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税务风险管理案例

税务风险管理案例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17 10:07: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税务风险管理案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税务风险管理案例

篇1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2016701

1风险管理的概念

上世纪中期逐渐兴起了风险管理科学,风险存在的规律性以及对如何对风险进行控制是风险管理学的主要内容。而实际工作便是将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进行分类,再将其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用较小的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管理效应。而经济利益是风险管理最根本的目的,随着规模日渐扩大的公司以及企业,各个企业也逐渐向垄断趋势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逐渐面临更多的风险。风险管理也是基于此条件逐渐显现其自身的价值。

2税务风险的概念

风险管理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快速发展,也在向国际化趋势逐渐发展。税收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是诸多学者对企业税务风险的认识,企业也会因此在名誉和利益上受到严重损害,税款也因此在企业中没有一个相应的标准,而更合理的理解则是:在不违反相关法律和政策的情况下,税务的金额能够在预先筹划的方案中得到相应的减少或者省去,在“节税”目的达成的同时也会存在诸多的纳税风险,即是企业中的税务风险,实际工作便是将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进行分类,再将其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用较小的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管理效应。现今主要任务是如何在风险出现之前,制定出合理的控制和规避方案,在尽可能避免纳税风险出现的前提下有效将企业中的大量税收减少。

3税务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和控制措施

税务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自身控制制度在内部就较为松懈,同时企业中的审计制度也并不完善,其实税务风险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企业的内部原因和外界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大方面。其中四个具体的方面也被这两个大方面涵盖其中。

3.1纳税政策的变动

企业中的财务管理经常出现很大的变动,同时还因为相关的政策和税收标准经常发生变动,随着税收制度的变动,企业中先前制定的纳税方案,以及税务风险的控制措施都需要重新制定,而制定措施一旦出现不及时的情况便会导致纳税过程中得不到合理的规划,出现纳税过多或者纳税过少的现象,这些因素也是税收风险存在于外部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对企业纳税制度以及税务风险控制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应该拟定出可能预想到的变动政策,并制定出相应的备用方案,防止纳税制度的突然改动造成纳税出错以及税务风险的出现。

3.2重大决策的失误

企业中的一些管理决策在决定的时候没有进行仔细的思考,导致决策不合理、缺乏科学性等。税收管理不仅仅是单指对企业中的相关财务的管理,其中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以及企业中的各项资源都与之有重要关系。税收的负担和对应的风险也取决于企业在管理中是否有合理、科学的决策,税收的负担甚至能够在同样决策中显示出不同的程度,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运营情况,将各个项目的营业情况进行整理,再制定出最合理的纳税方案,制定过程中要以不违反税务制度为基础进行,对于结果差距不大的方案要进行相互比较,采用符合企业今后发展的纳税方案,以此规避企业今后发展过程中的税务风险出现。

3.3管理者的不重视

税收风险在许多企业管理员心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企业管理员对税收风险带来的危害以及税收风险出现的原因都不清楚。同时企业中许多对财务进行管理的人员不能良好的控制或者规避税收风险,有的甚至对风险存在与否都漠不关心。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人员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责任,要能够明白企业中的税务风险对企业造成损失的严重后果,企业可以通过运用相关案例设置专门的座谈会,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对自身的岗位负责、对企业负责。

3.4企业中账目不清

企业中的财务关系复杂,出现许多不明的财务纠纷。各个部门的责任也没有得到明确的划分,同时利益分配制度也没有及时在企业中完善,对于各个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也没有进行详细记录,当然管理力度必然会因此松懈,导致企业中各项资金使用之后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益回报,企业中各项资金也没有相应的保障,对税务管理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税务风险不能够得到规避和控制。企业应该定时清理各种账目和资金使用的情况,对于使用不明、纠缠不清的账目要严查到底,首先要制定出企业自身对财务管理的方案,对于企业中的违法乱纪的现象要按照制度严惩,必要时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严明的企业财务管理方案也能够使企业纳税制度在制定过程中更有条理性,更加符合企业自身实际运营状况,同时也能够避免税务风险的出现。

3.5归纳总结税务风险控制

建立起有效的管理系统对税务风险进行控制是企业中使用最为普遍的税务风险控制措施,而经济利益是风险管理最根本的目的,随着规模日渐扩大的公司以及企业,各个企业也逐渐向垄断趋势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企业在经营过

程中也逐渐面临更多的风险。日常管理项目中也应该纳入税务风险,让其和其余项目一样能够得到适时控制,其中包括分析风险的严重性、将风险信息进行及时传递、分析风险控制方案等。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还应该及时建立起有效的监控系统,将风险从出现到处理的全过程都进行适时监控。同时还应该对日常管理中的税务风险管理成效进行有效评价。评价中包含:(1)将税务风险从客观角度来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将企业自身运营过程中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纳入评价依据,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各种合理的方法,来保证分析结果能够尽可能的准确,准确的评价有助于企业今后对财务风险的防范;(2)需要将税务风险进行适时监控,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仔细审阅必须在纳税之前有效进行,应该重点关注风险易发环节的各项财务情况,对于不清楚的财务信息一定要彻查,以此为风险规避起到保障作用,在风险出现之前就应该制定出合理的控制措施,尽可能的避免税务风险的出现。

4现今我国企业中存在的税务风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现今企业逐渐向垄断企业转型,一旦转化成垄断企业之后,经济利益便成了整个企业的核心利益,也成了企业运营的根本。垄断企业中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必然会在财政税务上下足功夫,将会用到最科学的方案来尽量减少税务经费,而税务风险也因此出现。具体为以下几点:

(1)企业中相关管理人员为了能够博得领导的赏识,大量使用违反税务法规的纳税方案,表面上税务经费缺失有明显的减少,但整个企业会因为纳税违反相关法规而受到名誉上的损害,甚至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时,企业的经济利益也严重受损,税务风险便因此出现。

(2)企业自身不重视名誉,为了满足经济利益出现纳税不足,甚至“逃税”的现象,使税务风险因此出现。

(3)企业中税务管理人员自身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不足,以及自身的能力限制,导致不能及时制定出相应的纳税方案,即使能够制定也不符合科学,没有可行性,造成多纳税或者少纳税的现象,税务风险便因此出现。

5结束语

税务风险控制的研究结果,能够通过上文对现今我国税务风险的分析得到准确的显示,显示出取得的明显研究成果。现今诸多税务风险的研究文献存在大量的漏洞,文献中大量篇幅都是介绍企业应该如何减少税务,控制税务风险的根本目的没有得到相关的阐述和分析,控制税务风险以及规避税务风险对企业运营的重要作用也没有从企业的经济利益角度来分析;同时现有的文献采用了大量的案例来分析税务风险的控制方案,而使用的案例又不能将控制税务风险的主要价值完全体现出来,没有用基础理论将控制风险的必要性阐述清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不能借鉴与自身企业完全不同的控制方案来进行运用。

篇2

目前,国家颁布的税务法律还不健全,税务法律的有关内容还存在瑕疵。在依据相关法律条文的规范下,企业制定符合本企业特点的财务制度和税务处理制度,并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有关的国家法律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有关企业税务风险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该文件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文件的内容很呆板,实际操作性不强,该文件给出了具体的税务风险管理的原则和岗位职责,也包括具体的监督和改进机制以及信息管理的内容。但是每一个企业的行业性质、经营特点、企业规模不一样,在笼统的制度规定下,进行实际的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不可行的。

2.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力度不强

在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中,还有一些企业没有组建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没有具体的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人员开展工作,税务风险的管理更是无从谈起。当真正发生税务纠纷事件时,企业的领导者不知道从哪里可以发现税务风险,更别说找到税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如何降低风险,这也给税务风险的善后工作制造了困难。目前,税务风险的控制主要是定性的指标,可信度不强,说服力较弱,因此,应该建立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税务风险控制的定量指标。目前,企业还不存在反映企业全面税务信息的报表,企业相关的税务信息大都是在财务报表中找到,财务报表中一般会有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税费和所得税费用等会计科目,但是这些会计信息的反映一般比较笼统,不具体不详细,不能达到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因此,企业可以考虑建立完善的税务量化指标,从而加强对税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3.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才不足

目前,我国的税务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是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理论研究还很不成熟,税务风险管理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随着税务风险案例的不断涌现,现在的企业管理层已经注意到税务风险管理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有些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上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缺乏拥有税务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在税务筹划和风险控制方面。另外,有的企业设置了税务风险管理的专门的岗位,但是这些职位的岗位要求很高,有的企业招聘不到具备专业资格的人才,从而出现这些职位形同虚设的现象。

二、企业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对策

1.增强对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重视

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税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税务风险的重视。管理者应该增加税务风险的管理意识,防范风险的发生,只有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提高警惕,才能及时的发现风险,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企业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及时处理税务风险外,还应该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做好宣传工作,不仅要求财务人员重视税务风险,还要要求其他职员重视提高税务风险的意识。尤其是房地产行业更应该加大重视,规模大、利润高的房地产行业涉及8个税种,包括金额较大的土地增值税。2014年税收专项检查大幕已经拉开。在往年的税收专项检查的数据统计中,房地产行业成了查补税款的“大户”,有些年份甚至占到全部查补税款数额的一半。

2.不断完善税务法律制度

为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符合单位经营特点和业务规模的税务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目前,正在实行的是2009年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随后有地方的海南省国税局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标引导帮助大企业建立完善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以及广东省茂名市地税局三措施提升大企业防范税务风险能力等地方性的政策指引。但是,这些税务风险法律制度,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要求。另外,企业应该依据相关税收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地传输税务风险信息。

3.增强税务风险的控制力度

企业应该进最大可能控制风险,最大化降低损失。在税务风险发生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当企业面对税务风险时,应该及时地找到风险发生的原因,找到应对风险的方案。增强税务风险控制强度时,首先是确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健全税务风险防范机制,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可以采用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的开展、进行税务检查等一系列工作,并客观处理税务风险,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实施不同的、实用的风险管理应对方案。企业可以采取资金储备的方式应对税务风险,在风险发生时,利用储备资金应对资金紧张的压力,同时,企业也可以提高银行信用,这样才能保证及时的筹集到资金。

4.培养高素质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人才

现在,在高校的课程中已经出现了税务筹划方面的课程,但是,讲授课程的教师一般是做理论研究的学者,并没有实际的税务处理经验,税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的经验更是欠缺,并且课程讲授的对象主要是高校的学生,受众面较窄,税务风险管理的人才输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众多企业的需求。另外,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要求高,需要改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财务和税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税务风险识别、管理、控制方面的知识。税务风险管理人才还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的学习和了解最新的财税政策,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工作中去。

篇3

关键词 企业税务风险 产生 管理措施

有关税务方面就存在很大风险,企业需高度重视,所谓的税务风险就是企业一些与税务有关的问题若未处理得当就会影响企业的利益得失。税务风险是企业不可避免的,必须按规定执行的风险之一,就是企业的某种不确定因素影响正确的纳税行为。如被税务机关例行检查、稽查时造成企业承担过多的税务责任,或是涉及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等。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税务风险管理属于企业风险管理整体的一个区域。其作为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一部分,担任一个重要的角色,是整个流程不可或缺的一个成分。它关系到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合理运行。(2)实施应对措施减少风险,将企业损失降到最小。实施税务风险管理这种方法目的是令企业以最小的耗费把风险损失降低到极限,从最大程度上保障安全,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的利益。(3)一个安全合理的生产经营环境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打下稳定的基础,做好税务风险管理能为企业谋更多利益。 (4)使企业顺利实现经营目标,达到预计成效,企业以盈利为首要目标,良好的收益是企业的最终目的,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保障了安全的环境,可以保证企业获取稳定的、持续增长的利润。(5)促进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企业在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都会思前想后,往往要考虑与其有关的税务因素,结合相应的税收法规和优惠政策。使用相应的税务管理策略,更大程度上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制定的目标有:以合理的商业目的为前提进行税务规划,并符合相应的税法规定,按规定行事;像一些日常的经营活动和决策都建立在符合税法规定的基础上考虑其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对涉及税务的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应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企业管理人员应自觉主动的进行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的规定;但凡与税务事项有关的账务或事件都应按规定处理,严格依法行事,遵纪守法,并且遵守相应的法律依据,从根本上杜绝错误的产生,全面做到事事符合规定,时时符合规定,这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企业持续稳定的经营。

