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0:07: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贫血的护理诊断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1岁,因诊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4w,发热1d,于6月16日入院,诊断符合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1],神志清楚,精神差,贫血貌,血常规示:WBC0.9×109/L.Hb59g/L,PLT2×109/L,入院前反复高热,高达39.3℃,入院后予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止血,输注红细胞悬液纠正贫血,血小板对症,同时还有其他如偏正光照射Bid,全脑征观察Q8h,卧床休息,6月21日最高体温39℃,6月23日行血常规示:WBC0.6×109/L,Hb62g/L,PLT7×109/L.6月24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加伏立康唑抗感染,体温较前好转(37℃),6月28再次发热,最高体温39.3℃,诉肛周疼痛,考虑肛周脓肿(6月29日确诊肛周脓肿),给予消炎止痛膏外敷,强力碘兑水清洁肛周,经过治疗和护理,现7月2日体温下降正常,肛周疼痛好转,肛周脓肿处破皮,引流通畅、周围皮肤未见发红。
2 护理
2.1疼痛的护理 患者在肛周脓肿[2]初期,随着感染的加重,越来越厉害,往往坐立不安,不能平卧,护士协助采取合适的,以俯卧,侧卧为主,床头抬高15~30°以减轻腹压,减轻疼痛。
2.2肛周的护理 每日检查肛周皮肤黏膜变化,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选用0.2%强力碘兑水以1:20的比例清洁肛周,坐浴时须有人陪伴,防跌倒[3],加用消炎止痛膏局部外敷止痛,月经期加强护理,勤换内裤,勤清洗会阴,避免会感染。注意肛周患处引流通畅,加强观察,及时处理。
2.3发热的护理 患者体温高达39.3°,反复发热,抽血培养,根据培养结果积极对症治疗抗感染,给予温水擦浴,冰袋物理降温,嘱多饮水,密切监测体温变化,病室开窗通风,嘱保持衣物清洁干燥,每天用84消毒液消毒液擦试床旁桌,床旁椅,及床栏,减少人员的探视,医务人员戴口罩帽子,为病员操作前消毒液泡手。
2.4预防出血的护理 保持床单元平整,定期洗澡,擦洗时要用刺激性小的肥皂,轻擦不可用力,勤剪指甲,尽量避免人为创伤,减少穿刺次数,满足条件时,使用PICC置管,为患者减轻穿刺的痛苦,由于本病的原因严防颅内出血,严格观察全脑征,因为SAA主要死亡原因是颅内出血和感染,观察病员主诉有无头痛,呕吐,精神不齐等症状;保持室内湿度50%~60%,防止鼻黏膜干燥而增加出血的机会,观察粘膜有无出血点及出血的症状,面色,睑结膜,甲床颜色;休息PLT小于50×109/L减少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大便的通畅,不可过于用力。
2.5饮食的护理 饮食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的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多食润肠食物如蜂蜜、香、蕉梨等保持大便通畅,患者由于自身疾病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瘦肉,蛋类,乳类,排骨汤,生血止血的有大枣银耳汤,桂圆,核桃等。
2.6口腔的护理 重型再障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口腔自洁作用减弱,口腔寄生的正常菌群大量繁殖,中性粒细胞减少,因此,减少口腔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尤为重要,专业的护士为其每天用益口进行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溃疡,嘱用软毛牙刷刷牙,刷牙动作要轻,血小板低避免出血。
2.7预防压疮的护理 根据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病员身体虚弱,进食少,每2h翻身,使用泡沫敷料减压,操作时避免脱,拉,拽患者,讲解压疮发生的危害及预防压疮的健康知识,预防压疮的发生,为病员减少经济负担和减轻身体的痛苦。
2.8心理护理 重型再障合并肛周脓肿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悲观,恐惧等负性情绪,由于患者抵抗力下降,精神负担重,护士应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并予有效的心理疏导,认真坦诚的回答患者询问并介绍治疗成功的病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治疗和操作时,保护患者的隐私,予以遮蔽,拉好床帘或使用屏风。争取家人,亲友跟社会的支持帮助,减少孤独感,增强康复的信心。
3 结论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肛周脓肿患者抵抗力低,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感染和出血为主要的死亡原因,而肛周脓肿是脓肿最常见的原因是肛瘘。肛瘘是肛管皮肤外口与齿线附近或直肠壁内口相通的瘘性管道,形成肛瘘前都有肿痛病史。肛瘘流脓呈间歇性发作,流脓前肿痛,流脓后肿痛缓解。肛周脓肿的症状是先感到周围出现了一个小硬块或肿块,继而疼痛加剧、红肿发热、坠胀不适、坐卧不宁、夜不能眠、大便秘结、排尿不畅成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并随之出现全身不适、精神疲惫乏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我们给予强力碘与温水以1:20的比例教患者坐浴,给予消炎止痛膏外敷,患者目前的状况,肛周疼痛好转,肛周脓肿处破皮,引流通畅、周围皮肤未见发红。病员精神状况良好,我们得到病员及家属的信任,患者依然是抗感染,这个病例告诉我们护理的重要性,所以做好每个环节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1一般资料164例非失血性贫血患者,其中男96例,女68例;年龄9~69岁,平均年龄(38.5±10.15)岁;60岁21例;轻型4例,中型26例,重型76例,危重型58例。
1.2非失血性贫血发生的临床特点①各时间段发生贫血情况:出现于发热期4例,低血压休克期3例,少尿期79例,多尿期77例和恢复期1例。②与血小板(PLT)的关系:PLT低者发生率高。③与体温的关系:体温>40℃ 134例,39~40℃ 28例,
2治疗
1)积极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如早期应用病毒唑、抗休克、血透、防治DIC、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2)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如出现感染、急性左心衰、肺水肿、肝损害、心肌损害及脑水肿等及时治疗。
3)增进消化功能,如加用泰美尼克、多酶片、乳酶
生等。
4)加强营养,补充叶酸、铁剂。
5)如超过3个月仍有贫血及肾功能异常者,可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病情严重者可输血。
3护理
3.1一般护理以卧床休息为主,轻度贫血者如无其他器官严重受损可适当活动,重症患者由于脑组织内缺氧,常有头痛、头晕,易于晕倒,更应强调卧床休息,贫血发生快时要绝对卧床休息。
3.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由于多并有肾功能损害,应根据病情给予适量蛋白饮食如:瘦肉、鸡蛋、牛奶等饮食以区别于其他类型贫血病人的给予动物肝、肾等。
3.3发热的护理观察热型特点、脉搏变化。发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用温水擦浴,不宜用酒精擦浴,以免加重出血;饮食应以流食为主。
3.4休克期及肾衰期护理休克时按休克一般常规护理,为病人保温,吸氧,给药要及时准确,有条不紊;严格记录液体出入量,扩容要适度,一旦扩容达标,应立即将液体入量减至最低;指导病人用有刻度的容器,每次排尿后准确记录尿量。
