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0:06: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公司税务管理情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引言:
对于房地产公司而言,税务问题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房地产公司进行税务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准确判断税务风险,是保证税务质量的重点。因此,加大研究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的成因以及对应的完善措施,使公司及时躲避税务风险的同时,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发展。
一、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的成因
1.内部因素(1)公司管理机制不健全对于大部分房地产公司而言,市场融资渠道单一、投资行为的开展比较困难、公司生存压力极大等是主要问题。根据对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的有效应对策略展开的大量实际调查研究能够明确了解,在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大部分房地产公司对收入的提升极其重视,从而,使部分收入被忽视。这样,企业必然存在高税收的风险问题。此时,如果对这一部分的业务没有及时关注,很可能会导致房地产公司出现经济亏损情况,最终,出现税务风险问题。(2)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不足房地产公司过度重视经济效益的情况比较普遍,反而不具备准确识别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的能力,并且缺乏对税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与此同时,一部分房地产公司的领导层对税务筹计划、税务管理、税务风险防范具有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对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的有效应对策略展开的大量实际调查研究能够明确了解,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房地产公司的税务工作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制约房地产公司相关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3)公司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一部分房地产公司的管理人员具有的专业素养并不高,很难准确判断和预测一部分潜在的支出,导致相关成本控制工作无法有效开展。根据对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的有效应对策略展开的大量实际调查研究能够明确了解,这样,房地产公司在进行融资和投资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产生额度较大的税务支出,从而,导致房地产公司相关税务工作存在较大的风险,制约房地产公司的正常运营。
2.外部因素根据对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展开的大量实际调查研究能够明确了解,之所以房地产公司会存在税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地产公司的内部因素,然而,外部因素也具有较大的影响,而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从我国的税收政策以及房地产市场这两个方面呈现出来。目前,我国税收政策的变化情况比较频繁,而大部分公司并不具备专业税务人才能够全面掌握这些税收制度。因此,房地产公司在进行判断和预测时,缺乏必要的灵敏度,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应对税收的变化,从而,无法为企业制定科学、有效的避税制度,使房地产公司无法有效躲避税务风险。
二、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的应对
1.提高房地产公司对税务风险控制的意识根据对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的有效应对策略展开的大量实际调查研究能够明确了解,想要保证最终的防控结果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房地产公司自身必须具备有效控制税务风险的意识,从思想上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而言,是一项具有较高技术要求和专业要求的经济行为,不仅对相关纳税申报人员与会计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还要求房地产公司自身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因此,房地产公司为了能够具备较强抵御税务风险的能力,应该将提升公司整体素质作为重点目标。传统房地产公司在面对税务问题时,往往只能依赖财务部门,房地产公司其他部门无法发挥任何作用,导致房地产公司无法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应对。为了将这个问题有效解决,房地产公司必须保证当面对税务风险使不会只依赖财务部门,而是要将房地产公司各个分公司、部门、小组的管理人员集中起来,进行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控制意识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学习各种措施和制度,保证在后续房地产公司的日常工作中,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对应和规避。第二,为了保证房地产公司能够有效躲避税务风险,还必须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这是因为,房地产公司的决策层和管理层只有明确法律法规的要求,具备了正确的纳税意识,才能保证税收筹划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有效控制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房地产公司要完善会计核算工作,依法取得和保全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为税收风险的控制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第三,房地产公司在进行税收风险防控的时候要考虑到公司的整体利益,要合理评估税收筹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税务风险的防控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部门,也是要遵从企业价值最大话的原则的。在进行税务风险的预测时,除了要考虑到个别税种的高低之外,还应当进行整体税负的考虑,要进行公司整体纳税负担轻重的考量,以公司整体的利益优先,来进行税务风险防控方案的筛选和实施。
2.掌握相关税收政策根据对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的有效应对策略展开的大量实际调查研究能够明确了解,想要保证房地产公司能够明确掌握相关税收政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房地产公司必须明确了解市场实际情况和自身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税收政策,合理调整公司的税收筹划工作,为公司量身打造一套合理、科学的税收制度。房地产公司还要明确了解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使房地产公司能够具备躲避税务风险的能力,从而,为房地产公司合理合法避税奠定基础。其次,为了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公司税务筹划工作的和理性和有效性,房地产公司全部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不同程度的财务管理知识。在此基础上,加大重视税收政策的变化和调整的力度,结合不断变化的税收政策内容,合理调整税收筹划制度,使税收筹划的机制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再次,在信息技术逐渐普及的环境下,房地产公司还应该结合市场需求、政策要求、自身需求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税收筹划信息系统。通过对本地区房地产公司税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全面分析和掌握,结合税收筹划信息系统,全面搜集和整理税收相关政策。这样,能够使房地产公司能够在税收政策发生变化的第一时间,敏锐察觉、及时发现。从而,及时调整房地产公司的税收筹划方案,从而,使房地产公司能够准确躲避税务风险。最后,房地产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税务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深入挖掘税收相关利益增长点,从而,使房地产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标顺利实现。
大中型集团公司根据需要,可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隶属于集团财务部,集团本部及各子公司应设立专职人员负责税务管理工作。集团公司税务管理职责:制定和完善集团公司税务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审核各类经济业务的税务处理流程;服务、指导、协调、监督各单位的税务管理工作;对子公司的税务筹划工作进行论证并促进实施;建立与税务部门良好的沟通渠道,形成和谐的税企关系;负责集团本部的纳税申报及日常税务管理工作。子公司税务管理职责:执行集团公司税务管理制度及流程,对本单位的各类经济业务进行税务审核;负责本单位的税务登记、税务核算及申报;负责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及筹划;负责本单位税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对本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涉税问题进行把关,在重大经济业务活动发生前与集团税务部门协商沟通和汇报,防止出现重大涉税问题。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其他业务部门应配合财务部门制定业务流程中的税务处理流程,并执行税务处理流程的规定。
二、税务登记、税务核算、纳税申报及发票管理
(一)税务登记方面
集团新设子公司办理税务登记前,应及时报告集团税务管理部门,由集团税务管理部门根据税收征管范围及税收优惠政策的有关规定,指导子公司选择合适的地区进行国、地税登记;子公司因经营场所变动需变更征管范围时,由集团税务管理部门指导、协调办理;子公司宣布歇业或清算时,原则上应先对清算过程中存在的税务问题解决完毕,再办理税务及工商注销手续。
(二)税务核算及管理方面
子公司应做好税务管理基础工作,依法设置账薄,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避免出现如兼营行为没有分开建账导致从高征税,核算不清导致核定征税,缺乏有效凭证导致企业所得税汇算调增损失。子公司应充分考虑税务成本,事前对发生的各类经济业务进行税务审核并积极进行税务筹划,事后对纳税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出税收异常变动的原因,从而达到合理运用税收法规节约税收支出之目的。税收核算要严格按照税收法规和会计法规开展,当公司税收筹划涉及到调整税收核算的,应按照税收筹划要求进行核算;对经济事项的处理涉及到税法和会计法中不明确之处,或税法与会计法之间存在冲突时,应作出一个合理选择。
(三)纳税申报方面
严格执行纳税申报流程。集团公司及子公司税务会计每月依据应交税金明细账与相关涉税科目等资料填制纳税申报表,经主管领导审核无误后按规定上报,同时办理纳税申报手续。子公司需延期申报时,应按有关规定向税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在集团备案。
(四)发票管理方面
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领取、开具、接收和保管本单位的各类发票。在经济业务运行中,应按发票使用规定,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开具和取得合规的发票,严格杜绝跨期发票或过期发票列支成本费用;避免业务人员人为压票影响增值税抵扣和不能按期抄报税的情况。
三、税务报告及档案管理方面
子公司应建立税务分析报告制度,加强税务档案管理,定期对本单位税收实现情况进行分析,建立本单位税负率标杆。当税负出现异常变动时,应及时分析并向集团税务管理部门提交税务分析报告。子公司应及时整理、装订本单位的税务报表,对每年所得税汇算中调整的明细事项,应建立台账进行管理;对每次国、地税稽查中出现的问题,要专项整理归档。税务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办理税务资料、档案的移交手续,按照会计法规要求,实施监交。
四、财产损失申报和所得税汇算
集团本部各单位应及时向集团税务部门提供有关纳税申报的资料,承担税款;集团本部单位的各类资产损失(坏帐损失,投资损失,存货跌价损失,固定资产处理损失),在年终由集团税务部门负责收集清单,报董事会申请核销,经批准后向税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集团本部各单位在对各类资产进行盘点的基础上,查明损失原因、分清损失的责任、完备损失的原始手续、资料,准确计算资产损失的计价金额,需做进项税转出的按要求转出。按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参与合并纳税的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在年终时按照集团公司财务部统一部署进行所得税汇算工作,股权发生变动不再符合合并纳税条件的,应及时将股权变动情况报告集团公司财务部。子公司进行财产损失申报、所得税汇算需聘请税务中介机构时应服从集团统一安排;各单位聘请中介机构作税务顾问,要将中介机构的基本情况、双方合作的业务范围、费用等有关事项报告集团备案。