三、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有关税务方面的事项策划不当,企业就会产生税务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会进行合理的规划,出谋划策,从而减轻企业的税务,通常情况下,国家在制定各种政策时都是因地制宜的,都受各种各样的条件制约着,是根据某些特定事件拟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的,这就导致税法不能普遍推广,是有区域限制的。这对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有一定的干扰,不能使决策者准确的做出决定,有时企业的片面理解都会导致决策出现偏差,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不利的,这就会导致企业产生税务风险,为企业带来麻烦。

(二)完善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会避免税务风险的产生

一整套完善的,系统全面的内控管理制度对企业防范税务风险起决定性作用,这样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例如,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及管理者,以及参与税务风险决策的相关人士,如果对税法的理解不透彻或片面,或者这些人员专业技能欠缺,企业管理人员,这都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的发展,不能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对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带来一些处罚,不仅会出现经济损失,还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过于繁冗的税法体系会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由于税法涉及的内容广泛,导致其复杂,国家会根据现实中的案例不定时的增加或修改一些内容,这就导致税法和税法之间产生差异,还会出现冲突,这些层层面面的因素都制约了企业的涉税行为,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或多或少的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四)税务行政执法人员行为不规范也会使企业产生税务风险

现如今,我国的税务行政管理体系划分的越来越细化,落实到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职位,包括国税、地税、海关等多方面,不同的执法主体对同一涉税行为的理解和处理可能会有所不同。再有,税务机关在税务执法过程中享有自由裁量权和税收法规的行政解释权,在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对税收政策信息方面了解的不透彻深入或者片面不确定,导致税务机关部门处理不当,出现偏差和片面性,这也使企业出现税务风险。

四、企业有效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重视思想意识,并从根本上正确对待

首先提高认识,企业应从根本上落实到每一个人员身上,让每一个涉税人员提高重视和认识税务风险的重要性,让他们从自身做起,遵纪守法,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防范意识;其次是在企业内部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尤其是高层人员应起到领导作用,每一个人都应该认识税务风险会给企业造成的伤害,并且意识到防范税务风险的重要性,建立一种税务无小事的氛围,对于企业的一些重大决策都应做税务风险评估,形成一种自觉地氛围,争取避免税务风险的发生,如若发生了就努力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建立完善的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体系

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这为有效规避和防范税务风险至关重要。可依据《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要求,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有关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其次是明确税务程序和各个流程,保证各流层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应加强从上到下各部门的联系,这样能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建立责任制管理,落实到个人,提高各层的警觉性,避免企业内部人员因而导致税务风险。

(三)企业应根据需要,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

企业设立专门税务管理机构对涉税事项进行全面具体的管理处理,形成一个专业化的机构,有具体的模式,这样能将涉税事项处理的更清晰明确。企业的税务管理机构可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而定,建立合乎实际需要的税务管理岗位、配备得力的税务管理人员,建立税务管理制度,如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可设立相应的税务管理部,中小企业可设立税务事务管理科或岗位。通过税务管理机构进行税务筹划,获取税收优惠政策信息,争取享受税务优惠政策,加强同税务部门的沟通联系等,将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的职能落到实处,发挥其主导地位

(四)在税务风险方面进行有效控制

一方面是对风险损失的控制,即在问题没有出现时做好万全的准备,尽量减少引起问题产生的因素,从根本上改善该状况,以及问题发生后积极的应对计划,将风险最小化。另一方面自己自觉自主的遵守税法规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纳税人,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纳税,坚决杜绝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

(五)做好与税务执法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交流

企业在税务方面应加强了解,熟悉各个程序,掌握好人际交流关系,争取取得与税务机关在税法理解上的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的处理上要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只有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避免无效筹划,这是避免税务风险的关键。同时,企业还要防止对“协调与沟通”的曲解,所谓的协调就是搞好人际关系,加强人与人的联系和沟通,从而在某些方面出现问题时能够高抬贵手,从轻处理。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将一些较重要的税务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加强关注度和防范监督,将企业的一些重大经营决策,经营活动进行重点关注,对于一些重点业务流程中的制度性和决策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还有一些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等操作层面的风险也要给一些关注,这样全方位的关注各个风险点,最大程度上做到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2009.5.5.

[2]李庆虎,段学仲,张佰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识别、评估与控制.中国总会计师.2007(9).

[3]范忠山.企业税务风险与化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6-000-02

摘 要 在政府干预市场调控的环境下,企业所处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可避免的就会面临风险问题,而有关税务风险方面的管理就是一个关键点。基于此,本文对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及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企业税务风险 产生 管理措施

有关税务方面就存在很大风险,企业需高度重视,所谓的税务风险就是企业一些与税务有关的问题若未处理得当就会影响企业的利益得失。税务风险是企业不可避免的,必须按规定执行的风险之一,就是企业的某种不确定因素影响正确的纳税行为。如被税务机关例行检查、稽查时造成企业承担过多的税务责任,或是涉及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等。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税务风险管理属于企业风险管理整体的一个区域。其作为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一部分,担任一个重要的角色,是整个流程不可或缺的一个成分。它关系到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合理运行。(2)实施应对措施减少风险,将企业损失降到最小。实施税务风险管理这种方法目的是令企业以最小的耗费把风险损失降低到极限,从最大程度上保障安全,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的利益。(3)一个安全合理的生产经营环境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打下稳定的基础,做好税务风险管理能为企业谋更多利益。 (4)使企业顺利实现经营目标,达到预计成效,企业以盈利为首要目标,良好的收益是企业的最终目的,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保障了安全的环境,可以保证企业获取稳定的、持续增长的利润。(5)促进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企业在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都会思前想后,往往要考虑与其有关的税务因素,结合相应的税收法规和优惠政策。使用相应的税务管理策略,更大程度上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制定的目标有:以合理的商业目的为前提进行税务规划,并符合相应的税法规定,按规定行事;像一些日常的经营活动和决策都建立在符合税法规定的基础上考虑其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对涉及税务的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应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企业管理人员应自觉主动的进行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的规定;但凡与税务事项有关的账务或事件都应按规定处理,严格依法行事,遵纪守法,并且遵守相应的法律依据,从根本上杜绝错误的产生,全面做到事事符合规定,时时符合规定,这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企业持续稳定的经营。

三、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有关税务方面的事项策划不当,企业就会产生税务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会进行合理的规划,出谋划策,从而减轻企业的税务,通常情况下,国家在制定各种政策时都是因地制宜的,都受各种各样的条件制约着,是根据某些特定事件拟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的,这就导致税法不能普遍推广,是有区域限制的。这对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有一定的干扰,不能使决策者准确的做出决定,有时企业的片面理解都会导致决策出现偏差,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不利的,这就会导致企业产生税务风险,为企业带来麻烦。

(二)完善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会避免税务风险的产生

一整套完善的,系统全面的内控管理制度对企业防范税务风险起决定性作用,这样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例如,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及管理者,以及参与税务风险决策的相关人士,如果对税法的理解不透彻或片面,或者这些人员专业技能欠缺,企业管理人员,这都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的发展,不能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对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带来一些处罚,不仅会出现经济损失,还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过于繁冗的税法体系会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由于税法涉及的内容广泛,导致其复杂,国家会根据现实中的案例不定时的增加或修改一些内容,这就导致税法和税法之间产生差异,还会出现冲突,这些层层面面的因素都制约了企业的涉税行为,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或多或少的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四)税务行政执法人员行为不规范也会使企业产生税务风险

现如今,我国的税务行政管理体系划分的越来越细化,落实到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职位,包括国税、地税、海关等多方面,不同的执法主体对同一涉税行为的理解和处理可能会有所不同。再有,税务机关在税务执法过程中享有自由裁量权和税收法规的行政解释权,在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对税收政策信息方面了解的不透彻深入或者片面不确定,导致税务机关部门处理不当,出现偏差和片面性,这也使企业出现税务风险。

四、企业有效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重视思想意识,并从根本上正确对待

首先提高认识,企业应从根本上落实到每一个人员身上,让每一个涉税人员提高重视和认识税务风险的重要性,让他们从自身做起,遵纪守法,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防范意识;其次是在企业内部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尤其是高层人员应起到领导作用,每一个人都应该认识税务风险会给企业造成的伤害,并且意识到防范税务风险的重要性,建立一种税务无小事的氛围,对于企业的一些重大决策都应做税务风险评估,形成一种自觉地氛围,争取避免税务风险的发生,如若发生了就努力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建立完善的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体系

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这为有效规避和防范税务风险至关重要。可依据《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要求,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有关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其次是明确税务程序和各个流程,保证各流层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应加强从上到下各部门的联系,这样能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建立责任制管理,落实到个人,提高各层的警觉性,避免企业内部人员因而导致税务风险。

(三)企业应根据需要,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

企业设立专门税务管理机构对涉税事项进行全面具体的管理处理,形成一个专业化的机构,有具体的模式,这样能将涉税事项处理的更清晰明确。企业的税务管理机构可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而定,建立合乎实际需要的税务管理岗位、配备得力的税务管理人员,建立税务管理制度,如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可设立相应的税务管理部,中小企业可设立税务事务管理科或岗位。通过税务管理机构进行税务筹划,获取税收优惠政策信息,争取享受税务优惠政策,加强同税务部门的沟通联系等,将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的职能落到实处,发挥其主导地位

(四)在税务风险方面进行有效控制

一方面是对风险损失的控制,即在问题没有出现时做好万全的准备,尽量减少引起问题产生的因素,从根本上改善该状况,以及问题发生后积极的应对计划,将风险最小化。另一方面自己自觉自主的遵守税法规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纳税人,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纳税,坚决杜绝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

(五)做好与税务执法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交流

企业在税务方面应加强了解,熟悉各个程序,掌握好人际交流关系,争取取得与税务机关在税法理解上的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的处理上要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只有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避免无效筹划,这是避免税务风险的关键。同时,企业还要防止对“协调与沟通”的曲解,所谓的协调就是搞好人际关系,加强人与人的联系和沟通,从而在某些方面出现问题时能够高抬贵手,从轻处理。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将一些较重要的税务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加强关注度和防范监督,将企业的一些重大经营决策,经营活动进行重点关注,对于一些重点业务流程中的制度性和决策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还有一些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等操作层面的风险也要给一些关注,这样全方位的关注各个风险点,最大程度上做到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2009.5.5.

