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工程项目建设纪实

工程项目建设纪实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17 10:07:0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工程项目建设纪实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工程项目建设纪实

篇1

2013年10月,该同志参加了遂宁观音湖下穿隧道工程建设。在建设标准高、技术难度大、质量控制严、“四新”技术运用多的水下隧道施工中,在观音湖隧道项目1标担负1055m、投标价款21941.6241万元,施工图调整预计最终可计量金额27230.7229万元工程。作为项目部总工程师,他持续坚持以往“干中学,学中干”的岗位学习理念以及“尽职尽责、敢于担当”的工作态度,进行新工艺、新材料等方案编制、技术交底、复核图纸、现场技术控制等,通过不懈的努力,查资料、看规范,多问多动手,解决了众多技术难题。

在技术管理工作中,注重对年轻技术人员的培训及交流,并能及时对阶段性技术工作进行总结,使技术管理工作在不断创新中更加完善。为适应社会及项目管理的要求,在工作之余积极学习相关文件及读物,不断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同时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特别是能熟练运用Word、Excel、Cad、Spa2000等办公软件,通过科技武装自身,提高施工技术及管理水平。

作为遂宁项目的总工程师,主要负责遂宁观音湖下穿隧道技术管理和二次经营工作。为做好施工方案比选,搞好变更设计工作,从工地回来后又和技术人员精心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组织大伙儿一起认真学习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合同文件及设计文件,比较施工现状,提出合理、增效的设计变更。半年来,王总总结了四项新科技工法:水下隧道主体整体浇筑施工工法、水下隧道卵石地层旋挖桩施工工法、水下隧道卵石地层组合式SMW素搅拌桩施工工法和水下隧道围堰卵石层内压注泥浆抗渗施工工法。在进行水下隧道主体整体浇筑施工技术攻关时,他抓住“侧墙与底板整体浇筑质量控制、清水砼的施工质量控制、清水砼的防渗”等方面的重难点环节进行了重点攻关,他整天带着工程技术部的一帮小伙子顶着烈日扛着技术设备天天跑现场详细的做好施工调查、做好现场指导,常常一去就是一整天,他白天跑工地,晚上整理总结收集的资料,桌子上的图纸都堆得像座小山似的,经过一周的努力,难关得以顺利解决。王养锋的严谨、细致、责任心等优良品质为项目技术人员树立了一面旗帜,带出了一支能攻关敢攻关,实实在在能服务现场的技术队伍。

期间,在四川省遂宁市质检站、业主工程指挥部、监理等单位的日常检查和信用评价检查中,内业资料整理都受到了一致好评。

二、政治思想方面

该同志作为一名党员,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不兢兢业业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就对不起组织的培养和同志们的期望。在工作生活中,尽管日常工作很忙,还是抽时间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学习和实践,使该同志从以往多技术观点考虑问题逐渐改为从管理及其他领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不断适应了工作对自身提出的挑战。

三、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

篇2

关键词: 施工组织设计;建设工程项目;成本;影响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construction project;cost;effect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083-02

0 引言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时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外部环境的制约,致使施工成本增加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设计合理的施工组织不但能保证施工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而且能有效降低不同施工环节的投入成本,因此,通过施工组织设计控制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成为建筑行业关注的重要话题。施工组织设计对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贯穿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其中对设计与施工两个阶段成本的影响比较显著。

1 对项目设计阶段成本的影响

很多建设单位为保证工程质量,比较注重施工质量管理,但却忽略了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加上工程项目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最终导致设计阶段的成本增加,因此有必要探讨施工组织设计对项目设计阶段成本的影响。

1.1 对限额设计的影响 建设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人员缺乏必要的经济意识,担心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因此,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安全、技术以及项目结构设计上,而未对项目成本控制进行全面的考虑,导致“深基础、胖柱、胖梁”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计算工程量时预、概算工程师依据施工图纸套用定额,而施工单位完全按照施工图纸施工等,即便工程造价偏高也无法干预。

为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有必要实施限额设计,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限额设计的认真落实。为此,要求建设项目经济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积极沟通、密切配合,既保证设计质量又要避免设计成本过高。对设计人员而言,应根据建设工程具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多套设计方案,并从经济角度逐一论证,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争取将设计成本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对经济管理人员而言,应及时计算设计造价,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设计人员,实现设计成本的动态控制。另外,设计人员应正确理解限额设计,不能盲目选择成本较低的方案而不顾工程质量。

1.2 对施工平面布置的影响 施工组织平面的布置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预算经费,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设计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以下内容:首先,施工指挥及施工场地的划分应合理且临建房屋的规模应符合要求;其次,明确各参建单位的仓库位置及规模;最后,通信系统、供风、供水、供电设备应布置在合理位置,避免影响施工材料的正常运输。总之,建设工程项目相关设施的布置应在保证施工正常进行的基础上,避免给其他环节的施工造成不利影响。

1.3 对设计人员经济观念的影响 组织设计对设计人员经济观念的影响能起到控制设计成本的良好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求设计人员实事求是,从建设工程项目具体情况出发,不过分追求高水平、高标准;其次,合理配置财力、物力、人力资源,让专业技能扎实的设计人员负责重点、难点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潜能;最后,设计时应注重施工材料方面的考虑,使用采购方便的材料和施工设备。

2 对施工阶段成本的影响

施工阶段是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支出的重要环节,因此,施工组织设计如不涉及该环节内容,极易造成浪费,导致施工成本超出预算的情况发生。为避免超过预算情况的出现,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正确处理质量、工期、造价之间的关系,认真考虑不同施工环节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达到技术、财力、物力以及人力的优化配置。

2.1 对成本控制目标确定的影响 确定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目标时,首先,应保证施工进度和程序的合理性、施工设备选择的科学性。同时通过采用有效措施以及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达到实现成本控制目标的目的;其次,认真分析时间限制、实现方式以及资金来源等内容,参考合同规定的施工进度计划,不断进行分解和细化。并考虑计划实现与资金利用间的关系,以保证资金应用的合理性;最后,根据计划严格控制施工整体进度,争取在保证工程质量基础上,按时或提前完成工程项目。

2.2 对工期的影响 建设工程项目工期有建设工期和施工工期之分,其中建设工期指签订承包合同至工程项目交付发包单位的这段时间,包括正式工程施工期和施工准备期。施工工期指建设项目动工至交付给发包单位经历的时间,是建设工期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施工工期时间长短不但影响工程质量,而且还影响着工程施工成本,尤其在保证工程质量基础上,缩短工期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首先,施工组织设计应明确建设工程项目工期,并根据工程项目难度以及所用的设备、人力等确定合理的施工进度;其次,全面考虑可能给工期造成影响的自然、人为等方面的因素,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有效防止突发因素给工程造成不良影响;最后,对比实际施工进度和总的工期目标,灵活调整不同工种的施工,确保施工进度按照计划实施。

2.3 对工程变更的影响 建设工程项目实际施工时受其他因素干扰,有时会进行变更,进而导致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增加。大量工程建设实践证明,项目变更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造成:建设工程勘察与设计过程中出现计算不准确或招标文件未涉及的工程量,而不得不更改原有工程项目;受无法预知事件的影响,导致建设工程项目不得不延期或停工等。上述原因会不同程度的给工程成本造成影响。

