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7 10:07: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金融市场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第一讲中,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白雪洁教授以“经济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题展开陈述。主要从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是实现几个转变、面临的挑战、支撑中国经济的优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可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天津的对策六个方面深入浅出的讲授,让我们对天津目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在全国中的站位和责任有了更加明确的把握,也对我们今后开展工作明确了方向。
第二讲是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产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孙德升就“打造差异化的营商环境”为主题进行授课。课程从营商环境的基本概念、重要作用展开,对营商环境进行了中肯评价。同时,对中国及天津的营商环境,如何改善天津营商环境的主要举措,天津如何补短板、打造差异化的营商环境等内容进行了深刻及实际的阐述,提高了我们对于天津实际情况的认知,对我们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wwW.HaoWORd.COM)
第三讲的课程由天津市发改委工作人员庞晓提同志进行讲解,主要对“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进行梳理,介绍了目前活动总体开展情况、平台使用情况、各区目前排名、如何更好的解决企业问题、案例分析等几方面内容,对我们目前的重点工作的开展非常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更能拓宽工作思路,加强工作紧迫感。
第四讲由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副主任杨宝臣老师进行授课,题目为“金融市场与工具”。课程围绕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概念、功能、类型,金融工具等基本知识展开,同时加入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融资、金融监管体系等实际知识的讲解,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为我们进行一次金融知识普及。
3、雪趋势的基本知识,以及图表分析的基础概念。
4、价格形态,包括主要反转形态和持续形态。
5、分析方法——移动平均线,摆动指数,相反意见理论,以及其他指标。
一、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分析
(一)能源金融衍生品的市场特征
首先,对于能源金融来讲,本身就是一种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但同时它还有金融属性,从这点来讲,它的市场价格变动的成因就比较复杂,不但和供给有关,还与自然条件,政治以及国际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它的价格有着复杂的波动性。
其次,能源商品自身物质金融二重性导致能源商品和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具有双向传导性。由于现货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运行方面,难免会存在时间或空间上的不一致,所以不确定性会更大。
最后,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具有操纵性。在运作过程中极易出现垄断操纵效应,如欧佩克组织的运作,所以作为能源类金融衍生品市场,其市场也极具垄断性和操纵性。
(二)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来源
总的来讲,能源金融的风险来源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风险。能源产业具有特殊性,其特殊性就在于它与经济周期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在经济周期的不同时期,能源的供给会随之变化,这样的话进入能源金融领域的资金就会产生风险。
行为风险。就是指金融机构和一些能源企业的某些行为可能造成能源金融的风险。如金融机构可能会在短期收益利益的驱使下很容易向高污染或低效率的能源企业投放资金,使得资金没有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企业因取得资金容易而更加助长其低效能开发资源,形成粗放式的资源开发。这样一来不但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还会带来很大的金融风险。
技术风险。一方面是货币风险,以石油和美元来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欧佩克与美国达成一致,将石油结算货币定为美元,同时美元也成为了唯一的结算货币,致使美元走势与石油市场走势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美联储成了决定石油市场走势的总闸,我们不难发现像这种单一的计价模式必然会带来很大风险;另一方面是能源金融产品的风险。能源金融产品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一种,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也必将带来风险。
二、我国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诸多因素限制着我国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以石油期货为例,目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限制着我国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一)市场化定价机制依然不高
这是我国目前推出石油期货的最大障碍之一。虽然早在04年我国上海期货交易所就已经开始上市燃料油期货,并形成市场定价机制,但事实上,我们应该看到,第一,该定价机制没有做到完全透明,而市场的价格不透明就极易带来大规模投机现象,甚至也会导致许多投资者不愿进入该投资市场;第二,因为国内的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实力雄厚,它们的影响不可忽视,所以导致市场定价力度不够;第三,根据国外市场价格调整其实是把国外的供需市场情况传导到国内,而并非反映了我们国内的真实供需状况,而我们知道国际石油价格所反映的供需情况往往在很多时候和国内实际情况并不一致,所以盲目跟随国外价格的波动对我国石油期货市场也是不利的。
(二)垄断效应明显
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垄断格局的限制。我国的石油资源,属于国家控制的重要战略资源,在石油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上也必须是政府所直接控制的部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是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他们在掌握着国内石油市场,而他们也正是政府有关能源战略政策的执行者。此三大石油公司在国内石油产业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从石油的勘探开发、再到石油的提炼,等等一系列的业务,几乎都被这三大公司所控制,可见其垄断效应之大。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如此的垄断格局,也使得石油市场的参与者的数量受到很大限制,更使得这些国有能源垄断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下降。
(三)制度尚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尚不健全。一方面是国内市场制度不健全导致的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等行为屡屡发生;再一方面,石油期货作为衍生金融工具的一种,其实质是一种金融信誉,它的实现必须依靠健全高效的运作机制及金融制度。而我国现行的金融制度显然无法满足,由此可见,国内金融体系的不健全的的确确给石油期货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三、对于国内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针对以上提出目前我国能源金融市场存在的几大阻力因素,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及对策:
(一)完善交易品种,加速市场发展
加速发展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完善交易品种,以达到高度市场化定价的终极目的。目前来看,国内燃料油期货等的定价还是受到相当大的干扰,并非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因此,有必要在此进行改进。我们说发展成熟的石油市场,可有效地改变或抑制目前的垄断格局,使得国内的石油能源企业、消费企业等组成的市场,共同来决定石油价格,实现石油市场定价化、参与石油的国际定价。
(二)打破垄断,自我定价
国内必须打破垄断格局,真正实现市场定价。在我国,中石油、中石化对于能源的垄断格局已经相当明显,这种格局下,有政府的庇护,这些国有大企业很容易产生“不思进取”的念头,依赖于国家的强大后盾吃饭,国内没有其他相当实力的企业与它们展开公平的市场化竞争,导致其竞争意识下降,不利于我国能源市场的健康积极的发展;另一方面,这种格局导致别的能源企业要进入该市场困难极大,进一步导致各种能源金融工具很难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失去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作用。但是我们都知道,石油期货市场必须建立在绝对开放,绝对公平,相互竞争的石油市场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我国这种被中石油、中石化严重垄断的市场里,很不利于交易产品的合理定价。打破垄断格局,还我市场定价!打破目前的垄断格局,不仅仅有利于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大企业分散风险,加快国内能源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还能使市场上的产品现货量增加,为各种能源类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奠定现货基础,使得衍生品市场活跃起来,更能使衍生品的定价向合理的市场化定价方向发展。
(三)完善法律及能源监管储备体系
建立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监管体系和石油储备体系。自04年国内石油期货重启至今,违规操作时也有发生。一个市场在建立与发展期间是肯定会伴随各种违反规则甚至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发生的,所以相关法律法规必须得跟上,才能保障该市场的健康稳步发展,我国的石油期货等市场也是如此,目前关于石油及能源期货的法律体系尚有待建立和完善。完善相关法规可以有效杜绝违规等行为,保证国内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健康而高效地运行。由于石油战略储备是与市场息息相关的,衔接于市场运作,因此完善和深化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对于石油期货市场发展的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
除此之外,以目前国际与国内能源金融市场的比较情况来看,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在我国还处于成长阶段,因此,无论是消费企业还是投资者对于它的了解还很欠缺,所以对于它的风险状况及功能有必要进行学习,能源金融衍生品的作用就是规避风险,套期保值。加大普及相关知识的力度,让更多的企业或者投资者正确掌握它的风险性和特点,进而更好地利用这种工具来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融工程 金融市场 金融创新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不断发展,各国金融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金融创新在各个国家的发展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到20世纪90年代,金融工程技术开始被大量的运用于解决日益复杂的金融问题。金融工程的日益流行对金融市场效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而金融市场效率的高低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和制约因素。因此,发展金融工程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金融工程和金融市场效率的概念
