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0:07:0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和孩子沟通的话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以一个知名五星级饭店的推销电话为例。电话响起,该酒店销售人员说道:“您好,我们酒店在迎中秋、庆国庆期间有优惠活动,请您了解下?”我想此饭店为新开业的高档饭店,有一定名气,但未曾去消费过,便放松了对陌生电话的警惕,答道:“哪方面的优惠?”销售:“是这样的,我们现在有个自助餐活动,您去的话原价168元一位的午餐及原价198元的晚餐都是打5折。”我答:“嗯,我知道了,有时间去看看吧。”销售:“那您对我们的活动是不是很满意啊?”我答:“我了解了。”销售:“那好!刘总,我们会安排人员到您的住处或是办公室给您送VIP会员卡。”我听后,有点激动,心想这家酒店服务真到位,但有些质疑,就出于防忽悠角度多问了一句:“会员卡是免费的吗?”销售:“我们就是象征性的收取点会费,一共2998元,也就是您两顿饭的钱,可以享受我们酒店4000元的消费额度。”她说得很淡定。我此时感觉有点被忽悠了,但毕竟他们也是正规酒店,有些名气,就回答她说:“这样吧,我下次去你们酒店消费一次感受下,满意的话,就办卡。”销售人员开始不淡定了:“您刚才不是说对我们的活动很满意吗?”我回答:“我没说满意,我说我了解了。”销售:“那了解了为什么不办卡呢?我们的确很优惠……”我回答:“我没去过你们饭店,我是不是需要了解下呢?”销售还要说什么,我打断道:“您这样的推销方式成功率基本会很低,我和您是同行,客户既然对你们的产品套餐有兴趣,先引导去酒店消费一次,你已经成功一半了。如果过度推销,会起反作用……”出于职业病我开始喋喋不休的教育了,最后,销售道:“嗯,谢谢您,欢迎您来我们酒店体验。”结束了近15分钟的沟通。
我相信一家五星级酒店的话术一定是严格培训过的,但从上述案例来看,销售话术的技巧性还是有的,但偏向于小聪明,试图用“超级话术”一举成交的嫌疑很重。其主要运用以下环节:一、先介绍优惠活动吸引客户听下去;二、询问客户需求,细分客户类型,为吃饭主要需求,重点谈餐饮活动;三、得到客户的认可趁热打铁准备上门完成成交,隐藏卡费信息;四、客户追问,才提报办卡细节,但抓住大客户虚荣心理,语言绑架。整个环节放弃了成交最重要的临门一脚:客户体验。
语言技巧与体验不可剥离
销售存在技巧毫无置疑,但不能藏得太深。其实在电话聊天超过5分钟,了解了客户情况,可以定性为潜在客户的时候,引导客户去消费场所实际体验,才是重点。也可以用邮寄、上门送方式,给客户一张面值不高的体验券,或是通过微信二维码作为会员体验号等方式拉动体验进度,争取使客户先参与到体验中来,循序渐进地完成销售。而不是通过煽动、语言绑架和忽悠顾客取得主动权。上述案例中的饭店试图通过电话完成一次近3000元的卡费销售,对于从未去该酒店体验过的消费者来说,即使是大款,钱也不会这么挥霍。电话中设立了一个语言陷阱“我们的活动您很满意吧”,并多次提到这个问题,试图让客户在兴奋满意状态下签下冲动型订单。换位思考下,但凡有消费能力的人都不是傻子,他们更理性。既然能和客户聊这么久,就证明客户有兴趣,如果设立体验,真的是很好的酒店餐饮,3000元消费4000元,还有优惠,办卡自然不是问题。试图用语言技巧,用“超级话术”去卸载客户体验,这样会很危险。
“超级话术”只是敲门砖
无论是电话营销还是面对面的销售,话术很重要,它是连接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但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不要把它神化,有的企业整天要求导购人员背各种各样的话术和应对方式,最后导购员成了宣传员,见顾客来就喋喋不休,这样成交率并不高。而做试饮、试吃的效果远远胜于自己说产品怎么牛要强得多。所以现在出现了超市里面糖果都有试吃,卖散装豆干的大妈不再啰嗦,把食物送到顾客嘴边,顾客吃了一口觉得不错,买了两斤,销售完成。换位思考,如果没有体验的基础,就算有优惠活动,客户一般也都是不愿意买账的。话术很重要,体验更重要!
话术充当体验急先锋
现在的社会是不缺优质产品的,消费者被忽悠的太多,个个紧绷着神经,越来越理性,冲动的消费越来越少,有的消费者连体验商家产品的机会都不给,还怎能指望忽悠他们成交?营销话术的局限性因此越来越凸显。
第一个请父母注意,没有存在理所当然的事。所以孩子不会「理所当然「一定「立马执行你的想法,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够与你有良好的沟通,也请你注意到孩子正在做什么,例如有妈妈向我抱怨孩子很难沟通,我问她举些例子,妈妈说:「孩子应该要去洗澡,可是偏忙着玩;然后又抱怨小孩儿很不贴心,请他到家附近的小卖铺买个东西,他也不愿意,我问这位妈妈是不是觉得小孩儿「应该要听大人的话遵从大人的指令,这样才才是好沟通的孩子?
这位妈妈睁大眼睛彷佛我问了个笨问题之后才以一副理所当然的口气说:「这不是当然的吗?我接着问这位妈妈,她在请孩子服从指令之前,有先看看孩子正在做什么吗?这位妈妈不解地看着我说:「为什么要注意孩子之前正在做什么呢?我则反问这位母亲孩子是怎么回答她的,她不开心地说:「就说等一下啊或说我在玩。后来我请这位妈妈回去执行「预告 「口头沟通这样的程序之后,如果孩子说:「等一下就跟孩子讨论还要再玩多久,而因为她的孩子是小学生,所以就请妈妈让孩子选再「5分钟还是「10分钟,之后孩子就愿意在时间到时乖乖去执行,也不会再有妈妈扯破喉咙孩子也不理的状况发生了。
2.不要一直花力气找「问题症结重点而还是还是在「解决
刚刚上面的例子中,如果我们一直先要找着孩子不去洗澡、不帮忙的「问题症结恐怕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同时也缓不济急,不如强调「解决,看看我们可以怎么做怎么改善我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来帮忙解决这些事,这就是把注意力放在解决而不是放在找到问题症结上。
3.有用就继续,不破不修;没用就立刻换点儿别的,不执着
4.孩子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父母是领路人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家发生过的例子,这件事情发生在她幼儿园的时候,我家妹妹自小就是ㄧ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小时候的她对于吃饭总是有自己的节奏,但身为ㄧ个职业妇女的妈妈,实在不容许她爱吃到几点就吃到几点,尤其是早餐,常常在「快一点「快一点的声声催促下度过,每每因为这样,我们早餐的情绪都很不好,有一天我忽然惊觉,我一直在做「无效的事,焦点解决法不是说「没有用就换点别的,不执着;有用就继续做,不破不修,于是我开始试图与女儿找寻一起「合作的方式,因为「找对方法就能合作,显然一直催她没有用,那就要试其他方法了。
于是我问女儿:「妳有没有发现妈妈每天都一直叫妳快一点?
