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0:07: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讲课的基本要求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 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153-01
我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也经历了多次的曲折和反复。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认识到要让学生在教学中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
一、讲授技能
1、讲课艺术 。讲课是一门艺术,是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这种艺术只能产生并形成于教师长期的课堂教学 实践之中。
2、在课堂上。讲课艺术主要表现为语言艺 术(口头语言、文字语言、姿势语)和 管理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组织良 好的学习气氛、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3、提高讲课艺术的途径 。 第一、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养和广 博的知识素养。第二、需要实践。讲课艺术是一门实践性 很强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师提出 了要有教学机智的艺术要求。所谓教学机 智就是随机应变,当机立断的能力。
二、终课的技能
终课是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时,通过小结、练 习等方式,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和技能及时地 巩固下来,并纳入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一种教学活 动。终课的意义在于:巩固知识、升华认识、发 展能力、及时反馈等。
终课的方法 第一、知识整理法。是将先后学习的新知识依据 它们的内在关系建立起知识链的一种终课方法。第二、提炼结论法。是通过对史实的层层分析,以得出符 合逻辑性结论的一种终课方法。第三、整合图示法。是以图示来归纳全课知识的一种终课方法。 第四、比较对比法。第五、升华认识法。是分析归纳重要史实以获得规律性认 识的一种终课方法。这种方法的思维形式是由具体到一般, 由现象到本质。第六、巩固练习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当堂练习活动。 第七、新课铺垫法。是依据教材前后课文之间的知识联系, 结合下一课内容设置问题,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 欲望的一种终课方法。第八、深化教材法。是挖掘教材潜在内容的一种终课方法。 第九、讨论总结法。是以总结学生讨论情况为小 结的一种终课方法。第十、学法示范法,是以实例示范方式作学习指 导的一种终课方法。它的显著特点是示范性,即实例与说明相结合。
历史教学终课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一、终课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服务,紧扣教学 重点。一节课是一个整体,终课是这个整体的一 部分,因此关于终课的设计也就不能孤立地进行, 而应放在整节课的背景中加以考虑。终课是必须 突出教材的重点。第二、终课对重点史实、概念的阐述注意深化, 切忌简单重复.第三、终课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终课不 单是知识的归纳、整理,更重要的是通过新知识 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四、终课要注意学生作业的设计。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1、讲述法及其基本要求 ,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传 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教师较多地占 用课堂教学时间,系统地讲述历史知识。讲述法 又分为叙述、描述、概述三种不同的方式。
(1)叙述法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和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具体的、完整的讲述。 运用叙述法应注意几点:要按教材内容进行叙述; 要有一定的条理性;要突出重大情节;要有充沛 丰富的感情,主要通过语言、语调表现感情。
(2)描述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某些重要的历 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过程中的重大场面、主要 情节进行具体细致、绘声绘色的描述。其特点是 形象性。其作用主要在于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 力,使学生形成具体而鲜明的历史表象。 运用描述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围绕教学任务和 教学目标;要有所选择和侧重;要语言生动、细 腻、准确、形象,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但不能 违背历史的真实性;要运用教材中的各类图象进 行描述。
(3)概述法是对教材中的次要部分,用以勾画出历史的全貌和发 展线索。概述的特点是语言简练、条理清 晰。叙述、描述、概述经常配合使用。叙述中有描述和概述,描述时要依靠叙述。
1 确定好基础
先向学生宣传分层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教师宣布备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2 授课分层
2.1 学案设分层:设计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分层: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分层,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
2.2 讲课分层:分层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分层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
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分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分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3 评价分层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湖北 武汉 430223)
摘要:课堂讲授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本文就课堂讲授对教师的要求,课堂讲授的步骤及关键要领,讲课的艺术等问题全面阐述。
关键词:讲课要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课堂讲授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口语、体态语)、文字板书和其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非专业素质的教学活动,也是高校课程讲授中广泛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课堂讲授以既定的教学内容为中心,有目的、有组织、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讲授与指导。学生是课堂讲授信息的直接接受者,教师通过与学生(群体)双向思维活动来实现教学目的。因此,课堂讲授不仅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注重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提高综合素质。鉴于课堂讲授的重要性,高校课程课堂讲授,应由师德高尚、业务水平较高、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来承担。
一、课堂讲授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
1.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熟悉掌握讲授内容和体系,认真备好课。
2.教师要理清教学内容内在的逻辑关系,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3.教师要具备课堂讲授的语言能力,语言清晰、准确、简练、生动;语调、节奏适当。具有书写板书的基本能力,文字工整、图表清晰、大小适当、速度适中。