为此,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导致成本增加的情况。首先,确定多套施工方案,并通过论证选择成本低、不会给工期造成影响的方案施工;其次,施工时通过建立专门的控制制度,减少不必要的施工材料浪费,并注重引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建设工程项目验收时间,实现工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除此之外,考虑到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成本造成的影响,建设单位应积极寻找有效的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措施,充分发挥施工组织设计优势,提高施工成本管理水平。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实施:①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成本管理是控制工程成本的重要途径,因此,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要求工程项目不同部门落实施工计划时均应考虑施工成本。同时,实行成本目标责任制,将成本控制目标下派给个人,明确不同人员的成本控制目标,并建立专门的监督制度以及相关措施,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②加强组织设计质量评定。施工组织设计结束后应组织相应的专家,结合建设项目的实际需求,从整个建设项目角度出发对组织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定,及时发现并指出组织设计存在的不合理问题,通过改进和论证保证组织设计质量,进而更好地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的指导。

3 总结

施工组织设计往往给建设工程项目成本造成较大影响,为此,工程项目各参与单位,应结合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充分分析施工组织设计,给工程各施工环节成本的造成影响,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资金利用率,为建设工程效益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促进了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土建工程项目稳定增多,如何保证土建项目工程建设的质量,提升项目建设的效率对于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行业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作为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推动土木项目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技术的应用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运行,并且保证土木项目施工中的技术应用在国家相关规定以及主管部门的要求下合理进行,科学地进行项目施工,保证项目施工过程中技术应用的有序性、合理性,从而保证项目施工的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1土建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建筑行业稳定发展的核心,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科学合理有序的应用可以发挥出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作用,这就需要对项目施工进行有效的技术管理。技术管理工作是以科学合理系统的方法对技术的应用进行统一规划与决策,结合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应用步骤,从而使技术应用有序管理。在施工过程实施有效的技术管理可以促进建筑公司的管理水平,新时期的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对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也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良好的技术管理工作会提高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提升经济利益,最终达到提高企业行业竞争力的效果。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对自身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视,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建设,从而使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

2当前土建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技术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在土建项目工程建设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由于缺乏合理的体系,导致对各个不同项目施工工作中的技术应用管理出现较为困难的局面,使技术管理工作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最终导致土建项目施工效率降低,工程质量得不到更为全面的保障。同时,无法对项目施工进行全面的技术管理,技术没有在合理的政策法规、主管部门规范标准下实施,就会导致技术管理缺乏合理性,不同层次间的技术应用无法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从而会对设备、资料与信息之间的协调出现阻碍,最终影响土建项目工程建设,降低效率与质量。

2.2施工技术监管缺乏有效性

缺乏有效性是当前存在于我国土建项目建设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大多项目建设施工中并没有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对技术应用的监管工作也不够到位与全面,技术应用施工过程缺乏规范化与标准化,从而导致技术管理缺乏有效性,并且由此也会导致施工过程出现各项问题,加大施工过程中出现危险事故的风险,从而不能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进而对施工方的财产安全造成影响。

2.3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

在我国土建行业迅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各种问题,在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由于当前从事建筑具体工作的人员入行门槛不高,甚至不需要相关证书就可以入门工作。而体现到土建项目工程技术管理上的问题就是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多数人员没有良好的自身素养。同时由于土建项目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方面的人才并不多,在工程施工时,施工现场环境恶劣,年轻的技术管理人员通常不愿意深入施工一线,这也是不利于培养土建项目工程技术管理人才的原因之一。

3土建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中的技术管理策略

3.1构建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

首先,构建完善的土建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体系需要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技术管理工作的责任。土建项目施工单位要根据相关法律规范与标准,以理论支撑为基础,构建技术管理体系。同时要严格落实技术管理中的各项规定,明确管理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划分管理内容。并且要制定严谨的技术施工准则,严格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使土建项目施工过程能够按照规范进行。

3.2加强施工技术监管

土建项目技术管理需要做好对技术应用过程的监管工作,科学合理地加强对技术施工的管控,有效保证施工过程合理规范,预防施工过程中因技术应用不符合规范而产生的问题。土建项目施工方需要落实技术监管人员责任,健全技术责任制度,强化施工监管力度,加强技术技术监管的有效性。

3.3提高技术管理人员专业能力

在土建工程技术工作管理制度的创新中,优质人才的发展和培养会对管理制度体系的真正实施、落实起到助推作用。由于建筑行业的入行门槛低的现状,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吸引高质量人才的加入和对内部优秀人才的培养两种方式来实现。要想快速地打造土建项目工程技术管理体制,通过吸收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最有效的途径。其次,也可以通过对内部人才的培养来建设自己的技术管理团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当前我国土建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技术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施工技术监管缺乏有效性,并且还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需要项目施工方以相关法律规定为基础,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加强施工技术监管,同时要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雄卫.探讨土建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中的技术管理[J].智能城市,2019,5(01):53-54.

[2]边少彬.探讨土建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中的技术管理[J].居舍,2019(10):137.

篇4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项目设计管理现状

我国建设设计行业是市场化较为缓慢的行业,大部分企业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意识较弱,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改革的深入,社会各界都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但设计行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改变管理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我国建设设计机构中,中国建设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设计集团等国内少数几家综合实力较强的研究院对项目管理展开了深入研究,也在自身的设计项目中开始了项目管理实践。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开始对各级下属机构进行质量管理的培训,在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设计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2005年中国工程项目管理联合网的成立是我国建设工程项目设计管理的一大进步,网站为各设计机构和设计人员提供了大量项目管理相关信息。2008年我国开始了设计项目管理的执业资格考试,这也是我国工程项目设计管理开始走向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标志。

二、存在的问题

1、界面管理方面

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设计一般都是分专业、分阶段进行,各专业之间既相互交叉和联系,又互相制约。同时,由于设计不但是工程项目前期设想方案的具体化,而且还是后期施工建设的蓝图,从而决定了设计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而设计界面管理是诸多问题中最复杂的一个。在建设工程项目中,一些设计的遗漏、缺陷、纠纷以及索赔等全都发生在界面上,并且界面上的纠纷也最难处理,其现已成为建设设计管理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对大量建设工程进行调查发现,建设墙体问题中约有60%是因为界面管理不清造成的;65%左右的电气设计与安装存在界面不清问题;65左右%的管件设计与安装也存在界面不清问题。

2、设计质量评价方面

目前,国内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的评价方式有以下几种:由设计单位自行组织内部设计质量评定;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对工程项目设计质量进行评定审查;由业主方组织对设计质量进行评定或评审。从某种角度上讲,这些设计质量评价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建设工程设计质量的提高,但是这些评价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1)非常规性。由于对建设工程设计质量评价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缺乏制度上的管理,导致了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无任何规律性,设计单位的内部评定缺乏常规性,一般采用的都是三级审查的方式来确保设计质量。

(2)有限性。主要体现在评价主体和评价时点上。在各种评价方式中,参与评价的主体一般都是两个,而且多以专业人士为主,相关利益的主体的参与几乎为零,整个评价结果无法反应不同主体的意见,评价所能产生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同时,有些评价是在阶段成果产生后开展的,有的甚至是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缺乏对设计的评价和控制,作用非常有限。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建设设计质量评价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严重影响了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

