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0:07: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急诊分诊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 P31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178-1
0引言
多震源地震勘探方法技术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而由于多震源地震勘探方法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采集作业的效率,在地震勘探方面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还能够有效的获取宽方位地震数据。
1多震源地震综述
可控震源地震技术最早出现与美国和苏联,一经出现就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前景,相比常规炸药震源存在诸多优点。比如利用相应的措施可以知道可控震源的地震信号,进而实现对其频率进行人为控制;探究多震源地震激发技术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多震源地震波数值模拟,该方法也是也是多震源观测系统设计和数据采集与处理的理论基础。
2多震源地震数值模拟分析
多震源地震数值模拟的观测系统是在常规的观测系统基础之上进行重新设计的,根据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高阶差分解,针对于多震源地震数值的模拟分析可以从多震源激发二维弹性波方程数值模拟,以及三维声波方程数值模拟进行分析。
2.1多震源激发二维弹性波方程数值模拟
随着多震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极大的提高野外工作的效率。影响多震源的因素主要有震源个数、随机延迟时间以及震源位置,那就能够通过相关的理论依据,模拟分析出弹性波地震数值。假设将密度设为常数1.1g/cm3,那么将如图1所示,这一模型的大小为3380*576,纵横空间网格间距dx=dz=11m,纵波的最小速度为2575m/s,速度最大为4654m/s,那么横波的最小速度将为1487m/s,最大速度则是2670m/s。而单炮间距约为105m,道间距约为52m,最小的偏移距约为2540m。震源采用的主频为15赫兹的Ricker子波,采用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进行数值模拟,其精度为四阶,空间约为十阶。
2.2多震源激发三维声波方程数值模拟
三维观测是指根据震源和检波点之间的关系分成不同的观测区域,通过滑定排列和固定排列两种方式进行观测。那么相对应的多震源三维观测系统也可以分为这两种方式。不同于一般的震源观测系统,检波点与震源是正比例关系。在观测系统中,可以假设炮线间距为d-cross,单炮间距为d-shot,检波器束间距为d-str,而检波器间距则设为d-trace。而对于混合炮的检测,可以假设在一个混合炮内,可以将nsx设为x线的震源个数,间距为nmx,nsy设为y线的震源个数,间隔为nmy,那么nsx×nmx×nsy×nmy个炮也就组成了一个混合炮片[1]。
三维观测系统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系统,而其中,在一定范围内任何的检波器都能接收到任何震源的波场,会给数据的收集和记录带来一定的麻烦。这与而为观测系统基本上是一致的,通过以上两种模拟地震记录和波场可以看出,如果随机时间有一定的延迟激发,那么将会形成一种非相干的波场,这种波场具有宽方位角照射的独特特点,接近或者是保留了点源的特性。
3多震源地震数据分离技术探究
由于地震数据的线性叠加原理,多震源地震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将其表示为:PBL=ΓP,针对于多震源地震数据的分离可以采用两种情况,即,给定Pjbl和已知的Γkj,求未知的PK;给定Pjbl并已知Γkj,求未知的PK。而由于Γ的是否可逆和M、N间有相对大小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计算结果,确定M和N的大小关系,研究出多震源数据的分离方法。
3.1多次扫描混合波场分离
多次扫面混合波场分离主要有两种情况,即是扫描次数大于或者小于震源个数。虽然这两种扫描混合波场分离之间在运用的方法和原理上大不相同,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是对野外收集的概括。同时有效的适应了多震源地震采集技术中的同步相位编码和高保真可控源地震技术等相关的采集多震源地震波场分离。如果扫描次数大于或等于震源个数的多震源地震波场分离,那么其本质上相当于是求矛盾线性方程组的解题实例。相对而言,该波场分离方式比较简单,可以利用最小的能量来约束求解。当多次扫描次数小于震源个数的混合波场分离,则是一个求解欠定线性方程组[2]。
3.2一次扫描混合波场分离
就多震源地震波场的分离而言,事实上可以将其看做是去噪处理的一种,也就是采用合理的方法,来消除其他震源产生的波场,进而研究人员能够得到想要的震波波场。其技术方法是首先分析地震数据,其次将分析后的数据分选到被动域中,然后通过共检波点域及中心点域进行滤波方法的统计,从而去除随机噪音,达到分离数据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虽然地震数据在处理效率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这并不能够完全的满足在实际地震勘探中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野外采集效率和室内处理效率等方面的地震勘探,必须要加大对多震源地震勘探方法技术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TN9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73X(2008)1500402
Analysis of Jammers Simulation in a SAR Simulation Platform
HAN Song,SHEN Xiaofe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61005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ethod to simulate a jammer in a SAR simulation platform,based on the deception method.In this method,the computation in simulation is simplified,by using the speciality of the sampled but unquantized SAR signals without carrier and sharing the computation between modules.Because this method fits simulation environment very much,a great jamming effect is easy to get.So this method adapts to bring a deception environment.
Keywords:SAR simulation;echo;jamming;fake target
1 引 言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在军事侦查领域应用广泛的雷达。它以其全天候、全天时、抗干扰和高角度分辨力的特点在近几年的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国都在竞相研制开发高性能的SAR,我国也不例外。在研制过程中仿真必不可少,一个大型的SAR仿真平台可以为研发工作带来相当大的方便。
在SAR研制的同时,各国也必然在进行着SAR对抗的研究。由于SAR具有抗干扰等特点,因此有源干扰就成为了最有效的手段。所以现代的电子战环境仿真中有源干扰机的仿真是必不可少的。
有源干扰分为欺骗式干扰和压制式干扰,对于SAR欺骗式干扰尤为适宜。因为SAR使用的合成孔径技术使得其主瓣非常窄,干扰机大部分时间是在其副瓣内,如果使用压制式干扰则需要的功率极大,效果不理想。而欺骗式干扰则可以产生与雷达相匹配的信号,达到良好的干扰效果。