4.教师应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通过启发、案例、情景、探究、多媒体等方法和手段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活动,营造师生双边思维互动。
5.教师要具备组织、管理课堂的能力。
二、课堂讲授的一般步骤
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繁多,但不同类型课程课堂讲授基本要求还是有相同之处,其一般步骤可参见下图:
其中,①、②、③是课堂讲授的准备阶段,④是具体实施阶段,前者是课堂讲授的基础,后者是课堂讲授的关键。课堂讲授的四个步骤只能按顺序进行,每一个步骤教师都应掌握关键要领。
(一)课前备课
课前备课既是备课环节最后一步,也是课堂讲授环节的起步阶段。课前备课是指讲稿(教案)写好后,在临上课前,进一步熟悉讲稿,对本次讲授的内容、教学方法在脑子中再回复一遍。
课前备课的要领主要包括:①进一步思考如何将教学内容和要求在本次课堂讲授中体现出来;②详细考虑讲稿中提出的教学方法,如何具体实现;③充分估计课堂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初定预案,做好相关准备等。
(二)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指在课前备课的基础上,为本次课堂教学作各种必要的准备。如检查教师本人的服饰仪表,是否干净、整齐、端庄等;教学用的教材、讲稿、学生名册、教具、多媒体课件是否准备妥当等。课前准备的要点是留有足够时间,以便及时走进课堂
(三)课前组织
课前组织是教师在上课铃响前5~10分钟时间提前进教室,一方面为教学做好准备,检查黑板是否已擦干净、多媒体设备是否已打开并能正常使用;另一方面利用这个时间与同学们广泛接触,增加了解,培养师生感情,并对学生就坐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为正式上课共同做好心理准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是整个课堂教学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校课堂教学一般是一次课二小节(每节45或50分钟),每次课堂讲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节课开始用5分钟左右时间回顾上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导入本次课堂教学的内容;第二节课最后5分钟简单小结本次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余时间可分两个时间段来讲授本次课堂教学主题内容,待问题展开后,要注重论、叙、板书间的节奏变化,把握内容之间的相互转换。每节课主题内容不宜超过30分钟,因正常情况下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会超过30分钟,否则会引起学生听觉、视觉和思维疲劳。
三、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课堂讲授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起主导作用。上好一堂课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就教师而言,主要包括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品德修养、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实践经验、心理素质等;就学生而言,包括学生群体的文化基础、学习目的、态度、方法、习惯、兴趣等;就课程类型而言,理工类课程和文史经管类课程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从教学基本要求来讲,上好一堂课应达到如下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在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在讲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必须将非专业素质教育内容融于课堂教学中去,真正做到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2.教学内容正确、准确、科学。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正确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讲授中,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的阐述必须准确。同时还应介绍本学科(专业)前沿的科研成果和不同学派,注重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在讲授中把掌握已知和探索未知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
3.教学方法选择运用得当。要想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能够顺利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是高校课堂讲授中采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都可称为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敬业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从“主演”变成“主导”,强调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对于一些叙述性较强的内容可采取讨论法,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探索问题的结论,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中还应贯彻“适用、够用、会用”的“三用”原则和根据学生素质基础和特长差异的因材施教理念。一次课绝不能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需要,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4.课堂组织科学严谨。在规定的时间内和既定的条件下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是讲授最基本的任务。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严密组织、妥善安排本次课堂教学全过程,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发挥时间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科学严谨的课堂组织主要表现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群体双边关系的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合理选择,各教学环节间的无缝衔接和相互呼应等。
5.师生互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堂成功的课,最主要的标志是通过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的非专业素质也得到培养和提高。
教师不但要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探求问题,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动脑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信息库中。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质疑,通过质疑了解学生对内容掌握的程度;也可适当测评,通过测评了解学生对教师讲课的满意度。
四、课堂讲授中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处理好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重点、难点的关系
课堂讲授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系统性,这是课程专业知识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要求所决定的。但大学课程教材分量多,而讲课学时有限,且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按教材内容系统无遗漏讲述。教材的系统性是书面的系统,是静态系统,而讲授系统应是课堂动态系统,是刺激学生大脑皮层兴趣点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系统体现在条理分明、层次清楚、按顺序展开;而讲授的系统则是知识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突出知识重点和难点。因此,课堂讲授要处理好系统性与重点、难点的关系。