篇4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324-02

税收风险管理是最近各地都在研究的税收管理新理念,其目的是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税款流失并降低征税成本。作为税收风险的一部分,税收执法风险已成为各级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潜在风险。通过实施积极主动管理,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才能有效防范和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发生。

1 税收执法风险与风险管理简析

1.1 税收执法风险

税收执法风险是指税收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执法,损害了国家和纳税人的利益,而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1.2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对税收执法风险进行识别、适应和处置,其目的是避免风险或使损失减至最小。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OECD中已有超过2/3的国家实行了税收风险管理,我国税务执法机构也应有针对性地引入世界风险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

2 当前税收工作面临的执法风险

2.1 实体不规范引发的征收管理风险

征收管理风险是指执法主体在执行或解释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所赋予的职责职能中应作为而未作为、未完全作为或作为了为赋予的职责职能范围内的事物而形成的影响和后果。主要表现为: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税务人员对相关政策法规理解不到位,征管工作流程执行不严,税务登记内容不准确;纳税人性质认定错误以及发票领用、审核程序不健全、不规范;政务公开不及时,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税率执行错误,提前和延缓征收税款,日常纳税辅导不细致,未依法保障或侵犯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等。

2.2 程序不规范引发的行政诉讼风险

行政诉讼风险是指税务执法主体因实施税务行政执法行为,在税收执法过程中产生税务行政争议而引起的税务行政复议撤销、税务行政诉讼败诉、税务行政赔偿等后果和影响,使税务执法主体处于不利地位,在诉讼中面临败诉等风险。主要表现为程序不合法或不规范、实体应用错误两个方面:

(1)不按程序作出税务行政处罚引发的风险。税务行政处罚按罚款额的多少,分为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本文是关于简易程序的规定,简易程序之外的其他处罚适用一般程序。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试行)》第三条的规定:“税务机关对公民作出2000元以上(含本数)罚款或者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1万元以上(含本数)罚款的行政处罚之前,应当向当事人送达《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告知当事人已经查明的违法事务、证据、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和拟将给予的行政处罚,并告知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而税务机关在执法中经常忽视了这一必要程序,为求方便而采取简易程序当场处罚。

(2)不按程序作出限缴税款通知书引发的执法风险。当税务局对企业未按照《税务处理决定书》要求进行整改而作出《关于限期缴纳税款的税务事项通知书》时,需要提供证据证据证明两个事实:第一,税务机关在企业收到《税务处理决定书》之后,对该企业是否进行整改以及整改情况进行过验收;第二,税务机关经过验收之后,发现该公司整改结果不符合《税务处理决定书》要求。然后很多时候,税务机关提供的证据只能证明企业在《税务处理决定书》作出之前存在问题,而无法证明在其作出之后的情况。所以由于事实认识不清,税务机关经常在复议中遭受撤销原决定的结果。

2.3 司法渎职风险

司法渎职风险是指税务执法行为过程中因主观过失、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职责,造成侵犯国家税款及财产重大损失而可能触犯法律的危险或后果,从而被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甚至面临被检查机关以涉嫌职务犯罪提出指控。主要表现为;贪污、受贿、挪用公款、、、、隐瞒情况、弄需作假,勾结唆使偷逃税行为,违反法律和行政法的规定,造成国家税收严重流失并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2.4 由于机构分设引发的风险

1994年税务组织机构分设为国税、地税,税务机关之间“三交叉”矛盾暴露,即管户交叉、征税交叉、检查交叉,进而导致两套机构不协调。当认定意见出现分歧时,更使纳税企业无所适从,大幅度提高了税务机关之间的协调成本与纳税人的遵从成本。两套机关各自为政、缺乏信息沟通,执法效率和征管能力下降,导致大量税款流失,加大了税收执法风险。

3 从风险管理视角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对策

3.1 进行风险识别与预警

3.1.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在损失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以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税务机关应正确、全面地认识在执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及时发现和预防,选择最佳处理方法。风险识别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1) 现场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具体涉税业务活动,了解和掌握其在执法中面临的各种风险。

(2) 询问法。对执法人员或执法对象提出一系列风险咨询问题,以加强其对执法过程中可能引发的风险的系统认识,促使其去收集和分析专门信息,并制定系统的风险管理对策和计划。

(3) 业务流程法。即以业务流程图的方式,将从税收政策解读、税款追缴、税款征收、到税款入库等过程划分为若干环节,每一环节再配以更为详尽的作业流程图。据此确定每一环节进行进行重点预防和处置。

(4) 内部交流法。即通过与各部门有关人员的广泛接触和信息交流,全面了解各部门的风险发生情况,以发现被遗漏或忽视的风险,提高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协同能力。

(5) 案例分析法。即在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的基础上,从过去的风险管理实践中寻找相似的案例和经验,吸取有关教训,并以此作为制定对策的主要依据。

3.1.2 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是指要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以利预防或为采取适当对策争取时间。风险预警对于预防或识别重大风险事件显得尤为重要。建议税务机关建立税收风险预警机制。该机制是一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科学分析、评估和判断的完整体系,包括税收收入、税收执法、纳税人违法、系统外风险的预警指标,以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

3.2 制定预防体系和预防策略

3.2.1 预防体系

为避免造成财政收入的重大损失和对税务机关的不利影响,税务机构应花大力气进行风险预防,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进行全方位设防,因为这既不可能也不经济。所以,应选择那些发生概率大、后果严重的事件,进行重点预防。

构筑预防体系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选择重点预防对象;二是构筑完善的预防体系。一个完善的预防体系需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经济和技术措施。如监督、检查、立法、环境监视等。

(2)与外部保持良好的沟通。如建立早期预警体系,协调与纳税人的关系等。协调与纳税人的关系,首先是要保持与纳税人的良好沟通,以尽早获知纳税人的计划和动作;其次要在准确把握信息的基础上,对纳税人开展游说和说服工作。协调与纳税人的关系应严格防止陷入行贿事件,否则,很可能给税务机构带来更大的风险。

(3)改进内部工作。如税收执法机构设置、岗责体系和业务流程设计中潜在的高风险区域,有针对性地调整职责设置和权力运行体系,避免税收执法权的过度集中以及监控盲点的出现。

(4)组织内部防范机制培育。如建立“学习型税务组织”,提升税务文化与税务管理水平。我国现行税务组织管理模式需要引入“学习型组织”思维和管理模式,并将其转变为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创新精神。这样,有利于激发税务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使现代税务组织的发展立志高远,瞄准21世纪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公共需求,心中牢记国家赋予税务组织的使命和责任,提升税务组织文化。

3.2.2 预防策略

俗语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此,税务部门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处置程序和规范,并编制成小册子,以利在风险事件发生时争取时间,应对得当,弱化风险。

制定预防策略要求建立严密的税收法律体系和建立服务型税务机关与合作遵从理念:

(1)建立严密的税收法律体系,规范执法操作,完善执法保障。一是完善税收法律体系,形成相对平衡和相互制约的法律机制;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实施有效的法律监督和制约,保证在税收立法、执法等方面的公正、公开、规范和准确;三是提高税法层次,加强法规建设,完善执法保障;四是维护税收政策的统一性,规范税收文件避免与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冲突而引起风险。

(2) 坚持依法治税,建立服务型税务机关与合作遵从理念。税务机关在尽力为纳税人服务的同时,要始终坚持基于国家权力而依法治税的精神,即依法治税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础上倡导服务税收与“合作遵从”。坚持“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制改革指导思想,才能体现服务税收的基本要求。只有搞好纳税服务,才能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而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建立可以提升“纳税遵从”度。从“纳税遵从”再到“合作遵从”理念的转换,意味着遵从始终是这一理念的本质与核心,只是“合作遵从”在以“纳税遵从”为本的基础上,强调了纳税人与征税人之间在征纳关系上的“合作”,“合作遵从”力争避免和减少税企、税民之间的对立,是“遵从”的最佳形式,也是“双赢”的形式,体现着以德治税与依法治税的统一。建立良好的税收环境是避免税收执法风险的基础。

3.3 构建风险管理组织

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中心机构,实行税收风险评估制,并通过实施金税工程、信息管税,提高税收管理水平。风险管理的核心就是要税务机关密切关注可能存在的风险,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找出降低风险的办法,是对执法机构和纳税人实行慎重、认真的评估以及对他们执法或履行法律义务的信誉、诚信的提升。风险管理组织要塑造“公正、进取、公开”的理念和管理模式,实现扁平化管理。将风险管理权力延展到各个管理层面,从旧时的控制管理转向以参与式管理为标志的新型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资源和信息现代化资源,让组织成员广泛地参与组织管理,增强组织成员使命感、责任感,让组织的内部效率正真地转化为外部效率,在风险管理中发挥应有的效率和作用,从而减少税收执法风险。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开始面对不同的经济环境,并且不同经济环境对事业单位的影响以及对事业单位提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经营性活动内容得到了一定的丰富,促使事业单位在综合管理工作中不得不提升对税收风险问题的重视程度,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规避风险,提升管理质量,促进事业单位税务工作能够得到规范有序的进行,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受到传统管理理念和税务单位非营利性的影响,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管理一直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税务风险管理质量的强化,对事业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也产生了相应的不良影响。具体来说,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事业单位本身具有非营利性质,因此在综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往往对税务管理工作相对忽视,认为税务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影响相对较低,因此将工作重点放置到其他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税务管理工作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出现税务风险和税务管理问题,对事业单位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可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自身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对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最终导致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效果不理想,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人才相对匮乏

由于前期管理工作中事业单位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相对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现阶段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也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对自身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方面法律意识也相对缺乏,最终造成风险管理效果不理想,无法满足新时期事业单位建设发展对税务工作的要求,进而对事业单位的持续稳定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人才匮乏的问题不仅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导致风险管理漏洞,进而致使国家和集体财产流失现象的出现,严重限制事业单位的持续稳定运行。

二、新时期有效防范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的措施

1.事业单位逐步提升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要想有效规避税务风险问题,就应该首先对事业单位税务风险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明确税务风险的内容、形成机制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基础上,逐步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管理人员的风险规避意识加以培养,促使风险管理人员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防范和规避风险,进而取得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效果。唯有如此,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人员才能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积极主动承担税务风险防范工作,促使税务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事业单位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日常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视

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要想有效防范税务风险,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日常税务工作的重视,只有全面保证日常税务工作质量,才能够为税务风险的合理防范奠定坚实的基础,促使税务风险管理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

如对于涉及到企业所得税事项的税务管理工作,工作人员在防范税务风险的过程中应该对应税收入和非税收入进行合理的区分,对应税支出和非税支出进行合理的区分,并通过明确的计算明确事业单位的税务问题,为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的防范提供相应的保障。如对于学校这一非盈利事业单位来说,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财政拨款、专项补助就应该纳入到非应税收入的范围,不得向学校征收企业所得税。

此外,在涉及到增值税事项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中,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也是重要内容,一旦出现管理失误,极易造成巨大的损失。

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某在校生5000人左右的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被查出一直使用收款收据对学生的学费进行收取,税务部门经过调查后对其处以1万元的罚款,并开展了听证会,对罚款项目加以明确,认为学校未按照规定取得和未按照规定并开具发票的行为取得财政收入,因此分别处以5000元的罚款。学校使用收款收据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日常税务工作中发票管理的规定,因此按照规定对学校提出罚款的惩罚,既能够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也可以保证税务机关的执法正确性。可见事业单位要想获得稳定发展,避免出现违规现象,就应该加强对税务风险防范和管理的重视,为税务工作的良性开展奠定基础。

3.事业单位逐步提升税务风险防范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事业单位要想保证税务风险防范工作能够得到顺利推进,就必须加强对人的重视,通过对税务人员的综合管理促使税务人员的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为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因此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将提升税务风险防范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重要内容,促使事业单位税务风险防范和管理工作都能够顺利推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税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只有事业单位认识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将税务风险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才能够有效规避税务风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该保持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改善当前管理现状,为事业单位税务工作的良性推进以及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高黎珠.中小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实务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8):151-152.