五、税务审计及检查方面
(一)税务审计方面
原则上由集团税务部门统一聘请中介机构对各单位进行税务专项审计。集团公司对审计过程实施监控,子公司审计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要及时与集团沟通;子公司税务审计报告必须经集团审核确认,正式审计报告要交集团备案。
(二)税务检查方面
对子公司税务稽查事项的规定:对各级税务部门的纳税检查,子公司应积极配合;子公司财务主管为税务检查时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接受询问和解释,向税务部门提供的各类资料,应经本单位财务主管审核批准;在得知纳税消息或接到纳税检查通知书时,应及时报告集团税务部门,对本单位存在的税务问题应及早发现并提出解决方案。检查中,要积极与检查人员沟通,时刻关注整个检查进展情况,对涉及到集团层面的涉税处理事项,在了解事情全貌后给出答复;检查后应及时将稽查结果整理归档并交集团备案;税务检查结束后,子公司应积极取得税务检查结论草稿,并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复核税务检查结论,并制定改进方案。
六、税务筹划
就目前情况来看,人寿保险公司正处于发展的巅峰状态,对整个社会民生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也正因如此,政府部门对保险公司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和税务稽查。人寿保险公司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一旦被卷入税务风险的风波中,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状况。因此,规避公司税务风险,是保险公司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人寿保险公司不仅是规模较大的公司,也涉及到金融行业,因此面临着税务工商和银保监会的双重监督和检查。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保险公司进行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本文将针对人寿保险公司基础业务的相关特性,对其潜在的税务风险展开论述,希望能为公司采取措施防范税务风险提供新思路。
1引起人寿保险公司税务风险的因素
公司潜在的税务风险来源于:首先,公司在开展经营活动时,参考的相关税法并不准确。国家出台了不少税收优惠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可能享受不到应得的减免,由此造成了公司经济成本的浪费,出现多缴纳税款的状况;其次,公司在纳税时违背了相关的税法,公司内部存在一些企图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一经查出,企业不仅需要补齐应缴纳的税款,还将面临相应的处罚。这会降低公司的信誉度,使其形象和声誉受到不良影响。
1.1国家政策、市场等外部因素
(1)对国家相关税收政策的认识不充分。近年来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国家也出台了大量政策对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控管理。涉及到税收改革和优惠的相关政策比较复杂,往往出现多行业之间紧密联系的状况,例如税率合并、简化等。税收政策处于变动改革之中,这要求公司财务人员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税务知识和政策,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做好纳税规划。一些公司就是因为在使用税收法时不准确,使得公司没有享受到应得的优惠,造成的经济损失事小,可面临的处罚却可能是难以承担的。(2)税务管理难度增大。目前阶段,税收政策的调整之一,就是一些业务资料不再由税务局进行备案,转变为公司自行整理储存。这无疑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对税收政策有透彻、深入的认识和解读,确保存档备查资料的完善,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风险。
1.2人寿保险行业具有特殊性
(1)业务收入来源较为特殊。与常规公司产品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大多为长期寿险,属于应税类的比例较小,大部分为免税产品。这些产品在正式进行售卖前,要向税务部门以及银保监会备案。这一过程往往比较繁复,花费的时间也长,涉及到的手续和资料更是多种多样,是风险较高的环节。(2)公司人力资源流动性较强,大部分工作人员与公司是关系,没有签署正规的合同约定。人寿保险公司面临的行业竞争无疑是巨大的,公司的市场份额与业务员的能力直接挂钩。为了对保险营销业加以激励,公司常常采用旅游福利、食品器具奖励等方式。这部分支出是需要进行纳税的,因为保险营销员与公司并不存在劳务合同关系,花在其身上的开销要作为销售情况处理。此外,一些个税是由保险公司代扣代缴,这其中也存在诸多注意事项。
1.3公司内部存在不良因素
公司管理层的税收遵从意识和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如公司管理层有较高的纳税意识,就会增加公司内部税务的管理要求,降低公司的税务风险,指引公司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1.4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人寿保险公司往往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分机构,任用的会计等财务人员数量较大,但其专业能力是否达标却得不到保障。如果财务人员对当地的税收政策认识不全面,专业能力不足,相关操作违反了对应的税收规定和政策,就会给公司的税务结构埋下安全隐患,使得公司可能落入需要承担税收风险的境地。
2人寿保险公司防范税务风险应对措施
2.1对公司税务风险进行识别和预测
(1)建立内部专业的稽核中心。稽核中心主要是检查公司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并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稽核中心可以做到在熟悉公司内部运作和业务的实际情况下,高效的开展检查工作,能对公司内部存在的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评估。(2)聘请专业的税务公司开展税务检查。专业的税务公司能带给企业国家政策正确的解读,并对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提出符合国家政策的税务方面的指导意见。(3)建立公司税务风险等级预警机制。将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并制定相应风险等级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效管控税务风险。
2.2加强公司内部的管控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能使公司业务流程顺畅,财务人员参与到公司重要业务流程中,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控,从而融入到公司业务流程中。财务人员从符合税务政策、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等方面进行税收筹划,降低公司税务风险。
2.3利用税务标准化操作手册开展工作
良好的资金运营是集团公司正常运转最基本的保障,其债权债务问题会直接影响到集团公司内部资金的周转速度。集团公司由于结构复杂,业务量繁多,设立专门的税务岗位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本文分别就集团公司的债权债务工作问题和税务策划工作来进行解析和思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逐渐走向一体化,市场上的原材料和能源相关产品的价格也在急速上涨,使得集团公司的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因此通过对公司内部债权债务加强管理和税务工作的策划,挖掘集团公司资金,提高对其使用效益的方式来保障集团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谋得发展。根据管理学上的一个经典原则,即“不损失就是最大的盈利方式”。集团公司的相关业务人员应该加强对国家经济法规的学习,深入研究和调查,争取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对强化集团公司的债权债务管理,优化税务策划,促进公司发展,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集团公司债权债务管理中的问题
不少集团公司对债权债务管理的职责划分不明,公司各部门间在债权债务的管理上还缺乏有效的合作。对债权债务的管理属于集团公司内部的综合管理,不但和财务部门紧密相连,还与工程管理、计划经营、销售、采购等部门都密不可分。公司应加强各执行部门对内部债权债务的管理,只有提高了公司各部门间的整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才能提高对应债权债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从而降低坏账的风险。目前,不少集团公司在债权债务的管理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粗放型的债权债务管理
不少集团公司在债权债务管理中无明确分工,也没有配备专人来管理,造成集团公司内部债权债务的管理混杂,挂账时间长,如此就容易出现死账、呆账和难以消化的成本支出,导致大额资金因长期挂账而无法为公司正常周转所用,制约了公司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管理者忽视对信用的管理,缺少防范风险的意识
集团公司应参照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并结合本公司经营的实际状况,建立有针对性的高效合同管理机制,加强对客户资产和信用评估的重视,完善合同审批的程序,减少合同履行中的风险。还要加强对交易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并对各种交易资料进行妥善保管。
(三)管理机制有待健全,职责尚不明晰
有些集团公司对于债权债务的内部管理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导致相关工作落实不到位,因此,必须加强集团公司内部各部门间在债权债务管理方面的有效协作。
二、集团公司加强税务策划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税收成本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集团公司可以通过税务策划达到延期纳税的目的,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如果公司可以通过加强税务策划对投资经营活动和利润分配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不但有利于降低公司的纳税成本,还可以实现公司财务利益的最大化。
集团公司税务的策划,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集团公司全局出发,实现税后利润的最大化,充分利用税法提供的优惠政策,获得最大的税后利益。如果税务策划工作到位,可以使集团公司享受税收政策上的多种好处;如果潜在的问题不能解决,就可能会带来麻烦。因此,集团公司的构建过程需要税收策划的参与,这是集团公司筹建的最佳方式。
三、关于加强集团公司债权债务税务策划工作管理的思考
(一)加强债权债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集团公司债权债务的管理是有效避免债权债务风险的保障。集团公司根据公司的发展方向,业务特点和职责分工,设立公司的债权债务管理模式,将所有的债权债务分别落实到各个责任部门,通过债务的清偿减少公司的资金风险。
1、加强公司内部债权债务的横向管理
债权债务的横向管理即是公司内部根据发展方向和业务特点,交易事项和交易金额的大小,组建成有债权债务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机构。按照不同的处理方法和程序,使问题得到解决。
⑴要按交易事项划分有关责任部门。主办经济往来事项的部门是债权债务的主要责任部门,主要是指与对方联系,签约和办理收付款业务的部门。责任部门的负责人要对债权债务进行有效地管理。直接经办人要负责所办的债权债务工作的清理。次要责任人是负责部门的直接参与者和审批人。
⑵要明确划分各部门间的责任。债权债务的发生不是由一个部门就能够促成的,对债权债务不但要划清责任归属,更要明确各部门间的职责和分工。各管理部门间相互合作,各司其职才能有效地降低债权债务的管理风险,确保公司的财产安全。
⑶集团公司内各部门在签订合同时要严格按照合同制度来签署。对于重要的合同要提交给公司财务部门或公司法律事务部门来进行审查。对于所签的各项条款要逐条审查,在确定付款时间和违约条款时,也要考虑缩短债权债务期限的问题,以便于及时清理债权债务。
2、加强公司内部债权债务的纵向管理
债权债务的纵向管理即是建立债权债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根据公司内部债权债务所处的不同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事前管理主要是要明确管理职责;事中管理是通过债权债务进行分析;事后管理是针对债权债务后期所进行的清算和管理。
⑴债权债务的事前管理。首先要加强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资信评价系统,来规范合同的签订。订立完备规范、科学合理的合同是有效预防债权风险的前提。提高签订人员的法律意识,把对合同的管理深入到公司生产经营中的每一环节。本着小心谨慎的态度在合同订立前,对合同对方的资信状况进行全面地了解。