3.5预防感染严格消毒隔离,尽量安排病人住单人病室,1∶200洗消灵擦地3次/d,紫外线消毒3次/d;定期监测外周血象,严密观察感染症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禁止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3.6预防出血的护理各种注射适当延长按压时间(5~10 min),根据贫血程度设定生命体征测量次数;注意神志及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加强口腔及鼻腔的护理,观察口腔及鼻黏膜变化,勿用手抠挖。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35-01
急性溶血性贫血为血管内溶血,起病急骤,寒战、高热、头痛、呕吐、迅速出现面色苍白、黄疸、血红蛋白尿。严重者血压降低,昏迷及肾功能不全,危及患儿生命[1]。我科自2007年1月~2011年8月共收治重症急性溶血性贫血1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9例中,男16例,女3例,年龄42天~12岁。重度贫血12例,中度贫血7例,昏迷9例,肾功能不全10例。因吃蚕豆后发病9例,用安乃近后发病3例,服用磺胺类药物后发病5例,乳母食用蚕豆后致乳儿发病1例,食用毒覃后发病1例。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保持环境安静,室内空气清新、流通,绝对卧床,保证患儿得到充分的休息。停止食用蚕豆等,保证充足水份摄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婴儿以母乳喂养为主,哺乳后可喂少许白开水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较大的幼儿及儿童要督促漱口,预防因高热而引起口腔溃疡。
2.2 降温护理 物理降温比较安全有效,如温水浴、头部冷湿敷或冰枕、冰冻输液、冰水灌肠等,体温降至中、低热时即撤去冰袋,防止体温骤降而引起寒战、肢体厥冷等虚脱现象。
采取降温措施的同时,经常观察患儿体温、呼吸、血压、心率及面色等情况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采取相应的抢救和护理措施。
2.3 给氧 给予患儿低流量氧吸入,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及时改善机体缺氧状态。给氧的同时经常观察患儿的唇色、呼吸频率和幅度,一旦缺氧情况改善,及时调整流量或停止氧气吸入。
2.4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根据需要补充足量液体,以改善有效循环血量,促进利尿,同时也可达到消除黄疸的目的。输液过程中经常巡视观察患儿,注意输液速度不要过快,以免引起肺水肿和心力衰竭。及时少量多次输注洗涤的红细胞悬液可纠正贫血,增加携氧能力。改善血液循环动力。输血前由两人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时注意血量和速度,滴速不宜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而出现心衰。注意无菌操作,严密观察输血过程,注意有无输血反应等。
2.5 监测生命体征 重度溶血患儿病情危重,变化迅速,入院后及时行心电监护,加强巡视,注意生命体征、意识状态、面唇色样、肢端温度、大小便形状、颜色、气味和量。如尿色呈浓茶样或酱油样,表明溶血在继续。如尿色逐渐转为淡黄色,表明溶血已得到控制,病情逐渐好转。
2.6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家长缺乏对本病的了解,多较为焦虑和紧张。告知患儿及家长本病有自限性,预后良好,去除病因非常重要。加强对溶血性贫血知识的宣传教育,消除家长的紧张情绪,使家属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7 预防措施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各项操作时穿好工作服及鞋、帽并戴口罩、洗手,预防交叉感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衰等。避免食蚕豆或与蚕豆花粉接触,禁用可诱发溶血性贫血的已知药物。指导患儿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同时给予适量的维生素C、叶酸等预防继发感染。
3 讨论
溶血性贫血是指由于红细胞的寿命缩短(<15~20天),破坏增加,骨髓造血增强但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的损耗所致的一组贫血。正常成人的黄髓较多,故造血代偿功能大。小儿在5~7岁之前,其骨髓几乎全为红髓,造血代偿功能差,当造血的需要增加时,其代偿功能主要依靠髓外造血。因此,当小儿患溶血性贫血时,其程度常较成人为重[2]。
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复杂,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溶血性贫血患儿机体抵抗力低,易并发感染、发热,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组织器官缺氧,而且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3]。本文19例重症急性溶血性贫血患儿经重视一般护理常规,加强临床对症护理和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均治愈出院。提示及早诊断,采取积极的抢救治疗,配合精心的观察及护理和必要的预防措施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妊娠贫血对胎儿和妊娠妇影响巨大,不利于优生优育,也给分娩带来一些风险。过去我院发现妊娠妇贫血都是按轻中重度贫血程度进行经验护理,现在都是按MCV,RDW在贫血分类上进行病因分类,针对贫血原因进行随访护理,使很多妊娠妇贫血得到纠正,现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5例妊娠 贫血者是妊娠2月以上,2012年1月~2014年6月来医院自愿检查,17~41岁,26.43±11.25岁,运用红细胞MCV,RDW在贫血分类上进行病因分类,看是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即为缺铁性贫血,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即为巨幼贫,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为溶血性贫血、再障MDS等复杂性贫血,针对贫血原因进行随访护理。同时对同期90例妊娠贫血者,18~43岁,27.51±10.68岁,按过去的轻中重度贫血程度进行经验护理
1.2所有妊娠贫血妇都是抽2ml静脉血用EDTA-K2抗凝,经检验科用希森美康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色素HB小于110G/L,
1.3所有娠贫血妇都是登记信息入册,了解贫血的类型,并按贫血原因归类吃不同的药,进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对症护理注意合理饮食休息,电话随访,定期复查血常规评定贫血的纠正情况直至分娩。
1.4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计算机软件包进行分析。以P
2结果
2.1 135例妊娠贫血运用红细胞MCV,RDW在贫血分类上进行病因分类,看是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即为缺铁性贫血有88例,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即为巨幼贫有42例,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为溶血性贫血2例、再障1例等复杂性贫血。对同期90例妊娠贫血者按过去的轻中重度贫血程度进行经验护理纠正贫血41例,未纠正贫血49例,两法有极显著差异