三、强化建设工程项目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所谓的建设工程项目设计管理具体是指以建设工程项目为对象,以系统管理的方法为基础,以临时组建的专业性设计团队为核心,以实现设计项目全过程的整合为目标,对建设设计进行的综合协调与优化的过程。强化建设设计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上:

1、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通过对以往的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设计费用约占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左右,但是其对工程整体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同时在单项工程设计中,结构方案和建材的选用对投资也有较大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技术性与经济性都合理的设计能够使工程总体造价节约5%-10%左右,最高可达20%。而想要实现经济性和技术性合理的设计,就必须确保设计管理的有效性,可见强化设计管理有助于工程造价的进一步降低。

2、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整体质量

有关调查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在建设工程,由于设计责任造成的质量事故约占总事故的40%左右。有些建设工程项目因为缺乏合理的设计,致使建设各方面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了正常使用;有些工程设计图纸不达标,专业设计之间配合不协调,导致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返工或是停工的情况,这些都与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要提高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首先要确保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强化设计管理是保证设计质量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四、建设设计项目管理的特点

1、建设工程项目设计管理的对象是建设工程项目,这里强调设计任务是由一系列临时设计任务组成的整体设计任务系统,其项目管理目标是运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技术更好的实现建设设计项目的目标。

2、建设设计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贯穿着系统工程的思想。建设设计项目管理是把设计项目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依据系统论“整体分解综合”的原理,将设计项目分解成若干个设计单元由设计人分别按要求完成,然后汇总、综合成最终结果。同时建设设计项目管理强调综合管理,充分考虑专业间的协调与控制,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和最优化。

3、建设设计项目管理的组织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设计项目本身作为一个组织单元,围绕设计项目来组织资源,并且设计项目的组织是临时性的,设计项目终结时这个组织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五、加强建设设计管理的方法

1、构建完整的建设设计管理组织框架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设计管理本身涉及的内容较广,加之设计过程属于一个群体性的活动,为此,想要确保建设设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组织框架。

2、加强建设设计质量控制

(1)应当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要求和有关资料进行深入具体地研究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设计要求大纲。通常情况下,设计大纲可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在调查、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进行制定,并将制定好的大纲提交业主方进行审定,然后据此编制详细的设计方案。

(2)对设计进行初步审查。对初步设计方案的审查主要是针对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审查过程中应当与设计要求大纲进行对照,看其是否满足相关要求,设计概算是否在控制范围之内。

(3)对施工图进行审查。这是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点,在对其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应当重点看使用功能及质量要求是否达到标准。审查内容包括建设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排水施工图、电气安装施工图、暖通空调系统施工图等等。

3、建立健全设计界面管理协调机制

为了有效解决设计界面管理中的问题,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协调机制,一方面可以建立无等级协调模式,当设计过程中出现界面矛盾冲突时,相关设计单位可通过组织协商和协调,并在无任何行政指令干预的情况下,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是不存在强制性管理指令,所有问题均可以通过沟通协商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可建立专家评审组。当各方对冲突问题存在较大的分歧,且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便可以通过专家评审组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做出评价和决策,以此来解决各方的冲突。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因此,要通过有效措施进行解决,提高设计质量,促进建设工程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篇5

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什么都离不开管理,园林的设计、道路的铺设、新区的开发建设都离不开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会投入大量的资金,那么就涉及到这部分资金的有效利用和财务管理。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就是要在保证基础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加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原因

(一)可以加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管理

加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虽然只是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部分工作,但是资金链是一个贯穿整个工程建设的全部工作。因此,一定要加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在确立项目之后制定出预算方案,然后进行投资建设的财务管理,每一笔成本的发生一定要有相应的凭证和合同作为支撑。竣工决算过程,一定要多搜集财务数据和资料,确保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高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准确的核算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确保资金的快速流动,高速利用。

(二)可以强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资金使用效率

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是十分巨大的。筹集的资金是需要支付利息的,从而提高了工程的成本。如何有效集资金降低成本,是基础设施工程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财务管理工作一定要最大效率的使用现有资金。并积极多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包括PPP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加强资金的成本核算,降低资金成本。有效控制资金的收支,尤其是支出规避不必要的支出。一定要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工作。强化资金使用额度的控制,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加强资金的使用效率,以最低的成本来进行最高质量的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

(三)可以保证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质量

加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可以对材料的购买、使用,工作流程的进度,出入库,人工成本、验收费用等多项工作进行及时控制和管理,时刻监督建设单位的资金流向,可以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二、现存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问题

(一)没有形成系统的财务管理观念

财务管理并不仅仅只是财务人员的工作,政府部门以及财务管理部门对整个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过程的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职能发挥不到位。导致投入精力欠缺,参与度不足。不参与到其中就无法了解工程哪些地方的成本可以降低,资金的使用如何才能更加的有效利用。这统统都归结于没有形成系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只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涉及到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将降低成本和财务管理的观念深入心中,才能更好的利用资金。

(二)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拥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不是在浪费成本,而是更有效的利用和节约成本,专业的管理人员会运用专业的优势帮助基础工程建设更有效的利用资金,更合理的科学的降低成本。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才造成成本的大量浪费,经验和专业素质,监督和核算的功能都是需要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起到的作用。

(三)工程内部控制管理薄弱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财务管理成本高的最大的问题和疏漏就是,内部控制的管理薄弱。财务人员的监督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从资金的来源,流动,到流出,每一笔业务又需要严格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核。否则就会造成部分工作人员借用职位的方便,进行一些不利于工程的事情,最终导致成本的虚增,资金的低效应用。

三、进行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改进的措施

(一)从根本上提高进行财务管理的意识

只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完善资金的运作和管理的工作。领导和工作人员都要参与到工程的建设和财务管理工作中来,有的起到监督的作用,有的起到核算的作用,确保资金的安全合理的应用到每一个项目中去。相互监督,共同参与,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性,就可以规避不必要的浪费,更好地降低成本。

(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为了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更有效的利用资金,更合理科学的降低成本,一定要有一大批优秀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自已要通过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高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客观上要求进行全过程的财务管理,应从设计、招投标、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结算等以及经济效益评价各个方面培训一大批优秀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三)建立工程建设财务管理统一的规章制度

只有建立规范的、统一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招投标、政府采购相关制度,执行既定的集体决策程序,才能杜绝“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增强工程内部控制管理,强化监督工作。严把资金支出的审核关,建立责任机制,强化职责和权利,那么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只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规范经济活动,就能增加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扩大降低成本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周怡.工程项目中的财务管理问题浅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1.