2 SAR成像基本原理
SAR与常规雷达一样,都是利用目标反射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探测。之所以SAR能产生如此高的分辨力,要归功于线性调频信号,这种信号在压缩处理后可以产生很高的分辨力。
距离向的线性调频信号是雷达发射脉冲前就产生的,这和常规雷达并无不同之处,而方位向的线性调频信号则是SAR独有的。SAR在飞过目标时,飞机和目标的相对速度是变化的,所以目标回波的多普勒频移也是变化的,如此就产生了一个近似线性调频的信号,利用这个信号SAR可以产生很高的方位向分辨力。
SAR发射的信号归一化后为:Иu(t)=exp(jωct)exp(jkt2)g(t)(1)И其中g(t)=1,|t|
0,|t|>1/2。г蚧夭ㄐ藕盼:Иs(t,τ)=Aexp(jωc(t-T(τ)))・
exp(jk(t-T(τ))2)g(t-T(τ))(2)И其中T(τ)=2R(τ)c为回波的延迟,R(τ)为目标与飞机的距离,c为光速。
因为Е游慢时间,因此在快时间域T(τ)近似为常数T0。因此上式中exp(jk(t-T(τ))2)飒exp(jk(t-T0)2)为快时间域(距离向)的线性调频因子。
而Иexp(jωc(t-T(τ)))去载波后得到┆exp(-2R(τ)c)。将R(τ)在目标位于波束中心的时刻τ0Тμ├照箍并略掉二阶以上的高阶项:ИR(τ)Rc+(τ-τ0)+(τ-τ0)22(3)И 因此:ИИexp(-2R(τ)c)=exp(-2Rcc)exp(-2(τ-τ0)c)・
exp(-(τ-τ0)2c)Ид饩褪强焓奔溆颍ǚ轿幌颍┑南咝缘髌狄蜃印6杂谧罴虻サ恼侧视SAR,=-λfDc2=0(fDc为多普勒中心频率,λ为波长)。因此exp(-2R(τ)c)可化为┆exp(-2Rc c)exp(-(τ-τ0 )2c)。
SAR成像就是通过对这两个线性调频项进行依次压缩而得到很高的距离分辨力和角度分辨力的,而具体的压缩算法因与干扰无关,本文不做描述。
3 SAR的欺骗式干扰原理及仿真方法
如图1所示,干扰机对雷达的回波信号为:Иs0(t,τ)=A0exp(jωc(t-2R0(τ)c))・
exp(jk(t-2R0(τ)c)2)g(t-2R0(τ)c)(4)И图1 欺骗式干扰原理图而假目标对雷达的回波信号应该为:Иs1(t,τ)=A1exp(jωc(t-2R1(τ)c))・
exp(jk(t-2R1(τ)c)2)g(t-2R1(τ)c)(5)И 观察式(4)与式(5)容易看出,如果不考虑回波幅度,在式中令t′=t-2R1(τ)+R0(τ)jωccг蚩梢宰化为式(5)。因此只需在干扰机的回波上加上一个延迟,就可产生xoy平面(地面)上任意点的假目标。
而在实际的仿真平台设计中,为了简化计算过程,信号采用了不带载波、已采样但未量化的形式。因此,干扰机的回波就变成了如下形式:Иs0(n,m)=A0exp(-jω2R0(τ(m))c)exp(jk(t(n)-
2R0(τ(m))c)2)g(t(n)-2R0(τ(m))c)(6)ИИt(n)为n的线性函数,t(n)=Δt×n+t0(下文为了方便将τ(m)简记为τ)。同理,按上面的方法,令n′=n-2R1(τ)+R0(τ)jωccΔt,则t(n′)=t(n)-2R1(τ)+R0(τ)jωcc。式(6)可化为:Иs0(n′,m)=A0exp(-jω2R0(τ)c)exp(jk(t(n′)-
2R1(τ)c)2)g(t(n′)-2R1(τ)c)(7)Иё⒁馄渲歇Иexp(-jω2R0(τ)c)这一项,没有载波,就无法通过延迟将其转化为exp(-jω2R1(τ)c)。因此,方位向的假目标需要另行处理。对比式(7)和式(5),可以看出如果将s0Ы行如下处理,得到的式(8)与式(5)所代表的目标点在成像后将有相同的位置。Иs0(n′,m)×exp(jω2(R0(τ)-R1(τ))c)
=A0exp(-jω2R1(τ)c)exp(jk(t(n′)-
2R1(τ)c)2)g(t(n′)-2R1(τ)c)(8)И其中关于R0(τ)-R1(τ)的计算,有两种不同的方法。首先可以将R0(τ)和R1(τ)泰勒展开并略去高阶项然后相减,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计算每一时刻和每一目标点的R1(τ)而引入的非线性运算。但在仿真系统中,干扰模块并不是计算干扰机发出信号的幅度,而是雷达接收到的信号的幅度,由距离而产生的幅度的衰减也是由干扰模块来计算,因此R1(τ)У募扑闶遣豢杀苊獾摹K以直接计算将较为合理。ИR0(τ)-R1(τ)=y20+H2+(x0-τv)2-
y21+H2+(x1-τv)2(9)И 综上所述,Иexp(jω2(R0(τ)-R1(τ))c)Ь褪歉扇呕产生方位向干扰的因子,在干扰机的回波信号上乘上这个附加因子就可以产生方位向的假目标。
图2 单点假目标干扰效果4 Matlab仿真效果
上述干扰仿真方法在Matlab上的仿真效果如图2所示,仿真中真实目标和假目标的后向散射系数均取1,每个脉冲采样1 024个点。
图2(a)中R1和R2为真实目标的像,F1和F2为干扰机产生的假目标的像,J为干扰机位置;图2(b)为成像后的幅度三维图,四个峰分别对应图2(a)中真实目标和假目标的四个像。从图中可以看出仿真的干扰机产生的假目标已经达到了干扰效果,图2(b)中假目标像的幅度也和真实目标相仿,证明了该方法能应用于实际的仿真系统。
参 考 文 献
[1]孙云辉,陈永光,焦逊.星载SAR应答式欺骗干扰研究\.电子对抗技术,2004,19(2):23-26.
[2]甘容兵,王建国.改进的对星载SAR的应答式欺骗干扰\.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34(5):614-617.
[3]叶映宇.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方法的研究\.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5.
突发群体伤作为临床中较为严重的外科疾病之一,具有时间急、发生突然、伤情复杂、伤员多、抢救难度较大等特征,多由自然灾害或者群体交通事故造成,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生命安全威胁。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突发群体伤急诊救治护理的方法与措施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Abstract】objective:Method of sudden mass trauma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scientific study and.Methods: from the hospital from 2008 January -2012 year in January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group injur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200 cases, using the method of clinical data and treatment of these 200 patients an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comparative study of review. At the same time put forward pertinent nurs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Nursing for 2 months to 2 years.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2 months, 200 patients in 8 cases because of rescue invalid death, the other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Conclusion: the study of and measures of sudden mass injury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nursing methods of strengthening in the new period, and help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rescue success rate.