2.2 135例妊娠贫血病因的随访护理效果比较见表1。
3讨论
在治疗妊娠贫血时, 不管患者还是医生护士, 都应高度重视病因治疗[1],彻底治愈贫血、防止复发。根据MCV、RDW两项指标的变化,可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增大,急性溶血性贫血等。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RDW均增大,如巨幼细胞性贫血[2]。本资料示按MCV,RDW在贫血分类上进行病因分类,针对贫血原因进行随访护理,较过去的按轻中重度贫血程度进行经验护理有较好的护理效果。而贫血的病因好多只要做一个血细胞常规检查就能确定[3]。
病因确定为缺铁性贫血,护理:让患者了解铁缺乏是引起贫血的原因,饮食可补充部分铁元素.故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质食品。含铁多的食物如肝、瘦肉、豆类、紫菜、木耳、海带等,动物食品含的铁更易被吸收。长期不吃肉食的习惯,可引起缺铁致贫血,指导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不挑食是重要的;食用鱼、肉类及富含维生素C食品,有利于铁的吸收。注意餐后即刻饮浓茶会影响铁的吸收,由于茶叶中含鞣酸与铁结合形成不易吸收的物质,饮茶在餐后2h较合适。此外,补充铁剂的同时需要给予蛋白质,若蛋白质缺乏,也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4]。 药物护理让患者了解口服铁剂易引起胃肠道反应,故应饭后服用,从小剂量开始,若仍有不适可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以便调整药量或更换制剂;若病因确定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护理要求妊娠妇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调习惯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若治疗无效要叫贫血妊娠妇及时来进一步检查是否为其它复杂的贫血类型,以免耽误治疗。
参考文献:
[1]赵有芳,余涛,黎先丽,等.4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01).
1.1 一般资料:1988~1996年我科收治了外院误诊平均半年之久的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25例,均表现为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贫血,男19例,女6例,平均年龄35.4岁,其中16例原籍均在外地,9例为北京市民及河北籍农民,病程2~9个月不等。在外院分别被误诊为克隆氏病、肠结核、胃肠道肿瘤、慢性肠炎、慢性胃炎和肝炎等。主要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腹泻,患者一般情况极差,明显衰弱,18例卧床不起,5例恶液质。本组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全消化道造影及骨髓检查最后诊断为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合并营养性巨细胞贫血。25例患者均经叶酸及Vit B12及平衡膳食等治疗,全部成功治愈,患者体重均增加10~20kg。
1.2 典型病例;患者,男,24岁,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伴消瘦6个月入院。外院曾按胃炎、肠炎治疗无效,后给予抗结核治疗1个多月,因病情继续恶化转入我院。查体:体重48kg,恶液质,贫血貌,舌光质红无苔,皮肤粗糙,RBC4.1X1012/L,Hb95g/L,血浆白蛋白3.0g,球蛋白1.7g,周围血象红细胞大小不等,大便苏丹III染色阳性。腹部平片:中腹及右腹部有数个气液平面,结肠脾区积气,符合小肠不全梗阻。小肠低张造影:小肠明显积气,并有少许液平面,亦符合小肠不全梗阻。胃镜检查:肠黏膜下血管显露,病理检查示轻度炎症,小凹延长,部分呈状。肠镜病理为黏膜轻度腺体增生及轻度炎症。骨髓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遂诊断为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给予静脉高营养,叶酸10mg口服3次/d,VitB12100mg肌内注射1次/d,2周后复查腹部平片小肠气液平面消失,患者精神及食欲明显改善,4周后复查Hb123g/L,体重增加13kg,痊愈出院。
2 病因分析
导致吸收不良综合征巨幼细胞贫血的原因很多,目前认为主要与以下两种因素有关:①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营养需求量增加。本组16例为外地青年因不习惯当地的饮食习惯,造成营养不足而发生此病。此外,偏食或口腔疾病患者也可因摄入不足而导致营养不良。上述情况若不能及时诊治而进入恶性循环,可使患者很快进入极度衰弱状态,个别患者甚至出现恶液质。②原发吸收不良综合征(非热带Sprue)。患者对含有麦胶的食物特别敏感,在我国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地区易显露症状,发病率也较高。大麦,小麦,黑麦和燕麦中有一种可溶于乙醇的蛋白(即麦素,Glidin),可能为本病的致病因素。本组部分患者表现为不明显的腹泻,可能与不习惯北方地区的饮食或对当地的某种食物过敏有关。
3 护理措施
3.1 加强病情观察:定期测量体重(1次/周),以利于及时反馈医师的治疗效果。
3.2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协助医师和营养师制定合理的平衡膳食,并指导患者正确进餐,以避免消化道负担加重;对可疑麦胶过敏者尽量选用无麦胶的食品,如米粉等;对恶心,厌食及体质较差者给予全流或半流质食品,少量多餐,根据进食后的反映随时调整食物的数量和品种;以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无刺激性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腹泻发作期间,脂肪量低于40g/d,保持食物清、淡、稀、烂、逐渐增加蔬菜泥,
肉沫和稀粥等。
3.3 静脉高营养的护理:卧床不起和恶液质患者,治疗初期只能靠静脉补充营养物质,这种状态一般需持续1~2周,目前多采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每天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为了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采用了以下措施来保证整个疗程的顺利进行;①穿刺前向患者和家属说明静脉留置针的意义和注意事项,以取得他们的配合;②选择中粗静脉,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③输入脂肪乳和17种氨基酸时可以并联,而17中氨基酸和10%葡萄糖液可以串联,这两种输液方式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4 心理护理:本组患者误诊误治时间较长,病情较重,大多有焦虑感,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尤其是5例出现恶液质的患者表现出表情冷淡、易怒、甚至有轻生的念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①与患者家属一起制定护理计划,使患者和家属都熟悉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的顾虑,激发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协助医师给患者做各种检查,以尽快明确诊断,尽早开始治疗。③病情较重者做好基础护理,做各种特殊检查前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和操作过程,消除患者的恐惧感。④护士和患者对交谈,了解患者想法,尽量满足其要求。⑤技术操作动作轻柔,说话和气,使患者感到医务人员可以信赖。