女儿点点头同时委屈的说:「对呀!而且妳都好凶,人家就是没办法吗!
于是我问女儿:「那妳知道为什么妈咪会一直跟你说快一点吗?女儿摇摇头。
我说:「因为妈咪希望我们都不要迟到呀!那你想准时上学吗?
女儿:「我当然想,上学迟到会被小朋友笑!
我:「那你觉得妈咪要提醒你吗?
女儿:「当然要,可是妳不要都只用骂的(方式)!
我点点头,想起孩子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于是我问女儿:「那你想要我怎么提醒你呢?(女儿微微ㄧ笑之后跟我说:「那妳就提醒我快一点嘛!
此时我不能置信的看着我家闺女,心里一阵嘀咕:「我不是就是说快一点吗?这有什么差别?但说也奇怪,当女儿后来吃早餐又晃神的时候,我只要照着她的话学着她的口气说:「淇淇,快一点喔!女儿马上回神乖巧的大口吃起早餐,也不顶嘴并且动作迅速完成该做的事情,此时我在心中不断赞叹焦点解决法带来的正面管教,它真的帮忙了我和孩子相处更顺畅,在教养上更愉快!从刚刚我家妹妹解决早餐的例子发现了吗,找到方法就能合作喔!
5.孩子需要的真诚的关心
此外必须注意的,孩子要的是关心,父母怎么表达关心也非常重要的,表达得当就能给孩子注入「爱的感觉,当孩子感觉被爱,比较容易与父母合作也比较容易沟通。有一个妈妈向我抱怨,孩子都不怎么同她说话,同时叹口气说孩子愈大愈难沟通。我问妈妈:「你都跟孩子聊些什么,她说:「就问孩子学习了什么呀?考试考得怎么样?上课乖不乖?我问她,是否曾和孩子聊过其他话题,例如:今天在学校最开心的事是什么?和同学说些什么?下课玩了什么?妈妈说这些事情一概不聊,同时还困惑地问我,聊这些有什么用?
我笑着问这位妈妈:「如果你每次来找我,我都只问妳有没有认真煮饭给家人吃啊?一个星期洗几趟衣服?又骂了小孩几次,这样妳感觉如何?妈妈说:「妳如果是这样,我一定不要再来找妳,烦死了一点儿都不关心我说完自己还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接着说:「老师,我现在终于知道为啥我的孩子不喜欢跟我说话了,我要先关心他啊..听完她这样说我对这位妈妈竖起了大拇指,为她点了一个赞!!
6.常保「未知之心而非「全知之姿愿意不预设立场的倾听与了解细节
最后一个概念最重要,父母和孩子在沟通时必须常保「未知之心而非「全知之姿,什么意思呢?就是愿意不预设立场来倾听孩子想表达的,我在工作时经常发现很多沟通失败多在于此,因为父母对孩子所要表达的,常常犯了下面这些错误,像是孩子还没全部说完就被父母插嘴打断、或是不但打断还被批评指责一顿,然后有些父母还加送讲大道理、劝告、建议、分析等等破坏沟通的行为,让孩子以后决定再也不跟父母说自己的事了.
事实上,詹姆斯老师运用的是“偷梁换柱”手法,当一步一步揭开秘密的时候,孩子们恍然大悟,每个人挥动着手里的绳子练习起来。课堂秩序非常“混乱”,詹姆斯老师并不整顿纪律,而是任孩子们发挥想象,动身动脑,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演练。
詹姆斯老师告诉我,与这个魔术课对照的还有一个班,由迈克尔老师上传统课。经过两个月的对比实验,魔术班学生的想象力和注意力比传统班有明显优势。他们仔细研究发现,魔术课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或者害羞的学生受益更大。
正当我和詹姆斯老师交谈时,一个学生跑过来对老师说:“‘偷梁换柱’我已经学会了,但是经常‘露馅儿’,我用‘障眼法’表演不‘露馅’而且更快。”詹姆斯老师看了她稚嫩的表演高兴地夸奖道:“你很有创造性,祝贺你!”