篇6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施工单位需要扩大利润空间,因此需要做好施工税收计划。在现代的施工企业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单方面的注重短期利润不做长远打算,这就造成了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注重税务计划缴税意识也比较淡薄。从而造成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焦距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不全面,税务管理岗位以及人员安排不合理

施工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多是由财务人员担任,没有形成专业的税务管理队伍以及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税务管理知识,在施工企业工程量大、工期长、工程复杂的情况下,难以处理税收工作中的问题。

(三)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施工企业在财会税收方面由于税务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形成税务风险分析、税务识别评估的机制。而且没有建立具体的识别、评估机制,对税务评估没有具体的认证标准,对日常工作中的税务风险控制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具体的税收防控流程,使得企业对于固定、复杂的税务管理没有达到正规的业务操作流程。施工单位应该对税务风险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的环节税务危机对税务风险进行主动的控制与管理。然而现代施工企业没有形成具体的税务风险管理体制,把税务工作的核心放在,风险管理的事后工作主要采用了危机处理的方式,没有对税务风险的抑制做出思考。

(四)没有建立完善的税务沟通机制以及信息管理系统

我国的施工企业普遍存在注重施工管理,而忽视税务管理的问题。企业把注意力主要投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施工建设之中,对于税务管理这种隐性创造经济效益的方式没有很好的认识,因此使的企业忽视税务管理,对加强税务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实施。首先,没有建立有关企业税务案例的法律法规资料库。其次,施工企业根本不考虑税务机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最后,由于企业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不完善,各部门之间不注重工作交流与联系,因此不能及时衔接工作了解新信息,从而不能达到合理制定税务计划的要求。

二、施工企业控制税收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防止偷税行为

偷税问题在我国企业中时有发生,建筑施工企业都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放在建筑工程上,又都集中精力在减少税务的工作中。为了创造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管理从多个方面节约成本、提高工程进度、减少税收,这些方面都有迹可循,但是企业单位应该明确一点,不能违反国家法律,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缴纳税务。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需要企业内部做出改善,在企业内部宣传纳税文化,宣扬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观念。做到诚信纳税建立企业的信誉品牌,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尽力的减少税务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企业的税务管理,企业高层领导应该具有纳税意识,发挥主导性作用严格落实每一笔税收,使合理纳税融入到整个企业税务管理之中,做到诚信纳税。企业领导做好带头作用,带动职员在按规定纳税的前提下做好税务管理工作。

(二)采用专人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

税务管理部门应该脱离财务管理独立存在,采用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不仅需要具备财务管理知识,还需要专业的税务知识以及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对于当下的施工企业税务管理来说多由财务部门担任,由于税收业务随着施工项目是的不停导致的税收复杂等问题,财务人员不能有效应对。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采用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进行税收管理,提升税务管理效能,保证税务信息的流通和稳定。施工企业部门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部门,也能有效的处理税务风险,在源头上抑制税务风险的产生,加大了企业的税务安全。

(三)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机制

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不仅能有效控制内部企业财务管理,而且降低了外在条件对企业税务的影响。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具体可以出一下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采取动态税务风险评估分析机制,施工部门可以根据施工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自身的特点以及员工素质等情况,控制施工企业内部存在的税务风险。通过分析调查找出税务风险的控制点,为解决税务风险做好基础准备。其次,进行税务风险数据分析。在税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加强财会管理减少资金损失。

篇7

1 加强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征管模式改革,大力减少行政审批和不必要的调查、认定等事项,还权还责于纳税人,使纳税人成为自主遵从税法的主体。加之全职能办税服务厅全面推行,涉税事项的受理、审核等环节前移至办税窗口,执法风险更多转移到事后管理的环节。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模式,是加强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的重要方法。从企业所得税税种特点来看,政策性过强,核算形式多样,计算过程复杂,政策更新较快,优惠政策涉及面广,适用政策复杂,特别是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涉税风险点数量多,易造成纳税人主观或者客观的纳税不遵从,导致税款流失。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模式,是提高纳税遵从度减少税款流失的重要手段。

2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现状

2.1 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

当前,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主要坚持以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部门联动协作为保障,突出跨年度事项、重大事项、高风险事项和重点行业管理,着力构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企业所得税的动态化管理。

2.2 企业所得税主要风险管理对象

2.2.1 优惠项目风险管理方面。由于年报表中税收优惠表单的内容不断复杂,优惠备案方式由事前向事后转变,加上国家税务总局不断加强对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落实等的督导,在优惠项目管理中,存在着“纳税人错误享受优惠项目、不满足优惠条件而享受优惠项目、享受优惠但未履行备案程序、应享受而未享受政策”等一系列的风险。面对这些风险,目前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主要采取如下应对措施:一是根据优惠项目特点建立风险识别库;二是采集减免税备案系统以及纳税人年报表信息;三是运用风险指标对采集的内部信息以及第三方信息运用比对等方式,识别优惠中的风险;四是将识别出的风险移交给税务所开展风险应对。

2.2.2 税基项目风险管理方面。重点推进弥补亏损、不征税收入、业务招待费三个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在汇算清缴期后,针对三个项目的特点,分年度查询年报相关数据,进行疑点分析,确定风险企业,与评估部门配合开展风险应对工作。

2.2.3 在重大事项方面。重点开展资产损失专项申报联合会审工作,采用内部审计流程,由各区县局对资料进行交叉互审,探索重大事项的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融合工作方法。

2.3 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各环节情况

2.3.1 数据采集环节。数据采集的主要渠道是我局信息系统,包括税务登记数据、预缴申报数据、年度申报表数据、缴款记录、备案系统数据;其次是纳税人报送的财务报表、各大重点项目的手工台账数据以及其他政府部门交换来的外部信息。

2.3.2 风险识别环节。主要采取风险识别指标以及专家团队人工识别两种方法。对于数据质量较高、通过风险识别指标易识别风险的项目,如税收优惠、不征收收入、业务招待费等项目,采取风险指标识别方法。对于业务复杂事项以及无法整合数据等原因无法开展指标识别的事项,如房地产实际毛利额与预计毛利额差异、资产损失专项申报等事项,采取专家团队进行识别。

2.3.3 风险排序及应对环节。主要根据涉税风险点的等级排序结果,采用纳税提醒、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差异化和递进式的策略进行风险点核查和处理。目前,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识别出的风险,大部分属于中等规则的风险,主要采取税务约谈、纳税评估两种方式进行处理,实施风险应对的主体为存在风险企业的主管税务所。

2.4 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近年来,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不断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2.4.1 加强年报申报系统建设。在纳税人进行汇算清缴年报时,一是通过入口端加强对纳税人的分类,自动定制纳税人所适用的表单,封闭相关行次,防止纳税人适用表单错误;二是增加年报表必填项、默认项,强制采集纳税人信息,引导纳税人享受优惠政策;三是加强年报表的表间数据和表内数据逻辑审核。主动帮助纳税人防范纳税申报风险,促进提高纳税人申报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风险识别准确度。

2.4.2 新增信息模块。一是开发完成税源鉴定系统,汇总纳税备案系统,企业所得税清算备案系统;二是进一步加强税源户的管理,提高对汇总纳税企业的管理与监控,使清算作为系统注销的前置条件,并实现对清算数据的采集,查询、比对功能。

2.5 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专业化团队建设情况

风险管理需要通过专家评审对重大事项和重点行业实施团队管理。为此,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充分挖掘系统内部力量,通过以干带训、定期组织集中培训的方式,培养熟悉相关业务流程、所得税政策管理和行业运营特点的专门人才,组建专业化团队。

3 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税源分级分类基础作用尚不明显

从目前的情况看,在企业所得税税源管理上,分级分类仍不够细化,为风险管理的各环节带来困难。例如在数据采集环节,大户小户的申报质量差距较大,一些小户的不真实数据被数据采集,出现低风险数据识别成高风险数据以及识别风险数量远远超过实际风险数量的情况,使低等级风险大量侵占数据采集、风险识别及风险应对等各环节的资源,扰乱了征管资源配置,导致风险管理的效率降低。

3.2 信息化支撑不够

风险识别的准确与否必须建立在充足及高质量的数据信息基础上,以目前的信息利用来看,对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支撑明显不够。一是信息化程度不够,未将风险管理相关的重要信息采集到信息系统;二是对已采集到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开发利用不够,信息系统中信息模块分散;三是由于征管基础数据的录入、修改等环节较开放,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四是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依旧存在,与第三方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如果纳税人不主动申报,容易造成税款的流失;五是信息系统中数据逻辑缺乏管理,在系统开发时忽视信息数据的整合使用,无法将数据进行二次归集,导致无法跟踪管理。

3.3 风险特征指标还需进一步完善

一是部分项目风险特征指标的指导性不强。由于企业所得税税基涉及的环节众多,信息量较大,很多风险点无法数据化、公式化,无法真正将风险进行量化;二是基础风险特征指标覆盖广度不够。目前,仅在税收优惠、不征税收入、弥补亏损、业务招待费等方面建立了相关风险识别指标,一些重点行业、重大事项的风险特征指标尚未建立,风险特征指标数量离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三是基础风险特征指标的深度不够。从现有的风险识别来看,指标设置简单、识别风险等级较单一。

3.4 风险管理的人员的能力素质亟待提高

企业所得税政策密集、变化频繁,与企业财务核算联系紧密,这些特点要求企业所得税人才应是具备一定会计、法律、税收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从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市、区、税务所三个管理层级的职责分工来看,税务所是直接从事风险应对工作的主体,人员的专业化素质无法满足风险管理要求,增加了基层执法风险。在市、区两级培训层面,培养人才仍然缺乏专能性和针对性,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对所得税人才的团队管理、专业化分工培养还需加强,干部的基础素质还待进一步提高。

3.5 风险管理工作部门协调不顺畅

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分为数据采集、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风险应对处理和绩效评价等环节,不同环节需不同的部门参与与实施,因此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的一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在各部门配合开展工作,多采取一事一议的工作方法,尚没有制定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作制度,工作整体推进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由于各部门的职责不同,目标考核存在差异,与整体的风险管理工作目标亦存在差异,导致风险管理工作无法顺畅开展,一定程度影响了风险管理效率与工作成效。

3.6 风险管理的范围还需进一步扩大

受限于获取信息化支撑不足、风险指标不足、风险应对质量等影响,风险管理的覆盖范围比较窄,目前主要集中在税收优惠、资产损失及跨年度事项等方面,在一些高风险、低遵从度的重点行业、重大事项还未推进风险管理。

4 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的国际借鉴

4.1 欧美国家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的主要做法

欧美等经合组织(OECD)国家在实施税收风险管理方面主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强化税源的分类管理。美国联邦税务局将纳税人划分为大企业、小企业或个体户、免税单位和政府等类别,相应的内设七个税收业务部门进行管理。其中被划入大企业管理范围的纳税人有四类:第一类是年终资产达到或超过1000万美元的商业实体(公司和合伙企业)及其子公司;第二类是所有与大型企业有关联的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无论是否并入该大型企业);第三类是为另一家大型企业所控制或经营收入超过3500万美元的“过手”报税户;第四类是拥有巨额财富的个人及其全球企业(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个人)。二是不断优化纳税服务。荷兰税务与海关管理局在国内围绕提高纳税遵从度,积极帮助纳税人了解和履行纳税义务,充分了解纳税人状况和识别其遵从风险,根据遵从风险等级确定对纳税人的检查频率。三是加强涉税信息管理。美国联邦税务局通过普遍推行纳税人登记编码制度,税务代码与社会保障号码一致。四是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美国联邦税务局采取行业问题遵从管理策略,通过技术与经验相结合,识别遵从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在整个行业的普遍程度和其蕴含的遵从风险对问题进行排序,然后将税收征管资源集中在风险最大的领域。