3.5 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此类患者机体抵抗力很低,因此预防感染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特别注意:①严格无菌操作。②病室内紫外线照射2次/d,桌子,地面用1%金星消毒液擦洗。③2次/d进行口腔护理;④加强皮肤护理,恶液质患者应用多功能气垫床,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每天擦身更衣,保持床单清洁。⑤加强肢体功能的锻炼,卧床期间,协助患者肢体被动活动2次/d,30min/次。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因患癌症心情低落,经济上又有困难,担心手术效果不好,既对生命眷念,也有对死亡的恐惧,甚至想放弃治疗,以免再增加肉体的痛苦与经济的沉重负担[1]。医务人员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向病人讲述治疗该病的有关知识,争取病人主动配合治疗。
2.1.2 专科护理术前三天口服肠道抗生素,做好肠道准备,术前一天禁食、水,口服泻剂,术晨清洁灌肠,密切观察大便颜色、性质、量的变化,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2.2术后护理
2.2.1 各种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
保持导尿管通畅,观察尿量、尿色;保持胃肠减压通畅,有利于肠蠕动早日恢复,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可了解腹腔出血情况。
2.2.2患者因年龄大,术后应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告知患者及早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与肠梗阻发生。
2.2.3 饮食护理 进食少渣、半流食,少量多餐,忌暴饮暴食。
2.2.4 出院指导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物宜柔软、宜消化、富营养;少量多餐,忌暴饮暴食,并且保持大便通畅,教会患者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颜色等,术后进行适当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如出现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应及时就诊,择期化疗。
3 讨论
因病人结肠肿物时间较长与胃底粘连,病变侵犯到胃底、壁全层,造成结肠―胃瘘,病人进食后大部分食物直接进入横结肠,未经小肠吸收,故这是造成病人营养不良性贫血的原因。病人腹泻是由于不消化的食物直接进入结肠所致。结肠―胃瘘并不多见,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格外重要,因病人反复腹泻,应注意观察有无营养不良、脱水、休克等,协助医生及早明确诊断,同时也给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使我们不仅要仔细观察病人,还要掌握内外科及其它学科的一些基本知识,成为将多学科综合知识集于一身的护理人才,才能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真正准确,及时地满足病人需求[2]。
参考文献
贫血是妊娠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缺铁性贫血为主,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则较为少见。临床认为,妊娠期贫血多与孕妇营养状态、细菌或原虫感染、遗传异常等因素有关,由如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因此提高对妊娠期合并贫血的重视,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意义[1]。我院通过对140例孕妇妊娠期合并贫血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40例妊娠期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患者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9.5±5.7)岁,患者孕周为12-40周,平均孕妇周为(27.5±10.1)周。选择同期收治的140例妊娠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方面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贫血诊断标准,血红蛋白(Hb)
血液病,根据张之南《血液病学》中的诊断标准。
血小板减少,轻度:75×109/L;中度,74-50×109/L;重度,49-2.5×109/L;极重度
1.3 方法 检测患者Hb及血清铁蛋白,检验是否有血液性疾病。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
2 结 果
对观察组患者贫血原因进行分析,本组患者全部为血液系统疾病引发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占比较高,共计78例,占比55.7%,其次为巨幼细胞贫血,为39例,占比27.9%,再生障碍性贫血,共计14例,占比10.0%,血小板减少及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分别为3例、2例,分别占比2.9%,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为1例,占比0.7%,详见表1。
3 讨 论
妊娠是胚胎与胎儿在母体发育成长的过程。贫血是妊娠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随着孕周的增加,贫血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目前在发达国家发生率为10%-20%,我国为20%-60%。
临床认为,有血液性疾病患者更易引起贫血,本组通过对14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患者患有妊娠期合并贫血因素中,缺铁性贫血占比较高,占半数以上。研究指出,缺铁性贫血孕妇细胞体积均明显下降,其原因主要为妊娠期时,胎儿及孕妇所需铁量均取决于孕妇对铁的摄入,如孕妇营养不均衡,铁摄入不足,且孕晚期胎儿不仅需铁量来满足自身需求,且需更多铁储存于体内以供出生后消耗,这样易导致孕妇,尤其是孕晚期孕妇对铁的需求增加,如供不应求,易造成缺铁性贫血[2]。通过给予一定剂量铁元素本症状得到有效纠正。叶酸、维生素B12的缺乏也易造成患者贫血症状,孕期是胎儿、胎盘及脐带生长发育,也是妊娠期雌激素增高,嘌呤代谢加快,促使叶酸、维生素B12利用增加,因此孕中期患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的需求增加,如摄入不足,极易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在妊娠中晚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3]。
本组研究发现,妊娠期合并贫血更易引起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等症状,对孕妇而言,易引起妊高征、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等症状。母体贫血,胎盘供氧不足,易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低体重儿、早产儿增加;新生儿发病率、死亡率增高,胎死宫内发生率增加;临床易出现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增多,易造成死胎;胎儿、新生儿缺乏叶酸易引起先天性神经管畸形等症状。再生障碍性贫血易造成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巨幼细胞贫血是造成流产、胎盘早剥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发妊高征的重要原因[4];重度缺铁性贫血易引起心肌缺氧,严重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血小板减少是血小板质与量发生异常,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出血等,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对孕妇及围生儿影响不大,但需密切观察[5]。