课堂讲授中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是教学基本要求。课堂讲授的重点,一般应包括教材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教材的重点较易确定,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如教材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有的教材已用标题或黑体字予以显明,教师在课堂讲授中要围绕这些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提纲挈领,把握重点。
学生学习的难点是指学生难于理解掌握的内容和容易误解混淆的地方。难点应作为课堂讲授的重点,通过分析、比较和多媒体等手段,力求讲解清楚,深入浅出,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不发生误解。
一般而言,学生学习的难点往往也是教材的重点,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但并非教材所有的重点都是难点,可能有些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不是重点。重点、难点内容讲述时,要放慢速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必要时可重复。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课程、不同章节内容的要求,区别对待,正确取舍。但课堂讲授中,要遵循突出教材重点,突破学习难点,抓住内容关键,理清逻辑联系,揭示内在规律,启发学生思维的原则。
(二)提高语言技巧 把握课堂节奏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基本功,必须讲普通话,教师要想讲好课,必须讲究讲课的语言艺术。根据高校教师课堂讲授的目的和任务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语言要注重思想性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注重语言的思想性,用语言去启迪心灵、陶冶情操、激励上进、引导成功。决不允许脏话、错话充塞课堂,杜绝有意或无意的精神污染。
2.语言要精确
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讲授任务,必须要求语言精确。“精”要求语言少而有份量,切中内容、符合正题;“确”要求准确、恰切。教师讲课的语言若内容空洞、言中无意、脱离主题、语言表述罗嗦重复,“口头语”太多,学生肯定不欢迎,其表现形式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伏案而睡”。
3.语言要符合逻辑,注重启发
教师的课堂教学与一般演讲不同,通过语言(肢体动作及其他手段)除了让学生听明白外,还必须使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教材内在的规律,把握各章节之间的本质联系,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来提示过程,引发学生思考。要求教师语言要富有逻辑性,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论述严密,让学生学习的思路跟着教师逻辑性很强的语言一环扣一环,达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如果教师信口开河,既无条理,又无层次,更无系统,杂乱无章,绝对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语言要生动,注重节奏
讲课语言的生动,与教师自身的知识面、语言水平、讲话能力和技巧有关。语言生动、风趣,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讲课语言要讲究节奏,不能平铺直叙、平淡乏味,应该是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抑扬顿挫、张弛有序、富有节奏感。语言节奏是指讲课时语音、语调的高低和讲话的速度。首先,语音要清楚流畅。教师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明快清晰的语音,能博得学生的好感。其次,要注重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调高低交迭,错落有致,不仅能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增强学习兴趣,也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再次,讲话干脆,快慢适度。速度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而言,重点内容反复讲,加深印象;难点内容放慢讲,让学生理解掌握;一般内容简明讲,使学生了解概要。如果一堂课用一个语调,一个语速平铺直叙,只能使学生一片茫然,不得要领、听觉疲劳。另外,讲课过程中还应注意教学内容节奏的把握和时间节奏的合理分配,不要拖课,拖延教学时间学生根本无法听进去,也达不到教学效果。
(三)处理好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关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讲授语言生动、规范、清晰、简练外,板书板图也是必须借助的重要手段。文字、图表可配合语言共同聚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大脑(左、右)功能的共同使用。在课堂讲授中,传统板书板图的应用也是教师的基本功。板书板图的设计在备课时就应有周密的考虑。通常可将教室黑板按宽度方向分成三部分,前二部分各占宽度方向的五分之二,后一部分占五分之一,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前两部分板书主要用于书写教学内容的主题部分,依内容展开的思路顺序书写,要求标题明显、书写工整、板图正确、大小适当。重要板图一旦确定位置后(一般安排在①左上角或②右上角),不要随便擦掉。重要的地方可用彩笔标明,以突出其重要性。第三部分一般用来随时提示重要内容的解释和拓展。板书可不必过于拘束,但必须清晰,不能凌乱。工整、完整的板书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层次和清晰的思路;正确、醒目的板图,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在下课前黑板上会留下本节课简要的讲授纲要,让学生一目了然。
随着多媒体(CAI)技术的日益成熟,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得到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从多层次、多维度、多视觉地展现教学内容,利用声、图、字、动画的共现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与传统板书相比,多媒体(CAI)课件能提高学习进度和效率。教师可将教学内容按多媒体制作技术制成课件,通过屏幕图像显示,具有形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信息容量大、反映方式多的优势。特别是理工医农科某些课程要讲述工艺流程、工程结构、动态变化;经管文法类讲述事物本质、内在联系、发展趋势、创造情境等内容采用多媒体手段更加形象直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能滥用,形式主义地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真正达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效果。
现在不少教师正在努力学习多媒体制作技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课件应是动、画、声、字共显,图文并茂的画面。而现在不少教师只掌握了电子文档的制作技术,即将文字编辑后通过屏幕显示出来,显然达不到真正意义的多媒体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不少教师利用电子文档来完全取代传统板书,在运用多媒体手段讲授课时,只坐在计算机操作台上操作鼠标,既不看大屏幕,又不与学生交流,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将传统板书与现代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是有待教师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四)课堂讲授中教师的教态
课堂讲授教师除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外,还应伴随相应的手势、表情、动作、眼神来强化表达效果。这种教学中的手势、表情、动作、眼神也是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先向学生宣传分层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教师宣布备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二、分层授课