学生们对魔术课非常感兴趣,充满了好奇与探究的欲望,他们通过简单道具演绎出“奇迹”。詹姆斯老师还给我讲了一个魔术小故事:一个叫安娜的小女孩,在上学路上看见一个流浪老人,因抽烟时不小心烧残了1美元而痛苦不已,于是她回到家里,悄悄把自己平时积攒的硬币换成1美元钞票交给老人,对他说:“这是我用魔法把你烧破的钱又变回来了。”小女孩当场做了演示,表演毫无破绽。老人破涕为笑,夸奖安娜聪明善良。
这一天,詹姆斯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是让孩子们教会爸爸妈妈“断绳复原”的魔术。我发现很多孩子和家长在嬉戏中探讨魔术,仿佛又是一节“亲子沟通课”,孩子充满了成就感,欢声笑语给全家带来了快乐。“魔术课能创造奇迹,一些学习很差的学生,一旦表演成功,就克服了自卑,赢得了自信心和自豪感。”詹姆斯老师说,“安娜就是通过熟练的魔术,在与同学玩耍中建立起个人魅力,受到了大家喜爱和尊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B-0010-01
沟通打开禁闭的心灵,关平累累创伤,教师应该学会每天都将微笑带给学生,用快乐面对生活,用幽默俏皮的话,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深切感受到尝试与学生沟通,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把他们看作朋友,让他们成为朋友,学会与学生交流、沟通,在教学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笔者总结的一些经验:
一、 学会微笑,笑着与学生交流
记得我刚工作那会儿,有一个老师要休产假,我接了她的班,摆在我面前的是这样的状况:学生多、机器设备落后、教学管理比较混乱。头一天上课,我刚走到机房门口,就听见里面“嗡嗡”“哗哗”“哈哈”,站在讲台上说话,好像只有我自己听见,底下乱作一团,再加上机器的声音,我好像是个外人,不属于这堂课。憋了张大红脸,我刚要发作,想想不行:冷静!冷静!我拿起黑板擦在桌上拍了两下,一阵嘘声过后,终于安静了。我满脸怒色,声嘶力竭地把他们批评了一顿,第一节课学生们在我的批评与责备声中下课了。从学生们的眼神中,我能看出他们虽然被我震住了,但他们并不喜欢我,想跟我作对。以后每次上课,我总是一本正经地绷着脸,遇到犯错误的学生,我还要严厉批评半天以警示全班同学。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虽然课堂秩序好了些,但我能看得出,胆小的同学被我吓住了,胆大的在偷偷跟我作对。我心里很清楚,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但年轻的我实在不知如何是好。
慢慢的,我成家有了孩子,做了母亲,这时不知从哪来的一种温情,也许是母性吧!我有了孩子,眼里看到的孩子都是那么可爱,那么招人喜欢,小错误、小动作,也都能让人忍受了,我不再是那么凶巴巴、冷冰冰,脸上没有了以前的怒容。慢慢地,我会笑了,笑着去跟学生交流,笑着说话,无意识地笑着面对学生,自己都很奇怪。慢慢地,这种笑着的跟学生的沟通,就像有一种魔力,同学们看我的眼神变了,他们也会跟我笑了。慢慢地,我们的课堂就像寒冬的冰融化了,充满和谐的笑声和快乐的氛围。
这段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一颦一笑、喜怒哀乐在无形中感染着学生,也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微笑吧!微笑是最祥和的语言,微笑是沟通彼此心灵的钥匙。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量避免把不良情绪带给学生,以免学生渐渐疏远。
二、 巧施语言魔法,时不时幽它一默
自古以来,当老师的都离不开语言,如果语言没有特点,翻来覆去就是一套人尽皆知的大道理,日子久了学生就会生厌。对待那些反复出现不良行为的学生,更需要讲究语言艺术。如果教师拥有一支语言魔术棒,那么在轻松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能收获师生情谊。
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们的自觉性差,大多都想着“玩”,当然,我觉得适当的玩也是可以的,我们没必要把课堂教学搞得像考试那样紧张严肃,我觉得在我们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同学们自己去操作尝试,也是很好的。这样,学生既有积极性,又能在学习之余适当放松一下。但是,偶尔也会有学生捣些乱,让老师吃不消。我记得有几次教师机总是受到病毒的侵扰,几次折腾下来,不光不能正常教学,还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后来,在课上,我生气地训斥某些学生恶作剧,但是效果不佳。一个机房五十多台机器,一个班六七十人,老师既要讲课,又要维护机器,盯住每个同学的操作,根本忙不过来。有一天,我发现一个同学机器上插着U盘打游戏,批评的话刚要出口,猛然间灵光一闪,幽了他一默:“同学们,你看咱们的机器最近总是受病毒侵害,XXX,是不是你带的毒?”这个学生连连说:“我没毒,不是我,我不玩了,不插U盘了。”全班同学“哄”一下全笑了。我把病毒的危害跟大家讲了,同学们也开始正确地认识了“病毒”这个问题,搞恶作剧的同学收敛了许多。
一发现问题,便斥责学生,也许能换来学生暂时的服从,却非长久之计。学生不愿在同龄人面前丢面子,更厌恶训导式的说教,这时,教师不妨用调侃的语气指出他们的错误,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反思、改过。有了语言魔术棒,教育自然如鱼得水。
总之,沟通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如同无处没有传播,师生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沟通,沟通是语言的交流、表情的意会、心灵的碰撞,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知道沟通,懂得沟通,发挥沟通的魅力。
记得我刚工作那会儿,有一个老师要休产假,我接了她的班,摆在我面前的是这样的状况:学生多、机器设备落后、教学管理比较混乱。头一天上课,我刚走到机房门口,就听见里面“嗡嗡”“哗哗”“哈哈”,站在讲台上说话,好像只有我自己听见,底下乱作一团,再加上机器的声音,我好像是个外人,不属于这堂课。憋了张大红脸,我刚要发作,想想不行:冷静!冷静!我拿起黑板擦在桌上拍了两下,一阵嘘声过后,终于安静了。我满脸怒色,声嘶力竭地把他们批评了一顿,第一节课学生们在我的批评与责备声中下课了。从学生们的眼神中,我能看出他们虽然被我震住了,但他们并不喜欢我,想跟我作对。以后每次上课,我总是一本正经地绷着脸,遇到犯错误的学生,我还要严厉批评半天以警示全班同学。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虽然课堂秩序好了些,但我能看得出,胆小的同学被我吓住了,胆大的在偷偷跟我作对。我心里很清楚,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但年轻的我实在不知如何是好。慢慢的,我成家有了孩子,做了母亲,这时不知从哪来的一种温情,也许是母性吧!我有了孩子,眼里看到的孩子都是那么可爱,那么招人喜欢,小错误、小动作,也都能让人忍受了,我不再是那么凶巴巴、冷冰冰,脸上没有了以前的怒容。慢慢地,我会笑了,笑着去跟学生交流,笑着说话,无意识地笑着面对学生,自己都很奇怪。慢慢地,这种笑着的跟学生的沟通,就像有一种魔力,同学们看我的眼神变了,他们也会跟我笑了。慢慢地,我们的课堂就像寒冬的冰融化了,充满和谐的笑声和快乐的氛围。这段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的一颦一笑、喜怒哀乐在无形中感染着学生,也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微笑吧!微笑是最祥和的语言,微笑是沟通彼此心灵的钥匙。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量避免把不良情绪带给学生,以免学生渐渐疏远。