总之,妊娠期患者如发现合并贫血,应行常规检查病因,对症治疗,及早进行干预,采取措施有效纠正贫血症状,以降低贫血对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给药的同时,要进行合理的循证医学治疗,做到有章循,避免过量补充铁剂引起危害;同时加强对孕妇进行宣教,提高认识,提高用药的依从性,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提高优生优育率。
参考文献
[1] 陈美,张银萍.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产妇分娩期的预见性护理[J].全科护理,2012(2):122-123.
[2] 张金花,尹西燕.妊娠合并贫血321例妊娠分娩结局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19):3657-365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在我科进行治疗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为1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83例,其中男为25例,女为58例;年龄在13-46岁间,平均年龄在27.6±2.8岁间。观察组为83例,其中男为32例,女为51例;年龄在10-54岁间,平均年龄在30.4±2.4岁间。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易倦、头晕、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口腔炎、舌炎等临床症状,均符合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严重心、肝、肾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
1.2.2.1 心理护理
缺铁性贫血患者因缺血缺氧引起活动无耐力,自觉工作能力下降,易出现激动、烦躁和郁闷的心理。在治疗期间我们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要点和护理重点,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2.2.2 饮食护理
缺铁性贫血患者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铁丰富的食物,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每日以80克左右为宜【4】;维生素C有利于铁的吸收,B族维生素可以防治贫血,含铁食物食物中的铁有两种来源,即肉类中的血红蛋白铁和蔬菜中的离子铁,荤素搭配可提高铁的吸收率;忌饮浓茶和咖啡。
1.2.2.3 药物护理
患者在服用铁剂时,为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应在饭后服药;服用铁剂的患者禁忌饮用浓茶;避免与牛奶同服,影响铁的吸收;静脉注射铁剂时应避免药液外渗,肌肉注射时应采取深部注射,利于吸收。
1.2.2.4 健康教育
定期定时开展缺铁性贫血的健康讲座;对于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品;对于青少年和成人要提倡科学健康饮食,强化平衡饮食的重要性;告知患者用药一周左右网织红细胞上升,两周血红蛋白升高,1至2个月恢复正常,为补足体内贮存铁,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服铁剂3-6个月【5】。
1.3 观察项目 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1.4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和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观察组 83 66(79.5) 15(18.1) 2(2.4) 81(97.6)
对照组 83 45(54.2) 20(24.1) 18(21.7) 65(78.3)
X? 3.234 3.245 3.239 3.304
P值 P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8%,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79.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例) 基本满意(例) 不满意(例) 总满意度(%)
观察组 83 71(85.5) 11(13.3) 1(1.2) 82(98.8)
对照组 83 47(56.6) 19(22.9) 17(20.5) 66(79.5)
X? 0.344 0.372 0.365 0.386
【关键词】妊娠合并贫血;血清铁;叶酸;并发症;护理
Gestational serum iron, folic acid deficiency analysis and nursing
Xu Fen
【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of pregnancy anemia serum iron, folic acid
value of the relationship, the basis for clinical care. Methods A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in March 2008 ~ September 2009between the delivery of 100 pregnant women with anemia in pregnantwomen and 165 normal pregnant women clinical serum iron, folic acidvalue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1) normal pregnant women and pregnant women are anemic during pregnancy reduce the presence of serum iron, and folic acid values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2) the high 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pregnant women with anemia. Conclusion of anemia during pregnancy and nursing women take a closer look,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inatal and improve pregnancy outcom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s】pregnancy anemia; serum iron; folic acid; complications; care