1.备课阶段: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层次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层次,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层次,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层次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
2.讲课阶段:分层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层次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层次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
三、分层评估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层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层次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于是,就采取如下考查方法: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010-01
一、撰写党课教案的基本要求
1.主题要明确。党课要有明确的主题,这一主题要贯穿党课的始终。授课人在撰写教案的时候,应该首先明确要通过这堂党课帮助广大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树立什么、提高什么、反对什么,对这一问题自己心中要有数。党课教育的具体选题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认真回答党员最迫切、最普遍、最关心的问题,努力做到上一次党课,集中一个议题,讲清一个道理,解决一个问题。
2.资料要丰富。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当授课人确定一个主题以后,就要围绕主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资料可以是理论、格言,也可以是事例、数据;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搜集资料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所要阐明的问题论述清楚。授课者编写教案做到心中有数,讲课时说理才能透彻。
3.方法要灵活。在撰写教案的过程中,授课者为了论证观点或者活跃气氛,经常会举一些实例。为此,要善于将政治性、思想性的东西和知识性、趣味性的内容融为一体,言之有物。采用这种叙述的方式,大家就会静心倾听,印象深刻。
4.逻辑要严密。撰写教案,授课者应注意授课内容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前一环节为后一环节作铺垫,后一环节又是前一环节的发展,层次井然,有条不紊。这样,就能把问题说清楚,在讲课的时候,使听课的同志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所讲述的道理,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二、如何备好党课
备好党课是上好党课的基础。备课的功夫下多大,一堂党课成功的把握就有多大。备好了党课,党课就成功了一半。备好党课,关键是做好“四备”。
1.备好党课对象。即对听课对象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年龄特征及思想状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把握。只有如此,才能使党课有的放矢。上党课前,授课者要对本单位、本支部党员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找出党员思想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即对听课对象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年龄特征及思想状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把握,这样就会使党课讲授有的放矢。
2.备好党课资料。上党课前,资料准备得如何,对于上好一堂党课至关重要。因此,作为讲课者,要有为倒“一碗水”而积满“一桶水”的准备。这就要求授课者平时博学广闻,注意搜集、积累党课资料,资料越多,内容越实,说服力越强,听课人听课的兴趣就越浓,效果就越好。
3.备好党课教案。这是备好党课非常重要的一环。党课教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党课的效果。准备党课教案时要注意三点:一是主题要突出,紧紧围绕党课的重点选择材料和组织语言;二是观点要鲜明,对党员的教育既要循循善诱,正面启发,又要正视问题,一针见血,让闻者足诫,增强党课教育实效。三是理论要联系实际。上党课要讲理论,但不能光讲理论。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既要联系全国、本行业党员实践活动的新情况、新经验,更要联系本单位和身边党员的新典型,让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4.备好党课教法。授课者要根据党课内容和听课对象,精心选择上党课的方法,运用灵活的党课形式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党课生动而富有吸引力。
三、如何增强党课的讲授效果
1.讲党课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营造良好的党课课堂气氛应着重从四个方面努力:一、和颜悦色,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授课者要自觉地把自己和听众融为一体,态度要和蔼自然,不能板着面孔说教,更不能动辄训人。这样,讲者和颜悦色,听者才能“如沐春雨”。二、先声夺人,营造开场精彩的课堂气氛。讲党课一定要精心设计开场白:或以引人入胜的案例导入,或以发人深思的设问展开,或将公众关注的社会现象加以剖析,先声夺人,营造精彩的开场气氛。三、善于设问,营造上下融洽的课堂气氛。在党课讲授中,如果适时地提出一些常识性问题,让听课者踊跃作答;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让听课者积极思索;提出一些结论性观点,让听课者频频颔首,那么,党课课堂就会形成上下融洽的气氛。四、幽默诙谐,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一堂党课,短则几十分钟,长则两三个小时,要在较长时间里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要求讲课者用好幽默诙谐这支“兴奋剂”,以调节听课者易于疲倦的大脑神经细胞,使之始终保持兴奋状态。
本学期,我校教学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研究、实践为重点,以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特色发展为突破点,力争使学校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二、教学重点工作
(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使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胜利、新发展。
(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本学科新《课标》。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让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三)、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
教师教学常规本学期,我们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让多媒体最大限度地辅助好课堂教学,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
1、备课: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参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具体要求:
(1)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作文课)都要有书面的教案。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的环节外,还应根据需要增加具有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2)要求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针对本班学生具体情况,教案