“微讲解”与每天固定三个时段的全程讲解有机结合,使科技馆的科普讲解更加灵活多样,做到了时时讲解、处处讲解。“微讲解”结合热点、时事和老百姓关心的话题,每周确定一个讲解主题,为错过全程讲解时段的参观者提供面对面的时时讲解服务,使参观者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最前沿的科普咨询。如:近期的微讲解主题是“镉”,在微讲解展品“机械传动博览”时,科普辅导员由采矿机联系到采矿业,进而引申到近期广西柳江的镉污染事件。因为镉是生产塑料制品的稳定剂,由此呼吁参观者减少对塑料制品的使用。
同时,乌鲁木齐市科技馆在“微讲解”中实行微笑服务、沟通服务,每位科普辅导员都有一本服务沟通记录本,及时记录参观者的问题和科技需求,做好后续的沟通服务工作,最大限度的照顾到每一位参观者,切实做到每周讲解内容不重样,时时有新意。“微讲解”有效地提高讲解服务的总人次、讲解形式更为灵活可控,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微新闻”,大事、小事、身边事,事事有科普
乌鲁木齐市科技馆借助小小演播厅展品推出“微新闻”,在演播厅外的玻璃墙壁上悬挂的32寸液晶电视,能清楚地显示演播厅内的互动播报活动。“微新闻”以“短、灵、快”为特点,每周确定一主题,现场选取小朋友担任小小播报员,与科普辅导员一起采用提问、对话等形式共同播报微新闻,小小播报员还要播报一条自己了解的科技信息或科普常识。
在演播厅外等候的家长通过液晶电视看见孩子的表现都异常兴奋,许多家长和孩子都成为“微新闻”的粉丝。4岁的小小播报员童童绘身绘色介绍了首府BRT带来的种种便利,但由于各种不文明行为使部分站台设施损毁,呼吁大家要共同爱护公共设施,做一名文明的乘客。另外,她还介绍了一则关于“水过敏”的新闻。“微新闻”播报的趣味性、参与性、知识性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演播厅。“微新闻”播报活动呈现出人人都愿积极参与的“草根秀”特点。
“微实验”,物理、化学、生物,天天有新奇
乌鲁木齐市科技馆制作了两台“微实验”科普流动车,不定时地穿行在三个常设展厅,针对青少年等特定人群开展趣味生活小实验、科技小制作、近景魔术表演等。直观、生动的展示科技现象,揭示科技原理。
我认为,那些拥有游戏思维的家长更有可能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并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
我的女儿小时候,她的生活更多的是由父母来安排,大大小小的事儿也都由父母替她决定。但当女儿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成长时,我的麻烦就来了。我最早注意到的是女儿为了吃巧克力和她爸爸讨价还价。
与“巧克力宝宝”斗智
女儿对巧克力的钟爱使我有时忍不住称其为“巧克力宝宝”,她会想尽各种办法吃到它。她爸爸一下班,她马上缠上去,“巧克力、吃巧克力!”我有一次做了一个小小的统计:她连着说了31遍!
在女儿坚持不懈的“轰炸”下,她爸爸往往会为了耳边清静一点,从拒绝到同意,最后还是把巧克力给了女儿。女儿高高兴兴地吃上了巧克力,并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就一定会得到巧克力。
第二天又如法炮制。
有那么一段时间父女俩一直维持这种状况,而且女儿越来越占上风: 她百折不挠地坚持,而她爸爸则越来越不耐烦、越来越没有斗志。她爸爸本想充分利用一下和女儿在一起的宝贵时间,不想把时间都浪费在这无意义的“谈判”中。
看看先生确实为此烦恼,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出面了:我先跟先生约定今后不论女儿怎么闹,饭前都不能给巧克力。然后我跟女儿做一个游戏:教她“拉勾上吊,一百年不变”。女儿很喜欢这个游戏,我就把游戏的实质告诉她:“这是表明一个人说话算数,你愿不愿意做一个说话算数的人?”她点点头,然后我跟她约定不再在饭前吃巧克力。她同意了,于是,我们把这个游戏做了一遍又一遍。
第二天女儿见到爸爸回来第一句话又是巧克力,我马上跟她做“拉勾上吊”的游戏。我可以看出馋虫已爬到女儿的舌尖上,但她硬是把它咽下去,拉勾之后跟爸爸去玩游戏了。关于巧克力的纠缠从此很少再发生了。
用游戏法来进行沟通
我觉得自己在生活中并不是很讲技巧的人,所以我也会遭遇很多挫折。女儿3岁多时,我带她到朋友家去玩。贪玩的女儿玩到晚上还不想走,我一遍遍耐心劝说都不奏效,眼看着轻轨站末班车的时间就要到了,我急得巴掌也快要上去了,这时,只见我的朋友蹲下身,轻言细语地跟女儿说:“你想去坐小火车吗?呜――呜――,跑得好快哦!”女儿点点头,“阿姨带你去坐小火车,小火车能把你送回家,好不好?”女儿高兴地说:“好!”我非常感激朋友:她说服了女儿,也教育了我。我还是应该采用一定的技巧和孩子沟通,如果命令孩子的话,孩子可能会抗拒,如果采取游戏的方式,孩子则会很乐意参与。
父母怎样才能具有游戏思维?
我觉得游戏思维并不是一味哄孩子,更不是骗孩子,而是要从孩子的需要、心理出发,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来与其沟通。
有一段时间我出差数次,女儿看着我收拾箱包,就会扑到我身上说:“妈妈,我恨这个包。”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你一收拾包你不在家了。”我蹲下身耐心地对她说:“不要小看妈妈这个包,它是个魔术包。它能变出你想要的东西。你可以闭上眼睛,对着它许个愿,告诉它你想要什么东西,等我回来的时候,只要一打开包,你想要的东西就会变出来。”
女儿非常高兴地许个愿,她高高兴兴地送我出门,像个小大人似地叮嘱我早些回来,因为她想早点看到魔术包里变出来的东西。一个小小的游戏就让女儿改变了情绪。
很多父母都是把成人的思维和方式直接应用在孩子身上,孩子不一定能接受。一般的家长往往很难做到从宝宝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我曾读过一则小故事:一个爸爸总喜欢带3岁的女儿去逛商店,但女儿每每哭闹着要回去,爸爸非常不能理解,有一次,他蹲下身帮女儿系鞋带,才发现女儿哭闹的原因:女儿所看到的,不是五光十色的商品,而是胳膊和大腿组成的森林!毫无乐趣可言。于是,他把女儿架在肩膀上要带女儿回去,女儿却高兴地大叫起来:“不回家!”因为在父亲的肩上,她看到玩具柜台了!