⑵债权债务的事中控制。集团公司要加强对其所属的债权债务的日常管理,最好是按挂账期限、金额大小、种类等对债权债务进行分类,并推行动态管理,特别是当自身处于不利市场地位时,更应随时关注客户资金的动态以及偿还的能力,及时更新风险指数,一旦出现了不利的因素,要尽快采取相应的诉讼措施。
⑶债权债务的事后管理。集团公司要建立起债权清理的领导责任制,把债权清欠的责任下划到具体负责人,让债权清欠工作成为由领导带头,各个业务部积极配合的综合性工作,打破过去管理者意识中那种债权债务的清理归财务部门管,而让财务部门孤军作战的片面思想和做法。
(二)加强集团公司税务策划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集团公司税务策划的特点,综合目前的税务策划情况,我们对加强集团公司的税务策划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原有的集团公司税收管理理念
由于集团公司内部和外部都有较强的监督控制机构,不仅要受到国家税务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还要受到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监督,所以,纳税遵从度也是很高的。
2、完善集团公司管理岗位责任的设置,实现与管理服务的结合
根据集团公司税收收入比重大的特征,我们需要配备素质高的税收策划人员,为集团公司提供深层次的管理和服务,充分考虑集团公司的差别需求,做到一站式的服务。及时评估集团公司税收业务,使其做到及时核算,及时报税,还要将法律和服务有效地结合起来,建立和谐的征税纳税关系。
3、加强集团公司税收策划人员的培训
强化集团公司税务策划人员的素质,是满足税收工作策划需要的目的。要积极大力地开展专业技能岗位的培训,针对集团公司的特点,培训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税务税收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要熟练掌握集团公司的各类财务软件的应用和操作,从而提高税务策划工作的能力。
4、加强集团公司税务策划工作的措施具体有
坚持纳税原则,通过设置财务管理部门来提高税务的管理水平;对集团公司投资,筹资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税务管理;加强集团公司税务的风险管理。
四、结束语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加强集团公司内部债权债务税务的策划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促进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活动的规范化,还能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并合理使用资金。集团企业是国家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进集团公司债权债务税务策划工作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是必然的要求,也是顺应国际财务的管理机制。因此,有效的对集团公司进行债权债务税务策划工作的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梅芳.我国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2007(10)
[2]张世义.浅析我国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及现状[J].职业圈.2007(17)
■一、前言
税务风险是每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必然需要面对的,无论公司规模如何、从事何种行业,其经营过程中都会面临税务风险。而集团公司由于其规模较大,分支机构较多,有时候甚至跨多个地域和行业从事经营活动,因此其税务风险的来源就更为复杂。并且由于集团公司在财务体系上的联系性,一旦某一分支机构发生税务问题,就会波及整个集团,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等。因此,做好集团公司的税务风险防控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将针对集团公司税务风险现状展开分析,以期能够对集团企业的税务风险规避和控制工作有所裨益。
■二、集团公司税务风险现状及成因
从风险的成因来看,税务风险大体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而内外部原因又是由多种要素综合构成的。
1、集团公司税务风险的内部原因
(1)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大型集团公司普遍缺乏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应涉及企业内部各个方面的问题,对于集团公司而言,由于其由多个分支机构组成,其各部分能否良好的运转,主要在于制度控制。可以说,企业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能力。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特别是有些上市公司在管理体系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普遍缺乏完整的税务风险防控系统。
(2)人员素质难以满足风险防控要求
目前,大多数集团公司都设置了风险控制岗,有些还设置了专人对涉税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但是,由于从体系上对税务风险的认知存在偏差,很多税务风险评估人员对税收和相关财务法规缺乏深入理解,在具体流程的操作上也缺乏规范性,很多工作都是做表面功夫,难以从根本上防控住税务风险。
2、集团公司税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1)国家政策调整引发税务风险
由于我们目前尚处于经济转型期,在政策上相对缺乏稳定性,税收政策调整十分频繁。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总是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而税收政策的调整将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税务风险。一旦企业税务人员没有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动情况,极易在运用中发生偏差,从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2)税法与其他法律之间存在冲突
我国目前有海关、财政、国税、地税等多个税务执法主体,彼此之间在执法上存在很多重叠和冲突之处。如在收入确认上,税收、会计准则和合同法三者分别有不同的规定。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进行核算,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当期纳税金额等指标都会有所不同。企业一旦遇到这类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涉税业务调整,极易违反某一法规的规定,从而引发税务风险。
■三、集团公司税收风险防控对策和措施
1、提高集团公司税务风险评估水平
首先,要立足企业内外部环境,对各类影响要素进行准确细致的评估,以便有效的识别各类潜在风险,确保企业经营过程的安全性。其次,企业在某些特殊经营区间内,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税务风险评估,如企业在新领域进行发展的时候,应就该领域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其所涉及的政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明晰企业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税务风险,并对这些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妥善的规避税务风险,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稳定性。再次,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应多层次全方位的对风险要素进行评估。如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要从企业所处的政策税收环境、行业竞争情况等方面入手,提取宏观和战略层面上的税务风险影响要素。而企业基层负责人则应从具体的工作流程和业务方面来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通过这种多层次的风险评估和识别方法,能够使企业最大限度的获取相关风险信息,以便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
2、建立健全税务风险预警制度
对于集团公司而言,税务风险一旦转行为现实危机,往往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名誉损失、股价下跌等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在集团内部建立一整套风险预警制度。企业财务部门和各个分支机构的相关涉税部门应定期根据自身业务情况指定相应的风险预警报告,以便集团公司能够全面掌握自身目前面临的税务风险,并从整体战略和决策上及时的规避和化解重大税务风险,以维护集团运营的稳定性。在预警报告的时间上,可以根据整体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予以区别,在政策变动较大的时期,可以一个月或者每季度出具相关的预警报告,而在政策和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的时期,则可以每季度或半年出具一次预警报告。
3、完善税务风险应急措施
由于税务风险的不确定性,无论如何完备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先进的控制手段也无法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集团公司的税务风险。一旦企业遭遇税务风险,最为需要的还是一些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因此,集团公司有必要针对税务风险的特性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制定出一些具体的应急措施。从而降低风险发生时企业的商誉损失,保全其声誉和维持其股票在证券市场上的相对稳定。
4、借助专业机构进行税务筹划和风险管理
由于集团公司的税务筹划工作十分复杂,财务人员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实践中可以适当借助一些专业的税务筹划机构来进行税务筹划和风险管理工作。专业税务机构的从业人员不但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而且对法律法规有更深刻的了解,借助他们来进行税务筹划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纳税筹划水平,减低企业所面临的税收风险。一方面,专业的税收筹划机构能够作为外部监控人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另一方面,专业税收筹划机构能够行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部分职责,更有针对性的对企业涉税事项进行监督,并在发现税务风险后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
(一)拿地环节税务风险
房地产公司开发过程中地价款数额较大,其为税务检查的重点,存在较高的税务风险。公司购买土地过程中,政府会与房地产公司进行拿地谈判,要求房地产公司代为建设市政工程等作为拿地条件,这种拿地方式会存在很多涉税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后期土地增值税清算时,带来相当大的税务风险。所以,公司交易土地过程中应将代建工程作为取得土地对价,降低税务风险。
(二)开发过程中的税务风险
房地产公司开发时,其建设需要投入的金额为较大的支出,涉税风险同样较高。鉴于建筑劳务纳税地点的特殊性,房地产公司与施工方签订相关施工合同,与材料、设备供应商签订购销合同,涉及较多的税务问题,应与施工方、供应商明确相关责任,公司需要尤其关注有关法律法规,防止出现偷税漏税的问题。
(三)销售过程的税务风险
房地产公司销售过程中存在很多相关税收问题,如所得税、印花税、城建税、营业税,其都是税务审查时比较关注的税务种类,存在很高的税务风险。实际运行过程中,相关管理部分依照房地产公司预收账款加以统计计算营业税与其他税额。所以,房地产公司与此相关的账目如果没在第一时间统计,则会出现税务风险。房地产公司在销售过程中支出的各种营销费用,采取多样的营销手段以及样板房的建造等,都会在操作过程中产生各种税务问题。
(四)清算阶段的税务风险
房地产公司清算阶段是土地增值税的最终清算,由于土地增值税税率高,计算复杂,很容易使房地产公司在此阶段造成较大的税负支出,风险极大。土地增值税的扣除标准是以票据为依据,对公司取得票据的合法合规是一次最终检验。由于土地增值税是地方税,该税种的征收程序具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各地税务机关在执行过程中具有相当大的裁量权。房地产公司应提前做好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准备,将相关票据、合同、资料准备齐全,可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清算,减小税务风险。
(五)其他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存在于房地产公司经营等各个环节中。其因为注册地区差异,会有不同的管理部门进行监管,因而会出现漏税现象。如在公司控管发票的过程中,发票的客观与否和开发票时间和预收账款出现的阶段不符同样会引发风险。对于公司的征收环节与税收存在很大相关性,同时税收规定随着时展发生改变,公司需要第一时间掌握税法,防止发生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三、房地产公司控制税收风险的可行性