4.2 欧美国家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对我们工作的借鉴和启示

一是建立税源的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将税源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以“管细大税源、管深中税源、管住小税源”为目标,对不同类型税源实施有效的专业化管理;二是不断提升纳税服务水平。以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契机,不断优化纳税服务,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三是加强部门协作和第三方数据比对,提高信息应用水平。在逐步实现国地税之间,税务部门与银行、海关、边防、工商、公安等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从立法层面推动第三方信息报告制度;四是完善风险监测管理机制。通过对各项涉税数据的采集、加工、比对、测算,不断建立和完善风险指标体系和监测模型,自动识别和评估纳税遵从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程度,对税收流失能够及时进行科学的量化和预警。

5 推进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细化分级分类办法,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需要进一步确定分类分级标准,明确如何开展分类分级管理。分类即以什么标准确定企业类型(大企业、中小企业、社团),分级即如何确定企业税务风险的高低(高、较高、中、较低)及对应的管理层级。建议分类的标准可以考虑“规模+行业”,分级标准可以考虑“申报数据质量+风险指标”。设定大企业标准可以按营业额、资产规模、注册资本、应纳税额、特定行业、上市公司诸因素确定。分级标准可以按照财务信息质量、申报数据完整真实程度、有无中介出具汇算清缴报告等,将企业划分为高、中、低若干信息质量层级,再通过风险管理指标进行评估,进行实行分级管理。建立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分类分级办法,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配置到最需要的领域,提高税收的征管效率和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5.2 加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

在丰富数据方面: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体系建设,按照风险管理项目的特点、梳理数据需求,重点梳理依靠目前系统无法获取的数据,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缺什么补什么,开发相应的信息系统,丰富信息系统采集渠道。充分拓展第三方信息的获取渠道,建立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在数据整合方面:重点建立以风险管理项目为对象的信息化支撑体系,明确台账为风险管理的重要载体,不断完善各风险管理项目台账,并在各台账中对企业申报、税务登记、企业备案等数据进行二次归集,生成直观的包括微观项目以及风险指标分析等模块的风险管理平台,供风险管理部门使用。

5.3 完善风险指标特征体系,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一是完善风险管理各项目的指标体系,优化风险特征库。从行业分析、政策分析、管理分析、案例分析、经验分析等多个层面把握风险发生规律,寻找风险源头,总结风险特征,提炼风险指标,完善反映税源客观状况的风险特征指标体系。对于难以公式化、数据化的事项,特别是对于高风险政策和事项,可以考虑针对关键因素涉及风险指标,再辅以相应的文字工作底稿;二是坚持人机结合。对属于重大事项和重点行业的特殊风险,坚持人机结合,发挥团队管理优势,依托专家团队实施专业化风险识别,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度;三是多层次发挥风险识别。积极对各级税务干部灌输风险管理理念,鼓励基层干部自发寻找和发现日常管理的风险点,积累提炼风险管理案例,通过工作实践不断丰富风险识别方法,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5.4 加强部门协作机制建设,加强部门协作配合

一是充分研究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工作流程,明确数据、税种、征科、稽查、评估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确定不同部门间工作移交方法及信息交换渠道;二是进一步建立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协调机制,以多种形式,畅通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三是提高进一步提高风险识别及风险排序水平,在与各风险应对部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考虑各部门实际情况,合理分配风险应对工作抵押;四是提高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层次,吸引领导重视,纳入全局性工作安排。

5.5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深入推进风险管理专业队伍建设

篇8

(一)成立机构,提供风险控制组织保障

为适应岗位风险全过程、动态化、常态化、预案化的控制要求,成立了“岗位风险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XX县国家税务局岗位风险控制工作实施方案》,分别由县局领导兼任组长和副组长,各科室分局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法规科、监察室、征管科为工作牵头科室,全面负责对岗位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指导协调、统筹管理和监督落实工作,集体研究全局性的工作思路、意见和工作部署。

“岗位风险控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岗位风险控制工作办公室”,由分管局长担任主任,各科室负责人为副主任,各科室分局分别确定一名具体负责人员担任小组成员。为保证岗位风险控制工作的严肃性,保证各岗位人员职责清晰,根据岗位调整的需要,我局于初分别对“岗位风险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岗位风险控制工作办公室”成员及时进行调整。

(二)整章建制,规范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为加强税源管理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深化防范岗位风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根据市局《关于深化岗位风险控制工作的意见》和《济南市国家税务局关于进一步深化税务行政管理岗位风险控制工作的意见》,2014年,我局制定了《XX县国家税务局查考问一体化风险控制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同时严格确定了“收集风险信息—网上布控督办—岗位人员自查—季度复审复查—风险通报—严格考核问责”的工作程序。《办法》主要通过“组织领导”、“控制方法和程序”、“防范结果的运用”对岗位风险控制工作的组织形式、考核范围、考核标准及程序、考核问责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同时,县局成立岗位风险复审复查工作组,工作组成员由各职能科室、局相关人员组成,按季对各单位岗位风险控制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复审复查,并形成书面《岗位风险控制复审复查报告》,向岗位风险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报告。

二、标本兼治,构筑风险防范控制堤坝,做实事先准备

(一)营造氛围,增强全员风险管理的意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近年来,我局为了加强风险防范,密切结合国税系统实际情况,从人员意识、案例宣讲、建立廉政教育基地等多方面着手,加强风险教育,有效提升全员风险防范、管理和控制意识。

1、深入浅出,多形式开展岗位风险教育活动

坚持每年年初邀请县纪检部门的廉政教育培训专家,在全局开展“预防职务犯罪、防范职务风险”主题专题讲座;多次举办风险警示活动,2015年,我局组织全体中层干部到XX县看守所参观,听取犯人现身说法,用实际案例触动干部职工心灵;通过“夜校”形式观看了“警示录”和“警示录”。另外,广泛发动全体人员,通过专题展座谈会、演讲比赛、有奖征文等活动,兴起全员识风险、全员避风险的良好风气。

2、普及常识,组织编写《岗位风险防控手册》

我局组织专业人员,结合系统实际,认真编写了《岗位风险防控手册》一书。此手册主要分为“税务机关风险”和“企业风险”两大部分内容。在“税务机关风险”篇中,主要围绕历年来发生在系统内部的违法案件,详细地阐述了“”、“渎职罪”等犯罪种类,对犯罪成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逐一提出了防范对策。在“企业风险”篇中,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从企业的角度明确了风险所在,对今后风险管理与控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3、征集素材,建立廉政教育基地

突出风险管理宣教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警示性,创新教育载体。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在全局开展廉政风险格言和系统内渎职犯罪案例征集活动,在各个基层单位征集格言条,案例个。共制作格言警示12条,案例展板14个,全部放置和装饰于教育基地,供本系统人员和社会各界群众参观。2015年6月,我县孝直分局廉政教育基地被县纪委评为全县廉政教育示范点。我局组织全员分5批次到进行了参观学习,有效提升了同志们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二)全员查找,大力开展风险点梳查活动

风险点查找是认识岗位风险的第一步,近年来,我局大力开展了全员岗位风险自查活动,先后梳理岗位123个,查找风险点217个,通过多种多样的风险点查找,使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一是透视环节,通过案例查找。针对以前年度风险点查找上存在的不够准确、不够到位的情况,将引起岗位风险的一些税务案例和典型进行解剖,逐一列出案件的风险点、风险源以及防范措施,作为全员风险查找教材。同时,制作风险查找模板,分环节、分节点,按照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所涉规章制度等标准,提出风险查找基本需求,指导全员查找岗位风险点。

二是反省重点,横向结合查找。在个人自查定位自身风险基础上,业务相关岗位和部门之间互查共同风险点。如税务登记设立执法项目,既涉及办税服务厅综合管理岗,也涉及税源管理部门的调查核实岗,两个部门的两个岗位共同查找在录入信息、资料审核以及实地核实等环节的各个风险点,逐一明确到岗位。

三是集中初审,纵向反馈查找。全局按业务流程汇总评查岗位风险,组织科室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对包括12个单位和146个岗位在内的《岗位职责说明书》集中初审,按照税收执法、行政管理环节的节点分布,整理汇总同岗不同风险点,梳理不同岗位共同风险点,逐一确定各岗位的风险点,提出评价意见。将评价意见反馈各岗位人员,各岗位人员对照检查后再反馈修改意见。

(三)甄别信息,提升风险识别分析层次

1、千方百计,完善风险识别。由于风险往往处于潜在和深层状态,掌握正确的风险识别方法非常重要。为此,我局完善了三种风险识别方法:一是附表分析识别法,利用增值税申报附表监控税负率、利润率、冲减收入、存货奇大,货币资金、应收应付等异常风险点;二是物流偏差识别法,结合实地巡查,掌握企业的主要生产要素占比和主要原料的投入产出比,测算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于申报销售情况的差异,查找风险点;三是外部信息比对识别法,通过外部信息比对系统、投资部门、社会传言等信息,梳理有价值的风险点。

2、利用微机,全方位做好涉税分析。充分调动信息化手段,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风险点。一是开展信息采集,我局采集了636户企业的生产要素信息1280条、申报信息7632条、附表信息2544条、发票信息11448条,建立了县级数据仓库;二是确定风险分析项目,结合数据分析指标确定了税负率、成本利润里、物流偏差、电费与收入弹性、存货异常等18类风险指标;三是建立风险输出模型,将风险分析的内容、指标、方法固化,借助数据库的命令,并按月输出。四是将“疑点信息库”作为发现疑点和风险的渠道之一。疑点信息库是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子模块,是税收执法督察决策支持平台的前期项目。疑点信息库的推行对加强执法监督,健全税收执法内控机制,规范税收执法具有重要意义。疑点项包括税务登记管理、发票管理、税款核定、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等多方面业务的13个疑点项。针对查出的问题,我们不断完善内部岗责体系,优化业务流程,健全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疑点信息库防范风险的治本功能。

三、由内及外,风险防控全面覆盖,落实事中内容

(一)强化布控巡查,风险防控全面覆盖

风险布控,是国税局岗位风险控制中的最为重要的良策之一。为此,我们从税收征收管理信息、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税务机关监控信息和第三方信息入手,进行企业风险采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内容分行业特点、信用等级、纳税遵从度等进行税收风险点梳理。在两个试点企业中,共采集信息5类71条,确定风险点3大类8个。

1、全面采集风险信息,及时组织布控

布控工作人员在具体操作中,主要完成以下“四个结合”。一是结合本单位的预警系统、纳税评估系统、税收执法信息管理系统等,筛选发现的问题指标,和日管、税收执法督查发现的问题,并进行科学的分析,设计出合理的风险布控点;二是结合风险管理部门的风险信息,建立起与风险管理部门的日常配合机制,集中收集风险信息以及反馈建议;三是结合风险信息的情况,提升布控人员的风险意识,并对现场布控人员的布控情况进行绩效评估,提升风险识别以及布控的针对性;四是结合本单位的布控一体化应用平台,即“岗位风险控制模块”的流程控制,积极开展县局、分局“两级风险布控”,实现上下联动、联防联控。2014年以来,我局累计在一体化应用平台发起县局层面的风险布控26条,分局层面的风险布控5条,内容涉及征收管理、税收政策、发票管理、公文处理等多个岗位,涉及工作人员275人次。

2、认真解除风险布控,确保布控质量

对于本单位来说,确保布控质量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对于处在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来说,结合所收到的布控通知里确定的时间、内容、范围以及布控解除的工作标准后的第一时间就开展调查,贯彻落实布控的反馈工作。其次,发起布控的工作人员结合自己的监督职责,对下属所反馈的情况进行核实,要求反馈的信息要有实际的数据,不能够因为一句话或者是表面现象就下定论。再次,相关人员结合自己的工作责任,致力于强化对布控工作的巡查及其质量的审核,确保所制定的每一项布控措施都能够落到实处,促进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3、回头看,坚持按季度开展复审复查