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改进或创新。
(3)备课要有教师学期工作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4)每节课要有知识、能力、德育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浙江秘书网)、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5)要有单元教学后记或反思。
2、听课:(1)听课记录重在体现评课意见,包括他人评价和自己的评价;(2)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5节。
3、作业:日常作业要求教师本着分类(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成2—3类)、适量(小学科不布置书面作业)、有布置就要有批改的原则,批改要规范,要求有等级、鼓励性评价、日期,坚决制止有布置不批改的做法;教导处将组织教研组成立教学常规评比小组,通过不定期专项检查、随堂听课的同时检查和学生家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加大力度检查教师的教学常规,尤其要加强备课的检查,坚决杜绝不备课上课的现象。时机成熟时我们将组织优秀教案展。常规检查结果除及时反馈到教师本人外,还将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考核并予以公示。
4、做好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工作,进行教学质量跟踪,及时开好成绩分析会。学校对各年级继续采用“月考”制度,对每次考试都要质量跟踪到每一个学生、学科、班级、年级。通过跟踪分析,查原因,促质量提高。学科教师小考每学期不少于4次,用好成绩册,加强对毕业班工作的领导和中考的研究。2009年中考命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加大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力度。今年,初三全体教师要吃透考纲,认真钻研近三年的中考考试说明,为我校2009年初中教学质量稳中有升打好基础。
学生学习常规针对以往学生中出现的学习习惯不良的现象,本学期我们在抓教师教学常规的同时,还将督导全体教师抓好每个学生(尤其低年级)的学习常规,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我们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1、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上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基本要求:(1)及时预习。根据教学进度和教材的难易程度,适当地提前预习新课。(2)认真预习。认真细致阅读分析教材,切忌马马虎虎看一遍书了事。(3)善于预习。依据知识基础、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等,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预习方法。要记录好新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和不懂的问题,以便上课时加以注意。
2.教师要指导并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健康情感的主要途径。听课的基本要求是:(1)要做好听课准备。包括学习用品、相关知识和心理准备。(2)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3)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4)要踊跃回答问题。积极思考,敢于发问,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5)要做好笔记。记住重点内容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教师要定期查看学生的学习笔记,及时进行指导。
3.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
复习是学生自己或在教师指导下,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检查学习效果,防止知识遗忘,提高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下一次新课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过程。复习的基本要求是:(1)要及时复习。复习要及时,每天复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也要及时复习,及时巩固知识。(2)复习要有针对性,要抓住要点,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通过理解加深记忆。(3)复习要注意归纳总结,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层次化,网络化。
4.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当天的学习效果,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基本要求是:(1)要及时完成作业
。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2)要独立完成作业。养成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的习惯。(3)要注意解题方法,总结答题规律,答题要有一定的速度。(4)要正确对待作业的评价。要及时订正,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要认真总结解题规律。各教研组按月及时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作业批改记录、学生作业、教研活动记录、课后辅导记录,开展评教评学调查,并举行教案和作业展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基本上能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备课,做到不求全面,但求突破。布置作业时,做到少而精。语、数、英作业控制在半小时以内,理、化作业在15分钟左右,其他学科不留课外作业,当堂掌握。教师的讲课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留下更多的时间供学生自学、复习、整理。这样,真正把课堂改革引向深入,有力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实行大面积的听课措施为了进一步搞好教学研究,推动教学工作,使教师们的相互学习,我们在本学期将继续实行全体教师的讲课、听课、评课制度,即每名教师在本学期至少举行一节公开课,有的教师举行了两节公开课;其他教师都可以参加听课,同组教师进行评课,教导主任和各任课中层领导率先上课。有利地促进教学和教研活动的开展,呈现教师中间出现人人争相上好公开课的局面。
3、利用教研活动,使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资源库建设、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比赛和展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实验教学(1)、努力抓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学校要加强实验管理工作,本学期学校要求理、化、生老师授课都要有实验计划、总结的内容,并责成具体人员执行。从而保证各项计划的落实。本学期由领导、老师、学生组成一条从上到下共同(浙江秘书网)管理,让实验室有条不紊地运作起来,充分发挥它潜在的功能。
(2)、实验室工作规范化
学校制定一整套实验管理规则。如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学生实验守则、仪器管理制度、安全卫生制度、赔偿制度、危险品管理制度并张贴在墙,所有的实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都要严格按以上的制度执行。化学试剂与药品有专门的试剂柜存放,双人双锁,盐酸等危险试剂一律不外借。教学使用时都有严格的进出登记。
(3)、仪器管理有序化
为使仪器管理更加有序,建立仪器总帐、分类帐、仪器出借领用登记帐。实验仪器和添置的新设备及时分门别类入帐,仪器柜分类有序地摆放好。每个橱有反映内容的目录卡。
(4)、教学仪器维护、保养经常化
根据仪器不同的要求做好通风、防尘、防潮、防锈、防腐蚀工作,生物标本采取防潮、降温、隔热、防鼠、防蛀等措施,不能出现生锈、腐蚀等保养不良的问题。对损坏的仪器及时维修及时做好损坏维修记录使实验仪器经常处理可用状态。
(5)、实验教学与研究方面