【keyword】sudden mass injuries;emergency treatment;nursing;method; measures;effect;explore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组所研究的200例突发群体伤患者是从医院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病例中随机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120例,女性有80例,他们的年龄在18-50岁之间。经病理学研究,这些突发群体伤患者中,因斗殴、打架等原因导致群体伤的有75例,因车祸导致群体伤的有76例,因建筑工程塌陷、商业区火灾、剥离意外碎裂而导致的群体伤有49例。患者在临床中的表现是颅脑外伤、面部伤、腹部或背部刀刺伤、四肢外伤等,伤情体现出急、危、重等特征。
1.2方法
利用回顾性方法对这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诊治结果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并针对诊断结果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首先是做好住院前的护理工作:医院护理人员需明确事故发生的原因、地点、轻重伤员人数之后立即通知出诊医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在五分钟之内前往事故现场进行抢救,同时需及时地报告相关部门与上级领导,根据患者伤情的严重程度组织医务人员做好抢救准备。在护理工作的分配方面,由医院护士长安排组织各项护理工作,在患者没有到达医院之前需组织相关人员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于危重患者需由一名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的负责护理工作,对于能行动、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需由一名专业护理人员负责5例。
其次是做好事故发生现场的常规性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的伤情与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患者止血、强心、补充血容量、生压以及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等一系列对症治疗。进一步清除患者的伤口、做好包扎止血以及骨折部位的固定等基础性应急处理。利用自身丰富的护理经验与心理学知识对患者与其家属进行心理安抚,逐步消除他们的恐惧、焦虑不安等情绪。做好对患者的安全防护工作,对于情绪躁动的患者需使用约束带以免碰触到伤口。对于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需及时地给予心肺复苏治疗。
三是做好对患者入院后的护理工作:第一点是需做好分针分流与伤情记录工作,这是由于群体伤患者到达医院时因伤情复杂,且人员数量多,护理人员与医师在接诊的过程中需保持清醒的头脑,给伤情较重的患者做好伤情标识,给每一位群体伤患者佩戴相应颜色的手腕带并做好患者身份的识别工作以有效配合临床医生的抢救护理工作,做好群体伤患者的伤情登记工作;第二点是做好患者的转运工作,即对于一般性的群体伤患者需进行相关性检查、手术与住院等一系列程序,对于危重型的群体伤患者需由专业人员进行护送,保障各项管道的无限畅通,且在转运伤员的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搬运动作要轻缓,且和病区的护理人员做好相应的伤情交接工作;第三点是对于危重伤员需及时地给予吸痰、给氧工作,检测患者的呼吸循环吸痰与生命体征是否正常,对于拥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需做好配血、皮试、留置胃管、备皮等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对于没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需严密观察;第四点是护理人员需运用自身丰富的护理经验与心理学知识以及语言艺术给予患者适当地心理疏导与关心,做好与患者家属的联系工作,尽量减少患者紧张、焦虑不安、恐惧等负性情绪,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自信心;第五点是做好巡视工作,即在患者住院期间需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生命体征,对于骨折患者的肢端末梢循环进行系统性观察,在抢救结束后需仔细核对群体伤患者的住院人数、转门诊治疗的人数以及危重伤员人数等。
1.3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主要采取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x2进行检查,P
2、结果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突发群体伤急诊救治护理的方法与措施进行系统性研究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经2个月时间的治疗与护理,200例患者中有8例因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
3、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自然灾害、群体性的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受灾人群与受伤伤员集中送到医院急诊科进行救治,给医疗机构的应急性护理与抢救机制提出了挑战,在做好患者入院前后的基础护理的同时需对患者进行及时地心理疏导,以安抚患者与患者家属紧张、焦虑不安、恐惧等负性情绪。及时有效地清理创伤口、缝合包扎与止血、固定骨折部位等对症性的应急处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临床死亡率。另外需采取吸痰与清除分泌物的方法保障患者的呼吸道系统的畅通,对于危重患者需给予气管插管与吸氧治疗。
与此同时,需定期或不定期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与教育,使得护理人员在掌握一般性护理理论与技能之外,需了解并掌握危重患者的病情分析与观察能力,进而为现场救治进行有效的病情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以争取必要的抢救时间。另外需强化护理人员与医师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将大局观意识作为医疗机构的院内文化完全贯穿到急诊治疗护理工作中。
另外需采取措施保障绿色通道的真正畅通:由主管急诊科室的人员负责,自急诊科原有医疗资源与医务人员的基础上,依据突发性的群体伤患者的人数与急诊救治与护理的特殊性特征,指定医院各个科室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作为急诊救治的预备人员,再出现紧急状况时可以迅速地开展急诊救治与护理工作,争取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临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罗松娣.绿色通道在突发群体伤急救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10(02):308-309
[2] 李效全,刘佳易,周玉波.“5·12”汶川大地震群体伤院内急救“A管理模式”应用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9(05):1423-1425
[3] 陈天琴,张辉.群体伤院前急救对策与思考[J].中国民康医学,2009,10(24):1238-1239
[4] 蔡映杰,谢佩玲,管癸芬.群体创伤患者规范化处理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7(02):810-812
[5] 段凤阁.群体创伤性复合伤的救治[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0(05):315-318
[6] 陈巧玲,卢爱金,卢平丽.突发群体伤患者的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10(05):317-319
[7] 廖全全,叶良玉,张友惠,叶平香,王从华,邹红梅.群体伤救护的组织管理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0(04):297-300
机械分为旋转机械和往复机械两种类型,它们在组成结构、动力学特征以及工作原理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故障信号的表现形式也存在差异。旋转机械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机械。许多大型旋转机械,如:离心泵、电动机、发动机、发电机、压缩机、汽轮机、轧钢机等,还是石化、电力、冶金、煤炭、核能等行业中的关键设备,对这些设备加强监测,防止发生故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世纪以来,随着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现代机械工程中的机械设备朝着轻型化、大型化、重载化和高度自动化等方向发展。机械设备管理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它需要对设备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利用现代科学的监测仪器、系统运行状态参数,认知设备状态。做到设备静态、动态信息完整化、数字化,即有据可依,有数可查,实现科学的信息综合处理。只要能够正确识别设备的振动信息就可掌握设备的动态,把握设备的维修周期。机械故障诊断就是通过测量机器的信息,比如振动信号,判断其运行状态的一种现代化设备管理方法,振动现象与其运行状态有着对应的关系。
1.应用振动分析诊断旋转机械设备故障
1.1转子不平衡
转子不平衡引起的振动是旋转机械的常见的多发故障。产生不平衡的原因:旋转机械转轴上所装配的零部件,如果材质不均匀(如铸件中存在气孔、砂眼,加工误差)、装配偏心以及在长期运行中产生不均匀磨损、腐蚀、变形,或者某些固定件松脱、各种附着物不均匀堆积等各种原因,都会导致零件发生质心偏移而造成不平衡。不平衡包括静不平衡和动不平衡。不平衡振动的频率一般很明显,主要表现不平衡转子的故障频率等于转子的旋转频率。除此之外,不平衡振动还会激起其他频率成分例如分频、倍频等。影响不平衡振动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即转子质量、质心到两轴承连线的垂直距离(即偏心距)、转子的旋转角速度。转子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这个离心力作用在支撑转子的两个轴承上,方向垂直于轴承中心。在诊断不平衡故障时,首先必须分析信号和频率成分,是否有突出的转频,其次看振动的方向特征,必要时再分析振幅随转速的变化情况,或测量相位。
1.2转子不对中