篇6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89-01

基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主要有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三个主要阶段,由于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不同,因此,精益建设在每一阶段上也存在着不同的侧重,对实现精益建设影响较大的主要在施工阶段,所以施工阶段也就成为了精益建设研究的重点。要想把精益建设充分运用到施工管理中,通过转移附加的没有价值的任务来达到利润的最大化和浪费的最小化,就必须在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保障。

一、企业文化方面的保障

精益建设的企业文化要求在企业过程观的指导下,精益建设企业形成体现新的人际关系、组织间关系和员工责任感的新型文化氛围。这些新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精神力量和法宝。

1)一次无故障交付的质量意识;2)全员设备维护的意识,建立有效的计划预防维修系统,所有的设备按规定的周期进行适当的维修;3)“不相互责备”原则,是建立相互信任与支持的基础;4)当短期目标与精益进步不一致时,管理者选择的是坚持精益原则;5)持续不断改进的努力;6)工作环境应该清洁、组织有序,符合标准的精益管理要求,施工过程的设计是全集成的团队的共同行为;7)设计和工艺的结合,全面遵守价值工程等原则。

通过工程改进来追求工程的不间断性,每一个误差都得仔细检查、诊断和修正,任何事情都不能任其自然。任何缺陷,无论多么罕见,都不会被看作可忽略的纯随机事件。所有精力都集中于保持工作的持续、不间断性,就像流水一般。

二、组织结构方面的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金字塔型项目组织结构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1)机构臃肿,管理重叠,部门分割、本位主义严重,使项目对外界环境响应迟钝;

2)中间管理层功能过剩,减缓了信息的流通速度,造成信息失真;

3)忽略和压抑了组织成员自身的发展,缺乏沟通和集体凝聚力。

在精益建设组织里,用团队替代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模式。为满足客户需求而组成的综合各个专业人员的项目团队是企业完成所有施工过程的基本单位。企业对团队的权力和责任有明确的规定,团队的决策权和职权与团队承担的责任相统一,领导层给予团队决策权和活动所需的与实现其业务实践相一致的资源,领导层对团队职权内的决策和活动不进行干预。生产第一线的团队或员工在作业中遇到问题时,团队可以决定如何解决,不必请示。团队有责任对所在价值链的部分进行持续改进。企业鼓励和支持各层次员工通过质量循环和持续改进使团队得以发展。

通过发挥团队的主动性,企业将改变原先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的结构。这种层级制度是造成压抑工人或任何作业执行者思考和改进,产生、拖拉、反应迟钝、不流动和高成本等问题的根源。

三、管理模式方面的保障

精益建设的组织结构模式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一)扁平网络状的组织管理模式

不论是直线制、直线职能制,还是寄生式、矩阵式组织结构,最高管理者都居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层次过多是降低组织灵活性、影响员工创造力的主要原因。减少管理层次使组织结构尽可能扁平化,即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极少,不仅能够解决信息流动不畅、决策速度缓慢等问题,而且可以给信息员工以较多的现场决定权,缩短上下级之间的距离。同时,这种模式使信息技术为所有组织内的决策提供信息,全体员工共同拥有同样的信息资源,各部门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可实现充分的交流,职能部门与组织单元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组织结构呈现出互相交错的网络化。只有这样,项目内部信息才能流畅,才能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群体,才能产生巨大、持久的创造力。

(二)智慧性的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组织结构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杠杆力量,终极的组织结构应当是持续适应环境并能够不断自我改进的,因此开发一种具有学习和发展能力的智慧性组织是组织结构创新永远的目标。

(三)打破组织边界

信息的传递和利用是没有边界的,因此淡化组织边界对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大型工程项目十分重要。利用外部的信息资源,建立以技术合作为内容的虚拟组织或信息联盟,获得交叉信息、分享互补的能力,为追求更短的工期、减少风险、提供战略柔性等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机制。

四、管理方法方面的保障

(一)工期制定

精益建设工期制定方面最独特之处是,只向最后一道工序以外的各个工序出示每施工阶段的施工安排计划,作为其安排施工的一个参考基准,而真正作为施工指令的工计划只下达到最后一道工序。精益建设的施工进度计划都要运用“最后计划者体系”。因为它是一环形控制体系,它可以减少施工计划的不确定性。可以根据材料的供应情况、天气情况、工作组的能力以及完成工作的可信度,来制定短期的详细计划。这些计划由于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所以有很高的可信度,可以提高建造的速度,并且可以减少现场的问题。“最后计划者体系”可以避免材料及设计的耽误,保证材料及时到达,可以使工组之间相互承担义务,保证每个工作的位置适当。在周会上,设计者、工头、主管等会面,制定一个工作计划,这个计划可以预控每个星期的变化,包括迟到的材料、设备、坏的天气及顾客的要求等。

(二)人员素质

实施精益建设项目的员工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素质:

①保持勤奋工作的作风;

②保持不断学习的求知精神;

③工作中“不相互责备”原则,以团队利益为第一;

④一次无故障交付的质量意识;

⑤寻找浪费无止境,持续地清除浪费;

⑥在工作中不断追求完美的精益原则。

3)控制方面

传统的施工方式采用“推进式”控制系统,精益建设方式采用“拉动式”控制系统。只有“拉动式”系统才能真正做到“适时、适量”地施工。由于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动态变化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在根据“拉动式”控制系统制定相关计划的同时,对于工程的关键核心任务还要辅之以跟踪计划,从而为关键核心任务建立增值里程碑和风险缓冲区。

参考文献:

[1]陵娜,苏振民,王先华.基于精益建造体系的施工安全监控模式构建及运行[J]. 中国港湾建设, 2010,(06)

篇7

石油化工产业是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石油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具有规模大、投资金额高以及周期比较长的特点。提高石化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应用能力实际上就是要预防石化行业风险,实现我国石化产业的长远健康的发展。然而从目前我国石化产业的发展情形来看,产能低、耗能高、环境污染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国际石化行业当中举步维艰,因此,加强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水平意义重大。

2我国石化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

将项目管理应用到石油化工建设工程当中主要是要实现其管理工程项目的三大目标:效率高、质量高以及较低的成本投入。同时,上述目标在建设过程中是需要互相协调和制约的,为此,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来实现石化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2.1控制工程的进度在项目管理当中要实现对工程进度的科学控制我们可以通过赢得值法来进行研究,其最大的差别在于应用到石油化工建设工程当中时,其比较的内容变成了:已经完成的预算成本和计划内的预算成本这两者间的差距值,以此来了解工程的进度是提前还是被延误了,并因此对下一阶段的工程施工计划进行合理科学的计划。如果发现实际的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案的进度有较大偏差,则需要对施工的流程等进行规划,重新确定并划分关键工序和非关键施工工序,尽可能确保计划内的施工进度和实际的工程进度是一致的。此外,如果需要加快工程施工进度的话,则一定要确保项目投资成本和工程质量两者间是相互协调的,切不可因为赶工期而加大工程成本或者是降低工程质量。2.2提高工程的质量在项目管理的目的之中,控制工程质量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在石化建设工程当中,我们只有确保工程质量才有资格商讨成本和进度控制的问题。在石化建设工程中,质量控制是一个贯穿整个项目建设过程的问题,从最初的施工图纸设计到施工材料的采购,以及施工工序的执行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达标。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在每一个环节都坚持良好的综合素质水平,确保在施工时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严格根据设计和相关规定要求有序进行施工,同时负责材料采购和检查的人员也要坚守职业道德,严禁为了一己之私而出现偷工减料等现象。除此之外,要想提高工程质量还可以通过研发和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等途径来解决。2.3控制工程的成本市场经济这一大背景决定了在石化建设工程当中的项目管理最关键的就是要控制工程成本,使得企业建设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要控制建设工程的投资成本,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施工过程当中的成本花费。所以,施工开始以后,施工单位应该根据预算来仔细计算各个方面所花费的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在考虑上述成本因素之后按照实际的项目施工成本花费情况,对实际所花成本与计划内的投资成本进行分析,找出差距及原因所在,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合理可行的成本控制策略。同样,我们使用赢得值法来对石化建设工程的成本进行管理,该方法可以很准确、直观地让人看到计划内所花的投资成本和实际所花费的投资成本之间的差距,还能对上一施工环节在成本花费方面到底是节支还是超支,同时制定正确的成本控制应对策略。