深入落实“查考问”管理办法,我局岗位风险复审复查小组坚持于每年的1月份、4月份、7月份、10月份对稽查局和5个管理分局岗位风险控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复审复查。复审复查的内容主要为上季度岗位风险布控内容以及日常工作中发现的疑点信息,通过复审复查,有效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避免了乱作为和不作为。今年,我局税收执法正确率始终保持100%。

4、开展税收风险疑点信息库的核实工作

——领导重视,迅速部署。接市局文件通知后,局领导对疑点库上线工作高度重视,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立即成立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行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为疑点库上线运行和后续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强化措施,全力推行。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领会疑点信息库上线运行的背景、意义、要求,参照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疑点信息库V2.0版用户手册及初始化设置说明等资料,设置调查人员的权限角色,并在模拟环境实施基本操作演练。

——研究疑点,扎实做好税收疑点信息库调查核实工作。根据我局接收的11类指标,逐个研究疑点项设计说明,充分做好案头分析,确保疑点库信息核实工作的完成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015年,我局共承接市局下发的两次疑点库核实任务,共涉及11个问题的651条记录,经过核实,共发现存在问题记录512条,占总问题总数的78.65%,问题都已及时处理。开展了外部风险管理试点工作,确定了两户企业为试点企业,从风险采集、风险点评估、出具管理建议书三个具体管理环节入手,积极探索外部风险控管制度建设,力求管理制度化、长效化。

(二)开展风险点评估,分类制定措施

召开专题会议,从税款流失、法律责任、管理责任等方面对试点企业存在的风险点进行风险评价,并告知企业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点和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风险评估等级,制定分类管理措施,对于低风险点,及时帮助企业分析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提醒企业整改。对中等风险点企业,采取督导自查和特别纳税调整的方式。对高风险点企业,采取纳税评估的方式,处理税收风险。

(三)出具风险管理建议书,提升控管实效

根据风险点等级及时对试点进行布控巡查,做好风险反馈和管理建议。重点针对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等涉税业务,阐述企业存在的风险,出具了《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建议书》,指导企业内部形成规范的涉税机制,从而达到让纳税人重视涉税风险和防范税款流失的双重目的。同时,及时向县局管理科室上报《税收征管服务建议书》,提升控管实效。今年以来,通过开展外部风险制度控管,两家试点企业共补缴税款171万元。

四、强化事后监督考核,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一)奖罚分明,强化内部考核

篇9

目前许多建筑服务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一些建筑服务企业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制度,但都偏重财务报表目标,而不太重视涉税合规目标。2006年国资委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及2008年五部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重点关注的也是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方面的目标,税务合规方面内容缺乏或单薄。

一、全面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及实施金税工程后存在的企业税收风险

2016年5月1日(财政部与税务总局联合发文财税2016年36号)起,建筑服务业全面推行增值税,特别是2015年12月1日起全国国、地税系统金税三期工程的同时实施,国家对增值税的管控范围覆盖全国、全行业,并上升到追究刑事责任高度。对经营者,特别是建筑服务业如何规范业务行为,提出了较高要求。

(一)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例

2016年我县某建材商贸公司为了收取手续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十二份,税额20余万元,被金税三期系统比对发现,罚款补税50多万元并移交公安经侦部门侦查,刑事拘留一个月,后经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提起公,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二)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例(陕西特大黄金案)

2016年我县某煤炭企业(有加工性质),为了省点进货成本,末从真实购入的陕西煤炭供应商处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从陕西当地商贸有限公司取得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经由金税三期系统比对,陕西省供应方单位货物进项与销项不匹配,被国家总务总局认定为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对其取得进项税转出并视情节及态度是否移交司法机关。

二、从五大流程规范业务活动,依法、合情、合理地控制税务风险

(一)合同流

业务成交前,都要签订书面的格式合同,这是税务风险产生的起点。相关条款的约定如:1.工程属境外项目、双包、清包,甲供材,老项目、咨询服务、甲控材,制作、维修、决定了开多少税率的发票,是免税或0%、3%、6%、11%、17%。2.相关材料是由我方自行提货送达工程点,或由材料供应商送达我方指定点,涉及运费谁承担,俗称是:两票还是一票(买本加运费,或不含运费)3、工期什么时候结束,决定是否属跨年工程,或是按进度结算还是完工后结算,或是预收款结算。

(二)发票流

依据双方合同约定及实际双方认可的结算或决算依据,及外出税收管理证明及完税凭证,并应从各省级国税局官网查询判断客户是否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便开具不同税率的增值税发票。同时依据发票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注意发票开具的要素必须齐全。同时注意发票交结的签收手续,以防止传递过程中丢失。

(三)资金流

按合同约定,收取支付款项、转账的,以企业银行账户结算的,按税收征管法及人民银行结算办法及发票管理办法,企业单笔5万元以上款项应通过账户转账结算。采用承兑汇票方式结算,注意形式上连续背书,且应索取有对方加盖财务专用章收据及承兑汇票票据复印件。三方委托结算收款的,应有债权人认可的书面委托签章。收取现金或支付现金的应有加盖我方或对方的财务专用章的收据(每笔不超过5万元)

(四)劳务或货物流

注意账务处理仅有一张发票,并不能证明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如前所述,开发票时,应当有双方认可的结算书、决算单、收货单。这些都是必不可少,它是证明业务发生的重要依据和佐证。

(五)人力资源流

建筑服务业属高危行业,结合2014年修订安全生产法、及建筑法,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员工入职、转岗、离职,应有相应的书面档案。合同总价构成不外乎三大项:料、工、费。其中:人工费,是公司员工,还是临时用工、或是劳务用工,如何认定。社会保险法规定:属公司员工工伤保险必不可少,应以公司名义在社保局购买同,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员工应全员、全额在省级地方税务局平台申报工资薪鑫所得并履行代扣代缴义务。而劳务用工,应由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用工协议并由其出具劳务发票,而自由职业者应在当地税务局以自然人身份代开劳务发票。如属临时用工应有工程所在地单位或村委会、居委会证明并保留身份证复印件、及领款证明。

篇10

税收风险管理包括税收流失的风险管理和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本文重点阐述税收流失的风险管理。

一、税收风险管理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源分布领域越来越广泛,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经济决定税源,税源决定税收,这是一个简单的税收经济学原理。但在实际税源管理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客观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税源并不一定完全形成税收,从而导致客观税源决定的纳税能力与实际税收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表明税源管理过程中事实上存在税收流失的风险。

根据《中国税务稽查年鉴》公布的,全国税务稽查数据显示的全国税收流失率,与同期税务机关征收的税收总额,可以推算出同期全国税收流失额。从数量上看,我国税收流失的总量逐年增加,近五年每年在3000-4000亿元左右,数额惊人。税收流失影响了我国的财政收入,弱化了税收宏观调控功能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如何有效地减少税收流失,是理论界和各地税务机关多年来一直不断探索的课题。健全法制、完善税制,规范税式支出、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纳税意识等等,其中最直接有效可控的措施,是建立现代税收征管体系。自20__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多次提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构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税收征管体系的要求,即“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信息管税”、“税源专业化管理”、“风险管理”的提出,为实施全面的税收风险管理做了技术、业务和理论的准备。可见,税收风险管理是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税收风险管理也是国际税收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学习借鉴国际税收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与我国税收管理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各地税务部门积极探索和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处于起步阶段,在诸多方面尚存在许多瓶颈需要破解,很多难题需要探索和研究解决。

二、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税收风险概述

1.税收风险及税收风险特征。税收风险是实现税收征管目标的障碍,是指国家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在系列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纳税人未全面遵从税法的情况下,形成的税收流失的可能性,使实际税收的征收结果与税收预期之间客观上发生偏差。

税收风险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管理性税收风险,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纳税遵从风险,二是税收执法风险。本文研究的是纳税遵从风险,即由于纳税人对政策认识不足、工作疏漏等情况造成非故意性不遵从,纳税人利用自身信息优势等不正当方式故意或恶意不遵从,形成的税收流失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税收风险除了具有一般风险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属性:隐蔽性和潜伏性,税收风险形成机制复杂多变,使得税收风险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和察觉并加以管理。纳税人利用技术手段将税收显性风险人为处理为隐形风险,促使风险累积,导致风险压力,形成真正的税收流失;难于化解性,税收风险与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运行、税收制度、税收管理体制、管理能力及纳税遵从度等方面密切相关,使得税收风险的防范、控制、化解的管理难度较大;传导性,税收风险会在上级或下级税收之间传导和扩散,导致整个税收系统风险共担。税收系统又与社会经济紧密相关,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所以,税收风险仍然是最为严重的社会性风险。

2.税收风险的分类及表现形式。税收风险的分类:按照风险来源,可分为税务部门税收风险和企业税收风险;按照风险的可测程度,可分为指标性税收风险和非指标性税收风险;按照风险等级评定,可分为一般税收风险和重大税收风险;按风险承担主体不同,分为纳税人风险,扣缴义务人风险,税务人风险,纳税担保人风险,其他税务行政相对人风险;按税收征管过程的具体环节,分为税务登记风险,财务核算风险,税源监控风险,纳税申报风险,信息报送风险,税务检查风险。

税收风险的表现形式:在纳税人方面表现为少缴税(可能是无意造成的,也可能是故意逃税),纳税人在技术上履行了纳税义务,但因对税法的理解不同,而可能在遵从上出现问题;在征税人方面,表现为税法缺乏透明度,税收征管方式发生了变化而纳税人并不知情等。

(二)税收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

1.税收风险管理的概念。税收风险管理:税收风险管理是指税务机关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合理配置管理资源,通过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处理,以及过程监控、绩效评估等措施,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的过程和方法。税收风险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和现代税收管理相融合的一个产物。

2.税收风险管理的理论来源。风险管理具有悠久的历史,现代风险管理思想出现在20世纪前半世纪,如法约尔的安全生产思想,马歇尔的“风险分担管理”观点等。1938年以后,美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并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50年代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加拉格尔在“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的新阶段”的论文中,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概念。1970年代以后逐渐掀起了全球性的风险管理运动。1970年代以后,随着企业面临的风险复杂多样和风险费用的增加,法国从美国引进了风险管理并在法国国内传播开来。

与法国同时,日本也开始了风险管理研究。近20年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建立起全国性和地区性的风险管理协会。1983年在美国召开的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世界各国专家学者云集纽约,共同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它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86年,由欧洲11个国家共同成立的“欧洲风险研究会”将风险研究扩大到国际交流范围。1986年10月,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新加坡召开,风险管理已经由环大西洋地区向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于1980年代。一些学者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引入中国,在少数企业试用中感觉比较满意。中国大部分企业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作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学在中国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3.税收风险管理发展进程。oecd(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作为国际组织把现代管理科学中的风险管理理论和现代税收管理相融合,推进了税收风险管理的发展:1997年7月,oecd通过一个名为风险管理的应用指引,对在税收管理领域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型进行了扼要描述。20__年初的oecd战略管理论坛一致同意,为促进税收遵从风险管理的实践应用,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税收遵从风险管理,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20__年5月,来自oecd成员国的许多税务官员在伦敦召开会议,组建了相应的工作小组,明确其工作范围主要是关注影响中小企业国内税收遵从问题。20__年10月,oecd批准了税收管理遵从小组论坛提供的,题为《遵从风险管理:管理和改进税收遵从》的税收风险管理应用指引。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近二十个国家税务专家参与文献的起草工作。20__年,oecd在南非开普敦召开了税收管理论坛第四次会议,讨论了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