一、亲切流畅是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魏巍在《我的老师》里这样回忆他的老师蔡云芝先生"她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能歌唱的音调的语言一定是亲切流畅的,蔡老师正是用这样的语言,才使她的学生乐于学习,以至于几十年后仍能记忆犹新。相反,呆板的语言则没有吸引力,学生就不愿接受,甚至为这样的老师感到头疼。
二、饱含真情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源泉
教学艺术也应是情感的艺术,作为教育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语言一定是充满真情的。当教师将所讲授的教学内容用整个身心灌注情感,然后把教学内容化为具体的可感知的真爱,学生就会真切感受到知识的震撼,因而他们就会带着更加浓郁的情趣学习,全身心的同教师一起体味文学的美。这方面的杰出代表要数于漪老师,她主张语文课要"教出情趣来",要"声情并茂","体作者之情,察作者之意,文脉、情脉双理清","选准动情点,以情激情,满怀激情地启发、提问、讲述剖析……"。纵观于漪的教学,课的起始总有一段充满艺术性的,感染力极强的导语设计,调动学生情感,确定教学基调;课的进行过程中常尽情地作一些精彩发挥,"声情并茂","跌宕起伏";课的结尾增添色彩,画龙点睛,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情味无穷。正因为于老师的教学语言倾注了真情实感,所以才能很快与学生产生共鸣。
三、有趣机智是对教学语言富有艺术性的更高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亦庄亦谐,风趣幽默。理解教材主要靠逻辑性的讲述,但逻辑性的讲述时间一长,就容易使学生身心疲劳,因此讲课应庄谐并用。一般来说,导入课文时宜诙谐,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兴趣。在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后宜诙谐,能使学生较快的消除疲劳,进而转入对下一个问题的学习。当然,这些充满机智的语言绝不只是逗乐,它是教师在有趣的课堂教学中的充分发挥,给学生轻松自由的快乐体验,使学生产生一种急切接受知识的愿望,产生寓教于乐的特殊效果。
语言教师提高教学语言素养的途径
一、教态要大方自然
课堂是传授知识、教育学生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展示个人魅力的地方,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首先教师的站姿要稳健有力,不能伏在讲台上,或者一脚踩着讲着腰讲课,这样既不雅观,也影响发音。稳健有力的站姿才能有助于自己的语言有强劲的力度,以传达到应有的范围,便于吐词清晰。其次教师讲课时伴随着真切的面部表情,这样能使学生亲近教师,乐于接受知识,具体讲就是要面带微笑,随时用眼神与学生交流,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改进教学方法。第三,选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语速和音量。一般来说,舒缓的语气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抑扬顿挫的语气会使人感到格外亲切悦耳。
二、语言要准确、有涵养
语言准确是指所表达的知识准确无误,不能含糊,更不可吞吞吐吐,这就要求语言老师在上课前要充分备课,涉猎与之有关的资料。只有饱含知识的课堂语言,才能开启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心灵之门,才能让他们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语言的准确包括课堂语言要规范,即必须用普通话教学,这是对语文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二要合乎语法要求,不能有病句;三是忌读错别字,如果一个教师经常读错字,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会破坏教师自身的形象。
三、语言力求简洁明快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教师在课堂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对问题的分析要环环相扣,丝丝相接,不能嗦嗦,重言倒语,实为教学之大忌。另外有些语文教师习惯带口头语:如"是不是","对不对"等,这些东西丝毫不起表意作用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首先,备课一定要充分。只有备好课才可能讲好课,可是有的老师备课不够充分。要备好课要做到三熟悉,即熟悉学生,熟悉大纲,熟悉教材。但有的老师备课时一是对学生的了解不够,要么讲得太深或太浅。二是传授新知识不够,学生说老师讲课时介绍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动向太少,掌握的知识面太窄,了解的信息量太少,以至于学生提问,有时老师答不上来,有时解题出现错误,有时前后不能衔接,逻辑性不强;或者知识陈旧不适应,讲课内容不新,不仅不能引进新知识,就连本课程,本教材中的有些问题也解释不了;或者实例讲得太少不适应。三是科学安排授课计划不够,主要是讲课时间与内容的安排做得不好,要么一节课讲一点,要么一节课讲几十页,要么专门复习、做题等等。如何备好一堂课,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的内容,就是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都要有全面的、深入的、透彻的理解,对这门课程所涉及的主要能力要求都能够全面、熟练、牢固地掌握,才能保证每一堂课的整体效果,这就叫做熟悉教材。
备好课应弄清如下五个问题:本次课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前次课和后续课程的关系、通过怎样的教学步骤教给学生(主要是教学方法)。
二、合理运用教学手锻是上好课的关键
教学手锻多种多样,法无定法,运用得当,将知识愉快的让学生掌握就是好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做合一,一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要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存在着有益的优势互补关系。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恰到好处的融入一些传统教学方式,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质量;二是要做到“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学生会做比老师会讲更重要。
三、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
有时候听课感觉老师上课很好,教学环节也到位,可是学生只给了60分,甚至不及格,学生提的建议是:老师请尊重我们。学生可能不是很聪明,老师讲一遍学生可以不明白,或者学生不认真听讲,上课说话,或者玩游戏,老师要加强管理,进行批评,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学生是受教育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千万不要伤害学生,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老师不尊重学生,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上课迟到、早退不管,上课睡觉、玩手机不管;二是学生上机时,有的学生上网聊天、玩游戏不管,老师做自己的事,不管学生,不辅导学生,学生意见很大;三是上实验实训课,出现问题,出现错位,不予指导,学生问多了,老师态度生硬,导致学生不敢问,甚至还会吼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于是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不管老师讲的好不好,就不再愿意听。
四、充分运用语言艺术
老师上课都要求用普通话,要学会提炼语言,语言要精炼,逻辑性强;重点要突出,要生动、通俗、形象、富有幽默感、通俗易懂;语调高低和语速快慢适中;口头表述与体态语言相结合。不要说费话,不要重复哆嗦,什么时候该讲什么,要先安排好。不要进门就讲,下课就走,课上不提问,课下不交流,老师不认识学生,学生也不认识老师;讲课不要缺乏活力,没有启发,只管自己讲,不管学生学,学生学得怎样,老师一概不知;讲课如同做习题,一板一板的抄,一题一题的做,既不生动、又不熟练、不像在讲课。老师上课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方言太浓,学生听不懂;二是声音太小,学生听不清,讲课没有底气,没有音量,特别是上大课,合班上课坐在后面的人更听不懂;三是频率太快,学生听不明,这里有的是讲得太快,有的是吐词不清,有的是模棱两可、讲不清楚而导致学生听不明白。四是语言不够精炼,词不达意。
五、重点要突出