3项目管理在石化建设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以进度、质量和成本为石化工程管理的出发点,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来实现项目管理的成功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先进管理理念的发展,项目管理的内容包括了多个方面,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合同、信息以及SHE这3个方面在石化建设工程当中的应用情况[1]。3.1加强合同的管理力度在项目管理体系中,合同管理有着重要地位,也是项目工程各个参与方进行经济交往的介质。在石油化工建设工程当中,各个参与方会涉及到各方面的合同,包括设计合同、施工承包合同等,管理上述合同的时候注意主要是对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和合同的变更等各个方面进行控制及管理,一定要明确合同相关方需要执行义务以及享有的权利,这是我们实现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三大目的的重要措施。同时,在项目管理体系应用当中加强合同管理不仅仅是项目参与方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3.2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当今时代,信息网络技术大范围普及,应用非常广,所以在石化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当中运用信息技术是时展的潮流,也是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现代化管理,提高项目工程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这里所说的信息管理,指的是在进行项目管理的时候对项目管理相关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等进行有效组织与控制,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工程项目建设增值[2]。3.3重视SHE管理本文研究的SHE管理也就是Safety、Health、Environment的缩写,是职业健康和安全以及环境一体化的管理,包括工业卫生、职工人员的健康以及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这是现代化的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我国的石油化工建设项目普遍存在污染严重、产能低等不足,所以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重视SHE管理,在建设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降低环境污染。同时,任何企业在生产当中都应该重视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尽最大可能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职工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建立环境管理目标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对潜在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分析和比较,对环境可能会带来不良影响的因素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改正,控制环境污染情况的发生。

4适合我国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探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石油化工产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因此我国要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就必须要努力使其和国际石油化工产业的各个方面相接轨,实现规模化、园区化以及集约化的发展。同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国内石油化工产业还面临着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制约,所以必须发展新型的石油化工产业,这对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石油化工项目建设的项目管理模式,笔者认为IPMT+工程监理+EPC(E+P+C)这种项目管理模式更适合我国的国情[3]。4.1项目管理模式简介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的IPMT+工程监理+EPC(E+P+C)项目管理模式流程如图1所示。在这一项目管理模式当中,业主负责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使用周期比较长的设备以及大宗材料进行采购,关于设计、采购等承包方的招评标等;承包给专业管理公司的内容包括项目具体的实施计划,编制相关程序和文件,对质量、进度等重要方面的控制等;监理单位主要负责项目监理标段的工作,注意选择的监理单位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且经过投标获取监理资格;把项目工程分成多个子项目承包给工程企业,这些企业选择的前提是信誉度高,且在设计、施工等相关方面其单项能力比较强但综合比较弱的企业,这些企业再根据合同分别负责采购、施工等工作。4.2矩阵式的管理模式更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该模式是一种矩阵式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协调和充分利用,项目管理的效率也会因此提升许多,还能充分发挥项目经理的职权。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多为大型工程,管理起来难度比较大,而将其分解成为多个子项目,使用矩阵式单位进行管理更有利于管理和协调子项目。同时,该管理模式的另一个特点是实现了项目管理部管理各个子项目,各个职能部门向项目管理部提供了业务管理及专业的技术支持的目的。可以说这是一种扁平化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使得以往冗杂的组织环节被去除,项目管理部能够对组织实现灵活高效的协调,更好地落实对子项目的管理,合同的约束力也有了提高,承包商则能够更好地执行合同条约,管理效率得以大大提升。同时,这对于减少项目管理及投资的成本,缩短项目的生命周期,提高项目建设的进度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终使得建设项目的投资回报的时间大大减少。4.3实现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之间的对接应用该管理模式给项目生产的运营工作人员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包括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参与到项目可行性研究当中来,进行专利的谈判,项目后期的验收和投入生产工作等,让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实现完美对接。此外,生产运营技术人员参与项目建设还有其他优势,包括能够让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相关的工艺技术;尽早对生产运营的操作人员实施现场的岗位技术培训,使其更快更熟练地掌握相关工艺,确保投产运营更顺利;当建设项目正式投入运营之后,部分项目管理者及技术人员会被调到其他部门,而剩下的部分工作人员则会留下来进行生产运营的维护,这就给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管理资源。

5结语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和普通的建筑工程项目有很大的差别,同时结合了工程项目的普遍特点,又具备石油化工的独特特征。我们要确保石化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能够顺利进行,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和石化项目的特征,在确定项目管理目标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最终实现我国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栾家斌.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与探讨[J].纯碱工业,2013(3):17-19.

篇8

中图分类号: TU97文献标识码: A

现今社会经济正在飞速地发展,人们在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城市定居。这种现象在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建设部门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城市的用地面积紧缺。城市建设规划部门目前大多采用对外扩张征用面积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用地面积紧张的问题,而且还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社会矛盾,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条路便是增加高层建筑以提高用地面积的利用率。

1 因地制宜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对施工设备的要求可谓苛刻,需要根据不同工程建筑的真实技术需求来进行选取,整个工程施工的工期和经费对采用何种施工技术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以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降低施工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由于高层建筑施工的施工特点,高层建筑在进行设备的选取时,对垂直运输和吊装的施工机具要格外重视。

1.1 针对不同基础的施工技术。针对高层建筑选址的差异,对高层建筑进行基础施工时要视情况而定。比如:有时遇到选址地下土质结构复综错杂、有较深的持力层等情况,通常选取的是桩基础技术。由于经常会遇到这种地质情况,大多采用了这种技术,期间这种技术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派生出了其他以桩基础为基础的技术方法。比如预应力空心管桩,它主要应用在含水量大水位高的地域,能承受较高的水压满足施工要求,但是由于其是用钢铁浇筑,施工噪音大,造价相对较高,这些缺点也不得不一并考虑在内。

1.2 施工期间组织管理问题。关于高层建筑在施工期间的组织管理问题上必须遵循以下几点要求:一,保证项目施工重点;二,从大局安排施工,短期高质量地完成施工目标;三,科学合理安排施工进程;四,提高机械设备在施工阶段的使用率。通过先进科学的管理组织,降低出错率并提高整体施工质量。从而高效安全地管理工程项目施工。

2 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特征

2.1 高深度基础。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其自身稳定性有着非常严格的规范要求,比如:采用普通方法处理的地基其深度必须大于高层建筑真实高度的1/12,而采用桩体作为地基时,那么对基础的埋置处理应满足深度达到建筑实际高度的1/15以上,并且需要设置层数为一层以上的地下室结构。

2.2 工程庞大。高层建筑由于其整体非常巨大,工程投入施工需分成众多项目分别实施,会需要许多单位和许多工种同时进行作业,无疑,如何科学有效地对施工进行统筹规划是个不易解决的问题。

2.3 工期长。正常来说,普通的高层建筑的工期一般在2 年左右,一些复杂的建筑则需要更长的工期,要想缩短工期就需要从一些可操控的项目入手,以提高经济效益。

2.4 高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施工是国内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方案,还有一些正处于发展研究当中,比如钢结构和钢结构与混凝土并存的结构。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的特性决定了钢筋和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一个工程中的重要度。高层建筑的施工和使用安全标准也要求施工的各个方面必须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3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简述