在生活中,如果父母都能像那位父亲一样,站在和孩子一样的高度、角度来看问题,可能更容易理解孩子的情绪、想法,也更容易找到沟通的共同语言。
特别是对学龄前的孩子,很多时候他们生活在游戏世界中,如果父母也能运用一些游戏思维,与孩子的沟通就会变得容易。
有一段时间女儿一直抗拒我们给她洗头,因为她觉得洗发水有进入眼睛的危险――其实从没有进去过。后来她就变得非常合作、非常享受洗头了,因为我们有了改变,我们在洗头时给她唱“许多小鱼游呀游,游呀游”,我们的手指就是小鱼,在她头上游来游去,还给她做出各种造型的泡沫发型,让她对着镜子给各种发型起名字,她玩得不亦乐乎。
游戏思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那些天生就擅长发散性思维的人来说,他们会比较幸运,由于他们常常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各种技巧,所以他们也更擅长有技巧地与孩子沟通。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是需要学习、总结和尝试的。但关键是你先要有技巧意识,要意识到技巧的重要性。如果有了技巧意识,父母会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有意识地总结出适合自己使用的技巧,亲子沟通就会更有效率,亲子之情也更浓厚。
>> 亲子沟通,有效为 亲子沟通的有效“砝码” 亲子沟通有技巧 角色扮演,让亲子沟通更有效 亲子关系的有效沟通 论农村亲子的有效沟通 好玩具,为亲子沟通开路!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亲子沟通的有效衔接 基于有效沟通的幼儿园开展亲子阅读的意义探究 注重有效的亲子沟通,引导孩子自主选择 引导有效亲子沟通,促进“钥匙儿童”健康成长 成功的家庭教育源于有效的亲子沟通 有效亲子沟通打造零距离美好时光 多抱孩子有利于亲子沟通等 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等 浅谈有效沟通 亲子和谐沟通 如何有效进行亲子阅读 遵循有效的沟通原则,转危为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亲子沟通,有效为 亲子沟通,有效为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让孩子感受到爱便是最好的沟通方法
在小区里曾经看到这样一幕:那是个清晨,看样子母子俩是急着要赶去幼儿园,可儿子却犯了错。妈妈索性不走了,蹲在院子里开始大声“教育”儿子:“你说,你哪里错了?”儿子只是低着脑袋,并没有言语。妈妈继续说:“你说,你以后还这样吗?”儿子继续无语。妈妈几乎咆哮:“你咋不说话,以后还这样吗?”儿子依然低着头,弱弱地说了声:“不了。” 妈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虽然不知道这个小家伙到底犯了什么错,却感觉妈妈这样的沟通方式是于事无补的。因为从我的角度去看,小家伙一脸迷茫,压根儿不知道做错了什么,或者压根儿就认为自己刚才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错。小孩子,尤其是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做事常常是跟着感觉走,很多时候是因为好奇或者不由自主而做的,并不知道那事情该不该做。孩子对事物没有太多认识,家长如果觉得有些事情做不得,要明确告诉孩子,让孩子在认识上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但要在表达关爱的情况下,告诉孩子。如果孩子所做的事情对妈妈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只需告诉孩子他刚才的做法妈妈的感觉如何,妈妈希望他如何做便是了。
假设场景是妈妈着急出门,儿子却因为玩不肯出门,妈妈可以如此说:“儿子,妈妈知道你特别想玩,可妈妈把你送到幼儿园之后,还要去单位。你这样很耽误时间,妈妈怕迟到了,所以好着急。妈妈希望你下午回来再玩。”这样就算儿子看到妈妈着急的样子,也知道是为什么,妈妈这样说他也清楚自己下次该如何做了。这沟通才是有效的。
对于更小一点的孩子,有些事情虽有不好的后果但对孩子的人身是安全的,就不妨给予允许。比如,有的小孩对辣椒非常好奇,拿起来就咬,这时候家长便不必阻止。当一个孩子领教了辣椒的味道,下一次就不会再尝试了。这个时候,家长只需要告诉孩子,他拿的东西是辣椒,尝到的味道是辣味就可以了。如此,孩子便学习到辣椒是辣的,辣味的东西是不能随便吃的这样的知识。一个小孩子不断地把拿到手里的东西扔到地上,也是在学习中,家长只需要告诉孩子他,刚才拿的是塑料,发出的声音比较大,现在拿的是布娃娃,发出的声音比较小。小孩子就是通过不断地感受来学习的。家长和他的沟通就是在他感受某个东西的时候,告诉他,给他建立概念。 “让孩子感受到爱”可以作为沟通的宗旨
无论我们要孩子做什么或者不让孩子做什么,都是因为我们爱孩子,沟通的目的也是为孩子考虑的。既然是出于爱,那么“让孩子感受到爱”便可以作为沟通的宗旨。
我有一次去3岁的雯雯小朋友家去做客,雯雯玩着玩着就闹开了脾气,谁也不知道她是为什么闹脾气。雯雯的爸爸妈妈用家里新买的洗衣机的包装箱做了一个小屋子,雯雯常在里面玩。这次,雯雯闹脾气钻进小屋子不出来了。雯雯的妈妈叫了几次,雯雯就是不出来,躲在小屋里哭。雯雯的妈妈就搬了个小凳子坐在小屋子的外面,跟雯雯说:“你想哭就哭一会儿吧,妈妈就在外面陪着你,等一会儿你想找妈妈的时候就出来哦。”雯雯听了妈妈的话,哼哼唧唧了一小会儿就爬出来,抱着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我很欣赏雯雯妈妈的做法,她没有强行拉孩子,也没有给孩子讲道理,就是带着她的关爱陪伴在孩子身边。雯雯感受到妈妈是关照她的,于是便慢慢安静下来了。 在无条件爱的沟通下,孩子能够感受到
5岁的小英子在幼儿园弹钢琴,妈妈去看她汇报演出的时候特意为她录了像。回家后爸爸要看妈妈录的像,小英子却不让,原因是她觉得弹错了一个音,不好意思让爸爸看。爸爸说:“爸爸不是想听你弹得多好多棒的,网上有的是好的,重要的是这次是我女儿弹的,错音也没有关系。爸爸就是想看看我女儿表演时的样子。”听了这话,小英子马上吩咐妈妈把手机打开让爸爸看录像,并问爸爸:“你听出来哪里弹错了吗?”丝毫都不觉得自己弹得不好有什么羞愧了。这位爸爸就非常有智慧,他所表示的就是女儿比什么都重要,自己就是喜欢女儿的样子,钢琴弹成什么样爸爸都无所谓。当然,这一定是建立在无条件的爱的基础上才能说出来,也只有爸爸是真心说出来的,孩子才能感受到。