一是重点不突出,讲课时难易不分,主次不分,该讲多时讲得少,该讲少时讲得多;二是难点不够清楚,照屏宣科、内容单调、没有解释、枯燥无味,不仅是问题讲不清楚,有时还会出现错误;三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突出,主要是理论知识讲得多,实践知识讲得少;课本知识讲得多,应用知识讲得少;课堂教学安排多,实验实习安排少;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六、上好一堂课的基本标准
(一)内容要丰富。
(二)概念明确,讲解深入。
(三)重点突出、选材适当,如设计问题、引入实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脉络清晰、逻辑性强。
(五)语言准确生动。
(六)描述准确,层次分明。
一是听课时欠认真、欠思考、不做笔记,对所授课缺少感悟,看不出长处与不足。评议时听而不评,或只谈枝节不涉及关键。二是有碍情面,只讲优点,不讲不足或缺点,难以使教师认识到不足和遗憾;评议会上冷冷清清,大多属于被动发言,平淡肤浅,走过场。三是评课时有话不说,评议后却评头论足,甚至渲染授课者的不是之处,造成负面影响。四是评课技能不足、措施不得力。评课时,不分主次,对需要讨论与商榷的问题很少进行深入分析,改进建议少并主观、牵强;评课结束,不注重对评价结果的落实和对评价后效果的追踪,很少注意教学个性与创意,难以评出学科特点、课型特色和教师的自信与勇气。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不少学校的领导与教师、没有把听课评课当成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来对待,而是当作一项要完成的常规性任务,或是当作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
二、科学评课的策略
评课作为一种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应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科学评课不仅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评课要求,还要讲究策略。
1.准备阶段
(1)听课
听课,不仅要有正确的态度与技能,还要做好准备、聆听、思考与记录工作。
①听课前的准备工作
一是要熟悉现代教育理论,领会新课标精神,明确好课的基本要求,尽量了解本学科教研现状。二是要掌握学科特点、明确课型。三是要了解授课客体。即了解授课对象的基础及所教班在年级中的情况,熟悉教学内容,明晰教学目标、要求和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②认真聆听、思考,做好记录
首先要仔细聆听教学语言及师生对话。其次,要观察学生参与教学、交往、思维、情绪、知识生成等学习状态。三是观察教师的组织能力、注意中心、教学机智等教学行为。四是边听边看边思考,把授课者的教材分析处理、教法、行为与自己作比较,能感悟到什么。五是注意记录教学主要流程、重难点、师生互动情况、课堂特色、“亮点”、存在问题、自己的感悟和评课时应点评的内容。
(2)讨论
教师的自评是课后讨论的基础。授课者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不足,并对学生的反应进行解释。评课者在倾听自评时,注意弄清这节课在学期教学中的位置,了解授课者在选择教法、安排教学进程时是如何考虑的,然后再进行评价。
(3)思考点评的方式
评课不是为了迎合教师,而是要激励、督促或给予无私的专业帮助,以提高个体反思能力。发现授课者的不足或问题比较容易,但是能明确不足或问题产生的心理与原因,并给予科学的指点与热心帮助,使其受益匪浅却并非易事。这除了评课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过硬的教学技能外,点评方式与技巧也很重要。
2.评课基本要求
任何课堂教学都有优点和不足,而且,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一堂好课无法用条条框框的标准准确量化,对好课的理解不同,其基本要求就不同。我们认为,新课程下围绕学生的发展,评课应有以下基本要求。
(1)评教学方法和教材处理是否恰当
(2)评知识的生成性
(3)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4)评教学的有效性
一看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学生是否兴趣浓厚、投入主动、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负担合理,是否有效利用45分钟。二看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和提高。三看学生是否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3.评课策略
(1)营造轻松、愉快的评课气氛
主持者应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评课气氛,使评者与被评者就如何搞好同课题教学各诉己见,不管观点对错,不论水平高低,不求言语多少,不以专家自居,而以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为出发点,人人尽心尽力尽责,使评者与被评者的教学理念得以升华,教研能力得到加强,技能技巧逐渐生成,业务水平得到提高,有效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2)实事求是
评课时可以通过讨论与商榷获得共识,但为了获得共识而进行辩论,甚至“碰撞”也是正常的。出于对同事的帮助,必须就课论课,把课评足;就事论事,评课不评人,不要因一堂课而否定其全部工作。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切磋,共同探索,才能达到评课的目的。
(3)注意技巧,评出自信与勇气
评课中要注意表达方式和语言技巧,要有理有据,尊重和理解讲课人的心情,尽量把相反的意见表达得委婉些。特别是青年教师,缺乏经验,讲课中的问题有时较多,需要在实践中锻炼从教能力。因此,评课要注意充分肯定成绩,激发其进取心;对存在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疏导,使他们明确要求,帮助他们掌握处理类似问题的方法,激发他们主动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自觉性。
(4)鼓励教师教学的个性,发挥其创造性
评价者应主要关注授课者课堂教学是否体现课改精神,不要对教师的要求太多、太细,更不要以自己的标准要求教师。否则,就会给教师造成负担,使教师被条条框框束缚,限制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影响到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更不利于教育教学创新。
三、搞好评课的思考与建议
首先,校长应了解教师专业发展及其成长规律的基本理论,把学校视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场所,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信息、时间和物质条件等保障[4]。定期组织优秀教师讲公开课、观摩课,邀请专家听课评课,发挥专业引领和听课评课技能的示范作用。其次,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应以学科组或教研组小型活动为主,活动次数适宜,不拘形式,随听随评,简单而有形。平常的课、普通的课最真实,离老师最近,也最有研究和实用价值,学校领导或教研室人员可以随时参与。每次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最好有精通教学业务的组织者,保证交流时间,使听课评课达到一定的成效。第三,要建立经常听课评课的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浓浓的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气氛,推广好的教学方法与经验,纠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偏差与失误,让教师在听评课的活动中真正受益,使教师认识到听课评课对自己成长的意义,乐于做同事教学反思的朋友和镜子。这样,才能调动教师听评课的内在动力,变被动、应付为积极参与,并对现实进行实践性和批评性的反思,产生创新的行动。第四,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提高听课评课技能。
总之,一个学校或一个教师群体要成长,必须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教育成果,有意识地培养教师听课评课技能和良好的听评课习惯,营造合作研究、平等对话、知识共享的学习文化和构建求真务实的学习共同体。形成教师随时欢迎其他教师去听去评的氛围,打破文人相轻、自以为是的局面,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使听课评课活动长期有效地运行下去,才能增强讲课、听课和评课的实效性,达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饶从满,张贵新.教师合作: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教师教育研究,2007,19(1).
[2] 王洁,顾泠沅.校本教研:行动与文化的变革.中国教育报,2007-07-13(5).
[3] 熊焰.试论教师专业化与校本培训.课程·教材·教法,2002(7).