3.1 钢结构技术。钢结构技术应用在高层建筑建设中,需要配合其建筑本身外形和其体现的价值理念来进行实际的施工操作。钢结构的诸多方面皆有严格的要求。钢结构技术从整体上用钢材建造高层建筑的框架,通过核心墙和钢梁并在后期工程中加以钢板和混凝土来确保其成为一个整体,以提高稳固性能。

钢结构焊接阶段对技术的要求尤为严格,在高层建筑的钢结构焊接技术质量要求上提出高要求,焊接技术保证了钢结构之间的有效连接。目前钢结构焊接技术主要采用的是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完美地将钢材焊接在一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整体建筑的质量。钢结构材质的支柱在核心墙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其数量取决于高层建筑的设计高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以确保其正常支撑性能。

3.2 钢筋混凝土技术。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给钢筋混凝土技术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是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经常会因为过长时间暴露在复杂环境下而产生偏差继而影响整体建筑强度。控制混凝土强度可以从三点来实现:(1)严格按照施工设计书中规定的数据来进行混凝土的调配,并实现进行多项试验来保证最佳配比,根据实际结果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后验证期可行性之后方可应用到实际施工当中去。(2)必须随时测试混凝土的各项参数并严格监控,证实符合标准后才能进行浇筑工作。根据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浇筑技术,以符合施工项目设计的具体要求。为避免实际浇筑过程中出现冷却裂缝的现象,必须及时进行混凝土的覆盖工作。(3)对混凝土的选择也十分重要,为缩短建筑施工的工期,与此同时改进高层建筑混凝土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体现的性能,泵送型混凝土是最佳的选择,期间还必须对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和振荡进行非常严格的控制;对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养护工作则是需要根据其材料品种来进行不同的混凝土对养护时间有不同的要求,还必须保持浇筑完毕的混凝土的温度恒定在其最佳温度区间内。

3.3 裂缝控制技术。混凝土在冷却凝固过程当中,会产生裂缝,会导致整体强度下降,必须预防裂缝的产生。预防要从浇筑早期就开始,早期要尽量避免混凝土的收缩,避免混凝土表面的水分流失过快,导致收缩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施工单位对钢筋的配置非常重视,其中包括混凝土结构产生突变而导致应力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有着多方法来控制这个问题,比如:在墙体不受到约束力的一端增加构造柱体以增加其强度;材料较为轻的墙体同样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增设间隔较为短的构造柱,还需要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增加相当于墙本身宽度的混凝土梁;科学合理地设置建筑内部的气体隔绝层和温度保持层以保证期间相对恒定的内部环境;有时还必须预留出一定的缝隙保证墙体能够适应不同季节在一定安全范围内伸缩,这种伸缩缝需要保证一定年限的使用有效期。

要想在早期就对混凝土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裂缝的防护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项目施工的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着手解决关于已浇筑好的混凝土水分的蒸发过快过多的问题以控制其裂缝的生成,同时对建筑构件进行专业的护理使它处在合适的湿度条件下。至于部分体积庞大的混凝土块,需要更加细致的养护。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控制混凝土块的起始温度和过程温度入手,妥善地改善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的缺点。

4 结语

城市人口持续增加,用地面积不断减少,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施工工程单位必须严格遵守高层建筑施工的行业准则,在实践中挖掘新的高层施工手段,尝试新的方法,将其合理运用到实际中去,让高层建筑给人的生活带来便利,给社会带来效益。笔者相信,伴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脚步,中国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将会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目前,建筑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正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建筑市场将进一步规范与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行业中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建筑工程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整个流程都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到工程施工进度或质量,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及效率,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技术管理的基本理论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是以系统论观点、科学方法,对施工技术构成要素及活动,进行计划及决策、组织、指挥、控制、调节。施工技术构成要素,是各项技术活动赖以进行的技术标准及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装备、技术人才和技术责任等。技术活动,是熟悉和会审施工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直至项目竣工验收,包括了工程建筑全过程的各项技术工作。

2.技术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通过技术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保证工程质量,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从而逐步提高施工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2)有利于结合工程特点及实际施工条件,选用先进合理的技术工种及施工方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现今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须具备技术条件与装备,由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来支撑与实施。

(3)有利于达到工程建设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建筑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各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技术管理,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

(4)有利于施工方案的优化与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技术管理的任务与作用

3.1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

运用管理职能与科学方法,来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及上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技术工作指标的规定,科学的开展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秩序,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的要求,并可全面快速、高质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3.2施工企业管理中的技术管理作用

(1)确保正常施工程序的进行。

(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员工技术业务,做到预见性发现及处理问题,把技术与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及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4.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4.1管理体系的建立

要使工程质量满足需求,首先要由上而下建立严密的技术管理体系,使工程从招投标至竣工验收各阶段实施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才能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其次制订规章制度,使技术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使各级技术人员各司其责,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技术问题以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及产品质量。

4.2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施工进度,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增加成本。因此,在制定与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操作方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及实施

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工程需要编制的技术经济文件,用来指导工程施工全过程,可以在施工方法、人力、材料、机械、资金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解决施工中技术难点,使施工在一定资源正常供应条件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首先应熟悉已有的技术资料,了解顾客对工程质量、进度等各方面的要求及工程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然后针对重点项目编制施工方案,合理部署,统筹规划。

(2)图纸审查

设计图纸是工程施工的直接依据。施工前,应熟悉设计图纸,了解工程特点及设计意图、关键工程部位的质量要求,避免图纸的质量隐患。在接到施工图纸后应经过自审、互审与最后的会审,图纸审查时,要注意施工图纸本身的符合性,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设计的合理性提出贴切而有突破性的技术建议,从而降低施工难度,加快工程进度。

(3)技术阶段设计图转换

随着轻质高强材料的使用,建筑工程项目逐步向大跨度、轻质、高强、环保方向发展,很多构筑物使用全钢结构。而设计部门提供的图纸大部分停留在技术阶段的设计图阶段,因此需把技术阶段的设计图纸转换为施工图后方可施工。设计图转换给施工带来极大的便利,方便施工。

(4)工程变更

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业主要求的变化或现场施工环境、施工技术的要求的情况而产生的工程变更,工程变更常发生于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容易引起停工、返工现象,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及进度,因此对工程变更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4.3施工人员管理

施工人员作为施工行为的主体,员工素质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首先应在项目部全体职工中树立质量意识。其次,应确保项目部施工现场人员与投标文件中保持一致。再次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最后结合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做好质量教育。

4.4材料质量控制管理

材料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控制。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实际工程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控制材料质量:

(1)材料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按要求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和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

(2)材料采购

控制材料的采购价格及质量,避免材料订购不符影响施工进度。

(3)材料的验收分类堆放

根据实际现场情况与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

(4)材料发放、使用追踪、清验

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注意对易燃品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4.5机械设备管理

施工阶段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及方法,经济合理地选择机械设备与工具,正确运用、管理及保养好机械设备,从而确保机械设备处于一个最佳使用状态。

5.结论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呈现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好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还要和其它诸方面相辅相成、协调一致,从而使技术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完善与提高,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林伟强.探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的管理[J].四川建材,2008,(5):186-187.