国家及相关部门对于土地增值税是这样要求的:纳税人建造一般要求住宅售卖,增值额如果没有多出扣除项目金额20%,则不必缴纳土地增值税。此政策利于房地产公司利筹划土地增值税,可采用销售定价筹划方式,建模计算,控制增值率
房地产公司核算项目开发成本过程中,其成本核算目的规划合理与否、成本金额集合项目正确与否、成本分摊方式科学与否等问题都能作用于公司税负。如A房产公司开发项目的土地款为20亿,而政府土地收益是8.4亿,土地开发补偿金额是11.5亿,开发成本发生12.9亿。而其项目为240000m2,包括政府回购房120000m2和商品房120000m2。因为相关税务法律要求政策性房不用缴纳土增税,政策性和普通房应当分别核算。这样房产公司则应根据自身的房产情况和税务政策进行合理筹划,保证不违反规定基础上节约税金支出,降低税务风险。
四、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控制对策
(一)完善房产公司税务管理体制
第一,房产公司应健全其税管体制,做到权责明确,设立税务会计岗,专人负责涉税事项。创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规划税务职位,保证税务工作高效运行。第二,成立合规小组,提高合同审核标准和技术能力,确认条款内容,保证合同方掌握自身拥有的权责,防止由于不清楚合同引发的税务风险。第三,务必依照相关部门的规定申报税务,防止申报不符合规定带来的风险。公司相关财务负责人应及时申报且根据相关报表进行纳税,防止公司受到处罚。第四,公司需要健全发票管理体制,规范流程,在发票购买、运用、开发、报销不同阶段全面监管。最后,公司需要加强对税务档案的记录和监督,做好相关纳税文件资料,装订成册,分类保存,保证文件全面健全。[1]
(二)健全监督控制系统
房地产公司应树立风险意识,具体税务申报和缴纳时,需要了解权责,持续加强对税务的重视和了解。由于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的税务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房产公司应关注政策,及时掌握最新资讯,以此保证缴税符合规定标准房产公司应健全税务评价体系,科学认识税务风险,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对策。税务风险存在于房地产公司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阶段,公司应健全其监督控制系统,将风险控制贯穿于整个税务过程中。定期监督检查税收状况,第一时间发展存在的税务问题,并且加以解决。公司应加强税收筹划管理水平,对事前、事中、事后实施完整的税收筹划工作。
(三)实施财产管理
第一,需要创建财务监督系统,保证高效履行公司的相关政策,在原材料等的购买、利用、销售等方面加以规范,避免发生差池,提高安全指数。第二,加强对存货与应收账款的控制。公司应提高存货管理水平,科学利用库存物品,防止资源浪费,保证存货资金优化构成。[2]同时需要依照信用对客户进行评价和划分等级,一定时间内核对应收账款,并完善收款方案,防止赊账时间延长。
五、结论
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行业之一,只有实现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为国民经济的有序运行提供可靠保障。面对企业全面实行“营改增”和金税监管下的各类财税风险,各个行业该如何采取有效内部控制措施防控企业的各个环节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并运用风险管控的手段获取最大化的税收收益,成为目前各类企业的首要任务。对此,房地产企业应对各业务流程进行调整与完善,加大内部管理力度,注重提升税务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降低税务,从而有效规避各种税务风险。
一、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分析
(一)税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营改增”政策虽然已经全面实行,但是很多房地产公司仍然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仍实行“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公司领导与管理人员纳税观念和税收遵从意识不强,工作上只关注财务风险,忽视了税务风险,这样不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缺乏健全的税务风险机构
很多房地产公司还未成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也没有安排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个别公司虽然有税收管理岗位,也仅仅是承担报税的职责,未履行税务风险管理职能。且一些房地产公司的税收管理人员由出纳或其他会计岗位人员兼任,其税收专业素质不能满足规定要求。
(三)税务风险内部防控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很多房地产公司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首先,各部门涉税信息传递与交流不及时;其次财务人员与税务机关沟通与交流较少,不能第一时间了解税收政策变化情况;最后未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无法及时识别税务风险,缺乏对税务风险评估、应对措施及控制、风险控制评价等环节。可见税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加强内部管理,将防范措施做到位,是税务风险控制首要任务。
(四)会计制度与税法不统一
当前会计制度和税法还有着很大的差异,营改增后税法产生了新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财务人员需要认真学习、理解并掌握改革后的财务和税务知识,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将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的差异协调好。这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系着对税务风险的控制效果。
二、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控制措施
(一)增强税务风险控制管理意识
首先应在公司内部创建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公司领导要带头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税务风险意识,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培养员工良好职业道德与专业素质,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财务部应根据各业务流程,制定相应的报销制度,并进行全员培训,强调各业务环节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明确违反报销制度的奖罚措施。将税务风险管理与员工利益相挂钩,促使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增强。
(二)健全税务管理体制
健全税务管理体制是防范税务风险的前提,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设置税务会计岗位,由专业人员负责涉税事项,明确职责权限。负责定期收集税收政策并汇总上报,根据各项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筹划计划并监督实施,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保证税务工作顺利运行。二、成立合约规划小组,合理分解项目成本,编制合约规划。制定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签订、执行、付款审核过程中的权限。编制采购、施工等关键环节合同模板,明确重要条款内容,减少税务及法律风险。三、根据税法规定做好纳税申报工作,避免出现错报、漏报情况。将纳税资料及时装订成册,妥善保存,确保其完整性。积极配合税务检查,防止因资料丢失带来不必要的处罚。四、财务部应加强发票管理力度,为避免出现不合规发票的情况,应明确可抵扣进项,不可抵扣进项业务范围,制定详细的审核及付款流程,保证财务核算准确规范,促进税收筹划工作正常运行。
(三)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房地产公司企业组织架构、营销模式、集中采购、财务管理、税务管理、合同涉税、信息系统等各环节都可能出现税务风险,为确保将所有税务风险问题解决好,除增强风险管控意识、健全税管理体制外,还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部分,且各部分有着一定的联系,需要加强各部门人员之间的配合与支持,才能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在事前预防方面,应对公司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将各业务流程中的审批、执行、记录、资料保管等职权分离,将不相容业务分离,形成权力制衡。
(四)加强会计核算实务与税务风险管控
随着营改增全面落地,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财政部也出台了《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文件,同时,“金税三期”系统的上线实施也使得税务监管手段不断丰富,稽查力度进一步强化,增值税的处理成为纳税人每月都要面对的一道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理清增值税会计核算基础和会计科目设置,以及与之相关的纳税申报思路。其次财务人员要熟悉商品房销售与交付流程,掌握各项目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及时申报纳税。项目开发过程发生的成本费用要合理归集分配,可以抵扣的进项税完税凭证由专人负责保管、认证及抵扣工作,提前做好土地增值税测算工作。财务人员既要熟悉营改增相关政策又要做好会计核算和申报工作,才能规避相关税务风险。
三、结语
总之,房地产企业如果不及时解决税务风险,将不利于自身的稳定发展。税务风险存在于房地产企业所有业务活动中,需要企业领导提高重视程度,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将税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方能保证经营管理工作更加安全。此外,房地产公司还要结合税法政策变动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提升税务风险控制能力,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电网公司税收政策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电网公司税负的增加,税收已成为影响电网公司利润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其具有的行业垄断性,国家在税收优惠上并没有给电力企业倾斜,相反,有些税收法规的制定与其他行业相比却增加了电网公司的税收负担。税收已成为电网公司沉重的负担,成为影响企业利润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税务筹划”就成为电网公司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武器。电网公司目前的税收管理主要表现为:第一,电网公司税务筹划组织结构不明确且责任不明。第二,电网公司尚未形成较为良好的税务筹划意识。第三,筹划的事后性。第四,电网公司大多对税收政策的掌握程度较为欠缺,难以实现紧跟税收法规变化,并对优惠政策进行利用或采取相应策略。
2 系统评价模型的引入及运用
美国当代杰出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所推崇的“看见整体”的系统思考方法即是一种系统思考的语言,也是一种系统分析的工具。系统思考的语言即能用整体眼光去看待问题,通过统合对知识领域的跨越去透视到问题存在的系统整体,以此帮助我们探究隐藏于其背后的系统运作能量。
系统观念认为:世界是由多层次的个体事物相互关联而构成的系统整体。由此可知通过对系统结构进行评价能够使我们了解系统行为以及其他各种现象,能够排除社会系统极度复杂和无穷的变数和的反馈回路,帮助我们评价整体结构并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系统评价模型的原理核心即是通过运用逻辑联系来对各影响问题与因素间的关系进行明确描述。这些因素构成所形成的每个环路就是反馈环,而这些反馈环又通过一定的因素与方式关联在一起。正反馈环、负反馈环与时间延迟三个基本原件就构成了系统评价模型,同时也是反映社会经济生态系统问题的基本模块。这之中,正反馈环是指加速成长或加速衰退的闭合环路,而负反馈环是指具有调节作用的闭合环路,它们均具备目标导向和稳定两大作用。
文章通过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和系统评价模型,分析电网公司在税收筹划中的各个因素,在分析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构建电网公司的税收筹划政策的动力评价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找到解决电网公司税收筹划的“杠杆解”,进而促进电网公司的发展。
3 电网公司税收筹划政策的动力评价模型
3.1 电网公司税收筹划政策“成长上限”动力评价模型
电力行业不仅与国民经济发展联系紧密,也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与政府的财税收入之间取得平衡和共赢,这必然要求完善电网公司税收筹划政策,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而制约了税收筹划政策,电网公司税收筹划政策“成长上限”的动力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电网公司税收筹划政策“成长上限”动力评价模型