(一)金融工程的涵义
金融工程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独立于金融学的其他分支学科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它属于金融创新,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在金融工程发展史上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金融学教授约翰•芬纳蒂(JhonFinnerty),他将金融工程定义为:金融工程就是资本市场参与者运用现代金融经济理论和现代数学分析原理、工具和方法的基础上为金融市场参与者发现金融资产价格和规避风险,挖掘新的金融机会,以实现投资者新预期的经济目的,增进金融市场效率和保持金融秩序稳定的一项应用性的技术工程。同时其将金融工程的研究范围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包括: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与开发;新型金融方法的开发与设计;提供解决某些金融问题的方案。
金融工程作为20世纪70代金融管制放松的产物,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创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直接促进金融衍生工具和各种的风险管理工具的发展,使金融业发生了深刻而又巨大的变化。从CDO和CDS这两个金融衍生品10年间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相当迅速(见图1)。
总的来说,金融工程就是运用金融市场上现有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方法,发展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方法,为需求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和产品,实现预期目的。
(二)金融市场效率的涵义
金融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核心,对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就一定要完善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尤其是我国资金短缺金融市场发展很不完善,相关制度还很不健全,应当更加重视发展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市场的结构和相关机制,保证市场可以在一个高效率的水平上运行,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可以更加成熟,免受到外来金融机构的强大冲击。
市场是提供资源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场所。在市场中依靠价格信息,引领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并实现资源的配置,一个有效率的市场可以帮助社会资源实现最佳的配置。金融市场是一类较为特殊的市场,它的效率是指金融市场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程度。一方面包括金融市场以最低的交易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包括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
从金融市场内外运用资金的角度可以把金融市场效率分为内在效率和外在效率。内在效率是指金融市场的交易营运效率,即金融市场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交易成本为投资者完成一笔交易。它反映了金融市场的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效率。外在效率是指金融市场的资金分配效率,即金融市场上金融商品的价格是否可以根据有关的信息迅速、及时地作出反映。它反映了金融市场调节和分配资金的效率。
金融工程与金融市场效率的关系
金融工程的产生是金融市场交易对于更高市场效率不断追求的产物,反映了市场追求效率的内在要求。金融工程与金融市场效率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金融市场的需求
金融工程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主要有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主体内在需求的变化、信息技术的进步等,但从本质上来看都是金融市场追求高效率的内在要求。
金融市场上的参与者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超出金融市场能力的需求,特别是在追逐利益和防范风险的过程中这种需求更是突出。而一旦产生这些市场没有办法满足的投资需求时,市场参与者的经济活动就很难顺畅进行下去,而这无疑会降低金融市场的效率。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金融机构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驱动下,不断开发出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在满足不同参与者交易要求的情况下,也推动了金融产业的向前发展。同时由于有了满易者需求的金融产品使其经济活动可以顺利进行,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
(二)金融工程的促进
首先,运用金融工程方法创造出的金融产品极大地丰富了金融市场交易,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运用金融工程创新的金融工具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在合约的性质、期限、支付要求等方面各有特点,这些创新的金融工具不仅丰富了个人投资者的选择,为他们构建个性、有效的投资组合,壮大了金融市场的规模,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活跃和发展,同时,金融机构运用金融工程方法推出的多种金融工具和融资手段比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降低了融资成本。
其次,运用金融工程方法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金融机构运用金融工程的技术方法大量的创造出新型的金融产品、交易方式等提高了交易者的满足程度,进而增强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和运作效率。
最后,运用金融工程方法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极大地提高了投融资的便利程度,其在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上满足市场上不同金融主体的需求,增强了金融市场的活跃度,大大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
金融市场上的所有参与者在追求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推动了金融工程的产生和发展,而金融工程的不断创新从某些方面促进了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因此金融工程的发展与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发展金融工程并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效率无论是与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是与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相比,都有着明显而巨大的不足。从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金融市场组织管理能力偏低、投机性较强、抗风险能力偏低,市场价格的形成缺乏合理性且无稳定均衡的内在作用力。从金融市场对经济的作用效率来看,目前的状况也不尽如人意。因此运用金融工程的方法,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运用金融工程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策略
推动金融工程的发展从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对于我国来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我国应当在推进金融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我国的金融工程事业建设,从而可以从整体上大幅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效率。在分析我国国情的情况下,充分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运用金融工程方法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经验,同时要大力发展自主创新,使我国的金融工程的发展更加适用于我国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宏观上来看,我国应该在大力发展现货市场的同时推进金融衍生品的开发与使用,运用金融工程的相关方法设计新型金融工具和融资方法。由于一国金融市场对经济的贡献主要来源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工具,丰富投资者的选择,使投资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寻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有效的资产组合,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
(二)运用金融工程方法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具体措施
金融工程其核心在于对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创造性地解决相关问题,进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首先,已有工具的发展和应用。我国要尽可能地利用金融市场上存在的金融商品运用金融工程的思想,通过资产组合来使其尽可能满足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的需求,可以使交易及时迅速地进行,或者把某些基础的金融工具创造性地应用到新的领域,继而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
其次,新型金融工具的开发创造,如金融工具多元化、灵活化。根据不同投资者的要求,设计符合其要求的各项金融工具,由于其新颖灵活,一般在金融市场上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同时可以适应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因此交易的成功率较高,金融市场的交易比较顺畅,效率自然也就会提高。
再次,通过金融工程的创新不仅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新型金融产品和融资技术,同时也可以促进传统技术的改进,从而使金融中介机构组织形式上发生改变,传统的金融格局被打破,金融业务日趋综合化、全面化,这样就可以大大缩减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之间处理业务之间的摩擦,进而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
最后,通过金融工程业务的不断发展,迫使政府修改相应的法令、政策,放宽金融行政管制,进一步提出阻碍金融市场顺畅运行的不利因素,从而增强金融市场的效率。同时,政策法令的修改、金融管制的放开,又进一步鼓励和推动了金融创新,从而加快金融工程业务的发展。
(三)金融工程对金融市场效率提高的作用表现
第一,规避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以及各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导致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剧烈波动使得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面临着随时随地存在的风险,且规模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种情况导致金融市场的效率普遍较低。于是在各国的金融市场上普遍产生了规避风险的需求,而运用金融工程方法所创新出来的金融产品极大地满足了投资者的这种需求。一个效率很低的市场上,由于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分散转移风险的职能,可能会导致风险的积聚和集中爆发,最终导致金融危机产生。