本来孩子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弹错是再正常不过的,父母的接纳和欣赏会让孩子轻松享受学习的过程并不断进步。相反,如果看到孩子一点点错误就挑剔指责,则会让孩子时时处在恐惧和焦虑中,学习的效果反而容易不好,更关键的是,在父母指责和挑剔中成长的孩子,自信心会受到打击,变成一个胆小怕事的人。
有人说“沟通对于关系,好比呼吸对于生命”,可见沟通的重要性。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随时随地都在发生,不限于语言,家长的一言一行其实都是在和孩子沟通。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家长要带着爱与孩子相处,重言传也要重身教哦。 沟通,从接纳孩子的情绪开始
在公共场合,我见过很多孩子已经很伤心难过,父母再劈头盖脸加上一顿指责的情况。看着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反抗越来越强烈,父母的怒气也越烧越旺,最后孩子被吓得慢慢地哭到没了声音,内心的情绪被压抑下去。长此以往,他真的就成为一个不懂道理的孩子。因为他很正常、很自然的情绪和想法被父母的责骂扼杀了,就像一颗要发芽的种子,被无情的石头阻挡,很难再顺顺利利地发芽。 承认与接受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会打开心扉
豆豆4岁多时练了一段时间跆拳道。一天,换了一个带班的教练,那个教练整堂课都特别兴奋,看到练得不好的孩子,就抓出来单独教。那并不是惩罚,却是豆豆最害怕的事情。他有很强的本领混在一大堆人里自娱自乐,但一旦成为焦点,就会不知所措。教练没发现这一点,她把豆豆当成重点扶持对象,每个动作都特别关注他。我看得出来,尽管豆豆没有排斥,但他不喜欢。
下课后,我明显地感觉到他没有以往那样兴奋,他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我蹲下来说:“我感觉你有点不开心。”他点点头。我说:“是不是你不喜欢老师单独教你?”他抬起头,有些惊讶:“妈妈,你怎么知道的?”我神秘地一笑,说:“因为我是你的妈妈啊,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想法,当妈妈的一般都知道。”他笑了一下,赖在我的怀里,说:“妈妈,我都快要哭出来了,可是我忍住了。”我说:“嗯,我知道你做了很大的努力。妈妈也看到了,尽管你不喜欢,不愿意教练让你单独练,但是你还是在努力地做好,谢谢你告诉妈妈你心里的想法。”他说:“因为我是你的儿子呀,儿子有什么事情,会第一个告诉妈妈。”
一场“肉麻”的对话结束后,豆豆也忘记了之前的不愉快,和我手拉着手,跳着跑着回家了。“因为我是你的妈妈”“因为我是你的儿子”,这是我们之间常常说的话。没有特别的场景,总是很自然地就说出来了。一直以来,我们之间从来都不吝啬爱的表达。除了“我爱你”和随时随地的亲亲和抱抱,那些母子之间可以互相给予的默契、信赖、依靠、鼓励、帮助等,都通过“我是你的妈妈”“我是你的儿子”这样两句简单的话,很温暖地表达出来。那个时候,豆豆总是很激动地钻进我的怀里,那时的幸福,似乎比其他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面对孩子的情绪,没有指责,没有惩罚
豆豆在4岁左右时,和大多数孩子一样,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尊与好强。在家里玩游戏的时候,他一次也不愿意输,这和他之前不温不火、与世无争的性格截然不同。我们总是有意识地让着他,有时也跟他讲“输了并不代表全部,玩得开心最重要”的道理。可是,他输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是无法预测的,有时会无所谓,有时我等他稍微安静下来,走过去说:“输了的感觉确实不好受,如果是我,我可能也会跟你一样。”他停下来,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接着说:“妈妈也会经常失败,有时尽管很努力了,但还是会失败,因为有时别人确实比我厉害一点,有时可能别人运气好一点。刚刚你和爸爸玩的时候,我觉得爸爸今天的运气好像要好些,老是抓到大牌。”他的表情平静下来,说:“是啊!他的牌总是比我大!”我说:“所以你觉得很懊恼,对不对?觉得‘为什么他已经是大人了,还要抓到比我好的牌’?”他点头:“是的。”我接着说:“确实有些不公平,不过打牌就是这样,两个人玩,有一个人赢,就会有一个人输,要不就是打成平手。上一次你赢的时候,爸爸也有点不好受,但是他觉得就算输一次也没什么,因为玩得很开心啊。你觉得你玩得开心吗?”他说:“我觉得开心。”我说:“那你想不想继续开心呢?”他想了想:“好吧,那我们再来玩吧。”
面对豆豆莫名其妙的突然哭闹,我没有指责,没有惩罚,没有问为什么,没有一开始就说教,而是很平静地跟他聊天,让他说出心里的感觉。他突然就感觉轻松了,长吁一口气。孩子是很讲道理的,他们的“无理取闹”,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想表达又表达不出来,想得到理解却没有得到。而大人总是自以为是地想当然,怎么也猜不透孩子的心思,孩子就会越来越着急,行为就越发不受控制。
孩子常常有这样那样的小情绪,他们有时把情绪装在心里,有时把情绪表达出来。但无一例外,他们最需要的往往不是你的鼓励与安慰,而是你的理解和认可。失败的时候,难受的时候,被人误会的时候,做错事的时候,告诉他,爸爸妈妈也曾失败过,也常常有难受的时候,也会有被人误会和犯错的时候。让他明白,你能理解他的情绪,能接受他的缺点,能等待他的成长。然后你会发现,他突然对你打开了心扉,他很相信你,愿意把心事说给你听,也愿意听从你的建议。 从 "讲道理 "中感受到妈妈的接纳
3岁的奇奇,什么事情都要自己说了算,比如全家看电视到晚上9点,准备关电视,奇奇不肯:“不嘛!不关!”
妈妈洗衣服,打开洗衣机,奇奇就搬个凳子凑过去:“我来开!”
妈妈在厨房做饭,奇奇也会很热心地跑到厨房:“我来帮妈妈洗菜!”
不过,奇奇这横插一杠,哪里是帮忙呀,简直就是越帮越乱嘛!
奇奇妈经常禁不住制止:“不可以,这个不是你动的!”“你快出去,这个你弄不了!”
但是奇奇不甘示弱,妈妈越制止,他越较劲,实在不被允许,他就会大哭大闹。
后来,妈妈发现了奇奇的特点,那就是爱听道理:“宝贝,咱们再看10分钟电视就关好吗?电视也累了,它要睡觉了!”
“宝贝,洗衣机转动时是很危险的,你要离远一点好吗?”