在图1中,通过左侧的正反馈环可以知道,电网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其社会及经济效益也在逐渐增强,这就构成了“正反馈环”。然而由于电网公司随着发展规模的壮大,其对相应税收筹划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导致正反馈趋势无法持续延续下去。
另外我们通过图1右侧的负反馈环可以看到由于外部环境的诸多因素制约,使得电网公司有效的税收政策从而影响电网公司的发展规模,如扩大电网公司增值税抵扣范围、规范电网公司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电网公司内部结构型调减税、免征或者减征不合理税收以及完善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体系等等,导致电网公司有效的税收政策和外部环境产生一定的差距,导致电网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出现延迟的负反馈环。
鉴于此矛盾,通过动力系统分析可知电网公司税收筹划政策对“增强环路”不进行推动,而是减弱或除去减弱限制来源,也就是说电网公司税收筹划政策与外部环境所存在的矛盾,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税收筹划政策对电网公司发展壮大的促进作用还不够完善与健全。
通过之前对我电网公司税收筹划存在问题的分析,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电网公司税收筹划的具体措施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充分利用电网公司所在省份的税收特殊优惠政策,从而达到减轻电网公司的税负的目的。第二,电网公司应该实施整体延缓纳税期限。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使得延缓纳税期限可以获得类似无息贷款的利益,应纳税期限越长就会使得所获利益越大,尤其是处于通货膨胀期间时,通过延缓纳税的理财效益将会更加明显。第三,电网公司可以通过缩小本企业的税基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即在税法所允许范围及限额内,实现各项收入最小化以及成本费用与摊销的最大化等,从而减少税基。第四,随着税收环境的良性发展,税收正逐步法制化。为税收筹划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广阔的操作空间。电网公司在市场经济条件环境下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可按市场规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要求电网公司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将节约税收成本并依法减轻税负作为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电网公司税收筹划管理水平及人才“成长与投资不足” 动力评价模型
图2 电网公司税收筹划管理水平及人才
“成长与投资不足”动力评价模型
通过图2能够知道,上半部分“成长上限”的动力评价模型是由正反馈环与负反馈环构成的,而下半部分则为“投资不足”负反馈环。正反馈环由于电网公司的规模通过不断发展壮大而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电网公司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越高,也就促进推进电网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导致电网公司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同时电网公司的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正反馈环也并不是无限扩大的,当电网公司规模不断扩张后,电网公司的税收筹划人员专业能力以及其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问题就显现了出来,进而产生负因果链:即税收筹划人员对税收政策管理的满足度对提高人才培养与管理认识度培养和提高人才管理能力。所谓负因果链,是指当税收筹划人员的水平与管理能力不能满足政策管理的要求时,才认识到增加人才投资的重要性,才着手投资,而从投资到产出会存在延迟时间,所以电网公司会面临因投资不及时而使电网公司发展的竞争力下降,会导致电网公司的发展规模萎缩的局面。
进行电网公司税收筹划管理的核心是税收筹划方面的人才,目前中国具备税收筹划管理能力的税务从业人才从总量、结构和素质各个方面而言,都还不能够适应电网公司发展的要求。大力、主动吸引有经验的税收筹划专业管理人才的同时积极培养具备基本素质的财税人才是当前电网公司提高税收筹划管理能力的关键,为此,电网公司应该积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开发体系,切实提高税收管理水平:①由电力科研机构、税务师事务所、高校组成电网公司税收研究指导中心,为其提供专项的税收筹划咨询服务。②建立电网公司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电网公司的税务信息获取和开发能力,由政府积极指引,促进校企的产学研合作,提高税收筹划的技术水平。③加强对电网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税收筹划管理能力。
3.3 电网公司税收政策政府扶植及政策法规体系“成长与投资不足”动力评价模型
通过图3可知其上半部分“成长上限”基模是由正反馈环与负反馈环组成,而下半部分为“投资不足”负反馈环,存在负因果链:政府对电网公司的扶植和税收政策的设置程度政府对电网公司的扶植和税收政策设置的认识程度。这个负因果链导致电网公司因政府对自身的扶植与税收政策设置程度以及管理方面不够完善,这将严重影响电网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电网公司税收政策政府扶植及政策法规体系“成长与投资不足”动力评价模型的“杠杆解”应该是:政府应在需要之前大力扶植并完善对电网公司企业成长有利的相关税收法规;若对电网公司的正常运作不利时就应停止推动正反馈环,同时要加大政府扶植力度,完善相应的税收政策管理并抑制成长速度。
根据电网公司的特点和优势,一方面完善电网公司的税收政策体系,建立“以电力产业结构升级为导向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有增有减的税收体系,统一电力行业的税收优惠标准”。通过政策扶持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降低对电力行业造成的税收负担,提高电网公司的合理税收优惠政策。
另一方面,要通过法律为电网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针对电网公司在税收管理中本身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需要政府在制定相关的优惠和扶植政策时,有效地分散各种市场风险。使电网公司的战略目标克服单纯降低企业税负的简单目的,在符合国家税收政策导向的前提下,建立保证纳税信用,降低企业税负,提高企业效益,维护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综合筹划目标,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宏媛,A电力公司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纳税筹划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3.
[2]王成科,电力企业纳税筹划的切入点[D].沈阳工程学院,2009,
52-53.
[3](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4]贾仁安,丁荣华.系统动力学――反馈动态性复杂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刘巍娜.电力行业的税收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随着“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进程,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推进国际化战略,承包国际工程业务。烟建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把海外业务扩展到非洲、大洋洲、南美洲、西亚、中亚、南亚等30多个国家,同时也发现承包国际工程项目中,由于各国税收制度不同,税务管理工作遇到较大困难和风险,凸显“三多三大”的特点,“三多”是指国际工程涉及国家多、服务项目多、征税体制、税目、税率以及政策变化多,“三大”是指国家工程项目税务管理处理不当会造成利益损失大、涉及金额大、社会影响大。通过对国际工程税务管理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国际工程财务管理水平,控制境外财税风险,保障企业获取应得利益,增加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
一、国际工程税务管理存在问题
(一)投标主体选择不同
国家对待不同投标主体的征税政策是不一样的,因此,企业在竞标国际工程项目时,需要比较国内所得税率和东道国所得税率,选择更有利的投标主体。例如,以母公司名义参与投标,而母公司未在东道国注册且未构成常设机构时,不需在东道国纳税;以境外子公司名义参与投标时,获得利润需在东道国纳税,而利润作为股息分配返回位于国内母公司才需在国内纳税;以联营体参与投标时,纳税办法与以母公司参与投标是类似的,唯一区别就是如果联营体中包含东道国的公司时,会获得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
(二)国内与东道国税制不一致
国内税收政策。一是如果国际工程所在国家与中国已经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施工企业可以享受一定额度的税收优惠,用境外所缴纳所得税款抵免一部分国内应纳所得税款。二是如果国际工程所在国家与中国没有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即使施工企业在东道国享受免税政策,在国内依然需要缴纳所得税。三是国际工程所需一般出口货物,包括原材料、机械设备等,享受出口退税政策。而无息贷款和一般物资援助项目出口货物,没有取得商务部批准使用援外优惠贷款的批文或商务部批准使用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的批文,实行不退税政策。四是向境外单位提供国际运输服务、设计服务,可以享受出口退税;标的物在境外使用的有形动产租赁服务、境外从事工程勘察勘探服务,享受免征增值税;向境外支付境外劳务的鉴证咨询服务费,企业需要代扣代缴增值税及附加,若该劳务费属于特许权使用费,还需扣缴所得税。东道国税收政策。不同国家税制千差万别,企业所得税税率相差悬殊,比如,马来西亚法定税率为27%,经税收减免,本土公司税率平均为19%,跨国公司税率平均为17%;印度法定税率为34%,经税收减免,本土公司税率平均为22%,跨国公司税率平均为17%;澳大利亚法定税率为30%,经税收减免,本土公司及跨国公司税率平均为22%;中国法定税率为25%,经税收减免,本土公司及跨国公司税率平均为22%。除了需要了解东道国企业所得税税率,还需要了解不允许扣除的费用、亏损递延年限、折旧政策等,同时也需要了解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合同登记税、增值税、营业税、注册税、印花税、进出口关税、预提税等。另外,施工企业还需要了解国际工程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是否征收地方税费,比如,服务设施费用、杂项税费等。
(三)国际双重征税
截至2017年4月,有106个国家、地区与中国签订双边免税协定。随着海外业务的扩展,烟建集团有限公司承揽的国际工程遍布30多个国家,依然会面临国际双重征税的问题,严重影响海外经营收入。
(四)缺乏高级涉外税务管理人才
国际工程税务管理上的问题,除了税收政策上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就是严重缺乏优秀涉外税务管理人才,要求其具有广博的国际经济贸易知识、丰富的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税务管理经验、流畅的外语阅读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二、风险控制
(一)税务筹划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存在三种模式:EPC(设计—采购—施工)模式、BT(建造—转让)模式、BOT(建造—运营—转让)模式,对应纳税情况分别是:按工程承包收入纳税、按资产转让所得纳税、按资产转让所得纳税(如果承包商获得运营收入,按经营利润纳税)。面对复杂的纳税背景,通过税务筹划,获得利益最大化:一是所得税方面。缩短施工工期,避免构成常设机构,不用在东道国缴纳所得税;如果必须缴纳所得税,申请减免或者选择所得税缴纳最低的项目组织形式,不构成常设机构而以子公司名义参与项目,并设计所得税缴纳最低的投资控股架构。二是增值税方面。设备暂时出口和复出口,或租赁设备,争取免征增值税。三是关税方面。选择东道国进口关税比较低的货物原产地,降低关税税率;四是营业税方面。与境外公司签订承包合同,免除国内缴纳营业税。
(二)东道国财税政策研究
不同国家财税政策千差万别,财税条款的计算方法和复杂程度也是多种多样,即使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项目也存在不同的财税制度,因此,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前期必须研究东道国财税政策,尤其是否与中国签订双边免税协定,保证施工企业能够获得满意的利益。
(三)国际避税研究
国际避税是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获得利润的一种有效手段,主要几种方式,一是转让定价。这是比较通用的避税手法,比如,采用低进高出、高进低出等方式在承包项目间供应原材料和零部件;采用自定租金、先买后租等方式租赁设备;利用不同国家税率不同,把收取劳务费的利润从高税国转移到低税国。二是运用国际税收协定避税。对于未与中国签订双边税收协定的东道国工程项目,设置直接的导管公司,直接利用双边关系设置低股权控股公司而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减轻在东道国纳税义务。三是内部借款转让定价。跨国集团中相应的项目方采用转让定价手段调整内部借款的利率,降低利息的预提所得税;将特高税国的利润以支付利息的形式转移至避税地,进行利润再分配。在这种情况下,借款方增加债务量、提高贷款利息总额,增加应税所得中的扣除额,减轻项目方税收负担;在累进税率条件下,项目方利息支出在税前扣除,还能降低税率档次。四是避免成为东道国纳税人。避免在东道国注册登记法人资格,而是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避开东道国的财税制度管辖。