第二,缓解信息的不对称,降低交易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对金融资产在市场上的配置有着重大的影响,严重的干扰了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使金融市场的效率低下。而金融工程就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通过设计整套的相关机制,让外部投资者可以通过这种机制了解内部信息,以达到信息的对称,从而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效率。
第三,增加流动性。金融市场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帮助金融资产持有者将其资产出售、变现。流动性越高,金融资产就越安全,整个金融市场的效率也与其成正比。正常情况下金融市场越不稳定,资产持有者对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要求就越高。运用金融工程方法创新出的许多金融产品和交易机制,初衷就是为了提高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使金融资产持有者可以方便、快捷地将其变现,进而能够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参考文献:
1.霍文文.金融市场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徐艳.金融伦理与金融市场效率:[博士后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6
3.管涓.发展金融工程,提高金融效率.肇庆学院学报,2001.3
4.王广谦.金融市场效率的衡量及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点选择.金融研究,1996,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加快,随之而来的是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快速转变。这种经营模式的转变体现在实行混业经营的外资金融机构的大量涌入和国内金融机构逐步走向混业经营两个方面。
(1)混业经营的国际竞争者大量进入我国金融市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按照我国政府的承诺,2007年以后我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对外资开放,允许外国金融企业全面加入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在中国营业的所有银行机构都将获得许可,可以在全国的所有地方经营任何货币的业务。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已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72家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254家营业机构。另据统计,目前被外资参股控股的金融企业共计67家,其中银行16家,信托公司4家,保险公司19家,基金管理公司19家,汽车金融公司4家。随着金融业开放的推进,在境外跨国金融集团的混业经营压力下,现行的分业监管模式会越来越被动。
(2)国内金融机构逐步走向混业经营
金融市场开放后,我国国内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已成大势所趋。国内金融机构在同国外金融机构展开的竞争中,由于国外金融机构的背景是综合性金融集团,大都采用混业经营模式,具有许多综合优势,而国内的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相对而言几乎都是单一资本、单一业务,几乎都存在资本单薄、互相调度资金空间有限以及专业人才分割、知识面较窄的缺陷,在竞争中肯定处于劣势。因此,在国外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下,我国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受到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的影响,逐步走向混业经营。事实上,我国政府已开始对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政策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国内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的业务合作已日趋加强,已初步形成了三者之间业务渗透、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利用现有市场资源、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并呈现了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趋势。例如中信集团拥有中信银行、信诚人寿、中信证券、中信基金、中信信托等子公司,业务横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领域;光大集团控股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公司、光大永明保险公司、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这些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之间业务关联非常密切,事实上已经存在混业经营。
2、金融监管理念滞后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基本上停留在政府管制和保护阶段,金融监管当局依然遵循着限制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和经营行为,限制金融机构合并的金融管理理念。然而,在世界金融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国际上金融监管理念也因而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单纯立足于安全的监管目标,发展到以效率优先、兼顾安全的新型监管理念。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后,为了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和抗风险的能力,获取更高的利润,内外资金融机构将不断地进行业务创新和金融工具创新,开拓和经营非传统性的业务,金融创新不断出现,因此,我国金融监管当局的以金融安全为最终目标的金融管理理念已然不能适应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3、金融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金融监管的实质是法制管理,从金融监管的内容来看,一般应包括市场准入监管、市场运作过程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从金融监管的手段与方法来看,主要依据法律、法规来进行;在具体监管过程中,则主要运用金融稽核手段来进行。由于我国金融监管长期依靠由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因此造成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基础环境发展滞后。虽然目前已出台有《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多部法律与法规,但条款比较概括、笼统,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已经不能适应金融业务的发展和金融监管的需要。在现实中,金融机构从市场准入、业务运营,到市场退出、违规处理等等方面都存在大量的法律问题需要加以明确和解决。
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的几点建议
面对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和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对我国金融监管的挑战,结合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金融监管理念,提升金融监管的水平。
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要求金融监管理念的转变,即在安全基础上,更注重效率与创新。在当前的金融监管中引入激励监管的观念,充分尊重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
首先,从合规监管向风险监管转变。当前我国金融监管的内容主要是以对金融机构的审批和金融机构的合规性监管为主,而对金融机构日常经营的风险性监管和规范性监管则涉及不多。在金融机构发展初期,以合规性监管为主是必要的。但是从风险监管角度分析,这样的监管措施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为风险监管措施强调的是发现风险后如何控制风险、减少风险、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追究造成风险者的责任。长期以来,金融监管机构习惯于设定一系列管理规定,进而据此检查金融机构的合规性,而风险导向的监管更为强调动态性的监管,强调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度、资产质量、流动性、盈利性和管理水平所实施的监管。随着银行业的创新和变革,合规性监管的市场敏感程度明显降低,促使监管机构转向风险导向性。巴塞尔委员会据此也了一系列的文件,强调和鼓励各国监管机构重视风险监管。
其次,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监管经验。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已有一定的发展,金融业正逐步向国际化迈进,如果仍缺乏对金融机构发展中的风险预防、保护以及最后支持的基础,将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我国,一旦金融机构出现经营风险,政府往往是以行政方式出面干预,对金融风险的违规行为做出纠正。这种被动的事后处理方式,影响了金融业发展的稳健性,导致我国金融监管能力和金融业整体运营效率的低下。所以,我国的监管机构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完善风险监管。
第三,努力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在我国金融市场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要努力提高监管水平,要借鉴国际先进监管经验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新资本协议》的原则,跟上国际金融业务和监管技术的发展;通过建立科学的评级体系和实施综合并表监管,提高以风险为本的持续性审慎监管能力;规范监管工作,提高监管工作透明度和监管效率;建立国际监管组织的合作协议与机制,在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基础上更好地实施监管。
2、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强化金融监管的功能和作用。
法律体系是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主要保障和归结点,把监管工作建立在严密、系统的法律法规之上,使监管工作依法进行,并以此保障监管行为的权威性、严肃性、强制性和统一性,这既是金融监管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经验。因此,面对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潮流,政府应尽快适应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需要,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管理经验和理论基础,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系统的清理,废除或完善相关条款,同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及内部需求变动增设新的金融监管法律规范,形成从市场准入、经营范围、风险管理、市场退出等各个方面的金融监管法规体系。此外,还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程序和标准实施监管行为,确保监管行为自身的合法性、合规性,防止金融监管违法、失当行为的发生。
3、强调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的结合,尤其应重视内部控制的作用