转子不对中也是旋转机械常见故障之一,主要包括转子与转子之间的连接不对中,主要反映在联轴器的对中性上;转子轴颈与两端轴承不对中。对滑动轴承来说,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与轴承是否形成良好的油膜有直接关系。对滚动轴承来讲,主要是因为两端轴承座孔不同轴、轴承元件损坏、外圈配合松动,两端支座变形等(对电动机而言是前后端盖),都会引起不对中。转子不对中将产生一种附加弯矩,给轴承增加一种附加荷,致使轴承上的负荷重新分配,形成附加激励引起机组强烈拆动等后果。不对中主要激发二倍转频或多倍转频振动。振动大小与不对中形式有一定关系,一般表现为轴向振动比较大。不对中引起的振动其振幅值与机器的负荷有一定的关系,一般随着负荷的增加而成正比的增加,然而对转速的变化影响不大。
1.3机械松动
机械松动也是旋转机械比较常见的故障,松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地脚螺栓连接松动。它带来的后果是引起整个机器松动。另一种情况是零件之间正常的配合关系被破坏造成配合间隙超差而引起的松动,比如滚动与轴承的内圈与转轴或外圈与轴承座孔之间的配合,因丧失了配合精度而造成松动。由松动引起的振动具有一定的非线性,其振动信号的频率成分相当复杂,除了基频(等于转频)以外,还产生高频次谐波和分频振动,频谱结构成梳状,有时还表现出一些方向特征很明显,主要在垂直方向很强烈。
1.4摩擦
摩擦故障形式有多种多样。如转子与密封件的摩擦,转子与隔板之间的摩擦,电动机转子与定子的摩擦,叶轮、齿轮、风扇与机壳或护罩的摩擦、滚动轴承外圈与轴承孔、以及转轴与轴承内圈或转轴与其他零件因配合松动而引发的摩擦。摩擦一般引起非线性振动,频带范围较宽,除了一倍基频外还有二倍基频、三倍基频等高次谐波,以及1/2、1/3等低次谐波。在某些情况下还会激起系统的固有频率。摩擦振动的时域波形上常常表现为削波状态,“截头余弦”形状的时域波形常被视为摩擦故障的重要标志。
2.振动监测技术
目前,监测机械设备状态的手段虽然很多,但实践证明,振动信号监测是一种易于实现而又可靠的办法。设备振动信号是设备状态信息的载体,它蕴含了丰富的设备异常或故障的信息,而振动特征是设备运行状态好坏的重要标志。因此,振动测试是设备状态信号采集的基本测试手段。对振动信号的检测能够获得设备状态的有效信息,对它的分析则是设备诊断领域中一个被广泛采用的方法。现代传感技术的发展为振动信号的测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现代的振动测试都是采用电测法,即把待测的机械振动量的变化转化成电量的变化,这种机——电转换是通过传感器来实现的。因此传感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振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影响分析和诊断结果的正确性。机械振动参数的测量分为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测量用传感器主要采用电涡流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三种,一般分别用于低频、中频和高频范围的振动测量。近年来,微电子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应用,微机化机械加工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现代动与冲击测量传感器正朝着更小、更轻、更可靠耐用和更价廉物美的方向发展。国内外不断成功地研制和开发了微电容式、微应变式、石英振梁式、静电平衡式等新型加速度传感器以及激光测振仪等新型位移传感器,这些传感技术大大推动测试技术的发展。数据采集卡的性能不断提高是计算机正确分析的前提。
高新技术的数采器件不断出现、性能价格比不断提高,A/D、放大器、模拟通道开关等芯片不断有新产品世,这些高新技术产品使高速数据采集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
3.结束语
在进行旋转机械的故障诊断时,往往故障与征兆之间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时各种故障同时发生,使故障诊断起来更加复杂。随着状态监测技术不断的发展,故障诊断已成为一种新的工程技术。正确掌握振动标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除了采用绝对的国际标准外,企业还应根据不同设备的情况建立一套相对标准,即将测量值与初始值相比较作出判断。总之,正确判断故障,不仅需要掌握相关振动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对所测的设备非常了解,认真听取现场操作人员、修理技术人员的意见后,才能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诊断结果。
【参考文献】
[1]虞和济.故障诊断的理论基础.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9,9.
[2]PWHills.Productionbenefitsfromavibration-basedconditionmonitoringprogramme.INSIGHT,Vol.38No.8August1996:563-565.
[3]廖伯瑜.机械故障诊断基础.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11.
[4]谷毅.振动测量传感器的发展现状.现代计量测试,1997(5):6-9.
[5]S.J.Rothberg,N.A.HalliwVibrationMeasurementsonRotatingMachaneryUsingLaserDopplerVelocime-try.Trans.AMSEJ.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1994.116(3):326-331.
在数学教学中,有关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夹角的计算题比较抽象且难度较大,对好多学生来说学习这个知识点非常困难,计算的时候很费时间且容易出错。其计算方法很多,但如何计算更便捷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似乎缺少总结。为了能让学生能顺利学好这个知识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好几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学生容易掌握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出错率极低。今天就给大家介绍这种非常简单的计算方法。
问题:9时23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
提问:你能计算出来吗?如果你做对了,你需要多长的时间?
一、知识准备
钟表大家都常见,钟面上有时针、分针和秒针,它们都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就时针和分针的夹角而言,是由于它们各自的转速不同造成的,要求它们的夹角,我们就要求出分针转过的度数和时针转过的度数,从而求出它们的度数差,在求差的时候那个度数大,那个就作为被减数,当度数大于180度的时,再用360度减去差,从而求出正确的度数。
二、方法研究
时针转一圈360°需12小时,相邻整点的夹角为360°÷12=30°化成分钟12×60=720(分钟),所以时针的速度为360÷720=0.5度/分;分针转一圈360°需60分钟,速度为360°÷60=6度/分。我们在求夹角的时候,题目中给出的分值是分针所指的准确值,给出的时值不是时针所指的值,这样在求夹角的时候就要考虑时针在给出的分值里所走过的度数,如:9时23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计算:点时时针走过的度数为9×30=270度,23分钟时针走过的度数为23×0.5=11.5度,这样时针走过的度数为270+11.5=281.5度,分针走过的度数为23×6=138度,故9时23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281.5-138=143.5度,如果h代表时,m代表分,即h时m分的夹角计算如下:
时针转过的度数:30h+0.5m
分针转过的度数:6m
故两针夹角为:30h-5.5m或5.5m-30h
这样就总结了两个公式:
①时针在前分针在后,简称“时前分后” 30×时-5.5×分
②分针在前时针在后,简称“分前时后” 5.5×分-30×时
三、判断谁后的方法
判断时针在前还是分针在前的方法是:时“乘”以5与“分”比较大小,谁大谁就为前,如:9:20为“时”前“分”后,9:50为“分”前“时”后。
四、应用举例
1.计算9时20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
分析:9×5=45>20故为“时前分后”
解答: 30×9-5.5×20=160(度)
答:9时20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160度。
2.求5时48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
分析:5×5=25
解答:5.5×48-30×5=114(度)
答:5时48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114度。
3.计算9时11分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
分析:9×5=45>11故为“时前分后”
解答:30×9-5.5×11=209.5(度)>180度
粗糙集理论是Pawlak等学者在1982年提出的处理不确定,不精确和不完全数据的一种新的数学工具,主要用于知识的简化及知识依赖性的分析。属性约简是粗糙集理论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约简方法,这些约简方法中,很多需要考虑属性集对论域的划分,通过比较约简后的属性集和原属性集相对于决策属性的正域是否相等,来判断约简是否成立。传统的划分方法需要按照单个属性或多个属性分类,并执行集合求交取并集运算,为简化论域划分方法,提高论域划分速度,文中首先提出利用分辨矩阵计算负域的定理和推论,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一种基于分辨矩阵的论域划分方法。
1 相关概念
以上公式指出:当决策属性不同且条件属性也不完全相同时,元素值为互不相同的属性纽合;当决策属性相同时,元素值为0;当决策属性不同而条件属性完全相同时,元素值为-1,表明数据有误或提供条件属性不足,显然,分辨矩阵是一个按主对角线对称的矩阵,在考虑分辨矩阵的时候,只需考虑其上三角(或下三角)部分就可以了。
2 基于分辨矩阵的论域划分
定理1:在信息决策系统分辨矩阵中,所有为-1的元素所对应的行列元素的并集构成条件属性相对于决策属性的负域,即NEGc(D)。
证明:在信息决策系统分辨矩阵中,若某一个元素为-1,则该元素所对应的行列元素的条件属性完全相同,决策属性不相同,这两个对象,根据现有的条件属性,无法确定归入哪一个决策类,而NEGc(D)中的对象是所有不能确定一定归入哪一个决策类的元素的集合。故在信息决策系统分辨矩阵中,所有为-1的元素所对应的行列元素的并集构成NEGc(D)。
由定理1可以得到:
推论1:设I=(U,C∪D)是一个信息决策系统,C是条件属性集,A∈C,D=(d)是决策属性集,则分辨矩阵中,某一条件属性组合A相对于决策属性的负域NEGA(D)为分辨矩阵中所有不为0的元素项中不包含A中所有属性的元素项所对应的行列元素的并集。