(四)复合型国际化财会人才培养
复合型国际化财会人才培养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引进人才,通过从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纳贤或者从知名高校应届生中选秀,迅速建立起一支复合型国际化财会人才队伍。引进标准,优秀的英语能力,包括日常的交流能力和流利使用专业英语的能力;过硬的专业素质,能用英语做财报等;有职业操守,不昧着良心干事。二是内部培养人才,加强财会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深入施工现场,了解项目流程。鼓励财会人员发扬传帮带精神,形成人才梯队建设,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
(五)东道国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合作
熟悉东道国税务方面法律法规和政策,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与东道国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是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模式,也是降低税务风险的一种途径。
参考文献:
[1]郑后生.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税务管理与风险控制[J].财会学习,2016(04).
[2]李凌.简析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税务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03).
[3]郭.浅议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税务管理[J].西部财会,2012(09).
[4]窦艳.简析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税务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港澳经济,2016(26).
[5]袁子丽.我国境外承包工程税务管理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1(01).
[6]董青.境外项目税务管理探讨[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5(09).
[7]廖永涛.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税务管理探讨[J].江苏商论,2011(33).
【关键词】税务筹划目的 意义 方法 失败原因 风险应对
在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之初,纳税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比较陌生,对于税务筹划更是认识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税收的作用日渐被人们所认识,同时,随着现代税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财税知识的普及,税务筹划也走入人们视野,并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与重视。
一、研究公司税务筹划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公司税务筹划的目的
公司税务筹划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合理应用税务筹划,规避公司涉税风险,控制或减轻税负,降低税收成本,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
(二)研究公司税务筹划的意义
我们在实务工作中常常会发现因缺乏税务筹划而多缴税的事例,近年来随着税务管理越来越规范,纳税评估技术越来越先进、税务稽查手段越来越完善,因税务筹划不当而涉嫌偷漏税的案例更是层出不穷。因此通过对税务筹划进一步的深入研讨,合理应用税务筹划,降低税收成本、规避税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税务筹划有助于纳税人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纳税人通过税务筹划一方面可以不缴不该缴付的税金,减少现金流出;另一方面可以延迟纳税时间,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获得一笔没有成本的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帮助纳税人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其次,税务筹划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一方面合理的税务筹划为纳税人节约税收开支提供了合法的渠道,客观上减少了企业税收违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税务筹划促进纳税人不断学习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减少企业自身的“偷、逃、欠、骗、抗”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实现诚信纳税。
再次,税务筹划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和会计的管理水平。依法建账是企业依法纳税的基本要求,会计账表健全规范,税务筹划的弹性会更大。设立规范完整的财务会计账表、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技术基础。
最后,税务筹划有利于完善税制,增加国家税收。很多税务筹划可能是利用现行税制的漏洞和缺陷而实施的,通过税务筹划可以暴露现有税收法规的这些漏洞和缺陷,国家则可根据税法缺陷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现有税法进行修正,逐步完善国家的税收法规。
二、公司税务筹划的含义和特点
(一)公司税务筹划的含义
税务筹划,亦称税收筹划或纳税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活动中涉税事项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达到少缴税或递延纳税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税务筹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税务筹划仅指节税,广义的税务筹划既包括节税,又包括避税和税负转稼。
近30年来,税务筹划在许多国家都得以迅速发展,日益成为纳税人理财或经营管理决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许多企业、公司都聘请专门的税务筹划高级人才或委托中介机构为其经济活动出谋划策。在我国,税务筹划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以后,其功能和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接受并重视。笔者认为税务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纳税人在法律允许或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所取得的收益应属合法收益。
(二)公司税务筹划的特点
税务筹划与企业的经济活动、财务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具有合法性、筹划性、目的性、风险性和专业性等特点。
合法性指的是税务筹划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即符合税法或不违反税法。合法是税务筹划的前提,当存在多种可选择的纳税方案时,纳税人可以利用对财务专业知识和税法的掌握,分析比较不同纳税方案的优劣,从而做出纳税最优化选择,从而降低税负。要坚决反对和制止违反税收法律规定,逃避纳税责任,以降低税收负担的行为,或借税务筹划之名偷逃税的行为。
筹划性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对经济事项进行规划、设计、安排,从而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如企业购销行为发生后才缴纳流转税;收益实现后才缴纳所得税;财产取得后才缴纳财产税。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对纳税事先做出筹划的可能性。在事先测算税务筹划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如果经营活动已经发生,应纳税额已经确定而去偷逃税或欠税,都不能认为是税务筹划。
目的性指税务筹划行为具有一定的目的。税务筹划的最终目的就是减轻税负、降低纳税成本。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选择较低税负。较低税负意味着较低的纳税成本,较低的纳税成本则意味着投资者可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二是延迟纳税时间,这里的延迟纳税时间不是指不按税法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欠税行为,而是指通过一定的技巧,使本期应缴纳的税款延缓到以后期间缴付来获取货币的时间价值。使企业相当于得到一笔“无息贷款”,增加利息收入或减少利息支出。
风险性指务筹划行为同企业的任何经济活动一样存在一定的风险。税务筹划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税负、降低纳税成本。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比如因税务筹划人员事先测算税务筹划的结果不准确,放弃了最优方案而选择了导致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的方案;或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准确或操作不当触犯法律而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都可能使得税收筹划的结果背离预期的效果等,因此税务筹划具有一定的风险。
专业性一方面是指税务筹划涉及专业的财税知识,需要由专业的财税人员进行;另一方面指社会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国际贸易业务日益频繁、各国税制税种日益变化,仅靠纳税人自身进行税收筹划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税务、税务咨询作为第三产业便应运而生,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三、公司税务筹划的方法及案例分析
税务筹划的方法很多,而且实践中可以单一方法应用,也可以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本文仅简单介绍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法、合理利用关联企业转移定价法、合理利用税率差异法、合理利用会计处理方法,延迟纳税时间法等几种方法。
(一)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国家为了扶持某些特定产业、行业、地区、企业和产品的发展,或者对某些有实际困难的纳税人给予照顾,在税法中做出某些特殊规定,比如,免除其应缴的全部或部分税款,或者按照其缴纳税款的一定比例给予返还等,从而减轻其税收负担。
从总体角度来看,利用优惠政策筹划的方法主要包括利用区域筹划法、利用行业筹划法、创造条件筹划法等方法。
(1)利用区域筹划法。从国际税收环境来看,各国的税收政策各不相同。主要有税率差异、税基差异、征税对象差异、纳税人差异、税收征管差异和税收优惠差异等,跨国纳税人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些差异进行国际间的税务筹划;从全国税收环境来看,国家为了兼顾社会进步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税收优惠适当向西部地区倾斜;从一个城市或地区来看,很多城市或地区为了集中行业优势资源,统一管理,成立不同类别的产业园区,为了吸引投资者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纳税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在优惠地区注册,或者将现有生产业务转移到优惠地区,以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例:A公司为新设立的软件公司,其设立地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座落在市区的写字楼,一个是在市郊的XX软件园。在市区写字楼设立的企业除正常软件企业应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外没有其他特殊优惠;而XX软件园为了招商引资,除正常软件企业应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外给出了企业所得税自获利年度起“五免五减半”,软件开发人员个人所得税“即征即退”等一系列特殊优惠。