有效的金融监管必须注重外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有机统一,即在对金融机构进行外部监管控制同时,强化其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提高自我监控水平。因此,我国在强化国家金融监管的同时,还要注意建立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内控自律管理体系。只有金融机构内部形成良好、严格的内控机制,外部的金融监管才能发挥效能,这既是金融监管最基本的约束机制,也是国家实行金融监管的基础。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很多金融机构的问题出在内部控制上。因此,监管机构要促进和督察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控制,只有将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结合起来,才能保证金融机构稳健的运行。如果脱离了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再完善的外部监管也会成为便的缺乏基础,无法发挥效用。
4、逐步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系。
为了适应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我国需要逐步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系。统一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是以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发展为契机,形成覆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及其它金融业务的统一金融监管机构,对现有分散的金融监管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逐步解决监管重叠与监管缺位并存等问题,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推进金融业务的创新与发展,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一行三会成铁路警察金融监管各管一段》,2005年02月06日《中国经济周刊》。
2、何慧刚、张澍:《金融混业经营的冲击与对策研究》,《商业研究》2005年第02期
金融市场象商品市场一样,是一个组织体系,以便利金融资源的储蓄者和投资者进行交易,这样的交易大多数是通过那些通常被称作为金融媒介的机构来进行。金融市场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互相接触和各种不同金融工具或证券易手的场所。以证券的偿还为标准,金融市场的对象可分为资金市场和货币市场。资金市场的交易对象是比较长期性证券,有公债、股票、债券、抵押契约等。货币市场交易对象是比较短期性的证券,如国库券、商业票据、可转让存款证等。从金融市场的含义可见,建立金融市场的首要一步是创造金融工具,第二步是金融工具或证券的交易场所的建立。从我国实际条件出发,银行是金融工具创造的最优部门。银行创造发行金融工具包括二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银行本身直接发行,二是代为企业和政府发行。银行自己创造发行证券,邓在吸收社会资金、扩大银行资产以更有效地把闲散资金集中于社会投资活动,这是其一。其二,专业银行购买企业和政府发行的证券,既解决政府和企业的资金困难,又使银行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关系,有利于加强银行的监督作用。银行代为企业和政府发行证券,有利于加强金融的集中管理,解决企业管理证券知识和经验不足的问题。并且借助银行坚实的后盾,使证券能有较高的信誉,易于推广发行。
除有优越条件的银行外,企业和政府也可创造发行证券,或直接发行,或请银行代办。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创造发行证券主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急待上马的大中型项目和市政建设。如能源、交通项目,城市居民的生活基础设施,都可通过发行证券,如公债券、股票等来解决资金问题。只要利息较合理优惠,认购者肯定会相当涌跃。企业发行证券,应限于这样的条件,第一,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目前市场上名牌紧俏,如一张凤凰牌自行车的票黑市价竟达100元,而杂牌又积压,造成浪费。如果通过发行证券,扩大生产规模,一是可解决市场供需矛盾,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二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淘汰质差技术低的产品,促进企业技术改造,三可大量回笼货币。由于名牌产品企业的利润多,证券易于发行,这对初次开放金融市场来说,无疑是个有利条件。第二,紧缺的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生产资料的紧张已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也是社会不安定,各种不正之风的原因。而资金的不足又严重限制着生产资料生产企业规模的扩大。因此,通过证券发行来解决上述困难是较理想的途径。第三,允许和放开让集体企业,特别是乡镇工业发行证券。全民所有制企业发行证券(如股票、债券)必须加强管理,发行者要由银行对其经营状况进行调查,经批准方可发行。银行对证券发行后企业管理证券工作要监督、检查,以保护证券认购者。中央银行要制定证券发行和认购的管理条件,使之有法可依。如果说对全民企业要严格管理,那么对集体企业的证券发行则可放松。实际上,我们可把集体企业作一个小实验场所,通过它取得经验和打开金融市场局面,造成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开放金融市场的第二步骤就是建立证券交易所。人们一提到证券交易所就常常与资本主义相联系,因而对在我国建立表示怀疑和反对。本文不想花笔墨去大量分析资本主义的证券交易所及其与社会主义的联系和区别,只是提出这样几点看法。第一,金融市场是商品经济资展的必然产物,要开发金融市场就必须建立证券交易所,否则,就无所谓“市场”了。第二,证券交易所并不是与资本主义有必然联系,而是反映商品经济中货币关系的本质,社会土义商品经济照样可以用之为己服务。第三,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活动有投机活动,这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世界上没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事。我们要看列它灼弊病,更要看到它对经济发展的捉进作用。既然我们建立市场体系,可以容忍市场带来的弊病,那又为何不能容忍证券交易所的弊病?难道我们可以因为倒脏水而连同小孩一起从澡盆里倒掉吗?更何况,现在所谈论的证券交易所的弊病,都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产生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未必都会出现,我们可以采取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加以管理和控制,因为我们的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由于证券交易所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初次创办经验不足,开始只能在全国少数的经济中心建立。目前条件较具备只有上海、武汉和广州。_h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最大的工商业城市,经济、金融业都很发达,.且有金融中心的历史,有过证券交易所,,目前又有许多企业发行过证券。应该说北海是我国目前最有条件建立证券交易所的城市。武汉近几年经济发展很快,商业和金融尤其活跃;它地处中原,是中原地区经济中心;交通方便,京广铁路和长江航道纵横南北东西;也有条件建立。广州是我国最开放的大城市,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毗邻港口,近有三大经济特区相靠,使其商业贸易非常发达,资金市场广大,也是建立证券交易所较理想的地方。
证券交易所应由中央银行直接领导管理,可设一司分管全面工作。各交易所成立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业务工作,对上市的证券要严格审查,登记注册。取缔黑市场交易,违反者给予经济制裁。管委会要特别注意市场信息工作,及时反映证券市场行情,以引导投资。中央银行妥制定法规条例,禁止交易所的非法活动和不正之风。
一、投资行为有限理性
(一)对经济人假设的批判
经济人即理性经济人或实利人是由西方经济学者出于经济学分析、解释、推导的需要对个体经济行为的本质进行抽象以避免陷入人性争论从而分析其决策行为的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设是指以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为基本动机的个体行为。
现代金融学基于经济人假设认为理性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及相机抉择基础之上。这也就意味着经济人假设得以成立的相关条件包括金融市场供给不受限制、市场信息对称、市场机制完善有效、投资者投资能力足够需得到满足。在此情况下投资者通过所有可以得到的市场信息缜密权衡将来出现的所有可能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并作出最优的、前瞻性的决策。而实际中经济人假设赖以存在的相关条件并不存在。所以现代金融学的相关投资理论及模型存在严重缺陷。
(二)投资行为有限理性
投资者基于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并按照价值判断在先事实判断在后的次序进行考量而后从事相关投资行为。对投资活动的价值判断解决的是投资活动本身对投资者的价值意义即是否值得投资,对投资活动的事实判断解决的自身是否有能力从事此项投资。而进行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基础前提即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有限理性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一定程度下的理性。
一方面金融市场是一个复杂、多变、不确定的世界,投资者只能获得关于市场的一部分信息而不可能获得所有市场信息,另一方面由于投资者对信息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有限,对可获得的部分信息无法完全有效的加以利用。所以基于有限理性制定的投资决策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而只能符合有限理性标准或满意标准。
虽然投资者追求理性并希望最大限度的追求理性,但结果只能达到有限理性并只能符合满意标准。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并非一成不变,同时价值判断是多元而非一元,而基于事实判断也无法将所有投资备选方案列出。作为投资者的个体,其有限理性限制其作出完全理性的决策,只能在能力范围内达到有限理性。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制定最基本的投资目标并考量现有可供选择的投资方案,如果其中有方案能够满足最基本的投资目标,投资者就实现了满意标准。
需要强调的是,投资者基于有限理性作出的满意决策同时是在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实现的。非理性因素同时影响着投资者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
二、非理性因素
(一)非理性因素及作用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
非理性因素对投资者的认知、情绪、行为活动的发挥和抑制具有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
动力作用。投资决策的产生及付诸实施是在一定的情感、意志的影响下进行的认知与实践活动。积极的情绪情感和坚定的意志将为投资者的认知与实践产生推动与支撑,而消极的情绪情感和脆弱的意志将不利于投资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诱导作用。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可以弥补逻辑思维不足,激发创造人,是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
投资者个体心理特征
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会受到各种信念的影响而出现系统性偏差。
自信情结。个体往往高估自己的判断出现过度自信的倾向。投资者倾向于认为他人的投资决策是有偏差的,而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回避损失。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本能,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对趋利与避害的选择首先是考虑如何避免损失,其次才是获取收益。投资者对避害因素赋予的权重要远大于赋予对趋利因素的权重。
避免后悔。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由于害怕后悔情绪体验而倾向于尽力避免后悔的发生,从而有可能导致非理。
启发性偏差。投资者在认知过程中会运用启发性的认知捷径进行决策。