篇10

1抓好医院的总体规划

建筑总平面布置是医院建设的基本蓝图,直接关系到医院建设的使用效果,建设投资效益和建设的全局。医院总平面规划布置好了,就可以纵观全局,统筹安排,立足现实,预见未来,医院基建工程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团队医生和职工的医学工作实践机会,同时有利于为医院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医疗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利用率,节约用地面积。为了做好医院总平面规划布置,我们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甲)资料准备。为了配合设计,我们首先抓了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新院址的地形测量,场地勘察,在初勘的基础上对医院总平布置各单体建筑物的地基又进行了详勘,进一步摸清地质情况,为单体建筑物的基础设计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设计人员一起进行了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为设计总平面提供了场地范围、场地环境、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乙)配合设计院搞好总平面设计。为了搞好总平面设计,我们和设计人员一起就设计方案及总体规划中的一些原则性间题,如使用功能要求、建筑物面积、建筑物的结构、层次、平立面型式及水、电、暖、道路的布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证,提出了两个比较好的总平面方案草图,供专家及相关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会审。在总平面布置时主要考虑布局灵活,功能合理,能充分满足各个建筑物功能的需要,便于因地制宜巧妙的利用地形,节约投资,并为扩建留有余地。

2抓好施工阶段的管理与完善

有了好的设计,仅能说是成功的一半,要把纸上的蓝图变成实际的建筑物,还要付出大的努力。任何一个设计不可能十全十美,如要做到一次考虑周到齐全,不仅有困难且难以实现。况且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有些工程装修要求高,社会上产品更新换代快,随时都有好的新产品问世,所以在装修材料,灯具造型等设备上不必拘泥于原设计。另外由于我国当前基建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施工单位强调按图施工,关心的是施工工艺、质量和原材料的节约,至于设计上是否合理,造价的高低,装修效果的好坏及建成后使用功能如何,则不大考虑。我们常会遇到有些房屋在交工验收时大家对某些装修材料的选择,色彩的处理,一些设计上的遗漏或不合理表示遗憾。这些漏洞中的大部分问题,甲方管理人员在施工阶段是可以弥补的,这就要看甲方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和工作的粗细了。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施工过程中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首先抓好施工图的会审,把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参加施工图会审的各方面代表有各自的侧重点,施工单位侧重的是图中的错误及表示不清之处,从施工工艺方面提出的问题较多。而甲方审图不仅要从以上几方面考虑,还要注意审查施工图与当初的工艺功能要求是否相符,设计是否合理,有无过份保守之处及降低造价的可能。我们对每一单项工程的设计都要花一定的时间熟悉审查图纸,在开工之前仔细会审,针对提出的问题,搞一份会审纪要,必要时针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集中再搞一份补充纪要。至于施工中随时遇到的问题,可随时联系解决,这样就基本上把发现的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避免造成窝工浪费。2)发挥现场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完善设计和施工中的不足之处。有些外装修所需的材料为大理石、面砖、玻璃幕墙、马赛克等,设计图中有时只提出颜色及规格要求,而对产品用量,粘贴方法并无详细说明。医技楼外装修材料,原设计为贴玻璃马赛克,施工中为了慎重选择装修材料和色调,我们曾和设计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一起专程到外地参观有关建筑物的外装修,并在现场对装饰材料、颜色、施工方法和大面积粘贴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选用了以外墙干挂石材与涂料相结合的外装修方案。竣工后大家认为医技楼的外装修色调质感庄重,大方美观,达到了理想的效果。3)严格把好施工质量关。“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精心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保证工程质量首先是施工单位的责任,这是合同中的重要条款。但是施工过程中能否做到却很难预料。有些施工单位管理比较严格,有一套完善的检查验收制度,施工队伍素质好,工长和技术人员也比较负责;但有的施工单位管理不严,检查验收制度不健全,工长又不太负责任;还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润,偷工减料。这就要求建设单位一方面要严格监督监理单位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另一方面要现场管理人员严格按施工图和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检查把关,特别是隐蔽工程。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我们始终坚持在施工过程中联合监理人员随时检查,并要求乙方在施工中上道工序未经甲方及监理单位的检查验收签字,下道工序不能进行,做到保质保量,防患未然。原材料质量检查:钢材、水泥、砖、木材等主材料,在投入使用之前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出示样品,试验报告单,合格证等。砂浆、混凝土要有配合比试验报告,并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做试件测定强度。土方施工时要及时验收基槽等挖方,填方量,回填时注意灰土比例,密实度及土的水量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主体工程施工时,要经常检查核对轴线,标高、梁柱尺寸、钢筋的规格、位置、数、模板尺寸和墙体的砌筑质量等。装饰工程,更要严格检查。因为它直接影响美观,是人们比较注意而又很直观的质量好坏体现。为此,做墙面粉刷时在工人贴第一块面砖、大理石、马赛克或做第一块水石时,我们就对它的颜色、缝隙、施工方法提出意见,这样做比在大面积发现问题再纠正好很多。水、电、暖的安装也很重要。用户意见最多的往往是这些方面,因为质量不好直接影响使用。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不仅注意严格检查管线的安装,并在交工时对水、电、各系统的试压、试漏、试电进行严格检查验收。重要设备要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组织安装,最好是厂家安装(如电梯、较大专门设施等),要经过相关的技术监督部门验收通过,方可运行。做好档案收集管理工作。我们要求现场管理人员在施工期间,主动参加各种施工会议,收集各种施工资料和文件,做好施工记录,并主动配合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检查、整理竣工图纸资料,为交工验收提供完整的档案材料。最后要做好交工验收工作,工程交工验收是一项十分细致复杂的工作,也是最后全面检查施工成果的依据。必须认真抓好工程的收尾工作,组织各方主体及部门进行预验收,对预验时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由甲方及监理督促乙方认真整改完成。

3抓好工程预(决)算审核,实事求是,节约基本建设投资

工程预决算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它是确定工程造价、控制工程投资,加强施工管理和经济核算的基础,是整个基建工程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绝对不容忽视。医院的建设主要是政府投融资的工程,整个预(决)算审核必须认真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做好工程开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施工图的会审及投资预算的审核报送,并以财政审核部门审核出的控制价为投资的依据;另一方面是在工程竣工后切实抓好工程量的计算和核对。严格监督好监理单位(总监)准确的核对工程量,对于隐蔽工程必须以施工现场验收时的隐蔽资料签证单,作为决算时的依据。监督监理单位(总监)实事求是对工程量的增减审核和工程完成量的初审把关,并签字盖章,报送财政审核部门审核。

篇11

关键词:项目建设模式;代建制;CM模式;EPC模式

Key words: mode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agent system;mode of CM;mode of EPC

中图分类号:TU-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057-02

1我国现有的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1.1 自行管理模式此模式采取的管理方式是内部委托方式;基建管理机构是内部机构,没有投资决策权。委托――理论认为组织内部产生的委托问题不如组织之间产生的委托问题严重,因此这种模式有其优点,可以应用于一些技术简单,工程量较小的项目。但是这种自行管理模式的弊端明显:①这种临时组建的工程项目管理班子,项目完成后项目管理班子就解散,因此往往是只有一次教训,没有二次经验,容易造成损失和浪费。②项目的投资方,即业主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缺乏经验。临时组建的项目管理班子专业性往往不强,没有能力做好工程项目中各个相关方的协调工作。③存在权力寻租问题。临时组建的项目管理部门掌握了变更投资预算,选择施工单位等权利,而这些权力往往被相关负责人员寻租以牟取利益。