税收风险管理在我国的发展。20__年全国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大力推进信息管税,树立现代税收管理新体系;20__年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提出:信息管税就是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依靠立法大力推进部门信息共享,以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利用为基础,寻找和识别税收管理风险点和风险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管理措施。20__年全国税务系统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建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现代税收征管体系,将税收风险管理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各地税务部门积极探索和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

三、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成因分析

(一)税收风险产生的因素

税收风险的产生是由诸多因素作用引起的:。

从纳税人偏好角度看,纳税人会比较遵从成本和不遵从成本,从而做出遵从税法还是逃税的决定。遵从成本越高,不遵从程度也越高;只有当不遵从成本高于不遵从收益时,才能对不遵从行为起到负激励、负强化作用。

从税收制度的角度看,税制和税率的不合理、收入和税负的不公平、征管程序的不公正,容易导致纳税人的不满或产生对立情绪。

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角度看,纳税人和政府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纳税人通过缴纳税款,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但在现实中,这种关系是不完全等价的,公共支出违背公众意愿,纳税人得不到应有的优质公共服务时,政府公信度下降,也会导致纳税遵从度降低。

从税收法制的角度看,税收在立法环节的法制环境不完善;执法环节的权限和程序内容存在质效低下;司法环节存在大量税收违法和税收侵权行为未走司法程序的情况;法律监督环节流于形式等,没有给纳税人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纳税环境。

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征纳双方存在征纳博弈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纳税人会利用信息优势为纳税不遵从作掩护,税务机关如果征管不严,会客观上助长逃税、骗税的风气,产生社会性税收风险。

从人员素质的角度看,税务人员职业素质和执法水平有待提高,纳税人的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也不容乐观。

综上所述,引发税收风险的原因复杂多样的,税收风险只能控制无法彻底根除。但税收风险和风险因素之间存在联系,我们可以通过采取因素分析和控制的方法,来达到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减轻风险损失强度的目标。

(二)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原因

税务机关的基本管理目标是提高纳税遵从度。作为实施税收管理的主体,其拥有一定的资源条件,但是要保证每一个纳税人全面遵从税法,这些资源又总是不足的,即征管资源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科学有效的税收管理必须尽量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充分的利用。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对税收遵从风险容易发生,且风险级别较高的领域,优先配置资源,从而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应对风险,获得较高的纳税遵从度。税收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税务机关找到管理资源配置策略和遵从目标最大化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税收风险管理不仅是为了更好地选择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案源,一方面是为了通过预先的分析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积极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最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得管理措施最终对于缩小税收遵从缺口规模起到最有效的作用。

如果税收管理中没有一种工作机制持续地研究分析、寻找识别税收管理中的风险在哪里?哪些纳税人是最需要关注的风险纳税人?那么税收管理只能是管理所有的纳税人,没有重点地管理,没有针对性的管理,这种管理会给征纳双方带来成本的增加,是一种低效地管理活动。

四、税收风险管理的流程与内容

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及内容设计一般包括税收风险战略管理、风险的分析识别、风险的等级评定、风险的应对处理和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价。

(一)税收风险管理的流程设计

税收风险管理是对管理目标科学规划,税收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程度等级排序、风险应对处理、风险控制降低、排查的管理流程系统。税收风险管理是一个周期循环、不断改进、螺旋提升的管理过程。

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基本上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明确税收风险管理战略目标,制定税收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及相关制度和标准,是顶层设计的基础阶段;二是税收风险分析监控,即运用涉税信息数据开展税收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测度与排序、预警监测,是事前、事中对税收风险的预警防范阶段;三是税收风险的应对处理,是税收风险有效控制、排除阶段;四是税收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价和改进完善,是事后考核评价阶段。在整个风险管理流程中,第二和第三阶段是核心重要阶段。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按照科学的操作流程依次进行,细化流程节点,有序开展,相互衔接,有效配合,分部门分阶段推进和实施。

(二)税收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

1.税收风险目标规划。明确税收风险管理目标和研究制定战略规划,是税收风险管理的开始阶段。税收风险目标规划是指管理层在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一定时期内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方针策略、主要措施、实施步骤等作出的具有系统性、全局性的谋划。制定一个完整的目标规划,首先要对内外部形势做准确的判断,明确组织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方针策略和实施的重点步骤,以及必要的组织技术保障等。

2.税收风险的分析识别。税收风险识别就是通过运用涉税信息和风险特征库技术和相关工具方法,寻找和发现税收风险可能发生的领域、行业、纳税人及具体的税收风险发生环节,为税务机关实施风险控制和排查给出明确的指向目标的过程,是技术层面的基础环节,也是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的基础是采集有关涉税信息数据,运用相关数理 统计和技术方法分析识别,发现导致潜在税收流失损失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表现及风险区域和风险点。

3.税收风险的等级排序。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损失程度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确定税收风险等级,进行风险等级的高低排序,并进行风险预警提示和信息,对不同程度的纳税人和风险实施分类预警提示关注的管理过程。

4.税收风险的应对处理。风险应对环节是对税收风险分析预警监控的税收风险信息作出及时有效应对和控制的管理环节,是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对税收风险的及时有效控制和降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税务机关根据风险等级,合理配置征管资源,选择分类应对处置的风险应对策略,对无风险和低风险的纳税人采取优化纳税服务和纳税辅导、风险提醒等服务方式;对中等偏高风险等级的纳税人实施案头审核分析和税务约谈等方式;对高风险纳税人采取税务检查或立案稽查等方式,进行风险应对。随着税收风险等级的提高,风险应对控制逐渐由优化服务到辅导,由柔性管理到监控管理,最后到刚性执法。

5.税收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价。税收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价是税收风险管理流程的最后管理阶段,是基于税收风险管理的目标,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和机制对税收风险管理运行过程和工作结果的质量和效率进行全面总结评价、考核激励的阶段。科学的绩效评价可以为税收风险管理效能的持续提升和优化完善,提供有效的激励、信息反馈和决策支持。

五、国内外税收风险管理探索与研究综述

(一)税收风险管理的国际成果与经验

1.打破行政属地限制,对组织机构进行扁平化、专业化分类设置。美国国内收入署在1998年的《联邦税务重构与改革法》确定了美国联邦税务局的新组织结构,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机构设置层级少,扁平化和专业化,管理模式和资源配置趋于集约化。首先是按纳税人的规模类型、性质和特点进行科学分类,在全国设置四个税收征收管理业务部门。其次突出对大企业遵从风险集约化管理,加大管理资源的配置力度,优先配置高级管理人员,为纳税人提供多种专业纳税服务。体现了把有限优质征管资源优先配置在规模大、风险大的区域的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

2.涉税信息管理水平高,信用制度成熟。欧盟委员会和oecd成员国普遍推行纳税人登记编码制度,纳税人的一切涉税事宜均通过税务代码办理,并通过税务代码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监控管理其所有涉税信息及信用记录。美国国内收入局利用统一的社会安全号码,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对纳税人进行登记和涉税信息数据监控管理,涉税信息的来源渠道广泛、丰富并较真实。此外,oecd国家普遍制定了针对涉税信息报告的法律制度,为税务机关获取第三方信息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美国国内收入法,详细规定了几乎所有主体在内的源头信息报送义务。这些规定有效解决了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遵从风险管理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的基础涉税信息数据资源。

3.计算机信息网络及量化管理技术发达。发达国家通常建立由全国统一规范的先进计算机征管信息技术系统,并由国家层面主导,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系统联网,将税务部门的征管手段延伸到国家的各个领域,与银行、保险、海关等部门实时传输、共享各种涉税信息数据,交叉比对稽核,为税收风险管理全程提供科学规范、优质高效的信息源。

4.风险管理流程设计标准化。oecd成员国税收风险管理基本上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制定规划及相关制度和标准;二是运用涉税信息进行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三是风险应对处理;四是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价,四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性的闭环。

美国国内收入署建立了相对公平、稳定的全国性长期纳税遵从风险评定预警监测系统,该系统依据美国税制体系建立了量化的风险模型,其中以“判别函数工作量选择模型”为代表。以纳税申报表信息为基础,涵盖大量第三方信息,实现综合采集、加工、比对、测算,识别监测纳税人遵从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程度,对纳税人申报表进行量化测度,评出风险分值,由计算机筛选出10%风险程度高的纳税人作为稽查对象。系统结合当年经济发展、物价及薪资水平等因素不断优化改进、调整完善,具有有效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5.分类设置风险应对形式。oecd成员国风险应对处理的特点是改变对不遵从的纳税人一律从严惩处的传统应对策略,根据风险类型和风险等级,采取差别化、针对性的分类处置和干预措施,建立了多元化的遵从风险分类应对控制管理体系。

澳大利亚建立了“金字塔”式的风险应对处置管理模型,反映了差别化、递进式遵从风险分类应对控制体系。

美国国内收入署把“服务+执法=纳税遵从”确定为税务机关的战略目标,也运用了“金字塔”式的风险应对模式,通过宽严相济的递进式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有效提高了纳税满意度和遵从度。

(二)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初步成效

1.推广税收风险管理理念,统一思想认识。20__年7月召开的全国税收征管改革会议提出统一思想,凝聚合力,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会议指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就是要把风险管理贯穿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形成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评价的闭环系统,对不同税收风险的纳税人实施差异化和递进式的风险管理策略。”在各级领导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各级税务机关通过培训和学习,对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战略意义有了较普遍的认识,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共识和组织文化初步形成,并将税收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方案设计实践探索列入税收管理的工作重点并付诸实施。

2.各地税务机关积极探索税收风险管理模式,风险防控体系初步建立。先进税源专业化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安徽国税局搭建全省税源监控分析平台,开发90个行业税收风险模型,设置了198项指标,通过模型工具进行风险识别和等级排序,对每户纳税人自动生成风险识别报告,模型准确率在80%左右。江苏国税局开发并运用了集外部第三方信息数据利用为一体的税源风险监控管理信息化综合平台,全面实施和推进税收风险管理。

3.调整优化征管资源,明确税收风险管理职责。各地税务机关根据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和风险等级程度的不同,重新配置征管资源。把税收风险管理职能从属地日常税源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实施专业化管理。尝试推进机构实体化、扁平化,市(地)、县(区)级税务机关从以行政管理职能为主向以直接承担税源税基 风险监控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转变,设置风险分析岗位、风险评估岗位等,优化了岗位设置,将最优的征管资源配置到税收风险高发地区、行业和企业的管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地)、县(区)级税务机关税收风险的控管能力。比如:江苏国税局探索将税源按规模划分为大企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三类分级监管;青岛国税局将全市信息分析、市级以上重点税源监控、高风险应对、跨区域纳税评估等任务上收到市局,强化税源管理职能。江苏地税局对跨地区经营、行业跨度大、组织结构复杂的纳税人,以省、市机关为主体,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实施风险管理。

六、乌鲁木齐市地税系统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情况

20__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提出要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对税收风险的识别、排序,对高风险点集中力量进行处置,以最大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乌鲁木齐市地税局根据自治区地税局开展税收风险管理试点工作的要求,积极推进税收风险管理工作,集全局之智,举全局之力,积极助推税收风险管理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对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统一思想认识,找准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切入点。

乌鲁木齐市地税局紧密联系税收征管工作实际,围绕影响税收征管工作全局的主要矛盾,充分认识风险管理理念的现实价值和战略意义,通过引入风险管理的思想、方法、手段,来破解当前税收管理中的瓶颈问题。在乌鲁木齐市地税系统20__年半年税务工作会议上,市局正是提出了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的导向,同时提出要将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积极借鉴国内、区内成功做法,勇于实践,开创税收征管改革的新局面。