第一:代表性启发法。投资者在市场不确定的条件下会关注与当时情境相似的过往情境,并根据与过往情境的相似性作出判断。但当投资者过分强调过往情境时往往会忽略当时即将出现的信息或潜在可能性,毕竟情境不在完全以同样的形式并以同样的结果出现。所以此时投资者容易产生代表性偏差。
第二:可得性启发法。投资者倾向于根据面对的投资活动在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出现的概率。以较快回忆起的投资事件作为参考进行判断,从而出现可得性偏差。
(二)投资者群体心理特征
由个体投资者结合形成较大规模的群体投资者通过一系列相互影响的投资决策及行为对金融市场整体产生较大影响,并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左右市场走向。由此可以推论研究群体投资者的心理特征的意义远比研究个体投资者的心理特征的意义大的多。虽然研究个体投资者心理特征可能有助于更好理解群体投资者心理特征,但群体投资者与个体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与行为中的表现是存在差异的。
1.从众行为。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从众行为在金融市场中往往指羊群行为。投资者从众的影响因素:
(1)群体因素:一般地说,投资者所在群体规模越大、凝聚力越强、群体意见较一致性等,都易于使个人产生从众行为。
(2)情境因素:这主要有市场的极度不确定性与权威影响力两方面,其中权威包括权威人士及权威机构如官方或机构投资者。即一个人处在这两种情况下,易于产生从众心理。
(3)个人因素:这主要反映在人格特征、性别差异与文化差异等三个方面。由于缺乏自主性和判断力,在复杂的投资活动中犹豫不定、无所适从,因而,从众便成为投资者最为便捷、安全的选择;女性比男性更易于从众;集体主义文化氛围下比个人主义文化氛围下更易于产生从众。
总之,个体投资者在受到群体投资者精神感染式的暗示时,就会产生与他人行为相类似的模仿行为。与此同时,各个个体之间又会相互刺激、相互作用,形成循环反应,从而使个体行为与大多数人的行为趋向一致。上述暗示-模仿-循环反应的过程,构成了从众行为的心理基础。
2.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指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在金融市场中“集体无意识”作为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无处不在,并一直潜在地、深刻地影响着投资者行为。
投资作为一项典型的人类社会活动,集体无意识伴随其中。进入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具有某些共同的性格特征,市场的收益性、风险性尤其是投机性质的投资行为往往使个体行为陷入集体无意识之中。投资者无法以辽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进行思考与处理交易。在投资者追求风险收益过程中面对市场的波动、流动将难以规避集体无意识的干扰从而可以导致市场的进一步波动、流动,而这又将反过来强化由集体无意识驱动的投资行为。
个体投资行为寓于群体投资行为之中并在市场环境变化之下通过群体心理解析并形成较鲜明观点后再作用于市场,产生的市场行为结果将进一步通过向群体投资者反馈从而强化群体心理。群体心理的迷茫对应于市场的震荡,而群体心理的趋同将形成明显的市场趋势。而在市场趋势形成开始与即将结束之时往往是集体无意识最具强烈之时。
三、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现象,研究羊群行为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市场行为。
(一)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指动物(牛、羊等畜类)成群移动、觅食。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倾向于忽略有价值的个人信息而跟从市场中大多数人的决策方式,表现在某个时期大量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或者对于特定的资产产生相同的偏好。投资者往往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其思维与行为受到其他多数投资者的影响,跟从多数人思维与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包括市场中具有压倒性的观念或权威性观念,而不考虑个人信息。由于羊群行为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将对市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二)羊群行为的本质及成因
从本质上讲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在投资者有限理性的思维局限下、非理性因素作用下使投资者跟从并对市场造成巨大波动的群体行为。其中有限理性为羊群行为的存在提供了客观前提和基础,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对羊群行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主观推动作用。
获取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可以减少不确定性,但受限于有限理性个体投资者无法获得准确、及时、有效的全部信息而只能获得部分信息。需要指出的是这部分信息未必能够保证对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产生价值,而且无论这部分信息是否存在价值个体投资者都需要为此部分信息支付成本,包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当投资者通过权衡投入与产生比时往往得到结论:既然不能保证所获得信息能够带来相应的收益,那么跟从机构投资者进行决策往往成为明智之举。
但是由于机构投资者行为也是基于有限理性所以机构投资者所获得的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另外,机构投资者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使用相同或相似的理论模型、信息处理方式和交易策略,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市场行为。因此个体投资者跟从机构投资者的结果往往导致个体与机构投资者组成的投资群体的集体非理性成为。
四、羊群行为的影响
“羊群行为”影响市场价格走势。由于“羊群行为”者放弃个人信息并采取跟从多数人的策略必将导致市场信息传递链的中断。“羊群行为”由于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使得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部分方法将在羊群行为明显的市场中变得无效。而市场未来价格将向单一极端方向发展,从而削弱了市场基本面因素对未来价格走势的作用,破坏了市场的稳定运行。
“羊群行为”的脆弱性。“羊群行为”的发生是基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因此,当市场充分吸收、消化此前导致羊群行为的信息,政府新的信息,投资者从众心理或集体无意识作用减弱,此时羊群行为将会减弱、停止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回归。所以“羊群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同时进一步导致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参考文献:
[1]谢明.政策分析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1-0007-01
一、背景及研究现状
房地产金融由于其久远的发展历史和在现代经济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已引起了欧美国家的研究兴趣。Mark Carey(1990)发展了一个土地价格模型,来研究房地产的繁荣与金融的参与的关系。给出房地产周期一个直接明了的解释[1]。Herring和Whator(1998)通过构造一个信贷市场模型,研究了房地产繁荣与银行危机的关系。合理地解释房地产繁荣所导致的瑞典银行危机、美国银行危机、日本银行危机和泰国银行危机[2]。邢文雯(2007)认为货币供应量和股票价格与房地产价格有正的相关关系[3]。彭杰、黄娅妮(2009)分析了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现行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4]。
二、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关系的实证研究
Granger从预测的角度给出了因果关系的一种定义,并将这种定义下的因果关系成为Granger因果关系。选择1993- 2008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额、居民储蓄存款额、证券市场股票流动市值和商品房销售额的年度指标作为分析数据。用表示商品房销售额时间序列、表示广义货币供应量M2时间序列、表示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额、表示居民储蓄存款额、表示股票流通市值时间序列。为了降低异方差影响,对原数据分别取对数,得到ln、ln、ln、ln、ln。检验见表3-1:
通过以上Granger检验可得出结论:广义货币供应量和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额的对数指标ln、ln是商品房销售额的对数指标ln的Granger原因,而居民储蓄存款数额的对数指标ln与证券市场股票流通市值的对数指标ln则不是引起商品房销售额对数指标ln变动的Granger原因。反之,商品房销售额的对数指标ln是引起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数额、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市场股票流通市值的对数指标ln、ln、ln变动的Granger原因,但不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数指标ln的Granger原因。
三、结论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信贷市场的发展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银行市场的货币发行只是单方面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而证券市场上的股票流通则只是单方面受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仍然是相互促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信贷市场的发展存在双向的Grange因果关系。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有力支撑与推动信贷市场的发展,而信贷市场的参与支持直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它们之间的发展具有共生性,这种共生性是经济的内在要求。但是,与此同时,这两个市场又是经济风险蕴含的重要的载体。在现实中,如果这两个市场的关系不能得到适当的处理,这种积累的风险将会导致更大的破坏力。
参考文献:
[1]Carey, Mark S., Feeding the Fad: the Federal Land Banks, Land Market Efficiency and the Farm Credit Crisis, [Ph.D.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ly, 1990;
[2]Richard J.Herring, Susan Wachter, real estate booms and banking bust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working paper, the Wharton School of Pennsylvania University, 1998;
国外互联网金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产生了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P2P信贷[ 注:.P2P信贷是指有资金并且有理财投资想法的个人,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牵线搭桥,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带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个人。]、众筹融资等多种模式。我国由于互联网普及应用较晚,互联网金融近几年才开始发展,但发展步伐很快,出现了如支付宝、余额宝、供应链贷款等创新产品。传统电商从支付宝开始进入金融领域,直接与银行和基金公司的核心业务展开竞争。面对竞争,传统金融融入互联网平台,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产品、改变业务模式,金融与互联网多方位融合(见图1),开启了互联网金融时代。
图1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从竞争到合作,创新层出不穷
(编辑注:上版后,此图需改几个细节,见纸稿)
资料来源:申万研究
互联网货币经济:提升货币流通速度,扩大货币乘数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促进货币流通速度提高