1.2 建设监理制度我国从1992 年开始实行的建设监理制度, 从指导思想上借鉴了国外的“业主方项目管理”,即PM(Project Management)。但是与国外的PM又不完全相同,我国的监理并不完全代表业主的利益,而是“公平地维护项目法人和承包商的合法权益”,是公正的第三方。另外,国外PM在前期就介入项目,我国的监理大都主要针对施工阶段,而且强调对质量的监督管理,故也常被称为施工监理。

监理制的优势是通过第三方建立单位的监督,可以保证工程达到业主的质量要求,从而弥补业主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经验与知识的缺乏导致的监督不力。但监理制亦存在如下弊端:①监理方只对施工阶段进行监理工作,在工程建设的其他环节缺乏监督。②监理制度下,业主建设项目采用分包的模式,从而各个模式间缺乏相应的配合从而导致工程量加大,预算超支等问题。③监理单位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2基于代建制的建设模式分析

2.1 代建制的概念代建制是指业主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组织实施工作,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的制度。代建期间,代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代行项目建设的投资主体职责,有关行政部门对实行代建制的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不变。代建制作为项目管理模式的一种,克服了上述传统的工程该项目管理模式(自行管理模式、监理制模式)的缺点。业主通过聘用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从而弥补了监理制中监理过程只针对施工阶段而对其他阶段监督不利的问题。①项目管理公司统筹了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从而使项目的各个单位在不同的阶段相互配合协调,达到1+1>2的目的,提高了建设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降低了成本。②代建单位的专业性强,弥补了业主对于建设项目实践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缺乏,从而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2.2 基于代建制的几种建设模式

2.2.1 基于代建制的CM模式CM(Construction Management) 是国际上一种建筑承发包模式和管理模式。基于代建制的CM模式基本思想是CM项目管理公司作为代建单位与业主订立合同,负责项目的管理工作。项目的建设分阶段进行,项目各阶段通过CM公司的管理达到无缝连接(理想状况下),从而施工各阶段开始时间大幅提前,建设进度明显加大。并且,CM模式可以使部分工程分批交付使用,提前获得效益从而由于传统模式。采用这种模式,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业主就雇佣CM单位参与项目实施,为设计人员提供施工方面的建议并随后负责管理施工过程。因此CM承包总体上属于一种管理型承包。根据CM单位在项目组织中合同关系的不同,CM模式分为CM Agency(型)和CM Non Agency(非型或风险型)两种。型CM由业主与各分包商签订合同,CM单位只是业主的咨询和,为业主提供CM服务。非型CM直接由CM 单位与各分包商签合同,并向业主承担保证最大工程费用GMP (Guaranteed Maximum Price),如果实际工程费用超过了GMP,超过部分将由CM单位承担。一般非型CM单位是从过去的总承包商演化而来,而咨询设计公司担当的CM单位往往更擅长采用型CM。

基于代建制的CM 模式有其自身价值:①CM模式采用快速路径法,分散发包,集中管理,利用科学的管理使各个阶段尽量达到无缝连接,有利于缩短工期。同时,CM单位统筹各个阶段,加强了设计部门与施工部门的沟通,减少了因修改设计而造成的工期延误。②CM模式采用施工任务多次分包的方法,每次分包都通过招标竞争和合同谈判,因此由各个分包合同价加起来形成的合同总价更具有合理性。在每一次的分包中,CM单位不赚总包与分包之间的差价,它与分包商和供应商的合同价是公开的。通过协调设计,CM单位还可以帮助业主采用价值工程等方法向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挖掘节约投资的潜力,还可以大大减少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如果采用了具有GMP的CM模式,CM单位将对工程费用的控制承担更直接的经济责任,因而可以大大降低业主在工程费用控制方面的风险。③CM模式中设计与施工的结合和协调,在项目上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时,有利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2.2 基于代建制的工程总承包模式(EPC)EPC总承包模式,是指业主选择一家总承包商或者总承包联营体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设备和材料的采购、施工以及试运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总承包任务。它不同于施工总承包模式,除了施工,它还包括设计阶段,国外将这种模式称为Turnkey,即交钥匙工程。这种形式的实质是EPC公司作为代建单位,与业主订立总包合同。EPC公司往往自身实力强大,包含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机构,可以独立完成建设项目。

基于代建制的EPC模式的价值:①有利于投资控制,能够降低工程造价。由于投标者把设计和施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既要满足业主的功能要求,设计方案有竞争性,又要保证标价低,因此要从设计方案着手降低工程造价,不仅仅是让利的问题,而是从根源上挖掘潜力,因此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另外,项目总承包模式常实行总价合同,在签订总承包合同时就将合同总价明确下来,可以及时明确投资目标,使业主尽早安排资金计划,并使项目总承包单位不超过预计的投资规模,有利于投资控制工作的进行。②有利于进度控制,并缩短工期。由于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可以根据建筑企业的施工经验、所拥有的施工机械、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争情况考虑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可以使项目比采用常规发包模式提早竣工。③有利于合同管理,“一站式购物”、单点联系(业主只需与承包签一份EPC合同,只需与EPC承包人联系);④有利于组织与协调,业主对工程采取“甩手掌柜”式管理方式,只需要与一个对工程项目的实施总负责的单位打交道,从而大大简化了工作,也改进了管理质量。

2.3 基于代建制的两种建设模式的比较:CM模式与EPC模式虽然均是基于代建制的模式,接受业主的委托对项目进行管理,在项目完成后移交给业主。但两者还是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下面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对两者进行比较。

2.3.1 合同关系不同在CM模式下,业主在CM单位的建议下,与施工方、设计方等订立合同,但本质上是业主与相关单位订立合同。而EPC模式下,EPC公司全权负责了建设过程,故由EPC公司与相关部门订立各种合同。

2.3.2 变更成本不同在EPC模式下,业主只与EPC公司有合同关系,故若业主想对工程进行变更,只能与EPC公司协商,除非业主与EPC公司解约,但这会导致更大成本。在CM模式下,业主要想变更工程规格,只需在CM公司协助下,与相应部门进行沟通并进行相应修改即可。

2.3.3 现场安全责任不同在CM模式下,现场安全由CM单位负责监督,但责任由业主和相应承包人承担,而在EPC模式中,现场安全由EPC公司承担。笔者认为在CM模式,此项规定不利于调动CM公司监理的积极性,业主应在与CM单位的合同中做出相关调整。

2.3.4 施工前办理许可的责任归属不同在EPC模式下,项目实施前的各种许可(如施工许可、环境许可等)的办理应有EPC公司全权负责,而在CM模式下,CM公司只是协助业主办理各种许可。由于基于代建制的这两种建设模式有所不同,所以业主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相应选择:如果业主为风险厌恶者,则可以选择将大多数风险转嫁给EPC公司的EPC模式进行建设,反之,则可以选择CM模式,然而低风险伴随着高投入,业主在EPC模式下的投资将比CM模式下大一些。除此之外,模式的选择还取决于业主对预算的控制,以及业主的组织能力等因素。

参考文献:

[1]赵智.我国政府投资代建制模式研究,2006.

[2]孙继德.项目总承包模式,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