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一种合并症、由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且血浆的增加多于红细胞的增加,致使血液稀释,发生率为10%~20%,妊娠后铁和叶酸的需要量增加,孕妇易出现铁、叶酸缺乏,尤其是妊娠晚期。若能及时防治,采取针对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可大大地提高围产质量,改善妊娠结局。本文对我院2008年3月~2009年9月分娩的100例妊娠合并贫血孕妇进行血请铁、叶酸测定,并与165例正常孕妇进行对照分析,了解孕妇铁和叶酸缺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3月~2009年9月分娩除妊娠合并贫血外,无其他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的100例作为贫血组,同时选择165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2~40岁,孕周37~40周。在年龄、孕周上无统计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由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其中血浆量的增加多于红细胞数目的增加,因此血液出现稀释。孕妇贫血的诊断标准[1]较非孕妇低,当红细胞计数<350万/mm3,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压积<0.30,即可诊断。 血清铁缺乏<750μg/L。血清叶酸正常值>0.3ng/L。
1.3 检测方法 采用自动血球计算器测孕妇血常规。采用美国Perkin Elmer提供的AAnalyst-300火焰法测血清铁。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测血清叶酸。
1.4 统计处理 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从表1中所见,正常孕妇与妊娠合并贫血孕妇血清铁缺乏发生率为84.21%及84.81%,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清叶酸正常发生率95.57%及92.63%,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感染发生率为12.03%及28.42%,两者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
表1 两 组 血 清 铁 、 叶 酸 及 感 染 发 生 的 对 比
例数 血清铁缺乏 叶酸正常 感染发生
(μg/L) (ng/L) (例)
贫血组 100 82 89 30
对照组 165 134 153 22
x2 0.016 0.98 10.62
p >0.05 >0.05
3 讨论
妊娠合并贫血属高危妊娠范畴,孕期最普遍的贫血是缺铁性贫血,占妊娠期贫血的95%[2]。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它参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触酶的合成,对机体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妊娠期血容量增加约1300ml,以每ml血液含铁0.5mg计算,则因血容量增加而需铁约650mg,因胎儿生长及胎盘发育需铁约350mg,扣除无月经来潮,每次月经失血40ml,孕期可积存铁200mg,故孕期需铁约800mg,每日饮食中含铁10~15mg,吸收利用率为10%,约1~1.5mg,而此时孕妇每日需铁4mg。妊娠后半期,虽然铁的吸收率可达40%,但仍不能满足需要,致使孕妇最易患缺铁性贫血。故我院门诊围产保健中对孕妇补铁宣传的好,大多数孕妇均行补铁治疗,但需注意铁剂的量的增加。
妊娠对叶酸的需要量是非孕期的3-6倍[3]。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导致红细胞核发育停滞,细胞浆中核糖核酸因不能转变成脱氧核糖核酸而大量聚积,故细胞增大,形成巨幼红细胞,因其寿命较正常红细胞短,过早死亡而发生贫血。妊娠后由于对叶酸的需要量增加,需增加到300~400μg,多胎妊娠时需要量更多。其次吸收减少,妊娠期孕妇胃酸分泌减少、肠蠕动减弱亦影响叶酸吸收。若新鲜蔬菜及动物蛋白摄入不足者,更易缺乏。另外,肾小管再吸收减少,使得叶酸在尿中排泄增加,若并发感染或其他妊娠合并症,叶酸损失更多。妊娠期若患萎缩性胃炎,小肠吸收不良症候群,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则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引起维生素B12的缺乏,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的缺乏可使孕妇尤其中、晚期孕妇患有巨幼细胞性贫血,而缺乏维生素B12还可影响到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4],种种因素使孕妇发生营养性叶酸缺乏的危险最大。因此孕前以及孕后三个月必须补充小剂量叶酸。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妊娠贫血可造成孕妇体内抗体产生不足,缺铁时对免疫功能有不利的影响,两者使孕妇机体易感染,贫血和缺铁可使孕妇和胎儿产生应激反应,是早产、妊高征、子痫和胎膜早破的主要危险因素。说明纠正贫血,补充铁剂可改善妊娠结局。
4 护理
我作为一名产科工作者,从门诊到病房的工作经验使我深知:贫血对孕妇及胎儿有较大的危险性,可造成产后出血、贫血性心脏病、妊高征、继发感染、胎儿生长受限、胎窘、早产或死胎。为了提高围产质量,我加强了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对50例患者进行过反复的论证,收到了满意的效果。除了给此类患者常规的基础护理外,下面我归纳一下专科的护理:
(一)妊娠期:重在预防,定期对血色素、血清铁、叶酸进行检测,及早发现并有针对性治疗妊娠期贫血,让每位孕妇知道补铁的重要性,从孕4-5月常规补充铁剂,每日口服硫酸亚铁直至产后,同时加服Vc及稀盐酸溶液以促进铁的吸收。若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同时服用叶酸片。对于重度贫血可用右旋糖酐铁肌注,严重者可少量多次输血。同时加强孕期营养指导,纠正偏食,鼓励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及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动物肝、肉类、蛋类等,注意均衡营养。与此同时,要密切监护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在纠正贫血的同时,补充氨基酸、能量,与吸氧等,以防宫内胎儿生长迟缓的发生。
(二)分娩期:患者最好提前1-2周住院,原则上尽量争取阴道分娩,以减少创伤,适时缩短第二产程。产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①采取左侧卧位,低流量间断吸氧。②临产后鼓励孕妇进食,保证热量供应。③注意听取胎心音,连续胎心电子监护。④产程中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⑤严密观察产程,预防大出血,及时检测血象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早汇报医生,及早处理。⑥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推注催产素10U,胎盘娩出后宫颈注射麦角新碱0.2mg,以预防产后出血[5]。⑦产后认真检查和缝合伤口,避免产道血肿的发生。若出现下述情况之一者,立即结束分娩:①合并妊高征或羊水过多,经短期治疗无好转或继续发展。②胎动缓慢,胎心音异常。③发现出血倾向。④发生DIC征象;如为剖宫产者,术前做好血与配血,备血。术后即用2-3kg沙袋置于下腹部(宫底与切口部分),一则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防止发生心衰,二则促进子宫收缩和防止切口出血,并认真观察宫高、宫缩、膀胱等情况,加强患生命体征监测,采用心电持续监护。
(三)产褥期:适当延长使用宫缩剂时间,给足量有效的抗生素,预防出血和感染,必要时仍可输血治疗,注意观察宫缩及恶露情况,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按医嘱补充铁剂纠正贫血。严重贫血者不宜母乳喂养,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教会其人工喂养常识方法和避孕知识,以免再度怀孕,影响身体健康。另外保证产妇有足够的休息及营养,避免疲劳。