“宝贝,你洗菜容易把衣服弄湿,我们穿上小围裙吧!”
这些道理,奇奇都可以听进耳朵了,显得就乖顺多了。
不过,奇奇妈有所担心:“这孩子这么要求讲道理,不讲道理就不听话。这么执拗的性格,出去与小伙伴打交道怎么办?小伙伴哪里有那么多耐心与他讲道理呀!” 认知孩子“执拗”的行为特点
实际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经常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特点呢!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做过一个儿童实验,结果发现儿童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这里的“自我中心”是指幼儿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认为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经常假定其他人都在分享自己的情感、反应和看法。
所以,奇奇是没有办法站在妈妈的角度上感受到妈妈的想法的,他会认为自己的需要就是妈妈的需要。所以,他经常会表现出“理所应当”的执拗感。
而如果妈妈这个时候很严厉地反对他,他会觉得非常委屈,他的思维无法从“应该”迅速地转换到“不应该”状态。
但是妈妈讲道理,却让孩子的思维能够慢下来,完成一个认识的转换。妈妈讲道理时的语言,相当于在教孩子一个知识,他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掌握生活规则。
所以孩子很多看似捣乱的行为,初衷并非为了捣乱,而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家长只要肯耐心引导,孩子是可以听进去的。但前提是,家长需要用儿童听得懂的道理,尽可能地说出真实的情况,而避免用恐吓、威胁的手段。 妈妈制止说“不可以”的后遗症
对于没有危险,或者在家长控制下,能够避免危险的事物,还是要允许孩子积极尝试。3岁左右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时期,他们在语言学习“你我他”的时候,也在不断地去分清“你我他”,这个过程伴随着他们不断地确定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
而积极地尝试以及父母的允许和肯定,会让孩子产生价值感和自信心:“我可以做到,我能做到!”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1岁半到3岁左右的儿童会努力地完成一项活动,这样做源于内心的一种需求。当孩子的行为被打断,他们的性格就会因此发生变化,做起事情来也会失去目的性和积极性。
同时,蒙台梭利还发现,那些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在其儿童阶段,很少受到干扰。持之以恒的态度可以被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准备。
经常剥夺孩子的尝试机会,危害远远不止剥夺他们成为杰出人物的可能性,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成人经常担心孩子会累着,进而在孩子不需要帮助时去帮他们的话,是会打扰孩子正常心理发展的。很多有精神问题的儿童,都曾受过这样的打扰。
如此看,孩子有时候要执意去做一件事情,常常是生命发展的召唤,家长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去达成,而不是因为缺少耐心去等待孩子完成一件事,干脆自己帮着干了更省劲;或者为了安全而过度保护。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1.校园里留守儿童常见的状况:
1.1 学习状况一般
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观念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1.2 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1.3 道德行为差
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例如:经常说谎,爱说脏话,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学的东西。
1.4 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存在负面影响
有些父母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承担着很大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1.5 留守儿童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与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多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沟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与孩子多年不曾见面,致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面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2.思考及对策:
2.1 建立健全机制,发挥班主任的主角作用
首先,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学文化、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班级里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除此,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
2.2 视留守儿童为亲人,贴近孩子的心灵
班主任要转变自身的观念,不仅要做好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扮演好学生心灵的抚慰者的角色。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期分离,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无法得到及时的宣泄。有的孩子选择了上网和不健康的书籍作为情感的替代品,这样的现象会引发孩子的心理健康大问题。此时,班主任应俯下身子,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有针对性地与他交流,让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打开他的心扉,让学生觉得你值得信任才会跟你说实话,才会接受你的道理。他就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改掉身上不良的行为。同时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爷爷奶奶的照顾很多时候仅仅是满足留守儿童的吃和穿,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方面顾及很少。因此班主任要认真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与其监护人沟通的同时,主动地承担一部分照顾他们生活的责任,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很高兴,他会从心里觉得你是个可亲的老师、朋友,也会回报你优异的表现;班主任应以美丽的言行滋润留守儿童。对本已缺乏亲情的留守儿童,班主任的教育更应是“和风细雨”式的,用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班主任切不可施行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作风。这样学生会越发感到自己不被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越发产生羞愧、自卑、不思进取、逆反等心理,和你的距离只能越来越遥远。。
2.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好,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进行粗暴辱骂和体罚的老师是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尊重学生使学生发挥自身的积极因素,发挥内心的潜能,更能迸发出积极的求知欲,更容易接受教育,克服缺点。“留守儿童”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形成了叛逆、高傲、争强好胜的心理,在与其他同学相处时,容易发生争吵,这时,我们先不要批评他,先尊重他的感受,等他平静下来后,再和他讲道理,让他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这样他更容易接受。
2.4 要取得他们的信任
信任是沟通的纽带,只要教师对学生真诚相待,必然会获得学生的信任,当学生在心理感到你是他可以信赖的人后,他就会打开心扉,向你吐露心声,我们就容易知道学生所思所想。“留守儿童”一般比较孤僻,不擅长与人交流,别人难以取得他的信任,教师要诚心地和他沟通,用真诚的钥匙打开他的心扉。
