能力上存在的差距,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导致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觉得学而无趣。
分层次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的现状,来安排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各取所需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矫正,调节协调教学要求和目标,将教学要求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中的易变因素,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对低层水平学生应“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 对中层水平学生要“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 对高层水平学生最好是“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使各层次学生产生接受效应、共振效应,达到分层发展的目的,这是因材施教的一种基本思路。分层次教学,从操作上看,教师的工作量几乎增加了一倍。
(一)充分备课是基础
教师在充分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教材,科学处理教材,在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组织教学、备作业练习、备教学评价上狠下工夫,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知识起点。以教师之主导作用促使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以双边活动作桥梁,沟通教学渠道。教学实践证明,对于学生学习基础构成较为复杂的班级,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比例,把握合适的教学起点,不断改良和优化其学习品质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的重要基础,也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对象的分层
分层教学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和目的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班级学生的上课反应能力、操作能力、智力因素、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至少把学生分为 ABC三个层面:C层面的学生学习主动,理解能力稍微强些。B层面和C层面与 A 层面的学生对比应有明显差异,即每层面各不相同,特征明显。教学的出发点应考虑A和B层面的学生要求,对C层面的学生提出掌握所授内容的最低要求,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在于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段学习目标,以使不同的学生能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所以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依据课本,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学生层次,举一反三,要求B层和C层学生分别掌握。即C层学生是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目的;B层学生是在保证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兴趣;而A层学生则是在基础知识较为熟练的基础上挖掘潜能。例如:教师在备课中,设计《循环结构设计》这一章节学生掌握的目标时,对于C层的学生只要求单循环结构;对于B层的学生要求稍微高一点,即两层或三层循环嵌套;而对A层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所有的循环嵌套。
(四)授课内容分层
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教师在讲解一个知识单元时,既有面向全体同学必须掌握的双基知识,又有兼顾好、差生的点拨提高和知识铺垫。瞄准不同层次学生来实施教学,用课堂提问和操作演示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因人设问、分层设题的办法进行。比如,教师在讲VB数组这一章节时,让C类学生回答一些一维数组的定义、命名及应用这类概念性提问,多做一些数组难度较小的操作练习;让B类的学生回答一些静态多维数组中需认真思索的问题,做一些静态多维数组或以下难度适中的阶梯性操作;让A类的学生多做一些动态多维数组等难度较大的综合性练习。这样才能够做到共同进步,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是提高考试成绩,提高合格率的有效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分层
因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所授内容要求不同。每学完一部分知识,老师都应把新学的知识迁移到习题和上机中。通过练习和实训,不同层次学生实现的目标不同,必须采取分层推进法,即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要求的练习和实训,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因而老师布置作业也分 A、B两类,A类是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巩固双基、培养能力、形成技能。B类是顾及好生延伸所学知识,提高知识的深度,灵活掌握双基知识。
总之,分层次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且,分层次教学还有利于创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公平民主的育人环境,有利建立协调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完整的人格,促进个性充分协调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22-02
一、实践教学
1.生活中想到的实践教学。小孩子成长过程中,对数的认识过程非常有趣。对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子,问2+2等于几,他一定不知道,但要问2个枣加2个枣等于几个枣,他一定会告诉你是4个。还见过一个三岁多的小朋友,把中午在幼儿园吃的五个小包子直接说成吃了两个半,原来自己家的包子比较大,而幼儿园的五个小包子就相当于自己家的两个半。小朋友的直觉让大人惊讶,也让我们这些从事教学的人思考:是什么让小孩子给出正确答案的呢?我想应该是他有限的生活实践。
2.什么是实践教学。从上面的小例子可以看出,与实际问题相联系的理论更容易被接受或理解,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这个其实是认识的基本特点。大脑中形成的观念、逻辑从来都是来自于客观存在及客观实践。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早就指出:脱离实际,会使学生的思维“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毫无用处地折腾……学生的意识已经变成了正在干涸的小湖泊,它已经跟思维的永远生机蓬勃的源泉——即各种事物和自然现象的世界——隔绝了。”为此,他提出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定义是指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获得包括职业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的职业从业能力,并且有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主要的实践教学形式有:参观、调查、练习、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是不容忽视的教学手段和环节。