(四)新生儿的特殊监护:胎儿娩出后立即清理呼吸道、并注意保暖、吸氧。抽脐血做血象测定。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
只要我们认真对待,严密监护,积极处理,进行产前、产时、产后及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孕妇的高危因素能得到有效控制,大多数妊娠合并贫血是可以顺利渡过整个围产期的,从而能明显的提高围产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媛,张俊茹,杨娥. 妊娠合并溶血性贫血的护理实用护理学杂志,2010,173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6-157
[3] 郝秋芳,妊娠合并巨幼红细胞贫血[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9:131-132
[4] 赵文,陈虹,黄静. 妊娠妇女在不同孕期血清叶酸、 维生素B12的测定及临床意义,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17(12):56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9岁,因上腹部胀痛40余天,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18d,于2008年5月24日以“黄疸原因待查”收入院,入院后经CT、B超,结合临床特征诊断为:①阻塞性黄疸,肝内外胆管结石。②中度贫血。于2008年5月1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黄疸为壶腹部肿瘤所致,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例诊断为“壶腹部腺癌Ⅱ级”,术后患者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给予心电、血压监护,抗感染、补液、输血等积极治疗,得到纠正,切口感染,经处理后痊愈。患者全身共留置各种引流管6根。7月2日拔“T”管后,自觉右上腹剧烈疼痛,伴呕吐胃内容物及胆汁。7月3日,突然出现四肢冰冷、呼吸急促、血压降低60/45mmHg,脉搏不能扪及等休克表现,经积极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稳定,经B超检查提示腹部盆腔内大量积液,并行阴道后穹隆穿刺抽出积液100ml,给予联合应用大量广谱抗菌素保守治疗,但体温反复波动在37.9℃~39.6℃之间。7月13日,患者腹胀痛厉害,畏寒,再次B超,结果提示胸腹腔内多发性积液,行胸腔穿刺抽出脓黄色液体约500ml,为进一步清除体内积液,急诊行腹腔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经禁食、吸氧、输血、抗炎等治疗,于2008年8月3日治愈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患者顾虑较大,担心发生意外,存在矛盾心理。我们一方面安慰她,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和该手术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全科医护人员高度重视,多次进行术前讨论,制订周密的医疗护理计划,消除了患者的矛盾、恐惧心理,使其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同时做好术前宣教,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后放置T管治疗的意义。
2.1.2 加强营养:可根据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等检查情况及患者身体素质、告知营养情况[2],补充营养,改善全身情况,增强机体抵抗力。该患者常表现为腹部不适,食欲不振,中度贫血,所以术前加强营养至关重要。入院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食物,以少量多餐为原则进食,并辅以静脉补充营养,补充足够的维生素,以及改善凝血功能的药物,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提高机体耐受力。
2.2 术后护理:患者为壶腹部肿瘤,恶性程度可能性大,手术创伤大,不同程度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病人术前有贫血,肝功能损害,重度黄疸。因此,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我们正确及时地做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订出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有计划的实施。
2.2.1 心理护理:病人本身是护士,因此,病人需要最多的是提供了解自身目前所产生的将来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应具备的知识和承受能力。所以,我们不仅需要提供生活护理和治疗配合,还要求作为一名教育者,提供有关心理和疾病的知识,帮助患者以科学态度重新认识适应和接受自己,我们经常深入病房以关心支持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鼓励患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共同分析疾病的转归及健康状况。认真倾听患者诉述,让其通过诉述、发泻,消除压抑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2.2.2 病情观察:设专人守护,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神志、中心静脉压、肢端血循环,每30min~1h一次,及时发现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此外,应准确记录24h出入量,病重时记每小时出入量,做到出入动态平衡,防止因液体输入过多导致脑水肿、肺水肿。
2.2.3 各引流管的护理:胰手术后均要放置有效的腹腔引流及胰腺周围间隙引流,目的是为了观察腹腔引流物的变化,以防止胰瘘和吻合口瘘。护士注意保持胃肠减压,“T”管及各引流管的通畅,观察颜色、性状、量的变化,引流袋应每日更换,保持引流管口无菌及整个管道衔接紧密,避免渗漏并妥善固定,有变化及时反映给医生。
2.2.4 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患者术前有中度贫血,术后肠功能抑制、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感染,术后补充营养非常重要。该患者进行了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注前必须检查是否连接了正确的管道,从静脉导管的末端循管找到进入体腔的位置,以杜绝肠外营养从其他途径输入的重错误。然后证实静脉导管是否在预期的位置,常用抽吸回血、观察插管处有无渗出、周围有无皮下肿胀,X线检查等方法。[3]禁食期间,我们严格按医嘱均匀输入白蛋白、全血、氨基酸、脂肪乳、糖、电解质及维生素等。在静脉营养向饮食过度过程中,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可以进食哪些饮食,数量及间隔时间等。病人术后并发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味觉很差,因此,口腔卫生处置每天至少3~4次,可于餐后30min或睡前进行,并重新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和饮食需要,同时考虑病人的咀嚼、吞咽能力,选择食物及进食方式。如何开胃,又能刺激食欲,调味品可增加味道,糖块可消除口腔不适,疼痛时使用粉、糊状食品,能进食后给予半流质逐渐过度到普食,并鼓励患者进食,增加机体抵抗力,以便早日康复。