利用定理1以及推论1,可以计算不同的条件属性组合相对于决策属性的负域,根据正域与负域的关系,便可计算不同的条件属性组合相对于决策属性的正域。基于分辨矩阵的论域划分步骤描述如下:(1)建立分辨矩阵;(2)对某一条件属性组合A,在分辨矩阵中寻找所有不为0的元素项中不包含A中所有属性的元素项所对应的行列元素;(3)将这些行列元素取并集;(4)在U中去除这些行列元素的并集,所得到的集合即为条件属性组合A相对于决策属性的正域。
3 实例
某一决策表:其中条件属性集C={a,b,c},决策属性集D={d},其分辨矩阵。
0 引
言
地下铁道是城市现代化交通工具,且是战时重要的人防工程,虽然地下工程结构有周围土体对变形位移的约束作用,使其在受震时所产生的振幅大为减少,受震害的程度较地面建筑为轻,但强震给地下结构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一点已被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所证实,日本这次地震使得地铁区间隧道及地铁车站受到严重破坏,甚至出现地铁车站完全倒塌的先例,地铁结构一旦发生破坏由于其修复困难,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加强研究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及减震措施提出响应的建议十分必要,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地铁区间隧道震害特点
地铁区间隧道属于线性结构,在地震荷载的作用下,由于周围介质的存在,其动态反应会呈现出与地面建筑不同的特性,主要表现为:
(1)地铁隧道的振动变形受周围介质的约束作用明显,受震害程度较轻,结构的动力反应一般不明显表现出自震特性,特别是低阶模态的影响。
(2)地震荷载的作用下,地铁区间隧道和其周围介质一起产生运动,当结构存在明显惯性或周围介质与结构间的刚度失配时,结构会产生过度变形而破坏。
(3)地铁区间隧道的震害多发生在地质条件有较大变化的区域,如土质由硬质到软质的过渡带,该地带地层间的相对位移较大直接导致结构发生破坏,相反如果地质条件均匀,即便震级较大,结构也较安全。
(4)地铁区间隧道如果穿过地质不良地带,如断层、沙土液化区等也易遭震害。
(5)结构断面形状及刚度发生明显变化的部位,如隧洞进出口,隧洞转弯部位及两洞相交部位均为抗震的薄弱环节。
(6)区间隧道的破坏形式主要是弯曲裂缝、竖向裂缝,及混凝土脱落,钢筋外露等。
2 地铁区间隧道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2.1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以上震害特点是通过实际的震害分析得出的,在进行地铁抗震设计时,十分有必要通过数值分析了解其具体的动力行为,如何对地铁区间隧道及其周围土体这一结构复合系统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通过网上检索该方面研究很少。若地下结构物的下方存在这一个实际基岩层,或在相当深处存在这一个假想的基岩层,则认为基岩面以上的介质及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对于基岩层面发生相对运动,整个体系由于基岩面的运动而引起震动。由于地铁区间隧道沿纵向较长,分析其动力响应问题可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首先进行体系离散,根据分析方法的不同,可将体系离散成两种计算网格,一种是使用八结点平面等参元对区间隧道结构及周围土体进行离散,如图1所示;第二种方法用八结点平面等参元与六结点单向无限元及四结点双向无限元耦合进行分析,计算网格如图2所示,左、右、下边界无限延伸,上边界为自由边界。根据达朗贝尔原理,建立体系的运动方程为
式中,[M]、[K]分别为体系的总体质量矩阵和总体刚度矩阵,由各单元的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组合而成;体系的单元刚度矩阵为
[kij]e=[B]T[Dep][B]t
式中t为单元厚度;为单元面积;[B]为应变矩阵。[Dep]为弹塑性矩阵;体系的单元质量矩阵采用一致质量矩阵:
[mij]e=∫V[N]Tρ[N]dV
[C]为体系的总体阻尼矩阵,由Rayleigh线性组合法确定:
[C]=α[M]+β[K]
α、β为阻尼常数;可按两种不同的振动频率下测得的阻尼比加以确定。
我院自2011年8月开始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急诊科患者进行救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5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80例,均符合AMI诊断标准。其中,男99例,女81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6.6±15.1)岁;发病至救治时间30~170 min,平均(77.4±12.2)min。将18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AMI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急诊接诊后后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心电图监护。观察组给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主要如下。
1.2.1做好接诊护理准备 急诊接诊后立即发车,途中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仔细询问患者病情并做好记录,嘱咐患者家属不要随意挪动患者,等待救护车达到现场后听从医务人员的安排。待到达现场后,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并安慰患者及其家属,消除其的恐慌与焦躁心理。入院后,认真做好病情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治疗方法。
1.2.2优化AMI救治流程 成立AMI急诊救治小组,优急诊AMI接诊绿色通道;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诊途中对患者的疾病病情做出判断,并做好详细记录,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并于接诊途中电话通知急诊科室做好接诊准备,通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病情及途中救治方法等;待入院后交由急诊科医生再次结合CT及MRI等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将判断结果详细记录,交由分诊科室结转;做好院内分诊及转运交接工作,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预先做好应对意外事件的救治准备工作。
1.2.3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从提高医务人员的急诊救治水平着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组织以护士长为主要负责人的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定期对科室内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定期对临床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疑点进行讨论、剖析,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法,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要求护理人员保持微笑服务,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保持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急诊救治的顺利开展。
1.3疗效判定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患者死亡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实验数据以(x±s)和(%)的形式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急诊AMI患者病情危急、患者及其家属情绪波动较大,护理难度较大。为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必须对急诊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以提高救治质 量[1-2]。优质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在临床各科室广泛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3-4]。本文以AMI急诊接诊至救治为基础资料,分析了优质护理方法在AMI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临床实践表明,经以做好充分的接诊救治准备、优化AMI接诊救治流程并着重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为主要目标的优质护理方法可显著改善AMI的急诊救治效果。本文中优化护理干预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韩彦辉,李海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37-839.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7-007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bone trauma first aid. Methods A total of 231 patients with bone traumatic emergency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enrolled. According to the timing of the visit, the patients with single number of serial number were chosen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n=116), and the patients with double number of serial number were treated as control group(n=115).