大家知道软件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为自获利年度起“二免三减半”,而XX软件园给出了自获利年度起“五免五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果两地其他条件差异不大,A公司可以选择在XX软件园设立,从而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节减更多的税收。
(2)利用行业筹划法。国家为了实现总体经济目标,从宏观上调控经济,引导资源流向,对特定行业制定了许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对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对循环经济产业,对符合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农业项目的企业等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国家还支持与鼓励纳税人利用这些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筹划,因为纳税人对税收优惠政策利用有利于国家特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纳税人可以利用相关行业优惠政策为自己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
例:B公司为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当年新增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投资1500万元。当年应纳税所得额800万元,所得税率为12.5%。由于B公司从事的环保节能行业,根据相关规定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因此B公司当年应纳税额为0万元,并且50万元结转到下一年度抵免。
(3)创造条件筹划法。实际工作中会碰到这样一些情况,如一个企业很多条件都符合相关税收优惠规定,却因为其中某一点或几点不符合条件而难以享受优惠待遇;再如一个企业可能原本就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无法享受优惠待遇。遇到这类情况,纳税人就得想办法创造条件,使自己符合税收优惠相关规定,也可以通过挂靠在其他能享受优惠待遇的企业下,使自己达到税收优惠条件,从而享受优惠待遇。
例:C公司为工业企业201X年度资产总额为2800万元、从业人数为80人、应纳税所得额为28万元。当年需新增一台设备,价值300万元,若该企业自行采购该设备,则资产总额可能超过小型微利企业标准3000万元,不能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C公司与D公司协商由D公司购置该设备后租赁给C公司使用,C公司按季度支付租U费。通过购置方案的改变,既满足了C公司的使用需求,又不影响C公司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
(二)合理利用关联企业转移定价
关联企业转移定价筹划法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有经济联系的企业(即关联企业)各方为转移利润,不依照市场规则和市场价格进行交易,而是根据它们之间的整体利益进行的产品或非产品转移。在转移过程中,产品的价格根据双方的意愿,可高于或低于市场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以达到减少税收成本的目的。关联企业转移定价筹划法是税务筹划的基本方法之一。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际、国内的税务筹划实务当中。
利用关联方转移定价进行税收筹划,主要情形有两种:一是利用不同企业、不同地区税率及免税条件的差异,将利润转移到税率低或可以免税的关联企业;二是将盈利企业的利润转移到亏损企业,从而实现整个集团的税负最小化。
例如:A公司与B公司属于同一控制人所有,其中A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率为15%,B公司为普通企业,企业所得税率为25%。A公司为B公司提供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业务。由于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很难找到同类市场价格,B公司将其利润500万元通过提高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价格转移给A公司,从而使得A、B公司整体税负降低了50万元[500万元*(25%-15%)]。
转移定价方式多种多样,如利用原材料及零部件购销、机器设备租赁、无形资产转让、专利权或专有技术授权使用、收取管理费用等。为了保证利用转移定价进行税务筹划的有效性,筹划时应注意:一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认筹划方案是否达到了降低整体税负的目的。二是考虑价格的波动应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防被税务机关调整而增加税负。三是纳税人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筹划安排。
(三)合理利用税率差异
利用税率差异筹划,是指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利用税率的差异而直接节税的税务筹划方法。是尽量利用税率的差异使节税最大化。税率差异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是因地域、行业不同而产生的税率差异,实质上属于税收优惠政策,上面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中已讲述。
二是因计税基数不同而产生的税率差异,多适用于采用累进税率的税种。所谓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等级再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的等级,税率越高。采用累进税率时,表现为税额增长速度大于征税对象数量的增长速度。税基越大,税率越高,税负呈累进趋势。最具代表性的应属个人所得税,它与我们每一个人均息息相关。
三是纳税人身份不同而产生的税率差异,如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的征收率,一般纳税人适用5%-17%的税率。
四是针对一些特殊时期的业务,税法规定了不同的适用税率。如自2016年5月1日全面推行“营改增”政策后,企业提供不动产租赁业务适用增值税率为11%,同时规定一般纳税人出租其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的不动产,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5%的征收率计算应纳增值税额。
税率差异的普遍存在性,又给了每个纳税人一定的挑选空间,因此,税率差异筹划方法是一种能普遍运用,适用范围较广的税务筹划方法。我们可以适当的利用分劈技术,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使所得、财产在两个或更多个纳税人之间进行分劈而使计税基数降至低税率级次从,而达到降低税收成本的目的。
利用税率差异进行税务筹划的技术要点在于尽量寻求税率最低化,以及尽量寻求税率差异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寻求适用税率的最低化就意味着节税的最大化;寻求税率差异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又会使纳税人获得更多的税收收益。
(四)合理利用会计处理方法,延迟纳税时间
合理利用会计处理方法,延迟纳税时间是指采取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使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收而节税的税务筹划方法。纳税人延期缴纳本期税收并不能减少纳税人纳税绝对总额,但相当于得到一笔无息贷款,可以增加纳税人本期的现金流量,获得货币的时间价值,有利于资金周转,节省利息支出。
如企业通过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折旧方法、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存货计价方法等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合理的减少当期的应纳税所得,从而实现纳税期的递延,获得税收利益。在其他条件(包括一定时期纳税总额)相同的情况下,延期纳税如果能够使递延金额最大、递延期最长,则可以达到节税的最大化。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而延迟纳税时间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比如公司正处于免税或减税期,意味着当期获得的利润越多,得到的减免税额就越多;再如公司前期存在未弥补亏损且即将期满。这些情况下税务筹划方式会相反,最大限度地扩大当期利润才能达到节税的目的。因此在进行税务筹划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而不是单纯的认为延迟纳税时间应一定会节约税收成本。
四、公司税务筹划的失败原因及风险应对
(一)熟练掌握税收法律和法规
有些纳税人由于对税法、税收政策理解还比较欠缺,造成了税务筹划的误区,有些税务筹划方案的实施不仅没有达到节税的目的,甚至还导致企业税收成本增加,还有些纳税人挖空心思地想少缴税款,把自己放在与税务机关对立的位置上,却没有认真研究我国税法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结果导致税务筹划失败。因此要真正做好税收筹划,必须熟练掌握税收法律和法规,在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税收筹划。
(二)加强税务筹划的事前准备
古语云:“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但是这句话并不适用税务筹划。我国现行税法对每一个税种都规定纳税义务发生的特定条件,一旦满足就需要按照相关程序履行纳税义务。如果一项经济业务已经发生,其相应的纳税结果也就产生了,纳税人如果因为承担的税负比较重而利用隐瞒收入、虚列成本等手段去降低税负,很可能会演变成偷逃国家税款行为而导致税务筹划失败。纳税人要开展财务税收筹划,就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详细了解这项业务的业务过程和业务环节、涉及哪些税种、可享受哪些税收优惠政策、所涉及的税收法律法规、有哪些可以利用筹划空间等等,并通过对未来应纳税事项进行事先的规划、设计和安排,并进行科学的评估,选择最优的方案,从而实现最佳的税收筹划收益。
(三)加强公司内各部门间沟通及信息共享
正确的税务筹划应在经济业务发生前进行,但往往业务部门根本不懂财务、税务知识,更缺乏税务筹划的意识,而财务部门又通常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后才知道,此时想要税务筹划已经无力回天。因此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进行,公司内各部门间沟通及信息共享非常重要,对一些重大经济业务的税务筹划更需要公司多部门的参与配合。以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为例,需要公司在高新营业收入、研发费用、知识产权、科研人员比例等方面达到标准,而这些指标达标有赖于各部门的积极参与,需要财务、研发、人力资源等部门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前1-3年内,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
(四)正确理解税务筹划,走出观念误区
税务筹划与偷税、漏税往往只有半步之遥,有时候其界线难以划清,甚至有些人将税务筹划与偷、逃、避税等混淆起来,认为税务筹划就是偷、逃国家税款。为了达到其减轻税收负担的最终目的,一些企业制造虚假凭证、账目,有些甚至设置“两套账”来隐瞒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这些行为虽能减少税收支出,但并不是税务筹划,而是偷税、逃税的违法行为。而税务筹划是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经济活动等的合理安排以达到减轻和规避税负的行为,它是合法和有益的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税务筹划,在现行税法及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用好、用活、用足各项税收政策及法律法规,使企业的纳税行为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实现减轻税负,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五)充分评估及防范潜在风险
税务筹划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税务筹划在可能给公司减轻税收负担、带来税收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公司为之支付相关的成本和费用,如相关人员的培训费用、税务中介机构实施税务筹划的费、被放弃方案可能产生的机会成本等。一旦税务筹划的成本大于筹划收益,即使税收负担降低了,但该税务筹划仍然是失败的、得不偿失的筹划。另外由于不同的人对相关税收政策的理解不同,公司税务筹划方案也可能存在不被税务机关认可的风险。如果因税务机关不认可而要求补税,可能给公司带来更大损失,导致税务筹划失败。
因此纳税人一方面要提高税务筹划成本意识,充分评估税务筹划相关成本和筹划收益,才能更合理有效地开展税务筹划。另一方面尽量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的沟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最核心的一环便是税务筹划方案获得税务机关的认可。再好的方案,得不到税务机关的认可都不会给公司带来任何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盖地,苏喜兰,张雅杰.《税务筹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张进先.税务筹划失败的10大原因[J].财税,2015.