之所以关注货币流通速度,是因为通货膨胀不仅与货币供给相关,也与货币流通速度相关。较长时间以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都呈下行趋势。近年,互联网金融发展提高了金融资产流动性,培养了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吸收小额闲散资金,推动货币流通速度上行。货币流通速度提高可能增强通胀对货币供给的敏感度。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增大货币乘数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供需也会产生影响,从货币供给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会通过推动货币乘数上升,促进货币内生性增长。
1.电子货币具有高度流动性,商业银行能快捷且低成本地在头寸不足时进行融资,这会降低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使货币乘数增大。
2.电子货币主要对流通中的现金产生替代并使其部分转化为活期存款,这使现金漏损率减小,使货币乘数增大。
3.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使得资金支付结算效率提高,于是现金和活期存款所占的比重下降,而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定期存款所占比重上升,货币乘数增大。
互联网金融创新对货币乘数也有负向影响,如P2P信贷平台发展促进直接融资发展,缩短银行体系内通过存贷业务实现的信用创造链条;虚拟货币发展可能促进现有货币体系外的信用创造,分流体系内信用创造。但是目前P2P和虚拟货币刚刚发展,对货币乘数的负向影响还较小。
(三)互联网金融会降低货币需求
1.随着金融市场发展,金融资产收益率提高,货币持币成本提高。互联网金融发展促进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提高,资产变现成本降低。例如,余额宝类产品的推出使人们可以将为消费留存的存款也转化为投资,降低交易性货币需求(见图2)。
2.金融产品创新正朝着高流动性方向发展,如T+0 货币基金、开放式理财产品、余额宝等。未来互联网将成为金融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金融产品之间的转移也会更加便捷,投机性货币需求降低。
另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货币市场流动性将提高,货币的利率敏感性也会提高。
图2 互联网金融发展降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
资料来源:申万研究
(四)虚拟货币发展增大货币供给,削弱货币监管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虚拟货币的产生,比较典型的是比特币。比特币是由特定算法的大量计算产生,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的虚拟货币。
由于虚拟货币的发展会增大现有货币体系外的货币供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并且虚拟货币平台可能为洗黑钱等非法交易提供不受监管的平台,会逐步削弱现有货币监管对货币体系的控制力,因此目前美国和德国已经率先将比特币纳入现有货币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还没有将虚拟货币纳入监管,随着互联网经济和金融发展,虚拟货币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未来可能也将被纳入现有货币监管体系。比如制定发行人准入机制,如由银行统一发行;要求发行人计提货币准备金,以控制发行规模;监控虚拟货币发行规模和流通情况等。
(五)互联网金融影响货币政策
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是以货币供给作为中介目标以实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等最终目标,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货币政策将产生影响:
1.互联网金融发展使得货币乘数增大,未来央行为控制货币增长速度,可能会将基础货币投放控制在更低水平。
2.互联网金融发展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同样的货币增速可能引发更高的通货膨胀,未来为了实现同样的通货膨胀目标,可能会将货币供应量增速控制在更低水平。
3.互联网金融发展促进直接融资比重提高,银行体系外的信用创造增加,导致货币停留在金融体系内,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减弱,通过货币供给目标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效果减弱;虚拟货币的发展增大体系外货币供给,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力度减弱。货币政策未来可能逐步从以调节货币供应量为主的数量型货币政策转化为以调节利率为主的价格型货币政策。
互联网金融产品:增强支付流动性,推进利率市场化
(一)互联网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近年,互联网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见图3)。本文将各种创新总结为四类,分别为支付方式创新、渠道创新、投融资方式创新和金融机构形式创新。
1.支付方式创新有以支付宝、财付通等为代表的网络第三方的产生和发展。随着互联网发展,传统银行业务越来越多通过互联网完成,目前我国主要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电子替代率达70%以上,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的电子替代率超过90%。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第三方支付的出现解决了网络支付中的信用问题,2012年第三方支付规模达3.65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支付宝占比42%,财付通占比20%。未来,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普及度逐步提高,移动支付发展空间广大。截至 2013 年 6 月底,手机在线支付网民规模达到 7911 万,使用率提升至 17.1%。国外的主要第三方支付有ebay的paypal和Amazon的Amazon Payment。
2.渠道创新有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产品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从而扩宽市场和销售渠道。美国余额宝同类产品有Paypal共同基金。
3.投融资方式创新有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基于网络数据的信贷公司,国外的Amanzon Lending 也刚刚发展起来;还有直接以互联网替代金融中介机构的P2P信贷平台,如我国的人人贷、拍拍贷等,美国最主要的两家P2P平台为Lengding Club和Prosper。
另外,国外目前还有股权众筹融资,如2012年成立的Foundersclub,主要为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目前我国法律还不允许股权众筹融资,但国内已经出现股权众筹融资的雏形,如点名时间和追梦网。这些平台为有创意的项目融资,如小发明、创意小店等,投资者没有报酬或者是获得会员资格等非现金性报酬。
4.在金融机构形式创新方面,美国1995年成立了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第一安全银行”。网络银行即没有线下机构,完全依靠网络处理银行业务,能够大大节省业务成本,并且提供有相对优势的存款利率。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的网络银行,未来民生银行和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的电子直销银行以及苏宁银行等互联网公司即将成立的民营银行可能会成为我国的网络银行。
图3 国内互联网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编辑注:上版后,此图需改几个细节,见纸稿)
资料来源:申万研究
(二)渠道创新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利率市场化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集中于以互联网作为传统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的创新,余额宝是典型代表。余额宝是支付宝推出的理财产品,支付宝客户将资金转入余额宝便自动投资于天弘基金增利宝货币基金,可以随时赎回并用于支付宝消费或取现。余额宝自2013年6月推出后,3个月吸收了500亿元资金,引起广泛关注。
余额宝实质是可随时申购赎回的T+0型货币基金。T+0型货币基金从2012年10月审批通过以来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重要原因之一是T+0型货币基金只能通过官网直销,而传统基金70%通过银行代销,销售渠道限制了T+0型货币基金发展。
余额宝以支付宝这个全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依托大大扩展了传统货币型基金的销售渠道。而且余额宝投资门槛低至1元,依托于最大的网络零售平台——淘宝网,成功地将消费性资金转化为了投资性资金(见图4)。公开资料显示余额宝户均余额2500元,远低于传统投资型资金账户。
余额宝的产生对传统金融产品造成压力。货币基金开始积极开发附加功能,如还贷、信用卡还款、消费等。银行也不断推出可在工作日申购赎回的开放式理财产品,与余额宝相比,开放式理财产品收益率较低,普遍集中在2%-2.5%。余额宝类理财产品的发展将推动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升以应对竞争,如目前浦发银行“天赢一号”收益率达到4.5%。
除拓宽基金销售渠道外,余额宝的发展还能培养消费者的投资习惯,使一般消费者将目光从银行转向金融市场。但是余额宝的劣势在于投资标的单一,对投资性资金吸引力较小。其他同类产品,如汇添富基金的现金宝和天天基金网的货币通可以连接多种基金,丰富投资标的,对投资性资金更有吸引力。
图4 余额宝与其他理财产品比较
(编辑注:上版后,此图需改几个细节,见纸稿)
资料来源:申万研究
余额宝只是互联网作为传统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的一个案例。随着互联网普及,互联网用户大规模增加。互联网渠道的营销范围和效果远远好于传统渠道。目前各类金融机构都开始借助互联网渠道销售金融产品(见图5)。例如,光大银行在支付宝推出定存宝,销售定期存款;招商银行在微信推出微银行;基金公司在淘宝开设基金超市;等等。
互联网平台除拓宽销售渠道外,还有一个重要优势是降低产品信息不对称。平台上的产品透明度和可比性增强,投资者可以比较挑选各类金融产品,从而增大固定收益类产品竞争压力,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
随着更多的金融产品在互联网平台上销售,将这些产品整合起来就会产生金融超市。目前已经有“新浪e路通”金融超市,销售基金、保险和银行理财产品,未来余额宝也可能发展为金融超市。
图5 互联网金融下的新渠道
(编辑注:上版后,此图需改几个细节,见纸稿)
资料来源:申万研究
(三)P2P信贷丰富金融产品,分流理财资金
除了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销售渠道,互联网也开始逐步替代传统金融机构发挥中介作用,作为投融资的直接渠道,如P2P信贷平台。
P2P信贷(见图6)主要针对消费信贷、小微企业融资;主要贷款模式包括债权转移、资产贷款、信用贷款等。典型的P2P平台运作模式是由借款者向P2P平台申请借款并提供相关信息,P2P平台进行评级和定价,再由投资者对该借款项目进行投标,投标完成后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实现借款发放和收回,过程中P2P平台起监督作用。
作为融资平台,P2P平台填补了我国个人小额信用贷款的空白。作为投资渠道,P2P平台的项目利率平均在15%左右(见图7),高于传统固定收益类产品,丰富了投资者的投资标的。P2P信贷的风险也高于其他固定收益类产品,主要有两类风险:(1)借款人违约风险。目前已经产生通过计提风险准备金、提供本金保障、引入担保机构等方式降低违约风险。(2)平台自身信用风险。我国P2P信贷平台数量已超2000家,质量参差不齐,而且除了行业自律外并没有被纳入监管,平台自身风险高,频频爆出破产、卷款潜逃等风险事件。根据国外经验,这两类风险将随着平台竞争和监管加强而降低,届时P2P信贷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将进一步提高。
目前P2P信贷平台开始推出标准化产品,如宜人贷推出的“宜定盈”产品,通过“智能投标”和“循环出借”的系统功能,让出借在3万元及以上,出借时间12个月以上的出借人,借款给宜人贷平台上的精英客户,在扣除平台管理费后可以达到预期年收益率10%。标准化产品风险更低,不需要投资者判断每个借款项目的风险,可能分流传统的理财资金。
图6 P2P平台主要运作方式 图7 P2P信贷与其他投资方式比较
资料来源:申万研究 资料来源:Wind资讯,申万研究
(四)第三方支付衍生金融创新