(二)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使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运行。

通过对国家税务总局相关文件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自身税源特点和机构设置情况,制定下发了《税收风险管理实施意见》,制定了《税收风险管理办法》、《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办法》等,为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引领各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避免了工作中因无头绪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使这项探索性的新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制定了《乌鲁木齐市税收保障办法》,明确了相关部门的协税职责和涉税信息交换共享机制,为税收风险管理及时准确地获取第三方信息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开展多层次培训,提高宣传效果,突出实用性。

乌鲁木齐市地税局区分不同对象,开展风险 管理理论原理和实践应用知识培训。20__年11月,在全市局范围内抽调综合素质强的业务骨干,组成税收风险管理团队,全面深入地学习研究国内外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形成了对税收风险管理的系统的科学认识,进一步调研实践和深入思考;2013年3月,利用市局中心组学习的机会,举办了以市局领导、市局各职能科室领导和各区(县)局领导为对象的专题讲座;2013年6月,针对各区(县)局风险管理分管领导、风险应对业务骨干,举行了86人次的实践应用培训;2013年9月,针对全市税收管理人员的税收风险管理视频培训。在这些培训和讲座中,我们紧扣国内先行省市税收风险管理的通行做法和乌鲁木齐市地税的实际情况,逐一解答了什么是税收风险管理,为什么要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如何来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等问题。

(四)科学规划全面部署,逐步推进相关工作有序开展。

深化行业分析,选取试点行业。对乌鲁木齐市房地产业、金融业、餐饮业等重点行业进行深入分析,掌握行业经营特点、税源发展变化情况、涉税难点及主要涉税问题,形成行业专项分析报告。依据行业专项分析情况,确定房地产业为税收风险管理试点行业。

建立行业风险指标,测算确定预警值。针对试点行业特点选取风险指标。选取了综合税负、收入成本弹性、毛利率和连续三年亏损等指标,并根据行业财务核算特点对指标的计算口径做进一步的修正,测算确定预警值;建立同业税负模型,选取样本,对试点行业的税负进行测算,设置预警区间。

运用多种风险识别方法,锁定疑点企业。初步运用决策树比对分析法、财务指标比较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对试点行业进行风险识别,通过综合应用三种方法,利用税务机关内部数据,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确定重点风险监控企业。

分批推送,工作衔接有序。在试点运行的基础上,乌鲁木齐市地税局将全市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持续开展起来。自2013年5月以来,按月筛选风险疑点户,并逐月分批向各区(县)局推送,实施风险应对。截至九月底,共推送5批185户风险疑点户,其中个体工商户91户,企业94户,未清理发票5524833份。风险点包括综合税负和各税税负偏低、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值、发票异常、个体建账户未进行汇算清缴、未按规定核销发票以及百万元以上大企业涉税政策漏洞等。市局根据各区(县)局的实际情况,本着不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的原则,合理安排每批风险户的推送时间与反馈期限,使工作衔接紧密,有序进行,得到了各区(县)局的大力支持,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层基础。

实地评估,减少税收流失。鉴于目前的税收风险管理信息技术尚不完善,乌鲁木齐市地税局推送的风险应对形式主要是开展纳税评估。要求各区(县)局对风险应对户在税务约谈的基础上,进行实地检查。由于风险点明确,纳税评估的质量逐步提高,税收管理人员对税收风险管理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通过评估,截至9月底,前四批按期反馈评估结果的有141户,其中:个体工商户90户,企业51户(申请延期的19户),共查实未按规定缴纳税款17287万元,清理未验销发票5500910份,成绩显著。纳税评估一定程度上消减了税收风险,并对类似征管风险点起到了防范的作用,同时有别于立案稽查的柔性执法方式,也提高了纳税人的自觉守法意识,和谐了征纳关系。

抽样复审,复审效果显著。乌鲁木齐市地税局根据各区(县)局的应对反馈结果,有重点地开展了两批风险应对结果的复审工作,对风险应对过程和效果进行了及时有效地控制。组成4个复审小组,对应对程序和应对结果进行复核。截至9月底,共复审了17户纳税评估户,复审率达到24%。通过复审,查实增加评估税款1378万元(不含土地增值税预征税款16933.42万元),实际入库941万元。复审过程严肃细致,市局第一时间将复审结果真实全面地向各区(县)局通报,一方面提高各区(县)局对风险应对工作的重视程度,避免敷衍塞责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指出应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政策依据,以及提高征管质量的建议等。

测试软件,提高识别质量。2013年9月1日,区局委托税友软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新疆地税系统税收风险管理平台,正式在3个试点城市运行。先进的信息技术是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乌鲁木齐市地税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对区局提供的34个模型一一进行本地化测试。对可用模型,构建扫描方案,实施全面风险扫描,监控扫描结果,结合人工筛选后,作为下一期的风险推送对象;对不适用模型,结合本地税收征管实际情况,进行从指标元到模型算法的重新分析构建。在此基础上,发挥市局人力资源的作用,努力构建新的适用性强的分析模型,并鼓励各区(县)局提供更加切合征管实际的分析模型,充分发挥税收风险管理平台强 大的分析识别功能,提高识别质量。

七、乌鲁木齐市税收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尽管税收风险管理在乌鲁木齐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征管理念、经济环境、法律制度、社会信用体系发展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程度,导致在思想认识、理论体系、组织体系保障、资源配置、税收风险的流程化管理、立法保障建设、基础数据质量,风险分析监控及应用技术开发、风险的差别化有效应对等方面尚存在许多瓶颈需要破解,很多难题需要探索和研究解决。

1.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尚未形成普遍共识,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目前,在乌鲁木齐的税收征管实践中很多工作还是遵循传统治税理念,不论是否存在实际税收风险都视为有风险,不论风险等级大小都实施无差别的统一管理,征管力量偏重于事后全面的无差别控管,没有实施差别化的针对性的服务与管理——对无风险的纳税人优化纳税服务,对风险较高的纳税人加强管理,不仅未能有效促进纳税遵从和全面控制税收风险,反而造成了征纳成本居高不下,纳税人满意度不高,征管质量效率偏低。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地税局按照“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一般税源标准化管理,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的原则开展了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逐步将由纳税人发起的税务事项交由办税服务厅处理,由税务机关发起的税收管理事项由税务所承担,实现管事与管户相分离,符合“服务+执法=纳税遵从”的治税理念。但是,在税源专业化管理过程中没有突出风险管理的导向作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仍然以“责任+经验”为主,没有实行针对性、差别化的分类管理和服务,管理层次较低。

2.征管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在机构设置、征管模式和人力资源结构上尚未树立起 “管理有风险的纳税人,服务无风险的纳税人” 的理念。一方面,受现有机构设置、征管模式和人力资源结构等瓶颈因素影响,未能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和要求科学合理设置机构,明确岗位职责;没有做到人尽其才,把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税收风险管理岗位上,把优秀的管理人才优先配置在技术性业务性比较强的风险分析监控和税收风险大的区域行业控管,实行征管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和有效激励,税务人员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不高,风险管理质效偏低。另一方面,资源配置偏重行政和业务审批事项管理,行政管理人员、政策法规人员过多,而一线税收风险管理人员不足,尤其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更多处于行政管理岗位,不承担税收风险管理的具体职责,导致人才不足,风险分析识别和应对控制的资源配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3.信息管税对税收风险管理的支撑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大。首先,信息管税的理念尚未形成普遍共识。很多税务管理人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管税的重要性,征管力量偏重于对纳税人下户管理、实施税务检查或税务稽查,缺乏广泛利用涉税信息对纳税人实施针对性和有效性税收风险管理。其次,信息采集的质量不高。受制于交易信息报送义务等税收征管立法的局限,税务机关能采集到的信息数据质量不高,纳税人申报信息数据真实性较差。税务机关采集信息渠道范围狭窄,信息量不足,及时性和有效性不强。对风险分析影响至关重要的物流、资金流等信息数据无法真实取得,政府部门的第三方信息共享度不高,直接影响了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质量。比如乌鲁木齐市地税局虽然制定了《乌鲁木齐市税收保障办法》,但在实践中第三方信息却不能顺利有效取得。再次,风险分析监控信息技术平台的开发和数据集中整合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整合和综合利用。虽然目前自治区地税局开发的税收风险管理平台,理论上可以完成涉税信息的全面集中分析,但部分征管数据却无法有效提取,比如第一分局的契税数据,稽查局的稽查数据等;最后,由于现有的典型案例和行业风险管理模型数量不足,指导性差,缺乏科学完善的税收风险指标和预警参数、风险权重体系,现有的相关预警参数缺乏实践的检验和修正调整,应用性较差,分析识别算法单一等,直接影响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测度排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影响税收风险管理的质效。目前,自治区地税局仅提供了34个简单模型,没有形成完整的典型案例,也未建立起专业化的行业模型,预警参数设置不尽科学,应用性差。

(二)对现阶段实施风险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篇11

企业可以设立税务信息共享,设置企业相关税务专栏,提供员工关于这方面的交流平台。监督与纳税申报、退税等结合,年末税务结算。分析:决策是税务风险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全面全流程多头参与,沟通和问责,独立税务,增加话语权。要想落实好企业的管理,绩效管理是很有效的举措,相关的企业领导部门应该予以一定的重视,加大企业员工的考核和奖励,制定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流程,每个流程实行无缝连接,把定期检查与长期监督相结合。全过程全环节,抓源头和重点,评估机制应适合企业,信息与税局共享,借中介搞外包,查找风险点,评定风险等级。信息管理系统要稳定,当然,人才依然是税务风险的关键。

内税信息与外税信息,纵向和横向信息,建立完善的税务信息系统,强化制度改革,对企业中可能存在的税务管理问题要及时地提出,对于存在的风险要做出有效的评价和管理,积极的采取措施,从而完善税务风险的体系。策略:实施企业税务危机应对机制,交叉监督,制定流程,变二级审核为三级审核,完善税务内控制度,定岗定责任,统一集团税务管理,加强领导力,建立循环监督机制。

二、税务检查

只要正确地理解这么一种关系,检查对企业而言就是一种手段,如果一味的抵制,就只会增大企业的税务危机,让企业的税务危机提前到来,反之,可以降低企业的税务危机,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缓解企业中可能存在的税务危机。检查是法律的实施;全国性的打击假发票检查是行动;全国性房地产税收方面检查是税务总局的指令性计划;检查情况下对违法的严厉处置使企业避免更大的危机。分析:企业的主动接受检查和被动接受检查不仅是意识上的差距,这也体现了企业在税务危机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通过社会化的保险和中介的保险参与,可以将企业的税务危机降低最小。策略:积极配合,参与社会保险或者中介保险,强化训练,加强信息化建设,设立共享平台,善用税务信息,确定核心税种,实施外审报告制度。

三、税务稽查

新《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解读:保障税法,贯彻执行,规范税务,强化监督是《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的目标,重新定位税务稽查,使得任务明确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职责扩大添加检查处理和其他相关工作。原则增加,定性范围,维护法律尊严,强调回避制度,用信息分类稽查。选案、检查、审理到执行四个环节呵护一体,加大对企业的管理力度,也加大了企业违法被查的几率,作为公司必须加强企业税务危机管理,才能避免外部成因税务危机。积极应对税局的稽查,避免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在企业税务危机下,确立方案,至关重要。税务税务检查与会计的法律规定不同,也会产生风险。策略:对媒体和公众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加强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沟通,了解和掌握税务检点,通过科学的工具进行有效的税务危机检查和评价,企业通过税务危机管理策略进行影响分析,评价交叉监督,人工和自动互动,将企业的税务危机外包,评价业绩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