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diagnosis and first aid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 history,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mergency diagnosis by use of trauma grading diagnostic method. The confirmed diagnosis rate, emergency success rate, transport success rate and mortal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The mortality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within 2 h after admission to department or the ICU ward. Results The confirmed diagnosis rate, emergency success rate, transport success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Key words] Bone trauma; First aid; Method;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骨创伤是临床常见的骨科急诊疾病,交通事故、跌倒、坠落等均可造成患者骨创伤,患者以疼痛、肿胀、功能受限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肢体永久性的损伤,造成残疾,为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重要影响[1-3]。为更有效地对骨创伤患者进行急救,改善患者的A后,近年来我院对骨创伤急救方法进行改良,为观察其临床疗效,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至我院进行骨创伤急诊治疗患者231例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至我院进行骨创伤急诊治疗患者231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经CT、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定诊断为骨创伤。根据来诊时间排序,序列号为单号患者作为观察组,共计116例,其中男71例,女45例,年龄18~77岁,平均(47.33±12.19)岁,其中肋骨骨折15例,颅骨骨折17例,肩部脱位或者骨折22例,肘部脱位或骨折27例,膝关节脱位或骨折19例,髋关节脱位或骨折16例。序列号为双号患者作为对照组,共计115例。其中男66例,女49例,年龄18~79岁,平均(47.91±12.88)岁,其中肋骨骨折14例,颅骨骨折18例,肩部脱位或者骨折23例,肘部脱位或骨折31例,膝关节脱位或骨折21例,髋关节脱位或骨折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进行常规诊断和急救处理。
观察组:采用创伤分级诊断方法进行急救诊断处理。在患者进入急诊室和经过初步抢救后离开急诊室分别进行创伤评分。根据评分情况评定患者抢救次序,分数越低的患者急救优先级越高。
具体评分方案如下:对患者收缩期血压、毛细血管充盈程度、呼吸幅度、呼吸、昏迷程度5项指标进行评分,每项指标分别予以加权和赋值,分数范围为1~16分,分数越高,情况越好,分数越低,情况越差,急救越优先。
对患者抢救措施如下:首先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清理,防止窒息发生。患者取侧卧位,托起下颌,去掉患者鼻内分泌物,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咽通气管,吸氧。同时行气管切开术,予以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给予呼吸支持。如果患者有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心脏挫伤、心包急性阻塞等对生命有威胁的创伤给予优先处理。如果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则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恢复患者心跳。迅速开发患者静脉通路,需要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可选择上肢的头静脉或者贵要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如果不能找到静脉,则进行静脉切开,或者使用16-18号静脉留置针。注意有输血要求的患者先取血送检再进行输血,扩容液首选碳酸氢钠、生理盐水为1:2的平衡盐溶液或者乳酸林格液,用量大约为失血量的3倍,输液的最初15 min入液1000 mL,然后根据患者具体的脉搏、血压等生理体征调整输液量和输液速度,通常晶体输入量在2000~4000 mL时需要及时补充全血5000 mL。
1.3观察指标[4]
观察两组患者确定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死亡率,比较两组患者收入科室后或者进入ICU病房后2 h的死亡率。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确定诊断率、急救成功率以及转运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确定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2.2 两组患者转入病房或ICU后2 h死亡率和总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转入病房或ICU后2 h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分别为0.86%、5.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96%、14.78%,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骨创伤在临床急诊急救中非常常见,近年来随着工业、交通等行业迅速发展,骨科急诊创伤的人数处于上升趋势,其创伤的发生情况和复杂严重程度也在不断加重[5]。尤其是对于重症患者,骨创伤可能引发内脏出血,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抢救和救治,可能引发死亡[6]。而有文献统计发现,在创伤所引发死亡的患者中,其中1/2患者死于创伤现场,1/3患者死于创伤的早期阶段,1/5的患者死于创伤后期的并发症,因此国外将受伤后1 h称为黄金60 min,给予高度重视,认为是抢救患者重要的时间段[7,8]。但是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因此入院急诊抢救就成为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关键[9]。
急诊患者入院后往往多个危重患者同时入院,如果不能正确评估患者伤情和危险程度,就有可能使危重患者得不到最为及时的治疗,从而延误治疗时机,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甚至死亡[10]。因此对患者伤情正确评估、及时诊断、正确治疗就成为急诊抢救的重点[11]。创伤分级诊断是我院近年来开展的对骨科急诊患者的评估机制,在患者进入急诊室和经过初步抢救后离开急诊室分别进行创伤评分[12]。根据评分情况评定患者抢救次序,分数越低的患者急救优先级越高[13]。评估内容包括患者收缩期血压、毛细血管充盈程度、呼吸幅度、呼吸、昏迷程度5项症状,以此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准[14]。评估过程快捷迅速,不会耽误抢救时间,但是会对患者抢救的优先级别提供准确参考,并为诊断和后续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参考[15-17]。从本次研究来看,观察组患者的确定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骨创伤急诊患者采用创伤分级诊断方法进行急救诊断和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急救的效率,增加急救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Dhir V,Itoi T,Fockens P,et al.Novel ex vivo model for hands-on teaching of and training in EUS -guided biliary drainage:Creation of “Mumbai EUS”stereolitho-graphy/3D printing bile duct prototype(with videos)[J].Gastrointest Endosc,2015,81(2):440-446.
[2] 张云峰,杨栋.3D 打印骨科模型临床应用的初步探索[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0):1260-1261.
[3] 张岩,梁旭,范鑫斌,等.三种固定方式修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 18(31):5011-5016.
[4] 曾展鹏,黄枫,王海彬,等.中医骨伤科学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究[J].现代医院,2015,15(5):125-127.
[5] 余霄,俞光荣,庞清江,等.第一跖跗关节骨折脱位三种内固定对骨面应力传导变化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12):1070-1074.
[6] 李华南,吴继超,张海明,等.TBL 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 14(2):11-14.
[7] 洪一波,周临东.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11,43(2):90-91.
[8] 张亮,刘晋闽,张洁.中医骨伤与西医骨科学发展的比较探究[J].医学综述,2011,17(19):3001-3004.
[9] 刘炎,李军,黄振俊,等.骨(软)组织伤治疗现状与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的思考[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3,15(4):357-358.
[10] 徐道志,王昱林,康涵威.富血小板血浆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J].创伤外科杂志,2015,17(6):560.
[11] 姚长风,白良川,唐巍.中医骨伤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3-6.
[12] 胡勇,董伟鑫,孙肖阳,等.齿状突螺钉钢板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3):212-216.
[13] 顾松,刘天苹,沈尊理,等.基于有限元的第 5掌骨颈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W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1):4056-4059.
[14] 马利阁,王凯,刘阳,等.老年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476-1478.
[15] 叶枫,陈福林.“揉筋骨同治、尤重治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3,32(8):595-597.