2.5 定期与家长沟通
与家长建立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有数十次的家访和每学期的家长会,让教师与留守家乡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了很好的沟通,对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了如指掌。在同这些老人的相处中,教师有意地提高他们监管孩子的能力和责任心。让这些长辈在感知孩子的同时来感知教育,教师要有意识的和家长交流如何教育孩子,不溺爱孩子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一点,同时,教师要及时的把学生情况反馈家长,以便做到家长与教师的互动工作。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的问题,这需要社会、学校的共同帮助,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关注和温暖的师爱,需要教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让我们用无私的爱弥补他们在情感方面的空虚,为他们撑起一片晴天,为他们的身心健康,给一份关心,多一点细心。
参考文献
[1] 李雯婷,《基于隔代教育对其的影响》载《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月第10期
在商业领域,花钱不怕,关键是投资回报率和成本控制。在专卖店营业中,有些花钱不多的小项目倒是能考虑考虑,例如,在建立顾客正面感觉,或是对接顾客需求的前提下,店里主动给进店的顾客提供一些免费的小服务。这比单纯的打招呼,更能有效的建立起与顾客的关系,争取顾客的好感。这就类似于饭店给等待的顾客免费提供茶水和小点心,安抚等待的顾客是一个道理。
以下有些小型的免费服务项目,可供专卖店店主参考选择的:
1、眼镜清洗
在天冷的时候,戴眼镜的顾客在进店时,由于温差的关系,眼镜上会有雾气。这时,店员可主动给顾客递送一次性的眼镜擦布,方便顾客擦拭眼镜。或者,可在店里添置一台超声波眼镜清洗机,看到顾客所带的眼镜有污渍时,店员可主动提出替顾客清洗眼镜,一分钟的事,交还一副清亮的眼镜给顾客。
2、大镜子
在店里设置一块长条的全身镜,顾客进店时,可顺便照照镜子,顺手整理下着装什么的。同时,设置镜子,还有一个目的考虑,当人在照镜子的时候,大脑会记性脑补,进行图像修正,也就是说,当人照镜子的时候,镜子里的影像比真人更好看些。那么,顾客的心情也会好一点,也会注意在店里的举止谈吐,有利于和店员的沟通。
3、马甲袋
注意观察进店顾客手里拎着的东西,若是东西过重,或是东西太多,或是原有塑料袋破旧裂口时,主动提出给顾客换个新的、更结实的塑料袋。
4、水杯
给顾客倒杯水是基本的服务范畴之一,但是这个杯子也得讲究讲究,店里一般用的杯子多是一次性的纸杯和普通塑料杯,现在讲究些的顾客看到是这种杯子,直接就不要水了。为在细节上提供服务品质,可考虑更换质量更好的航空杯。
5、糖果
当顾客有随行的小孩时,主动给孩子拿块糖果,直接拉近与顾客的关系,也容易就孩子找到一些开场话题。另外一点考虑,糖果也是稳定剂,可以让孩子稍微安稳一会,不然孩子哭闹着要走,店员再多的话术也就没法施展了。那么,究竟选择什么糖果呢?按笔者自己的实际经验,雀巢单条包装的威化饼干最合适,品牌好、接受度高。
6、厕所
当顾客询问是否有洗手间时,若店里有洗手间,可提供顾客借用;若没有,也应该及时告诉顾客附近的洗手间所在地。
7、逛街地图
店员应熟悉附近的商圈情况,当顾客询问到本商圈内的其他商家信息,或是采购计划时,应可以及时告知顾客相关信息,最好可给顾客绘制一个简单的地图。
8、手机充电
据说用苹果手机的男人都是好男人,因为要每天回家充电。大屏幕智能手机用起来是好,但耗电也是个问题,店里可考虑购置底座型充电器,放在收银台上,用文字标注的形式,提醒顾客可在此免费充电,并准备一套多种型号的充电接口,方便顾客的各类手机的临时充电。
9、称重器
找个小角落,放置一个电子地秤,对于一些关注自己体重的顾客来说,看到有秤,都要秤一下。这里有个小建议,为取悦顾客,可考虑把秤的显示递减10%。
10、擦鞋机
小型的自动擦鞋机,为顾客提供免费的擦鞋服务,或是准备些一次性的单片装擦鞋布,看到顾客的鞋有点脏时,主动拿一片出来送给顾客。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339-01
家长会在幼儿园已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了,它即可以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又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在家的情况和性格特点。成功的家长会有助于在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一种“理解、信任、目标一致”的合作关系。但是,如何开好家长会呢?如何让家长在家长会上能信服老师、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忠告、并且毫无怨言的配合老师的工作,成为自己的合作伙伴,这还需要教师掌握许多的技巧。下面就如何开好家长会,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教师要重视家长会,摆正态度
在开家长会之前,教师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把要给家长介绍或者说明的事项列出详细的提纲来,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如欢迎词、会议内容、教学回顾、班级情况介绍、新保教计划和保教思路、班级和幼儿的问题点评、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等。
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出详细的过程来,这样,教师就不会由于其他原因而丢掉某些重要事项而耽误正常工作。
2 教师要有自信
教师的每一个动作、表情、体态,都会极大的影响家长的对教师的看法。如果教师在家长面前表现出紧张、犹豫、说话吞吞吐吐、手指发抖等现象,首先家长就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产生怀疑。当然,要站在那么多家长面前说话,谁都会紧张,这就需要教师有处理的小技巧了,可以在开家长会之前和家长随便聊一些题外的话,拉拉家常、开开玩笑等,或者可以直接告诉家长自己的紧张心理,这样,即便在开会中间出现什么,家长也不会对你产生别的想法,会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你所讲的事情上。
3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态仪表和说话的语气
(1)家长对教师的第一印像是建立在外形上的,所以端庄大方的着装会让家长产生信任感。
(2)语言要亲切、幽默,有趣,有活力切赋予变化。话语亲切,表现出你和他们一样是一个普通人,这样就可以缩短你和家长的心理距离;语言要有活力,即表现出你的信心和热情、以及对自己责任的自豪。因为你的态度是很重要的,这可以让家长知道他们的孩子是在一个负责任的好老师的班级里。
(3)幽默可以让你和家长都轻松一点,活跃气氛,但开玩笑要适度,讲话时还要注意不时变化语调、语速、音高,停顿和频率,还要注意千万不要照本宣读,这样会使家长感到你的真诚不够,信心不足,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你还可以把称呼家长的名字穿插于谈话之中,尽量先记住他们的名字,先喊一部分家长的名字,再逐渐扩展开,使家长感到你对他们很熟悉。
(4)语言是心灵的窗户,是一个人综合修养的反映。我们身为人民教师,在与家长谈话时也应该为人师表,得体的称呼、随和的语气、真诚的态度、诚恳的语言,就会使对方有一种亲切感、相知感,这样不但会缩短双方间的心理距离,而且还会建立起感情,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尊敬,形成和谐的沟通氛围。
4 教师要注意交流技巧
在多次的家长会中,我发现,家长最感兴趣的话题还是听见教师评价自己的孩子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讲究策略,不能直接说出孩子的不足和缺点,我们一定要把孩子介绍得详细,并加以分析。比如,要细致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说明我们教师以后将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怎样的教育,同时还要帮家长想办法、出注意、怎样与教师配合、怎样让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而且对孩子的缺点不要讲的太多,应该给家长一种感觉:孩子每天在进步。只有这样家长才会欢迎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建议,愉快的与老师合作,对孩子的优缺点也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同时我们还要把握好时机,采取“避逆取顺”的策略,用变换语言或者变换角度的方法来叙述幼儿的优缺点,因为同一件事,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描述,为了使家长乐意接受,我们就可以尽量从人们易于接受的角度来描述,尽量避免那种容易引起人们反感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