第三类重要的创新方式是互联网公司进入金融领域,由第三方支付衍生的互联网金融创新。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和交易数据,可以解决金融核心问题,即信用评级和风险定价。依据交易数据提供贷款,坏账率低于一般银行贷款,从而衍生出了供应链贷款和消费者信用支付。阿里巴巴的调研结果显示,有90%的小微企业都有融资需求,同时小额贷款收益高,阿里小贷利率超过18%,供应链贷款潜力巨大。但是小贷公司资本金和融资受到限制,即从银行融资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在浙江和重庆不超过100%。
为了突破融资约束,阿里小贷选择了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通过一次注册、多次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目前阿里小贷资产证券化产品“阿里巴巴1号”和“阿里巴巴2号”已于今年9月18日在深圳交易所上市流通,优先级收益率达6.5%。
从2005年开始试点资产证券化以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进程缓慢,而互联网金融发展则非常迅速,资产证券化可能不足以解决互联网公司的融资矛盾。于是互联网公司开始将目光转向银行,目前苏宁云商已获得银行准入资格。虽然我国居民对国有银行高度信赖,民营银行短期内可能难以对现有银行体系造成冲击,但是资产端的高收益率给民营银行通过提高存款利率竞争存款提供了空间。民营银行加入竞争后可能推动存款利率上行。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体系及债券市场的影响
(一)对银行体系的影响:改变银行负债结构,竞争加剧抬升利率
整体而言,互联网金融发展后资金仍留在银行体系内。各种创新的理财产品和方式主要针对个人投资者,分流个人投资者的活期存款和短期定期存款,然后通过各种理财产品流向其他投资者、同业资产以及企业,最终仍在银行体系内。但未来银行通过互联网销售理财产品,各家银行的产品可比性提高,会加剧银行间的竞争。
互联网金融发展还会改变银行的负债结构。活期存款和短期定期存款被金融产品分流后,银行的个人存款减少,企业存款和同业存款增加(见图8)。银行间竞争加剧和负债结构改变增加银行融资成本。
图8 互联网金融改变银行负债结构
资料来源:申万研究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往来的场所。它是在国际化生产的条件下建立的,并且随着国际之间长短期资金借贷和国际贸易逐渐成长起来的,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经济化的重要一部分,对促进国际经济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资金的国际化
由于跨国大公司的经营方式是商品销售随着企业生产地域的变化而发生转移,这样就导致企业需要在世界各国范围内进行资金调配。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提供这样的功能,它能够有效的提高跨国公司生产、流通中的游离资金的利用程度,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良好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二)促使国际融资的畅通化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独特优势,使得其具有国际融资的能力,并且全球各国都可以充分利用和调配这部分闲置的资金,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建设所用,久而久之,国际金融市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资金汇集的场所。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别
(一)按交易种类划分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中交易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期权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三种。期权市场主要是从事期权的交易;期货市场的交易类型是股指期货、利率期货、货币期货、贵金属期货;现货市场就是做现货交易的场所。
(二)按借贷期限划分
通常资金信贷按期限可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其中短期和长期的界限为一年。资金信贷时间在一年以内的交易为短期资金市场;当信贷时间超过一年以上或者证券发行的交易为长期资金市场。
(三)按交易对象划分
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中,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市场所在国的居民与非居民,市场所在国直接对其进行监管;而离岸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之间,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不对其金融交易活动进行监管。
三、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形势的基本特点
(一)总体形势相对平稳
近两年,从欧元区重债国债务问题日趋缓和、以美国为代表的高风险资本价格逐步回调等信号可以看出,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整体环境和情绪有一定的改善,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但是,这些并不能完全证明形势完好发展,由于世界经济所处的位置非常复杂并且很多国际政策都存在着多边形,导致了向好发展的趋势相对比较薄弱,一个不利的政策信号就有可能引起巨大的波动。
(二)国际资本的流向逆转
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南降北升的局面,主要表现在新兴经济体股市疲软与发达经济体,所以国际金融市场也随之产生变化,其中主要是由于新兴经济体发展放缓和经济发达国家自主增长力渐强而造成的。因此,随之而来的就是流通资金将青睐于发达经济体,从新兴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流动。
(三)信贷环境结构性分化
由于在世界经济体资金货币政策分化和世界经济体高速复苏格局的大形势驱动下,全世界资金利率发生了严重的结构性分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资金结构性分化。一些新兴经济体主要采用资金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多次降息,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压低信贷利率;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也表示长期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就算是退出量宽政策,在短时期内的不会提升提高基准利率,以维持国际金融市场中长期利率的稳定。但是,新兴经济体由于受到本币贬值和通货膨胀,没有办法实现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有无奈的被迫加急。第二,发达经济体长期与短期利率的分化。虽然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表示维持长期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就算退出量宽政策,在短时期内的不会提升提高基准利率,但是美联储货币量化宽松政策退出信号逐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中长期信贷利率开始上升回调,法、德等欧元区核心国家国债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已经回调至近几年的高点。
四、国际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分析
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主要由国际金融投资者主观预期、投资交易成本、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和一个国家本身的金融市场状况等因素引起,这些因素的变化内在地使国际金融市场失去均衡,导致国际金融资本流动变化无常,如果资本流出流入国家没有防范能力,就极易产生金融风险。国际金融市场的活动一般由外汇交易商和金融投资者充当主体。无论是套利保值还是投机,都是以汇率和利率的预期为基础。“外汇交易商制订买卖外汇的决策奠基于他们的汇率预期,而汇率预期又取决于他们对汇率趋势相关的政治、经济的掌握。”各交易商和投资者对未来汇率或利率的预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对汇率和利率预期的差异直接导致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波动。按现代经济学的观点,预期均衡是指合理预期和预测。即是对所有现在可得的、与变量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信息所做出的预期和预测。只要市场参与者都能根据自己现在所能得到的、与变量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信息来进行预测,那么,最终结果必然是与从市场角度得到的信息相一致,达到预期均衡。所以,只要投资者或投机商发现市场的实际情况与他们的合理预期有差异,他们就会改变其定价策略,利用市场差价获利。各投资者主观预期的差异可以内生地扩大或缩小资本流动的波动性。
五、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因素
世界经济体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目前经济比较平稳,但是它的影响因素颇多,政治、军事等多方面因素都会严重制约世界经济的增长点,可能会出现不稳定和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在这样世界经济发展复杂环境的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同样会随之调整与波动,因此,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主要还是看影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发展的几个方面。
(一)美国经济发展状况
在全球经济中,美国经济占主导地位,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将极大程度的制约着国际金融发展。目前在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条件下,美国经济对国际金融的影响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第一,美元货币资金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减弱;第二,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会呈现下降趋势;第三,国际货币资金向美国的流动性会有所削弱。
(二)资金的流动方向
美元虽然处于国际金融货币的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美国经济和美股的变化将影响资金的流动方向,目前已经有国际资金开始从美国流向亚洲和欧洲的种种迹象。但是,由于国际金融经济受到全球的宏观经济调控保障,因此可以有效的控制国际金融风险的发生。
(三)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037-04
1相关概念的界定
1.1金融担保
金融担保就是为了保证金融合同的履行,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而以第三人的信用或特定财产保障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行为,担保多以中介机构和信用机构两种形式出现。金融担保在整个金融业的作用非常明显,可以通过中间的金融担保机构完成一些投资、经营等事业,可以说,金融担保是对投资者权益的保障,同时也是在约束资金使用者履行自己的义务。
1.2担保市场
担保市场就是担保行为发生的市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担保机构开展担保业务促进了担保市场的形成。担保市场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投资者、担保机构和被担保者。担保市场因为其复杂性充满了不稳定的因素,但是担保市场在引导信贷投资方面是意义重大的,并且可以促进调整产业结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
2金融担保市场的运营环境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金融担保市场的运营环境