3.大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大学里,多数专业课要在48学时内完成。每门专业课自成体系,有其要解决的一大类问题,需要用其独特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要在短短的48个小时内掌握一套特定的知识体系。目前,在时间紧、学生多的情况下,很难走出课堂,去与一门课所对应的实际直接接触,导致教学很容易抛开实际问题,直接拿来概念,搭上定律,建起一个漂亮完美的知识构架,老师讲起来严丝合扣,学生学得有板有眼。这种教学面临的后果可能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茫然,有时老师也是茫然的。例如,在讲到半导体器件物理时,一个简单的pn结,就可以制成开关管、整流器、稳压管、变容器、阶跃恢复二极管、发光管、光敏器件……课堂教学中只能从理论上对这些器件作出区分,没有办法让学生直接从电路中识别不同二极管的表现,从而加深理解。这直接导致我们的学生在走入企业后,普遍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充分结合实际,这种适应过程会短一些。
二、习题也是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
1.习题承担起实践教学的任务。在上述所列实践教学的几种形式中包含有练习,如果把习题做为一种练习的话,这是唯一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的实践内容。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环节,它的作用与其它形式的实践教学相比,往往被忽视了。现在在学生数量增加、安排课堂外的实践教学有困难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习题的作用,也可以起到加深对理论理解的目的,我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对此深有体会。以下是几个例子:等温等压过程中Gibbs自由能最小时系统达到平衡。这个概念用了多年,可是Gibbs自由能的意义在哪里,并没能真正理解。只是最近,在研究材料生长的热力学过程时,回到材料热力学的书中才深刻理解了这个能量的引入。当研究一个孤立系统中的某一部分时,其在等温等压下进行的自发的不可逆过程一定是其本身Gibbs自由能降低的过程。再举一个例子。当年在讲到小概率事件即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这一概念时,老师不紧不慢地举了个例子——一个猴子在键盘上打字,结果呢,打出了一本教材——老师话音刚落,整个教室一百多号人哄然笑了起来,而老师也不禁有些得意。至今记得老师戴着老花镜在讲台上踱来踱去的样子,连并这个概念也一起记忆至今。还有一个是我自己教学中体会到的事。扩散方式有二种:固定表面源扩散和有限表面源扩散。一般地交待完二种方式的微分方程、边界条件及解,给出表面杂质浓度和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就算讲完了这部分内容。有一道题,问有限源扩散法进行结的二次推进中,结深与第一次固定表面源扩散杂质量的敏感度。这道题看起来不起眼,但背后包含着很多信息量。除了能对二种扩散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外,还提供了关于浅结扩散的解决方案。没有实践,提不出这样的问题。
2.国内外的习题课。看了节麻省公开课,他们的课程由lecture和recitation两部分组成。在lecture中由主讲老师讲述,在recitation中由助教回答学生的任何问题,应该相当于我们的习题课或答疑时间,这个对学生也是固定的,不是可去可不去的。在我大学读书期间,不论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基础课还是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数字电路、模拟电路这样的专业课,都安排习题课及答疑,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学楼每一层都有一个小房间,主讲老师和研究生在这里答疑。由于习题课老师(多由博士研究生承担)与学生年龄相仿,接触比较多,二者可更好地沟通。但现在,少见这样的习题课。我一直承担专业课的教学,曾经不重视这个问题。近年,我做了点调整,基本每二周都抽出一个小时时间,专门做练习题及解答学生的问题。再加上课后作业。效果比以前好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明显提高。
三、让习题承担起一部分实践教学的任务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用习题来承担起一部分实践教学的功能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习题课在中小学阶段很好地被用来作为掌握知识的手段,在大学专业课教学中,习题同样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有助于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整体把握,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有些习题就是研究成果的体现,是实际问题的抽象或概括。要发挥习题的功能,习题的选择非常重要。尤其是大学专业课的教学课时本来就紧,课上用于完成习题的时间是有限的,当然课后也可以安排些习题,但不易过多。这时需要老师进行选择,让习题发挥作用,通过习题的解答加深其对专业的理解。比如,二极管电阻,教材中只给出了微分电阻的定义,即r=(dI/dV)-1,可是(I/V)-1也是电阻的概念。不通过习题的进一步分析,学生记住的只是概念。通过习题,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到微分电阻用于小信号电路,与二极管工作频率有关,而(I/V)-1是静态电阻,用于二极管静态工作点的分析,它决定的是二极管的功率特性及开关特性。当然专业课的学习,首先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理解课程的核心内容,习题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有一种现象是学生为了考试,把习题当成主要的学习内容,忽视了对课程整体的把握,这个问题是当今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有时会遇到的,需要防范。
专业知识是合格人才必需具有的基本素质。专业课教学也是实现高校的三大任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的基础。在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之下,最大限度发挥习题的作用,是实现实践教学目的、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论文摘要:兽医课堂教学是我国兽医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何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现兽医专业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是我们这一代兽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本文就兽医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探讨。
兽医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取决于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转变,为了确保兽医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必须开展全方位的整体改革,改革的重心是兽医专业的课堂教学。
一、实现教学重心由教向学的转变
兽医专业课堂上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在课堂上把学习主体的自觉性、主动性激活,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因此兽医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习,激活学生,激发灵感。这样就要求兽医专业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备方法,以何种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来引领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重组,这是我们兽医教学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这要求我们亲身践履,亲自下水,以我们的实践和努力来实现课堂教学重心的转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轴心转变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课堂教学重心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等于教师可以不讲,教师要少讲、精讲,以经典的导读语引导学生入境,让学习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感受课堂学习的乐趣,学并快乐着。