随着国家税法的规范,税务筹划逐渐为高校校办管理者所重视。对校办产业来说,成本效益也是经营中考虑的问题,而税务筹划就是在现有企业经济条件下,采用合法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校办企业有效地开展税务筹划不但有利于企业税收负担的降低,也有利于企业财税管理水平的提高。但相比其他企业来说,校办企业在规模、资产安排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开展税务筹划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词】
校办企业;税务筹划;合理避税
高校校办企业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高校校办企业是指高校独资或部分出资,由学校负责,主要参与经营管理或一般参与(不控股)经营管理,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或隶属于学校法人的各类经济实体的总称。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为导向,通过对生产经营等活动的事项筹划与安排,进行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尽可能减轻企业税收压力,现在又很多方法可以达到节税的目的,但是与一般企业相比又有所不同。
一、高校校办企业税务筹划的必要性
(一)适应市场经济下企业竞争的需要
大学创办校办企业能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三个优势,一是技术;二是产品知识含量;三是人才。但是校办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运筹,其中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筹划,即国家要依法征税、企业要依法纳税,借此实现政府职能,消除纳税人之间的税负不均,有利于公平竞争和经济发展。国家与企业之间这种利益分配筹划必须是规范化、合法化的。而按照税收“规范性”原则,政府不能苛求纳税人在税法规定之外作超额纳税,这使企业的税收筹划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企业税务筹划也是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并发展壮大自己的有效手段。其中,企业减轻自身税负的方式要达到税收筹划的层次,要求国家于企业之间利益分配关系规范化和税收环境的正常化。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税务筹划作为企业理财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围绕资金运作展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决策之前,进行细致合理的税务筹划有利于规范其行为,制定出正确的决策,使整个企业经营、投资行为合理、合法,财务活动健康有序运行,经营活动实现良性循环。此外,筹划活动有利于促进企业精打细算、节约支出、减少浪费,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税务筹划可以满足企业减轻税负、追求更多的税后利润的动机,企业通过成功的税务筹划,可以再投资一定的情况下,为企业带来不少“节税”效果,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
二、高校校办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性
税务筹划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从客观方面来看,税务筹划是一种事前行为,具有长期性和预见性,而国家税收政策、法规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从主观方面看,企业税务筹划的过程是人的主观行为,如果对税收法规政策误解,会导致税务筹划失败,税务筹划的失败,就有偷税的嫌疑,就有可能被补税、加收滞纳金、15倍的罚款。从税务征管的角度来看也会给企业税务筹划带来一定的风险。例如,对于综合性企业,有设计到国家税务机关征收的税种、同时也有涉及到地方税务机关征收的税种,特别是涉及到混合销售行为的。在理论上很容易划分,但在实际中却很难划分,由于两个税务机关都从本单位的税源利益出发,对政策的理解不一,甚至会出现抢税源的情况,从而给企业税收筹划带来一定的风险。再则,目前我国税收管理模式,实行征收与检查分离,企业的纳税辅导、正常纳税申报,在征收机关进行,而企业是否按税法、按时、足额缴纳,只有通过税务稽查机关检查以后才能得出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征收机关答复的问题,稽查机关不一定会认可。这样由于征收人员与稽查人员对税收政策理解上的偏差,也给企业税务筹划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所以,企业应当提高风险意识,同事要有相应的防范风险措施。
三、高校校办企业税务筹划的特点
(一)独立性
高校校办企业是独立法人实体,具有独立性,独立经营、独立纳税,其他同类企业的税收筹划措施同样也适用于高校资产经营公司。
(二)关联性
高校校办企业税务筹划与高校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具有关联性。在实践中,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活动在管理人员、资产使用、能源消耗、研究开发和收益上缴等方面与高校经济活动密不可分,高校校办企业税务筹划活动会对高校的税负产生影响。
(三)一致性
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目标应是实现上交高校收益最大化,其税务筹划目标与高校具有一致性。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实现高校校办企业的规范管理,建立高校与校办产业间的防火墙,两者利益是一致的,因此高校校办企业的税务筹划应该是以实现高校与资产经营公司两者税负最小为目标。
(四)可行性
高校校办企业具有技术性强、可实行集团化管理等特点,新税法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规范和统一,高校享有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校办企业税务筹划具有现实空间。
四、高校校办企业税务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没有明确的税收政策导向
国家很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校给予很多优惠政策,但没有总体的规划,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尤其对于高校校办企业不同于市场其他的企业,它是高校办学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托管筹资渠道,弥补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一个重要方式。虽然以税收形式上缴财政后,财政也可能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但其未必能直接投入到对校办企业中,影响到高校校办企业的积极性。
(二)资产权属与使用分离增加筹划难度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是从高校校办产业发展而来的,是高校教育活动中的生产实习基地,是科研工作中的产学研实践载体。高校为资产经营公司提供了很多资源,如高校将办公楼作为资产经营公司生产经营条件、将内部招待所委托资产经营公司进行经营管理等。但由于受国家政策限制,高校并未能将资产所有权转移给资产经营公司,或者公开收取使用费或资产租金。资产经营公司既不能列示固定资产折旧支出,也不能列示租入固定资产租金,给税收筹划增加了难度。
(三)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水平有待提高
税收筹划是一种事前行为,需要对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分析,要随时跟踪税收政策的调整。实现高校与资产经营公司两者税负最小,还要熟悉有关高校的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税收优惠政策。这对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我国高校的整体情况而言,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高校管理层尚未建立统筹规划思路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在高校内部管理中等同于一个职能部门,代表学校行使股东权利。税收筹划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不仅涉及财务管理部门,还需要计划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等多个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此外,由于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税收筹划特点,其更是需要高校管理层的重视与统筹,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经营性活动、投资收益等方面统筹规划。
五、对于校办企业税务筹划的建议
(一)明确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税收优惠政策
对高等教育而言,尤其是近几年的大规模扩招,给很多高校造成了沉重的财务压力。笔者认为,为鼓励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反哺学校教学科研,国家应加大对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税收优惠幅度。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高校收入中社会捐赠所占比例不到3%,而美国高校在20世纪90年代初该比例就达到了8%。虽然日前财政部已明确对于高校捐赠收入给予一定的财政配比资金,但目前国家对于这种捐赠行为缺乏充分的企业税收激励,高校在争取捐赠收入时存在难度。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仅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建议提高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公益性捐赠支出税收优惠幅度,提高高校捐赠收入比例。
(二)明晰资产权属实现有偿使用成本核算
新税法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资产经营公司税收筹划首先要考虑合理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如对高校委托资产经营公司使用管理的各类固定资产,高校应与相关主管部门沟通,办理对外投资或资产出租出借手续,使之能够合理计入资产经营公司成本。
(三)具体组织实施企业税务筹划方案
为保障税务筹划方案的实施,企业负责人应当授权给税务会计人员,具体组织实施企业税务筹划方案,使方案落到实处。由于税收筹划方案是在生产经营活动开始前选定的,必须要求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而生产、销售等部门有可能从各自利益出发,或多或少会有不规范的行为,将影响税务筹划方案的实施,甚至与失败。税务会计人员应当根据税务筹划方案的要求,经常指导生产部门规范行为,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四)把握税收政策变化提高税收筹划水平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税收筹划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克服观念落后、体制僵化等制约资产经营公司发展的障碍,努力加快自身改革,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用好国家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好税收筹划,减少成本,增加效益,为学校和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五)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建议有效地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校办企业必须充分重视税务筹划风险的客观存在,并在涉税失误中始终保持的筹划风险的警惕性。同时,企业还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快捷的税务筹划预系统,收集和分析相关税收政策及其变动情况、税务行政执法情况和企业本身生产经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当出现可能引起税务筹划风险的关键因素时,系统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筹划着关注潜在的风险,并及时寻找导致风险产生的根源,指导策划者制定科学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保证税务筹划行为的顺利开展和提高其实施效果。
六、总结
税务筹划不是以税负最轻,而是以投资者的所有者权益最大为目标。税务筹划是一种事前行为,有预见性,而政策与法规室在一定情况的可以变化的。我国高校校办企业处于一个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科学合理的开展税务筹划,改革创新,校办企业才能够在新起点上有新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