Abstract: There is a gas exhauster has greater vibrations in our factory, that effect the equipment's operation. 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vibrati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ving methods, in order to make the maintenance personnel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key equipment, and improve safe efficiency.
Key words: Exhauster, Impeller, Dynamic balance.
中图分类号:TD712 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0020-02
引言
页岩炼油厂是我公司战略转型的重点,主要生产页岩油。衡量其生产能力的首先是页岩的处理量,属于干馏炉自身原因;其次就是回收系统的能力大小,在回收系统中瓦斯排送机是这个系统的心脏。作为回收系统的瓦斯动力来源--瓦斯排送机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页岩的处理量能否进一步提升。
1、 现有瓦斯排送机状态
页岩炼油厂共有四个部,每部两台瓦斯排送机,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在2004年以前,各台排送机风量为140000M3/h,各台排送机都已经满负荷工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基于此原因厂决定对各部其中一台进行修改,以提高风量,具体方法为将风机叶轮由原来八片增加到十二片。改造后各部运行改造完的排送机,其能力均有不同能力的提升,从而直接提高页岩油产量。
而C部2号排送机从2004年运行以来,在接近满负荷的情况下震动很剧烈,使得叶轮轴的轴瓦数次被震坏,到2006年末,一共损坏轴瓦达到4次,导致轴头基础螺栓断3次。不得不停机维修,使用排量较小的1号排送机。1号排送机风量为140000M3/h,2号为150000M3/h。
2 对生产的直接影响
直接降低风量影响了产量,因降低风量约7%从而降低处理量7%,直接造成产量的被迫减产。每次维修时间为换瓦5天,维修基础15天。仅此一项,直接减产以每天产100吨计算,100×7%×(5×4+15×3)=455吨,以目前原油每吨5000元计算,直接损失为455×5000=2275,000元。
3 分析原因
叶轮轴的轴瓦被震坏甚至导致轴头基础螺栓断,其主要原因很可能为改造后的叶轮动平衡被破坏。
3.1叶轮产生不平衡问题的主要原因
叶轮在使用中产生不平衡的原因可简要分为两种:叶轮的磨损与叶轮的结垢。造成这两种情况与排送机排送物质属性有关,干性物质是引起叶轮不平衡的原因以磨损为主,而湿性物质影响叶轮不平衡的原因以结垢为主。现分述如下:
⑴.叶轮的磨损
干性物质是瓦斯中部分大颗粒的粉尘,特别是少量大颗粒和许多微小的粉尘颗粒随同高温、高速的烟气一起通过排送机,使叶片遭受连续不断地冲刷。长此以往,在叶片出口处形成刀刃状磨损。由于这种磨损是不规则的,因此造成了叶轮的不平衡。此外,叶轮表面在高温下很容易氧化,生成厚厚的氧化皮。这些氧化皮与叶轮表面的结合力并不是均匀的,某些氧化皮受振动或离心力的作用会自动脱落,这也是造成叶轮不平衡的一个原因。
⑵.叶轮的结垢
湿性物质是水洗后的瓦斯,湿度很大,未洗净的粉尘颗粒虽然很小,但粘度很大。当它们通过引风机时,在气体涡流的作用下会被吸附在叶片非工作面上,特别在非工作面的进口处与出口处形成比较严重的粉尘结垢,并且逐渐增厚。当部分灰垢在离心力和振动的共同作用下脱落时,叶轮的平衡遭到破坏,整个引风机都会产生振动。我厂的这台排送机应是结垢为主。
4 解决叶轮不平衡的对策
4.1.解决叶轮磨损的方法
干性物质是引起的叶轮磨损,除减少灰尘量之外,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叶轮的抗磨损能力。目前,这方面比较成熟的方法是热喷涂技术,即用特殊的手段将耐磨、耐高温的金属或陶瓷等材料变成高温、高速的粒子流,喷涂到叶轮的叶片表面,形成一层比叶轮本身材料耐磨、耐高温和抗氧化性能高得多的超强外衣。这样不仅可减轻磨损造成叶轮动平衡的破坏,还可减轻氧化层产生造成的不平衡问题。
选用排送机时,优先选用经过热喷涂处理的叶轮。使用中未经过热喷涂处理的叶轮,在设备维修时,可考虑对叶轮进行热喷涂处理。虽然这样会增加叶轮的制造或维修费用,但却提高叶轮的使用寿命l~2倍,延长了引风机的大修周期。从而降低了引风机和整个生产系统的运行成本,综合效益很好。
4.2 解决叶轮结垢的方法
(1)喷水除垢:这是一种常用的除垢方法,喷水系统装在排送机的机壳上,由管道、3个喷嘴(1个位于叶轮出口处,2个位于进口处)及排水孔组成。水源一般为自来水,压力约0.3MPa。这种方法通常还是有效的。缺点是每次停机除垢的时间较长,每月需停机数次进行除垢。影响机组的正常使用。
(2)高压气体除垢:该系统采用与喷水系统相似的结构,但其管道为耐高压管道、专用的喷嘴和高压气源。这种装置对叶片的除垢是快速有效的,它可以在排送机正常停机的间隙,开启高压气源,仅用数十秒的时间即可完成除垢。由于操作简单方便,不但解决了人工除垢费力、费时的问题,还明显降低了整个机组的生产成本。问题是用户是否有现成的高压气源(压力在0.8~1.5MPa之间,可以用压缩空气或氮气),否则,需要专用的高压压缩机设备。
(3)气流连续吹扫除垢:从结构上讲,连续吹扫装置不需要外部气源,它利用排送机本身的排气压力,将少量的烟气(额定风量的1%~2%)从引风机的内部引向专用喷嘴,喷嘴位于叶轮的进口,以很高的速度将烟气喷射到叶片的非工作表面,这种吹扫是连续地,它随着引风机的开启而开始,不但将刚刚粘到叶片上的粉尘吹掉,还可防止粉尘沉积加厚,且无需停机除垢。该装置结构简单、对排送机改动量很小,防结垢效果很好,是一种很有发展的新技术。
4.3 叶轮动平街的校正
无论是采用热喷涂处理的叶轮,还是采用各种方法除垢的叶轮,其效果都不会一劳永逸。排送机在长期使用后,仍会出现振动超过允许上限值阶情况。此时,叶轮的不平衡问题只能通过动平衡校正来解决。
以往叶轮的动平衡校正通常是在动平衡机上进行的,这对使用中的引风机,特别是大型风机是很不方便的。因此,现场动平衡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它与以往的方法相比主要的优点为:(1)避免繁琐的拆装工作,节省了拆装和运输费用,缩短了维修时间;(2)保存了原有的安装精度,提高了整个排送机系统的平衡精度。其测试方法简述如下:
测试设备:现场动平衡仪型号:HG―3538
测试步骤:(1)在风机轴上贴反光条,测得初始振动值:通频振幅Vrmso,工频振幅Vo,相角φo;(2)测得加试重后振动值:通频振幅Vrmsl,工频振幅V1,相角φ1,自动求得动平衡解算结果(配重值和加配重的角度);(3)加配重后,测剩余振动值:通频振幅Vrms2,工频振幅V2,相角φ2,只要能满足振动验收标准即可。
测试时间:对熟练的现场测试人员,完成上述工作只需l~2小时。
现场动平衡技术是一种成熟、实用的维修技术,它可以简便、快捷和经济地解决不平衡问题。通过动平衡仪器的检测后,在叶轮合时的部位添加动平衡块,使其重新回到动平衡状态中。
我厂的此台风机震动剧烈,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产,动平衡问题是其主要问题,妥善解决此问题将对提高产量起到现极大作用。
总结
叶轮的动平衡问题一直是大型风机主要面对的问题,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要确保其质量,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应及时解决掉工业生产中的产生的破坏动平衡因素。是保证大型风机设备正常运转的关键。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U463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施工规模的逐步增大,现代机械设备也日趋大型化、连续化、机电一体化,其性能与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对设备故障的诊断也更为复杂。靠传统的填写值班日志、靠参数越限报警等人工或半自动化的方法来维护机械设备既落后,又不客观,虽然可以有类似黑匣子之类的自动数据记录器,但也只能做事后分析。而且这种陈旧的设备维护模式,无论是数据的可靠性或实时性,还是设备的维护质量均无法满足要求,导致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停机多,检修时间长,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建立远程故障诊断及维护系统是解决问题的很好的方法。