我认为真正能让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是“玩”。大多数学习差的学生,做作业的速度也较慢,玩的时间相应地也就少了。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做小动作归根结底是他们还想玩。在潜意识里,他们是想把丢掉的玩的时间找回来。老师可以利用孩子想玩的心理,课前向他们保证,如果认真听课了,作业会很少或者不留作业。讲课时如果又有学生不注意听讲了,老师可以再次提醒:“你们想痛痛快快地玩吗?”学生会意,听课纪律必定井然。课堂是学习的根本,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根本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如果学生充分利用课上的时间把知识掌握了,课下就没有必要再花大量的时间去做题,愉快了心情,休息了身心,课上就有了充沛的精力去听课,形成良性循环。
二、在课堂中随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大多数是由于年龄特点决定的,是无意识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听课行为,做到随时纠正,不厌其烦地去提醒。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突然提高讲课声调,可以直接叫一下走神的学生,可以走下讲台站在学生中间,可以忽然停止讲课,给学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待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时再接着讲,也可以喊起一名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让他环视一下有没有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还可以走到某一名学生身边,或拍拍他的肩膀,或摸摸她的头,用肢体语言示意要认真听课了……
三、在课堂中表扬表现较好的同学
著名的教育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好的表扬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老师可以经常表扬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时间一长,他们就不知不觉地成了学生们的榜样。老师还可以抓住时机,对那些上课经常不注意听讲,而某一次认真的学生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进行表扬,让他觉得做得好就会被表扬,他下一次可能会做得更好。小学生的要求其实并不高,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进步的话,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小五星均是奖励表扬。只要我们抓住孩子们的心理,在适当时候给予表扬,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在课堂中适当增加一些和课文有关的内容
对于思想尚不成熟,理解力尚不强的小学生,他们能坐在教室里听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迫式的。他们的感性认识远远大于理性认识,如果想把他们的听课意识由被动变为主动,那么讲课的内容和方式必须是有趣的,他们喜闻乐见的,或者能让他们感到开心的。当老师能将小故事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当中,往往会收到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做好迎接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相关工作,我院于八月举行了全校性说课示范活动。届时,专家通过听取有关教师说课,了解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情况及教师教学水平。说课的内容一般包括:企业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调研情况,课程任务,课程特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整体设计,微观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设施,环境和实训室场景,教材使用与建设,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等,应在30分钟以内完成。为了更好地配合学校的这次说课运动,我对于教学设计这一理念查阅了一些书籍,浅谈如下。
一、说课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我们在说课实践中认识到,这个定义是不全面的。根据我们的理解,说课既可以是针对具体课题的,又可以是针对一个观点或一个问题的。所以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
二、说课与讲课的差异
(一)要求不同
说课的重点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而讲课则要求必须有效地向学生传达知识。
(二)对象不同
说课的对象是同行的老师、专家,而讲课的对象则是学生。
(三)内容不同
说课的内容是解说自己对某课题的理解、教学设想、方法、策略及组织教学理论依据等。讲课的内容则是对某课程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向学生传授知识及学习的方法。
(四)意义不同
说课的意义主要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及教研活动的实效;讲课的意义是增加学生的知识及提高修养。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教学内容、目标、要求,结合自身的经验、特点,从学生知识、能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统筹整合,开展教学方案的技术性活动,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备课。它建立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基础之上,是对某一门课程实施教学的教学大纲。其主要步骤可简述为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检测―教学评价。[1]以下,我以《21世纪大学英语》课程为例,以本学院电子专业大一学生为教学对象,阐述说课过程。
(一)教学目的
课程教学目的设计是解决实施该课程教学后能满足学生什么样的知识需求和能力需求的问题。换言之,开设这门课程的出发点是什么,解决学生哪方面的知识技能问题。[2]
1.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课程的职业素质目标:(1)通过英语学习,了解文化、习俗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宽容性和包容度,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2)通过分组完成英语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我学习的能力;(3)通过培养学生良好企业所要求的职业岗位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提升学生相应的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4)通过了解国际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培养学生的对工作压力的承受能力和工作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诚信意识。
2.课程目标依据
(1)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提出《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坚持“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原则,培养学生英语的实用能力。
(2)教学大纲:构建“以听说为主的语言应用能力结构、以实训为主的教学体系、以学生语言应用为主的训练方式”的应用型全新课程模式。
(3)教学对象的现状分析及社会对其的要求。
(二)教学对象
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点早已成为共识。要做好教学工作,首先必须分析掌握学生的特征状况,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准确把握教学设计中的各个环节。
1.教学对象分析
(1)生源:高中及职高应届毕业生: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类。
(2)优势:学生经过普高或职高阶段系统的学习后,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英语学习方法,对支撑英语这门语言的语法、句法有了全面的了解。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新鲜事物已经从好奇阶段转变为试图探索学习的阶段,具备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不足:高中时期一味的“应试”使学生不能灵活应用这门语言,听说能力欠佳。词汇量十分匮乏,阅读文章的速度和技巧有待提高。不能在写作中通畅地表达意思,语感欠佳,书面翻译能力较差。听、说、读、写、译能力较差。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生进行系统学习,完成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教学设计者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对象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通过单元或章节来划分,使之层次分明,循序渐进,便于构筑课程目标体系,细化知识点与能力指标,为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也为实施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估创造条件。
1.教材与教学内容
教材选取:《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系列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点编写而成,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的培养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21世纪全球化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
(四)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某种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统筹考虑。运用教学理论,突出教学特色,提高教学效果是课程教学设计中所采取的重要策略。近年来外语教学法研究正从研究主要的教学法转向研究教学模式,并出现新的研究成果。比如“任务型教学模式”[3]、“活动型教学模式”、“解决问题型教学模式”等。外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从课程体系上看有视听教学法、听说教学法等,按组织形式分有教师讲授法、学生自习法、小组讨论法等。
1.课堂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两人对话、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2)任务驱动法:泛读,精读,问答,复述。
(3)师生互动:举例,练习。
(4)案例教学法:模拟套写,话题作文,互译练习。
2.课堂教学环节
Step1.情境导入―Step2.训练与指导―Step3.拓展应用―Step4.能力检测
(五)教学媒体
“媒体”指信息的载体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媒体则是指在传播知识、技能和情感的过程中,用于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工具。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教学媒体不断得以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印刷材料、模型、实物及语言和板书等;现代教学媒体包括幻听、投影、电影、语言实验室等。根据媒体所具有的教学功能特性,又可以分为单功能教学媒体和多功能教学媒体。
课程对教学条件的要求:性能稳定的多媒体计算机、语音室、录音录像设备及相对应的影像、声音资料和课件。
(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所实施的价值评判。它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学科所制定的标准,运用各种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检测衡量,从中获得客观的价值判断。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教学评价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通常运用的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4]
四、结语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并且没有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