2.2.5 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手术后病人常有气道分泌物增多、伤口疼痛,不敢咳嗽,痰液郁积在气管内容易发生肺炎、肺不张等。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协助病人取坐位,轻拍其背部,并用双手轻压住伤口,嘱患者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动作,每天数次。超声雾化吸入每日两次,用生理盐水20ml+α-糜蛋白酶4000u+庆大酶素8万u+地塞米松5mg,使痰液易于咳出,经常更换,争取能早日下床活动,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2.2.6 高热护理:患者拔“T”管后,持续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如冰敷大动脉处,温水或酒精擦浴,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遵医嘱药物降温,大量出汗后给予保暖,及时更换汗湿衣服,给予温热饮料,进食清淡饮食,防虚脱,禁食油腻食物。观察其热型、特点与使用抗生素的关系,我们观察到患者使用抗生素无效,主动提醒医生采取有效措施,B超证实有胸膜腔多发性脓肿,行胸腔穿刺抽脓,腹腔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第5d,体温降至正常。
2.2.7 预防褥疮:患者体质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皮肤瘙痒,加之发热,长期卧床,极易发生褥疮。我们根据病人的病情,减轻对病人某个部位的强度和长久的压迫,每2h翻身一次,并帮助病人在床上移动,特别是对足跟部,十分有效,使用软枕、气垫床、气圈,每4h更换一次,保持干燥,随时更换床单,预防压迫性损伤,病人住院期间未发生褥疮。
2.2.8 出院指导:患者病程长,二次手术机体损伤大,回家后要继续调养,加强营养,锻炼身体,预防感冒,按时服药,定期来院复查。
3 小结
壶腹部癌的病员,多有较长时间的阻塞性黄疸,有较严重的贫血,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肝功能损害等,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又比较复杂,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甚为重要,手术后仍需适当的输血血浆,以维持稳定的血压及足够的尿量,并给予足够的营养及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我们根据医生治疗和病程的不同阶段,制订了周密的护理方案并严格实施,减少了术后各种并发症所造成的损害,有效地配合了临床医疗。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黎鳌,张肇祥主编.外科手术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20
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一种合并症。诊断标准较非孕妇低,当红细胞计数在3.5×1012/L、血红蛋白在100 g/L以下,血细胞比容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我科收治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孕产妇62例,年龄23~36岁,平均29.5岁,其中初产妇 18例,经产妇44例,城镇人口21例,农村人口(包括流动人口的打工族)41例,孕前确诊11例,孕期确诊51例。按照其血红蛋白
2 结果
阴道分娩47例,剖宫产15例,发生产后出血8例,输血10例,腹部伤口感染2例,会阴伤口感染2例,胎死宫内1例,心力衰竭1例。
3 护理
3.1 妊娠期
3.1.1 孕期通过孕妇学校,讲解有关孕期保健知识及母乳喂养知识。
3.1.2 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铁丰富食物,如鱼、瘦肉、动物肝脏、蛋黄、豆类、菠菜等。
3.1.3 保证孕妇睡眠充足,每天至少8~10 h,左侧卧位最佳,以增加胎盘血供。
3.1.4 教会自计胎动次数,每天早、中、晚各1次,1 h/次,每小时胎动数应不少于3次,12 h内胎动累计数不少于10次,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3.1.5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积极预防并发症。
3.2 住院待产期
3.2.1 介绍病室环境,使其尽快适应并配合治疗及护理。
3.2.2 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各项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3.2.3 教会自测脉搏,如活动后脉搏>100次/min,需及时休息并对症处理,防止心力衰竭发生。为增加胎儿血氧供应,吸氧2次/d,30 min/次,坚持自计胎动次数,密切观察胎心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胎死宫内者,做好产妇及家属心理护理。
3.2.4 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满足患者生活需要,铁剂治疗者观察药物疗效,重度贫血者,遵医嘱给予少量多次输血,并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3.3 药物治疗护理
3.3.1 补充铁剂 以口服为主,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同时摄取维生素C或酸性果汁促进吸收,如缺铁严重或不能口服者,给予铁剂注射,如右旋糖酐铁深部肌内注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必要时进行热敷,以免产生硬结影响吸收或导致感染。
3.3.2 讲解用药注意事项 服用后因未被吸收的铁剂被排出,部分患者粪便会变成黑色,不必担心,是药物的正常反映,如有便秘,适当使用软化剂,不可擅自停药,以免影响疗效。
3.4 输血护理
3.4.1 做好心理护理,减轻孕产妇及家属对输血产生的思想顾虑。
3.4.2 操作前严格查对制度,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情况,不可输血过多过快,以免引起急性心力衰竭。
3.5 分娩期
3.5.1 预防产后出血可遵医嘱给维生素K1、维生素C等药物,并配血备用。
3.5.2 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情况,提供心理支持。
3.5.3 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体力消耗,提前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
3.5.4 胎肩娩出后给予催产素20 U 或口服米索前列醇,腹部加压沙袋,防止产后出血,如产后出血多,及早进行相关检查,必要时输血或采取更有效措施。
3.5.5 接生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发生。
3.6 产褥期
3.6.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面色、宫缩及恶露情况,遵医嘱给予广谱抗菌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加强会阴伤口护理,保持会阴清洁,勤换纸垫。密切观察腹部切口情况,有潮湿立即更换,防止切口感染。
3.6.2 指导并协助产妇在产后4~6 h内排尿,以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而导致出血加重贫血。
3.6.3 指导产妇进食高铁,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食物,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以改善贫血。
3.6.4 遵医嘱继续服用补血药物,贫血严重或严重并发症者,不宜母乳喂养,及时回奶,防止乳汁瘀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