1 工程机械故障诊断及维护技术的行业特点
1.1 目的明确
诊断的目的就是要确定机械运行状况、检查故障部位、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和制定经济有效的维修方案。
1.2 交叉性强
诊断及维修涉及摩擦学、材料学、力学、化学等多种学科;需采用焊接、铸造、车、钳、锻、镀等多种工艺手段;要掌握维修理论,机构学及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知识。
1.3 工作环境恶劣,实践性强一切诊断方法和维修技术都必须以机械的实际状况为基础,处理结果很快得到实践验证。
2 故障诊断技术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包括故障检测与故障诊
断,通常合在一体统称为故障检测和诊断(FDD)。
2.1 故障机理
通常我们说设备工作正常是指它具备应有的功能,没有任何缺陷,或虽有缺陷但仍在容限范围内。异常是缺陷有了进一步发展,使设备状态发生变化,性能恶化,但仍能维持工作。故障则是缺陷发展到使设备性能和功能都有所丧失的程度。设备的异常或故障是在设备运行中通过其状态信号(即二次效应)变化反映出的。由于监测与故障是在设备不停机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必然以状态信号为依据。二次效应就是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现象,如振动、噪声、温升、油耗、变形、功耗、磨损、气味等,这些都是一种设备运行所固有的。监测与诊断就是要快速、准确地提取设备运行时二次效应所反映的特征。
2.2 故障诊断过程
2.2.1 状态监测主要是测取与设备运行有关的状态信号。状态信号的获取主要是依靠传感器或其它监测手段进行故障信号的检测。检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
2.2.1.1 信号测取主要是通过电量的或传感器组成的探测头直接感知被测对象参数的变化;
2.2.1.2 中间变换主要完成由探测头取得的信号的变换和传输
2.2.1.3 数据采集就是把中间变换的连续信号进行离散化过程。数据是诊断的基础,能否采集到足够长的客观反映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是诊断成败的关键。
2.2.2 特征提取就是从状态信号中提取与设备故障有关的特征信息。
2.2.3 故障诊断故障诊断就是根据所提取的特征判别状态有无异常,并根据此信息和其它补充测试的辅助信息寻找故障源。
2.2.4 决策根据设备故障特征状态,预测故障发展趋势,并根据故障性质和趋势,做出决策,干预其工作过程(包括控制、调整、维修等)。
2.3 诊断原理设备诊断是利用被诊断的对象(设备)提供的一切有用信息,经过分析处理以获得最能识别设备状态的特征参数,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结论。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多种信息,当其功能逐渐劣化时,就出现相应的异常信息,如机器的状态变化而产生的异常振动、噪声、温度等机械信号;机械劣化过程产生的磨损微粒、油液及气体成分变化的化学信号等。利用检测仪器对最敏感的故障特征信号进行状态监测,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诊断,及时预测机器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传感器安装在诊断对象(设备)上,以传递温度、压力、振动、变形等信号,这些信号进一步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信号处理装置,在信号处理装置中将输入的诊断信号与预先储存在系统内的标准信号进行比较,标准信号是根据事先积累的大量数据资料和实际经验分析归纳而制定出来的判定标准,是设备各种参数的允许值。通过比较做出判断,确定故障的部位和原因,预测可能发生的故障。
3 工程机械故障诊断及维护系统
由于工程机械故障的多样性、突发性、成因复杂性和进行故障诊断所需要的知识对领域专家实践经验和诊断策略的依赖性;人工神经网络能通过自身的学习机能建立故障征兆和故障模式之间的复杂映射关系,可以进行多因素预测。
3.1 系统简介
系统通过一个基于神经计算算法的“看门狗”智能单元对机械运行状态进行在线分析和推理,对机器的工况及相关信息做出相应评价;还可以通过电话线与远程单元相连,以便在异地获取机器工况及其性能信息,并以此做出评价。知识密集型智能工具“看门狗”可以随时对机器工况进行跟踪,获取和组织机器及其周围环境的数据。“看门狗”芯片作为机器的“黑匣子”,可以储存主要部件的状态“轨迹”。一旦发生失效,操作者可以读取“黑匣子”,获得最近几分钟的工况信息,迅速确定故障,并给予及时修复。当机械设备出现新的故障时,通过自学不断调整权值、阀值,以提高故障的正确检查率,减低漏报率和误报率。这些基于知识的信息同样可以为其他站点的用户所共享。
3.2 系统优点
远程故障诊断及维护系统的一个突出优点在于进行协作诊断和维护,及时排除故障。
3.2.1 故障工况数据收集通过远程诊断系统,可以积累更多的机器/过程的故障工况,由此,从各远程站点获取的故障工况中可以开发更好的诊断算法。
3.2.2 故障诊断不同地点的专家可以访问服务器中存放的有效信息,因此,分散在各站点的知识可以集成起来完成更复杂的协作诊断。
3.2.3 远程服务系统提供了多种类型的信息例如在线的过程/机器传感数据,故障/性能下降的历史数据等。进行性能评价时,必须对这些信息加以整体考虑。
3.3诊断并及时维修
在使用过程中,机械往往会出现各种故障,这些故障的性质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对机械的负面影响较小,有的则比较严重,甚至会酿成灾害。因而对机械故障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和处理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故障诊断技术获得飞速发展,各种有效的诊断手段和诊断系统为机械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其中人工智能专家故障诊断系统,作用
诊断后,要对出现的故障要及时进行处理,所谓适时及时处理就是要严格按照维修保养规程,定期对机械进行保养和修护;各种等组的保养和修护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另外还要加强对机械的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对机械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对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故障,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不能因为故障小或者不明显就放之不管,这样最终会延误保养的时机,造成大的故障。
4 结语
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这包括故障诊断技术本身要解决的问题及网络技术的问题。但是,无论是从经济观点出发,还是从整个施工来考虑,借助Internet,准确、及时、有效地实现工程机械远程故障诊断的方法都值得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