二、实现课堂重心由讲向导的转变
兽医专业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调控者,但不等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要提高教学质量,兽医专业教师要将改革视为己任,担负起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不能承继呆板的古老的学究式的授课方式,将自己当做一个知识的转换器,机械地吸人并输出,在课堂上无视学生的情感接受而将学生视为被动的接收器。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兽医教师就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钻研教材,占有丰富的资料,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才能在课堂上放开手脚,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才能敢于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敢于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并提出置疑问题。课堂重心由讲向导的转变,使教师任务更重了。教师要对知识有整体把握和调控的能力,对学生有引导和激活的能力。这就是教学的艺术,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终身的课业,要常修常练,不断更新,方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三、实现学习重心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传统的兽医专业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而学生在课堂上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任务就是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是“高分低能”,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兽医界的有识之士早已看到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力主兽医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激活课堂,点亮智慧,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四、优化兽医专业教学目标
兽医专业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兽医专业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来定向控制的。教学目标通常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指引学生学习等三方面的定向功能。因此优化兽医专业教学目标功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兽医专业的教学中,我们始终以目标教学为中心,不仅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的知识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而且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准确恰当地制定教学目标。在制定目标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有效把握教学内容。第二注意教学目标陈述的准确性。不能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而混淆了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变化的区别,真正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定向功能。第三,要保证兽医专业教学目标定向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设计都要瞄准目标凡目标要求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当堂完成,并实施当堂检测,保证大面积达标,否则,课堂教学将陷入随意性、盲目性。
Flash教学一般都在高一学年开设,对于高一的学生,一些学生对专业课、对软件了解很少,或者说根本就没接触过。所以,我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拿出15~20分钟来详细介绍软件,从发展到应用,最后拿出一些用这门软件制作的界面和实例。
二、在新课当中注重导入
在Flash教学中,要注重新课的导入。比如:我在给学生讲实例圣诞树的时候,我问了大家一些问题:“大家知道每年的12月24日是什么节日?”学生会回答:“圣诞节!”“圣诞节,同学们会联想到什么?”学生会说:“圣诞礼物、圣诞老人、圣诞树……”此时,我再拿出实例效果。在这个前提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课堂上三分讲七分练
职高的专业课教学中注重的是技能的训练,在实例讲解中要点到为止,结合新工具时,要强化注意事项和技巧。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在练习实例的时候就会把这些技巧应用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工作效率。七分练在于大量的时间用来练习、研究,可以互相讨论把实例加以修饰,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以小组形式进行评价
在教学中,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进行练习。练习的形式是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的。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一节课下来,有的组得了满分,有的组差了一分,这样在竞争中形成了对比,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了提高。
五、定期进行作品比赛
每一学期的期中我都会在每个班级进行一次作品比赛,比如:可以做节日贺卡、公益广告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09级有一个叫李××的同学,在比赛中,他以一首歌作为背景,做了一个MTV。有字幕、有转场、有镜头移动等,这位学生的作品当时获得了一等奖,并挂在了网站上,正因为他的作品在网上的点击率如此高,学生更加坚定了学习目标、有的学生还以他为榜样,拜他为师呢!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高中美术专业课教学日益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的珍视,教学质量也在逐年提高。但总的来说,高中美术专业教学也面临空前未有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本身的短缺,观念要领的迂腐与落伍……
高中专业美术课与别的课程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没有固定教材,没有固定的教学目标,完全是老师自己把握。凭借的是教师的业务素质以及对艺术的理解,还有以往的教学经验。三者应该是有机的结合,才能促使学生潜力得到高效的发掘。前两项是自己业务的基础,而教学经验则是自己多年来教学心得的总结。
多少年来,专业教师一直遵循的是“老师讲理论,学生做画,老师改画”这样一条多少年不变的路子。专业好点的教师,还能自己做范画,学生还能学到直观的方法。最劣的是有些教师夸夸其谈却根本不能做示范,没有实践的经验。这肯定是误了学生的前程。
二、教改的措施
我工作至今已整整七年。前三年由于自己刚刚工作,一是不敢妄动,再者是缺乏经验,所以也是平淡带过了一届专业生,并无新的收获。第四年开始,自己就在琢磨如何开展专业课的教学改革?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了下一届专业生的课程。一,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能迅速地解决问题,使学生专业成绩迅速提高。二绘画有没有像数学、物理这些理科那样有效的公式呢?