金融担保最先出现在瑞士,起源于19世纪,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研究和实践,金融担保市场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运行非常稳定,并且每个国家都有一套符合自身国情的、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说,金融担保市场在西方国家的运营情况是比较好的。我国在金融担保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萌芽,最先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随后才逐渐蔓延到全国各地。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所以金融担保行业在我国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并且已经在全国的市场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发挥了自己的功能。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中小型企业成为金融担保市场的主体,并且数量庞大,所以我国的金融担保市场的运营环境良好。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金融担保市场在近年来又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担保资金数量逐年攀升,业务范围和涉及领域日益扩大。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的金融担保机构已经将近10000家,主要集中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级市,金融担保市场正处于良好的运营环境中。我国的金融担保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因此,金融担保市场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主要有:起步晚、发展快;运行情况稳定,并且每年都有快速发展;中小型企业是担保市场的主体;市场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的金融担保市场虽然运营情况稳定,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发展速度过快,也积累了一些发展中被忽视的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也就转化成了一些隐患性问题,无形中提高了金融担保市场的风险指数。因此,要找出市场问题才能继续保持金融担保市场的良性运行与健康发展。
2.2金融担保市场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金融担保市场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出现的问题也比较集中,如果能够举政府和社会之力,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第一,从金融担保市场运营的外部环境来看,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剧变期,所以在金融方面,只有去除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才能促进市场的稳定运行,但是在金融担保市场中,补偿考核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行业规范、多头管理、统计口径、风险分散机制等都尚未形成,这些外部环境都还没有稳定下来,那么市场主体——中小型企业由于根基不稳,很难承受环境中的高风险因素,由此,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给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属于金融担保市场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第二,从金融担保市场运营的内部管理来看,也存在很多问题。在我国的金融担保市场运营过程中,其内部管理体系有着一些高风险的因素,并且有几个比较大的管理缺陷:一些金融工作没有按照行业规定进行,例如在提取风险准备金方面存在问题;金融担保机构收费没有统一标准,担保单位各行其志,并不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计算和收取;担保企业有的本身担保能力一般,却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担保超出自身能力的额度;同行竞争中存在恶性竞争因素,互相拆台;担保单位侵犯客户知情权,对自身不利的消息不会公布,对客户信息处理存在不合理之处;等等。以上诸多问题属于金融担保市场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之二。
第三,从金融担保市场运营的法律层面来看,我国金融行业的立法建设滞后,存在着法律漏洞,现行的《公司法》也不能解决所有的市场问题,因此,在法律层面来看,我国金融市场法律法规不完善、担保机构规则运作缺失,属于金融担保市场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之三。
3金融担保市场的运营措施分析
我国金融担保行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促进了金融担保市场的良性运营,但是由于市场大环境的发展速度过快,个别机构牟取暴利、利欲熏心,反而因为自身问题导致关门倒闭。可见,无论从内部管理、外部环境,还是法律层面,都应该规范金融担保市场,要求担保机构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才能保证整个金融担保市场的顺利运营。结合我国金融担保市场的实际问题,可以将运营措施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3.1提高金融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
提高担保能力属于金融担保机构内部管理方面的措施,在外边环境纯净的前提下,逐渐提高担保能力,不仅可以促进本机构的发展,同时也是有效加强市场运行的措施。衡量担保能力的因素主要是担保机构提供的担保余额与担保资产的比例,担保比例与担保能力成正比,因此,要提高金融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就要放大比例。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金融担保机构放大的担保比例越高,那么该机构的成效也就越大,同时,该机构能够为金融市场和社会所做的贡献也就更突出、更明显,帕累托改进效果越明显。通过严密的运算,确定最优化的放大比例非常重要,因为在信息的对称与不对称两种情况下,方法比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信息对称,那么担保机构通过严格认真地监控,就可以使企业违约的概率维持在原有水平,那么,放大的担保比例越大,企业受益越多,数量增多直接导致成本均摊,所以担保费用降低,对于担保企业来讲,放大比例意味着风险分散。相反,如果信息不对称,担保比例不能无限放大,因为比例越大,担保企业数量越多,也就降低了借款企业申请担保的标准,从而提高了企业违约概率。由此可以看出,提高金融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虽然是可以促进金融担保市场的良性运营,但是也要时刻注意放大比例的额度。我国针对这一点有明确规定,为了降低担保机构和担保企业的经营风险,国务院要求提高担保机构的注册资金,按机构规模、所在地区、经营项目等方面的不同,将注册基金设定在500万——3000万元人民币之间,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法人是不能注册担保机构的,从而保证了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
3.2发展融资渠道多样化的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融资,融资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资金的聚集有不同的手段,因此,要想使金融担保市场长久稳定发展,就需要使融资渠道多样化。给定利率水平下,信贷供给与信贷需求的水平也是相对稳定的,信贷需求的利率弹性无法改变,因此,如果想实现企业对商业银行信贷需求的转移,就需要改变金融担保市场中的信贷供给情况,从而实现将需求转移至其他的融资市场中,这样的转移就是一个实现融资渠道多样化的过程,同时,也就建立了一个融资渠道多样、运营环境良好、发展势头迅猛的金融担保市场。金融担保市场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某些企业不满足从银行贷款的要求,也就无法在商业银行中成功贷款,由此,该企业就可以寻求其他的融资方式达到获取资金的目的,那么因为企业选择了融资的方式,所以对于商业银行信贷的要求降低,就提高了金融担保机构的信用,这种融资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民间借贷是融资的主要方式,并且也是对银行贷款的有效补充,民间借贷的发展是因为国民手头闲置资金越来越多,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民间借贷的发展。如果国民储蓄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方式,担保机构一方面利用高额利润帮助居民储蓄,另一方面将资金借贷给需要担保的中小型企业,中介结构既满足了储蓄用户的投资需求,也满足了担保企业的信贷需求,这就无形中扩展了融资渠道,从而提升金融市场效率。
3.3建立、完善金融担保制度
建立、完善金融担保制度,使全国范围的金融担保都有统一的征信制度有利于金融担保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严格控制信贷,就转移了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将这些风险转移到了金融担保机构身上,虽然担保机构极大地增加了代偿风险、降低了担保额度,但是并没有化解金融信息的不对称,这对于担保机构的发展是不利的,久而久之则会严重影响金融担保市场的发展。因此,要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征信制度,保证担保机构的合法权益,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目前,我国征信制度还不统一,各地方的制度也不够完善,加之商业银行完全为了自身利益,也就增加了金融担保机构的风险。以解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困难的方法为例,前提是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套统一的、科学合理的、开放的社会化信用服务体系,可以保证金融机构放款、金融担保机构提供担保都有依据。
3.4建立完善的金融补偿机制
因为很多的金融担保机构在提供担保服务时都存在着与收益不匹配的风险,因此,要想保证金融担保市场的稳定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补偿机制,从而保证金融担保机构的利益。其中,建立再担保机构是有效的办法,通过为担保机构提供担保业务,它能够分担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二者可以实现分担、转移风险,同时实现双赢,因为担保机构可以将获益的一部分支付给再担保机构,那么再担保机构就可以为担保机构承担一部分风险,这种分散可以保证两家机构都可以正常运行。那么,再担保机构的成立和运行就是金融补偿机制运行的有效方式之一,担保机构提供补偿资金,设立“中小企业担保代偿损失专项资金”。但是,这种资金的补偿是不够的,仅是补偿政策性融资风险或仅是补偿一定的比例,因此,金融担保机构,尤其是商业金融担保机构要建立严格的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体系,提取风险准备金。
结束语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孕育了金融行业发展,随着我国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金融担保行业也就随之发展起来,而中小型企业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了金融担保市场的主体。我国的金融担保市场发展迅速,目前看来运营环境比较良好,但是随着问题的积累,已经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具体事例,不仅阐述了当前我国金融担保市场的运营情况,提出了一些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户影.金融担保市场的运营环境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3,(23).
[2]桑伟泉,张小平.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构建融资担保项目风险评估模型[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
[3]汤平平.担保行业何能“担”当“保”护[J].时代经贸,2014,(10).
[4]王元凯.国有资产管理公司金融功能的国际比较[J].新金融,2015,(03).
[5]张德华.金融担保市场的运营环境及措施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02).
[6]韩坤.试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目标与财务目标[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
[7]朱小坤.小额贷款公司的创新与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