大家都知道在理科学习中,无论数学还是物理化学都有一定的公式,只有记住了那些公式才有可能把相应的题目做对。那么,美术当中难道就没有公式可言?也就是说发现了毛病应该用哪个公式解决呢?
经过两年的学习、摸索研究我得到一些初步的结果
第一, 通过学生经常、反复观看平时经常出现问题的作业,让学生知道自己画的毛病所在。他们在平时上课中能经常性的检查自己是否存在这些问题并改之。
第二, 针对学生普遍的问题,我根据自己画画的心得,和几年来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针对问题一步到位解决问题的“公式”,并提炼成顺口溜的形式,让学生来解读。学生根据自己的毛病可以顺利的找到顺口溜中所对应的解决办法。
例如,当学生感觉物体的体积弱时,学生清楚的知道加强交界线。它所对应的“公式”是-----“感觉物体体积弱,用色加强交界线”。
例如学生感觉画面的前后空间拉不开,学生可以顺利的找到-------“后暗前亮明度分,后冷前暖关系明”这样一句“公式”,问题也就迎难而解。
利用这些“公式”的前提是学生能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即使是学生自己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老师只要说一句“体积弱”,学生也能明白应该如何去改。经过多次的重复训练,学生会针对这些常见的问题,根据老师的“公式”来审查自己的画。同样能达到学生自我提高的目的。
“公式”法不仅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绘画者,对那些刚刚学画的初学者也同样有效。因为初学着更容易出这些错误。而老师根据这些“公式”可以使学生的问题迅速解决。
如初学者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构图没有空间感。老师只要用---“构图主体上沿占,横面定要大于竖”这个“公式”问题立刻得到解决。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三、教改的结果
经过学生们经常性的审美锻炼,或说画中毛病的自我审查,逐渐地学生经常性犯的错误减少了。画画的感觉大大提高了。主要原因是他们自我审查问题,并能迅速解决遇到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会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喜欢美术。而不是逐渐的对美术失去信心。这种自我审查并迅速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提高起到良好效果。
接下来的三年,我又带了一届职中美术生。其中80%的学生根本没有学过美术。(在刚入学时,当时王志宏校长和许主任也都亲自调查过)并且男生极少。到二年级根本就没有了男生。可是将来高考要画男生,这对这个班的学生来说太不利了。我开始用这套方法训练学生。由于学生确实没有基础,教起来老师很费劲儿。但是我并没有灰心,还是按照自己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让学生进步。两年半后学生高考成绩出来,两个艺术班成绩最高的专业分出在了我带的班里。虽然他们成绩在全省不算太好,但两个班相比这个班成绩的提高也应是理想的。因为普高班的学生,一是除了正常的专业课外,每天晚上、每个星期天都加课。而我带的班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经济条件不好。所以星期天没有再上课。二 是我们班没有男生而普高班不存在这种现象。三是普高班的学生是经过全省专业考试的好学生,有个学生中考分数超过了180分(这是我招来的学生)而我带的班都没有参加过中考的测试,或是没有过。水平很低。所以我说我带这个班成绩的提高属于较为理想的。只是基础太弱没有拿到全省更好的成绩。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高中美术专业课,也应该改变多少年不变的老传统;应探索一种适合学生发展、提高、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替代传统。我个人感觉“公式法”在实践中的运用行之有效。但是自己知道它的不完善、不成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自己希望能有条件继续把它做的更加成熟、完善。
最后付上一组专业课(水粉)中按绘画步骤总结出的“公式”,以顺口溜的形式展示如下:
构图主体上沿占
横面定要大于竖
迅速铺出大关系
不可小笔太罗嗦
后暗前亮明度分
后冷前暖关系明
注意整体色调统
局部冷暖要分明
感觉物体体积弱
用色加强交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